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2024-07-27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精选11篇)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篇1

美术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本文旨在表达课堂语言(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别从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启发思维的提问语、树立信心的评价语、发人深省的结束语四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作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让课堂语言迸发出生命的光彩。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看法。

一、导入语――形象生动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正如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不仅为之后的教学作好铺垫、埋下伏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联想、活跃气氛。

如教学《我们的影子》一课时,我以儿歌“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日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引入,很多学生在儿歌还没有结束就不停地说:“是影子,是影子!”并懂得影子产生的原因,联想到各种物体的影子及各种动态、静态的影子,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再如《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以前,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它们把大地炙烤的火辣辣的,人、畜、植物干渴难耐。十个太阳中一个是妈妈,太阳妈妈有九个孩子,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脾气,这十个太阳年龄、模样都不同,脾气有的温顺,有的暴躁。”我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部分作品,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已经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下一步画画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大增,信心十足的上好这节课。

此外还可以运用游戏、魔术、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设计导入语,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二、提问语――启发思维

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美术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地思索。如果?σ荒昙兜男⊙?生提出非常专业的“肌理、形式”、“前后遮挡关系”等问题,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提问要避免过多、过杂,不能为提问而提问,美术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美术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要问在关键处,问在重点处。

此外,提问的类型很多,有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点拨性提问、质疑性提问等,合理的设计好、组织好各种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总之,教师有意识的设疑,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愿望和热情。

三、评价语――树立自信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就绘画而言,老师的评价语言就应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例如:“画得很好,如果颜色再鲜艳一些就更好了。”“画得真认真,不过要是加上背景就更好了。你试一试!”“这幅画你画得多好呀!请你对大家讲讲你的创作思路,老师都被你的画感动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教会了方法。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巧手!”„„欣赏课,“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世界太美了!”„„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断完善人格。

四、结束语――发人深省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个好的结尾,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能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但有些美术教师不以为然,课堂小结随随便便,或者干脆没有小结,于是就给学生一种不完整的感觉。通常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将教学过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概括整理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储存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一年级设计《鱼》一课时,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制作立体的鱼,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先撕出鱼形,然后添画花纹,最后让鱼立起来,变成一张美丽的贺卡’。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做成立体的,其他小动物也可以。想好形状、颜色、花纹,就能做一张漂亮的立体贺卡!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做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

美术课的课堂小结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或是与下节课衔接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讨论或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结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结课无定式,美在变通时。

总之,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处不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要彰显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具有艺术美感的教学语言来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真正达到向40分钟要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晓蕾.成功教师语言艺术[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2]杨欣.教学语言艺术[M].巴蜀书社,2009.[3]贾英明.用艺术的语言阐述艺术.[4]包晓特.让精彩从“头”开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导入艺术,2011.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现状及转变对策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 教学语言丰富多彩很重要。如果说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那教学语言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工具。所以,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教学语言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语言。下面, 我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语言来谈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现状一:课堂语言无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动物朋友》这一课中, 我利用动物王国的故事开头:动物王国里正准备一个热闹的聚会!很多参加聚会的动物朋友们一大早就起床啦!听一听声音, 第一个起床的是谁?放出大公鸡的叫声, 学生都会兴高采烈地说出答案。“大公鸡起来了, 听到它的叫声, 其他动物们也都迫不及待啦!”接着引出还有哪些动物出现。请小朋友上来演一演还有哪些动物朋友出来了。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昂, 跃跃欲试。“趣”能拉近师生距离, 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 使学生的精神得到自由。

现状二:提问语言不够精

这里的不够精是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预设, 要有明确指向性。俗话说“话有三说, 巧说为妙。”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 是构图?是造型?是观察?还是色彩?不可滥问, 也不可过浅或过深。

美术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的两点:

1.提问的针对性。例如, 《校园真热闹》中, 教师讲解“热闹”的表现时, 把两幅照片放在一起, 一幅人物比较少, 一幅人物比较多。若是提问:“你喜欢哪一幅?”学生的观察点就没有集中在难点上, 意见不一, 影响课堂的有效教学。若是提问:“你觉得哪张图片更适合我们今天的课题———校园真热闹呢? (加重“热闹”两个字的音节) 为什么?”学生的观察目的会更加明确。

2.提问的灵活性。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能力不尽相同。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不可死搬硬套。

现状三:课堂语言少“情”

《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 若是语言表达情感真挚, 那学生就愿意去听且善于去听。在美术教学中, 情感真挚的语言不可少, 为此, 教师可以观摩语文老师的优秀课程来提升自我, 也可以多读一些文学类书籍实现自我提升。

现状四:肢体语言不够

肢体语言指教师讲课的姿态、服饰、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等。很多美术教师都以口头语言为主, 肢体语言略显不足。其实, 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表现力, 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比如, 教学《树上树下》时, 我把自己打扮成大树爷爷, 学着大树苍老的声音说话, 手摆出树的形状。当然, 肢体动作作为教学的辅助语言, 除了要生动, 也要大方得体, 有美感, 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效。老师除了要有肢体语言的加入, 对学生的肢体语言也应洞察秋毫。课堂提问时, 有的学生其实心中有答案, 却因内向不愿举手, 这时, 老师应通过他的眼神看懂他的心思, 让他回答问题, 并给予大大的表扬, 亲切地对他说还希望看到他勇敢的举起手, 让他觉得他能行, 且老师对他充满期望。

现状五:评价语言千篇一律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都是“不错”“很好”等鼓励性语言, 但是这样的评价语言太过宽泛, 学生真正需要知道的是自己哪里说得好、做得好, 这样有助于该学生下次继续保持和努力, 其他学生也知道哪里需要学习、提高,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评价。

1.评价的针对性。在以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言为目的的情况下,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可以利用“你真棒”“你真积极”等词句评价。在欣赏学生作品或者解决课堂重、难点时, 教师可以先肯定他的回答“你的知识面真丰富”“你说得很有道理”等, 再细说哪些地方说得到位。

2.美术语言的渗透。在评价学生作品、大师作品时, 尽可能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色彩、结构、形状、明暗、空间、透视、材质、肌理、统一、对称、平衡、对比与和谐等。

二、对美术课堂的语言艺术展望

改进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是一条长久的路, 也是每位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它在提高学生兴趣、增进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格发展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作为美术教师, 要与时俱进,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根据不同的对象研究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进教学, 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 让学生在艺术课堂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建芬.新课程更应优化教师课堂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语言魅力 篇3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这里我对听课过程中不同教师的语言特色有了一些感悟。

一、新授课中的形象语言展现

在新授课“力”的导入时,教师问:在课本上找到你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举出你在生活中用力的场景。

这样的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很清楚老师提问的目的。

同样的课题,另一老师用这样的语言:你最近用到力了吗?到哪去找力?去菜市场吗?

很平常的语气,像唠家常一样把学生带入新课。

因为,力是很抽象的物理量,老师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就用成语“移山填海”来说明用的力量较大,接着老师问:能否找一个力放到这儿?答案是否定的,力很抽象。那么如何把抽象的力体现出来?就用到了转换法。从现象中找力。

举例: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也即力的作用。

老师的语言:抽筋剥皮,抓本质的东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了精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复习课中的启发语言

启发语言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复习“浮力的应用”时,老师的引言是:学习物理是为了解决问题,利用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改变世界。学生直接就被引进课堂。

复习潜水艇时,引入东亚局势紧张,天安舰事件的起因,用“人定胜天”来总结这部分知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和开拓。

复习“杠杆”时,老师问:你能用几种方法“挪”开石头?一个“挪”字很形象地让学生陷入了思考。

老师总结: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经过去伪存真,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

复习“电能和电功率”时,老师直接问学生:学习电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说:为了考试、安全等等。

老师总结:学习电学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电能。老师接着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电能的实例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源公式”让学生思考回答。

用“电学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一家三口在哪儿会聚,和睦相处?”这样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真让人耳目一新。

分析问题时“从大方向入手,分析问题,找关系,找规律”,给学生指引学习的路径。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这就是说经过启发引导,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课堂中的情感(动态)语言,营造和谐课堂

初中学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时,要理解学生的所做所想,捕捉学生的内心需求,乐用情感语言。“情商重于智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往往会爱屋及乌,也对这门课感兴趣,这门课的成绩一定优于其他课程,反之亦然。在教学中,当学生有进步时,给予赞赏的语言;当学生受委屈时,给予安慰的语言;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给予支持的语言……

刚考完试发试卷前,老师总结:这次考试成绩,考80分以上的(总分90分),潜力无限,70分以上的有希望,有榜样在召唤。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保持”是什么意思?即:以前,以后都保持你的风格,允许你说,但不要乱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把板凳“抽”掉你会怎样?说明你受到板凳的支持力。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是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儿,必须先磨好他的器具。教师也是这样,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必须下苦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4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一节节的语文课,对一篇篇文章的学习感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语言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我在进行《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中,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语文教学活动。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围绕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也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语句,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的思考,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在文中起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生: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课文中,这句话和哪句话句相比较,最具有吸引力? 生: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具有吸引力。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结合课文,仔细想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 的内容,口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我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魅力的语句,我在教学在是这样进行的:

师: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生读)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边读边想想你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课件:随学生读春天的语句,点击字变色,并配声音。)有的学生说:“看见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有的学生说:“看见了茂盛的绿树、耀眼的红花。”有的学生说:“听到莺歌燕语声。”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在反复的诵读中,电教手段的运用中,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之后,想像之后,头脑中出现了美丽春天的景象,这是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

师: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图)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

(画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静坐一旁,响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刚才还是满眼的春光,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现在同学的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还有那滴血带泪的音乐,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情感的共鸣之中我们看到:学生无言,泪挂腮边,老师无言,教室静寂,但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情的世界,已是“荡起涟漪”,已是“翻江倒海”,已是“惊涛拍岸”,那带泪的双眼告诉我们,此时学生对“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的。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善于创设真实感人的情境,用拨动孩子心弦的话语,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熏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5

这次小组教学我讲授的是《语言的魅力》,课后,许多老师为我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1、挖掘教材不够深入、到位。特别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没有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到底什么是语言的魅力,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有所了解,但是比较肤浅,语言的魅力应该是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能够打动人心的语言,不在乎多少华丽的词语,不在乎多少修饰性的语言,而本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就是激起了人们心中对盲老人的无限同情,感同身受才使得大家纷纷解囊相助,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我在备课时,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深挖掘,没有在这一点上多下功夫,而是将一部分宝贵的时间讨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结尾落在了用有魅力的语言去帮助别人,去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不知不觉偏离了主题。课后,王文丽老师在评课时说道,诗人在本课中不是必要的,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了解他,处理他,一笔带过即可,重点是了解语言的魅力,了解“春天到了,可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多带来的巨大效应。因此,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反思到自己在挖掘教材时,还需再多下些功夫,找准切入点,走好第一步,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

2、在教学活动中,指导语、衔接语以及总结语都十分重要,对于我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来说,经常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些恰恰都是课堂生成中最精彩的地方。本学期,我的科研课题就是教师的语言,在这节课中,我就对其中的指导语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课的结尾,我让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给两幅图画写警示语。而我对此也有意识对此进行反馈。但是,我只是对学生们所写的内容进行表扬,或者肯定,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这个反馈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馈之后,学生仍不知道自己如何修改自己的警示语,如何写得更好。课后,教研员王文丽老师在评课中也说道:在练习时,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运用恰当的指导语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真正使反馈达到其应有的目的,产生应有的效果。而我想,指导语在备课中,是无法预设的,靠的都是老师平时的功底,靠的是老师在课下的积累,因此,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特别是自己欠缺的地方,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驾驭课堂。

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篇6

【摘要】语言不仅仅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师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教学中,教师理应强化个人语言修养,正确把握语言表达策略,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用准确、清晰、动听的话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征服”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强化修养

把握策略

提升效果

凸显魅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核心。古有“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苏秦挂六国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均证明其口才的了得。现如今,美国人把“舌头(演讲与口才)、原子弹和金钱”看作三大“战略武器”,这足以说明语言在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教师思考性、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表达水平制约着教学效果和效率,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诸如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强化个人语言修养,实践中把握策略、提升表达效果、用语言的魅力“征服”教学。

一、强化个人语言修养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合格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 大的教师启发”,威廉笔下的优秀教师注重启发,而启发则需要讲究技巧。课堂中教师的启发语言应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教学性与审美性并重、规范性与趣味性并重、普遍性与针对性并重、预设性与应变性并重„„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只有强化自身语言,才能掌握语言艺术的清晰度、严密度、动听度。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有条不紊的分析、凝练精当的讲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思维、点燃着学生的思想、敲击着学生的灵魂,犹如清流急湍中的一叶轻舟,在教师充满智慧的语言推动下奋力前行,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朱熹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强化个人语言修养时,应切实提高修养的质与量,在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锻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正如卡耐基所言:“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如何规范教师的语言呢?最简单的方法,跟随新闻联播多练,教学实践中多用,降低语速刻意改掉以往的缺点。要求做到形象亲和、态度随和、内容准确、方式恰当。

苏霍姆林斯基把一个人的语言修养看作其精神修养的一面镜子,从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可以基本推断出这个人的精神世界究竟如何。他认为,每个教师首先是个语文老师。不论执教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

二、正确把握语言表达策略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和情感。同时,语言也是人用来进行思维的工具。人类是借助内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但在交际中,如何使自己的话语更得体、更具吸引力呢?

司马迁说:“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首先,课堂中,教师可适时使用幽默语言,正如列宁所言,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巧用幽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生的个性等。

其次,巧用幽默。如何巧用幽默呢?方法多种多样,如故错解题法、借题发挥法、巧用笑典法、自我调侃法等等。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在扫清障碍这一环节,教师故意漏讲“信赖”一词,学生便会指出:“老师,你讲漏了‘信赖’。”老师便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板书在显要位置,之后借题发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文中讲了谁信赖谁呢?”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中心词,也通过老师的故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熟记该词的同时去追寻文本的深层含义。

话语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表述活动,或是陈述事件,说明道理;或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或是祝贺、探望,进行人际沟通;或是褒扬贬斥,得到情感上的共鸣等。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人们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注意交际的对象、场景、背景、时机、语流和语体,尽量选用得体的话语行为。

三、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了解和学习它是怎样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用叶圣陶的话来说,言语形式是学好语文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由此可见,教学价值的凸显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如何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扩大呢?在充分备好课的同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表达效果,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扩大。

首先,增强形象类口语修辞运用。

形象类口语的特点是形象性,常用的有比喻、比拟、示现、对照、夸张、借代等方法。如教学生修改文章时,我们可以比喻为女人化妆;习作中写道打扑克的游戏,可比喻为学习54号文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使用形象类口语修辞,给学生加深了印象,有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其次,增添情趣类口语修辞的运用。

常见的情趣类口语修辞有双关、仿拟、曲解、移时、婉曲、借用等。课堂中,偶尔听到教师一两句一语双关的幽默话语、特殊的曲解,可缓解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

第三,加强语势类口语修辞运用。

语势类口语修辞有排比、反问等多种形式,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用得最多的一类。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师生同时仿写句子,一连串的排比句,不仅达到了句子练习的要求,更升华了文本的主旨,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再如学习《海鸥老人》一文时时,可让师 生共同撰写颁奖辞。这样一来,学生会发现眼前的老师太有才了,老师不用整天盯着他们也能学好。

无论是形象类口语,还是情趣类口语,或是语势类口语,都会让学生觉得遇上了一位幽默的好老师,也就激发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欢的学科,那么就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获得优秀的成绩而不安。因为这样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科领域内,已经感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这种欢乐将伴随他走出校门,促使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始终保持这种寻求知识的欲望,他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内可以取得成功,这对于他的人生道路将是一个强大的良性刺激。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就必须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

四、在突发事件中凸显语言魅力

有效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递升或扩展、帮助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层面上讲,教学环节是形成共同的经验,从教师的层面上看,有效的教学环节是生成,不是预设,因此,课堂教学有着不可预知的突变性,这就是突发事件。

常见的突发事件有思想性行为、知识性的意外、外来的干扰等。课堂中,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改变教学的顺利进行,而此时,我们应运用适宜的应变技巧来及时解决。

处变不惊,这是心理素质的试金石;寻找症结,这是成功者进步的阶梯;解决问题,这是成功的归宿点。而这些,作为教师都必须具备,而且是成为名师的关键一步。当遇突发事件时,解决的方法很多。如扭转课堂气氛、转移兴趣、捕捉时机、给予暗示、即兴幽默、因势利导等。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用语言的魅力回归计划,方能显现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基本功。

人们把教师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严格态度者称之为严师;有严谨态度和独特且适用的方法者称之为名师;有严谨态度、独特且适用的方法和先进教育思想者称之为大师。但无论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们都应该利用语言这个武器,让无处不在的美通过语言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在课堂上启发思考、开启智慧、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文道统一。

【参考文献】

1.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翟应增

《卓越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 3.王荣生

语言魅力数学教学中的金钥匙 篇7

数学是一门纯抽象性的学科, 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部分中下生, 他们感觉到数学非常的难学, 所以一到上数学课就觉得厌恶、烦躁, 久而久之就开始放弃数学.教师可以在一上课就巧妙的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共鸣, 一下子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住.如, 在九年级 (下) “圆”第一课时,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接着马上追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如, 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 纷纷回答:“不能, 他们无法滚动.”教师可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椭圆) !行吗?”学生始而茫然, 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 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 一忽儿低.”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一忽儿高, 一忽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答案不一, 这时, 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 教师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 想知道答案吗?那老师就带领你们进入一个神秘的王国, 这里的国王叫做‘圆’” (板书课题) , 同学们开心地大笑, 在愉快的笑声中, 他们带着疑惑、充满期待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风趣幽默, 变枯燥为生动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诙谐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 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启迪心智、激发兴趣的作用.

如, 在讲“正比例函数”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减小) ”这个性质很是枯燥乏味, 学生也很难理解,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我在教学楼7楼楼顶放了十份神秘的礼物, 下课后你们爬楼梯去取回, 上楼梯的过程中高度y随着时间x的增大而增大;这就叫做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取到礼物后, 你们就迅速撤退下楼, 下楼梯的过程中高度y随着时间x的增大而减小, 这就叫做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明白了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这份礼物.”学生大笑, 低头一沉思, 继而都点头说明白了, 课后还有同学兴奋地问老师:“真的有礼物吗?”

三、自甘示弱, 激发探究热情

布鲁纳认为,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学生应主动地进行学习, 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究事物, 不应该消极地接受知识, 要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 成为一个发现者.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 爱表现自己, 所以教师可以自甘示弱,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去积极探索和发现.如, 八年级《乘法公式》练习课上, 教师对学生说:“昨天有个学生问我一道题目, 哎呀, 我做了一个小时都做不出来, 太难了!”学生好奇的问:“什么题目啊?”教师故意说:“反正你们都做不出来, 算了, 懒得说.”学生很不服气地说:“你说嘛, 我们试试.”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计算 (2+1) (22+1) (24+1) … (232+1) , 学生一看, 傻眼了, 真是很难哦, 既不能用平方差公式, 又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 怎么办呢?但好胜的他们不愿服输, 开始小声讨论和演算……看到还是一筹莫展的他们, 老师适当点拨:“这个式子有点象平方差公式, 可惜缺了带减法的因式, 假如, 我送一个因式给你们, 你们最需要什么因式?”马上有同学说, 要是有项 就好了, 老师接着说:“行了, 我就把它送给你们了, 赶紧试试, 能不能算出来.”很快同学们就算出来了.

看着兴奋不已的同学们, 老师微笑着说:“我刚才借给你们的式子你们不用还给我吗?”同学们一听更乐了:老师我们没借你的, 因为 =1.老师也笑了:“啊!你们太厉害了.”

原本是一道大家都不愿做的难题, 在老师的激将下, 同学们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 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这些耳熟能详的新理念老师们往往都知道.但在大多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们往往又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生怕学生不能掌握而滔滔不绝.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老师也可以不露痕迹的出错, 巧妙地将学生推到了学习的前台, 给老师纠错, 这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 更多的是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如, 人教版九年级《圆》中讲完“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接着讲推论一:平分弦 (不是直径) 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老师故意把括号里的“不是直径”四个字省略不写, 而且强调:这条弦是普通的弦, 包括直径.不一会儿, 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 你讲错了!”真是一语惊四座!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 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可故意表现出惊讶, 并问:”我哪里讲错了呢?”这就激起了学生挑战老师的欲望, 学生都变的很兴奋, 都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 并不时的有些讨论和小声的争执, “如果这条弦是直径, 那这条性质就不成立”, 她讲的理直气壮, 马上有许多同学在下面小声附和.老师立刻表扬了她置疑的的勇气, 随即又紧接着问:“那你能否论证给大家看看呢?”, 这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 解释说: 他的讲解清晰明了, 同学们会心一笑, 原来如此.这时, 老师重新强调:垂径定理的推论一中的“弦”必须强调不是直径.他的置疑也告诉了学生, 要做学习的主人, 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字、公式、定理的大展览, 而是有血有肉, 有滋有味, 有形有色, 有情有理的奇妙艺术,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艺术”的掌握.只要老师找准数学教学中的金钥匙—发挥语言的魅力, 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会鲜活生动, 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欢声笑语, 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修辞概要, 三联书店出版社[M].1999.

[2]吴庆才, 马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变化[J].新课程研究, 2006 (10) .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篇8

【关键词】语言艺术  语言修养  课堂教学

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帮助学生抒发情感,和学生沟通心灵的声音,讲究语言艺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的增强,全面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面貌。

一、彰显语言艺术魅力的因由和意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以及表达,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高效地完成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具有优秀的语言魅力,可能对学生的一生的语言行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在向学生表达情感,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的媒介,通过生机盎然的语言表达,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丝丝入扣地总结,画龙点睛地提升,将学生带进瑰丽的语言知识殿堂里,开启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进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只有让学生被教师的语言魅力中折射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打动,才会对语文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

二、追求语言艺术魅力的策略和措施

1.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传神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标准的普通话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带领学生规范学习拼音,学习普通话,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工具,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运用最准确的语言构架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2.课堂语言必须生活化,融进生活

课堂语言讲究语言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字字珠矶,而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这样的教学用语和日常谈话的语言有区别,经过人民群众锤炼的活泼的口语,也要有语言优美文采斐然的书面语言,让学生置身在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浓郁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受到语言的教育和感染,让学生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才能。

3.课堂语言必须饱含深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自己深沉的感情融进语言中,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停顿、丰富的言语、抑扬顿挫的语调,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实现和学生心灵的沟通,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带给学生强烈的思想震撼,让学生在聆听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浸染,和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铸造。

4.课堂语言必须含物

教师的语言魅力不仅体现在有着诗意,有着辞藻的优美和隽永,带给学生语言的美感和熏染,此外,教师的语言还应该言之有物,论之有实。语文教学中的物就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多地总结教学内容,不能夸夸其谈,离题太远,而应该充分挖掘课本的知识,实现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未学习的知识实现链接,实现课堂向课外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并运用智慧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教会学生实在的内容。

5.课堂语言必须追求科学化、艺术化

语言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语文学科首先是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就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要求。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般是艺术。”语文教学追求科学性的基础,主导是艺术性。课堂教学语言经过缜密的思维,语言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这样才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徜徉在教师精心构筑的语文天地里,并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应该追求好的语言,表现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运用韦志成先生的语言概括起来就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④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当然,语言作为教师和学生实现信息传递、感情沟通的主要工具,艺术性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总结,重视提高语言艺术的修养,把握教学的节奏,彰显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全力完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艺术化面貌。

【参考文献】

[1] 张利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2] 陈丽丽. 课堂是展示语言艺术的平台,《中小学教育》,2015年1月,总第194期.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篇9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篇10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体会、交流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搜集。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在课题下认真书写魅力这个词语,注意竖反弯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里面的未字一横短,二横长。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交流: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会详细的复述,也要能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只要我们经常练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3、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双目失明的老人一共讲了几次话,用横线把它画下来。强调你一共找了几句话,先说第一句话。

三、读中体会老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语言的魅力。

“唉!”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悲伤的神情。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话,你体会到老人现在什么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悲伤”,并引领:你从哪些字词中能体会到老人的悲伤?(哎、叹息、悲伤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带着悲伤的语气再读这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师:同学们想一想老人悲伤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老人很可怜、很悲伤。

生交流教师强调抓住重点词语、抓住重点句子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感情。

激情导读:如此繁华的巴黎大街,如此衣着美丽的绅士贵妇与这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读到着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爱心、有同情心)

师:诗人让彼浩勒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谁来找出盲老人说的第二段话。

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自由第二句,老人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高兴”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人高兴的心情?(多极了)老人为什么高兴?

练习朗读,读出老人高兴的语气。

出示两句话:同桌对比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文章的2、3、4、5自然段,老师读旁白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悲伤,高兴”是一对反义词,同样的一天,同样繁华的巴黎大街,同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做着同一件事――乞讨,而结果却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使事情的结果发生了如此的的变化呢?找出老人木牌上原来的字和诗人所加上的字。教师板书两句话,学生自由读,比较句子。

四、以情激情

这几个字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作用呢?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评价。

师:是呀!诗人只是轻松的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六个子,可是对与这位盲乞丐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在正常人眼里,春天是美丽的,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流水人家,可是,盲老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这么美的景色了,怎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出示课件)请大家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再读第六自然段。

归纳升华:“我什么也看不见,”是叙述性语言,只表达了盲老人自己的感觉,行人感觉与自己无关。一句诗化的语言“春天来了,可是”让人们想到了如此美丽的春天但盲老人却一生都没有机会看见,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又怎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他们又怎会不主动的为这位盲老人做些什么呢?因为几个字,引发了人们的联想,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使得冷漠的人变的热情,悲伤的盲老人变的高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来吧,让我们心怀感动。

五、整体回归,自主品读,感悟语言的魅力。

不仅诗人加的这几个字是有魅力的,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吸引我们、感动我们的有魅力的词句,请大家再去读一读,也推荐给其他同学。让大家分享你的感受,体会语言的魅力。讨论交流。

四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后天是国际读书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富有魅力的有关读书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出示课件

七、布置作业

1、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魅力的语言,你愿意去找一找吗?把你找到的、今天学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录在札记本上。

2、为学校的花池设计警示语。

八、课堂小结:

施展语言魅力 成就智慧课堂 篇11

——第斯多慧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爱因斯坦

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之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

nlc202309022334

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漫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 李玉梅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达意及情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绘声绘色的感染力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感染力是关键。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学习《行道树》,我饱含深情,声情并茂,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阴”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挑动人心。

挑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我现任教的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从小学走进来,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特别是不喜欢查词典,生字的注音常常是想当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陋习,我常在课堂上用这样的话去挑动他们:“看谁查词典的速度最快?”“哪一位同学最先查出来,就把你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或不常用的字,有没有同学提前预习了,能告诉大家这些字的读音吗?”往往是此言一出,下面马上是一片学生翻动词典时的“哗哗”声。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改变了生字注音时想当然的坏毛病,而且还养成了提前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由于预习到位,上课时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同学的仰慕、老师的赞许,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再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体育小健将,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红了。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辞约意丰的凝炼性

辞约意丰即用最简明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

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练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我同时带两个班的语文,在一个班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在另一个班我调整了方案,先要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的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何苗整理)

上一篇:十佳优秀班级申报材料下一篇:奥数测试题圆柱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