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2024-07-20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通用12篇)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多种能力和提高各方面技能的主要途径,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那么, 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勤于动脑、动手, 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 获取新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力, 同时, 突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欲使初中生物课堂真正高效, 完成大纲要求的任务,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能力, 笔者凭借多年从事生物教学的经验积累, 归纳出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由于我们班级人数较多, 预习时就给他们分成小组, 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条件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把相关实验目的, 实验所需器材让他们搞清楚, 然后组员分工合作, 在课下组织实验, 实验中遇到问题可查阅资料。根据预习及实验情况, 课堂上小组选代表发言, 重点阐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最后让学生代表总结, 教师点评。这样, 这节课的内容就变得非常丰富多彩,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只顺利完成了本节课任务, 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期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积极地探索知识, 并学以致用,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样才是高效的课堂。

教师应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讲“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节课时, 让学生分成小组, 先阅读课文, 搞清楚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然后组织他们组内讨论, 日常生活中、电视、电脑中他们见到的动物行为, 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哪些是学习行为, 分类统计, 比较哪一组找到的最多、最准确, 对一个加1分, 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因那些好胜心很强的孩子们踊跃发言, 积极为组内提供素材, 大家讨论决定, 一节课下来,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又促使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 孩子们提到的现象五花八门, 教师要能帮助他们判断, 并给予解释, 无形中也提高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三、科学的学法指导

要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除注重以上两点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予人以鱼, 惠其一时, 授之以渔, 惠其一世”。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导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 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 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变“学会”为“会学”, 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同时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 还要让学生跳出课本, 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 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老师, 不迷信权威, 不轻信已有结论。只有这样, 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更多潜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直观教具等, 激发学生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现代化、信息化,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则标志着教育的现代化。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兴趣容易转移。而合理地选择, 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 特别是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有较强的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而且学生易懂, 印象深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血液循环, 视觉、听觉的形成等内容非常抽象, 初中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 能形象、生动地引入新课, 课堂进行中, 清晰的、可操纵的画面播放, 使教学重点、难点深入浅出, 轻松突破, 教学结束时, 内容的提炼总结, 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 节省了时间, 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优化组合, 视听感官多重刺激,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改变评价方式,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现有的评价方式是一份试卷定成绩, 这样不太公平合理, 要想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应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 材料的准备, 实验的开展, 课堂表现, 作业情况等综合考量, 这样既比较公平合理, 同时又鼓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 要不卷面分数再高, 也不一定能拿到好成绩, 这就有利于培养出乐于探究, 勇于创新的人才, 这也是我们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高效课堂的实施, 提高了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 要想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收集相关资料,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师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 互相协作, 共同劳动, 共同探究的过程, 做到尊重学生, 给学生自尊、自信,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探究当中, 这样才会逐渐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把学生培养成顺应时代潮流的具备多方面能力的有用之才。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2

所谓高效课堂即课堂效率高,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效性速度快,质量好,高效课堂包括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的学两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的要求,作为教学双边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高效课堂中负用重大的使命,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想基础教育改革取得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崭新的教育观念,即树立人才意识和育人服务意识。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教师抓住“育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起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明确我们今天服务时“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服务意识,教师的质量效益观和人才价值观也随之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教学观念的转变随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上 没有填鸭式的灌输和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课堂上充满期待、唤醒、鼓励,师生共同营造平等尊重的愉悦氛围,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践行”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与文本进行碰撞,放飞心灵,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高效。

二、全面专业的教师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或者专业能力,全面的教师包括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对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感兴趣、有信心,这是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堂的高效,语文教师的语言素质和写作素质,即听、说、读、写基本功扎实。语文教学中,能用普通话讲课,字音要准确,声音洪亮,对停顿、重音、强调、节奏等技巧运用正确,讲究声情并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准确、严密、规范、优美、将口头语和书面语,口头语与态势语有机结合,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同时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写作素质,懂得写作方面的技巧和知识,在指导学生说话,写作时能信手拈来。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解读文本的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理念,设计思路,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及实施意见。当教师拿到文本分析教材内容和要求,结合本科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上课,课堂上,教师还要有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善于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并适时引导,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内心充满诗意,有一颗文学之心的教师,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一个语文教师除了有优美的语言,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的,而丰富的积累完全表现于读书的数量上,书读多了,境界高了,理念新了,事业开阔了,这就拥有了文化底蕴。当教师学识渊博,课堂上无捉襟见肘之意,还可以放开手脚,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才能优化教材处理,深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教学才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16

课堂高效性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超常收获和超常提高。

高效课堂的实施无固定模式,但一般来说,正常的程序应该如下:导学——导练——课前讨论——展示问题——课堂梯度问题引导讨论——教师点拨或精讲及构建知识网络——课堂反馈练习——课后梯度作业加强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程序能更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学生本身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更高效。

一、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专业素质要过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分耕耘往往很多堂课都不见收获。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科技动态,深刻理解本专业的传统知识,熟练掌握、理解和运用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准确把握高考动向与生活实践中存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做一个本专业领域理论与生活实践熟练结合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掌控课堂,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掌握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有针对性、高效地设置导学问题,课前了解学生对导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解学情,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高效点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形散,但又要构建出知识网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要有梯度地设置导学问题及课后作业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并且有针对性地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导学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罗列课堂知识。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导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解学情,把握学情。课堂互动中一定要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在完成课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要重点问题重点解决。重点和难点要设置梯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按思维规律逐步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将复杂的问题罗列给学生,不管不顾学情。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一定要有梯度地设置,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别学生的潜力,做到因人而异。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发掘魅力,引起兴趣;开展比赛,适当竞争;刻意求新,伺机诱导;深入浅出,幽默形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巧用游戏,学“玩”结合;以情激趣,寓教于乐;科学难题,引人入胜等都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思路。

2.改革教法,方式多样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任务。

3.开发资源,联系生活

新课改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去解决,使学生学以致用。

4.优化手段,提高效率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如果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图片、挂图、实物教具和学具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教学的真谛是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高效性。而教师的高效教学理念、高效教学策略、高效教学手段、高效教学评价等是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使高效教学真正高效,将其高效性落到实处。

高效课堂对师生的新要求 篇4

一、教师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 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置习题时, 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 我们则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 让他们循序渐进。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 重点加以突破, 不必面面俱到。另外, 合理地讲练, 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 确保每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2. 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 成功的课。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课程不同, 教学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 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力, 要彻底改变“教师讲, 学生听”, 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 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 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 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 实现课堂更大面积的高效做准备。

二、学生方面

1. 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分为课内和课外, 课内尽量参透书本, 对低年级这种方法不太有效, 不过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外预习的老师就要下一番苦功了, 可采用方法很多, 编谜语、编故事、出脑筋急转弯等。但和明天的课应挂上钩。

2. 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 学会听。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 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 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 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 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 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 实现“会听”的目标。培养听的习惯, 训练听的能力, 一定要付诸行动。

(2) 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 想好再说, 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声音甜美、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式。

(3) 学会读。教科书是教师教的依据, 也是学生学的材料, 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和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 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 都要先把书读一读, 找出自己读懂的地方和没读懂的地方, 然后, 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 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 通过读书, 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概括主要内容, 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 要求每天做作业之前, 先把书读一读, 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

(4) 学会写。写字时, 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 握笔姿势正确。每次写作业之前, 都要说一遍,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 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3. 课后巩固习惯。

能在课上解决得问题不留到课下, 学校能解决的不带回家增加家长的负担。时间长了家长会理解并会主动配合你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偏僻农村, 学生底子薄, 但不是不行, 农村学生都不错, 有韧性, 所以我把课后复习采用了我刚才说的方法。家长理解了, 课后复习就起了作用。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 教师就是一个大家长。每一节课就像一顿午餐。没有做好学生就不愿意吃, 身体就不会好。同时, 没有足够的佐料, 也不会出现以后的后起之秀。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建议 篇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内在联系,多查阅一些资料,广采博纳,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并制作好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直观教具服务于教学。另外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做好课前必要的预习。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才能更高效。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员和组长的职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操作,建立分组合作学习的纪律制度。健全明确分组合作学习管理队伍体系: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教师管课堂,管奖惩。明确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协调、点拨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处理力度。如评选分组合作学习标兵,发言积极分子,优秀学习小组等等。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适当指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参与和展示,切实做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构建策略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由学习的主宰者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等等,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促进教师把以往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的角色慢慢的转变过来,探索更加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描绘高效课堂新景象。

有效课堂调控对教师的要求 篇6

一、广读多思,提高调控能力

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会喊出多种声音,其中可能有些是“别样”的声音,仅仅局限于“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异口异声”会让许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这声音主要有两类:自然流露的和有意造成的。教师要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必须有扎实的知识,才能应对。“教师必须具备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意识,能从教育改革的方向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能从所遇到的一些真实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需求,成为一个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1]最好能做到“四结合,一把握”,即专博结合、文理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把握当代学生的心态。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意外回答做出准确判断,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尽快使课堂教学朝着有利于的方向发展。

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教师若想很好处理意外问题,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

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2]。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驶上了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思想状况不同,学习的基础不同,课堂上的发言也绝对不会“异口同声”,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不敢发言,好不容易讲了一句话,他的这一句话就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很可能就是老师们认为的“突发性事件”。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训斥,而不是加以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就难以融入学习集体中。如果课堂上的优秀生提出了和老师不同的见解,是教师备课的空白地带,也可能成为某些老师认为的“挑衅事件”。倘若他们的想法得不到正确引导,优秀生恐怕也会变成普通学生。所以,“从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3],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调控。

二、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4]

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是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调控策略正确、灵活的运用。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对课堂有效的管理。课堂管理要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学上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中相互关注的课堂微观生态系统。为了有效地管理课堂,使学生遵守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先定出明确可行的标准,点出受奖惩的行为,与学生商议之后再施行。施行时要注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教师要注意避免情绪化的反应,注意身教,避免伤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多用精神性、活动性的鼓励,避免形式性的惩罚;处罚需对事不对人,且忌讳翻旧账,或多事并罚,一事多罚。

有了规则可使课堂教学顺畅,效率提高。如: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应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发言者不要对着教师讲,而应面向大家;一人发言其他人不能举手,直到发言者坐下等等。注视发言者和暂停举手,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发言者面向全班学生,可让学生感受到听众是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教师。发言者受到全体学生的注视,可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当他结束发言成为听众时更容易自觉遵守规则,这正是相互尊重的生动体现。同时,有了规则之后就要遵守规则,一旦违规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暗示,要养成“发言不啰唆,倾听不做声,先想后发言等良好习惯”[5]。

三、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

提高教育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在单位时间里,如果能合理组织教学,科学地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相结合。其次,要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6]。

课堂教学节奏是解决某些课堂教学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教学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节奏,对促进教学有积极的作用,而不适宜的节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益,必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教学进程节奏的优化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其次,教学进程的节奏要张弛相宜,讲到高潮时,语言要精练,节奏适当加快,高潮过后,语言速度适当放慢,最后,教学时间的运筹要合理,教学密度的大小要得当。

四、机智地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中,总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生有可能迸发出奇思妙想。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学机智,则可能会弹出“杂音”乃至“噪音”。

“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7]。教师的教学机智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最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或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或对症下药,解决矛盾;或掌握分寸,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态、亲切的态度、足够的耐心、相当的机智去迎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善于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让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得阅读感受,形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6.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4.

[5]龚汉平.有效教学:课堂交往的现状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08,(1):19

[6]陈乙勤.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海教育科研,2007增刊:22.

[7]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64.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7

一、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济发展决定坚持“包容性增长”,就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并且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2.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它周

围的事物相联系,要求我们坚持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各国加强相互交流与往来,实现国家跟国家之间是协调、和谐的发展。这些“包容性增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联系、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3. 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坚持“包容性增长”,是从当前的国内、国际发展状况出发,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和立场来研究科学的发展方式。

4. 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上的特点不同,要求我们坚

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以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坚持“包容性增长”,符合当前的国内、国际发展的特点。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我们必须树立群

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使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的“包容性增长”方式就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群众路线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政治常识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履行国家职能时坚持“包容性增长”方式来发展社会经济,才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保护者,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使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缩小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的“包容性增长”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3.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但是,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很难判断其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反映自己的困惑,体现不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现实中的“书呆子”不绝于耳,也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拉长战线,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的预设环节让学生大胆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求知,教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既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让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这段话告诉度并存,使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带有了复合制的一定特征。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包容性增长”发展方式的巨大包容性。

4.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缩小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的“包容性增长”方式,表明国家维护公民的正当利益。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使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同步进行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要求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体现。

6.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这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发展方式的包容性。

7. 我国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指

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以正确的处理民族关系、民族矛盾;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对待人们的信仰问题,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使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也体现了我国发展方式的巨大包容性。

8. 在国际社会中,我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遵循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多次声明同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并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加以践行。生动地体现了“包容性增长”要求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总之,运用高中政治的知识,多角度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包容性增长”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新观点,更好地理解我国在新一轮建设、发展高潮中出台的方针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打造愉悦型高效政治课

———新时期中学政治教学的出路

孟红涛

(中牟县县直第三初级中学,河南中牟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许多的感慨;展望未来,有不少的忧虑。在初中阶段,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政治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惟有如此,方能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就新课改下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些体会。

一、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提炼

在政治课教学中,最不受欢迎的就是语言平淡的照本宣科和千篇一律,把政治课上成说教课。如果我们能注意语言的幽默化,寓乐于教,则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学生感到抽象的观点,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笑话、漫画、故事、古诗等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在阐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时,就可以运用比喻:把生产力比喻为脚,把生产关系比喻为鞋,每个人鞋的尺寸是根据自己的脚来决定的,并且每个人的脚随着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鞋必须合脚,随着脚的变化而更新。合脚的鞋有利于脚的健康与正常活动,不合脚的鞋则不利于或束缚脚的健康与正常活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想一想自己的脚与鞋的关系就能教师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也能为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合作探究”教学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如在讲解汇率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有关经融机构了解相关常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中有关汇率的具体情况,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实际经济生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这样的课堂很轻松有趣。可见,师生创设探究合作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要求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高效课堂是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中生成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教书”,而是“用书教”,即教师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会意和领悟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感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悲哀就是学生往往对课堂没有兴趣,甚至一上课就犯困。其实,政治课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课堂教学方法不尽如人意。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体态表情给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在教学中,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令学生兴奋、思维活跃,从而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知识。因此,政治课教师在叙述政治学科知识时,不能像和尚念经一样置身事外,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课文的内容随着教师的情感延伸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激发和感染学生。

三、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拓展的目的是什么?一是知识的丰富;二是能力的培养;三是情感的升华。适当进行有目的的课堂拓展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方式,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教师或者让同学们动口“说”,或者让同学们用手“写”,或它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学生个体的综合提高。

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知识繁、难、偏、旧,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又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新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采用图片、游戏、表格、背投等直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时事政治的材料,运用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方面下功夫,激励学生发现学习固定的逻辑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钝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加以解决。教学中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更不能产生刻板效应。教师应通过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袋等方式,灵活地评价学生,充分体现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尊重性,以调动学生去学习。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思考、发现,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缘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发展至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以掌握学习为理论基础, 将传统教学模式颠倒, 变为课前学习新知, 课上做作业、解决问题, 内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老师站在讲台前授课, 学生在不断地记笔记, 学生接受的信息是一样的, 一样的进度。但是当老师呈现的一样的知识的同时, 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这种方式完全忽视了每个孩子的能力的不同。所以美国林地高中的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 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技术的介入, 翻转课堂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学视频, 每天学生在家通过个性化的平台学习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调节进度。在网络平台上师生的交流也变得简单了, 上课教师不仅仅站在教室里讲授, 更是走进学生中间。翻转课堂使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地了解成为了可能。上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单独备课, 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这就是翻转课堂的优越性所在。

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课上活动课后评价与总结三个过程。

1. 课前学习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分析教学目标, 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特征、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判断教学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简化、组合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接下来是教学视频的制作, 教师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 将所表达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录制, 要求教学内容简练、幽默、视频效果丰富等使学生能够爱听、听懂, 视频长短大约10分钟左右,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视频资料。最后就是设计学习任务单, 这个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形式中学生的课后作业, 针对课前视频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 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进度学习, 自定步骤学习取得学习实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练习,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

2. 课上活动。

课上活动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环节是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过程, 对于课前学习知识问题的收集, 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组织进行小组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等,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最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生的疑点、难点、学生在课堂表现以及在一对一辅导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评价。

3. 课后总结评价。

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比较特殊, “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占主要部分,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 还要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等并行。同时也需要对整个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整理, 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前设计、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活动安排、成果展示、交流等。同时为下一次的翻转课堂提供经验收集、优化、完善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实施。

三、翻转课堂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一些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所提出的专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各不相同。本文则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应划分为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四个方面。翻转课堂的出现将对以上四种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要求。

1. 教学能力。

首先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设计课前任务单等。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特征, 衡量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如果适合要求,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 才能对教材根据学习多维目标加以提炼, 精简成便于学生学习的10多分钟的微视频。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质量是重点, 当然对于视频录制技术的掌握要有基本要求。所有视频都是老师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的, 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又不至于直接将知识转述给他们。因为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作教学视频, 所以录制视频的形式要多样, 录制内容要有重点、简练, 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幽默, 等等, 使学生对其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这些都对教师教学技术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上活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安排课上教学活动, 生生协作、小组交流合作等活动形式。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和学生间讨论的活动中了解学生课前学习、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 还要组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成果交流展示等。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 课堂活跃程度很高, 要求老师要很好地掌控课堂秩序、组织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需要在充裕的课堂时间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 翻转课堂的走向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视野开阔性, 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

2. 交往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宰着课堂,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师生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这样的交流方式阻碍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形式则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的保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比以前更重要了, 教师绝不是在袖手旁观, 他们总是很忙碌, 在不停地和每个班的每个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网络平台上反映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师生共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 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的不断互动, 鼓舞和督促他们, 并且参与他们的学习。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个性化教学方式, 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组织活动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个体交流并进行辅导。与传统课堂相比,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等交往的时间增多并且以这种交往形式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要提升, 尤其是交往对象是学生本身, 教师的语言、动作、交流方式都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进行, 要求达到彼此间能够和谐、融洽。

3. 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对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课程评价反馈信息, 可以调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时间安排,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 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翻转课堂经过课前接触新知、课上活动内化知识的两个过程后, 课后的总结、反馈、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常常依靠一次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评价效果并不科学, 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根据翻转课堂比较主要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档案评价等, 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接受能力等, 可以及时给学生一些补救措施, 例如重新观看教学视频, 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同时可以调整下一次的翻转课堂的实施, 汲取经验完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够熟悉、熟练运用不同的课程评价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实践、探索适用于翻转课堂的课程评价模式, 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 科研能力。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敏锐的科研意识不仅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 也是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尤其是在我国翻转课堂是作为一种舶来品出现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课堂组织形式, 与传统课堂区别较大。兴起于美国, 2011年被引入、吸收, 我们需要对其去粗取精, 舶来品大多不会完全适应我国本土情况所以要对其加以改造, 学者们从开始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到不断深化明晰其内在理论, 最重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合我国教育教学情况的翻转课堂。这就要大部分依靠一线的翻转课堂实施者———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丰富的理论根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实践能够更好地给予理论以补充和完善。所以翻转课堂的时间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实践的同时要具备科研的能力, 才能将翻转课堂更好地扎根中国, 发挥其有利的教学优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实施基地在学校, 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主体, 如何拥有适用于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等是新时代新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

[2]邓银城.简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改变[J].孝感学院学报, 2008, (3) .

[3]张连绪, 冯克江, 王贵军.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9, (6) .

[4]李梦丽, 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3, (6) .

[5]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3, (81) .

[6]刘杰.浅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J].课堂教学, 2014, (1) .

[7]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 .

[8]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 2013, (10) .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9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师角色

一、传统体育课程中的教师课堂角色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 大多数是由老师为主导的, 老师制定要求学生遵循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 老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体育项目的介绍者, 运动标准演示者

在体育课的初期, 老师基本上都会对所教授的体育运动进行一定的介绍, 但是这种介绍基本上都是口头上的单调叙述, 介绍过程中, 学生们只能站着听老师的讲诉, 即便在老师进行运动标准的演示时, 同学们也很难了解运动的精髓。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基本认识知之甚少。

(二) 课程活动的要求者, 考试成果的考核者

在学生的普遍印象里, 老师的印象是严厉的, 一方面是教师职业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常只会在上课前进行上课的要求, 考试时又会严厉的对上课的成果进行检查考核, 对于孩子们来说, 距离就在敬畏中产生了。

(三) 教学要求的遵循者

传统体育教师一般会选择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和进度都是统一要求好的, 这就对体育课的灵活性产生极大影响, 无法具体依照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 也鲜少与学生们展开沟通交流, 造成对体育教学具体实施的阻碍。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要求

(一) 体育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体、心理和素质能力的整体上的“健康”。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将自己从体育知识的传输者中脱离出来, 将自己重新定位, 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使学生整体健康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实际上, 将一名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在短暂有限的课堂上全部教授给学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足够丰富, 信息传递方面快捷, 教师的知识传授职能已经不再无可取代, 那么促进作用就必须得到重视。同样的情况下, 能够学到更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之外, 老师的促进引导非常关键。

(二) 体育理念的传承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 更注重教与学, 内容都是围绕体育课上做教授的运动, 但是这些运动大多数缺乏创意, 很难激发学生在课下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运动不是一时的教学内容, 这个看似于个人成绩没有过多关联的学科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今后生活的每一天, 对于学生来说, 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是因为如此。

(三) 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自古便是一个对人个体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职业。但是时代在进步着, 靠一把戒尺管教学生的方法终究太过严苛古板, 学生也会容易生起逆反心理, 相对而言, 亦师亦友的关系更能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课堂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牵手做大型游戏, 加入到大家的课堂讨论之中, 就能够轻而易举的与同学们感同身受, 同时, 利用自己的精神状态、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 使学生能够被感染到体育运动积极向上的一面, 在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 老师更加方便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同时也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学生的课堂状态和学习效果。

(四) 学生安全的守护者

在学校内, 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没有之一。体育课又是最容易受伤的课程,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牢牢守护学生的安全。一方面, 制定安全纪律, 例如在制定区域活动、穿运动鞋等, 最大程度避免外来的意外伤害。另一方面, 规范体育运动的动作, 保证学生进行运动时的动作是安全的, 不会因为运动而受伤, 老师在做示范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同时耐心的进行重点讲解, 并马上对同学的动作进行观察, 及时矫正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在课堂上的运动要进行, 也要适量, 根据天气等情况进行调整, 对学校的运动器械也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护, 以免造成失误。

(五) 课堂内容的设计者

课程创新就需要体育教师对课程进行自己的设计。从教学的具体内容, 到教学计划安排, 到最后的成绩评估, 都可以进行自己的独特设计, 在课堂或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 可以利用身边的道具设置障碍物, 让学生带球穿越障碍, 也可以设置多个活动游戏, 分小组派代表进行闯关等等, 使学生更乐于进行课堂上的运动。甚至, 体育教师可以投身到体育教学的科研工作之中, 利用自己的实际授课经验, 将对孩子的了解与学到的知识相结合, 设计研究出更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体育课课程内容。

(六) 学生运动的鼓励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 体育教师们往往根据学生体育运动的成绩进行评分, 但是学生体质因人而异, 学生学习接受情况也各有特点, 所以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参考指标, 不能作为全部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尤其是不擅长体育运动和运动兴趣不浓厚的学生。

结语

教育, 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发展中, 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老师们或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面对着良好的机遇。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方面的知识, 多了解好的教育方式, 认真将课程便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光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策略[J].长三角 (教育) , 2012 (11) .

[2]李柯汕, 施程龙.浅谈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10

一、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合理安排教学

案例:在一次体育观摩课上, 有位青年教师的授课题目是“鱼跃前滚翻”。在教学前没有组织学生做相应的专项准备活动, 没有进行分解教学, 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下示范, 就让学生直接进行练习。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也没有合适的保护与帮助, 导致整个课堂险象环生。

剖析: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备课中, 要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对此做到心中有数, 事先做好预防措施;课堂中, 要准确突出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

二、课前做好必要的安全检查

案例:在分腿腾越教学中, 教师要理解和熟悉上课的环境, 场地要选择在周围无障碍物的平整地, 要备足体操垫做好安全防护, 提前仔细检查踏板、跳箱等器械;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严禁学生穿皮鞋、凉鞋、牛仔裤, 佩戴校徽、胸针等附有金属尖锐装饰物的服装上课。对于戴眼镜的学生, 如果摘下眼镜可进行练习, 就不要戴眼镜。

剖析: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课堂环境, 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本, 树立安全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要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提高预判能力, 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三、做好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案例:在进行投掷训练时, 如投铅球、铁饼、标枪等, 教师一定要做好思想教育指导工作, 要求学生按教师的口令进行, 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要做到统一投掷、统一捡回器械。

剖析: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 用积极的方式去思考, 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 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认识往往是“随便活动一下, 哪会受伤!”对此, 教师要主动制订预防措施, 避免无谓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案例:在侧手翻教学中, 很多学生因臂力不够, 不能支撑起身体, 无法完成倒立动作, 影响了整个动作的练习。

剖析:运动技能教学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无法完成那些有难度的体育技能。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五、积极培养体育骨干协助教学

案例:在分腿腾越练习中, 很多学生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 不敢尝试。教师巧用体育骨干进行引导练习,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及时让多个骨干进行保护,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感。

剖析:体育骨干良好的思想、品行、作风对全班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广泛接触学生, 对可培养的“苗子”要逐个了解、谈心, 掌握其思想动态, 有意识地让其担任力所能及的工作, 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体育骨干培养对象每班6~8人为宜, 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1名。

六、加强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

案例:杠上前滚翻教学中, 很多学生都会在杠上分腿坐时停下, 不敢向前做滚翻动作, 究其原因, 是怕从杠上掉下受伤。教学实践中, 可将跳箱放置在杠下, 铺上厚厚的垫子进行安全防护;在练习者的腰胸部拴上一根足够结实的跳绳, 两名保护帮助者在翻转时进行必要的提拉, 保证其不会从杠上掉下。学生看到安全得到了保障, 都积极踊跃地参加练习。

剖析:学生身体素质不一、运动能力不同, 保护与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初学者或基础较差的学生, 加强保护和帮助是其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克服心理障碍和教学安全的重要保证。

七、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案例:有一名学生患有哮喘, 教师在每次体育课上都对他特殊地“照顾”, 及时关注他的情况。如果遇到运动量较大的项目, 都征求他的意见。这一年来, 从没在他身上发生过安全事故。

剖析:体育教师可通过与班主任、家长、班委、任课教师交流, 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待有病史的学生, 要准确掌握有关情况, 并记录在案。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性格特征, 用不同的教法和要求, 帮助其逐渐克服各种困难。

八、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案例:制订合理的体育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包括预防事故的发生、发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和及时上报措施等。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11

对于那些熟悉中小学教育状况的人都清楚,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学历高的教师未必教的好,同时也有一部分学历低的教师也未必教的差,这是一定的事实。

同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而这也是导致这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出现此种状况除管理能力外或许还有如下两种原因。

原因之一是一些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不熟悉,同时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足,或许备课的不充分,再加上课堂教学的生涩,生怕教学中有差错,从而导致这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几乎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对课本教材的讲解上,而忽略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结果是只见这位教师只顾一个劲地讲课,而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听不懂,因而造成教学管理跟不上去。原因之二是部分教师管理意识的淡薄。特别是一些高中教师,一方面认为学生年龄大了,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强了,教师只需认真讲课就行了,另一方面或许认为带的是平行班,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再怎么努力地教成绩也上不去,因而忽视对班级的课堂管理。

故,我们可以说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同样,对于实施学案教学,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仅需要教师设计出优秀的学案和较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更需要我们教师的高质量的教学和课堂管理。可以说与学案教学相配套的管理方法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教师们的教学质量的。故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断革新管理理念,制定教师和学生都应遵循的课堂规则,提高课堂管理,使课堂学习活动高效地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案教学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一切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具体来说:

一、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交流状况、思想动态以及情绪反应等。教师都是要走进课堂的,对于任何一次进课堂的机会(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别人上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把这节课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不断的进行反思,审视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等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做到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一起制定规则,以不断完善课堂管理方法。

二、要合理地使用课堂权力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定的课堂权力,而这个权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是强迫学生做一些教师喜欢而学生却不一定喜欢的事情。在使用这个权力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使用不当,不仅会破坏师生感情,更会破坏原本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如在课堂上,当一位教师看到某位同学不注意听讲,或与旁边同学说话,或看其他书籍,或玩手机,或趴着睡觉时,很是生气,便直接点其姓名,让其站起来回答问题,当然这位同学是不可能回答出来的,因为他在做这些事时注意力是不在你身上的,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这位教师便停止讲课(而此时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在认真听课的),狠狠地“教育”了他一番,并严重警告,这其实是把课堂权力变成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又或者你是一位很强势的教师,通过高压手段保证了课堂纪律,或许你觉得安静的教室是有利于你的教学的,其实这样只会降低教学效果。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小组讨论与交流、回答或总结问题、阐述疑问时,学生有可能迫于你的强势而不敢或不能完全在课堂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展诸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其实只有当学生和教师有了很好的人际关系时,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课堂权力和教学经验中获益颇多。

三、教师的自我管理加强。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首先,要有历史知识的长度——面对当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已越来越快,我们教师应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纳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上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后自己不至于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时而陷入被动。其次,要有相关知识构成的宽度——教师要兼收并蓄、并对各类学科知识都要有着一定的感受能力。再次,要有新课改的认识高度——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随时关注新课改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更为充分的了解与关注,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面对出现的各类的问题从容而镇定的处理。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篇12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师生间缺乏理解互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形成师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鼓励的课堂环境。[1]这种模式的转变必然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2.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并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反对机械地传授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通过设计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指正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的方式方法,如Rod Ellis教授所指出的几点需特别注意[2]。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差异调整课堂用语。其次教师要把握好何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及纠正学习者错误的程度。再次教师要把握何时发问及发问的频率。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参与的质和量。

在课堂互动环节当中,教师可说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因素决定了互动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及其能否正确而有效地实施,能否适时掌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绪、注意力等的变化。教师要向学生输入可理解的语言信息,并且在输入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学习者处获得反馈,并根据反馈适当地调整语言输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习者提供熟悉、有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理解输入。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是有效的语言输入的源泉,但教师捕捉语言输入时机的能力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输入。

3. 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及启示

在教育发达的美国,政府把外语作为核心学科对教师制定了相关的严格标准以保证和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其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3]

首先是个人发展,它要求外语教师从扎实的通识教育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和艺术,着重培养批判思维与学习能力。其次是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从通识教育及教育实践经验中获取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是专家发展,指获得成为语言与文化方面专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从以上标准可看出在美国对外语教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些要求对于提高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良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首先是促使我们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根本看法及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它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并自发、稳定地发生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是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其次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是育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并合乎客观规律,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对教学过程反思的习惯。最后是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效率的反思。对于教学原则的反思应贯彻以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前提,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教学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上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适用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加大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力度。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是在正确理解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4. 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要求

20世纪中期,Abraham H.Maslow首先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引入“自我价值实现”和“人的潜能”,并强调人的主观活动和“自我价值实现”就是对人的潜能、天赋等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人们最终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就是其内心世界发展的过程。[4]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自我充分发挥和实现是其基本需求,学生自我潜能不断发挥的过程,就是其自我实现的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都应给学生提供成长条件和氛围,促使其达到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最终成为自我实现者。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事实上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它对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要充足,并不断更新。如实施英语教师交流计划,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鼓励教师潜心学术研究,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对教学工作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实现团队的整体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5]人本主义教育观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积极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拥有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感情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在自由融洽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5. 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这种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体现。大学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转变顺利进行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可能性。现代的大学英语课堂特别强调培养教师的操控和监控能力,因此必须以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管理,并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完善教师的素质。最终要以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目标,从多方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的区别,从能力和素质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并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阐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本主义教育观

参考文献

[1]孙宇.课堂互动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管理,2011,(6).

[2]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63-610.

[3]李凤荣.从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4]燕良轼.人本主义的生命教学观[J].大学教育科学,2009,(4).

上一篇:土地执法监察下一篇:对中国文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