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2024-09-18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共9篇)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篇1

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课堂教学实施了“两案并行,探索为先,学导结合,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县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教改的热潮中,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纲要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学轻教,以学定教;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重指导,轻传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重视个性化教学,轻模式化,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避轻就重是教师定位的基本标准。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面对的是固定的教材和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推动教学的进展,也许确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关键中的关键。下面试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情感交流、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又不一味地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后,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发现重点和难点,发现有用的短语词组和句型,而不能老套地把重点和难点直接给学生阐明,学生得来的不费功夫,遗忘也快。但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充满了发现重点后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经过大脑思维,记忆深刻,也不易遗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并不断地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学生则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是教材使用的优化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依附者,是教学参考书的忠实执行者。在备课的时候,他们常常把专家对课程与教学的“使用说明书”当作唯一的参照标准,严格按照教案设计好的路线,循规蹈矩,从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课堂上始料未及的回答和变故,或则充耳不闻,或则置之不理,或则就将学生的思维强硬拉回到预设好的轨道上来“按部就班”。新课程理 念倡导下的数学生成教学,要求教师把教材、教参当作教案设计的脚手架,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是有待加工、发掘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基础、师生的状态、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及学校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对教案进行“二度加工”(即对教学设计适度调整,包括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增减等等),从而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骄案”。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精心组织问题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地讨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剖析问题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继而捕捉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师生的进一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鼓励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短短的45分钟内,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进行整理,归纳,加以阐释,并按照教案所设计的,力求客观、准确地传递数学知识。学生要做的仅仅是认真地观看,投入地倾听和不假思索地记录。在这种单调的传输式的“一言堂”中,教师是知识源,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是“不成熟”的认知主体,是被动的接受者。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成课堂上的教师要求将学生看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通过不断让位于学生,启发学生提问,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返还给学生,做到以适当的方式,在引导他们参与讨论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思考信息。

3、教师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向“标准答案”进军,偶尔生成的“一题多解”想法也被“标准答案”所否认,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钳制,渐渐形成只认“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在思想上都怕与老师不一致,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更谈不上在课堂教学上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异见”。这是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严重相背离的。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数学生成教学,要求教师跳出“齐步划一”的教学框架,实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知识”的教学境界。在真实而有效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异见”中往往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异见”正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教师适时地发挥教学主 导作用,给学生的“异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变式、引申、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英语真正成为生动而“鲜活”地、具有无限的魅力。如在《Thomos Edison》中,我是这样来引入的.Today we are going to know a man called Thomas Edison, Do you know him?(Yes,)绝大多数都知道这个人,语文课本中早已学过,因为熟悉,所以有兴趣。He comes from America, He was a great inventor, What did he invent.What invention were very useful and important?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每组得出一个结论,并说明为什么?)小组活动,不受约束,自由发言,教师仅是观察走动,Edison was a great inventor, but he was not very clever when he was little, Do you agree with me? 学生再次被激起学习热情,争先恐后。Yes./ No don’t think so.教师把握时机:Read the passage , Why did the teacher send Tomas away from the school ? Was he really foolish? 学生的兴趣已被唤起,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要求每个小组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并总结归纳了分类的方法。这样,使得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生气勃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认识的心理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课堂教学活动情感化。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学英语学习与小学英语学习的不同,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及时的帮助,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听力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教师 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角色传统定位需要转变:当代教师不再是依靠对知识的占有,而是靠其科学的知识组织,即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篇2

一、编剧—心理课堂的设计者

心理课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可以按照课程大纲教学,而心理课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什么,心理教师就应当设计什么。比如,刚入校的高一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新环境,包括新同学、新教师、新学校,新的学习内容及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其次是青春期交往问题,同性、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父母、教师的交往等。再次是自我认识和定位问题。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恰当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最后是生涯规划问题。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其特殊情况,同一个主题未必适合所有学校。寄宿制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寄宿,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较初中有了很大变化,以上的四个问题在学生中最为常见。所以,每个主题所占用的课时就需要根据该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进行调整。

心理教师作为心理课的设计者,必须蹲下去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真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内容收集、整理、呈现出来,才有可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拿来主义,高中与职校学生用的是同一教案,教学就变成了走过场,课堂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对高中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导演—心理课堂的引导者

剧本已经完成,如何呈现则是导演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了。作为心理教师,此时需要考虑的是在一堂课的时间,合理取舍内容。教师应考虑如下几方面。首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贴近时代生活、能引起共鸣的内容,陈旧、过时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引起关注。因此,心理教师在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身边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另外,心理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节设计好的心理课不止在一两个班上,往往要在一个年级中展开,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又有不小的差异,所以,设计时还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有所不同。由此,也可能同一个主题,在内容上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调整。其次,体现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一节心理课的时间有限,如何更好地利用呢?个人认为,内容的安排应当从学生走进心理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设计,以达到引起关注、思考、分享的目的。同时,课堂后的延伸也不能缺少,它是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再次,“好马配好鞍”。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课堂呈现形式,既可以有和煦春风,又可能出现疾风骤雨,目的是让孩子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行走在心理课堂。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内容。教师设计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形式。如高中的孩子对视频、案例等呈现形式比较感兴趣,那么在如何设计讨论、分享环节上就要多考虑一下。如果只关注形式本身,如播段视频、说则案例,没有后续小组、全班讨论跟进,学生很难有机会听到同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教师的引导,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思考。最后,内容的呈现还需考虑心理教师自身的特点。每位教师要了解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考虑自身的因素,如此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现课堂内容,学生也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

三、角色—心理课堂的参与者

一节心理课效果好不好,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而谁来创设氛围?毫无疑问是教师。一份同样的教案,不同教师上,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意识和投入状况。教师要拿捏好课堂的每个环节,哪些地方需要极力渲染、哪些地方平铺直叙就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迸发课堂魅力。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要保持十分的投入,如此才能灵敏地抓住细节,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所以,一节课下来第一感觉你是否满意,想想自身的投入情况即可。也许这节课在内容的设计、形式的开展上并不完善,但因为有了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学生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进了课堂,真正思考了,如此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就够了。可以说,教师是否真正参与进了课堂,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观众—心理课堂的反思者

一节课从编剧、导演到倾情投入,教师的任务并未完成。教师在心理课堂自我感觉良好并不代表学生满意或收获多多。因此,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反馈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可以更好地在下一个班级展现。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其他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还应作为观众的身份参与心理课堂,充分听取自己内心和孩子的声音,力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心理课堂。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非常明确:心理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发挥实效,仅靠几十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积极阳光环境的营造、心灵成长的引导,还要有大课堂的心理定位。因此,课堂的延伸就非常重要。板报、家长与学生的对话、社会实践等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心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心理课堂的引领作用,带领孩子在课堂领略心理教育的魅力,如此,孩子才愿意与你站在一起,把心理融入思想和生活,构建其美好的幸福人生,教师也才能在心理课堂上有成就感,有收获感。

定位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篇3

关键词:教师;定位;课堂;角色

那么,如何正确定位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呢?

一、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

二、教師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和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演示课件,图上有一条公路,如果两辆汽车从这条公路上的两地同时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通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出运动情况,使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了同步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咨询者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咨询者。教师是他们失去目标时的问路人、迷失方向时的指路人,而不要充当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同意见。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同“导演”,那么,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就是“演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合作意味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特点。

五、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从“权威”变为“合作伙伴”,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高质量的教育,呼唤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转换定位教师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4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角色是否发生了转变,是否需要转变,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教师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而且许多方面变化巨大,但这种变化不是教师角色的根本改变,而是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时对自身角色的一种调整和完善、一种优化和升华,应该说,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未变,是教育本质使然。

做教学设计的“藏宝者”

设计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它是承载教师劳动并体现教师劳动的部分。有教师岗位在,设计教学的活动就会存在,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角色未变而且不能变的部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此时的课堂小组并列,先学后教,那种重在设计教程,以教程带学程,细致严密地规定学生的学程,细致到第几分钟要求学生读书,读第几页第几段的做法,显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悖,是作为设计者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必须改变的。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更加面向学习者的设计,设计的一切活动均围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同事先布下的一个局,教师就是那布局者和藏宝者,学生是那靠团队的智慧协力去把教师藏下的“宝贝”挖出来的破局者和挖宝人,“宝贝”是本课的教育目标。“宝贝”藏在某个地方,同时隐藏在寻宝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宝贝”,让学生知道找什么;要布好局,让寻宝的过程具有更大意义;要讲好游戏规则,让学生根据规则去寻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在设计学生的学程。教师不再局限在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讲,使用什么教学手段讲,而是努力为学生设计一个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开展学习的方案,设计一个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方案。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者,其选择能力尤为重要。一是要善于根据方式选内容,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无法覆盖所有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判断的自觉性和能力,预设适切的课程内容供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二是要善于根据目标选择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目标追求上存在差异。在国际上,有的国家在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时,主要用来学习概念性内容,这样的内容,对整个课程来讲,更多集中在“是什么”的学习层面上;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更多用合作学习来探究社会内容,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可见,对合作学习目标的界定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三是要善于根据程度选切口。好的内容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选择好的问题切口对学生展开学习很重要。这样的切口从程度上讲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跳是态度,够得到是能力。伸手就够到了,缺乏挑战性;怎么跳也够不到,会导致学生不跳。设计出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去跳、去争取获得“物品”的过程就成为考量设计者功夫的所在,是变的重要方面。做小组合作的“护航者”

在学生学习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又一方面。在传统课堂中,这种引领是通过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的引领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的引领不能“代庖”,把需要学生自己“寻”得的知识主动呈现给学生;也不能“领航”,自己在前面探路,让学生在后面跟随;更不能“旁观”,事不关己,神游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护航者。教师要在能够观察到的距离内观察学习进程,掌握学情。教师要快速判断各种情况变化,保证在小组学习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和部位,迅速加盟到小组中,帮助小组解决问题,保证小组航行安全并顺利抵达学习彼岸。

从护航的角度讲,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突出护卫中的全景性。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由若干个独立小组构成,只关注一个或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忽略或丢下其他小组不管,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为做到全景性护卫,教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尽收眼底。二是突出护卫中的全程性。全面掌握学情是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前提。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师通过观察、提问、演练等环节,较为容易掌握学情。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只有跟随小组学习全程,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路,找准教师实施引领的起点和关键点。三是突出护卫中的选择性。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护卫不是监督,不是看小组学习是否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中进行,而是观察学生是否能抵达终点。作为护航者的教师,要对航程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破除航程中的险境胸有成竹,拥有根据只言片语迅速判定小组学习程度和问题的本领,在小组学习出现偏颇、遇到障碍时能及时发现,以教者的智慧、长者的权威给予点拨纠正,帮助小组走出困境,步入正确轨道。

做学习成效的“品鉴者”

作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不会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取消,这是教师作为评价者未改变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下,伴随课堂教学整体的变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评价对象到评价内容、从评价标准到评价目的都在进行调整,这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发生改变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关注学生个体转向关注小组;从评价学习成效转向既评价学习成效,也评价团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关注群体的合作意愿与策略,关注小组的合作氛围。评价目标是小组发展下的全体学生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品与鉴的成分应该更多,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品变化,品成长,品成功。鉴别是非,鉴别程度,鉴别优劣。通过品鉴找准下一步学习的起点。通过品鉴,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需要在哪。这里的品鉴更侧重引领,侧重以欣赏鉴定的方式实现引领。这样的品鉴,较之过去的评价,多了一份研究,多了一份欣赏,将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与小组、学生与学习、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感。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品鉴包括品鉴方向,品鉴策略,品鉴状态。所谓品鉴方向,就是要正确判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因子,让小组明白,尽管这次学习走得可能不够远,但小组在学习中呈现的一些萌芽是今后学习成长中更珍贵的部分。所谓品策略,是因为在团队学习中,策略的掌握运用更为重要,通过什么途径逼近目标,如何共同迅速逼近目标,是小组成功的关键,也是今后团队攻关的重要部分。要从策略选择、策略运用的角度帮助小组成长。最后是品状态,一个成功的小组,状态一定是最佳的。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从对状态的感悟中帮助小组把握团队学习进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不让一个学生产生游离感。

做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必备条件是教师固有的工作,不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都会努力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作为创设者的角色没有变。但是,相对于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配套条件确实变化巨大,学习条件对学习活动的作用更突出,教师作为条件创设者的角色也更鲜明,这是作为创设者的教师改变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围绕小组的学习来组织和创设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条件是保障小组学习开展,即保障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学,愿意学,学得好。在保障小组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中,环境条件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这样一种环境:它能够保障小组学习持续,不断深入,保障学生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要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积极探究,合力攻关。学生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在小组内安心学习,通过小组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习变得越来越有品位。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篇5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多重角色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园长对教师专业发展这项管理工作的认识与落实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与质量。分析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多重角色,有助于园长认清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责任,扮演好各种角色,努力在学园里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一、园长应该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障者

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说是园长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角色。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客观上是需要园长在行政管理上提供必要而有效的各种保障措施。离开园长在行政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影响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园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障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维护教师专业发展的权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法》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园长应自觉地尽自己的所能去维护教师专业发展的权益,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去满足不同发展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实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和丰富的信息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等阅读参考资料;办公用品和各种教具或制作教具的材料应有较好的保证;班生数的规模要有适当的控制;要接通互联网等等。俗话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物质与信息资源,无疑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施展他们的抱负,加速他们专业发展的进程的。其次是制订并逐步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有效可行的激励措施,为教师的专业搭建发展的平台。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或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邀请专家来园为教师开展园本培训,或直接与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学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尊重教师专业活动的权利。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物质保障”,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保障”。所谓的尊重教师专业活动的权利,一言蔽之,就是在专业事务活动中,应尊重那些在专业上有造诣,或者说在专业上有积极思考的教师的“话语权”。笔者认为,在专业事务活动中,园长应学会尊重、重视与采纳那些在专业上真正“术有专攻”的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如果园长真正能对教师专业活动的权利给予充分的尊重,肯定会大大地激励幼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但在现实中,相当部分的园长会自认自己是“教师的教师”,于是不管是对新手教师,还是对熟手教师,抑或是能手教师,园长都会对他们的业务进行一番指导。而事实上,各自专业方向不同―――教师的专业是“业务”,而园长的专业是“管理”。除了少数园长属于管理与业务“双肩挑”的“专家型”园长外,绝大多数的园长要在业务上担当起“教师的教师”的使命,尤其是要担当起“熟手或能手教师的教师”,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园长不能正视这一事实,总以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了得,这不仅会误导幼儿园业务的发展方向,更会挫伤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的专业进取心。

二、园长应该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

引导学园教师做好专业发展工作,应该说是时代所赋予园长的一项新的管理使命。可以说,一所学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园长“管理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园长有责任为学园教师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外部环境,使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不同水平的发展。笔者认为,园长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在园长的“施政纲领”中有一个全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总蓝图。要制订切合本园实际的学园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计划,包括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措施等等。

(二)在学园的常规管理中,善于根据教师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分层管理的方式。根据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及时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三)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教师所拟订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至少包括: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达到该目标的标志是什么?达到最近发展目标有什么具体措施?需要幼儿园提供何种支持与帮助?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有助于帮助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从原来的“自然的成熟”状态引向一个有目的的发展轨道上来。

(四)改变教师评价观念,将教师评价当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条件。积极引进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对教师教学、教研行为的评价上,园长应从“评判者”角色转换为“激励者”角色,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深入教研领域,快速成长。

三、园长应该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先行者

专业发展,对一线教师而言,指的是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对园长来说,则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园长专业发展应与教师专业发展保持同步,甚至应是先走一步。如果园长的管理水平不提高,那么他的管理水平就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水平越来越高的教师相适应。相反,如果园长能明确自己也是一位专业发展者,那么他一定也会像广大教师一样,不断学习、领会新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地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使自己的管理策略更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然,如果园长在做好本职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在业务上躬身实践,做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践行者,走专家型园长发展之路,则更为理想。园长若能以身作则地投入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流中“游泳”,就更能体味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艰辛。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园长更好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使其管理措施更合理、更有效。事实表明,园长自身专业发展之路的经验,无论是管理方面的专业化,还是业务方面的专业化,对园长本人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上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助于园长切实而有效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工作。

四、园长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者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说是园长所面临的既古老又崭新的管理任务。说它古老,是因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直是学园管理的重头戏;说它崭新,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赋予了师资队伍建设以新的含义。既然是“崭新”的,就要求园长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工作,他就应该及时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最新的理论或研究成果,并将之吸纳在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中来。

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随着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形了相应的思想和理论,比如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等。因此,园长要真正有效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工作,除了积极学习、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去,还应对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有目的、深入的学习,使其管理措施更富有理性色彩,更有科学坚实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篇6

摘要:1.从幼儿活动内容的计划者变为活动环境的提供者2.从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变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3.从幼儿活动过程的调控者变为幼儿活动过程的支持者、合作者。

理论依据:《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到: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活动范围分割成若干个活动空间,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活动兴趣来选择活动伙伴和活动内容,然后进行学习和交往。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让幼儿有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另外,区角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因此,区角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教师也能更直接地接触幼儿,然后对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性指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教师的关注,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所以,幼儿园从集体教学到区角活动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从幼儿活动内容的计划者变为活动环境的提供者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区角活动前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安全、自由的活动环境,提供种类多、数量足、形状奇异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和方法,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学得轻松,没有任何压力,这样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能够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向目标迈进。

二、从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变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

集体教学中是由教师课前提议或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教师在指导活动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来控制活动的进程,这样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性化差异,这也算是我们当前要进行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而区角活动要求了解每位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条件使每位幼儿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幼儿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遇到困难,老师只需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例如:一位孩子在玩磁铁时,发现两块磁铁磁性不同的`一头放在一块才能碰在一起,当这个孩子说出他的发现时,许多小朋友都不信,说这位幼儿用力过猛,才让磁铁碰在一起的。这时老师不直接告诉幼儿是怎么回事,而是和孩子一起重新做一次实验,使孩子们懂得确实是因为磁铁有同性相排斥,异性相吸引的特性。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这一现象,体验了一次发现的乐趣。

三、从幼儿活动过程的调控者变为幼儿活动过程的支持者、合作者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现场指导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既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于幼儿,也不能让幼儿在活动时的思路受到限制。在区角活动的指导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意图要借助各种不同的影响媒介来传递给幼儿,使孩子在无意识中接受老师的指导,尽可能地避免指导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可能,防止幼儿放弃活动的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控。教师尽可能地变为幼儿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对孩子们的指导必须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引导地位。例如:在结构游戏“重建家园”中,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较差,他们搭好了房子,里面也摆放了娃娃和不少的家具,比如:电视机、桌子、板凳等,可就是没有床,这时老师在一旁以小伙伴的角色说:“如果娃娃要是想睡觉怎么办呢?”这时,其中一个小朋友马上说:“咱们再给他做一张床吧!”于是老师的指导意识便马上被孩子采纳了,存在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从幼儿学习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潜能的挖掘者

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来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与能力。而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让幼儿能够主动地学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孩子的内部潜能和个人能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当前的活动上,不要以主观判断为依据,不能强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意图去行动,把老师的知识去强加给孩子。教师要在丰富的物质环境,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关注幼儿的发展,不要出现表面上的应答和处理,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介入,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去引起孩子的注意,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总之,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化,正是当前我们进行课改的一大亮点、热点,孩子们自主探究学习也是他们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及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兴趣。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摆正课堂交流中的教师角色 篇7

一、不做“权威”, 学会倾听

(一) 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想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就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 让学生把话说完, 并引导学生连贯、合乎逻辑地说。

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引入”时的教学片段:教师写算式, 同时学生说意思:3+3 (2个3相加) 、5+5+5 (3个5相加) 。

师:请同学们写出3个4相加的算式。

生:4+4+4。

师:写出6个2相加的算式。

生:2+2+2+2+2+2。

师:写出20个7相加的算式。

此时, 大部分学生认为加法算式太长, 有些学生认为可以把字写小点, 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写20个太多了, 我想……嗯……她一下子说不出来。但此时教师并没有打断她, 而是鼓励她继续说。这位学生停了将近一分钟才说:我想加法太繁了, 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乘法来算。

在教师的引导和等待中, 这位学生说完了她想说的, 不仅使交流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可见, 教师学会倾听, 让学生把话说完是多么重要!同时, 教师的这一行为也在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 不可随意打断同伴的发言。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二) 让学生把理说透

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放下“指令”的权杖, 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边说边思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交流中, 这样才会真正提高学生交流的效果。

例如, 笔者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 (三) ”的片段。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 比八月份节约了, 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画出了线段图, 并根据线段图理清了数量关系: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

根据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列出了方程。

设八月份的用水量是x吨, 那么节约的用水量就是x吨。可以列出方程:

当学生都同意这两种列式方法时, 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 我还有不同的想法……”

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会是是哪来的, 节约了怎么会用加法呢?肯定错了!

笔者没有因为算法超出了教学目标而置之不理, 示意他继续说。

“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 就说明八月份比九月份多用了, 所以用九月份的用水量乘就等于八月份的用水量。”男生解释道。

学生说完了, 教师也并没有马上表态, 而是让大家静静思考。

生:怎么理解?

笔者指指黑板 (暗示他根据线段图来说明理由) , 该学生跑到线段图前, 边比画边说:我是借助线段图理解的, 你们从虚线表示的一段理解比八月份少, 我从表示八月份比九月份多的一段想多出来的一段是多用了九月份的。

话音刚落, 台下想起了一片掌声, 教师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多么精彩的回答, 多么到位的理解。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让他说完整, 课堂里就不会出现这么巧妙的解题思路了, 也许学生思维永远就停留在前面的方法了。可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只要给予了他们时间, 得到的也许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

二、成为“导演”, 点拨指引

(一) 把握时机, 及时点拨

在课堂交流中, 教师应在重点处、难点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 让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对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时, 教师可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其思考, 引导其逐渐走向思维深处;对于学生在交流中偏离了方向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反思的方式回归到正确轨道上来。

例如, 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试算“求6、8和20的最小公倍数”, 结果大部分学生因受旧知识的影响, 只用公约数去除三个数, 从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2×3×4×10=240。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没有急于评价, 而是因势利导地让学生用列举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写出6、8和20这三个数的倍数来验证。学生惊奇地看到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 而不是240, 从而产生疑问, 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把多乘的“2”挖出来。最终得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要除到两两互质为止。”在这里教师成了学生的引导者, 把握住了时机, 点在了火候上, 点在了疑问点和关键处, 启发学生投入到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主动获取知识。

(二) 因势利导, 用好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越位, 应该让学生尽量自己去说去做。而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的思维步步走向深入。

例如, 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 笔者出示题目:“两个假日小队帮果农采果子, 第一组有8人, 平均每人采60千克, 第二组有12人, 平均每人采50千克, 这两组平均每人采果子多少千克?”学生列式为: (60×8+50×12) ÷ (8+12) =54 (千克) 。这时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能不能用“ (60+50) ÷2”来计算呢?笔者抓住这一契机, 及时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为什么不能”“什么情况不能”, 然后将题目中“第一组有8人”改为“第一组有12人”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再将题目中“第二组有12人”改为“第二组有8人”,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计算、讨论, 从而明白只有两个份数相同时, 才可以用两个数相加的和除以2, 进而顺势延伸为当三个份数相同时, 也可以用三个数相加的和除以3……通过教师的激发和步步追问, 学生才不会将错误方法滥用, 才能对“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含义有深刻的认识,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当好“裁判”, 评价激励

在课堂交流时, 教师要当好裁判。如果学生观点相异、争执不下, 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答;如果两方的观点可以各取所长、合二为一, 教师则可以综合意见得出正确答案;如果只有一方的观点正确, 教师可让正确的一方进行解释和说服, 从而使另一方接受;如果两方均错, 教师则应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公正的“裁判”, 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认知模糊时, 基于公平公正立场发出清晰洪亮的声音。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师;小组合作学习;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期望通过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学习方式,学校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实践,已经顺利完成了在学生团队合作方面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需要找出自己的合理定位,以此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合作学习释义

合作学习概念起源于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他是一家著名基金的主席,认为在学习活动当中,只有合作学习才能够促使学生进步。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的成绩足以获得教学奖励。美国的约翰逊兄弟也是支持合作学习的重要人物,他们觉得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达到学习他人的目的。在合作学习当中,人们需要遵循几项基本的要素,其中一个是需要小组之间拥有可以依赖的学习目标,另一个是在小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公平地对待合作学习中的个体以及小组成绩。除此之外,在小组学习当中,整个小组中的资源相互共享,成员之间不仅要享受共同的支援,也需要积极地完成小组学习的任务,以此来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定位合理的意义

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定位的合理能够带给小组巨大的学习意义。在化学课堂当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而化学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验,小组之间的实验使学生分工明确。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锻炼其创新思想和实践技巧。化学教师的合理角色定位使教学实践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分配到学习任务以后,需要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在适应教学环境的同时,还能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化学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使学生的思想有了发挥的空间,使其在教师所制订的计划中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

三、化学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定位

1.组织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化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分组工作,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而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化学教师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持合作学习小组的灵活应变能力。在制订学习目标以后,小组能够根据环境以及现实情况的改变,找出应对措施,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印象。

化学教师是整个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在不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自由分组的形式,学生之间总有相互熟悉和相互了解的成员,其在兴趣和爱好方面都能够达成一致。该种形式既发扬了民族思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促使合作分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分组,化学教师作为组织者,还需要提出合作学习的相关形式以及评分标准,以此确保小组学习的公平公正。

2.小组学习的评价者

在小组学习中,化学教师不仅仅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更要做好评价者的工作。教师应制订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小组学习成员的公平和公正,制订合理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化学教师根据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绩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的程度,评定该小组所得到的奖励以及惩罚。该种行为使化学教师处于合作学习之外,却又始终参与其中,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尽管部分教师只是依赖于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而无法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但经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化学教师定能从实践中明确自身定位,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从而完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段兵兵.合作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13,4(4):61-63.

[2]郭学锐.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现象的审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9(3):19-22.

[3]徐小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J].科技信息,2012,3(16):455-456.

[4]姜玉莲,刘莉.新学习模式构建: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12):5-16.

自主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 篇9

——儿童自主学习课堂的理性思考

淮师二附小

宗全全

一、引入:

关于课堂,有这样的比喻: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课堂是在能看得见的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的课堂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拉硬扯;最次的课堂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

很显然,这种理想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正如孙双金老师追求的那样:每堂课上学生应“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课堂上学生是否是自主学习成了评价教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充分”地放手放权,表面上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课堂效率却不高。

不可否认,课堂上应该体现孩子的自主性,但自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能弱化吗?如果不能,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该处于什么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展开:

1.学习加油站的经理。

首先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加油站的经理。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犹如蓄势待发的船。这样状态的学生天然会有吗?或者是能够持续拥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自己“加油站”的职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石。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加好奇之油。

创设表演情境,加快乐之油。

创设情感课堂,加情感之油。新奇感:

新的老师(跨班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新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演、纠错„)

新的教学具,激发学生新奇感,让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及时的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美国艾尔莎·凯德说:“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中。”尊重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教师在课堂关注学生差异,在学生疲倦时、困惑时,遇难题准备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扬起自信投入学习。

自主课堂中,教师成了加油站的经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满油,挂满帆,让学生驾驶学习之船开足马力奔向彼岸。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油”,学生能有多少在自主地学呢? 2.学习大戏的总导演。

课堂犹如舞台,学生是一场学习大戏的演员,剧本当然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姑且把这场戏剧就叫学习大戏吧,教师在学习大戏中是当仁不让的总导演。有人认为真正地自主课堂“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扶持过多,引导越位,会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便撒手不管。这实际是引导缺位,最终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变成了放羊式的假自主。自主学习不是教师轻松了,而是教师这个总导演所要做的事更多了。

从一节作文课说起。

这是我们做学生时,广为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一二三四五,学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作作文,老师出题愁煞人。”

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形象,其实,即使是现在,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怎样让学生自主快乐地习作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节我校教师执教的作文课。

教师告诉学生将举行春游了,学生确定了春游地点,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春游时线路,自己准备春游所需物品,注意事项,开开心心春游。春游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春游的收获,然后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最后在教师组织下向低年级建议下次春游也去这里。

在这样的作文课中,教师这个大导为了这场学习大戏煞费苦心,春游前期的准备、春游的组织、习作的指导展示。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了快乐的习作之旅,正是有了这样的煞费苦心,才有了学生的精彩纷呈。(习作图片)

如果我们穿越一次回到童年,如果我们再做一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听课,还会把写作文当成难事吗?

自主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学习游戏的裁判、学习前行之路的向导„„然而不管是什么角色,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总结

上一篇:扫街式营销方案下一篇:医保申请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