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2024-07-04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共5篇)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篇1

合肥听课汇报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2015年4月11日、12日,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在美丽的翡翠湖畔合肥工业大学 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爱好者齐聚一堂,一睹数学大师们的风采。

4月11日上午,以名师强震球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拉开了活动帷幕,强老师的饱满激情不仅打动了学生,更是引起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的共鸣,他的课堂注重渗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数学大师华应龙给各位听课老师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课堂教学《找次品》设计精巧,前后呼应;他的知识讲座《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更是精彩纷呈,“一分为三”的思想激起了很多老师的探索欲望。11日下午,数学名师贲友林老师和合肥经开区小学数学名师 邓威老师同课异构《年、月、日》。贲老师的课真实、自然,看似平淡却精彩不断;邓老师的课把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月12日,活动达到了高潮,名师的经典优课再现:夏永立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从黄爱华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12日下午是更有别样的同课异构:经开区小数名师工作室成员方程老师与“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共上《圆的认识》。张齐华 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

名师讲座更是激动人心,引起广大听课教师与专家的零距离研讨,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观摩会 虽然结束了,但名师们的睿智课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我们的数学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数学教育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都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篇2

【课例1】有效设问, 生成方法, 建构新知。

例: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柏继明执教一年级《统计》, 在有效设问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参与活动中建构初步的统计知识。先出示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四样蔬菜图片——

问:你最爱吃什么菜?怎样知道这个班爱吃哪种菜的人多?哪种菜人少?

生:举手、站起、站队…… (得出用站队的方法)

师:请学生按爱吃什么菜站队, 你们怎样知道每队多少人呢?

生:数、报数…… (组长组织。课件显示站队人数, 再改写成直条)

引出分类、数数、填表、统计 (由过程到结论, 得到统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

在小结阶段, 比较吃什么菜人多?什么菜人少的同时, 播放视频资料, 说明这几种蔬菜含铁、锌、钙及维生素含量情况, 利用这一素材, 渗透不挑食、营养搭配等, 又可感受名师在教学的每一步都极尽考虑预设组织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利用性, 而非随意为之。

在练习中, 指导分类、调整、摆整齐等方法的指正, 更可见教师随时随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方法。

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有效设问, 赋予学生自由创造 (统计的方法都是在教师的有效设问中, 由学生创造, 在经历过程中自然建构) ,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 学生学得快乐, 又包容了多维的教育因素。

【课例2】利用经验, 分析理解, 建构新知。

例: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执教《负数》, 基于经验寻找, 生成要学内容。围绕生成内容, 由表及里逐步分析其内涵, 感受其外延, 学生是在学, 更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学会了思考。

首先基于经验寻找。课始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负数?”, 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 寻找生活中的负数, 这种基于经验寻找, 生成要学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有效教学行为, 开课就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想学。

其次, 利用生成理解。1) 指定范围写负数。楼层温度海底银行卡欠款

生展示:-1层 -14℃ -1849米 -2000元

在小组内说清这4个负数表示的意思。

2) 用示意图表示, 用自己的理解表述。要求完善示意图, 完善的过程是更贴切、准确的过程。

3) 汇报交流。逐步理解负数是以0为界线, 细节追问深入理解。

第一幅图:为什么要标出“0”?西安最低是负几层?

第二幅图:指不同的位置说正负度数, 追问:正、负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幅图:用红笔把海面标出是什么意思?

第四幅图, 充值1000元, 显示会是什么, 充值2000, 显示……

4) 抽象:去掉单位, 成为具体的数。

比较共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认识“负号”读数、比较大小、写正数。

追问:“负号”能去掉吗?

5) 用数轴表示, 中间数0, 两边等距离。

问:“–1”写在哪里?

无论是对“负数”的写、说、表示、阐述, 还是抽象中的读、比较大小、用数轴表示, 都让学生能学。

再次, 有意设疑拓展。1) 设疑:儿子身高“-2cm”, 可能吗?

讨论交流:“-2cm”是怎么回事?

议论辨析得到:五年级男生150 cm, 儿子身高148 cm, 可用“-2cm”表示儿子身高。

2) 联系实际理解。老师 (逗趣) 启发:我身高可以看做0, 你们身高是?

老师:请负数同学再见! (逗趣)

这种“究深”的方式, 这种融入自我与学生的调侃, 都让学生还想再学。

亲切的语言, 生动的表情, 轻松愉快。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做足文章。如课中由指定范围写负数、用示意图表示、用自己的理解表述、汇报交流;抽象去掉单位, 成为具体的数等环节, 由表及里, 一步一步深入、深化, 透彻分析、深刻理解……。随后的设疑拓展“-2cm”是怎么回事?“我身高可以看做0, 你们身高是?”学生如痴如醉——思考、交流、究深, 更重要的是学生融入其中, 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有趣境界, 真是一节“生活味、数学味”十足, 师生、生生真正交往互动的富有灵性的数学课。

【课例3】问题导引, 操作感知, 建构新知。问题导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恰当的问题导引是诱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对新知认识和理解的有效途径。对于低年级教学而言, 在问题导引下进行操作感知, 更是建构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例: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执教《倍的认识》, 以问题促操作, 以操作促认知, 在经历过程中建构新知。

首先谈话设置情境——花坛、三个小朋友玩耍,

找出条件: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比×多、×比×少。

还有学生:×是×的几倍……

师设疑:什么是倍?倍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不是一片空白, 总有学生听说或大概知道“倍”, 但“倍”的意义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师精心预设, 有效组织学生操作演示, 通过圈、拿、画、摆、涂色等一系列活动, 突出“一份”, 建立“倍”概念, 并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练习, 感受“倍”的本质, 深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教学稳健厚实, 融“正气、才气、底气、雅气”于一身。借助直观, 问题导引, 善于挖内涵, 追寻无痕教育, 学生通过参与广泛的数学活动, 在做中逐步理解和建立“倍”概念,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又深化感悟“倍”概念,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达到“教无痕, 学有迹”, 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课例4】观察实践, 体验感知, 建构新知。

例: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王传斌执教《体积与容积》, 对于“体积”教学, 抓概念的核心、难点。重点围绕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难点——“空间”组织数学活动。

首先观察魔术表演:同样的杯子, 一杯装满水, 另一杯空着, 将装满水的一杯倒入另一杯。

设疑:再倒回去能倒下吗?

(穿插魔术, 遮挡两杯, 往原杯中放进一个小球)

倒入, 结果未倒下。

问:怎么倒不下了?谁占了位置?这个小球到底是占了什么?

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答: (略)

初步感知小球占据了空间, 水倒不下了。

然后实践操作:将桌兜东西拿出, 用手摸摸, 感觉空间的大小。再放回, 感觉此时桌兜内空间的大小。

学生在观察实践中, 真实感受“占据空间”、“空间大小”。结合生活, 富有创意, 在体验感知中建构新知。

领略专家风采 感受名师魅力 篇3

【关键词】引导;评价;交流;主体地位;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几年,新课改提倡的种种新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名师们的精彩课堂成了一线教师追随的标杆。2010年10月16日,我和本校的五位数学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远赴厦门,观摩了教育专家吴正宪、许淑一等名师的示范课,并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讲座。特别是吴正宪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无不让人由衷地赞叹,让我受益颇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来感染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四十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我细细品位她的课,有四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善于引导,恰当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可引导技术的好坏对于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吴正宪就很善于引导,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成就课堂的精彩。在吴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中,当她出示小猴摘桃的情境图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位学生回答看到了猴子,还有位学生回答看到了桃子。当两个同学没能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时,她不是由着学生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说下去,而是立刻改变问题的问法:“孩子们,睁开你数学的眼睛看看,还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便睁开了“数学的眼睛”顺利地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弟弟采了4个桃子,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桃子。这时,吴老师马上评价:“你不仅看到了桃和猴,还发现了重要的数学信息,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吴老师在她的讲座中也提到,教师的恰当评价很重要,你怎么评,学生就怎么走,你的评价反映了你的教育价值判断。

二、个性的交流,睿智的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更是师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课堂。”在《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刚开始还不会质疑提问的时候,吴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你问问他,为什么……”反复问几次以后,学生就慢慢学会了提问。如:当课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时,出示题目:弟弟采了4个桃,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学生甲只列一个式子:4+7=11(个)。吴老师说:“会问话的站起来。”学生乙就问:“你的7怎么来的?”学生甲说:“我心里想的。”吴老师也故意搭腔:“对啊,我心里想着怎么不行啊?”学生乙接着质疑:“你没写出来,人家怎么知道?”吴老师抓住契机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数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我们要让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黑眼睛、蓝眼睛的人都看得懂,数学是全人类交流的工具。”简单的对话,学生学会了数学学习也要守规则。整节课吴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质疑以外,没做任何的讲解,但学生学的似乎比老师讲解更明白。在吴老师引领下,课堂上展现出学生个性的对话,成就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三、巧妙疏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尊重每一位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孩子们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他们去认同,始终让学生站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她在讲例题“弟弟采了4个桃子,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他俩一共采了多少个?”有一个学生自始自终坚持他的列式:3+4=7(个)。他俩一共采了7个。面对这样一根筋的学生,吴老师此时此刻并没有放弃反而表扬他“不错,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欣赏你。”这句评价语是在这个学生出现“一根筋”的时候说的。更可贵的是,吴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没有一丁点儿讽刺的意思,听起来很受用。接着她向等于11的学生主动向他提问:“我问你,第第采了几个?”“一根筋”说:“3个。”向等于11的学生又问:“哥哥采了几个?”他说:“3加4等于7个。”再接着问:“那一共采了几个呢?”他大声地回答:“7个。”全场摇头,这下该怎么办?真是“一根筋”呀!我们为吴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吴老师慈爱地笑着说,“你还7呢?”接着鼓励他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图,吴老师先画弟弟采的4个,问他:“哥哥画几个?”她抱起这孩子,鼓励他画画看,“一根筋”先给哥哥画了4个,吴老师追问到:“还要画几个?”他又画了3个。吴老师慈爱地问:“你给哥哥画了几个?”他说“7个。”“现在你能算出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几个?”这孩子说:“11个。7个表示哥哥采的,现在一看就知道他俩一共采的是4加7等于11个。”吴老师幽默地问他:“你还7不7了?”“一根筋”笑了,心服口服地说:“不7了。”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吴老师巧妙的疏导,终于引导孩子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理解并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一根筋”踊跃举手发言。我亲眼目睹一个理解力很差的孩子在她的引导下深刻理解了新知识,她真不愧是教育的艺术家啊!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我想,她那慈爱的一笑和循循善诱的启发,那亲切的一抱对“一根筋”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对全班的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为在总结收获时,孩子们总说他们今天学得特别快乐,以前做应用题时,只是随便算一算,或者老师告诉他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今天的学习让他们知道了原来学习数学是那么简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画图,就解决了。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授人以渔”

俗话说:“给学生一条鱼,还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本领。”吴正宪老师就是这样实践她的教学课堂的。在课即将结束之时,吴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这堂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学习过程:第一步:统观全局,了解情境中的情况;第二步:做出解题计划;第三步:实施计划,画图操作;第四步:回头看。这四个步骤就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这个环节完成了对学习方法的整理内化过程,使得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总之,吴正宪老师让学生吃“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一节好的数学课就是要像专家的课那样教师要善于引导,精于评价,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置疑,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成就课堂的精彩。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快乐,最终实现“愉快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贲有林.《小学教学参考》.中“名师网站”2005.2

[3]北京师范大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2007.3

领略名师风采 篇4

在这秋高气爽的10月,我与同事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心情自是无比的激动与渴盼。因为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场里座无虚席,台上,大师们展示着自己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和各具风格的教学技巧,台下,我竖起耳朵、目光逡巡,手不停笔,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一个课堂细节。

两天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风,精神舒畅,目彻心明。感慨之余,赶快记下我的听课心得,以便吸取宝贵经验,有助自我提升。

这些年,教改如日中天,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专家们的课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褚向阳老师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载体,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做引,引领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从本词的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学生的反复情感诵读中分别抓住一“笑”、一“愁”,结合当时各自写作背景,来体会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然后,诸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微课程《梅花三弄》,分别为: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三个模块,带领学生一起深情地、忘我地吟诵这些流传千古美词佳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我国古典诗词文化;让看似会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变得灵动亲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诗词文化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储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的魅力妙不可言。储老师还为我们做了讲座,鼓励我们要有课程意识,要敢于尝试从课文走向课程。

还有张祖庆老师带来的习作教学《微电影.微辩论.创意写作》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习作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却是很少有人愿意去上一节观摩课的。张老师却另辟蹊径,没有选材于课本,没有选材于小说,没有选材于游戏,而是选材于“电影”,课伊始,他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电影里一段画面,是关于两个父亲怎样对待争执,看后让学生就两个父亲的表现进行正反方辩论,然后写出观点及原因。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的研究课《陪伴—温暖与需要》,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二年级学生在一课时中学习了八篇短小精悍的童话,赖老师并没有拘泥于字词的学习,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她只是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温暖,朴实无华却扣人心弦。从她的报告里,我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群文阅读中,我们要摒弃按部就班的学习、面面俱到的学习、思想感情至上的学习,我们要真语文,真阅读。一组文章,就抓住那一个切入点学习。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如今阅读教学的热点。吟诵专家邓锦芸给我们带来一堂全新的国学经典吟诵课,她把文言文,古诗当做歌来诵读,吟唱,一节课不仅把所教的文言文《马说》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会读、会意,甚至会背,而且还带着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和文章,感谢这位“草根”又富有博学的邓老师。

孙双金、赵志祥、管建刚等老师的课毋庸置疑是经典课堂了,他们在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又有突破,对于我来说同样是受益匪浅,望尘莫及的。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春联》,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春联的特点,还通过讲故事对对联,让孩子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爱上了春联这一种语言形式。孙老师轻松幽默的课堂,真实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力无穷,当然正是因为孙老师的文化底蕴丰厚,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管老师的《黄山奇松》是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与巧妙,从而给以写作典范。我觉得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赵志祥执教的是《赵州桥》一课,初观摩,觉得跟我们平时教学无异,一般的流程。但是我们越听越上瘾,他的课是由浅入深,平淡中见高潮。他的第一大高招是听写。小小的听写居然让学生喜爱上听写,当然他的听写可不是一般的听写,而是老师讲述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要根据意思写出这个词语。老师描述词语的意思并不简单地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而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在解释这些词语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课文的内容讲解了一遍。这个讲解学生还真得认真听,因为他们要听清楚了然后写出这个词语。“设置悬念”是赵老师教授课文的第二大高招。比如让学生猜猜老师最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于是,赵老师就水到渠成地跟学生讲了“中心句”和“过渡句”的知识。通过欣赏各种美丽而雄伟的现代大桥,对比古老朴素的赵州桥,及时出示一些名家对赵州桥的赞美之言辞。赵老师带着学生尽情地诵读这些诗文,甚至背诵。赵老师顺势把话题一转:“为什么,你们都不喜欢的赵州桥,作家赞它,诗人诵它,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答案: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因为赵州桥坚固美观,因为赵州桥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最后,赵老师带给我们课后分享,他说:“我就这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对课文的处理我更主张要有课程观而不是课文观,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语文。语文就该姓‘小’,比如要坚持积累字词,„„”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篇5

感悟教育魅力

——赴兰培训交流学习汇报材料

西屯学区小村小学 宋红兵

黄河两岸春潮涌动,五泉山下名师会萃。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赴美丽的省城兰州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交流学习,心中除了万分的激动、兴奋,还有深深的感慨。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大饱眼福,收获知识,深受启发,而且给了我心灵的充实、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两个月以来,我努力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和老师们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虚心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及名师教诲,及时撰写心得感悟和教学日记,用心感受名校独特的教育魅力——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朴实、敦厚的校风感染人,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人,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影响人。下面我就这两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以总结,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一、领略名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畅家巷小学“畅美”文化建设特色

2012年10月18日,我们随从领导参观了畅家巷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畅家巷小学虽然占地规模不是很大,却凝聚着极具特色的育人精髓。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体活动,以‚畅美‛文化的塑造为办学特色,抓‚九项‛文化工程建设(读背写观听赏会知练)突名校特色,展名师风采,营造出了以‚欢畅‛为主题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漫步于校园的角角落落,总能让人感受到那悄无声息、滋润人心的‚畅文化‛氛围。这一幕开启我们在这所校园里的‚欢畅‛参观之行。每个楼道都是‚会说话的墙壁‛,这个艺术长廊内每一张桌凳的摆放,每一幅美术作品的张贴,每一件手工艺品的展示,都充分展显其文化特色。让人不禁感叹这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滋养人心,陶冶性情的艺术生活馆。最引人注目的是校园内各种文化宣传栏和富有特色的学生活动室:有悠久的茶艺文化宣传,这里的布臵充满了清新的大自然气息,簇簇绿竹,汩汩流水,绿色的地毯中摆放着蕴含古朴味的桌椅,层层书架,各种各样精致的茶艺品犹如一件件艺术珍品,让人不知不觉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茶艺文化气息;还有体现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生活馆和陶艺馆,在这里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还能亲自动手烹调美食,创意泥塑作品。看到孩子们在包饺子、捏泥塑、悟茶道,在科技馆感受科学知识的奇妙无穷,真是乐在其中,孩子们的活力、创造力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畅家巷小学还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那布臵极为雅静的图书馆,让学生品味经典,对话书本,愉快生活,享受精神,感受阅读乐趣;另外 ‚少年法庭‛活动室,‚畅心小屋‛心理咨询室,‚少先队活动室‛,‚手抄报展示室‛,‚科技长廊‛,‚ 美术室‛,‚ 音乐室‛,‚ 机器人工作室‛,‚围棋馆‛,‚ 跆拳道馆‛等……这些活动室为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充实课余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了这些载体,有了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才有了畅小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才培养出了畅心、畅行的畅小少年。另外,畅家巷小学的校园‚和畅‛文化建设是另一大特色,他们让学生在寻找美、认可美、表达美的同时,养成‚见贤思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为每个学生的的成长、成才营造了更美更好的环境。学校实验课坚持‚科普点燃创意梦想‛的做法。学校能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出发,注重实践引导,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科技教育,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与社会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开发智力,成效显著。畅家巷小学就是用这种悄无声息的校园文化熏陶师生,感染师生,使学生获得幸福教育,使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

(二)培育心灵的家园,畅养情怀的乐园

教室布臵从设臵有这样特色版块:第一个版块——‚畅美时空‛。这个版块包括三个专栏,‚赞+我+爱‛模式,‚赞‛是同学间、老师的真诚赞美,‚我‛是对自己优点、进步的肯定,‚爱‛是对别人真诚的情感表达。我觉得,这里面融合了三种育人理念:首先,正面、肯定的引导产生的进步力量是无穷的;其次,自信是前进过程中勇气和力量的源泉;第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爱,与周围的人和谐舒心地融合沟通。第二个版块——‚点点畅秀‛。利用楼梯拐角平台、楼道墙面(因为校舍面积狭小),大量展示孩子们的风采。‚点点畅秀‛展现了大致两类内容:一类是孩子们的各种作品,如书法、绘画、文章、手抄报等,长期展示,按期更换。另一类是展示各类优秀学生的照片、事迹介绍,或是优秀团体的照片、说明等。如‚我阳光 我健康 我快乐‛专栏集中展示各类活动中的优秀个人、团体,‚让排球飞起来‛专栏集中展示校内排球高手、优秀集体,等等。这些展示无不给学生树立起了正

—2—

面典型,不去唠叨他们应该向谁学习,而是将典型、榜样树立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促进作用,身边的一个榜样,也许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这些,让我想起了一些俗语,诸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需耐心等待,花儿终会绽放!‛,还有含义类似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教育要慢下来!‛记忆深刻的几句话从畅小校长李建萍口里流露,她说‚教育是熏陶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学校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只要学生犯错,我们不愁没有科学家!只有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身心健康了,才能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工作,才能真正创造师生共同的幸福!‛无论是哪句话,哪种说法,都告诉我们,学校首先是个教育人的地方,然后才是读书的地方,这是教育的本质问题,也是当前诸多学校、诸多教育人未能明确体现的问题。由于本质倒臵,重智不重德,才有了有远见者对教育的普遍担忧,对学生素质低下的担忧,对教育发展前景的担忧。所以,畅小十分重视人的发展,着眼于孩子的整体素质,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真正体现了以人的发展远景为本的教育理念。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他们的文化载体上,通过这些载体,要培养出健康向上,畅言畅行,有着畅美情怀,能畅融于社会的希望少年。

畅家巷小学各种特色创设,不但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投入了无限创意,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塑造了人,也培养了人,从种种细节上,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培养了主人翁意识,而新时代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一群有主人翁意识、品行优良、有一定才能的时代新人。所以,坚守教育的本末,是我们教育人的职责,如何坚守,也是我们不断探讨、不断实践摸索的问题。参观了畅家巷小学,我觉得他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他们的成功做法,给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原来,教育并不总是自上而下压下来的行政决策,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由内向外,充分展现教育本质面貌的纯粹的教育。这一切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位,素质教育一定要有抓手,畅家巷小学的举措既找准了抓手,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平台。如何更好地办教育,更本真地干教育,需要我们教育人不断思索,不断实践,不断前进!

二、走近对口交流学校,感悟精品办学,追求高效课堂。

2012年10月19日,根据安排我来到了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开始了交流学习,来到给人以舒适感的校园里,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接待与关心,校

—3—

领导就本次交流学习活动专门作了安排,按学科给我们安排了三位很有知名度的名师作为指导老师,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推门听课、查阅资料等等的学习机会,全体师生都能把我们当成学校的一员。指导我的窦雅静老师是城关区十大专家之一,也是城关区名师工作室组长,担任秦安路小学高年级组数学教研组长,任六年级二班数学教学工作,多次承担兄弟校间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的观摩教学课。二个月内,通过深入学校各科室、班级,教育教学第一线聆听了30余节名师讲堂,3次专家讲座(何宏洁做的题为 ‚人文实效幸福教育‛ 的专题报告,任景业做的‚寻找适合人的天性的分享式教学方式‛ 的专题报告及徐长青的‚追求理想的课堂 做简单的教学‛为主题的讲座)。参加了6次高层次、高质量的名师工作教研活动。观摩了师生阳光运动、午间读书活动及班级校本课程竞赛活动,大课间观看了师生的校园韵律操锻炼活动、学生的国学操展演及午间《道德经》的集体诵读活动。学校先后启动实施的‚‘走向卓越’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工程‛和学生‚六年读100本书行动计划‛等一批管长远、重实效的重大育人项目很有借鉴和推广的价值。同时也被秦安路小学从领导到教师那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精神所深深地感染,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秦安路小学交流学习的见闻与收获和大家分享。

(一)设备一流化 办学特色化 学校标准化

秦安路小学地处兰州市城关区中心,是一所具有二千多名学生的省市级名校,学校总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200平方米,分北校区和南校区,各5层教学楼一幢,北校区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南校区为一、二年级学生。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80余人(分为语数英组、综合组和后勤保卫组)。教师中有党员32人,省级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26人,城关区‚名师‛2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搭配合理稳定,学历达标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新型的塑胶操场。各类图书38100本,各类教学仪器4983台(件),电子白板34套,微机室4个,网络中心2处。学校合唱、舞蹈、实验、科技、图书、阅览、电子琴、书画、象棋、心理咨询室等10个配套室一应俱全;校园通信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系统一步到位。校园内三季有

—4—

花、四季常绿、环境典雅,融净化、绿化、美化、育人化、温馨化为一体,是兰州市标准化名校。

(二)打造书香校园 展现文化特色

秦安路小学有殷实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学校有布臵雅致的音、体、美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还有彩绘的校园文化长廊,每班的教室布臵各显特色,从教室布局、墙面布臵,花卉养植、班徽设计都体现出了班级文化特点。楼道内张贴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名人画像、名人格言等都在无声地教育着学生,实现了学校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创建书香校园,是秦安路小学的特色品牌。为了更好地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学校增设了班级读书柜,丰富了阅读书籍,制定了阅读制度,落实了阅读计划。在班级内开展了师生共建图书角活动,班级存书量不少于100本。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了‚好书交换站‛,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学校规定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为集体‚好书悦读‛时间,学生在教室里自由阅读喜欢的书籍,班主任老师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其他老师在学校阅览室里读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读书节,举办美文诵读擂台赛、读书心得征文赛、讲故事比赛、评选‚书香班级‛、‚读书明星‛等活动。让书香文化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丰富师生的精神家园,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三)人文管理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秦安路小学有一流的学校管理,学校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将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有机的整合,使之产生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主、人文、和谐的团队精神‛为管理理念,努力打造‚三大‛形象:即打造‚现代+人文‛的学校形象,锻造‚爱心+智慧‛的教师形象,塑造‚活力+自律‛的学生形象。‚科学+人文‛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今,这种‚科学+人文‛的管理理念已成为秦安路小学精神风貌的基点。校领导充分挖掘校训、办学理念等的文化内涵,通过环境熏陶人,塑造人,提高人,努力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学校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品位,教师和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誓言誓词,班级管理更是别具一格,约束

—5—

中透着民主,严肃中体现人文,活泼中张显个性。处处透泄出人文的感召力,处处展示省名校的风采。我深深的感受到秦安路小学的校园成了师生学习的乐园,活动的花园,生活的家园,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四)先进理念促成了高效课堂教学

秦安路小学有一流的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支优秀的群体。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学者型、专家型师资队伍作为学校最理智的定位,非常有前瞻性,并以‚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教研推进、培训互动‛的策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和教研氛围。学校引导教师用‚爱心‛导航,倡导爱心教师,用无私与真诚的爱心扶助每一位孩子走向人性温暖的殿堂;树立教师的大学习观,让学习、研究、合作、竞争这一无形的成长动力机车全速行驶,及凸现教师智慧,建设‚四型‛(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竞争型)教师。以如何构建‚和谐互助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教研根据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严格落实‚五化‛教学即:教学目标明确化、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基础训练精炼化。语文课体现一个‚读‛,落实‚预习—质疑—感悟—练习—小结‛五步教学法;数学课体现了一个‚思‛,以‚激发兴趣—探索新知—建立模型—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为模式;英语课体现了一个‚说‛,以‚复习活动—新知呈现—情景操练—综合运用—学习小结‛为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通过我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聆听30余节高效课堂,参与富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我感受到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保证上好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能做到认真的学习教材,探讨教法,研究学法,课后能积极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对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能当面进行作业指导,基本做到了教学不留死角,老师们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热情更令我敬佩,只要自己当节没课,不分组别、不分课型,都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们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及积极向上的校研风气。纵观这些老师的课,在课堂上都做到了:以导带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学生感悟为目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宗旨的‚情感‛教育。每节课都呈现出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简捷的教学方法,富有激励的教学用语,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效显著的教学效果。总之,老师们在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教学风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都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

—6—

领和导向作用。从中我体会到:名师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着眼于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名师名校育精品 教育质量称一流

多年来,秦安路小学推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管理以校为本,将学校办成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为办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形成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老教师勤业敬业,甘当铺路石;青年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校以教研为突破口,以活动促发展。以‚崇德 导行 启智 健体‛为治校方略,形成了谨、新、活、实、精、畅的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逐年攀升,现举全区第二,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陈校长告诉我们:秦安路小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教育质量,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制度管理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三大基石; 二是‚科学+人文‛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实现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和谐的家校合力教育是质量的后动力,家校的合力教育,有效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理解,也促进家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心灵的触动(反思)

这两个月的每时每刻都会成为我驻足于秦安路小学最珍贵的回忆,通过听课、上课、参与教研活动、学生管理、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一所内涵丰厚的学校必然具备浓郁的校园文化;让我从新认识到做一名优秀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也感受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另一方面自己也看到了我们灵台教育的管理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能力、家庭教育的步伐、学生的整体素养等与省城学校的差距。为此,根据我们灵台教育目前的现状我有以下思考:

1.重新认识“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培训,我感受到一所内涵丰厚的学校必然具备浓郁的校园文化,走进名校,即可让人感受到那无处不有的文化气息,那种文化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宣传标语、名人字画中,而是渗透在校园细微之处的建设,那种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知善恶、明是非、辨丑恶,同时,身处这所学校,始终能找到快乐、幸福之感,这里不仅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教育天地,而且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艺术乐园,还是润泽生命、净化心灵的智慧源泉。

—7—

2.找准素质教育的抓手。在我们农村学校,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把传统的教育模式稍加变故,其实质还是约束了学生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忽视了学生体育艺术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天性,学生一犯错我们就批评指责,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所以我们看不到科学家的影子。如果我们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得以活动促发展,给学生开拓展现自我的天地,经常开展实效性的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张扬个性,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进行综合衡量考核。使素质教育有了提升,教师有了期望,校园充满欢声笑语,何愁我们没有科学家呢!

3.抓教研提素质促发展。一所名校离不开一流的教研教改水平,一位名师的成就需要不断的历练和学习,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常的反思和总结。这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素养是欠缺的。那么我们可尝试先进校的教研模式,备课模式,在自己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努力实践,不断反思,认真总结,以教研促发展。另外更重要的还是学习,与名师靠拢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课能讲得这样好?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们的教师通过努力也能上出他们这样高水平的课吗?我个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上出这样高品质的课,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平时教学的积淀和敢于创新的魄力。这才是他们有了高尚的素养、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翔实的资料、生动的例子、流畅的表达。

4.凸显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校园环境下健康的成长。这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根本。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以‚爱‛感化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其次,真正认识到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用‚爱‛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就是要爱这份事业,对自己有信心,大胆尝试,坚持不断地学习,争取早日形成自己的独特上课风格,尽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向名师靠拢。

—8—

5.重塑职业魅力。这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新的认可。以前,我总觉得教师这份职业枯燥、平凡,走进名校,教师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给了我一种鼓舞,同样是教师,她们把教育工作看成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当做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从他们对学生温和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教导中能看出那份真诚无私的爱,那份对教育事业执着坚定的付出,他们是一群幸福的人民教师,在简单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另外,我对提升专业素养也有了坚定的信心。作为名校的教师,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气质、智慧、能力,还有待人的热情、真诚、无私都是远不能及的,他们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培训教师,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是欠缺的,我会加倍珍惜这次外出学习机会,认真总结反思,寻找差距与不足,将自己的收获付诸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眼前的一幕幕使我感悟颇深,学习了先进经验,思想受到了洗礼,真正领略了名师风范,感悟了他们的教学魅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更加虚心认真,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以我校的实际为出发点,把学到的名校先进经验带回本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有机地融合,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促进灵台教育的全面提高尽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自己的思考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同仁指正!

上一篇:冯老师下一篇:挑战主持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