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2024-06-29

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精选7篇)

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1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并且把德育发展放在首位。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也要重视起德育的渗透, 切不可将二者搞得油水分离, 或者为了体育而体育, 干脆不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作为小学体育教师,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 毫无疑问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国家在明确要求, 教师就要积极践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富有内涵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 在德育渗透的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和更加优越的条件, 原因是体育活动中更方便融合德育教育。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开设时间长,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必修课程, 在时间上占有足够的优势, 从而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时间保证。此外,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 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从学生的行动和行为着手, 而其他学科重点是通过口头呈现的, 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意识等诸方面一般情况下从口头上得不到全面或直观的体现, 但是实际行动却是学生动机的最为直接和最为客观的流露, 体育活动正好吻合了这一点。因为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多数离不开具体的练习和实实在在的活动, 根据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是具体而有绝对切合实际的, 这一点正是体育学科所独特的优势, 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有利时机

作为体育教师, 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要想对学生进行饱和的德育渗透, 还要善于捕捉进行德育渗透的绝佳时机。因此, 把握住学生的信息, 抓住有利时机, 才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1. 教师言行不可轻视

上体育课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形象, 从教师的气质上要让学生能够佩服自己, 比如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和鉴定信息, 还有自己登峰造极的程度以及不折不扣的治学态度等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的庄重严肃必不可少, 但是健康而又富有朝气同样要穿插其中, 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极富有逻辑性的教育, 都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自己的言行方面受收到足够的教育。

2. 要注意师师合作和师生合作

体育教师之间的确有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 还要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一起上课, 由此学生会在教师之间的关系的熏陶下也联想到自己的将来, 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合作。所以说, 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和互相尊重以及互帮互助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学生最直接的教科书。另外, 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赏识和关心, 这既能体现一个教师的高尚品德, 还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教育手段。有句话说得:“状元是夸出来的。”在塑造学生方面, 教师的正面言行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尤其是一些体育的学困生, 或者是不愿上体育课, 或者是畏惧一些动作, 或者是不能遵守纪律的学生, 要不厌其烦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扭转。需要说明的是, 切忌用讽刺的语言或极端的方式来刺激这些学生,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侮辱谩骂学生就更不可取了。

3. 组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体育教学也不能是一盘散沙, 让学生各行其是, 想怎样就怎样, “有组织无纪律”绝对不合适, 所以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非常有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更加有效地正常进行。因此, 在规矩的约束中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 在纪律和考勤以及最终的考核等这三个方面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到底。另外, 学生在体育课上还要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怎样布置活动场地、器材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面、最后临近下课还要送还器材, 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像积极参加劳动、认真观察安全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就可以在其中渗透。

4. 立足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教学题材, 比如奥运会申办成功, 既能体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 还能说明我国已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 我国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表现, 还有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这些优秀的素材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也能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学习, 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将来也要为国争光。此外, 还要让学生具有“现代教育, 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 比如“耐久跑”, 要让学生乐观向上, 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这些优秀品质和心理素质也正好在体育教学中有力的进行渗透。另外, 还有团队精神, 能够让学生学会处理自我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些比赛还能对学生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教育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教育等。

总而言之, 通过体育教学, 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 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他人, 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的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2

摘 要:文学作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形成学生很好品德的润物细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借助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启发、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地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每篇都是老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找准每篇课文实施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陶冶爱国之情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一文一武”,文官是蔺相如,他忠贞爱国,勇敢机智,宽宏大度,武将廉颇,他也同样忠贞爱国。但他还有性格坦率,知错必改的高尚品德。这两人的形象,文章塑造得十分鲜明。教师在分析了二人的形象之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古人尚且做到忠贞爱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这样一问,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同学们,我们除了学习他们的忠贞爱国外,还可以学到他们的什么美好品质呢?”这第二问使大家更加活跃,有的会说:“宽厚待人。”有的会说:“勇于知错。”有的会说:“勇敢机智……”

二、通过欣赏祖国锦绣河山,陶冶爱国之情

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语文教材中有多处描绘了祖国山河之美,如《登泰山记》写泰山的雪美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岳阳楼记》写洞庭湖的日色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赤壁赋》中写赤壁月下美景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滕王阁序》里写极目远眺的美景为“山原旷其盈视,川泽行其骇瞩”等。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熟读这些语言的精华,更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欣赏祖国壮美的风光。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诚如他之所言,我们经常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壮美山河,就能使其心灵产生一种飞跃,即将美的享受升华为一种圣洁的爱国情怀。

三、结合名言警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孟子?告天下》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佳》里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教师在教这些名言警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然后联系社会实际,谈其现实意义;教师作适当指导后,最后写成读后感。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理解这些名言的意义,而且能把这些名言当作座右铭来告诫自己:应当怎样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找到德育的突破口,可以这样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渗透是否成功,学生的作文是一个窗口。

作文教学,不单就是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题目要学生写,往往还要给学生“授之以道,即讲解一些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其中讲到“立意”时,就必须强调“千古文章意为高――思想健康”。即“立意”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要求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积极发现,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章。另外“立意”时,还必须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说法。但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所以进行德育培养,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3

我们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4年,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是广州分院18个单位中唯一的教育事业单位;2009年3月正式由广东省教育厅接手管理,是省直属的中职学校。回归省教育系统大家庭,身份由“编外”到“编内”,一下子似乎有点不太适应,毕竟在管理上“规章、制度、规则、观念、要求”等等确实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得有个缓冲时间去适应、去完善、去改变、去建设。回归后省教育厅的领导非常重视我们学校的班子建设以及关注学校的发展,并于2010年、2012年、2013年分别派来了新的校长、书记和1位副校长。短短这几年我们学校在新领导的领导下,非常注重校园各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校园中对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德育产生隐性影响最大就是校园文化环境。简单来说,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弥散于校园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她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更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指向性。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塑造性格等功能。特别是在当今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功能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这几年,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隐性影响,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师生的心灵、行为,促进大家奋发向上。

一、创设富有育人氛围的校园物理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校园物理环境是学校精神风尚的反映,指的是学校的建筑、设施、布局、绿化、美化、文化布置等等。良好的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物质条件的外显标志,又是良好精神风尚的体现。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正向隐性影响教育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我们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整体设计,营造一种整洁、清新、优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课程”在思想教育中的导向功能,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和道德行为规范功能。

这几年,我们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校园环境建设。首先是改善教职工和学生的健身环境。2011-2012年,为了能让职工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学校花几十万元,给我们的运动场铺设了塑胶跑道,同时采购了一批体育器材;新建一个室内羽毛球馆及挪出办公楼六楼的一间房作为乒乓球室,新购买了两张乒乓球桌;其次是改善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既实施了“穿衣带帽”工程又加强了学校的硬件建设;教学楼走廊、课室是粉饰一新,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和电视;建设了多个高配置的的实验场所,如“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化工质检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室、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网络布线实训中心、舞蹈排练室、钢琴室、电子琴室”等等。再次是加大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力度。几年的绿化的成果是教学大楼前后花坛、草坪、校道两旁、学生宿舍区和家属区,一年四季是郁郁葱葱,鸟儿花香; “英雄花、洋玉兰、九里香、米兰、叶子花、炮仗花···”等众多木本花卉是争奇斗艳,芳香四溢。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使我们校园变得幽雅、恬静且富有教育性。再其次是充分发挥“标语”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内张贴着许多充满激励警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学楼、办公楼外墙体上定制了“科技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等等激励性标语;教学楼走廊悬挂着中外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的画像,名人警句,让师生的心灵天天与这些杰出人物进行交流,缅怀前贤,领悟人生哲理,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二、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塑造师生风范

校园心理环境是指师生员工在校园内的一切心理现象的总和。校园心理环境是校园环境的潜在层次。它的心理气氛和校园风气的形成刻画着学校的形象。心理环境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序的校园生活和集体舆论等。这些都构成了积极的隐性德育因素,是一种潜在而强大的教育力,一方面它直接成为思想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简洁、深刻、长期和持久的影响。

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具有正向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师生交往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发展师生的安全感、友谊感,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性格。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具有负向功能,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严重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我们复杂的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这既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协调人际关系是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学校的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逐步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教师群体。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相辅性和互补性,反映出我们校园精神的特征,形成为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并以此去影响学生、身教学生。我们学校的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和纯洁的友谊;教师们热爱学生,学生们非常尊敬老师。试想想,如果学校师生学习生活在紧张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师生无法良好合作甚至处以对立状态,即使老师仍充满爱心,其后果是“采取任何模式、任何方法去说教,都是无效的,不管它有多新”;“如果老师没有了爱心,也就没有了责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不管它有多美”。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我们的师生在这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体会到了校园学习生活的愉快;教师勤于工作,师生乐于学习,从而激发师生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荣誉感、进取心。endprint

充实的校园生活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离不开充实的校园生活。学校积极的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能使师生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之中,情操达到陶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师生良好的品格。(一)、举办新春联欢会。每年春节(除2014年年初)前夕都举行新年新春联欢会。参加人员为全校在职职工、退休人员;校领导首先发表新年致辞,简要回顾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展望新年的发展前景;随后进行文艺表演,由年轻教师表演节目;文艺表演后是游园抽奖活动···通过这样一年一次的祥和欢乐的联欢会,加强了新老职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展现了全校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举办各种比赛。为丰富校内职工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强健体魄,增强集体荣誉感,引领广大青年展现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校工会每年都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各工会小组举行篮球赛、羽毛球赛、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歌唱大赛、打保龄球比赛;组织师生校队到兄弟学校、兄弟单位(如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化学所···等)进行各种友谊比赛;同时积极参加长兴街道办事处举行的各类比赛如登山比赛我们学校总能取得很好成绩;连续多年举办广东省中职学生/教师技能竟赛的省预赛及多个项目的省赛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三)、组织各种活动。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学生科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贯彻《中职学生守则》和《中职日常行为规范》的“爱我家乡,爱我中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俭节约,爱惜粮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等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结合每年“新生入学”、“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及“元旦节”等等节日,开展以歌舞、小品、魔术、征文等学生喜悦乐观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审美情趣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愉快接受“爱党、爱国、爱师、爱校、爱家”等等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教职员工、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团结拼搏的精神,同时又增强了教职员工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友谊。

丰富的课外活动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离不开丰富的课外活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我们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展示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精神风貌和教育教学水平,激励我们学校师生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提高我们学校的办学水平,自2010年起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技能节”活动。技能节竞赛项目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手工、讲故事、动画设计、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化工质检、网络布线、汽车维修、会计点钞、商务单证、英语演讲”等等,学生选手与指导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过硬的技术素养参加各项比赛;校园班际男女篮球友谊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类比赛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会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及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1年组队参赛开始连续多年,我们学校的学生获得了如下成绩: “单片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亚龙杯汽车电器维修竞赛暨全国汽车电器职业技能邀请赛、化学检验工等赛项中均获得一等奖;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布线、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等项目获得多个二等奖和三等奖”。2012 年我们学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赛项中,化工专业的林晓纯、刘佳萍同学在“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中获团体二等奖;电子专业的吴荣加同学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赛项中获个人二等奖;韦远乐同学在“单片机装配与调试”赛项中获个人三等奖;2013年“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又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学校先后派出五位教师参加了2013和2014两届省中职技能赛(电子类)教师组的竞赛,其中四位教师取得一等奖和一位教师二等奖的佳绩!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学生不计其数。全校师生充分发挥特长,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4、正确的舆论氛围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离不开正确的舆论氛围。我们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学习园地、宣传橱窗、校务公开、教态信息等宣传工具,及时报道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校园新人新事,师生美好的校园生活。这样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师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师生的才能与智慧,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4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 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提高品德素养, 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 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 遇到困难, 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 又像小孩, 有时显得很懂事, 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以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 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在体育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 对培养学生德育观念就尤为重要。

二、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 蕴含着竞争因素, 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 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 全校性的运动会, 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 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 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 体育比赛的效应, 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而且必将在学生 (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 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 (班级和学校) 的集体感, 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 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 共同受教育, 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 教师统一指挥, 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 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 而影响全局, 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 遵守纪律, 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 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 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如在游戏“捕鱼”中, 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 “网”一定不能破, 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 跑出区域算被捕, 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 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 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 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 将获得相应的回报, 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 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 告诉学生, 当你做到35次时, 肌肉感到酸痛, 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 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又如中长跑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 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 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 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四、注重榜样教育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 为祖国争得荣誉, 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榜样教育:学生对动作的掌握都有差距, 这时, 可以让好生做示范练习, 鼓励学生,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 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 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不怕苦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和寒冷, 工作认真负责, 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 示范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 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多种体验, 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 应根据学生的体质进行分组, 再根据组别制定相应的标准, 让每个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标准。在各种身体活动中, 通过自己的努力, 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 如在跳跃投掷中, 高度不同、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 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 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重视内化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篇5

当今,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为首”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丰富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活动形式往往是德育工作者最热衷的事情。然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难于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内容再好、形式多新也不外乎是“唱高调、摆花架子”而已。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听到这样的牢骚:“不是没有教育啊!该说的都说到了,就是不听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学校德育只满足于形式上的说教和灌输,而没有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以致失去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人们从外部获得道德、智力等素质的关键是内化,形成并发展道德、智力等素质的过程就是内化过程。所谓德育内化过程就是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

衡量学校德育工作优劣的标准不能只看学生是怎么说的,更要看学生是怎么做的。说的要转化成做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德育既要教给学生道德规范,又要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实际上,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对道德概念、规则、准则等早已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知道怎么做而不去做。我们要清楚,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德育内化的规律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又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要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其内化过程一般通过知、情、意、行这四个阶段。例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由道德认识到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强化到道德行为的自觉调控这一基本过程。道德情感的产生要有认知作基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就无从产生,或者充其量也不过是缺乏理智的情感冲动。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时,才能激发道德行为的动机,产生推动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心理调控力量,一个学生能否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往往要取决于他的道德意志。道德内化的标志在于人的道德行为独立于外界压力的程度。当人们觉得有义务遵守某一种道德规范而不考虑外界威胁或惩罚时,则某一道德规范便可以被认为已获得内化,而且一个人对外界监督越不注意,越不在乎,那么,他的道德内化的程度就越高。

德育内化的思考与做法

1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学德育大纲已分层次地确定了中学各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在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按大纲要求制订出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案,从而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反对那种无系统计划、“信手拈来”的做法。在实施德育方案时,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知识和思想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我们反对不顾学生实际,企图一步到位的德育方法。

2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内容抽象、杂乱无章不成系统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找不到内化的“切入点”,只能蜻蜒点水式的凑凑热闹,教师也难以操作,无所适从。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初步形成了德育内容系列化,变“无形”为“有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德育活动体系。如,在时间序列方面是这样安排的:三月份“讲文明、树新风”,四月份“办好艺术节、陶冶情操”,五月份“发扬优良传统”,六月份“遵纪守法、当好公民”,九月份“我爱我校见行动”,十月份“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十一月份“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十二月份“树立远大理想、开拓美好未来”。在时间序列基础上,各年级施教内容又有所侧重,如高一突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如何迈好青春第一步”的教育,高二突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教育,高三突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等。这样,使德育活动内容纵向上的梯次性和横向上的多样性交叉错落,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3突出德育主体。过去的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德育目标的制订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却缺乏对人的关注,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德育内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学校和教师是外部因素,起教育主导作用。因此,凸现德育的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体验和眢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格,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德育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譬如,每周一节的班会,如果都是班主任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空谈道理,强行要求学生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会有好效果。若班主任能让学生共同参与班会(特别是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和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班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班会的主体,班会自然就开得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可得到能力的锻炼。

我们认为,目前学生比较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乏直接体验。所以,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一定要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而不是推一推才动一动的木偶。鼓励学生参与,加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提供信息的人,一个指导者。

4重视意志锻炼和行为强化。意志是学生在坚持政治原则、遵守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和精神。它在由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既知道理,也有行动的意愿,但由于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作出相应的行动;有的学生虽然能付诸实行,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在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消极负面影响较严重的形势下,指导和训练学生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有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强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持之以恒。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善于调整外在的教育条件以适应学生的思想心理基础,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心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是德育能否达到内化从而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5增强师生情感沟通。人的认知活动是伴随着人的情感因素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德育与智育相比,困难的不在认知过程,而是在认知后的情感上的认同。一个人产生行为的动机,不仅要有“知”,还要有“情”。如果学生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把外在的教育要求与自己的内在需求融合起来,就缺乏行动的内部动力,其认识就多停留在口头上,更谈不上形成信念。“情通则理达”,德育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意见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反之,即使教师讲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通过学生的心理“过滤”,也可能遭到拒绝。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厢情愿地讲个没完,要善于以“情”育“情”,运用情感激励,感化和熏陶学生。当外部教育影响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一致时,内化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德育内容能否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关键,因此,我们在注重确立目标、充实内容、革新形式的同时,应重视德育的内化过程,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语文教学应重视德育教育 篇6

一、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课本里有大部分篇幅都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倾向。在讲解这些课文时, 可以有意识地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然而然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国家, 热爱我们的民族。比如,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活所熔铸而成的鸿篇巨制, 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崇高的品格, 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感。讲授这篇课文时, 要给学生讲清楚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 也表现在他失意的人生之中。当救国无望, 理想破灭后, 屈原带着对人民、对祖国深沉的爱投江自尽。教师还应提醒学生, 我国端午节的来源, 与屈原不无关系。而讲《道士塔》, 教师应讲明, 余秋雨站在历史的高度, 以记叙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作基础, 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了审视与反思。透过这篇散文, 我们可以看到把祖国河山、民族情感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的形式, 我们会看到隐含于其中的更深层的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此外, 授课时讲到某个爱国者时, 可以有机地联系相关的其他人, 比如讲杜甫, 可以联系到李白、陆游、文天祥、郭沫若等进行类比, 从而说明爱国主义思想是有着悠远的历史传统的。

二、积极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部分作品是歌颂和赞美人类高尚而纯洁的伦理道德的, 或者有些作品即使是斥责和批判某种违背和践踏人类美好崇高道德准则行为的, 但在相反方面却是对人类美好情操的肯定。比如,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套中人》,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戏剧选段《窦娥冤》《威尼斯商人》等, 这些作品, 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 还是古代的、现代的, 它们所赞颂、讴歌或斥责、批判的东西, 在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相通的, 对我们都有教育、启迪、感化和影响的作用。比如, 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所赞美的刘兰芝与焦仲卿, 因为摆脱不掉封建桎梏的残酷扼制而终于为爱情双双殉情的崇高精神, 可以在西方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找到主人公相类似的遭遇。

有时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时代特征紧密联系, 教学中应抓住某一方面作为载体, 巧妙地培养学生的品格。比如, 《我与地坛》一文, 节选的两部分中, 一部分写得深沉而令人心碎、执著, 可引发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一部分则表达对母亲深重而沉痛的爱。编者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分作为教材, 除了看重它的美文鉴赏价值之外, 可能还看重了它的教育价值。当今社会, 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在生死问题、感恩问题、意志品格等方面都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习这篇文章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克服脆弱,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所以, 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启发、诱导教育。

三、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教师历来为世人景仰, 原因在于教师有博大的胸怀, 奉献的精神, 如母亲般的温柔, 如父爱般的庄严。学生在校学习, 他的思想的形成、品格的铸就, 有许多成分均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被学生视为表率, 一言一行都被学生当成楷模。尤其是语文教师, 其语言、行为、所从事的工作, 都包含了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满口脏话、粗话, 怎么能让学生拥有语言美?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说话欠条理, 又怎能使学生说话恰到好处?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语言呆板、单调, 又怎能使学生语言生动活泼?如果一个语文教师遇事斤斤计较, 又怎能使学生温良恭谦?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一切向钱看, 又怎能使学生乐于奉献?所以, 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一种熏陶, 这种熏陶在心灵上互为充实, 在心理上互为感应, 在感情上互为和鸣, 在理智上互为启示, 在行为上互为榜样。

班级管理中应重视德育 篇7

关键词:克服惰性;重视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60—001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里面除了科学和艺术的教导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道德教育。他认为这是学校里的一种“真正的工作”。学校应该把一切德行都在青年身上培植起来,“因为在道德上面,没有一件事情是能够省略而不留下一道罅隙的。”

国家对新时代提出的道德教育发展方向体现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上,“八荣八耻”是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继承和提炼,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这恰好是他们所不易把握或者不易理解的,因为一些功利的、狭隘的、短期的社会生存观念左右混淆了他们的视听。被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现在的青少年缺乏同情心,道德感,乐观积极的态度,勤奋奉献的精神,这基本上都是众所周知的一项艰难的教育任务,因为好像要让他们拿书本和现实做斗争。其实不然,我们要知道学生自己也在探索,如果你的理论,你的教育是正确的,他们是乐于接受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更加不能忽视道德教育。

我国古代的大圣人孟子认为:德育是实现理想的道德社会的根本途径,只有重视道德教育,才能“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使人顺服的有效工具不在力而在高尚道德。“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小时候孩子们就受到“打碎花瓶的”教育,经常听大人们讲“狼来了”的故事,其實就是要求每位孩子都能成为诚实的人。

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主要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构建的,它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块,具体讲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对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系统地掌握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大量的工作是管理好班集体,班级工作面广量大,细微而杂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渗透道德教育。可以更准确地贴合学生思想实际,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较之那些大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它有更细,更活,更实,更准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摆脱了大型活动“做秀”的“嫌疑”,真真切切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过分强调学术性知识的传递,强调系统、理论,无形中忽视了那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现实问题。如“金钱的使用”、“偶像崇拜——青少年追星”等。这些现实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多半是非学术性的、零散的和非系统化的。在班主任教学管理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凡是中考要考查的内容都成了教学重点,非考查内容属可教可不教之类,而那些未纳人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的现实问题更是很少涉及。班主任在组织德育内容时,就不能唯书、唯纲,而应全面规划,既要重视现有教材提供的系统的、学术性的德育知识,也要重视与青少年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各式各样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处世态度,通过各种渠道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过早地接触到许多社会问题,如权力、金钱、爱情、婚姻、就业、犯罪等等。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及时而准确地进行道德的教育。

前一段时间,报纸上登着“一位女青年为了见到一位著名影星,追星到香港,并为之倾家荡产,并称可为这位影星献出自己的生命。”如此疯狂的举动,可见我们道德教育的失败,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当务之急。人生就是这样,躺在你前面的路不会一路宽阔平坦。也不会总是充满荆棘,崎岖不平。在教育学生时还可以在课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名著。如华罗庚、罗曼·罗兰等名人的传记和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文学名著,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意义。参加“走进社区”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些方法真正行之有效的话,对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关键就是学生是否能克服惰性,用心去感悟,身体力行,将这些措施付之实际行动。

上一篇:动画下一篇:五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