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2024-07-24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论文(精选12篇)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篇1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评价语言的作用:“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语言的不同, 就能相差20倍。”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系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大量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项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科目中, 体育教师的语言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 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 对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规范凝练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 只有准确的表达出所要传授的知识, 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对动作要领和动作结构的编排顺序, 要精确地、条理地表达出来, 让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准确的动作结构形态的定位。

体育课的教学,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和技能, 并通过反复练习, 达到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每堂体育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 讲解时语言必须凝练, 抓住关键, 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跳远中的助跑与起跳, 学生最容易出现起跳腿没有充分蹬直, 展髋不够, 低头含胸等现象。这时, 教师在直接帮助学生纠正动作的同时, 可同时采用体育技术术语进行语言强化, 如“蹬直腿”“展髋”“抬头挺胸”, 提醒学生改正错误, 按正确的技术完成动作。

二、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富有启发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关键、本质, 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于要害处稍加点拨指导, 则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四年级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时, 学生总感觉难度大, 太复杂。因此, 每当上这样的课, 学生总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学生也没有多少生气。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带着学生去森林的动物王国游玩, 问:“什么动物跳得最远?什么动物的后腿肌肉很发达?哪种动物跳得最有节奏性?”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跳来引出人类的运动———跳远, 人类的运动和动物们的本领有着密切的联系。接着我们向学生发出比赛的要求, 要求学生用兔子、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来进行比赛, 从而启发学生的跳跃动作, 接着宣布比赛结果, 告诉学生找出最适合人类的运动跳远———让学生自己讨论, 自由找搭档练习。并结合青蛙过荷叶等游戏让学生逐步体会整个跳跃动作, 慢慢纠正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做练习,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饱含鼓励

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 能给学生自信, 激师教学技能的价值和作用, 都把教学技能作为教师选拔和聘任的标准之一。判断一个教师合不合格, 不仅看他的知识水平, 道德品质, 同时也要考察其教学技能水平。

七、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具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能以一种认真负责、勤于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以认真的教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既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例如, 在跳山羊的教学中, 一名学生跳过山羊落地时没有站稳, 趴在了垫子上, 这时教师可以迅速上前把趴在垫子上的学生扶起来, 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说:“这次失败了没关系, 但是你非常勇敢, 只要下次注意动作要领, 你一定能成功的。”教师这番言语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失败、错误进行袒护、掩盖, 而是把尊重、理解、信任留给学生, 让学生从失败的尴尬中走出来, 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 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 高帽子满天飞, 无原则地滥表扬, 这不但不能激起被表扬者心中的波澜, 反而会引起未被表扬者的反感, 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 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四、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言之有度

要使小学体育课堂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在引导、点拨学生的时候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火候, 把握好一个“度”。所以, 教师要学会把握大而化之笼统说的方式。例如, 在穿越障碍的练习中, 由于学生素质不同,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作出的回答也是多元的, 教师评价这些回答用肯定或者否定的方式都是不尽恰当的。在教学中, 我是这样笼统评价的:“哦, 你的方法是这样的”, 或是“你的办法和别人不同”。这样的评价不会影响学生情绪和体育的练习兴趣, 也比较符合素质练习的语言指导方式。

五、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教师富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例如, 有一次教学生学习排球垫球时, 看到部分学生的双臂始终不能并拢, 我便模仿着学生的动作说:“你们的胳膊是篮筐吗?”大家都笑了立即修改动作, 达到了教学目的。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 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 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师如果言语丰富, 措辞优美, 含蓄幽默, 富有魅力,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学生就会心情愉快, 兴味盎然, 思维敏捷,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总之,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就一定能把体育教学工作搞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 就一定能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东余小学)

力比较好的同学, 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心, 面向全体学生, 树立榜样, 以严谨细致、文明的教态, 高尚、忠实、敬业的师德, 以有意、有机、有序、有效的教学来教育学生, 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 尽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每个学校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各类学校只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作风过硬、品格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不断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积极进行新的尝试, 才能形成自己学校的管理特色, 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乐清市蒲岐中学)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篇2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作者:安 香

学校:焉耆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8秋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目录

一、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平等交流性………………………4-6

1.每门课程都有严密的结构,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4-5

2.把学生首先看作“人”,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5-6

二、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点拨启发性、激励感和情感性………………6-8

1.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6

2.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 6-7

3.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7-8

三、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明显的节奏感…………8-9

1.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8-9

2.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 9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通过语言为桥梁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哪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组织教学和表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智力的开发程度、能力的激发、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在日常的生活中,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一种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有所不同。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语言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义呢?关于这个问题,翻阅了一些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我们说在日常教学中“所有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和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1 课堂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西方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习成绩有负相关”。2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高度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3因此,准确而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高度的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延续和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通过语言为桥梁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哪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组织教学和表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①《语言教学与研究》 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③《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智力的开发程度、能力的激发、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不是严谨刻板的书面语言,也与日常生活使用的口头语言有所不同,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1多数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所以,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引领者们,都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艺术,这必然会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摇曳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感知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要创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平等交流性

1、每门学科课程都有严密的结构组成,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性要靠授课的科学性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理解使用概念,科学理性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化,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模棱两可的字句,不说半截子话,不说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不带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语句,从而使学生准确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所谓精炼性,就是措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罗嗦,能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每个论点的论据、论证、推导、步骤严谨,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所谓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头绪清楚,讲话有条理,层次分明,不紊乱,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含糊不清,造成推理上的自相矛盾,判断错误。这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空间。

记得有次我在上课时说了一句很随意的“我觉得这个遗址大概就在这”。下课后,有关系不错的学生告诉我,听到那句话后,她们觉得,老师是否真的知道到底在哪,④《演讲金口才》 感觉特别茫然。课下,我专门去查阅了资料,下节课时告诉他们准确的方位,学生有一种豁然顿悟的表情。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很注意这点,让自己不说模棱两可的话,教学内容咬字清晰。以身作则,让学生能从我的言谈举止中了解到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把学生首先看作“人”,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是命令与服从、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讲授时间通常都占授课时间的四分之三左右。这种“奴役式”师生关系会挫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味的被动接受,甚至会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充分发展。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交流现象,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朋友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积累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时间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条件上实行合作,共同以平等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情感思想的碰撞才能合奏出优美的教学旋律来。众所周知,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相处的状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发展能力,形成人格。”1 为此,教师必须冲破“师道尊严”“灵魂工程师”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抛开“教训式”、“律令式”的语言,而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看法”等,将“无人”教学转化为“有交流者”的探研,通过合作互动实现教学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观点和共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共同想法,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既有教师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讲授,又有学生对教师辛勤耕耘的深刻领悟和信息反馈,从而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求得新的发现。

我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想法,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平等性。我从不以自己是老师而对学生进行命令性的指令,在课堂与他们交流给予一定的自由性。在教学之初,有

①《人的动机理论〉》 些比较胆小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但在我亲和的态度下,最后总能举起他们胆怯的小手,一直到后来的抢答发言,真切的感受到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点拨启发性、激励感和情感性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而决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但不能替代他们成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变“主动”为“被动”,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职责是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更多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去操作与观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体会,实现过去由学生的单一的学适应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到让教师的点拨的教适应学生主动的学的观念的转变。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因此可以退出教学课堂,让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应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予帮助,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方式,“引而不发”,留出空白,让学生当主角,“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1 教师“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可造成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的状态。“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与心理等障碍,运用点睛之笔和排除困难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教师,她们的讲授方法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我在听了学校开展的观摩课后,看到了怎样才能做到画龙点睛,使整堂课变的精彩。老师精到的点拨,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为学生的再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适时的给予指导,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2.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人与人之间,就是要真诚以待。你是怎样对别人的,别人也不是傻子,怎会感觉不到?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一

②朱熹 个孩子的成长状态如何,关键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假使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父母关系和谐融洽,对孩子关爱有加,那么孩子会以同样的方式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反之,没有得到关爱的孩子,很少感受,又怎么要求他去关心帮助他人呢?因此,只要有“爱”,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学生的心灵中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这就是作为人的自尊心。爱学生,首先就应当尊重他。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尊心,学习就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要保护并发展学生的自尊感,赏识鼓励是最好的阳光雨露。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应忽视。有时老师的一次表扬,一个赞许欣赏的目光,或一次范文表扬,都比考试得100分的心理效果要好。因为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学习劳动的肯定,对自己的人格的肯定。这种鼓励转化为动力,能激发学生更活跃地思维,更积极地探索,更杰出地创造,设定更高的目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 “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2 要根除顽强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更富有生命力更为旺盛的庄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吝于“你能行”、“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新”“我很欣赏你”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的高地,而要从各个方向给予肯定。在学生发现一点点细小的优点时就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能够更加肯定自己,进行更多的努力肯定。学生需要教师的肯定,不应该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语言。

3.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的性质,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同一教师,教自己确有心得或很感兴趣的教材则绘声绘色,很有感情,效果很好;教自己很不喜欢的教材,虽然“教”过了也毫无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进入角色”的时候,也就是给学生印象最深,无意识记最多,① 湘潮(理论版)2007年第2期 ② 苏霍姆林斯基 效果最好的时候。

从某种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时候,往往是教师真情流露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或忧郁。”教师用富有情感的生动语言,营造情绪高涨的气氛,使师生双方不仅在理智上产生共频共振,同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共同体验教学的愉快,耕耘的喜悦,解开知识之谜。

既然已经是一名教师了,何不做好它。将心比心,真正的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孩子对待,倾注自己的感情,你会发现,原来工作可以使自己这样的快乐。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它。

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明显的节奏感

我们的课本,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说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其抽象思维能力还远不如数学家、哲学家那样发达。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新的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何使这三者统一起来呢?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切合实际,恰当举例,选用贴切、生动的比喻,运用有趣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讲授,把难懂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单一无趣的知识趣味化,使课本中躺着的文字站起来、丰满起来,以加强学生的第一次感知。当我还是学生时听物理老师讲“分子是不断在运动着的”时,有这样一段妙语,至今记忆犹新。“在一间不透风的屋子里,空气中有悬浮的尘埃。当阳光射进来时,我们会看到在平静的空气中有闪耀的颗粒作不规则的翻动。为什么尘埃会翻动呢?这是由于它们受空气里各种气体分子不断碰撞的结果。你们知道,尘埃粒子比空气重,如果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不是在运动着,尘埃粒子,怎么能悬浮不沉而且不断翻动呢?”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不仅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把想象与推理融合起来,自然得出:分子确实在运动着。

1.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幽默的语言,能够增强上课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另外,青少年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与学生交流时,语言稍有幽默感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收效。课本的文字可能只是展现出来,而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诠释它,才能赋予它灵魂。

2.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在教师讲课时,随着教师授课内容不同,使教师内心的情感发生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点说,就是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当。不要说得太快,以免学生难以反应,无法进行思考;也不要过慢,落后于学生思维的速度,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音量要适中,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为宜,不过高,以免学生精神紧张,易于疲劳;也不过低,以免学生听起来吃力,或不能完全听清。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等刺激易于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清晰地反映刺激物;刺激过强过弱均易引起兴趣扩散,不能清晰地反映刺激物。所以,音量对教学效果具有影响。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据研究,由5至9个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听者大约可在五秒钟内保持有效的记忆。由9个以上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当句子讲完时其开始的声音形象已从听者的有效记忆中消失了,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精确理解。对重要或疑难的句子,讲完后应留给短暂间隙,让学生思索、领会。在语调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了。

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速度。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又不能让学生有所懈怠而没有学习的兴致。上课具有节奏感,就会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有效率的学习中愉快的学习知识,从而对学习感兴趣。

如上所述,教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能力。因此,就要学会善于学习:一是通俗朴实生动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二是汇聚古今中外语言大师们心血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三是适合学生口味易为他们接受的语言;四是自己所教学科的科学 术语。

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有丰富的内涵,有崭新的活力,有神奇的效果……成为真正的艺术,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让我有种豁然顿悟的感觉,这些知识点对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而又有启发性的作用啊!

我相信:学无止尽,在我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语言艺术所给予我的影响一定会对我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着鞭策和启迪。我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篇3

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每个教师都拥有40分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呢?我认为教师的驾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更不能忽视。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听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教师的有声语言有怎样的要求呢?

(一)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而简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例如我教“狗”字后,很多学生都把“ ”写成“扌”我便笑着对同学们说:“哎呀,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呀!把狗也教会了立着走路,什么时候我把我家的狗也带来让你们教一教,好不好呀?”我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笑声,同学们也从笑声中醒悟了。又如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故意捣乱,学起公鸡啼叫,引起课堂上哄堂大笑,我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咱们教室里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公鸡为我们服务呢?” 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由此可见,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

(三)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

(四)音准,带有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说普通话,用生动的的语言,富予感情色彩的语调,表达流畅、完整、清楚,听得顺耳。

二、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神态、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神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小李想举手又未举起来,这时,我立即向他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从这目光中也许他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大胆地举起了手。但当他回答稍有犹豫时,我又投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慢慢说,会答对的。他的紧张终于清除了,思维的闸门豁然打开,终于出色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赞叹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

手势语

许多时候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有信心。比如学生们做完又蹦又跳的动作时,我想让他们停止活动了,我就会拍手或做一个停的手势。又如一次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我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来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过。那位学生听到我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了,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我走到他身旁暗暗地伸過去一个大拇指,意在夸奖他改得对。那位学生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手势语有时还能帮助学生们回答问题。

姿态语

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其特殊性:一是持续时间短,二是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我努力丰富了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若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谈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4

1 语言标准、规范、表达流利具有准确性

语言标准、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 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语言的标准、规范, 一方面要语音的规范, 即讲课要用普通话, 不用方言, 更不得说错字;另一方面还要语法的规范, 就是不能讲病句。准确性要求要准确地运用概念, 科学地进行判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任意读题, 把“除以”读成“除”, 这样学生就分不清“除以”和“除”的关系, 导致知识性的错误。如判断一个

a2+2ab+1=a (a+2b) +1是否是分解因式, 就要准确运用分解因式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因式分解。但这个式子结果是和的形式, 所以不是因式分解。

2 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

语言的逻辑性是指在课堂教学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概念性错误的答疑中, 语言要谨慎、规范、内涵要清楚, 表达要准确。不能出现概念混淆, 摸棱两可的现象。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从已知到结论、由因导果, 要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层层递进, 有理有据。语言要符合逻辑性, 一是一, 二是二, 决不含糊其词。

3 幽默质朴富有哲理具有活泼性

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实际上, 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强数学课的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的手段是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 融洽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 发展思维。

质朴, 有啥说啥, 以口语化语言为主。口语化语言, 不仅有声有意, 还有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及丰富多变的特点, 这样的语言生动活泼、绘声绘色, 表现力极强, 能有效的传递信息,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哲理性语言, 言简意赅, 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思想观点, 能给人以凝练、深远和理性, 更能以理服人, 引人思考。

如在讲点动成线时, 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千条线, 万条线, 落到地上看不见。”谜底是下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又轻松引出点动成线的这一主要知识点, 使学生在乐中学。

4 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具有直观性

讲课时, 除了语言生动形象外, 还要注意无声语言的重要性。要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 如:手势、表情、动作、神态、眼色等。教师若能用微笑的表情, 恰如其份的手势、眼神、姿态,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 表情达意, 在教学中定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如学生在听课时走神, 应轻轻走到他跟前给他一个眼神, 使其注意听, 比在课堂上点名更好。

5 富有感情具有激励性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应及时反馈点评。对回答错误的、理解不透彻的及认识上有闪光点的同学等, 都要有明确的态度, 诱导启发他们将问题理解得更深更透、表达得更完整。教师及时的表扬, 富有感情的激励语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这样的数学观:“在我的心目中, 教学过程无差生。”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 才可能有以下这样的教学事例:一位学生学习很困难, 虽也想学习好, 总对自己没信心, 遇到做作业时, 总想抄, 做个小动作, 针对他的困难, 我主动给他谈心并鼓励他。上课前的复习提问多提问他, 并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他信心足了, 上课积极发言, 课下经常问题。现在他天天在进步, 受到师生好评。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很重要, 运用的好并且讲究艺术,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方面提出了:教学语言要标准、规范、表达流利具有准确性;要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要幽默质朴富有哲理具有活泼性;要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具有直观性;要富有感情具有激励性。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篇5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0-10-11 阅读:98次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锤炼教师语言艺术 山东省莱芜市

王桂云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完成。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流水帐”语言。A教师执教“用乘法口诀求商”。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而后组织反馈,学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有的用小棒摆,有的分圆片,还有的直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每一种方法展示之后,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顺利通过。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整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过程非常流畅,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而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却未曾提及。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了了无几。

分析A教师的观念是新了——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形式也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表面效果也是好的——学生都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各种算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本质联系?”教师含含糊糊。计算教学重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教师为了追求形式,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更无回味价值。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何? 现象二: “做秀”语言。B教师执教“倒数”一课,B教师进走教室容光焕发,开场白:“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语调自然、柔和,开门见山,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A教师的亲切感。受上课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个个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气氛很和谐。而课堂进行至半,B教师仍一如既往地“甜言蜜语”,在老师的“催眠曲”下,终于,有的学生忍不住了,开始昏昏欲睡„„

分析“倒数”一课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高年级学生完全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教者却不仅处处“铺石搭桥”,而且对学生的回答总是欣喜若狂,激动非常。教师语言做作,情绪激动,使学生疲劳、厌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也不足为奇。新课程提倡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但绝不等同于不顾学生心理感受,一味的“甜言蜜语”。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但更需要挑战,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才能证明其实力,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现象三: “泥水”语言。C教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确了算理,在交流时,教师追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答:“0在这里要占位。”或许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许是担心“鱼目混珠”,教师又重新开始解释:“我们看,刚才分的小棒„„”反反复复,罗罗嗦嗦,颠来倒去,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分析: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得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根据课后调查,这样的讲解,对于这个班中90%以上的学生来说是多余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

一、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例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够准确,这些不科学的说法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读音、用词的准确性,上课的口头禅太多,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

二、教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更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三、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

教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语言与教学情境合拍,情景交融 数学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这自然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随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如教学引入时,要求给学生以想象、给人以启迪;讲解时,要给人以导向,教人以智慧;小结思考时,要给人以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整体艺术,更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教学的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语言也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但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以免弄巧成拙,引起学生的反感。

试析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6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有两项:一是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要完成好这两项教学任务,上好音乐课。开展好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不把自身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逐步提高掌握和运用程度。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标准美

1.语音的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进得课堂,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收益终身。

2.语义的标准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

教师语义表述的完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不能忽视。如涉及休止符时,应表述为“休止”几拍而不是“唱”几拍。又如: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的距离叫做音程”,教师不能只强调音高上的距离,却忽视了“同度旋律音程”只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没有音高上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语义的准确和全面。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倶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四、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五、音乐教师课堂态势语语言的美

所谓态势语,即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当然,态势语的运用一定要恰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篇7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将人的素质要提高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和个性的尊重,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又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评价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够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再来看名师们的课,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前激情挥洒,运筹帷幄。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真像着了什么“魔”,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不断。我不禁深思: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捧着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深入细致地解读他们的课堂,于是豁然开朗:且不说他们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艺术化的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一些名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评价语富有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有学生提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学生很后悔,责怪自己怎么问了这么一个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是“亿”的意思。于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了两个字‘万万’呢,谁来解释?”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起来,发表着各自不同的意见。于老师最后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反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于老师在这个案例中的行为、诱导,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老师发自内心而富有激情的表扬与鼓励,远远比形式上的让学生鼓掌说“嗨、嗨,你真棒!”要来得有实效。当然激励式的评价还应常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都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富有准确性

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一位老师上《咏华山》这篇课文,在理解诗句“回首白云低”时,请了一个小朋友上黑板去贴白云。只见这个小朋友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把白云贴在山顶上。老师询问下面的小朋友,这样贴对吗?几乎是全班小朋友回答,对!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天上,当然应该贴在山顶上。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大家,而是进行了引导:“小朋友,平时我们都是站在平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文中的小诗人是站在哪里看白云呀?”“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的白云会在哪里呀?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就明白了。”在一阵小声的读书和议论声后,原先那位贴错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老师就请他来重贴,这回是真正理解了,他把白云贴在了山腰间。老师就及时给以了表扬。在刚才老师的评价过程,针对性很强,通过引导,提醒学生处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的位置就不一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

三.评价语富有幽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与批评指责相比,它不会有简单粗暴的弊端。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特级老师的课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缘于教师幽默式的教学评价。

李镇西指导朗读《荷塘月色》片断。

师:“请你从第一段读起。希望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和同学们能看到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大家摇头。

师:“你具体说说。”

生:“他读得太快了。而且还读错了一些地方。”

师:“嗯,对。是读得太快了。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

学生们轰然大笑。师接着说:“你觉得该怎么读,就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好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

这篇课文的朗读时,老师面对学生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时,没有直接去批评,而是说“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而面对第二位同学的朗读,他同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一方面委婉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老师具体形象的评价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作者在荷塘月色下散步的闲适与甜美,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可见,教师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四.评价语富有启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的内核去,从而成为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形成一种最佳心理状态。而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释疑的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细致入微地引导,深刻到位地点拨,明确清楚地指正。

魏书生老师在讲《核舟记》时问学生:“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一时竟说不上来,魏书生老师说“没有关系,再看教材!”写的是“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接着他请学生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了,像半根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叠的不错,你能在上面画上五个人吗?”接着又请同学们在这上面画上五个人,八扇窗……同学们试着画,可怎么也画不下,魏老师这时说,“同学们,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神情毕肖……”魏老师这样一说,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更加叹服。同时,学生也时刻对魏老师对他们的激励性的评价充满感激。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运用 篇8

一、语言的规范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规范、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展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同时对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起到示范作用。

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包括:一是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的国语,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我们使用普通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责无旁贷地推广应用普通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会令学生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汉语口语的丰富,领略到汉语中蕴藏的语言艺术。二是合乎语法。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诸多不合语法的话语,有的是主谓语不协调,有的是前言不搭后语,有的是动宾词语不承接,各类不合语法的新造词语和句式随处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坚决杜绝把这类不合语法的话语带进课堂,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混淆视听。三是忌读错别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读错别字,势必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中国汉字是表意性文字,音韵调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倘若读音不准或读错音节,表达的意思将会差之千里。同时汉语中多音字现象突出,语文教师在使用中也应该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以免造成错误引导。所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规范的语言,正是给学生学习普通话树立了榜样和典范作用,它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

二、语言的生动性

语文教师生动的口语表达,不仅能够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生动性的课堂语言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基本功,一是要注重语言的轻重缓急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节奏感,教师语调从一而终,基本保持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学生一定会觉得课堂学习寡淡如水,提不起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赋予课堂语言中语调的高低、升降、快慢、长短的变化,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产生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美感效益。二是要注重语言的感染作用。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将语文课堂演变为语言的交际场,妙语连珠的语句,悦耳动听的音调,灵活多样的询问,风趣幽默的表达,使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中,活跃中枢神经.激发大脑思维,增强接受力和思辨力,最大限度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汲取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感悟能力。

三、语言的情感性

语文教学所承担的独特使命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认知。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语文课堂这块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不二之选,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着个人的情感、思维与感悟,学生通过聆听激起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语文教学中的诸多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思想的凝练,通过对生命的思索和成长的历练,书写着真、善、美,传递着爱与情。语文教师依靠课堂教学传达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一次次通过语言的感染和情感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明辨能力。

四、语言的哲理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尊重的重要条件。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用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来装点自己的语言。面对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接收能力作为出发点。课堂教学中,情感共鸣的表达中要善于渗透哲理的观念,巧于说理,以语言的哲理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言的多层次魅力,让学生遨游在语言艺术的碧海蓝天。

五、语言的激励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言必须具有感召力和激励性,抒情时,让学生听得心旷神怡,如临其境;号召时,让学生听得振奋精神,信心百倍;点拨时,让学生听得豁然开朗,有所启迪;鼓励时,让学生听得充满自信,奋发向上。语文教师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有时会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肯定的话语,一句赞赏的话语,都有可能改变一名学生的一生,给学生带去自信和自尊。

一个班级的学生文化水平高低有别,素质要求参差不齐,性格脾气各有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关注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和激励,或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激励学生勇于上进。教师真诚而激励的话语,对于学生建立自信,努力进取,展示自己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是语文教师语言才华的展示,语文教师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更应该修炼和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师通过课堂语言这座桥梁,带给学生人生的启迪和感悟,滋养和浇灌学生的心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言作为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课堂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努力做到上好课,育好人。

参考文献

[1]蒋秀娟.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9

[2]谢希娜.语文教师有声语言艺术论[J].快乐阅读,2012,7

课堂文化呼唤艺术性的教师语言 篇9

一、渲染情境的煽情语

作为母语课程的语言素质训练, 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之产生自主的情感体验, 在情感融入中感受语言的真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方面,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积极的思想情感熏陶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学生欢乐的情绪, 浓烈的感情, 能使他们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 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失去情感, 思维、想象、理解、记忆等机能便会受到压抑。

二、出其不意的新颖语

导入语所用的材料与教学内容类比点越少、越精, 越能吸引人。一位教师在指导作文“招聘会”时, 创作了这样一段新颖的导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 师傅开了一家书店;沙僧开了一家矿泉水公司;猪八戒开了个火锅城, 专卖素食火锅;孙悟空呢, 要在小区里开个超市。”这段话像磁石一样, 学生被牢牢吸引住了。教师这才引入正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招聘会, 董事长委托我为招聘会负责人。”此时, 学生的情绪被点燃, 他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三、动态生成的评价语

在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语言无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一成不变地使用, 而是要根据课堂实际进程临时增加或删减。特别是评价语,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性、差异性、多样性, 教师即时性的评价语需随机生成, 张口就来, 或冷静客观, 或热情洋溢, 或指点精微, 或拨正思路。

1. 客观性判断

现代教学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 这无疑是准确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和运用也会为此带来弊端, 评价应该有一定的价值标准, 不能光给出“好”、“很好”、“不太好”之类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 最初的印痕是不易抹去的, 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 首先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那么判断是与非, 对与错是必不可少的。如肯定学生“动了脑筋”, 但也清楚地表明“答案有误”;赞同学生“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 同时指出“另一半还要想一想”。这些着眼于发展和全面的评价, 学生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客观、公正, 更是关注与期望, 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内驱力。

2. 多方面涉及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非智力因素, 如情绪、态度、兴趣、动机等影响。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也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那么, 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就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 而多用语言加以描述, 因此课堂上这样的评价多起来, “你真会读”, “你很会思考”, “这种理解很独特”等。

四、和谐双向的共鸣语

新课标提倡学生阅读时重在感受体验, 整体把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 一位教师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是这样处理的:一段视频后, 教师用缓慢的语气口述:“同学们, 恩科西与你们同龄, 却不能和你们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生活,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与谈之色变的艾滋病作斗争, 在联合国大会上仍然呼吁人们关爱艾滋病患者。多么令人敬佩的孩子呀!如果你就坐在听众席上你会怎么想?”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恩科西的敬意。教师用传情的语言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体验之中。给学生留下“缺口”与“空白”, 引起他们的沉思、感悟, 联想思维的潜流在奔涌, 情感的潜流在激荡, 这种共鸣给学生留下一个继续思维的弹性空间, 给他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延伸点, 新的发挥点, 新的开拓点。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篇10

教师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暗示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巧妙运用课堂语言,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势在必行。

一、启发性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其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必须重视激发学生思考,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语言诱发学生思考并让他们有所领悟。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 俾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因此, 课堂教学语言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循循善诱,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学会留下空白, 转变“讲得越多越认真”的观念, 让学生多思考、勤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教学话语时间, 让学生主动理解, 增加钻研机会。教师的话语一要少, 二要精。通过巧问、巧点、巧停、巧示、巧例这五种途径实现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功能, 对学生进行暗示与点拨, 当学生解决问题出现困难时, 通过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提示, 发散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应精当, 掷地有声,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会达到“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死物,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形象鲜明、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课堂语言,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 促进学生思考, 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语言应形象逼真、有声有色, 时而用亲切明快的叙述性语言, 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 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 时而用精辟透彻的雄辩性语言,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使课堂语言形象化、具体化。还可以恰当地使用轶闻趣事、幽默笑话、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相声小品中的笑料等。这些来自于民间的经过加工后的语言, 或来自于各式各样的媒体的语言,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深受学生喜爱。

三、时尚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中夹杂着一些流行元素、时尚短语, 会给课堂带来新鲜感, 让教学妙趣横生。所以, 教师增加新生词, 适时运用网络词语, 把“时尚”融入到课堂语言中, 不仅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课堂语言显得更灵动、活泼,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能给教学增添趣味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和要求。用美妙的音乐语言渲染气氛, 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中, 在音乐的感染熏陶下, 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教师用文质优美的歌词进行知识迁移, 让学生通过品味流行歌词来体会“诗词”般语言的魅力、遣词造句的妙处, 从而掌握类似文学作品“诗歌”的写作技巧。经典的电视电影对白穿插在课文当中, 朗朗上口, 可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网络新兴词语, 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消除“代沟”, 使教学语言具有时代流行感。因此, 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语言, 而且要向生活和群众学习语言, 到街头去学习语言, 从而使课堂语日益丰富生动起来。教师要时时关注时尚文化, 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流行风潮, 使得自己成为新兴词汇的风向标。

四、情感性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用形象的语言来说, 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 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情感性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只有教师自己动情, 才能将学生置身于与课文相应的情景之中,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在钻研教材时必须进入角色, 深入理解文章的情和意。富有情感的语言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是文字, 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在课堂上, 应调动健康、积极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的感情亢奋起来, 高昂起来。在奋发向上的情感驱动下, 将感情化为信念, 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明人生。

五、幽默性

幽默风趣的语言, 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 如果投放适量的话, 一定会使课堂回味无穷, 充满强烈的诱惑力。魏书生“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就能够掌握知识。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教学中庄谐并举, 寓庄于谐, 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 活跃气氛,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教师的幽默是一种潜在的素质, 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 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六、音乐性

课堂语言必须流畅, 具有节奏感、音乐性, 听起来耳感舒适, 使学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达到余音绕梁的美感效果。上课时, 快慢适中, 抑扬顿挫, 时而高昂, 时而低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讲究声调、音速、节奏。声调要有高有低、起伏得当, 音速要快慢适宜, 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以音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音量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音速牵动学生的思绪, 以音色调节课堂的气氛。

七、态势性

课堂教学不仅应“以声传情”, 而且应借助眼神、表情、手势、身姿、动作来表情达意。态势语对有声语言既可以起支持、修饰或否定的作用, 又可以部分地代替有声语言行为, 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 同时还可以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态势语运用得当, 可以使课堂语言“锦上添花”。例如, “怒发冲冠”表示愤怒, “趾高气扬”表示骄傲自满, “点头哈腰”表示恭顺或过分客气, “嗤之以鼻”表示轻蔑, “挤眉弄眼”表示暗示, “咬牙切齿”表示仇恨, “摩拳擦掌”表示精神振奋, 等等。

让教师有效的课堂语言成为艺术 篇11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性;有效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我校构建的“三导一清”教学模式(即导学、导练、导悟和自主完成当堂清)充分显示了教师“导”的重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用艺术的导语拉开序幕

课堂教学导语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导语的艺术是教师学识、口才、智慧的综合体现,动人心弦的导语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新授课文《海伦·凯勒》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个小女孩3岁时,因病双耳听不见,双眼看不见,可是她尽然学会了知识,学会了说话,甚至考上了大学,你想了解这样一位奇人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海伦·凯勒》。这个导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迫切性,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将学生迅速引入课文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语如同那缓缓拉开的大幕,使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致,犹如乐章的序曲感染着学生。

二、用艺术的提示语启智导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语需准确而又精当,既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课的语气、语调和音量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舒缓并充满柔情的语气,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抑扬顿挫而深稳恬静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悦耳。因而,语言教学需用生动、亲切的语言启智导学,循循善诱。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彭德怀坚决要杀大黑骡子,而他身边的人(老饲养员、警卫员)却一再认为大黑骡子不能杀。我抓住这“杀”与“不杀”的争辩贯穿故事始终,让学生们细读课文,归纳出大黑骡子能否杀掉的理由!通过争论、归纳,大家深深明白了彭德怀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三、用艺术的过渡语穿针引线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而各个环节的过渡语则像珍珠项链中的线。把每个珍珠紧紧地串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根贯穿全文的金线。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我讲到“小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大家想一起去看看吗?找出描写园子的段落,好好读一读。”这个过渡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语言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使学生自然明确了学习任务。

四、用艺术的幽默语营造气氛

幽默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产生亲近感,甚至在面I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讽而不苛,刺而不毒。”例:有一位教师在看到有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他就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也是出于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那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五、用艺术的结束语拉下帷幕

结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结束语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正如袁微子先生所说:“成功的结尾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技巧,而且学生会主题更明确,意味犹存,情趣还生。”这个结束语,不仅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而且引发了学生思考,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成为一种艺术 篇12

一、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掌握好这个工具, 对于希望利用课堂45钟时间有效地来传播知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来说,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

1. 语言要生动形象。

给小学生讲课, 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 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睹其色, 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 在教“坐”时, 画出两人坐在土堆上, 从字形结构上刻画出形象的“坐”字外形;在教“蒜”字时, 用大家熟悉的“二小二小头上长草”的谜语,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字。

2. 表述要流畅动听。

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口语是悦耳动听、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 太低了又听不清。教师要熟练地驾驭自己的语调。句末语调的平、升、降、曲, 整句语调随语势的高、低、起、伏, 都会比直着嗓子用高平调说话更富有表现力。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 读到母亲说“精彩极了”, 用充满赞许温柔的语气读出来, 从而体现出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当父亲说“糟糕透了”, 用严厉而充满期盼的语气来读, 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 幽默风趣。

1. 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用语都不能过于晦涩。

教学用语并非书面用语, 也不是口头用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 适当地对教学用语作出调整, 使它通俗易懂, 这样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如:数学教师要努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语文教师则需用简练明快、机智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 从中感受语文的科学美和艺术美。

2. 幽默诙谐, 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用语是优秀教师的必备之才。

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课堂上的幽默并非纯粹的“讲笑话”。课堂上幽默的目的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思维的质量, 它应该与新知识结伴而行。即学生在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同时, 也领悟其中的深刻见解。

三、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真诚、热情、富有激励性的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于漪是语文教师, 但我认为语言带情, 不仅限于语文教师。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 其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的感染和鼓励都是不可估量的。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说到生动, 并不是指多用形容词、象声的语音和惊叹的口吻, 而是讲究语言感情。语言感情不是做作出来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在自己动情的前提下, 拨动学生的心弦, 要学生爱的, 教师要先爱;要学生恨的, 教师要先恨, 让爱恨之情伴随着语言自然流露。要让学生感到你是诚挚的, 你的话是可信的, 使他们从感情上向你靠拢, 自觉地听取你的讲解, 做你的忠实听众。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一夜的工作》, 在引导学生解读总理工作之辛苦时, 他是这样说道:“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 拿起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夜很静, 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东方发白, 天将破晓, 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 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啊。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夜晚啊, 这又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夜晚啊。因为在那个夜晚, 我们的总理在思考着许多问题……”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师, 他的教学语言饱含深情, 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使教师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 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产生师生心心相印的效果。

上一篇:不同颜色地膜下一篇:苏宁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