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共12篇)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1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精英们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以及顽强的意志,本文将要研究的体育教育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体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还能够磨练意志,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一、现代初中生德育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未来的精英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需求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更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德育。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将德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和事物有所不同,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处于的年龄段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属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不断转换,错综复杂。这个时期,初中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不能独立但是渴望独立, 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又会像小孩子那样呈现出幼稚的一面,另外,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社会辨别能力不足。所以,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发展德育的关键时期,如果管理教育不当,还会导致少部分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这也就要求学校教师一定要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理论上来讲,德育应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但是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德育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在德育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德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明确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良好风气的养成、同学互助互爱、纪律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还应该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这些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简单概括。
在初中体育德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教师要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抓德育的时机。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动作千姿百态,同时他们的大脑活动也是千变万化。在体育活动中, 身体变化和大脑的活动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积极引导,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教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一定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全过程,因为,只有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懂得遵守规则,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次, 德育还体现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上课过程中的严密组织活动中,教师的严格管理是德育的体现,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是德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发挥到预期的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还应该学会抓住时机, 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德育。在教学中,德育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学生的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变换,进而观察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调统一的学习生活作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2学生的顽强品质的养成。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体育练习要承担极大的疲劳,体育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付出就会有同等的收获,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加刻苦、认真地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进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特别是在长跑训练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勇于突破极限等各种优秀品质。3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养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优胜劣汰的现象,所以,在初中的德育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竞争。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性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与和谐与人相处。
在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社会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德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实现远大理想, 帮助学生养成不怕吃苦、受累的优秀品质。只有严格的德育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2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德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德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 “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 400多年;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学习声的传播时,有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铁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另外,在讲“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师设问:“某人家里有个窗式衣柜侧放在有过膛风的中间,当有过膛风经过时柜门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小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是因为当有过堂风经过柜门时,柜门外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柜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柜门会自动打开。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学习“电磁感应”这节课,在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后,抓住时机讲法拉第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电磁感应”。他在1821~1831年间做了大量的实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经历了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他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郑州市新奇中学
物理组
浅谈初中体育中的德育教学 篇3
关键词:德育;初中体育;守德
一、强身为本,守德为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强身为本,守德为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带领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运动之外,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各种德育思想。体育活动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但修身先要修心。正如练武之人,必须有武德。从事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德育意识的重要性,注意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体会团结友爱、顽强进取、不轻易说放弃的精神。
二、课堂德育教学的具体实践
体育课堂中,德育教学要与体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措施可以有游戏教学、互动教学等。德育教学主要以教师以身作则为主,思想教育为辅,通过在课堂实践中营造氛围,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班级氛围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游戏,以班级的形式开展,游戏中要求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热身锻炼效果,德育健身两不误。通过这些需要学生发挥团结的精神,以集体的力量赢得胜利的游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同时,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适当严格要求,当学生做仰卧起坐或者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较难的健身动作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动作标准且数量达到要求。如果学生想要偷懒或者放弃,就应该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做,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些体育健将的励志故事等,言语鼓励学生坚持到底,直到完成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此外,课外进行各项体育活动也是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好时机。体育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比赛,如,各项球类比赛、体操比赛等,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之间开展小型的友谊赛。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体育比赛中的竞争性,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体育风尚和德育修养。
初中体育中的德育理念,是渗透并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身作则,兼以各种教学游戏、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德育理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继续重视初中体育课堂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雷.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风,2009(18).
[2]周宝.对中學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2).
[3]谭从亮.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4).
(作者单位 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中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4
一、课堂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内容多、范围广,教师要参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握课堂常规的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课前常规
1.学生因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要求体委向教师说明原因,妥善安排学生的活动。虽然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室内学科,,但是通过“事先请假”的形式,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杜绝学生养成懒散的行为习惯。
2.学生服装的准备。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和运动鞋,衣袋中不允许带刀子、钥匙等硬质物品。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更有利于学生做动作,也避免学生自身或给其他的学生造成身体伤害,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学生提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集合,等待上课。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课中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提出本课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根据本节课的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天气等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队列队形、听口令做动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根据要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竞赛。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体会动作,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自律性,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
3.进行体育运动中,要求学生爱护器械,使用时要轻拿轻放,不损坏器械。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后常规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评价、归还器械。培养学生及时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主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体育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泛、思想性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德育因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学生的年龄阶段、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田径运动主要是个人项目,要求学生按照严格的规则独立完成一定的技术动作,表现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学生要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正视一切挑战的勇气,因此,在田径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情绪调控抗干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球类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大多数球类运动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比赛中学生要自觉遵守比赛规则,与对手友好交往,严守技术行为的承诺,讲究诚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做出失去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举动,如在比赛前服用兴奋剂,比赛中故意撞人、伤人等,只有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团结有力的队伍,才能使集体有更加出色的成绩,才能使个人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互帮互助的精神
体操项目动作危险性高。现在的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学习新的动作时不敢主动尝试,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果断、勇敢的意志品质很有必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技能、保护与帮助的动作方法,而且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避免自己和被保护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造成身体伤害。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认真研究教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人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5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台头山中学 韩 明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职责。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
审美素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素质,而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又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公民。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仅
给学生以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也给予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广泛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介绍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发展 的最高成果
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运用都有积极作用。
3.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
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不良思想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讲授知识之后,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不同内容,德育方法迥
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
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样,我们祖先发明的指南针,也帮助西方殖民者依靠航海技术掠夺了大片的殖民地。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增强德育的趣味性、现实性和可接受性。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能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运用物理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
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以至于削弱主题,所以要把握好“度”。例如,讲电磁场只说明它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作为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反映了哲学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适宜再过多展开。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6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说,按照素质教育和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与以往相比,发生一定变化,从原来的知识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更突出体育知识的习得、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生意志品性的教育,由此可见初中体育的教学从理论上开始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除了需要完成既定的体育项目知识的教学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品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牵扯的内容较多,与初中生的成长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细心观察的话,初中体育的教学对学生忍耐力、意志力、宽容理解和修为操行有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自身优势,只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受到德育。体育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体育课更多的是活动课和实践课,这就少了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授课,也是学生较喜欢的课程之一,所以在这样的课堂渗透德育具有明显优势。体育活动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与同学合作,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间学会交往,学会沟通与交流,懂得尊重和谦让,等等,这些就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方法。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通过直观体验,所以效果要好得多。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和乐意参加的教学模式,比如体育比赛、小组合作、体育游戏、多媒体辅助授课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思想、想法、个性、爱好和特长得到尊重和发展,并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强化,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德育有效性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体育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门学科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可以说体育课程教学中呈现学生个性,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授课,在创新意识上有所提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身个性,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敢于展示自我,敢于探究,学会创新。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学会及时评价,做好课堂管理。初中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充满信心,才会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张扬他们的个性,所以教师应尽量多鼓励,多引导,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宽容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提高。在体育项目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扩大交流,相互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交际,学会尊重,懂得全局意识,给同学和老师留下美好印象,这些其实就是德育的过程,也是德育的结果。比如在篮球和足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有团队归属感,队员之间多交流,学会奉献自己成全队友,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对手,等等。体育项目教学中除了要赛出成绩外,还要收获友谊,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和学习,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规则,任何人违反规则都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项目给学生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些是德育的范畴,这样的引导绝对比理论性的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德育模范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交流的主体,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自身言行就是最有利的工具。体育课堂上老师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态度、对学生的心态、有无迟到早退现象等,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德育重在言传身教,如果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积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那么在学生心里就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威望。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之间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教育情境。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篇7
一、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广泛, 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德育内涵,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一般来说, 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体操、球类等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 但由于各教材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不同, 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1.结合 体 操 教 学 , 培 养 学生 严格 的 组 织 纪 律 性 。
基础体操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全体学生的整队、队列队形训练, 培养学生配合、协调一致的品质, 进而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长辈的百般宠爱下, 在现代所谓开放自由观念的鼓吹下, 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在身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体育课一般在室外 (操场) 进行, 广阔的空间让长时间坐在室内学习知识的学生的压抑和拘谨一下子得到了释放, 身心不由自主地活泼起来、放松起来, 情绪因此变得激动, 行为随之变得张扬, 此时的他们很难约束自己遵守课堂纪律, 往往有些三五成群悠闲地踱进操场, 有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奔向操场, 还有些在体育课铃声响了还懒懒散散地躲在教室。在这种情况下, 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等基础体操教学, 可以明确体操教学的基本规范, 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关键时机。
2.结合 田 径 教 学 , 培 养 学生 勇敢顽 强 的 意 志 品 质 。
田径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充分挖掘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发扬学生身上潜在的爱国主义精神。田径运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甚至让一些体质娇弱的学生感到害怕, 学生对这样的体育学习内容往往是“退避三舍”, 但这些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的主要载体, 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这样的德育素材; 再如短跑训练, 仅在“预备———跑”的短暂时间里 , 就可以训练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身体的自动调控力, 否则, 刹那的松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又如在田径竞赛类项目中, 体育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德育渗透, 这些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富有挑战性和竞争力、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很好载体。另外, 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还可以利用新旧中国体育发展情况的对比,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零”奖牌的突破等事例,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3.结合 球 类教 学 , 培 养 学生机 智 、果 敢 的 性 格 特 点 。
球类运动一般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制灵活、果敢、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增强学生参与竞技的自信心。笔者在教学生篮球时, 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传球并进行小组比赛。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 找不到同伴, 有的即使找到了同伴, 却互不配合, 状况百出。对此, 我要求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 主动找没有结对的同学组队;同组的同学在比赛中要目标明确、团结一致, 互相协调配合。经过这样的指导, 全班学生既学会了一种技能, 又受到了德育素养的熏陶, 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的原则。
总之, 初中体育教材中可以挖掘出来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关键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有心人, 要在备课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掌握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
二、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 宽敞的空间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错觉:以为自己可以随意、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听老师的指令, 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现象。笔者发现这些“意外”总是不断地出现在体育课堂上, 如球类活动中的“争球与抢地盘”, 体操类活动中和跑步运动中的“扭伤”, 竞技类比赛中的名次争夺 , 学生面对老师批评之后的委屈或者不服等, 它们都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利契机。这些“意外”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学生不遵守体育课堂规范, 不按照老师讲授的知识要领, 不懂得某些体育活动的基本规范。因此体育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意外”现象进行德育渗透, 从而及时明确课堂规范, 把课堂规范教学、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懂规范、明责任等德育内容结合起来, 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友爱、尊重规范等美好品质, 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课堂观察, 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善于分析这些问题, 善于恰当运用恰如其分的、正面的评价语言, 或善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或悉心教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掌握的知识要领和技能, 或疏导学生之间的矛盾争执, 或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或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只有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交流, 只有以情感人, 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只有这样, 在体育教学中, 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接受, 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思想、品德、行为交往等方面素养的提升。因此, 恰当的、正面的教学评价是师生情感的润滑剂, 是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掌握在手中的一根“魔棒”。
四、善于借助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教学中, 活动形式常常是活泼多样的, 可以集体进行, 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按性别分组, 也可以男女组合;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固定小组, 也可以是自由搭配;可以是知识技能的训练, 也可以是竞技类的比赛……总之,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尽情享受体育课的快乐与美妙。体育老师要善于借助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如在篮球比赛中, 学生选择合作伙伴时, 往往会互相挑选那些个子高挑、身手敏捷的同学作为队友, 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那些热爱篮球却身手不行的同学, 体育老师就要对彼此进行教育, 对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一方, 老师要从团结友爱角度加以提醒,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对于自身条件较差的一方, 要引导他们看到自身条件在比赛中的不利因素, 因势利导让这些学生选择其他合适的活动项目, 这样才能巧妙化解这类同学的自卑心理, 让他们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五、善于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是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之一。俗话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除了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外, 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在各个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理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从中领悟和萌发正确的道德观念, 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永远“法宝”。
总之,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内容特点、活动形式、教学细节、教学评价和教师人格紧密结合起来, 使它贯穿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有机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1 (04) .中学体育中德育的渗透.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篇8
德育是初中体育教学一项重要目标,教师一定要抛弃那种重能力、轻知识与情感的陈旧模式。体育教学必须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作用,既要重视学生正确人生理念的引导,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使体育学科在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路径
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在多个环节融合德育,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设计与有效组织。笔者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在体育故事与知识讲解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室内课教学通常成为许多教师忽略的阵地, 简单讲述一些常识,实际上室内课教学是教师开展德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在体育知识、体育故事讲解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国奥运会期间获得了多少金牌, 哪些体育健儿为国争光,我国是如何获得奥运会申办权的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教师室内课教学的丰富内容,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奥运健儿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中国强大对包括体育事业在内的各项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在体育内容的了解中增加了知识,拓展了眼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在体育训练中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奋力拼搏。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学生中体质体能状况令人担忧,运动能力差、小胖子是常见的现象。在一些体力消耗较大、耐力要求较高的项目训练中,不少学生败下阵来,例如800米中长跑, 有的班级甚至有一半学生坚持不下来,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除了增强学生体质迫在眉睫之外,还要强化学生顽强拼搏意识的教育,有些学生支撑不下来并非因为体质体力的原因,而是心理因素作祟。教师在这样的体育训练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奋力拼搏,向着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体能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笔者在这些训练项目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行,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好,并且相互之间瞄准目标比学赶超。在这样的竞争性氛围中,学生的潜能被有效激发出来,他们奋勇向前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就有效强化了对学生的顽强意志教育,并且锻炼的意志品质会伴随学生一生。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向前冲意识,一定要带领他们相信自己、挑战自己,在体育训练的艰难历程中得到成长。
3.在团队训练中强调团结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当代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普遍,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生是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宝贝转,他们潜意识内就没有团队这个概念,也没有包容、宽容这样的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需要引起重视。未来社会竞争较强,个人的力量难以立足,必要要以团队的存在体现个人价值。团队意识培养要从小开始,体育学科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教师要把握好契机,利用相关活动进行渗透。例如在体育训练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笔者将单个人的训练重新调整为6人一组的团队训练,在过关考核时以团队为单位,有一个成员不过关则整个团队全部评为不过关,这样一方面将传帮带的任务落实到各个团队之中,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帮助。有了这样的模式转变,团队就成为了集体,一个人训练效果再好也不能代表团队完全过关, 因此大家将目光聚焦在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对于动作不熟练、不达标的学生而言,大家都来一起帮助他。在训练中,大家自觉将自己当做这个团队密不可分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角色。在互帮互助下,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每一个人都能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通过了考核。看着每一个小组在考核过关后欢呼雀跃的情景,笔者深深感到团队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4.在体育赛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体育精神应当与学生的成长相伴随,团队友爱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有缘分在同样一个班集体学习,在同样一所学校求学,学生之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团队友爱的理念深入人心,可以避免学生之间闹矛盾,避免相互之间不团结。笔者结合一些体育赛事对学生强化团结友爱精神的教育,效果比较明显。例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每个班级组成一个团队参加,除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以外,笔者安排班委会对全班同学进行分工,有的同学专门负责保管运动员的衣服,有的学生负责水、食品等后勤保障,还有的学生共同组成啦啦队。在这一场运动比赛中,每一个人都没有闲着,大家不论分工如何,不论辛苦程度高低,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能够让班级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大家都在为了让班级争光这个理念团结一心,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可见,体育赛事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的重要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教育时机。
三、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引导,要重视三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润物细无声。将德育巧妙的融合于一些活动项目之中,不是停留于口头的呼吁,而是实实在在的蕴含渗透,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是要弘扬主旋律。要始终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让团结友爱、拼搏上进成为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主旋律,并且向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道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每个教师都是德育教师, 每堂课都是德育课。作为一个生物教师, 我在教学中, 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 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探索求实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人与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生物与非生物, 都是广泛联系、互相影响的。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 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有机系统——生物圈。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制于环境中生物及非生物的发展状况。英国社会生物学家E·Q·威尔逊说过:“这些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大量微生物和小动物, 构成了地球的熔炉, 正是由于它们侵入了地球的表面, 才肥沃了土壤, 制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如果它们都灭绝的话, 人类只能存活几个月。”生物对于人类的价值如此之大, 但人类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呢?是否真的关怀过处于灭绝边缘的生物呢?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这是在小学教科书中就学到的知识, 然而即使是这样, 它们却仅仅因为肉味鲜美, 就遭到飞来横祸, 好不可怜。在广州, 每年仅吃掉的蛇就达上千吨。在一家私人开设的海鲜舫里, 一次便查获活猴数只、猴头十多个以及娃娃鱼几十条和上百只飞禽。多少无辜的精灵就这样遭受人们的荼毒, 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牺牲品。
新的生物课程改革标准确立“人与生物圈”的课程体系, 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生物学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教育, 培养学生博爱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形成环保观念, 养成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 形成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国幅员辽阔, 地处寒、温、热带,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在讲植物资源时, 我给学生讲述世界上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经济作物起源于我国, 例如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在讲动物资源时, 讲述了我国鱼类有2000多种, 占世界鱼类总数的10﹪左右;鸟类有1180多种, 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 居世界之首;兽类有400多种, 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另外还有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金丝猴等我国特有的珍稀种类,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讲到鱼类时, 我给学生介绍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拒绝美国哈佛大学优厚的待遇, 毅然回到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 正因为祖国很穷, 我才决定用我的知识去报效她。”回国后, 他在遗传学研究中培育杂交鱼——“童鱼”, 振动了生物界。讲甲壳动物时, 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甲壳动物的奠基人沈嘉瑞博士在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 放弃在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工作的优越条件, 怀着科学救国的赤子之心, 回归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物学里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立统一规律;生物的物质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运动原理;遗传和变异——事物运动的规律性;细菌、真菌、病毒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结合有关内容,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有利于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确思想,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 也是人类的奋斗史。在生物教学中, 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 对学生进行学科学, 爱科学, 为科学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教育。李时珍经过27年临床实践和标本采集, 甚至亲身尝试, 写出了《本草纲目》。达尔文历时五年环球考察, 用23年时间写成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 几十年如一日,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 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后人继承前人经验, 又经过大量实际观察和无数次实验、探索、验证取得的。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即是如此:古时候, 人们认为大树的粗壮树干和繁茂枝叶完全是由“土壤汁”变化来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经过5年的实验指出: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经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而当许多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 有的能够成功, 有的总是失败。经过多年的探索,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够获得成功。就这样, 经过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光合作用终于被发现了。……科学家们的这种不畏艰辛, 不怕困难, 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对学生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 形成坚强的性格, 顽强的意志, 养成谦虚谨慎、治学严谨的作风习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无偶像, 科学无顶峰, 一切来源于实践, 一切以事实为准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学生形成务实的作风、求实的品格。
只要我们广大生物教师细心观察、研究, 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就能把德育巧妙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紫千, 安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生物学通报, 2000 (7)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教高的技术知识, 还要求有相匹配的道德素质, 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德育教育也越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 还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德育教育。
对于青少年而言,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人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德育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的道德素质的高低, 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发展的希望。良好的德育教育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以后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不仅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成长, 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 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语文作为一门基本的语言学科, 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语文教材是根据特定的道德标准精挑细选出来的, 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 在教学学科知识的同时,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 还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不仅仅是用来传授语文知识这么简单, 更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 切实实现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采取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
语文教材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需要语文教师主动地去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1.挖掘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抓住教材中典型的爱国事例, 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教育语言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如《就义诗》这首诗歌, 笔者抓住“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这句进行深入讲解, 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铺展开来,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点燃学生的热情,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从古至今, 充满爱国主义的爱国事例数之不尽。学习这类课文时,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点燃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和爱国人士对话。学生在潜意识里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2.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品德高尚的典型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人物所具有的道德情怀, 继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让人物形象尽可能的展现出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让他们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里。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来描述人物形象, 还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让学生在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 我抓住莲所表现的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形象来突出君子的美德, 进而引出做人也应该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 虽然不能改变环境,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注重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素质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段推荐适合的书籍, 列出推荐的书籍名单,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让学生学会阅读, 爱上阅读, 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自身素质。
总之,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已经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关注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养成。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例如,在讲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可讲些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遇到的最短路线问题。即利用定理“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学习轴对称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另外,我还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师生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好模仿,教师的行动胜过诸多言语,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例如,数学课上,教师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解题思路,清晰明了,分析全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分类讨论、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当有表现优秀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师生共同示范的表率作用下,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
(三)多和家长沟通,家校互助
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及时地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家长支持教育,引导家长不应在家里过分宠孩子,让他们在家体验劳动带来的艰辛,体验现实社会的残酷,只有亲身感知这些,才能理解学习的好处。让家长和教师一起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结合教学进行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教学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含有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类比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灵活多变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又如,教师应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反复训练、严谨对待和细心计算,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优良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顽强意志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如,在数学教学七年级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在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我给学生介绍了陈景润的事迹:陈景润热爱数学,他曾经在几平米的斗室里,不畏严寒、困苦,刻苦钻研。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许多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常采取的态度是“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缺乏钻研、探索的精神。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创设有效课堂情境。陈景润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用掉几麻袋的草稿纸,证明离哥德巴赫猜想(1+1)最接近的(1+2);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刺刀还要坚持做完一道几何题。”通过真实、感人的数学家故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榜样。那么,这样的德育效果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用榜样的高尚德行引导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合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当多与课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作为数学德育教育的补充。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爱护环境。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扫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总之,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一位有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和品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能多些德育,不仅能“育智”,更能“树人”。探讨、积累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 篇12
一、提升自身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也。作为初中 政治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和挑战自我。初 中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叛逆心理比较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坦然面对、不骄不躁,往往都会夹杂着各种情绪。但是他们敬畏教师,教师的言行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举止行为。为 此,教师一定 要不断提 升自身的 涵养,做到言传身 教。在做人上 讲究诚信、友 善、和蔼可亲;在做事上讲究宽厚、公正、兢兢业业。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理想、爱国、诚信、交 友、尊重时,学生都会感到虚假,戴着有色眼镜去学习这些内容,这是很不恰当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如果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能结合师生实际生活来探究,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剖析教材,提升德育质量
现在的初中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已经非常地贴近 生活,对学生的三观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初一年 级,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认知考试成绩,做到诚信友善;初二年级,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一个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初三年级教材涉及的知识稍微有一些宏观,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做一名社会主义好公民。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关,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深度地剖析教材,找对素材,自然能使学生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比如在教学《善于交往》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强调交往是人类的需求,交往有艺术,在交往中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宽容、友善、平等待人、不歧视别人,而这些品质恰恰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拿尊重来说,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其中尊重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生活中尊重和不尊重的现象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去尊重别人?通过相关的引导和评析教育,学生自然能牢固记忆相关知识,并且能身体力行。
三、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路径
当下的教育思想 极为丰富,教学模式 也是多种 多样,学生的地位得到了突出,师生课堂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也要改变以往灌输式、讲授式的方法,不断地创新教学路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至于在 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就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情而酌情调整,并突出德育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 让德育之 花真正地 开遍课堂。
比如在教学《遵纪守法》时,很多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必须要遵守纪律,尊重法律,但是不能 从内心认 同。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体会到遵纪守法的意义。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文明劝导活动,到马路上去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很多学生在劝导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一些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惨烈的交通事故,并且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有一个清醒的正确认知。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会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从而提醒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政治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只要教师能够认真地研究教材和学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精心构思和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地开发德育素材,并且能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德育工作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摘要:政治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效果,政治教师必须做到:提升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剖析教材,提升德育质量;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路径。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德育06-21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06-02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08-04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07-17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6-09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8-30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应用07-13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德育08-28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06-22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