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2024-06-18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共12篇)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门话题,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很多, 笔者认为教学语言是诸多因素中极其重要的因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情绪, 教师的语言, 对课堂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好的教学语言, 不仅能准确恰当地传授知识、表情达意, 而且能够声声入耳, 娓娓动听, 抓住学生, 感染学生。反之, 苍白、干燥、冷漠、晦涩的语言表达对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而言其实是一种玷污和损害。试想, 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还会有多少兴趣可言?因此,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更具“双重身份”, 既是教学媒介, 又是教学内容, 如何运用教学语言, 不仅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 也是教师教学魅力在课堂中的充分外现。

一、讲求教学语言的语音美

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便以朗读和讲解课文, 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音响, 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每一个音节, 而且耳感舒适。能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需要调整发音, 正确地使用停顿、重音, 使其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地表情达意。多年前, 笔者有幸观摩王崧舟老师的一堂语文课, 那抑扬顿挫、流畅悦耳、行云流水般的语言, 令所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想来, 王老师那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魅力无穷的教学语言,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至于下课时间已到, 学生还沉浸其中, 意犹未尽。一堂课的效益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讲求教学语言词汇丰富, 富有想象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 在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她认为:“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东西。”于老师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 在她的课上, 优美的词汇、生动的导语、精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层出不穷, 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 久久回味,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产生“一人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周身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真可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 信笔涂抹皆成妙文。”他多彩的教学语言中透出的是丰厚的人文、无限的情思、深邃的哲理。长期在这样的语境中, 学生怎会不耳濡目染, 提升素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这只陈述了一个事实, 而换一种方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位和我们同龄的小姑娘, 就这样在爆竹声之中, 在阔人家喜气洋洋, 辞旧迎新的氛围之外, 在经历了生之绝望和死之恐惧的折磨之后, 像一片树叶那样被无情的风雪悄无声息地卷离了人世。”表达效果大相径庭。

三、讲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必须使语言富有力度和热度, 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热情。于漪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 固有的, 贵在咀嚼语言文字, 深有领悟, 教师只有自己动了真情, 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只有注入了丰富、细腻, 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 才能再现作品的情境, 产生像磁石一样的吸引力, 触动学生的心弦, 使师生双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引导学生去享受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美。斯霞老师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案是“用泪水写成的”, 讲课时甚至声泪俱下, 引得满堂皆泣, 真正做到了怀情而教。笔者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注意把忧患之情融入教学语言:“地球母亲是这般易碎, 这难道还不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天蓝地绿, 山青水秀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保护我们的未来啊!让我们共同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吧!”学生很受感染。

四、讲求教学语言的机智幽默性

苏联某一位教育家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就是幽默。”恰到好处地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 如同春风乍起, 让平静的课堂吹起层层美丽的涟漪。在教师的幽默语言的熏陶下, 学生不仅能以轻松欢快的情绪学习知识, 而且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领悟其中蕴涵的睿智和哲理, 从而激起自身的幽默细胞, 打开思维和创造的大门。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金钱的魔力》, 语言幽默诙谐, 学生笑声不断, 就像张华万老师评点说的那样, 一节课笑了25次, 学生能不开心, 能不被吸引吗?是的, 笔者也十分推崇中央电视台的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节目中适时地幽他一默。有时将此举用在课堂教学中, 还真起到“提神醒脑, 益智助学”的作用。幽默有时还能有助于教师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 转尴尬为自然。所以, 身为语文老师, 我们应坚持收集和积累各种幽默素材, 包括口头笑话、轶事趣闻、格言谚语、幽默故事等, 在教学中, 紧扣教学内容, 适时补充引用, 使学生在愉悦之中增长知识, 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恰当使用体态语言

在教学中, 教师辅以恰当的动作, 运用体势、手势、头势等配合有声语言, 能够增强话语的形象性、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个理解的眼神,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准确形象的手势, 犹如催发灵感的酵母, 胜似千言万语。

文章本是传情达意的载体, 教师讲课, 只求意的准确而忘了情趣, 学生就会兴味索然, 昏昏欲睡。实事求是地说, 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 可以因为教师的披文入情、进入角色而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夸张一点说, 即使那些乏味的课文, 也可因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而“化枯燥为有趣”, 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十倍。”

总之,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艺术。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 锤炼和规范教学用语, 讲究语言的规范准确、形象生动和幽默风趣, 才能逐步形成符合教学需要的语言艺术, 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 优化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2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说服人、感染人,语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爱默生说:“语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说服人,吸引入并促使人们去行动。”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演讲稿有好的思想内容,还必须借助精美的语言表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

演讲要有吸引力,演讲的语言必须要有魅力。演讲是语言艺术,就要考虑到演讲语言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不仅要追求语言的实用性、有效性,还要进一步追求语言的审美效果,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口语化

演讲是由口语表达的,演讲稿的语言必须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这里说的口语,不是指日常说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求语句通顺,通俗易懂。这种风格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适合于“口传”和“耳闻”这种“双边活动”。许多演讲者在准备讲稿时为追求文采,使讲稿语言“文章化”,却不知道这正是写演讲稿时应尽力避免的。写演讲稿要做到口语化应达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注意词语的音节搭配,尽量采用双音节的词,如:“来这前,我没经专业训练”就不如“来这里之前,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顺口入耳。音节的配合是使演讲和谐悦耳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选用音色美的词汇,给听众以听觉上的美感。

(2)演讲的句式要尽量用简短的句子,长句短化,复旬简化,少用倒装句。例如: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短句结构简单,明白易懂,生动活泼,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口语句子可以比较灵活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由此带来句式的灵活多变。如:鲁迅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未有天才之前》,其中有这样的话:“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就是在座的诸君,将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像一碟子绿豆芽。” 2.生动形象

语言艺术在课堂上的运用 篇3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中教师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让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次富有感情的谈话,更是让学生深受感激、受益匪浅。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有声语言有那些要求呢?

准确。准确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故语言表达要确切、规范、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如果教师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教材中的内容和情感。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错误或产生新的疑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准确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使用模棱两可、似是非是的词。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常使用“差不多”、“大概是这样”等作答,这样含糊其词的语言是不可取的,会使学生昏昏然不得要领。其次,要规范。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还有的文白夹杂,似乎在说“三国” ……这都是不可取的,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再者,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语言也应各具特色。如数学要求语言严谨、确切、有逻辑性:语文则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生动。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让学生易于理解。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变得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如: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在讲综合性学习“寻找春天的足迹”时,我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的春天。有一个学生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来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既出,全班欢笑,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又不会觉得难堪,整节课学生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富有感情。例如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对关键词或术语应适当提高音量,掌握节奏,做到抑扬顿挫加深学生印象;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轻柔,学生更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无声语言就是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有声语言有停止的时候,而体态语言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朗读时的昂首停顿,提问中的微笑等待,预习时的来回巡视……都在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而教师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感染。教师若能很好地运用好体态语言,相机诱导,必然能使课堂教学春风化雨、点石成金。

例如一个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某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的边讲边往他那走去。学生听到老师的声音离自己越来越近,赶紧停下手中的动作,装作认真听课的样子。这时已近身旁的老师又暗暗伸来一个大拇指,意在夸奖他改得对。学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

由于体态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无论哪位教师都在课堂上会不自觉地发出信息,若稍不留意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有看表的习惯,有的将手插进裤兜里,有的随意打哈欠,有的在学生做作业时坐在讲台旁翘起二郎腿……试想注目于老师的学生此时是何种感觉?这些不专注、不庄重、不礼貌的体态正是一些教师尚未意识到的教学效果差的自身原因。所以,优化教师的体态语言应为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的课题。每位教师都要加强体态语言的修养,努力做到举止适宜,恰倒好处。

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篇4

一、口头语言运用艺术

1. 口头语言应准确严谨、简明流畅。

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口头语言时,既要把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又要做到准确严谨,教学语言应简明流畅。如,在引入新课时,我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利用谜语、诗词、成语故事等引入新课,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 口头语言应饱含激情并具有号召力。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富于激情的语言才能打动人心,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时而低声细语,时而高声疾呼,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体现口头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强大的号召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3. 口头语言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要让其在一节课中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对他们而言,可谓是一种煎熬。而教师运用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幽默的教学语言应与教师深刻的见解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与耍贫嘴区分开来,不能刻意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体态语言运用艺术

1. 眼神的运用。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讲课时,应通过自身的眼神有意识地观察、注视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未被教师冷落或轻视。教师关切的眼神,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温柔的眼神,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鼓励,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严厉的眼神,可以震撼学生的内心,促使他们积极地改正错误。

2. 表情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应做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有柔情,以使学生受到感染,获得启迪,切不能板着面孔,随意发脾气。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恐惧感,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在提出问题时,轻轻皱眉,表示请学生思考;当学生答非所问时,缓缓摇头,表示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当学生回答令人满意时,微笑点头,表示对学生的赞许;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将手轻轻下压,微笑示意学生坐下,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感受到其对自己的爱护、信任和鼓励,从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3. 手势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语言与手势配合使用。手势运用应恰到好处,以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否定、赞扬及批评等。如果手势动作过大、手势运用过频,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头昏目眩、焦虑不安。

4. 仪表的修饰。

教师的仪表也是一种静态的体态语言。它主要是指教师的外表特征,包括教师的服饰、发型及面部装饰等。其是教师个性品质中最明显、最易于被学生察觉的部分,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仪表的修饰,主动塑造阳光、健康向上的个体形象,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三、书面语言运用艺术

书面语言也叫作“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教师的书面语言多运用于批改作业、试卷。教师在批改作业、试卷时,并不是给学生的作业、试卷打个分数就完事,而是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为学生的发展指点迷津,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为他们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1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经科学设计、巧妙运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体育教学语言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学语言、体育教学

教学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学语言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媒介,是保证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教师准确,清晰传递体育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与文献综述对体育教学语言作以下探讨。

一、体育教学语言的一般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各门学科的教学语言都应具有教学性。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就更为突出和明显。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得极为紧密。体育课不但要‚说‛,而且要‚练‛。‚说‛是‚练‛的前提。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讲授,即‚精讲‛,只有‚精讲‛才能保证‚多练‛、‚练好‛。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讲‛,也就是说要重视教学语言的教学性。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点。

1、准确。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主要指传递知识信息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说,阐述理论知识,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正确无误,通俗易懂。例:讲授篮球单手肩上传球的分解动作要领为‚转体、挥臂、甩腕、拨指‛。这里的四个动词准确地描述了动作的发力过程。由它他所带的四个宾语又准确地表明了动作的部位。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意念,又准确地掌握了动作要领。

为了达到教学语言的准确,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讲解动作要领。如利用离心力的知识讲解弯道跑的向心侧身跑;利用抛物线450最远的道理讲解跳运时的起跳角度;利用力学的势能动能的转换及转动惯量知识讲解单杠骑撑回环动作要领。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准确性,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首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教学对象的素质情况,备课时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安排,然后才能深入浅出地、准确无误地讲解。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体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学语言的教学性的主要体现。

2、精炼。教学语言的精炼主要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实践,教师讲解必须精炼,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炼的语言,这体现了教师干炼,明快的教风。这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力、反应力。为达到精炼教师可以采用‚浓缩‛语言进行讲授。如:把铅球投掷技术的发力过程归纳为‚蹬、转、送、挺、推、拨‛七个字;把篮球行进间的投篮动作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种‚浓缩‛的口缺式语言,学生听起来易记,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精炼的基础是准确。教学语言应在准确中求精炼。该说的没说,说得含混,言不及意都不符合精炼的要求。

3、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它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用‚甩鞭子‛比喻扣排球的手臂动作,这就生动地描述了肩关节带动肘关节,腕关节的快速甩动形象。讲前、后滚翻动作时,说:‚身体要团成圆形,象个皮球似的滚动‛;讲跳运的踏跳动作要快时,说:‚就象赤脚踩在滚烫的铁板上的反应一样‛这些语言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段,显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对于复杂的动作要领,还可以采用顺口溜之类的语言讲解。如讲鱼跃前滚翻时,可提炼为‚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鲤鱼跃龙门‛。这样,就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反映较好。

重视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教学语言教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中长跑课时,对他们讲‚2500年前,在古希腊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了这样的一段话‘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强壮、健美、聪明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请从现在做起,从这节课做起!‛这这样讲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诱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中有声语言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语言除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有共性之处,当然自有其特殊性。据我们的体会,它有如下特殊性:

1、指令性。体育教学大部分在操场进行,学生多处于活动之中,既要讲又要练,组织教学过程中队伍的调动,练习中的动与静,快与慢的变换时,主要运用‚口令‛。这种语言几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它具有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焕发精神,指导练习等多种功能,同时还体现了体育课积极向上的课程特点,教师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指令性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声音宏亮、短促有力,而且是不作任何解释、补充的。它如金石掷地之声,有令行禁止效,铿锵响亮、戛然而上。如:‚立正‛、‚注意‛、‚快‛、‚立停‛……等,口令发布要精神十足,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按口令办事‛的学习习惯。运用这种语言组织全部教学是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中说话‚婆婆妈妈‛‚琐琐碎碎‛,口令缺乏威严感,甚至到处去追拉学生,会使全部教学过程‚散了架‛,也就谈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了。

体育教师运用指令性语言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强,雷励风行,坚强果断,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2、调节性。体育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动作也是比较活跃的。体育教学语言不可不重视调节性。

学生在初学某一难新动作时往往感到困难,甚至有畏惧感;学到一定程度,刚刚入门往往就‚来了情绪‛,不能自控。这就需要教师的调节,运用语言的调节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学生练习动作成功时要适当表扬;失败时要热情鼓励;焦躁时要耐心启长;兴奋时要提醒注意安全。

当学生看着那高高的跳箱‚发忧‛时,教师轻松自如做一次动作示范,亲切的说一句‚不要怕‛,会起到鼓励作用,当学生跑到跳箱踏板前,教师有力的一声‚跑‛,会起到催动作用;当学生跳过跳箱时,教师赞许一声‚好‛,会起到表白的作用。如果教师注意运用这类鼓励性语言,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实践证明,对于一些动作,尤其是高难动作,教师的鼓励是有重要作用的。当然,这种鼓励语言运用要恰到好处。否则,将会起到反作用。

在重视运动鼓励语言的同时还要重视运用抑制语言。抑制语言的作用是‚降温‛,‚冷却‛。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在看完教师的优美动作示范后,其跃跃欲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鼓励的,特别在刚刚入门时,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争先,本能的急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调节运动量和情绪以免过度疲劳发生事故。如:在练习中,对协调性差的学生提醒‚想一想练‛;对鲁莽动作立即指出‚危险‛,发出停止练习信号。这就需要教师全神贯注,因才施教,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用抑制性语言。这种语言运用要果断,快速而亲切。鼓励与抑制是矛盾的两个侧面。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使二者统一,达到体育教学语言调节要求。这不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教学,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友谊。

3、感染性。体育教学语言的感染性主要包括音调与节奏的调整。教学语言在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还传达感情信息。要传达这两种信息,教师的语言不可不重视音调与节奏变换的运用。严格地说:语言的音调与节奏并非语言本身,它们属于有声的非言语交际范畴,也称为副语言。它在教学语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手段。

从整体说,教学语言的音调应该是和谐、动听的。在讲授时应该注意高低强弱,重点难点处要加重语气以引起注意,一般叙述要舒缓平实。这样才能分别轻重。人们说‚文似观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是‚不喜平‛的。平辅直叙的语言好象一杯白水,毫无刺激作用。教学语言切忌平淡,体育教学由于环境开阔,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语言的感染性就更加重要了。注意节奏指的是调整语言的快慢继续。教师口惹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往往使学生耳膜疲劳,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讲授中的适当停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上文所提到的指令性、调节性的语言均有音调、节奏的调整因素在内。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句便可说明问题。‚各就位、预备——跑‛!这一声口令中所体现的音调和节奏不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吗?

体育教学语言中不同的音调、节奏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细分析起来,可以有示意强调、关切、赞许、善意的批评、严格的要求等诸种感情。所以,善于调整语言的音调、节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

以上所述指令性、调节性、感染性可以说是体育教学语言的主要特性。它们之间的互有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体育教学有声语言的特殊性。

三、体育教学中的形体语言具有特殊作用

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同样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体育教师在平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强化专业训练,提高示范动作水准;要注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艺术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就一定能把体育教学工作搞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就能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感悟体育语言的文化含量,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应有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穷力

主要参考文献: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6

一、注重激励形式,培养良好习惯

1. 使用口头语言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法。“不是聪明使人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人变得聪明”。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用口头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只要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我便忽略孩子正在进行的错误现象,用稍带夸张的语言激励去调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一般的情况下,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这类语言。

2. 使用书面语言

这是口头激励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是学生作业还是周记,一个“√”,一个笑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几行发自心底的赞扬与鼓励的文字,都能表达我们对学生的肯定。书面沟通有时候比口头教育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师生之间存在了误会或者学生比较固执的时候,心灵中流淌的文字更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教师用书面语言去激励孩子,只要发自内心,充满关心、信任和宽容,就能打动学生,产生无与伦比的内驱力。如果在学生完成的练习或作业上,恰当地表达教师的观点,也是一种激励。一个勾,一个笑脸,一个红五角星,都是在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满意。甚至于,教师寥寥数笔对学生提出的不满意和希望改正的建议,在学生看来,也是一种交流,远比一个冷冰冰的叉或者订正来得温暖人心。

二、注重动之以情,运用正反激励

运用负面激励的使用比较难以把握尺度,一般的,课堂上,学生出现某些问题了,教师应该赞许、激励,而不是打击、讽刺和伤害。教师还是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激励学生必须建立在关爱、尊重、理解、宽容的基础之上。陶行知先生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不犯错是长不大的。”我们的学生每天犯的错误要比普通的孩子多,如果我们一直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更谈不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表扬了。而一直生活在批评声中的人是很难成长好的。给他们的比其他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尊重、理解和宽容更利于他们成长。

三、注重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本色

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宽广,信息流通越来越迅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教师的语言跟上时代的节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投其所好”。例如,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以往可能“辩论”、“讨论”、“竞争”等词,但现在,如果用“PK”一词,既不改变意思,又令学生产生兴趣,气氛、效果均有可能成倍提升。

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发现与创造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进一步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开展制作“写字活动评价表”。设计“写作最高奖”、“朗读五星奖”、等活动,让学生时时关注自己的点滴进步,促使所有学生比、学、赶、帮、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四、注重学生心理,消除心理障碍

适当的赞美与事实相符,才能使孩子建立真正的自我评估体系,否则只能产生负面效益。激励性语言要新鲜、活泼、富有感召力。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精心设计激励性语言,作用到因人而异,自然贴切,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同时,我还注重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使学生从中受到领悟和鼓舞。对一些思维敏捷却粗心大意的学生,我暗示说:“相信你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准确回答问题。”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我就说:“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试试看,再想想,等等。”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心目中还有自己,很器重自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勇气,消除了自卑心理。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虞美人》一诗词时是这样说的:“老师多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啊!谁愿意展示自己?”读后我便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这不仅是对同学的肯定,而且增强了学生普遍好朗读的信心,又使学生掌握了语文朗读的技巧。

音乐课堂中语言艺术运用的思考 篇7

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 音乐学科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可替代的。而基础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老师的自身素质也影响着整个措施的实施。音乐教师的素质包括很多, 这里我想谈一下音乐课堂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 教学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具备较好的语言修养,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音乐课堂中语言艺术运用现状

(一) 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语言运用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音乐语言指的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点缀性音乐, 其中包括音乐课中的师生问好、坐下、鼓励、情绪渲染等。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使教学与学生双边活动协调进行, 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学习, 并感受学科美的精湛的教学技巧, 它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 是教学规律性与教学独创性的完美结合, 是求美和求真的和谐统一。

(二) 当前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状况的反思

当前的大部分音乐教师还是循规蹈矩用很呆板的教学模式, 只是照本宣科。好的课堂气氛, 令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人人轻松愉快, 个个心驰神往。因此, 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 在课堂上, 往往看到这样两种不同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 生动传情, 学生情绪高涨, 注意力集中, 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 都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 共同探索着知识之谜;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 讲得口干舌燥, 声音嘶哑, 而学生则毫无反应, 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也正是这些状况促使我对当前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状况进行思考。

(三) 当今中学生思想开放, 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经验。对待新生的事物的态度上, 青年人非常的敏锐, 他们时刻准备接受新生事物。根据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中学的课堂中音乐老师是不是应该引进一点流行的元素?我觉的加入一点流行的语言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进, 变得更加的亲切, 这对于教师上课是有帮助的。比方说, 在刚进课堂的时候和同学们用“HELLO, 大家好!”打招呼, 学生会有新鲜感, 提高他们的课堂兴趣。学生的思想开放, 教师的思想也得跟上, 现在的教学正在提倡各科的融合, 这正是我们所要体现的。

二、音乐课堂中语言妙用的思考

(一) 用表扬、赞赏语言鼓励学生

如今的教学大力提倡鼓励教育, 一线的老师都在努力这样做, 但是一味的用贫乏“你真棒”“好极了”等这样的语言已不能打动学生, 这就需要老师们仔细的揣摩, 精心设计语言, 让学生易于接受, 并且从中感受到老师的政策与希望。

例如:在教学中同学们唱的很好的时候,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大家的歌声中我真正的体验到了音乐的和谐之美。”“难道大家没有为你们的歌声所打动吗?”“你们不但唱出了声, 而且还唱出了情, 我很感谢你们”, 这里虽没有“好”“棒”之类的语言, 当潜在的鼓励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学生心中的感激已悄然燃起, 你会看到学生闪光自信的眼神, 是学生脸上灿烂的笑容。这样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让学生在歌声中找到了美, 找到了自信。

(二) 用尊重、民主的语言亲近学生

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会常用“你们会了吗”, 通常学生们都不会回答。我曾经听一个专家说过, 老师往往上课的时候会以自己为中心,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觉得自己很被动, 如果换角度问“我讲清楚了吗?”“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 本是同一个意思的询问, 就因为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了, 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 受到了尊重, 这样的民主的语言增多了, 课堂气氛越加活跃了, 学生参与的精神更加主动了。因此, 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体现师生平等。

(三)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

回想笔者曾经实习时讲过的一节课, 是初二年级音乐课本上的《青春舞曲》, 这是一首新疆风味的歌曲, 我在上之前想了好久, 怎样才能把这首歌教给大家又不俗套。我记得以前有些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都会用新疆的舞蹈啊, 风味小吃饮食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所以我借鉴了一点, 但是我唯一不同的是我不是那么直接, 我稍微的变通了一下, 运用了丰富有趣的语言。我是这样说的“今天老师带同学出去旅游一趟, 请大家赶快上火车”, 这时我用多媒体放出火车鸣笛的声音, 我发现同学们开始兴奋起来, 这时我首先要达到的目的。这时我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美丽的风景。有些预习过的同学看过书便抢着说是“新疆”。我说, “回答正确, 加十分。”这时班级又是一阵笑声, 我为了课堂秩序不乱, 我又说“请旅客们保持安静, 我们的列车即将开了”, 这时我放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首歌《青春舞曲》, 欣赏完这首歌以后, 我说“同学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这时我用幻灯片播放出了新疆美丽的风景, 同学们看的非常开心, 这时我趁热打铁说“到了新疆大家想吃什么啊”, “哈密瓜”“葡萄干”“羊肉串”……我笑着说“一群小馋猫啊!”这时大家也笑了起来, “同学们说的都是新疆的特产啊,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呢?”这时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维吾尔族”, “不错, 看来这位同学的地理知识应该很棒啊, 未来的地理学家!”我发现在课上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的好,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也很好。语言丰富的老师是非常受同学们欢迎的, 因为他们想听, 必然会很好地配合你, 所以说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是非常的重要的。

结语

音乐课上需要通过教师把音乐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的形式转换为能调动起学生兴趣的一种催化剂, 而且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有分寸, 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教师课堂语言也要相应地生动、精辟、凝练, 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然而我们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语言能在音乐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一种语言能在音乐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一种语言为主或综合运用, 通过教学过程中多种语言的完美有机结合, 使本来就美的音乐锦上添花, 只有这样, 音乐课才能够切实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探析

陈娟 (盐城市杂技团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杂技教育形式的研究是当前艺术教学的重点课题, 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浅述中国杂技艺术教育形式的变迁, 依据中国基本教育理论, 深入探析了现代杂技艺术教育形式, 并探索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杂技艺术;学院教育;教育形式;形式创新;审美教学

一、中国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的变迁

阳翰笙先生曾在《杂技艺术教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杂技艺术受到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传统宗教和文化艺术等的影响、制约,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杂技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教育程式和技巧的过程中逐渐变迁升华。

杂技教育形式源于人类最初对生存技能的展示与模仿多用来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 从古代宫廷杂技教育、学徒式教育到近代马戏班子教育再到如今的学院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会, 全程记录人类发展史的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现代教育中, 杂技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做铺垫, 结合理论与实战训练、舞台训练相结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杂技人才。

二、杂技艺术基本教育模式理论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由古老的娱乐教育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逐渐成为完美技艺的教育, 从单纯的力或技的教育, 发展成能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学院教育。

高效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其自主学习三大模块分别是预习、展示、反馈;理论、训练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训练达标。科学的、梯度适中的导学案, 充实理论教学;同时学生的训练是最重要的环节, 讲究技巧, 劳逸结合以达高效教育的目地。

三、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及其完善创新

(一)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实现“六化”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多元化、科学化。现代教育形式借鉴古代宫廷杂技教育并延续学徒式教育以及马戏班子教育发展成为学院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会,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也顺应时代变化和大众审美需求呈现多元式并存;并且还打破传统教育形式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施高校教育模式。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杂技的“学馆”教育即系统化、规范化教育是近年来杂技教育的新发展, 由于时间滞后存在诸多不足, 仍需要完善和规范杂技教育体系, 那么首先需要解决师资、教舍、教材、资金的问题, 其次是教育管理和规划。由于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 国家政策性变更倾向于杂技学院教育实现杂技人才实体规划。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逐步现代化、国际化。从近代的学院教育来看, 其人才培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知识、重技能, 与现代化接轨;同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 沟通学习, 兼用并存, 与国际化交汇。

(二)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的不足与创新

让学生感受美, 才能更有吸引力, 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爱学、乐学、动情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之中, 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达到中学音乐情趣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是大趋势, 与传统杂技教育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现代杂技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教育形式的多元并存, 教育主体形式逐渐向国民教育重心转移, 并自觉追求杂技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杂技教育始终保持着父传子、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方式, 同时, 团带学员、专业杂技学校教育和民办杂技学校日益繁兴。由于杂技教育门类特殊, 一直以来我们都徘徊在重技能、轻知识的误区, 单一的技能教育始终显得外强中干, 传统的教育模式尤显滞后;最终会是中国杂技艺术在国际市场失色, 本土生存空间紧缩。

杂技创作需要创新, 教育形式也得创新, 方能与时俱进。根据基本教育理论, 杂技教育也有它的高效教育模式——三维教育。三维分别是理论、实践、美育, 而中心是学员本身, 模拟传统的“三三六模式”。理论教育主要是学堂教育, 包括文化知识、杂技理论、素质培育、艺术教育等;实践教育主要采取科学训练、团练、舞台训练、竞技训练、与外交流的方式, 两者作为基底, 再施美育, 这美育讲究审美教育和特色教学。特色教学是根据中国杂技的分类和特色进行教学, 中国杂技艺人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 推崇险中求稳、动中求静、平中求奇, 轻重并举, 通灵入化, 软硬功夫相辅相成, 教育贴近生活, 将工艺美术与形体技巧的结合, 又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这些艺术特色构成了中国杂技教育的独特魅力。

(三) 杂技艺术的教育形式的审美趋势

教育的目的是传承, 现代杂技要生存、发展和辉煌, 最重要的是艺术创作与市场, 杂技的观赏价值、市场价值, 都以杂技的独特审美价值为基础。审美教育极注重“新、奇、难、美”这四项指标, 其美学本质在于它是直接显示和观照人体本质力量的艺术形式, 人自由地肯定人体的本质力量, 感受自己对人体潜能的确认、丰富与提高, 感受人的不凡与神奇, 人们的精神力量的促发也是杂技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杂技学员必须具备独特的文化品位, 文学的修养与酝酿是必修课;讲究艺术质量、编排创意、艺术境界、情思蕴涵、美的综合性, 是提升节目文化品位的需要。所以杂技的教育形式须瞄准广大观众的需求,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紧扣住杂技艺术的特点和具体节目的特性, 以技为核心, 调动各种有关艺术因素, 着意营构独特而贴切的技艺境界努力争取达到“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美”,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艺术追求, 使杂技艺术丰富多彩、永垂不朽。

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的教育, “学术”和“教育”是不可缺一和脱离的, 而杂技教育更是当今备受关注的教育课题之一, 教育形式分门别类, 层出不穷, 我们需坚持以人为本, 以社会需要为终极目标, 不断改革教育形式, 以达杂技教育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张振元.试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杂技教育[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 (02) .

[2]韩庆祥.21世纪中国教育模式的合理选择[J].四川政报.2001, (30) .

摘要:教学语言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音乐教师善于运用优美、娴熟的教学语言, 其效果就会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 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艺术享受和美的人生启迪。让音乐课堂充满情感, 时时都响起天籁之音。课堂语言艺术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 那样的音乐课堂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堂,语言艺术,运用思考

参考文献

[1]周智敏.音乐教学的语言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3]阎嘉陵等.当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8

关键词:英语语言艺术,高效,英语课堂

教学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真理性, 还来自生动、形象、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表达。特别是英语教学, 良好英语语言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 那么, 教师的语言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 就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技能技巧。”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么丰富, 但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被完全取代的。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如何发挥英语的语言艺术魅力, 巧妙地运用艺术去教授英语这门语言, 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

一、英语语言艺术在高效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和意义

优秀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能够给学生以示范、点拨、启发、诱导, 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锻炼学生记忆力, 发展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强化他们的认知,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拓展他们的英语思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1.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主要是用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学使用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工具, 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本身。故教师应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研究语言的表达, 使口语做到既准确又生动形象;既诙谐、幽默又能完整地表达所要讲明的内容。一个教师教学语言的质量实际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反映着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时应尽量运用精炼、清晰、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一方面让学生听懂所讲的内容, 另一方面能享受语言的优美。首先教师教学语言的简明性、规范性、趣味性, 令我们的英语课堂的语言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英语活动,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新版PEP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重点句型是:“What are thesethose?”让学生能够分辨出单复数的运用。当我们呈现图片的时候, 并不是立即就进入目标句型的学习, 那让学生觉得很难。相反, 从讨论图片, 最简单的语言结构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单数“What’s this? What’s that?”开始讨论。慢慢的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farm?Is it…?”引导学生发现远处的一堆东西, 模糊不清, 哦, 原来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浅显易懂地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目标句型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巧妙设计当中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其次,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用优美生动的语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使用丰富的教学用语, 会创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语言修养, 尽量运用简明, 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的体态语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学生们都喜欢上音乐课, 也喜欢语言艺术课。为什么?因为教师与学生都在使用着肢体语言学习音乐, 学习戏剧。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等。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可以把对话教学变成语言戏剧教学, 把语音词汇教学变成音乐节奏教学等等。教师正确使用优美的体态语言, 可以使自己变得幽默风趣, 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质量,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努力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对所教内容的生动模仿和逼真表演无疑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以达到高效课堂

1.巧用图画, 形象表达。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 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感染力强, 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丰富表达的内容。这种看图说话训练,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趣味多样, 激活思维。教学的气氛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仅要使师生互动, 而且要使生生互动。学生上课主动参与、反应活泼, 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 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趣味多样的课堂氛围能激起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直观、非直观多种手段, 营造拟真或全真的语言氛围, 从而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们还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小学中低年级还可以逐渐渗透“愉快教学法”——讲故事, 做游戏, 表演英语短剧, 教唱英语流行歌曲, 绘画, 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同时, 课外也可以举办英语阅读竞赛, 英语辩论赛, 运用这些非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形式模仿, 迁移表达。PEP新教材四年级下册每个单元的read and write都出现了仿写句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句型, 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段中悟出说写规律, 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借助文段中特殊的语言形式, 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的训练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 如造句、换词、仿写句子, 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仿写片段的练习, 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续写等,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先口头后笔头的训练。在训练中,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兴趣提高了, 想象丰富了, 表达能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 提高了语言表现力, 实现了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飞跃, 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英语学习效率。

4.想象情境, 拓展表达。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鼓励思维的创新。如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课《dig, dig, dig》这个故事教学时, 教师故意遮住小男孩和小狗挖的东西, 可设计这样的想象拓展训练:“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 此时此刻, 你想挖到些什么?小狗也想挖到什么?”让学生角色互换, 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们的语言表达逐步被训练出来了。通过这些拓展想象训练, 学生的思绪能够自由飞翔, 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精彩纷呈。学生在如此有趣的英语语言艺术的魅力影响下, 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不断提高。

结语

教师的讲台如同演员的舞台, 教师在讲台上用幽默的语言或体态语言感染学生;调节课堂气氛, 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所以, 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挖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特色, 让学生每堂课都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1]巴特尔.教育随想录[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89.

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激活语文课堂 篇9

那么, 教师如何使用教学语言艺术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教学语言之科学

传道、授业、解惑, 自古就是为人师者的任务和目标。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教师当然得传科学之道, 授科学之业, 解科学之惑而非谬误。而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反映着教学思维的深刻程度, 故语文教师用词要规范, 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表达要准确, 以吸引学生, 驾驭课堂。

(一) 言之有理, 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 针对特定的对象, 采用一定的方法, 在有限时间里达到某一预想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言之在理, 论之有据, 以理服人, 注意从已知到未知, 从现象到本质, 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让言语的力量征服学生, 使其从中领悟道理, 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这就要求教师知己知彼, 了解所教知识的特点,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 选择最佳角度, 准确运用语言, 讲清知识之间的细微差别, 讲透知识的突出特征, 明确这一知识在系统中的位置,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充实, 感觉到知识的广博, 更加集中精力, 激活他们的求知欲, 以达到激活课堂气氛的目的。

言之有理还要准确地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等, 否则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 从而使学生不知所云, 不想听课。如在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中提出了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 并将这三个概念加以比较, 层层推进。教师的讲解应注意推理, 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最后, 由战争推及治国, 指出“得道”就是得人心, 即“人和”。得人心者, 人心归顺, 所向披靡;失人心者, 人心相悖, 不攻自溃, 有力地论证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二) 言之有物, 让学生追求广博的知识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 华而不实;不含混不清, 模棱两可;不口若悬河, 离题太远, 而应言之有物, 持之有据,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适当讲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 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奇闻异事、成语典故等, 做到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最大限度充实教学内容, 使之言之有物, 每举中的。

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讲授语言综合融汇渊源不同的各种语言成分, 使它们在组合时达到一种奇妙的令人赞叹不已的使用效果。语言丰富既包罗万象, 又不生堆硬砌, 语言多彩即对语言艺术境界的刻意追求, 也就是语言整体所体现的风格特色。一堂优秀的语文课, 语言的丰富多彩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故老师的语言不能空乏, 而要言之有物, 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不仅仅要讲课本上面的东西, 还要讲课本上没有却又是相关的东西。比如新闻《别了, 不列颠尼亚》, 讲的就是香港回归的盛事, 表达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体现世界和平主题。如果要讲得充实, 可以讲讲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相关内容, 诸如香港这个名字的由来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课堂便不再空乏, 课堂气氛也不会沉闷低迷, 取而代之的将是充实与活跃。

(三) 言之有体, 让学生把握课堂的主题

教学语言科学不仅要讲得有理有据, 有充实的内容, 还要有明确的主题, 使用适合的语言、声音、表情, 要言之有体。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不同, 文体不同, 内容各异、风格不一的文章, 教学语言也因之有相应变化, 不能一以贯之, 一成不变。如对学识水平较低, 年级较小的学生, 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 具体亲切, 富有趣味性;对学识水平较高, 素质较好的学生, 教学语言应明朗隽永, 耐人寻味, 蕴含哲理性。教授议论文, 应多用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语言, 严谨有深度;教授抒情文, 应多用富有鼓动性的抒情语言, 华丽有深情。这样, 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 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教师运用合适的语言去表情达意、陈述事理、介绍见闻、议论是非, 结合课本内容,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 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 可以形成和谐、高效的师生交流活动, 调节课堂气氛, 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课文所渲染的气氛, 讲解分析要鞭辟入里, 理解鉴赏要入情入理, 描摹意境要活龙活现。如《回延安》一文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我们也可以刻意去准备一下, 用当地的口音读课文, 可能土腔土调, 也别具风格。尤其读到一些有叠词的句子, 如“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时, 更是土味十足, 弥漫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让人听起来倍觉亲切。如此, 让学生在哄笑中感受到陕北信天游的独特韵味, 领悟文章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语言之启发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效果的优劣, 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能否激发学生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强烈愿望,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发人深思。教师语言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鼓动性和思考性上, 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 能鼓励学生去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要善于设疑激疑, 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问题, 以激活课堂气氛。那么, 教师要怎样表达语言, 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呢?

(一) 言之有序, 让学生得到透彻的理解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每篇课文, 弄清其所授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 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 文章的起承转合, 教学的先后难易, 胸中应有丘壑。唯有在“序”上下功夫, 思路才能井然有序, 讲解就会条理清晰, 学生才能真正“醍醐灌顶”, 深刻透彻理解课文。

教师课堂语言的“序”还表现在推理的合理上, 一堂没有逻辑的课是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的。教师的语言应该讲究思维的缜密, 要在推理和正确性上无懈可击, 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以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活跃课堂气氛, 驾驭课堂。

(二) 言之有辅, 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 最直接的目的, 就是通过渲染环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 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意境。比如在讲《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时, 教师可以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 搜集一些二战里发生的真实故事, 让学生感觉到战争的残忍和无情, 让学生自然生出一种对和平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人们彼此之间传递信息, 交流情感, 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之外, 还可以借助表情、体态、动作等。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 增强表达效果, 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事件或课文时, 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 再辅之以或憎恶、鄙夷, 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 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 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 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内涵的理解。如教学《包身工》时, 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演员, 把课堂当成是舞台, 用适当的语气模仿“打杂的”的话语, 配上凶狠的表情和动作, 用无奈、麻木的表情和迟钝的动作模仿包身工们, 演绎出剥削者的残忍和包身工们的悲惨。把篇幅那么长的报告文学简单明了、具体形象地以几个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并把握课文情感,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言之有启, 让学生体会思维的美丽

言之有序和言之有辅, 都是为言之有启作垫脚石的, 都还是表面或形式上去引导学生思维、思考, 而言之有启则是人类真正最美丽的思维, 语文教学语言要求将活的事物、活的思想, 生动传神地传达出去, 使人豁然开朗, 获得对事物最本质的认识, 吸收最有益的人生启迪, 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 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题,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活跃课堂气氛, 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 并发展智力。因此,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应深入浅出, 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求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

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通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学生听起来才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富有启发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课堂气氛, 激活思维, 在激活语文教学的基础上, 建构动态开放的语文课堂, 让语文真正变成一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动态课堂, 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从而达到预设中生成, 生成中创造, 实现课堂最佳效果。

三、教学语言之情感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 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讲解语文课文时可以创造“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营造一种以情夺心, 为之一惊的教学氛围, 从而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情趣。在讲课的过程中, 教师的动情、引情, 学生的入情、抒情, 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 充分发挥语言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等。

(一) 言之有德, 让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语言的“德”主要是情感的内容。语文不仅仅是教学生语与文, 也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任务。

教师语言首先要宣扬正确的思想, 传播正能量,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故言之有德乃基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双管齐下, 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 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 弘扬社会正气, 净化学生灵魂, 陶冶学生情操, 让学生向真善美靠拢, 摒弃假丑恶,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 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 文质兼美,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使学生归于课堂, 驾驭课堂。

(二) 言之有情, 让学生体味丰富的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 淡而无味。而融进了情感后奔流的却是鲜红的血液, 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中, 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 讲台就是“舞台”, “演员”要打动“观众”的心, 就必须投入自己全部的情感, 常言道,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 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 深入学生心灵, 做到以情动人,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如在语言上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 就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有了“声情”这根纽带, 师生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实现最佳的信息交流。

四、教学语言之美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美感性, 力求做到生动形象, 富于表现力, 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 获取接受审美的愉悦。

(一) 言之有韵, 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有二怕:一怕炸雷般的吼叫, 二怕蚊子似的呻吟。课堂上, 教师的普通话, 也散发着魅力。普通话的声韵就像音乐音符一样, 同样是讲课, 为什么有的教师讲得悦耳动听, 有的教师讲得令人昏昏欲睡呢?这就是教学语言音乐美的问题。教学中音调和谐, 节奏鲜明、流利、动听,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堂语言切忌直白如水, 平淡无奇, 也不要像放炮一样, 而应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结合, 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实际的需要, 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声情并茂:“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和谐动听,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在必要时, 教师甚至还可以缄口不言, 沉默是金, 让学生在无言的世界中去体会美, 造成一种“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可以这样说, 在语文课上, 不仅课文内容是知识, 教师的语言, 其实也是知识。所以, 教师语言应该抑扬顿挫, 才能吸引学生, 抓住课堂。

讲究教学语言的音乐美, 可以渲染课堂气氛, 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并在吸引学生的同时, 勾起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回忆。因此, 教学语言的音乐美对于学生智育和美育有着双重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好听, 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悦耳, 让学生听得懂, 并喜欢听, 让学生觉得是一种陶冶, 一种享受,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二) 言之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上课有趣, 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 扣人心弦, 在必要时幽默一下, 寓庄于谐, 让学生忍俊不禁, 轻松地、愉快地学到知识。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 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 驱除了学习疲劳, 引发学习兴趣, 强化知识记忆, 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讲离题不太远的笑话, 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测验, 引入绕口令, 活跃课堂, 表现出知识的趣味, 让学生感觉到有趣,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接受知识, 感悟人生。比如, 在讲《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一课时, 可以对其肖像进行描写, 对其动作进行模仿, 请学生上台表演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梁任公先生的可爱, 可以热闹课堂,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印象。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喜爱, 不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 而且它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令人思而得之, 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气和灵气。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 将授课内容转化成生动传神、机智幽默、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它能很好地激活课堂气氛, 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 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受到美的陶冶熏染。

参考文献

[1]郑立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4) .

[2]马永远.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成功 (教育) , 2008, (03) .

[3]罗学李, 赵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浅释[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 1997, (06) .

[4]朱笛.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发展, 2010, (01) .

[5]崔志英.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微[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

[6]柴俊飞.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 (03) .

[7]秦训刚, 晏谕生.语文课程标准读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语言,运用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教学语言运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载体.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又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只有清晰、准确、简练,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接受,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否则就会产生误解.那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数学语言艺术呢?现本人就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言准确,仔细推敲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其每个字每个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语言表达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可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二、语言规范,利于理解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会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例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这样会使学生随意误读,得出多种结论,即根据你的读法学生会写出多个表达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

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

三、语言精练,突出重点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

例如,在讲解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须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语言激励,增强自信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激励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只有运用激励性语言,才能给学生勾画出更加美丽而广阔的创造空间.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样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因此,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 篇11

一、讲得体,让“1、2、3,坐坐好!”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语言不单指口头语言,书面和态势语言也是有机的组成部分。除了书面语言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和运用态势语言,借助于面部表情、身势动作、空间距离和服饰装束,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眼神的鼓励,一个手势的安抚,一个微笑的肯定也能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条件”和“问题”的意义,预设了这样的手势展开表述: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伸出食指);第二句话告诉我们……(一手放在胸口);让我们求……(手在耳边打个问号)。

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势态语言就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学生跟着老师边说边舞,不仅很快掌握了语句表述的要领,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没有一个人左顾右盼,注意力相当集中。

完成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根据指令“1、2、3!”马上坐端正,而是微笑着说:“如果你对题目意思的理解还不清楚,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如果懂了,就用自己认为最安静的方式告诉老师。”于是在经过了短暂的喧嚣之后,教室里逐渐恢复了平静……新课程倡导我们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那么除却那些指令性的“急刹车”,我们大可以“牺牲自我”,让学生得到充裕的发展空间。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适时地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学习:认真的就伸出拇指表扬;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就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用撅嘴摇头来否定;当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时,就摸摸他的头、扳正他的身体、握住他的手或者用眼神告诉他要“认真学习”……

这样富有情感的态势语言既能使学生专心于学习,而且也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有效的态势语言有时会比出声的言语更具说服力,它能转化成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心照而不宣。

二、暄艺术,让“你真棒” 拨开迷雾风雅无穷

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如果平淡且抽象,那么学生则会形成一种“刀枪不入”的学习状态。可见,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适时、适当地巧妙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将一些复杂的问题条理化、简单化、通俗化,有的放矢,才能让教学拨开迷雾,风雅无穷。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利用 “多美滋”奶粉广告引入主题,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获得对“平均分”、“几分之一”的认知建立后,设计下述教学片断加以巩固应用:

师:下面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果把一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估计一下,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估计,教师演示:

学生先估计,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学生估计后,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许多同学一下子就估对了吗?你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是与纸条的1/3比较的,第二次涂色部分只有第一次的一半,所以我觉得它可以用1/6来表示。

师:平均分成3份后,每份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意味着一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生:6份。

师:这样的1份就可以用1/6来表示。看,借助观察和比较进行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策略呀!

……

多元化的智力结构和生活、家庭背景,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我处理这一细节时,对涂色部分的估计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单位“1”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大胆猜想后面的涂色部分分别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在他们的猜想与课件演示中,我并不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从1~1/3~1/6的变化,而渐渐引导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评价,能够“诱”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借助语言手段来进行的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每一个成熟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是与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的性质相关的。就像那些名师之所以能非常出色地贯彻新课程、新理念而又能惜言如金,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一种极高的教育艺术境界,是集多种素养于一身的结果。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想彻底“治愈”自己课堂教学的“多语症”,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必须不断感悟、反复实践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篇12

在初中阶段, 数学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文字语言, 它是阐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定理、法则的基础。如“等腰三等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这个概念; (2) 符号语言, 它是文字语言的简缩, 书写简明, 是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根本。如三角形即可表示为“△”; (3) 图形语言, 它直观形象, 是提高想象力、丰富学生联想的工具。在初中阶段, 学生只有掌握好这三类语言形式, 才可以学会数学, 而教师也只有正确地将这三种语言诠释给学生, 才算是完成了教授数学的目的。

事实上,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 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 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即数学教学语言。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 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方式。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严密、规范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 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 具有准确、严密、规范的突出特点。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是数学描述方法的定量化及数学思维的逻辑化的直接体现。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仅指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 不违背数学学科科学性的要求, 而且教师使用的语言也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要求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严谨、周密、符合逻辑。如果教师的语言不严密, 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语言的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阐述得通俗明白, 才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具体而言, 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 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语言方面做以下尝试:首先, 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化的概念;其次, 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上进心, 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 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通过主动的探索成功地去解决问题, 从而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当然, 要想使教学语言达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效果, 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轻松、愉快的氛围, 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放松, 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对于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数学课产生兴趣。

另外,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 他们纯真、活跃,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 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不过,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 并不代表允许出现粗俗的语言, 而是应该用文明、规范、高雅并蕴涵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教学。

三、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教师就不能做一名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 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 而且还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及表示赞许、反对、劝勉、制止、命令等意向。课堂上, 教师的眼睛看某些学生的频率, 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他们的好恶看法。所以教师要懂得用眼睛来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在无形中也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秩序的作用。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 但若没有手势, 课堂教学就像运转的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 手势使用得当, 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起到强化数学知识的作用, 从而也能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 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 应强调自然和真实, 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需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 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也不要把手叉在腰间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 更不要搔耳挠腮, 以免转移学生的视线。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下一篇:应急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