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2024-09-30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1

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务

长久以来,体育都是寓教于运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来丰富人类文化生活,(1)它是展现一国文明和文化的有效方式,体育的教学是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的教学活动,它是培养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体育的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由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帮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可见,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就是要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其二,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国家建设的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备革命精神。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极为有利的条件。(2)

2 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通过上文可知,体育教学与德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关系,具体而言,体育教育是进行德育的工作阵地,因为可以在体育竞争中或者在运动实践中进行德育等;再者,德育是存在于体育教育中,体育教育具备德育的功能。

2.1 体育教学是德育的重要工作阵地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就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这与德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换言之,体育教育与德育有着相同的教学任务。其次,体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容易锻炼人的意志,培养昂扬向上的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排球、篮球等集体项目,除了学生个体的技术和努力之外,更着重群体团队的合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10000米长跑等则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信心,能够激发学生的韧性和耐力。最后,体育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得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投入到学校这个氛围当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学习之余的休闲上。总而言之,体育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工作阵地,是为德育工作提供服务和补充的手段和方式。

2.2 体育教学具备德育功能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1)在学校体育课的结构上。体育教师可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结构和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即在课程的开始、准备、基本和结(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束四个部分,相应地下达不同的指令和要求。例如在开始部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准时集合整队;在准备部分,则要求学生一致行动,听从指挥;在基本部分,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方法;在结束部分则是进行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体育项目的特点上。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进行德育。比如在开展集体项目时,要向学生传授集体精神;在进行个人项目时,则要强调拼搏、奋斗和坚持。(3)

3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构建

第一,应该提高体育教育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并且发挥道德修养的表率作用。首先体育教育者要从根本思想上明确意识到,作为一名体育学科教师,不仅是一名体育工作者,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4)这样的双重定位,才能使体育教育者充分完成自己的教育任务,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另一方面,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教育,从而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体育学科的教育,是体育教育者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观念、意志、品行等会给对方造成影响,尤其是学生易把教师的言传身教当成个体学习或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建立人格魅力。

第二,在体育运动或运动比赛中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是学校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群体活动的场所和机会。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讲求集体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争取发挥个人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这种优势互补,就必须依赖于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的力量。而在运动比赛中,激烈赛事除了依赖和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外,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运动比赛时,观众的热情能够带动场上运动员的激情,在国际比赛时,领奖时刻响起的国歌,更能释放所有运动员和观众的爱国情怀。

第三,基于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德育。体育学科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和任务等,在组织教法中进行德育。渗透根据课的内容、任务和教学条件,选择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法,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教益。如,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5)

4 小结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方面,德育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更能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的。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创新的需要。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分析了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构建:提高体育教育者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发挥道德修养的表率作用;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于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德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

注释

1于雷.浅谈体育教育的德育效应[J].探索,2009.8:167.

2陆春涛.浅谈当前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成才之路,2008.10:12.

3陈疆.浅谈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成才之路,2007:40-41.

4袁家乡.德育: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阵地[J].科技信息,2006(5):165.

5马继合.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德育教育[J].体育新论:56.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2

摘要: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也能够真正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研究

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进而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科学、灵活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能够懂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发挥历史人物榜样作用,加强德育

发挥榜样的力量也是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杰出人物。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正面人物,为学生生动、具体地讲解其突出贡献,并给予一些积极点评,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优秀的一面。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讲解完榜样人物的基础贡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内容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将榜样力量融入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榜样作用不断激励、完善自己。

二、通过讲解实施来增强德育效果

新课程理念强调,初中历史应以唯物历史观作为教学指导,并积极向学生传授以创新改革和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精神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主要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一种积极认可、行为与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对祖国同胞的认可,并积极的传承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对国家的成就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而在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设计和组织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为学生讲解生动、具体的史实来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受到一定启发。通过为学生生动讲解史实,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振兴中华的决心,通过发扬先烈的优秀品质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

恰当、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强德育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生动再现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其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史实,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通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责任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讲解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日黄海大战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爱国将领邓世昌与全体船员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事迹,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四、通过讨论法来渗透德育

由于历史教学大多都为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或是频繁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分清是非,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的功绩与过失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优点,同时也要摒弃其人物的缺点。总之,历史教材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而怎样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要求,开展德育活动也是当前广大历史教师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挖掘和钻研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峰.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8):144-145.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有效途径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开展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与德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学习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教材是最好的教育蓝本。所以,教师在开展地理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时,也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教材为基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进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融入对学生的德育。然而,却有很多人不顾自然环境的好坏,肆意破坏环境,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

二、应用提问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地理教学中德育的开展。并且,通过应用提问法,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选修三“旅游与区域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旅游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却经常出现不文明旅游的现象,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然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的游客。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对于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良好的德育意识可以使学生的人格魅力得到巨大提升,并逐渐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范国睿.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

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篇4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这是我国国家教育方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的要求。应试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第四,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其它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并且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二、进行德育教育具体实施过程

1. 利用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 1)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各种游戏活动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 2) 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

( 3) 开展“主题游戏”。“主题游戏”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价值指向明确,既符合体育游戏的各项特征,又结合主题进行创编和开展。

( 4) 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现代意识。借助于打雪仗来加强德育渗透,比如: 不许在雪团中夹带硬物、不许打头和脸、不许往脖子内灌雪、对手投降后不允许再打等。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玩中去自觉地遵守规则,因为只有遵守规则的竞争才是公平的,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也是衡量现代人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部分。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比如,通过课的准备部分宣布课内容、任务和要求时,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通过集队和出勤情况检查总结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课的基本部分,可根据课的不同内容来进行教育。体操中的保护帮助,可以培养团结友爱和责任心; 学习篮球、武术可以备战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实事求是地对本课进行总结,成绩肯定,指出存在问题,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收还器材,可以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为集体服务的高尚品德。

3. 结合课的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 1) 利用课堂常规及队列队形的练习,促进学生规范的养成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体育课常规包括很多内容( 如集合分散、听信号起跑、按秩序练习等) ,队列队形就更多( 如原地转向、齐步走、跑步立定、各种队形变化等) 。而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否则就无法正常开展。

( 2) 通过各种新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一个新动作,像山羊分腿腾越、单杠前翻下等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系数的项目上,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学会这样一些动作,学生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在练习中要用意志力克服胆怯心理。

4. 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上体育课时,对那些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坚持到底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别的同学向他学习。通过这样的反复教育,使得在课堂上偶有同学摔倒,既有互相帮助,又能继续坚持锻炼,充分体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及顽强拼搏的作风。

5. 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以自己人格的力量感化教育学生

学生的模仿力很强,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甚至对某些事物的态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以身作则。学生有病或家中有困难,我们尽量去帮助,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具有较高的威信,我们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我们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 问卷法。发放不记名问卷 310 份,收回 310 份。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小测验,掌握一手材料,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信息。

3. 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型论文,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4.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通过对八年级学生一个学年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德育素质有了明显改观,而且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各项运动指数上升较快,也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 篇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到,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目前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学生年龄特征来看,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生理心理变化快,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也比较强。这样一来,反而自控力减弱,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过于地模仿,盲目地追求新潮;违反力事物发展规律,就容易走极端,偏离力社会道德轨迹。如:青少年吸烟率激增、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犯法。所以,孩子的德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同学校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也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德育教育的可能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并积极从其他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道理;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力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着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已纷纷建立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制订环境保护法律和进行庞大的治害投资。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中就有环保事业的重要内容。因为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是最为严重的。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观看环保影像资料,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议事日程,我们应该随时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是实验安全教育的最佳场所,例如在教学给液体物质的加热时,通过强调学生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使用浓酸浓碱时要十分小心等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合并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德育教学;应用研究

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合格、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来看,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要大于知识教学,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德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下面就对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1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用亲身经历来理解、感知、验证、感悟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其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如下的意义:

1.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验式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据调查,学生对德育教学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愿听课,不愿学习。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够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民主化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过程,强调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其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能够悉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诉求。这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不但会从心里尊重教师,也能够喜欢教师,愿意跟教师接触。这就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生硬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愉快地进行学习。

1.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时间既可以用于创造性学习,也可以用于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教师生硬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留给学生自主体验和分析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不仅难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验式教学与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相反,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体验和讨论,小部分的时间则由教师进行启发和指导,这就能够提高知识的转化率,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我情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信念和心理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2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学会扬长避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使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体验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深入、丰富和融合学生的体验,可使用以下的方法:

2.1.1情境创设法。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运用音乐、图画、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生活。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即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挖掘出生活中的故事,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全程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2.1.2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具体的实践方式包括爱心行动、主题调查、参观访问等。

2.2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

德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更要实现“导之以行”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更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使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来评价教育的成果。

3结语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德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者”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协作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得到真、善、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15).

[2]李雪英.浅议身、心、灵互动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7

一、德育理念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

1. 渗透表现在中西方文明礼仪差异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不仅具有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功能,而且还兼具传播使用英语国家文化的作用。因此,小学英语教材中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熏陶比重较大,从而让学生学习西方文明礼仪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的理解。教材中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礼貌和称谓、告别、节日问候等用语,如“Hello!”、“Good morning.”、“Goodbye.”、“Happy NewYear!”等等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别人要尊重,懂得感恩,知书达理。这些与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对文明礼仪的要求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小学德育理念教育的重要组成。

2. 渗透表现在优良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

现代小学教学中德育理论渗透的研究更加强调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那种在教学中只传授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不注重改变学生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因此,课上需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并且在教授新课时教师应充满情感地教,学生则积极参与到教学对话的内容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过程。课下把这种情感和价值运用到生活中,让这些高尚的、善良的、真挚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 渗透表现在社会和家庭美德的提高

社会美德和家庭美德都是指学生在课外群体生活中所需的美德,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在课外群体生活中如何礼貌地问候、打招呼或对话等等。在课上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注重在课下运用这些知识,如在表达自我请求时要学会用“May I...”的句式;在请求别人帮助时要学会用please等礼貌客气的用语。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美德,让德育理念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渗透在课堂之外开枝散叶。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1.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理念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主体是教材,而充分挖掘教材中文明礼仪和道德情感等德育因素则是德育理念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生活场景和社会关系的对话,如在学校、家庭中与教师、同学和亲人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在传授知识时适时地渗透德育理念,如讲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遵守公共道德、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开设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将德育理念渗透入课堂

课堂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理念渗透最该到达的地方。为达到“潜移默化”渗透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提高。如在学习蔬菜和水果单词认知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果蔬市场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小贩和顾客,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进行购物和对话,记忆果蔬的英文单词的;学习购物时的礼貌用语“Hi.”、“Good morning.”、“Goodbye.”、“How are you?”等;同时还学会用“How much...”询问价格和运用数字回答果蔬价格等等知识点,不仅进行了道德教育而且传授了知识点,可以说一举多得。当然,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和教材实际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不同的具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和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可以说,开设多样化课堂教学是德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最关键的一步,是德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以体现的重要步骤。

3. 组织课外活动,扩展德育渗透空间

课外活动具有创新性、实时性和娱乐性,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扩展了德育渗透的空间。开展课外活动可以成立英语角、创编对话(故事、小品、顺口溜等)、绘制英语手抄报、英语校园广播等方法和途径培养英语素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通过中外节日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活动,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在新年、教师节、母亲节等做英语贺卡送给亲人、老师和母亲,在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感恩他人等美德的同时也让他们英语知识得到巩固且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在这多样化的活动中达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的目的,使德育理念真正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8

1 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 在学校开设时间最长的学科就是体育学科。无论是在幼儿园时期还是大学时期, 体育课都是学校必须开设的学科, 是唯一一门能够伴随学生成长十余年的课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学校, 也离不开体育教育, 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 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幼儿园时期到大学时期都接受到思想道德教育。②

(2) 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外显性特点。对于学生来说, 许多意识以及言行都不是借助口头说出来的, 大多数都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 身体锻炼以及活动是体育课最为显著的特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掌握, 并将此作为基础, 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体育学科的思想性较强, 教学因素较为丰富。从幼儿园开始, 学生的学习就无法与体育相互分离,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 其本身的教育因素就较为丰富, 思想性较强, 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以及思想道德, 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

2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1) 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过于重视, 却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在部分的学校中, 开始认识到德育培养以及思想方面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 却没有进行道德品质的行为教育, 对说教较为重视, 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 因此,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③

(3) 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对日常课堂教学过于重视, 而忽略了体育德育方面以及文化的教育工作, 受到国情的影响, 开始大力发展竞技教育, 而放弃了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

(4)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且教师态度较为粗暴, 简单无趣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不但无法学习到技术以及技能, 还会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学生出现失误时, 教师抱以讽刺的态度, 对学生进行挖苦, 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更无法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5) 教学要求与实际不符, 在教师进行教学时,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掌握情况, 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 学生本身无法承受, 易出现逆反心理。

(6) 教师在教学中带有有色眼镜,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注,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 使其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感。

3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 对体育课程的性质以及结构进行深入了解, 以使德育教育能够得以全面的开展。对于体育课程来说, 其属于一项综合学科, 包括身体、思想以及情感、智力、态度各个方面。借助体育课教学, 能够使学生的体格得到锻炼, 耐心得到培养, 在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的同时, 社会适应力也会随之提升。借助体育教学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对体育课程的性质以及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与每个学生的身体优势相互结合, 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锻炼。例如, 在冬季进行长跑运动, 能够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2) 在体育教学中应严格遵守体育课程纪律。在体育教学中, 保持好课堂纪律能够使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 也能够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应进行有效重视, 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 并管理好课堂纪律, 使学生能够养成文明礼貌以及正确的思想作风、课堂纪律, 通过此种方式, 使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以及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得以养成。④同时, 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体育游戏以及竞赛, 通过此种方式, 能够使学生的集体主义以及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3) 应用较为多样的教学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开始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 因此,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同时, 体育教学的思想内涵较深。在实际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该采取较为适合的教学方式, 将学生的身体活动充分与心理活动相结合,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 在进行侧手翻、倒立等活动时, 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以此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 使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培养。⑤

(4) 对课堂常规进行重视, 使队列训练得以加强。作为课堂常规教学, 能够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 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受到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课堂常规, 其同时也是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所在。做好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能够使学生服从命令的习惯得以养成, 例如, 实施较为严格的考勤以及考核制度, 时刻强调组织纪律性。此外, 还可以应用训练学生队列以及队形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身体姿势以及空间知觉, 在学生动作协调性得到训练的同时, 还能够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发挥, 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升。⑥

(5) 与教材特点相互融合, 对教育契机进行有效把握。在教学训练初期, 学生需要面对的运动量较大, 疲劳感就会加强, 很容易萌生放弃以及懈怠的念头, 此时, 体育教师就应该做好鼓励工作, 使学生的勇敢、顽强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培养。与此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该借助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 使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同时, 更能够承受各种挫折。

在对体育以及健康课程进行教学时, 应该将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进行充分挖掘, 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 其也应该结合不同的教材, 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例如, 在进行田径耐力跑教学时, 教师应该将跑步的技术要点对学生讲清, 使学生能够自主调节好呼吸以及动作, 并对耐力跑的吃苦耐劳精神进行强调, 使学生的坚强意志能够养成。⑦

(6)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当体育课程教学结束时, 教师应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做好总结工作, 针对课堂中表现较好, 且能够积极帮助他人的同学给予表扬以及奖励, 使学生的乐于助人行为得到鼓舞, 在以后的学习应用中, 也能够更加积极。在教学中所应用的器材, 在课程结束后, 也需要及时归还, 在对器材的搬运中, 应该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爱护公物的意识做好引导。对于搬运器材中出现的乱踢乱扔行为, 教师应该及时制止, 并对其做好教育工作。利用此种方法, 不但能够使学校的体育器材得到较好的保护, 还能够使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爱护公物的意识得以养成。与此同时, 还应该做好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使学生的责任感得以培养。在体育以及健康教育中, 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教师应及时作出引导工作, 以使学生自身不良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在学生利用体育器材进行锻炼时, 教师也应该将自我保护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 使学生能够对运动器材的操作有一定了解,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⑧此外, 在开始练习前, 学生还应该对自身以及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做好检查工作, 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在其他同学进行锻炼时, 还应该及时做好保护以及帮助, 做好其他同学的安全防护工作。

4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 将德育的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以及健康的教学工作中, 具有一定的优势存在, 且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以及计划性。在体育教学中, 应该始终贯穿德育教育工作, 借助体育学科的动态性以及群体性特点,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体育教师而言, 还应该积极开创新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德智美体劳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思想道德教育已经逐渐渗入到教学领域中,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其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内容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教师还需对学生做好充分了解, 以对其的特殊性做好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本文针对德育在职业学校体育以及健康教学中的渗透进行详细分析, 以期为以后的体育以及健康教学做好借鉴。

关键词:德育,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

注释

11刘昌.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实施途径研究[J].才智, 2013 (32) :144-144.

22 牙建家.浅谈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3 (7) :108.

33 桂莉.中职数控专业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 2014 (9) :76-77.

44 王志平.如何把中职学校德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J].科学与财富, 2015 (1) :121-121, 122.

55 李莉.浅谈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4 (8) :97.

66 孔令兵.浅谈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13) :40.

77 孔令兵.浅谈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12) :40-40.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9

关键词:中职德育,专业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以下称大纲) 明确提到“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但对在专业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未有进一步的描述。目前, 在中职专业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并未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还存在“假”、“大”、“空”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 教育教学场所更为宽泛, 教学形式更为丰富, 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在专业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职校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模式进行探讨。鉴于研究能力有限, 本文中的“专业教学”指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实践教育三项具体活动。

一、中职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照《大纲》对中职德育工作的要求, 我们就中职德育实施的现状对中职学校的分管领导及德育干部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表明, 尽管中职德育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 中职德育实施中的问题

(1) 德育内容方面。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开展中, 涉及到了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涵盖了《大纲》中所涉及到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从对德育课教师、班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 只有少部分人能完整地列举出“德育内容”。同时, 德育内容的传输, 通常是根据德育课程要求或上级布置的德育工作要求展开, 或根据突发情况开展思想教育。总体来说, 还缺乏系统设计。

(2) 德育途径方面。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的德育途径涉及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 形式非常广泛, 包括“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庭与社会”八条途径。但从学校关注力度来看, 主要通过“德育课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对于如何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并未有系统的设计。

(3) 德育队伍方面。《大纲》提到的有关队伍的相关表述为“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目前, 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德育干部、班主任以及德育课教师为主。对于专业教师如何参与到德育教育中, 并未有明确的权责要求。

(4) 德育评价方面。《大纲》中提到“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 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 德育评价中尽管并未明确对这八条德育途径的实施进行考核评价, 但内容上有了涉及。

学校建立《学生手册》、《班主任考核条理》等制度, 但就德育教育尚未建立起一种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 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方面, 涉及更少。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尽管《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包括专业教学相关环节的八条“德育途径”, 但在中职学校的具体德育实施中, 对专业教学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并未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所以, 对于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 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切。

2. 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实基础

经过对部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案的查阅、中职学校网站中督导的课堂评价以及技能大赛的评分细则中不难发现, 专业教学中已有德育渗透的雏形。

如“教案”中教学目标方面“情感目标”的设置。查阅上海市中职四年一届的“教学法评优”中的“教案”,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便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职业观等方面的内容。有中职学校在“听课评价表”中提到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德育工作”。又如, 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的部分案例故事, 其中也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职业观等内容。再如, 中职各级技能竞赛中突出强调操作“规范”的考核。无论是上海市“星光计划”, 还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的评价指标中, 都有对“规范操作”的表述。2012年上海市职业教育竞赛“汽车喷涂”的客观评分表中就对每一个操作的要求与分值进行了细致的界定与说明。

尽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具备“德育渗透”形态的教育, 但这种德育渗透是教师即兴式, 多数是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不过, 虽然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目前尚没有形成系统, 但已经有了雏形。这为中职德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三位一体”模式

1. 基本描述

(1) “三位一体”模式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德育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如何在专业教学有限时间内达成有效德育渗透目标, 则需要对德育内容有所取舍与筛选。筛选时要做到“四结合”, 即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中职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大体上, “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2) “三位一体”模式的渗透载体。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对“德育途径”的阐述, 专业课理论课堂、实训实习、专业技能竞赛是“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 此为其中的“三位”。“一体”是指“以立德为目标, 以专业课程为平台, 聚焦职业素养, 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核心目标。

2.“三位一体”德育渗透模式的实施策略

找准渗透点是实现“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实践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专业技能竞赛这三大载体, 寻找其中的德育渗透点并探索相应的实施策略。

(1) 立足课堂, 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德育因素。实践证明, 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 可以渗透“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义精神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理想信念教育, “遵守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的遵纪守法教育, “集体主义;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等德育内容。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在“备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专业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导入环节中”引用专业实践中的德育案例;在“备教学方法”中充分结合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方法。

专业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素材。服务类专业教材中通常会有相当多涉及到历史与人文、为人处世等德育的显性内容, 生产类专业的教材中虽然德育的显性内容不多, 但专业发展历史、毕业生优秀事迹的榜样教育, 也同样能挖掘出德育因素。比如, 数控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中讲到由于水利工程、房屋施工和宫廷建筑的需要, 产生了以平面图形表达空间物体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一切;我国古代在工程力学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 万里长城、故宫等建筑让人为之感到骄傲。烹饪专业学习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时, 以毒馒头事件为案例, 学生明白“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 领会烹饪专业所需的责任意识。这些德育素材是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对专业的了解、树立“成才在中职”的最好素材。

教学方法本身同样可以挖掘德育价值。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熏陶、情境感染、正面灌输、潜移默化等各种学习方法, 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 去感受、体验, 然后从中实现德育目标。采用小组合作法, 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互相鼓励,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友爱、信任、忠诚、互助等道德关系, 有利于合作意识、开放精神和自主意识等现代道德规范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此环节中的关键载体是案例的选择或提出恰当的问题, 选择来自现实生活、职场、身边的生动典型事例, 既能调动课堂氛围, 又能有效地让学生领会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2) 立足实习实训, 挖掘操作规则与规范背后的德育价值。

(1) 实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训过程中有大量的操作规范要求, 因而, 在“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创新意识”、“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的德育渗透上有独特优势, 可以从准企业化的环境布置、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规则、规范着手。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理解并有效传达给学生执行某项规范的意义或原因,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而让学生自觉领会并内化为习惯。

在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旁, 做到有关规章制度和学生实训行为规范可视化, 让学生熟知有关规章, 并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做到令行禁止, 奖罚分明;模拟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 如统一着装、早中班制, 工作时间内不安排休息时间等, 模拟体验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实训前中后”指导机制, 给予即时连贯的指导。实训前三分钟晨会, 反复向学生传达穿实训服、戴安全帽、盘发才能进入实训车间的原因, 强调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对于产品质量、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实训中教师反复示范和强调操作规程, 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实训后及时点评当日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并要求学生自主清理工作台、完成工具材料归类, 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安全生产与规范使用意识, 培养学生细心与严谨的习惯, 达到“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的渗透点。如出纳员、报关员必须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会计专业要认真对待点钞、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时清理工作台, 将财务印章、大头针、回形针、凭证账簿摆放有序, 养成有条不紊、整洁有序的工作习惯, 要让学生从中明白粗心大意是做好会计的大敌, 逐步培养细心、严谨的职业素养。另外, 针对需要自己完成产品设计的环节, 鼓励学生大胆去做自己想象的模型, 可以达到“增强创新意识”的德育渗透目标。

(2) 实习中的德育渗透。中职学校通常有为期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首次体验职场社会, 深度体验与检验职业规范, 思想波动最为频繁, 是学生最需要引导与鼓励的时期, 也是最容易出现“管理真空”的时期, 这也恰是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期之一。此时若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顶岗实习前专业教师有意识地组织职场讲座, 让学生学习实习章程制度;实习中要求学生每月返校一次交流体会, 疏导情绪;实习结束后, 对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 都是可行的策略。

(3) 立足专业技能竞赛, 挖掘竞赛中的德育素材。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竞赛的激励功能在于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 唤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信心。无论是中职学校技能节, 还是上海市“星光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 或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都涌现出了大批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的学生, 从中可以挖掘不少典型的德育事迹和素材。

三、专业教学中有效德育渗透的条件保障

针对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存在“德育渗透”是即兴式的、不成系统的观点, 我们认为,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1. 更新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加负”, 额外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分散了专业教学的注意力。其实, 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 反而是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聚焦, 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深化。因此,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 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 引导教师理解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 并建立、健全有利于这项工作开展的工作机制。专业教师也需要自觉形成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互促共进的理念, 形成自觉开展德育渗透的意识。

2. 提高专业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

有了德育渗透意识, 专业教师还需具备德育渗透的能力。

首先, 教师要善于找准德育渗透点。找准渗透点的前提在于充分占有案例资源, 可这一点恰是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软肋。目前, 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教师下企业实践、聘请企业人士来校讲座、订单式培养等活动中, 专业教师有机会到企业现场, 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搜集、整理相关的案例, 就能弥补不足。此外, 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中呈现的相关知识或事件, 都是典型德育案例的来源。同时, 学校还可以尝试建立案例资源库, 以“积分银行”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为资源库“贡献”案例, 既可以调动教师整理案例的积极性, 又可以实现短期内资源的共享, 为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其次, 专业教师要提高“有机结合”的能力。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为德育而德育, 如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和教学方法本身的德育意义, 那么, 学生就能建立所学知识、技能与为人处世的联系, 建立某项规范与职业世界的联系, 此时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印象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3. 建立“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评价导向

激励机制对于一项措施推行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 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建立专业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评价导向, 才能使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流于形式。比如, 推动中职校德育条线与教学条线的协作力度, 将德育渗透的考核指标列入日常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在公开课教学评比中, 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纳入评价细则中;搜集、宣传、推广专业教学中有效德育渗透的典型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 在中职专业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 非常必要, 也具有可行性。应充分挖掘专业理论课堂、实训实习、专业竞赛三大平台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践行“三位一体”的德育渗透模式, 提高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R].2005.

[2]付玉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质及改革[J].职教通讯, 2008 (12) .

[3]蒋乃平.引导学生把外在的规范转化为自律的行为) 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之三[J].职教通讯, 2007 (8) .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10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教育, 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成分中心的不断提高, 对研究生的德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的研究生采用的是不脱离岗学习为主要形式, 提升体育专业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影响着体育研究生日常的管理工作, 也使得德育思想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1 当前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考研大军的强势入侵, 研究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饱受非议。在此前提下, 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应措施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工作便是提升研究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 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 就体育研究生德育的管理体制而言。体育研究生德育的管理体制由院校两级操作, 学校党委是决策者和领导者, 学校的行政机构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研究生的德育体制被忽视, 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相关资源利用不科学的现象。再加上相关部门的协调度不够, 导致研究生德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脱节。

其次, 在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方面, 一般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四种, 分别是:学徒式的教学模式、专业式的教育模式、协作式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式的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与实践结合度低, 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不高[1]。

再次, 在体育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队伍方面, 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较低, 在思想的推广方面欠缺。而激励机制的缺失和甄选制度不完善, 导致德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对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不能形成合力。

最后, 就体育研究生的自身特点而言, 体育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 处理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差异显著。再加上整体的高素质, 道德行为表现不尽相同。而较大的心理压力, 使得其无法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从而影响到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2 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般性的论述下, 接下来结合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谈谈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德育目标不明确

有些体育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中, 未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实际道德水平发展协调, 忽视每个学生个体性差异, 搞“齐步走”的战略, 使得研究生的德育目标过于单一, 缺乏层次性。还有些高校在研究生德育目标的设置上, 存在着“假”、“大”、“空”的发展需求。体育研究生要在学校和大型体育赛事中承担教学和科研的主要任务, 实践压力大, 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若搞一刀切的战略, 便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使日常管理和德育目标的实现相冲突[2]。

2.2 德育工作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德育的内容是德育目标实现的载体。就目前研究生的德育素质内容和社会实践发展而言, 德育的教育内容将现实生活和德育知识体验相隔离, 将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学诉诸于书面训练。这对于接受过长时间训练的研究生而言, 缺乏新意, 不能激发研究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和运动竞技、竞赛组织、运动训练息息相关, 需要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若知识刻板地诉诸理论, 忽视实际的训练情况, 易导致德育和体育专业研究生实际学习的断层。

2.3 德育评价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评价都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研究生德育评价的主体是辅导员, 和学生的导师以及专业课导师不存在联系。这种忽视学生知识与观点获取方法与生成过程的评价方式, 严重影响着研究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与情感价值水平。例如, 在体育研究生中,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通过最直观的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评价标准, 学生的道德人格、道德素质、思想情怀的评价被忽视, 直接导致体育研究生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3]。

3 改进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体育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体制

加强其德育工作, 应当建立新型的责任制度和管理格局, 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在党委的领导下, 通过党政工团和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协力, 抓好内核, 完善监督, 对于相关部门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 具有协调作用。同时, 还应当建立导师育人的制度, 一般来讲, 体育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活导师和学习导师是相分离的, 因为体育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因此, 在完善其德育工作时, 应当将辅导员的德育工作适当地向导师分流, 加强其育人效用。在招生录取、计划培养以及社会实习中渗透科研道德、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和价值观教育。

3.2 改革体育研究生日常教学模式

德育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泛, 这就要求在顺应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下, 学校应当创设多元化的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通过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研究生本人的综合作用, 发掘学生潜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施多元化的协同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知识, 也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体育专业研究生和社会的联系度较高, 这就能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 培养积极客观的人生态度。例如, 学校组织本院研究生与希望工程形成一对一的帮扶任务, 帮助贫困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在高尚的情操下,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4]。

3.3 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全面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必须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在有效的工作机制下, 健全领导体制、评估体制以及激励机制, 为学校德育工作部门的管理保驾护航。

3.4 树立以人文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学理念

研究生个体差异性显著, 必须将德育的工作目标和方法以及内容, 和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人为本, 尊重其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防止用理想化的人格塑造研究生。另外, 在强调个体性培养的同时, 还要树立研究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这一点在体育研究生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学生本身是国家运动员, 若忽视对其个性的培养, 很容易使其在比赛中失利。同时, 若忽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也容易导致其个人意识的膨胀, 因此,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 加强其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能使体育专业研究生更容易找到人生的坐标。

4 结语

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政治建设者的培养。通过对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发展现状的回顾, 掌握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相关特点。再由一般到特殊, 分析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教育体制僵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评价单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开展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实践证明, 其实施能有效提升体育专业研究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值得参考。

摘要: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对象较为特殊, 一般由高水平运动员、中学和小学的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组成。加强其德育教育, 对于体育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调查, 提出了当前体育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以供探讨。

关键词:体育,研究生,德育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易和香.研究生思想教育对策[J].中国研究生杂志, 2010, 3 (98) :78-81.

[2]贾春红.研究生德育工作部门设置和运作的探讨[J].体育教育, 2011, 4 (17) :46-49.

[3]杨丽敏.试论当前体育研究生德育的有效切入点[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 (24) :78-8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一、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育中,很多文章描写了祖国的大好山河,有描写桂林山水、红旗渠等自然美景或人工奇迹,也有描写钟乳石洞等奇异景观。通过这种类别课文的教育,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彩和可爱动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除了山水景观之外,祖国还培养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伟人,以此揭示伟人们的高贵品格,激发学生爱国的积极性。比如说范仲淹身体力行证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朱自清“宁可饿死祖国的街头,也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救济粮”的爱国情怀,钱学森誓死回国的信心等。古往今来,太多的爱国人士书写着没有完结的爱国乐章。通过为学生讲授这些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位甚至多位爱国英雄形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除了美丽的物和伟大的人之外,还有魅力无限的文化,教师在讲授中华文化的时候,可以利用慷慨激昂的情绪为学生讲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丽,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上海师范大学的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重视师生感情交往中的因素,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反应,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情感的相互交融,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足够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客观的理论相结合,尽最大可能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进行《曾国藩家书两篇》《傅雷家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播放李健的歌曲《父亲》或者周杰伦的歌曲《以父之名》,在缓缓的音乐声中感受父爱,感受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领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行为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改革要求,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教育优势,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素质品行,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响彻

云霄。

参考文献:

代文莉.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新課程:中学,2013(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第一高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篇12

(一)研究背景,社会背景

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是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二)研究目的

将德育自觉地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

1. 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职业教育的人才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2.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提高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三)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习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研究成果总结阶段。结题时间为2016年5月。

1. 学习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动员和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及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方案、学校各年级德育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组织有关辅导讲座。

本阶段除上述讲座外,还将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学习资料,由各位课题组成员自学完成。

2. 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由各子课题小组实施课题研究,校课题组监控指导。拟完成如下任务(见下表)。

3. 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学校课题组评定,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古今中外共同认同的。我国古代就提出“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学生智育的培养,更肩负着学生德育的养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专业知识与德育渗透的自然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科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深入、扎实的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德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1. 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2.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 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为指导,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验。

2. 实效性原则。

改变原有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全新性原则。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的内容与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辅助使用案例分析、观察、经验总结、调查、比较等方法。研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激励、识别、排除、调节等方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自该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言行规范了,教师的师德水准提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确立教书先育人的思想。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艺术的升华,真正使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既教育了学生又教育了教师的“双向育人”功能。真正把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使各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德育合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巧用素材原则。就各学科教材而言,其中蕴含着许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这些素材有的是显性的,我们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就可展现出德育教育内容;有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科结构、深刻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深挖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内容我们都应努力达到德育渗透技巧中提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2.自然渗透原则。就是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即在具体落实知、情、意、行的过程中不要硬灌输,给人强加的感觉;而应巧引导,给人以美的享受。并符合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符合学生认识提高的规律,符合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规律。努力实现德育渗透过程所提出的境界。

3.突出情感体验原则。一些学科教学中有许多丰富的饱含作者情感的课文,其情感性,其人文性,确实能使学生达到移情导行的目的。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仅让学生读读、练练、做做、说说就能实现的。学科教师应全力营造一种情境,要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善美、反思对与错,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言行的德育渗透的目的。

4.结合学生实际原则。生活中学生是有差异的,年龄的差异、学习的差异、行为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所有这些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也给教师的提高带来了机会,给我们创新提供了素材。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体现德育渗透的意义和实现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

摘要:学校背景下的“机电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人文学科更便于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梁艳蓉.浅析机电专业课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

[2]曹明,吴恒仲.高校学科德育渗透应注重五个“融入”[J].教育探索,2012(11).

[3]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

上一篇: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论文下一篇:DHI测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