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共13篇)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1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学生范错误让我们更加注意到研究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提醒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课堂中宝贵的资源,处理得好,可以带动一大片,处理不好也会打击一大片,让我们重视学生课堂中暴露的错误,让课堂在生成中更加精彩!
一、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能够尊重并理解,并能够款人地对待,这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和素质,心理素养的事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深入了解,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心中有数,而且要求教师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出学生对问题的各个方面的理解程度,有着较强的耐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能创造出一个明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一次数学课上,有个学生汇报时:12 х6=80.,老师发现了这个错误,但是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式子:15 х 6=90, 16 х 5=80.这个细节,体现了教师敏锐的观察,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二、延迟判断,深入分析错误的原因
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并不要立即作出判断,一来让学生重新叙述一遍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出错误的学生自己就能发现错误并纠正。二来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在叙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或许也能够发现错误并帮助其纠正,三来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集体分析错误原因。
错误的原因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类?一是陈述性知识的错误。就是学生对一些知识的表述上、理解上产生的错误。如学生学习“互质数”时,这样表达“5和9都是互质数”。这时教师可以推测学生可能是对“质数”、“互质数”的概念认识模糊,进而通过辨析让学生对此知识的认识。这类错误的纠正只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就可以了。
二是程序性知识的错误。就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计算、测量等过程中的操作的顺序或者操作的技能姓的错误。如计算24-9=25,就可能就是学生用减数的个位上的9去减了被减数的个位上的4了,得到5.这时要对运算顺序和理解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三是策略性知识的错误。也就是解题方法的选择上的错误。这时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巧妙纠正学生错误,开启学生智慧。
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过程,而“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省”与“观念冲突 ”为前提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观念冲突”。利用学习错误,并及时引发这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以求得心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2
课堂教和学的效果反馈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课堂上学生的解答;二是学生课后的作业。课后作业的反馈信息较为滞后, 课堂上学生解答的反馈信息更及时一些。因此, 艺术地处理课堂上学生的错误, 可及时调整教学的需要, 也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时会出现口语错误。如果教师对这些错误有错必纠, 势必会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并影响其表达的流利性。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 不及时纠正, 这些错误有可能出现石化现象。那如何对待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口语错误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总结:
一、让学生辨错, 教师不要轻易定论错误
课堂上学生愿意解答问题从心理上讲是一种表现欲望和信心、兴趣的体现, 渴望得到同学特别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有的错误是学生创新和探索而导致的。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 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离奇的想法, 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 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 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 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 才能激起主动的内容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地评价,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 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 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 也要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的否定对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伤害,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迅速而又客气地请学生坐下。其他学生如果没有发现错误, 教师就用“请仔细看看”之类的话语进行提醒。同学互相指出的错误更容易被接受, 这样就会越辨越明, 直到找出错误的原因。
二、让学生纠错, 教师不要轻易动手改错
定论错误以后, 学生渴求的是如何改正错误才能使答案正确。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教师, 而教师将纠错的任务交给某位学生, 对这位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信任和鼓励, 他会很好的表现。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他能改对吗?从而会集中精力去观察, 有的则会提出不同的解法, 这样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 有的错误不能当堂辨识或纠正, 可以留给课后互相探讨, 下次课堂上再纠正, 但教师要注意这是下节课不可再推移的问题。
三、利用一些好的错误资源反思教学
犯错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生可能犯的错误的估计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准确, 有的错误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教学资源。如题记中的错误填空The dog is interesting in the meat.interesting基本的意思是“有趣的”, 而interested是“对……感兴趣的”。犯错误的学生想到一般物作句子主语用interesting, 人作主语用interested。那么the dog为动物作主语, 所以填interesting。这实际上是一种探索、模仿, 但他不知道两者区别是十分精确的, 是不可以由此及彼的。在这个用法中, 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学生会想:为什么要用interested?interesting究竟为什么不行?这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利用一些好的学生课堂错误, 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 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 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大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 自学能力的培养, 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或是源于教师的教, 或是学生某些创新的尝试而导致的, 有的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有的是个性的问题, 值得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 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 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也应该是一种教学资源, 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总之,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口语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 充分把握好纠错的时机, 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 帮助学生克服因出现错误而造成的语言障碍, 发展自我纠错能力, 提高口语水平。
摘要:在英语课堂上出现口语错误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是其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口语错误既不能有错必纠, 也不能放任自流, 而要根据教学目的和错误的严重程度进行即时纠错或延缓纠错。因此, 艺术地处理课堂上学生的错误, 可及时调整教学的需要, 也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数学课堂怎样处理学生的答问 篇3
一、耐心追问——展示思维过程
由于受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限制,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够开阔,答问不够完整和深刻。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法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但现实中有些老师喜欢用“对错”简单地一评了之,至于学生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老师较少涉及。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鉴于此,学生课堂答问后,教师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耐心追问学生的真实想法,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如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知识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下面的三角形被长方形纸遮住了,只露出一个角,请判断它们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
随着课件的依次出示,学生兴高采烈地猜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趁着大家的兴奋劲儿,我及时出示了第三个被遮住的三角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锐角三角形,口气毋容置疑。此时,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思维缺陷,而是微笑着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有孩子迫不及待站了起来:“我们从左往右看,露出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最后一个露出的是锐角就肯定是锐角三角形了。”涉“思”不深的学生信心十足地说。我继续耐心追问:“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里有锐角吗?”学生“哦”地一声拍拍脑袋作顿悟状:每种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锐角。那么只露出一个锐角无法确定是什么三角形。这样,教师了解到部分孩子的思维缺陷,发现盲点,巧妙引领,及时拨正学生思维的航向。当然通过追问,有时也能欣赏到一些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积极评价——引导深入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证。长期深入一线课堂,我发现少数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评价,保持“漠视”。尤其是公开课或自己拿不定的时候,为了保险就干脆不肯定也不否定,让学生的答问不明不白地“晾”着。其实,数学讲究深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灵活选用“延迟”、“内隐”等方式积极地评价学生的答问,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引导深入思考,以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如教学“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时,我出示下面一道题:小明星剧团要购买4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60元,裙子40元。购买男装一共花了1200元,那么用于购买男装的钱是女装的多少倍?
生1:1200÷[(60+40)×4]=3。
生2(迫不及待地):我还有一种列式方法,不需要加中括号,只要用到小括号就行了:1200÷(60×4+40)
我表扬他勇气可嘉,敢于不人云亦云。至于正确与否笑而不答,好一阵沉默后,我请两位同学陈述列式理由。
生1:要求男装是女装的几倍,必须用男装的钱数除以女装的钱数。根据题意,男装钱数已知,故要先算出女装一套的价格是60+40=100,再算出4套钱数100×4=400,最后求出男装是女装的几倍。综合算式就是1200÷[(60+40)×4]=3。
生2:解决这道题我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男装的钱数除以女装的钱数。由题得知,既然买4套女装,说明有4件上衣和4件裙子。那还可以这样求女装的总钱数:上衣的总钱数+裙子的总钱数。题目中男装钱数已经告诉了,所以我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200÷(60×4+40)。
此时下面小有躁动,已经有学生听出端倪来了。
师:数量关系式找得很准。4件上衣多少钱?4件裙子呢?
生2(惊愕地):哦,错了!错了!漏乘了4。正确的算式应该是1200÷(60×4+40×4)。我太心急了。
师:生1方法正确,有理有据;生2及时认识到自己理解偏差,并纠正了错误。都值得表扬!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精彩答问,不能简单地“好”、“对”敷衍过去。“好”,好在哪里?特别是错误答问时,不能轻易判“错”,然后打入地牢,甚至批评学生,这不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还掩盖了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表面接受其实内心不服。教师要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反馈信息,深入思考,以激励学生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心怀敬畏——善待独特创新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讲究严谨的逻辑,更需要探索和创新。而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学生灵感的跳动搭建平台并创造机会。
怎样避免电子邮件中的五大错误 篇4
电子邮件中的一些错误是很直接的,如果对方收到了你的错误邮件,你的工作、声誉或者是职业生涯都可能受到影响,幸运的是,要避免这些错误是很容易的。以下是经常会困扰我们的五个电子邮件使用时的坏习惯,但你完全能够以另外的方式来处理它们。
1、含糊或者是缺少主题
当我们在争一场官司的时候,我们也应当简洁地归纳到一项条例来为自己辩护。对于电子邮件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应该让收件人能够很容易地明白你的邮件是什么内容。如果你想大多数人那样,有一个文件筐总括你收到的邮件,可能会根据日期、发件人或者是主题来归类,那么你难道不会希望能够通过主题就能够得知简要的信息吗?如果能这样的话那么发件人就是为你节约了时间。
换一个角度来说,你所收到的邮件中,有多少是没有主题或者是对方所标示的主题是像“你要的电话号码”这样的呢?为什么发件人不能在主题中清楚地写明“电话号码是xxx-xxxxxxxx”呢?
当你在发送电子邮件给一个特定的人时,请在主题中给出事件的详情,再加上名字。例如,当你想说张三升职这件事,你可以在主题中写道“张三升职了”。如果你发送邮件时在主题中只写道“张三”,那么收件人也许就会误认为是张三所发送的邮件。
总之,一个清楚明了的邮件主题,就可以为收件人省却不少麻烦。
2、更改了话题却没有更改主题
你是否有看到过一些标明一件商品正在出售的广告,而进入了商店后却发现它已经售空了呢?商店其实是给了你一张延期票,因为它的广告内容实际上已经是过期了。在过去,商店通常都会试图说服你购买其它的东西来代替,也就是一种“诱饵推销”的方式。
电子邮件用户则更经常地蒙受这种“诱饵推销”,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大都是出于懒惰。例如,当你向一个同事发送一则主题为A的通知,这个同事之后则需要向你发送主题为B的通知。然而,它没有创建一封新邮件,标明“主题B”,而是直接回复你,在文中才提到关于主题B的事,但此时的主题上所写的仍然是“主题A”。这确实令人烦恼不是吗?当你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请确定你的主题与实际的内容是相匹配的,
如果你要通过回复来发送通知,那么请将主题更改为匹配实际话题的字句。
几个月前,天气还很冷的时候,一个邻居向我们新建住宅区的所有居民发送了一份邻里的电话号码簿,标题为“邻居的号码簿”。一个半小时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其中一个邻居向所有人回复的邮件,主题是“Re:邻居的号码簿”。我不经意地点开了这封邮件,发现这个发送者所写的是他的暖气机坏了,想向邻居们借毛毯以及煤油暖气机。当然,他还是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并修好了他的暖气机,但如果他所发出的邮件能有一个更好的标题的话,我想他也许能够获得更快的回复。
3、在一封邮件中包含多个话题
将多个话题包含在一封邮件中能够让你减少发送的次数,也可以减少电子邮件的流量以及数量。然而,你的接收者可能就会因此忽略了一个或多个话题。所以最好还是让每封电子邮件中只包含一个话题。
4、未经思考就发送
当你年幼的时候,你的母亲也许有告诉过你,在对一个人作出回应之前心里先默数三声。为什么她要那么说呢?因为她知道,如果不经思考就回答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
请确保你所要说的确实就是你所写的东西,人们可能会根据你的字句来自行理解你的意思。通过电子邮件所开的玩笑很可能会比当面这么做要造成更大的误解。另外,请小心谨慎,不要太快对一封让你不悦的电子邮件作出回应。一个愚蠢的人才会当即表现他的不满,而智者总是能够将一些羞辱忽略。
出于法律因素,在发送邮件前你也需要经过思考。电子邮件能够被律师“发现”,作为一方提出诉讼的证据。也就是说,你在电子邮件中所写的内容可能落入一些律师的手中,成为审判时的证据。因此在你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之前,想象自己是处在一个证人的立场,正在提供证词。
5、轻率地对所有人回复
在你按下“回复所有”前,先确定你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做。真的每个人都需要看到你的回复吗?你的回复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吗?或者说你是否仅仅是发送了一个私人的回复或者只是一个关于发件人的个人问题呢?在这些情况下,你只需要做简单的“回复”就可以了。否则,你的一些私人的争论就可能变成公众皆知的尴尬信息。
请注意,如果你收到一封邮件是因为你是某个群组中的成员,那么当你点击“回复”时也会将邮件发送给群组中的所有人。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5
处理办法
一: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 选项”。在“Internet 选项”对话框中,单击“安全”。单击“默认级别”。单击“确定”。
二:删除所有临时的 Internet 相关文件
1.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2.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 选项”。
3. 单击“常规”选项卡。
4. 在“Internet 临时文件”下,单击“设置”。
5. 单击“删除文件”。
6. 单击“确定”。
7. 单击“删除 Cookies”。
8. 单击“确定”。
9. 在“历史记录”下,单击“清除历史记录”,然后单击“是”。
10. 单击“确定”。
三:禁用脚本调试
1.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2.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 选项”。
3. 单击“高级”选项卡。
4.在设置栏里找到“禁用脚本调试(其他)”,前打钩;“显示每个脚本错误的通知”,前面如果已经勾选那么去掉!
四:禁用错误报告
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切换到“高级”选项卡,单击“错误报告”按钮,选中“禁用错误报告”选项,并选中“但在发生严重错误时通知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五:再用360安全卫士或优化大师修复下IE.
建议您尝试进行以下操作:
1、清除一下IE浏览器的缓存,点IE上的工具――然后再选择最下面的Internet选项,再点Internet删除文件(记得勾上删除所有脱机内容),确定后再重新打开IE浏览器
试试,同时请确认您使用的是IE6.0及以上版本。
2、您的网页上清缓存,在网页上选择工具->Interner选项->删除Cookies和删除文件,然后再确定。
3、请您点击IE浏览器中的“工具”,选择“internet选项”,进入“安全”页面,点击“自定义级别”,将您的安全设置设为“低”。
4、清空一下IE浏览器的cookies文件,在IE浏览器中设置“禁止自动脚本更新”,并不要选择“禁止运行ActiveX控件”,然后再尝试操作。
解决方案 使用本文中的故障排除方法时要按它们出现的顺序进行。在您完成一个故障排除部分后,请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仍发生此脚本错误。如果问题已解决,则不必继续下一部分。如果问题未解决,则继续执行下一部分。
IE中的脚本错误
某个网页可能会无法正常显示或工作,您可能会收到一条类似于以下之一的错误消息:该网页上的问题可能使其无法正常显示或功能不正常
出现此问题是因为该网页的 HTML 源代码不能使用客户端脚本(如 Microsoft JScript 或 Visual basic 脚本)正确工作。发生此问题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之一:
* 网页的 HTML 源代码中有问题。
* 您的计算机或网络上阻止了活动脚本、ActiveX 控件或 Java 小程序。Internet Explorer
或另外一种程序(如防病毒程序或防火墙)可以配置为阻止活动脚本、ActiveX 控件或 Java 小程序
* 防病毒软件配置为扫描您的“临时 Internet 文件”或“已下载的程序文件”文件夹。
* 您计算机上的脚本引擎损坏或过时。
* 您计算机上的 Internet 相关文件夹损坏。
* 您的视频卡驱动程序已损坏或者已过时。
* 您计算机上的 DirectX 组件损坏或过时。从另一个用户帐户、另一个浏览器和另一台计算机测试网页如果问题只在您查看一个或两个网页时发生,则从另一个用户帐户、另一个浏览器或另一台计算机查看这些网页,以确定问题是否依然存在。如果脚本错误依然存在,则可能是网页的编写有问题。如果从另一个用户帐户使用网页时脚本错误未发生,则问题可能是您的用户配置文件的文件或设置造成的。确认活动脚本、ActiveX 和 Java 未被阻止确认您计算机上的 Internet Explorer 或另外一种程序(如防病毒程序或防火墙)未配置为阻止活动脚本、ActiveX 控件或 Java 小程序。在 Internet Explorer 的“高”安全级别,活动脚本、ActiveX 控件和 Java 小程序被关闭。默认情况下,Internet Explorer 6 和某些Internet Explorer 5.x 版本针对受限站点区域使用“高”安全级别。默认情况下,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针对受限站点区域和 Internet 区域使用“高”安全级别。如要为当前网页重置 Internet Explorer 安全设置,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1.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2. 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 选项”。
3. 在“Internet 选项”对话框中,单击“安全”。
4. 单击“默认级别”。
5. 单击“确定”。
请参见您使用的防病毒程序或防火墙的文档资料,以确定如何打开脚本、ActiveX 和 Java 小程序。确认您的防病毒程序未设置为扫描“临时 Internet 文件”或“已下载的程序文件”文件夹请参见您使用的防病毒程序的文档资料,以确定如何防止该程序扫描“临时Internet 文件”或“已下载的程序文件”文件夹。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6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 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者: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篇7
一、尊重
任何人在学习科学时, 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错误的前概念, 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尊重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就是尊重人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头脑里的前概念无法被科学概念简单地覆盖, 因此, 企图回避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是幼稚的, 甚至是愚蠢的。
实际上, 不但学生对科学存在错误的前概念, 即便是经过专业学习和强化训练的教师, 对科学也仍会存在不少错误的前概念。例如, 曾有几个高中物理名师外出旅游, 有一次他们去去游游乐乐园园体体验验““过过山山车车””, , 当当““过过山山车车””在水平弧形轨道上高速盘旋时, 人由于惯性会严重地向外倾斜, 似乎要被抛抛出出一一样样。。下下来来之之后后就就有有老老师师感感叹叹::惯性好大啊, 太刺激了!其实, 人的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人站在地面上的惯性与随“过山车”盘旋时的惯性是完全一样的。他们之所以会这样说, 正是因为头脑里“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的错误前概念在作祟。因此, 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应当有所理解, 而不应横加指责。
对于学习者来说, 当前的学习不但会受到已有错误前概念的干扰, 而且还可能引发新的错误前概念。例如, 在教学变阻器的知识时, 我们常会做如下实验:将小灯泡、电流表、变阻器和电源串联在一个电路上, 当调节变阻器的电阻变大时, 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灯泡变暗。这个由教师所操控的演示实验的现象无意之中会使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观点———灯泡的亮度是由通过电流的大小决定的, 从而对电功率知识的学习埋下隐患。可见, 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 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对知识被动地接受, 而是对知识意义自主的建构过程。概念的建构是有基础的, 学生的前概念就是建构科学概念的一种基础。如果我们无视学生的前概念, 就不知道科学概念学习的起点及其建构的基础, 也就无法真正实现科学概念的建构。
二、了解
前概念是建构科学概念的起点和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大脑是一个“黑箱”, 我们常常很难看清楚他们在学习某个科学知识时, 究竟存在怎样的前概念。因此, 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程度, 与教师的经验直接相关。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在与学生多年的反复交往中, 对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时可能存在哪些前概念通常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 年轻教师应当多向老教师请教, 以便为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作好充分准备。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要备学生”,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例如, 关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前, 有些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如果教师事先对学生的这一前概念有所了解, 课前就可以准备橡皮泥、弹簧秤、烧杯 (装水) 等器材, 从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时, 橡皮泥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并不改变。如果事先对学生这一错误的前概念没有足够的了解, 那么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的观点时, 教师也许就会措手不及, 且无法在课堂上利用有说服力的实验现象对其予以纠正。
老教师虽然对学生的前概念比较了解, 但由于前概念的复杂性, 其对前概念的认识也难免出现盲区和偏差。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以暴露其头脑中潜在的前概念。例如,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教师可问学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平面镜前照一下自己, 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具有哪些特点呢?”或具体地说:“物体的像成在哪里?像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些学生认为物体的像成在镜面上, 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 像越小。可见,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学生前概念的成因虽然比较复杂, 但在许多情况下, 学生还是能够为自己的前概念提供自以为是的证据。因此, 为了有效促成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学生对某个科学知识有哪些前概念, 而且还要了解产生前概念的原因。例如, 在学习浮力知识时, 学生往往认为密度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较小, 而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较大。他们的理由是:石块、铁块扔到水里会下沉到水底, 而木块、泡沫塑料之类的物体扔到水里却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石块、铁块的密度较大,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小, 而木块和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知道了学生产生错误前概念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 用推理或列举客观事实等方法予以纠正。
三、正对
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是在他们先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淀而形成的, 具有顽固性的特点。因此, 错误的前概念无法被科学概念简单地覆盖。如果不把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推翻, 科学概念就难以牢固地建立起来。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前概念, 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应积极地正面应对。
例如, 我们知道, 灯泡的亮暗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 但不少学生却存在如下两个错误的前概念: (1) 100W的灯泡总比40W的亮, 即灯泡的亮暗是由灯泡的额定功率决定的; (2) 通过的电流越大, 灯泡越亮, 即灯泡的亮暗是由所通过电流的大小决定的。对此, 教师教学中可以在一块示教板上安装一个电路, 分别将“220V 40W”和“220V 100W”的灯泡连接在上面, 上课时先用纸将连接的线路遮住, 只露出两盏灯泡。
师:当闭合电路时, 两盏灯泡哪盏亮些?
生:“220V 100W”的灯泡亮些。
教师闭合开关, 学生发现“220V40W”的灯泡更亮, 感到非常诧异。
师:你认为在这个电路中, 通过哪盏灯泡的电流较大?
生:通过“220V 40W”的灯泡电流较大。
教师揭开遮蔽线路的纸, 学生惊奇地发现两盏灯泡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通过的电流大小相等。由此他们认识到:灯泡的亮暗并不是由额定功率决定的, 也不是由通过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于是便提出问题:灯泡的亮暗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在这一问题的驱使下, 借助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现象, 学生即可建立起“灯泡的亮暗由实际功率决定”的科学观点。
四、深究
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在学习中会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对此, 教师应当由表及里进行两方面的深究。
1.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某些异常表现, 从前概念角度究其成因
在学习过程中, 某些信息的刺激有时会使学生做出不正确的反应, 而这些反应常常是由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引起的。对此, 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反应, 揭示其错误的前概念。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认识, 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 在一次电学实验课上, 学生在分组进行“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 有的学生在接通电路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便忙于检查小灯泡是否拧紧, 闸刀开关的接触是否良好, 各个接线柱的接触是否良好等等, 却没有想到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 使变阻器的电阻变小。教师看到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均不为零, 于是判断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变阻器的电阻过大。但教师此时不能马上提醒学生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而应认真分析学生在实验中表现的行为, 找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他们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 认为含有灯泡的电路中, 通路灯泡便发光, 断路灯泡便不发光。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 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灯泡没有电流通过, 二是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 然后让学生自行判断究竟是哪个原因造成灯泡不亮, 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既使学生自己排除了实验中的障碍, 同时也纠正了他们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前概念。
2.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前概念, 究其成因
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尽管错误, 但在学生看来却是合理的, 这是因为错误前概念的产生总有其习得的经验知识为基础, 总是有其原因的。在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某个错误的前概念时, 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说出理由, 以暴露其前概念产生的根基。如果学生不能清晰地说明产生错误前概念的原因, 教师应当深入分析, 揭示其成因, 进而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例如, 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之所以会认为“像的大小跟物体与镜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 像越小”, 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十分熟悉的生活经验:人照镜时, 离镜越远, 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越小。进一步分析可知, 学生是将像的实际大小跟观察者在镜前看到的像的大小混为一谈了。鉴于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辨像的大小与人眼实际看到的像的大小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到, 人眼看到的某个物体的大小不但跟该物体的实际大小有关, 也跟该物体与人眼的距离有关。例如, 某人离你近些, 你看到的他就大些;离你远些, 你看到的他就小些。如图1所示, 人眼看到的像AB的大小是由其上下端与人眼连线的夹角, 即视角决定的, 视角越大, 人眼感觉像AB越大。当人眼与像AB的距离变大时, 虽然像的实际大小不变, 但人眼感觉像变小了。
五、利用
学生的前概念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也是教学的生长点, 因此, 它是教学宝贵的资源。概念建构的本质是概念的转化, 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在教学中, 当学生面对问题暴露出错误的前概念时, 教师应善于加以利用。例如, 在教学重力知识时, 针对“重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不少学生除了认为“重力的大小可能跟质量有关”之外, 还认为“重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体积越大, 重力也越大”, 理由是:一桶水的体积比一杯水大, 一桶水也就比一杯水重。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因为对同一种物质而言, 其重力和体积是成正比的, 体积大的物体重力也一定大。但对重力而言, 质量和体积两个因素哪个是本质因素, 哪个是非本质因素, 学生难以区分。为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检验: (1) 控制体积相同, 即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测量其质量和重力, 结果发现铁块的质量较大, 重力也较大; (2) 控制质量相同, 即取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 测量其重力, 结果发现铁块和木块的体积虽然不同, 但两者的重力却相同。
论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教学 篇8
摘 要: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难免会有错误,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更应该凭借教师的教学机智,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的成分,通过错误设置疑问,在错误中探究,在错误中悟真理,在错误中内化知识。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错误;创造;衍生
一、创造错误,错中设疑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制造错误,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比较、分析、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从分析错误中学会反思,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内心的“不平衡”通过探究寻找到“平衡”的支点。
比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把学生四人一组做实验,每组桌上放了大小不一的圆柱与圆锥,我有意识地安排实验工具,有的组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有的组圆锥与圆柱不等底等高;有的组两种都有。小组代表在教具中取实验用的空圆锥圆柱各一个,分头操作。
实验开始后,教室里沸腾了,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生找到了不同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在对产生不同结论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通过再次操作验证学生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没有回避或遮掩学生会出现的错误,而是故意暴露错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经历了一番观察、分析、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后,最终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
二、衍生错误,错中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但这样做却忽视了错误的价值。学生的“错误”往往蕴含着他们的独特想法和创新意识,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一种教学机智。教师要借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有意识地进行灵活调控,变错为宝,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在探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学生顺利完成基础练习后给出一道拓展练习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一生根据长方形内角都是直角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360°。而另一生通过在四边形里画一条对角线使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360°的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生同法在四边形里面画两条这样的线,就分成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一共是720°。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仔细思考,分成的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与原来四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关系?这次意外的缘起是学生画一条对角线,引起错误的“发现”进行反驳,这个错误本身富有研究价值,从而把这个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三、将错就错,错中悟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者大可不必视学生的“错”为洪水猛兽,只要错得合理,错得其所,教师也不妨试一试“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因为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所得的本领才是真正被他们所内化吸收的本领。
教学乘法应用题后我出示:有2排椅子,一排4张,另一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独立练习后,有的列出5×4=20,有个别学生列出4×2=8或5×2=10,甚至还有的列出2+4+5=11。很显然,学生是受到乘法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影响,没有读懂题意,就胡乱列式的。
针对以上的“错解”,我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学生则综合运用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审题等解题策略来讨论,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是何等的珍贵。由于我采取了“将错就错”的策略,巧妙地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被彻底激活了。
四、善待错误,错中内化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让学生在摔打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善待学生的“出错”,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生成,也能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有时更是创新火花的闪现。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充满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宁要真实的缺憾,不要虚假的完美”将是我一生教学中不变的追求。让“错误”教学走进课堂,能够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提高一个良好的途径和方法。总之,要让“错误”为学生服务。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9
在素质教育年代,地理知识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知识内容之一,应用性广泛,实用性很强。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也更加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更加贴近生活。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把生活地理案例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课堂中呢?
1对教材要掌握透彻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都很好分析,但是使用什么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认真准备的。对新课程标准的掌握又是分析好教材的基础。教师还应该能够对这些后备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知道应该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得到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状况对教材能够再创造,重新进行最佳组合。只有对教材熟练得掌握,才能知道去捕捉哪些有用信息资料。
2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个体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因素是兴趣爱好,教师如果提起不了他的地理学习兴趣,成绩就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思维活动特点和成长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们关注的焦点把它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中来。对教师来说,要与学生多交谈,多接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新动向,并能够在课堂上甚至课下运用教材涉及到的知识原理及时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要有目的性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做好分类,归纳
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针对教材设计的内容去收集信息资料,并把这些资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存。可以按照教材的教学顺序把资料插入到课本中,也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存放。要注意及时地更新,及时地总结。要加大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否则,这些信息会被遗忘掉。此外,还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即使学生的网络游戏中的信息也可以。因为在很多的网络游戏中都涉及到地理知识,以次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因为如果不学好地理连游戏都玩不明白。
4要发动学生,师生之间建立互动平台
为了使地理课成为生活中更有用的课,更能够解决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师生之间要建立桥梁,互相沟通,可以利用网络,在家随时建立地理课堂,互通有无。无论什么时候学生发现了问题都可以到网络中与老师联系,互相探讨,解决问题。
5在教育界,建立共享资源网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可能让一个教师去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为了提高效率,集纵家之精华,有必要建立一个共享资源网络。教师不仅要为这个网络提供及时的资料,更是这个资源网络的受益者。
学生“错误”的处理艺术 篇10
一、善“踢皮球”, 延缓判断
当遇到课前不曾预见到的学生课堂错误时, 教师很难作出理性的分析。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草率的评价, 而要善于“踢皮球”, 把问题踢给学生,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让学生有了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倾听和分析学生的思维, 从而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合理地调控课堂。
【案例一】特级教师林良富“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段。
生:圆柱有一个侧面。
师:很好。
生:我不同意, 我认为圆柱有无数个侧面。 (教师一愣, 备课时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赶快“踢皮球”)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只有一个面。
生:我说的是圆柱没有展开前有无数个侧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教师有些反应过来了, 原来学生说的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曲面)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指一指。
生:圆柱侧面用手一摸是一个面, 又一摸又是一个面, 所以圆柱有无数个面。 (生边指边说)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又一次“踢皮球”)
正是林老师那一脚皮球, 踢出了如此精彩的课堂,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我们应该把民主和尊重“踢”给学生, 把评价的权利“踢”给学生, 给学生也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余地, 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有价值的材料来组织教学。
二、以错论错, 深化理解
“以错论错”是指教师将学生的课堂错误加以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晓错误的原因, 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实现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以错论错”可以说是教师处理学生课堂错误最常见的一种策略, 适合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错误。
【案例二】判断: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很多学生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 因为半圆正好是圆的一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错误, 其根源在于学生对周长概念和半圆形状的模糊认识。教学中, 笔者作了如下处理。
师:圆的图形怎么画呢? (生画)
师:请你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生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多一条直径的长度, 并不是圆周长的一半。
生:我把面积和周长给混淆了。半圆的面积是圆的一半, 但是半圆的周长不是圆的一半, 还要再加一条直径, 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半圆, 不是封闭图形, 也没有周长。
师:半圆的周长怎么表示呢?
生:πr+d。
生:πr+d=πr+2r= (π+2) r≈5.14r。
生:如果计算半圆的周长我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为5.14r比较简便。 (大部分学生面露喜色, 表示认同这一观点)
【案例三】特级教师潘小明“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 结果出现了: (1) 起点、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2) 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3) 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生: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是画圆时圆心没有固定好, 画的过程中圆心移动了。
生: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是因为画圆时, 半径发生了变化, 有时大有时小。
生: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是因为画圆时用力不均匀, 圆规使用方法不正确。
师:那我们在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么样才能画一个正确的圆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很快总结出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的注意点)
从对半圆周长计算的一知半解到5.14r这一计算方法的自主创新;从学生对自己画圆时存在问题追本溯源的深刻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在师生、生生互动纠错的过程中, 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三、将错就错, 不攻自破
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了, 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对这些固执己见的学生, 教师不妨将错就错, 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辨别、反驳错误, 从中明白道理, 内化知识, 体验智慧。
【案例四】特级教师华应龙“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片段。
当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时, 教师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 而是意识到学生作出这一猜测的合理性, 肯定鼓励了学生的大胆猜想。而后, 教师将错就错, 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验证推理: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话, 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以下两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 到底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很快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其后,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新的猜测和验证。
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 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不在少数。在这一典型错误的处理过程中, 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 将错就错, 顺势而为, 巧妙运用反证法, 借助直观达成学生的自我领悟,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一错多得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有一些还可以拓展延伸, 开展对比思错等教学活动, 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 达到一错多得的效果。
【案例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以下这两道题目:
(1)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销售多少辆?
(2)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多少辆?
笔者在新课和练习课中发现第 (2) 题错误非常多, 学生往往错解为求本月实际的销售量。因此在复习中笔者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对比。
第一层次的对比:直接出示两道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明这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一:相同点主要有: (1) 计划都是标准量, 实际是比较量; (2) 条件完全相同。不同点主要有:问题不同, 第一题求比较量, 第二题求相差量。
讨论二: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理解题意。
从以上线段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两道题的唯一区别就在于问号所在之处是不同的。
第二层次的对比:出示第二题的三种解法: (1) 850× (1+26%) ; (2) 850× (1+26%) -850; (3) 850×26%, 请学生评论。
结论一:第一种方法是错的, 这样做求的是实际的销售量, 而非实际比计划多的产量。第二种方法可以, 先求出实际的销售量, 再用实际销售量减计划量, 求相差量。第三种方法用计划量直接乘多的百分率得多的具体量, 是正确的。
结论二:比较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更简洁。
通过第一层次的对比达到下列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 区别这两种类型的不同之处; (2) 理解题意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分析的方法, 画线段图的方法。通过第二层次的对比, 学生可以体验到:解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 我们追求最简洁的方法。对错误的反思可以是多层次的, 当我们层层挖掘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经历变得更加丰富, 数学思维更趋发散, 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五、似错非错, 鼓励创新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 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 一些学生的思维甚至超越教师预期, 于是也会出现一些初看误认为是“错误”, 实际却是另辟蹊径的思路和解法。教师对于这种“假性错误”需要具有一双慧眼, 拨开迷雾看其本质, 并将这些独特的思路与学生共享,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案例六】题目:一个圆柱体, 底面半径是10厘米, 高是5厘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先计算侧面积, 再计算两个底面积, 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 如2×3.14×10×5+2×3.14×10×10。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3.14×10× (5+10) 。从结果看是正确的, 但算式却让笔者一下子很难理解。是否偶然凑巧呢?笔者请他自己来解释。学生说:把第一种方法提取公因数, 就得到我的方法。这样3.14只要乘一次就可以了, 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想。
当然, 这只是从形式的角度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那么从意义上怎么理解这个算式呢?笔者充分挖掘这一“假性错误”资源, 发动学生深入探讨内在的算理。
生:2×3.14×10应该表示的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5+10是底面半径加高。
……
师:联系圆面积的推导方法, 你能想到什么?
通过广泛互动, 不少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 因为这些想法和算法乍看似乎是“错误”的、“瞎凑”的, 但这其中可能蕴涵着创新的思维, 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选择合适的策略予以处理。
怎样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 篇11
1、“屡教不改”学生的形成原因。
其一,学习“屡教不改”型。如: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工整,或不做作业等。
其二,纪律“屡教不改型”。如:早退,迟到,打架,说脏话;上课捣乱,讲小话,玩物件(学习用品、玩具等),好动,抽烟,逃学,玩游戏,乱扔垃圾„„
其三,思想“屡教不改型”。如:“早恋型”的,懒惰的,撒谎的,没礼貌的,乱翻拿别人东西的„„
„„
2、对策。
其一,爱心。我们要“用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灯”,要“和孩子交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无坚不摧的利器。比如,我们可以看孩子喜欢看的书,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想孩子爱想的东西,这样就很容易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也就能顺利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
其二,技巧。我们要掌握并恰当使用和家长沟通的技巧,将会事半功倍。比如,家访时,我们要想好谈话思路和主题,适时表扬孩子或家
长的长处,适时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家教方法,并且以达成共识为目的,切忌对孩子和家长抱怨不满。
其三,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用宽容心对待孩子。比如,我们可以“多睁一只眼看孩子的优点,多闭一只眼看孩子的缺点”,大度包容孩子的错误,且不能和孩子“记仇”。
其四,降低要求。我们要适时降低对问题学生的要求,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香蕉”,兴许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上课爱讲话的孩子,可以让他一天少讲一句话。时间久了,兴许他也就能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了。
其五,习惯。“培养习惯,收获成功。”我们要充分利用或创设情境,培养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比什么都重要。
其六,交往。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勿把好感当恋爱”。比如,男孩子喜欢和女孩子打闹,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
其七,心理咨询。学校要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当孩子有什么烦恼苦闷时,可以到这里寻求帮助,及时得到宣泄和矫正。
其八,宣泄。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宣泄”,减缓心理压力。比如,学校可以设立“宣泄墙”,让他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画下来;
可以设立“宣泄室”,里面摆上一些物件,让孩子或摔或砸,或唱或跳,及时缓解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
„„
怎样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篇12
在中学开设的所有学科中,信息技术课最能体现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信息技术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向前发展。硬件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软件产品飞速地推陈出新,然而学校的软硬件配置与升级及教材的内容是永远也赶不上市场变化的,这给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学校落后的软硬件配置,有些学生会说:“都什么时代了,还给我们用这些破机器,比我们家的差远了”。“这种软件的高版本都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还学这种低版本的呢?”许多学生认为教材中的内容落后,学会了也没有应用之处,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勉强学。刚开始时,我没有认清这点,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虽说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也实事求是地做了些贴近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相应变化和交代,但对一些同学最终还是使用了一些老师的权威和传统的法宝才完成了任务。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经过一番摸索,我转变了教育观念,换了个角度去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最终这一切都成了很好的教育素材。我首先肯定了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猛,不可能象其它传统学科那样内容相对完整固定;其次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为了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讲清无论计算机硬件如何发展,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变化是不会太大的,软件无论怎样升级换代,但软硬件环境、操作方法在许多地方都是有承传性的,新旧之间的兼容性是肯定的,并且肯定一切升级换代都会以人为本,都会向着更便利于人们操作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问题:“许多同学家里有比学校机房配置高的计算机,安装了比我们这里更高版本的软件,你肯定已多次使用过了,现在再回头来看看它们的旧版本,你能否发现这些硬件、软件低版本不便之处在哪?何处有升级之需?新的升级版本解决这个问题了么?要是让你来设计新的升级版本,你又会怎样做?……”等等这样的问题去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的训练的同时从较高的着眼点教学。比如对应用软件的教学,我并不只以教会学生学习使用该种软件的操作方法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遇到一种新软件时该如何去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怎样通过看软件环境自带的帮助系统,怎样去提出问题并自己查阅书籍来解决.以此来综合训练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 篇13
一、改进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堂言”、“说教式”等弊端, 在此模式下的教师只需要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而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支配的, 而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尤其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 学生当然不喜欢, 学习积极性就低。为此, 在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 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 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 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二、改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 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只注重研究教法, 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 也是教师的归宿。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 通过课程改革既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但能产生效果的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 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 遵循思想品德学科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习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关注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重视“双基”教学, 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 而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 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 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而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想品德教师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来阐述理论观点, 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 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学有所用, 又学有兴趣。为此, 笔者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会交代学生在课外找出相关的、活生生的例子, 然后在课堂中结合课文来进行解说, 这样上起课来轻松而有效。只有学以致用, 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精心设疑提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 所提问题应能与实践相联系, 令人深思, 给人启迪, 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有思考的价值。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 让学生去讨论, 激励学生质疑并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 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还有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 及时鼓励, 及时引导。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在每单元的预习、学习和复习中都要善于给自己提问: (1) 是什么? (2) 为什么? (3) 怎么办?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 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 把心中的疑问提问教师或者同学, 从而使得学生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子网络引入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六、充分开展活动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 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让学生接触社会, 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课的形式不拘一格, 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并且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因此, 教师应多采取讨论、竞赛、演讲、辩论等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 我们应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模式, 改变学习方式, 关注生活实际, 精心设疑提问,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开展活动课, 从而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最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怎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推荐阅读:
学生怎样处理师生关系09-28
建筑工伤赔偿怎样处理08-12
怎样处理砖砌体的裂缝07-23
怎样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08-03
怎样处理初入职场的人际关系09-04
试用期出现意外事故公司该怎样处理?09-28
气浮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05-08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09-20
对板书错误的处理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