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2024-05-19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精选12篇)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1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理论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科学, 它没有奇词丽语, 也没有感人的情节, 而数学教学又是通过说和写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堂数学课, 要充满活力和生机, 教师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驾驭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关键、节奏, 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外, 跟教师能否掌握并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有直接的关系。语言是一门艺术, 艺术可增强感染力和魅力, 增强教学效果。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是传授知识的纽带。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课堂语言的运用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如果缺乏语言艺术,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 甚至厌烦。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数学老师, 教学语言除了语言标准、规范、表达流利具有准确性以外, 还应努力做到语言要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要幽默质朴富有哲理具有活泼性、要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具有直观性、要富有感情具有激励性。

1 语言标准、规范、表达流利具有准确性

语言标准、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 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语言的标准、规范, 一方面要语音的规范, 即讲课要用普通话, 不用方言, 更不得说错字;另一方面还要语法的规范, 就是不能讲病句。准确性要求要准确地运用概念, 科学地进行判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任意读题, 把“除以”读成“除”, 这样学生就分不清“除以”和“除”的关系, 导致知识性的错误。如判断一个

a2+2ab+1=a (a+2b) +1是否是分解因式, 就要准确运用分解因式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因式分解。但这个式子结果是和的形式, 所以不是因式分解。

2 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

语言的逻辑性是指在课堂教学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概念性错误的答疑中, 语言要谨慎、规范、内涵要清楚, 表达要准确。不能出现概念混淆, 摸棱两可的现象。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从已知到结论、由因导果, 要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层层递进, 有理有据。语言要符合逻辑性, 一是一, 二是二, 决不含糊其词。

3 幽默质朴富有哲理具有活泼性

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实际上, 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强数学课的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的手段是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 融洽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 发展思维。

质朴, 有啥说啥, 以口语化语言为主。口语化语言, 不仅有声有意, 还有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及丰富多变的特点, 这样的语言生动活泼、绘声绘色, 表现力极强, 能有效的传递信息,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哲理性语言, 言简意赅, 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思想观点, 能给人以凝练、深远和理性, 更能以理服人, 引人思考。

如在讲点动成线时, 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千条线, 万条线, 落到地上看不见。”谜底是下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又轻松引出点动成线的这一主要知识点, 使学生在乐中学。

4 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具有直观性

讲课时, 除了语言生动形象外, 还要注意无声语言的重要性。要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 如:手势、表情、动作、神态、眼色等。教师若能用微笑的表情, 恰如其份的手势、眼神、姿态,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 表情达意, 在教学中定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如学生在听课时走神, 应轻轻走到他跟前给他一个眼神, 使其注意听, 比在课堂上点名更好。

5 富有感情具有激励性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应及时反馈点评。对回答错误的、理解不透彻的及认识上有闪光点的同学等, 都要有明确的态度, 诱导启发他们将问题理解得更深更透、表达得更完整。教师及时的表扬, 富有感情的激励语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这样的数学观:“在我的心目中, 教学过程无差生。”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 才可能有以下这样的教学事例:一位学生学习很困难, 虽也想学习好, 总对自己没信心, 遇到做作业时, 总想抄, 做个小动作, 针对他的困难, 我主动给他谈心并鼓励他。上课前的复习提问多提问他, 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他信心足了, 上课积极发言, 课下经常问题。现在他天天在进步, 受到师生好评。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很重要, 运用的好并且讲究艺术,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方面提出了:教学语言要标准、规范、表达流利具有准确性;要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要幽默质朴富有哲理具有活泼性;要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具有直观性;要富有感情具有激励性。

关键词:数学,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2

摘要: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所使用的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既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认为,要当好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中学化学教学语言的特性,并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化学语言艺术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有了语言人类沟通起来越来越方便,有了语言人类把大千世界描绘的绚丽多彩。课堂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描述、指示和说明来传授知识,强化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化学课堂语言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合理、艺术的运用化学语言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课堂语言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口语、专业语和态势语。

一、口语

合格的口语表达是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口语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以表达、交流、讲解、组织教学的专用言语。课堂上的口语,必须突出以下特点:

l.准确胜、严谨性。准确性、严谨性,是课堂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化学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教师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如果用词不准确,则表达就不科学,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错误或产生不应有的疑点。就会误导学生的性格发展趋向,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用词要能准确地反映所述的化学规律和内容,不能使学生得到模棱两可的印象。叙述内容时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表示的内容,是一个化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读音的含混或错误会影响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化学专业术语更要读准。如稀有气体元素“氙”读作(xian)不能读成(shan)。

2.引导性。引导性的课堂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再启发诱导。比如“化学平衡”这一节,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描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在平衡状态下,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2)浓度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3)如果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还会保持不变吗?这样一步步地设问,启发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得出绪论。

3.生动性、幽默性。要想使学生在一堂课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是必不可少的。

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好奇和好动的特点,教师经常把课堂内容和社会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配以幽默性的语言,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苯的结构和性质”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明白苯环的结构,就给他们讲凯库勒做梦的故事。

4.感染性。语言本身除了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有传递情感的功能,即要有感染力和煽动性,也要把深蕴于教材之中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如,在讲述我国化学工业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时,就可用赞赏、喜悦的语调;如,在讲述我国率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流行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并完成了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时,就应该面带微笑,充满自豪感;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二、专业语

利用板书来配合老师讲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板书的内容是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切忌板书乱而烦琐,板书一定要体现课堂的中心和关键,以及教学重难点知识。这样就能够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板书,教师在设计板书提纲时所下的功夫越大,就越能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的来龙去脉,越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板书语言还要具有层次清晰,提纲挈领的条理美;画龙点睛,以少胜多的简洁美,字迹工整、美观大方的规范美。

三、态势语

所谓的态势语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仪表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达到语言表达的融会贯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面部表情

即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感情。比如说学生答对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报以微笑,以示赞同。当学生对自己怀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坚定的表情。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表现出慈爱和乐观,总会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的喜怒、哀乐应适时出现,感染学生同喜同忧同乐。

2.眼神。人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这扇窗户就更加通明和真切。教师能够通过这扇窗户洞察学生的心理,及时的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解决。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向学生传递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信息。如提问时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给其以信任和鼓舞。

3.仪表。仪表语言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外表对他人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点就要求教师着装要合适得体,仪表要端庄大方,而不应浓装艳抹或衣冠不整,让人一看就应该感觉到很浓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渲染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仪表对学生要有榜样示范用。

试析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3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有两项:一是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要完成好这两项教学任务,上好音乐课。开展好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不把自身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逐步提高掌握和运用程度。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标准美

1.语音的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进得课堂,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收益终身。

2.语义的标准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

教师语义表述的完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不能忽视。如涉及休止符时,应表述为“休止”几拍而不是“唱”几拍。又如: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的距离叫做音程”,教师不能只强调音高上的距离,却忽视了“同度旋律音程”只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没有音高上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语义的准确和全面。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倶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四、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五、音乐教师课堂态势语语言的美

所谓态势语,即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当然,态势语的运用一定要恰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篇4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将人的素质要提高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和个性的尊重,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又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评价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够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再来看名师们的课,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前激情挥洒,运筹帷幄。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真像着了什么“魔”,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不断。我不禁深思: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捧着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深入细致地解读他们的课堂,于是豁然开朗:且不说他们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艺术化的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一些名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评价语富有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有学生提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学生很后悔,责怪自己怎么问了这么一个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是“亿”的意思。于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了两个字‘万万’呢,谁来解释?”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起来,发表着各自不同的意见。于老师最后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反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于老师在这个案例中的行为、诱导,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老师发自内心而富有激情的表扬与鼓励,远远比形式上的让学生鼓掌说“嗨、嗨,你真棒!”要来得有实效。当然激励式的评价还应常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都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富有准确性

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一位老师上《咏华山》这篇课文,在理解诗句“回首白云低”时,请了一个小朋友上黑板去贴白云。只见这个小朋友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把白云贴在山顶上。老师询问下面的小朋友,这样贴对吗?几乎是全班小朋友回答,对!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天上,当然应该贴在山顶上。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大家,而是进行了引导:“小朋友,平时我们都是站在平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文中的小诗人是站在哪里看白云呀?”“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的白云会在哪里呀?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就明白了。”在一阵小声的读书和议论声后,原先那位贴错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老师就请他来重贴,这回是真正理解了,他把白云贴在了山腰间。老师就及时给以了表扬。在刚才老师的评价过程,针对性很强,通过引导,提醒学生处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的位置就不一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

三.评价语富有幽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与批评指责相比,它不会有简单粗暴的弊端。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特级老师的课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缘于教师幽默式的教学评价。

李镇西指导朗读《荷塘月色》片断。

师:“请你从第一段读起。希望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和同学们能看到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大家摇头。

师:“你具体说说。”

生:“他读得太快了。而且还读错了一些地方。”

师:“嗯,对。是读得太快了。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

学生们轰然大笑。师接着说:“你觉得该怎么读,就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好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

这篇课文的朗读时,老师面对学生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时,没有直接去批评,而是说“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而面对第二位同学的朗读,他同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一方面委婉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老师具体形象的评价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作者在荷塘月色下散步的闲适与甜美,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可见,教师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四.评价语富有启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的内核去,从而成为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形成一种最佳心理状态。而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释疑的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细致入微地引导,深刻到位地点拨,明确清楚地指正。

魏书生老师在讲《核舟记》时问学生:“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一时竟说不上来,魏书生老师说“没有关系,再看教材!”写的是“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接着他请学生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了,像半根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叠的不错,你能在上面画上五个人吗?”接着又请同学们在这上面画上五个人,八扇窗……同学们试着画,可怎么也画不下,魏老师这时说,“同学们,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神情毕肖……”魏老师这样一说,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更加叹服。同时,学生也时刻对魏老师对他们的激励性的评价充满感激。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5

上栗县上栗镇新建小学 徐海安

摘 要:小学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数学教育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加到60”就不能说成“增加了60”。又比如教学“比较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时,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五、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无声语言想结合,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六、教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克服方言

有的教师一定要问:又不是语文课,数学课为什么还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呢?教师发音是否准确,也标志着教师的业务水平。发音不够准确的教师,可以查字典,请教发音准确的教师,师生之间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发言时,如果发音不准,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纠正。

浅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6

关键词:语言形象;语音优美;语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那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特点如何得到更好地发挥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经验: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如何完善教师语言形象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音要优美

戈诺博林指出:“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应当做出这样的要求,语言是悦耳的,词汇是丰富的,语调是清晰而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的声音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容易入耳入心,给学生以美感。

语音优美的标准首先是发音的准确、清晰、流畅。发音准确是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要规范,不用方言语调。清晰是要求发音表意清晰明白。流畅是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流畅,不出现话语吞吐、停顿过长或口头禅等现象。

其次要求音量适度,速度适当。音量太高,学生心烦意乱,容易造成听力疲劳;音量太小,学生听讲费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音量应以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听清,又不使前排的学生震耳为宜,教师速度不能过快,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余地,过慢则使学生急不可耐,同时也限制信息量的输出。教师应自觉练习声音技巧,改善声音质量,加强声带保健,使嗓音经久不衰。

语音优美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教学语境,使用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音技巧,使语音抑扬顿挫、丰富多彩。

2.语态自然、文雅

语态是教师语言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的同时伴随使用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教师的体态应端庄、挺直、稳健,要能以手势助说话,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角度要适当。教师的表情以微笑为主,给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随教学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的变化,与教学情境相谐。教师眼神要把全体学生置于自己视野之内,能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

总之,音乐教学需要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而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严密、科学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教师语言要做到:传道,传以真理;授业,授以真知;解惑,解以真谛。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语言最怕概念不清、条理混乱。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通过清晰有条理的教学语言,准确地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根基,是构成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受教师本身学识文化的制约。因此,教师要加强内练,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艺术形象。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

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运用积极的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所必需的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不断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如,给学生上声乐课《黄河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黄河怨》的歌词从朗诵力度、速度、表情方面进行区别,让学生体会两首歌曲同是写黄河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在进行乐理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感知力、通俗的绘画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全面修养的反映,是教师人格的折射。实践证明:一个只有真正能够驾驭课堂语言艺术的音乐教师,才是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戈诺博林.论教师的教学才能[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7

一、言简意赅的科学美

语言的科学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准确、严密和精练地运用语言,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此举,对学生科学用语作出具体的示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语言之美。

1、规范标准,用语得体。

这是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规范,就要用语准确,遣词造句严守法度,注意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标准,要求教师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语意清晰,发音标准,能把祖国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能否将讯息准确无误地通过声音传授给学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学生绝不会喜欢教师说话含糊不清、表意不明。同时,教师得体的语言,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高雅的风度。

2、简明准确,逻辑严密。

简明而概括的语言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强化了语言思维的锻炼,这符合科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仔细琢磨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精益求精,组织语言带领学生顺利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如果反复地使用同样的话,学生听多了便觉得索然无味,上课走神。还有的教师整堂课都是口头禅、语气词,学生真是倍感痛苦。

二、娓娓动听的音韵美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精炼、生动形象、而且要求讲究节奏韵律之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教师除了做到语言准确、规范外,还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起伏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示音韵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抒情性散文、诗歌等,特别需要用感情去朗读。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音节调配、停顿来表达,意义便有所不同。教师讲话的速度太快,就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模糊或错误。因此,教师讲话的语速快慢应适中,宜慢不宜快。便于创造某种意境,渲染某种气氛,留下思考的余地,使学生入情入境。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和激动型。教师就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说话节奏,烘托情感。这样的语言表达就如同和谐的乐曲一样,有着动人的魅力,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三、动人心魄的情感美

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去营造一个真情流淌的课堂,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真情实感的讲述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饱含着浓浓的感情,他常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形象刻画出人物的神采。但学生如果不反复阅读,是很难体会的。语文教师应具有“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本领。对于一些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就应努力地运用与之相配的情感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与众不同的个性美

通常都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老师,才能在学生脑海深处留下长久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应运用语言的力量,充分展示教书育人的个性美。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功能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擅长于抒情式的表达,就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之成为你的教学招牌;有的教师,擅长于理性的分析,就应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的精神;有的教师说话娓娓动听或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每一名教师都应积极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用语言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五、思考与小结

课堂文化呼唤艺术性的教师语言 篇8

一、渲染情境的煽情语

作为母语课程的语言素质训练, 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之产生自主的情感体验, 在情感融入中感受语言的真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方面,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积极的思想情感熏陶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学生欢乐的情绪, 浓烈的感情, 能使他们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 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失去情感, 思维、想象、理解、记忆等机能便会受到压抑。

二、出其不意的新颖语

导入语所用的材料与教学内容类比点越少、越精, 越能吸引人。一位教师在指导作文“招聘会”时, 创作了这样一段新颖的导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 师傅开了一家书店;沙僧开了一家矿泉水公司;猪八戒开了个火锅城, 专卖素食火锅;孙悟空呢, 要在小区里开个超市。”这段话像磁石一样, 学生被牢牢吸引住了。教师这才引入正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招聘会, 董事长委托我为招聘会负责人。”此时, 学生的情绪被点燃, 他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三、动态生成的评价语

在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语言无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一成不变地使用, 而是要根据课堂实际进程临时增加或删减。特别是评价语,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性、差异性、多样性, 教师即时性的评价语需随机生成, 张口就来, 或冷静客观, 或热情洋溢, 或指点精微, 或拨正思路。

1. 客观性判断

现代教学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 这无疑是准确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和运用也会为此带来弊端, 评价应该有一定的价值标准, 不能光给出“好”、“很好”、“不太好”之类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 最初的印痕是不易抹去的, 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 首先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那么判断是与非, 对与错是必不可少的。如肯定学生“动了脑筋”, 但也清楚地表明“答案有误”;赞同学生“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 同时指出“另一半还要想一想”。这些着眼于发展和全面的评价, 学生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客观、公正, 更是关注与期望, 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内驱力。

2. 多方面涉及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非智力因素, 如情绪、态度、兴趣、动机等影响。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也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那么, 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就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 而多用语言加以描述, 因此课堂上这样的评价多起来, “你真会读”, “你很会思考”, “这种理解很独特”等。

四、和谐双向的共鸣语

新课标提倡学生阅读时重在感受体验, 整体把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 一位教师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是这样处理的:一段视频后, 教师用缓慢的语气口述:“同学们, 恩科西与你们同龄, 却不能和你们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生活,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与谈之色变的艾滋病作斗争, 在联合国大会上仍然呼吁人们关爱艾滋病患者。多么令人敬佩的孩子呀!如果你就坐在听众席上你会怎么想?”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恩科西的敬意。教师用传情的语言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体验之中。给学生留下“缺口”与“空白”, 引起他们的沉思、感悟, 联想思维的潜流在奔涌, 情感的潜流在激荡, 这种共鸣给学生留下一个继续思维的弹性空间, 给他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延伸点, 新的发挥点, 新的开拓点。

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9

穿越时空的“移时”手法: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解释经典

“移时”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发生于不同时代的事物扯在一起,以明显特殊的语言情趣,把当今出现或存在的事物移至以往的时代,抑或把以往时代存在的事物移至当今”。“移时”的修辞效果是“显示情态的可笑,使语言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移时”手法的恰当运用在易中天的演讲中比比皆是,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听众从而轻松愉快地就走进了经典,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例如,在《品三国———三顾茅庐》中讲诸葛亮身在隆中,却心系天下,志在千里,易先生是这样说的:“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诸葛亮的理想却是要做‘首席执行官’。”

又例如“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际恐怖组织”是现在生活中最流行的词,易先生把它引进到久远的三国时期,让听众耳目一新,一下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听众在一笑之中对演讲内容留下了更深刻印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也经常会遇到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内容产生兴趣的问题,运用“移时”手法,让时空转换,让岁月倒流,让表述新奇,让说法幽默,不失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方法。

连接古今的词语解释:追根溯源,把现代话语与古语联系起来

解释字词,是每位语文老师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并且是一件十分枯燥无味,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仍是不理解,记不住。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解释过耳不忘,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且看易中天先生是怎么做的。在《汉代风云人物———冤死的晁错》中讲到“藩国”制度,易先生是这样解释“藩”的:“藩就是藩篱、篱笆,意思就是说你们要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多么的形象生动,追根溯源,让一个“藩”字显得出奇生动,这样的解释听众怎么还会忘记?

又如,在《汉代风云人物———袁盎与士》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在看电视剧《汉武大帝》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本来应该按我们的说法是‘是’的———他们都说‘诺’。‘诺’相当于现在的ok, 又听起来有点像‘No’, 其实在汉代的时候,‘是’‘承认’就是‘诺’,‘诺言’就是这么来的”。通过一个现象,而且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熟悉的语言现象,引出一个词“诺言”的由来,生动有趣,听起来兴趣盎然。

再如,在《汉代风云人物———韩信功过之谜》中涉及到“符合”这个词的由来:“兵符是一个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形状的东西,从当中一剖两半,带兵的人拿一半,做决策的人又拿一半,要调兵的时候就拿着这一半去到军中,把那一半拿过来对一下,这个东西就叫做‘符’,这两片对上了就叫‘符合’———我们现在‘符合’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从古而今,今古衔接,把词语由于时间变化所产生的隔膜很自然地化解了,我们的理解就更透彻,记忆也更深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这样讲,但是,把词语的来源和意义从枯燥的说教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形象化、生活化、故事化的解释方法不失为改革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满口绚丽的语言形象:抽象词语的形象化解释

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是语文教学当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这样一种策略,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明显。比如,语文教师如何讲文言常识,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易中天讲到“陛下、殿下、阁下、足下”等文言称呼和习俗时,是这样讲的:“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的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见到皇帝我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阶之下———陛下;见到太子和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殿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楼阁之下———阁下;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脚下———足下。”易先生先抓住了这几个词的共同点,然后用重复的情境表达,不但讲清了这几个词的本意和使用范围,而且通过形象化的表述,让我们听到每个词的时候眼前都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色彩明晰,很难忘记。

比如在讲到:“笄礼”时,他又是这样进行延伸和开拓的:“……小孩头发再长长以后,就开始往两边盘,男孩子盘在两边,要盘成一个兽角的形象,即野兽的两只角,这个叫做‘总角’,所以儿童时代也叫‘总角之时’;女孩子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的形状像什么呢?像一个树桠,所以小女孩叫‘丫头’。那么男孩子长到二十岁,女孩子长到十五岁,就不能再是总角、丫头了。这个时候就要把头发往中间梳,盘起来,给他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棍,这个男孩子的礼仪就叫‘冠礼’;女孩子不戴冠,而是插一根簪子,就叫‘笄礼’。”由“总角”“丫头”再引出“冠礼”“笄礼”,而且在讲“总角”“丫头”时特别抓住了两者原始的意义,像“兽角”“树桠”,很形象,让人听起来如同故事一般,但古文学常识就蕴含在这生动的描述中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掌握好这样的演讲艺术,何愁学生听不好,记不住呢?

现场感强烈的画面语言:讲授中多用画面镜头的方式

用语言呈现镜头,再现一种场面和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描述化为想象中的电影镜头,不但可以让听众的想象力得到尽情的张扬,而且在不经意中就走入了演讲者所营造的世界,从而获得共鸣。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有这样的描述:“项羽把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听众可以形象地想象,而且能通过想象勾勒出一些生动的图象出来,在脑海中再现那个历史场面,即便是小孩听了,也能理解,也能对历史产生兴趣。

还有易中天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两个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讲,我们的眼前好像真的浮现出那个性情反复无常,性格奇怪的项霸王的形象,而且又感到特别滑稽。这样的讲法虽然是对历史的一种“戏说”和调侃,但对于听者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完全可以借鉴到语文教学当中来。

巧用俗语俚语歌词:使解释风趣生动,语言充满张力

易中天在讲武则天的时候说:“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则天很快都如愿以偿。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这句今为古用的话套上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古人与今话的连接,产生奇妙的搞笑效果,而且在历史上,武则天本身的形象就不好,是个狠毒的女人,在这里调侃她,也没有什么不妥。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孙权母亲吴夫人的妹妹和吴夫人一起嫁给孙坚的,我认为在理论上也不大可能。难道说孙坚在求婚的时候对吴姑娘是这么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

除了歌词,易中天还多次运用一些俗语来解释历史问题。例如,他讲到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结局时说:“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一错再错,战争就一败涂地。”多么恰当的引用,又多么生动形象,信手拈来,体现出易先生超群的口才和学识。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自如地把俗语、俚语、歌词引进课堂,不但能增加课堂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积累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模拟语音语调:用变化的语音语调突出现场感

讲“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段时,易中天如此揣摩:“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成为一种艺术 篇10

一、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掌握好这个工具, 对于希望利用课堂45钟时间有效地来传播知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来说,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

1. 语言要生动形象。

给小学生讲课, 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 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睹其色, 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 在教“坐”时, 画出两人坐在土堆上, 从字形结构上刻画出形象的“坐”字外形;在教“蒜”字时, 用大家熟悉的“二小二小头上长草”的谜语,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字。

2. 表述要流畅动听。

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口语是悦耳动听、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 太低了又听不清。教师要熟练地驾驭自己的语调。句末语调的平、升、降、曲, 整句语调随语势的高、低、起、伏, 都会比直着嗓子用高平调说话更富有表现力。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 读到母亲说“精彩极了”, 用充满赞许温柔的语气读出来, 从而体现出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当父亲说“糟糕透了”, 用严厉而充满期盼的语气来读, 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 幽默风趣。

1. 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用语都不能过于晦涩。

教学用语并非书面用语, 也不是口头用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 适当地对教学用语作出调整, 使它通俗易懂, 这样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如:数学教师要努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语文教师则需用简练明快、机智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 从中感受语文的科学美和艺术美。

2. 幽默诙谐, 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用语是优秀教师的必备之才。

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课堂上的幽默并非纯粹的“讲笑话”。课堂上幽默的目的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思维的质量, 它应该与新知识结伴而行。即学生在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同时, 也领悟其中的深刻见解。

三、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真诚、热情、富有激励性的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于漪是语文教师, 但我认为语言带情, 不仅限于语文教师。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 其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的感染和鼓励都是不可估量的。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说到生动, 并不是指多用形容词、象声的语音和惊叹的口吻, 而是讲究语言感情。语言感情不是做作出来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在自己动情的前提下, 拨动学生的心弦, 要学生爱的, 教师要先爱;要学生恨的, 教师要先恨, 让爱恨之情伴随着语言自然流露。要让学生感到你是诚挚的, 你的话是可信的, 使他们从感情上向你靠拢, 自觉地听取你的讲解, 做你的忠实听众。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一夜的工作》, 在引导学生解读总理工作之辛苦时, 他是这样说道:“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 拿起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夜很静, 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东方发白, 天将破晓, 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 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啊。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夜晚啊, 这又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夜晚啊。因为在那个夜晚, 我们的总理在思考着许多问题……”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师, 他的教学语言饱含深情, 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使教师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 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产生师生心心相印的效果。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篇11

【关键词】准确 规范 清楚 简练 含蓄 幽默 抑扬顿挫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4-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不论他教什么学科,都是学生的语言教师,学生会不断从教师的语言中模仿其语音、语调、情感,吸收语汇,接受教师语言风格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起学生高尚的情感,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些语言如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建议教师在运用课堂语言方面,应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语言的准确、规范、科学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基调。 他表现在语音标准而动听,符合普通话要求;语言准确而丰富,坚决杜绝口头语;语法结构合理而灵活避免语病,符合科学原则,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如果教师语言不准确、不规范,“这个”“那个”口头语连篇,甚至用词不当,含混不清,前后抵触,那么,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茫然不知所云,失去听课兴趣,怎么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呢?因此,教师的课堂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楚、科学严密、不凌乱。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其次,清楚、简练,具有生动性是教师语言的内涵。清楚就是吐音清楚,条理分明,举纲带目,抑扬顿挫;简练就是举世简短,语言不繁,表达明确,生动有趣。能用一句话说明的问题,决不用两句话表达。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废言连篇的讲课,只能催人欲睡;古板艰涩,不着边际的发挥,只能使学生上课走神。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只有把抽象的东西讲具体,深奥的道理讲浅显,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清楚简练,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具有生动性,学生才能从教师那清楚、简练、生动、典雅的课堂语言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再次,含蓄、幽默,具有启发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风格。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终生难忘;一句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疑窦顿开,一个幽默的调侃,可以使学生在大笑之后有所顿悟;一句含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恍然清醒。含蓄,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曲径通幽,深邃高雅;幽默使教师的课堂语言香甜甘冽,美不胜收。给学生以深深地启迪。即达到了“晓之以理”的目的,又收到了“动之以情”的效果。“一石双鸟”,何乐而不为?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亲情的文章时,可亲切地问道“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怎样做?”这样亲切地追问一下子会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以自己的感受体验着作者的感受,会更容易地深入文章。当然,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最后,语言的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是教师在课堂上用声音表情达意的重要技巧。“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课堂语言的停顿、高低、强弱、快慢,语调的变化,都必须很好地斟酌,且不可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例如:讲到激昂处,语言一般要高而且快些;讲到说理处,语言一定要振振侃侃。有抑扬,有顿挫,优美动听,切忌平腔直调,让学生在轻重缓急恰当,高低快慢适度的波澜起伏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2

一、语言要区分对象,把握特点

教学语言的对象感极强,面对活泼好动的儿童少年讲课,使他们听得清楚,听得懂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需要兴趣都有差异,其中思维发展是智力水平的核心。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教学的语言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起点,随着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教学任务复杂程度的变化,教学语言也随之变化,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语言要规范,有指导性

以语言为工具的职业很多,也都有相应的语言规范。教学语言的规范不是一般的规范,这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以语言为工具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茁壮成长的儿童少年,承担着培养未来的历史使命,所以教师必须吐词清晰,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符合语法,逻辑性强,切忌含糊不清、手口不一。教师要让学生从与教师良好的语言交流中悟到思维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言要通俗易懂,有启发性

通俗是指口语表达的大众化,用语通俗,一听就懂,意义通俗,深入浅出。教师应以普普通通的语言明白通畅地表达所要讲授的思想内容,语言清晰流畅如山间小溪,给人清朗的感觉。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和思考的,教师的有声语言作为物质形式的刺激物,它表达的意义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构成教学活动。语言启发性的强弱是语言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和大话,不用现成的公式讲话,也不能堆砌词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教师的语言要质朴无华,朴实浅近,洗练精到,正确地解释概念、规则和原理,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和诱导。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即既要让学生能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质疑,抓住“愤”和“悱”状态的最佳时机,在他们“心求通而不得”时点拨,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穷根追源。

四、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教师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就在于他们不仅能以理服人,还能紧密结合教材,绘声绘色地描述事实、人物,灵活恰当地运用提问、比喻、对比、描述、夸张、比拟、情景启发等方式,以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善于运用机智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寥寥数语,妙趣横生,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印象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颠三倒四,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则势必影响课堂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影响教学效果。

五、语言要节奏鲜明

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学语言的速度、声调必须处理得当。语速过快,学生的思绪跟不上,不仅会造成接受知识的“夹生”,而且会使学生的精神紧张,产生消极情绪;语速过慢,催人入眠,讲授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精力处于闲置状态,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速度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绪,巧妙地加以调节和控制,使之快慢得当。教学语言的节奏还表现在声调的处理上。声音过高,刺激性太强,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讲课声音过低或过于平板,又会使学员听起来十分吃力,以致听一漏十。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声调一定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既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更不要有气无力地平铺直叙。只有以情发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增强感染力。

六、语言要有感情色彩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情感虽然不是学习的内容,但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总是伴随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它既受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满足或意向决定,又以它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意志行动起着强化和影响的作用。听一堂好课,就像观一幅名画,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就像听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中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紧张和愉快,显示出教学语言的魅力和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有助于从内容上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调、语气、语速都要恰如其分,把内心情感引起的语言快慢轻松的变化和语言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恰当运用有声语言的心理停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七、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情境的交往,整个课堂从头至尾要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解决学生如何“学会”和“会学”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单一,而要多变,既要有口头语言又要有无声语言等其它教学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和无声语言及其它教学语言要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教师的教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上课时的五官仪表、神情举止、站势、语势、手势、气势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其启唇眨眼、一颦一笑、开言动语的态势均牵动着学生的情绪。教师若文明大方、自然和谐、庄重严肃的教态,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教学中产生凝聚力和亲和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神来联系,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

上一篇:学生德育教育下一篇:自主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