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1
建国以来,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高职高专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师资队伍也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一、高职院校师德师风不容乐观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道德的水准要求逐渐被物质利益的需求欲望削弱。这种变化侵蚀着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 导致了不容乐观的师德师风。
(一) 事业心、责任心缺乏
在物质欲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高职院校教师并未将教育工作或者科研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一些教师热衷于经济效益较好的第二职业, 甚至将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视为“真正的第二职业”。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把物质分配与职称直接挂钩, 一些教师便仅仅为了职称而做科研, 或者干脆请“枪手”制造科研成果。教师事业心的缺乏必然导致责任心的缺失, 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 备课不充分、不深入, 不注意仪容仪表, 自由散漫等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而且会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产生消极影响。
(二) 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随着“按劳取酬”意识的加强, 高职院校评价教学效果时着重可量化的技能知识, 忽视不易量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教书”, 许多教师又习惯于将“教书”等同于“上班”, 按照课本安排教学进度, 按时传授课本知识和技能。尤其在高职院校, 教师错误地认为“不应该将大学生视为小孩, 教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的事情”, 或者错误地告诉学生“只要老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 无论怎样都可以”。这些教师很少关心学生的为人处事情况, 极少在课堂上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培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将培养出大量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低情商”技术人员, 阻碍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发展。
(三) 自身素质不高、粗暴对待学生
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或者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专家。青年教师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分溺爱和一些错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自我意识突出, 看重自我价值, 热心自我设计, 讲求个人实惠, 喜欢攀比, 不能适应艰苦环境, 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这些不良习气将在教学过程中被无意识传授给学生, 严重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技术型专家并非具“教师资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这些教师的缺点容易被“专家”的光环掩盖, 容易将自身教育技能的不足归结为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由于其长期在行业内受到尊重和优待,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容易以“专家”自居, 情绪激动, 失去自我控制约束能力。扭曲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将不良思想和处事态度传授给学生。更有胜者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或者暴力行为“修理”学生, 使学生身心受到巨大伤害。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必然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除以上种种不良师德师风现象的外在因素, 还有以下重要的内在因素:
(一) 教育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职能, 韩愈《师说》归纳为三条: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可压缩为两条:一曰传道, 一曰授业。因为道中有道惑, 传道过程中必渐次破解;业中有业惑, 授业过程中须不断答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密不可分的教书与育人, 是高校教师职责的两个方面。由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本身为载体进行传承, 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 离开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育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依然普遍重视学校师德师风, 因此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应放松, 而应加强师德师风。
(二) 职业教育特点的必然要求
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压抑, 需要得到矫正。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管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走向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技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与社会接轨。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矫正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 培育合格学生, 使其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 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全球化, Inter网覆盖地球的时代, 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相关网络技术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高校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各种知识, 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远程教育向本专业的专家请教学习。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势必被削弱。同时, 网络知识传播无序杂乱, 正确知识的获取与一些错误的甚至违法乱纪的信息同样容易被获取。这就使得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传统教师的师德师风内容及水平完全不能满足新教育模式对师德师风的要求, 必须将时代特点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 使师德师风适应新教育模式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核心
“以人为本, 敬业奉献”是2001年12月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 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 其本质在于以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主旨, 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 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
教育应该鼓励每个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 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而不能舍本求末, 本末倒置, 抹杀人的个性, 规定人的成材方向。关照、关怀人本身, 就是完整而全面的关照关怀人和发展提升人;关爱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 满足人的理性及情感需要, 才能促进人的肉体和心灵的阶段性、持续性、均衡性。“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和“关照、关怀、关爱”是良好的师德师风核心。在教育机构内部, 对教师提倡人性化的道德、创造的道德、互惠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 提倡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以学生及其需要为根本, 将学生当作教师赖以实现良好师德师风价值的载体。把“鼓励学生, 关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主要道德标准。
四、高职院校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针对目前师德师风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 严格新教师的选拔、考核、晋升、调整工作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必须补充愈来愈多的新生力量, 严格选拔工作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各级各类学校对将要从事教育事业的毕业生, 都应该进行思想品德、学业、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某些特定素质全面衡量, 择优选派;新任教的毕业生在见习期内应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和方法。
目前, 在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中, 在师资调整中, 仍然存在着偏重于业务, 很少考虑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倾向。这几年, 许多学校在德育方面也都采取了不少措施, 而就效果来说, 远不如智育那样显著。因此, 教师的考核、晋升、调整要与思想道德素养、学术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相结合。
(二) 加强师德师风培训
选送少量教师到专业机构接受专业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 并通过此引进师德师风培训机制和经验, 使这部分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培训的主要力量, 并让其组织实施学校内部的师德师风培训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工作。强调师德师风对高职院校发展、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培训教师的执业规范,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 指出教师教学中不良行为, 讲授教学过程中技能培训与思想道德培训的关系, 教授教师提高师德师风的技能, 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播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经验。每位教师只有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 才能从事具体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 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培训工作体系, 并将师德师风培训纳入高职院校师资管理工作体系中。
(三) 提高教师内在的约束能力
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 学校相关部门定期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 形成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通过思想交流,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 强化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 使职业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自觉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使教师自觉克服不良行为。通过沟通, 减少教师与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矛盾, 使其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舒缓, 通过及时化解抱怨减少积怨,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使其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释放不良情绪。
加强教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重视教师的兴趣爱好培养, 重视教师文化道德素养, 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将外在这些影响转化为个体的内在品质, 变成个体的道德需要, 推动教师自觉能动地进行高尚的道德行为选择。
(四) 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督和评价机制
学校可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教师言行, 做到有章可循, 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建立有效的师德师风评估指标体系, 加强和完善监督措施, 积极引入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监督和评价, 逐步开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奖惩激励体系, 使道德要求和利益奖罚有机结合, 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奖优罚劣, 培养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自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良好的师德师风。
(五) 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 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 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 正确诠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 师德师风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软环境, 教育要加快发展, 必须要有良好的软环境作保障。“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影响到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人性化师德师风建设理想状态还远远没有形成,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实践、探索和创造, 并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强.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王涵.中国古代的师德规范[N].中国教育报, 2008-09-26.
[3]鄢圣英, 袁珂等.大众教育环境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23) .
[4]李凤姝.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8 (5) .
[5]陈忠武.人性的烛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2
(时长6分钟以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学院的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修德长技、为人师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对这个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我认为:
一、做恪守师德的教师
师德是从教之基,高校教师应该以崇高师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弘扬社会正气,引领道德风尚。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殷切希望广大师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关于“修德”,他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做关爱学生的教师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书育人的核心和重点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人格高尚和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尊重和关爱每位学生,因材施教、严慈相济,教学相长、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全力助推学生,求真求善,成长成才。在我们身边的XX、XX教师为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提升技能,一直舍小家,牺牲业余时间辛勤付出,坚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体育、音乐、传统手工艺等各类技能活动,(说句题外话,X老师的孩子基本上是泡在XX协会的实验室里长大的。小家伙才满月的时候,就被抱着在竞赛训练场地里陪着我们的学生,XX老师陪着学生一起连续几天熬通宵,和学生一起累的流了鼻血,自己也是累的一身的病,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是这样靠着拼搏历年来他们带领学生为我校不断刷新累累硕果,获得殊荣,得到社会的认可。XXX、XXX、XXX老师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很多。
三、做爱岗敬业的教师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又是科学文明的开拓者。高校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育人为乐、以教立业,用真挚的爱心和恒心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学校思政辅导员XXX就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师,学生懒得打扫寝室卫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彻底扭转机电寝室卫生不理想的状况,他就长期住宿在学校亲自到学生寝室干,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被他的做法感动了,都不好意思不叠被子,不扫地了。就这样机电学院的学生寝室在他的带动下连续数月无不合格寝室,勤恳工作终于换来优异成绩,机电社区各项工作均排名第一,卫生合格率更是率先达到100%并长期保持,优秀率节节攀升,创造了“奇迹”。
四、做服务社会的教师
高校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发展与宁波的发展、祖国的强盛紧密结合起来,为推动建设宁波“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作出切实贡献。
尊敬的各位同行们,让我们永远牢记教师这一平凡而又神圣职业的光荣使命和精神价值,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严谨治学,立德树人,共同遵守《师德师风公约》,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积极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高等学校不仅仅是先进文化的源泉,也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道德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今广大高校教师的师德主要的发展趋势还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政治信念不够坚定,这是因为有个别教师缺乏信念,只看重地位、名利以及荣辱得失等,所以有时就会导致其在授课时候产生思想上的偏差;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这是因为较多的教师没有把教育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而仅仅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这就会使较多的教师产生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等问题;育人意识淡薄,有些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只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是对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单纯的讲解,对学生缺乏爱心以及耐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表率作用缺乏,这方面主要表现为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些教师不仅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甚至上课吸烟、举止粗俗等,给学生留下了较坏的印象。
三、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如今,部分高等院校教師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有教师本身的原因,还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它直接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师的职业意识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部分学校重师能轻师德,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脆弱。有些高校过于重视业务,看轻政治,注重师能的培养,轻视师德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广大教职工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就是学校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如今的许多高校都缺乏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晋职晋级时,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师德在教师总体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第四就是师德师风监督机制的匮乏。在教师的师德师风监督方面,这一直是一个困扰许多院校的难题。因此,加强师德风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摆在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以抓领导、促认识为基本核心。努力加强教风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教风工作的根本。
其二是抓机制、促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这是做好教风工作的关键。所以,推动学校的教风建设,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打造一支具有良好道德风范的师资队伍。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以此来鞭策教师在最基础的工作上完善自我、改进自我。这也可以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一个标准。对于申报评职称的教师,不仅仅要进行评估,还要进行专家会诊,并实行教学和师德“一票否决制”。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广大教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从严的态度进行执教,我们还应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严格考核,严格课堂管理,对不良教风予以批评并坚决制止。
第三,抓交流,促提高。加强相互交流才能做到共同提高。我们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交流,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等就如何端正态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展开热烈讨论。对这些讨论,我们不仅要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最后还要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与研究,并将此写成文章的形式,在各个报刊以及网站进行发表,努力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来。
第四,抓宣传,促典型。抓好典型的宣传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十分注重教师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工作。同时,我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竞赛活动,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努力争当教师的标兵。
第五,抓载体,促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可以开设“师德师风”专栏,建立一些关于师德讨论的论坛,将一些优秀的师德心得体会文章和优秀的教案上传到网上进行交流,方便供广大教师学习,同时,也能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优秀教师在网上与师生进行对话,进行教学释疑和心灵沟通,促使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
师德的建设是一件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良好的师德可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德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抓好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世光.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J].教育管理,1996(03).
[2]梁志民.浅谈师德建设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J].教育管理,1995(06).
[3]郝普耀.浅谈师德建设中的教师人格塑造[A].迈向新世纪[C].1999.
[4]姜艳萍.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是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是时代的要求, 是广大师生的期待, 也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迫切需求。
一、师德师风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格和行为风范, 是教师世界观、道德观和政治素养、思想品格、职业操守及个性风格的综合性呈现。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院校教育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 直接影响人才的塑造和未来走向。师德师风在学校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 具有文化价值导向功能。
一流的学校必定有一流的文化价值理念。西方一流大学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重视人的培养, 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明确提出: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做人第一, 修业第二”。高职院校虽然不是培养领袖的地方, 但培养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培养善人, 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技术知识的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着学校的层次。高职院校整体师德师风既塑造院校的价值文化, 又承载着院校的价值文化, 师德师风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重要的在于其整体的师德师风。高职院校整体的师德师风是院校文化价值的整体呈现, 影响甚至制约着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层次。
2. 具有院校建设的渗透功能。
师德师风既大象无形, 却又无所不在, 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 渗透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领域, 渗透于学校的组织体系和个人行为中, 甚至渗透于食堂和宿舍管理中。师德师风既是精神形态的, 又是物质形态的, 离不开精神载体的依托, 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的依托。好的师德师风引领能提升学校各方面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 具有授体对象的传袭功能。
院校教师面对的授体对象是学生, 几年的大学时间虽然短暂, 但是在人生旅程中却十分关键, 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成型乃至定型的关键期。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往往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样的教师也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的同时, 也会接受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风格。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哈佛气质”、“北大风范”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师德师风的直接浸染中形成的。当学生承袭教师的特定品德风范, 就会终身受其影响, 并代代传袭下去。这样的传袭功能决定师者必须有历史责任感, 必须对自身的德行风范有高度的自觉、自省、自律。
4. 具有道德风尚的示范功能。
特定的师德师风是一种特定的德育范式, 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教师直接面对的可能只是小众, 但其背后却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大众媒体时代, 师德师风对社会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和官德官风一并处于顶层而对社会道德风尚起重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特点、新问题
当前,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乐于教书育人, 坚守道德底线, 维护师道尊严, 精心育人, 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辛勤耕耘着。然而,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由于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与转型, 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遭受巨大冲击,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如同社会道德风气一样, 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德风意识弱化、自我意识强化, 工具理性热宠、道德理性趋冷, 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放大, 制度机制缺失、建设手段乏力等特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政治意识淡薄, 政治理念偏差。
少数教师忽视政治学习, 片面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就能做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 就可以胜任高职教师这一岗位。同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教师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导致一些教师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 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 政治意识淡薄, 个别甚至出现一些脱离国情的政治诉求和不切实际的极端主张, 在学生中乃至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 价值取向功利, 敬业精神弱化。
随着思想观念多元化、开放化, 一些教师的人身观、价值观发生变化, 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没有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事业, 仅仅将其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具体表现为:治学态度不严谨, 不关心教学质量。有的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和一些商业活动, 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一切向钱看, 把赚多少钱作为成功标准, 极大地误导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 文明形象不佳, 示范作用不强。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使得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但少数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 不注意言论的导向, 以至于在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个别教师甚至丧失人格, 丧失底线, 搞学术交易, 搞钱权交易, 玷污高校这座教育殿堂。
4. 重视授业解惑, 忽视传道育人。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 更要教导他们学会做人, 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当前, 有的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不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加以引导, 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学工处、辅导员的职责, 认为与己无关。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从规范约束、环境改善、制度创新等方面予以加强, 也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道德的自审自律, 真正成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和社会风尚的楷模。
1. 坚持核心引领,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道德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要对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坚持核心引领, 重点突出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新时期, 加强师德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 必须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各种相关的专题教育来实现。
2. 坚持价值导向, 完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高职院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高、能、雅型的人才, 即综合素质高, 专业技术能, 思想行为雅, 这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价值取向。要以这样的文化价值为导向, 根据国家教育法、教师法和其他相关法规, 完善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教师职业规范。要以培养人才的价值需求和授体对象的群体特征为基础, 提出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化要求。比较而言,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应试教育中大多并不属于强者, 其自信、自尊可能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伤害。
3. 坚持示范, 形成正面激励机制。
通过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涌现出许多德才兼备的教师。他们不仅科研教学业务能力强, 而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 把教师当作一门事业来对待。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诸如“校园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形式在学校内树立师德的典型形象, 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从而推动师德建设。注意形成正面的激励机制, 把个人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科研实践、进修学习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加强个人职业能力, 自觉提高师德水平。
4. 坚持体制创新, 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教师岗位职务考核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加入师德评价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 把业务水平、学术能力与师德评价有机统一起来。教师师德出现问题, 等同于发生教学事故或违反教学纪律, 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5. 坚持自我教育, 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 提高精神境界, 才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飞跃。教师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所以,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培养的活动, 如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引导教师了解各种教育法规, 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通过教师、学院、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才能让其教育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小君, 李红兵, 彭玉玲.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9) .
浅议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篇5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孔繁晨
[摘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师 师德建设 现状 对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各种利益日趋多样化,这些必然要影响到高校;二是在校生生源地扩大,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思想复杂化,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三是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改革力度增大,教书育人任务加重。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特别是师德水平要提高,否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为此学校党组织应该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千方百计地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多数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同时,他们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能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教师爱岗敬业,师德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办学层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存在或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一些教师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政治方向迷失。尤其是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利用教师自主支配时间比较多的条件,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因而对教学的精力投入减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2.重教书,轻育人。部分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往往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专职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在这一部分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忽视自身的师德修养,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缺乏爱心。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数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问题,便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埋怨学生;少数青年教师素质低,自控能力差,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成见、怨气撒到学生身上;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公平地看待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讥讽或歧视学习不佳或表现较差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4.思想认识滞后,服务意识淡薄。在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是由原中专学校转化而来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完全得到实质性提高,知识结构单一。许多教师的学历职称已不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但他们仍安于现状,不重视学科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思想僵化,总是以师道尊严的面目对待自主性、个性极强的高职学生,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造成教育服务不到位,工作责任心欠缺。
(二)违背师德规范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存在一些负面现象。这些负面现象也影响到高职院校。个别教师受社会上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过分讲实惠、讲自我,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少数教师重技术业务,轻政治思想,不注意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松懈,律己不严,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
3.教师负担过重的影响。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较快,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教研任务普遍过重,许多教师处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精力比较分散,以致少数教师忽视了师德的修养。
4.教师编制不足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后,教师编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新进校的教师多数还人不了教师编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5.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导向的影响。学校在职称评定中虽然对师德也有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偏于看重参评者的科研成果及论文著作等“硬件”,对其师德表现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情况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大错就行了。
6.学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还没有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比如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采取以下几点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之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要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这既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又是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学校要从对教师关怀人手,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人手,注重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制定出各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人性化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职能部门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大师德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会各界要广泛发动,坚持团结激励、正面宣传的方针,形成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造就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作为学校,要在学报、校报、宣传栏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每年利用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举办师德报告会、师生座谈会,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在全校积极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营造出良好的崇尚师德的环境。
(三)制定体现时代特点的师德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谈理想等问题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制定出新时期教师的行为准则,不断完善师德规范,使广大教师能够强化基本的善恶观和是非观,趋利避害。其次,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功能,依据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评价。对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和品性给予肯定和赞扬;反之,则给予否定和谴责。以此向人们昭示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应当积极追求的东西,什么是必须舍弃的东西。这种评价虽然一开始是针对特定的评价对象而言,但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可以触类旁通,形成社会覆盖面,客观上具有一种“抑恶扬善”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对师德评价的权威,才能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度。
(四)必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实行长效管理。(五)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不仅是有大楼的地方,而且是有大师的地方,而没有良好师德的老师是称不上大师的。因此,高职教育者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良好师德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以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身作则,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一身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慈相济,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总结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篇6
摘 要: 师德建设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诚信立教,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德建设 原则
一、引言
教师不仅要勤于教学,还要以德立教,身先示范,以身作则。一个具有优良师德的教师会对学生无声滋润,春风化雨,让学生终生受益,报效祖国,甘为人梯。人民教师必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1]。在党的廉政建设的反腐运动中,教师更应把握时代脉搏,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只有提高自身素养,在业务和道德方面经得住考验,对得起称号,担负起责任,才能做永不落伍的人民教师。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要求太高,教师根本无法达到或超越;二是对于违背师德或师德缺失的教师缺乏有效的惩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部分教师师德无底线。
2.社会上拜金、享乐、不劳而获等不良风气影响了师德建设。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这些社会负能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利的影响。
3.追逐名利,对教育工作缺乏奉献精神。部分教师始终坚持无利不起早的想法,对于无法给自己带来光环或工作业绩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缺乏奉献意识和精神。
4.教师工作被当成自己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部分教师会觉得教师工作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缺失爱岗敬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5.只教书不育人。部分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内外从不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挖苦讽刺。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建设一支敬业爱生、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强调遵循以下原则:
1.诚信立教,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必须淡泊名利,爱生敬业,少名利之好,多博爱之心;以生为本,视角创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对教育工作要有鞠躬尽瘁的决心。以教师为职业,就应终身无悔,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忘记名利,创新开拓,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守法奉公,恪守职责,忠于人民教育事业,遵守社会公德;要有红烛精神。
2.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要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6.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3],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
[2]吴志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8.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7
一促进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的弱势地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在我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层次较低的院校, 成为许多学生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因而, 尽管高职学生看似比高考落榜者幸运, 但进入高职就读, 许多高职学生承受着高考失利的较沉重的心理负担, 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自信不足, 矮人三分。所以, 从理论上说, 他们更加渴求与教师的沟通, 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关爱, 教师的态度、语言、行为表达出的师爱对他们而言更显珍贵、重要。
2高职学生的现实期待
我们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显得比较成熟和理性。在调查的311名高职学生中, 有94.4%的学生认为“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偏向成绩好的同学, 不放弃成绩差的同学”这一条件“重要”或“非常重要”, 其中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学生就占总人数的69.5%。这表明, 高职学生普遍地期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注、关心与帮助, 期望能与老师平等、友好地相处, 期望在被尊重、被关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 促进师生沟通满足了高职学生的热切期盼。
3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现状
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 高校教师普遍与学生接触较少, 对学生了解不够。近年, 随着招生数量渐增, 高职院校的这一弊端也日渐明显。尤其是目前多数院校的新校区建成之后, 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住在同一个校区, 客观上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综上所述, 高职学生对师生沟通的渴求无法漠视, 高职院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因而,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也必然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促进师生沟通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
不可否认, 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但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备课随意、教案老旧, 上课应付了事、缺乏激情, 作业批改拖延、草率, 教学方法单调、陈旧, 对学生缺乏爱心、冷漠麻木, 不尊重学生甚至歧视学生, 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 但其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对学生认识片面或刻板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促进师生沟通, 对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对师德师风建设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激发教师敬业精神, 升华师品
对学生的情感与现状知之甚少甚至误解, 是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冷漠麻木、不尊重甚至歧视学生的重要原因。理论上说, 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等师德师风建设诸多道理, 教师们都懂, 并且也具备践行的素质与能力。因此, 我们认为要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 关键在于唤醒教师对学生的潜在的“共情”与关爱, 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众所周知, 沟通增进了解。师生沟通, 将使教师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而是鲜活生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是大而笼统的概念化的“本科落榜”的高职学生群体, 而是敏感脆弱、渴求理解与关爱的个体。因而, 我们认为, 对教师的教育, 感性教育胜于理性教育;促进师生沟通是激发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更佳途径。
2激励教师钻研业务, 提高师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喜爱与尊重, 就易产生积极、自信的情绪, 行动上表现为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接受。否则, 学生就易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 从教师角度看, 学生的消极、疲沓、倦怠, 成为教师自我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增加、厌教厌岗、专业业务滞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不理解学生, 则教师厌教;学生不理解教师, 则学生厌学。因而,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激励教师钻研业务,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激励教师创新教法, 提升师技
师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促进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学反馈,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补救或教学调整。没有沟通就没有反馈。那种不管学生听懂与否, 宣讲完毕下课走人, 教学方法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做法, 都是对学生、对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事实上, 许多学生是因为听不懂、跟不上又无人引导而痛苦彷徨、消极厌学甚至绝望放弃的, 他们承受着学业挫折的心理压力与潜在的就业压力。因而, 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师深切理解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的焦灼感、无助感, 激励教师创新教法, 提升师技。
4彰显教师人格魅力, 铸就师魂
教师赋予学生的不只限于知识, 教师的人生经历、人格品质也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材。然而现实是, 一方面, 学生渴望与教师沟通, 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一些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社会学知识;另一方面, 却觉得教师难以接近。所以, 有必要通过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并促使教师自觉地增强人格魅力, 铸就真正的师魂, 为学生做表率。
三促进师生沟通的原则与对策
要实现良好、有效的师生沟通, 教师必须在遵从平等、尊重、关爱、理解等沟通原则的基础上, 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强化沟通意识, 调整沟通心态
与学生深入交往不只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 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 否则, 显然有悖于教育的初衷。身为教师应强化师生沟通的意识, 学会换位思考, 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常交流、多沟通。当然, 如果教师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 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出现, 学生势必会产生自卑或戒备的心理, 师生沟通也难以成功。因而, 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调整心态, 以对待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年的高职学生, 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进行平等、融洽的沟通。
2注重教学沟通, 突出沟通重点
毋庸置疑, 教学沟通是师生沟通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上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反馈环节, 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 课程上切忌“满堂灌”, 应让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大一些, 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时, 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资料, 更应注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防止“满堂电灌”。其次, 应合理利用书面沟通。比如, 让学生定期上交作业, 或定期提交教学意见与建议等。
3创设沟通渠道, 搭建沟通平台
学院和教师本人应创设各种渠道, 为师生沟通积极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沟通的渠道按沟通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别沟通和团体沟通;按沟通方式可分成面谈沟通、书信沟通、电讯沟通、网上沟通和活动沟通。教师可主动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电子通讯方式, 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 这些沟通手段的灵活性使师生沟通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 也表现了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的意愿, 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活动沟通则是指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时的沟通。在活动中沟通是一种既轻松、平等又全面、充分的有效沟通。此外, 学校可设置师生沟通专用信箱, 还可在学院主页上开通“师生论坛”, 为师生提供相对集中、固定的沟通园地, 以便师生课后的充分交流与沟通。
4学习沟通技巧, 扫除沟通障碍
有效的师生沟通, 还需要师生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师生沟通的障碍也表现在缺乏沟通技巧上。不懂得沟通技巧, 使期望沟通的师生出现默然相对的尴尬局面。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技巧、师生交往技巧等, 显然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 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
总之,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再塑师德师风, 铸师魂、强师技,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将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陈小桃, 黄燕梅, 徐勤.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现状为例[Z].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8 (3) .
[2]喻永红, 汪庆春.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5) .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8
当前形势下,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合理。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发展得比较快, 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配备还不够合理, 这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数呈普遍上升趋势, 有些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3) 学历层次差距较大。在教师队伍中, 老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比较高, 老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教龄及教学经验差距明显。老教师的教龄比较长, 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在这些方面相比又严重不足。 (5) 外聘教师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教师人数不足, 高职院校会经常从校外聘请一些教师进行教学, 由于他们各方面的经验不足, 往往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6) 非师范类教师比例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 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 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7) 缺乏敬业精神。高职院校中有一大批教师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多数教师仅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 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8) 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很多新来的青年教师成长在顺境之中, 很少遭遇挫折。在求学、就业过程中几乎是一帆风顺, 因而其非常自信, 极少有反躬自问的态度与习惯。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 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及职业行为训练背景, 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存在的不足。又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 因此, 青年教师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9) 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现在高职院校中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帮助、指导教师去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而仅仅安排其到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去工作, 教师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缺乏职业发展动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 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过:“要人敬必先自敬, 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 必须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师风建设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校风和学风的好坏。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 都应该在学识、能力、仪表, 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 不断地“自育”, 塑造二十一世纪教师新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呢?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 做到终身进取;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 严格执行师德师规, 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 爱岗敬业;要不断更新观念, 努力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视对每名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 与每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 关心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到课上是师生, 课下是朋友, 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其次, 教师要努力发现和开发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在的优秀品质,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现在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评价学生, 而应用合理和发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名学生。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 要进行说服教育, 而不是直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也就是说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只有你去深入地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再次, 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不能凭借教师的权利, 而得到一些利益。因为这往往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有失教师职业道德, 而且还会把这种社会陋习渲染到学生的头脑中。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和价值。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把家长作为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 要和家长多沟通, 多了解学生, 多关爱学生, 这样他们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为社会更需要一些有道德、有素养的人, 教师要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有素养、有道德, 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师德的教师。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 将发现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充满智慧与挑战, 学生会成为教师动力的源泉, 会让教师每天都充满激情, 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同时教师也会因为拥有令人羡慕和富有尊严及价值的人民教师的身份而感到无比光荣。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9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机制的重要性
(一)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
师德师风是教师对任职过程中与他人关系、思想以及道德情况的总体评价, 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和祖国、亲人、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基本关系, 师德是个人道德表现的一种类型, 是个人行为处事的一种风范, 也是教师思想状态与精神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在任职过程中养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指向性以及表现性的行为特征与习惯。
(二) 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国家进步的要求
对于国家的建设, 首先应该具有全面性的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 因此, 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的职业责任。只有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 不断进步, 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抛弃, 因此, 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自从21世纪以来, 社会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因此, 只有培育出具有高能力与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家在不断进步, 因此, 这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提升学生素质。
(三) 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不仅凸显了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 还表现了学校的整体水平, 更是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尤其对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向更是具有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氛围、学生素质与教师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的, 而教师的道德风范会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才能为学生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 因此, 对于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师德师风的健全入手。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 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机制, 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与修养, 还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 以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 学校应该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体系, 规范教师的行为, 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身责任感;其次, 通过一定的评优评先等方式对优秀教职工的行为进行相关的宣传与表扬, 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供其他教师学习, 激励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最后, 在待遇、工作以及职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政策辅佐,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上进心, 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
(二) 完善监督与监管制度
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 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他律相结合, 根据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 监管制度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教师的权益, 提升教师的守法意识, 并且能够保证校园工作的合法化与规范化, 使得学校的工作进展能够具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与参考。与此同时, 还可以将教师师德师风的健全与奖金、职位以及评估结果等进行一定的联系, 提升教师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实现教师权利与福利分配的规范化。
(三) 加强对健全师德师风的管理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作, 学校不仅需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体系, 还需要在建立相应体系的基础上保证制度的落实,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监督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 同时, 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 采取一定的措施, 保证建设工作的进行。
(四)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研究
新的时代与新的要求对师德师风的定义与构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需要教师拥有比平常人更为高尚的道德风范, 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格培养, 通过自身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师德师风的定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因此, 我国不仅需要传承历史上优良的道德规范, 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具体需求, 对其进行一定的更新, 这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强对于该方面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健全, 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 还是保证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师德师风的健全将会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格与精神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因此, 健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摘要:近些年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高速提升, 对人才的质量与需求量等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改革, 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因此, 目前, 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中, 因此, 本文也主要针对建立健全的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有效机制的重要性进行一定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全中.构建师德师风长效评估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11) .
[2]文小兵.地方高职院校构建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J].新校园旬刊, 2016 (03) .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10
1.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现状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加强师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学质量和竞争力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本着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速我院师德师风建设发展,通过学生访谈和教师研讨的形式,对师德师风现状分析如下:
1.1 教育教学观念急需更新。
在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式下的和谐教育的理念、教育发展观、教学质量观还需要更好地贯彻到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中。部分老师的观念仍局限在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特点理解不深不透。
1.2 教风、学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学院总体的学风教风是不错的,大多数教师能安心教学工作,自觉遵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纪律,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也要看到,个别教师功利心强,奉献精神缺乏,颠倒主次关系,整体忙于非教学事务;个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究的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
“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再者,由于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4.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高效课堂的模式,有利于集体备课。
虽然许多学校都要求教师集体备课,但是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有自己的安排,虽然其他教师可以借鉴,但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教师可能会作比较存在上课迟到或早退的现象;部分教师创业创新激情不足,存在自满、守摊思想,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欲望不强。
1.3 品德言行不规范,误导学生。
有些教师管理方法单一,管理能力不强,在学生面前自傲,言行不当,具有偏见不公正现象。有些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置之不理;有的教师出工不出力,上课来,下课走,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和育人意识;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接听手机、抽烟等;个别教师仪容不整,举止粗俗,言论过激,观点偏激,过于渲染社会的阴暗面,用片面认识误导学生,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舆论影响。
2.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结合上述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2.1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培养。
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构和稳定的工作人员,逐步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工作体系,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只有在高职院校师资管理工作体系中纳入师德培训,使每位教师都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才能从事具体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和完善监督措施,积极引入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价,逐步开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通过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教师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在高职院校所处的弱势地位,促使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良好的师德师风。
2.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引导和激励作用。
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性,结合校情详细规划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结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引导教师坚定教育信念,体现爱岗敬业精神,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大的修改,这样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有违集体备课的初衷。但如果教师都采用“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那么备课的重点只要放在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组与难点的点拨这些通用环节上就可以了,教师也就可以充分享受集体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子强.谈四步教学法.
[3]刘斌,刘植义.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65-266.
关于高校奖学金发放工作的探讨
王彩彦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大中专院校奖学金比发放项目多、数额大,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几个奖学金发放方法的改革,以达到监督、促进大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使之实现奖学金发放初衷的目的,尽量防止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的大学生乱用奖学金。
关键字:奖学金发送方式改革
高校肩负的重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合格的人才。目前各个高校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评定奖学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分配制度转变为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制度,企业一般会根据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加之现在国家、学校各级教育部门给予大学生在校的奖励项目多且数额较以前都有大幅的提高,因此不仅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评定奖学金和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学生本人也十分关心评比的结果。由于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有各种量化的指标,因此高校在奖学金评定方面都有所遵循,使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的投诉率一般也比较低。但是大部分高校却忽视了奖学金发放的管理,也鲜有类似文章研究分析此类问题,使得本该用于大学生学习之用的奖学金的用途改变了性质。
奖学金主要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其充满信心。通过政策法规的正面引导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八荣八耻》等。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学习进修等方面与师德的考核与评价挂钩。对师德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要重点培养,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树立典型,引导向模范学习。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师德教育活动,宣传师德风范和优秀事迹,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积极引导广大教师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夯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让教师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基本准则和依法从教的根本要求,从而开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3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学校一方面要认真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脱产或半脱产的进修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不断提高和更新业务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各种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通过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和申报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术氛围,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教师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高校只有提高教师的待遇,才能留住优秀人才,不断吸引品学兼优的人才献身教育事业。因此,地方高校只有不断
基本功能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共振功能、资助功能。目前大多数高校每学年的学费收费标准都不低于四千元,个别发达地区高校高于6千甚至更高,再加上住宿、饮食及其他花销,每名学生每年的花费不低于1万元。大学生尚无经济来源,在学校的各种花费大多靠父母供给,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何做好奖学金的发放工作、尽量管理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好奖学金的各种良性功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及原因分析
这里所指的奖学金是指广义奖学金,包括学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国家发放的助学金、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的助学金等。目前,国家奖学金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2500元和1500元,还有学校内部设立的奖学金、社会各团体和企业在学校设置的助学性质的奖学金,数额不等,且名额较多。这些奖学金发放下来后都被用在哪里了呢?近日,我们针对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奖学金请过同学吃饭的学生占的奖学金学生总数的占70%,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占40%,为父母和朋友买礼物的只占15%,为自己购置学习用品和书籍的仅占不到10%。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越来越“变味”了。我们同时从学生中间了解到绝大部分得到奖学金的同学都请同学吃过饭或进行过其他娱乐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同学们的怂恿
未拿到奖学金的学生总会怂恿拿得到奖学金的同学请客改善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的条件和质量,不断关注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特别是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注重师德师风政策引导和考评激励,崇尚教师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提升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工作水平,是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师风和校风的关键所在。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速增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院师德师风的现状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应的对策,以供同仁商榷。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7-06-08(2).
[2]施月姿.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
[3]张乐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9).
[4]王正荣.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探索,2006,(11).
[5]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中国教育报,1997-01-31(2).
[6]黄红兵,魏一.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9).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11
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时,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端正的学术态度和友好地对待其他同事等都应该是高等学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对于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学校(学院)管理事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及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等,也是其师德高下的重要评判标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个高校从教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师德水准,首先是基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在师德方面的精髓,并以辩证的态度,将之运用到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其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民航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均以民航行业标准为基础,师德建设也必不可少地具备行业特色;最后,笔者作为一个二级学院的管理者,站在自己本职工作的角度,谈一下一个高校管理者视角下的师德建设问题。
一、儒家传统师德要求
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最重要的“软实力”,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再到后世众多大儒之士,无不对“教师”职业的神圣推崇备至,将教师与“天、地、君、祖”并列,正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一)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作为教师,当言传身教,身教高于言传,高校教师生活、工作中的点滴正能量,足以使大雅之堂上的高谈阔论十足生色,哪怕一丝一毫有违师德的举止,也可以使教师形象顿时无光。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高校教师,学与教相辅相长。在当前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过去,在新的知识信息面前,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如何为师?教师更加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学而不厌,从书上学、从网上学,更重要的是在“诲人不倦”的教学中向学生学。
(三)温故知新、循循善诱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年复一年教授同一门课程,思路逐渐僵化,内容越发空洞过时,还美其名曰:“我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在书上第几页第几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要的不仅是教师自己对知识点的熟练,更重要的是,在重复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知识补充进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教学内容依行业发展而定,行业瞬息万变,教学内容岂可“从一而终”?
(四)“天、地、君、祖、师”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在孔子的思想上,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甚至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把“师”与“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和“育”也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认为教育天下英才是极其快乐的事。
“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在如此崇高地位之上,教师的“师德”要求也达到了极高的位置,在继承孔子思想基础上,孟子也强调了教师“正己”的重要性。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礼论》)荀子“天、地、君、祖、师”的思想,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在无数的祠堂正中,仍然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足可见教师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地位。
教师有如此高位,因何而来?德也!大德之师孔圣人,是教师鼻祖,更是中国人内心的宗教信仰。
二、当代高校师德与民航行业特色的师德要求
时至今日,师德的传统精髓经过历史的历练,有流失有继承,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又给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烙上了新的烙印,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至今十几年时间,大量80后甚至90后开始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开始呈现了新的特点。
(一)当代高校教师基本师德规范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1.有理想信念
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忠于党的共产主义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将这种信念传播下去。讲台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战场,是教育当代大学生继往开来的前沿阵地。
2.有道德情操
好的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正能量的一面面对学生,以期学生能够以“见贤思齐”的心态得到启迪和教化。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有敬畏之感,要有为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负责任的心态,不说无把握之话,不做违纪律之事。
3.有扎实学识
韩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不管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离不开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大学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又在高墙之内的象牙塔了,只有理论与实践双红的人,才能胜任当代高校教师的称号。
4.有仁爱之心
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意思是仁者爱护其他人、关心其他人,而智者善于了解别人,识别不同的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是孔圣人所言的“智者”,更应该是“仁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过来,一日是我的学生,我就应该以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
(二)职业教育特色对师德的要求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将职业教育的定位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6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六年时间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描绘了最为宏伟的蓝图,继而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一系列国家战略层面的职业教育规划文件的出台,都显著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进入“高速车道”,阻碍职业教育的瓶颈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破除。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将首次与普通高等教育持平,甚至从人才培养数量上,还有可能超越普通高等教育。
与十几年前大学扩招相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将有大量的新鲜力量充实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鲜力量有着和“90前”从业教师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价值取向,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的师德水平又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业教师师德应有如下新要求:
1.高职教师需要更为扎实的实践经历
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而相应的理论深度要求有所降低,这决定了高职教育从业者需要自己首先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学位易得,技能难求!
2.高职教师需要更高的自身修养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短时间内仍然很难摆脱“次等级”教育的尴尬,在校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大幅度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也是事实,自身素质和修养较低的学生比例也远比普通高等教育学校高,这决定了高等职业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热情、利用更灵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高职教师需要对社会不正之风有更高的免疫力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了扩大,90后将大量走进高等教育从业者之列。90后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物质有更高追求,且更加自我,面对00后甚至更加年轻,更加物质和自我的学生时,高职教师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保持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免疫、防止学校这片净土被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民航行业特色在师德上的体现
在民航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在民航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民航的行业标准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认真严谨的保证安全第一、高度投入地提高服务质量、一丝不苟地争取飞行正常,以及“安全、担当、协同、优质”等民航行业精神也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能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帮助学生掌握民航行业技能之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接受行业职业道德熏陶。
三、高校管理者师德建设
目前有关高校管理者的师德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是个空白,几乎没有人把高校管理者的师德问题单独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种现状导致对高等教育师德研究的泛化,简单的理论研究和空洞的说教大量充斥在各种期刊文献中,没有形成建立高等院校师德建设完整的管理体系。
高校管理者,是学校(学院)日常事务的管理者,重大项目的牵头人,也可能其本身就是某个领域的学术权威,他还应该是普通教师的楷模和榜样。没有高校管理者高的师德示范,单纯在师德上要求普通教师,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此,如果高校管理者缺乏师德素养,普通教师萧规曹随,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熏陶,长久以后,道德体系有瓦解的危险。
高校管理者师德建设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取“势”
所谓“势”,就是趋势,大势,作为高校管理者,师德建设要有取“势”意识。总体来说,可以分三个层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职业教育的成败决定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成败。高等职业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管理者,只有清楚的知道这个大势,才不会在日常管理和各种学院事务决策中走偏方向。
其次,从民航行业发展来看,当前正处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提高我国民航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树立中国民航企业品牌等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历史任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也越发显得至为关键。这也正是我校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作为一个民航职业教育的从业者和一线的管理者,对行业大势的把握是其管理素质的重要体现。
最后,从我校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技校、中专、大专的华丽转变之后,随着赤坭校区的启用,新的历史机遇已经开启,一方面学历教育的承载能力大为提升,在目前在校学生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提升教学质量的硬件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另一方面在职教育持续向上推进已经成为可能,机场路校区为在职教育规模上质的飞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虽然目前人文社科学院还没有开设专业,但是在学校当下的历史机遇下,一切都将成为现实,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对这个大势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
(二)明“道”
一个高校管理者提高自己师德水平的“道”,包括社会、行业和学校对自己师德水平的期待,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期待。高校管理者要深刻认识社会对于一个高校从教者在道德领域的期待,这种社会期待的软约束力量不亚于法律法规对高校从教者作为一个公民的硬约束。一旦偏离这种社会期待,高校管理者的教师身份就受到莫大的质疑,再大的专业领域付出都已于事无补。
第二,行业需要。作为一个行业院校,肩负着为民航行业发展提供道德高尚、素质过硬、技能高超的合格劳动者的重任,这也是整个行业从业者对学校的期待。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在行业企业面前,更应该是道德领域的模范,这种道德展示,其效果远远超过学校就业部门在行业企业面前的极力自荐。
第三,本职必需。作为一个二级学院的院长,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上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对下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也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师德。
(三)优“术”
作为一个二级学院的院长,其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了学院的发展战略,影响着普通教师的职业生涯通道,因此优“术”也是其师德水平的基本组成部分,总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二级学院的发展规划制定是其基本职责,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决策,尤其是在目前人文社科学院的发展现状下,当前的发展规划,决定了未来人文社科学院以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我校专业分布偏理工类,人文社科学院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整个学校未来人文氛围的建立和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的远期建设目标。
其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是提高当下教学质量的关键,人文社科学院多是基础学科,教学面覆盖整个学校所有专业学生,一方面扎实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英语、数学和体育等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努力为不同专业定制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块,通过差异化课程内容设置和分层教学等手段的实施,达到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的,作为院长,责无旁贷,也是其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最后,实施强师工程,通过良好的发展规划和深入的教学改革,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一线普通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并将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科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以达到共同发展。二级学院院长作为领导者角色,为教师提供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是其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本文站在继承儒家传统师德精髓的高度上,兼顾民航行业特色,并结合自身的管理岗位实践,以一个高职院校管理者视角,探讨了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尤其是把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细分为普通教师师德建设和高校管理者师德建设两个领域,对于完善我国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体系,切实提高当下和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师德水平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青年教师,师风师德
在物质文明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明也不能忽视。近些年来,社会化的推动让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现在社会化道路建设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利于引导学校的校风校纪建设,对于该校能够吸引大众的眼光,得到大众的认可,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作用。
一、高职院校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这个职业得到了大家推崇,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未来的主力军,在青年教师中加强师风师德理念,对于未来学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转变,但是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的现象,需要党的积极引导。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又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先进文化建设,对于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即为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师义务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我国教师的师风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对师生关系界限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且自身的政治觉悟不高,不能有效地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过分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缺乏团队精神;自身的道德意识低下,不能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存在责任心缺失的现象,且教育水平不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教师队伍中师风师德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先进思想观念的进步,能够对于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师风师德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导,是决定这个学校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的关键性因素。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是最接近群众的关系,能够落实群众切实需要的观念,避免盲目从众造成的浮夸,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以它为导向。尤其是近些年来,教师中因为师风师德关系为大众的诟病,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关系紧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对于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师风为先。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关系在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社会的和谐对现代化建设过程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现代化教育的践行者,能够对现代化教育观念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师风师德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人才培养的优劣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倡导良好的师风师德队伍建设,对于现如今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实行九年义务制,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关键,高校的教师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深对于师风师德建设意义的理解,积极地参与到新时代师风师德建设的行动中来,能够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发展,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的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好教师的师风师德风尚能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先进文化起到引导作用,利于社会化建设,利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相关文化交流实现,能够实现文化交流模式观念的转变。
基层党组织关系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对教育对象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文化观念的不断突破,积极地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关系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青年教师理念的形成,利于青年教师对于文化的理解,成为我国现代文化交流的主要支线。
参考文献
[1]毛连军,成容客.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3-125.
[2]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4.
【高职院校建设师德师风】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07-22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06-16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05-12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建议论文09-0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9-2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院校持续发展12-22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10-15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06-20
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09-16
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