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2024-05-19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通用11篇)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1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强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特色馆藏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 者:杨思范 YANG Si-fan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11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5)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特色馆藏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2

现在许多的高职院校, 都是由原来基础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由于新合并的高职院校馆藏资源缺乏, 因此还不具备一定规模的较高学术品位和情报价值的特色化馆藏资源。因此, 特色馆藏的建设尤其重要。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特征

所谓特色馆藏是指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 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 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特征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基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能型、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特点。所以馆藏资料建设要有自身的特点与侧重点。

1、突出职教性

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发展是近几年, 办学经验还是很不成熟, 在许多方面要不断探讨。因此, 图书馆必须收集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的理论、实践方面的文献提供给各层领导、干部、教师交流、学习和研究。另外, 收集职教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资格证考核标准, 也是藏书的重点。

2、突出应用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应突出应用性, 使学生能够得到与今后从事职业有关的实用知识, 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毕业后为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对于教师应用性很高的文献, 能给其教学, 提供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 充实教学内容, 使讲授更生动实用。同时, 还可以帮助没有从事过实际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或离开第一线工作已久的教师了解生产实际, 更好熟悉自己教授的专业或相关变化发展。

3、突出专业性

专业性是根据本校开设的专业有重点地组织藏书, 它反映出学校教学的专业范围和专业特色。一方面, 根据开设专业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操作技术、操作培训专业资料, 而理论知识藏书以符合大纲要求适合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用。另一方面, 为教师教学、业务提高提供文献资料。

4、突出应变性

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中应随学校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的变化, 而及时调整馆藏的重点, 及时补充所需的专业文献, 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对于即将停开的专业应及早控制相应文献资料的入馆量, 以便减轻或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

二、建设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

1、树立正确的馆藏建设新理念, 强化特色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图书馆要想开展好馆藏文献特色化建设, 首先必须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特色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需要, 是读者的需要, 是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结果。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观念, 走馆藏资源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树立特色馆藏建设的意识, 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2、制定建设规划, 争取经费支持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设置的频繁变动和馆情基础,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制定规划一般以5年为期, 时间不宜太长, 而且一定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 要把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日程, 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入,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高职院校特色化工程”, 保障购置特色文献的经费。

3、重视文献采访

图书采访要严格遵循图书采访的思想性、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节约性5项基本原则, 从而保证合理的藏书体系。文献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 采访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馆藏质量和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 这是建设特色馆藏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制定采访计划, 科学、有效地采访, 要以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为主, 其他专业为辅, 要实现现采和网上采购相结合。其次要通过师生开展调查、走访、咨询等活动, 了解师生所需图书, 确立本馆的特色, 力求做到你需我有, 你有我优, 你有我新, 集中力量办出特色。

4、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

在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大潮中, 电子文献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优先收藏的对象。图书馆应将电子文献的采集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并增加投入。但在电子资源的收藏上应该慎重, 在购买和配置电子文献时必须做好调查研究, 了解本教学、科研的需要, 要对计划引进的光盘质量, 厂家信誉, 数据库学科覆盖范围, 核心期刊收录情况, 数据更新周期, 界面友好情况, 检索途径, 售后服务等逐一进行调查研究, 从而确保光盘的质量。

5、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自己的馆藏, 精选符合自己主题范围内的网络信息资源, 构建专业信息网, 对信息资源进行搜索, 跟踪和过滤, 并加以组织, 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到所需信息。这种做法, 有助于缓解图书馆文献供需矛盾, 提高图书馆满足师生需求的能力。目前, 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逐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戴洪霞:《图书馆馆藏建设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年。

[2]时晓菊:《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3]李辉、尤太生:《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争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0年。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3

关键词:艺术高职;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61-1

一、高职院校特色馆藏文献体系建设的要求

馆藏文献以用为主,收藏的文献要紧贴艺术院校教学、科研和学生课外阅读需求,避免资源浪费。高职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获取型,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中文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图书等;另一种是知识创新型,多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职业实践的文献信息需求,文献类型主要是专业核心期刊(中外文)、学术论文、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等。

专业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要求突出专业性、系統性、完整性、能体现专业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所谓重点学科是指学院专业优势明显、影响较大、发展迅速和科研基础雄厚的学科。重点学科文献收藏力求全面系统、辅助学科和相关学科文献的收藏则有所选择,无关的学科不收藏,与本校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资料要注意系统的收集,如一次文献(科研文献、专业会议文献、学术文献、标准、专利文献等),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文献的层次性应,适合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使文献的学术水平与教学科研相适应。能反映学科领域最先进水平,形成与本校专业相匹配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

各专业重点学科收藏的文献信息总量应达到该学科信息总量的80%以上,能满足该学科读者检索需求的80%以上。因此,不仅要大量收藏相关的传统文献,如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和政府出版物等,还要收藏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

藏书结构合理,由重点学科、辅助学科和相关学科等各学科文献结合构成整个图书馆藏书,其各学科文献在数量、质量上应合理,能充分满足本院教学、科研和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要主动及时去了解本校教学、科研发展动态和文献出版动态。提高文献采购质量,使馆藏文献具有实用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二、开展高职艺术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

在当今网络化、数字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高职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在上级领导统一规划下根据馆藏特色,积极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集中反映,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为资源共享作准备。特色数据库的种类很多,首先可将本校、本馆自产文献建立数据库、如书目数据库、专业核心期刊数据库,本校的学报、教师校友的专业科技著作、论文、学术会议文件、科技报告等建立数据库;也可针对本校专业教学收集编辑网络和报刊中有关产业或职业岗位的最新成果、工艺动态、产品资料、数据库;也可针对本校教学参考书、实训、实习教学资源、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也可针对高职教育研究文献、高职教育重要会议文献、高职教育政策、法规条例文献、高职教学改革文献数据库等,建立各种特色数据库,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快捷、方便获取文献信息的服务。

三、高职艺术院校特色馆藏文献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

制定出的“馆藏文献建设规划”,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依据,作为馆藏文献建设的“蓝图”。但不能一劳永逸,在实际执行中还要不断调整修改。因为制定规划所依据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动态性的,执行的规划也随之而动。也不能认为既是动态的,就可随心所欲,随便改动或不按规划去做,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必须看到规划依据的因素也是相对稳定的,如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校人数和人员结构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这给实现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高职艺术院校特色馆藏文献体系建设需要高素质的馆员负责实施,担任馆藏文献建设的馆员必须具备政治觉悟较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本校专业知识、有外语阅读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较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踏实工作,不畏劳苦,忠心为特色馆藏建设工作奉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否则,特色馆藏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时期。提高教学质量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是重要因素之一,院校领导要真正把图书馆当作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不要把图书馆当作教学工作的辅助部门,切实解决图书馆人员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如图书馆人员大部分能达到上述素质要求,决不会亚于学科教研室,也能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能把图书馆办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当今网络环境中也能把图书馆办成“无围墙的大学”。

参考文献:

[1]鲍人世.基于Internet的信息主动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2.

[2]李峰.基于CSCW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2.

作者简介: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4

目前山西省有11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及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本省的高职院校中,其中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的有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我们主要调研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两所院校。现将两所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归如下:

一、特点归纳:

1、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与山西美特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安得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职业岗位需求状况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建立“行”、“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下设合作工作组,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信息的反馈以及考核等工作。

2、工学交替,突出技能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以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为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将工学交替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3、订单培养,共同育人

在太原,很多兄弟院校与物流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培养。区域物流行业协会建立与订单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企与协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在整个订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全程合作育人。企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然后与学校、协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立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学生上岗就业。

4、“双证”教学,提升能力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融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的课程内容中。在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实施“助理物流师”、“快递员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二、比较分析

首先在校企合作上。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实现了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中远物流、西安人人乐超市、河南鲜易冷链、运城居然之家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将课程设置与行业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业、零售批发业)等相结合。这些和山西省相关院校相差不大。

在“双证”教学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的方针指导下,在2010年开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双证”毕业,而且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二第二学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老师开始讲授助理物流师,并且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一点上,和山西省兄弟院校相差不是很大。

相差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方面。在工学交替方面,没有很好的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这样造成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有一些差异,造成一些学生在开始实习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在订单培养方面,由于运城物流行业的局限性(相较于一线城市),造成订单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5

蔡敬文

刘宏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摘 要: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获取知识信息和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基本素质;师德师风;提高素质途径

有人说: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是一名服务员或保洁员,主要职责是开门关门、书上架下架、打扫卫生。其实不然,图书馆馆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图书馆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和查阅资料的重要部门。在国外,学者认为大学图书馆是“学习中心”、“大学的心脏”;在国内,教师、实验室、图书馆被称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三个重要元素。优秀的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库存的建造者和使用的管理者,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创新意识的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内在动力,图书馆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馆员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览室将遂步取代传统阅览室,给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有一支掌握信息技术服务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队伍。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靠的是素质良好的馆员,馆员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有主动奉献精神,在业务上要熟悉图书馆藏书、电子阅览室内容的基本情况,知识要不断更新。一名合格馆员至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良好的敬业精神

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具备有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探索新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和培养岗位责任感,努力提高各项技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图书馆员的工作时间不同于一般教辅人员,大部分时间在节假日或八小时以外的早晚时间,过着不同于常人的作息时间,只有图书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

图书馆员有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应具备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包括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学科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1.应有的专业知识

图书馆员要通过组织培训、自学掌握并应用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采编知识、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等。要能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业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能力,包括指挥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渊博的其它知识

图书馆员既要有图书馆学的有关知识,更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读者的多种需求。大学图书馆员要立足于为教学一线服务,为学校师生服务,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方式,主动为学校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图书馆员还应具备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传递信息,切实为教学、科研服务。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图书馆日常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很强、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工作,馆员很容易形成习惯的惰性心理,给人感觉是整天无所事事,有的馆员认为自己到图书馆是为了养老,缺少上进心,不思进取,使图书馆工作失去活力。现代社会改革力度大,竞争激烈,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调节自身的生理现象、思想困扰和心理不平衡情绪,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馆员既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不断完成新书采构、整理上架、资料借还、信息咨询、人财物管理等工作。馆员的身体素质与体质、年龄、情绪、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都有密切联系,要善于支配时间,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休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管理,吸引人才

高职院校图书馆想要有所发展,就得加强管理,图书馆不能充当安置所,用来安置三无(无学历、无职称、无部门要)人员,要吸引有活力、年纪轻、素质高的人才充实到图书馆的队伍中来。素质高的人才到图书馆,能够激活图书馆事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新思维、新活力。熟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如果男女比例适当,能提高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看法,这样,又可以更多地吸引人才来到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

(二)加强教育,提高修养

干好一项工作,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图书馆事业想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批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才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使馆员与读者相互信赖,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更多的读者,体现图书馆在学校中存在的价值。通过加强馆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使馆员增强职业道德感、责任感、爱岗敬业心。

(三)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1.专业知识培训

在岗的图书馆员中,很大一部分业务素质低或者根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很少;有部分馆员则是半桶水淌得很,工作中只是照葫芦画瓢,把自己当成一名保管员和清洁工,工作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象这样的馆员专业知识教育可以采用送更高学府培训或馆内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馆内或馆外的专家,根据不同的需求讲授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理论水平,然后再通过考核,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2.现代技能培训

随着图书馆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普及,大部分由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电子信息技术已完全进入图书馆各馆室。对于一般图书馆员,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专业人员还要加强计算机维护、网络的安装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新设备的使用等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服务礼仪培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图书馆员要接待教师、科研工作人员、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借阅者,服务礼仪知识非常重要。礼仪培训可以从普通话培训、社交礼仪、个人仪表、接待礼仪等方面入手,规范图书馆员的服务礼仪,使其把文明言行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塑造出图书馆全新的服务形象。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革命的社会,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高职院校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图书馆新型人才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科学发展、读者认同的先决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高更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杨楷.浅谈如何造就高素质的图书馆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2].王力军.21世纪图书馆员素质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3(6)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6

摘要:随着以内涵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逐步推进,“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加强内涵建设”更是当前高职院校最响亮的口号。何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又导向何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旗又该哪般飘扬呢?关键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确保实践与反思的足够张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反思性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批地方职业大学建立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短暂的几十年中,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教育由“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截止2007年4月13日,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1109所之多。高职教育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教育部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开展了以内涵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立项工作。高职教育在当前大好发展形势下,备受社会关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界家喻户晓的时髦话语,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最响亮的口号。我们经常能听到学校领导在其报告中讲,他们是如何加强组织的内涵建设的,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但内涵在大家的心中又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我们很难从领导者口中问出一个关于“内涵”的所以然来,可谓万人有万般理解。显然把“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结合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来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二、关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几种常见观点

(一)历史阶段论:与外延扩张相对应的一个发展阶段

该论断往往从宏观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认为高职教育经历了“新兴”(20世纪80年代初期)、“规范”(20世纪90年代初)和“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规模数量扩张)几个发展阶段后,亟待从数量扩展

为重点转向模式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亦即内涵建设的重点。因此内涵建设就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种视角较多的出现在有关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论述之中,亦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确定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立论依据之一。

(二)箩筐论:是光芒四射的聚宝盆内涵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这种论调往往在学校对外宣传总结材料中有最具体的体现。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一搜有关高职内涵建设的文章,必然会有如下论调:比如说某某学校一直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后面往往列了一大堆的包括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建设及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等等,以及一大串具有“最充分”说服力的阿拉伯数字;如省级、部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多少个,省级部级精品课程多少门,名师多少位,国家级教材多少部等等。总之,只要是觉得还摆得上台面的东西都往里面装,东西越多,筐子越满,就意味着一所学校的内涵越丰富。内涵发展就意味着想方设法争取这些所谓具有校际可比性的荣誉和外在话语权。

(三)品牌特色论:内涵就是品牌、特色另一种论调它不是通过一一列举学校所取得的具体成果来说明作者对内涵发展的理解;而是用“品牌”、“特色”之类的词同“内涵”互为解释,学校内涵发展就是学校要树立品牌,要创特色。学校有特色、外在形象好,则学校就有“内涵”。总之是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来诠释学校内涵发展应有之意。内涵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上述几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要性、迫切性)问题以及从什么方面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包括着手点、层次性)的问题,但都回避了谈高职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而事实上若没有对高职教育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就如水中浮萍般根基不稳。因此笔者认为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首先得从高职教育的内涵谈起,下文将以高职教育的内涵为基点,就高职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思考

(一)内涵发展首先要抓住高职教育的“内涵”

“内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为:1.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制造工具并

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劳动者。2.内在的涵养:他是个内涵很深厚的青年。本文中所讲的“内涵”主要倾向于第一种释义。笔者认为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内涵之含义至少包括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首先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2.其次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并举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根本得围绕培养“人”展开:眼中首先要有“人”字,然后才是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没有固有的模式可以借鉴,不可以拔苗助长;

没有僵化的模式可以套用,不可守株待兔。职业性要求高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注重新技术的吸收;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等要与时俱进。当然不管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想得有多好,课程有多新,如果落实不到位,还是一场空。因此,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处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抓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让每位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地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要把占时半年之久的实习实训较好地落实到位。

(二)内涵发展是有层次性的,且不可纯粹由外界来推动

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不同的办学者及办学的不同时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一种观点把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求发展、以文化求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的不同阶段。笔者认为内涵发展至少有表层(物化的)和深层(理念化)之分。

对当前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就是要规范办学,适度控制高职院校数的急速增加及高职招生人数的扩招,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具体表现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工程来引起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和加大投入,改善高职办学条件。而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主体——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都是内涵建设的基本切入点。但不管是全国范围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还是高职院校具体的专业、课程、师资建设,它们都是物化层面的内涵发展,只是一种表层意义上的内涵发展,所追求的是短时间内凸现自己。

深层意义上,内涵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特有文化氛围的培育,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坚持,文化的烙印会深深地印在校园中的每个人身上。就是矢志不渝地按办学目标中所设想的人才规格去培养人。而且这种坚持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主体——高职院校自觉的行为。即便没有外界的推动,学校仍然会大胆地创新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回应上级部门的要求。

(三)示范性院校建设中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1.外在话语权与内在提高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否没有具体的参照系统,没有具体的标准,不像学校规模、教学设施等可以具体量化,具有可比性。人们很难对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做出程度上的评判,因此学校往往以获取外在话语权作为对内涵发展的重要诠释。对于单个的高职院校来说,有名声、有牌子就会有钱,有钱才会有发展,而各种名声、荣誉、牌子是需要里里外外争取的。现实往往是学校领导整日忙于打理各种里里外外的关系,学校一味以在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名师评选、示范性院校建设遴选”等等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为学校最高荣耀。否则别人有了你没有,那么你就要被踢出历史的舞台,未能把握好时势者,必然被历史所遗忘。学校永远被历史的潮流推着往前走,自己没有充分的思考,而至于学校内部的各种具体问题,只要不会伤及到上述各荣誉的争取,学校往往是不会太用心去解决的。我们说去争取各种荣誉对学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仅仅把获得多少荣誉作为学校办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当短视的。一所学校有没有发展的前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如果学校不注重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而只是重视那些当前能争取到外在话语权的人,必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内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内涵建设的前提保障,外在话语权只不过是内涵建设取得成效的部分表现形式。

2.改革与反思的关系。学校的改革往往是跟着上面走,学校自身很少去反思学校的各项改革,不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改革而改革,为写宣传材料而改革,改革完成后,往往对最初的改革初衷忘记得一干二净。两年制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育部鼓励了、支持了,高职学校纷纷匆匆上马,上面一冷静了,改革不了了之。再比如说课程改革,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等,学校在作改革设想时就压根没有再计划就改革前后的效果作对比跟踪分析。而且每一届领导下来总要把自己在位时的改革总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改革的效果一般会被描绘得五彩斑斓;很少有人愿意反思改革的真正效果。改革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绝不可以迷信改革必然意味着进步;要勇于正视改革的实际效果,勇于对各项改革进行反思,改错了及时纠正过来,不怕承认失败。

3.左顾右盼与勇往直前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不可以闭门造车,学校的发展亦不能像孔乙己讲学,整天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需要放宽办学的眼界,但内涵发展绝不可能是简单地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而成。示范性建设立项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方式绝不能是左顾右盼,今天

甲校来乙校交流,明天乙校到甲校学习,学习来学习去,学习就变相地成为一种游山玩水之借口。与兄弟院校的比较可以作为鞭策学校发展的动力,但绝不可以把别人的尤物简单搬回,作茧自缚,反过来使自己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四、结语:长期性与反思创新性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7

一、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当前,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的规模发展的越来越快, 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实了馆藏, 建立了自己的馆藏体系, 但是, 通过相关的调研, 发现很多高效的图书馆都存在问题, 总结以后主要有这些: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馆藏没能更好的倾向于学校的优势学科, 而去追求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 例如经费的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等, 往往没能够做到大而全或是小而精。对外交流意识不强, 很多图书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观念中, 没能够推动资源贡献, 因此, 很多图书馆之间资源重复和共性现象很严重;只重视收藏不重视统计, 大部分图书馆都盲目的去追求藏书的数量, 但是馆藏的借阅缺很少有人去统计, 有些文献从买回来甚至都从来没有被借阅过, 造成了资源浪费。

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资料上的支撑, 但是现在很多图书馆的馆藏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特别是不能够为那些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何才能建设成一个有效且节约成本的既专又精的图书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对于图书馆馆藏体系的要求

行业特色型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无可比拟的行业背景, 因此其图书馆的馆藏必须也要适应这种行业特色型的要求, 才能够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下面是一些行业特色型高校图书馆馆藏的要求。

必须能够保证自己学校特色专业的馆藏的数量和质量。行业特色型高校最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就是学校的特色学科, 通过特色学科的发展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图书馆的藏书必须能够为这些特色学科提供更好的馆藏服务, 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准, 使学校的特色学科保持竞争力;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当前, 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这就对特色型高校的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纸质文献早已经不能够满足师生们的阅读要求, 文献的形式甚至包括了声音、影像等, 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保障了特色行业纸质资料的同时, 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文献数字化的建设, 更好的服务于师生, 注重与外界的信息共享。

学术研究应该是一个相互交流、互相进步的过程, 行业特色型的高效要想保持自己学科的长久竞争力, 更应该与其他的高校、科研单位等进行交流, 而图书馆是反映学术成果的地方, 图书馆的馆藏应该注意和其他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学校的共同进步。

三、行业特色型高校合理图书馆馆藏的建立

首先要保障优势学科的馆藏需要。行业特色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发展必须要紧跟学校的整体学科规划, 重点为学校的优势、重点学科服务, 核心馆藏是高校图书馆主体的体现, 它的服务对象是学校的优势学科, 必须要建立科学的馆藏体系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把握住特色学科的学术动态, 不断的探寻师生们对馆藏的要求, 尽可能的去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满足师生的查阅需要, 做优特色馆藏。

建立起特色馆藏, 是高校图书馆特色的重要表现, 图书馆在进行特色馆藏建立的时候, 应该紧紧把握住特色学科的一些现状和动态, 并跟着这些不断的改善馆藏;建立好特色学科的馆藏以后, 一般文献的收藏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在保证了特色行业的馆藏的同时, 也应该高度的重视一般专业文献的收集, 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馆藏人才,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行业特色馆藏是树的躯干, 那么一般专业的馆藏是树的绿叶, 一个完善的图书馆, 不应该仅仅具有优秀的躯干, 还应该有茂密的绿叶来衬托;积极的开拓数字资源, 提供更优质的数字服务。

信息化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 图书馆的馆藏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进行馆藏建设的时候, 不仅应该考虑纸质馆藏的建设, 还应该高度重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 这两者之间有互补的功能, 图书馆要重视收集有用的网络资源, 建设专用的数据库, 通过网络的作用, 各校之间的图书馆能够进行数字资源的共享, 更好的服务于师生。

四、结束语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馆藏建设是一个系统的、不断推进的工程, 学校和图书馆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的自主学习, 建设更加优秀的图书馆馆藏体系,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璐.行业特色型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13:157-158.

[2]王中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09:31-34+38.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8

摘要:简述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含义,指出从以下方面进行特色馆藏建设:学科特色馆藏建设、“地方性”特色馆藏建设、“数据库”特色馆藏建设及阐述了特色馆藏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特色馆藏 馆藏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

1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含义

所谓特色馆藏是指一所图书馆收藏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料,其除了指一所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外,还指一所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保存以及为读者利用的各类文献总和即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形成特色资源,是由于其具有特定的收藏基础,即由于每个高校设置学科或专业的类型和层次不同,从而每个高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每个高校在构建具有特色的图书馆馆藏的时候,必须根据本馆的特点、发展方向以及客观条件来确定本馆发展的最佳特色模式,通过仅仅围绕本校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以及科研的发展方向构建与本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馆藏体系。为了更好的实现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必须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开展信息查询服务和馆藏资源增值服务。要想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必须具有特色馆藏,因此,特色馆藏和资源共享相互依存。只有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资源服务,才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并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因此,实现特色馆藏数字化势在必行。

2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

2.1 学科专业特色: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整体发展而言,建立特色馆藏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作用,为了尽可能的丰富、系统和完整其藏书,图书馆一定要重点收藏、建设以及优先投入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以及优势专业的文献。为了能够支持该学科的教师以及科研人员能够进行较深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应当对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提供重点文献资源保障,从而完备该学科或专业范围内用以研究和参考文献的收藏。为了使得文献信息资源更加专业化和特色化,各个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收藏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并对重点学科所需的专题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此外,通过专业数据库建设管理平台,从而为教学科学等提供及时便捷的检索、交流以及利用服务。注重收藏高校非正式出版物,这不仅包括收藏传统的文献载体书和报刊,还包括非正式出版物、校内博硕士论文、教师科研论以及科技报告和学术会议文献等的收藏。对于每个高校图书馆而言,只有保证和加强专业核心期刊、会议论文以及检索数据库的收藏,才能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科技文献。

2.2 地方特色: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地域性以及代表性和个性鲜明的特点。为了使特色馆藏资源能够成为本馆资源的重要补充,在建设馆藏的时候应当依据本校的资源点、学科设置以及读者需求等情况;图书馆应当提高对地方特色馆藏的重视程度,并且在积极整合本地特色资源的同时注重搜集和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以及实现长期保存的目的,应当数字化加工珍贵的印刷文献;为了促进地方特色资源能够对地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对于目前地方特色资源建设较少的情况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善。为了能够将被动的封闭式服务变成真正的主动开放式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仅仅依靠本馆的特色馆藏,通过数字化特色馆藏文献来为读书提供原始的特色文献。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主要包括本校学科特色、本地区地方特色、在校教学科学以及管理等文献资料特色以及馆内文献资源建设特色等几方面,其作为地方高校教学科学以及生产活动丰富的情报源,为了充分发挥特色馆藏的作用,地方图书馆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的时候不仅要立足于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还应当立足于当地政治文化以及科学发展的需要。

2.3 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资源应当以数字型文献为主,但是目前在图书馆中最主要的文献类型仍旧是印刷型文献,目前,有些图书馆通过对本馆印刷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了相应的数字型馆藏。高校为了使得自己的馆藏具有自身特色以及独家优势,必须逐渐建立具有本馆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献,从而在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中占得先机,因此,图书馆应当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体系,通过由单一印刷型向多类型和多载体方向进行转变,从而使得电子图书以及音像等多媒体资料能够在未来的图书馆馆藏中成为主要的载体形态。由于高校建设特色馆藏的首要内容就是具有馆藏学科特色,由此也就产生了学校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建设意义。地方特色收集文献的目的是对文献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图书馆真正重要的任务除了把数字化馆藏送上网外,还包括对网上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和整理,因此,馆员必须具有网上整理信息的能力,即通过努力,图书馆应当克服网上资源无序化和数据库建设分散化的问题。处于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内容作为其唯一的优势,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将开发信息的内容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数字化特色馆藏的建设。

3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意义

由于发展特色馆藏有利于提高馆藏的精品化和服务优质化,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其自身建设的需要。一个缺乏特色、枯燥乏味的馆藏资源会对读者查找资源的兴趣以及查全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使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资源的选择,高校读书馆必须通过建设特色馆藏使藏书由多变精以及由杂变专,从而使得图书馆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不仅仅是看其馆藏的多少,更重要的还是看其能够为读者提供多少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因此,建设特色馆藏不仅有利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及节省读者的时间,同时还有利于读者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资料,从而真正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说,建立一个依据各种取向以及构建自身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对于满足本馆服务对象的特色馆藏而言势在必行。但是建设的特色馆藏一定要在原来馆藏资源的基础上保持连贯性,即要继续发展原来已有的馆藏特色,尤其对于连续出版物而言,保持连贯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图书馆在确定藏书特色后要根据最佳组培方式构建特色馆藏,即将包括记录有文字、声音以及图像的纸张、胶片以及磁带和光盘的信息载体等所有信息源都收录到特色馆藏中去。经费作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经济基础,除了选择经典书籍收集印刷本之外,对于其他文献可以考虑选择电子资源。本校和本地特色数据库作为一馆的命脉,与学校学科的发展特色相辅相成。对于建立特色数据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对学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以及经验进行收集和整理,将这些零碎的情报收集起来加工成有价值且能够体现学校教学科研特色的情报。图书馆通过收集地方性文献不仅有利于服务本校教学科学和地方经济建设,更有利于扩大图书馆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就是馆藏,其作为社会化文化教育机构和文献信息的中心,只有建设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才能在学校特色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建设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和文献体系,从而在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书平.围绕重点学科,深化特色馆藏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1.

[2]顾剑.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

[3]张芳梅.论深化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

[4]彭跃宏.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设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作者简介: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篇9

[关键词]地方文献;馆藏建设;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409—02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符号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名片”。塑造“城市名片”,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是当今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热门课题。地方文献是指与本地方相关的一切资料,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涵盖了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公共图书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和馆藏建设,为城市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专题文献服务,不仅适应当今城市发展需求、弘扬地域特色文化,还有利于促进地方文献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1地方文献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

地方文献是指与本地方相关的一切资料,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是关于本地方的一切情况的记载,取决于著作内容的地方特点;地方人士著作是关于本地方知名人士、劳模、烈士以及与本地方建设有关的各地方重要人士,他们的著作、手迹、纪念文学等也包含在内;地方出版物是指本地方雕印、出版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记载和反映地方的历史发展、学术思想、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典章节庆、民间艺术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能够为本地域特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文献和信息资源。

地域文化,从抽象概念来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就有了地域特色文化。从具体内容来看,地域文化包涵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哲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包括特定地域的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制度层面的文化包括特定地域的风俗、礼仪、制度、宗教、艺术等;哲学层面的文化则指特定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群体人格、审美情趣等。地域文化特色是特定地域的符号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名片”。

由上述基本定义和分析可见,地方文献和地域文化具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地方性。基于共同的地域范围,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地方文献收录的资料,是与本地方一切情况相关的,涵盖地域文化的各个层面,不仅记载本地方的饮食、建筑、服饰、器物、风俗、礼仪、制度、宗教、艺术等具体的符号文化,还为这些符号文化背后的“地方n生”和“民族性”的深层文化研究提供基本的参考资料。地域文化特色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它具有历史发展上的传承n生和文化外观上的独特性。研究地域文化特色,对特定地域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公共图书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收集

地方文献收集是地方文献馆藏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地域文化的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载体多样,需要建立系统、有序的收集策略。公共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步骤有二:一是定义文献收集的主题与范围;二是确立有效的收集途径与方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地方文献收集,同样需要依两大步骤展开工作。

2.1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义地方文献收集主题与范围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义地方文献收集主题,应当围绕各个地域文化特色,对设立相应主题的必要性、合理性、实用性展开科学分析。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重要主题需建立相应的特色馆藏。重要的主题一般包括地方名胜、名人、名产和名俗等,每一个著名的地方特色都有可能成为特色馆藏专题。地方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一员,对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建设重点都有很好的把握,为合理定义地方文献收集主题打下基础。

公共图书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定义地方文献收集范围,应从整体着手,先界定文献内容,再细分文献类型,力求分类清晰、内容全面。从整体内容分析,地域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哲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的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制度层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的风俗、礼仪、制度、宗教、艺术等;哲学层面的地域文化包括本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群体人格、审美情趣等。凡是涉及上述内容的地方文献,都应当纳入收集范围。从文献类型看,地方文献应当收录各种类型的资料,包括专著、期刊、报纸、方志、年鉴、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手册、百科全书、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与规范、产品样本和说明书、技术档案、地理图谱、手稿、笔记、信札等。

2.2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探求相应的地方文献搜集途径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所定义的地方文献收集主题和范围,是确立文献搜集途径的基本依据。不同主题和范围的地方文献的来源有所差异,为探求有效的搜集途径,我们需要对具体的主题进行具体分析。从学术角度讲,每一个主题或地域文化特色都可以定义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针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来源。一般分两大方面展开分析:正式出版的文献、非正式出版及未出版的资料。针对正式出版的文献,通过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等,可以较为容易地把握这些文献的来源和搜集途径。对于非正式出版及未出版的资料,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见,对于非正式出版和未出版的材料搜集是更为困难的,这类资料的不易获得性也令它们更加珍贵和具备参考价值。本地公共图书馆在获取此类资料方面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搜集和保护这些资料上也宿负重任。公共图书馆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搜集工作,理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投入,开展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研究,探求有效的文献搜集途径,力求建立独具特色的馆藏,而不是仅仅收藏一些容易获得正式出版物,欠缺地方特色及独特价值。

3公共图书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建设

科学地建立地方文献馆藏体系,便于有效地保存、整理和开发地方文献,提高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服务作用。不同地域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组成存在差异,相应的馆藏体系构建也因馆而异。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建设馆藏体系,科学设置特色馆藏专题,将有效提高地方文献信息服务质量。

3.1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搭建地方文献馆藏体系

搭建馆藏体系,应当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的原则,首先确立馆藏的主体框架,然后确定框架内部的细化与分类原则。从涉及的地域文化内容上看,地方文献馆藏的主体可划分为两大部分:普通地方文献和专题地方文献。如前文所述,专题地方文献是由各地域的文化特色所决定的。与一般的馆藏文献相比,地方文献整体中包含更多的特色专题馆藏,不能一概而论地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进行整体分类、编目和排架。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的地方文献专题(这里“规模”大小的界定,由各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设立特色馆藏,建立专架,设专人管理。特色馆藏的分类和编目仍然遵循中图法,但是其排架是独立的,不与其他地方文献相混合。对于普通的地方文献,其分类、编目、排架与管理可按照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规则开展工作。

在设立的地方文献主体框架内,文献资料的分类一般依照中图法进行。然而,基于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地方文献资料的载体形式呈现多样化。如何对这些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管理和分类呢?这种细分也应当从属于主体框架,区分普通地方文献和专题地方文献。将这些资料中属于专题地方文献馆藏的部分归入专架,在专架内部,将不同的载体类型加以区分。对于普通地方文献的多种载体,也按照载体类型进行分类排架。在各载体类型中,仍依照中图法进行分类和编目。为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文献形式,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新服务方式。

3.2围绕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

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仅仅依靠传统的实体馆藏无法得到全面的诠释。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可从多角度介绍和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搜索和获取途径,也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一个文化欣赏的平台。围绕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流程有:第一,进行市场调查、科学论证,选择利用率高、用户需求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本馆馆藏特色的专题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第二,掌握待数字化资源的数量、分布、品质、版权状况等具体信息,提出资源数字化及素材收集与处理的实施方案。第三,参考相关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选择科学的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选择适用的、成熟的、可扩展性好的技术;第四,将整理并编辑好的素材入库,通过智能软件或人工方式提取元数据,进行内容标引,建立统一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第五,设计发布内容的服务界面或载体形式,提供相应的查询与使用工具,建立强大、简单陕捷的检索系统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方便、快捷、全面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在制定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时,应当遵循通用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来进行。通用性是指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标准与规范应当与本馆其他数字馆藏相统一,而不是让特色数据库成为一个专用的系统。开放性是指在制定标准时要坚持开放原则,有利于把其他信息资源吸收进来,更能够经受技术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实用性是在数据库资源的加工和提供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在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上,根据读者需要,实现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有机重组,深化地方文献服务,发掘城市文化传承的亮点,为弘扬和传播地域文化特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好勤.地方文献的范围及其界定原则[J].图书馆论坛,2007,27(8):86-90.

[2]张风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3]楼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策略研究——苏州、宁波、汕头、佛山图书馆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 2,32(5):74-77.

[4]陈宝昀.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则与流榭[J]_图书馆学刊,2012,(11):47-49

[5]王灿荣.公共图书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建设策略[Jl_现代情报,2012,32(12):137-139.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探讨 篇10

1. 高职图书馆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特色建设, 是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全新探索, 图书馆特色建设体现了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图书馆特色建设, 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特色, 二是服务方式特色。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特色, 是各类图书馆长期追求的目标。“人无我有、人有我全”已经成为吸引读者到馆查阅的重要手段。如美国murphy图书馆的特色资源, 既包括了这所大学的教育特色、资源特色又包括其功能特色。他们对电子期刊的篇名做了目录索引, 通过目录查询直接链接到全文, 非常方便读者一站式检索。murphy图书馆积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与任课教师联系, 了解课程所需要的资料, 并在网页上设有栏目, 以教师姓名、系名和课程名作为检索点提供与学校所设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及查找方法和线索等, 帮助教师和学生链接网上课件或教学资料的网页服务, 而且murphy图书馆鼓励教师把课带到图书馆来上。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主要方向, 确定图书馆馆藏特色, 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信息量大、采购经费相对不足的形势下, 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关于服务方式的特色化, 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是时代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的要求, 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美国几乎所有图书馆的网页上都有Ask US, help等字样, 他们十分重视图书馆参考咨询功能的发挥, 引导用户如何使用参考工具 (包括电子版参考工具) 如期刊索引、目录、指南、词典和百科全书, 如何通过E—mail获取图书馆的最新主题信息服务等, 在页面上提供了多种馆员和用户交流的渠道。另外, 图书馆除了利用网络进行特色服务外, 它的特色服务还应是多方面的, 因为图书馆是“复合型”的, 这种“复合型”不光体现在文献与电子出版物必将长时间并存这种模式上, 而且还体现在人对人服务的模式上, 不管是网络服务还是人对人的服务, 都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人本”思想。

作为高职院校, 体现着浓郁的职业特点,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与生产一线相结合, “人本”思想的理念体现在:教师围绕培养高级技工进行教学和科研, 学生为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学习。

2. 如何搞好图书馆特色建设

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充实馆藏, 是图书馆的长期任务。根据教学、实践的发展, 对馆藏特色资料及时调整和跟进, 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建设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数据库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 所以大多数据库都是以光盘的形式出现, 使用计算机检索。目前一些数据库已经形成规模, 很有影响, 比如全国人大建设的法律法规数据库,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大专题全文回溯数据库等。这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以及深层次的服务应该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特色一是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 特别是要立足本地人才优势和办学特色以及专业设置。本校的“学科性”特色馆藏要充分满足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 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师的需要。重点收藏与本地经济、科研、地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历代地方贤达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特种文献, 校内有关教学、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学位论文要全面入藏,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二是要量力而行, 不可贪大求全, 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化建设坐标体系。依据特色馆藏的类型标准, 实施精品战略, 在建设特色馆藏的基础上, 做好自己独特的服务。就是要极大地满足本校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信息中心, 成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文化繁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特色服务的动力源。三是要根据本校的类型、规模和专业特色, 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开展特色化建设。一方面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为, 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 搞特色图书馆建设—定要围绕“用”字做文章, 既不脱离实际, 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要坚持教学和实践结合, 网络与特色结合的原则, 集中优势, 走联合、合作的道路, 不仅图书馆与图书馆合作, 还要与高新技术集团、企业等合作, 使特色资源从有限变为无限, 在更广阔的专业领域里发挥作用。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 要解决好数字化版权问题, 对数据库结构等予以规范化界定, 以适应今后共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还包括特色网站、特色资源导航库和特色服务。特色突出的网站是学校发展的最直接、最大范围的宣传和反映;特色资源导航库向用户提供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使馆藏特色资源得到无限延伸, 使实际的特色资源与虚拟的特色资源相结合, 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网络环境下有限的馆藏资源与无限的网络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 特色服务是图书馆服务职责的深入和拓展, 也是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提出的时代要求。以特色馆藏开展的借阅服务;以专、精人才开展的课题服务;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实现网上实时、交互式服务;开展专项活动等, 最终形成品牌, 产生效益。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特色化建设的执行者, 是特色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蓝领, 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因此, 服务人员也必须具备高素质。特色化建设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外语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色化建设的成功, 保证特色服务的有效开展。目前, 图书馆已进入全球的信息网络系统, 网络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位使用馆藏文献资源的人都成为该馆的读者。在国际大背景下,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遍布全球的每个角落, 确保高职图书馆在全球信息系统中自己的品牌, 就必须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的创新理念, 寻求高职图书馆特色建设的突破点。使高职图书馆成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信息个体, 并在国际化背景下, 成为凸现青春活力的全球网络信息群体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段晋平.信息时代图书馆特色建设初探.图书馆.2006 (1)

[2]胡树丽.学校图书馆特色建设透视.教育评论.2004 (5)

[3]舒炎祥.谈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图书情报知识.2003 (3)

[4]王志明.特色化建设推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重庆图情研究.2006 (3)

如何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 篇11

一、给电子馆藏建设准确定位

电子馆藏是指在电子信息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 如购买、租用、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方式, 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本地收藏和远程登陆使用的各种电子资源, 如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字文档和Internet信息资源 (免费并被图书馆编目加工以数据库的方式提供使用) 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履行的职责不同, 电子馆藏的定位也不同。

高职院校电子馆藏建设的定位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刚: (1) 用户定位原则。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定位电子馆藏的建设内容, 电子资源的选择无论在数量、质量、可用性、易用性上均应适应用户的需求; (2) 特色定位原则。馆藏建设的特色定位原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首先, 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地方性、岗位职业性特点, 这些特点要求有相应的资源体系与之相适应;其次, 特色化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谋求自身价值与发展的要求。在电子馆藏资源建设上应以专业特色为依据, 以用户需求为基础, 以重点学科为导向, 体现高职馆的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 (3) 经济定位原则。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及技术力量不足, 不可能像高校图书馆那样全面引进和开发各种电子资源。在电子资源的建设上要尽量实现“投入最少, 效益最大”的目标。一是用最少的钱引进需求最大的资源, 尽量采取集团购买方式, 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更好的服务;二是引进的资源要得到最大的利用, 即阅读价值和信息服务价值最大化。在建设时, 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避免电子文献的交叉重复;二是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和本馆的经济实力。

此外,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的发展目标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来确定。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相一致。高职教育的运行主要以教学为中心, 图书馆应重点履行教育职能。

二、制定电子馆藏发展策略

1、更新观念,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尽管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在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的数量有限、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2、深入调研, 做好电子资源采集工作。

首先, 在采集电子文献之前, 图书馆应做好调研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较少, 图书馆的选择也应该更慎重。如何做到规划合理、技术先进、投资少、效益好, 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考察论证工作, 包括对读者的需求情况, 学院的专业设置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 电子文献的特点及适应性、易用性、价格及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等进行调研, 并据此来确定电子馆藏的收藏方向和特色。其次, 要选择多种采集方式, 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比例。对于通用数据库可采取集团采购方式。因为集团采购可以争取到比单个图书馆更多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 达到降低费用、减少投入、节省经费的目的。

3、建立行业、馆际联盟, 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 特色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高职显明的行业特色, 加大力度完整系统地收集本专业信息资源, 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独、人独我全的某一专业特色馆藏。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 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合作共建的方式。

(1) 联合校内科研部门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形成校企联盟, 开发行业特色数据库。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 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联系紧密, 有利于图书馆对内部出版的会议资料、技术手册、年度报告等灰色文献的收集, 从而进行行业灰色文献数据库的开发。通过行业特色数据库的建立, 还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 为行业科研服务, 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 建立馆际联盟, 共建共享专业特色数据库。一是加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如CALIS文献保障体系;二是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各相关的“高职馆” (如交通类、经管类) 对特色专业文献进行共建共享。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重点专业进行分工与合作, 如交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 可建立高速铁路数据库, 轨道运输管理等特色数据库, 还可结合高职与馆藏特点, 建立职教信息库、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本院校教职工论文和专著数据库、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等。

4、开发网络免费资源, 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

因特网为信息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但这些信息大都处于无序化自由状态, 以零散信息形式出现, 未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聚类, 使用户难以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管理, 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建立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指引系统, 使读者快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 节省网络搜索时间。如, 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科研和教学需要, 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针对职业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导航等。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缺乏, 可考虑与院系协作建库, 以保证学科导航库的质量与利用效果。

5、加强宣传与培训, 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

首先,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一是馆内宣传, 图书馆要经常向本馆人员通报最新馆藏资源及建设进展情况, 让每一个馆员及时了解电子馆藏的建设情况, 新增电子资源, 以便更好地向读者宣传推介;二是对外宣传, 要通过多种途径, 向校内读者及时提供馆内电子资源的动态收藏情况, 特别是对最新引进的各种资源及开展的相关服务项目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每周1小时讲座, 学院的院报、宣传栏、自己印制的小册子、图书馆主页等宣传方式, 让全校的师生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图书馆还可以从电子资源中获益的典型用户为例, 增强宣传的说服力。其次, 图书馆还应加强对读者的利用培训。从我院读者电子资源的利用调查来看, 高职院校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图书馆应承担起指导读者查找各种文献资源的职责, 对各种电子资源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 对读者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可重点介绍本馆各类型电子资源的内容和检索技术, 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各种数据库的详细使用手册, 并定期开展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与使用技巧的培训, 培养读者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景祥, 蔡雅云.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5.

[2]罗春荣.电子馆藏评估:内容与方法[J].图书馆论坛, 2006.1.

[3]张赞梅.21世纪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定位[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4.5.

上一篇:机械制图教程下一篇:刘寨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