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2024-07-26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共12篇)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1

高校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大量的高级人才。在2014 年5 月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中明确提出, 在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 所学校中, 将有600 多所转向职业教育, 这意味着今后高职院校的教师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的比重与大学本科院校的教师是相同的。而在同年9 月, 高考改革方案中对高考英语改革的说明对高职英语教育尤其是艺术类高职英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面对这些改革措施,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也就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1973 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提出来的。他指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Maslach则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 从业人员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耗竭, 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

教师属于职业倦怠易发群体,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在长期教授基础英语过程中, 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内容, 外在和内在的因素渐渐地让他们产生一种疲惫, 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 多数老师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 也没有突破, 在社会赋予的人民教师光荣的标签下产生了一种身心俱疲, 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二、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 学生因素。当今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刚刚成年的大学生, 有乖巧听话的一面又有叛逆不羁的一面, 他们大都属于九零后, 有个性又相对独立, 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 同时受社会影响也相对较大, 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事物与在校老师的知识面不能很好的契合, 传统的教学很难真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学习艺术的同学大多在高中阶段已经放弃了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 学生当中的英语水平基础差甚至是零基础, 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同时进入大学之后, 没有了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 宽松的氛围更让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了学习动力;另外, 艺术类的专业课其特殊性占用了太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加之文化课和专业课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让很多艺术类学生有一种英语无用论的误解, 学生内在的这种主观因素很难在课上通过简单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

面对这样的学生,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也无法很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虽然学生对英语的要求降低, 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却在逐年增加, 这种情况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也就造成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的困惑和压力。

2. 学校因素。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都是由中职到高职这样的方式发展而来, 无论从学校内部管理的方法或手段上, 还是对英语课的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上, 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虽有教学大纲的指导和一定量的教研活动, 英语教师主要还是根据自己对教学的判断和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解上开展教学, 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分散性, 而教学上的相对随意性加之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参与度不高和话语权的缺失, 其对自己的教师一职的归属感当然也就不强, 这必然会对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也加深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另外, 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英语学习热正在慢慢降温, 高考英语改革的试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社会各界对英语教育的发展众说纷纭, 英语教学在艺术类高校本就处于弱势, 在大的环境下学校教学改革也有不利于英语教学的措施, 这样更加重了英语教学的难度, 这对英语教师来讲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 教师因素。一般来说, 教师从教的环境, 教学对象, 以及教学内容等都相对稳定, 而教师长期规律、按部就班的工作很容易磨灭一个人的激情;对于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来讲, 这样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 加上学生对英语的低要求, 造成这样的教学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 这种可有可无又不得不进行的教学行为在教师内心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大都属于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 当内在渴望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遭遇外在的阻力时, 内心情绪的波动带来的也是教师们对自身职业问题的困惑。

结语

综上所述,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很多, 有学生的, 学校的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因素, 都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尽管艺术类高职英语教育在整个艺术类高职教育中所在比重不大, 但其基础性和不可取代性让我们不能忽视其重要地位。而对于从事艺术类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师们所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若我们不能很好的认识这一问题, 从自身出发, 结合学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对整个高职教育和国家的人才培养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摘要:职业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已不罕见。而针对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成因方面对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有助于大家对这类教师的了解并帮助他们认识和远离职业倦怠。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参考文献

[1]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

[2]吕堂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

[3]唐志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6) .

[4]王亚军, 余梅芳, 李敬芬.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

[5]孙萍.高校教师这也倦怠文献综述[J].云南电大学报, 2009 (9) .

[6]苟亚春.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6) .

[7]李国强, 金源云.浅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2

摘要: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教学艺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挖掘其潜能;教师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的同时也易形成风格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并能不断地提高、充实自己,保持教学与社会同步前进,同步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 教学风格 同步发展

一、引言

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教学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高职教师对教材安排、教法处理上考虑不周,不能将学生对游戏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那么,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很难保证。高职体育课程中受到内容、课时安排等的限制,加之体育课大多在运动场进行,受器材、天气、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所以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灌输式”的旧式教育。

就以上问题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07级普高班女生班人学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女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并有81%的女生对体育中长跑项目(800m)没有信心等现象,在经过大学为期5周的体育理论辅导和5周的体育课实践后,女生对体育课的看法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最初的不喜欢状态到愿意接受,最后到学期末时都表示希望能多上体育课。实践证明在高职高专体育课组织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进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达到促进健康和终身体育教育目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健康观念;就教师而言.在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和完善教学艺术手段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易形成健康积极的个人教学风格,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地提高自我、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社会同步、与世界同步。

二、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生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交替兴奋与信息输人数量、内容、速度有关,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大学体育课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体育课无疑能促使大脑皮层中的酶的活性增高,各种认识活动加强,从而兴趣盎然,思路敏捷,想象力丰富,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间部分达到高峰。

根据这些规律性变化,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堂的准备部分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其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

在进人到教学的基本部分后,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水平,这样教学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学习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项目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主要练习本课的重点、难点技术和技巧,难度以适应意志力活动变化为主线,以利于提高意志力的效应。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学生的体力逐渐减弱,注意力和意志力明显降低,在这部分应安排一些运动负荷不大,轻松舒展的体操或舞蹈组合来做整理部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次体育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轻松摆脱以往中小学时代对体育课的错误感知,以及对旧模式体育课的厌恶情绪。体育理论课应增强大学生对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感性认识,逐渐让其升华为理性认识,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科学的终身锻炼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目的,为贯彻落实我国全民健身教育,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努力,也是高职高专教师应尽的一份力量。

三、体育教学艺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发展个性的特殊效能。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学生个性,把其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近来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提出:“培养富于个性的学生”,德国强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芬兰把发展个性和培养身心健康组成一体,俄罗斯、美国也十分重视个性的培养,在我国心理学界比较一致的定义是:“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而影响个性成型的条件为“遗传是前提,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是起主导作用”。也就说明个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成型的大学生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首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包括观察力、竞争力、应变力、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有的能力需要在逆境中磨练,在压力中产生,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要注重倾向性,又要注意专业的要求,所以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既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又要注意严、宽结合。 其次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需要的是个性源泉,没有需要就谈不上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兴趣则使人积极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需要可归纳为:强身健体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技能技巧的需要等。

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上述需要,这样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每个人也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科学的热爱,保持与社会的体育发展同步协调发展。

四、体育教学艺术应注意教学语言表达艺术

精堪的语言艺术在体育课教书育人方面会发挥很大作用,文明、简练、准确、幽默、又富逻辑性的语言,不仅可以运用到技术动作的讲解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里,有助于陶冶良好的教学情感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乐学情绪得以展开。而教师正面、积极、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同样会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时机,提问的内容同样需要研究和探讨,都必须十分讲究,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要有启发思维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老师必须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以尊重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采取激励、鼓励的原则,以达到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和荣誉感,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一些动作出现缺点、动作发生错误或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以指导、激励,而不是指责、放弃,这时学生最担心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冷嘲热讽或者轻视。如果评价分析处理得不好,不仅不利于动作的纠正和提高,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相信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会记住任课教师风趣幽默、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激励。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体育情结,而教师在不断探索语言表达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积极的、进取的态度用语言的形式激励学生,长期如此不仅能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还能够不断鞭答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教学艺术手段组织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方位教学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及培养途径 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培养路径;技能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20-02

[作者简介]赵丽娜(1981—),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省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教学语言是传授体育技能、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任课教师综合技能的体现之一,对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的类别

1.物体语言。教学中为增强语言说服力,任课教师有时候需要借助板书、模板、挂图等配合教学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从而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形象直观。高职体育教学有时需要借助体育器材、挂图等来解释说明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形象。

2.表情语言。一般通过眼神语言和面部语言来传递感情,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当学生表现好时,利用赞美的眼神表扬学生,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可利用激励的眼神,提示学生应该继续努力。当学生做小动作时,可盯住学生,提醒其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微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批评学生时也要讲究方法,应严中有柔。

3.举势语言。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头势和手势辅助教学,让表达更加清楚明了。例如,夸奖学生时竖起大拇指,邀请学生进行体育项目表演时用指示手势,学生表演展示完毕时可以招手让他们休息。很多体育项目的开始、结束以及相应的动作提示,也可以利用手势表示,不仅直观形象,还能更好发挥指导和提示作用。

4.时间语言。在讲授体育专业知识、相关理论问题时,为起到强调作用,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放慢速度,中途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可以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以提示。授课过程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合理掌握节奏,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5.空间语言。指的是高职体育教学时,任课教师和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管在理论知识学习还是体育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合理组织和管理课堂,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

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不仅类别多样,而且具有自身显著特征,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1.科学性。教学语言应该注重科学性,具体要求为语言应该规范、准确、鲜明、精练、符合逻辑,能清晰传递教学内容,让学生领悟其中含义,更好指导体育活动。

2.针对性。语言艺术应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体育技能训练,选用准确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指导效果。

3.鼓励性。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学生做得好的一面应该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更好地学习高职体育知识。

4.启发性。语言艺术应该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提示,让学生根据语言提示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教育性。语言感情丰富、真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刻苦训练、遵纪守法的良好品格。

6.情感性。任课教师要注重情感应用,增强语言感染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高职体育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途径

1.加强教师自我修养。要想更好地应用教师语言艺术,体育任课教师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任课教师要热爱体育事业,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掌握语言艺术,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语言艺术,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2.培养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授课技巧,同时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具有沉重冷静的品格,能宽容大度地对待学生,遇事不慌不忙,能有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即使是一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作弄、冒犯等行为,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应用语言艺术巧妙化解僵局,避免出现尴尬局面,为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3.重视知识和技能学习。要想有效应用教学语言艺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加强自身修养,能熟练和巧妙地应用语言艺术,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涉及人体、物理、力学、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任课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学习,对这些内容有一定了解,能将其熟练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任课教师如果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必然难以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因此,任课教师在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其他专业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语言艺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4.加强任课教师相互交流。任课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注重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访问和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交流,学习长处,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为自己更好应用语言艺术奠定基础。

5.注重教学和日常科研活动。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每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总结经验,重视科研活动,反思教学中语言艺术应用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同时推广自己的有益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推动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柏林,阮利民.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及运用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125-127.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4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 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成为培养一线人才的摇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困境日益突出。

(一) 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主持、播音等热门专业的教育, 其中涉及多个艺术领域, 需要一支高技术高修养高能力的教师队伍。但当前各个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师力量薄弱, 主要原因有: (1) 教师队伍结构的配置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比例少, 专业教学理论和科研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创新突破, 影响教学质量。 (2) 学校对教师在职教育投入不足。“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校将办学重点放在三尺讲台上, 而对教师的在职教育和深造投入不足, 导致教师专注课本教学, 缺乏教学创新。 (3) 教师激励制度不完善。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制度或评定制度, 导致教师队伍中滋生“干多干少或者不干都一样”的坏思想, 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导致教师对教学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二) 高职院校生源紧张

高职院校的生源紧张, 特别是艺术类生源不足十分严重, 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有: (1) 新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被贴上“次等教育”的标签; (2) 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制度的影响, 导致高职院校教育办学资金紧张; (3) 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紧张。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形式下, 高职院校要获得生存求得发展, 则必须对教育进行改良, 提升学校的声誉。然而,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 基于市场经济下对人才的需求, 建设具备理论和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 “双师型”教师概述

所谓“双师型”教师, 是指教师既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 又要具备教师职业素质能力, 是新教育形式下大量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的特殊教育要求, “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备教师职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二是具备艺术专业的技术能力。因为教师首先要符合教师职业基本素质的要求, 包括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 才能做到从思想和行动上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 教师只有具备了艺术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才能在教学中以身示范, 组织协调学生完成各种艺术操作, 提高科研能力, 进行教学创新等;最后融合两方面的能力, 教师才能真正地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技能的操作, 包括指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进行艺术研讨等, 实现培养全能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二)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作用

面对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艺术人才需求的变化,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现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符合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下, 艺术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艺术文化修养。传统教育模式艺术教育仅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 忽略学生专业技能和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 导致艺术类学生思维缺乏创新力。改革教育形势下的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内涵, 包括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思想情感、独特的价值取向等。而“双师型”艺术教师更是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能有效地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 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第二,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执行人,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 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则必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思维创新、结构优化、实践能力高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艺术人才的高标准培养。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对教师培养的不够重视, 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基于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的特殊性, 只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实现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第一, 营造艺术氛围, 改变传统观念。众所周知, 观念可以影响行为。在传统艺术教学理念中, 教师只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着书本知识的传授。高职院校中艺术教师大多都是高校的毕业生, 学科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在教学上只专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输, 不愿意参加艺术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因此, 高职院校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对教师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 使其走出课堂, 参加校园或社会的各种艺术活动, 接受外界艺术文化的熏陶, 提升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冲破教学旧观念, 创新思维, 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自主培养。

第二,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双师型”教师于1995年被国家教委首次提出, 但至今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详细界定和具体要求仍然未形成明确的制度文件, 这给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工作部署带来一定难度。因此,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双师型”教师职称的评审标准, 以便于高职院校设立“双师型”教师评审制度, 包括培养制度、评价制度、考试制度、认证制度等。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权利和义务、考核和奖惩等内容, 出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惠政策, 拟定详细的操作流程, 使得“双师型”教师技术等级评定形成一个规范的制度流程, 激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提升, 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走科学规范的道路。

第三, 校企合作,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指学校艺术教学和社会艺术团体或组织合作,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这不但能丰富教师的社会阅历还能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高校通过创造条件, 与校外企业或艺术团体合作, 使教师教学传授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艺术活动, 包括组织学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艺术作品展览、参加文艺实习等, 使高职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又能产出艺术成果,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完成“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达到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目的, 可谓“一箭三雕”, 这是改变高职院校当前困境的必要手段。

第四, 引进高端艺术人才,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学校中无论是教师人才还是学生人才, 始终是学校最亮的名片。高职院校要实现教师结构的优化, 应该注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重。引进和培养并不是冲突的, 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方面是互补共进的。高职院校要实现艺术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应当加强本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同时引进艺术领域的高端人才, 包括海内外艺术院校名师, 或者艺术领域内的顶级大师, 充实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艺术“重点学科”, 制定优惠政策, 吸纳业内人才, 特聘教授坐镇教学, 同时建立兼职人才储备库, 定时或不定时地邀请具有艺术影响力的大师或顶尖人才到校讲学或授课。通过开阔艺术视野和激发创作灵感, 实现教学单一型教师向技术复合型教师的转变,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优化教师的队伍结构, 达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第五, 搭建有效平台, 激励教师自我成长。高职院校艺术类“双师型”教师扮演着“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 相比一般教师, 其承担着更繁重的工作任务。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质, 要求艺术教师不但要有文化学科的扎实基础, 还有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专业艺术造诣以及丰富的社会艺术经验。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双师型”教师自我提升, 实现“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同步提高。具体优惠政策可以表现在提高工资待遇、活动津贴、经费补助等方面, 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优厚的激励措施, 通过人本关怀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各项利益, 使“双师型”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培养塑造, 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育走出困境、求存发展的必要措施, 通过改变传统观念, 健全评审制度, 校企合作, 优化教师结构以及激励政策等一系列方法, 实现有效地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保证高职院校艺术教师的质量, 实现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 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艺术行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培养艺术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人才, 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困境, 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阐明了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 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艺术人才,“双师型”教师,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琳琳.独立院校艺术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包装世界, 2010 (6) .

[2]衣云芹, 高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企业导报, 2011 (1) .

[3]陈晓莉.论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缓慢的内外因[J].现代交际, 2012 (7) .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5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更加注重和倡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和评价,特别是将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逐步转变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激励艺术,创建激励性的课堂评价机制以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在新?n程理念下,英语教师如何运用课堂激励艺术。

小学生往往还不太愿意学习英语,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英语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激励评价方式的运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有效的肯定以及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在批评上更加讲究方式方法,以委婉批评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满热情、自信和兴趣,营造学生们自发自主学习、联系、发言的有效环境,让学生们在较为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充分的“自我实现”。

1.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艺术运用策略

1.1充分运用激励性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励语言的运用,比如:Well done、Wonderful、Very good等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虽然这几个词看似简单和平常,但运用于对学生们的评价上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们往往自尊心很强、自信心比较脆弱,对于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和评价自己是非常在意的。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重类似语言评价的运用,而且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些评价和激励的效果,这些激励对学生们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效果。一些原本对英语学习非常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十分畏难和抵制的学生,在得到教师肯定性的评价之后,往往变得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动力十足。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领会和逐渐体验的过程,中英文之间在语言表达的差异很大,小学生们在英语的初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而教师对于学生们犯的错误应当采取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凡错必究、锱铢必较,因为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路就会被打断、连贯性也会被打乱,而且非常容易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针对学生们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全面、不完整的问题,可以先让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补充和纠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授。

1.2积极运用体态或多媒体激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体态或者眼神等对学生们进行积极性评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针对学生们的正确回答教师可以发出赞许或肯定的目光,对于具有较高难度的问题学生们回答很正确时,教师还可以伸出大拇指,或者教师走下讲台抚摸学生们的头、轻轻地拍打学生们的肩膀,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目光、肯定的动作都会让孩子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学习的认可与鼓励,也能够从中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将学生们带入到积极学习的有效情景和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中。

同时,针对小学生们不敢不愿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害怕答错被别人嘲笑的思维惯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掌声和必要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比如,学生们回答得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放映出掌声,加上竖大拇指的画面或者夸奖性的语言激励:You are genius!对于学生们都不愿站出来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放映出第一个吃螃蟹的画面,加上句子:Who dares to eat crab first?对于学生们对问题的回答有一定偏差时,教师可以You also need to think deeply.或者You can answer better.等再辅之以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即时回答错了也不会耿耿于怀,而是能够进行坦然的面对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努力在下一次回答问题时答得更好!

1.3创新运用任务型评价激励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一直越来越提倡的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解到学生们的自学及分组学习过程中,并且基于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和激励。比如,小学阶段的英语对话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组扮演,同时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情景和情感的理解,要求学生们在分组表演中尽可能地演绎出扮演角色的面部情感和语言情感。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掌握语法练习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不带着课本到讲台上去表演,然后基于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价。

1.4探索运用学生讲课的评价激励

当前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注重学生们自学自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教师也可以运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们轮流讲课,轮流进行挑毛病,比如,甲同学基于教材中的某一节教授完之后,其他同学进行问题提问,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当中提出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很强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学习和课堂准备,自发地进行生词的查阅和记忆,句子中主谓宾结构的划分和一些固定搭配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努力挖掘和寻找其中的重点内容给学生们讲出来,特别是在学生课堂提问环节中,也能够将一些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们没有讲到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内容提炼,确保将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将难点内容阐释清楚。

2.结束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励艺术是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掌握并深入探究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激励性语言、积极运用体态或多媒体激励、创新运用任务型评价激励、探索运用学生讲课的评价激励等,实现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极大提升,最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助力加油。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6

【关键词】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62-02

“工作坊”即英文“workshop”的中文译意。根据《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中的定义,学术性的工作坊就是专题讨论会、研讨会或研习班等。工作坊一般是由少数人面对面地就某个问题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形式。工作坊在提供思想碰撞、建立共识、构建公开透明的行动平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作为一种群体途径,是以“作坊”为载体,以艺术家、幼儿园教师及高职在校教师为参与者主体、幼儿艺术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一、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的类型

根据参与者的特点,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共有三种发展类型。

(一)多学科教师工作坊

高职幼师艺术教育中,价值取向的偏技艺、内容的狭窄单一、方法的单调守旧等现状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学中“幼儿教育的教师”与“艺术教育的教师”在各自教学上的局限性。长期受学科限制的各学科教师,一般都各自为营。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既要有幼儿教育又要有艺术教育的知识素养、技术技能等。

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既孕育了精彩纷呈的原创性成果,又造就了善于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与方法有机融合的创新性人才”。因而,多学科教师工作坊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封闭体系,将幼儿教育与艺术教育不同观点、理论、技术之间的教师进行相互碰撞,不断调整教师智力结构,实行开放性的学术思想交流,培养全面发展的准幼儿教师。

(二)综合艺术教师工作坊

艺术综合性课是指将具有内在关联功能的感统、情感价值等艺术课程内容与其相关的非艺术课程内容合二为一的课程;分科式综合课是指在教学中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中的某一门作为学科主题的主要教学内容达到综合艺术教学,其学科目标的设定,是以“切入”的艺术学科为主的课程。

不管是艺术综合课还是分科式综合课,与传统的艺术分类教学相比,综合课的优势主要是软化了各个艺术学科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整体认知能力,并且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艺术课程的综合化是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主流。因而,综合艺术教师工作坊就是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涉及的各类艺术单科教师,如声乐教师、钢琴教师、美术教师、手工教师、舞蹈教师、摄影教师、戏剧表演教师、艺术传媒教师等通过教师工作坊中提供的平台,进行深度卷入、无隙互通后,使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回归综合的本质。

(三)校企合作教师工作坊

校企合作教师工作坊,即“校内教师”+“行业专家”工作坊,是包豪斯学院的创建者、现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格拉皮乌斯“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教师学习准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服务。此工作坊倡导一种具有民主色彩的集体协作精神,改变了以往“学完再做”的学习与操作顺序,通过“边做边学”、“在做中学”的方式,强调教师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同步性与时效性,并将经验的学习提到教学日程之中,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脱节的问题,也使教师在尽量避免“重技轻艺”或“重艺轻技”的过程中,受到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熏陶。

二、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的构建

(一)建立开放的系统组织

“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应是一个与它所处的高职幼儿艺术教育环境发生互动,并受其艺术环境的影响的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开发组织中,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幼儿教师及行业专家,当他们为了高职的幼儿艺术教育聚集在工作坊中,便可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中原始素材、人力资源、教学技术、信息等的交流、碰撞,集思广益并转换成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沟通方式等,最终以创意教学、艺术作品、职业能力、信息整合等形式推广输出(见图1)。在输入、转换、输出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围绕培养幼儿教师艺术教育为目的而产生工作坊的主题。主题可以是比较棘手、迫切、尖锐的,也可以是经验交流、常见普适的,只要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下,每次解决一个较具体的问题即可。

图1 作为开放系统组织的工作坊

(二)实行自我管理

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为使每个参与者在工作坊中都有机会深度卷入,参加艺术教育工作坊的教师规模应比较小,以 8至15人为佳。适当的人数,可使教师间的互通比较充分、反馈比较及时。由于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中的参与者都是平等自愿的,没有职称限定、没有领导压力,任何人都可在工作坊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为导师。因而,必须加强参与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只有参与者在以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内容为核心,在不同的教师工作坊中,经过不断的反复学习、反思、实践后,才可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实现自我管理的途径见图2。

图2 实现自我管理的途径

(三)采用多方评价体系

教师工作坊中经团队共同拟定、实际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的新理论、设计的新项目等,如何才能更好地为高职幼师艺术教育理论服务、不断提高高职生的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开展艺术教育的创意实践等,都因教师本人自评、合作团队互评、行业专家反馈、学生实践回馈等多方评价而臻于完善(见图3)。

图3 多方评价体系

三、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的价值

(一)完成实践导向下的问题解决

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是以幼教市场为实践导向,以高职艺术教育需求为目的,订单式地进行培训研讨、项目设计。在实践导向下,教师通过工作坊中开展的多形式的活动,了解到高职幼师艺术教育的现状,并发现、识别真问题,再经过集体拟定议题后选择最佳方案,开展实施教学以解决问题、深化理论,提高教学的质量(见图4)。

图4 实践导向下的问题解决

(二)实现共同愿景下的自我超越

教师工作坊作为一个组织,一个整体,需要不断超越自我。而组织的自我超越,又离不开工作坊中每一位教师个人的自我超越。超越自我不是不考虑教师个人利益,而是工作坊要有更远大的目标,要从长期利益出发,从全局的整体愿景出发。

愿景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在以教师个人为单元的工作坊中,共同愿景的建立不是某个人的单方设计,而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利益的融合。也只有在共同愿景下,在全体教师共同认同的目标中,才能发挥每位教师的力量,实现自我超越(见图5)。

图5共同愿景下的自我超越

由上述可知,高职幼师“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坊”由于规模小、时间短、主题明确、参与者平等自愿等特性,对在职学前艺术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教师在接受艺术、技术双重影响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其艺术思维的开放性、包容性。

【参考文献】

[1]周毅刚.袁粤工作坊——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一种有效易行模式[J].新建筑,2006(6)

[2]郝凤霞.张春美原创性思维的源泉——百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知识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9)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斯蒂芬·P 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赵海燕(1975-),女,甘肃兰州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7

1 学习对象分析

高职艺术类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专业情结浓厚, 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的实践, 他们渐渐的形成了“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 然后获取成就感与自信心”的定论。认为英语与他们的成功毫无关系, 于是对英语的学习存在只追求“60分万岁”的思想;同时, 艺术类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缺少自觉性, 再加上他们极少花时间去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 这些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 造成他们消极地学习英语, 对学好英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但是, 高职艺术类学生又有独特个性和接受能力, 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 表现欲强, 联想丰富, 思维活跃, 比较感性, 善于形象思维, 记忆力好, 模仿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

针对以上的特点及具体情况,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运用学生的独特个性, 灵活运用英语教学方法, 使英语教学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2 对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任务设计者、组织者、咨询者、鼓励者、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学生是任务的主要参与者和探索者。高职艺术类学生在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中已形成了“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 然后获取成就感与自信心”的定论。那么教师可以将一堂英语课的预习或者复习当成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联系其专业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教学素材。比如New 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教材中, 有关于婚礼中华的传统习俗的主题, 学生在生活中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婚礼, 因而在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拍摄一些中国的婚礼照片, 然后通过这些照片, 将Text所涉及到的单词与句子都联系到照片中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自己所收集的素材成为课堂教学所用, 自然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另外, 在课文的学习结束后, 教师让设计类学生设计一场婚礼, 婚礼中出现的人或者道具都用英语表达出来, 同时还可以讲述其传统意义。这样, 学习任务的设计就突出趣味性、实用性和拓展性, 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情景创设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艺术类学生善于展现自己, 同时也喜欢设计、模仿、表演等有创意的活动。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单元所涉及的主题, 设计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所有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受益, 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 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比如在讲到Applying for a Job时,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面试技巧让学生能顺利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模拟面试, 在学生当中产生公司方与求职者, 公司方可以自由决定面试的地点, 甚至可以将教室的某个角落在上课前装饰成面试点面, 面试者也可以通过反面形象来进行面试技巧教育, 整个过程都可以戏剧性的在情景创设当中完成。学生自然就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3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 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是让参与者思维互补、相互激发、敞开思路, 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 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看来此方法又与艺术生对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生总有一些独特的表现, 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比如单词的学习, 他们对“打开书本, 看着单词来造句”此类方法是厌倦的。因此, 对于单词的学习, 教师不妨试试“头脑风暴法”。比如讲关于Health的主题时, 教师可以先提一个关于健康有关的问题———Do you often get a cold in the daily life?相继问学生有关感冒的词汇, 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会说英语, 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说中文, 教师可以补充说明, 于是通过与感冒有关的话题, 教师继续引出疾病的prevention, treatment等等, 甚至还可以提到疾病的来源, 进而又引出junk food, diet等, 学生每说的单词教师都可以写在黑板上, 为了调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喜欢在白纸上勾勒“蓝图”, 让学生将所有与主题有关的单词在白纸上用自己的排版方式写出来, 最后由单词构成的图形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创造灵感。

“头脑风暴法”符合我们自然的记忆模式, 同时它也强调逻辑性, 可以帮助艺术生记忆信息、激发灵感。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是基于艺术类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之上的, 同时加强了艺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2.4 中英文化对比法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 文化习得也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艺术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还来源于对英语某些典故的好奇, 因为往往英语典故所蕴含的文化就是他们创造的灵感。所以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英文化的对比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先讲解中文的文化习俗, 教师相应提出的表达, 再继续补充英语相关文化习俗, 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收获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外语课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学生了解其他国家风土人情的一个窗口。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地讲述一些西方的文化, 同时与中国文化做比较, 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学习上, 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上完每一堂课。

3 结束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来实施。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

摘要:高职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对象群体, 英语教学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艺术生特点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如何把握艺术生的特征, 有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 是提高高职艺术学生英语水平, 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吴英.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和改革[J].科教文汇, 2009 (3) .

[3]刘娟英, 刘连增.突破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6) .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8

2010年春,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会教材分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统一安排, 笔者对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并重点选取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独立学院) 艺术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三个院系为模本, 观察和分析了不同地区、英语入学水平、英语兴趣的学生在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院系里的英语学习情况。

一、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 我们发现, 四川省内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 且都是作为必修课程。但院校之间, 肯定还是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

(一) 入学水平不同

根据各校填写的问卷调查反馈, 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入学考试——高考时, 英语平均成绩仅为50-60分 (满分150分) 。其中, 个别院校学生, 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学生, 高考英语平均成绩高至70分, 但此类院校数量较少。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艺术系, 学生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仅30分左右。

(二) 课时不同

根据各校填写的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看出, 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普遍开设2-3学期, 128-164课时。其中, 不少院校, 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独立学院) 等开设4学期, 200多课时。当然, 也还有极个别院校, 仅开1学期, 不足100课时。

(三) 教材不同

各校普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办学特点, 独立选用教材, 或深或浅;或偏重英语基础, 或偏重英语应用能力 (根据调查, 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有高教社《新编实用英语》、高教社《实用大学英语》、高教社《畅通英语》、外研社《新视野英语教程》、外研社《捷进英语》、北大出版社《新世纪应用英语/交际英语》等) 。各校均没有独立开发针对性较强的《艺术英语》教材。

不管有多少不同, 在《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上, 四川省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之间至少有一点相同, 那就是在教学评价上, 特别重视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

也许, 有的院校会说, 我们是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 我们综合了考勤情况、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 也有院校会说, 我们虽也强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 但基本未将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成绩与学生是否达到本校《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要求作必然的联系。但, 看看我们各校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报名情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独立学院) 艺术系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的报名率为88%, 入学水平较高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的报名率达到95%, 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的报名率也达到60%以上。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的统计, 仅2010年冬季学期, 四川省报名参加“2010年冬季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共有18万余名考生”。

在个别推行学分制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成绩是衡量《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是否修满学分的重要标志;甚至有个别院校, 直接将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成绩与学生毕业证“挂钩”。

因为学生要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 四川省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普遍比较传统, 基本上是围绕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 考试在进行教学。

因为学生要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 四川省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学校英语教师的考核上, 基本都把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的报名率和过级率作为量化考核标准。

四川省教育厅干脆在文件中明确表示,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情况“是我厅今后检查评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你还能说,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成绩只是一种“重要的参考”吗?

二、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评价批判

不可否认,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对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牵引作用。近年来, 随着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对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报名情况和过级情况的重视, 各校对《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有了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投入, 从而不断促进了四川省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的规范建设。同时, 作为全省统一考试, 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改变了各校自己教、自己考、自己评的传统格局,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但是, 作为单一的评价体系, 其不足之处, 同样十分明显:首先, 因为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英语水平不高, 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 过级率必然很低。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06级共有学生337人, 截止毕业时, 仅有4人通过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过级率为1.18%;21人通过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 过级率为6.23%。2007级共有学生578人, 截止2009年12月, 仅有5人通过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过级率为0.87%;76人通过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 过级率为13.15%。四川其他院校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的过级率也大致相同, 如,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独立学院) 艺术系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的过级率大约为16%, 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过级率大约为8%。;入学水平较高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级考试的过级率也仅20%。

其次, 较低的过级率, 必然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艺术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信心, 缺乏热情, 主动性不强, 少有较高目标追求的根本原因。各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也容易因此失去信心, 因为国家教育部要求“近几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达到55%”, 谈何容易!所有这一切, 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 而不是整人的工具”。

第三, 它违背了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一方面, 四川省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苦苦纠结于各自院校在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中的报名情况和过级情况;另一方面,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以应用为主, 以实用为目的”,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 ……含笔试和口试”, “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防止应试教育”。

三、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方向

既然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这种单一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那么, 首先要改革的就是建立、完善英语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是为了充分考虑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水平较低、成绩差异较大的客观现状。以2009年为例, 根据四川招生考试信息网统计, 四川省普通类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00分, 而艺术类高职 (专科) 最低录取分数线却都没有超过180分, 最低的仅130分 (总分750分) , 详细对比情况见表1。

同时, 我们还对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参加入学高考的英语成绩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抽取三个不同专业的五个班作为样本, 其中, 一个班基础较好, 两个班基础较差, 另有两个中等水平班级 (见表2) 。

我们不难看出, 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不仅入学英语水平较低, 基础差, 而且各院校和专业之间, 甚至同一院系内, 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值都较大, 很难推行单一的的《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教学评价体系, 恰恰相反, 我们必须切实考虑与各自培养目标、办学环境、生源质量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其次, 它符合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国家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实行分级指导”;四川省教育厅也要求,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按照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四川省已经有部分院校 (如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在试行分层教学 (或称分级教学) 。教学评价也应与之相适应, 分级、分层、多元评价。

第三, 多元评价体系因其差异性使学生、教师都更可能、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而, 更加符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 “是以调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 明确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 而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 致力于学生未来优化地发展”。

当然, 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并不意味我们要否定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的科学性和标准性, 我们呼吁的是更多、更能结合各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情况的英语课程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也不是一味地降低要求, 主动去“迎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侥幸心理, 更不是不讲原则、不提要求。它应该是在充分考虑院校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精心拟定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确实能够实现的具体培养目标。而这, 也正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在修订《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时关注的焦点之一。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 客观介绍近年来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的教学现状, 以及参加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的报名情况和过级情况, 从而分析得出: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英语考试已经成为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单一教学评价指标对四川省艺术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公共英语) 课程教学的影响、利弊, 以及今后应当努力改进的方向。

高职艺术设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英语教学,改革

1 背景与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 无论从学校的数量还是从招生人数来说, 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艺术类作为高职高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生人数也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等方面的探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比之下, 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 机会更多。

从全国高等院校来看, 造成艺术类学生英语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 从思想上, 学生重专业、轻文化。

2) 从学习投入上, 用于英语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寥寥无几。

3) 从生源上看, 从中专或职业中学升入高职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多, 缺少高中阶段系统的英语学习和训练。

2 面临的问题

目前, 高职类艺术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特征不明显。由于受到教学成本、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大班教学的授课方式。教师只能忽视基础好的学生英语掌握的程度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 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觉得语言信息在简单的重复, 基础差的学生会感觉英语课单调和乏味, 丧失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陈旧。在高职院校中, 黑板、课本加粉笔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三尺讲台成为教师工作环境的代名词。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以词汇、语法为内容, 以句子的分析讲解为主的课堂中, 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

2.2 教材问题

课堂教学中, 教材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 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信息的来源。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思想, 并通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体现出来, 因此,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不分层次。一些生源好的高职院校统一使用跟本科院校完全一样的大学英语教材, 如《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或《新起点大学英语》。

2) 不分专业。即便在教材选择上更符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 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希望英语》等。但缺乏区分度, 同一个版教材通用于所有专业。

3) 无专业特色。普通高职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很少牵涉到跟艺术专业相关的内容, 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 加之由于专业特征决定的认知特点的差异, 不利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考核标准

考核测评机制是检验高职生的结果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顺利就业的标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大多以学期末的一次成绩测试来对学生全学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显然, 这种考试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 教师考试理论和方法的有关知识培训, 命题随意性较大, 导致考试试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其次, 单一的闭卷笔试偏重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的考核, 对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的研究。再者, 评分方法过于简单和片面, 把卷面分数 (期末考试成绩) 当作学生的总成绩。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应用技能得不到全面地评估。由此可见, 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不能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

3 提出建议

高职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 应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对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3.1 确定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 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及设计学生行为的依据。第二, 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 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第三, 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预期的学习成果。四,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高职艺术类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它是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 只有制定体现艺术专业特点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对整个英语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它的功能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2 认真贯彻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应贯穿与各项教学工作之中, 它对规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的作用。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是采用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该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3.3 改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它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 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 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 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应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类型。

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根据艺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群) 要求, 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艺术类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

3.4 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艺术专业英语教育应从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切入, 以未来职业岗位的英语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参照, 达到学用一致。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

3.5 选择优质权威教材

鉴于高职高专艺术系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差且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着重培养学生的日常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 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 顺利实现由日常英语到行业英语自然衔接。完成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 学生进入行业英语学习阶段。笔者建议使用新职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 (行业篇) 》。该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开发的全新英语教材, 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艺术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典型工作环节和场景为参照来组织内容, 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英语学习任务, 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设计工作相关的业务的能力, 兼顾交际技能、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基本满足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需要, 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 真正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

3.6 明确考核标准

课程考试由之前统一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考试该为鼓励艺术专业学生自愿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并获取相应证书。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 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 指课程结束以后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不分专业“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考核标准”的英语教学体系,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上面临的诸多难题。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如何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其专业背景和特色,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 寻找适合英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是英语任课教师多年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因此, 高职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 应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对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参考文献

[1]史胜翠.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英语教材改革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6)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龙安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西部, 2007 (4) .

[4]彭珊珊.高职艺术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25 (6) .

[5]郭燕玲.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设想[J].太原大学学报, 2008, 9 (2) .

艺术专业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思考 篇10

艺术类高职学生招生规模逐年递增, 专业分类越来越细。普通高职学生近三年招生分数最低限:数学、语文和外语三科总分为150分艺术类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要低于150分, 而且英语单科分数相比更低, 20多分学生大有人在。入学后英语老师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学生英语水平不均, 并且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基础差到跟不上学校规定的教学进度。上课听不懂, 不会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单词不会念, 课文读不下来。老师不可以用简单英语讲课, 英语交流互动很少。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身心疲惫, 学生则感觉不到任何学习乐趣。日积月累, 恶性循环, 其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失去教学兴趣。

通说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专业的进一步学习, 可以提高阅读英文版专业资料的能力;一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口语最主要, 流利的语言交流有助于他们把自己的专业介绍给外国友人, 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展示给对方, 进而自己的艺术作品也更容易得到对方接受。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 依照教育部颁发的《高职实用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模式则突出个性化、专业化。以学生为主体, 从实际出发, 遵循个性化教学理念展开全新英语教学。

二、个性化英语教学

1.教学形式

入学初对艺术类学生进行分级测试, 依据考试结果分出三个层次, 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及教学侧重点。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到让基础好的学生多学, 还要考虑到让中层和底层学生学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熟悉了解每位学生, 激发其优势, 弥补其略势。在具体授课时, 应保证各层面学生首先要学会必备知识, 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发挥各方优势, 从阅读, 听说入手深入教材,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辅导和作业指导也要个性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背景, 最好是家庭背景进行了解。对于成绩好基础好的学生, 给他们留些提高性的作业题目,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布置他们一些巩固基础的题目, 通常以做题为主的作业。有些学生喜欢集体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学习, 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 并能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互相监督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来提高学习效率。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英语的学生, 教师应该主动和他们成为朋友进行有效沟通和指导, 不要硬性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兴趣, 要慢慢疏导, 不能批评和责罚, 更不能放弃他们, 对他们要公平对待, 鼓励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多媒体在个性化教学上的应用

英语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其原因主要有:首先, 信息量大, 知识面广。其次, 在生动精致的画面映衬下, 配以优美纯正的英语解说, 收到了良好的视听效果。最后, 由于教学生动、形象, 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 学习动机有所转变。深究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的原因, 首先在于它遵循了语言思维、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 符合人类言语的神经机制, 尤其是它充分发掘并利用了人体的视听神经功能。人之所以与其它动物有别, 具有独特的语言能力, 就在于人类的视觉联络皮层和听觉联络皮层之间可以建立联系, 而其它动物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多少联系, 所以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因此, 与传统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 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具有突出的优势。比如, 在学习单词和课文时, 配上一些图画、漫画等, 简练地介绍评述一番, 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记忆深刻。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听说训练的唯一来源与途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这种唯一性已被丰富多彩的各种声音所取代, 因而弥补了听力语音的不足。多媒体效果较好的第二大原因在于它以其丰富的信息和生动的视听效果充分改变了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习兴趣。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心理活动的外显。人们都普遍认为, 学习动机是个变量, 是可以重新调整和改变的, 而动机的重塑与兴趣的提高必然导致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提高, 毫无疑问, 在实践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比传统教学更具优势。

3.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 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 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 引起学习中的高度注意, 使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记忆更加牢固, 能抑制疲劳, 产生愉快情绪,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呢?有趣的学习内容、快乐的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材内容上尽量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 同时注意教材的开放性和趣味性。此外, 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学好英语其实并不难,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其实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所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好英语意义重大。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隔一段时间给自己定一个短期目标, 如要掌握多少词汇、多少句型, 阶段测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

在指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稍微降低标准, 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这样, 上课的时候因为有了预习, 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上课时教师应该要求和提醒学生专心致志听讲, 勤记笔记, 多动脑筋, 多参与课堂活动, 不怕说错做错。鼓励他们做好作业并订正好作业这是提高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教师对学习稍差学生和较好学生应同样对待, 认真教学, 不能马虎应付而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 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达到不教的目的。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有关学英语的报刊杂志、网站等,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听说学习, 知识面扩大了, 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了, 也逐渐养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这样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便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学们今天在课堂所获英语知识与技能必然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

三、结语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艺术英语 课堂导入 教学试探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在各类普通艺术院校中,艺术类招生普遍对文化课要求不高,而文化课中的英语成绩也比普通高校录取分数要求更低,由此可见高职高专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都英语基础薄弱,更谈不上实际中的交际和运用了。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条理性不够且情绪易于波动。这对英语的学习是有影响的,因为语言的学习恰恰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稳定的情绪以及自信心。加上学生对学习英语不够重视,也没有积极性,可想而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会是怎样的结果。

三、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造成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困难重重,停滞不前,有学生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可以理解为艺术类专业英语的教法单一陈旧,脱离学生实际要求,教材良莠不齐,担任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又大都是公共英语课的教师,缺乏艺术专业知识。所以,要想让艺术类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上有所改善,既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也需要教师的努力。

四、高职高专艺术英语的学习要求与特点

艺术英语是一门有专门用途的英语课。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全面地学习英语,不是为单纯的语言交流目的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因此,艺术英语应围绕艺术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英语的职业交际能力。课程主要依据英语语言学习和艺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设置。教程的文章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到很多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的艺术专业知识。

五、艺术专业英语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试探

综上分析,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既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英语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并在实际中能运用专业的艺术英语的技能。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兼顾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知识。这对于一名公共英语课的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增长知识的学习机会。

艺术专业英语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是难上加难,所以,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十分关键。在执教期间,笔者发现,导入一篇新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也是整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学生感兴趣,又要与他们的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才会让他们信心百倍,学习才得以继续。所以,在执教艺术专业英语期间,笔者在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试探。

1.表演式导入

艺术专业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受到有趣事物的吸引,表现欲望也很强,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个心理,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欢乐,有艺术气息的课堂氛围。

以《Facial Expression》这篇课文为例。在讲授之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面部表情表演的比赛,哪个小组能通过以最多次数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狂、静、忧、思、悲、恐、惊等各种情绪的,为获胜者。对于具有形象思维特长,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乐于表现的学生来说,这一课堂导入活动投其所好,又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根据多媒体上展示的面部表情图片,用英语描述出各种面部表情表达的是什么情绪。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表达不同情绪的单词和简单英语表达的方法,为后面课文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人物表情画,以及不同艺术家的人物画和人物雕塑作品,把语言、画面、人文、艺术、文化结合起来,艺术鉴赏力和素养在表演和想象思维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2.形象思维式导入

形象思维,又称“直感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艺术专业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起学习的欲望也能让学生把学习艺术英语当成欢快的有艺术气息的学习过程。

以《what is Logo?》这篇课文为例,在传授课文内容之前,通过多媒体在ppt上展示10到15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商标,涉及食品、服装、药品、化妆品、烟酒、电器等,然后要求学生迅速说出商标的中文或英文。所有的商标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又非常熟悉的,所以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然后,根据幻灯片展现出的问题,如“What is a logos design for?”“Why does a company need a logo?”或“If you were a designer, what logo would you design for Coca Cola? ”。教师要求学生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而且对每个公司或企业、单位商标的内涵进行讨论。教师只需掌控整个局面,在各小组间走动,了解活动情况,稍后要求各小组代表总结看法。内容正确与否教师不做任何追究,只限能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表达各自对商标的想法和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才起到主导作用。他们似乎也觉得自己就是一名设计师,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在内心坚毅的信念催动下把以往自己被动的角色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角色。整个导入的环节以形象思维为切入点,结合了问题导入、情景导入等方法,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得到相应的提高,让艺术专业英语的学习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形象化、人性化。endprint

3.艺术欣赏式导入

艺术欣赏是指人们从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的审美愉悦过程,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有着敏感的眼光。因此,在执教艺术英语期间,笔者一直主张,传授的不应只是基本的或专业的艺术专业英语知识,而应把英语语言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个载体了解、认识、比较中西方文化和艺术差异,以及不同发展历史,时刻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让学生领悟到,在学习艺术专业英语这门课里还能进行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学生才会抱有愉悦、放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这样既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对美的艺术、美的语言的探索、感知和体验美,提高其艺术修养。

以《Chinese Calligraphy》为例,在导入环节部分,先鼓励班里一或两位书法写得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法展示,然后,要求稍简单地表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交由学生讨论各书法作品都代表的是什么字体,在讨论并交流的过程中,就呈现了很多课文中出现的学生也没接触过的专业词汇,如“Seal Character”“Big/Small Seal Character”“Official Script”“Formal Script”“Zhengshu Script”“Running Script”等。在展示书法作品的同时,教师最好在制作幻灯片时配上背景音乐,避免对书法不感兴趣的学生走神。另外,都说“字如其人”,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还应准备些看字体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个性或内心活动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上,开展根据学生的字体来判断其个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许还能引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重新认识和重视,还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这种边欣赏边学习边娱乐的过程,以艺术欣赏导入为主,结合表演式、问题式等多种导入方法,将学习者的注意力、想象力、专注力都结合起来,使其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为课文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当然,像《Beijing Opera》《Chinese Painting》的教学都可采取此导入方法,也可根据不同的艺术专业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所以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都不是单一的,应是多种导入方法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导入应该符合艺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的实际要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引导性和实用性,才能抓住他们的心。导入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可由老师做精彩导入,也可交由学生发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艺术专业来安排导入的形式。但是,不论如何,都应想方设法把艺术专业英语的课堂导入变成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的具有艺术特色的课堂环节,让英语课时时刻刻充满艺术氛围,让艺术之花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基于多媒体和任务教学法的大学艺术英语教学模式[J].镇江高专学报,2007(10).

[2]赵燕霞.试论艺术英语中的人文教育魅力[J].吕梁学院学报,2012(8).

[3]陈群.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J].高教研究,2007(15).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 篇12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与关注,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当今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备受重视。

高职英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的教学一直以来是个难点。以我院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类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众多学生显露出厌学情绪, 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积极性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 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在“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特色”为宗旨, 探索出了适应高职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新模式, 即“6C”教学模式。

本文对“6C”模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赋予了实践, 其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6C”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突出职业特色, 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必将极大地丰富高职教育的理论范畴, 完善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模式。

2、“6C”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完整性可提高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教师教学的热情。

3、“6C”模式中确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英语交际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4、“6C”模式的实施, 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上升, 对外交流能力加强, 可促进保定周边乃至河北区域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案例教学法, 对“6C”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理论综述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西方的科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之一。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认为学习是一种双向性的建构过程,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并在学习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很多新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 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学习者在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习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 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 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 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 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人本主义教育学家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人本主义不仅注意课程内容的人本化, 而且人本主义情感在知识教育中的作用, 要求防止把活生生的知识变成僵死的东西而造成在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人的内部分裂。

3、“6C”教学模式

“6C”教学模式以此为依据, 提出了课程定位具有交际性 (Communication) , 即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以就业后的各种交流为目的。教材选取具有创新性 (Creativity) , 即高职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材以“生活—文化—专业”为主线, 自编校内教材。教法方法具有结合性 (Combination) , 即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业设计具有关联性 (Connection) , 即作业设计与艺术类专业相关, 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单元测试具有情境性 (Contextualization) 。考核评价具有综合性 (Comprehensiveness) , 即考核方式改变一卷定终身, 实现多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综合统一。

三、高职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反应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课题组教师于2014 年10 月对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239 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高职艺术类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同时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了教师访谈。

2、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问卷调查包括个人情况和教学现状两个部分, 主要针对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 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基本情况, 教学设备提供状况, 学生目前英语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及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教师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定位, 教材选取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自身因素上。

(1) 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职院校都注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学校领导加大对专业课的开发, 压缩英语基础课的课时。同时只是在一年级课程中设置高职英语, 并没有后续课程。根据教师访谈结果, 建议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英语课程, 大三学习职业英语。

(2) 教材选取

根据问卷调查和教学访谈发现, 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公共英语教材内容偏难。同时教材缺乏了实用性和趣味性, 而且教材内容陈旧, 很少与艺术专业的内容相关。

(3) 学生因素

①英语基础相差较大, 基础文化底子薄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或职高期间没有重视基础文化课的学习, 因此接受英语语言训练能力不足。

②英语学习动机不强, 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调查显示, 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低, 在英语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调查显示48% 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点信心, 35% 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

③学习方法不科学, 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很多高职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课堂上讲授, 很少主动在课外学习英语。

(4) 教师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研究, 发现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教学理念陈旧, 理论素质较低

高职英语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理论研究风气不够浓厚, 因此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的系统化学习和更新上有很大欠缺。

②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有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教学方法的转变, 但是大部分教师依沿袭“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③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很多高职英语教师依然把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概念化, 系统化上, 不太重视英语实践教学。

④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考试成绩多以期末试卷考试+ 平时表现成绩为主。考核评价缺乏专业领域的评价因素, 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考评。

四、6“C”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教学模式的介绍

国外教育界一直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其中主要有:

(1) PPP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教学模式: 由Edwards提出的此模式严格遵循外语学习方法论的三阶段 (呈现—实践—迁移) 来进行教学。

(2) TBL ( 任务型) 教学模式: 许多著名语言学家如Candlin & Breen, Long & Crooks纷纷投入到此研究中。这种模式注重语言学习中“意义之上, 使用之上”的原则, 强调学生为完成特定的任务, 通过交流而去真实地使用语言。

(3) 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提出来。交际教学法不是一种单一固定的模式, 而是强调“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

(4) B—SLIM教学模式:由Bilash博士提出, 其教学特点为直线式, 分层式, 累计的和循环的, 以成功为动力, 每次课程知识点为7+ ∕ -2, 不能大于9 个, 不能少于5 个。强调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外语水平和学习需求为学生准备有益的教学资源。

对以上教学模式并不能照搬照抄, 因此保定职院特地成立了专门科研小组, 研发了“6C”教学模式。

2、6“C”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

(1) Communication教学目的:以学生就业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外事交流为目的。

保定职院艺术类毕业生的主要对外交流中的各种沟通活动不外乎以下几类: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中外各国礼仪习惯以及各种文化的学习渗透, 本专业间商业贸易行为, 新闻发布会的听取, 或者一些外企对此专业人员的招聘, 培训等。因此, 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以上交际目标。

(2) Creativity教学材料的使用

鉴于市场上没适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生的高职英语教材, 课题组决定自己编写适合的教材。根据其英语基础及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同时增添与专业相关的学习材料, 即教材要突出基础性, 实用性, 趣味性和专业性, 最终确定3 种类型12 个单元。

(3) Combination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 学生学法则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交际法、自主学习法等。总之各种方法相互结合, 灵活运用。

①教学方法

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

②学习方法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交际法及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纯理论枯燥式的学习, 它更关注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 即人本主义教学。

(4) Contextualization阶段测试

阶段性测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综合本单元所学内容, 创作一部情景剧。例如:出境旅游、宾馆入住、西餐礼仪、影视配音、模拟面试等。

(5) Connection作业布置三大关联性

①与网络相关联

网络媒体的普及无疑更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库, 日益更新变换的世界每天都会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②与专业相关联

作业环节的布置尽量与艺术类专业的课程特长相关联。例如:根据学生的美术特长按照所学内容将英语元素融入到宣传画的绘制过程中。

③与习惯相关联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提前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我们作业的布置尤其要养成学生的习惯。

(6) Comprehensiveness评价方式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实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①英语应用能力考评包括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多样化, 例如:情景剧表演、英语演讲、话题讨论、影视配音、模拟面试等。

②就业综合素质评价, 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英语, 教师用分数量化学生在日常上课中的活动表现。

五、“6C”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

通过“6C”教学模式运用前后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6C”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显而易见, 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从学生角度

(1) 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积极转变。

根据调查, 使用“6C”教学模式后74% 的艺术类学生喜欢上了英语, 这充分表明新的教学模式适合绝大多数学生,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 教学材料匹配度及使用率的提升。

57% 的学生对现在使用的教学材料表示满意, 由此可见教材编写的质量能达到大多数学生的满意, 但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 80% 的学生对现行的英语教学表示满意。

(4) 作业设计和单元测试的创新。

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业中包含英语语言学习和涉及专业领域的实践, 增强了英语学习与专业的关联度, 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深化理解。

(5)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 最终调查显示55% 的学生表示听力和口语有了显著提高。

2、从教师角度

(1) 从教师访谈反馈的结果看, 所有老师对这种新型的英语教学风格都表示满意。

(2) “6C”教学模式包含了与以往教学上的巨大不同, 包括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材料, 教学方法, 作业设计以及单元测试和教学评估。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 教师对“6C”教学模式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六、教学模式的启发

1、“6C”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第一, “6C”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激发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增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第二, “6C”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综合实施, 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第三, “6C”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资料方面做出了创新与拓展。6C教学模式使艺术类专业和英语学习得到了结合。

第四, “6C”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积极、有效率。

第五, “6C”教学模式对艺术类学生教学提供了新的评估方式, 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加公平化, 标准化。

2、“6C”教学模式的不足

尽管“6C”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然而, 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 “6C”教学模式在艺术类专业试用了仅仅一年, 这不足以彻底地对“6C”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第二, “6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学习更多的教学理论。根据调查, 大部分教师既没有学习过教学理论, 也没有参加过英语教学的培训课程。

第三, “6C”教学模式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应保有持续的英语课程。但是, 只有大一新生才开设英语课程, 这使得他们英语知识的获取以及全面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混流生产线下一篇:工程材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