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师课堂

2024-09-16

数学名师课堂(精选8篇)

数学名师课堂 篇1

小学数学课堂应规范数学课堂用语

记得上学期我在四(1)班上课的时候,在订正练习时有这样的一个题目“计算小数乘法,方法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得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在教学中,因为叙述点上小数点比较麻烦,我就简便的说成了“打点”。我想学生肯定能理解老师是说的点上小数点,没想到在做这个练习题时,学生集体说了“打点”。从这个教学中,我突然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规范的教学用语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认为教学用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第一,规范性。教师用语的规范是给学生的表率,你对一个概念一个地方的理解,学生会照着理解,去学习。

第二,准确性。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语言上的准确对数学教学是很重要的。数学教学用语最容易犯得毛病就是概念不清、推理不清。在上面的教学情境中,我就是犯了这个错误,让学生理解错误。

第三,逻辑性。语言逻辑性是数学老师教学思维清晰的一种表现。在教学用语中逻辑性是很重要的,违背了逻辑性,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困惑。

第四,形象性。数学课堂教学用语其实也是要形象性的。教师用语形象会让学生调动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形象性。数学课堂教学用语其实也是要形象性的。教师用语形象会让学生调动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五,趣味性。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虽然偏重于理科知识的传授,但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插入一句妙语、一段幽默小品什么的,也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放松一下紧绷的理*思维,调动起积极思考的弦索,从而创造出一个热烈、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名师课堂 篇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明确一个宗旨:促进学生可持续、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引进五种方式:一是创设情境;二是活动中学习;三是合作学习;四是操作体验;五是激励评价。培养六种素养:一是数感;二是符号感;三是空间观念;四时统计观念;五是应用意识;六是推理意识。体现六个理念:一是数学教学应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二是数学是工具、是文化,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四是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五是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六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改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也是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的课堂教改实验分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 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 情景展示生活化。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 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 枯燥乏味, 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 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 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要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 化难为易, 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 在教学《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 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第二方面, 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 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 爱自己发现, 爱探索, 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加强演示操作,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 茅塞顿开, 学习兴趣递增。例如, 在教学《矩形》这一节课时, 先由学生观察实物形象, 然后演示教具, 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 形成矩形概念, 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 作业本, 课桌的边之间、角之间和对角线之间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 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 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 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全面深刻的了解, 不仅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方面, 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 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 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 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就是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 抛开条条框框, 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方面, 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 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据上述要求, 新教材扩展了应用教学的内容。例如, 新教材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 生动形象的语言, 图文并茂, 直观形象, 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练一练、摆一摆、猜一猜、读一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 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 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 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例如, 在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时, 我设计了以下应用题。一家庭 (父亲、母亲和孩子们) 去某地旅游, 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 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 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 按2/3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 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 (建立表达式) , 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请你用图像表示。该题以“家庭旅游”为背景, 让数学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掌握数学知识能更好地生活。

三、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比如, 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理解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剪纸、折纸、测量、拼图形、造模型、做统计等主体实践活动;独立思考, 合作研究, 自由发挥的探究性活动, 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 我们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小制作, 撰写数学小论文, 编写数学应用题和实习作业, 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 学会创新。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激情, 活动成效显著。当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时如获珍宝。这里面有学生利用几何知识, 剪纸、拼图、造模型、设计优美图画等, 也有的写关于数学学习的体验, 对数学教学的建议, 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数学童话, 对生活中数学的研究, 解题方法与策略, 常见解题错误剖析等令我们赞叹不已。例如, 吴晶同学写的“应用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李洁同学写的“研读·深思·运用”, 于晓晨同学写的“社会实践使我终生受益”, 冯华龙同学写的“感悟数学”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数学写作的的确确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 它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拓展思维, 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提高数学表达和论述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实现两个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我在教学中作出了一些课改,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学会学习方法, 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促进学生可持续、和谐、全面发展, 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数学名师课堂 篇3

一、 数学课堂交流及现状分析

课堂交流是指课堂情景中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也是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的交流,主要通过言语、声音、身体或情境等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由于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中学数学课堂交流除了涵盖课堂交流的一般性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例如根据数学的抽象性,教师与学生对一个命题的证明进行交流时,可以采用边板书边交流的方式.又由于中学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知识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此数学教师应懂得如何开发学生的思想和疑问,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揭露出来,以使它们成为进一步思考和加工、讨论和完善、提炼和概括的对象,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也证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共同体成员之间所进行的讨论交流活动.然而,大多数农村数学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形成了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和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忽视课堂的多向交流,或者只常常关注交流的结果,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的多样性,而没有关注到交流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有序的思考和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的,从而形成了一种表面化的交流.

二、 数学课堂交流的原则

要想使数学课堂交流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情境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2) 层次性原则,一是指数学课堂交流不能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尤其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应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交流,而且也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的交流;二是指数学课堂交流的对象所处的层次不同,课堂交流要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3) 针对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数学课堂交流是师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另一方面是指交流的主题是根据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的,不是教师事先安排、设计好的.

(4) 多样性原则,是指数学课堂交流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例如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师生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变活,让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

(一)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积极的数学课堂交流氛围

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必须要求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师生在课堂上交流是基于相互尊重、信任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多向沟通以达到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例如教师对学生板演数学证题过程的不完整现象,不是指责,而是予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不是冷漠对待,而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予热情的赞赏和鼓励.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探求真理、富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其次,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交流,教师一旦把高度的热情引入课堂,就是把无限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注入了课堂,这必然会使学生精神焕发,课堂交流气氛也就积极活跃.另外,数学教师在课堂之外也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的数学课堂交流氛围的形成.

(二) 钻研新教材,力求教学信息的精确性

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师生、生生交流的中介和载体.数学教材是课堂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新课程的理念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数学教师钻研新教材时,一定要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吃透教材内容,这是一项极其复杂和重要的思维活动,关系到教学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三) 全面正确了解地学生,深层次地开展数学课堂交流.

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意识、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等诸方面的发展,数学教师只有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信息和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合理地开展课堂交流,才能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与学生引起共鸣.数学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使学生有自己交流主题的观点和主张,在课堂上还要留给学生充足交流的时间,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有序地开展交流.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他们获得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后,要想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暴露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过程,这是数学思想的交流,这个过程比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学习共同体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往往能带来问题的纠正、方法的改进、命题的扩展以及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归纳、概括和提升.

(四) 正确运用言语与非言语交流系统

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言语、声音、身体或情境等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言语交流有口头言语交流和书面语言交流两种形式.运用口头言语交流的一般要求是: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在书面语言交流中,主要对板书提出了一些要求:板书规范、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掌握上述的一般教学语言的艺术外,还要注意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师在运用数学语言阐明、论证数学问题时,要把握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三个特点;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时,应遵循适应性、启发性、教育性原则.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非言语交流,课堂中的非言语系统主要包括面部语、体态语、服饰语以及空间和运动语.

数学名师课堂 篇4

首先,引入要有悬念。设置悬念可以从讲新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比如我在讲“等比数列”的前几项求和时,先引出国际象棋的故事:卡克发明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嘉奖他,向他许诺全国的金银珠宝任他挑选,而卡克只提出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64个方格中,第一格放一粒小麦、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最后一格放2的63次方粒小麦。国王听后认为这还不简单,然而通过计算他才发现,若将这些麦粒铺在地面上,可将整个地球表面铺上3厘米厚。这个惊奇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怎样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什么。这就为引入“等比数列”前几项的求和问题制造了悬念。

其次,引入要联系实际。一般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在讲数学新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面积”一节时,我这样开场:我们年级张老师家分得一套新房子,他打算用33mm的正方形彩色地板砖铺地面,现在平面图就在我手里,同学们帮助算一下,需要买多少块方砖。看到学生们认真审视平面图后互相商讨的场面,我及时引入了“面积”的概念。

同时还可引入“设疑”。根据中学生爱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在课上给学生提出一些疑问,诱导学生由疑升思,这是促使学生们由思到知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引入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共同以直观教具进行实验演示,以引导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激活数学课堂优化数学教学 篇5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手脑并用;事半功倍

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善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由翱翔,最大限度地发展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及时的点拨,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智力的发展。

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自己去想、去看、去思,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呢?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际教学经验,加上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如下几点,和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以纯真的感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所以说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一来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的平台,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就设计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光明小学现在要举行运动会,小明正在组织大家报名。

有长跑,短跑,跳绳,跳高,铅球等运动项目,同学们都正在踊跃报名,小明忙得不知所措。

你们愿意帮助小明同学来整理这些数据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都纷纷跃跃欲试,帮助小明整理数据,从而都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去。

二、搞好竞赛享受角逐快乐

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比赛,可以有效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对竞赛都比较感兴趣,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比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比赛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和竞争的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口算竞赛,可以设计“开火车竞赛”,“口算接龙赛”,“看看谁是冠军”等比赛方式,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对于胜出的个人或小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表扬等,学生在比赛中都全身心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敢于质疑注入活力

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尽管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提问,但是只有少数学生提出了问题,大多数的学生不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来。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或者是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氛围过于严肃,学生有恐惧感,不敢提问,不能随心所欲说出自己的问题;再一个就是有些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合适或者是过于简单而让同学或者是老师笑话,所以干脆就不提了等。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可亲可敬的形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积极创设宽松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

还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所想,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等。

并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的鼓励表扬,肯定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敢问,乐问。

四、加强互动和谐双边

传统教学中,我们普遍是教师一味地讲,而学生则是静静地听,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低下。

但是不能让这些教学手段喧宾夺主,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互动的方向,给学生指明通往知识目标的途径,引导学生沿着教学途径朝着最终目标前进,飞翔。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互动方式,都不能偏离教学的知识点,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

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进行互动,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与进步,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课堂结束时,还要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或者是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总结,可以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总结,教师补充或者是强调。

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了收获,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了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新课改理念积极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建立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进行学习。

数学名师课堂 篇6

中国数学学会会员

四川省数学学会会员

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数学组专家评审委员

法宝1 打牢基础是前提

很多学生惧怕数学,拿着试卷就犯晕,其实学习数学并不可怕,只要方法得当,突破高分很容易。马家林老师认为,无论是理科考生还是文科考生,准备高考数学时,首先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数学原理、公式、符号等基础知识。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与三角、导数等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复习。每一单元选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点评。

法宝2 突破难点是关键

顺利突破数学难点,对于坚定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难点部分是学生考分高低的分水岭,掌握了就轻松拥有高分,否则就与高分无缘,因此学生应侧重针对难点重点强化训练,对知识点了然于胸。同时,要分析与解答典型例题,这些例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在分析解答时,主要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处,深入浅出,精析精解。

法宝3 拓展思维来提高

学数学必须要做题,但题海战术不可取,马老师认为应该注意选择问题,提高思维能力。通过知识体系的建构,典型题型的拆分精讲,掌握一题而会做一类题,开拓发散式思维能力。他建议学生多选择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题目,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不做偏题、怪题,要重思想、重方法,务必做到每题弄懂弄透。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对出错原因、习惯性错误、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评述,积累经验,彻底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法宝4 吃透考点很重要

针对考试,马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钻研往年试题,研究命题方向,预测考点。学生要吃透考点,把握复习难度。注意命题变化,在前期复习阶段,所学过的主要知识点,重点、热点、考点都要认真对待。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主要考点,心中有数,笔头才能硬起来,答题也才能顺畅。

在马家林老师23年的高三毕业班教学中,他培养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达35人;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4人获全国一等奖;所教学生骆雪原高考文科数学146分,位居全省第一;所教学生李强高考数学150分,以绝对的满分优势荣登单科状元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自这四大法宝,因此,马老师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细心去体味,认真去掌握,轻轻松松拿高分。

数学名师课堂 篇7

一、结合现实生活,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之中

学以致用,不仅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往往也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当我们能运用自己所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满足感,一份成功的喜悦.在我们生活之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拉近学生们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更好地去理解知识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生活之中?

例如,在学习“抽样方法”这一课时,笔者就会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举出现实中我们运用到的抽样的事例.如在电视节目中,往往要抽取幸运观众,我们看到主持人往往是用随机数表法,每一位观众都有一个对应的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编号,以选择出幸运观众.又如,各班级之间进行篮球比赛,我们经常会采用抽签法来决定哪两个队进行对决.还有平时我们常常用到的抓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随机抽样法.生活中需要用到抽样方法的地方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抽样方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得课堂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陈旧的教学形式,往往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取得的教学质量比较差.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完全摒弃这样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们充当课堂教学中的“小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这样角色的转变,学生们明白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更加地积极活跃起来.同时,这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们预留更多的空间,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例如,笔者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的讲授中,往往会先让学生们对课时内容进行预习,然后笔者再进行讲解.在课时讲解之后,由学生们提出问题,或者谈谈自己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见解,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笔者还会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关于直线与圆相切、相交以及弦长的计算问题,问题多为开放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主动自觉地探索知识的求知精神.

三、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现今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定、调整、变更.因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积极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并认真分析学生们反馈的意见,与学生们共同商讨改进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笔者往往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与学生们就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意见的交流,有关于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被有教学内容掌握方面的问题.

1. 教学方式

笔者一般会在每个月末,就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学生们进行一次讨论会.在此次的讨论会前,笔者先让学生们以匿名的方式对数学课堂提出自己不满的地方以及改进的办法.然后,再在讨论会中,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商讨,最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利的改动.

2. 教学内容

笔者在讲授完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及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该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章节后,笔者会立即向学生们询问对于该章节中的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等等知识点哪里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进行细心的讲解.之后再精心地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知识、消化知识.

我们要想取得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拓展空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成为教师们的一道难题.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枯燥沉闷,没有兴趣,且觉得数学很难学好,以致自己没有信心.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及学生们成绩的好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生活,主体性,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前.数学与思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2]郑毓信.教学方法论入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还原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篇8

关键词:数学 交流

自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突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关注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注了多种学习方式的并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分注重生活化致使数学课失去了数学味、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数学教学是联系生活实际了,却没有进行数学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教学是创设生活情境了,却没有关注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本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强调数学的个性、抓住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彰显数学教育的价值和魅力,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一、情境创设要体现数学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孩子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而情境创设是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能力服务的。所以,它的创设应该“够味”,应该有足够的“数学味”。当然,并不是说情境创设只能有一种属于纯数学的味道,我们应倡导的是一种课堂里充盈着数学趣味,或沁人心脾的数学人文味,或自然朴实的生活数学味,或渐入佳境的数学探究味的数学情境……

二、课堂语言注重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交流,有效的数学交流必须体现数学的内容、数学的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方式。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一方面数学教师说数学话。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不可否认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着同化作用,但要加快进程,作为教师必须得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数学话。如在《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的结尾,教师可以设计:今天这节课你的心情是愉快还是遗憾?或是兼而有之?如果用“1”表示整个心情,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的知识来表示愉快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吗?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因同时兼有应用和心智训练的功能,因而它不仅仅是知识,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它更关注方法,数学课是否体现数学味,在更大程度上还应看课堂教学是否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归根结底,方法是数学的根本,是数学思考的核心。

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就要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来设计这样的环节:能不能试着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求面积,利用手中的图形、剪刀进行探索。这是对化归思想方法的一种唤起,学生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办法得出结论。两次的孕育以后进行提炼就显得十分必要,就要设计提炼思想方法的环节: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转化的时候是基于怎样的想法?在转化的过程中面积保持不变,把不会求面积的图形转化成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以后, 我们在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对转化的思想方法就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在后面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经历主动运用的阶段,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探索:一是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二是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你想怎么办?说出你的想法?三是學生在汇报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抓住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抓住内部的联系。学生富有个性的想法,就是学生主动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成果。这样规则平面图形的求积问题围绕转化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展开教学,既完成了知识目标,也抓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背后还蕴涵着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分类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联想与猜想等方法。

四、凸显“数学味”,注重解决问题

数学起源于现实,为“解决问题”形成理论,形成的理论又指导人们去更多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理论——问题”这一过程的反复中,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科学,但其核心始终是“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出发,体现“数学味”,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可以先通过谈话把握起点。“你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借机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然后感知意义,通过比较发现有余数除法的特点,再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摆学具、画图、编数学问题…)做一做;最后再上述基础上探究算法。

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教师非常强调数学的“数学味”,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很好地体现数学课的特色,更是以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我们只有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找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

上一篇:写给邻居的一封信下一篇:残酷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