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2024-09-26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精选12篇)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篇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作一分析,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学困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语言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二、语言要精炼,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炼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要生动,但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的语言。

四、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地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五、语言要有激励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进步并寄以希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课堂上的语言要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从中体验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作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 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精炼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篇2

《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教学反思

一次研修,一次提升。这次远程研修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微课程《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设计与开发。研修中不仅拓展了有关“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视野,而且提升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应用能力。

一、有效拓展理论视野

通过研修学习与“微课程”设计、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其精神要素,强化主动学习意识,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其主要认知:①微课程包括六个要素:精美,简洁,具体,意外,深刻,情感。②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微课时间较短,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小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间较短,恰好适应微课在较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利于教师自己从视频的观看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提高。微课程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能体现出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③微课程的主要功用:微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微课程能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二、有效提升应用能力

要想掌握一项技能,就必须有所付出。在远程研修中,就“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我不仅注重理论积累,而且更能注重能力提升。通过认真看视频、甚至是反复看视频,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技能与技巧:如何选题?如何筛选问题?如何设计脚本?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录屏?等等。任何一项,都精心学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掌握为止。为了更好地得到要领,有时与同事共学习、同进步,有时不耻下问于有一技之长的同事,有时还认真地写下笔记。为了更较快地掌握技能,有时利用学习之余,继续巩固温习;有时甚至挑灯加班;有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操练;有时不厌其烦地尝试在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努力,就有了收获。自己不仅有效地掌握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技能,而且自己所开发与设计的微课程《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还获得了“优秀”。

三、拓展应用中再认识

以“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这一学习掌握过程为载体,既有了理论收获,又有了技能掌握,更能重要的是,对“微课程”有了再认识:首先,“微课程”翻转了教学模式,其特点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其次,“微课程”是微时代对教学理念的升级。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要素齐全。再者,微课程不是学科知识系统梳理,不是40分钟课堂的浓缩,不是课堂授课的电子化,而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和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

幼儿语言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篇3

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的口语,逐渐学会正确的发音,对词意的理解浅显具体,喜欢听故事、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懂语意,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4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流,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针对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 幼儿语言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随机性。通过有目的的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全面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它根据幼儿的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教育活动,有顺序、有步骤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或提供语言知识作为学习的对象,从而保证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同时,幼儿语言教育也是随机教育的一种体现。生活中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在这种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无形地进行了幼儿语言教育。

2 教师在整合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置身于语言环境或语言信息中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把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个整合的过程,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密切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从而获得大量的、丰富的语言经验。

3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幼儿除了通过活动和交往,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关知识外,还需要有专门组织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幼儿有集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语言经验,锻炼幼儿在众多的同伴或成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教育活动中愉快情绪的相互感染,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

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加强学习,真正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在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幼儿,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首先要求实,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用爱心观察、分析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交流的“文本”。其次是求活,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吸纳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第三是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最后是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此外,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应注重实效。其评价的导向应该是:教师是否善于“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原有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

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的方法

1 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

(1)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幼儿园的语言活动,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宽松无压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幼儿间存在着认知、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对语言有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幼儿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交流时才对幼儿产生意义。因此,教师应接纳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光要提供交流的机会,成为交流的对象,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还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特殊的鼓励。

(2)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倾听他人的语言,采用合适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与他人交谈;怎样在集体面前比较清楚地叙述个人的看法;在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听说游戏时,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借助早期阅读活动,给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机会,幼儿园语言教育不能忽视日常渗透的环节。

(3)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环境。创造性的语言环境是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幼儿可以随时大胆提问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由于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是整合发展的,教师要避免过多提问,要给幼儿创设多提问的机会。

2 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

环境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它的教育作用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中。物质环境是实施教育的中介,是教育意图的客体化。我们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是否能促进幼儿充分表现,是否能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是否可以和幼儿真正形成对话的关系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关键。

(1)布置多彩的墙壁,引发幼儿“对话”。兴趣与需要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动力,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在墙壁上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墙壁之间发生积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墙壁,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墙壁布置得与幼儿的视线平行,成为真正的应答环境。

(2)充分发挥语言活动区角的作用。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的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电脑网络、电话、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材料等,让幼儿在发现并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自豪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导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表演台等将区角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

3 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的融合

儿童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去。例如,数学教育活动和语言教育活动不同,它虽然没有太多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的词汇,但需要儿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儿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信息,通常会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向他人表达、传递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感受,告知自己观察的结果,提出疑问,抒发愉悦和惊奇的情绪,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

各领域教育活动都有独特的价值,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能因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何况有时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并不占据主要地位,不能为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而使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本末倒置。

4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不应当孤立进行,应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各种学习活动中。要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幼儿园就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不仅包括为幼儿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物质环境(书籍、书写工具等),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促使他们积极地听说读写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语言,要及时发现与群体存在差异的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这样的孩子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1)倾听幼儿说话。当幼儿向教师说某件事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幼儿语言中的词句,更应关注幼儿语言中所传达的信息。当教师对幼儿所说的话表现出兴趣,并尝试着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幼儿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同教师说话,更加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提供幼儿可谈论的真实环境。幼儿一定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有话可谈。比如,教师与幼儿围绕某个主题,交流先前的经验、参观、访问,然后再将探索来的经验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并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这些都是幼儿可以交谈的真实环境。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图画、符号、表格,甚至可以使用一些简单文字,因为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这些东西对幼儿是有意义的。

(3)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换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成词句,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间的交谈,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教师与幼儿交谈,并不只是告诉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发他们说出更多的话。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将自己定位为教导者、告诫者。因为如果教师总是提供答案、事实或决定性意见,他与幼儿的交谈就会停止。交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如小组学习讨论某个问题,分享某个活动的经验,或是探索某件物品等。这些交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 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最常用的工具。从古至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 政治课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因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 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效率, 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幽默、风趣化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课, 理论性的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效、尴尬、僵持、对立等。而幽默就是打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 解除疲劳, 激发学生的学习快感、兴趣和动机。因此, 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 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师生互动, 升华情感, 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 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 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 达到愉悦轻松的快感效应,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 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 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二、运用亲切、平实的语言便于学生接受

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高, 学生认为是讲“大道理”。教师如何用心把“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 使“大道理”贴近学生, 使之理解, 其中教师平易中和、亲切风趣的平民语言的合理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平民语言, 不是放弃政治课较高的教学目标, 放弃“大道理”的必要“灌输”, 也不是简单地讲些学生感兴趣的事, 不是为“平民”而平民化, 而是把党的方针政策大众化, 教师讲的中心是大的, 但对象是小的, 通过用学生接收的方式, 让学生接收, 就是平民语言。

例如, 在进行香港回归教育时, 就涉及到:“一国两制”问题, “一国”还容易讲,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是同一国家的姐妹同胞。但为什么“两制”呢?为什么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这个道理要对初中生讲, 恐怕两课时是难以讲清的。如果教师回避不讲, 只让学生记住“一国两制”四个字, 不作解释, 这也不是解决问题。如果用平民语言说, 香港习惯了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比如他们的车子是靠左开的, 我们的车子是靠右开的, 如果要他们马上改为靠右开, 肯定要出交通故事, 所以回归后, 保留他们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这样讲学生在短时的课堂上容易消化“一国两制”。

三、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 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 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 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 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 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 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 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 在讲解“珍爱生命”中的“善待生命”时, 我加入了一些形象化的描述, 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的迤逦风光图, 使得学生立即兴致盎然, 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就特别的动情。

生动和形象, 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 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 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其通俗易懂, 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增强课堂效果。

四、运用教育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内容上依次是心理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内容决定形式, 它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具有教育性。这既是责任, 也是义务。教师应坚持用较高的语言艺术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实践, 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耳、入脑的全面教育。

首先, 思想政治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 配合学校各级组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并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 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功能, 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应符合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授课不能天马行空、胡乱发挥, 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 培养国家建设的忠良之才。

再次,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 应当通过自己的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现教师的风采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魅力。教师的语言应自然大方、表达得体, 禁绝粗俗语言, 为学生树立文明的典范。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篇5

一次研修,一次提升。这次远程研修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微课程《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设计与开发。研修中不仅拓展了有关“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视野,而且提升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应用能力。

一、有效拓展理论视野

通过研修学习与“微课程”设计、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其精神要素,强化主动学习意识,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其主要认知:①微课程包括六个要素:精美,简洁,具体,意外,深刻,情感。②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微课时间较短,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小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间较短,恰好适应微课在较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利于教师自己从视频的观看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提高。微课程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能体现出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③微课程的`主要功用:微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微课程能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二、有效提升应用能力

要想掌握一项技能,就必须有所付出。在远程研修中,就“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我不仅注重理论积累,而且更能注重能力提升。通过认真看视频、甚至是反复看视频,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技能与技巧:如何选题?如何筛选问题?如何设计脚本?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录屏?等等。任何一项,都精心学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掌握为止。为了更好地得到要领,有时与同事共学习、同进步,有时不耻下问于有一技之长的同事,有时还认真地写下笔记。为了更较快地掌握技能,有时利用学习之余,继续巩固温习;有时甚至挑灯加班;有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操练;有时不厌其烦地尝试在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努力,就有了收获。自己不仅有效地掌握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技能,而且自己所开发与设计的微课程《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还获得了“优秀”。

三、拓展应用中再认识

以“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这一学习掌握过程为载体,既有了理论收获,又有了技能掌握,更能重要的是,对“微课程”有了再认识:首先,“微课程”翻转了教学模式,其特点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其次,“微课程”是微时代对教学理念的升级。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要素齐全。再者,微课程不是学科知识系统梳理,不是40分钟课堂的浓缩,不是课堂授课的电子化,而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和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

生物教学的语言特点研究 篇6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本身去组织安排教学,让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具有关联性,有利于教师的对课堂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让教师更多的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言的组织上。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知识的外延,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相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范围和深度, 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表达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 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就是都在对小学生渗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 对于这些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小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透彻的掌握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内涵, 还有在表达的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 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小学生真正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美感, 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1.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最基础的素质, 我国教育对于语言和教学具有一定的要求, 教师应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师就是人的典范, 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行为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应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充分的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无论是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还是心理发展, 小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 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是需要小学生对语言和知识的模仿进行语文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明确自身对小学生的重要影响, 以规范的教学语言引导小学生, 使小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语言知识, 并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规范自身的语言。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语文作为一门规范性要求特别高的学科,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将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作为重点注意的问题。首先, 教师在语言表达中语调和读音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也要注意词语搭配上的准确性以及科学的逻辑思维。小学语文中的语言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发音和语言, 引导学生模仿,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教师也要意识到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 并合理的表达给学生, 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加容易, 也能够对词语所表达的含义更牢固的掌握。另外, 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注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尽量使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 充分符合小学生的需求。在进行语言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生活化、生动性的语言接近小学生, 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学习, 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3.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语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其中的语言更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以趣味性语言为主的课堂氛围, 充分的展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 遇到一些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词汇时,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 使用一些比较恰当的比喻, 使学生在理解时更加容易。只有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才能够避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趣味性, 但是也要把握好课堂的严肃性, 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不经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角色, 应注意自身语言和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小学阶段的小学生, 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 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教学语言中语调和发音的准确性, 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比喻等方式, 创设出一个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需要的课堂环境, 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 也是最基础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仍然缺乏语言活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改善表达方式, 使小学生真正的掌握语言技巧, 提高语文水平。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并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 2014 (02) .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02) .

[3]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 (中旬) , 2013 (08) .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篇8

一教学语言的典型性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很准确地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及其所肩负的责任。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以及思想的引路人, 其在语言方面的精确性以及正面性, 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 亦是如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发挥其典范作用, 注重正能量的释放。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 因此, 典范性、正面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它不但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发展基础。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传播科学的手段和途径,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传统语言教育的语文教育, 其重要性更为凸显。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并能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精通各种词语的含义。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 尤为需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如《落花生》一课, 教师切不可将“落”字简单地解释为种的含义, 将落花生视为花生的别名, 科学地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是进行课文讲解的前提。另外, 语文课文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有歧义的句子, 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句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使学生能理解消化, 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说, 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授课语言, 必须要做到清晰、简洁, 但不产生歧义, 除此之外, 注意授课的详略得当, 科学掌握课堂节奏, 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语言的合理性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育语言上更加生活化, 使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在表达方法上采用活泼的语言表现形式, 比如:教师应该通晓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 用他们所喜欢的语言, 实现他们抽象思维的培养。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对于抽象思维必然会有一定的基础, 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就需要强化语言的严谨性, 在进行诗歌《瀑布》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引入一段情境, 如“故乡的小河, 蜿蜒流淌, 它是那么清澈, 那么让我难忘, 而我的祖国有一条大河, 它的名字叫长江……”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陷入遐想的空间, 随之教师就要引入课题:“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河水, 还是江水, 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 但是有一种水, 是与它们完全不同的, 它从高处倾泻下来,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此时, 学生们的情绪就被带动起来了, 也必然会踊跃回答问题, 并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 它是水为何叫作“布”呢?或许还有学生想, 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 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 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 来展示另外一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 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 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 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教师需要将其与课本内容, 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的景色描写, 教师就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 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迅速。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 讲解“幽静”一词, 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地解释为“安静幽雅”, 虽然十分准确, 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如果教师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来解释, 效果就显而易见。“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日夜晚, 小镇的河边有条无人行走的小路, 穿过这条小路, 在闪烁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远处的茅屋, 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 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合理化, 对其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根据其兴趣以及所生活的环境等因素, 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 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本文几方面的论述, 旨在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 并由此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 是保障授课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活泼、风趣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王鉴、张晓洁.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5)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篇9

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语言,特点和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 具备其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一种特定语域中的语言变体, 语言既是习得目标, 同时也是承载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和媒介语。

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生只具有零基础或薄弱基础, 教学语言的受限性尤为明显, 包括:语音受限、词汇受限、结构受限、话题及文化受限, 语言的内在建构还远没有形成。而众所周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初级阶段综合课的教师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 也向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和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何一阶段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目的展开, 教师的出发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汉语, 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和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尤其要求如此, 这样才能在学习汉语之初, 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更好地发挥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 教师要具备四种基本能力

一是教案设计能力, 二是组织能力, 三是移情能力, 四是运用言语交际手段和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能力。

(三) “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的基本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 , 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 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堂用语、教学内容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特别是在初级阶段, 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树立课堂语言意识,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有效。对外汉语课堂语言要始终把握四个原则, 即:规范性、得体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四) 课堂用语要讲究

对外汉语的课堂提问:一是启发式, 这有助于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参与对新信息的理解, 从而产生学习行为。二是利用信息差发问, 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三是综合性发问, 培养学生重建信息的能力。这三点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五)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 这个目标就注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实践。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在反反复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只凭教师的讲授, 学生是不可能学会汉语的。因此, 如何安排有效的训练, 对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的讲解始终只起着辅助的作用, 而且讲解也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 重在安排有效的操练, 做到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

(六) 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既包括硬件的配置, 也包括教师对教学硬件手段的使用和教学设置。教师应努力探索, 尽量丰富原始的教学手段, 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和其他现代教学器材;使教学场地以教室为主, 但又不拘囿于教室, 适时的组织室外教学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极大帮助与补充。教师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认识汉语和学习汉语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 初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 注重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

与中级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和高级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为主”有本质不同的是, 初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

因此, 就应该大力加强言语要素教学, 要通过技能培训把静态的言语要素变成动态的言语行为, 把句型变成言语表达习惯。在这个阶段不应该过分强调语言的活用, 尤其要避免不切实际的虚假交际。语言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 这个基础能否打好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八)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应听、说、读、写并重, 听、说领先, 口语先行, 教学活动交际化

初级阶段开始时, 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几乎为零, 听、说、读、写几方面基本技能训练要做到齐头并进、相互协调, 这样便于各种技能训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形成合力, 使学生的综合言语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中国国内的汉语环境下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阶段的学生最迫切需要的是迅速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 以满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这就要求初级阶段的教学在做到听、说、读、写并重的前提下, 适当突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开口率, 使教学活动交际化。教学活动的交际场所除了教室, 还可以适当安排室外其他人员和其他场所。

听说领先, 口语先行, 可以减少汉字对初学者的不利影响;为书面语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汉语的语音和常用语法, 也有利于学生对汉语词汇的认知加工。

总之, 在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语言等语料大量积累的基础上, 在比较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特点及课堂教学要求做出较全面的总结, 得出以上九条, 以期有效指导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大力提高教学效能, 使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 3.

[2]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5, 1.

[3]王钟华.初级阶段汉语教学四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3.

探讨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教学 篇10

一、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1.商务英语语言的基本原则。商务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它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适用于商务场合中的各种交流活动。商务英语的范畴主要包括交际功能、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以及管理功能等, 在各种国际贸易往来活动中, 例如对外贸易、涉外保险、国际运输、技术引进等活动中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载体的语言都称为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语言的基本原则包括内容准确完整、表达简洁清楚和态度友好诚恳三方面。商务英语往往是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将准确、完整地信息以友好的态度传递给对方。它要求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 了解对方的需求与喜好, 真诚地与对方交流合作, 达到共赢发展的目的。

2.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商务英语是在普通英语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它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 商务英语是英语与商务知识结合在一起, 作为英语的一个功能性变体, 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其英语语句中包含大量的商务术语。商务英语的语言形式、词汇等方面内容与商务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承载的大多是商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信息。例如, 在商务英语中GDP出现的几率较大, GDP是Gross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 用以反映宏观经济动态指标,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此外还有GNP, 代表国民生产总值, 是Nationalproduct的简称;NNP, 代表国民生产净值, 是Net nationalproduct的简称, GDP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商务词汇, 在一些经济类文章中, 往往用GDP来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 商务英语的词汇选择非常规范, 一篇文章中句子结构比较复杂, 用词规范, 文体正式, 特别是在招标文件、报刊或合同等文章中。例如,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the special US-UK relationship, Anglo-Saxon practice and thefact that it is at no more than three hours by plane from most ofthemain research centers and technology clusters in France, Germany and Scandinavia, the American VCs look at London asthe idea location from where to explore the Europeanmarket.这段英语片段主要是讲由于多种原因使得美国风险资本将伦敦作为开发欧洲市场的理想地点,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中语法的规范性与用词的准确性。

(3) 商务英语的语言内容具有实事求是性, 尤其是涉及大量数据报告的文章, 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商务英语文章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和责任, 只有保证语言的准确具体性, 才能将准确地信息及时传达给对方。例如, 通过对a.up to $50 ( 50美元为止) ;up to $50 inclusive (到50美元为止, 包含50美元) ;up to amaximum of $50 (最大限额为50美元, 包含50美元) 这三句话的对比, 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它的具体含义。在商务英语中尽量要把语言说得具体明白些, 避免出现含糊其辞的现象, 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 如果交流缺乏精确性, 很容易引起贸易纠纷。例如, Wehave drawn on you as usual under your L /C.与W e have drawn onyou our sight draft No.345 for the invoice amount, us$5000, under your L /C No.123 of Bank of China, Beijing.在商务英语中, 要选择更为精确的后一句话来传达具体要表达的意思。

(4) 在商务英语中, 用词较为礼貌和体贴, 在必要时要多说thank you, would you please……之类表示礼貌的句式, 这样有利于各国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通过礼貌贴切的话语来表达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爱。在考虑事情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 设想对方的处境与兴趣、困难等, 以第二人称为考虑的出发点而不是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 采取礼貌友爱的态度来有效地开展商务交流活动。

二、商务英语的教学建议

通过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的掌握, 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开展商务英语的教学活动。任务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 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 提升商务英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根据中国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情况来提高其商务英语的技能。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涉及到现实交际中的多个方面, 包括交际人物, 例如社交界、企业界、海关、政界等;交际形式, 例如社会性与职业性、正式性与非正式性;交际内容, 例如办公环境、形势政策、货币兑换等。商务英语中涉及到的多方面要素, 要求在运用任务教学法时需要涵盖目标、活动、学习者角色、教师角色、背景等方面内容。

任务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前期任务、执行任务和任务之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教师为中心, 重在师生交流与选择任务主题, 汇总涉及到任务的有关商务语言。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向学生说明任务的意义与重要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通过必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引导学生做好任务准备工作, 充分运用学习的商务英语知识来规范后期的语言。在执行任务阶段, 主要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 通过模拟活动、角色表演和书面报告等形式来完成任务, 这一阶段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合理运用语言来进行实际的交流活动, 通过自我表现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之后需要对任务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将口语、阅读、写作等作为评判标准,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教师给予口头评价, 对学生在执行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整个任务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地交流机会, 将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贯穿到任务活动中, 指导学生完成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商务英语的乐趣, 进而规范英语句法和语法, 提升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商务英语具有其特殊的语言特点, 只有充分掌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才能更好地完成国际间的交流活动, 把握国际信息环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相关研究者应当将听说读写等多种英语技能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在熟悉在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前提上, 有效设计教学方案, 正确指导学生使用商务英语语法规范, 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其英语技能的提升, 促进我国商务沟通的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对外交流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 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际交流活动中, 商务英语的应用性日益增强, 高校作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对于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针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特点,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辉, 祝远德.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2) :117-119.

[2]林蔚, 夏蔚兰.商务合同英语句子结构特征及写作教学模式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 2009 (05) :123-125.

[3]董新颜.商务英语语言方面特点分析[J].北方文学 (下半月) .2011 (12) :211-213.

[4]季冰.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研究[J].才智, 2012 (02) :152-153.

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论文 篇11

关键词:电工教学 教学语言 特点

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传输工具主要靠语言,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以外,充分发挥语言、肢体艺术,施展教师独有的个人教学魅力,将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就在电工教学中的几个教学实例,谈谈教学语言的特点。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论是概念、定义的阐述,还是公式、定律的推导,所有的词句、语言都要既正确又准确,既严格又严密,既专业又严谨。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更不可似是而非,以伪乱真。例如在讲解“电阻定律”这一内容时,如仅仅表述为“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有关,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看起来是正确,其实不够严密,必须要表明“在温度不变非极端条件”这一前提,因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极低时,会出现“超导现象”,同样在讲述“戴维南定理”时,必须要向学生讲清楚“有源二端网络必须是线性的,而待求支路是否线性则不必要求”这一重要条件,因为离开这一条件,“戴维南定理”是不适用的。再例如,我们在给“功率因数”下定义时,有时会表述为“功率因素就是在交流电路中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相位差的余弦”,这一定义是非常正确的,但它不能准确反应功率因数的内在涵义。如果定义为“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的比例”,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从而为讲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这一节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教学语言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避免随意性、任意性,更不可信口开河。

二、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就是在讲解时要注意充分讲理和逐条分析,环环相连,不但要给出结论,更要注意讲出结论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这样讲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可以分散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在讲授“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而后简单介绍其能量转换过程,然后通过对电动机实物解剖介绍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作用,最后通过“手摇碲形磁铁旋转使鼠笼跟着一起旋转”这一演示实验,重点讲授电动机实现正转、反转的工作原理,最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总结。这样以典型工作案例为引入,动手又动嘴,师生交替互动,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讲解,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突出这一节的重点。总之教学语言一定要注意逻辑性,要充分重视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可主观臆断,从而体现教学的严谨。

三、简洁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在讲课的时候,使用的语言要简明扼要,精炼而不要含含糊糊,避免言不及义无味地反复,切忌口头禅,强调专业术语,如需反复强调的语句,如定义、定理、结论、教师的教学用语一般应予定型,也就是教师第一次讲的和第二次、第三次讲的应该一样,这样学生才便于做笔记,便于记忆。例如在讲“中线作用”这一问题时,可以谈“中线作用就是在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每相负载将承受对称的相电压”,也可以说成“中线作用是在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中点电压不位移”。教师在讲述时应选其一个定型,在多次讲述中将使用这一定型语句规范表述。总而言之,教学语言既不像书面语言那样文绉绉,也不同与日常生活语言那样随随便便。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言简意赅。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而不可以啰唆唠叨,繁琐冗长,前后不一。

四、生动性

所谓生动性,就是所使用的语言要鲜明、形象、活泼,饶有趣味,要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词句,将枯燥的内容讲解得妙趣横生。但要注意不能牵强附会,尤其要注意的是通俗而不可庸俗,生动活泼而不可低级趣味。教学语言应既幽默而又严肃。譬如,为了说明“电容器的容量由电容器本身的固有属性所决定,而与是否带电无关”这一问题,可以以“水桶”为喻,“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水桶本身的容积这一属性,而与水桶是否盛水无关”。这样比喻形象生动,学生豁然开朗。再如在讲述半导体导电过程中的“电子流”和“空穴流”时,可以用礼堂的座位比喻,如果前面一排走了一个而出现一个空座,后面的人依次递补空座,一个观察者从楼上往下看,就仿佛空座在往后移动。当然这种空座在往后移动同没有座位的人到处流动不一样,没有座位的依次后移相当于“自由电子”,而空座相当于“空穴”,空座的依次后移相当于“空穴”的运动。通过以上比喻可以将枯燥难懂的半导体载流子的导电运动过程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恍然大悟。当然任何比喻都只是近似而不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比喻时要贴切、恰当,同时还要加以必要的说明。

五、亲切而富有感情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应该如此,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会使学生失掉学习的信心。著名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验证推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更好”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自然就学得好了。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興趣有关系。”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外,更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正确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这样才能难的问题讲容易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了,深奥的问题讲明白了,含糊的问题讲透彻了,才能使学生听得微笑颔首,心领神会,这样才能与教师的思路合拍、谐振,把真正该学到的知识听入耳、学到手、记在心。

参考文献:

[1]张建敏.浅谈教师教学艺术的就用[J].教育与职业,2009(32):189-190.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3]梁明先.如何提高技校学生的授课效果[J].中国培训,2011(7)40.

初中数学教学语言特点 篇12

一、语言精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分析, 通过抽象和概括, 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思想认识的一门学科, 数学的逻辑性非常严密, 语言非常精炼.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师也要尽量采取精确和科学的语言表达, 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数学语言不能像文学语言那样形象表达, 它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必须要用专门的数学语言才能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数学概念, 如果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和错误.例如, 我们不能把“正数”说成“非负数”, 因为这样无形中就忽略了数字“0”的存在;不能说“这根直线的长度是多少”, 我们只能说“这根线段的长度是多少”, 因为直线是无限延展的, 无法度量其长度, 只有线段才有长度.再如, “对应角相等”和“角对应相等”, “切线”和“切线长”, 这些都是看似差不多, 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达的准确, 不然就会造成概念的模糊不清, 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每个数学概念都有自己确切的含义, 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公理或定理都有其本身成立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信口开河, 要保证对于教材中每一个概念的讲解、每一个定理的表述都准确无误, 恰到好处.只有教师讲课表达清楚明白, 学生的理解才能准确, 在运用定理和公式时才不至于犯错误, 才能逐步养成比较严谨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语言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运用, 把握住语言的技巧性,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 从而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数学语言由于比较精炼和准确, 初中学生限于语言知识水平, 对许多用词 (特别是专业术语) 难以理解, 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最好运用生活化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清楚.如在几何学习中, 表示图形的位置或大小的时候常常用到这些词语, 如“两两”、“每两点”、“有且只有”等, “互相”、“相邻”、“等角”等词语, 学生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弄不清楚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不同.例如“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这个定理中大多数学生认为, 已经说了“有一条直线”, 为何还强调“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呢?他们还不知道“有”表示存在性, “只有”表示唯一性, 只有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准确表达定理的实际内涵.另外, 课堂上学生千差万别, 他们经常有许多奇思妙想, 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变通, 既要及时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又不要打击学生的创造力, 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 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语言的鼓励性和启发性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任何学科的教师都不能再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 只知道讲课, 而不顾及学生的反映, 要多运用鼓励和启发式的语言, 用鲜明生动的话语引导学生,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 激励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 如“你回答的很不错, 请你想想有没有更为简洁一点的方法?”, “很高兴你能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特别, 如果思路再清晰一点就更好了, 要再试一次吗?”数学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学,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放低心态,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语言亲切且富有情感, 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 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教师不要为难学生, 批评要适中, 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当然更不能纵容, 要耐心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树立信心, 给予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四、语言的幽默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数学课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它没有语文课的形象生动, 没有历史课的深邃, 也没有地理课的多姿多彩.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 使用风趣、诙谐、睿智的语言教学, 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教学语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 抑扬顿挫,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声速缓急适度, 做到以声传情,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也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思维力也能变得更加敏捷,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门丰富的语言艺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不仅要注重数学本身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还要注意灵活变通, 时常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创造一种宽松、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欣.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新要求[J].考试周刊, 2008 (31) .

上一篇:关联性模型下一篇:课程资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