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

2024-08-23

营造(通用8篇)

营造 篇1

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行为文化的营造

松下公司服务行为规范

日本松下公司为了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制定了以下的服务规范:

1、销售是为社会人类服务,获得利润是当然之报酬。

2、对顾客不可怒目而视,亦不可有讨厌的心情。

3、注意门面的大小,不如注意环境是否良好;注意环境是否良好,不如注意商品是否良好。

4、货架漂亮,生意不见得好;小店中虽较杂乱,但是顾客方便,反而会有好生意。

5、对顾客应视如亲戚,有无感情,决定商店的兴衰。

6、销售前的奉承,不如销售后的服务。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永久的顾客。

7、顾客的批评应视为神圣的意见,任何批评意见都应乐于接受。

8、资金缺少不足虑,信用不佳最堪忧。

9、进货要简单,能安心简单的进货,为繁荣昌盛之道。

10、应知一元钱的顾客胜于百元钱的顾客,一视同仁是商店繁荣的根本。

11、不可强行推销,不可只卖顾客喜好之物,要卖顾客有益之物。

12、资金周转次数要增多,百元资金周转10次,则成千元。

13、在顾客面前责备小职工,并非取悦顾客的好手段。

14、销售优良的产品自然好,将优良的产品宣传推广而扩大销售更好。

15、应具有“如无自己推销贩卖,则社会经济不能正常运转”的自信。

16、对批发商要亲切,如此则可以将正当的要求无所顾虑的向其提出。

17、虽然一张纸当作赠品亦可得到顾客的高兴,如果没有随赠之物,笑颜也是最好的赠品。

18、为公司操劳的同时要为员工的福利操劳,可用待遇或其他方法表示。

19、不断用变化的陈列(橱窗),吸引顾客止步,也是一种方法。

20、即便是一张纸,若随意浪费,也会提高商品价格。

21、缺货是商店不留心,道歉之后,应询问顾客的住址,并马上取来送到顾客处。

22、言不二价,随意减价反会落得商品不良的印象。

23、儿童是福禄财神,带着儿童的顾客,是为了给孩子买东西,应特别注意。

24、时时应想到今天的盈亏,养成今天盈亏不明,则无法入睡的习惯。

25、要赢得“这是**公司的产品吧”的信誉和赞誉。

26、询问顾客要买何物,应出示一二种商品,并为公司做宣传广告。

27、店铺应造成热烈气氛,具有兴致勃勃的工作、欣欣向荣的表情和态度的商店,自然会招徕大批顾客。

28、每日报纸广告要通览无遗,有人订货而自己尚且不晓,乃商人之耻。

29、对商人而言,没有繁荣萧条之别,无论如何必须再赚钱。

福特公司服务行为规范

在9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福特汽车公司几起几落、历尽沧桑,在与日本汽车的贸易大战中,福特仍为主角。1991年,排名世界20家大企业的第四名。在福特汽车王国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其创始人亨利·福特逐渐总结了自己的经营原则,即流行于世并享有盛誉的“黄金原则”。在四大原则中,历经风雨的亨利·福特那种进取、宽容、服务、价实的理念,给予服务特别高的地位:

第一,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置于追求利润之上。利润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为顾客服务的结果而已。

第二,所谓生产,决不廉价买进又高价卖出。它应是以合适价格购进原料,花费尽可能少的费用、把原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再卖给消费者。毛线、投机、欺诈的行为,只能阻碍生产的发展。

第三,不留恋过去和未来。失败不过是给人们重新开始和更聪明行事的机会。

第四,不要故意竞争。谁经营的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硬夺别人的生意是犯罪。顾客服务部门行为规范

顾客服务部门既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又是决策的主要实施者。这是由于作为竞争工具的顾客服务十分重要,所以许多公司建立了强有力的顾客服务部门,并提供相关的服务:

1、听取意见和做出调整。建立一套听取并处理意见的程序。根据对各类不同意见做出的统计纪录,顾客服务部门可以迅速就产品设计、质量控制、推销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改进。维持现有顾客对公司信誉所需的费用,要少招徕新顾客或拉回老顾客所需的费用。

2、公司可以向顾客提供许多信用选择。如分期付款信用合同、往来账户赊欠、贷款和租赁选择等。扩展信用的费用一般大于由额外增加的销售量所得毛利和降低营销成本所得的补偿,但它能克服顾客没有能力购买的顾虑。

3、管理良好的公司没有有效、快速、收费合理的零部件供应以及服务部门。尽管维修服务通常由生产部门经办,但是营销部门应当监控这种服务给顾客带来的满意情况。

4、公司可以向购买复杂设备的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如代客设计加工、安装,客户培训、应用调研以及改进工艺的调研。

5、公司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单位,答复顾客的提问和播发有关新产品、产品特点、操作过程、预期的价格变动、定单未交付情况和公司新政策的信息。

所有这些服务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是使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的工具。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各种服务手段要相互配合,方能形成整体的服务优势。从营销服务上看,必须满足消费者整体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服务质量的配套包括6个“适当”:

1、适当的目标消费者。即服务目标指向某一群体的消费者。

2、适当的商品。即商品本身(数量、性能、用途、花色、规格、造型、颜色、包装、商标、信用保证等)满足消费者物质的和审美的需求。

3、适当的时间。即让消费者在其最需要、最惬意、最适当的时刻得到满足。

4、适当的地点。即让消费者在其认为最方便、最适当的地方得到满足。

5、适当的价格。即确定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乐意支付的价格。

6、适当的信息沟通方法。即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告诉消费者来享受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企业的行为规范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企业行为文化。例如,在企业管理行为中,就会产生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对内部成员的责任、企业经营者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责任、企业在各种具体经营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等问题。承担这些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保证。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保护和增加社会利益的行为。企业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它通过营利来繁荣社会的物质生活,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赢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和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正是在同政府、顾客、股东、金融机构、协作商、新闻媒介、公众、社区的相互联系中得以实现的。

因此,企业绝不能置这些联系、这些对象于不顾,单纯追求自身的利益,片面强调利润目标最终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困难。企业长期稳定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而且也有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赖于社会各界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自己经营目标时,应当认真考虑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当力图使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得到统一。

为了使利润最大花儿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或损害社会利益都是违背企业行为规范的,它只能导致企业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协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行为的一条重要规范。

企业应当自觉把改善社会公共事业作为自己分内的事,应当积极的从事各项公益事业,支持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提高社会及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是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首先要正确处理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追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可用性和耐用性,而且好要考虑到顾客的经济承受能力、顾客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考虑到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制定售前、售后服务的规范是容易的,但真正做到它并贯彻到底并非易事。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品质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品质文化、服务文化的教育的过程中,必需不厌其烦的把为什么这样做讲深讲透。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的水平,有时是同增强成本或产品产量的减少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减少。因此,企业家面临着在利润和消费者之间做出选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润,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在质量、花色品种、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要求。当企业在利润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来适应消费者要求将成为企业经营的难题,而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这样,企业才能及时的捕捉顾客的新需求,从顾客的利益着想开发新产品,这不仅是一种经营智慧,而且应当成为一种理念和规范。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主要有树立企业信誉;搜集信息,从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企业所处的人事环境和舆论环境;协调谅解,包括及时处理组织与公众间存在的矛盾、建立预警系统并实行科学管理、协助处理纠纷等工作;咨询建议,包括提供企业形象、公众心理、公众对企业政策的评价咨询、提出公关工作建议;传播沟通,通过信息传播影响舆论,争取工种,做双向沟通以达到与公众协调的目的;社会交往,为企业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企业公关策划是一个设计行动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依据目前的组织形象的现状,提出组织新的形象的目标和要求,并据此设计公共关系活动的主题,然后通过分析组织内外的人、财、物等具体条件,提出若干可行性行动方案,并对这些行动方案进行比较、择优,最后确定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根据公关行为的传播特性,公关策划应当遵循以下规范:

1、公众利益优先。所谓公众利益优先,并非企业完全牺牲自身的利益,而是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时,始终坚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企业不仅要圆满完成自身的任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还要重视其行为所引起的公众反应,并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此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

2、独创性和连续性相统一。公关活动与广告所追求的重复与反复信息刺激不一样。一般而言,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公关活动策划。这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与公众都在不断变化,唯有富于特色的、标新立异的公关活动,才能适应社会条件和公众心理的变化,使之与竞争对手的形象产生差别,从而突出自己的企业形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不仅要考虑一次活动的独创性,还要考虑本次活动与前后活动的连续性,使独创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企业整体形象塑造的传播效果。

3、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公关策划所形成的行动方案,放入到企业的整体计划中,构成企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通常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种计划性带有对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最佳效果的战略布局,但是,这种预见性及超前的计划往往也会因企业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不适应或不合时宜的情形,这就需及时进行调整、完善计划的前瞻性和现实的操作性,给予动态支持灵活措施的实施。

确定公关活动对象,重点是通过分析公众,选择和确定有利于发挥目标效应的公众,展开活动。公关活动是以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公众展开的,而不是像广告那样通过媒介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大众。因而,只有确定了公众,才能选定哪些公关活动方案最有效。因为不同的公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权利要求,分析公众就是找出各类公众的特殊要求,那些带有个性的问题是制定企业特殊形象的基础。把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公众作为公关活动的对象来确定公关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可增强企业行为的鲜明度。

公关活动的主题是对公关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整个公关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主题设计是否精彩、恰当,对公关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必须考虑活动与主题的充分一致性。其活动主题的信息要独特新颖,有鲜明个性,能突出本次公关特色;要适应公众心理要求,明确解释社会团体、企业与公众在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心理关系。其主体要形象鲜明,词句及关键语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在执行公关活动规范中,除了主题的确定外,还须拟好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经费的预算。公关活动方式的选择是策划的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方式开展公关活动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效。形式最终会积淀为内容,形式是公关活动的重要标志。选择活动方式是创造性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策划人员的独创能力和潜在能力。

以宣传形象和促销为主题的公关活动肯定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经费预算对于公关活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公关活动的预算基本上是由行政开支和项目开支两项构成。行政开支包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和设施材料费等。项目开支包括各种公关活动项目的费用。那些大型的专项活动所需费用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突破预算,因此要严格把关,又要留有余地。

为实现企业公共关系的目标,运用各种传媒和传播手段,将信息传达给对象公众,以创造对企业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双向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企业公共关系模式按照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社会型。

宣传型公共关系是指运用大众传媒和内部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如企业报纸、演讲讨论会、各种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等。宣传型公共关系要注意宣传效果,以真实性原则作为宣传导向,不要引起受众的抵制或逆反心理。

交际型公共关系是指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企业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际环境。如座谈会、宴会、舞会、茶话会、交谈、拜访、通信等。此类公共活动要防止使用不正当手段。

服务性公共关系是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以实际行动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社会型公共关系是指利用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塑造企业形象。其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此类公关活动不能着眼于目前利益,而应注意它的长远效益。

企业人际关系规范

企业人际关系规范的推行,是一场意识革命和全新价值的创造。它分为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两大部分。

企业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企业整体素质,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员工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果员工行为不端,纪律散漫,态度不好,讲给企业形象带来严重的损害。

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贯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员工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和通过管理机制实施这些规范。从人际行为、语言规范到个人仪表、穿着,从上班时间到下班以后都严格按照这些规范形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有效的培训,通过反复演示,反复练习,从规矩的学习演变到自觉的行为。培训的方法有:(1)讨论与座谈;(2)演讲与模范报告;(3)实地观摩与示范演练;(4)在实际工作中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偏差,边检查,边纠正;(5)重复性演示与比赛。

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广大员工自觉的接受这套行为规范,不折不扣的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对外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其中处理好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关系十分重要。企业应联谊竞争对手,在竞争中联合,在联合中共同发展,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任何企业不仅要面对竞争,而且要勇于竞争。要在竞争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每个企业都应当争取在竞争的环境中广交朋友,谋求公众的支持与合作,最终使企业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竞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竞争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竞争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某些企业为了招徕顾客,对竞争对手进行攻击、拆台,甚至不择手段的使用贿赂等手段,这种破坏同行关系的做法对于双方都是由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法宝。人人都知道服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赢得人心:一方面要赢得企业员工的心;另一方面必需赢得顾客的心。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不断的争取顾客、赢得顾客的心,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竞争制胜的主要原因。所以,良好的服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形象增加附加值的永恒法宝。

对于顾客来说,有时服务质量等软件因素比设备等硬件因素更为重要。公司形象美的设计应当从把企业改造成全方位的服务单元的战略目标出发,从给顾客提供最佳服务的考虑出发,内容比装潢、设施更重要。

一般的说,产品的价值来自三方面:品质、品牌与服务。由于技术手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产品在内在质量方面已无太大差别,因此在各个市场渐趋饱和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差别化战略将配合良好的服务,构成竞争的主要手段。

服务是一种特殊价值,而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一定的关系构成。因为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于组织之外。企业机构的成果,是经由顾客而产生;企业的成本和努力,必需透过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意愿,才能转变为收入和利润。顾客的决策,也许是以消费者为立场,以市场供需规律为基础。但也可能是以社会主义政府为立场,供需的调节全凭非经济性价值为基础。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决策人都是在企业之外,而非在企业之内。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对外界环境的服务。

优质的服务带来的是长期的信任、长期的购买、长期的利润回报。美国一家研究市场营销策略的机构曾做过一次调查,这个机构把一组公司按照顾客的意见分成服务较好或较差两类。服务较好的公司商品价格约高9%,而销售额很快翻了一番,其市场占有率每年增加6%,而服务较差的公司其市场占有率每年下降2%。总的调查显示,顾客认为服务质量最好的企业,其销售利润可达12%,而其余的企业则为1%,差别之大呈现出商品营销的市场弹性。该营销策略机构还发现,在27个对某公司印象不好的顾客中有26个不会声张,但他们中有91%的人再也不想光顾这家公司了,而且这些人会向他们的10同事中的的9个进行宣传,叫他们今后不要到这家公司购物。这些不满者中的13%还会把这一坏印象传达给10个或更多的人。由此可见,企业要得到一位顾客很不容易,而要市区10个顾客却很简单。所谓印象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感觉除了共有标准提供既定销国外,更多的带有情绪化特征。人际传播的特点告诉我们,如果这种情绪化的主观印象传播的是负效应,那么将使其失望值大为增加。那种口碑式的恶性循环使“回头客”大大减少。

营造 篇2

传统人居环境中的“景”, 孕涵着人对自然的体验、认知、解读、再创造;它试图完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熔炼;寻求“自然之境”的人伦道德与精神境界;附着人类生存生活的传统和印迹;最终使原初的“自然场”演化成为关乎“人”的“文化场”与“生命场”, 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特征[1]。

“八景”1) 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的“景”的精华与凝缩。这些景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在人类聚居的影响下, 最终成为区域规划层面的“风景体系”。“韩城八景”是针对韩城县域形成的风景体系2) (图1)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 有四种说法:分别是三版“韩城八景”与一版“韩城十二景”。现总和所有景致内容为:禹门神迹、园觉疏钟、澽水朝宗、韩祠芳草、左院棠化、象岭春晓、龙泉秋稼、苏岭黛色、横山烟雨、少梁堤柳、韩原古道、太史高坟、长城塞雁、高门巍秀、嵬峰摩霄、香山云寺、猴山秋韵, 共17个。这些景致开发形成于不同历史阶段 (表1) , 从春秋战国至明清近代。而被归纳总结称为“韩城八景”或“十二景”, 则始于明清[2]。

2 县域“八景”的确立原则

2.1“八景”的“自然基础”——自然美学原则

韩城八景首先依托于自然地理环境, 以对县域“知名”山水的“寻胜”和“二次创作”为基础 (图2) 。这些山水首先具有传统自然美学认知下的艺术特质 (表2) 。同时, 它们往往在县域环境中, 具有重要地位, 处于标志性位置。经过人们长期游赏、体验、提炼、和艺术表达后, 渐渐达成美的“共识”, 确立“景”之“意象”。自然美学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一个原则。

2.2“八景”的“人文基础”——文心原则

“八景”呈现出一种特有的, “中国式”的文化意蕴,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或人文精神, 甚至相当一部分“因文化而生”。大体来看, 八景指向的文化内容可分为四类3) (表3) :一是以自然为对象的“山水文化”;二是以“人”为主题的纪念文化;三是宗教文化;四是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文化[3]。“文心”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二个原则。

2.3“八景”与县域聚居——人居原则

除了依托于自然山水, “八景”还和县域聚居有密切关系。韩城地区大致可分为西北山地区、中部丘陵区、以及东南部的黄土台原区、河谷川道区 (表4) 。山地区距离人类密集聚居区域较远, 景致以自然山水为主;川地区是聚居的主要范围, 景致则多与聚落相关;丘陵区和台原区是县域密集聚居的发散区域, 同时拥有大量山水依托, 成为景致分布的主要地域。由此可见:一方面, 景致分布多处于县域密集聚居区周围;另一方面, 多数景致又并非处于聚居主区内部, 而是与其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外围林立。韩城南部的澽水“二十里川道”是县域聚居的密集范围, 八景体系中, 仅有3景位列其中, 再除去偏远山地的4景, 剩下的10个景致均处在县域密集聚居区外围, 且“可被控制”的空间范围里。

进一步来看, 在县域聚居主区内部, 澽水“二十里川道”的南端为汉代以前, 韩城地区中心城市——古少梁城址所在, 其东部是芝川古镇址所在。八景体系中, 有五景处于其上或周边;川道北端是汉代以后, 韩城县域核心聚落——古县城所在。有八景处于其上或周边。上述13个景致分别是由韩城地区前后期的两个县域核心聚落来“控制”的 (图3) 。因此, 八景体系的确立, 很大程度上是与县域核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一并考虑的。“八景”是以城市为核心, 向自然的延伸和渗透, 是城市人居单元的环境扩展。人居原则成为八景确立的第三个原则。

2.4“八景”的功能属性——聚居支撑原则

“八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除了与聚居的特定关系外, 站在全局视野下, 它还直接关系到县域整体的防御、交通、水利等具体功能 (图4) 。八景中, 禹门神迹和太史高坟分别是韩城北部和南部防御河东进犯的关键点[4], 韩原古道和长城塞雁则是抵御南向侵袭的重要位置。少梁堤柳是韩城县域早期核心城市——古少梁城的关键防御口, 澽水朝宗与园觉疏钟则是韩城后期核心城市——古县城的防御点;与此同时, 上述7个景致均处在韩城南北交通主道的关键位置, 呈线性分布。它们在承担进一步军事防御的同时, 还是县域交通组织的重要节点;除此之外, 禹门神迹和龙泉秋稼还是县域防洪水利建设的典范。鉴于此, “八景”在县域人居环境中, 具备重要的客观功能, 进而成为人居支撑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形胜思想”的全局整体视野下, 一些景致因处于“关键位置”, 还复合多项功能。基于各种聚居支撑的需要, 它们发展成为地域独特的形胜防御景观、交通景观、水利景观等等。聚居功能支撑是八景确立的第四个原则。

2.5 县域“八景”与乡土精神——地域原则

“八景”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畴而言的。它是人居环境在特定地域内部, 在全局视野下, 以聚居为核心向外拓展的, 统筹自然、文化和人居支撑的, 整体性控制、关键性选择和凝聚性创造 (图5)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八景是地域人居环境的升华。八景之确立, 或者在自然体系、文化体系、聚居体系、以及人居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状态下, 发挥着关键和凝聚作用;或者在各自体系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 对县域人居环境的影响颇大。

正因为八景体系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而言, 它所回馈的是地域自有的山水、人文、传统习俗等。如韩城八景中, 禹门神迹折射的大禹精神, 早已内化成为镌刻在韩人血骨里的文化基因。太史高坟上, 司马迁著书《史记》的艰苦历程, 更是韩城民众永不忘怀的信仰根基[5]。苏岭黛色、龙泉秋稼、左院棠化、澽水朝宗所对应的苏武、马攀龙、左懋第、刘荫枢等本土名士, 对韩城的深刻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同时, 少梁堤柳、韩原古道、长城塞雁等所有景致均承担着记载和传承县域历史发展的责任。县域八景以自有的“独特性”和“精华性”, 达成民众聚居生存的“凝聚性”, 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归属意识、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而确立“韩城人之所以成为韩城人”的乡土精神。

3 县域八景的营造方法

3.1 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草本——“寻胜”

风景营造的首要任务便是基于“设计意识”下, 关于自然的典型性选择和体验——即“寻胜”。如禹门神迹:“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 其下湍澜惊如山如沸, 两崖皆断山绝璧, 相对如门, 惟神龙可越, 故曰龙门”;太史高坟:“北绕秀水, 清涟有声, 南距通衢, 悬崖多栢。西北梁山层峦列座, 东面黄河巨浸回澜, 盖胜概也”;澽水朝宗:“县城西五里许, 两峰矗立, 澽水出焉……眺梁山, 听澽水, 耳触成声, 目遇成色, 吁亦伟矣哉……”;园觉疏钟:“在北门外, 高爽宏丽, 为一邑胜概”;横山仙观:“迤川西北, 群峰沓互, 石奇如沏, 涧底泉声弄筑振环, 山有石洞……”;苏岭黛色:“古径盘曲, 而上有老柏三百余柯, 皆南向, 其麓多柿树, 霜后满山红色可爱”;龙泉秋稼:“在澽水之阴, 冬夏澄碧……前为方池, 有松偃盖其上, 旱祷有应”, 等等[6]。

这些景致或处于冠山“孤高”之地、滨河“临险”之地、倚山“就势”之地、挑崖“险绝”之地、亲水“仙境”之地, 开拓“平缓”之地、绿荫“映翠”之地;或处于围合“聚气”之地、导引“贯气”之地;同时还是“纵深远望”、“滨河俯瞰”、“对望彼岸”、“收纳全景”的绝佳观景位置。古人在县域环境当中游走、体验、发掘、提炼着自然之“意象”。对于这些特殊关键位置的确立和解读, 虽然并非出自设计, 却成为后续八景营造的设计基础和前提。

3.2“寻胜意象”和“时序导引”下的建筑营造

“八景”中的建筑营造, 因处于特定的自然空间位置, 在凸显和提点景观意象的同时, 形成绝然微妙的意境氛围4) 。如禹门神迹 (图6) :“……禹门之上, 禹庙在焉。神之至者其精不息, 物之大者其气必神……盖门也……”;太史高坟[7] (图7) :“……于是直荣光之澳, 觇禹凿之山, 面汾阴之脽, 纵望遐观, 岂不快哉!……”;龙泉秋稼 (龙潭飞阁) :“……公暇, 延诸士大夫于岭南青龙阁, 阁悬崖, 俯瞰渠堰, 分流如带, 畦苖蓊郁, 远达河滨, 诚韩邑之奇观也……”;苏岭黛色:“然风雨晦明, 与太史司马公高塚南北相望, 岂非十九年之浩气孤忠, 贯金石, 陵星岳, 振万古而长存哉?……古栢阴肃, 南向其柯, 有碣岿然, 于唯苏子……”;园觉晨钟:“……盖从来奥境名区, 天工居其半, 人巧亦居其半。……而次章曰:作之屏之, 修之平之, 启之辟之, 攘之剔之, 则知人力之培补为不可少云……”;澽水朝宗:“桥之北有亭, 可以瞩远。其南则有小石桥三孔, 以为卫桥, 前后又各竖坊以表之, 驱车过此……今韩绅士来请记, 并献所绘图, 余披览之, 如置身梁山澽水间, 因思桥当澽流所聚, 风气钟美, 草木秀发, 实与邑人士精神志意相感通, 爰名其桥曰:毓秀, 而纪其梗槪如此”等等[6]。

“八景”之建筑契合着自然之“意象”, 抒怀着人文之“精神”, 呈现出升华了的“意境”氛围。风景建筑的营造, 展现了人在其中游走、寻胜、立意、建设、登临、体悟的基本过程, 同时也为人远望、俯河、纪念、凝思、娱乐等行为活动提供空间承载, 并引发新一轮的、周而复始、持续发展的、向外拓展的艺术创作历程。建筑创作并非风景营造的终极目的, 但它却在点化“寻胜之意象”, 进而达成“天人合一”之道, 升华完善生命境界的历程中, 实现了更高的使命价值。

3.3“景”的形成

“景”的形成取决于人在“寻胜”历程中的“意象”确立和“意境”生成。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环境场所中, 一些“特定”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本身即具有某种典型艺术性、文化性的意象和意境反映。它是经过人的“发现”、“发掘”得以确立的。如嵬峰摩霄、高门巍秀、猴山秋韵等是针对巍山、高门原及猴山, 在特定时间、空间、气象状态, 反馈于人的视听感官的, 意象和意境体验;二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地域空间位置, 在反映出某种“意象”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人工建设的“点化”和“强化”, 方更能呈现出意境特征。如禹门神迹、太史高坟、园觉疏钟、横山烟云、龙潭飞阁等, 分别立足于“滨河雄浑”之处、“冠原俯瞰”之处、“倚山孤高”之处、“隐翠幽谷”之处、“挑崖险绝”之处。这些空间位置本身具有特定意象, 通过禹庙、司马迁祠、圆觉寺和金塔、横山道观、龙泉寺等人工建筑的设置, 意象特征即升华为意境氛围。上述两种情况均以人在“寻胜”历程中, 对“自然意象”的发掘为基础。换句话说, “景”的形成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 景致的确立不仅关乎景致本身, 还涉及到人在游览路线中, 停驻时的观景位置以及俯瞰、远望等视线方向 (图8) 。例如县城北端的“园觉晨钟”, 其本身是相对于周边就近、低平开阔的观景位置来“欣赏”的, 但因身居高处, 亦成为俯瞰县城, 甚至收纳县域全景的绝佳观景点;又如“横山仙观”, 是立足于山谷对面的特定位置和特定视线方向, 遥望形成关乎山、树、雾和建筑的绝美图景。与此同时, 其本身亦是欣赏对面景致的重要位置。景致不是孤立的, 它是贯穿在人的行进和停驻、时间空间的转换、观景位置的转换以及视线的转换过程中, 对“看”与“被看”的对象的同时发掘和塑造[8]。

最后, 风景的形成还受到中国文化美学的深刻影响5) 。“寻胜”是意象的发掘;“营建”是对意象升华后, 意境的塑造;“人文”则是对意境直观、凝练的, 另一种艺术表达, 以及与观景者自身生命体悟的融汇, 并实施对景致的二次影响。八景皆以凝练点题的四字命名, 还有大量针对景致形成的优美诗词。如康行僴 (清) 在《横山观祷雨》中, 这样描绘横山烟云:“地以幽而胜, 山惟静乃灵。画图入花树, 空翠逼池亭。云气石间出, 水声松杪听。愿将精洁意, 直为达青冥”。又如程必昇 (清) 在诗中这样描绘龙门禹迹:“云连山万叠, 峡劈水千寻。断岸分秦晋, 急流亘古今。桑田归圣德, 刋鑿寄天心。何怪三辰雨, 纷纷尽是金”。再如诗《靑龍閣》对龙潭飞阁的描述:“飞阁依危嶂, 临高步欲驚。崖虚潭底影, 水走澗中声。白日懸孤照, 苍山對遠晴。吹簫人伴我, 说是小蓬瀛”[9]。诗歌与景致的联系极为“真实”, 又使人有更为特别的艺术体验。“寻胜”、“营建”与“人文”, 三者是合一的。就指向来说, 三者的“真实”联系性在于:均为针对“意境”的发掘、塑造和表达而言 (而非“实体”) 。就表现方式来说, “寻胜”与“营建”贵在成画, “人文”贵在成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相映成趣, 最终将意境推向更高的美学表达。

4 结语

“八景”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特有的设计智慧。它不仅是自然、文化、聚居、人居功能支撑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与凝练, 还反映出全局视野下, 面对特定区域范畴的一种规划方式与设计表达。它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关键的辩证关系, 先天存在和后天创造的辩证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并最终以特有的美学艺术形式得以落实。“八景”营造传统对于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

图1:根据 (清) 韩城《县境全图》修改

图2:作者自绘

图3:作者自绘

图4:作者自绘

图5:作者自绘

图6:韩城乔家珍照相馆摄于1935年

图7:作者自摄

图8: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树声.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70-73.

[3]韩城市志编纂委员会.韩城市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1028.

[4]周若祁.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5-26.

[5]刘利华, 高建勋.汉太史司马迁祠墓[J].中国统一战线, 2005, 10 (12) :58.

[6][清]傅应奎钱坫.韩城县志.清嘉庆二十三年.

[7]祁嘉华.读不懂的司马迁祠墓[J].建筑与文化, 2008, 24 (10) :74-75.

[8]蒋松源.历代小品山水[M].武汉:崇文书局, 2010.

营造 篇3

摘要: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营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问题;改善措施;更新造林

一 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 在苗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营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苗木的数量、以及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等的问题导致苗木的数量总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苗木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且随着林业的发展,传统的苗圃管理和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很难提高培育苗木的质量水平。

2 更新造林中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大,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加,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谁造谁有谁受益”,“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等政策,并且推行了一些适合人们的经营体制,使得社会各界对人工造林更新的项目十分关注,这就相应地吸纳了众多的社会资金。非公有制形式的人工造林更新蓬勃发展,全社会的人工造林氛围浓重,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加强。但是,在我国投资资金的分配问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对补植补造费用的预留,造林计划费、造林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必须的配用缺失造成林业工程的一些工作程序不够规范,财政问题突出。造林设计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身份深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忽视设计工作,这样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进行。有的设计作业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根本就没有从实际的工程出发,因而使得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的依据。在有的项目存在严重的设计问题:造林作业设计仅仅是为了应付工程检查验收,并未从指导作业的角度进行设计,这样施工的过程就缺乏有序的指导。检收工作不认真也会使得施工者对于工作质量的忽视,严重存在走形式的现象。虽然我国的人工造林更新面积不断增长,但是往往出现后期的管理不力。新造的林地杂草丛生,欺苗、压苗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从而严重影响造林的质量。新造林以间种农作物为主,没有给足林苗生长的空间,使得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在有的地区放牧现象也影响苗木的生长。

3 营林员工的水平问题

营林队伍业务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林业事业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并且需要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很强,从事营林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线营林工作者,但还有很多都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和地位低下而纷纷离开。导致缺少专业培训的人员直接进入岗位,营林队伍严重断档,根本满足不了营林工作的需要。

二 改善营林生产的措施

1要以林木成长的质量为主要指标进行营林生产。

因为林木生长量是反映产品产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林木的生长量能够全面反映出所有生产技术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好营林生产。首先,要实事求是地

统计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的生长量的真实数据,只有如此才能对营林的成效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才能使造林的实际保存面积得到切实保证。第二,要把不同的树种衡量林木生长量的指标基数,同时依据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有效进行相关对比指数的确定。营林是否取得成效,可以通过分析林木的生产量、造林的总面积、林木的产量和投资等基本经济指标后加以确定。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营林生产的经济指标时,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2建设科学高质量的种苗基地。

在林业发达的国家,在培育林木良种基地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的种子园,而我国大部分还处在第二代的发展阶段。因此,要因地制宜,对于当地极具价值的林木,重点建设发展种子园。森工企业要及时调整现有的不尽合理的母树林结构。为了使母树林的质量得以提高,应该有效调整母树林的现有组成,同时加强抚育管理。调整现有母树林的结构要加快速度,使其作用尽快充分发挥出来,加快推进现有天然母树林的更新换代,即:逐步以现有的与母树林条件基本相符的中龄林或近熟林替换已经呈现老龄化态势的天然母树林,从而一方面使母树林的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经济效益得到显着增强,最终实现林木良种化的目标。

3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激活苗圃市场。

企业为了有效保证造林所用的苗木,可以通过签定回收合同等方式,相应地制定出奖励和惩罚措施,坚持以质论价的原则,依据苗木的等级确定其单价。为了有效保证苗木和造林的质量,使育苗和造林的成本有效降低,使苗圃的竞争机制能够被激活,可以尝试把苗圃开辟为种苗市场,在造林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上,林场设计造林的要求,在苗圃中对其所需的苗木有自由选择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允许苗圃确保自用苗木的基础上,走出企业吸引联系客户,通过签订育苗订单的形式进一步拓展育苗市场。同时,苗圃还应在进行造林苗培育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广泛进行花卉、绿化苗和经济植物培育,以及驯化野生植物等,也可以對内把闲置的苗圃进行承包经营,以发展种植业,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职工的收入,而且也可以使育苗生产的投入得以降低。

4对更新造林加强管理,使生产投入有效降低。

在营林生产方面,森工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更新造林,稳步提高了造林的成活和保存率。但是,为了保证“两率”验收过关,仍然采取传统的加大初植株数的做法,在单位面积内栽植了过多的树木,不仅造成了苗木的浪费,而且又使造林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另外,在林冠下,要适地适量地进行造林,把现有的天然苗木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尽量少投入人工苗木。对于择伐林,要进行天然更新,或者以人工的方式促进天然更新,从而在回头作业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通过苗木成本的降低来降低造林的成本。通过在造林中合理减少苗木的投入量,来使单位面积内的苗木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在单位面积内提高成苗的产量,或者有效缩短培育苗木的周期,从而单株苗木成本得以降低。不能局限于仅利用苗圃培育的人工苗木进行更新造林,而应该对现有的天然苗加以充分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历经大自然砥砺的,其遗传和抗逆特性良好,因此应坚持就近就地的原则,对它们进行移植,既适应了天然苗的生长环境,又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

5 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造林树种的更新

在进行更新造林的过程中,培育树种特别是对丰产林进行集约经营必须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选取树种要合适,积极培育树种时注重用材林分的高价值,或者小径纤维材林分的短周期速生性,在进行造林前,就应该明确成林后其产品销售的方向,要从林产工业现在及未来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用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当前,林业产品加工工业已发展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层面,其发展轨迹大致是:利用实木—制造单板型人造板—开拓非单板型人造板市场。要对林产工业产品的布局结构和规模进行研究,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原料供应的问题。一般所说的木材资源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主要是就实木或单板型人造板来说的,例如胶合板、锯材等都特别要求材料的树种、材质、径级和长度等条件,因为产品的等级和出材率是受原料缺陷影响的。如果是非单板型人造板,在其数量与质量方面不严格要求木材的缺陷,所以具有广泛和便利的原料供应。为了使木材原料的需求能够适应林产工业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现有丰产林的营造措施,应该快速培植、发展周期短、径材小的人工林。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造林成果十分显著。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对造林工程的关注。但是更新措施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善,这样才能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环境压力。营林生产作为当前植树造林中的主要手段,是结合当前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是实现当前社会良好有序发展的关键措施,更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良好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英杰,王沿辉.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

[2]李明超,朱晓平,银代贵.铜梁县城市行道树种选择与配置[J].中国西部科技,2008(21).

如何营造企业文化 篇4

我们的企业文化作为我们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包含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意识形态,发挥着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创造员工工作气氛、辅助企业发展决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营造企业文化要有有我们自己特点的价值体系和研究方法,从把握好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五方面的管理因素着手,重视企业成员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员工认同企业、关心企业与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的目标。

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造性的群体劳动。我们企业只有形成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合理而科学地架设企业文化的内部结构,处理好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各层上的关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部凝聚力得到迅速提升,为企业的拓展再造空间。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生活是我们人人所必须的,工作场所、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服务内容等等都是企业文化中的物质层。在企业文化中,人是主体,承载精神和意识,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物质是客体,是人活动的对象。我们一般谈起企业文化,想到的只是人的精神风貌而忽视工作的条件对象,这是一种错觉。其实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以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规则为依据的,而是以生产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从而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使员工有更好的物质基础保障。

我们要提高物质生活,对企业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要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企业的效益主要是控制企业物质性的生产成本产生的;

2.企业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对物质存在研究的基础上的;

3.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成员对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就是对我们企业成员行为的规范。人的行为,总是交互作用着的,就象一个情绪不好的人遇到另一个人难免要流露出不高兴,而被他遇上的这个人一看他这样,也难免会受影响。我们企业之

所以要规范行为,其目的就是不想让工作情绪稳定者受到工作情绪不好者的影响,更不想让工作情绪不好者去影响企业的客户或关系对象,以使企业形象受损。然而企业行为文化的建设光重视行为的交互作用和企业的形象还是不够的,而下面几个问题也是应该考虑到的:

1.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应侧重于企业员工相互之间或企业员工对外关系行为的哪一个方面?

2.有没有把握好“自我控制—自由”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企业在给其员工约束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其员工还需要什么样以及何种程度上的自由?

3.如何消除员工对制度和规范的抵触情绪?(员工对制度和规范的抵触情绪最好的来源是制度和规范自身的不稳定)

4.企业的制度和规范有没有一点人情味?能不能加入一点人情味?

5.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制度和规范都是其制定者维护自身利益约束他人的工具,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不让制度和规范延续传统的冷铁和不良形象呢?

三.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在于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员工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企业的利益和团体的需求。精神是心理活动的参考,是行为举止的座标。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重视企业成员对企业活动的参与和协作能力,既要考虑到内在的环境要素,也要考虑到外在的环境要素,才能形成企业创新、奋进、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风貌。

我们努力创建企业的精神文化,使之能对企业员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作用主要依赖于:

1.企业的精神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风貌相适应;

2.企业的精神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相适应;

3.企业的精神在领导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在基层中有可被其他人效仿的具体典型。

四.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层,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体现出该企业企业文化的外在张力。同理,一个企业的品牌是该企业企业文化的外延。品牌战略的制定,往往是以企业文化的现状为参考依据的。实施品牌战略,就不得不考虑向外界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因为一个企业要让外界了解自己以及外界了解自己的介质、外界评判自己的依据就是企业文化,这对不管是实施品牌战略还是实施名牌战略都是一样的。相应地,实施品牌战略有助于我们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体现不止是公关宣传上的,也是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上的;不止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止是体现在外界,更体现在企业内部。我们企业,在已做好经营管理上的总体规划实施品牌战略时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实施品牌战略要与企业文化相互兼容补充、相互调整促进;

2.实施品牌战略要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加强企业文化的发展力度;

3.实施品牌战略要在企业内部先行开展“企业品牌战略文化”活动。

最后,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中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我们企业管理软硬件的结合,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的具体反映。我们要营造富于个性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认同与融合才对企业文化起到支撑和发展作用。员工需要的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大棒和香蕉,而是企业在多少程度上考虑到了人的价值、需要和自由。如同我们企业文化是我们员工耳濡目染企业领导的行为作风和风采形成的,我们企业领导者也要明白管理是以影响为手段的,协调是以发展为目的的。而从事企业文化的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最大限度地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时刻保持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全员运动,只有企业领导层的表率作用才能影响我们员工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只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认同才对我们企业文化起到支撑和发展作用。

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项目二部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篇5

张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客观事实。我发现:在同一校园文化中,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的个体特征,更反映出班级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必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下面我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

目标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几十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缺乏形成合力的动机,就无法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相反,在一个完成目标较好的先进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会深刻体验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己的责任,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组建新的高二(2)班不久,我就班级的现状作了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与班干部及班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然后我利用班会课,由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出符合我班现状的班级目标——规范、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而后每人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就自己的目标进行解读,达到学生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班以后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二、充分利用活动的整体性,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

1.注重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是学生的共同活动,没有共同活动就难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1)让班级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片断一:在刚刚组成班级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世青赛”活动。班内需要20名观众。我要求全班学生自愿参加,但是却出现全班半天凑不齐20人的尴尬局面。片断二:在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我班的学生主动推掉外面报的补习班,参加学校的活动。

片断三:“校运会”我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可谓榜上有名。但在跑4*100时,四名队员各自独去独来;观众席观众星星点点。

片断四:在年级男子篮球比赛赛场,我班的观众有组织的欢呼呐喊,有的学生从音乐教室拿来鼓敲击助威„„我班在争夺冠亚军比赛进程中输了,班里的女生都哭了„„

学生状况的起伏决非偶然,恰恰是注重活动全过程教育的结果。结合每次活动的始终,我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行动一:“世青赛”后,由于学生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发信息给我,我想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送上我的问候。而且我将学生主动给老师发短信的学生名字

查记下,并折合成百分比,对学生进行公布。目的在于暗示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

行动二:在班会课及家长会上我大力表扬了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学生,从中告诉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行动三:运动会前,我借助外班声音,——都认为二班很有实力,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是我们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从中渗透奥运会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己;在运动会中,我有意安排了我们班的志愿者,负责照顾运动员,让运动员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观注;“校运会”后,我召开一个表彰大会,并不只是在会上给获奖运动员发奖牌,而是将运动会前后的闪光点一一捕捉,列出了“积极策划奖”、“最热心奖”“最佳精神风貌奖”“积极采购运动会物品奖”、“运动会入场式上的突出表演奖”、、“班徽设计活动积极参与奖”、“最佳摄影奖”、“默默无闻地为我班的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奖“、“坚韧不拔奖”、“积极参与,光荣负伤奖”等奖项。颁奖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之后,我说出了我理想状态的4*100应该是携手并肩、相互鼓励一起走向跑道,而运动员回想你们当时的情景——有的运动员为找不到同伴而着急;再有,在观众席上又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的运动员呢?运动会中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否团结一心„„

行动四:我将篮球比赛的照片及学生助威、流泪的照片在班会课上播放,再次为我班小伙子叫好,同时让大家再次感受我们同乐同悲的瞬间,并将照片以壁报的形式张贴,让每位同学真切体会,班级会记住每位为班级流汗、流泪的同学。

(2)充分利用活动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淋漓尽致的教育

素材一:学校组织学生听校友李惠芬事迹报告,并结合报告组织演讲比赛。我认为这次报告中所阐述的精神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所以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听完报告后,我立刻组织学生发表感想。配合学校的演讲比赛,我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的体会,从中选出较好稿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参加比赛,起码他应该是李惠芬精神的“代言人”。参加比赛前,先由此位同学在班内演讲,大家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成功了——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我将他发烧在家养病,仍然带病将稿子背下来的事迹将给大家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让大家感悟这是一种精神,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随着学校把我班授予“李惠芬班”后,我再次召开主题班会——我们距离李惠芬精神有多远?我们全班再次认真学习了《勤奋正直 自强不息》这本书,从中再次感悟到这种精神的所在,它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素材二:高二课本剧表演

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观看艺术人生采访话剧界前辈的节目,让演员充分理解话剧表演;后期总结:召开“《警察与赞美诗》话剧组走进高二(2)班”主题班会。在大家重新观赏自演的话剧后,将演员进行录音采访,并将排练过程的花絮展示给大家,在对演员及剧组成员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幕后的感人事迹,使全班同学受到了感动。学生自己准备的班会非常精致。从中我再次引导他们:要注重过程,将班级目标再次提升到做事追求卓越,提升做人的品位上来。

在班级活动中有许多教育契机,只要班主任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及时提炼,必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榜样的作用,寻找班级的“精神领袖”,培养将康、向上的班集体舆论。我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坚持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形式多样化,学生全体参与,为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提供了时间和场所。先后召开了“高二(2)班风采”主题班会(介绍班内方方面面,诸如区运动会获奖;“春蕾杯”作文获奖;研究性论文获奖;重走长征路的优秀论文的同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思考自己成就什么样的人);“我敬佩他(她)„„”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大家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更喜欢身边的同学,更喜欢集体);“成功亦有道”、“我是一名理科学生”主题班会(目的在于养成坚忍不拔、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班会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制度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班根据学校“八好班集体”的各项要求以及年级的各项要求,利用班会课,民主讨论、制定高二

(2)班班规。同学讨论很热烈,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广大学生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外,我们还就每一项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是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我班还建立了高二(2)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身在高二(2)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

四、从物质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找的东西。教室内的环境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宣传委员、壁报小组、全班同学共同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与学生有更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的环境布置也力求达到上述效果。我们班环境布置分为:荣誉目标栏;制度公示栏;励志栏;班级活动栏;学习交流栏;英语角几大板块。从中体现教育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感召力和鼓动力的。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在颜色搭配上也要和谐,有利于安神和启发思维。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对待;班级文化也有凝聚功能,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相联,使学生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篇6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这一论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严守规矩和纪律、重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严肃担当的重大政治责任。

政治生态是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优化政治生态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准。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经过90多年血与火的考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与锤炼,党内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可否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地方和领域的政治生态出现新问题。比如,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游戏人生的享乐主义等等,在一些地方盛行。这表明,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确实面临着“重构政治生态”这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制度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决定性因素,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使好人更好地做好事、使公共权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谋求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规矩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规范,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必须从制度、纪律、规矩三个方面共同用力,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性政治生态。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所谓“破”,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坚决的反腐败清除破坏纪律和规矩的行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恃权腐败,不仅严重侵犯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内腐败分子的坚决查处,尤其对高层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严肃查处,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先进政党。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客观实际,我们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动摇,继续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查处腐败,清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

所谓“立”,就要继续坚定不移从制度上纠正“四风”,以完善的制度强化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权威,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定不移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与坚持不懈的制度改革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我们党将制度改革和完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凸显制度治党,彰显制度权威,取得了显著的优化政治生态的成效。当前,必须结合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的制度改革与完善,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权力运行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只要我们坚持制度改革不动摇、强化制度建设不放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懈怠,就一定能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创造和保持良好的从政、执政环境。

品位营造品牌 篇7

什么是品牌?“听说过”这是品牌, 记忆的被唤起, 交流的开启。无意识下接收的广告信息, 有时人们并不在乎广告传达产品的各种信息, 而只需要一个名字。“听说过它不错”是品牌, 比如口碑。那么到底什么是品牌?品牌有核心, 即使没有明确的核心也有一个中心, 那是一个品牌的基础原点, 而围绕着核心或中心的就是整个品牌生态, 由一个个的聚合组成, 因为品牌的机理就是凝聚, 比如炒作一下可以形成一个小的聚合, 追随一下当今流行潮可以形成一个聚合, 彰显一种姿态也可以形成一个聚合, 强调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聚合……

那么品位如何影响, 甚至营造一个品牌, 这与品牌的经营与策划者的品位密不可分。当下我们已经步入了消费时代, 而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深入让消费形态和文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最明显的就是品牌消费形态的变化。这几年Apple的迅猛发展, 不断带来惊奇, 人们会问“为什么是Apple?”“为什么只有Apple?”“为什么其他消费电子公司就不行呢?”、“为什么Apple单凭几个产品就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答案。现在从外围来尝试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如果我们从Apple产品去看, 引爆点是iPod, 新的革新点是iPhone, 后继是iOS设备, 都是消费类数字产品。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无疑经过了专业者阶段进入了消费者阶段, 举例说, 一个能够明确反映这个变化的现象, 就是说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一部手机只要能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就可以了”。iPod、iPhone以及其他iOS设备都是针对大众消费的数字产品, 那么难道其他公司做的就不是针对大众消费的吗, 或者问为什么只有Apple才切中了数字消费时代的命脉呢?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人, 他不是设计师, 但是他值得每一个设计师学习, 他就是史蒂芬·乔布斯。你可以不关心Apple的产品设计总监乔纳森, 但是史蒂芬·乔布斯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回避的, 尽管众多Apple粉丝们将他作为教父一样来膜拜会让你觉得不适, 如果因此而放弃从他身上学习的机会显然是很幼稚的, 作为一个消费者也许从他身上只能激发一种崇拜行为, 但是作为一位塑造产品的设计师或者专注产品的经营者, 只把他当作教父或者传说则是相当愚昧的。真正值得探究的是他具有怎样一种品位和如何影响其产品的。

《财富》杂志最近将“十年最佳CEO”的荣誉颁给了史蒂芬·乔布斯, 做了一个专题报道, 在《财富》的这个专题中, 有一篇是邀请8位名人企业家对史蒂芬·乔布斯作一些介绍, 其中有史蒂芬·乔布斯的好友创立甲骨文公司的拉里·艾利森, 拉里·艾利森说记得当他们俩还是邻居的时候, 发现史蒂芬·乔布斯没有家具, 最终的原因是他找不到适合他的完美的椅子, 史蒂芬·乔布斯就是那种宁缺勿滥的人。《财富》另外有一篇是一些史蒂芬·乔布斯为外界少见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1982年发布在《时代》杂志的照片, 一盏大落地灯, 史蒂芬乔布斯盘坐在地板上, 找不到完美的家具就不用家具。在1991年《财富》邀请史蒂芬·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一起谈谈PC的未来, 在史蒂芬·乔布斯·的帕布洛·阿尔托的家中, 我们看到他家中有家具了, 椅子就是著名的伊姆斯椅子 (Eames躺椅) 。

为何我们总是容易将史蒂芬·乔布斯和taste联系起来, taste中文就是“品位”, 这个评价被人们传颂是因为史蒂芬·乔布斯曾经说过微软没有taste, 而在对比尔·盖茨和史蒂芬·乔布斯在E5大会的谈话采访上, 让史蒂芬·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作相互评价最赞赏对方的那一点的时候, 比尔·盖茨就说了taste这个词。

那么什么是史蒂芬·乔布斯的taste呢?是黑外套牛仔裤加New Balance?Bob Dylan、The Beatles?在他的演讲中时不时引用的名言警句? (通常不是大众熟知的, 而且有的未必有名比如“stay hungry, stay follish”, 但所有这些从史蒂芬乔布斯说出来的哲言就觉得本来就属于他的。)

比如像我们一般用品位这个词来形容别人一样形容他:一个知识丰富 (但也只是一般丰富) , 穿着考究, 并且其他一切都考究的人。假设这就是他具有的品位。如果是这样的话, 这样的品位或taste是很容易学的, 喜欢Bob Dylan、喜欢The Beatles的人是多得无法统计的, 甚至其中那种喜欢的劲头超过史蒂芬·乔布斯也是数不胜数的, 实际上如果从这些表面去学taste, 其实是相当不得法的, taste其实是一个难以量化的东西。

那么怎样才算的上是史蒂芬·乔布斯的taste呢?举个例子:MacBook Unibody。它的出现曾经得到了很多次赞叹, 也许以后还会不断提增加。现在虽然离MacBook Unibody的发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但仍然不妨可以假设一下。想象一下下面的设计部门做出了MacBook Unibody的设计, 换作其他哪一个老板会拍板认同?当然要排除一些头脑发热的人。或许Unibody的MacBook在消费者看来仅仅就是一个产品的升级换代, 但是作为生产者, 就牵涉到很多问题, 生产线需要更新而且不是一般的更新, 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等等, 最关键的是能够意识到新设计的价值, 而MacBook Unibody并不是功能性的更新, 不是功能性的更新那么评价就很依赖于taste, 而Unibody的新工艺带来的品质并不是人们一下就可以认识到的, 它的美学品质是隐性的, 大众不是靠着眼睛马上就可以被吸引, 而是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靠感触积累的。能够看到人们看不到的品质, 我想就可以称作taste品位。品位不是一种风格或者格调, 而是一种能力, 它既有天赋的一部分比如直觉思维能力, 更需要不断锻炼和探索的。

那么Taste这种品位是什么, 是“美的感知力”, 即感觉到和识别出美的能力。当Steve Jobs看到这张乡村公路的照片, 他感觉到的留下记忆并可以在30年后唤起, 这就是Taste, 当他决定在新产品中使用Unibody工艺, 这也是Taste, 当他引用名言当他散发出他的文艺气息之时, 蕴含其下的也是Taste。

美的感知力并不是可以确定描述的, 或者参数化明确化, 就像“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无法给出确定的解释, 它不成凝聚状, 不会今天吃上一汤匙明天功力见涨, 而是涣散的需要激发培养和累积的, 如同去看这张乡村公路的照片, 感知到它并不是经过一番分析, 比如色彩的分布, 线条的排列光影关系构图然后去作出认可的意向, 它是感官上和潜意识的。但现在我们在讨论和交流这个问题, 就势必要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概括, 那么, “美的感知力”又是什么?它就是鉴赏力, 简单说就是A和B放在一起, 你可以分辨选择出那一个比较美, 有时A和B是简单的类比关系, 即状态和地位是平等的, 而多数情况A和B未必就是清晰明确的可比较项, 或许其中一个是另外一个的子集, 比如有时你只面对一个东西, 而你需要作出评判。以上这些也许就是乔布斯品位的关键所在吧。不得不说Apple品牌今天的的形象, 就是史蒂芬·乔布斯的品位所营造出的结果。

营造温馨和谐环境 篇8

为此,他们对外来人口采取了“依托协会优势、贴近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温馨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优质服务;规范责任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的积极管理指导思想。

为了真正能够把这两个镇的流动人口调查准、掌握实、区分清、管得住,他们集中一个月时间,由区计生委、计生协联合牵头,请求当地公安部门配合,并抽调各办事处、居委会业务骨干,分组包片,限时定额完成调查任务。做到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实行“三说清、三对照”,即本地户主说清本院租房户数,租房户说清自家人数,单身者说清本人身份;楼院内户数对照、人数对照、身份对照。对调查出来的数据,他们按照男女性别、年龄阶段、职业种类等分别登记造册。按照资源共享、信息互用的原则,他们将18~49岁的人口信息资料作为育龄群体计生信息留用,其他人口信息资料交由公安部门备用。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他们决定在流动人口中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通过宣传教育、利益导向等措施把松散的、杂乱的流动人口尽可能吸收到协会组织中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按照“谁出租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新华区计生部门还严格强调房东的“人来人走报告制、房屋出租合同制、年底分红挂钩制、责任落实奖惩制”四项责任。即房东家每新进一人或离开一人都必须在三天内报告村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经审核同意后,房东与租房者签订计生管理合同书,如一年内没有违约者,房东全家在足额领取村里的年终分红,并享受村里的集体福利待遇的同时,可另获奖励200元;若出现问题,则扣除部分分红,取消相关待遇,给予三个月内不得对外租房和100元的处罚。

为把各类流动人员以业划块,因人归类,实现动态管理,确保不出漏洞,他们采取了“六个一”和“五对照”管理服务法。“六个一”是:送上一本宣传册。每当房东申请有新来流动人口入住,他们都会及时送上一本集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生育服务指南、文明经商规范等内容为一体的宣传册。讲上一堂警示课。由计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每月向房东和流动人口讲一堂警示课。填上一份登记表。外来人口入住时,由房东负责让流动人口填好一份印有外来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户籍、身份证号、婚育证号、婚育状况等内容的登记表格,逐级上交到村计生管理服务站和办事处信息管理中心,并分别输入微机。签上一份合同书。租赁双方签订合同,以合同约束力督促房东主动、及时地登记、申报、上传外来人员信息。挂上一块出租牌。村计生管理服务站对所有空房待租的房东实行统一编号,房东必须持牌对外租房,牌号编码输入微机;办上一个暂住证。要求房东义务为入住自家的外来人员代辦暂住证。

“五对照”即“室、板、户、人、机”五对照。室有两板:在村计生管理站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微机室内,按照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和经营地,制作有人员居住区域图和经营位置区域图两块板面。在大型板面上,谁家住谁,谁住谁家,编码是几,从事什么职业,位置在哪儿皆一目了然。板有五卡:用红、蓝、绿、黄、橙五种颜色的卡片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把外来人口分类编码填卡,再按照其居住地或经营地插卡上墙,真正实现了人来卡上墙,人走卡取出。户有一牌,即租房暂住编码牌。此牌由房东负责在外来人员入住时挂上,人走时收回上交。

上述“板、卡、牌、页、表”必须一见全见,一变全变,相互对照,相互制约,从而实现了无缝隙、全方位、动态化管理。

近年来,新华区计生部门还针对流动人口大力倡导优质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比如,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他们坚持,从人性化的观点出发去抓管理,办事情。“微笑服务四做到”、“文明用语十规范”、“工作态度四热情”、“尊重他人五要求”等,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前提要求和首选做法。山东籍外来人员白清发,自认为“异地他乡,人善被人欺”,因而性格暴躁、说话粗野,人称“白不怕”。在刚来到该区李庄村时,其妻拒不参加康检。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采取一罚了之或赶走了事的做法,而是在做其妻思想工作的同时,及时为他联系安置了经营摊位,这使他很受感动。他说:“我跑过不少地方,深知异乡人的难处。像你们这样不歧视又帮助俺的事,还是头一次遇见。”后来白清发夫妇不但自觉接受了管理,还双双加入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白清发本人还当上了市场流动人口协管员。

为了让外来人口真正享受到固定居民的待遇,新华区从办实事入手,为外来人员争利维权。流动人口在该区居住、经商期间,其用水用电与村民市民享受同一价格,并享受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流动人口优惠政策”: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同村民一样享有生殖保健权,可免费领取避孕药具,可免费参加健康检查。在辖区医院就诊,可免除挂号费,治疗费、手术费可减免20%。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同当地居民同等收费。襄城籍一回族商户,孩子已到入学年龄,但由于各小学生源爆满,所以一直不能入学。协会知道情况后,积极协调联系,使其儿子最终走进了学校。两年来,他们先后救助流动人口特困家庭33户,帮助流动人口子女21名。除此之外,他们为外来经商者保驾护航。四川人李新正,因经营摊位与当地人发生争执,本来自己有理,但想到“有理难斗地头蛇”,就忍气吞声,被迫让出摊位。此事被流动人口市场管理协管员知道并反映到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后,他们立即协调市场工商管理部门制止了这种欺行霸市的行为,为李新正要回了摊位,讨回了公道。

四川籍外来人员靳寿福,擅长烹饪技术,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协会知道后立即介绍他到某饭店应聘,并顺利签订了用工合同,收入颇丰。近年来,协会先后为148名外来人员联系了工作,为54名外来经商人员联系到了门面房或经营摊位。

协会还经常组织会员和流动人口开展学习、娱乐,座谈等服务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他们把每年的大小节日全部排列出来,然后分类拟定活动计划,如“双节”期间他们主要组织宣传、表演活动;“三八”妇女节他们组织母亲代表参加歌咏比赛或“踏青散心”活动;“六一”儿童节他们举办独生子女“英才展”活动;中秋节举办“会员赏月”活动等等。

链接台前县:对流动人口开展“六个一”服务

上一篇:教师节校长讲话下一篇:企业优秀党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