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数学课堂

2024-09-27

营造数学课堂(精选12篇)

营造数学课堂 篇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下面针对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做法:

一、低年级数学趣味化,营造趣味盎然的生活情境

低年级小瞠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课堂学习不丈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适应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在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的过程中,一是使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有效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觉在与一个大朋友交往,自然产生了亲近感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二是反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成直观形象的认知对象和教学背景,以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将呆板的课程活化为生动的动态场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师生,生生交往过程中。三是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开火车、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的内容《钟表的认识》时,为了增强趣味性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大的表盘,在认识了表盘和上面的刻度之后,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学生的两个胳膊分别表示两个指针(提前告诉学生要把一条胳膊伸长,另一个胳膊缩短一些)。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可以任意指示整点和半点让其他学生猜。这样的表演并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后,才能正确的指示出钟点。

二、中年级数学问题化,营造高效愉悦的生活情境

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老师应用开放的眼光,分板来自学生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探究未知的领域。课堂上随时会生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问时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以及认知能力出发,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加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成他们产生新颖的想法和充满创意的探索方法。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看“桥的世界”“自行车王国”……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三角形在幻灯片中跳跃着,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这些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作用是不是特别大?”同学们急切地盼望着老师回答,老师并不急着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亲自去操作自己探究。教师指了指桌子上的学具,让学生们同桌合作,做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五边形,拉一拉,看看能发现什么?同桌开始了有序的合作,并小声交流着彼此的感觉:三角形怎么拉不动?由此,学生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性。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答案才是学生真正能理解的知识,这样种形式的课堂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三、高年级数学灵活化,营造平等和谐的生活情境

高年级学生出现了初步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能预见事物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高年级学习负担增加,开始面临人生的残酷竞争有了压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对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一册的《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钟表、自行车车轮、方向盘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圆形图片,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形实物。使学生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现在教材的内容也比较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生活化的处理,使得内容不再枯燥抽象,而更感性、具体直观,它所带来的是学生对一种亲近和喜爱。教材需要用理念参与加工,既需要老师将生活引进来,更需要老师让教材回归到生活中去,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每一位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获得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还原生活”的过程。现实生活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归宿,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力争做到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教师才能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营造数学课堂 篇2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切实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地位、组织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集体的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把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处于最佳灵活状态来学习数学知识。它突出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与获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情感、态度、意志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只是按照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学生已经厌烦透了,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于是我一边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有关方面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在实践课程标准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边学边试验,边试验边把好的教学方法保留。

2 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

要发挥设疑功效,一定要把握好设疑时机。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大家都进行过设疑活动,但因为有些时机把握的好,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有些时机把握的不好,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在新课导入时进行巧妙的设疑,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维。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导入设疑: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总是圆的?车轴又装在什么位置上?这样学生就被巧妙的提问所吸引,纷纷开动脑筋,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3 注意教的艺术,乐于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因带刺的草叶划破手指最后发明了锯子等实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已经习惯了。根本不愿积极的去动脑子。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去争辩。例如:平时学完一单元,我便让班中前三组找二十个判断题,后三组找二十个填空题,分成两大组进行相互提问,必须把做题的理由说出来。大家都积极的去辩论。比如在辩论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底上可以画出的高有一条,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时,竟有的学生联想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说这个题肯定是错的,坚持对的同学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是错的。通过辩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许多学生都想充分表现一下自己,连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有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竞争意识。只要有了创造意识,那就会有创造成果。

4 注意教的对象,全体互动

要想让学生进行创新,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小学生具有充分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例如:学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时,我让学生讨论它的变化规律。第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通过讨论编成一个小口诀。“小数点,真奇妙,向右移要扩大,向左移要缩小,移一位变十倍,移两位变百倍,移三位变千倍„„”这个口诀学生自己很快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给记牢了。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便让学生自己试着讨论得出口诀。在学习怎样画角时,学生得出“一射线,两重合,三点点,四画线。”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得出:“面对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分清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比单位“1”多时要用加,比单位“1”少时要用减。这个口诀不是宝,具体情况要动脑。两量相关才相连,两量无关靠边站。”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槪括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说这些口诀不是那么朗朗上口,但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好像自己跟科学家一样发现了定律,探索性都很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打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

5 注意教的方式,促进互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中,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的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用数学课件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6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张艺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J].才智.(16):77-78

用激情营造数学课堂 篇3

一、教师要精神饱满,迸发激情

教师从跨进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并为此节课确定了情感基调。激情来自自信,自信来自对教材的理解,善挖教材,勤备学生,研究教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了解学生,真正成为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调动身体每个部分让丰富课堂的语言,肢体语言感染学生,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传达教师的激情。

首先,要创设有利于教学的课堂气氛,尽量减少课堂中容易引起学生分心的各种干扰因素.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做到情绪饱满,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板书规范清楚,绘图快捷准确,教具使用自然得体;对学生既严肃又亲切,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遇到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要及时恰当地给以处理,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任务上.对于那些容易分心的同学,课堂上要不断用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教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另外,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增加新鲜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其次,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与个体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人们的兴趣和需要在不断变化,原来必须作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发生的有意注意,后来可能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同样,原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后来也可能慢慢失去兴趣.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动机,要求学生自觉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应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实现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的转化.同时,也应防止学生因长期学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有时我会显出大智,有时会表现出若愚。老师的幽默表现学生们很开心,课堂因此激情飞扬。学生会自觉融入课堂教学,乐学、主动学中去获取知识。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它伴着我走过了这些年的教学旅程,伴我把学习快乐传播给学生。激情是一种自信,充满激情得人是乐观豁达的人。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激情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心动。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下或朝上,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景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快乐的。他们还是喜欢自由自在的玩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溶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看到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用我的激情得感染每个学生。比如课前唱歌是为了作好课前准备,是一节课开始的前奏。可是很多时候学生们都是匆匆跑进教室无精打采的唱着。这个时候我常常是按着节拍拍着巴掌和他们一起兴高采烈的唱着,学生们看见老师快乐的高歌,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兴致勃勃迎接新的一节课。

再比如教学时,我总是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快乐的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做法,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先组内展示,后派代表把组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一会儿各小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相互学习着、争论着、比较着,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作品竟已经分了类。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所鼓舞。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情境营造数学大课堂 篇4

一情境的创设要务实, 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他们自身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中, 应用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案例1:负数的教学。

在课程教学前, 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负数长什么样?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数?让学生在进入课本前先进行生活调查, 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情境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满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豪感, 让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情境创设的时机不但要合适, 而且要合乎情理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 要把握合适的时机, 要不断创新情境教学的形式, 活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统计的教学内容, 这一知识点在小学生的知识领域是一个空白, 如果教师单纯讲授统计的大道理, 会让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而强迫学生学习还会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课堂的导入情境非常重要。

案例2:统计的教学。

师:同学们, 我们今天上课前要先完成一个任务, 为老师选个小帮手。你认为谁能胜任这个职位, 能协助老师把我们班管理得更好, 就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交到前面 (学生们经过快速思考, 选定了心目中理想的小帮手) 。

师: (紧锁眉头) 这么多纸条, 怎么才能看出谁最适合呢?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 整理纸条, 找出最佳小帮手吗?

生1:按名字分类。把同一个名字的纸条放在一起, 计算纸条的数量, 数量最多的人就是最佳的。

师:那怎样让其他同学看得更清楚呢?

生2: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纸条数对应显示, 以此为根据制成表格。

师:请你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吧。

生3: (板书) (略)

师:太棒了, 表格的做法可以显示我们的调查结果, 让我们一眼就可看出谁最适合做老师的小帮手。让我们来恭喜王×小朋友, 希望他能帮老师把我们班管理得更好。

师:我们刚才的做法可用数学中一个用语总结, 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统计。同学们想想, 我们刚才的方法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情?

生4:调查同学对体育运动的喜好。

生5:调查我们的饮食爱好。

师: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作业是调查小组成员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

这种情境的设计, 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情境的创设形式要新颖, 有趣味性

我们生活在创新的时代, 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除了要紧扣课题,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外, 还要与时俱进, 新颖而有趣。

案例3:鸡兔同笼的教学。

师: (幻灯片出示题目)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请同学们认真读题, 然后告诉我题目的意思。

生1:把鸡和兔同时放在一个笼子里, 从上面能看到35个头, 从下面能看到94只脚, 分别求鸡和兔的只数。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很好, 这道题出自古老的中国, 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怎么样?有兴趣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种问题的解法。

(学生们议论纷纷, 但学习兴趣高涨……)

师:你们会解决这种古老的问题吗?

生 (全体) :会。

本节课内容讲解中国的民间妙题——鸡兔同笼问题, 趣味性浓厚且解题思路活泛, 如果课堂情境设计新颖有趣味, 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带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新颖的教学情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

应指出的是, 把枯燥的数学问题放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为学生创设务实、合情合理且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把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用小情境营造数学大课堂是新时期教师的主要任务。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多联系日常生活情境,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并学习数学知识, 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文主要从课堂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入手, 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篇5

新民镇中心小学

赵志龙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 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 宽松和谐激趣法

数学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数学学习,焕发出数学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 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 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 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 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数学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 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 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 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 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数学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的魅力 在于此,数学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数学 课堂的无限活力。

2.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 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6?8?6?8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 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数学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4.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数学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 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 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 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 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 师”。的确,一次考试,数学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 而功小。对此笔者尝试着改革,在上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笔者全“放手”:头天考,第 二天白评自改,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 真担心学生乱给分数,但从事后收上来的试卷可 看出学生还是诚实可信的。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 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 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下一阶段的测试。

5.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 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 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 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 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 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 重要的还得用数学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 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 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 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 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 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数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 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数学教师出 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 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焕 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数学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莲山课件

营造数学课堂中的“味道” 篇6

关键词:数学能力;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72-0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一些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解释和应用。在目前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探索,主动交流。但是也有一些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只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结论,让学生被动接受,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說,数学课堂没有了“数学味”。实际上,要想使数学课堂具有数学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途径是有很多种的。

一、因材施教,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

1、综合本班同学的学习层次,从生活中提炼数学

目前,生本理念已经渗透在大江南北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抽象的数学理念。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生活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如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的课程讲解中,教师结合当前预防手足口病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的情况,让学生根据药物的燃烧阶段以及室内每立方米的含药量y(mg)与燃烧时间x(分钟)成正比;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测得药物十分钟燃烧完,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mg。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求药物燃烧时以及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这样,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了数学,更容易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变为抽象,再由抽象回归到形象。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的认知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亲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适应本班同学的不同教学层次,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只有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具有数学能力。

二、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不要忽视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过多地重视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把生活化的数学当成了“数学味”。实际上,“数学味”和“生活味”是不一样的。教师既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生活的研究更多地上升到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从数学的高度来把握数学知识。只有调整好“数学味”和“生活味”的关系,让“数学味”浓于“生活味”,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既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能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2、保证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味”的思考

初中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完成这种亲历,教师就要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数学认知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建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味”的思考。教师要能够有效调控课堂,要善于引导偏离教学方向的课堂交流。

3、制造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制造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如在统计图解题新思路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识别统计图中的信息中,教师可以出示扇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观察图形,回答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从统计图中你还可以发现什么问题,你如何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学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很容易观察出不同的扇形所代表的意义的不同。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同学生的回答就不同了。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听不明白的同学此时就会出现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此时点燃探究之火,让学生能够急切地盼望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能够将解题方法讲解一下。当学生说出自己对解题思路的见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答案更正确。学生由此而产生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来证明。如果学生一时还是不能明确同学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探究冲突,让学生能够在争论中提升数学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多了,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数学能力。

总之,曲径通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教师要进行有“数学味”的教学。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通过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本班同学的知识层次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娴珏.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现代教学,2011(9).

营造生态数学课堂的探索 篇7

关键词:数学生态课堂,课堂氛围,互动共享,完美生成

教育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 顺应儿童的特点, 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 生态课堂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课堂, 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 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真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是“平等中首席”, 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要以平等慈爱之心待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教学氛围自然、宽松、和谐, 学生心理自由、有心理安全感, 敢想、敢问、敢说。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教师的作用, 特别体现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 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答案开展争论,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 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 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 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允许学生随时随地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的问题、听到的讲解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构建互动共享的生态课堂

生态化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话、互动和共享。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 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 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同时, 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 对师生双方来说, 都是一种“共享”。例如, 我教学“旅游中的数”, 创设了春游情境,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旅游方案:有乘车、买食品、买门票、游玩项目, 其中“买门票”中标价:团体票每人5元 (30人以上) ;成人票每人10元;儿童票每人8元。

本班有学生22人老师2人, 如何买票?需多少钱?讨论后汇报。

生1:22×8=176 (元) , 2×10=20 (元) , 176+20=196 (元) ;

生2:30×5=150 (元) ;

生3:24×5=120 (元)

生4问:买24张票不能享受团体优惠啊!

生3答:“可以去叫6个人来, 钱他们自己付!”同学们恍然大悟, 为他热烈鼓掌!

最后, 要确定预收多少钱时又引发了争议, 由于各组设计的方案不同, 有的说要收40元, 有的说要收50元, 僵持不下, 这时同学们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摊开双手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又把问题抛还给学生) 。这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以用投掷硬币的方法来确定!”另一个则说:“可以取50和40中间的钱数45元!”好一个“投币法”!好一个“取中间数!”这正是数学知识不自觉中很好的运用, 这样的互动对师生都是一种享受。

学生的成功、学生的精彩固然需要老师的赏赞和鼓励,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 出现错误和不足时更需要老师的机智, 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例如, 请你指出教室里找到的角。生:黑板的一角, 数学书封面的一角, 课桌的一角……但是都是指出一个点, 很明显是对角的概念的一种错误理解!怎么办?师装傻:你们找到了很多角, 现在, 老师把同学们找到角画在黑板上好吗?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 停下。学生傻了:“不是这个样子的。”师继续装傻:“你们刚才就是这样指出的呀!”生:“不光只有一个点, 还有直的线。”生补充:“还有两条。”

这位老师的“装傻”是一种十分机智的表现, 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我的意见;让学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连老师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知道, 增强说的欲望, 使其畅所欲言。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对概念的误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构建完美生成的的生态教学

1.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 一位老师在上《鸡兔同笼》:“鸡兔同笼, 有20个头, 54条腿, 鸡、兔各多少只”的活动中, 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四种方法, 解决了鸡与兔的只数问题后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 一生发言说:“老师, 可以用2×20=40, 54-40=14, 14÷2=7 (只) ,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我是这样想的, 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 兔子起立’!”, 顿时, 教室里一片笑声, 一阵活跃。待安静下来, 这位学生继续说:“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上了, 就得到40条腿 (2×20) 了, 那么, 从少了的14条腿我们就可以知道兔子是14÷2=7只……”师问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能告诉大家吗?”“我让兔子起立, 实际上是将兔子的腿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和鸡的腿一起计算, 一部分单独计算, 抓住这个关健,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他同学听后都鼓起了掌。

没过多久, 有一位学生说:“我们可以假设鸡有4条腿, 那么, 鸡和兔一共有80条腿……也一样可以算出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课堂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由此可见, 现代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 才会有新的知识“生长”出来, 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生成的课堂需要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 而且情感的偶发性和动态性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比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就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或方式有些繁琐就一律抹杀孩子的想法。只要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了新知识, 解决了新问题, 教师就应极力地给予表扬、鼓励。尊重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让孩子在胜利的感觉中自由学习。

例如, 学习《简单分数的减法》一课, 我是这样上的, 当由一道应用题列出算式“35-25”时, 我让学生说出得数,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思考后说出了以下几种想法:

(l) 可画图直接看出得15 (直观看出) 。

(2) 由15+25得出35。 (由加法得减法)

(3) 3个15减2个15得出1个1515。 (分数的意义)

(4) 学习同分母加法时,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 想到同分母分数相减, 分母也不变, 分子相减。 (类推)

我对以上四种想法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并且特别表扬了第4种想法的同学。通过即时的质性评价, 他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总之, 要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 就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由飞翔, 蓬勃发展。

3.生成的课堂需要善待错误

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 每个教师都能碰到, 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遨游知识海洋时, 要允许学生出错, 要善待、宽容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 精心研究学生出错的原因, 从中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 从而挖掘出创新的种子。例如,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我先让学生计算15∶5 的比值, 紧接着又出示150∶50 让学生说出它的比值。有的同学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出比值是30。“请同学们计算后再回答好吗?”片刻, 学生把答案求出来了。我紧接着又出示1500∶500、15000∶5000……这时学生议论开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 倍、100 倍……比值不变。”“那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10 倍、100 倍……比值会变吗?”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地思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探索兴趣。因此, 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 为学生的发展全面服务。这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需要, 也是新课程强调的思想,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叶澜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 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要能站在发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数学, 我们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而去传授数学。生态的课堂里没有讽刺挖苦, 没有不安和恐惧, 充满平等、安全、和谐与欢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 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 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这里快乐地学习, 幸福、健康地成长, 师生共同享受快乐的每一节课——享受美好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敏.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5) .

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 篇8

1.教师的赏识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心灵鸡汤

在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赏识的目光, 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的眼神, 就像强大的力量作用于学生心里, 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动力, 激励学生勇敢前行。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原本设想学生会画出一条对角线, 分成两个三角形进而求出结果。可是, 有学生却画出两条对角线, 形成了图1。

虽然这样也能够求出想要的结果, 却显得比较笨拙。此时教师先肯定这名学生的方案, 并引导性地指出:如果取点是四边形内任意一点, 并连接这点与四边形四个顶点呢?如果点在四边形的边上呢?学生按提示做出了图2。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如果把点放在四边形的角的顶点上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很快得出了用对角线分割出两个三角形的方案, 得出四边形内角和的结果就是360度。在这里, 正是教师采用赏识策略, 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 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催化剂

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和乏味, 缺少生动和激情的。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要想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 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来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 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 课堂就显得沉闷。为了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了如下环节:大家知道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 他曾效力于美国著名的火箭队, 这只球队曾经取得了20 场连胜的骄人战绩。作为队中的主力, 在第十二场对阵公牛队的比赛中, 姚明独得12分, 请同学们用方程计算一下姚明在没有获得3 分球的情况下, 投中了多少个2 分球。在之前对阵勇士队的比赛中, 姚明发挥出色独得36 分, 请同学们用方程计算一下姚明本场比赛中进了多少个2 分球, 进了几个罚球。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更给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几分趣味。

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给初中数学课堂增加了人文内涵, 无形中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而且改善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 问题情境的创设, 把学生带进了现实生活中, 实现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和“学”的关系, 教师饶有趣味地提出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和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 教师提出:我们学校操场上有一个升旗用的旗杆, 你们可想过这个旗杆有多高呢?有什么方法来测量它的高度呢?有学生回答:站上旗杆顶上用尺子量。教师笑着说:那你需要练就多么高深的功夫才能做到?学生纷纷大笑, 这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见, 教师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氛围,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班级的正能量。

4.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内在动力

要让学生自发地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调动学生主人翁意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设置了活动环节,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三角形。让学生用长度分别是15 厘米、10 厘米、7 厘米的三条边去搭建一个三角形, 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最短的7 厘米这条边减去2 厘米, 先猜想一下能不能用这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并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看看结果有没有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形成三角形, 它的三个边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 亲自体会三角形三条边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这样的尝试, 再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动手研究, 最后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并没有对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进行讲解, 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通过交流探讨, 最终达成共识。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组织课堂教学, 能够让学生获得主人翁的认同感, 进而主动地参与课堂氛围的营建。

营造宽松数学课堂气氛策略探索 篇9

一、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打造魅力课堂

走在校园里,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某位教师,喜欢他所任教的科目;不喜欢某位教师,上他的课感觉在受罪似的,提不起兴趣等。事实上,确实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有的教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教师批评了,他们却愤 愤不平,不肯接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造 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个人魅力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魅力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呢?了解并重视这一点,对提高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只有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表率作用首先体现在良好的师德修养上,教师要以 身作则,爱岗敬业,对学生尽 心尽责,这样学生才会敬佩教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 具有良好的性格。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会随时关注这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并在暗地里模仿他。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教师应该对学生友善、宽容、尊重并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公平的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 习也将变 成积极主 动和乐于 去做的事。教师要时常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二、增加课堂趣味,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那样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学生不愿意听课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增加课堂教学趣味呢?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趣味情景导入,让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 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事物导入 法、复习导入法等。使用新的课堂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 课堂教学 气氛,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善于与学生交 流。比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在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后,可以让其来做轴对称图形,看看都能做出怎么样的图形来。慢慢的,有的学生做得多些,有的学生做得少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奥妙。

三、让学生开口说,说出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要鼓励学 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带领到良好的学习轨道上来。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除了教师要发挥作用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让学生多参与 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生学习也需要自我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分析归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竞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我表达,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 以不同的 方式理解 和回答问题。另一个让学生敢于开口说的好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甚至给同学们讲解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互相学习。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者向教师提问。慢慢的学生就会在自我解答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 氛,有助于教 师进行顺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摘要:自由、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想说、会说,促进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有安全归属感,才会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构建宽松和谐的数学气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营造宽松的数学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营造数学课堂 篇10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牵引力与加速器.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为跨越学习中障碍增添动力.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激活课堂氛围, 数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枯燥、抽象, 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如立体几何的第一课时为了树立空间问题的观念, 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 1只切三刀把一块豆腐最多切成几块? 2六根火柴棒, 以每根火柴棒为一边最多可搭成几个正三角形? 3蚂蚁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沿正方体的表面到对应的顶点爬过的路程要最短, 如何爬? 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激活了课堂气氛,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定理、公式, 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 这样,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师生最愿意接受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例如: 某商店在中秋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 利用“均值不等式”选择最佳降价方案; 还可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多为学生提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如此, 我们还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 帮助学生动手制作或操作学习用具. 例如根据太阳光的投射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 应用三角尺等工具对生活中的建筑物进行实际测量;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 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创设数学竞赛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 提高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面对难点问题, 通过设疑解决

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其意思是我思考, 所以我存在. 对于学习数学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座右铭. 例如: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 面对这个难点内容, 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公式如何得来. 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利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 要与之建立联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 我们可以应用设疑法来解决, 首先回顾学过的等差数列知识, 如:

1an- an - 1= d, ( n≥1) , d 为常数.

2如果 a, A, b 为等差数列, 则 2A = a + b.

3如果 m + n = p + q, 则 am+ an= ap+ aq, ( 其中 m, n, p, q 为正整数) .

在学生复习旧知过程中提出这样的疑问: 在一个倒金字塔的铅笔架中, 最下面一层只能放一支铅笔, 连续往上每一层都会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 最后这个铅笔架的最上层放了120支铅笔, 能否算出这个架子上一共放了多少支铅笔? 这个问题出来后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联想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将两个相同铅笔架的铅笔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得出每个铅笔架的铅笔数, 进而猜想出: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的公式. 教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 再逐步引导学生推导, 通过计算轻松地得出结论, 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四、探寻规律, 轻松记忆

学习数学需要掌握、记忆许多的定义、公式、法则, 如何帮助学生探寻规律, 轻松记住一些必要的公式、法则是数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根据规律.

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为: 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和差倍公式推导靠替换.

又如函数图像的变换: 记作“图像变换一切从反”.

五、根据高考需要, 合理安排复习

学习高中数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 所以, 数学复习课堂上, 要根据高考的命题方向来进行课堂设计. 对于高考要考试的内容, 要有一个合理的掌握, 复习学习不同于新知识的教学, 要有重点地进行, 对于高考不考的, 可以少复习, 甚至是不复习; 对于高考的重点, 要进行重点复习, 对于近几年来高考的知识点, 一定要调查清楚. 比如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证明是学习中的难点, 也是高考必考的重点, 所以在进行复习的时候, 对于这一方面一定要重点复习, 针对有关的知识, 合理地安排内容; 而像几何选讲这样的内容, 在课程中虽然有安排, 但是, 在高考中属于选考的内容,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 甚至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省去.最后,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复习,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 学习能力与水平基础均不同,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复习的内容, 要进行科学的取舍.

如何营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篇11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化;开放性问题;开放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80-01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下的教和学的统一活动过程。在这个统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教师是起组织、引导、点拨和调控作用的。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学,主动地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原理,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启发学生说出,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堂提问设计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是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实现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适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因而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对某个问题,有的学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理顺自己的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使有他的独特思路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起着很好的作用,教学效果比教师讲要好得多。

三、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传统教育长期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长此以往,在有意无意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和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正确、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成功”的感受,从而尝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探索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基础。教师激励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并计算出圆周率。同学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真是当代的小祖冲之。”这样的积极评价,如同助燃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注重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圆形图片间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之后,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能把圆拼成近似的正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边猜测“也许能,也许不能”,一边动手剪拼。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感知,结果发现:不能把圆剪拼近似的正方形”,因为“任何一个圆的半径不可能与该圆周长达一半相等”。

五、强化训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

必要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诱发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元地进行练习。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在学生探索时针、分针在半时的指向特点后,让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1、说一说,说出画面上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几项活动的时间;2、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先由教师发指令,学生拨,再同桌合作,一个说时间,另一个拨;3、自由选择,在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告诉小伙伴,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每个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

营造数学课堂 篇12

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为学生设置好问题情境, 营造一个激励探索进而能够自主发现的氛围, 让学生首先处于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再通过学生自主努力, 教师适时点拨, 最后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这也正是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最喜欢的水果”这一内容时, 我设计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节, 说:“六一”节快要到了, 我们班准备举办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 我们买些什么水果合适呢?孩子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各抒己见, 有的喜欢苹果、有的喜欢香蕉、还有的喜欢橘子……怎么办呢?最后学生们一致认为:让我们统计一下吧。统计后有个学生说:“老师, 我们班喜欢苹果的同学最多, 联欢会上就多买一些苹果吧, 喜欢橘子的同学最少, 那就少买一些橘子吧。”在活动中, 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统计, 为什么进行统计和怎样进行统计, 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理解, 我又提出问题:班里周末组织同学们出去游玩, 应该如何确定游玩地点呢?这又引起孩子们进行思考, 再一次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这样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 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探索、理解、感悟, 学生的思考是深刻的, 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还培养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加强亲身体验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 数学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 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测量”这部分内容时, 有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孩子们都会进行单位换算, 而且速度很快, 正确率也很高, 可是一旦说到一些实际物体的长度, 往往就会出现像旗杆高10厘米, 数学课本长26米, 教室门高2分米等这样的错误。这就说明学生还缺少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孩子,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测量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 有的量板凳的高, 有的量数学课本的长, 还有的量教室门的宽……孩子们积极地动手, 有的还互相合作, 快乐地交流讨论着。

三、联系生活实际

著名学者周玉仁教授曾说:数学教学要讲来源, 讲用处, 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在孩子们眼里, 数学是一门看得见, 摸得着, 又用得上的学科, 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运算。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 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旧的教育观念, 改变僵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使数学生活化, 融数学于生活。

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 是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开始, 虽然教学10以内的数, 可是课前我就了解到绝大多数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并会数数, 如果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仅仅对数进行认、读、写、数的训练, 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的信息兴趣。我告诉小朋友:数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们熟悉校园吗, 想认识数吗?看看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数, 找到了就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 与同学一起分享, 然后, 我带着孩子走出教室, 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寻找他们身边的数, 刚走出教室, 就有个学生喊道:“老师, 我们教室的门牌上有数。”“对, 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个木牌上的数告诉大家这间教室是一年级二班的教室, 我们是一年级二班的学生。”“我们要想找到更多的数, 不仅要用眼睛, 还要用脑子呀。”参观完校园, 学生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有的说:老师的车牌上有52438数字, 有的说:我们的教学楼有4层, 教学楼前有2棵香樟树, 还有的说:我们的学校可真大, 好漂亮……

这节数学课, 我和学生走出教室, 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开放,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注重赏识激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 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学中,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学生才能充满信心, 积极有效地学习。

上一篇:历史成本会计管理下一篇:馆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