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2024-08-22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精选12篇)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1

摘要:当前教育的一大通病还是将老师学生钉死在课本上, 禁锢在教室里, 割断了英语教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扼杀了学生学英语的生活实践活动能力即兴趣。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 营造富有“磁性”的英语教学环境,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走向更加完善的发展, 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磁性

学习任何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 语言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 受当前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还是一直把师生束缚在课堂与课本上, 生活中缺乏英语环境是我们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如何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渗透生活, 英语教学充满磁性, 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教育, 让他们在英语中去体验生活呢?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 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磁性”的课堂英语教学

小学开设英语课已经有许多年, 操作形式千篇一律, 无层次、无梯度、无难度, 教师怎么说, 学生就怎么做, 有许多老师还沿袭机械传统的教法。如教单词时总按照“读—背 —写—默”的过程进行, 语法教学又遵循“教师分析—学生听讲—学生造句—教师点评”的模式,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学生学习枯燥, 兴趣减少, 获得知识面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突破传统教法、激活课堂教学呢?

笔者认为应该使小学英语课堂“磁性化”, 让学生不再沉浸在以往呆板沉闷的课堂环境中, 教师的责任包括创设蕴含丰富信息的环境, 使学生能在生活情趣中思考、探索。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重难点,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并通过多种适当的途径将以上三点展示出来。如可让学生走上讲台, 扮演生活角色, 开展生活游戏活动。再如教学挂图、自制图片、幻灯投影等的使用, 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我们特别注意运用好与教材配套的歌曲, 如果没有配套的, 就动脑筋查找资料或自己编创。我们提倡每课必歌, 学什么, 就唱什么、演什么。

英语课堂教育“磁性化”, 避免简单的说教和枯燥机械训练, 同时也能够使英语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真实形象, 能够使英语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富有魅力。

二、营造“磁性”的校园英语教学

学生在校除了课堂之外, 就是校园活动时间。校园应该营造出浓烈的英语学习氛围, 从而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生活乐园。本着这一目标, 我们将校园文化、景点设置和室内外布置, 均用英语作标识牌, 将校名、校风、班风、名言警句和课程表都以英汉双语呈现。要求每期校园画廊、班级板报都要有生动活泼的英语内容, 要求英语教师要适时定期地将以上内容教给学生。如:开学初, 我们就着手教学生用英语说校名, 说班风、学风等, 用英语向领导、老师问好, 并且由浅入深地逐步增加内容。这样, 在校园中以会“讲”英语为形式, 带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英语, 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磁性”的课外英语教学

“生活教育”是一切围绕生活而展开的,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学生在家里生活时间最长, 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 我们要将家庭生活学习英语的环境变成学校学习英语环境的延伸。我们要求家长协助、督促孩子在生活物品上贴上英文标签, 提供条件让孩子每天听与课本配套的磁带和英语童谣歌曲, 每天看与课本配套的碟片、光盘和相关的少儿英语电视节目。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新课, 练习准确的语音语调。

课外英语教育是课内英语教育的必要补充。教师要将英语学习编程一次次有趣的活动, 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我们在校大队部的支持配合下, 在红领巾监督岗设立了“英语礼貌小使者”, 用英语向师生及家长问好。小使者由各班同学轮流担当。在红领巾广播站设立“英语小世界”专栏, 每周播放一次, 内容有课文录音、英语童谣和歌曲、小故事等等, 并定期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此外, 我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英语节, 每周设立一个英语日,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兴趣小组活动, 力争全员参与。为了方便学生们开展英语活动, 学校提供了语音室、英语屋、英语角、英语书画园地等场所。将学习英语融入学生一日生活之后, 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 信心更足了, 知识面更广了, 能力更强了, 从而英语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英语的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 大胆尝试, 积极地去推动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常态化, 英语教学充满磁性, 让孩子在英语中体验生活, 让孩子真正地喜爱上英语, 同时我们也不难想象, 这样一批热爱英语学习的孩子必将是有着健康情感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1) .

[2]马真.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3]高炯.小学英语教学激趣谈[J].四川教育, 2001, (09) .

[4]粟翠芳.激发兴趣再现情境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12) .

[5]张建平, 尹国营.小学英语教学激趣刍议[J].山东教育, 1998, (Z3) .

[6]魏国从.提趣——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01) .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营造生物教学创新思维的环境 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 营造环境

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无不呼唤着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现代教育,却存在着诸多弊端,阻碍着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彻底破除种种影响创新思维形成的障碍,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的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成败的关键。一线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凡人的思维的语言培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正常的思维功能,这是基础的因素;二是后天的诱发,影响训练,这是伸展的因素。前者解决能否思维被诱发和训练的问题,后者解决思维和内容,发展的方向及思维的形成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后者较之前者有更突出的意义。然而这一思维的伸展程度往往取决于一个教育环境的影响、训练,在一个封闭狭窄的教育环境里只能促进单一的、守旧的思维发展,在一个开放的舒适的教育环境里则有利于促进多向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首要的是在于“创”,要培养学生的“创”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建立以“导”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敢地从“台下”走上“台上”来,从“听”变为“说”;从做教材的奴隶变为做教材的主人。把沉闷的课堂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心心相印的场所。在讲“免疫”这节课时,教师先把人体比喻为“城堡”,免疫系统是“军队”,学生马上就顺着思维说免疫细胞是“士兵”,抗原是“敌人”,抗体是“武器”等。

二、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提问是门艺术。教者提问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来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巧妙机智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能凸现创新思维、能引导创新思维、能激活创新思维、能开放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心脏的结构”这节课时鱼类有两个腔,鸟类和哺乳类有四个腔。教师可提问从进化的角度讲有没有有三个腔的动物?

“一切创造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些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之上,把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内容联系了起来,使学生再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提问学生夏天刚洗过头,头发还未干时是什么感觉?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巧妙的提问,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性,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为一些创新的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

同时,面对学生们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会使教师感到很难堪。因此,要突破思想的障碍:老师要放下架子,解答学生的困惑,并用宽阔的胸怀去接纳学生、包容学生,从而让学生敢于走进老师,使之获得信赖与依靠;调整教师的教学态度,树立相信学生的观念。相信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增长,鼓励学生多想、多议、多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想、会议、会提问,还学生一个舒张的“思维空间”,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思维自主的权利,让学生融入一个思维自信的氛围中。在思维交锋上,应该尊重他们的思考,肯定他们的思路,不能简单地过多地责怪学生的肤浅,特别是面对缺乏自信的学生;创造一个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没有怀疑就没有认识的推进;没有创设一个怀疑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怀疑是习惯就无法养成,没有怀疑习惯的学生就难以启动思维,认识也就难以深刻。事实上,知识的掌握、真理的接受,决不是靠一次二次的传授就能完成,学生有一个认识、理解、巩固的过程。在这样的阶段,学生会有疑问的;就是掌握了之后,学生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再运用的问题,在这样的阶段同样还会有疑问的,更何况理论本身也有一个再发展,再检验的问题,因此,疑问是时时有、处处有。

三、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能使

学生从传统观念、因循守旧、盲目迷信权威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因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思维交流的体会,引导学生敢想、敢讲、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不怕被视为“谬论”“邪说”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以此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甚至争论,从而使问题在讨论中慢慢明朗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何以“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因为争议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辨”,通过争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对新知的认识,从而形成充满求知活力,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例如课本上有“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让学生大胆质疑,还有就“人造病毒是否具有生命”这一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四、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思维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因此生物复习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掌握生物规律和原理,而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生物课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期间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例如:可引导学生画概念图,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每章、每节都要求学生画概念图搞创新活动。还有巧设疑问,逆向思维,强化思维的变通性,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时已习惯了正面思维,摆脱不了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最终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很不利。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活化思维的变通性。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宜于后期复习那些乏味、枯燥、抽象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印象不深,一知半解,甚至知之不解,在正面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时,教师要恰当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即对一些重要的生物原理,通过改变其外部推理条件,创设新的情境,从另一侧面或其反面来加深对正面原理的理解与记忆的方法。),有效克服思维定势的弊端,拓展学习思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精选题目,集中思维,强化思维的综合性,教师要精选题目,启发学生从对象的各个部分或要素去分析,找出要素去分析,找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综合归纳事物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会学、会想、会用的目的。

五、在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没有作业是显然不行的。创新作业类型设计应该是多元化的,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应增加阐释性、分析性和讨论性题目,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实践,使学到的生物知识逐渐“沸腾”起来。例如:以启发诱导为主的思维性作业,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想象性的;以贴近生活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发挥特长为主的个性化作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性差异。因此,生物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到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自主开放型作业:“今捕获一只罕见的白化雄性猕猴,白化由基因aa控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这只白化猕猴繁殖更多的白化猴。”此题为一实验设计方案作业,可有(1)用这只白化雄猕猴和多只正常雌猕猴杂交得到子代,再让子代雌雄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猕猴为白化;(2)用白化雄猕猴和正常雌猕猴杂交得到子代,再让这只白化雄猴和子代雌猴相交配,子代中约有二分之一的猕猴为白化(3)利用克隆技术繁育白化猴。在共性目标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设计,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

总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进步在于思维的进步;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有适宜的环境。从生物课教学的角度看,以实践训练为核心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为此,生物教师只要精心去建设“环境”,那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新人是能够实现的。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课堂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生物教育展望》陆建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物教学》梁秋英主编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第07期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4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 生动有趣。但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交往。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听听, 不感兴趣的地方不听, 像听故事。这样的教学过程全凭教师“一张嘴”, 无法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更谈不上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史使人明智”, 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因此许多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 对许多社会现象常常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 不能正确看待一些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 教师要认识到,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 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命令者, 不再是唱独角戏, 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 是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也就是说师生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 以知识传递为媒介, 通过课堂及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二、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 还要关心爱护学生, 关注个体, 面向全体

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 这就需要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满脸严肃, 冷若冰霜, 一言堂, 不准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不准学生产生有悖于传统观念的想法, 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要表现得热情、真诚, 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独到见解, 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 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失误, 巧妙化解学生的尴尬, 尽展自己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 让课堂和谐温馨。

除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外, 还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既要关注学生个体,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又要面向全体。以博爱为己任, 极力排除个人的亲疏、好恶的消极干扰, 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三、发扬教学民主, 给予其学生一定的

自主选择参与的权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 开阔视野, 给学生观察权

高中历史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 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观察力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也是构成人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说明一个历史概念之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向学生发放一些相关的图文资料, 以补充书本的不足之处, 开阔视野, 给学生观察权。

2. 刨根究底, 给学生探究讨论权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更注重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并不关注能否真正取得学术性成果或标准一致的结论。比如学习美国南北战争, 北方胜利, 但是在投降仪式上, 南方的李将军没有丝毫败军形象, 军装崭新, 精神矍铄, 倒是北方胜利的格兰特将军满面倦容, 衣衫也不够整洁。南方投降了, 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并没有对那些企图脱离联邦挑起内战的南方将领们进行制裁,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热烈, 有学生认为是为维护大局, 稳定局势, 发展经济。有学生说这是符合美利坚立国的原则:自由、民主、平等;也有说这是北方宽容。这一个个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见解, 教师能不感到欣慰和快乐吗?学生也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家统一、稳定的重要性。

3. 耐心倾听, 给学生发言权

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师生互动。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则必须让学生开口说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发言中的“不同声音”, 培养学生成为有自己独到见解、创新的人, 而不是“人云亦云”。比如在学习美苏争霸, 有学生在谈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看法时, 不仅仅停留在反对, 努力发展自身实力,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些传统观点上, 甚至还有学生还将认识延伸到儒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史明智”的道理。

4. 积极鼓励, 给学生动手权

历史是人类经历的社会活动的记录, 包罗万象, 短短的40来分钟, 对某些历史现象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 不能观其全貌, 这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 融入历史氛围中, 亲身感受历史。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 鼓励学生根据基本线索自己勾勒历史现象的关系, 也有利于提高记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 篇5

“细雨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这句话用在处理好每个人的工作环境,更确切地说是工作岗位上的人际关系上最贴切不过了。要想营造和谐的工作人际氛围,就得像这句诗所说的那样画面,才会感到工作是一件快乐事,那怕工作非常的辛苦,也会感到辛苦并快乐着,所以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充满工作热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充满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工作中要事无大小,认真对待,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将来的事提前准备,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同事、客户充满热情,充分享受努力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营造积极、快乐的工作氛围

二、要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利益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公司发展了,个人才机会发展。

三、要增强责任心,分工不分家

工作中份内事尽力做好,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公司的事是大家的事,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不找借口,不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工作氛围,共同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四、要有感恩心,珍惜工作机会

常怀感恩之心,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才会有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因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五、要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把每一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当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极对待,乐观向上。面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何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始终紧跟快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面,勇于尝试新事物,发现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际关系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公司的制度多完善,亦需要各同事配合。和睦的工作环境,同事间亲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业务的成功。能否成功,关键亦在于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处,尽得人心。知

道自己属于哪类人,就必须积极努力改善不足之处,与同事打好关系。

1.合作和分享: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2.微笑:无论他是茶水阿姨、暑期练习生或总经理,无时无刻向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轻的同事视你为大师姐,年长的把你当女儿看待,如此亲和的人事关系必有利事业的发展。

3.善解人意:同事感冒你体贴地递上药丸,路过饼店顺道给同事买下午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在公司才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4.不搞小圈子: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卷标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这无意中缩窄了你的人际网络,对你没好处。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牵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事弄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5.有原则而不固执:应以真诚待人,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的。处事手腕灵活,有原则,但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人的意见。切勿万事躬迎,毫无主见,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懦弱、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6.勿阿谀奉承:只懂奉迎上司的势利眼一定犯众憎。完全没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你无疑是在到处给自己树敌。

7.勿太严厉:

也许你态度严厉的目的只为把工作做好,然而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唯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待工作,试问这样的你又怎会得人心?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在很多企业都明白,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而这里所讲的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是指物质报酬硬件主要是指物质报酬、办公设施等。合理的薪酬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良好的办公环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软件主要是指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激励员工产生更大的协同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管理者要着力为员工营造三种环境,即“学习环境、和谐处境、清新佳境”。

首先,要营造学习环境。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要营造和谐处境。

工作环境是影响职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职工中间创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良好风气,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交流平台,才能形成共创事业的团队精神。

一是倡导以团结互助促和谐。大力倡导团结的文化理念,充分运用互补原则,合理按排员工岗位,形成在工作和学习上互帮互学,相互支持,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倡导以平等促和谐。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以平等的人格、诚恳的态度、礼貌的做法,一视同仁地对待你的员工,要倡导同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人品赢得人心,以才华折服人心折。

三倡导以人才促和谐。创建公平、公正的晋级制度,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四是倡导以公心待人促和偕。有句俗语:“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意思是说,办事情出于公心,就是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出于私心,即使母子也会相互埋怨。为此,要倡导员工工作中说话和办事都要以公心待人,不得以权压人,以权欺人。否则只能使工作氛围更紧张,使大家每天怨气连天,最终影响工作效率。

再次,要营造清新佳境。清新的工作环境能使人赏心悦目,让人有一种清新自然,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减轻员工工作中的疲劳,有效放松员工的工作心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工作环境的布置与打扫工作,让员工每天都能工作一个整洁卫生、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中。

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和气、和谐、清新的环境对发挥员工工作能力的最大值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每天加班身体上很累,但是精神上却是愉悦的、快乐的,只有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6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和一个作文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学校正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学校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年必须订阅一些与语文学习、研究相关的报刊,学校在经费上适当给予补助;鼓励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和教育教学论文并给予较高的奖励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师的成长。我就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了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不仅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质上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我经常将个人的作品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流,交流写作的得失,交流写作的技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10余篇。此外,我还申请了一个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阅读积累 咀嚼消化 感悟创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和有方法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作文教学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课题。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谈到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实例。《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题的提出与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不无关系。在全校上下积极申报校本研究课题的氛围中,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就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一箭双雕”,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务的同时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目前,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此外,每学年订阅报刊杂志时期,要求学生在老师开具的若干目录中选择订阅。这些目录包括《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读者》《意林》《语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网上交流平台,如“阅读BBS”等。“阅读BBS”是学生最喜欢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在校园局域网上开设一个专区进行阅读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臺分成三个小平台,每个小平台下又有班级交流平台。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做好各个平台(论坛)的版主,每天实时为学生解决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鼓励各班语文教师随时(尤其是假期)参与与学生的交流。

3.开放阅览室,让学生阅读有地方

阅览室有两种:常见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我校图书馆藏书10万册,订阅期刊100余种,三个大型阅览室可供200位学生同时阅读;网上阅览室就是学校与一些著名的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打开网络,进入学校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作品,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下载保存。当然,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都经过了过滤!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这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时间有地方阅读,又有东西可读。

4.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 篇7

一、精心设计,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准备

制约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修养;师生关系;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与课前情绪等。体育教师课前准备就应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 排除各种“负面”干扰, 精心设计,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充分准备。

1. 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 热爱本职工作, 爱护

学生,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 无论是讲解还是示范动作均能到位。多与学生接触, 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成为学生之楷模,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很好地实现师生双边活动。

2. 课前要研究新课标、新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力求教材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统一。

3. 注意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合理布置场地、器

材, 使学生一进入场地, 就能感受到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动机。

二、耐心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整个过程伴有师生情感体验。和谐的认知过程诱发健康的情感, 成功的认知能够激发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注意创设融洽、和谐、民主、热烈的课堂气氛。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尽量多地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信心。体育课堂教学偶发事件多,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敏锐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体育课教学的特点, 精讲多练。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实践为桥梁, 育人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采用“四鼓励、三允许、一使用”的教学方法, 即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创新,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经常使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评价,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的时代, 我们体育教学也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 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认真学习。

1. 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合理使

用先进的电教媒体, 计算机网络, 结合体育课教学内容,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讲解, 看看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 欣赏优美的动作结构, 改变过去单一、呆板、平面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丰富、新颖、多面、立体, 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而且让学生精神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 达到提高学生天赋资质的目的。

2. 根据教学需要, 正确选用各种游戏, 培养学生的兴趣

与爱好, 使学生在快乐、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各种练习,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责任心和荣誉感。有时, 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同参加游戏和各种竞赛活动, 师生同练, 师生同赛, 师生同乐,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又活跃热烈。

四、融洽师生情感,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师就要从教育爱护学生的目的出发, 态度诚恳,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是受关心、爱护的, 这样学生就能够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与帮助, 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情感是架设在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桥梁, 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心理情感联系紧密, 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 积极的情感对于认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不重视情感活动的教育只能是失败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爱与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 倾注到教学过程中, 创造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教师应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满腔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去教育、影响学生, 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使学生在平等、自由、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新知识, 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并适宜于创新潜能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时时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构建趣味课堂教学情境

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激发小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保障。根据小学生对有趣、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创设各种数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故事表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互动、内化、应用、创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情境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根据学生大都好动、爱玩的特点,在课堂上可组织开展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再内向的学生,一提到游戏,也会产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向往快乐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精心组织些数字游戏,激活学生心中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形成活泼健康的个性,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很有帮助。如果学生总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就能在数学课堂上畅游。数学游戏恰恰能让学生达到这种心境,让学生愉悦地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入手,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求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开始, 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倡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在自主求知探索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做好基本指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热烈探讨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教学指导,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调动互助学习的动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比较容易地领会数学概念的意义,教学情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快乐而有趣的。

二、组织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兴趣的支配下有所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特别拔尖的好学生都能自觉学习,多数是居于中游的学生,也有少数是不愿学习的后进生。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艺术地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至于使个别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普遍存在对未知的渴望。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善于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创新,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自己平易近人的态度,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的目光,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热爱, 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 进而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拨,良好的状态,平等的理念,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提高把握课堂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获得同学的尊重、教师的喜爱、家长的肯定。成功能让学生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竞赛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他人竞赛和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会让优秀 的学生通 过“跳一跳 ,摘到果子 ”探究更深 层的知识,中等生通过努力不断进步,向优秀生看齐,学困生也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每个学生都有自觉学习动机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也需要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共同追求联系起来,使这方面的诉求在课堂上形成一股集体探索的力量,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从而让所有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而是多次体验到失败,就会产生厌学、消沉等消极情绪。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会以更饱满的情绪投身到让他感到愉悦的数学活动中, 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三、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对师生思维惯性的影响,密切联系生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丰富课外学习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同时, 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教学中把那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数学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反复讲解,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以此调动学生探索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这些内容包括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和事实,最普遍的数学常识及其相关知识, 因为生活中蕴含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最根本的数学原理。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 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回家后询问家庭成员的年龄,并且计算一下每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是多少?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都急于表达自己的结论。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喜欢上了数学。

结语

营造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9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 一个未学会讲话的小孩, 假如周围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 他也很少听到别人谈话, 他永远也学不会讲话,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学习英语,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所以老师应努力去创造英语环境, 坚持用简单的英语和课堂用语讲课。

二、采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常换“新招”, 教学才有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方面, 学生们普遍对游戏感兴趣, 所以游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传呼游戏, 传呼是现代化的先进通讯手段, 学生们对它颇为好奇, 我抓住了这一特点, 设计了这个游戏来复习对话:把两个玩具手提电话分别给两名学生, 让他们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对话, 若遇到不会说的, 还可以“打电话”搬救兵, 让另一名同学继续和对方进行对话。通过这个游戏,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巩固了同学们已学过的句型, 事半功倍。此外, 还有传话、拔河、垒房子等许多游戏,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还使课堂气氛活泼起来,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 增强学生识记能力

现代教育者只有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 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容易地获得英语知识, 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上, 如在教学人体各部位时, 把每个部位都画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的另一面写上英语, 画一个鼻子就是nose, 画一只耳朵就是ear, 既方便教学, 更方便复习巩固, 同时不时地叫他们Touch your face (mouth、head、neck) 看谁反应得又准确又快捷,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单词。这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变静态为动态,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词, 即将一个个枯燥的、孤零零的词通过让学生模仿其动作而“动”起来。

2.词组, 把一连串词组通过学生模仿其动作“动”起来。

3.句子,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表演, 从而增加句子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学得快, 记得也牢。如句子A cat can catch a mouse (猫能捉老鼠) 我首先教会学生每个单词, 然后针对单词进行表演:cat (猫) , 学生从嘴唇中间向外捋一捋“猫”的胡须;catch (抓住) , 学生作“抓”的动作;mouse (老鼠) , 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老鼠动作。最后, 让学生自由发挥, 进行句子表演, 通过这种“表演”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所学句子记忆得相当牢固, 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4.课文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营造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10

四、变静态为动态,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 词———将一个个枯燥的、孤零零的词通过让学生模仿其动作而“动”起来。

2. 词组———把一连串词组通过学生模仿其动作“动”起来。

3. 句子———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

表演, 从而增加句子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学得快, 记得也牢。如句子A cat can catch a mouse猫能捉老鼠) 。我首先教会学生每个单词, 然后针对单词进行表演:cat (猫) , 学生从嘴唇中间向外捋一捋“猫”的胡须:catch (抓住) , 这位扮猫的学生做“抓”的动作;mouse (老鼠) , 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老鼠动作。最后, 让学生自由发挥, 进行句子表演。通过这种“表演”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所学句子记忆得相当牢固, 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4. 课文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这种

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总之,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措施, 也是学生家长的良好愿望。“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为了学生健康快乐, 学有所成, 我愿与广大同仁一道为孩子们打造一方“乐学”“好学”的广袤蓝天!

为了消除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畏惧的心理障碍, 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十分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点滴做法。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 一个未学会讲话的小孩, 假如周围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 他也很少听到别人谈话, 他永远也学不会讲话,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学习英语,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老师更应刻意努力去创造英语环境, 坚持用简单的英语和课堂用语讲课。

二、采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常换“新招”, 教学才有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方面, 学生们普遍对游戏感兴趣, 所以游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而且常出“新招”。如传呼游戏, 传呼是现代化的先进通讯手段, 学生们对它颇为好奇, 我抓住了这一特点, 设计了这个游戏来复习对话;把两过的内容进行对话。若遇到不会说的, 还可以“打电话”搬救兵, 让另一名同学继续和对方进行对话。通过这个游戏,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巩固了同学们已学过的句型, 事半功倍。此外, 还有传话、拔河、垒房子等许多游戏。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又使课堂气氛活泼起来,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 增强学生识记能力

作为现代教育者, 只有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 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容易地获得英语知识, 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上。如在教学人体各部位时, 把每个部位都画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的另一面写上英语, 画一个鼻子就是nose, 画一只耳朵就是ear。既方便教学, 更方便复习巩固, 同时不时地叫他们Touch your face (mouth/head/neck) 看谁反应得又准确又快捷,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单词。这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统的例子是过分中更加重视应用。在处理数学内容时, 更多

营造宽松环境,创新作文教学 篇11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还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老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教师的强制性教学是极为有害的。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

二、延迟评价,激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地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不论这种成功是多么微小。例如,我让学生给自己的周记本取名,并在扉页上写上几句话:“虽然不能永远留住流星,但请尽情欣赏这瞬间的光芒。”“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既形象又含有哲理的话,我给予了热烈的赞扬,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前进。

三、张扬教师个性

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来,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烈,更投入。这种主体意识既渗透在他们研读教材过程中,又涌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中。魏书生的民主和幽默,钱梦龙的机智,于漪的声情并茂,使他们的教学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创造的魅力。

四、提高思想境界

能否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否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其前提往往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思想境界。只管教书而不知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是人文性、思想性等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升华。所以,没有高尚的思想意识情操是不会对教育事业起到杠杆作用的。思想意识高尚与自己的事业创造出的价值是成比例的。心理学家安娜·罗在1951年研究了23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之后指出:“在所有这些人的历史当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献身于自己事业的那种持久而热烈的精神。”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诲人不倦,是教师的责任,把完成这一责任看得高于一切,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精神,才会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中,为祖国培养更好的人才。在实施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增强人生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五、诱发创新热情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六、拓展创新思维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综上所述,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环境,这才能使师生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在作文创新教学中大展拳脚,更好地取得成效。

教学环境的营造论文 篇12

现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作一粗浅的剖析和提出可行的方案。

1 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 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 有关研究还表明, 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 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 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 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 教师的良好情绪,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 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 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 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心理相融, 情感共鸣, 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习积极性提高,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 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 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 情绪高昂, 全身心投入, 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 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 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 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 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 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 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 要让学生“愉快”, 教师必须首先“愉快”, 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3 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 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 寓教于乐, 应通过这一系营深厚的学习气氛。如, 在讲初中“绪言”时, 什么是“火”, 为什么会有“火”, 铁可以烧吗, 真的有“鬼火”吗 ... ...列与“火”有关的问题的提出, 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这样设疑激趣, 求知欲倍增。还可用化学实验, 如用庶糖做“黑馒头”, “魔棒”点灯等等,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4 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 “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做好学生的“知音”, 才能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知其心, 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 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 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 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 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 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 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 他留下的“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师好好去深思, 咀嚼与体味。

5 纪律是维护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收敛剂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因此, 要形成良好的学风,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适应能力, 自我进行心理与行为的调适;战胜不良的心理与行为, 弱化、矫正不良习惯;对正确行为要积极适应, 主动内化, 忌随波逐流或消极同化, 从而使学生在自知、自觉、自愿、自律的基础上,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才能产生课堂中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 要形成维护课堂纪律的健康舆论。课堂中的舆论, 即学生共同的意见, 言论在心理环境的形成中作用很大, 感染力很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在教学中设立“一帮一”化学学习小组, 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组长组员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实现角色期待, 促进团体间的竞争, 这种作用极大, 使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向上, 动力无穷。

6 激疑是营造良好课堂的心理环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无疑而有疑, 有疑而思解, 解疑而心悦。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 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诸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7 暗示是课堂心理环境的润滑剂

在课堂上, 当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课程的同时, 他们的无意识也在吸收着各种信息, 增加或削弱着有意识学习的效果。在化学课堂上, 老师们应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 尽量地采用多种暗示方法, 以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潜能, 促进他们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具体措施如下。

利用直观,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 在课堂上利用图片、模型、演示实验和CAI等直观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知觉, 把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与上述艺术手段联系起来。如, 在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时, 可先放一段二战时, 德军用氯气袭击英、法两军士兵的纪史影片。通过生动的纪实场面, 学生们将有意识的刺激和无意识的刺激结合起来, 通过联想, 就可推知氯气的颜色、状态、密度、毒性, 以此激发了学习潜力, 增强了教学效果。

使用音乐, 根据洛扎诺夫的教育观点, 所学知识伴随着音乐同时进入大脑, 就会产生两个兴奋中心。学习为强的兴奋中心和音乐感知为弱的兴奋中心。

强的兴奋中心集中稳定, 弱的兴奋中心则向外扩散, 这样就加强了强的兴奋中心,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 学生在听音乐时, 身心处于相对放松状态, 自由联想随之产生, 观念与观念之间联结越来越多, 灵感也会随之出现。

控制节奏, 化学课堂上, 老师就要按知识点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节奏, 合理控制学习过程中的阶段、间隙等。如, “布白”就是一种控制节奏, 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白”的教学艺术。如, 在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四个外界因素”后, 老师接着提问:“那么对于电离平衡呢?”停顿于此, 暗示了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外界影响因素有相通之处。在此过程中, 激起了学生大脑的冲动力, 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使学生有所思考、联想, 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总之, 课堂心理环境受班集体人际关系 (师生和学生间的关系) 的制约。师生关系融洽, 互相尊重、体谅、友好就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环境。所以, 每节课教师都要提前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并使用好这个有效杠杆, 就能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新辅助治疗下一篇:优质护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