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语言

2024-09-28

教师的课堂语言(共12篇)

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1

摘要:教师课堂用语贯穿课堂教学整个过程, 地位举足轻重, 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却存在着不规范、太复杂、语言形式单一和过于平淡等问题。本文提出应重视课堂教学用语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从规范化、简单化、多样化和夸张化四方面入手, 改善教师课堂用语, 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用语,规范化,简单化,多样化,夸张化,教学质量

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英语课堂。在相对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英语课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了。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老师的课堂用语对语言学习环境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较好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提高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小学英语老师应重视课堂用语, 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课堂用语质量,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用语规范化

课堂用语规范化包含两方面内容:

(1) 发音的规范化。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资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书本, 而书本上的新单词几乎都是通过老师的口述来教授给孩子的, 所以老师的发音务求准确, 但是有时候教师会不知不觉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说英语老师在孩子回答完问题时可能会问一句“What (音译“沃特”) ?”。这句话和中文一样是升调, 所以很多老师就会把这句话中唯一的单词“沃特 (音译) ”中的“特”对应汉语中的第一声读出来, 还要拖一拖, 产生很重的尾音, 让人毛骨悚然, 浑身不自在。正确的读法应该是“沃”对应第二声, 略拖, “特”要读成轻音。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 要怎么改进?我们英语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多听原声, 多模仿, 规范自己的英语发音, 并在课后多总结。

(2) 词句运用的规范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通常是很多的。但在互动的时候, 有些老师就不自觉的冒出一些匪夷所思的“Chinglish”。最常见的是学生参与互动结束, 老师给予奖品, 会顺口说出“给你。”这句话在此时的场景中正确的英文表达应该是“It’s for you.”, 但是好多老师会不假思索地说出“Give you.”, 典型的中式英语, 严重误导学生对英语语句的运用。问题出在哪里?关键就是“不假思索”这四个字。相信很多犯类似错误的老师如果仔细思考的话会意识到这个错误。所以作为老师, 在备课的时候尽量细致点, 哪怕只是一句话, 也要仔细想好, 切忌误导学生。

2 课堂用语简单化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所教授的并非母语,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在英语课堂上除了必要的语法讲解以外, 一律使用英语授课。但是教师面对的毕竟是小学阶段的孩子, 他们的英语语言理解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 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英语授课的时候尽量把语句进行简单化处理, 便于孩子们理解接受。比如简单的一个要求“请到教室前面来。”如果硬要死板地按照英语翻译来说成“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很多孩子就会茫然不知老师所云。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换成一种简单的说法:老师站在教室前面说“Come here.”, 这样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老师要求了。这是让课堂用语简单化的方法之一, 使用简单的同义句, 化难为易。让课堂用语简单化的方法之二, 回避复合句, 合理使用简单句, 化繁为简。有些老师, 尤其是新教师, 在课堂上会使用复合句, 虽然所使用的单词不难, 但由于句子本身比较复杂, 依然给孩子们的理解增加了难度。比如这句话“The boy sitting under the tree who is eating an apple is my friend.”。这个句子中没有什么难的单词, 但是即使是六年级的同学听到这句话, 理解起来也是很吃力的, 因为这个句子本身对小学生来说太复杂了。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分解开来说, 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The boy is sitting under the tree.He is eating an apple.He is my friend.”而且在这样的表达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适当提问“Where is the boy?”“What is he doing?”等。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轻松理解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 还可以创造给孩子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岂不是一举两得?

3 课堂用语多样化

课堂用语多样化并非让老师把普通话、方言和英语混合使用, 而是提出老师应合理使用身边的辅助设施, 改变在课堂上老师教学语言单一的现象。多样化手段之一, 合理使用肢体语言。这一点很多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已经使用了, 包括笔者在内, 效果非常好。比如:在教授一组描绘外形的形容词, 包括big、small、long、short、tall、short、fat、thin的时候, 备课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形容词都配上了一个手势, 在新授时, 有了这些手势的配合, 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形容词的含义。此外, 教师还可以要求孩子们在学习这些词语的同时也拿出双手, 边读词语边做手势, 并添加一些游戏活动,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新词语,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可见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了。多样化手段之二, 充分使用教材配套磁带和光盘。现在的英语教材都有配套的磁带或光盘, 无论是课文、单词或句型都可以通过它们导入, 而且这些音频都是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录制而成的, 发音和语音语调十分标准。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配套资料, 适当替代我们自己的朗读。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年级开始每一课末尾都有语音教学的部分, 帮助孩子们正确发音。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一律使用磁带播放, 让孩子们直接跟随磁带, 模仿它的发音, 模仿它的语音语调。孩子们跟读的同时, 教师也一起跟读, 久而久之, 不但孩子们的英语口语听起来明显纯正许多, 就连教师自己的口语也有所提高, 所以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配套磁带或光盘, 提高教学质量。

4 课堂用语夸张化

课堂用语夸张化包含两个内容:

(1)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 借助表情和手势, 对需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夸张。比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表示人体感觉的词语, 我们在教授这些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调整我们的语气或音调, 再适当增加一些面部表情的变化,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tired, 可作气喘吁吁状, 无力地读出这个单词;hungry, 可作饥肠辘辘状, 饥饿地读出这个单词;happy, 可作蹦蹦跳跳状, 开心地读出来。这些利用表情和动作夸张的呈现方式, 比起传统的、单调的老师领读, 学生跟读,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气氛, 还是在课堂教学效果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通过语音语调的夸张和表情与手势的夸张表现, 老师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孩子们不但能够较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 而且还会迫不及待地模仿老师,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朗读操练中。

(2) 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时适当夸张。当孩子们答对问题的时候要给予肯定评价, 以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同样的词语, 以不同的语气说, 带给孩子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当一个老师很平淡地对一个孩子说“good”的时候, 孩子除了略感开心, 觉得终于答对了, 此外不会有任何想法。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用很夸张的语气激动地对一个孩子说“good”时, 相信这个孩子会觉得他的回答不是一般得好, 表现是非常棒, 接下来认真听讲, 信心爆棚, 主动性大大增加, 随时准备再次回答老师的问题, 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这是放大的夸张。而当孩子回答错误的时候, 老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自己的评价进行一点缩小夸张, 很轻描淡写地说一句“It’s OK.”, 淡化回答错误带给孩子的挫败感和失落, 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老师, 我们应该认真组织好每一句课堂用语, 为孩子们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 充分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持久地保持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2

【编者按】

“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对知识更容易接受。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具备较高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这里不但包括教师口语表达能力,也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课堂上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肯定、一个真心的表扬和一句善意的批评,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语言

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

一、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

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 “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 “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 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二、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课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

“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

“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

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孩子们纷纷争着和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孩子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地思索后,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 “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就这样,贾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三、情感性语言:春风化雨,一吟一咏润心田。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为了拉近时空距离,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低沉哀壮的乐曲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待乐曲结束后。王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修建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和朝鲜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略一停顿后.王老师以更为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情感已被激发起来了的学生们.和王老师一起深情地呼唤道:“邱——少——云!”紧接着,王老师以更为饱满的感情,再次激发着学生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们以更为洪亮和更为深情的声音呼唤道: “邱——少——云!” 王老师动情的语言.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们整节课都处在深情怀念伟大战士邱少云的氛围中,以至在王老师于铃响后喊“下课”时。竟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好像还都沉浸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此情此景,令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

四、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而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教学效果,更是常常只提问和激励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而且流畅的学生,而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问题经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却不是这样。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时,刚开课不久,王老师叫同学们读课文.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学生读后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 “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 “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道: “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 “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 “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 “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 “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

由此可见,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问形成良性互动。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想,特级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

【编者按】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教育学生?是不是眼中只有孩子的成绩?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更重要,下面这篇笔记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为了改变孩子

教育案例:

3月16日放中午学时,我班的小张与二班的小强发生了冲突,小强的手受伤去了医院包扎。

解决过程: “李老师,你们班的小张与二班的小强不知为什么两人打起来,滚进小沟里了,二班小强手划破了,刘老师已经把他带到医院去了,你赶紧到医院去看看。”这是中心校负责人田老师给我打的电话。“好的。我明白了。谢谢你!”我急忙打电话给二班刘老师,“我在医院,小强的手缝了四针,具体情况,我们下午到学校后过问,再作处理。”“我还用过来吗?”“你忙。现在不用过来。下午到学校去再说。”

我对小张可没少操心。就在前两天,我还到小张家去家访过。那是他与二班另一个孩子发生冲突,事情虽不大,但他很有“威信”,眼睛一瞪,那个孩子就不敢给老师讲具体情况。这是在放午学回家吃饭的路上,被我发现了。我正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进行家访,让小张彻底改正某些坏习惯。家长非常配合老师,也非常客气。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小张也认识到到了自己的错误。我还交给家长教育小张的方法,当然是鼓励为主。小张呢,本期表现进步很大,各方面的习惯也在朝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天是怎么了?我越忙,事情好像就越多。(上完课,我忙着回家做准备进视频会议室,主持晚上的“家校零距离”第二期视频研讨会呢。)

下午上课前,我赶紧请上小张的家长,一起到了学校。经了解,在放午学回家的路上,小张和小强两人一同回家,小强说了小张的QQ号,小张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制止小强说,小强以为小张在路上拦住他,要打架,就用力一推,两人一起掉下了大约一米高的水沟。小张在下,小强在上。小张没事,小强反倒有了伤口。我看了出事地点,倒吸了一口凉气,下面全是石头,好险啊!这么高掉下去,下面个孩子居然没事,上面个孩子受伤,真是奇怪。我在庆幸之余,也想让小张吸取教训,从内心深处彻底改掉坏习惯,学会谦让(说实话,从我五年级接任这个班以来,小张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是学校最有名的调皮大王,刚接任这个班时,他还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亲自教育过。从我接任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习惯,毕业离开母校。现在,小张正一步一步地朝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小张虽然进步大,好习惯的养成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反复抓,抓反复,直到小张养成好习惯为止。我对小张家长说:“本来这件事,小张不负主要责任,但是,既然事情发生了,多多少少都与你有关系,你必须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学会遇事冷静,多开动脑筋想问题。你是聪明的孩子,知道事情该怎么做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小强的医药费2:8开或3:7开。你们付小头,他们自己负担大头。”双方家长欣然同意。下来以后,我还单独分别找两位家长谈了当时情况的危险性,同时特意留下小张的家长,我们共同制定了一套帮助小张端正学习态度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案,小张的家长十分感激。

后来,小张有了明显改变,也知道学习了,成绩进步很快。

谈谈教师的英语课堂语言 篇3

今年学校安排我教初一英语,我一走进教室,就被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双双充满新奇的眼睛震住了,这些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踊跃发言和善于表现更让我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由于近十年我一直从事毕业班的英语教学,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望而生畏的中考早已磨灭了初三学生的表演欲望,他们再也不会对老师布置的一个task而争先恐后地上台act。 而初一的这些孩子们却不同,每当我提问,他们都会伸出一只只小手,唯恐我看不见,有的甚至伸到我眼前,嘴里还在大声嚷嚷: “Let me try! Let me try!”我被此情此景震撼了。多么高的积极性啊!多么活跃的课堂气氛啊!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把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保护好,千万不能轻易抹杀。然而就是我无意中的一句话伤害了一个弱小的心灵,从此我再也看不

谈谈教师的英语课堂语言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 黄晓静

幽默的语言会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挖掘出深埋在他们身上的无穷的潜力;幽默的语言会让学生可以抛下学习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当发生冷场的时候,教师应该艺术地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让它“笑起来”,它会打破僵局,让你的课堂“暖”起来。但我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次上课无心随便的语言伤害了一颗年幼的、积极向上的心。

今年学校安排我教初一英语,我一走进教室,就被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双双充满新奇的眼睛震住了,这些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踊跃发言和善于表现更让我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由于近十年我一直从事毕业班的英语教学,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望而生畏的中考早已磨灭了初三学生的表演欲望,他们再也不会对老师布置的一个task而争先恐后地上台act。 而初一的这些孩子们却不同,每当我提问,他们都会伸出一只只小手,唯恐我看不见,有的甚至伸到我眼前,嘴里还在大声嚷嚷: “Let me try! Let me try!”我被此情此景震撼了。多么高的积极性啊!多么活跃的课堂气氛啊!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把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保护好,千万不能轻易抹杀。然而就是我无意中的一句话伤害了一个弱小的心灵,从此我再也看不到她张扬的个性和差点戳到我鼻尖的小手。

那是在开学后的一个月,我在教学speak up这一板块时,讲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持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教育孩子们在平时饮食中不要偏食,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过多的食入肉类,否则会发胖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接下来我请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编造一段对话然后上台表演。我刚把任务布置下去,课堂气氛就一如以往地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查找资料,精心准备,然后跃跃欲试。其中一组孩子以医务室为背景,一个非常胖的、口语相当流利的女生担任主角,扮演医生,另外几个孩子扮演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了一段对话,对话表演惟妙惟肖,语音语调非常标准,课堂上的掌声经久不息,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给了他们相当高的评价。当那个胖女生挪动着笨重的身体趾高气扬地返回座位时,我说了一句让我后悔一辈子的话: “Liu Jia, you should act a patient. You??re too fat. I think you eat too much meat every day. You should lose weight.” 我一边说一边还做了个夸张的手势。我一说完,所有的孩子哄堂大笑,但我注意到刘佳的身体明显地颤抖了一下,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才初一的小女孩,都对自己的身材这么在乎,我有点不以为然,为了保证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我继续上课了。

一刹那得意洋洋的笑容凝结在脸上的情景终究让我有点忐忑不安,课后我多次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刘佳小时候是个非常漂亮苗条的女孩,能歌善舞,一场大病以后,由于注射了太多的激素而迅速地发胖成现在这样,她最忌讳别人说她胖了,我在课堂上对她的评价无疑是在她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她的颤抖、她的眼泪告诉我,我对她的评价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我后悔极了。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用心、用情去和学生沟通,去理解学生,去帮助学生,怎么能够像其他同学那样用胖来取笑她呢?为了表示我深深的歉意,课后我又多次找她谈话,话语中更多的是sorry, 我谈古论今,举例说明,但她仍然走不出心理的阴影,总是在我们谈话结束时问我:“老师,我真地很胖吗?”此时此刻,我感到我言语的苍白以及我教育的失败!从此我再也没有看到那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但我相信,通过我与她长时间的真心的交流,我一定会帮她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女孩。

从这件事中我感悟到,在教学中,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这种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在课上,老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反之,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她)的一生。

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4

一、杜绝“模糊”, 还教学语言科学性

(一) 规范准确的语言导入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 数学语言如果含糊不清,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造成歧义. 如“46减去10除以5得多少”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里学生可以列式为:46 - 10÷5, 也可以列式为 (46 - 10) ÷5. 这道题题意不清, 学生很难把握, 不同的理解导致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 结果也迥然不同.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46减10除以5的商, 差是多少”或“46减去10的差除以5, 商是多少”, 学生则不至于出现歧义, 结果一目了然. 这说明讲究数学语言规范十分重要.

(二) 具体形象的语言生成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肢体、图像等有效结合. 通过多种感官, 如听觉和视觉等的综合运用, 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 理解知识. 如教师讲解轴对称问题时, 可以利用教具或教师的两只手边说边演示. 通过演示, 学生便深刻理解了“对称轴”“完全重合”等概念. 另外, 教师还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通过手势、动作、表情来引导学生,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从而帮助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科学严谨的语言组织

数学是一门具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 要让学生想学数学、学好数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要严谨周密, 符合逻辑. 如有些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判断题: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很多学生都知道对, 因为老师讲过的, 为什么对呢? 学生却不一定知道. 如果老师上课时这样讲:长、宽都相等的长方形叫正方形, 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征, 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这样回答理由充足, 逻辑性强, 学生容易理解, 也记得牢.

二、杜绝“琐碎”, 还教学语言启发性

(一) 扣人心弦的语言悬念

有悬念的语言对启发学生思维十分有益. 例如, 我们在讲“年、月、日”一课时, 开场白是:“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脚, 却能跑, 只见匆忙过, 不见奔回头.”通过这些扣人心弦的话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也为新知的学习增添了一份乐趣.

(二) 别具匠心的语言趣味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几乎完全是凭兴趣去学习功课的, 他们往往对哪个老师的讲课有兴趣, 就喜欢学哪个老师所教的课, 反之则不感兴趣, 甚至厌学,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更应注重趣味性, 更应始终把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

(三) 发人深省的语言启迪

语言的启发形式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要含蓄,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要想使语言富有启发性,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非常了解, 同时还要继续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最重要的是还要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语言等, 以便自己的语言符合学生的口味, 提高学生的思维, 易于他们理解知识.

三、杜绝“枯燥”, 还教学语言艺术性

(一) 脍炙人口,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和平时的口头用语、书面语言截然不同. 因此, 教学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 尽可能地联系生活;要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要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明了化;要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驱动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时, 对于“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射线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这个难点, 笔者在设计上除了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外, 还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比画, 两只手伸得笔直, 可以延长出去, 穿过墙壁, 穿过地球, 甚至穿过宇宙外的线叫直线, 一只手伸得笔直的可以延长的线叫射线, 使得理解直线和射线是无限长的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二) 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的语言艺术

风趣、幽默是教学语言的又一特征.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幽默细胞, 课堂教学语言要具一定的幽默性. 通过教师的语言, 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效果.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轴对称现象, 有一名学生说:“老师, 人也是轴对称图形. ”这位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地说:“假如人的左右两边所有器官、皮肤、头发……都一样, 那就是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听了都哄堂大笑, 在一个假设、一片轻松的笑声中领悟了知识.

(三) 激励表扬, 恰到好处的语言评价

激励、表扬也要讲究艺术. 每名学生都渴望成功, 每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及时表扬、激励学生. 注意的一点是, 表扬时最好不要针对个人, 要对学生做的事情进行适当的评价, 避免简单、重复的“你真棒! ”“你很聪明! ”在表扬语上要推陈出新, 如在学生有出乎意料的回答时, 教师可以说:“你的解题方法很新颖, 其他同学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评价, 不仅表扬了回答正确的同学, 同时也激发其他学生的思考, 照顾到其他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通过目光、微笑、点头等行为对学生进行评价. 老师信任、赞赏、肯定的行为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控制整个课堂.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 篇5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是独具一格的语言形式。一个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并能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的教师,其一定能用清晰可闻口吐珠玑的诱力、行云流水波澜起伏的活力和荡气回肠动人心魄的魅力,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将学生带入美妙意蕴的境界,能使学生畅游广袤无垠的语文知识的海洋,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语言“三力”素质。

诱力——清晰可闻口吐珠玑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为学生传播知识,沟通情感的纽带,即便多媒体业已普遍进入课堂的今天,依然是无可取代的。语文教学课堂尤其如此。当你引领学生分析问题解答练习抑或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或者思路时,你的语言必须具有清晰可闻口吐珠玑的诱力。清晰可闻,是指语言的音量大小、语速徐疾顿挫,乃至发音正误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必得使学生听得清楚且想听、爱听,先还得动听。魏书生上课初始的三言两语即便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课堂气氛陡然活跃;李镇西的课堂语言张弛有度且字正腔圆,澎湃着一种磁力。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其课堂语言无不让学生喜听乐听,无不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诚如黑格尔老人所云:“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换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是简练清晰的原则。简练,不多说滥说。有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如同提闸之水滔滔不绝,把本属于学生的课堂当作自己的演讲阵地,且不问他的话中无水分,就是机关枪似的语速令人听了耳朵发麻;再也不问问他是否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就是他那喋喋不休、唾沫四溅的样子让学生发腻。因此,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二是音量大小适度的原则。有的教师声小如蝇,学生听得吃力困乏;有的教师声似雷吼,把学生吓得胆战心惊,影响情绪。三是徐疾相间的原则。教师不可一味慢如抽丝,也不宜一味疾如闪电,过慢,令人难以等待,太快则让人招架不了。

活力——行云流水波澜起伏

诱力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外在形式,而活力则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表与里的结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必须行云流水不语噎,波澜起伏不呆滞即课堂语言应当畅达流利。这样,则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懂语法逻辑,不犯“法”且合理。很难想象一个语病百出的语文教师能上好课。一般说来,读了几年大学的教师其知识是足够学生受用的,但每每教下来却丰欠不一,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语言所致。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波澜起伏,忽见耸入天际的巍峨高峰,忽听深不可测的巨壑大谷的轰鸣。只有“嘈嘈切切错杂弹”,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苏格拉底说得好,“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

我认为,凡有经验的有作为的语文教师,其课堂语言都如苏氏所说的“节奏”“和谐”,当然,也由此可以洞见他们“心灵的聪慧和善良”。对一个语无伦次、全无波澜的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培养的学生和自己的绩效那是可想而知了。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很深的学问而不能洒脱的把想要传授的学问传给学生,那是何等的悲哀!因此,语文教师最好拥有众家之长,有文学家的形象,有哲学家的深邃,数学家的缜密,演讲家的畅达„„

魅力——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语言的内质,在讲究其外在形式的同时,还要深究其内在意蕴,徒有外表而无实在内容,那只是绣花枕头。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幽默,又要含蓄。给语言一种沉淀的含量。

“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幽默,就等于没带钥匙进家门,就等于在路上拾到一只晒干了的苹果,没滋没味。语文课堂的幽默是让知识形象起来,让学生激情起来的润滑剂。当然,幽默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幽默恰倒好处,可让学生会心一笑永记在心,在笑中提神益智,一箭双雕。如我在教《陌上桑》结束的时候,正值下课铃也响了。我必须总结这节课,我说了这样一句话:“罗敷在夸赞丈夫之后,对太守说:‘拜拜!’”,接着,我对学生做了个再见的手势离开了教室。开始,我只是想快点结束,但课后一想,这样结束正好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罗敷是个勇敢机智的女子,也戏谑了好色的太守。

一位颇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他在课堂上,一定能往往巧设机关,含而不露,使学生获得从探微洞幽到豁然开朗的喜悦,这必然会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智慧 篇6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言;鼓励性;针对性;丰富性;体态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309-01

智慧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希望听到赞扬和鼓励自己的话。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思考成果和独特感受,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树立信心,唤起成功的需要。

一位同事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在“介绍作者”环节,一个学生大段大段地读资料,用了很长时间。同学们对他长时间的介绍都忍不住发笑了。而我这位同事却耐心地听完该生的发言,微笑着说:“如果要作莫泊桑的研究,我们××同学显然走在我们的前头了,他课前下了一番功夫的,占有的资料多丰富!但如果扼要地介绍,就要从中筛选最有用的信息了,你能再试一试吗?”面对同学们的讪笑,这位同学本来都有些尴尬了,但在老师的真诚的鼓励下,他又勇敢地抓住了要点介绍了莫泊桑的生平、思想及主要作品,学会了从中筛选。同事的这一做法既保护了他的积极性,又教会了学生从占有的资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二、具体点评,加强评价针对性

教师的评价如果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一味地盲目鼓励,反而会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时间长了,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我在引导学生赏析《紫藤萝瀑布》的优美语言时,没有用你说得真好。”、“你读得真有感情。”这些空泛词语进行评价,而是相机点评:“你能抓住色彩的词语来赏析,真不错。”、“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流动的花瀑,欢笑的花穗,生长的花朵。”、“如果你能重读挨着、接着、推着、挤着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就更能让人感受到紫藤萝的勃勃生机。”看似简单的评价,实质是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赏析句子的方法。学生自然领悟,自觉地去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嫁接,获得“推波助澜”式的持续的学习热情。

三、语言丰富,增添课堂情趣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非常单一,仅限于对学生回答对错的简单判决,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长此下去,容易使学生陷入这种非此即彼的单调思维的泥潭。

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我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静谧林区的一段文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我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山间的安宁会被你打破的。再读一次,把静谧找回来吧。”

同事上《明天不封阳台》时,一个学生无法描述鸽子“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的紧张,老师亲切地解嘲道:“哦,虽然你没说出来,可你正在用自己的紧张告诉大家什么是紧张。”学生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难堪释然了,问题解决了。

这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是富有感情的,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真情点评,适当运用体态语

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听他发言时的表情,他们对老师表情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十分在乎,发言情绪和状态也会随着教师的表情变化作适当的调整。所以我们教师的评价,可以是鼓励的语言,也可以加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轻轻的点头、微微地一笑、亲切地摸一摸、使劲地翘起大拇指,特别是眼神,专注的倾听,流露出的惊喜,甚或眯起双眼深受陶醉、沉静享受,这些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课堂评价表情会对学情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吉林老师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时,有个叫陈星的同学回答对“爸爸微笑了,因为他看到那排白杨旁边,几株小白杨正迎着风生长”这一句的理解时,由于开始对问题的思考并不深入,潦草作答后发现老师迟疑了一下没有评价,而且眉头微蹙。陈星赶紧换了个说法,并设身处地地联想爸爸此时的心境,他看到老师的表情舒展开了,就越说越带劲,把爸爸的心思描述得那么动人,最终博得了大家的掌声。这当中,我想老师无言的表情比有声的评说更有意味,它开始对学生表达了不满意,又满含期待,最终用舒展的面容书写了她的欣赏。

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篇7

1. 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 能博得学生的好感, 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 避免难懂的方言和乡音。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 学生才能声声入耳。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 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 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 首先, 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烂熟于心, 也就是要想明白; 自己想明白了, 才能在课堂上讲明白, 才能让学生听明白。其次,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 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 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 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2. 准确精炼。课堂语言简洁而精炼, 不仅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可以突出重点, 避免重复, 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 尤其要注重加工、提炼成一些排比、对仗、合辙押韵的顺口语言, 以达到精炼准确、富有韵味、冲击性强的效果。适当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 还具有兴奋思想、凝聚“眼球”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3. 节奏和谐。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 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 时缓、时急、时高、时低, 时而活泼、时而严肃……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 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 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 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第一, 要恰当控制语速, 快慢适宜。强调重点内容时, 采用低声音、慢节奏, 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 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 采用高声音、快节奏, 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 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 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 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第二, 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 有前奏、开始、高潮、结束, 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高兴激扬的时候, 要自然地露出微笑, 语调要高一些; 悲伤的时候, 语调要低沉一些。第三, 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倒好处的停顿, 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

4. 思路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 诱导的过程, 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堂课应该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强调什么, 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逻辑严密。否则, 表述得含糊冗杂、语无伦次, 学生理不清线索, 抓不住中心, 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 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 做到板块清晰, 步骤明朗,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 过渡自然。

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师语言,精彩课堂

“如果你说, 3 乘以5 等于15, 这不是教学; 如果你问3乘以5 等于多少? 这有点教学的味道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 等于14, 那么就是教学了. ” 郭思乐教授的这段话深入浅出的道出了教学的艺术所在, 让我们看到了一句话的三种表达方式将给课堂带来的超乎想象的变化.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

糟糕的语言, 它会成为思维发展的枷锁. 在带着枷锁前行的路上, 我们有责任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减轻行囊, 努力引领他们走进精彩绚丽的数学课堂.

一、语言枯燥, 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案例1】认识6~9练习课

(1) 在数轴上写出3, 5, 6, 8, 9.

师:同学们打开练习纸, 在数轴上把这几个数填上去.

学生独立填写.

师:大家填好了吗?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学生回答.

(2) 比较5 离8 近一些还是离1 近.

师:现在, 请观察数轴, 谁来说说5 离8 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

学生讨论交流后, 教师指名回答.

上面的短短2 个教学片段的师生对话, 是我们课堂中最常见的师生交流形式, 从教学的设计来看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这样的教学语言, 是否与这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可否做以下尝试?

(1) 在数轴上写出3, 5, 6, 8, 9.

师:同学们, 数字宝宝和我们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家, 你想看看吗?

师: (出示数轴) 看! 这就是他们的家, 叫数轴. 每个数字宝宝在这个长长的房子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 学生填写.

师:他们都找到属于自己住的地方了吗? 谁能从左往右说出这些数字吗? 学生回答.

(2) 比较5 离8 近一些还是离1 近一些.

师:现在, 大家看看在数轴这个大家庭里, 5 住在哪儿?找到她了吗? 用手指出来. 她住得离谁最近? 学生回答. 那么, 她住的离8 近一些还是离1 近一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告诉大家好吗?

钱学森先生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 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 ” 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 将数轴形象的比作了数字宝宝的家园, 这样对于儿童的理解更形象直观, 同时隐约渗透了集合的思想. 教学语言的小小修饰带来的是课堂上学生全然一新的精彩表现.

二、语言冗长, 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

【案例2】简易方程

(1) 观察天平, 写出等式

出示图片:天平.师:这是一架天平, 大家看到过天平吗? 只有当两端物体的重量相等的时候, 它才能保持平衡, 大家明白吗? 现在你能根据这架天平写出一个式子吗?

师: (出示图片) 这又是一架天平, 你们看这架天平平衡了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架天平, 看看和刚才那架天平有什么不同? 你能像刚才那样也写出一道式子吗? 学生逐一回答后动笔书写式子.

… …

(2) 板书式子, 引出方程

师板书:20 + 30 = 50, 20 + x = 100, 30 + x > 50, 30 + x.

师:像20 + x = 1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从上面不难发现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也就是说方程必须具有2 个特征, 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数, 同学们, 你们明白了吗?

这样冗长的教学语言, 除了徒增学生的负担以外, 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呢?

三、语言频繁, 影响了学生的长时思考

【案例3】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1) 出示例1:师:想一想, 根据题意, 你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师提示:可以根据条件逐一思考.

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2) 寻找思路.

师:联系数量关系想一想,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

师提示:大家看老师出示的图片, 一定要联系数量关系思考.

教师巡视.

师提示:同学们想一想以前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可以试试线段图的方法, 看看能否帮助自己.

师:我们可以试试全用大杯会怎样, 全用小杯又会怎样?

师范大学校长史宁说:“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就是集中精力, 很多人思考不深入, 问题就出在不能集中精力. ”以上案例中, 教师频繁的语言为课堂进展争取了时间, 然而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扰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9

1 表扬激励, 增强亲和力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 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 甚至一生的命运 (“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兴趣, 强化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快乐的节日》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夺星闯关”的形式。在导入新课后, 老师说:“为了对小朋友们的节日表示祝贺,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看! (出示三颗星) 这三颗金光灿灿的星星, 想不想得到?"”这可不容易呀!只有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 把课文读流利才行呢!咱们比一比, 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得到这三颗金星。有信心吗?“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有!“接着在每次完成学习任务, 夺得一颗星后, 老师都给予不同的激励:”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只一会儿工夫, 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金星。过关了, 夸夸自己吧!"“你们真了不起呀!这么难读的长句子都读通了。你瞧, 第二颗星星也在表扬你们呢!”“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读书的水平, 不但声音响亮, 而且读得非常流利。终于拥有了第三颗星, 我们又胜利了!你们个个都是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就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课堂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的高潮, 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致勃勃。

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来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 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 反馈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 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听出来了, 你已经读通读顺了。声音如果能再响亮些就更棒了!”“孩子, 自信些, 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通过同学的帮助, 现在请你再试试, 相信你会有进步的。”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会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享受成功的喜悦。

2 风趣幽默, 赋予吸引力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 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贾志敏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 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 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 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 一学生讲“慌张”, 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 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 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 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 贾老师还特意指名, “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那小女孩兴奋极了, 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适当运用教学幽默, 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幽默而不失高雅, 风趣而不至落俗;要宜少不宜多, 宜精不宜粗。

3 点拨导向, 扩大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 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 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 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 点拨学习方法, 启迪学习思维, 化解学习矛盾,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其主动发展。如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讲亲人”这一环节, 汇报哪些镜头最打动你时, 有一个学生谈到“小金花嘴角抽动着”, “狠狠地说”, “跺着脚”等语句时, 她这样评价提高:“抓住了细节来说, 你真会讲!”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 共同探求的过程, 师生不仅交流知识, 也交流经验。如识记生字字形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识记方法, 老师要帮助孩子推广他的学习经验, 要有意点拨:“你看, 他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了, 多好!”理解词语时, 也可以这样说:“他还能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要把一个孩子的智力过程变成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经验。当然, 教师的课堂评价还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 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 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 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声音很响亮, 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 注意停顿就更好了。”这种评价, 一分为二, 针对性强, 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知道努力的目标, 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 真挚生动, 富有感染力

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 做到心诚意切, 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 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 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 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 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 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 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 那样的话, 效果也将适得其反。一次, 孙双金老师在上《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在自读课文, 检查读书情况时说:愿意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请举手。慢慢的, 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 这时孙老师发现他身旁有一女生没有举手, 于是, 他说:“孙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你”, 女孩子还是没有举手, 孙老师又说:“你的手不好举起来, 就请你读。”读完后, 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你读得正确, 流畅!能说说你刚才为什么不举手吗?”女孩子轻轻地说:“不敢。”孙老师接着说:“你让孙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像你一样也有点胆小。”我想这位小女孩听了后, 心里有多高兴啊, 多幸福啊!自己没有举手, 老师不仅没有批评, 还说像他的女儿。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象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 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香青.语文教学中的放手与引导[J].浙江教育报刊社, 2005, 1, 27.

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10

一、言简意赅的科学美

语言的科学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准确、严密和精练地运用语言,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此举,对学生科学用语作出具体的示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语言之美。

1、规范标准,用语得体。

这是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规范,就要用语准确,遣词造句严守法度,注意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标准,要求教师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语意清晰,发音标准,能把祖国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能否将讯息准确无误地通过声音传授给学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学生绝不会喜欢教师说话含糊不清、表意不明。同时,教师得体的语言,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高雅的风度。

2、简明准确,逻辑严密。

简明而概括的语言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强化了语言思维的锻炼,这符合科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仔细琢磨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精益求精,组织语言带领学生顺利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如果反复地使用同样的话,学生听多了便觉得索然无味,上课走神。还有的教师整堂课都是口头禅、语气词,学生真是倍感痛苦。

二、娓娓动听的音韵美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精炼、生动形象、而且要求讲究节奏韵律之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教师除了做到语言准确、规范外,还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起伏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示音韵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抒情性散文、诗歌等,特别需要用感情去朗读。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音节调配、停顿来表达,意义便有所不同。教师讲话的速度太快,就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模糊或错误。因此,教师讲话的语速快慢应适中,宜慢不宜快。便于创造某种意境,渲染某种气氛,留下思考的余地,使学生入情入境。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和激动型。教师就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说话节奏,烘托情感。这样的语言表达就如同和谐的乐曲一样,有着动人的魅力,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三、动人心魄的情感美

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去营造一个真情流淌的课堂,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真情实感的讲述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饱含着浓浓的感情,他常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形象刻画出人物的神采。但学生如果不反复阅读,是很难体会的。语文教师应具有“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本领。对于一些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就应努力地运用与之相配的情感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与众不同的个性美

通常都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老师,才能在学生脑海深处留下长久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应运用语言的力量,充分展示教书育人的个性美。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功能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擅长于抒情式的表达,就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之成为你的教学招牌;有的教师,擅长于理性的分析,就应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的精神;有的教师说话娓娓动听或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每一名教师都应积极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用语言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五、思考与小结

浅议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11

一、 课堂语言应准确、规范、精炼

任何一门学科,课堂教学语言的正确性都是不容忽视的。不能保证课堂教学语言的正确就不能正确地传授知识,只会落下误人子弟的后果。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不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严谨和规范的。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学生的样板,要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规范的语言把教学内容、知识更全面准确地表达清楚。

通过规范的语言简捷明快地教会学生应该把握的重点;通过规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英语语法;通过规范的语言增强课堂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忌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尽力杜绝空话、套话。

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该讲的一定要讲清楚,不该讲的一句都不要讲。说得太多反而使学生越听越模糊,不好做笔记。

二、 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教师上课时,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等,使课堂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艰苦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三、 课堂语言应该饱含激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带头人,应该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活力。没有激情的课堂调动不了学生的思想,只是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让学生昏昏欲睡,度日如年,收效甚微。教师在登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刹那,一定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的一面。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

英语教学必须感情充沛,体现英语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英语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容的微妙的交际教学境界。英语教师用自己的心同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四、 适当巧妙地运用“无声的语言”

无声语言主要是指肢体语言,它所显示的意义有时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于表达的思想感情。肢体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恰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肢体语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之一,课堂交际活动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等都是无声的肢体语言。每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肢体语言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如果学会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那么将会事半功倍。

面带笑容的教师往往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通常利用他们的目光与眼神传递信息。自然的体态及恰当的手势能够促进有效的教学。肢体语言是帮助理解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善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语言。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灵动起来 篇12

一、言之有物

语文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 因为语文教学, 绝不是封闭的宫殿, 而应是开放的“王国”。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可以适时引入“活水”, 有时不妨植入新闻、小故事或俗语等课外知识, 活跃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

如在讲《庄周买水》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写作的大环境, 教师可以这样概括当时的时代特点:“九亿人民八亿商, 还有一亿待开张”, 这时再结合课文把“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澧水不饮”的庄子放到这个社会大环境中, 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庄子也逃避不了这个潮流, 也不难理解作者拿思想界的泰山北斗来开涮, 貌似滑天下之大稽, 实则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的主旨就呼之欲出了。

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吐故纳新, 让学生的思维与教材内容碰撞, 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来拥抱语文。

二、言之有韵

学生在课堂上信息的获得大多靠听觉, 教师的语速快慢与音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与效果好坏。因此, 语文教师上课时应借助顿挫抑扬、有节拍、有韵律的声音, 给学生铺设一个独特的“教学场”。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富有变化, 可以表现在教学语言句式的灵活多变, 或用文学的语言铺陈, 或用无穷的比赋, 可以使学生心中涌动着一种诗意。这样, 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的确,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 按照主旋律, 曲调的抑扬顿挫、音节的疏密相间各个环节有机相连,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言之有情

语文教师的课要教得热情洋溢, 聚焦在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意识, 激励他们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因而,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必刻意煽情, 应经由教师自己从容思索、领悟, 通过教师课堂上激情释放, 用昂扬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 用充沛的生命热情感染学生, 进而将教师的灵魂注入学生的心里。因此, 语文的教学是释放激情的过程, 演绎本真生命的过程。

如在教学《赤壁赋》时, 教师课前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介绍:“苏轼一生三起三落, 命途多舛。‘他, 真正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 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成熟于穷乡僻壤, 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在黄州他躬耕农事, 受伤的心得到抚慰, 又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 形成了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而《赤壁赋》正见证了他的这段心路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教师的激情导入,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还能激发学生对名家作品探幽览胜的热情。

因此, 语文教师要学会用富有激情和饱含真情的语言,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来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其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你只要走上三尺讲台, 便置身于一片真诚的信赖和殷切的期待之中, 心中自然会荡漾着被需要的幸福和振奋, 也就会有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 令你情不自禁地释放、燃烧自己的激情。

四、言之有趣

以往我们许多的语文课功利性太强, 被高考的指挥棒指引着, 着眼于考试成绩, 知识讲解太密集, 而文学的趣味性不足。其实, 语文教学应兼顾文学纯正的趣味性, 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追求“形散”。朱光潜曾说过:“真正的语文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多少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 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语文教师应该有责任使学生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纯正的文学趣味及深刻的、理性的思考。

如教《滕王阁序》时, 鉴赏完了滕王阁辉煌壮丽的美景后, 再细读文章却隐隐有“阅尽繁华尽落寞, 去留无意孤鹜心”的感受。这时,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王勃被敷衍的故事:都督阎公举办滕王阁宴会, 本意是为了让女婿出头露脸, 却被王勃抢了风头。“对客操瓠,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王勃的人格魅力, 不仅仅在于他的旷世的才华, 更在于他不懂人情世故的孤傲。即便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 仍誓不低头。由此, 学生再品读“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理解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壮丽的美景, 更应该是一种人生体悟, 王勃繁华背后的落寞, 是王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的生命写照。

这样的点拨, 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 这样师生才能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上一篇:疾病发生时间下一篇:网络与生物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