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环境营造

2024-06-10

阅读环境营造(精选12篇)

阅读环境营造 篇1

0引言

1980年我国书店放开经营, 图书销售发展迅速, 2007年达到高峰。但从2008年开始, 一些实体书店因网络书店竞争、阅读方式变化、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陷入困境。不可否认, 这些是使书店陷入危机的重要因素, 但是公众阅读欲望的缺失, 则是造成书店陷入危机的内在深层次原因。中小学生本来是接触书籍最多的人, 但在应试教育下, 他们没有时间读书, 或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他们本身并没有对书籍的热爱和渴望, 所以在阅读方面知识非常缺乏。然而, 台湾有家书店却经营得非常成功, 那就是诚品书店。诚品是如何成功, 它对图书馆的建设又有何启示呢?

1诚品的阅读环境营造

1.1诚品的设计

作为台湾最大的连锁书店, 诚品的每一个店都有自己的风格, 有旗舰店, 也有特色店。而每一家店, 都会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色彩, 设计出不同的陈设风格和书籍内容。

诚品的灯光设计采用了不发热的LED灯, 明亮又柔和。

诚品的路线设计非常合理, 四通八达, 通道宽敞, 读者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不用走回头路。

诚品的书架都采用了不超过1.5米的低书架, 书架的中间开有小窗, 读者选书的同时可以远处眺望, 消除疲劳, 而在四周靠墙的地方放了高书架。

诚品的阅读区设计是诚品精心设计、重点打造的区域, 它在书店最好的位置, 错落的阶梯式木地板、优雅造型的台灯是阅读区标志性设计。

台北西门町是青少年聚集游玩的地方, 诚品西门店在空间设计上, 设计师用铁栏杆等建材, 造出颓废感。在书种的选择上, 设立了漫画区和大众文学区, 满足青少年读者。

以设计系闻名的实践大学———诚品大直实践店, 在书种上加强设计类书籍的展出。一楼前后各有一个大门, 向着学校的门方便实践大学师生出入, 对着大马路的门是附近居民主要的出入口;二楼有一张宽大的阅览桌供读者阅读开本较大的设计类书籍。

诚品规模最小的一家店———城市之光店, 位于“台北之家”。 走入城市之光店, 首先看到的是电影主题区, 墙上高挂华人知名导演肖像, 展出的都是与电影有关的书籍、音像商品、海报等; 再往里进入城市主题区, 图书展出以“城市”为主题, 收纳探讨世界主要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学等方面的书籍[1]。

1.2诚品的经营

诚品最大的创新是翻新了“书店”的经营概念, 将书店提升为新文化的休闲场所。这项亚洲首创的举措, 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24小时不打烊是诚品的首要特色, 它开始于1995年敦南店的搬迁, 在搬迁前几天尝试“今夜不打烊”的活动, 结果读者的反应出乎意料得好, 这个传统便延续下来。有了诚品, 好读书的夜猫子不再无处可去, 读者进入诚品, 在设计典雅舒适的环境中, 听着轻柔的古典音乐, 呼吸着空气中的书香, 选一本好书, 静静阅读。如果累了, 还可以在书店里面的餐厅点一杯咖啡或冰水, 与友人聊天或独享时光。诚品对每个细节的关注, 都让读者感觉贴心和温暖。

在诚品, 书店不仅仅卖书, 也是阅览室。全店的地面一律采用实木地板, 非常干净, 拿一本书随地而坐, 读上一天半载也绝不会有人催促, 为读者营造了阅读空间和阅读心情。读者在看完一本书之后, 这本书完全像新的, 连折痕也没有, 诚品的成功与台湾民众的高素质也有极大关系。

诚品把读书和时尚融合在一起, 读书不是为了功利目的, 而是一种休闲方式。在所有门店中, 根据店的大小, 图书销售面积占到20%~90%。其他的地方引进了餐饮、美食、文具、家具、 玩具、服装、化妆品、手工艺品、亲子园等多种行业。这些行业的引进, 不仅提升了诚品的服务功能, 还让读者有了更多选择。

诚品总部每月都有主题活动, 门店根据自身情况, 定制图片和配套设备。每个诚品的门口都在显著位置陈列当月活动的内容, 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时间参加。诚品秉持人文、 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 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指标, 每年举办约500场演讲与展览, 用书店攻占人心, 让阅读永不打烊。

1.3诚品的推广

诚品的推广是通过诚品文案导读进行的, 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就写过非常多的好文案。比较著名的有《找寻关于香味的各种故事———诚品香水书展》。文案以“香水”这一浪漫奢侈品为线索, 让我们感受香气弥漫的小资情调。作为女士日常用品的香水, 其本身已经成为地位标志的象征, 香水的香气与文学的书香就成了精英文化的标签[2]。用文案树立文化, 透过文案去感染读者, 让读者接受“诚品”这个品牌。李欣频的文案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写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 引导读者阅读。

为什么诚品在台湾会成功, 为什么李欣频的文案在台湾会成功?因为每一个人都缺乏心灵的那一碗鸡汤。她懂得用文字去烹调出非常好的心灵鸡汤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这是她最成功的地方。她懂得把信息重新烹调, 使之适合每一个需要的人[3]。由此可见, 诚品的设计、经营及推广成功地营造了与众不同的阅读环境。这正是它成功的精要所在。

2阅读环境营造对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2.1完善图书馆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是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界力量的总和。图书馆阅读环境对于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公众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阅读空间、阅读资源、阅读设备等。阅览室是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阅读空间, 它的内部设计:绿化、灯光、过道、桌椅、书架等要符合今天读者的需求, 阅览室外也要有为读者提供特殊需求的场所;阅读资源从纸质到电子到多媒体;阅读设备作为数字阅读的产物, 越来越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软环境包括:阅读服务、阅读指导、活动形式等。阅读服务应用范围逐渐扩展;阅读指导从以资源为主到以需求为主;活动形式有新书推荐、讲座、展览等。阅读环境呈现多样化、艺术化、个性化的特点[4]。

2.2构建图书馆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靠的是优质的服务, 细微处见真情, 图书馆员要有乐于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外在美体现在语言、表情、行动等方面, 馆员要面带微笑, 语气轻柔, 不能把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发泄到读者的身上, 让读者在与馆员的交流能产生愉悦的心情。内在美体现在思想素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 馆员既要有图书馆学知识, 又要有对信息的收集、利用、传播等方面的能力;既要有为读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又要能胜任对读者的导读咨询。

2.3满足图书馆读者多元化、载体多样化、服务人性化、资源网络化等要求

诚品的成功起始于“24小时不打烊”。图书馆虽然做不到24小时开放, 但要尽可能延长服务时间, 充分展现图书馆的文化职能。为满足读者的需求, 也为了给读者提供方便,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是全年无休、不闭馆的服务方式。要兼顾读者边阅读边休闲的需求, 提供就餐、喝茶以及交流的空间, 甚至满足读者购书、购文化相关的产品等需求, 把图书馆打造成一个文化Shopping Mall。

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的休闲大厅品茗、谈天、阅读、自由交流, 使读者一踏进图书馆就沉浸在轻松快乐之中。

图书馆的多功能厅会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为读者进行学术或各类专题知识方面的讲座。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

读者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享受绿色的上网环境, 还可以在视听室尽情欣赏国内外最新的影音资料、电影、电视等各种节目。

我们提倡阅读文化经典, 尤其提倡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这是因为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 将各种经典、 准经典图书推荐给读者更有利于读者选择好书, 以此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 提升读者的文化修养。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对社会、对图书馆、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3结语

图书馆阅读环境的营造是一项集建筑、园艺、声学、光学、 材料学和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就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就会使馆藏图书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知识的传承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扬。

比起书店, 图书馆在营造阅读环境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图书馆要用优质的服务指导读者阅读并做好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 还要增强文化服务功能, 提高文化的体验度, 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甚至可以把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参考文献

[1]创意、人文、艺术、生活——台湾诚品书店[J].中国广告, 2005 (9) :41.

[2]彭致.台湾诚品创意文案成就书店[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11-15.

[3]刘英梅.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阅读环境研究论文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3 (3) :21.

[4]高丽娜.营造阅读氛围享受阅读快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 :91.

阅读环境营造 篇2

营造清洁环境,共建和谐佳市。

据悉,此次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目标为: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掀起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害防病工作高潮,预防和控制春季各类传染病和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治理脏乱差状况,以新的环境面貌和精神风貌,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活动内容包括: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加大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活动分为动员发动阶段、开展活动阶段、检查验收迎检阶段3个阶段,至5月10日结束。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3月20日下发的《佳木斯市2006年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强调,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领导带头,全民参与,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爱国卫生月活动取得实效;开展宣传,转变观念,增强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加强监督,扬先励后,促进爱国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是1952年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卫生工作方式。50年来,我省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解决了许多群众十分关心的社会问题:50年代消灭了天花、鼠疫;60年代消灭了古典型霍乱和恶性疟疾的流行;70年代控制了头癣;80年代基本消灭了丝虫玻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20年逐年下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到2001年底,全省有388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改水受益率达87.8%。全省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00‰下降到22.2‰,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4.68岁。

营造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能力 篇3

一、教师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很好地让他们开展阅读了。如何做呢?语文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抽出3-5分钟,选出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断,绘声绘色地像说书先生那样说给学生听,热情地向他们推介这些书籍。所介绍的书范围要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诸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现代的《平凡的世界》、《花季、雨季》,外国的《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等等。教师在推介时要有介绍、有点评,指出阅读这些书籍的好处与精彩感受,从而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书籍找来阅读。

二、创设平台,提供学生阅读便利

语文老师通过导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紧接着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方便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书籍来阅读,为此,可以开设以下平台:

办课室图书角。在课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由语文科代表和学习委员专门负责,图书角里的书可以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也可以班级的名义到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保证每两周一换。每天下午及晚修上课前40分钟开放图书角,全班同学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交流。这样,在班里就会很快形成浓郁的读书风气。教师再适当地要求学生写写读书笔记,摘抄一些精彩片断,说明随时要抽查。学生大多都积极又主动,会做得很好,还能很快地把这些精彩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到图书馆阅读。为了促进学生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语文教师每周可安排两节课的时间,带领全班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并且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明确每位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做好读书笔记的同时,上交一份读书心得。经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们在图书馆里就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写出来的读书心得也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开展竞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竞赛”是青少年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阅读,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佳句积累竞赛:在课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设佳句专栏,由每天的两位值日生分别写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句话:如“心动不如行动,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同时,全班学生人手一本佳句集,每天都要把值日生所写的佳句摘抄下来。当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值日完毕写了佳句后,由大家一起投票评选,根据得票的多少,评选出最佳十句,并奖励这些学生每人操行分5分,接着进入下一轮竞赛。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精读名人佳句,关注精彩文段,另外,学生们由于每天都能摘抄到两个佳句,时间一长,积少成多,就为写作收集到了很多好素材。

故事演讲比赛:中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自己讲故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语文老师可以在每天早读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读一篇好文章),全班同学以学号先后为顺序轮流来开展这项活动。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给讲故事者打分,满分为10分,同学们认为讲故事者能得多少分就打多少分,之后,语文科代表收集好分数,回去输入电脑,算出全班同学所打分的总平均分,等全班每位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活动后,就按得分高低评出前10名,分别奖励操行分5分。这样的竞赛,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而且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每周辩论大赛:辩论赛不但能锻炼到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在赛前准备时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老师可以把每周的班会课开成辩论会:如“晚自修讨论学习问题利还是弊”、“中学生常上网好吗”、“环保与经济,孰先孰后?”、“如何看待伊拉克驻军问题”等等广泛的话题,都可以成为开展辩论会的主题,在召开辩论会的前一周,老师先明确辩论大赛的正方和反方,让他们自行查找资料,收集论据。学生们为了能在辩论会上一显身手,都会很积极地查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每周班会,就能通过辩论大赛的方式,成功开展。

四、办手抄报,推进学生阅读实践

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办报初期,语文老师可先传授一些办报的知识,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人,并推荐一名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领导本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展开竞争,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写出文章,形成报纸;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办成专刊:如环境保护、体育健身、学习方法、同学友谊等等。手抄报集读、摘、采、编、写、画和版式设计于一体,每个月出版一期,可先在班里的墙报上进行展出,然后选送其中的精品到学校宣传专栏展览。在办报过程中,学生们调查采访、查找资料,撰写文章、设计版面、抄写出版,可以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合作的好处、实践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阐述了如何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能力 篇4

一、教师导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就能很好地让他们开展阅读了。如何做呢?语文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抽出3-5分钟, 选出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断, 绘声绘色地像说书先生那样说给学生听, 热情地向他们推介这些书籍。所介绍的书范围要广, 古今中外, 无所不包, 诸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现代的《平凡的世界》、《花季、雨季》, 外国的《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等等。教师在推介时要有介绍、有点评, 指出阅读这些书籍的好处与精彩感受, 从而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这样一来, 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书籍找来阅读。

二、创设平台, 提供学生阅读便利

语文老师通过导读,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 紧接着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 让学生方便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书籍来阅读, 为此, 可以开设以下平台:

办课室图书角。在课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 由语文科代表和学习委员专门负责, 图书角里的书可以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 也可以班级的名义到学校图书馆里借来, 保证每两周一换。每天下午及晚修上课前40分钟开放图书角, 全班同学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交流。这样, 在班里就会很快形成浓郁的读书风气。教师再适当地要求学生写写读书笔记, 摘抄一些精彩片断, 说明随时要抽查。学生大多都积极又主动, 会做得很好, 还能很快地把这些精彩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到图书馆阅读。为了促进学生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 语文教师每周可安排两节课的时间, 带领全班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 并且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明确每位学生的阅读量, 让学生在做好读书笔记的同时, 上交一份读书心得。经过这样的安排, 学生们在图书馆里就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写出来的读书心得也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开展竞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竞赛”是青少年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阅读, 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佳句积累竞赛:在课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设佳句专栏, 由每天的两位值日生分别写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句话:如“心动不如行动,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 同时, 全班学生人手一本佳句集, 每天都要把值日生所写的佳句摘抄下来。当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值日完毕写了佳句后, 由大家一起投票评选, 根据得票的多少, 评选出最佳十句, 并奖励这些学生每人操行分5分, 接着进入下一轮竞赛。这样,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精读名人佳句, 关注精彩文段, 另外, 学生们由于每天都能摘抄到两个佳句, 时间一长, 积少成多, 就为写作收集到了很多好素材。

故事演讲比赛:中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 更喜欢自己讲故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语文老师可以在每天早读课前5分钟, 安排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或读一篇好文章) , 全班同学以学号先后为顺序轮流来开展这项活动。在班里, 每位同学都是评委, 都给讲故事者打分, 满分为10分, 同学们认为讲故事者能得多少分就打多少分, 之后, 语文科代表收集好分数, 回去输入电脑, 算出全班同学所打分的总平均分, 等全班每位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活动后, 就按得分高低评出前10名, 分别奖励操行分5分。这样的竞赛, 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而且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每周辩论大赛:辩论赛不但能锻炼到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能促使他们在赛前准备时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老师可以把每周的班会课开成辩论会:如“晚自修讨论学习问题利还是弊”、“中学生常上网好吗”、“环保与经济, 孰先孰后?”、“如何看待伊拉克驻军问题”等等广泛的话题, 都可以成为开展辩论会的主题, 在召开辩论会的前一周, 老师先明确辩论大赛的正方和反方, 让他们自行查找资料, 收集论据。学生们为了能在辩论会上一显身手, 都会很积极地查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每周班会, 就能通过辩论大赛的方式, 成功开展。

四、办手抄报, 推进学生阅读实践

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办报初期, 语文老师可先传授一些办报的知识, 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四人, 并推荐一名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领导本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展开竞争, 做到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 可以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写出文章, 形成报纸;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办成专刊:如环境保护、体育健身、学习方法、同学友谊等等。手抄报集读、摘、采、编、写、画和版式设计于一体, 每个月出版一期, 可先在班里的墙报上进行展出, 然后选送其中的精品到学校宣传专栏展览。在办报过程中, 学生们调查采访、查找资料, 撰写文章、设计版面、抄写出版, 可以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合作的好处、实践成功的喜悦。

浅议营造发展环境 篇5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首要任务。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能够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水平、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一是要要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创新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使政府职能进一步地转变到制定政策、经济调节、实施监督、社会管理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公共事务上来。二是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必须把思想观念从传统的“重管理”彻底地转变到“重服务”上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大胆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努力推进各方面的创新,从政府职能、办事制度、工作程序等多方面为政府规范行政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四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透明政府”建设的速度,勇于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政务环境建设中来。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增强政法队伍执行力,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任务。我县应紧紧围绕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拓宽企业维权通道,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此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一是要以创建“平安蓬安”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二是要拓宽企业维权渠道,企业在生产经营,资本扩张中的合法权益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不仅要得到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政法部门也要通过调解、强制执行、专项整治等手段,建设系统的维权网络,使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三是要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全县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无论是谁,都不得阻挠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得侵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都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大家共同扶助企业成长壮大,以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诚信至上”的理念,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窗口行业要实行规范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一是要树立“诚信政府”新形象,各级各部门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依法行政和诚信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执行“首问责任制”、“承诺公示制”、“定期走访制”等,做到“一切为投资者服务,一切让企业满意”,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从小事做起,规范市民言行,重点纠正群体性不道德行为和企业信用缺失形象,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正确鲜明的舆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正确鲜明的舆论环境,有利于资本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和洼地效应;有利于我县知名企业发展,展现示范效应,吸引新的外来资本;有利于赢得口碑,形成地区的品牌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一是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需要,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来,共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献计出力。二是要通过强化舆论监督,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大局为重的思想;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树立“从我做起,我就是环境”的思想,破除惧艰怕难、无所作为的观念,树立无私无畏、大有作为的思想。三是要集中力量宣传县委、县政府为营造发展环境的决策部署、政策和措施;宣传改善发展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先进典型等,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确保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反映,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由于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见识视野、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局限,部分群众往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容易做出自认为合情合理但却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因而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一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展开全民荣辱观教育,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增强群众的大局意识、政策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要依法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弘扬正气,维护稳定,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既是文明城市的特征,又是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基本因素。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企业才引得进,留得住;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干部群众就能一心一意抓建设、谋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为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就医、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把企业发展壮大。

营造“主观教育环境” 篇6

营造“主观教育环境”应认识到以下三点:

1、 学生是“本善”的人

“性善论”说明了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之需要社会伦理与政治,这是为人的内在本质决定了的,学习的可能,不在于其他,而首先在于人之为人。孟轲以为,讨论人性就应反映出所讨论的对象——人这一类的类本质,所以人性是一个类范畴:人相对于其他的类绝不相同,而同类之中却相似。从人的“善性”中“牵引”出人“善”的素质,然后再将这种“善”的素质存养和扩充、发展和完善。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所以说,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以己之善存养和开发学生人性之“善”, 教师以己之善发展和完善学生人“善”之性。因为“善”是潜能之端,“善”是智力之源,“善”是情感之本,“善”是人文之根。据此,注意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师不是用来仰视的。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中说:“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相反地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还要说一点的是:老师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抚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

(2)信任原则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师生关系时说:“儿童对优秀教师的信任的确是无限的。当儿童跨进学校大门,成了你的学生之后,他就会无限地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就是神圣的真理;你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要珍惜信任。这也就是说,要珍惜儿童对人不加防备的心。这种教育智慧,应该贯穿于我们全部工作之中,哪里的教师不懂得儿童的内心世界,竭力把儿童不加防备的心变为关闭小鸟的樊笼,并把自己认为有益的和必要的东西强加给儿童、哪里就会开始出现教师缺乏修养和愚昧无知的现象。”

2、 学生是“情感”的人

哈佛商学院曾做了一个有名的试验。在一个工厂车间,灯光不是太亮。于是派人换成更亮一点儿的,并告诉工人,这是领导考虑到灯光太暗会影响大家视力的缘故。结果,工人的劳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过了两周,又把灯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给工人的理由是,最近电压负荷太重,承受不了。结果出人意料,——工人的效率并没有随着灯光变暗而降低,效率与灯光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高效率的源泉在哪里?两个字:关爱。第一次换灯泡,工人感受到了来自领导的关爱,工作激情由此激发。正是这种激情,让工人们在灯光再次变暗后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工作效率。领导的关爱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明灯。

沛西能说:“如此众多的教育努力的相对无效性,主要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作为人的能量的最近来源的情感,它是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行为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其产生内驱力。

(1)守密原则。保守学生的秘密是保护学生自尊中最重要的一条,自尊是一件华贵的瓷器,一旦破碎,便不可复原。

(2)换位原则。“学生在教师面前永远是弱势群体”,换位思考是理解学生情感最有效的原则。

(3)快乐原则。情绪是生活质量的标志,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奖赏就是让学生每天生活得快乐。

3、 学生是“发展”的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作为青少年的学生,亦是发展变化的,教师应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被称为“期待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西方心理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与此实验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这种“习得性无力感”最终促使他们走向犯罪的深渊。

阅读环境营造 篇7

传统人居环境中的“景”, 孕涵着人对自然的体验、认知、解读、再创造;它试图完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熔炼;寻求“自然之境”的人伦道德与精神境界;附着人类生存生活的传统和印迹;最终使原初的“自然场”演化成为关乎“人”的“文化场”与“生命场”, 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特征[1]。

“八景”1) 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的“景”的精华与凝缩。这些景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在人类聚居的影响下, 最终成为区域规划层面的“风景体系”。“韩城八景”是针对韩城县域形成的风景体系2) (图1)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 有四种说法:分别是三版“韩城八景”与一版“韩城十二景”。现总和所有景致内容为:禹门神迹、园觉疏钟、澽水朝宗、韩祠芳草、左院棠化、象岭春晓、龙泉秋稼、苏岭黛色、横山烟雨、少梁堤柳、韩原古道、太史高坟、长城塞雁、高门巍秀、嵬峰摩霄、香山云寺、猴山秋韵, 共17个。这些景致开发形成于不同历史阶段 (表1) , 从春秋战国至明清近代。而被归纳总结称为“韩城八景”或“十二景”, 则始于明清[2]。

2 县域“八景”的确立原则

2.1“八景”的“自然基础”——自然美学原则

韩城八景首先依托于自然地理环境, 以对县域“知名”山水的“寻胜”和“二次创作”为基础 (图2) 。这些山水首先具有传统自然美学认知下的艺术特质 (表2) 。同时, 它们往往在县域环境中, 具有重要地位, 处于标志性位置。经过人们长期游赏、体验、提炼、和艺术表达后, 渐渐达成美的“共识”, 确立“景”之“意象”。自然美学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一个原则。

2.2“八景”的“人文基础”——文心原则

“八景”呈现出一种特有的, “中国式”的文化意蕴,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或人文精神, 甚至相当一部分“因文化而生”。大体来看, 八景指向的文化内容可分为四类3) (表3) :一是以自然为对象的“山水文化”;二是以“人”为主题的纪念文化;三是宗教文化;四是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文化[3]。“文心”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二个原则。

2.3“八景”与县域聚居——人居原则

除了依托于自然山水, “八景”还和县域聚居有密切关系。韩城地区大致可分为西北山地区、中部丘陵区、以及东南部的黄土台原区、河谷川道区 (表4) 。山地区距离人类密集聚居区域较远, 景致以自然山水为主;川地区是聚居的主要范围, 景致则多与聚落相关;丘陵区和台原区是县域密集聚居的发散区域, 同时拥有大量山水依托, 成为景致分布的主要地域。由此可见:一方面, 景致分布多处于县域密集聚居区周围;另一方面, 多数景致又并非处于聚居主区内部, 而是与其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外围林立。韩城南部的澽水“二十里川道”是县域聚居的密集范围, 八景体系中, 仅有3景位列其中, 再除去偏远山地的4景, 剩下的10个景致均处在县域密集聚居区外围, 且“可被控制”的空间范围里。

进一步来看, 在县域聚居主区内部, 澽水“二十里川道”的南端为汉代以前, 韩城地区中心城市——古少梁城址所在, 其东部是芝川古镇址所在。八景体系中, 有五景处于其上或周边;川道北端是汉代以后, 韩城县域核心聚落——古县城所在。有八景处于其上或周边。上述13个景致分别是由韩城地区前后期的两个县域核心聚落来“控制”的 (图3) 。因此, 八景体系的确立, 很大程度上是与县域核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一并考虑的。“八景”是以城市为核心, 向自然的延伸和渗透, 是城市人居单元的环境扩展。人居原则成为八景确立的第三个原则。

2.4“八景”的功能属性——聚居支撑原则

“八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除了与聚居的特定关系外, 站在全局视野下, 它还直接关系到县域整体的防御、交通、水利等具体功能 (图4) 。八景中, 禹门神迹和太史高坟分别是韩城北部和南部防御河东进犯的关键点[4], 韩原古道和长城塞雁则是抵御南向侵袭的重要位置。少梁堤柳是韩城县域早期核心城市——古少梁城的关键防御口, 澽水朝宗与园觉疏钟则是韩城后期核心城市——古县城的防御点;与此同时, 上述7个景致均处在韩城南北交通主道的关键位置, 呈线性分布。它们在承担进一步军事防御的同时, 还是县域交通组织的重要节点;除此之外, 禹门神迹和龙泉秋稼还是县域防洪水利建设的典范。鉴于此, “八景”在县域人居环境中, 具备重要的客观功能, 进而成为人居支撑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形胜思想”的全局整体视野下, 一些景致因处于“关键位置”, 还复合多项功能。基于各种聚居支撑的需要, 它们发展成为地域独特的形胜防御景观、交通景观、水利景观等等。聚居功能支撑是八景确立的第四个原则。

2.5 县域“八景”与乡土精神——地域原则

“八景”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畴而言的。它是人居环境在特定地域内部, 在全局视野下, 以聚居为核心向外拓展的, 统筹自然、文化和人居支撑的, 整体性控制、关键性选择和凝聚性创造 (图5)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八景是地域人居环境的升华。八景之确立, 或者在自然体系、文化体系、聚居体系、以及人居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状态下, 发挥着关键和凝聚作用;或者在各自体系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 对县域人居环境的影响颇大。

正因为八景体系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而言, 它所回馈的是地域自有的山水、人文、传统习俗等。如韩城八景中, 禹门神迹折射的大禹精神, 早已内化成为镌刻在韩人血骨里的文化基因。太史高坟上, 司马迁著书《史记》的艰苦历程, 更是韩城民众永不忘怀的信仰根基[5]。苏岭黛色、龙泉秋稼、左院棠化、澽水朝宗所对应的苏武、马攀龙、左懋第、刘荫枢等本土名士, 对韩城的深刻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同时, 少梁堤柳、韩原古道、长城塞雁等所有景致均承担着记载和传承县域历史发展的责任。县域八景以自有的“独特性”和“精华性”, 达成民众聚居生存的“凝聚性”, 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归属意识、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而确立“韩城人之所以成为韩城人”的乡土精神。

3 县域八景的营造方法

3.1 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草本——“寻胜”

风景营造的首要任务便是基于“设计意识”下, 关于自然的典型性选择和体验——即“寻胜”。如禹门神迹:“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 其下湍澜惊如山如沸, 两崖皆断山绝璧, 相对如门, 惟神龙可越, 故曰龙门”;太史高坟:“北绕秀水, 清涟有声, 南距通衢, 悬崖多栢。西北梁山层峦列座, 东面黄河巨浸回澜, 盖胜概也”;澽水朝宗:“县城西五里许, 两峰矗立, 澽水出焉……眺梁山, 听澽水, 耳触成声, 目遇成色, 吁亦伟矣哉……”;园觉疏钟:“在北门外, 高爽宏丽, 为一邑胜概”;横山仙观:“迤川西北, 群峰沓互, 石奇如沏, 涧底泉声弄筑振环, 山有石洞……”;苏岭黛色:“古径盘曲, 而上有老柏三百余柯, 皆南向, 其麓多柿树, 霜后满山红色可爱”;龙泉秋稼:“在澽水之阴, 冬夏澄碧……前为方池, 有松偃盖其上, 旱祷有应”, 等等[6]。

这些景致或处于冠山“孤高”之地、滨河“临险”之地、倚山“就势”之地、挑崖“险绝”之地、亲水“仙境”之地, 开拓“平缓”之地、绿荫“映翠”之地;或处于围合“聚气”之地、导引“贯气”之地;同时还是“纵深远望”、“滨河俯瞰”、“对望彼岸”、“收纳全景”的绝佳观景位置。古人在县域环境当中游走、体验、发掘、提炼着自然之“意象”。对于这些特殊关键位置的确立和解读, 虽然并非出自设计, 却成为后续八景营造的设计基础和前提。

3.2“寻胜意象”和“时序导引”下的建筑营造

“八景”中的建筑营造, 因处于特定的自然空间位置, 在凸显和提点景观意象的同时, 形成绝然微妙的意境氛围4) 。如禹门神迹 (图6) :“……禹门之上, 禹庙在焉。神之至者其精不息, 物之大者其气必神……盖门也……”;太史高坟[7] (图7) :“……于是直荣光之澳, 觇禹凿之山, 面汾阴之脽, 纵望遐观, 岂不快哉!……”;龙泉秋稼 (龙潭飞阁) :“……公暇, 延诸士大夫于岭南青龙阁, 阁悬崖, 俯瞰渠堰, 分流如带, 畦苖蓊郁, 远达河滨, 诚韩邑之奇观也……”;苏岭黛色:“然风雨晦明, 与太史司马公高塚南北相望, 岂非十九年之浩气孤忠, 贯金石, 陵星岳, 振万古而长存哉?……古栢阴肃, 南向其柯, 有碣岿然, 于唯苏子……”;园觉晨钟:“……盖从来奥境名区, 天工居其半, 人巧亦居其半。……而次章曰:作之屏之, 修之平之, 启之辟之, 攘之剔之, 则知人力之培补为不可少云……”;澽水朝宗:“桥之北有亭, 可以瞩远。其南则有小石桥三孔, 以为卫桥, 前后又各竖坊以表之, 驱车过此……今韩绅士来请记, 并献所绘图, 余披览之, 如置身梁山澽水间, 因思桥当澽流所聚, 风气钟美, 草木秀发, 实与邑人士精神志意相感通, 爰名其桥曰:毓秀, 而纪其梗槪如此”等等[6]。

“八景”之建筑契合着自然之“意象”, 抒怀着人文之“精神”, 呈现出升华了的“意境”氛围。风景建筑的营造, 展现了人在其中游走、寻胜、立意、建设、登临、体悟的基本过程, 同时也为人远望、俯河、纪念、凝思、娱乐等行为活动提供空间承载, 并引发新一轮的、周而复始、持续发展的、向外拓展的艺术创作历程。建筑创作并非风景营造的终极目的, 但它却在点化“寻胜之意象”, 进而达成“天人合一”之道, 升华完善生命境界的历程中, 实现了更高的使命价值。

3.3“景”的形成

“景”的形成取决于人在“寻胜”历程中的“意象”确立和“意境”生成。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环境场所中, 一些“特定”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本身即具有某种典型艺术性、文化性的意象和意境反映。它是经过人的“发现”、“发掘”得以确立的。如嵬峰摩霄、高门巍秀、猴山秋韵等是针对巍山、高门原及猴山, 在特定时间、空间、气象状态, 反馈于人的视听感官的, 意象和意境体验;二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地域空间位置, 在反映出某种“意象”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人工建设的“点化”和“强化”, 方更能呈现出意境特征。如禹门神迹、太史高坟、园觉疏钟、横山烟云、龙潭飞阁等, 分别立足于“滨河雄浑”之处、“冠原俯瞰”之处、“倚山孤高”之处、“隐翠幽谷”之处、“挑崖险绝”之处。这些空间位置本身具有特定意象, 通过禹庙、司马迁祠、圆觉寺和金塔、横山道观、龙泉寺等人工建筑的设置, 意象特征即升华为意境氛围。上述两种情况均以人在“寻胜”历程中, 对“自然意象”的发掘为基础。换句话说, “景”的形成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 景致的确立不仅关乎景致本身, 还涉及到人在游览路线中, 停驻时的观景位置以及俯瞰、远望等视线方向 (图8) 。例如县城北端的“园觉晨钟”, 其本身是相对于周边就近、低平开阔的观景位置来“欣赏”的, 但因身居高处, 亦成为俯瞰县城, 甚至收纳县域全景的绝佳观景点;又如“横山仙观”, 是立足于山谷对面的特定位置和特定视线方向, 遥望形成关乎山、树、雾和建筑的绝美图景。与此同时, 其本身亦是欣赏对面景致的重要位置。景致不是孤立的, 它是贯穿在人的行进和停驻、时间空间的转换、观景位置的转换以及视线的转换过程中, 对“看”与“被看”的对象的同时发掘和塑造[8]。

最后, 风景的形成还受到中国文化美学的深刻影响5) 。“寻胜”是意象的发掘;“营建”是对意象升华后, 意境的塑造;“人文”则是对意境直观、凝练的, 另一种艺术表达, 以及与观景者自身生命体悟的融汇, 并实施对景致的二次影响。八景皆以凝练点题的四字命名, 还有大量针对景致形成的优美诗词。如康行僴 (清) 在《横山观祷雨》中, 这样描绘横山烟云:“地以幽而胜, 山惟静乃灵。画图入花树, 空翠逼池亭。云气石间出, 水声松杪听。愿将精洁意, 直为达青冥”。又如程必昇 (清) 在诗中这样描绘龙门禹迹:“云连山万叠, 峡劈水千寻。断岸分秦晋, 急流亘古今。桑田归圣德, 刋鑿寄天心。何怪三辰雨, 纷纷尽是金”。再如诗《靑龍閣》对龙潭飞阁的描述:“飞阁依危嶂, 临高步欲驚。崖虚潭底影, 水走澗中声。白日懸孤照, 苍山對遠晴。吹簫人伴我, 说是小蓬瀛”[9]。诗歌与景致的联系极为“真实”, 又使人有更为特别的艺术体验。“寻胜”、“营建”与“人文”, 三者是合一的。就指向来说, 三者的“真实”联系性在于:均为针对“意境”的发掘、塑造和表达而言 (而非“实体”) 。就表现方式来说, “寻胜”与“营建”贵在成画, “人文”贵在成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相映成趣, 最终将意境推向更高的美学表达。

4 结语

“八景”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特有的设计智慧。它不仅是自然、文化、聚居、人居功能支撑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与凝练, 还反映出全局视野下, 面对特定区域范畴的一种规划方式与设计表达。它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关键的辩证关系, 先天存在和后天创造的辩证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并最终以特有的美学艺术形式得以落实。“八景”营造传统对于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

图1:根据 (清) 韩城《县境全图》修改

图2:作者自绘

图3:作者自绘

图4:作者自绘

图5:作者自绘

图6:韩城乔家珍照相馆摄于1935年

图7:作者自摄

图8: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树声.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70-73.

[3]韩城市志编纂委员会.韩城市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1028.

[4]周若祁.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5-26.

[5]刘利华, 高建勋.汉太史司马迁祠墓[J].中国统一战线, 2005, 10 (12) :58.

[6][清]傅应奎钱坫.韩城县志.清嘉庆二十三年.

[7]祁嘉华.读不懂的司马迁祠墓[J].建筑与文化, 2008, 24 (10) :74-75.

[8]蒋松源.历代小品山水[M].武汉:崇文书局, 2010.

营造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8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 一个未学会讲话的小孩, 假如周围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 他也很少听到别人谈话, 他永远也学不会讲话,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学习英语,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所以老师应努力去创造英语环境, 坚持用简单的英语和课堂用语讲课。

二、采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常换“新招”, 教学才有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方面, 学生们普遍对游戏感兴趣, 所以游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传呼游戏, 传呼是现代化的先进通讯手段, 学生们对它颇为好奇, 我抓住了这一特点, 设计了这个游戏来复习对话:把两个玩具手提电话分别给两名学生, 让他们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对话, 若遇到不会说的, 还可以“打电话”搬救兵, 让另一名同学继续和对方进行对话。通过这个游戏,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巩固了同学们已学过的句型, 事半功倍。此外, 还有传话、拔河、垒房子等许多游戏,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还使课堂气氛活泼起来,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 增强学生识记能力

现代教育者只有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 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容易地获得英语知识, 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上, 如在教学人体各部位时, 把每个部位都画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的另一面写上英语, 画一个鼻子就是nose, 画一只耳朵就是ear, 既方便教学, 更方便复习巩固, 同时不时地叫他们Touch your face (mouth、head、neck) 看谁反应得又准确又快捷,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单词。这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变静态为动态,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词, 即将一个个枯燥的、孤零零的词通过让学生模仿其动作而“动”起来。

2.词组, 把一连串词组通过学生模仿其动作“动”起来。

3.句子,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表演, 从而增加句子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学得快, 记得也牢。如句子A cat can catch a mouse (猫能捉老鼠) 我首先教会学生每个单词, 然后针对单词进行表演:cat (猫) , 学生从嘴唇中间向外捋一捋“猫”的胡须;catch (抓住) , 学生作“抓”的动作;mouse (老鼠) , 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老鼠动作。最后, 让学生自由发挥, 进行句子表演, 通过这种“表演”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所学句子记忆得相当牢固, 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4.课文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营造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篇9

一、营造英语校园文化环境

教室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英语教师要善于创造教室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进入“英语空间”的感觉。比如:让学生用英语制作作息时间和课程表,教室墙壁上张贴英语名人名言警句,出英语黑板报,播放英语新闻和歌曲。教室英语名人名言警句如:

宿舍和食堂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在宿舍和食堂文化建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营造英语文化环境,张贴中英语宿舍守则,使用英语提示语和警句。如:“先洗漱,然后搞好个人卫生First wash,then do a good personal hygiene”“大家要整理好宿舍,物品有序,被褥整齐You should clear the whole good quarters,and materia release order,blankets neatly。”

食堂就餐使用中英文文明礼仪提示语,如“排队就餐Queue dining”,“不要浪费食物Don't waste good food”,“不得大声喧哗Don't make much noise”等。还可以在食堂播放优美的英语歌曲。

开设英语角,鼓励学生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对话,让学生沐浴在浓郁的英语视听文化氛围中,感受真实的英语环境。

二、运用英语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在课堂营造一个听、说、学、练的英语对话环境,让学生们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用英语对话交流的欲望,随时准备用英语来和同学或老师对话。教师运用准确的英语授课,创造活用英语的真实情景,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快捷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习惯。

三、积极开展英语互动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英语活动,如做游戏、学英文歌曲、演英语课本剧、演讲等,营造英语学习语境,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互动过程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培养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在学生学完新课后组织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活动,让学生们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排练。这种表演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剧本台词不能长篇大论,要编写简短口语化、适合学生的情景对话,便于表演者的记忆,也使其他同学易于理解接受。

如我们学完《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l times have changed后,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位中学生millie拜访mr chen了解阳光城的历史的课本剧。两位同学精心准备,编写剧本,表演得相当出色。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融合过去所学知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内化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

四、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指导学生利用百度、谷歌搜索功能,解答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指导学生上英语网站,开阔视野,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浏览英语新闻,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提高网络英语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利用QQ聊天软件进行英语互动聊天,建立班级师生英语聊天群。教师首先要学会用QQ与学生之间使用英语聊天,这样可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用英语聊天,让他们在生活中把学到的英语进行学以致用。学生可运用老师网聊中所运用的句型、词汇与他们的同伴或好友进行英语聊天。鼓励学生与学英语的网友交友,与英美中学生交友,以提高英语对话能力。

指导学生开设英语博客空间。QQ空间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在QQ空间上可以上传图片、音乐,书写日记,写心情。它通过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抒发感情,表达心情的平台。我们引导学生开通QQ博客空间,随时用英语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并且运用多媒体投影仪把学生作品回放出来,评讲学生上传内容,开展英语博客内容评比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营造适宜环境转化特殊学生 篇10

一、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 转变“受责打”学生的学习态度

刚接过四 (2) 班的数学教学时, 我去上任教师那里了解这个班学生的学习与家庭情况, 当上任教师介绍到小洋时提到他因为经常不主动做, 或不做家庭作业, 几乎每天都要被父母体罚, 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我听后, 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伤心, 并希望通过改变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 转变他的学习态度, 从而提高小洋的学习成绩。第二天, 我约见小洋母亲, 建议我们共同配合, 改变方法, 我的方法是如果小洋没有做家庭作业, 我第二天检查发现后, 会督促他补做, 有进步时, 我会打电话告诉家长, 家长可以奖励他, 但是, 有一条要求, 就是父母一个月内不准打他 (教育实践经验:孩子养成一种习惯, 一般需要三、四个星期) 。小洋的母亲开始认为, 一个月内不打孩子可能做不到, 就是自己做到了, 他爸爸也可能做不到, 于是努力我说服了他的父母。此后, 小洋基本能主动做家庭作业, 我要求他把我的手机号码写在他的家庭作业本上, 遇到不会做的作业, 就主动打电话问我。第一单元测试, 他得了八十三分, 书写也不错。第二单元开始, 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中上水平, 还养成了主动做作业的好习惯。

这种家庭与学校多重因素的有效联动, 使小洋既告别了皮肉之苦, 又养成了主动做作业的好习惯, 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教师与学生达成共识, 转变“自闭症”孩子的孤闭性格

李兵是转学进入四 (3) 班的, 刚转进来时, 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很特别:从来不说话, 老师提问他, 他根本没有反应, 课间老师有事找他, 多次叫他的名字, 他也好像没听见一样, 开始我以为他听力有问题, 与班主任交流时, 班主任告诉我, 他是一个经过医生诊断有“自闭症”的孩子。第一次教这样的孩子, 我感觉很新奇, 于是上课时特别注意他。因为他很特别, 学生经常取笑他。为此, 我与班主任商量:专门为他开一节班会课。上班会课时, 我把李兵叫去我办公室辅导, 班主任面对李兵不在的本班其他学生, 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他想跟谁玩, 大家都要同他玩;二是他有困难时要帮助他;三是他表现不好, 或者不正常时, 不能取笑他;四是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会进步。李兵本人并不知道老师在班里提出了这些要求, 没有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自卑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 我发现他解题的逻辑思维非常严密, 他的单元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有一次班主任听我的课时, 他居然两次举手想发言, 我请他回答, 可是问题虽然简单, 但他都是欲说无声, 我每次都鼓励他。一个学期下来, 同学们都能与他友好相处, 他也慢慢地融入班级, 融入周围的同学之中, 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有时候还会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他的变化让他妈妈很高兴。他妈妈还告诉我说:“以前的一个老师说他数学不行, 同学也经常取笑他, 孩子现在告诉我, 他的数学很有进步, 以后想当数学家。变化可真大!”

营造优雅的居家环境 篇11

眼下,居家布置中存在着不少误区。动辄大兴土木.或追求高档豪华,或使家庭宾馆化。孰知这种缺乏创意的设计,既丧失了空间舒适之美,又失去了简洁、实用、新颖和协调的原则,终究流于千篇一律的模式。营造幽雅的居家环境,这道理如同化妆与作文,最高境界乃是清新自然、生动流畅。

如今的居家条件,未必家家房敞屋亮。利用有限的空间,从而寸土必争拓展空间,营造属于自己的温馨世界,是尚未达到小康居住条件家庭的迫切愿望。

我的一位朋友,仅蜗居一间二十几平米的房子,再除去厨房、厕所,三口之家的居住空间,可谓逼仄至极。及至登门造访,不由的叹服朋友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本领。

这原本是直筒型的房,中间砖墙隔断,里面是卧室,外间再分隔为二,临窗的一半做厨房,靠里的一半是小格间,可安一张供孩子使用的小床。朋友将中间的砖隔墙换成铝合金玻璃隔扇,采光明亮,顿使室内豁然开朗,反不觉其窄小了。再配置沙发茶几,小格间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会客室了。

夫妻俩都是文化人,足有千册藏书,书柜的设计颇有特色,紧靠墙壁,厚度很薄,仅比立放着的一本书稍宽点,自地板直达天花板,就连卫生间与卧室相连的那个小转角,不超过一米见方的地盘,也做了个高高的小书柜。这样书既不与人争空间,又美观大方,别具匠心。全部安排妥帖,居室里居然还能留出一小面敞亮的墙壁,挂上字画,篷筚增辉,整个房间给人以雅致、敞亮、洁净的感觉。朋友颇怡然自得,他说:“刘禹锡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职此这番境地,不亦悦乎?”

蜗居小宅的工巧布置固然得一灵性创造,小康居室的大度追求亦有分寸的掌握,近日又有几位好友乔迁新居,居住面积均可列入小康居住标准。A君家仅客厅就有二十几平米,其布局呈西式风格,在厅墙的一面装饰壁炉架,突出厅室的交际功能。壁炉之上还张挂A君自己设计的几何图案壁挂毯,形成屋内的视觉焦点,透出一股浓浓的艺术之家氛围。立于沙发后的开放式书架,给客厅注入书卷气息,而特意栽培的盆景小树。更让人倍感清新、爽朗。A君为人好客,家中常常高朋满座,亲朋好友围“炉”而坐,侃侃而谈,其乐融融。

B君专事写作,她家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书房兼客厅。四架大书橱占了一面半的墙壁,连同窗下的书案、屋中的方几,均敷抹近似木质本色的浅米黄色,线条一律宽大方正。屋里作为衬托的是一组凝重的黑色真皮沙发和与室内陈设反差很大的墨绿色丝绒窗帘,外衬多褶镂空白纱,壁面空白处,用网纹版印刷的欧洲古典油画名作、复古式小木屋挂钟、彩绘漆盘作了错落有致的点缀。悬垂在屋子当空的不是豪华的水晶吊灯,而是一只质朴的风铃,满室充郁着一份富丽与古雅。

C君家是寸土必争的典型,独特的转角家具设计将角地用尽颇有创意。在孩子的卧室中,采用转角沙发兼床铺的两用型家具设计,白天可充沙发,给孩子有一个接待小客人的空间,晚上则改为睡床。在他自己的卧室墙角,设计了一张三角形书桌,桌面可以翻动,平时不占地方,也可将二者合上,成为靠壁的柜子,可谓一具多用。

D君是位教师,在不算太大的居室布局上,既注重整体实用功能,又出奇制胜,富有新意,将厅及用房设计成重叠半开放型,即客厅与书房、厨房联成一体。每个空间采用隔断式的博古架或书架分割,点缀其上的或书籍,或工艺品,或青藤垂吊,突显室内的丰富层次。家庭成员或造访的客人在融为一体的环境中随意交谈、读书、品茗、餐饮,显得流畅自然,轻松愉快。

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营造 篇12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 对其内涵的阐释类型繁多, 但概括起来, 无非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从本质上讲,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 提高能力, 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因而,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 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2010年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敎, 推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要营造促进创新创效的良好氛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是工作岗位的就业者还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由传统的就业目标导向转变为创业的办学理念。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教育部于2010年5月4日正式发文提出相关意见, 要求提供各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 并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活动。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 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创业信息服务;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 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特别要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 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2.1 大学生迫切需要创业教育

2.1.1 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并把转变就业观念, 完善自主创业政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 印度1966年就提出“自我就业”的概念, 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 并为此教育和培养他们;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显得更晚。

2.1.2 大学生对创业普遍持支持的态度

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占57.7%, 远高于有所保留的26.2%。大学生中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占25.93%, 有创业意愿的占53.02%, 两者共计占78.95%, 根本不想创业的占7.61%。数据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 对创业持支持态度并在创业时间的选择上是非常理性的。选择毕业时和在校创业的共计23%, 他们如果能够成为现实的创业者, 这样的比例就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基本一致。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活力正是大学生创业的结果。例如, 美国95%的财富是由创业的一代在1980年以后创造的, 创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可以说:呼唤和提倡大学毕业生创业, 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观需要,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 必须看到:提倡开展创业教育是基于大学生需要完善自我, 都应当具有开创自己事业的能力。

2.2 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氛围不足导致的问题

2.2.1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的误区

创新创业观念已经深入学生之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显成效。但不少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 有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 能创新创业的自己会去创业, 无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其二, 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 作为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其三, 有人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店、开公司挣钱, 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其四, 部分师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 认为创新创业最基本的要素是资金, 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其五, 有人对创业与就业, 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甚至有人对“创业教育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

2.2.2 创新创业活动效果得不到保证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只有1%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创业之路, 美国大学毕业生中走向创业之路的有25%左右, 日本有18%左右。可见, 中国的创业教育已走在后头, 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目前表现在课堂上的课程是零碎的, 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内, 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 课外的创业教育活动目前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 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

2.2.3 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指导思维限于“天马行空”和“纸上谈兵”的局限之中, 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成功的教育模式, 但发展很不平衡。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 以课堂教学为主导, 辅之以创业教育讲座、竞赛等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 以创业实战为主, 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来教授学生如何创业, 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服务, 重在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 属综合式的创业教育, 学校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然而,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 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差异显著, 中国绝大部分高校至今还未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高校宣传“创新创业”精神, 营造一种宏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关注“创新创业”,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进而能够涌现出一批“尝试创业”的学生, 为以后涌现出更多的创业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3 实证研究情况

3.1 调查设计情况

本人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访谈, 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和影响因素, 特别体会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营造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设计了调查问卷, 试图找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 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 收回问卷964份, 有效问卷886份。

3.2 调查结果

3.2.1大二的学生参与调查的参与度比较高, 高达72.25%。大二学生已经度过大学的适应期, 重新调整目标, 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后, 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特别的职业规划开设有了一定的设想。

3.2.2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女生相对男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没有男生积极, 对日后就业准备相对男生好。我国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代代传承, 时至今日, 女性已走出家庭, 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俗的成绩。但更多的时候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一直从事比较保守的工作, 在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过程中, 这一点仍表现的很突出。

3.2.3家庭的经济情况仍然是影响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 47%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一般, 在是否会选择创业时比较犹豫。这些学生也想通过创业的方式来实现自我就业, 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但就目前的学校的氛围、社会的氛围和保障机制, 使他们害怕创业失败给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3.2.4有高达5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教学机制和模式 (特别是在高职高专学校) 不利于学生创业氛围的提高。67.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班级划分模式不利于日后的创新创业。

3.2.5进校后, 根据就业方向分班得到同学们的支持, 支持率过半。对改革的设想的安排的大都得到学生的支持。在教育教学改革时间安排上大都集中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体现了度过大学的新鲜期和适应期, 学生对未来有了重新的憧憬, 也愿意对未来作出规划。

3.2.6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改革设想和之前相比是学生的目的性更强, 目标更明确。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 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强的提高, 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即使是毕业后就要就业的学生, 其就业力也会有大的提高。

3.2.7很多学生都提出了关于创新创业的意见:培养创新创业的氛围、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加强给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 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3.3 结论

3.3.1 学生还是比较支持创业的, 由于受到经济, 特别是环境的影响, 学生还是顾虑重重。

3.3.2 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不足, 让学生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是影响当前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重要因素。

3.3.3 由于本调查受到时间、分布、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尽全面, 调查的结果相对分散, 结论相对片面。

4 营造创业的氛围, 促进创业教育。

4.1 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在帮助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党团组织应当在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上做文章。可以通过邀请在外就学、经商发展的青年才俊回校为青年上课、讲座;评选先进青年创业典型, 并大力宣传创业创新成功事例和经验;开设“创业成功经验谈”讲座等方式, 大力推动青年创业创新经验的交流, 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 引导青年转变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念, 培养和增强创业创新意识。

4.2 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强调校园文化活动的“四个结合”, 即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 专家的创造性指导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立志成才与关心社会的有机结合, 把创业教育寄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也可以使创业教育得到多方面的收益。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文化领域, 它对大学生具有内化功能。

4.3 进行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 营造创新创业教与氛围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培养学生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安排上融入创兴创业教育, 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高校的教务部门应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营造一种宏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以追求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云南大学科创中心.《把握规律, 创建机制, 营造氛围,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08, 3.

上一篇:对数学实验的一点思考下一篇: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