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2024-07-2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共11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一)内容摘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构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坚持适时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教学计划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选用教材、指导组织课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标准。为了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对大学三年的课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那么,就要邀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专业骨干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共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一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将各个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课的先后顺序分学期、分单元进行重新排序,使之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新生军训后第一单元专业课改上透视,第二单元上设计素描,第三单元上设计色彩等。二是在修改过程中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必要的增删。比如,取消基础素描课,增加设计素描课课时;色彩课重点讲授和训练马克笔、彩铅的画法以及水彩的画法,取消关于水粉技法的内容;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如《园林绿化》的内容和教法进行讨论和界定等。

二、严格规范各门课程必须的教学文件

艺术设计是一门严谨、理性的科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是科学规范的。教学全过程应包括教学准备过程,比如,制订课程授课计划、撰写讲授课讲稿、准备范画与教具等;教学实施过程,比如,及时记录学生出勤、对学生每周的作业写出评语、按时收集全班作业、撰写讲评课讲稿等;教学检验过程。比如,优秀作业展出、单元课教学总结、单元课教学检查等。为了保证每门课程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精心筹划,即对课程的教材或讲义、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和范画等,特别是对讲授课讲稿进行整理和规范,以期达到不论哪位教师任教哪门课程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基本统一、考试重点难点一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

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符合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与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应有明显区别。普通高校需要的是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或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研究型教师;高职学院需要的更多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以及既有较高理论修养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工艺师等。学院应积极与当地或省会城市的知名设计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月都安排一位或几位专业教师去企业或公司进行短期顶岗培训,使专业教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同时,还可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或技术总监担任各个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将社会需求、企业人才和企业文化引进教学过程,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聘请设计公司技术骨干担任某些实训课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也总结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初步探索性设想。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1.1 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骨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过和一些物流企业的交流,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一要综合素质较高,二要专业技能较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尤为重要。另外,企业普遍欢迎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总之,高职骨干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文认为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了解物流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具有进行货运代理的从业能力与从事企业物流基础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在人才类别上定位于应用性人才;在服务范围上定位于区域经济建设;在服务层次上定位于基层一线。

1.2 课程设置

因为物流是由物资、商业、运输、储运等很多行业、部门与产业构成的社会化服务的一个整体,现代物流管理设计多种新技术如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在三年的时间中高职教育是不能够完成职业和行业高度相关的所有要求的。因此,必须要依据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层次,依据本地区的行业格局,确定相应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

1.2.1 首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物流急需人才

物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相对复杂。我们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物流急需人才。从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就业方向来看,今后学生可能从事以下行业方面的工作,其适合程度见表1。

以物流最常见的工作岗位技能为着眼点,今后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配送员、信息员、销售员、作业层主管。

1.2.2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把好关

坚持“一个主线”,既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要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使他们经过三年学习与实训,由学生转变为准专业员工。高职骨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线应是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课程性质定位可以为:侧重商务,掌握技术。课程内容应立足静态物流(存储),切入商务环节(采购、销售),渗透转移环节(运输、速递、配送),叠加整理环节(拆拼、分拨)。物流管理专业整体课程可以实施“三阶段教学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一个学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阶段,用两个学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第三阶段,用三个学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在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方面,知识包含:“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管理学、经济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配货、流通加工、货运代理、储存、运输、装卸的物流业务活动的知识;掌握物流成本计算的相关知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基础、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能力包含和专业相关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与基本技能,如: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两个缺一不可,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两者兼备。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人才的综合能力,在对人才质量进行评价时,综合素质能力是主要标准,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是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综合素质能力包含:方法能力,也就是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不断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也就是计算机应用、人际关系协作、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反复实训的基础上,因此加快建立设备设施先进,软件配套完善的实训室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视“能力培养”,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2.1 建立实训基地的政策理论依据

教育部于2006年底出台了教高[2006]16号文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强调了当前高职骨干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全面、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这个文件表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是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与操作型的职业人才,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关键。

2.2 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

从全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2.2.1 物流企业岗位认知阶段: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选择企业组织学生参观,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讲座,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岗位要求,了解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2.2 课程实践:

本阶段实训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包括课程实践和专项实训。课程实践是根据每门课程中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的。如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商品的入库作业、商品的出库作业、库存控制的单据和报表、仓储设备设施的使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物流设备实训室完成。再如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编制配货计划、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定单处理、拣货、补货、退货处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项实训指的是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每学期中的独立实训周,对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是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工作业务结合起来,设计出仿真的环境,学生在此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该专业的专项实训包括:仓储、装卸实训、配送实务实训、物流信息系统实训、ERP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第三方物流实训等。

2.2.3 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主要在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完成专业实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进而实现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教学环节的组织方面,在完成某一个能力模块或者几个能力模块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也有的学校,如深圳大学,和一些政府机构合作(如铁路局),开办了校外驻勤机构,学生在每年特定的业务繁忙时(如春运时节、法定长假期间)去实地顶岗,即解决了用人单位的临时性用人之急,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3 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2.3.1 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密切联系实际。鉴于目前我区成熟的上规模的物流企业较少,学生顶岗实习完成较为困难,为了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我校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学校内的物流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学习。参照其他成熟高职骨干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经验,结合信管系的管理专业特点,加强管理专业设备实训室的建设,如物流类的仓储设备、分拣系统、各种搬运、装卸机械、包装机械等、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ERP实训室等。

2.3.2 与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为了弥补校内实训基地联系实际的不足,我们还可采取广泛联系区内的物流企业(如佳运物流、惠丰堂、铁通物流)进行协商洽谈,走出校门,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物流企业联合开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类物流企业去参观、考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2.3.3 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

几年来,高职骨干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一些专业学科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效。在物流管理专业,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按企业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进行教学安排,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和进行实践指导,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有半年或一年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这种合作可以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物流行业最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及物流信息系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并在参考国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高职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构想

参考文献

[1]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辽宁高职学报[J].2007(3).

[2]韦克俭,覃扬彬,苏波辉.积极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大力培养物流急需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探讨之一.商场现代化[J].2007(7).

[3]王薇薇.物流管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3).

[4]张小彤.中职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2007(9).

[5]黄惠春.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及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二胡演奏;心理素质

艺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课要办好、办出特色,首先要做好定位。艺术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舞台表演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其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注重舞台表演能力素质的职业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是艺术高职技能课教学的主要特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艺术高职院校二胡演奏专业培养的构想。

二胡演奏专业技能课如何培养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二胡演奏的基本功训练和舞台演奏的心理素质训练着手。

二胡演奏随着大批量新作品的问世与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使得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严格地考验了演奏者的基本功。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艰苦的、枯燥的、单调的。但是缺乏扎实深厚的基本功艺术表现就会成为空话。之所以强调基本功在二胡演奏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现音乐的情趣。那么基本功指的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基本功不就是指掌握技术上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吗?其实不然,音准、节奏仅仅是音乐最表层需要掌握的“对”的基础,而真正的音乐是要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只是“对”的音乐,还是不“美”的。但是,我们首先要使音乐是“对”的,然后才能表达出她的“美”。二胡演奏的基本功也是如此,既包括了技术上“对”的基本功,还包括了艺术上“美”的基本功。

二胡演奏技术上的基本功包括了:

1.音准的基本功。要求善于辨别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在乐曲演奏中的不同特点,毫厘不差地掌握各种调的音阶、琶音、音程模进;音的大小跳进,各种变化音,半音阶以及乐曲中旋律进行跌宕的按音准确。

2.节奏的基本功。演奏中能准确的表现各种节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能力。正板、散板泾渭分明,和谐统一;重音、强拍随其节奏变化而运用自如。不管板式变化何等复杂,节奏、节拍如何错综多样,始终持之均衡,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慢相间而速度稳健;徐缓得速,有条不紊。

3.指法的基本功。包括了各种按音、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垫指滑音)、揉弦(滚揉、压揉、抠压揉、滑揉)、颤音、波音、装饰音、泛音(自然泛音、人工泛音)、保留指及各种换把的娴熟和准确,手指触弦富有弹性,力度变化相间,抬落指干净利索。

4.弓法的基本功。包括了有长弓、短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弦、顿弓、断弓、抛弓、跳弓、颤弓、波弓、敲击弓等及各种弓法的混合使用。并有在音乐中进行改变、调整弓向以及在不同作品中设计不同弓法的能力。

二胡演奏艺术表现的基本功则包括了:

1.音色的基本功。强调发音纯正、圆润、浑厚、清亮。具有较强的空间穿透力。运用弓法、指法的技能使琴音产生不同的变化,以表现乐曲思想感情的不同需要。吟揉多变,刚劲中蕴纤细,柔美中露奔放,给人以声音悦耳、动听,音色和谐、秀美之感。

2.演奏力度的基本功。驾驭音乐作品各种力度表现的能力。根据乐曲的要求,能做到强弱对比鲜明,渐强、渐弱变化自然,突强、突弱得心应手。演奏中“爆发力”的控制恰到好处。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抑扬有制,各显其妙。

3.音乐表现的基本功。即对音乐的各种形态的反应敏锐,能利用各种手段、技巧表现作品思想内容,进行再创作,达到主客观的统一,以掀动欣赏者的心灵,更好地发挥音乐审美的能力。还包括了对作品曲式的详尽分析,风格特点的了解掌握,才能对乐曲进行艺术处理等。

二胡基本功训练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途径、方法。练琴也是,我们应该如何去练习基本功呢?

首先,学习者应该是发自内心要自愿地去练习,并在练习中有意识地去寻找乐趣;其次,练琴要讲究方法:先练习基本功,再练练习曲,最后才练乐曲,其中注意避免一遍又一遍盲目地“过”曲子,要有针对性,对其难点要单独抽出采重点练习;再次,练琴一定要精神集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宁慢勿错,可对着节拍器由慢到快地练习;接着,合理分配练琴时间,练习时要开动脑筋、寻找突破口、更新观念等等。另外,要想掌握好二胡演奏的基本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具备恒心、耐心、信心、决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多问、多记、多思、多听、多看、多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逐渐丰富,演奏技术才会不断提高,练习效果才会显著。

以上都是一般的学习方法,其实无论是运用什么方法,归根到底主要是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练习,效果肯定能有提高,存在的问题也能得以解决。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努力花心思去解决。

其实,真正的练琴,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练手”阶段,还要“练心”。“练手”或许我们只要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勤奋多练就能达到。然而,“练心”,却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学习,更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艺术的领域是无穷尽的,都是相通的,不仅仅只是音乐方面,也包括美术、诗歌、文学、影视等。如果说学二胡的人只会关注二胡,而对其他艺术一概拒之门外,那么他的音乐是肤浅的。例如,就音乐方面讲,平时的多听,不要仅仅只局限在与本专业上,其他只要是好的音乐,都必须听。优秀的作品,能够培养我们内心的音乐感觉,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修炼我们的心灵。像听到一部优秀的交响乐,里面激情的乐章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抒情的乐章细腻婉转,让人回味。当我们心中积累有这些美妙的感觉,在演奏时,也能下意识地去美化音乐,我们的艺术表现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完整的技术、技巧与完美的音乐表现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技巧的不过关,音乐表现无从谈起;而缺乏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演奏出来的音乐也是索然无味。这就是音乐艺术表现的妙谛。优秀的作品都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再现,都有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浓郁的情感。所以仅仅练习音准、节奏以及弓指法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知识,学会练琴的同时也学会“练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观察、多学习、多实践,训练艺术想象力,提高审美意识,丰富艺术内涵,培养高尚情操。演奏乐曲时,我们也不再局限在基本的音准节奏中,而是要深一层去了解曲名的含义、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表现的思想感情等等,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大胆合理地对乐曲进行更细致的处理和加工。艺术表现的二度创造,需要拥有独特的见解和判别能力,在正确地理解作品时进行再创造,加入合理丰富的想象,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拉出独特的韵味,而不是千篇一律,缺乏想法和演奏风格。

同时,舞台演奏的心理素质训练也很重要。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为表演者带来宽广的表现空间,正确完整的传达创作者的精神,诠释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实现在创作者精神基础上的二次创作,使原作品具有升华性的创造意义。反之,如果二胡演者的表演心态不够成熟,心理素质较差,那在演出的过程中他就会受到负面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舞台效果的美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年轻的演奏者因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失去二胡演奏的信心和勇气。“舞台”我们通常把它比作“聚焦点”,这主要得于台下不计其数的目光,以及无数根思维神经,他们都将最好奇的光芒投射到舞台中央,活跃在舞台上面的演奏者的一举一动,都将折射到这些眼睛里。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必须具备观察舞台周围环境,快速而准确地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自己的演奏迅速做出应变,同时临场不惧,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理适应力,在准确判断周围形式的同时为自己做出相应的心理暗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完整准确地完成好相应的演奏内容。

能够根据临场情况做到准确的心理应变,是一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所具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二胡演奏者不可或缺的基本舞台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训练要勤于实践,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经之途。让舞台表演者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演出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经验,舞台就不会成为“聚焦点”,或许会成为另一间琴房、一片美丽的田野,或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表演者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这样,舞台也就成为了他们真正挥洒自我的天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篇4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完善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作 者:谢永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0050刊 名: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英文刊名: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GAOXIAO JIAOYU YANJIU年,卷(期):“”(6)分类号:H191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 改革 课程设置 工作室 实践教学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5

专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为例

【摘要】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设计教育又是高职高专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进一步强化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将以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为例,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关键词】室内装潢设计专业;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0.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职高专在专业教学若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其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基础水平差、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够准确以及缺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等,这对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而,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以下笔者将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几点意见与建议。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在对高职高专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专业的调整与更新,对其基

[1]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而言,在对其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当依据现今专业的发展,对其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例如在“色彩构成”基础课程中,可依据专业变化与时代发展,对其课程内容予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家居色彩以及娱乐空间色彩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在“平面构成”基础课程内,可适当添加一些有关三居室平面图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室内背景墙面的分割和比例、书架的构成和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上述中所提及的一些内容,都是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学生到高年级之后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学校在学生低年级时就让其提前涉及这些内容,可以为其今后专业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往教学中所采用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时期教学的[2]必然趋势。例如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时,采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即让专业学生亲身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整个过程,就是参加工程实践的过程,通过参与实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强化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项目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极为有利。

3.加强课程实践和交流

交流促进学习,沟通使人进步,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交流与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期间,可展开多元化的交流,如加强院校和院校之间、院校和设计单位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推进专业本身的发展与建设,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且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确保专业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构建开放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在诸多方面(如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等)开展合作,互通

[3]有无、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不论是学习哪个专业,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市场,投入实践运用。德国,其设计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有名的,他们在设计教育中,往往将“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创造参与设计实践工作的机会”摆在第一位,且始终坚持并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等,是由客户、企业以及社会来判定的。在我国,企业在对设计专业人才进行招聘时,往往都会要求一点,即拥有两到三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做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质疑。对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设计专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方向上转变。在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实用性与社会性,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办法与手段的指导,推进专业学生智能结构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站在时代与社会的高度上,对专业动态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大力开展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专业设计人员,以构建强大的专业师资团队;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例如“设计实践”、“设计实务”、“设计见习”等等,以此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室内装潢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然而,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6

佳木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具体要求

一、组织纪律要求

1、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并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2、严格遵守学院、系部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时,要遵守所在单位有关规章制度。

3、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设计或他人代

替完成,违犯者按作弊论处。

4、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5、完成毕业设计后,应将毕业设计整理好,交由指导教师评阅。

6、未能按时上交毕业设计者,将不发放毕业证书。

7、上交毕业设计后,等候毕业答辩。

二、内容要求

1、根据所在实习单位施工的工程项目,用算量及套价软件依据图

纸完成一份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计价形式的,不得用清单计价形式)

2、预算要求。

① 多层建筑的要求计算全部工程量,并套取定额计价,形成完整的预算书。

② 高层建筑最低要求完成基础及十三层以内的主体(含屋面)

工程量计算,并套取定额计价,形成完整的预算书。也可全部都完成,并形成完整的预算书。

3算量和套价的工程用电子版存上,写明所用软件的名称。并○

且要求打印纸质预算两份,用A4纸打印,然后和相应的表格一起装订成册。

3、建筑工程预算书内容应包括:

!)预算封面

2)编制依据

在编制说明中写明采用何种软件、采用的定额等计价依据内容。字体见任务书的要求

3)取费表

4)预算表

5)材料价差表

三、图纸要求

毕业设计应附带实习施工项目图纸(建筑设计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施工平面图、立面图,楼层结构布置图、基础图)。(由于施工图纸比毕业设计所用纸张大,请把图纸缩印到A4纸张上。)图纸单独装订;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实习鉴定等一起单独装订。

四、实习报告

1)、标明专业、班级、姓名及实习日期(如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2)、实习报告应附带到毕业设计中。

六、实习鉴定

将实习鉴定复印件附带到毕业设计中,原件自己保留,以备招聘会之用,要求手写。

七、实习周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7

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平等、开放、互动、迭代、演化[2]。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 以上为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理念, 结合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表述建设构想。

1 互联网思维下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提出[3]互联网思维主要包含以下9个部分: (1) 用户思维; (2) 简约思维; (3) 极致思维; (4) 迭代思维; (5) 流量思维; (6) 社会化思维; (7) 大数据思维; (8) 平台思维; (9) 跨界思维。这些思维为构建共享型3D打印实训基地带来了一些启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3D打印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满足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训要求的同时, 也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群的跨界发展需要, 建成融项目课程教学、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以及行业前沿讯息交流于一体的平台性实训基地, 并使其成为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思路是根据特色专业核心教学项目设立相应的具有真实性、互动性、综合性的实训场所, 开发与行业先进技术密切相关的实训项目, 结合校外实训基地, 形成具有高标准、高规格的可不断迭代发展的实训基地。

2 共享型实训基地主要功能

2.1 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的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3D打印实训基地可以与设计相关的专业群的课程对接, 满足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商业展示设计、环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部分实训要求, 并成为专业群各门课程之间联系的纽带。

2.2 用于课程成果展示

3D打印实训设备既是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技术支持、硬件保证, 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果展示工具, 在课程成果展示以及毕业设计作品展中, 可以发挥团队合作以及专业群的优势,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作品在表现形式以及创意理念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越。

2.3 用于专业群的交流与合作

共享型3D打印实训基地基于互联网思维采用平等、开放、互动的方式, 将专业壁垒打破, 在实训环节中可将不同专业的实训项目公开, 并把主要环节制作成简短的微课教程,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快速对接, 互通有无, 实现高效的交流与合作

2.4 成为将企业的技术人才请进来, 学校专业教师走出去的平台

基于互联网思维中的平台思维、迭代思维, 共享型3D打印实训基地可采用开放的模式,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企业的技术人才请进来将行业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信息带入学校, 可以使实训基地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 产生迭代实现技术学习的不断升级, 同时学校师生也可不定期地走进行业龙头企业在现有实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学习。3D打印实训基地不再是封闭的校内实践场所, 其将会成为企业的技术人才请进来, 学校专业教师走出去的开放平台。

3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

3.1 日常运营

固定时间固定的课时安排与机动时间的交流活动相结合, 以3D打印实训基地为例, 为满足固定时间和机动时间的各方使用的需求。传统的专人管理显然无法胜任, 可采用专人管理和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兼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又可以让实训项目更加有序、高效地运行。具体运营办法如下。

3.1.1 管理人员资格认定

学校可以配备专任3D打印实训管理员1~2名, 负责固定上课时间的基础管理, 另外可以配备大量的预备兼职管理员, 主要负责机动时间的项目实训管理以及项目实训中的技术指导, 所有人员必须获得3D打印职业技术证书, 并参加学校关于实训基地管理章程的培训获得结业证书明确职责。

3.1.2 日常运营的保障体系

实训基地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 将3D打印实训基地中正在进行的实践项目, 以及即将开展的实训项目在互联网上实时更新, 不仅如此, 所有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相关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所组成的预备兼职管理员的空闲状态等信息都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一目了然, 便于机动项目团队的自由组合, 使机动实训项目的开展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

3.2 展览与交流活动的运营

互联网思维讲求扁平化结构、去中心化、用户至上的原则。因此, 在展览与交流活动的运营过程中学生、老师、学院、学校、企业多方不再有上下级关系, 只是围绕课程或项目组成的团队, 各方力量只是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的团队成员。艺术设计学院中的每个专业将会每个月举行一次课程成果展或项目作品展, 这个展览的重点是基于3D打印实训基地的设备, 展现相关专业项目的完整过程, 把“过程展示”作为重点的用意在于将每个项目完全解构并且详细剖析, 每个项目的展示不再是成果的简单呈现, 而是将其变成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载体, 这些项目展示在实训基地的真正角色是鲜活的“教学道具”。

实训基地中“项目过程展览”的运营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 学院承办, 从课程成果展中选拔并且根据实训基地的要求进行细化和提升, 展示经费由学院承担, 参与的老师可算工作量, 参与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的奖励,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2) 项目工作室承办, 从项目工作室的实际项目中选拔, 可以奖励工作室一些考核分值, 经费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学生可以获得工作室学分, 工作室可以冠名; (3) 企业承办、企业冠名, 经费由企业赞助, 可以使学生、老师、学院、学校、企业多方共赢, 并且也可以使实训基地的特色亮点最大化。

4 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4.1 机制建设规划

(1)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作用。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校企合作为本, 通过企业介入, 融合学校专业理论及实训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 一方面充分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将优秀学员纳入企业工作人员储备库、优化企业管理程序等,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作用。

(2) 资源统筹是根本出发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出发点, 受到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的启发, 基地的建设将结合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 从多方获得准确的数据, 根据大数据实现资源的合理统筹, 与时俱进, 用发展的眼光充分实现长期与短期实训专业的有效结合, 在现有专业硬件基础上, 实现软件的配置方面的高配结合、高效结合。

(3) 资源共享提高基地有效利用率。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 多方资源共享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有利保障。实训基地的共享性主要包含下面几点内容:一是相近专业的共享, 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充分的考虑专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共享;二是校企之间的共享, 学校实训基地为各专业提供实训场所的基础上, 也应成为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基地, 企业的先进设备也可作为校方实训基地的延伸, 实现双方共赢。三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共享, 与劳动就业部门合作, 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4.2 功能建设规划

单单一个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无法胜任这些环节的, 所以在建设与规划3D打印实训基地的同时笔者将会统筹学院现有资源, 整体考虑本实训基地与其他资源的对接,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链条。以一线市场行动导向的项目为教学要求, 规划实训。市场的动向就是教学的方向, 实际项目任务就是驱动力, 根据专业课程设定教学情境, 以教学情境为依托, 确定项目分工, 力推行动导向教学,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协作能力。在有限的实训教学的条件下, 激发出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实训教学的意义将充分升华。在学生们以学业和就业为基本的诉求上, 也使学生们从实训中得到自我主体价值的体现。

5 结语

共享型3D打印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就是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平等开放、扁平化、去中心化等思维演化融合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的一种尝试, 以期为高职院校完成实训教学水平的升级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文章将从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思路、主要功能、运营模式、建设规划4个方面提出互联网思维下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结合笔者自身的专业背景, 文章将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3D打印实训基地建设为例进行表述。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共享型实训基地,3D打印,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杜骏飞.互联网思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2]互联网到底是什么?[EB/OL]. (2016-11-10) [2014-10-08].http://www.4n5n.com/news/6833.html.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8

【关键词】设计色彩;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新构想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设计教育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色彩素养、色彩表达、色彩设计等专业素养的重要职责。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由于缺乏科学定位,未形成全面的职业教育观点,导致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缺乏实用性。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的设计色彩教育,应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将“职场化”的实践运用于设计色彩的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实践及职业素养。

一、解读设计色彩内涵,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职业素养

与传统的写实色彩要求真实的表达客体,强调对物象做三维特征的色彩塑造有所不同。设计色彩重点强调主体的的个性主观意识表达,通过色彩表现展现出作者的个人审美、内心情感、思想表达等主观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表现方式,启发学生设计色彩的主观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欣赏意义的色彩美感形式。因此设计色彩的教学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在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打破原有的固定式教学思路和普通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认识到高职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将职业素养融入设计色彩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敏锐的视觉反映,引导学生将色彩的物理性质与感官心理的结合,实现学生学生与职业发展的协调统一。注重培养设计师所需要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以及色彩感受力,让学生学会透过设计色彩的现象,抓住设计的本质,领会到艺术设计的精髓,够将个人的色彩感觉提升至更为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提高学生将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实践能力,强调在专业性设计中的实践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丰富设计色彩形式,拓宽教学内容,培养职业态度

设计色彩包括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精神色彩,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较为注重自然色彩,导致学生容易陷入自然色彩的束缚,反而忽略了对社会色彩和精神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这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追求的多样性的实践运用是相背离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多种艺术形式表现语言的阐释和引导,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手法中学习、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艺术参照。如不同民族、不同区域艺术作品的色彩特征,东西方艺术设计中有关色彩在不同时期、不同毕竟、不同国家的演变过程等。尤其是本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在教学过重中,往往被忽略。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民间艺人和古代艺术家,往往都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艺术实践,不断积累丰富的色彩经验,形成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因此具有深入挖掘和学习的必要性。除了本身艺术色彩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他们传承民族设计色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即将设计这一情感和理智相互交织的过程转变为针对命题不断求证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论证和严谨的思考,优化色彩的表现方式,让作品表达更为多元、宽泛。

三、尊重设计色彩思维,丰富教学评价,培养职业思维

设计色彩的思维视角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指在设计色彩过程中通过发挥个人主观性,表达设计色彩的轻松、活泼;而理性思维则是设计色彩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具有主体表达的客观性。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融会贯通的,只有将两者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丰富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涵。因此,现代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对已经超越了单纯研究、模拟的学生设计思维,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工作实践中除了需要低层次的普遍化的设计色彩,更需要高层次、个性化并具有欣赏价值的色彩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设计色彩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哪怕是针对相同的客观事物也会随着主观意志的差异形成千差万别的客体形象。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征和灵活性,如果用单一的教学评价,势必会抹杀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设计色彩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差异化的色彩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肯定,用多元化的审美尺度对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色彩思维给予综合、客观的评价,避免用统一的审美取向束缚学生的设计思维,失去职业中所需要的独立的、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思维。

四、加强设计色彩训练,突出教学目标,培养职业实践

传统的色彩设计教育,是将写生作为培养学生色彩体现和色彩观察的重要途径。通过色彩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生的现代审美判断能力和现代造型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色彩运用。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色彩教学,是将以写生为主的色彩技能培训作为设计色彩的起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色彩的体验以及对色彩的情感品格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取向,构建与职业实践相统一的现代审美判断力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和基础色彩运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育、学习、设计的有机结合,以设计色彩培训为契机,深化现代高职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角,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让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从而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体现高职艺术设计真正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天君.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朱琴.设计色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周海清.湖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 篇9

我院护理专业主要面向襄阳市及湖北省,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并具有专科化护理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依照临床护理岗位及社区护理岗位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开设四个领域的课程:一是满足学生作为“社会人”的通识能力培养,开设素质领域课程,如思政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二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人”的通用能力,开设基础领域课程,包括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护用药理等;三是培养作为“岗位人”的专业核心能力,即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开设专业领域课程,主要包括健康评估、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等;四是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开设拓展领域课程,主要开设重症监护和康复护理两个专科化方向的课程。

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护理专业开发6门专业核心课程: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其中,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其他5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1.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结合。充分利用我院国家护理实训中心的良好条件,有效发挥我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内6家教学医院和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遍布全国的32家实习医院的教学作用,合理设计校内和校外教学的各个环节。

2.单项技术训练与综合能力训练结合。改变以往只有单项操作技术训练的实训项目设计模式,以临床案例或情景引出学习任务,经评估、分析后列出护理措施,从中提出需要学习与训练的单项操作技术进行分项训练,再以情境演练等形式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不仅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要强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3.训练形式多样化,训练时间灵活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实物仿真训练与网上虚拟训练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开放实训相结合、单人实训与小组实训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1.岗位认知。安排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进行,主要是组织学生在附属医院和市区教学医院参观学习,安排本专业优秀的兼职教师对学生开展护理职业前景、护理法律法规、临床护士行为规范等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岗位,感受真实的职业情境,从而认识“护理专业”,激发职业感悟,培养职业认同。

2.校内模拟训练。我院有76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完全仿照医院真实职业环境设计,建有模拟急诊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ICU和内科护理病房、外科护理病房、妇产科护理病房、儿科护理病房,并配有真实的医疗仪器设备和较完善的实训设备,能满足开设课程的所有基础护理实训项目的练习。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实训主要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另外,校内建设了2个虚拟实训室,有120台终端机,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临床护理技术及专科化方向的护理技术中,难以进行仿真训练、又不能在真实病人身上进行训练的项目,如重症监护理技术实训项目等,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虚拟实训完成。

3.校内外一体化训练。即真实岗位学习与校内模拟训练交替。我院的附属二级医院和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及市内6家教学医院,可为本专业开展真实岗位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对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中的“生活护理技术”项目,在校内模拟训练的同时,安排学生进入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位老人的生活护理和基本的病情观察,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意识。对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等临床护理技术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教学,先收集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真实病历资料,然后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例如,外科护理技术课程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这个学习任务,笔者将实践过程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评估――收集病情资料”,学生分组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收集消化性溃疡接受外科手术病人的病情信息,由临床兼职教师指导,通过查阅病历、直接与病人交谈、护理体检等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获得相关信息。在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同时,为下一步学习提供鲜活的病例资料。

第二步:“诊断――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学生在专任老师的引导下,将收集的病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要解决这些健康问题,必须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在这种需求之下,老师穿插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

第三步:“计划――设计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设计相应护理措施。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将以前学过的护理知识加以应用,所学知识不够用时必须学习新的知识,但此时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效率更高。

第四步:“实施――实施护理措施”,通过仿真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相关护理措施的实践与实施,如胃大部切除术前皮肤准备、胃管留置,术后饮食指导、胃肠减压、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等。

第五步:“评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四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小结。

这种模式可运用在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以及护理实训中心的实践过程中。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护理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行动中培养岗位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篇10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背景的分析,结合教育发展状况与趋势,针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三层次、五模块”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并强调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系统管理,从而合理构建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22

Vocational Colleges Product Design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 Fei

(College of Arts,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Wuhan,Hubei 43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and background,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education,lack of needl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ut forwar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ree-level,five-modul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emphasize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stud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nagement,thu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Key words product design professional;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背景

一直以来,在旧式“讲授型”教学模式下,高职的设计类专业发展正面临着实践动手能力过弱、培养人才类型与企业社会无法融合的问题。在产品造型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多半课程为重视艺术表现、重视造型的教育,比如学习固定的图案设计模式,对产品的认知也停留在临摹产品设计效果图进行练习,在真正涉及到的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却没有相对应的课程,只能一带而过,从而致使走出校园后步入职场的毕业生对产品的认知多半停留在艺术审美层面,这也正是刚步入职场的高职毕业生,常常设计出缺乏产品实用性或功能与工艺上存在浅显缺陷产品的主要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是高职艺术类专业发展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但是由于高职类设计专业开办时间并不久,且师资力量并不强,因此改革经验也以借鉴于本科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并没有形成合理与完整的适合高职艺术类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中,高职设计类专业并没有与本科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的方向与系统拉开区别,也缺少凸显高职特征与优势的教学模块,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高职中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在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应是其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依据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特点、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特点,我专业确立了“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案中,“应用”以强调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创新”是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同时,富有良好设计能力。这些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都要求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重视实践环节。因此,结合现有条件,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具备重要意义。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三层次,五模块”体系解析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学习,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必须要融入实践的环节,这样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由学校到企业岗位专业技能上的无缝过渡。根据我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构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归纳为以下三层次、五模块。

构架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这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本专业的方向感与认同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是做什么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设计。让学生对专业有深刻了解与认识,熟知产品造型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这样才能使其产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期进入另外两个层次做铺垫。

(2)综合层次。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突出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岗位的系统操作能力。在基础层次中,学生已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熟知了专业学习内容,进入这个层次,就要开始实践在基础层次中所学习的设计步骤与设计方法。根据课程具体要求,按照设计方法学的指引,进行课程上的实践,项目上的实训,或是社会上的岗位实习,以此来检验基础层次的学习。

(3)创新层次。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利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式实训课程、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能力。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设计创新才是课程完结后需要。

“五个模块”是针对创新实践类课程设置而言,分别为:

(1)课程实训。主要指技能课程的训练,以相关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实训主体,着重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专业技法等开展有针对意义的实践教学。如前期的素描、色彩,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我专业将这两门基础课实训排在第二学期末,这两门课程实训除了可以巩固审美认知基本能力,更能在第二学期学习过设计基础后回过头来对该课程本身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升华。中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两门课程我专业也安排了实训,这两门课程本身就是专业核心课,所以在课程实训内容安排上,我专业将重点放在将课程技能融入到实际项目的操作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训课程,不再单纯地只学习软件操作或者设计原则,而是用软件实现产品设计,让更多设计想法成为可以修改的设计方案。模型制作实训可以将学生对产品的设计认知由平面带入三维空间,将仅在纸上的尺寸放样为真实效果,可以增强对产品细节的设计与深入。后期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这些课程的是围绕产品专业本身开展的拓展类课程,承接前面对产品设计本身的学习与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到产品后期的展示与产品的包装,实训也是延续中期课程的实训内容为主,完整完成产品设计的整套步骤。

(2)项目实践,主要针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我专业在这一类实践教学中,主要设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产品快题等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后期导入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这门核心课程的安排上,我专业将前段课程作为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与流程的理论学习,后期引入真实项目,课程结束项目也随之完成,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强调了动手能力学习与设计思维发展。产品专题是我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业拓展课,产品专题这门课分为:小家电设计、玩具设计、家居家具设计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实践内容都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完成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各个方向设计要点的同时,就实际操作这一方面进行加强,为后期社会实习,提供扎实的专业实操基础。

(3)社会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采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学生所学知识最终要回报社会,纯理论类教学在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社会实习的设置正是能有别本科类教学与专科类教学的根本。产品设计类专业的社会实习,必须实现由课上授课型转为阶段项目型,由单向教学型转变与自主学习型。将实践教学场所由传统课堂向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延伸与扩展。将实践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实际为根本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平台。

(4)专业创新,是将课外变为第二课堂,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参加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各项设计竞赛等。加强课外实践场所的建设,积极参与设计竞赛、企业合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这种活动的参加可以使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与同阶段更多同学进行对比,有利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积极度与热情。

(5)素质拓展,是邀请与产品相关的设计界人士进行讲座、带领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相关展会、组织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讲座、去各大院校同专业进行交流等。主旨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认知层面,提升设计类欣赏水平,了解业界相关信息。并且,我专业常进行兄弟院校同专业互动,举办小型设计比赛或专业讲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协助各校同学共同进步发展。总结

在工科院校中,理工类实践教学模式对本专业的限制比较大,如果使用本科院校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讲又过于松散自由,这都不利于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培养出企业需求的社会型专业人才。根据今年本院产品类专业学生具体就业情况,依托本院办学方针政策,就建立与完善产品造型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出的研究,有力证明了实践教学的规律规则,并努力探索出既符合工科类高职院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又有利于高职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推广,为实现培养社会企业所需专业人才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系201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科研项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三层次、五模块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演进和繁荣,艺术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早已在全国各院校范围尤其是高职学院中轰轰烈烈地展开。由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虽然有关院校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发展状况极不平衡,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并不断深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渗透性决定了其在实践教学的类型、组织形式、考核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背景

1.目前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其艺术设计的教育方式有相当多的还在沿袭高校传统本科艺术教育体系模式,虽然一批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上已有了变革,在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非常注重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聘请业内专家、社会知名设计师进行分析、指导、制定教学计划;但有些院校并未做多少改变。

2.艺术设计类的教师需要进行社会实践。不管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从事教育的专职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很少进行社会实践,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再加上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就造成了毕业生初就业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尴尬,他们感觉所学无用武之地。当然,也有许多明智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坚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争取具备“双师素质”。因为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职业技能时,自然会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之中,给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路

1.建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建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是站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建立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伙伴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完善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变成了主角,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动、自主地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的意识与调整,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受动性与依附性。在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和创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角,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双向交流可有可无,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其角色只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参与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引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角色则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生们从中可以直接分享到各自的学习成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3.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一体,设计合理的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满足企业岗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使本专业学生适应行业多岗位转换。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的方面看,我们应该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应仔细研究与寻找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性。通过这些关系,把前面课程与后一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好,使前面的课程内容能为后面所用,而后面的课程能够建立在前面所有的课程之上,并且起到反思前者的作用。课程之间的设置关系应遵循每个课程中的内容,让前面所有的课程都能起到推动下个课程的作用。而课程内知识点不仅要不断反思和累加,还应对先前所学课程进行回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多尔所推崇的回归性,从而使学生全面、完整地吸收艺术设计的精髓。

4.教学内容的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而是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用导入真实项目的手法开展教学。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尽快掌握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精选资源,减少大量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信息困扰,制作好视觉感较好的课件,采用视像、音频、图片等多种的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计划安排好教学内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设计课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的空间;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掌握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互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逐渐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我国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1世纪充满了希望和挑战,高职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要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超越学术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荭,李文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1).

2.王太利.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杨友妮,何劲.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艺术教育,2009,(1).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下一篇:建工1208班3月份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