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2024-09-30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精选12篇)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1

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工、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为日后学习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该门课程主要学习如何提供分析对象的分析数据,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科自身发展,分析化学的内涵、定义、研究内容也随着发生变化。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又要求较强的实践技能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板书+讲解”的方式,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过分强调实践中基础操作及规范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通常分开教学,间隔时间长,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成效不明显。这与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实践,培养技能的培养目标相违悖。因此我们从教学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分析化学教学方案讨论。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对学校周围的化工单位和大量的招聘单位交谈了解后,我们发现大部分用工单位所招的员工应是动手能力强,有主动性和适应性的人才,而理论人才需求不多。这是因为用工单位并非研发单位,所设岗位又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环节进行教学,容易导致理论、实践难以融合,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课程内容按照层次和递进关系分成单元,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在一个单元中完成。学生在专业教室中边教、边学、边做,与授课老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1,2,3]。学生做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教学做一体做的教学实施方案

2.1根据专业调整理论教学内容

由于分析化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多,难点多,理论性强,经常会出现学时不够现象。这又加剧分析化学教学难度。因此,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需要调整教学理论内容,有所侧重。例如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中主要教学重点在四大经典滴定。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学侧重点在水、矿物质、COD的滴定分析中。在化学制药专业中,可以较多介绍配位滴定和药物分析滴定,引导学生自行查阅一些药物检测的国家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感受、理解分析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当下分析化学发展趋势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四大滴定中,酸碱滴定和配位滴定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详细介绍,并举实际加以说明。沉淀滴定在目前应用较少,可以只介绍原理及基本操作。另外补充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得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感,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是教学内容更加科学规范。

2.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做”分隔,学生通常在实践课程表现比较活跃,而在理论课程中觉得枯燥,听得累,接受效果并不好。并且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一般分开进行,实践间隔长, 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学习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老师采取“演示-理论-应用-提问-训练”教学模式(如图1)。教师在演示实验后讲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讲解实际应用,并对演示实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巧妙启发。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开展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活动。训练学生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

案例:《水的硬度》一节教学过程

教学单元:学习配位滴定法,了解其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目标:复习配位滴定法的原理,掌握测定硬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教学场所:滴定分析实验室

教学内容:

(1)学生分组,将学生按2~4人分组,并确定负责人。

(2)复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3)学习永久硬度、暂时硬度的概念。

(4)举例几种常用配位滴定指示剂,演示指示剂的应用范围。

(5)掌握总硬度测定方法,由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教师结合实验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实验中为何要加入缓冲溶液,如果不加,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由每组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独立设计讨论型实验。方案确定后。结合教学任务和自查资料,各组负责人组织试验方案讨论、教师及时介入讨论,并针对各方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组织讨论[4,5]。

(6)由每组同学用PPT或者实验形式向全班学生讲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最后答案。

教师指出不足之处,并根据表现打分。

2.3实践课程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在实践课程中,以往实践课程过分强调基础操作的规范,反复训练滴定、移液管等基本操作,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在实践初期,主要掌握实验中的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设计出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项目进行系统地训练,如分析天平、滴定管等基本仪器多次运用。在实践中后期,主要以自主设计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多选择一些微型趣味实验,如“自来水中的总硬度测定”,“废水中的COD测定”,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改革考试模式,以考促学

考试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教学质量检查手段。建立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考核在考试中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至60%,这样既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分数的评价体系,又可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与实践的表现、最终的学业成绩都参与到最后总结性的评价之中。

4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相应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增加教师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积极性。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握改革的大方向,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及时修正不当之处,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逐渐完善,进而推广。

摘要:《分析化学》是化工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实用性课程。以该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改变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分析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屈菊平,王晓华,付胜堂.高职《仪器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10,7(3):114-116.

[2]高玲.1+2模式下“教学做一体化”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58-759.

[3]卢玉仙,高薇,孙静,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5(1):13-14.

[4]朱晶.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5]李芬,胡德声.高职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10):184-185.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2

吴立军 刘鑫刚 景常海 沈艳芝 袁林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群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群 分段模块化 课程体系

云南技师学院作为全国技工院校扩大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新增94所试点技工院校之一,学院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2012年开始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2014年在总结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了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为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推广对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群建设。2015年开始在全院全面推行专业群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本着公共基础模块相同、专业及技能训练基础模块各有侧重、技能拓展训练模块互选的建设原则,通过以下途径完成一体化专业群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目标同质整合

针对笔者学院开设的电工电子类专业群,主要对应的职业群是机械、电气、电子等各类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具有共同职业对象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作为相近专业的集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同质整合。专业群培养人才的主要工作方向定位是自动化设备的电气、机电、仪表等岗位的生产、运行、维护、管理及销售各个环节,由此形成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龙头,辐射和带动电子技术应用、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群,合力形成专业群的集群优势。

通过分析专业群的主要岗位(群),专业群职业岗位包括电气维修工、产品装配工、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操作员、仪器仪表维护员、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操作员等。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维护、管理等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分段模块化建设

首先按基础、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三个培养阶段,完成三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建设;然后统一梳理整合,形成既有共享、又有重点,突出核心、兼顾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群中共享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按专业体现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重点,将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作为专业群建设核心,兼顾专业群中专业技能课程的互选,建设体现专业群特色的分段模块化课程体系。

为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模块又分为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三部分。在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全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在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创新能力,在综合技能模块中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管理机制一体化建设

继续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按一体化教学模式配套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建设管理制度,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实训室、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通过常态化的教学检查来规范和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执行。

建立系统的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与企业及行业标准对接的量化标准,使考核方法逐步完善,更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专业群教师轮流进入各行业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教学专题实践,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互动,探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借助世界技能大赛、国赛以及省赛竞赛平台,选派教师及学生组成的大赛准备小组积极准备参赛,通过对大赛设备安装调试深入研究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有效提升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组织江赛的水平。通过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与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承担一体化课程教学、进修、培训、参加各级学术交流、参加考评员培训、考试及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的规划升级

不断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企业对各个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明确专业学生面向的岗位,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分析,及时更新典型任务。按照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生岗位职业技能训练、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实施,规划配置、配套升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场所建设方案,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使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云南技师学院专业群建设及全院的教学改革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创建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若干思考 篇4

1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指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 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 根据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以实际工作场景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岗位能力培养的特点, 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的转变;从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岗位为中心转变。

一体化教学主要体现在:

1.1 教师一体化, 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1.2 教材一体化, 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按照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编排教学课题。

1.3 教学场所一体化, 即理论教室和实习场所构成了一体, 与生产实践结合更紧密了。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 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人才的培养。

2 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创建的若干因素

2.1 完善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的依据, 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 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并重, 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的教学计划体系。

2.2 开发以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型教学) 为主体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职业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最近几年, 各技工学校教师组织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成了教材改革的趋势。

2.3 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了完善的计划、适合的教材, 还须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有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2.4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所以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当前各级教育劳动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在努力建设区域性的公共实训中心是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的发展方向。

2.5 开发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训设备和教具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配套措施。

目前教学设备和教具由于成本高, 投资额大, 学校的经费负担十分沉重, 同时现有的教学设备一般都是通用设备, 或整机或解剖件, 对于项目教学就有较大的局限性。以汽车维修为例, 除了整车, 解剖件, 还有部分如发动机、底盘等的部件, 对于按照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符合教学要求的, 还需开发制作。鼓励教师原创性地开发一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教具是一体化教学的当务之急。

2.6 改革考试模式。

一可实施分层考核, 使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得以真正体现。不同岗位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需求, 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 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全面素质是否提高作为标准。可在如《计算机绘图》、机床加工等的一些课程实施分层考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实施任务小组集体考核, 根据各任务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考核, 还能实现相互带动, 养成团队作风, 使培养目标趋于平衡。

3 创造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一点体会

3.1 贴近企业, 选送教师赴企业岗位练兵。可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教师到学生就业的的企业岗位一同参加生产实践。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 把这一环节纳入合作框架, 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重要途径。

3.2 携手企业, 还需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等。

3.3 吸引企业, 还可在改善教学环境方面创造条件, 一是争取包含合作企业、政府部门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 建设好实训中心。二可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利用好企业的资源优势, 通过企业赞助教学设施, 提供实践案例, 真实创建教学场景。三是实施“工学教学”, 把学生直接派往合作企业从事岗位锻炼 (保障安全和适度工作量) , 参观实习或生产实习,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3.4 深挖学校内部潜力, 鼓励教师开发一体化教学所须的教材、教学设备和教具。专门成立管理与协调部门, 以科研 (工程) 立项的形式, 在制度上, 资金上, 荣誉上调动教师积极性。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以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技工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作为技工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 在今后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把握专业发展前沿, 实现教师思想、教学设备、教材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随时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 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教学之中。

4.2 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创新。从当前的发展来看, 信息和通信技术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 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现代教育理念, 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媒体的有效结合, 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把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体现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3 应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途径。把企业引进学校, 可以来料加工, 可以在校园内设厂。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学消耗的问题, 而且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 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4 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向, 多渠道筹集力量, 在规划好公共实训中心的同时, 为学校与企业牵线搭桥, 建立好若干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特点, 重点分析了创建一体化教学环境所需的教师队伍、实训场所建设以及改革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一些方法, 从而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施行。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5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2.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2.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2.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5结论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6

【关键词】学用一体化 教学改革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环保类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GJZ20130214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5-01

《环境监察》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采用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毕业生面向工作岗位任务调研分析为切入点,明确环境监察课程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工作方法等,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相适应的学用一体化的高职环保类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作为重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和教学目标

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做一体化基础上,由“教”向“学”迁移,在“学”的环节上强调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是教学模式上体现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与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内容,以完成具体的“项目”取代抽象的理论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职业熏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1]。这种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積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2.提炼项目和任务,确立“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围绕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以环境监察主题或事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2],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该课程某一教学单元设计对应的工作任务书见下表。

3.实施建议

本课程强调学用一体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突出过程考核与阶段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业务操作、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为目标选取教学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设计环境污染事故情境模拟环境,进行污染源现场监察操作实训,增强学生的监察管理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娜.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之“一体化”内涵浅析[J].职业,2014,3.

[2]王爱敏.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天津大学[D].天津大学,2011.

[3]游成龙.新排污收费制度十四问[J].环境,2003,8.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7

近年来, 在我校的统一安排下, 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电子专业科科长、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组成专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小组, 对2007电子 (1) 、2007电子 (2) 、2007电气化3个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为:共分为11个项目、27个任务。分别是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项目10: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Ⅰ (两周) ;项目11: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Ⅱ (两周) 。其中, 项目1~9在实验室上课, 项目10、项目11在实习场上课。笔者负责前9个项目, 共含25个教学任务。以下的论述均以前9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为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知识扩展。

首先, 让学生观摩教师做电路连接与测试操作, 看一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其次, 学生自己动手做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再次, 学生做完测试后, 读一读教材上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又次,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 (每组4~6人) 进行讨论。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以及“议一议”几个基本教学环节的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 得出测试结论, 然后再想一想教师列出的思考问题;最后, 教师总结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展。至此, 教学流程基本结束。本人最大的感触就是:高产出需要高投入。只有高投入, 才能使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完成, 使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场地的建设

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 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场地十分重要。要想成功地演示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过程, 就必须配备优良的投影设备。比如, 在进行“项目2: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中的“任务3: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调试”教学时, 教师要演示电路的连接、调节及测试过程, 如果按老办法在讲台上摆一套设备, 教师在讲台前演示操作, 那么, 学生能看到的仅仅是万用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以及示波器等仪器的整件, 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只有正前方靠近讲台的几组学生能看清楚, 至于元件、仪器的旋钮、按键是无法看清楚的。教师花了时间演示和讲解, 操作演示结束了, 但90%的学生依然懵懂, 不知如何操作。教师还是要一组一组地教, 两节课下来, 教师忙死了, 50%学生的项目 (任务) 还没做完。教学结果是事倍功半, 效率极低。如果有了良好的投影设备, 把测试电路、仪器设备都清楚地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这样, 只要学生认真听, 注意看, 看完教师的操作过程后, 他们基本能完成电路的连接及测试。

投影设备一般包括摄像头、投影机和幕布, 选购时一定要选择适用的, 否则演示效果会大打折扣。摄像头的种类繁多, 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购买时一般要注意这几个参数: (1) 传感器的种类及像素。 (2) 最大分辨率。分辨率最高, 图像就越精细。 (3) 镜头。真正影响摄像头清晰度的是镜头, 不同的摄像头用不同的镜头, 有四层光学玻璃的镜头、一层玻璃一层塑料的镜头、甚至最差的只有一层塑料的镜头等等。 (4) 投影机的种类也不少, 选购时一般要注意它的亮度和幕布的选择。希望学校在选购投影设备时充分考虑产品的性价比, 买到适用、好用、耐用的投影设备。

实训设备的齐全与配套

“做一做”这个环节, 投入是最高的。首先, 必需的仪器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毫伏表以及稳压电源等。最好能做到每人1套。项目测试所需的元件、器件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其次, 必须要有好的实验室管理员, 管理员应是能力强且工作积极的人, 每次进行项目测试前都能把所有用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检查好、修好;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损坏了也能快速修好, 以免造成延误。

良好、足够的师资力量

假设仪器设备全部都是好的, 在进行项目测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 由于学生是初学者, 还不具备检查仪器设备的能力, 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如果只有1位教师同时辅导太多的学生, 学生叫几次教师都不来帮助他们, 他们就会觉得很沮丧, 干脆不做了。长久下去对学生、对教学质量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这次改革, 学校为这门课配备了3位教师:1位实验室管理员、1位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和管理员同时参加辅导, 这样每个测试任务, 学生基本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师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主讲自然要找最好的, 辅导教师也找综合能力强的人。他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懂, 对仪器的操作要熟悉, 工作态度要积极。在主讲教师讲解演示时, 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应该在场, 一是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更熟悉和清楚, 二是可提醒分心的学生集中精神听讲。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 所有的参与教师都要主动帮助学生。这一步是教改中的重点, 要做好这一步学校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物力, 还要投入良好的师资。

增加教学时数, 加强考核验收

只投入物力和人力还不够, 还要投入时间。2007电气化班投入这门课的时间是每周1天 (6节) , 共16周。如果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熟悉, 会用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等仪器, 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多的内容, 时间十分紧张。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对电阻的分压、分流不熟悉, 仪器设备中大部分学生连万用表都不会用。在开始每个任务前, 教师要先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而要熟练操作仪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往往这周讲了, 下周上课时90%的学生都忘了, 要再重新讲。因此, 需要增加课时数量。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中, 没有基本知识讲解这一项, 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读一读”环节中由学生自己获得。但是, 技校的学生在“读一读”这个时间段里, 70%是不看书的, 所以, 在抽查时, 很多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而强迫他们自动去学习的最佳手段就是考试。因为考试必须是单人操作, 所以, 最好是1位教师对1位学生进行考试, 除了考学生的操作能力, 还可以考他的理论知识。但这种考核方法实施困难, 第一要耗大量时间, 第二不方便管理。一个初学者要搞懂一个电路, 仅做一次测试是不够的, 同一电路至少要独立做两次以上的实验。而有的学生可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两三次实验后才能独立完成实验。所以, 用每周6节课, 在16周内完成9个项目25个任务, 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按1个学期16周, 每周安排16节课 (最好是四个上午) 也是不多的。1门课每周排16节课似乎不太科学, 如果把它分在两个学期上, 第1学期完成“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4个项目, 每周安排8节 (两个上午) 。第2学期完成“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5个项目, 每周也安排8节 (两个上午) 。这就显得更科学, 也更合理。

成功的项目许多都是高投入的结果

各行各业, 每次高产出之前都是高投入的。今年, 由于天气干旱和清明节时的一场大风, 海南荔枝普遍减产30%, 成熟期推迟7天左右。但海南省保亭县岭南果园农民卢德忠的荔枝增产30%以上, 亩产能达到1000斤, 并且比其他果园提前7天成熟。他的荔枝现在卖到每公斤5元, 比别人要多1倍。这样的高产出, 是因为他曾投入50万元, 在400亩荔枝园全部实现喷灌;还投入50多万元建了一个大养猪场, 无偿给养猪户使用, 但是要求猪场的粪便全部给他用来生产沼气, 肥料全部供他的果园施肥。他每株荔枝投入成本300元, 比其他种植户高出100多元。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但这次载人航天计划的花费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神舟5号飞船的造价是4~5亿元。

根据英国Chart-Track发表的统计报告, 2008年4月, GTA4在英国市场的首日销售量为60.9万套, 其中X360版为33.5万套, PS3版为27.4万套, 又一次达到了系列的新高。Rockstar North总裁Leslie Benzies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GTA4的开发费用, 达到了惊人的1亿美金, 这使之成为业界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游戏。

数据显示, 企业投入的教育经费越高, 每投入百元人工成本所产出的利润也基本呈上升趋势, 也就是产出效益越高。投入教育经费人均水平在600元以上的企业, 每投入百元人工成本所产出的利润为248元;而投入教育经费人均水平在200元以下的企业, 每投入百元人工成本所产出的利润只有65元。

综上所述, 若想有高产出, 就必须有高投入。职业技术学校要培养出大量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操作人员, 就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要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 因此, 职业学校应尽快树立职业概念, 掌握职业技能, 形成有职业素养的、有效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但要成功实施这种教学法则需要足够的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 能干乐干的教师以及足够的教学时间, 即需要高投入。现在中职教育的对象70%是初中毕业生, 相对学习能力较弱, 是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人生观都是有待改变的。

参考文献

[1]高投入荔枝赚了万元[OL]. (2008-01-26) .http://nc.mofcom.gov.cn/news/P1P46I3716253.html.

[2]陈惟.高投入带来高产出外企员工培训经费居首位[OL]. (2004-08-26) .http://edu.sina.com.cn/l/2004-08-26/81542.html.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8

通过企业调研、疆内外示范校的考察学习,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很适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对教材、对企业岗位职责的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我把这门课程分成六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围绕着创设情境、资讯、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实践教学六步法进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实训设备设施来呼应,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经过半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我认为一体化实训室应该配备以下学习区域。

一、教学区

教学区是老师提出任务,讲解知识点,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任务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设置情境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企业职工的具体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做工作过程来看待。同时,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涣散的注意力牵制到课堂上;情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对生产过程进行思考,提出任务。

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区必须配备有讲桌、扩音器、文件柜和多媒体(含计算机、投影仪、电动幕、中控器)或视频播放器。

二、资料区和电脑查询区

资料区存放一些近几年与《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编程手册、工具书、设备使用说明书和《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的相关案例等。

学生通过书籍或者电脑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设备使用手册、编程手册、设备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等),搜集能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并进行讨论,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对筛选的知识进行学习。经过组内成员探讨,提出设计方案。

三、讨论区

讨论区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学生共同探讨制订工作计划、拿出最优方案,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而小组讨论则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对任务进行讨论,选取最优资料制订任务实施方案,还可跟其他小组共同探讨、查找错误、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各个小组根据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对本组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决定要实施的方案并进行组内成员分工。因此,建设一体化实训时应该配备学生讨论区。

四、工具区和材料区

工具区存放能够完成《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所有教学任务的常用电工工具、电钻、测量尺等,数量最好能满足各个小组的需要。

材料区存放能够完成《PLC、变频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所有教学任务的电器元件、仪表、气动元件和连接导线等,数量最好能满足各个小组的需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任务实施方案,在工具区和材料区自行选择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和外围接线设备等。

五、实训区

学生要在实训考核台上进行任务的实施操作,在电脑中编写梯形图,连接PLC控制的外部线路,完成任务的设备安装、检查与调试。安装调试过程中,老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调试,确保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组操作进行巡查,在检查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六、展示区

为了能把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点评,在一体化实训室需要布置展示区。在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每个环节需要把学生做的内容进行分享,使其他小组的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所以在一体化实训室应该至少有三个展示区:任务的分析展示、实施方案展示和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在展示区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为了能够把学生的每一个活动细节记录下来,一体化实训室应该配有一架摄像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应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而一体化实训室应该由教学区、资料区、材料区、讨论区、工具区、实训区和展示区,应该配有的设备有实训考核台、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能联网)、扩音器、资料书、工具书、电器元件、气动元件、连接导线、电工常用工具、摄像机、O型讨论桌、小磁铁、课桌椅等。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力争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训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实现我校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摘要:实训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对疆外示范校的考察学习,围绕学生岗位职业技能训练、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实施过程总结,规划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9

关键词:ERP环境,会计信息,教学体系,设计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信息技术的突变呼唤着会计革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会计革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毫无疑问, 会计大环境的变化也迫切呼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 可以预见, 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如何在新时期ERP环境下设计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 不仅关系到21世纪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的保证, 也直接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 探讨一种能付诸实践的会计信息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案。

一、ERP环境对传统会计教育的影响

1.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 教师是教学的中心。长期以来,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高高在上, “唯师是从”。这种教育理念带来的问题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教师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会计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 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未来会计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的辅导者、领航者。建立“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运用所学会计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来处理常规的会计信息化问题。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又要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说是培养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参谋型人才;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型人才。

2.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会计专业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方法仍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 这种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缺乏兴趣及挑战性, 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信息化时代的会计教育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 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一是教学手段信息化。在信息化要求下, 计算机教学将转变成主要教学手段, 而“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将成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 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使所讲授的知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方法多样化。会计信息化教学除了进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外, 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教学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 避免纸上谈兵。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线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远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索取之情。同时, 应大胆地走出去和引进来, 追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 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务案例, 努力挖掘学生的能力极限, 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3.对传统教学平台的冲击

传统的会计教学平台主要是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在会计实验方面也主要是通过手工会计账务处理, 这种传统的会计教学平台难以满足会计教学发展的需求。IT环境下的教学应该是一体化的教学, 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计算机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为传统的会计教学平台增加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依托于校园网络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实行开放式教育, 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机会进行网上在线学习, 避免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 并可实现资源共享, 降低学习成本, 提高学习效率。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一体化教学体系设计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将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教学整合,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教学体系设计包括三大体系六大模块。三大体系是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工作体系, 六大模块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中的会计基本理论教学模块和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中的校内实验教学模块和校外实习模块、教学工作体系中的教学工作规范模块和师资队伍建设模块, 如图1所示。

1.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一体化理论教学体系应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在培养学生基本会计理论的同时, 应加强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的整合, 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财务一体化的重要元素。其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模块, 见表1。

会计基本理论教学模块。主要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经济税收法规方面的课程教学, 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及运行的基本原理做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模块。主要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分析软件, 特别是ERP (企业资源计划) 为基础的课程教学, 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做一定的了解, 同时能够运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等进行日常的分析、维护处理, 能够理解ERP的新型管理思想、管理模式, 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信息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师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是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包括校内实验若干环节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 见表2。

校内实验主要包括教学实验、专项实训。可以通过单元模拟实验、岗位模拟实训和综合训练来完成。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 注重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加强对ERP的应用和练习, 模拟企业进行ERP沙盘对抗的实战训练。通过现实企业会计业务的模拟过程, 使同学们了解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 能够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 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方法。

3.教学工作体系设计

为了保证教与学的统一, 我们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规范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体系模块设计见表3。

教学工作规范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程序、要求、教学进度、教学课时分配、考核方案等内容。教学工作规范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程序, 如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授课→考核等程序要科学合理、规范可行。

高等教育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 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造诣, 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和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以会计师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心, 既能给学生讲清理论知识, 又能动手示范。所以, 对教师的结构优化十分重要。这种结构的优化必须坚持专兼职结合的方针。教学活动除现有专职教师以外, 还可以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会计师、专家来共同参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另外, 注重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也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三、ERP环境下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现在许多高校都实行“学分制”教学。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这样一来, 传统的以教师主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存在着许多矛盾, 如某个学科的师资短缺矛盾、课时有限矛盾、教与学时间冲突矛盾等。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而今校园网的发展与普及应用为会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如何将校园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解决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网上教学辅助系统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1.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给会计教学带来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交互性与及时性, 满足个性教育的需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滔滔不绝地讲解, 学生规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的“一言堂”, 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有一种“威严”, 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很难展开, 难免会使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下”。而在网络课堂里, 师生之间是课堂上的非“正式”交流, 没有了高低之分, 这种一对一的网上交流便于有效沟通。网上教学过程的这种交互体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 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使学生获得教学指导、疑难解答, 教师获得教学建议等, 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协作学习, 教师之间的交互可以集体备课, 进行教学研究。网上这种双向交互活动平台为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二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师生能够通过校园网将自己的客户机较容易地连接到平台上, 通过登录教学辅助网站共享网上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本教学辅助系统提供的共享资源, 还可以通过友情链接共享其他相关网站的教学资源。网上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共享性可以减少会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备课成本以及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成本。

三是可以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体化管理。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支持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的各个教学环节, 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提供一体化的教学支持和管理。包括教师的备课、授课、网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网上答疑、在线测试和考试等以及学生的选课、听课、资料下载等。师生可以通过无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进行课程的教学活动, 解决了课堂时空限制的矛盾。

2.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要具备对课程的管理功能、对学生的管理功能和师生交流功能等主要功能。其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教学系统实际上应该面向教学的全过程, 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服务, 包括教师备课、授课、师生交流、学生自学和考试。网络教学系统是一个集成平台, 通过此平台, 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活动:

(1) 教师在线教学管理。教师在线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所授的每门课程的对象进行管理, 即了解、查询、批准或取消选课的学生管理;对课程的教学课件进行管理, 即上传教案、讲义、教学计划、大纲、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料, 并可对所有资料进行修改和删除管理;对课程的作业进行管理, 在线布置作业、批阅作业;在线考试管理, 可以在线测试, 在线批改试卷等。

(2) 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在线学习主要提供对所选课程的网上学习功能, 包括查阅或者下载课程讲义、教案、案例分析、疑难解答等学习资料;可以在线做作业并在线提交;可以在线自我测试, 在线考试等。另外, 可以通过链接到与课程相关的其他网站进行学习, 扩大学习空间和范围。

(3) 教学沟通与交流。教学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 包括教师的任务布置和学生疑难解答。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布公告的方式, 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有此权限;另一种是通过在线留言或短消息的方式传递, 在系统注册成功的用户都有此权限, 每个用户可以对系统注册人员点对点地发送短消息或者在线留言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总之, 网络教学系统是继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之后校园网上最引人注目的网络应用系统, 它拥有最大的用户群, 几乎包括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生。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 将极大地促进和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 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 该系统建成后, 也将成为远程教育的资源基础, 为社会需求强烈的终身教育提供不竭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 罗林.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 (5) .

[2]陈玉珍.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创新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4 (3) .

[3]张有峰.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 (4) .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10

关键词:“一体化”,焊接,教学改革

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正是学生基础夯实,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实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经常与出现课堂教学脱节现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重应试、轻素质的倾向至今未能根本改观。

《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课程是我校按教育部面向21世纪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而设置的基础系列课程之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必修课之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满足研究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本着加强理论基础、融通共性知识和拓宽知识而的原则,按照“基础实、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目标,加强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研究制定了“开放式”的“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弧理论和具体焊接方法的原理、特性和特点,使学生明确掌握最基本的电弧知识以及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达到了解和掌握焊接电弧基础理论、电弧特性、各种焊接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知识的目的。这门课程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为学生在校继续深造及毕业后从事各种材料焊接加工方向的研究和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是原理课,内容抽象、繁杂,课堂教学相对专业课程比较枯燥,并且由于学生感性知识的缺乏,对课程中的概念、内容难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缩影,也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目前《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课时量有限,很难同时穿插相应的实验课,进而导致实验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分离。而理论与实验的分离必将增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又弱化了实验课程的实践效果,事倍功半。

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与对应实验脱节的问题,应立足于在不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总量的前提下将课堂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使课堂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促进理论理解,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焊接‘一体化’课堂部分建设开发探索

针对《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课程的特点,一是理论性强;二是有明确的实践及工程应用背景。应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优化,实验整合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展开。

焊接‘一体化’教学课程部分.《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焊接电弧基础理论、电弧特性、各种焊接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一体化”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要求,将焊接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若干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与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焊接“一体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演示教学法

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积累职业经验。

(2)参观教学法

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主要有焊接材料、焊接操作、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设备与工具、以及焊接检验等方面。参观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书本的知识,给予现场解答,使学生对所学焊接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焊接“一体化”实践部分建设开发探索

1. 虚拟实验的建立

虚拟实验可以针对“微观机理类”“精密计算类”和部分“成型过程类”的课程学习,具有虚拟性、实践性、灵活性、协作性、多样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优点。通过虚拟演示实验的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形象化了解基本理论,是对传统实验的完善、补充和拓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虚拟演示实验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改善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利用虚拟演示实验,可以有效缩短了实验室实验操作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获得方式为教师科研模拟过程,相关会议、交流录像、实验室视频录像、企业参观录像、网络等渠道。

2. 演示实验的优化

演示实验可分为实验室和工厂直接实验的录像。由于存在与理论课间隔时间长,关联性差,工作量大等缺点。通过建立相关实验的视频录像,直接植入理论课中,或者布置为课后观摩内容,使学生通过认识实验基本流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后续的自己动手实验做好铺垫,做到有的放矢。

3. 见习实验的调配

学生对于工科课程的理解乃至最终的工作,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非常重要,但往往存在课堂学习与企业见闻南辕北辙的现象,针对此,建立工厂实验及车间生产现场的视频录像,与“焊接类”内容配套学习,与实习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联系应用。

三、“一体化”教学焊接课程与实践开发的推广意义

以《现代焊接工艺及设备》课程开发为典型案例,对当前焊接类课程的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探索中给予了对策应用的实践。通过实践性较强的焊接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有利地促进了焊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其他专业设立明确的能力本位“一体化”课程开发目标,明晰“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明确“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李兴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3.

[2]程波.一体化教学在焊接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纵横,2014,(11):251-252.

[3]田晓华.浅议焊接一体化教学[J].实践与探索,2012.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11

关键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在科学化得细分专业的同时也在盲目的增设新专业。在这个大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2005年的两百余家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家,毕业生数量激增。

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管理不规范,各类建筑装饰工程企业,景观园林企业为了能够招揽工程,无论在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大多采取设计免费,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不进行设计直接由甲方的负责人提出想法或者参照某个现成建筑或者设计成果,或直接参考国内外的资料画册。这种做法造成了设计行业入行门槛低,就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我们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设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是大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一般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这也是学生就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一年里同学们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种招聘会,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的毕业生往往看重就业,忽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就业。因此我们必须协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2解决的办法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校积极推行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进程。所谓一体化,就是将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四个环节合并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将四个环节时间合并,同时开展。通过综合实习,顶岗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关于实践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实习寻找适合就业意向的就业单位,通过实习,融入公司运行,进行设计生产,争取做到实习即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推进能够使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有机结合,使各自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升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努力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社会多方共赢。

我们根据装饰企业与景观园林设计企业的特点,单一企业对设计人员数量需求比较少,不能够几个企业解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积极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设校外实习基地30余家,与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学生综合实习协议、学生就业接收协议,与规模较大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就业岗位与在校学生的数量比例为5:1,这样企业与学校与学生成为一个整体,企业也愿意拿出精力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由于企业数量比较足,也可以进行合理选择。聘请学生实习单位的设计总监,项目负责人为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校内同时安排同一指导教师负责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尽量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相接近,注重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根据自己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题。由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学生实习与就业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意见,双方共同制定指导方案,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综合实习就业实习结合有效的避免了以往毕业设计内容空洞,脱离现实的问题,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同学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丰富了毕业设计的内涵。

3取得成果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学生理论与实践不一致,实习与就业不一致,而提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推行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提高了学生实习对口率,就业对口率,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了学生满意。学生实习即就业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利益,学生即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更愿意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下工夫,为企业与学校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过程的一体化的管理,学校,企业,学生融为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良好的发展态势。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我们从教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只要顺应时代发展,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一定会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志华.浅析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状况[J].电影评介,2012(02).

[2] 刘昭明,李利军,谭立平.高校毕业实践与就业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09(11).

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 篇12

1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根据计算机系统管理、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基于网络的技术应用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学生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程体系中,设置基础学习领域(数学、英语、体育、马哲、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等)和拓展学习领域(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夯实学生专业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诚信品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 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训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1)全面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近几年来,学校不断邀请国内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来校讲座,就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理念、思想、方法作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并对课程开发也进行多场次、多层次的培训,为学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的形式,将工作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的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为了让全体教师很好地理解、使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学校多次邀请国内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来校培训,校内、系内也组织了多场次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公开课和说课活动,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在行动导向型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提升专业技能和企业工作经验,增强教师实战教学能力。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很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我们主要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等方式让教师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学习新技术。每年我系各教研室都会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比武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除此之外,职业教育的教师还需要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具备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做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来实施教学。因此,在每年的暑假学校都会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阶段性顶岗实习,以此了解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回校后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和企业经验用到教学中。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观摩、实战演练等手段,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计算机一体化、项目化教学需要的教师,实现了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

3 建设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

构建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先进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一体化教学实施做好了坚实的准备工作,良好的一体化教学环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物质保障。通过示范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新建网络综合业务实训室(与中国网通淄博分公司共建)、网络媒体开发实训室、网络构建实训室等8个生产性(或虚拟)实训室。目前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教学全部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可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通过讲、练、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所有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均在一体化实训室使用网络教学广播软件,进行屏幕广播,实施过程如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出有适当难度的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认为仍然有学习的必要。(2)展示目标,激发兴趣。将预先做好的一个作品展示给大家,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探索,实施目标。①将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及操作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相应的内容,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示范操作,这样和学生交互进行,直到完成整个项目。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制作新作品,巩固基本操作。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设计新项目,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④选择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达成目标,归纳总结完成目标,总结方法、步骤和技巧。

5 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考核方式

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方式的制订是衡量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实行过程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一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通常是在学期末出一份理论试卷,通过笔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模式导致产生了一批会考试但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使得他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在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考核不再仅仅只凭一份试卷了,而是依据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案,通常是将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考核时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改革原有终极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即:考勤+实训任务成绩+综合项目成绩。具体做法是:考勤:即每次学生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20%,超过本课程总课时1/3学时未到者取消考核资格。实训任务成绩:实训任务多为基本操作,要求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40%。综合实训项目:为每个项目学完后的阶段性综合项目,是一个较全面的检测,占总成绩40%。这样每次课程均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有关,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考核很难过关,这就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民健,虞建敏,一体化教学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5卷4期.

[3]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4期.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冷藏条件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