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

2024-10-09

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共12篇)

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占了相当重的比例。高职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输送, 而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笔者根据对东营职业学院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 高职学生的学风建设是现阶段高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学风建设关系着职业教育成败, 所以必须作为一个长期的重点工作来开展。

一、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

1. 学习习惯差。

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 缺少成就感, 对学习兴趣不大, 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旦失去外来的压力, 极易放纵自己, 造成学业危机。

2. 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生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是缺乏自信心, 学习目标不明确, 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工业工程系2700余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调查中有60.1%的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71.9%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 不必再拼命地学了, 只要混到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11.8%的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 感到很委屈, 终日提不起精神, 牢骚满腹, 无心进取;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到达顶峰, 再努力也是白搭, 不如现在轻松轻松。

3. 学习纪律不够好。

调查中, 39.7%的学生有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 74.4%的学生听课不认真, 49.5%的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还有52.1%的学生抄袭作业。

4. 不良行为突出。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为。通过调查发现, 有23.7%学生特别贪玩, 抽烟喝酒、打牌, 乐此不疲, 27.9%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 把学习抛诸脑后, 9.7%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 以致荒废学业。

二、造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动力激发不够。

学风的好坏与学习动力的强弱关系密切, 如果学生学习有十足的动力,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能够珍惜时间, 讲究学习方法, 追求效率,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反之, 又能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 高职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动力不足。首先, 高职生无学位可拿, 考研、出国无从谈起, 因而弱化了学习的内在动因;其次, 高职生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虽然目前有“专升本”的途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考取的;第三, 高职生由于素质较低, 一般没有能力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准的竞赛, 学习上只是应付作业和考试, 缺乏钻研和创造的意识。

2. 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 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显得幼稚, 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少学生仍未脱离高中生的心理行为,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不感兴趣, 且越来越放松, 生活随便, 最终浑浑噩噩度过大学生活。

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育人环境, 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 必须抓紧抓好。据了解,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创建的, 它们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而成的, 一部分职业学院则是由原来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几所中专合并组建的。学校发展的时间短, 学校改革、建设任务重, 学生招生、就业的压力大, 主要精力都放在生存发展上, 有意无意地就忽视了学风建设。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价值错位, 部分学生目标不明, 骂人、酗酒、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我院也有类似情况,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 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 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有的学生道德水准、行为规范没有达到要求, 其教育与训练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没有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四、改善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学校应该从院、系两级加强学风建设, 成立以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 建立学风建设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同时, 以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并重, 构建有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2. 加强学生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院、系二级学生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目标考核等学生管理机制, 努力创设出院、系职责明确, 全校齐抓共管学生工作的良好局面。实行严管、服务、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管理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争取多样化, 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3.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人人向上的激励机制, 是创造优良学风的基础和保障。全面修订学生的奖学金条例、评优条例和学生评价体系, 不仅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学习, 更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

4. 建设良好的教风。

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 建立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并建立学生教学信息监督员队伍。同时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积极为教师创造教学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推动学风建设。

5. 建立健全学生状况预警机制。

辅导员和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 可以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 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6. 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力扶持学生社团, 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 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 对学风建设采取四字方针

1) 学风建设要“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要选好新生班主任, 特别强调做好第一学期的学习适应教育;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

2) 学风建设要“齐”抓。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 也应该和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学习记录等环节, 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广泛的内容。

3) 学风建设要抓“后”。在学风建设中绝对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虽然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大, 却更有价值。学校各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如“一帮一”工程、师生结对、党员帮扶等活动, 帮助“差的班级”、“差的寝室”、“差的学生”, 共同进步。

总之, 浓郁的学风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而对高职院校来说, 学风建设更是任重道远, 在这条路上我们既要认识到校风建设的艰巨性, 又要看到诸多有利因素, 常抓不懈, 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 篇2

李永刚

摘要:深刻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优化专业建设的外部环境。推动学校教学内涵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专业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完成的,因此,涉及专业建设的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主要内容的质量,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建设也迅速提升,特别是教育部启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有利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建设和教学内涵建设,使高等职业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2006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又启动了全国百所示范院校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必将引领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其发展的主线就是内涵建设。目前,就总体而言,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但深入地研究,就会发现在培养和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否符合专业实际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如何更符合职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在能力培养方面,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如何相结合。这些问题都是教学改革深层方面的,也只有通过专业内涵建设才能解决。

2、专业建设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一所学校有名气,是与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相关,这些特色和优势的形成是与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科研成果和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密不可分。我们提到一所大学,常会讲她的哪个专业强,哪个专业的教师有名气,这说明专业办得如何,对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专业建设的成就不仅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产生重大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都有自己的主要服务方面,与行业企业或区域经济有着较多的联系,办学特色正在逐渐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巩固现有成果,深化专业改革,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也会为学院的特色增添新的亮点。

3、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专业建设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还需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改革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要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师队伍要按照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来构建,实验实训条件要突出生产性建设。只有把专业做强、做精,只有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教学内涵建设才会有新的突破。

二、专业建设内涵的确定及建设思路

如前所述,专业建设涉及到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因此,所谓专业内涵,应是这些基本内容,其建设原则,应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并加以贯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形式和美国的DRE(校企结合式)为主,但不管哪一种模式,其核心就是工学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只所以是健康的,其原因是人才培养工作遵循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训”、“订单式培养”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以及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2、课程建设。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涉及到课程的相关内容,从狭义而言,课程可指一个课程领域或具体的一门课,可见,课程建设即涉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反映着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其建设应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应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融合程度。而具体课程的改革,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融“做、学、教”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当前,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内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由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因此,他们的能力从实践上讲是比较弱的,这些教师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也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广泛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当务之急。新加坡政府规定,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需有五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一点足以说明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上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势必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德国等国外职教先进国家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甚理想。主要反映在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政府对职业院校办学经费也远不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要实现工学结合,一方面惟有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另一方面靠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支持。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条件建设中应关注两点:一是校内实践条件建设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等,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置以生产产品为主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要舍得投入,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同时让这些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专业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师资标准、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同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专业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环境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把其放在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高度,相信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各省也都在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但目前看,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还是明显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这也制约着中西部职业院校的发展,制约着专业建设和改革。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去改善外部环境,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投入,保证专业建设必要的资金。

2、理念问题。要加快专业建设,首先是要解决理念问题,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好的思路。专业建设和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会有阻力和困难,这需要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教师的观念转变,并加强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广大教师,专业的各项建设,如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样,领导的理念不先进,认识不到位,在财力和人力安排上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3、校企合作问题。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加强校企合作是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而工学结合则反映了高等职业教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对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对人才的培养都带有根本性的作用。

4、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深化高职教育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加强专业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但各学校、各专业如何深化改革,应依据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外部环境组织实施,在工学结合这一原则下,不断创新各自专业的实践形式和特色,丰富工学结合的内涵,使专业建设更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学习与知识》冯施钰珩 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章程;制度建设

高等院校章程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制订的学校基本制度(俗称学校内部的“宪法”),是高等院校成为法人的基本条件,是实现高等院校依法治校目标的基本制度依据。最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办学能力和规模不断扩大。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如何体现其办学自主权,凸显其职业教育的特色,改革不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依法治校目标的制度性问题。建设高职院校章程是解决这一制度性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章程建立的状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明确规定,全自治区高校要在当年年底前完成章程制订工作。自治区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基本上按时完成了制订章程的任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章程特别是高职院校章程的制订普遍存在特色不够鲜明、操作性不够强、监督力度不够大等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章程虽然制订了,但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只是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一项任务。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本身,包括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等对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使命、治理结构及学校章程的作用、内容和性质认识不够。

2.制订主体不明。高校章程的制订主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二类为学校本身;三类为高校(大多为民办)的董事会。到底“谁”是章程的制订主体,目前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我国政府对高校的现实管理权限,章程还是应该由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并在政府主导和统筹下制订。

3.特色内容不足。高职院校虽然按照要求制订了章程,并向社会进行了宣传和公布,但从已公布的院校章程不难看出,各校的章程格式和内容雷同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学校在章程中只是阐述了一般意义上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形式,并未剖析自身特点,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甚至出现有些高职院校章程照抄研究型大学章程现象。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如何准确定位办学特色、如何清晰地阐释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确实是一个难题。

4.运行效果不佳。从当前高职院校章程执行的效果来看,由于章程从制订到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和条件还不太成熟,再加之章程制订过程较为仓促和简单,缺乏有效论证和参考样本,往往使章程制订出台以后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5.检查督察不到位。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制订、修订、完善与章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议事规则、办事流程及内设机构组织规则等,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推动学校的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章程的执行和实施,还需要社会、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督察,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外部督察机制,以保障高职院校章程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努力方向

1.以章程建设为切入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社会使命完全不同于研究型本科院校,这种办学定位,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对其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对其内部治理能力进行提升。只有通过学校章程建设,才能进一步确定、规范和维护学校各相关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制约各类权力的运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程,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

2.以章程建设为着力点,强化高职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凸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要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以章程建设为新起点,构建社会各方参与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通过章程建设,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按照学校章程,使社会各方参与学校事务有“法”可依,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形成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湛中乐,高俊杰.大学章程: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的制度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篇4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要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加强宣传教育为前提, 以狠抓学习纪律和考级考证为切入点, 以制度规范和严格管理为着力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为落脚点, 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 培养“勤学、苦练、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

2. 学风建设的目标可设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目标。初级阶段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调动学习积极性, 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逐步树立热爱学习、全面学习的观念, 基本杜绝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高级阶段要不断巩固良好学风,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树立起自觉学习、诚信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全面形成“勤学、苦练、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 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学习目标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使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学好知识不仅是为自己今后谋生打基础, 也是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前提条件, 从而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学院优良学风建设活动中。

2. 学习适应性教育。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了解所学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学习竞赛活动, 培养新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立志成才。

3. 学习纪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严格考试纪律, 形成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4. 学习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会抓住重点, 多思多问。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5. 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 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 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 调整自己的学习,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6. 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

通过举办体现专业特点的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及场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长学生才干,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学校各系部、各部门都应把学风建设当做关系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 当做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自觉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 学风管理, 形成上下协调, 人人有责, 群策群力, 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开展师德建设, 以教风促学风。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和规范教风的有效机制, 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使“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成为教师自觉行为。全体教师要不断学习,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 加强教育引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主动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为学生提供思想、心理、学业、职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辅导和咨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等级考试和各类专业技能等级、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工作, 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提供优良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在学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4. 加强课堂管理, 严格学习纪律。

采取有力措施, 规范化管理, 做好教学巡视检查工作, 落实听课制度, 定期对课堂和自习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加强教学纪律管理, 认真做好学生出勤考核和形成性环节的记录并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班级要加强学生上课管理和自修管理, 严格考勤制度。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学生干部作用, 自觉维护课堂纪律。对违反考核纪律的学生要给予教育和警示, 严重违纪的学生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 严格考试纪律, 加强考风建设。

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学习和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 确保考试公平和公正。加大对考试违纪、作弊和恶意缺考的学生的处理力度。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 从科学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注重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

6. 加强学生公寓管理, 开展学习型公寓建设。

加强公寓的教育管理力度 (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夜不归宿、晚归、睡懒觉、不按时就寝等情况的掌握和管理) , 推进党员和发展对象示范宿舍和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党团组织、自我教育组织进公寓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在学生公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建立公寓晚自修制度, 实行夜间住宿点名制度, 开展学习型公寓建设, 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7.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奖学金和各种评优制度,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标对学生培养的导向作用, 在公开、公正、公平基础上, 认真做好各项奖惩工作, 大力推进以班级为基础, 以典型为示范的优良学风班集体的创建活动。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学风建设活动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 加强对学生集体的管理和激励。认真做好“优秀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各类学习能手、标兵 (如英语学习能手、标兵等) 的评比活动, 树立勤奋学习、学习创优的学生典型,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

8. 优化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积极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突出学风建设, 加强品牌社团建设, 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 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从加强学生社团内涵建设入手, 提高学生社团的层次, 将学生课余生活引导到社团活动中去, 丰富学生知识, 拓展学生素质, 提高学生能力。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专家、行业名人和优秀校友来校举办各类报告会、座谈会及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活动, 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投身社会的激情, 进而推动学风建设。

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保障

1. 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全员参与学风建设。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和协调全校学风建设的有关工作。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组长, 成员包括党办、学工部 (学生处) 、工会、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和各系等部门负责人。各系成立系级学风建设工作组, 建立学风建设有效保障机制, 督促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 坚持以教风带学风, 以管理育学风, 以服务助学风, 以典型促学风, 以环境促学风,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 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 明确学风建设的责任。

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 把学风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 常抓不懈。各系领导亲自抓学风建设, 负责本系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实施;辅导员、班主任把学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职责, 确实负起责任;各级团学组织、班委会、团支部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 成为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同时, 学院建立了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对学风建设先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学风建设职责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通报批评, 并与相关考核评比挂钩。

3. 建立“学风建设月”制度, 推动和促进学风建设。

学院每年设“学风建设月”制度, 在活动月期间, 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集中力量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层层发动, 大力宣传, 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召开各级动员大会, 总结成绩, 表扬先进, 整治突出学风问题, 加强和落实各项措施, 把学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同时, 及时总结学风建设月中成功做法和经验, 并贯穿到全年的学风建设之中, 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不断深化学校学风建设,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更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 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一所高职院校良好学风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的, 需要坚持不懈, 长抓不停。

参考文献

[1]单红丹.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论[J].中国水运, 2008, (6)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5

程祝礼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体现,是创出特色的关键,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做到注重传承,突出精髓;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着力建设,突出重点。

【关键词】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一所学校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进步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涵盖办学思想、群体意识、思维方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等管理和育人的各个层面。校园文化必须是经过学校的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成年累月地积淀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该群体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和精神的、心理和组织制度上的传统、习惯、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体现,是创出特色的关键,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纺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在文化环境上也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有与职业教育相适应,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下是笔者对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传承,突出精髓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一定的独特的发展历史,学校的教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要进行总结继承,这是学校独特的精神财富,不可忽视!尤其是其精髓部分,要坚决传承,大力弘扬!如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以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并为社会服务”、“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工学结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为基础教育思想,“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等即是我院历史文化的精髓,要传承好。

二、创新发展,突出特色。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

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纺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就应该与纺织“职业”紧密相关,即职业特色,具体应体现在一下方面:

1、教师偏向技术管理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主体之一,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偏好、习惯等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纺织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理论学术型教师,而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实施和管理,教师不仅拥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

2、科研偏向技术应用型。纺织高职院校的科研也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理论创新、科技攻关研究,而应偏重于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技术的改造革新等方面。

3、教学工作导向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教学体系,倡导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融入企业岗位资格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教育与市场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

4、德育工作职业素养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纺织高职院校的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还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5、学生管理企业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探索与企业员工管理相对接,有利于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

6、班级文化企业化型。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要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便于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更好的融入企业。

7、课余活动创新创业型。纺织高职院校的学生课余活动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8、校园的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师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尽可能透视高职教育的特色,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如,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冠名楼宇:雅戈尔艺术楼,罗蒙图书馆,杉杉教学楼,培罗成体育馆;以企业命名分院:博洋家纺分院„„处处有“职”文化存在、有企业文化熏陶。

三、着力建设,突出重点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组织领导。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缓慢,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是纺织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

任务。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才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校园文化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育、积累、沉淀。这就要求纺织高职院校的决策层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方案、周密组织实施。

2、以吸收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创建纺织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校企合作”已成为纺织高职院校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实现办学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所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纺织高职院校创建特色文化的最佳切入点。首先,要吸纳优秀企业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如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等,将这些价值理念渗透到院校的精神文化之中。其次,要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如ISO9000质量认证;以岗位为参考、以绩效为主导的绩效报酬制度;海尔的“OEC管理法”等。这些观念和制度的引入,必将促进纺织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创建,同时,缩小纺织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有利于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技术人才。

3、加大师生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也即校园文化的营造者。所以,纺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功能等基本问题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内容要有高度的认同。所以,院校要对师生员工经常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训,通过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方式将院校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逐步渗透到他们的头脑中去,求得一种亲和力和心理上的共鸣。惟此,校园文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获得进展。

【参考文献】

[1]雷久相.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企业家天地, 2007.(10)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文化,2009.(12)

作者简介: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动态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品牌专业

为了一步加强学校汽车类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我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汽车类专业建设的一点想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专业建设原则,以学院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原则,建立专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学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武汉市城市经济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设目标

我校汽车学院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引领,不断完善以汽车服务类专业为龙头,汽车制造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本院专业建设特色。围绕汽车生产、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汽车保险等专业领域,根据汽车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在服务和未来消费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设置新的汽车专业,逐步拓展新的专业群和专业领域。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经过5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涵盖汽车各类行业、各种工作岗位(群),渗透各个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

三、专业建设思路

1.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设置新专业

武汉市到“十二五”末,实现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将形成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万辆,特种车、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生产能力超过8万辆。

为了主动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围绕孝感市汽车机电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在已建立的2个专业基础上,扩充专业数,突出“汽车类”的专业群建设。力争在2015年,坚持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汽车特色的品牌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根据每年汽车行业岗位(群)及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现有2个专业基础上拟增4个新专业。

2.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

根据现代汽车前沿技术发展,改造现有各个专业,使之能够涵盖现代汽车制造、营销、运用、维修各个技术领域,更加专业化、更加高新技术化。坚持突出重点,适时设置调整老专业,完成对现有专业的改造和重组,调整专业布局,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如对已有电子专业的改造,增设汽车电子技术方向。学院坚持每年到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孝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结果和企业意见,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3.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

建立一般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用重点专业做示范,用特色专业显亮点。在已有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的基础上,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学院的专业布局和结构更具有特色。

4.开放办学,完善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

各专业成立了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与职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吻合。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每个专业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同时,不断推广“订单式”、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开放、多元”和“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并逐步形成“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各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功能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职业教育》,2008年06月

[2]施旭东.《新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研究——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月

作者简介

夏育斌,本科,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 篇7

1 各级部门网站现状

目前我校各级部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大部分都是各院系、部门自主建设、维护, 采用主机托管或虚拟主机的存放模式, 一般存在如下所述的现状:

1.1 安全性差

各部门站点都是自行建设与维护, 一般不配备专职网站设计与管理人员, 网站程序大都使用网上开源建站程序, 网站建成后不进行补丁升级, 极容易造成各站点内部安全无法保证。根据近几年统计, 发生过宣传部网站被不法分子利用发布非法广告, 教务处网站被学生攻击嵌入木马, 还有利用免费开源的系统不及时更新甚至无法更新,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网站安全隐患。

1.2 标准不统一, 难以管理

各部门网站制作技术五花八门, 既有HTML静态网页, 也有asp、php、.net、jsp技术开发的动态网页。后台数据库既有Access, 也有My Sql和SQL Server各种版本。网站开发技术以及数据库的不相同, 造成了学校对各部门网站难以统一管理。

1.3 信息孤立, 无法统一管理

由于学校主网站和部门网站间相对独立, 信息难以共享, 无法对学校信息进行统一检索。更容易造成信息不一致, 甚至信息冗余。鉴于以上现状, 有必要建立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标准、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网站群管理平台。

2 网站群建设

2.1 网站集群平台

PHPCMS具有跨平台特性, 可以运行于Linux/FreeBSD/Unix及微软Windows 2000/2003等各种操作系统环境下。推荐使用Linux/FreeBSD操作系统, 不仅完全免费, 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本文使用CentOS 6.4操作系统, 安装了WDCP虚拟主机管理系统, 集成了httpd、PHP、My SQL和FTP环境。从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本PHPCMS安装程序, 通过FTP工具以二进制传输模式上传到服务器网站目录。通过浏览器方式访问http://IP (域名) /install/install.php, 按照安装提示逐步安装。

2.2 网站建设群

一个完整的网站建设大致需要以下4个步骤:

2.2.1 模板制作:

按照PHPCMS模板制作要求制作不同站点的模板, 一般包含首页、列表页和内容页的模板文件。上传到模板相应目录, 如图1所示, 可以通过界面选项查看模板详细信息。

2.2.2 新建站点:

访问平台后台, 增加站点。在增加站点界面中输入站点名称、站点目录以及绑定的站点域名。选择站点模板, 发布点相关选项设置。

2.2.3 栏目设置:

选择建立的站点, 新建站点模型后, 进入内容页中栏目设置, 如图2所示, 在基本选项中选择站点模型和和栏目间的层次关系, 填写栏目名称和栏目目录。根据站点栏目设置, 重复栏目管理, 完成栏目设置, 如图3所示。

2.2.4 栏目内容添加:

设置网站管理员权限, 后台登陆后, 通过管理内容选项逐个添加不同栏目的内容。

重复以上建站步骤就可以创建不同部门的站点, 完成学校网站群建设。

3 网站群建设的效果

3.1 通过建立了网站群平台, 网站建设实现了统一技术开发、统一平台部署、统一管理与维护。

3.2 各部门网站只要进行内容管理, 实现统一单点登录。

3.3 通过站群平台中合理设置网站间的管理权限, 建立了部门网站与主站点间的信息共享。

3.4 部门网站改版只需要制作相应的模板, 通过后台更换模板就可以达到改版的效果。

3.5 网站集群平台的建设, 推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提高了学校对外网络宣传的效果。

结束语

本文基于PHPCMS站群系统完成了学校网站群的建设, 实现了学校网站群的统一建设、维护与管理。有效的解决了网站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难题, 为其它高职院校网站群建设起到了参考作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网站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网站管理难题, 提出了利用PHPCMS站群管理系统建设各部门网站的方法, 描述了站群管理系统建站的主要过程, 体现了该系统对网站群建设与管理的高效性。

关键词:网站管理,PHPCMS,网站群

参考文献

[1]黄春颖.利用PHPCMS系统建构网络课程的设计[J].科技传播, 2011 (2) .

[2]袁秋华.论高职院校校园网网站群的建设与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8) .

[3]郑迎风.站群在高校网站建设中的实现与应用[J].信息技术, 2012 (9) .

高职院校的网站建设 篇8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引进网站群前, 原有的门户网站已经建好了多年。学院有部门网站、行政网站、专题网站等共计几十个, 建成时间不一, 后期的维护情况也参差不齐。现教中心有1位老师专职负责网站建设及管理, 同时也承担着其他突发性网站建设任务。在人员极为不足的情况下, 为了方便管理二级网站, 各相关部门都保证有一名网络管理员进行信息的维护、发布和审核, 综合来看, 系部的管理情况较好, 而行政部门的维护情况不太理想。

一方面, 由于网站建设和管理的不统一, 网站一直存在着安全风险, 网页极易被篡改, 有着被黑的风险。二级网站的建设过程中, 几乎不考虑安全防护问题, 导致校园网及二级网站会被黑客攻击, 导致恶意挂马等严重后果, 影响校园网的访问质量。另一方面, 由于二级院系及部门对网站安全的不重视, 极易导致管理用户的泄密, 就算网站被篡改也不能及时处理, 全院上下在这块儿方面比较被动。

针对如上问题, 学院考量了现今许多高校正在使用的网站群管理技术, 又根据学校自己的网站建设实际情况, 务实提出了需要利用网站群平台来建设和管理高校网站, 既保障高校的网站安全, 又便于后期的维护管理, 减少维护成本。

2 网站群建设方案的引入

网站群是由统一规划管理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 既可以统一管理, 也可以独立管理自己的部门网站的集合。它是建立在统一的技术架构之上的, 分级分权限进行着管理和维护, 也可以实现各所需权限的信息共享。

网站群在网站建设及后期管理方面, 都有着其无法忽视的优势。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网站群软件有苏迪的Webplus, 博达高校网站群VSB, 西部动力We7 CMS等。它的优点较传统的网站而言, 显而易见:

⑴它是建立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之上, 各级网站的建立可以进行统一的规划, 甚至可以直接复制, 避免了杂乱无章的网站风格。⑵它可以集中进行部署, 有着可视化的界面, 易于上手, 便于维护管理。它的内容管理强大, 建站功能灵活, 站群管理极为方便, 使用者可以避免掉繁杂的代码编写, 搭建出基本上个性化的网站。⑶和传统网站相比, 它可以用模板快速建站, 通过频道和栏目的绑定, 将网站风格与网站内容区分开来, 以利于网站的后期风格改变, 而足以保持内容一致。⑷网站信息维护简单, 主网站与子网站之间可以信息互通, 栏目共享, 有效实现信息共享, 减少信息重复。⑸安全性的提升。将制作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分离开来, 发布服务器全是静态网页, 提升用户访问速度, 制作服务器则存储大量网站数据, 更能保障网站数据安全。

3 学院网站群建设过程

3.1 门户网站建设过程

学院从开始调研, 历经大半年时间, 最后敲定了使用Webplus, 开始着手于学院门户网站及各级网站的大面积改版, 院校领导相当重视, 将这项工作作为近一两年的持续工作来抓。

准备改版学院门户网站的时候, 大家先整理出思路, 先由艺术系出设计图, 由学院领导和宣传部门定下设计图并修正最终确定。由现教中心负责网站模板的制作, 频道的设立, 栏目的绑定, 学院宣传部门负责文档资料上传。这样做下来以后, 效果挺好, 网站如期改版成功。以后的学院部门网站, 均沿袭如上思路, 由艺术系出一位老师专职负责网站平面图设计, 部门确定后, 向现教中心提交栏目等信息, 由现教中心负责完成并交回给部门, 由部门负责内容的上传管理。

(1) 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进行, 使得网站整体架构规划、首页设计、栏目设置等得到确定, 同时由明确网站内容的责任分配, 保证了网站内容收集和上传发布工作高效进行。这大大提高了门户网站建设工作的效率。

(2) 由现教中心和宣传部组成的沟通小组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践表明, 在建设阶段由宣传部负责和校领导沟通, 听取校领导对首页设计、网站栏目设置等方面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设计, 加快了门户网站方案和设计稿的确定。此外, 由宣传部负责调解栏目责任部门间接争议和督促网站内容的收集与核实工作, 为门户网站顺利上线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建议设立专门的门户网站工作团队, 负责网站整体架构以及首页内页内容的规划和设计。我院没有专门的门户网站工作团队, 本次改版工作主要由立项单位即现教中心推进。由现教中心在调研其他高校门户网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根据首页内容规划方案协同公司绘制门户网站首页设计稿, 然后将首页设计稿提请校领导审阅。现教中心作为技术部门, 确实很难准确把握和领会门户网站在学校宣传上的定位和要求, 所以网站架构方案和首页设计稿经过很多次沟通、修改才最终确定。网站工作团队由宣传部、学院办公室和信息技术部门共同组成, 且为宣传部为主开展工作。

3.2 二级网站建设过程

二级网站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校领导要求, 各部门的主管领导都参与到本部门的网站建设工作之中来, 明确部门责任, 各部门网站有专人负责跟进。

在二级网站建设过程中, 均采用了个性化设计, 先由部门提出明确的设计, 网站的风格、布局, 给出具体栏目, 再由专人进行网页模板平面设计。这就需要部门的需求能够明朗化, 能够有专人实质的负责到位。平面确认到位好, 交由现教中心做好网页模板, 将网站完全建设好后交由部门负责信息的维护。

这样一个建设流程是优劣参半的。好处是, 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部门的要求, 基本上能实现各部门个性化的需求, 缺点是, 所有的网站模板都要从零做起, 工作量大, 耗费时间长。至目前为止, 这项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3网站群的特色——角色分配

二级网站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校领导要求, 各部门的主管领导都参与到本部门的网站建设工作之中来, 明确部门责任, 各部门网站有专人负责跟进。

在二级网站建设过程中, 网站群的角色分配也相当明了。

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最高权限, 对网站群中的所有站点拥有管理权限, 可设置栏目, 上传模板, 并可以设置各个站点操作人员的权限, 对所有的新闻, 文章信息有着管理权限。

站点管理员:对本站点拥有管理权限, 可设置栏目, 上传模板并可以设置各类人员的操作权限, 对范围内站点所有新闻、文章信息拥有管理权限。

内容编辑员:在指定的站点范围内, 起草新闻, 文章信息, 提交待审核

内容审核员:在指定的网站范围内, 起草、审核并发布新闻。

4 网站群的安全管理

网站群可以实现一台制作服务器和多台发布服务器对接机制, 网站的制作与发布分离开来, 暴露在外的是发布服务器, 所有的数据存储在制作服务器上面, 若发布服务器受到攻击, 发布服务器只需要重新发布一次, 即可将发布服务器数据重新还原, 这一点已经较传统网站有了安全保障。

另外, 系统采用了当前最为先进的平台技术, 其次在用户web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通信, 另外, 在信息授权方面, 采用了多级、分级授权的机制, 上级管理员可以指派他的权限的全部或部分给下级管理员, 这样即方便了管理, 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5 结束语

利用网站群建设高校网站, 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高校网站由于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各自建设带来的管理维护、信息闭塞等问题, 还可以有效解决网站安全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对高校来说, 网站群也正在成为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是提升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的主要平台。因此,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网站群系统, 建设好校园网站。

摘要:文章着重分析了各高职类院校的网站建设的问题, 指出了用专业的网站群产品建设学校网站, 网站群是目前越来越多数高校选用的方案, 并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手缺少、经费单薄等现实情况, 提出了使用高职院校网站群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网站群,建设,安全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9

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现状、特点与危害

考风不正、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不容回避。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可以发现, 考试作弊的现象日益严重, 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 花样越来越多, 手段越来越高明,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参与面广。以前作弊的大多是表现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现在一些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 甚至有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也开始参与作弊;以前大多是个人隐性作弊, 现在则是几个人或群体协同作弊;以前作弊的多是高年级学生, 现在一些刚进校的新生也开始作弊。 (2) 手段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作弊的手段日益高明, 花样日渐繁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夹带、抄袭、传递、代考等方式, 令人防不胜防。 (3) 认识上的偏差。过去考试作弊只是个别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其嗤之以鼻, 现在不仅一些平时不努力、学习较差的学生认为通过作弊能侥幸过关, 而且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认为通过作弊可以轻松取得更好的成绩, 甚至可以评优。许多学生对作弊现象态度暧昧, 明知有人作弊, 也不揭发制止, 甚至一旦有人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 立即有多名学生和班干部为其求情, 以求免去处罚。还有个别学生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认为作弊被发现的同学水平太差, 津津乐道于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弊经验。

这种考风不正的现状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种, 加强高职院校的考风建设已迫在眉睫, 因为考风不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危害。

首先, 妨碍考试应有功能的发挥。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手段, 具有选拔、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通过考试作弊得来的虚假成绩, 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水平, 反馈信息不准确, 教师和学生不能从考试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其次,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试作弊是一种基于不健康心理的行为, 学生考试作弊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或处罚, 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 使其不能正确对待学习, 学不到知识, 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同时, 也会挫伤那些学习认真、表现良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会诱使其加入作弊的行列。作弊学生如果受到严肃处理, 又会抬不起头,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另外, 各行各业选拔人才都要经过考试, 作弊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真实性, 直接干扰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 妨碍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靠作弊而毕业的学生, 就像假冒伪劣商品, 不仅危害本人和社会, 也会败坏学校声誉, 造成恶劣影响。

再次, 败坏学风校风, 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作弊现象泛滥会导致学生相互交流作弊经验, 形成不良考风。一些学生看到学习较差的同学因作弊得到了较高分数, 并因此获得奖励, 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对作弊现象视而不见或处罚不严, 其他学生就会心存侥幸, 走上作弊歧途。如果通过考试作弊就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就会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 甚至会迟到、早退、旷课, 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学习和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原因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学生的素质整体下降, 生源更是良莠不齐, 这给高职院校的考风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的考风不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一些不良心理因素。

蒙混过关心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三校生”和一些基础较差的应届普高生, 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大多迫于无奈, 学习动力不足, 混文凭的想法严重。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 学起来吃力,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干脆“破罐子破摔”。另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或填志愿的偶然失误, 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 或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从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这些学生平时不努力, 临到考试时, 企图通过作弊蒙混过关。

虚荣趋利心理在作弊的学生中, 不仅有成绩差的, 也有成绩好的, 甚至是比较优秀的, 这些学生的作弊动机主要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分数上领先别人, 以争得更多荣誉,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或获得一定的利益。

从众心理与侥幸心理一些参与作弊的学生, 并非担心考试不及格, 而是看到别人作弊, 认为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还有一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心理, 认为只要作弊手法隐蔽些, 手段高明些, 教师是不会发现的, 这样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此外,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也是高职学生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干部由于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 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参加各种会议, 因而耽误了学习时间, 为了不影响学习成绩, 他们不是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上下工夫, 而是通过考试作弊来提高学习成绩。

(二) 客观原因

考试制度方面的原因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上多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核;考核方法单一化, 多采用闭卷考试, 而忽视其他形式的考试;在考试管理上, 强调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 而忽视学生平时作业和平时测验的考核作用, 且考试往往集中安排在期末的几天内进行。在这种考试模式下, 教师只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而忽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素质的培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习惯, 一旦临时有事, 则根本无暇复习。此外, 少数监考教师监考时态度不认真, 执行监考守则不严, 疏于防范, 为学生作弊提供了机会。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信息化社会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捷径, 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带来一些冲击,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误入歧途, 在道德标准上产生模糊认识, 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考试作弊行为的可耻性与危害性。另外, 在就业机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也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借口,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力的大小、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他们将来就业基本上没有直接的联系, “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是现行就业机制中屡见不鲜的现象,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种类繁多, 危害严重, 因此, 加强考风建设, 减少作弊现象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认识, 使学生“不想作弊”首先, 要切实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热爱所学专业,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的关系,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 毕业生求职已实行了双向选择, 仅靠混来的文凭而没有真才实学, 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与中学阶段在学习方法、步骤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及时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 改革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再次, 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使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不道德的行为, 是对自己人格的玷污, 是应该摒弃的行为。最后, 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虚荣心强、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要对症下药, 克服其心理障碍, 消除其产生作弊动机的思想根源, 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理念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他们学会用正当的方法和手段参与竞争。

加强考试管理, 严格考场纪律, 使学生“不敢作弊”规范的考试管理和严格的考场纪律对考风考纪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针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非常必要。首先, 要做好考前动员、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扎扎实实地加强考前动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临近考试时, 学校要召开院、系、部、室领导干部会议, 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层层动员, 齐抓共管, 召开学生干部会, 发挥学生干部上传下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要利用一切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考试纪律, 统一思想, 造成一种“严肃考试纪律, 铲除作弊现象”的强大声势, 对心存作弊动机的考生形成一种威慑力, 进而打消其作弊念头。其次, 要加强考试管理, 完善考试制度。在考试组织过程中, 要加强考试全过程的管理, 力避漏洞的出现, 消除产生作弊可能性的机会, 做到事事有人管, 时时有人抓, 管理要到位, 要求要严格, 措施要得力, 上下要沟通。再次, 要严肃考场纪律, 处罚得当, 处理及时。在严格执行考场考规考纪方面, 监考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和每一位考生, 认真履行监考教师的职责, 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组织考试, 教务部门应对不负责任的监考教师进行严肃处理。监考教师应及时制止考生的作弊倾向, 将作弊现象扼杀于萌芽状态。同时对已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给予恰当、及时的处罚, 以起到警示作用。

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使学生“不能作弊”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 主要考核对知识的记忆量, 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 临考时心理压力较大, 担心考试通不过, 影响其学籍、奖学金、“专升本”等, 因而考试时往往铤而走险。因此, 要想减少考试作弊现象, 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首先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不要过分强调试卷的题型数和试题数, 教师除了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上进行一定的测试之外, 还应对学生在能力、素质、知识应用以及对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上进行一定的测试与考核。要减少记忆性试题, 增加能力性试题, 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考试“夹带资料”失去作用。其次是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 这些考试方式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能有效纠正学生靠突击、取巧、作弊应付考试的倾向。在课程考核过程中, 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分阶段多站点进行考试的模式, 改变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

强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使学生“不用作弊”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基础比较薄弱,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 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应围绕社会需要, 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 增加技能实训, 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总框架;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术,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强调因材施教, 追求实效, 突出对学生在一线岗位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 使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培养一批能较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创新型优秀教师, 尽量做到把握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 贴近学生, 与时俱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宽严有度,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在考试时不用作弊。

总之, 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 抓好考风建设并非易事, 但也绝非难事,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 全校乃至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使学校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使真正合格的人才大量涌现。

摘要:考风是高职院校学风与校风的直接反映, 加强考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考风不正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 探索加强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安志红.谈加强高校考风考纪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8) .

[2]张贸仁, 耿立明, 袁玲.论高等学校学风、教风和考风的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3) .

浅谈高职院校校风的建设 篇10

1 高职院校的校风问题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

1.1 学生的学风不尽如人意

一是学生专业思想不强。有些学生是为读书而来读书, 对未来很茫然。听课不认真、逃课、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上网成瘾等现象层出不穷, “不知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的情况相当普遍。他们就把课余的许多时间用在了聊天、上网、玩游戏等方面, 这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虚度了光阴, 而且也浪费了父母的辛苦钱。二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 所以在学习动力上也缺乏足够的劲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等等情绪经常出现。没有要学习的愿望, 结果是学校的学习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不去图书馆、不看专业书籍。究其原因,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完善, 缺少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浮躁之风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 使学生无所适从。

1.2 教师的教风不乐观

学校是一个知识型团体, 在一个知识型团体中, 学术是最有权威的。领导层要追求学术才有权威性, 这是教育所固有的特性和规律, 这是院长和系主任这个“官”区别于其他“官”的根本所在。院长和系主任统一教师们的教育思想, 是靠自己对学术的追求, 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结果, 而这种影响带有打动性, 使教师自觉步入正轨。而在多数高职院校这一点上有很大的距离。自然, 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成效的态度没热情;甚至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待遇不高, 不情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 得过且过, “不求更好, 只求没问题”;进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没创新, 讲课没激情、对待学生没热情、看见别人取得成绩不动情。导致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不爱听, 其影响不仅仅是课堂, 更重要的是这种态度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价值取向问题, 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校风。教师的教风不好, 除个别教师自身原因而外, 学院重视行政工作者, 不注重教师, 与行政工作者相比较教师享受待遇不高, 工作氛围差而导致的教师职业倦怠是其主要原因。

1.3 学校的领导层对校风建设重视不够, 没有要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 尤其是领导者的管理思想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往往能决定学校很多方面的决策。但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都是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的, 领导层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上规模、搞基建与增设备等方面, 这本身无可厚非。另外, 高职院校实行行政管理, 教师的价值取向不是认同学术, 而是认同职务。要让高职院校回归“学本位”, 首先要克服高职院校行政化, 要强调的是培养技术, 重视学术, 重“教”轻“政”。学院应该有学术传统、相应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特色, 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要在体制建设上有创新。但有些领导在学校发展问题上更重有形、轻无形, “官本位”严重, 对校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没有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2 高职院校校风建设途径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校风重在建设, 尤其是要发挥学校主体--领导层、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 转变观念, 重“学术”轻“官位”, 高度重视校风建设问题

校风问题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对此, 领导层要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建设优良校风的重要意义, 要把校风建设当作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 学校提出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都应在某种程度、某种角度上体现重“学术”轻“官位”校风。其次, 领导层要积极主动的开展校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分析当前校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制定校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再次, 要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形成良好的重“教”轻“政”校园氛围。当然, 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每位教师要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甚至是做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学校的校风建设息息相关。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部分, 而且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

2.2 针对学生学风问题,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整顿学风

首先要建立辅导员制和任课老师相结合的体制。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上作具体的指导, 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问题作出科学的指导, 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具体指导。对这一制度需要明确的是, 对担任辅导员教师在人格上有较高的要求外, 还要有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可以这样说, 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楷模。通过他们的沟通、教育和感染,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切忌流于形式, 辅导员有名无实。其次要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如果说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相结合的机制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律意识的话, 而奖惩机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通过对比、竞赛, 对那些学风好的班级、寝室、个人、辅导员都要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而对那些学风不好的班级, 尤其对辅导员要给与适当的惩罚, 对任课老师提出批评。

2.3 针对教风问题, 加强教师修养, 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是关键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始终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这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更是职业的要求。教书是教师的工作, 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教什么、怎么教”应始终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加强自身的修养, 不仅指知识的增加和更新, 教书水平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完善。教师应以此为基础, 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高职院校在严格要求教师的同时也要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 要给予教师相对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 重“教”轻“政”校园氛围, 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使教师能够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 过得舒心、开心, 以便更有效率的开始下一轮的工作。其次, 要关心教师的再教育, 注重其在学校内的成长。再次, 要逐步改善教师的待遇, 让教师珍惜自己教师的岗位和职位。

总之,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 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 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 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 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校风的建设, 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 从大处着眼, 从工作入手, 做到点滴积累, 逐步拓展。才能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迅猛的发展, 招生规模扩大, 在教育产业化的思想支配下, 高职院校校风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从目前高职院校中校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成因分析出发提出创建优良校风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校风,校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国华, 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高职院校档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档案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前言

为了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档案建设工作,尽快使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的目的非常重要。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探索和实践,找到档案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高职院校档案建设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高等职业学院人员少、规模小、档案简单,随着近些年国家对重点大学以及普通高等学院体制改革完成后,改革方向逐渐转向高职高专学院。而当前的高职高专学院多数是由原来的成人高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改制合并组建升格而成,同時也产生了一些民办高职学院。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档案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乱

由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多个学校合并而成,而原来的这些学校由于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因而导致档案建设的重点、档案管理的主体以及规范要求都不尽相同,要想把这些属于不同部门的数量与种类都很繁杂的档案组合在一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2.杂

因为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成人教育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职工大学合并而成,因而原档案的设立方式以按照各学校、各专业、各隶属部门进行的,从内容上具体可分为教育教学档案、人事档案以及学生档案等,而人事档案又包含原始个人档案、教职工业务进修档案、教职工考核晋级档案、人事编制档案以及教职工奖惩档案等。而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实习、成绩、奖惩以及入学毕业分配档案等。若从时序上对档案进行分类可分为建校时期、文化大革命前、改革开放后、组建职业学院等档案。可见分类的方式以及种类是多么的杂乱。

3.低

所谓“低”只要是指由于以前的档案少、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等原因使档案建设的档次较低、档案室设备简单,同时档案保管与借阅的条件差、保管环境不完善、相关设备落后等,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从原来中等职业学校出来的同志,他们并没有系统的档案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只是走上工作岗位后边工作边学习,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因而要想加大档案建设的力度,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对于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建设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当前高等职业学院档案建设中存在的“杂、乱、低”问题,不断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并积极大胆实践。

第一,领导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充分重视,通过加强宏观指导以及统筹安排,落实相关工作。学院应该成立院长领导下的办公室来对档案建设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同时在具体建设中,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工负责的要求,按计划分步骤进行档案建设工作,把档案建设的计划与工作纳入到组建高职学院整体工作部署之中。

第二,依据普通高等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规划,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加大对档案馆室的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最终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走向集中分类、规范手续、现代设备、严格管理、借阅方便快捷的方向,使档案工作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学院的中心工作。

第三,依据普通高等学院档案管理的新标准规定,从新移交下来的档案,重新分为以下两类:其一,对原来的存在的档案进行重新分类组建并保存原貌,在此基础上进行装订编目建档封存,以便以后查阅;其二,在档案组建升格后,依据普通高等学院规定,应该重新建立新档案并与原档案结合在一起。

第四,通过参考普通高等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条例,同时依据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本学院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借阅、保管作用,同时要把制定好的工作制度通过张贴、上墙的方式加大宣传,以此来鼓动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当前高职院校的档案呈现数量多、类别多、层次多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业务能力差别大,因而为了切实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工作培训会,通过邀请档案工作专家来对培训人员讲述档案工作的现状并传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技能,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新技能,进而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第六,加大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在档案工作人员之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让其快速领会其精神实质来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与时俱进的工作意识、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对档案的保密意识、学习新技能的意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意识以及为推动高职学院档案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的奉献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档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拥有积极奋进的创新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依据高职院校的档案建设的具体规定,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勤奋学习以及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彻底改变在学院刚组建时的各类工作的混乱局面,最终实现档案建设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谢景权,韩冰. 在学籍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探索,实践

0 引言

教材建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1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在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对企业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充分了解,因此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于教材的编写过程,没有做到校企合编和产学研结合。

1.2 教材编写与选用缺乏集体研究

在教材的选用上,高职院校一般模拟普通高校的教师选择教材,教研室审定报系级审批,最后提交教材行政主管部门采购的方式,这样仅由教师个人选择教材,虽然有一定的规范性,但缺乏集体研究和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更换教师后,其他教师不喜欢用此教材,而淘汰、更换。

1.3 实习实训教材严重不足

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实践教学,优秀的实习实训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用的,优秀的实训教材较少,即使有一些,也存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由于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一般占总教学时数的一半,虽有少量教材,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缺乏实践训练。教学规范性不强,内容繁杂,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对通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普遍不够重视,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1.4 教材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教材主要以单一纸质教材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综合多种媒体、多种形态、多种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包括多种教学服务内容的结构配套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还未形成规模。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在计算机类教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其它专业教材中的应用还相对薄弱,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

教材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一是优质(纸质)教材向精品发展;二是精品教材向立体化教材发展;三是实训教材向多媒体教材发展,并且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衔接;四是建立完善科学的教材评价机制。抓好教师基础文化﹑科技水平﹑业务知识﹑动手能力﹑教材编写水平等方面综合素质提高;加强纵横单位的合作,构建快速高效畅通的出版平台,运用合力弥补各自的不足,建立以学生为本位互利机制,强化宏观指导与微观协调作用。使教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适应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实际需要。

2.1 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观

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要从学科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要从为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坚持职业教育教材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体验等。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出那种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和编写方式。

2.2 加强校企合作,加快精品教材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能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教材内容由相关的情景模式组成,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下现场锻炼,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授课,共同编写高质量符合高职特色的精品教材。当今,国际化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即是课程的国际化,一个重要表现是所有课程均当体现国际观点,通过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接受国际化观念,不失为实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引进国外职业教育教材的同时,更应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教材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只有将国外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和优点和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编写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国情的高质量教材,才能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2.3 适应教学发展,实施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室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地,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都是教学场所的延伸。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

2.4 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教材质量评价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并对教材的使用效果情况建立档案。教材评价由校外专家鉴定、校内专家评审和学生调查三部分组成。评价的主体分别是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成员、本门课程的有关教师、外聘专家及所授本门课程的班级学生。评价的对象是本门课程教材(正式出版教材、非正式出版教材、讲义等)。从评价的时间来看,教材评价最好在教材的初次选择前进行;另外,学期教学结束后,也应该对教材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在后面继续使用该教材。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必备载体,高职教材建设既要注重市场需求,又要体现超前性、指导性;要适应专业变化,突出职业性﹑应用性。要正确对待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当前教材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其建设和开发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好的教材应该具有引领学生进入专业、职业角色,最后

参考文献

[1]雷运清.浅谈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11).

[2]章金萍.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职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上一篇:中国手风琴发展概况下一篇: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