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综合治理(共9篇)
营造环境,综合治理 篇1
营造良好环境,为学生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9月17日,聊城开发区北城联校联合公安、安监、食品卫生、办事处综合治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重点对北城联校辖区各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整顿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
通过整治,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小吃摊点等现象得到较大改观。此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针对校园周边卫生环境、沿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餐饮行业不规范、学生用品商店经营范围、违规办学等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对能够及时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对需要限期整改的,下发整改通知,进行及时跟踪,营造安全放心的教学环境。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前,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了学校师生的安全,因此北城办事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在开学初就切实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校周边环境。
营造环境,综合治理 篇2
传统人居环境中的“景”, 孕涵着人对自然的体验、认知、解读、再创造;它试图完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熔炼;寻求“自然之境”的人伦道德与精神境界;附着人类生存生活的传统和印迹;最终使原初的“自然场”演化成为关乎“人”的“文化场”与“生命场”, 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特征[1]。
“八景”1) 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的“景”的精华与凝缩。这些景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在人类聚居的影响下, 最终成为区域规划层面的“风景体系”。“韩城八景”是针对韩城县域形成的风景体系2) (图1)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 有四种说法:分别是三版“韩城八景”与一版“韩城十二景”。现总和所有景致内容为:禹门神迹、园觉疏钟、澽水朝宗、韩祠芳草、左院棠化、象岭春晓、龙泉秋稼、苏岭黛色、横山烟雨、少梁堤柳、韩原古道、太史高坟、长城塞雁、高门巍秀、嵬峰摩霄、香山云寺、猴山秋韵, 共17个。这些景致开发形成于不同历史阶段 (表1) , 从春秋战国至明清近代。而被归纳总结称为“韩城八景”或“十二景”, 则始于明清[2]。
2 县域“八景”的确立原则
2.1“八景”的“自然基础”——自然美学原则
韩城八景首先依托于自然地理环境, 以对县域“知名”山水的“寻胜”和“二次创作”为基础 (图2) 。这些山水首先具有传统自然美学认知下的艺术特质 (表2) 。同时, 它们往往在县域环境中, 具有重要地位, 处于标志性位置。经过人们长期游赏、体验、提炼、和艺术表达后, 渐渐达成美的“共识”, 确立“景”之“意象”。自然美学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一个原则。
2.2“八景”的“人文基础”——文心原则
“八景”呈现出一种特有的, “中国式”的文化意蕴, 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或人文精神, 甚至相当一部分“因文化而生”。大体来看, 八景指向的文化内容可分为四类3) (表3) :一是以自然为对象的“山水文化”;二是以“人”为主题的纪念文化;三是宗教文化;四是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文化[3]。“文心”原则是八景确立的第二个原则。
2.3“八景”与县域聚居——人居原则
除了依托于自然山水, “八景”还和县域聚居有密切关系。韩城地区大致可分为西北山地区、中部丘陵区、以及东南部的黄土台原区、河谷川道区 (表4) 。山地区距离人类密集聚居区域较远, 景致以自然山水为主;川地区是聚居的主要范围, 景致则多与聚落相关;丘陵区和台原区是县域密集聚居的发散区域, 同时拥有大量山水依托, 成为景致分布的主要地域。由此可见:一方面, 景致分布多处于县域密集聚居区周围;另一方面, 多数景致又并非处于聚居主区内部, 而是与其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外围林立。韩城南部的澽水“二十里川道”是县域聚居的密集范围, 八景体系中, 仅有3景位列其中, 再除去偏远山地的4景, 剩下的10个景致均处在县域密集聚居区外围, 且“可被控制”的空间范围里。
进一步来看, 在县域聚居主区内部, 澽水“二十里川道”的南端为汉代以前, 韩城地区中心城市——古少梁城址所在, 其东部是芝川古镇址所在。八景体系中, 有五景处于其上或周边;川道北端是汉代以后, 韩城县域核心聚落——古县城所在。有八景处于其上或周边。上述13个景致分别是由韩城地区前后期的两个县域核心聚落来“控制”的 (图3) 。因此, 八景体系的确立, 很大程度上是与县域核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一并考虑的。“八景”是以城市为核心, 向自然的延伸和渗透, 是城市人居单元的环境扩展。人居原则成为八景确立的第三个原则。
2.4“八景”的功能属性——聚居支撑原则
“八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除了与聚居的特定关系外, 站在全局视野下, 它还直接关系到县域整体的防御、交通、水利等具体功能 (图4) 。八景中, 禹门神迹和太史高坟分别是韩城北部和南部防御河东进犯的关键点[4], 韩原古道和长城塞雁则是抵御南向侵袭的重要位置。少梁堤柳是韩城县域早期核心城市——古少梁城的关键防御口, 澽水朝宗与园觉疏钟则是韩城后期核心城市——古县城的防御点;与此同时, 上述7个景致均处在韩城南北交通主道的关键位置, 呈线性分布。它们在承担进一步军事防御的同时, 还是县域交通组织的重要节点;除此之外, 禹门神迹和龙泉秋稼还是县域防洪水利建设的典范。鉴于此, “八景”在县域人居环境中, 具备重要的客观功能, 进而成为人居支撑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形胜思想”的全局整体视野下, 一些景致因处于“关键位置”, 还复合多项功能。基于各种聚居支撑的需要, 它们发展成为地域独特的形胜防御景观、交通景观、水利景观等等。聚居功能支撑是八景确立的第四个原则。
2.5 县域“八景”与乡土精神——地域原则
“八景”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畴而言的。它是人居环境在特定地域内部, 在全局视野下, 以聚居为核心向外拓展的, 统筹自然、文化和人居支撑的, 整体性控制、关键性选择和凝聚性创造 (图5)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八景是地域人居环境的升华。八景之确立, 或者在自然体系、文化体系、聚居体系、以及人居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状态下, 发挥着关键和凝聚作用;或者在各自体系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 对县域人居环境的影响颇大。
正因为八景体系是针对特定区域范畴而言, 它所回馈的是地域自有的山水、人文、传统习俗等。如韩城八景中, 禹门神迹折射的大禹精神, 早已内化成为镌刻在韩人血骨里的文化基因。太史高坟上, 司马迁著书《史记》的艰苦历程, 更是韩城民众永不忘怀的信仰根基[5]。苏岭黛色、龙泉秋稼、左院棠化、澽水朝宗所对应的苏武、马攀龙、左懋第、刘荫枢等本土名士, 对韩城的深刻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同时, 少梁堤柳、韩原古道、长城塞雁等所有景致均承担着记载和传承县域历史发展的责任。县域八景以自有的“独特性”和“精华性”, 达成民众聚居生存的“凝聚性”, 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归属意识、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而确立“韩城人之所以成为韩城人”的乡土精神。
3 县域八景的营造方法
3.1 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草本——“寻胜”
风景营造的首要任务便是基于“设计意识”下, 关于自然的典型性选择和体验——即“寻胜”。如禹门神迹:“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 其下湍澜惊如山如沸, 两崖皆断山绝璧, 相对如门, 惟神龙可越, 故曰龙门”;太史高坟:“北绕秀水, 清涟有声, 南距通衢, 悬崖多栢。西北梁山层峦列座, 东面黄河巨浸回澜, 盖胜概也”;澽水朝宗:“县城西五里许, 两峰矗立, 澽水出焉……眺梁山, 听澽水, 耳触成声, 目遇成色, 吁亦伟矣哉……”;园觉疏钟:“在北门外, 高爽宏丽, 为一邑胜概”;横山仙观:“迤川西北, 群峰沓互, 石奇如沏, 涧底泉声弄筑振环, 山有石洞……”;苏岭黛色:“古径盘曲, 而上有老柏三百余柯, 皆南向, 其麓多柿树, 霜后满山红色可爱”;龙泉秋稼:“在澽水之阴, 冬夏澄碧……前为方池, 有松偃盖其上, 旱祷有应”, 等等[6]。
这些景致或处于冠山“孤高”之地、滨河“临险”之地、倚山“就势”之地、挑崖“险绝”之地、亲水“仙境”之地, 开拓“平缓”之地、绿荫“映翠”之地;或处于围合“聚气”之地、导引“贯气”之地;同时还是“纵深远望”、“滨河俯瞰”、“对望彼岸”、“收纳全景”的绝佳观景位置。古人在县域环境当中游走、体验、发掘、提炼着自然之“意象”。对于这些特殊关键位置的确立和解读, 虽然并非出自设计, 却成为后续八景营造的设计基础和前提。
3.2“寻胜意象”和“时序导引”下的建筑营造
“八景”中的建筑营造, 因处于特定的自然空间位置, 在凸显和提点景观意象的同时, 形成绝然微妙的意境氛围4) 。如禹门神迹 (图6) :“……禹门之上, 禹庙在焉。神之至者其精不息, 物之大者其气必神……盖门也……”;太史高坟[7] (图7) :“……于是直荣光之澳, 觇禹凿之山, 面汾阴之脽, 纵望遐观, 岂不快哉!……”;龙泉秋稼 (龙潭飞阁) :“……公暇, 延诸士大夫于岭南青龙阁, 阁悬崖, 俯瞰渠堰, 分流如带, 畦苖蓊郁, 远达河滨, 诚韩邑之奇观也……”;苏岭黛色:“然风雨晦明, 与太史司马公高塚南北相望, 岂非十九年之浩气孤忠, 贯金石, 陵星岳, 振万古而长存哉?……古栢阴肃, 南向其柯, 有碣岿然, 于唯苏子……”;园觉晨钟:“……盖从来奥境名区, 天工居其半, 人巧亦居其半。……而次章曰:作之屏之, 修之平之, 启之辟之, 攘之剔之, 则知人力之培补为不可少云……”;澽水朝宗:“桥之北有亭, 可以瞩远。其南则有小石桥三孔, 以为卫桥, 前后又各竖坊以表之, 驱车过此……今韩绅士来请记, 并献所绘图, 余披览之, 如置身梁山澽水间, 因思桥当澽流所聚, 风气钟美, 草木秀发, 实与邑人士精神志意相感通, 爰名其桥曰:毓秀, 而纪其梗槪如此”等等[6]。
“八景”之建筑契合着自然之“意象”, 抒怀着人文之“精神”, 呈现出升华了的“意境”氛围。风景建筑的营造, 展现了人在其中游走、寻胜、立意、建设、登临、体悟的基本过程, 同时也为人远望、俯河、纪念、凝思、娱乐等行为活动提供空间承载, 并引发新一轮的、周而复始、持续发展的、向外拓展的艺术创作历程。建筑创作并非风景营造的终极目的, 但它却在点化“寻胜之意象”, 进而达成“天人合一”之道, 升华完善生命境界的历程中, 实现了更高的使命价值。
3.3“景”的形成
“景”的形成取决于人在“寻胜”历程中的“意象”确立和“意境”生成。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环境场所中, 一些“特定”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本身即具有某种典型艺术性、文化性的意象和意境反映。它是经过人的“发现”、“发掘”得以确立的。如嵬峰摩霄、高门巍秀、猴山秋韵等是针对巍山、高门原及猴山, 在特定时间、空间、气象状态, 反馈于人的视听感官的, 意象和意境体验;二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地域空间位置, 在反映出某种“意象”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人工建设的“点化”和“强化”, 方更能呈现出意境特征。如禹门神迹、太史高坟、园觉疏钟、横山烟云、龙潭飞阁等, 分别立足于“滨河雄浑”之处、“冠原俯瞰”之处、“倚山孤高”之处、“隐翠幽谷”之处、“挑崖险绝”之处。这些空间位置本身具有特定意象, 通过禹庙、司马迁祠、圆觉寺和金塔、横山道观、龙泉寺等人工建筑的设置, 意象特征即升华为意境氛围。上述两种情况均以人在“寻胜”历程中, 对“自然意象”的发掘为基础。换句话说, “景”的形成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 景致的确立不仅关乎景致本身, 还涉及到人在游览路线中, 停驻时的观景位置以及俯瞰、远望等视线方向 (图8) 。例如县城北端的“园觉晨钟”, 其本身是相对于周边就近、低平开阔的观景位置来“欣赏”的, 但因身居高处, 亦成为俯瞰县城, 甚至收纳县域全景的绝佳观景点;又如“横山仙观”, 是立足于山谷对面的特定位置和特定视线方向, 遥望形成关乎山、树、雾和建筑的绝美图景。与此同时, 其本身亦是欣赏对面景致的重要位置。景致不是孤立的, 它是贯穿在人的行进和停驻、时间空间的转换、观景位置的转换以及视线的转换过程中, 对“看”与“被看”的对象的同时发掘和塑造[8]。
最后, 风景的形成还受到中国文化美学的深刻影响5) 。“寻胜”是意象的发掘;“营建”是对意象升华后, 意境的塑造;“人文”则是对意境直观、凝练的, 另一种艺术表达, 以及与观景者自身生命体悟的融汇, 并实施对景致的二次影响。八景皆以凝练点题的四字命名, 还有大量针对景致形成的优美诗词。如康行僴 (清) 在《横山观祷雨》中, 这样描绘横山烟云:“地以幽而胜, 山惟静乃灵。画图入花树, 空翠逼池亭。云气石间出, 水声松杪听。愿将精洁意, 直为达青冥”。又如程必昇 (清) 在诗中这样描绘龙门禹迹:“云连山万叠, 峡劈水千寻。断岸分秦晋, 急流亘古今。桑田归圣德, 刋鑿寄天心。何怪三辰雨, 纷纷尽是金”。再如诗《靑龍閣》对龙潭飞阁的描述:“飞阁依危嶂, 临高步欲驚。崖虚潭底影, 水走澗中声。白日懸孤照, 苍山對遠晴。吹簫人伴我, 说是小蓬瀛”[9]。诗歌与景致的联系极为“真实”, 又使人有更为特别的艺术体验。“寻胜”、“营建”与“人文”, 三者是合一的。就指向来说, 三者的“真实”联系性在于:均为针对“意境”的发掘、塑造和表达而言 (而非“实体”) 。就表现方式来说, “寻胜”与“营建”贵在成画, “人文”贵在成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相映成趣, 最终将意境推向更高的美学表达。
4 结语
“八景”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特有的设计智慧。它不仅是自然、文化、聚居、人居功能支撑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与凝练, 还反映出全局视野下, 面对特定区域范畴的一种规划方式与设计表达。它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关键的辩证关系, 先天存在和后天创造的辩证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并最终以特有的美学艺术形式得以落实。“八景”营造传统对于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
图1:根据 (清) 韩城《县境全图》修改
图2:作者自绘
图3:作者自绘
图4:作者自绘
图5:作者自绘
图6:韩城乔家珍照相馆摄于1935年
图7:作者自摄
图8: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树声.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70-73.
[3]韩城市志编纂委员会.韩城市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1028.
[4]周若祁.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5-26.
[5]刘利华, 高建勋.汉太史司马迁祠墓[J].中国统一战线, 2005, 10 (12) :58.
[6][清]傅应奎钱坫.韩城县志.清嘉庆二十三年.
[7]祁嘉华.读不懂的司马迁祠墓[J].建筑与文化, 2008, 24 (10) :74-75.
[8]蒋松源.历代小品山水[M].武汉:崇文书局, 2010.
营造环境,综合治理 篇3
关键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谐;生态环境
一、引言
湖北省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山于1958年建矿,早期因缺乏规范化开采管理,导致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矿区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开裂、民房受损、碴场裸露。不仅侵占了大量的林地及耕地,而且形成了多个大型高陡边坡,上述各种地质灾害的相继出现不仅对下游及邻近矿区居民的生活、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而且也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显得极为不协调。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一系列的安全、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矿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对此,2002年实行改制后的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及荆门市、区政府和当地老百姓也都相继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强烈要求。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治理原国有企业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定对石膏矿遗留矿区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与生态环境,以达到矿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目的。
二、矿区地质灾害概况
该矿区涉及到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为: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下降、污染;废碴边坡的稳定问题等。其地质灾害体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灾种、分布零散、面积大、稳定性差、恢复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
(一)地面沉降及塌陷
主要分布在遗留矿区的南北两端沟谷区域,呈不规则形长条状、圆形发育,矿区内已发生较大的明显塌陷、地面沉降各3处。地面沉降、塌陷总面积约195000m2,最大地面沉降区长约400m,面积约40000m2,最大沉降累计深度约1m,初期坑壁较陡,约70-80°,后经农耕人为改造,逐步形成一边缘较缓的洼地。由于地面发生多处塌陷及大面积沉降致使290多亩良田无法正常耕种。
(二)地裂缝
矿区地表治理前形成明显地裂缝两处。主要分布在矿区南北两端山脊部位,长度分别为101.4m、66.5m,裂缝呈折线型、“V”字型断口发育,可见深度大于1m,最大缝宽0.5m,为残坡积碎石土半充填。因地表土质疏松,次级影响裂缝不明显。地裂缝的产生对当地农民的生产安全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三)碴场不稳定斜坡
矿区范围内遗留规模型废碴堆4处共占地约12万m2,其中林地约9万m2,耕地约3万m2,其中1#、3#、4#废碴场堆积规模较大,体积分别约15万m3、13万m3、13万m3,一般形成高度约10-26m的锲形体及条带状松散堆体,坡度多在40-65°左右,其下方有24户居民居住,如遇汛期或强降雨,碴场极易形成崩塌或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易造成大面积耕地土化石污染,下游上百亩农田将无法耕种。
(四)房屋开裂
矿区上部24户居民房屋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受损严重,多以墙体开裂、歪斜为明显变形方式,房屋多为土坯房,其墙体裂缝多自上至下贯穿整个墙体,裂缝上宽下窄发育。墙体最大缝宽约0.06m,一般为0.01-0.02m,其中墙体严重破损的有10户。
(五)地下水位下降
矿区矿山在原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井泉、堰塘干枯,导致原矿区及周边地表90多亩农田严重缺水,无法耕种或有种无收,30户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发生困难。采空区干涸堰塘3口,10口人工浅井干枯,区域内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三、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随着《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和《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开展有效的治理。本工程的矿区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措施主体为农田复垦工程、碴场治理工程、新建供水系统工程及裂缝回填。
(一)农田复垦工程
农田复垦工程主要在南、北3个大面积沉降、塌陷区域,主要采用填筑、整平、碾压进行修复,复垦面积195000m2。治理模式有以下3种:
1、废渣填充治理模式:对已确定为浅塌陷的区域,先将废渣直接运至未沉塌陷地。待稳沉后,填筑、整平、碾压,再将确定为深塌陷区域的地表土剥离出来,覆盖到废渣上面。一般覆盖的厚度为1.5m左右。然后,进行复垦。
2、浅层平整治理模式:对于季节性积水及浅层塌陷区,实行挖沟排水、削高填洼,继续耕种。
3、挖深垫浅治理模式:对于塌陷深浅不一,局部地段常年积水的塌陷地,在塌陷较深区域取土,把土填在塌陷区较浅的区域,然后将较浅区域复垦为耕地,较深区域就势建塘养鱼,塘边坡地栽树种草。达到以改善采矿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养殖业的综合治理目的。
(二)裂缝回填工程
采用三合土或粘性土对裂缝进行填埋、夯实,防止地表水进一步入渗地下,加剧地裂缝的变形及引发区域地层的稳定。
(三)渣场治理工程
碴场边坡工程的治理以机械推平并结合人工进行整平及植被恢复工程为主。经人工、机械整平后,降低碴场堆填高度,边坡角控制在35°(碎石天然休止角经验值)以内,从而增大边坡自身安全裕度。整平后的矿碴区域地表铺垫厚度不小于0.5m,富含有机质,排水性能较好的土壤,然后实施相应的复绿工程。选择植物不但要选择当地的耐旱、生命力强的植物,而且还要适应复垦、复绿的土质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四)新建供水系统工程
供水系统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上。在北部居民集中区内,成井二口,抽吸矿层顶部未受污染的基岩裂隙水,供矿区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为修建“U”型引水渠以引接矿区外围西侧水源进行农田灌溉,线路总长3600m。
四、恢复治理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是解決了矿区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通过新建水井、修建高位水塔、铺设供水管道、修建灌溉沟渠,解决了矿区附近30户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周边地表140亩农田灌溉用水(见图1)。
二是通过对沉降区、塌陷区的农田或地段采用人工、机械实施填土、整平,复垦农田20万m2,新增鱼塘0.3万m2,每年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5000公斤,新增鲜鱼产量5000公斤,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是改善了矿区附近村民的居住环境。投资40万元对已稳定的老采空区上部1户村民实施了搬迁,9户村民破损房屋进行了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四是地灾隐患得到治理。通过采用三合土、粘性土对矿区2条地裂缝进行填埋、夯实,防治了地表水入渗地下。通过对矿区范围内的废碴场进行治理,恢复植被15万m2,消除了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保证了碴场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下游上百亩农田的正常耕种,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见图2)。
五、结论
荆门市龙源石膏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湖北省荆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起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推进与恢复整治矿山地质环境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二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恢复、改善矿区和周边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环境,减轻对地面景观的破坏程度,植被恢复和自然环境保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区潜在地质隐患对附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等活动有了基本的安全保证,同时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四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优化地方政府的投资环境,促进湖北省荆门市矿业的发展,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积极性,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是项目的实施,保证了荆门市龙源石膏矿的安全运作,将给改制后的矿山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张风,申欢华.柯家山采矿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J].西部探矿工程,2006(9).
2、王剑,周跃.矿山土地复垦的探讨[J].矿业工程,2005(2).
3、张绍良,卞正富,张国良,马昌忠.矿区土地高效复垦的关键技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
4、蔡光琪,魏强.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J].能源环境保护,2000(6).
5、张晋伟,阎国杰.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露天开采技术,2004(4).
努力营造成长环境 篇4
人的成长,需要一个美好的环境,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对他是否有利,主要看这个人主观的思想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一个人自身行为正确,他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会是和谐的,是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的。竞技场上最佳的发挥,往往来自大家的喝彩;逆境中的最好帮助,常常来自朋友的勉励。
金融社区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正确的思想行为,在辖区内针对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怀关爱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财富,将来的接班人,金融社区有责任、有信心,一定要把周边的社会环境清理好,把未成年人教育好,为国家培养人才打好基础。„„金融社区为了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在家庭、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社区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前沿阵地,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社区关爱”工程、“春蕾计划”、为“双特生”送温暖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2010年1月27日上午,金融社区的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者以及区残联的领导来到社区智障学生杨旭家,区残联的领导真切的询问了杨旭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承诺对这个家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更多温暖!并给送去了一些学习书籍,嘱咐杨旭好好学习。为了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7月24日上午8:30在社区举办了青少年书画展活动。此次活动共展示书法作品67件,还有素描、水粉画、蜡笔画共13幅,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参观,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了新亮点,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为营造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网吧安全管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网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区安监局、兴安街道、兴安街派出所及金融社区等部门于2009年3月21日开展一次了联合清理整治行动。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金融社区刘言正、郭兴华等4位“五老、十大员”共同参加,对辖区内的6个网吧、3个旅店及娱乐场所进行了清查,并对其中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些场所进行警告并限期整改。
1、改善生活环境。按照市委、区小区改造办公室统一部署,从2006年开始 对辖区内的小区进行改造,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让孩子们在一个清新,舒适,干净的小区内生活。2006年5月,金融社区组织50多名社区志愿者以及共建单位的多名党员和居民群众,在社区庭院、小街小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等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整理花坛、翻土栽花、施肥浇水,共整理居民庭院花坛16个、栽种草花400多株。广大社区党员分组包院,彻底清理了庭院的环境卫生,共清理卫生死角20处、垃圾杂物15推车、清除各类小招贴3000多张、处。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区环境;由社区组织开展了文明卫生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倡文明新风,着力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改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空抛物等不良陋习。开展了垃圾分类、节约能源、认养绿地、植树造林等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净化美化社区环保活动,营造了社区、家庭共树文明新风的氛围。
2、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定期检查
兴安街金融社区针对一些地方暴力侵害学校师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多措并举,完善幼儿园安全防护措施,为辖区内的幼儿园撑起了安全“防护伞”。
金融社区针对辖区内幼儿园、书画室等孩子、学生密集的周边治安环境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各类安全隐患以及内部管理漏洞,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幼儿园配备了多名治安员,加强治安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无故进入幼儿园园;治安员全天候动态巡逻,加大对易发案件的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巡逻密度,确保幼儿园孩子上学放学时间的 “安全率”;金融社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把维护幼儿园及周边安全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创造课外学习环境。图书室
以与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2008年1月31日,新装修后的金融社区会议室热闹异常。金融社区的少年儿童及家长48人集聚一堂,共同观看了《丰硕成果》――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主题读书教育演讲比赛的录像节目。
三名同学流着激动的泪水将自己的不凡的经历做了精彩的演讲,特别是轮椅上的小姑娘张立强那一句:“共产党真好,有爱的日子真好”深深的打动了大家的心。
二、引导青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思想行为
1、学会劳动
金融社区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尝试自行做事的机会(学习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基本知识,以便了解什么是适合孩子年龄的事)。当孩子试图自己做事时,允许他们经历些小挫折,避免“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去探索并充满好奇心。按某种方式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以便他们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事情。以某种方式承认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并且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并以自己的进步这荣。
2009年2月17日,金融社区团委组织青年团员来到兴安街派出所。他们为官兵们洗床单、擦窗户、擦地板等,将派出所清扫的干干净净,派出所官兵表示非常的感谢,官兵们表示将要以实际行动保家为国,使边境城市更加的和谐安定。青年团员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官兵的热爱,体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在劳动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懂得了劳动的快乐。2010年五一前夕,金融社区组织中小学生及社区志愿者清理小区的卫生,在国际劳动节参加义务劳动,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我社区,美我家园,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大家劳动积极性很高,有的清除杂草,有的捡取垃圾,还有的清理围墙的广告。志愿者们不辞辛苦,无人喊累喊脏,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劳动,垃圾和废纸被清理一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2、学会相处
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关爱他人。同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相互模仿的对象,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还影响这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因此,社区经常召开一些怎么与同伴相处的座谈会,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并结合孩子的群体生活,教育孩子团结同伴、关心同伴,让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相处中学习关爱、帮助他人。
3、学会关爱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是赋予孩子一种真正强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智慧。我们既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关爱身边的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爱”与“付出爱”的双重体验中,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学校和家庭要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为孩子营造爱的空间而社区的责任则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社区经常走访社区居民家中鼓励孩子要学会关爱家人,关爱他人。
4、学会娱乐
提起网络游戏,很多家长可谓是恨之入骨。现在的青少年对网络可以说到了痴迷的阶段。如何让孩子戒除网瘾,学会娱乐。社区经常组织治安员联防员联合行动重点对学校周边、辖区内、治安复杂区的网吧进行清理整治,指导、督促网吧业主落实网吧管理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保护制度,严厉遏制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通过清理整治,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督、经营者依法规范经营,监管部门形成合力的良好格局,辖区内的网吧面貌得到根本改观。通过此次联合检查,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同时社区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培养青少年其它方面的课余兴趣爱好,比如打球、唱歌、弹琴、画画,甚至组装玩具等等。有人说,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样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在这些兴趣爱好中寻找到快乐。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社区来说,和关注孩子的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5、学会自爱
6学会感恩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幼儿一生都很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报答他人和社会的人,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心灵健康的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作为打根基的幼儿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自己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要让幼儿以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同学、亲人的恩情,让他们在实践中知恩、感恩、报恩。如,“三八”妇女节给奶奶、外婆、妈妈送上一杯甜甜的糖水,让她们感受自己对她们甜美的爱;父亲节给爸爸送上一张自己亲手做的感恩卡;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唱一首感恩的歌;教师节为教师做一件小事等等。要让幼儿知道,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了感恩。还可让幼儿每天说一句感谢的话,如:感谢建筑工人让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感谢送水叔叔为我们送来清凉甘甜的水⋯让孩子懂得对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感恩、报恩。孩子的心犹如一片净土,种植感恩,就会收获仁爱、关怀、宽容和幸福。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他们将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报答父母、师长,报答社会。
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 篇5
2012-08-26 20:20:07 阅读次数: 0 字数: 797 来源:
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全市投资软环境建设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营造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 记者 王喻
本报讯 昨(23)日下午,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全市投资软环境建设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提高效能,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活动,更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市领导向东、冯斌、杨武秀、陈修鹏、袁刚、廖伦志、陈宗君等参加会议。
刘宏建在会上指出,提高效能,改善服务环境,要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活动,下决心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违规违法行为,使环境和服务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要着力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坚决打破一切保守的思想、僵化的观念,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要着力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更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力,营造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着力在政策创新上求突破,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最好的项目和企业,出台的政策就要确保兑现,承诺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切实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转变作风上求突破,大力倡导突出快体现实的作风要求,从企业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中,积极主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建设美好校园,营造舒适环境 篇6
为了确保延安市创建文明城市,充分展示我校市级示范小学的风采,彰显成功教育的功效,从10月28日起,我校全体师生齐动员,连续三天,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成绩斐然。
从10月28日,随着下午第三节下课铃声敲响,整个校园立刻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各班同学纷纷行动,唯恐落后,教室里扫地的、擦桌抹地的,个个动手;公区上,清扫地面的,擦洗墙壁的,人人争先。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勃勃,场面蔚为壮观。
10月29日,全校师生又有针对性地对学校死角进行了集中整治。各班同学分班分干,德育处对个教师办公室,学校各部室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为确保创卫工作顺利进行。
10月30日,全校各班又选出了学生对各班划定的区域进行了清洁维护,确保创卫工作顺利进行。
营造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7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 一个未学会讲话的小孩, 假如周围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话, 他也很少听到别人谈话, 他永远也学不会讲话,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学习英语,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所以老师应努力去创造英语环境, 坚持用简单的英语和课堂用语讲课。
二、采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常换“新招”, 教学才有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方面, 学生们普遍对游戏感兴趣, 所以游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传呼游戏, 传呼是现代化的先进通讯手段, 学生们对它颇为好奇, 我抓住了这一特点, 设计了这个游戏来复习对话:把两个玩具手提电话分别给两名学生, 让他们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对话, 若遇到不会说的, 还可以“打电话”搬救兵, 让另一名同学继续和对方进行对话。通过这个游戏,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巩固了同学们已学过的句型, 事半功倍。此外, 还有传话、拔河、垒房子等许多游戏,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还使课堂气氛活泼起来,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 增强学生识记能力
现代教育者只有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 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容易地获得英语知识, 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上, 如在教学人体各部位时, 把每个部位都画在小卡片上, 在卡片的另一面写上英语, 画一个鼻子就是nose, 画一只耳朵就是ear, 既方便教学, 更方便复习巩固, 同时不时地叫他们Touch your face (mouth、head、neck) 看谁反应得又准确又快捷,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单词。这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变静态为动态,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词, 即将一个个枯燥的、孤零零的词通过让学生模仿其动作而“动”起来。
2.词组, 把一连串词组通过学生模仿其动作“动”起来。
3.句子,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让学生表演, 从而增加句子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学得快, 记得也牢。如句子A cat can catch a mouse (猫能捉老鼠) 我首先教会学生每个单词, 然后针对单词进行表演:cat (猫) , 学生从嘴唇中间向外捋一捋“猫”的胡须;catch (抓住) , 学生作“抓”的动作;mouse (老鼠) , 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老鼠动作。最后, 让学生自由发挥, 进行句子表演, 通过这种“表演”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所学句子记忆得相当牢固, 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4.课文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变乏味为兴趣。
营造环境强化实践 篇8
一、媒体引路,渲染交际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
如我校吴荣梅老师执教《学会劝阻》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旅游踏青、放飞风筝的好季节,让们背上旅行包、带上风筝,一起到郊游好吗?
生(齐):好——
师:看,石桥弯弯;听,流水哗哗。走过月牙般的小桥,河边青青的杨柳已向我们挥手。树林里一片生机勃勃,小树们正欢快地向上长呢!来到草地上,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象让我们陶醉。可是,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插图,鲜艳的画面、优美的音质,形成了强烈的视听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师:你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一位小朋友随地乱扔香蕉皮。
生2:这么做容易摔跤,更破坏了环境的,是不对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随地乱扔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根据学生及教材特点,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了去郊游途中去“劝阻”不文明行为的情境中。
二、因文导演,活化交际情境
学生的练说只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而上台表演,则是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无声的文本语言演绎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舞台。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例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形式,出示要求:
然后让学生自由准备,同桌合作表演。第一轮表演时,学生只是将文本内容照本宣科般地宣了一遍。老师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学生:若要表演吸引人,还可以添加动作、以及脸部表情等。话音刚落,同学们跃跃欲试,投入了第二次练习准备中。再次指名表演时,现场师生欣赏到了另一番情景——这一组同学的表演非常投入,效果很好。就连后面的听课老师也频频点头,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纷纷叫嚷着要求表演。这时,老师顺水推舟地说道:“请一二两组演唐僧,三四两组做悟空,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明知道“大锅饭”是“不好吃”的,但没有扫孩子们的兴他,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一时间,内向的、开朗的……各种性格的孩子畅所欲言,“一展身手”。表演中,交际的交互由生生之间到师生之间,由师生之间再到生本之间不断地转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口语交际平台。因文导演,让更多的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他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明确要求,稳定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中,学生常常犯两个毛病:一是只会“夸夸其谈”,不注意准确地运用词语及语言的规范性,交际达不到语言提高的目的;二是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别人没有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或者光听不补充意见,不发表想法,这样就做不到双向互动,交流沟通。因此,在口语交际前明确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例《赶海》教学片段,老师出示了一组词串:
嘿 暑假 舅舅 去赶海
哎 喧闹 沙滩 抓海星
咦 夹住 长须 捏大虾
哦 逃窜 螃蟹 成俘虏
这些词语既涵括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又抓住了文本中特有的语气词。整串词语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具体分三步进行。词串一出示,老师就布置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从自由练读到指名读,从指名读到比赛读,从比赛读到齐读,分层推进,同学们兴致一路高涨,激动小脸涨得通红。就在这时,老师巧妙引导学生竖着观察第一组词语——找一找其中的规律。支支吾吾学生老师顺势一点拨,引出“语气词”这一概念,学生当即就心领神会了。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紧接着,老师安排了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迁移运用中,学生明确认识到语气词在句中出现时,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走神或者听话抓不住要领,老师提要求时语句比较精炼,给学生说话训练时一个明确的暗示。在整个教学板块中,创设出了相对稳定的“交际场”。学生在“场”中畅所欲言,灵动表现,既扩展了思维,锻炼完整、清楚地表达的能力;又体验作者赶海的乐趣,架起沟通课文情感的桥梁。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贵有法。”只要老师多一份智慧的引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们必将开启心灵之门,开动表达之口,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为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营造人文环境,步入辉煌境界 篇9
——谈建筑外装饰行业怎样“经营人
北京嘉寓幕墙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周佩杰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具有创造力的资源,是财富;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其次才是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文化经营,文化经营是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
一、当前建筑外装饰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现代的建筑外装饰行业是一个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由于我国没有建立 专门建筑装饰学科,因此该行业从设计、技术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到项目经理、质量、安全等各类项目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技术的施工工人都是相当缺乏的,而这些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来自于建筑、机械和其它专业的人员经过自学成才的,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体,随着迅猛发展的建筑市场和不断创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采用,相应的企业不断增加,人才需求则成倍增长,人才数量和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发显的不足了,这样导致本行业的人员流动频繁,人才竟争更为激烈。
建筑外装饰行业大部分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又有一部分企业是短期行为,所以严重存在着下列问题:一是机构不键全,制度不完善,片面要求员工必须是“全才”是“多面手”岂不知这样的人才是没有的或是极少的,所以很少有员工达到经营者满意。二是受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和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还处在家族式管理状态,因此对员工的管理不是以合作者的心态予以管理,缺乏文字、语言和行为的沟通,又多引起员工对企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满。三是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策划,不能合理调配开发培养人力资源,造成大材小用,小才大用,人浮于事,而有事又无人能做,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四是报酬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再加上有些领导言而无信,失去员工的信任。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管理者与员工合作不愉快,使员工积极性降低,人员流动频繁,甚至造成人员流失严重,资源短缺,威胁企业生存。
二、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每位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广义而言,管理者不仅单指企业的高层领导,也包括中层领导,乃至项目经理,都 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者,其实质管理者,管人者。传统意义的领导主要依靠地位和权力,而现代观点的领导则更多的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是指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和拥护者,并且使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这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提出“员工因公司而加入,因领导而离开”,这就为我们每位领导者提出一个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并创造其追求目标的环境。
首先,领导的“诚信”至关重要。古人说“言必行,行必果”讲的就是诚信,诚信是修身养性立业之根基,处世待人之根本,人无信不立。欲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事业和成就,往往从诚信二字上就能看得很清楚。为人处事之道,唯诚为本,这是人格,是做人的规范。你是否值得别人信赖,受人尊重?可否合作共事?标准首先是诚信笃实。做人要讲诚信,当一个领导更要讲诚信,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领导力和影响力,人才就会大量的流失,领导没有了领导对象或剩下死气沉沉的下属,就不会有绩效了。
其次,领导与员工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以人为本的首要问题,只有通过沟通才会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解决员工中存在的问题。沟通必须是相互的沟通,只有通过相互的沟通才能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员工的潜力才能发挥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在沟通中要诚心、诚恳、诚实,要尊重对方的人格,采用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对方信息,理解对方在的感情成分和隐含成分;要用公平、公正、对等的平等心态
对待对方;要把心交给对方,采用以心换心的互动方式,通过沟通、协商、妥协、忍让达成共识之目的。
再次,造就主动员工。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柯维经过15年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企业 成功的第八种习惯——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发现、发掘和发动员工内在的潜力。每名员工都有四个方面的潜在能量,既人的身体、思想、精神与信仰,任何能调动起员工这四方面潜能,使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发现和调动每个员工“内心的呼唤”,让每一个人的生活、心态和思维都处于最好状态的领导才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者,其影响力将是全方位的。调动员工潜能,需要对员工信任和鼓励,而不应去控制与管理,当员工出现差错时,从管理上找差错永远是不变的金科玉律。
最后,为员工营造合谐的环境。这些包括外部的生产、生活等硬件环境和企业内部 人文软环境。这些环境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通过全面平等合理的薪酬,挑战与兴趣的工作任务,领导的信誉与信任,良好的物资环境和工作生活氛围,获得培训与学习的速度,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文化与使命、企业价值与行为的趋动等环境建设,形成激励人、凝聚人,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组织。
三、破除经验管理,完善制度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
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的经验来看,都是经过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 理转变,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光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本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从而,企业的制度管理开始向一个新的阶段,即文化管理的阶段。
经验管理是企业创业创建初期或小型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由于员工少,无需更多的管理层次,是一种扁平型的管理组织,所以领导凭着经验就可以进行管理,而人员有二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亲戚好友,而另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则大多采用了招聘的方式引进,省去了不必要的培训费用,由于薪酬和家族管理而导致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当大,是一种无序的随机性管理。而当前在外装饰行业中有很多企业就采用着这样一种管理形式,存在着只著重短期利益的管理行为,所以必须进行转型,必须破除家族式管理,这是企业经过生死存亡得来的教训,每个企业都必须好好吸取。
制度管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到中型企业后所带来的管理形式,由于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相应管理层次也增加,再靠经验管理和家族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抓管理,依法治厂,靠制度管人,企业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特点、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使每个人在企业管理组织中有明确的责、权、利,这样人才才能引进来,人才才能培养出来,通过激励、凝聚、竞争和淘汰的人力管理体制,使人才留得住,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还应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一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个环节中去,把“人”真正做为一种不可替代资源和财富去进行管理,开发,经营,这是现代成功企业所必须走的管理之路。
1、“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企业必须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特点、规范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和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规范管理着日常活动,保证工作流程和效率,并为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预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一致地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
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
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长久不变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经常变化的管理制度使人们无所事从,缺乏制度权威性,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的人人平等性,制度建设必须是在企业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下,由各个专业部门进行制定,经过反复协商制定出各部门可共同执行的制度,避免制度的一厢情愿,在制度执行时严禁有超越制度的人,也就是执行制度不管官多大、地位多高、有什么背景,人人平等。三是保证员工责、权、利的统一性,对每位员工在建立责任制体系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并赋予完成责任所必须的权力和利益,建立的责任制必须能够考核和实施,达到三者的统一。四是直线指挥,每名员工只能有一个上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当他同时拉受二个上级的指令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为此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也不能越级请示,严格执行直线指挥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人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内在动力,要真正认识人的因素,激发人的潜能,充分激活人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给每个员工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并且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管理实践中“人”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一定程度说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包括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3、“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统一。只有在长期科学、有效、引起员工认同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才会完全具备,管理才能可能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过渡到文化管理的阶段。实践证明,只重视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相应的制度建设最终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个创新、快速反应、灵活和学习成为竞争优势重要来源的环境中,必须培育背后的符合人性和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将经验性制度管理转变为现代优秀企业文化指导下的科学制度管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关键是要完整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性为依托、以文化为导向、以领导为动力、以制度为保证。重视通过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来塑造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
4、建立学习、和谐型团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把企业的愿景和个人的愿景结合起来,把企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学习、和谐型团队的集体力量去实现。
学习、和谐型团队,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团队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意志以及行为准则,形成最大的战斗力以实现团队成员拥有的一个共同的愿景(Shared Vision)。这个团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虽然有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但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和谐团队的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共同的愿景它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团队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若没有了共同的行为规则,只能成为一盘散沙。但是,规则与制度都是用来执行的,唯有公平公正的执行,规则才能得以成其为规则。否则,就如同一面窗子破了,如不赶紧加以修补,它周围的窗子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陆续破掉,心理学上称之为“破窗效应”。同样,如果有人违背了规则而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违背规则的人就会由一个、两个慢慢地增加到三四个,最终导致规则的全面破坏,到这时候即便管理者重新确立了规则,团队的成员也会因失去了对规则的敬畏而懈怠,再要扭转他们的关念和行为习惯势必事倍功半。
二是、培养员工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团队是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团体本身应
理解,彼此需要他人配合。团队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团队精神体现为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彼此支持的意愿和作风。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最复合型的人才也不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虽然团队会因其自身的使命而有核心的业务和骨干的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英雄主义有了滋生的土壤。独木难成林,每一个员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团队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汇聚他人的力量,形成1+1大于2的合力,通过促使团队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才是个人成长的最佳途经。
三是、塑造彼此尊重和相互负责的团队作风。不论在什么样的团队,彼此尊重都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只有团队成员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对方的知识与技能,尊重个体的差异与需求,欣赏对方的才华与贡献,团队才能得以和谐的运转;而相互负责,也就是所谓的责任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岗位,对团队其它成员负责,对团队本身负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同事完成他们的责任,就犹如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团队目标的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是、确保畅通有效的沟通。畅通是指沟通渠道而言,可以想象,团队成员间如果没有沟通,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惨不忍睹;但是沟通不仅指自上而下的贯彻与传达,也应包括自下而上的回应与反馈,也就是说,好的沟通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实践中,假如制定了管理方案并得到上级的肯定可以实施,仅仅让他的下属明白基于什么样的方案、方案实施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应做哪些工作、能预见的困难有哪些、不能实现目标的后果是不够的,他还应去了解员工对于方案的实施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从心理上认同这个方案并付诸于行动。有效则是指沟通效果而言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意志和行动,结果应该是正面的,如果员工利用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的却是搬弄是非、打小报告之类的消极行为,这样的沟通则不要也罢。
五是、营造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团队氛围。团队总是会面对新的挑战和目标,团队成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原有的知识和信息,必将跟不上团队发展的步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团队与个人成长的需要。
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团队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首先强调“终身学习”。即团队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团队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其次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再次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J.Redding)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最后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学习型团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而团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认识或执行上的偏差,因而总结失误和接受外部的监督与批评就犹为重要。失误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是错误以后缺乏改正的能力。优秀的团队应当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来自内外部的意见乃至批评,同时具备自我纠正和反省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差距,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永远保持团队旺盛的战斗力。
六是、创建“人才”成长的沃土。
首先、把人的发展看成是团队发展的源泉,譬如企业,把追逐利润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员工的发展放在 第一位,学习型团队把后者放在第一位。学习型团队坚持双层双
元原则,即团队发展与成员发展同步、成员发展与团队发展融合。这就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舞台。企业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引导,制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以 “赛马场上选骏马”为导向的人才选拔制度,以“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为导向的人才开发制度,以“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 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以“业绩贡献和分配要素” 为导向的人才激励制度等。这样人才才能够全方位的涌现出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见钱不见人”,即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而忽视员工发展的管理思想,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人的发展为第一位的管理思想。
其次、激发人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团队内必须理清两个观念,一是学历不等于能力,二是企业竞争不是学历层次高低的竞争,而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速度的竞争,是学习力、学习速度转化为创新创效能力的竞争。
这里讲的学习力,不仅指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指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对应“目标”,对应着“为什么学”)、学习毅力(“学习毅力”对应着“意志”,对应着“能不能学”)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对应“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运用”,对应着“会不会学”)三要素的集合。
学习型团队的人才观把人的学习力、创新力看作是根本性的。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同样要看他的学习力强不强。文凭、资历、职称都是静止的,学习力是动态的。一个人,今天是人才,如果学习力减弱甚至丧失,明天他将不是人才。同样,一个人,今天不是人才,明天他也可能变成人才,只要他不断增强学习力。
(1)学习型团队尤为关注团队学习力的堤升,使其成为团队最本质的竞争力
团队学习力指团队作为整体从外界摄取知识信息、内部重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我的良性循环的能力。
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当今企业,不论采用什么管理模式,根本一条是要注意激发三个层面的学习力:个人的学习力、团队的学习力和组织的学习力。
(2)提升团队学习力的途径
提升学习力是把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摄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其途径有:
1)变革学习理念,由一次性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终身学习”,“处处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团队学习”,“研究式学习”,“反思式学习”,让学习成为团体和成员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
2)发掘学习潜能,并把这种潜能当作稀缺资源进行整合。
3)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唤醒成员的学习意识,培植团队的学习意识。
4)提供学习保障,引导学习行为,校正学习方式,确保学有所用;健全学习网络,确保学有其所;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成效,确保学有所获。
5)创新学习模式,注入学习活力。把学习的绩效与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
再次、营造人才成长的开放环境。
这个开放环境主要是指人际环境。如“发现他人”的理念,即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帮助别人发挥长处,而不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审视,要善于发掘一个人被缺点的灰尘掩盖的光泽。
其三、学习型团队主张知识共享。这个理念为人的成才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今天,一个人单枪匹马学习的时代已经终结。在新知识呈几何级数“爆炸”,知识折旧率很高的情况下,知识共享成为人们适应时代的学习策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十分优越和方便的载体。所以,学习型团队十分重视建立组织学习的信息反馈、实践反思和知识共享三大系统,构建组织学习的平台。
其四、学习型团队宽容错误。这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试想,人们如果生活在一个必须时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环境中,还有什么学习力和创造力可言呢?在学习型组织里,不是“谁大听谁的”,而是“谁正确听谁的”。为了团队更好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毫无顾忌的争论。当然,宽容不是放任,工作中发生错误,要通过团队学习分析总结,不犯重复性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财富的秘密是“宽容+反思”。人才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
现在,认识人才在组织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的人越来越多,人才在哪里?到哪里去挖人才?其实,人才就在你的组织里。只要把你的组织变成学习型团队,人才就会涌现出来。
总之,企业要经营人,就要建立起来把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客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的管理理念。通过学习和谐型的团队建设,真正的认识人,全面的培养人,合理的组织人,不断的激励人,适当的约束人,有效的保护人,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使企业步入现代文化管理的辉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