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与课堂管理(精选12篇)
数学课堂与课堂管理 篇1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 也是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 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想要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 教师除了认真教学外, 还应做好课堂管理的设计。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 有的学生精神不振, 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 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 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 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 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 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 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 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 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 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数学内容决定数学教学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辩证法。但近几年来, 为了体现新理念、实践新理念, “理念先行而形式至上”现象大行其道。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较少考虑数学内容而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如确定学习方式, 不是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 “量身定做”这节课适合采用什么学习方式, 而是从形式与某种需要出发, 削足适履, 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 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
《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学习内容服从于学习方式还是选择学习方式来落实学习内容呢?《标准》的如此表述易产生歧义, 似乎有悖常理。并不是每一个学习内容都能采用上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形式的任何一种或全部, 像实验操作, 它有助于发现猜想与验证或否定猜想, 但千万不能认为什么知识都得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
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学习内容来选择学习活动方式, 而不应该围绕学习活动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应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 通过实质性数学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 片面追求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坚持自我管理
数学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除课代表外, 还有小组长, 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 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 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 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 每个小组各不相同, 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 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 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 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 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善于关注学生、倾听学生
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事件中, “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 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倾听,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 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
五、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在多数教师看来, 要管理好课堂, 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常用手段。在这里,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管理课堂, 奖励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奖励会让奖励者有一种被认可和正面关注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情感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建设。
惩罚就是给学生带来不快的东西, 当一个教师运用惩罚这种手段的时候, 只能意味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问题。许多教师使用惩罚这种手段, 并没有深入思考惩罚的效用和带来的后果, 实际上惩罚对课堂管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惩罚是下策, 教师只要能有别的方法就一定不要用惩罚的手段。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加以赞扬和奖励, 使学生改掉缺点。有些时候惩罚可能不得已而为之, 尤其对那些反复出现的不良行为, 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惩罚能遏制过失行为, 却不能教会学生受人欢迎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及对其行为的不解或者遗憾, 帮助孩子认清错误, 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另外, 奖罚一定要公正、客观, 让学生认清惩罚不是无中生有的, 不要让学生觉得这种惩罚纯粹是教师在报复自己。此外, 一些不恰当的惩罚措施, 例如体罚、侮辱性的言语攻击、额外作业以及找家长训话等, 这些惩罚绝对不会带来好的管理效果, 一定要废除。
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并提供给学生共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对教学很有帮助。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再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运用电教手段, 可以通过声、光、色、形, 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课堂上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也就是说“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与主持下,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管理是围绕着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的, 是课堂有效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因此, 通过树立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建立课堂管理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数学课堂与课堂管理 篇2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许多初中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时由于难度较大,对数学问题望而生畏,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学环境比较沉闷和单一的现阶段,需要引入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比如创设一种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家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加入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动画显示图形、声音文字,努力创设一个动静皆宜、文图并茂、直观清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给学生带来了精神享受和视听美感,特别是多媒体本身独特演示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方法一
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课堂教学到底“乱”还是不“乱”,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指挥棒下,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这个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封闭、沉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外在行为是表面的,而学生的注意力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东西。所以,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只要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学习上。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为了数学上的某一概念或某一道题的解法争得面红耳赤;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有效课堂 篇3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然,学非问不明”。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研究课堂提问。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看法:
一、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营造数学学习的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多种方式,挖掘生动有趣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导致课堂上“启而不发”的局面。《新课程标准》正是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创设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好的提问方式能促使学生内容丰富的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引入一段情境:“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块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被颠下来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
二、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对于学生的启迪、诱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语亦有云:“学贵有疑”、“疑,思之始,学之端”。提问引导学生把准思考方向,扩展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只有新颖的问题不断地被提出与解决,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地被激活,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才能得到激发,知识的传输才会更加畅通,如此反复,不断调整,来实施教学全过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另则,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就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有理地说出来。例如,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白1厘米=10毫米后,让学生说出:3厘米6毫米等于多少毫米?当学生正确回答后,不能停留在这一步,而是进一步追问:3厘米6毫米等于36毫米,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进一步重现了计算过程与思考方法,通过有条理的表述,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自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更深层的发展。设计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我们知道,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这还是能做到的。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应多以认知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参加“西湖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西湖一日游门票价格:A种: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种: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老师提出以下问题:①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能理解吗?②你是怎样理解的?③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买票?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问题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又如《长方体的认识》,先每个学生观察所带的长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怎样的立体可以称为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上列问题并合作交流。①长方体有几个特点?②长方体怎样分组数出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面,怎样验证?③长方体有几个棱?怎样分组数棱?怎样验证说明?④长方体是怎样的立体图形?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情况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管理 篇4
课堂教学管理有两个基本功能: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 有的学生精神不振, 打瞌睡、开小差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 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 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 在学生入学一开始, 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 即教室常规。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 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 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 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 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 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心得探讨论文 篇5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心得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单论述了初中数学德育课程的内涵,并详细地探讨了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教学;融合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重适当地渗透一些德育教学内容,以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授初中生数学知识内容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价值观,从而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将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益的栋梁之才。
一、初中数学德育课程的内涵分析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集逻辑性、抽象性、实践性等为一体的课程,其德育功能并不像语文、思想品德课、历史课等明显,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学课程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课题背景、辩证因素、课堂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等。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品质学习、世界观辨析、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凸显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课程,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人文精神,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学生们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概念和解题技巧,以达到切实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结合德育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充分结合德育课程的内容要求,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学知识中同样也渗透有一定的德育资源,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通过不同的图形组合与变换,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图形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从而产生想要主动探究更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将德育教学的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相结合,然后再通过一系列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德育课程的内容充分渗透到数学知识教学中,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内容与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反映没有可用的德育教学资源,事实上,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德育素材,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悉心挖掘。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经常会涉及到我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或者是较为典型社会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适当地向学生们讲解这些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初中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不仅能够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起来,还能切实提高初中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为其今后的成长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课后主动阅读和了解一些数学名人的轶事,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通过了解这些数学家的研究故事培养初中生形成刻苦钻研、科学严谨的数学素养。
(三)注重课堂反馈和巩固德育成果
课堂反馈与总结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而言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应尤为注重学生们的课堂反馈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与空间,恰到好处地融入德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一些难度较高题目的解题方法,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与看法,同时也学会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理解沟通,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品质,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掌握课本上基本概念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初中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管理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管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07-01
现阶段,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落实,小学数学难度不断增加,为确保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浅谈与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相关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展有效教学
1.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效教学理念要求为学生构建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在此种环境下,因氛围轻松、自由,非常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真正喜欢学习。由此可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托有效教学理念开展课堂管理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可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在新课标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并对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还可激发数学兴趣,提高课堂管理水平,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3.可增强创新意识。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有效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好奇心,只有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学生方可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形成创新意识。但好奇心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均依赖有效教学,且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办法
1.编制详细的课堂管理制度。详细的课堂管理制度的编制是有效数学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全体学生均应遵守课堂规则,有效、科学的课堂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维持,还可修正学生行为,使其明确课堂任务与规范的行为。例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拼尽全力完成任务,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活动,在这段时间禁止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待制度确定后,教师自身应全面遵守,并编制适宜的赏罚制度,严格监督班级学生。同时,教师应尽可能通过鼓励让学生主动遵守与践行课堂管理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应立即制止,在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多多实施预防性管理,以此来刺激学习欲望,长此以往,让学生真正认识课堂纪律,增强自制能力,培养民主意识,保持纪律严明,确保有效教学。
2.构建有效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开展有效教学,首先,应构建有效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广大师生才会积极交流,增加有效学习时间,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可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并会强化学习欲望。因此,在有效教学理念背景下,有效教学氛围的构建是提升课堂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教学氛围的缓解与活跃,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学生准确、快速掌握数学概念与方法,最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在新课标中清晰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然而,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却承担这主要责任,有效的课堂管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心智尚不成熟、阅历较浅的小学生而言,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新课标中也针对有效教学提出了具体规定,它并不等同于照搬与模仿,主要应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这两种学习方式。教师应依照教学任务,结合教学规律,启发和指引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同时高效学习,明确思维方法,掌握数学技能,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不断提升个人修养。若想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应有效引导,而这要求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事物认知规律不同于一般动物,主要依托现有知识结构进行同化。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个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好奇心,指引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4.指导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利用合理的方法开展有效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计划性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调动学习自主性,进而实施自主学习。另外,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着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形成发散性思维。
5.做好有效的巩固练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完毕,必然需要通过很多次练习题的解决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如果作为教师我们只是一味的依赖“拿来主义”——只运用教材中、练习册上的习题让学生来练习的话,我想不管重复多少遍,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习题是针对知识点而不是针对学生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聚焦、把脉、解读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要透过教材或是练习册中的常规习题,还原、再现儿童的思维过程,寻找学生学习的“困难区”,并将这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生成的“困难区”作为教学资源加以研究,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自然、更加主动、更加有效。 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材和练习册中多次出现了“寻找单位1”这样的练习题。对于这样的常规典型习题,我会提供不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动手涂、动手圈、动手分的方式思考“单位1”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含义,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与互补中彻底弄明白“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
课堂管理作为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关乎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有效教学理念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管理水平,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邓海英(导师:刘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2012-04-01
[2]龙燕.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管理,学习环境
一、正确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但他们能够集中注意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据有关调查表明, 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 10~12岁儿童约25分钟, 12岁以上约30分钟。可想而知, 如果教师枯燥乏味地上一节课,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会分散,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掌握并适时运用好的方法,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 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教师语言要做到准确清楚、合乎逻辑、形象生动, 还要表达得当、语言流畅、情感充沛;要抓重点, 简洁概括, 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还可以以姿势辅助说话, 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另外, 我们要根据小学不同年级数学课程的特点, 在课堂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教师在课堂中可穿插一些数学小游戏, 这样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用表扬鼓励的方法,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表扬学生“你真棒”、“你真是聪明的好孩子”等, 受到表扬的同学心里肯定很受鼓舞, 课堂上会更加认真地听讲, 其他同学非常渴望受到老师的夸奖, 也会集中注意力, 积极回答接下来老师的提问。小学高年级阶段, 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动手制作等方法, 让学生通过亲眼看、动手做、仔细想获得知识。如五年级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可让每个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制作正方体、长方体, 直观地得出它们的面积公式, 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 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并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构建快乐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积极、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会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而在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思路狭窄, 学习效果也相应较差。因此,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课堂知识, 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想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首先要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 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 如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学习, 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老师有深厚的感情, 在课堂中才会愉悦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 快乐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是主要因素, 教师应爱护每一位学生, 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尊重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不偏不倚;要信任学生, 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发亮点, 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加以鼓励, 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自信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由热爱老师而热爱数学课。
三、巧妙处理课堂问题, 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对待课堂问题的最好办法, 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因此, 教师要精心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这是预防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师既要善于安排课堂活动, 又要善于安排学生的学习, 提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的同时, 还要细心观察每位同学的动态, 及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这样, 就使有违反纪律想法的学生无可乘之机, 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准备好的教学设计,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 由于教学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课堂上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并掌握一些化解问题的技巧, 减少不必要的影响, 使学生尽快地回到课堂学习中来。
1. 目光接触。
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就是目光接触。如果个别学生出现走神、小声说话等行为, 教师可通过目光注视, 将自己的意愿及态度迅速地传递给学生, 提示他“要认真听讲哟”, 这样不会打断其他学生的思维, 对整个课堂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2. 动作提醒。
对课堂上违纪、搞小动作迹象的学生, 教师如果中断教学活动, 进行言语批评, 就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课堂节奏, 又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需走近他, 边讲课边轻轻拍拍这个同学的肩或头, 提示学生要认真听讲, 就能使其端正行为。
3. 个别提问。
对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 可以让他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个时候对他提问, 学生就会自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认真听课。眼神、动作、提问行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它们, 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运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 篇8
一、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
给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 并不等于不要纪律和规则的约束。相反, 自由、宽松的环境却需要大家遵守一定的规则为基本前提。
1. 制定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正规化
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协调学生的行为而制定的。它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只有用良好的纪律作为保障, 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 制定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
课堂管理规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 它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也有助于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要努力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驾驭高效课堂管理的能力。
1. 教师对课堂管理负有主要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善于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训练、讲解和指点, 才能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学习知识、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提高自身的才能与修养,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2. 教师良好的水平有助于课堂管理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认真备课,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使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 保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自觉认真地学习, 这对于课堂管理起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为有效课堂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达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可以使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 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2.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三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 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四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五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要创设问题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要注重实践操作, 调动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三是要联系实际生活, 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
四、善于沟通与交流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管理的人际基础。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
1.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一方面师生关系良好, 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另一方面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2. 有助于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管理中,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关注, 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 这是实现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有效源泉。因此,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技能。
课堂管理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构历程。科学而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 而且能增进课堂效果;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琦, 马和民.教师的管理意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叶尧城, 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森, 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中小学学校管理.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方式探究 篇9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老教师课堂管理方式单一。在当今的农村教师队伍中,有一大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缺乏学习、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好等原因,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课堂上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把数学课堂管理误认为是纪律的掌控。这种方式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理念之上,课堂上没有讨论、交流,气氛紧张。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兴趣低、厌学等情绪,不利于数学学习,也不利于课堂管理。例如,我校有位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时刻坐好,一有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当着老师面不敢反抗,但背后却对该老师很不满甚至厌恶;也有些教师课堂上始终自己在讲,而没有关注学生在干什么是否在认真听讲和思考,整节课一直平平淡淡的讲下去,学生觉得枯燥,教师也觉得无趣,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二)新教师对“以学生为主”教学理念的误解。新课程标准中
强调,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然而,在新教师队伍中,由于经验不足,误解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管理中过分自由,教师没有起到引导和指挥作用。例如,某新教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第2节第一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二次函数图象,要求学生学会画y=x²与y=-x²的图象,并总结归纳二次函数中y=ax²型的图象形状及性质,该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y=x²的图象,未加任何引导。学生在自主画图过程中,或大声讨论或嚷着不会画、无从下手,教师只是笑着提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这样教师既无具体的引导也没有提示学生讨论要小声些,课堂场面混乱。过了几分钟,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画好,有的学生要么还在自己画图,要么还在小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本应该在学生思考了一阵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例如提问: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点该如何选取?该用什么样的线连接所描的点等。
(三)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媒体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去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新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堂管理和教学任目标,没能很好地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在上面教《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停下后,将事先做好的课件上的y=x²的图象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并接着马上分析该函数图象的形状和性质,再接着要学生画y=-x²的图象,学生还是不会画。为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过重的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亲手示范画图过程,并且边画图边讲解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画抛物线具体的操作过程。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闭塞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农村学校中的教师较少有提升机会,例如培训、交流、去名校听课等,更多的是闭门造车、千篇一律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同一年级的教学,接触不到新理念和新思想,这就导致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这一两年来虽然有了到省里或网上培训,但机会很少,只有个别老师能去省里学习,且学习时间很短;网络培训就更没成效,农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因一边上课一边培训,时间过于匆忙,有的老教师甚至不参加,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应付了事,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二)新教师在教学中没能结合教学实际。新教师由于经验尚浅,对新理论的理解也个人不一,因此有的新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实际,没能发挥新理论的作用;或由于自身对新理论的误解,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达不到效果。例如,新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上,往往没有结合实际地去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农村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自觉性也不高。这时,过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过多地让学生自己讨论,往往会引发很多课堂纪律问题,加大课堂管理的难度。例如,经常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新老师身上经常出现。
(三)教师和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很少。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一般一个学校仅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也很少教师使用,因为大部分教师不会做课件,或因做课件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放弃多媒体教学,特别是数学,由于制作数学课件中有时需要画几何图形,有时需输入特殊符号等操作,这些操作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软件,而多数教师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故多数情况下只好放弃多媒体教学。
三、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应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和新一代学生,教师要时刻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后要不断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心身发展知识,力求全方位了解学生。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会很少,学生的主动性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效率低,课堂管理难。所以,为了能创建更加有效的数学课堂、更好的管理课堂,教师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时要求教师在出现了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并且对课堂管理技术进行总结。
(二)加强新教师与有经验的优秀老师之间的交流。交流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式,为了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课堂管理能力,新老教师要互相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要做到互相尊重,秉着互相学习的心态去学习课堂管理能力。例如,老教师往往教法单一,管理太严,但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学到如何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把握课堂;新教师往往活泼又有朝气,方法新颖多样,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那学到如何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谐等。新、老教师各有优势,新教师应多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交流,取长补短。新教师具有亲和力但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若一个教师能兼具这两者,学生定会喜欢他尊重他,并乐于接受他的教导,学生信其师,则不愁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刺激学生的各种感知觉,让本身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减少课堂上管理问题的出现。对于这点,我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从个人的衣着打扮到谈吐举止,我都希望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课堂管理的好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推动初中生各个方面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尽管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是可以从教师自己入手,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耐心教育;最后找到最好的课堂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有气氛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映姜,等.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数学文化与完美数学课堂 篇10
一、激发学生情感, 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作为一个生活于现实社会的活生生的人来说, 光有自觉或理性是不够的。理性使人明智, 但并不足以使自己和他人幸福。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时, 他才能很好地体会这个世界上一切之与人的意义, 才能充分感受生活的趣味, 才能推动自身去感受于人于己都有益的活动。如教学圆周率时, 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导圆周率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并激励同学们要从小树立勇攀世界高峰的思想, 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创新能力。简单的几句话, 使学生深受感动、启发。同时让学生明白, 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挖掘生活素材, 加强应用教育
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 数学牵涉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一切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要及时挖掘生活素材取之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的每一册均有“数学实践活动”一课, 如《数字与信息》、《节约用水》、《秋游中的数学问题》, 等等。挖掘生活素材, 适当提供学习情景,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和已有知识为基础, 以供观察、比较和分析, 开展研究性学习, 结合教材明确指出“用数学”的要求布置“用数学”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返回到生活实践中去使用。
三、关注学生成长, 提升学生素养
在数学教学教育过程中, 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后, 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应用带好的测量工具, 自选物体测量长度。活动过程:首先组内交流介绍测量工具、过程和测量结果, 然后组间交流不同意见;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实践活动从选物体、选工具、选方法、选单位都让学生自主充分选择, 人人参与, 成了活动主人, 既长了见识, 丰富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拓宽了使用领域,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情感得了渲泄, 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进行人文性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对学生进行人文性评价是指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而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 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 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现在其实数学教学还是走进一个误区, 评价学生实际上还是看他的考试分数, A等级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D等级就是一个差生。学生也是用等级衡量自己是不是好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到最后培养出来的都是分数的奴隶, 而不是知识的主人。现行的学生成长手册的记录已逐步改变传统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由单一向多元化、多样化转变。不仅注重学习结果, 还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 包括认真思考, 积极与他人交流;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及时订正;乐意与小伙伴一起学习, 倾听他人意见;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等方面的评价。不仅有参加学科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的记录, 还有教师、同学、家长和本人的交流对话。评价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利用评价手段, 采用鼓励性语言, 尽量地多鼓励学生,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 使他感到我在老师的心中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老师喜欢我这样的学生。只有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 才能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堂心理环境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心理环境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233-01
1 用博爱和平等促和谐,优化数学课堂心理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用爱去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洒雨露于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无私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学生充满期待与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生活充满信心。数学教师上课要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数学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品德和生活。当师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他们就会敞开心扉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谐、民主的数学学科学习大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不爱学乐学吗?课堂教学得以在轻松、明快的气氛中完成。
2 运用鼓励和赞美,优化数学课堂心理环境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赞美使人温馨和感激,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善教者总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学生自然精神昂扬奋发向上。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朋友,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音。”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学习化学成功的滋味。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待,适时的肯定,适度地赞美,不仅是激励推动学生不断进取得精神力量,更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3 用高超的教学艺术,优化数学课堂心理环境
数学课堂的心理环境要想得到优化,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有效。因此,教师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指导学生的学习学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改进。
3.1 学课堂力求生气勃勃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有赖于课堂信息有效的传递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取舍、变换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符号发送给学生,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必须加以保证的,所以那种埋头传授知识,不注意学生学习状态的做法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做法。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生活动能力状态,实际上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一种反映。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这类辅助性的信息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对现行教材蕴含的数学意义、数学观点、思想、方法进行充分的发掘,做到引入趣味性、过程探究性、结论开放性。课堂导入力求精彩有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趣”字上下工夫。真正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更不仅为博得学生一笑,而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渗透主题或设置悬念。
3.2 学习方式力求合作互动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师生单向交流,垄断了整堂课的信息源,使课堂缺乏鲜活的灵气。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在教学中,若要有效地開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要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多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集体活动,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设难,要让这个问题或这个活动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急需和别人交流或合作的时候,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最佳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可按“组内成员独立思考—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提交全班讨论”的步骤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3 激励评价力求激发信心
对比两种课堂,一种是优秀生把持课堂,虽然对答如流,虽然氛围深厚,虽然环节流畅,虽然“效果”优良,但是这种少数学生表现自己而多数学生作为旁观者的课堂教学氛围却使得上课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沉闷;而另一种课堂是教师敢于而且善于面向全体,对数学问题的表述,评价以客观公正为基础。因此,打破一言堂和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教学中,对回答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使其他学生懂得欣赏别人,从中得到启发。对学生表达不当的,教师应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学生最有力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人文语言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不能轻易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批评,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受到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是一个主动的内化过程,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批评达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数学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并且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才是保证数学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综上,课堂的心理环境优化至关重要,希望上述不成熟见解能够对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
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篇12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果管理的前提是课堂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维的.课堂管理目标需要和三个基本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即需要和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一一对应.知识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应当掌握的知识, 例如, 经验性知识、规律性知识以及原理性知识等;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应当掌握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能等;情感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科学所应当形成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例如, 在教授“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等知识点, 接着引导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关于圆的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管理需要整合这三个目标, 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始终围绕着这三个目标.确定了课堂管理的总体目标后, 教师应当细化课堂管理目标, 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在制定子目标时, 应当注意采用鼓舞、唤醒、激励或调动等方式尽可能的激发学习的课堂参与动机.教师应当在规范性目标的基础上, 合理制定促进下目标;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管理目标的方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
教师是课堂有效管理的实施者, 教师的适当引导在实现课堂有效管理目标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认识、掌握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技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如果将学生比喻成汽车, 那么教师就是“路标”、“路引”, 教师的职责就是将学生正确的引入“高速公路”, 防止学生走“岔道”.为了实施有效地引导策略, 教师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 确定学生的探索起点, 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提炼数学学习方法;需要进行组织课堂教学知识架构, 引导学生合理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促进新知识的有效内化;需要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 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
三、实施合作学习管理
课堂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实施合作学习管理的基础是合理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知识水平、能力以及性格等情况,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分组时, 可以考虑将性格内容、自信心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在成绩较好、有耐心的小组, 以优秀生带动一般生.分组完毕后, 需要选择好小组组长, 以分担教师的课堂管理负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放手, 但不可以放任.教师不可以干预学生思考, 但也不能袖手旁观;不可以一味的灌输知识, 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尽量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 信任、尊重的互助环境, 富裕、充足的时空环境, 诚恳、真挚的激励环境, 根据课堂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使得课堂活动能够活而不乱.例如, 在教授“圆周长的计算”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引导学生先用细绳、直尺和圆片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让学会进行小组讨论“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此时, 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注意交流、讨论,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纳.
四、优化课堂管理评价体系
有效地课堂管理离不开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态度情感的综合评价, 能够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 将评价焦点从学习知识的掌握转移为学习参与状态、情绪状态、能力提升等方面, 有效地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变化、发展过程.多元化评价不但关注探究结论, 还关注得出结论的过程,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教师还应当注意运用评价手段, 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习惯, 促进学生认真听讲.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有效的课堂管理为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合理确定课堂管理目标、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实施合作学习管理以及优化课堂管理评价体系等课堂管理策略, 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进而确保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任效峰.课堂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规训”到“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 2006 (27) :62-63.
【数学课堂与课堂管理】推荐阅读:
数学课堂管理09-29
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07-14
课堂教学与初中数学07-08
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09-09
小学数学的课堂管理07-29
课堂教学与中学数学06-08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05-21
课堂教学管理初中数学06-04
以生为本数学课堂管理10-05
互联网与数学课堂教学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