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

2024-05-31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精选8篇)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 篇1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课堂,越来越多的课堂上演着精彩的华章。灵动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充满乐趣的课堂,也是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智慧与灵感的课堂。教师的激情,使其既能在刚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就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又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而课堂实践和课后延伸的环节,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激情。

一、激情导入,抓住学生目光

灵动的课堂必然是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有吸引力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导入。教师走进课堂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在课堂中形成一个气场,教师的激情,必然会唤起学生的激情。上课一开始,教师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又可以从以前已经学过的有基础、有铺垫的知识进行导入。教师的激情,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传播知识的渴望,教师将这种生命内在的动力带进课堂中,必然对教学充满热情和激情。这种激情,从上课伊始就会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目光。

二、激情演绎,成就课堂精彩

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演绎,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精彩点拨,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对各个环节衔接的把握,都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以及课堂上的精彩演绎。教学环节中精彩的导学案设计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帮手,而学生的自主探究,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精讲突破,对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艺术处理,对学生易犯错误的点拨,都需要教师的激情演绎。课堂上激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和小组,鼓舞全班同学的学习士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津津有味地去尝试,去思考,去探究。激情演绎,必然会成就课堂精彩。

三、激情实践,提升学生境界

当堂演练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对当堂演练环节的设计,精彩的问题设计,都需要教师以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去展示对一节课知识的把握程度,从基础、提高到拓展,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展现。但无论如何,每个学生都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展现出来,进步的足迹清晰可见。在学生实践演练的时候,教师充满激情的精心点拨,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屏障,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使其飞得更高更远。而学生作品的激情展示环节,更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唤醒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上进心,学生于相互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激情,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激情延伸,点燃学生梦想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要想长久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精彩的课后延伸,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激情。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从知识的角度进行精心思考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生命成长联系起来,以教师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与梦想,这就要求教师将激情的要素加入到课后延伸的环节中,充满趣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性作业,使激情的种子得以传递,教师的激情播散到课外,延伸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情延伸,点燃学生梦想。

灵动的课堂,开始于教师的激情导入、精彩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激情演绎与激情实践,成功育人在激情延伸。精彩的课堂,必然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于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练就技能,还能得到情感的陶冶与智慧的启迪。精彩的课堂必然是灵动的课堂,灵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激情。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 篇2

【摘要】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格特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对辅导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态度有特殊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人只要学心理学就可以胜任。心理健康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和态度,才能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 人格特质 心理素质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质

1.1 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卡瓦那、科米尔、盖尔, 日本心理学家伊东博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著名心理咨询与辅导专家罗杰斯曾建议美国心理学会在选拔和考核心理辅导人员时, 要注意以下人格特质:1.较优秀的智力和判断能力;2.既有独创性又有融会贯通的能力;3.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坚持自学,学而不厌的态度;

4.不机械地看待人,对人具有较强的爱心和关怀;5.对自我人格或性格的特质能加以洞察,有幽默感;6.丰富的感受性,多方面的思考能力;7.谦虚、宽容;8.温暖、友好的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能力;9.勤勉,工作习惯有规律,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强;10.勇于承担责任;11.办事灵活机敏,富有协调性;12.性格安定,具有自制力;13.能够识别不同的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14.文化根底深厚,富有教养;15.对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具有研究兴趣。

以上是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心理学家卡扎特提出,在具体的学校心理辅导中,令学生感到信赖的心理辅导教师有以下八个特点:1.认真倾听学生诉说;2.对学生能表示高度注意和关心;

3.不轻率地命令学生;4.能自我评价,又不将自我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5.能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6.师生之间能融洽地交谈,又能保守学生秘密;7.言行一致,而又充满自信;8.具有幽默感。

1.2 国内相关研究

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2年联合颁布的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规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乐于助人、热情、真诚,对病人和来访者力求做到尊重、关心和理解。

目前,国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格特征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心理学专家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归纳为:爱心、热情、耐心、容忍、敏锐、乐观、幽默、负责。心理咨询专家曾文星认为一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需要具备6个条件:要有帮助别人的心;要有敏锐的感觉和了解心理的能力;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要有丰富的经验;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态度。

我们归纳整理了一些国内资料,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较好的人际关系;

2.有爱心、同情心、同理心;

3.有奉献精神,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免费性质的教育服务,心理辅导教师

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宽大的胸怀,很多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尚未发展健全,心理辅导教师应包容学生歪曲的言行观念;

4.沉着、冷静、耐心;

5.有敏锐的感受性;

6.有较强的理解力;

7.有良好的语言表现力;

8.有责任感;

9.身心健康;

10.正确的价值观,心理辅导教师在价值观方面比学生有更高的标准和境界,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国内国外对比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国外的许多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质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格特质观点与我国的观点侧重方面略有不同。欧美更侧重于灵活的运用心理学理论及治疗技术,所以对智力、判断力、创新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并且更注重实践中研究,所以对逻辑能力、创新力、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而不厌的态度也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对心理健康教师应的人格特质观点更偏向于人本主义的人性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人格特征的现状及成因

2.1 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我国学校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人格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爱心、有热情,但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知觉思维。精力容易分散,多有力不从心之感。

2.2 原因

2.2.1 社会层面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为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普通教师或德育工作者的说服教育得以解决,片面追求智力的发展,未能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势必会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

2.2.2 学校层面

教育部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区各学校在落实文件要求时,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由专业人员来开展的,由普通教师、德育工作者或者学校管理者兼任。并没有通过严格的筛选、培训和考核,这就难免出现人格特征不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的情况。

2.2.3 个人层面

在学校里,许多兼职人员在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造成精力分散,所以,他们往往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刘丽.学校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山西教育出版社

论教师激情素养的课堂实践及体现 篇3

美国教育家威伍先生说: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我比较赞成, 伟大的教师的伟大有着不同的伟大表现, 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激情也各有千秋。

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堂上积极地去实践激情素养, 是实现其根本使命的必由之路。怎样去体现良好的激情素养?怎样去实践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体现这一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探讨。

观诸名师, 或举手投足气宇不凡, 或书写飘逸洋洋洒洒, 或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或旁征博引口若悬河, 均可以被认为是激情的演讲毕现于三尺讲台。作为成千上万的奋斗在一线的老师, 我们将怎样去实践并体现自己的激情, 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呢?

一、激情的实践及体现同态度有关

作为师者, 早已不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之中。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 他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人:他积极地面对生活, 积极地面对同事, 积极地面对学生。只有这样, 他才是有力量的。

对于课堂上的实践和体现。

首先在课堂前, 他是积极准备的, 凡是与文本有关的内容, 无论涉及什么学科, 他都要仔细地搜索, 认真地整理, 全身心地研读, 以期在讲授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淋漓尽致。

其次, 授课时, 他是积极实践的。

有如模特着了别样的晚装, 演员扮了特别的角色。同时, 从一个积极的师者变成循循善诱的向导, 带领学生“山高为峰”或者“曲径通幽”。富有激情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验, 你对三尺讲台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并且非常期待的, 甚至是迫不及待的, 充满了同学生分享的欲望。只有如此, 你才可以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以知示人。

当然, 在课后, 他是积极反思的。

作为师者, 作为富有激情的师者, 他渴望并努力的是自己成为一个好模特, 一个好演员, 一个好向导。他重视学生听讲后的评价, 在意学生细微处的反馈。他不断反省自己, 不断强化自我认知。他不满足这些, 希望不仅仅自己有梦想, 还要用自己的梦想做种子, 种出更多更美的梦想来。

积极的态度是教师激情素养孕育的源泉, 是教师激情素养实践的动力, 是教师激情素养绽放的保证。三尺讲台上的激情素养的实践和体现, 离不开他课前的积极准备, 课中的积极实践, 课后的积极反思。

二、激情的实践和体现与对象有关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将恰如其分的激情用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及恰当的事情、恰当的人物身上。总之, 一切都是合适的, 无懈可击, 无可挑剔。

(一) 因人而异的激情素养

从狭义上来讲, 对于个体的学生的教育教学, 要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从广义上来讲, 群体性的学生的教育教学, 同样如此。

学生的年龄、性格、生源、文化结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家庭教育, 无一不是影响教师激情实践和体现的因素。

因人而异的激情素养的实践和体现, 是非常必要的, 如若不然, 便要犯“对牛弹琴”的笑话了。

(二) 因时而异的激情素养

这里讲的因时而异的“时”, 不讲对于群体而言, 包括由于课文的不同而引起的情感的差异, 由于内容的难易而引起的预期, 等等, 着重讲对于个体的学生与个性事件的处理。

详而言之, 笔者以为, 心平气和的谆谆教导是激情, 声色俱厉的批评教育也是激情;耐心的讲解分析是激情, 恰当的浓情嘲讽也是激情。

俗语言: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在教学上, 笔者以为, 教无定规, 学无常矩。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 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他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分析问题, 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妥善处理。他认为, 大错上的宽恕比批评更有用, 小错上的严厉比迁就更有益。他认为, 友善的提示出现在学生骄傲时, 他就种下了进步的种子;耐心的鼓励出现在学生失意的时候, 他就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用智慧演绎激情素养, 这激情便如同破冰的春水、唤春的南风, 带领着老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三、激情的实践和体现与沟通有关

沟通, 是传播者以及受众之间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和桥梁。一位有激情的老师, 不仅是积极的、智慧的, 而且是重沟通的。

课堂内的教师激情素养的良好体现, 同师生之间的熟悉和默契息息相关。所以课内的激情和课外的沟通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关心学生的生活, 而不仅仅是学习读书。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有利于师生默契的培育, 有利于教师激情素养的实践和良好体现。

此外, 作为一位富有激情的教师, 他是感性和理性并重的人。三尺讲台上, 感性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进而引导学生;而在平时的教师职业生涯中, 理性的激情才可以伴随教师走得更远, 才更有持久力。

融入教师激情构建高效课堂 篇4

新课程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由此可见, 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 而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 发挥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调控。试想, 一个教师走入课堂如果不是充满激情, 满脸含笑, 讲起话来抑扬顿挫, 而是面无表情, 甚至冷若冰霜, 一副有气无力、失意消沉的样子, 如何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一个和谐而富有生机的高效的学习共同体?这势必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果。反之, 如果师生都充满激情、充满自信, 那么, 教师就会深入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学生也会更积极的思考理解、交流展示, 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的情感与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对他人施加一定影响的信号功能, 此外还具有动力功能, 即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可“増力”, 消极的情感情绪可“减力”。这两种功能适应在教学上, 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以确保信号作用易于为学生正确感知和乐于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激情的语言授课, 达到以情动人的地步, 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模仿和反复进行的倾向, 使他们充满信心, 奋发向上,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 一旦教师的消极情绪与情感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受学科的学习———回避或讨厌, 而且会使学生失去或减少了前进的动力,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的调控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多么重要。

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呢?

首先, 要做一个乐观、宽容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 生活中就必须做一个乐观豁达、宽容博爱的人。不论你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问题, 甚至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 你都要相信这一切都将过去。要相信生活是明媚的, 人性是向善的,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

第一, 要接受新课改的理念,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定位是: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它要求教师要以爱心关注学生, 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 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亲近学生, 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 而不能以师者自尊, 居高临下, 一言九鼎,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允许并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合理的争辩, 甚至思想上的碰撞。

第二,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独特魅力。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学习的内容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 文本的体裁、题材是丰富多彩的, 很多文章如诗歌、散文, 本身就具有浓浓的抒情色彩, 这本身就需要教师以动情的态度去对待它, 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解说去诠释文本, 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的兴趣, 形成需要的倾向, 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家魏巍在其《我的老师》 一文中, 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教他们读诗唱歌时, 就是借助于文本和自己的气质强烈的感染了学生, 对他们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起到了巨大而有益的影响。

第三,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丰富多彩。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处在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那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纵观古今中外的演说家、外交家, 他们或言辞犀利, 跌宕纵横;或严密精谨, 滴水不漏;或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或机敏风趣, 妙语解窘。他们的语言, 说服力大, 感染性、鼓动性强。我们应该学习和揣摩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 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注意运用声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起伏和语气的变化来描摹形象, 叙述情节, 渲染气氛, 展示意境。

教师课堂激情的特质 篇5

一、激情艺术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增加教师的魅力

语文这一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激情的教学能增加教师的魅力。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有形象的教师, 脸谱语言、身体语言, 都能够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法的教师, 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组织教学活动;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魅力是无穷的, 感染自己的同时, 也感染着学生。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生机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天真烂漫、敏感多情、活泼好动。教师千篇一律地照本宣读, 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良苦用心, 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不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激情的课堂正好能弥补这一缺憾, 它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一节相识课上, 我是这样调动学生的激情的 : 如果初中阶段是一部长篇小说,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部小说的序言;如果初中阶段是一支优美动听的乐曲,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支乐曲的前奏;如果初中阶段是一本装订考究的画册,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画册的扉页。现在, 让我们从欣赏这篇序言, 聆听这段前奏, 翻开这优美的扉页开始吧!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上, 激情的老师与激情的学生交往就会碰撞出更激情的火花。教师的激情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同时, 学生的激情也会对教师激情的发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中, 教师激发出了学生的激情, 学生听懂了教师的激情, 教师与学生互相鼓励, 互相欣赏, 各自的激情都能得到升华。教师的激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内, 更要体现在课外。教师用真挚的情感关爱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 更能够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 有利于增加教材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激情, 就有了对教材的关注, 有了对教材的关注, 就能深入钻研, 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品读、赏析、感悟, 让教材的人文性得到体现。教材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通过激情的讲授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没有激情, 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教材的魅力就得不到体现。

二、展现初中语文教师激情的措施

(一)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课堂上, 即使教师激情四射, 学生如果无动于衷的话, 课堂都是一潭死水。教师在授课之时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 把这潭水搅活了。如:讲古诗《赠汪伦》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如下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让学生赏析这些诗, 看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答“都是送别诗”。然后引导, 这些诗在送别上又各有不同, 王维与元二是以酒话别, 李白与孟浩然是以景惜别, 高适与董大是劝慰之别。分别是痛苦的, 但又不得不别。那么李白与汪伦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别”呢?让我们深入研究诗句, 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诗句的学习中。

(二) 激活课堂, 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学习效率肯定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就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常态, 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目的。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能急躁, 应多鼓励, 少批评, 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 把握教材, 以情动人

没有感情上不好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高度。教师在讲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授课中只有根据教材特点激情洋溢的讲解, 用情去打动学生, 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增强教学效果。

(四) 创新教法, 讲究艺术

课堂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唾沫横飞, 学生趴在桌子上是昏昏欲睡。出现这一状况, 是因为教师普通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更别说激情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创新教法, 重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如:讲《看云识天气》活动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 收集并制作了大量各种云的图片, 让学生看图进行辨认, 然后进行小组赛, 看哪组能根据云的形状识别出天气的状况, 最后让学生总结说明文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一改过去一学说明文就死气沉沉的情况。

三、总结

总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 掌握教法, 运用好激情艺术,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褚兆之, 漫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激情艺术[J].考试周刊, 2012 (71) .

[2]宋占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J].信息教研周刊, 2013 (1) .

如何成就有特质的优秀教师 篇6

以“爱、责任、信念”的目标从业,修炼教育的实践智慧。

很喜欢这样几句话:出于爱做事最省力,出于责任做事最认真,出于信念做事最坚定。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骨子里都有对教育的挚爱。爱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爱每一位学生,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课程。有了爱,就会有责任,就能挑起“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为孩子六十年”的重任。爱与责任源于对教育力量的信仰。有信念的教师,心中会有汩汩不竭的动力源。教育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总会给受教育者以阳光、雨露和清风。有信念的教师,会努力修炼教育教学的专业思维与实践智慧,会力求掌握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会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他们总是忙碌而又充实,不会半途而废,不会被暂时的困难吓倒,奋进的脚步永不止歇。

以“烂漫、舒缓、渐进”的心态从业,修为教育的诗意情怀。

“天真烂漫是吾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校工作的时间是满档的,业余时间应修为自身的诗意情怀。听听音乐,在舒缓的乐曲中放松身心;就着香茗与灯盏,在书香中沉静自我;铺展宣纸或废报纸,轻描淡写,抒写情意;掩卷沉思,将即刻的思考和情愫付诸笔端……让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充盈诗意,成就缓慢而优雅的教师特质。八小时之外的状态决定了八小时之内的情怀。拥有诗意情怀的优秀教师,每天会将心态调成和谐的状态,当他们走进校园、教室时,举手投足间就多了一份诗意的栖息,而这,正是所有学生的期冀与幸运。

以“常思、反思、深思”的习惯从业,升华教育的哲学思考。

如何成就有特质的优秀教师 篇7

从我们进入教育行业的那一刻起, 相信每位教师在内心深处都会存有一种愿景, 那就是成为一名行业中的佼佼者, 成为一位优秀教师, 为自己的教育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我们参加教育界的各种活动时, 每当我们与那些被鲜花、掌声所簇拥的卓越名师相遇时, 我们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这样的杰出教师?有这样的崇拜偶像是可喜的, 它至少说明, 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并没有离去, 心中的教育信仰依旧存在。但我们是否想过, 这些被荣誉环绕的、卓越的教师, 他们在大家看不见的背后, 究竟付出过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成功背后一定是与艰辛和泪水相伴相依。

因此, 要想成就杰出、卓越的教师, 我们必须去窥探这些功成名就的教师背后所挥洒的汗水, 探寻名师们成功的奥秘。然后, 再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为榜样, 努力提升自我。也许, 我们奋斗了一辈子也难望其项背, 但至少可以朝着优秀与不俗靠近, 成为一名不枉在教育百花园中躬耕的、能给自己教育人生写下还算流畅精彩的一笔的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 想要成就为一名拥有特质的, 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学校信任的好教师、优秀教师,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修为:

一、以“爱、责任、信念”从业, 修炼教育的实践智慧

笔者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小段话——出于爱去做事最省力;出于责任去做事最认真;出于信念去做事最坚定。不管我们曾经是因缘何故而与教育结识, 不管曾经你愿意与否, 现在你已经置身教育, 就已经与教育有了明确的契约——此生就要与教育“厮守终身”了。

出自对教育职业的热爱, 作为教师自然就肩负起了“教孩子六年, 想孩子十六年, 为孩子六十年”的重任, 教书育人, 诲人不倦, 与时俱进,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不断地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就成了教师的应尽职责。爱得愈深, 责任感便会愈强烈。

爱与责任同在, 爱与责任源于对教育力量的信仰。有信念的教师, 心中便会有汩汩不竭的动力源。教育虽然不能“包治百病”, 但教育总会给受教育的对象以明媚的阳光、甘甜的雨露、和煦的清风……有信念的教师, 每天的生活总会是忙碌而又充实的;有信念的教师, 不会半途而废, 被暂时的困难、艰苦吓倒;有信念的教师, 奋进的脚步是永不止歇的。

当我们饱含着“爱、责任、信念”的激情走进教育园地时, 优秀教师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因为教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事业, 她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根据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状况等, 去研究新途径与新方法。换言之, 一位优秀教师要努力修炼教育的实践智慧, 即教育的专业思维与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若我们教师面对教育中遭遇到的问题时, 只能像束手无策的家长那样, 靠冷淡与暴力等来“吓唬”孩子的话, 那么, 我们的专业特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有了“爱、责任、信念”后, 优秀教师就会在坚定的教育信仰的支撑下, 不停地去追求最省力、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二、以“烂漫、舒缓、渐进”的心态从业, 修为教育的诗意情怀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 叫“天真烂漫是吾师”。作为教师, 特别是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教育者, 首要的是切忌急躁冒进。现代生活的节奏实在是有点快, 于是, 有识之士开始发出了“让脚步慢下来”的呼吁。用形象的话来说, 也叫“牵着蜗牛去散步”。慢生活, 说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 应该是慢生活的追求者。在校服务、工作的时间是忙碌而满档的, 回到家后的业余时间, 优秀教师应修为自身的诗意情怀。可以听听轻音乐, 在舒缓的乐声中真正地放松自我的身心;可以就着香茗与灯盏, 捧一卷书籍, 以书香来沉静自我;可以暂时抛却事务中的庞杂, 与家人促膝交流, 传递天伦之乐;可以铺展宣纸, 在纸上轻描淡写, 抒写情怀;可以掩卷沉思, 将即刻的思考付诸笔端, 记录情愫……“八小时之外”的状态决定八小时之内的情态。优秀教师应有文艺青年的激情与烂漫, 也要拥有文艺中年的稳重与坦然, 让自己的“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充盈诗意, 成就缓慢而又优雅的教师特质。

可以想见, 拥有诗意情怀的优秀教师, 当他们每天都将心态调频成和谐状态时, 走进校园、教室的每一天, 举手投足间就多了一份诗意的栖息, 而这, 正是每一位学生的期冀与幸运。

三、以“常思、反思、深思”的习惯从业, 升华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师, 作为教育工作的专业者, 要想不流俗, 就应该有更高的眼界与作为, 那就是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自己的哲学学习, 学会哲学的思维方式, 并迁移到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日常思考中。因为教育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生命体, 要想不断地推进教学效益的发展, 就必须不断地在行动中思考、提炼、升华, 再转化为行动, 如此循环。“思想的深度决定行为的高度”,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将“常思、反思、深思”当成自己的从业习惯, 一节课下来, 一天的工作活动结束后, 最好要平心静气地坐下来, 闭上眼睛, 将自己一日的教学情形在脑海中过滤, 不论得失, 推而广之, 推而深之, 将当刻的所思, 三言两语地记述下来。一段时间以后, 可以向书山询问授业解惑, 从中觅得真谛, 再融汇自我的阅读所得进行梳理、提炼、总结。

论教师性格特质的影响及历练 篇8

性格是人格的具体表现, 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此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是组成个性的重要心理特征。其特点是性格的后天社会性, 从态度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内心深在性, 从行为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外在表露性。诸如: (1) 性格可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方面, 如对个人、集体、社会、劳动、工作、他人和对自己的态度。 (2) 性格的差别可表面在意志特征上, 如决心的大小, 行为的自学控制能力, 对紧急或困难情况的反应, 以及长期持久工作的毅力, 等等。 (3) 表现在人的情绪上, 如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 以及在支配一个人的经常心境, 等等。 (4) 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

性格是一柄“双刃剑”。性格决定了人们做人做事的方法, 性格会影响看人看世界的角度, 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从而影响并决定其交际关系, 婚姻选择, 生活状态, 职业选择, 以及创业结果, 等等。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 同样的机遇同时摆在人们面前, 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对待机遇的态度也不同, 于是有的人能成功, 有的人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美国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一个人想要生存立足, 求得最佳发展, 性格的完整与健全至关重要。不过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性格是可以重塑的。

二、教师的性格特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自身就如一部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 能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教师的性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 而且是其它任何一种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 是教师素质的认识因素或智力因素, 而教师的性格则是教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 它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以及教师工作的成效,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性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九五”科研课题“教师性格对学生影响的研究”表明, 教师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 教师性格中的情绪特征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 如教师遇事急躁, 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有21.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情绪波动受教师的影响最大, 91.1%的学生认为, 当班级比赛失利、名次落后时, 由于教师情绪稳定, 他们也不会有灰心丧气的情绪。

学校中最强大的影响力来自教师本身及其教学教育风格所形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就是不同的班主任带的班班风不一样的原因。为什么教师的性格对学生影响那么大?因为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班主任工作经历, 让我对于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比如同样上英语课, 一样的教学内容, 不一样的教师授课,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很不一样。我的性格开朗, 讲课富有激情, 举的例句生动有趣, 和学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 对学生鼓励多于批评, 学生都喜欢我并喜欢我上的课, 上课时学生从开始的拘谨沉闷渐渐变得积极投入并善于思考大胆发言。在当班主任时, 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学习和纪律方面严格要求, 生活和思想方面关心帮助, 课外活动方面支持鼓励, 身体力行地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应该有的原则,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对待不同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我们的班级既是一个团结向上协调统一大集体, 又是一个充满多彩个性的大家庭。学生和我之间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关系。我觉得这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因为我的性格影响到了我的教学、我的班级工作、我与学生的关系、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态度, 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是非道德观及个性的发展等。

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教育教学效果, 以及学生性格的发展和定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良好的性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的教育因素, 这颗种子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 就会生根、发芽、结果, 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 是个温和严谨、教学认真的人。在学习中, 藤野先生曾严肃指出鲁迅的过错, 而态度却依然十分和蔼可亲。藤野先生的高尚人格, 给鲁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直到晚年, 他还时时想起藤野的音容笑貌, 鼓起自己战斗的勇气。人们常常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 我们无疑可以看到教师性格在学生身上的折光。对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小学生来说, 教师性格的影响就更大了。有人做过实验, 让三种不同性格类型的教师各带三组学生, 结果学生的性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格优良的教师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 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则会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

三、什么样的教师性格特质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 到底什么样才是好的呢?我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我们只能从教师职业对教师基本要求来对良好的教师性格特质进行探索。

1.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上, 良好的教师性格应该包括对待教学工作是热爱认真的;对待社会是客观积极的;对待生活是乐观向上的;对待学生是尊重、宽容、友善、真诚、平等的;对待自己是自律自省、客观公正的。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四十年的时间, 从9万名学生的信中概括出“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的12个特点, 其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友善的态度”。

2.在意志特征上, 良好的教师性格应该包括做事决心坚定、百折不挠、持之以恒;遇事沉着冷静、善于观察;遇到困难无畏顽强、知难而进。在问卷调查中, 81%的学生认为自己善于独立思考是受教师的影响;35.3%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 是因为他们的老师不怕困难, 从来没有畏难情绪;33.5%的学生认为自己意志的坚持性受老师影响最大。

3.在人的情绪上, 良好的教师性格应该乐观、豁达、幽默、平和, 善于与人相处, 有忍耐心、有同情心, 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经常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不能成为好教师。”性格多变、喜怒无常、冷淡挑剔的教师, 必然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情绪不稳、自信不足, 经常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一位老师不论在课前遇到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情绪, 当他站在讲台前的那刻起, 他的心思都应全部投入于教学中, 保持教学热情。

4.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上, 良好的教师性格应该具有持续性的观察分析能力、敏锐而精细的判断力, 追求主动记忆、大胆想象, 并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比如我接触过的两种类型的绘画教师, 一种是孩子画出和老师的范画一模一样的画才认为是好作品, 而且对生活的事物要求真实再现才算是好的表现, 这样教出的孩子只是一个模仿高手, 画中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这样的画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而另一类老师则让孩子听着音乐在范画启发下画出脑中所想的东西, 天空可以是任何颜色, 颜色代表的可能是孩子的心情、愿望;太阳可以戴眼睛、喝可乐, 这样的表现很生活化。这样的孩子学画时很放松、很快乐, 孩子能大胆想象并富有创造力, 他的画是有生命的。试想, 思维呆板僵化的老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的学生呢?

四、教师应怎样历练出良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是能培养和塑造的。人们常说“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这个片面的观点使人们缺乏改变不良性格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人的性格一旦形成, 就有它的相对稳定性, 但是环境的变化, 个人的努力, 完全可以促使性格发生变化。

首先, 要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 从思想上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对自己的性格优点、性格缺陷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的看法进一步来评价自己, 要能勇敢正视自己性格的弱点, 扬长避短。对于自己性格的评价, 我认为一样可以从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对事情处理在意志特征的表现, 对自我情绪的调控, 以及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的表现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有了这些习惯, 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 又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点。

其次, 要有角色意识。一个人在生活中有多种角色, 我们不能把一个角色中的任务和情绪带入另一角色中。在学校你是一个教师, 你就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在教学业务上不断学习专研, 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后的教务工作中要有服务学生的思想, 关心爱护并帮助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同事中, 要与大家团结协作, 多发现同事的优点, 学人所长, 友善待人。在父母面前, 你为人子女, 就要尽孝道;在子女前, 你为人父母, 就要尽量当个好爸爸、好妈妈。如果把工作中不顺心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你既上不好课, 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甚至无意识地会模仿你的处世方式;如果你把教师的角色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你可能会和孩子产生矛盾;如果你把工作中领导的角色用于夫妻关系, 你的夫妻关系肯定不和谐。不少人正是因为角色混淆、角色情绪没有调控好而引发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应该有角色意识, 不能把工作生活其他的角色任务和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 同时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只要把每个角色都做好了, 各种关系就自然和谐了, 就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平和宁静的心境。

再次, 要坚持学习, 以智养心。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不论从教学业务要求还是从个人素养提高上说, 长期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培根认为读书使人头脑充实, 讨论使人明辨是非, 做笔记则能使人知识准确;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学使人长于思辩。屠格涅夫说过:知识比任何东西能给人以自由。可见, 知识能够活跃人的思想, 带动人的思维发展。当然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生活中学、从别人的经验中学, 关键要有想学、要学的思想并付诸行动。

最后, 要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性格的改变不可能是一时的决心或一阶段的努力就能促成的, 良好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 日积月累地磨练。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性格会不时反复地影响着你, 但你要在意识上果断地摆脱它们, 让正确的意识强化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 并指导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比如你碰到了一个问题学生, 他总让你伤神, 首先你在心里不能怨弃他, 要把他当成一个对自己的挑战, 一个教育研究特例, 一个需要你帮助的迷途孩子。你的心态放宽了, 你就会采取积极行动, 想尽各种方式走进这个学生的内心, 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帮助。当你成功地改变了这个问题学生后, 你以后对人对事的态度就会更积极上进、更宽容耐心。一次活跃互动的课堂, 一次与学生的真诚交谈, 一个偶发事件的得当处理, 一次坏情绪的控制, 一次胆诚的自我批评等小事件都是自己良好性格养成的推进因素。

教师性格的自我完善与调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加强性格修养是每一位教师终生的课题。良好性格的磨练和养成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而且能够通过努力做到。

参考文献

[1]陈永中.教师良好性格的历练.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8, 9.

上一篇:行为指南下一篇:专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