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

2024-07-06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精选12篇)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 篇1

一、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促进口语交际

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非常重视朗读, 曾说过:“一般来说, 朗读比较能记住东西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 更应该清楚的读出声音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 思想容易集中, 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临战状态。”

语言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有韵律, 无论你朗读一个单词或一篇文章, 它的韵律都会在你的大脑留下很深的印象, 使你久久不会忘记。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的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都增加了口语测要求初中毕业生能用英语朗读材料、回答问题、进行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哑巴英语”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反了。我们学英语就是和别人交流, 让别人听懂你、理解你, 而大声的英语朗读是提高口语的一个重要途径“疯狂英语”的倡导者李阳就要求学生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所带来的自信, 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时, 使英语口语逐步提高。

二、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能够有效培养语感

学生大声朗读时, 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了自己的耳朵。因此, 学生不仅是在读, 同时也是在听, 听自己读。反复不断地进行朗读, 使学生的听觉神经习惯了这些声音信号, 当别人也发出这些信号时, 他就能明白。从观察来看, 大凡能流利的进行朗读的学生, 他的听力水平也不错。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炼, 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训练而逐步养成的。它是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英语学习中, 语感极为重要, 只有有了正确的语感, 才能进入自由王国, 自如运用这门语言。英语不只是简单的词汇加语法, 在英语课文中有许多有趣绝妙的对话或句型, 它们有深刻的内涵, 有的甚至“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只有进行大声的朗读、反复咀嚼, 才能领会“书读百遍, 其意自己”的含义。当我们提问学生:“what time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学生很自然的回答:“We often go to school at 8:00 in the morning”.很少有学生说:“in 8:00 at the morning”

那是因为学生已经重复了好多遍“at…o’clock in the morning”, 不知不觉中成了一种习惯, 回答时不用思考, 就脱口而出, 形成了语感。所以, 在教学教程中不是单纯的教学单词、语法规则金额讲解新课文, 而是重点落实“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时活的, 如同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明白,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等教学观念, 让学生多读课文, 熟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意境, 获得语言的感觉。

三、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英语朗读, 不仅语音、语调要准确, 而且要有节奏, 听起来流畅、自然的英语容易让人理解你, 如果不是按节奏的朗读, 听起来就吃力, 难理解。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着重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重视泛读指导注重教师领读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 给学生示范树立榜样。泛读的要求主要有:语音、语调清楚正确, 快慢和停顿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且富有感情。教师泛读时, 在分析课文内容, 句子的长度, 音的变化, 语调、速度、停顿、连续等, 提出要求, 让学生在所学课文上做记号。

教师的领读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的关键, 是学生说正确英语的首要条件。他要求领读老师具有较好的基本功。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正确, 掌握好意群停顿, 不读破句, 连读正确自然, 要富有感情, 朗读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此外, 教师在领读时要做个有心人, 要注意那些句子学生读的不顺, 哪些单词常读错, 能否跟得上老师的领读速度, 发现问题可以停下来进行重点讲解和复述

第二, 提倡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集体朗读是学生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 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 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 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巡视于课桌间注意倾听朗读声, 如果发觉朗读声噪杂不齐时, 这表明学生在理解上有拦路虎, 或者在朗读上有困难, 这时教师应穿插讲解和领读, 然后重新开发始朗读。教师还要注意每个学生朗读时的表情, 及时发现和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个别朗读易于发现学生的难点, 便于检查和督促, 但活动面小, 可以与集体朗读交替进行。个别朗读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 集体朗读读得好并不说明个别学生朗读读的好。所以, 适时的个别朗读有利于提高部分同学, 激发大胆回答问题与参与操练的积极性。

第三, 加强对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 重在说, 而说不能始终一个人进行, 不能离开对方, 对读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让学生意会到, 英语不是干巴巴的读, 可以边读边听, 让学习这项活动动起来。新教材强调创设语境, 增加了许多对话,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对读。

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以听说入门的英语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的良好习惯, 并为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能把握材料, 掌握材料的方方面面, 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方法, 从而带动听说能力, 使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特点, 激发兴趣, 迎头赶上, 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第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未来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充满挑战的人才素质的社会。因此,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法还要研究学法,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学生就由“学会”过渡到了“会学”, 只要有了会学的自学能力, 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课题教学的效益, 学生可以在预习学习中自我指导实践, 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进一步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 今后学生就能有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的社会能力, 就能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 篇2

摘 要: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话题,分别从激发兴趣、夯实朗读基本功、朗读指导、分层朗读训练以及自主品读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举措。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训练方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欲望;再次,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夯实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略,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丰碑》一课。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现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也能初步地做到声情并茂。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且掌握范读的形式。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母爱的伟大无私,头脑中形成一幅儿子抱母亲的亲情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度、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以读而读,应对各个阶段的读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老师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如果再有感情会更好的。”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同学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这样的朗读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学会了如何说话,如何评价一个人。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注重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

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中流淌。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的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呀!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 篇3

关键词:朗读 哑巴英语口语语感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朗读是形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式都离不开语言材料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学生们在每周有限的季节英语课上所学到的听说训练,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初早读外,其他时间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朗读是克服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必经之路。朗读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听语言材料的时间短暂,很难准确地理解语言材料,若没有朗读做基础,无法正确地分辨出同音词、近义词,更不能把握句子的重读和语调等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影响了对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若在英语教学中加大朗读力度,学生将扩大语言积累,在听英语的时候就能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提高听力水平。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是一种全面的发音练习,它有助于改进发音,正确地掌握句子的重读、弱读、强读、连读,掌握音的长度、变化和句子的语调等语音规则,提高拼读能力。朗读有助于学生克服口头表达时不准、用词不熟、说話结结巴巴、不适当的停顿、重复和羞于开口等毛病。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中学生要能够写出与教材内容相应文体的文章,并且要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朗读能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种文体,有助于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扩大语言素材积累,实现使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目标。大量朗读对英语写作十分有益。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朗读使文章全部内容在有声语言中再现,使文字变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感知和想象,增强学生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朗读有助于学生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贮存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语语言被融合在一起,在英语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英语阅读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千古传诵的“熟读百变,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初中英语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篇4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 学习英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 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 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依赖较小, 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 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 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 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第二, 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课前课后, 饭前饭后, 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 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 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 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 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 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 背得多了, 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 在以后的学习中, 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 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 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 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 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第四, 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 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 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 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 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试想, 你可以脱口而出的句子, 还不会运用吗?

因此,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好奇心强, 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促使学生大声朗读, 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 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 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 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 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 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 不会读, 上了初二、初三, 即使想学好英语, 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 而使有的同学对英语望而却步, 逐渐丧失信心, 终至放弃。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 有的同学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但由于以前学过的单词不会读, 课文不会读, 而不知从何下手。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5

二、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读时间。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了,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生就不能直接主动与书本对话。因此,教师在课文分析上一定要做“减法”,坚决摒弃那种逐段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教师只有“浓缩了知识”,课堂才有“剩余时间”。只有有了富裕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处方朗读时间。具体讲,每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此外,教师还应把每天早晨的晨读课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得因赶时间,抢进度,而随意把学生的晨读时间据为己有,用于讲授未教完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在课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朗读,如:个人朗读竞赛,组与组之间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竞赛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好朗读的兴趣。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篇6

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读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考能力的过程。只有按循序渐进的规律,以熟读精思的方法,达到出之于口,明白于心的地步,才能掌握文中“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意这个“读”字的。好文章读一两遍是读不出味来的,需要读它许多遍,读到自己几乎成了作者本人,那么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风格韵味,就自然而然地会悟出其中道理来。

其次,读有助于记忆。有人认为只有理解了才能记住,并不尽然。在青少年学生时代.在理解能力并不强的情况下,要把中学阶段所学的东西全部理解后记忆,是不大可能的。相反,如果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时代记忆力强这一心理特点,在力求理解的同时,不妨来个反刍消化之法,即先经熟读成诵,然后再在将来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消化和理解,那么,读熟至背不失为一种语文积累学习方法。鲁迅先生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对向子期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就煞尾了很是不解,简短面隐晦的《思旧赋》,在当时看来是一件死记硬背的事,而后来从纪念战友“无处写”中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的真正蕴意,并成了笔下一个有力的材料,当初“死”东西一下子就变活了。

再次,读有助于写作。“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让学生熟读、诵背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在不知不觉中熏陶濡染,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方可用于笔端。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名人有誉世之作大都得益于从小诵读。历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曹植,十岁时就能背诵歌赋十万余言;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神韵毕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现代著名作家鲁迅、茅盾、巴金等对《古文观止》《红楼梦》、唐诗宋词等古典作品也无不熟读背诵若干篇章。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一些极具典范性的佳作妙文,若能熟记,不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地吸收其中丰富的文化积淀,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写作时意到笔随,奔驰放达,佳词妙语左右逢源,自然会有不少得心应手之作。

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呢?

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朗读的重要性。“读”,这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曾被骂得一无是处。一提起“读”,便与“死记硬背”、“死读书”挂上号。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形成,朗读教学便被抛弃了。那么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朗读教学真的过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朗读不但没有过时,而且需要加强,用音乐、画图配合有情感的“读”,就可以把“读”变成“活记活背”“读活背活”,做到“多快好省”。实践证明: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管用的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被写进“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和学生要重新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抽出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要乐意认真地读书。

其次,要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朗读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要“真”读。所谓真读,就是要求学生对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认真地、大声而响亮地、有时甚至是忘乎所以地读,做到动口,加上心眼并用。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宇,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所以教师指导读时要求严格,要从音量、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养成读背、吟诵的好习惯,努力提高朗读的水平。

第二,要“乐”读。乐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朗读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课堂,创造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乐趣”。二是指学生在朗读时,从读物中“会意”出“乐境”,享受乐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如录音、录像、电视、投影等,灵活多样地开展朗读教学。通过跟录音朗读,配乐朗读,为课本剧配音,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表演朗读等方法激活学生乐趣,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及早为学生在读物中找“乐境”。只有这样,学生就会读而乐,乐而读,越读越乐,其乐无穷。

高中古诗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篇7

但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 很多学生面对古诗文,不愿多读,早自习时认真朗读的寥寥无几。 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古诗文,很多学生更是“尊口难开”, 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古诗文功底差,基础薄,缺乏鉴赏古诗文的审美能力。其次,很多教师面对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尴尬状况,只好在上课时一手包办,只凭借着“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简单翻译、梳理一遍,一节课下来,甚至都没让学生读一次。 结果,学生只是更加被动地接受一些文言字词的知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想让古诗文教学更高效,必须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内蕴与情感, 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进而提高鉴赏古诗文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读准字音、节奏,体会音乐美

在学习一篇新的古诗文之前,要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本上的内容, 这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从整体上有一个感知。在此基础上, 老师再进行指导。

一要读准字音。它是朗读诗歌的最基本要求。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若是有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通过课下注释或者查字典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时,里面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字的读音, 学生就可根据课下注释得知它的读音为“xiàn”。当学生读到“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几句时,又会生出关于“斜”字读音的疑惑,如果按照现在的读音“xié”,就与前面的“家”字存在不押韵的情况,所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又可知“斜”字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可读作古音 “xiá”。通过这一系列探索,不仅让学生读通了诗歌,积累了知识, 也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对课文更感兴趣。

二要读准古诗文的节奏。古诗文简短精炼,丰富的意蕴包含在几个浓缩的句子里,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古诗文的断句节奏, 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古诗,千言万语汇聚在五言、七言之中,如果划分节奏时出现问题,那么在对诗意的理解上必然会闹出笑话。所以,正确的停顿是理解诗意的基础, 可以把学生逐渐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在平平仄仄的音韵之间, 读出古诗文的节奏感,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如教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的《蜀相》 一诗,学生对律诗的节奏划分已有一定经验积累,教师也可在学生自读之前提醒:一般而言,律诗的句式由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一个节奏单位就是一个双音词或词组,七言句的节奏划分有两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经过思考之后,学生就能读出本诗正确的节奏:丞相/ 祠堂/ 何处/ 寻,锦官/ 城外/ 柏/ 森森。映阶/ 碧草/ 自/ 春色,隔叶/ 黄鹂/ 空/ 好音。三顾/ 频烦/ 天下/ 计,两朝/ 开济/ 老臣/ 心。出师/ 未捷/ 身/ 先死,长使/ 英雄/ 泪/ 满襟。

二、读通诗意,体会语言美

古诗文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精炼的语言艺术。高中课本中选编的古诗文,有的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学生自由朗读之后都能通晓其意。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辞藻华丽,大量用典,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理解诗意造成了困难,当学生读到这些古诗文时,往往难以理解,觉得晦涩难懂,从而产生畏学心理。其实,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加以解释,古诗文中一些典故史实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学习,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加愿意多读。

比如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向来以朦胧为人称道。但因为其中大量的典故运用,学生读起来更是一头雾水,不知诗中所云何事。这时学生自读课下注释,加上教师逐一讲解,学生自能理解其中深意。如“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学生在读诗时就要先弄懂出自《庄子》的寓言典故—庄周梦蝶。其意是说庄子梦见自己化身为蝴蝶, 梦醒之后, 庄周仍在, 不知蝴蝶何往。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借用此典,是要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表达李商隐“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深沉慨叹。

三、读出情感,体会意境美

朗读古诗文,是把无声的“字”转换为有声的“情”的过程。 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要把文字转换为语音,从表层意思中领悟深层含义,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体味作品的韵味和意境之美。

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几句话背后,往往与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所以要读懂其中情感,必须读懂作者的经历,了解他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比如在教授必修四中的《李清照词两首》时,因为学生初中学过《如梦令》 等作者早期作品,在读《醉花阴》时,对于其浓郁儿女相思之情, 清丽明快的风格就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作者生平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学生理解本课中第二首词《声声慢》就会存在许多困难。 这个时候就需要读作者生平,读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人生变故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不再清丽明快, 而是沉郁凄婉,写的多是她对亡夫的怀念以及自己孤单凄凉的晚景。 了解这些后,学生才能读出作者的亡国之恨,颠沛流离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才能体会到作品中萧瑟孤苦的意境美。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的古诗文,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艺术精髓。只有让学生开口多读,才能领会古诗文的神韵,体会其中蕴藉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

摘要: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应该贯穿始终,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该以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为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和体会,使学生取得思想的启迪,享受艺术美的熏陶。

要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篇8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有助于培养语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在朗读的过程中, 读者对文章字、词、句的品味与琢磨, 文章的语言节奏、韵律、作者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腻情感都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 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这就在不知不觉中使语言的感受能力得到提高。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 其道理也就在此。

第二, 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句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现代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人的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通过神经网络传入大脑的时候, 大脑就会把那些与输入的信息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组块激活、调出、匹配, 从而组成新的“相似块”, 形成认知的功能。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 以表意为主的符号系统, 有感情地朗读, 能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 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读者在与作者的心灵的碰撞和摩擦中有所感悟。所以要让“其义自见”, 必须“书读百遍”。

第三, 有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是对文章的全面感知。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不少词汇本身就蕴含着或褒或贬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能使读者读出词句里所隐含的信息。朗读“出之于口, 入之于心”。人在朗读的时候, 从视觉扩大到听觉, 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 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 沉浸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第四, 有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要求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内容清楚。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 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是精挑细选后的经典作品, 其语言是经过推敲的, 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 这样不断吸收、消化, 日积月累, 优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 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 这样, 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

朗读的好处不胜枚举,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谈几点看法:

第一, 重视朗读, 课堂上保证学生开口读的时间。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时常会把朗读与理解割裂开来, 往往是琅琅书声骤然响起, 不到两分钟, 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时间如果不能保证, 那学生便会草草收兵, 应付了事。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挤出时间给朗读。要让所有学生都读完、读好, 不能只是走过场。特别是文质兼美, 内容又不太容易理解的文章更要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读, 读出文章的深意。

第二, 明确目标, 具体指导。

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指导学生朗读。首先要求读得正确, 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其次, 要求读得流利, 做到: 读得通顺流畅, 不读破, 不中断, 语气连贯, 停顿适当。最后,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文章的情感。

第三, 以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1.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班级里鼓励学生放开朗读, 不在乎自己的声音是否动听, 不在乎自己的成绩如何, 都可以尝试着去大声朗读, 用真诚的赞美树立学生的信心。

2. 引入竞争机制。我在班级尝试小组比赛的方式, 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 其他同学开始打分, 得分第一名的学生被评为“朗读之星”。学生们积极参与, 朗读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了。

3. 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够引起朗读的美感。我在上《竹林深处人家》这一课时, 特地找了一首笛声演奏的配乐, 当音乐响起, 我开始范读的时候, 整个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生都沉浸在音乐为背景的优美的朗读中, 和谐婉转的韵律, 优美的文字使我们仿佛走进了那片幽静的竹林之中。

4. 采取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如齐读、指名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等。比如我在教学文言文《孙权劝学》一课时, 除了范读, 指名读, 还让学生用课文给屏幕上的画面配音, 使学生朗读得有滋有味,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经常开展诗歌朗诵, 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

第四, 教师做好示范作用。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朗读课文时, 我们要读出停顿、重音、语调, 抓住作者的感受, 把文章的情感读出来。例如《春》最后的三小节, 用娃娃, 姑娘, 青年来比喻春天, 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 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 朗读时音量, 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通过听范读, 学生不仅能掌握许多字正确的读音, 而且会受到教师朗读激情感染。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语调, 富有节奏感, 那么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文章的优美意境, 同时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此可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使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 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 学生的思维能得以发展, 情感得到激发, 语感得以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朗读这一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法宝。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作用,方法

参考文献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 篇9

而学生没有教师的朗读指导, 不仅没有重读、弱读、连读的朗读技巧, 就连单词发音不准都成了常见的现象。尤其受徐州地方音的影响, 音素/ai/的发音尤其不准, 很多学生把它念成了/e/。至于对句型的弱读、重读、连读更没有任何概念, 即使在仿读句型的过程中, 学生也很难把握住语句朗读的变化, 谈不上任何朗读的美感。忽视朗读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 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那么将朗读教学提到一个高度, 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近年来, 江苏省教研室也把朗读教学提到了一个高度, 在教研网中上传的引路课视频把朗读教学环节作为主要环节, 引导学生泛读、精读、自读、分角色朗读、齐读, 有感情的朗读, 给全省的英语教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笔者观看了视频, 结合实际教学, 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中实施朗读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一、听力先行

英语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英语基本能力, 即听、说、读、写。听说在前, 读写其后。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如果要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规则, 应该让语言输入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所以在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 听是训练朗读的第一个步骤, 在不断的大量的听觉刺激的作用下, 学生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建立起一套英语的声音信号系统, 为下一步的模仿、朗读奠定基础。在译林版牛津教材中, 每一个单元都是以精小的故事来引入、渗透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同时它也是最好的听力材料。每次在新课教授之前, 笔者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和学生一起听故事, 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 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感受语气的变化, 为进一步朗读做准备。同时根据故事的难易, 和学生学情的不同, 调整故事播放的次数, 直至每个学生都能认读生单词、基本能够朗读出来。

二、大量模仿, 反复诵读

著名语言学家奈达说, 要想在语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语感, 不仅反复听、还要反复说, 加深对句子、对话、篇章的理解, 获得牢固的英语基础。增加语言输出能促进英语语言的习得。朗读可以帮助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储存的信息, 久而久之, 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融合在一起, 最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中, 首先, 我在朗读训练中, 注意了学生仿读中容易错误的单词, 给予重点范读, 并一一纠正, 把句型中需要连读、重读、弱读的单词在投影中清清楚楚地标注出来, 让学生有清楚的认知。

其次,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学优生和后进生形成互帮互助小组, 在小组合作中, 使后进生获得一对一的帮助, 让学优生内化朗读知识点, 学困生可以在小组中先获得小范围的成功, 扩大自己的自信, 为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做好准备。.

三、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赋予感情的朗读是最高层次的朗读。输出有助于语言的表现和成型, 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为, 从而使语言得到全面发展。从理解到运用, 有很多种形式, 如辩论、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牛津小学英语以故事性为主, 基调基本上都是快乐的,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所以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较适合小学生。学生在对文章内容有了较深的理性认识后, 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在融入了课文以后, 朗读的时候融入课文, 自然能带着情感朗读课文, 实现知识的满载和理性的升华。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性, 我还经常在班级里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口语大赛、“谁是最佳小演员”等活动, 来激励学生朗读的热情,

四、复习巩固

小学英语课时少、班级多、人数多, 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所以仅仅靠着课堂中的朗读时间是不够的, 在课后, 笔者和学生约定了固定的时间朗读课文。在每周固定的早晨, 我准时按照约定, 在教室里,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尤其是对难点单词进行重点辅导。校外要和学生的家长勤沟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落实学生在家里朗读英语作业, 讲清要求, 请家长配合, 督促学生在家朗读。如录音作业、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坚持每天朗读英语, 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高频的练习, 很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 英语思维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任何一种语言的积累直至输出, 都离不开大量的听和说。林语堂先生说过学习英语者必须“口读、耳闻、手写、目视, 不断地仿效与熟诵, 在整句地仿效, 整段整篇地揣摩中, 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收, 从而达到像孩子学说话般地脱口而出的境界”。

五、收获

实施朗读教学以来, 笔者和学生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 听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英语课中, 笔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说出了一句英文, 学生经常纠结于其中的一个单词, 那么熟悉, 却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 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造成了困扰。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储存的文字信息和学生储存的声音信息不同步, 造成了学生理解的不同步。可是通过了两个学期的朗读练习, 积累了更多的文字有声信息, 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就少了很多了。所以通过朗读, 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 单词的积累

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 在阅读过的文章中, 如果一个生单词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高频地出现, 那么随着文章的结束, 单词的印象也会逐渐淡化。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在朗读时, 眼、耳、口、舌等感官协调配合, 共同刺激大脑神经中枢, 从而在大脑中留下被感知对象的深刻印象。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可以使自己对新词汇印象深刻, 语言的感受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 对字词的感受力提高, 可以实现从词汇到语篇的飞跃,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次数越多, 记忆越深刻, 记忆的内容也就越丰富。所以, 朗读过程中, 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气, 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这样记忆单词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三) 语感的形成

我在英语教学中发现, 大声朗读对单词、词组、句型、文章的记忆有着深刻的好处, 并且同时增强了学生语感能力。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式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 他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 使得学习者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 活化语言, 再构语言,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语感。通过朗读, 现在部分学生将课文中所学到的句型, 活用在日常生活中, 甚至愿意主动交流, 活学活用, 这就是小学生语感的初步形成。

英语要重视朗读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训练

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中国的汉语文字,但是朗读却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使学生能够自己通过读课文、背课文使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理解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朗读的能力,并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指导。

一、朗读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读音正确,在朗读的过程中不随意的添加任何字词句,更不能漏读字词句,还要对每个句子读通顺,要重点掌握每个字词的正确读音,注意多音字读音,让学生对陌生的字词进行反复的朗读,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力,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去认识更多的字词,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在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章,都是由著名的学者选编而来的,所选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好好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章锻炼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大量的字词句而且还能对以前学过的字词句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对一些多音字词的掌握。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掌握每个字词句的读音或者意思,而且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向学生详细的介绍春天的草原、春天的风、春天的细雨等以及春天的细雨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物质资源,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会在朗读课文的过程理解春雨给人类和植物带来的好处,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会对文章的内容更加了解。学生也会体会到“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变绿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变红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春雨的到来给植物带来的喜悦之情。学生经过对文章的反复的朗读还会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力甚至多朗读几遍就能够把文章给背诵下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今后就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积极主动地去朗读更多的文章来加大自身的词汇量,朗读课文还能锻炼学生在语言上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能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

二、朗读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锻炼,还培养了学生自身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还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语言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也可以从朗读的过程中了解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还可以从一些字词中了解到她的遭遇。《一分钟》这篇课文中可以朗读:他叹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些字眼中就可以体会当时元元为了能够多睡一分钟导致上课迟到了20分钟的心情。《我选我》这篇文章通过重音朗读:“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让学生懂得去学习周围具有长处的同学,这些文章都是值得学生通过朗读以及朗读时对每个字词音调不同的程度去思考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真正地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也会在一定的能力上产生区别,就连年纪与年纪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在朗读方面也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教师就要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尽可能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并让学生能够对朗读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让学生在朗读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小学阶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去朗读文章报纸书刊之类的都会对学生以后的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都是有足够的帮助,很好的朗读习惯和效果都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三、朗读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

在语文的教材中也有许多优美的文章,例如:描写中国的名胜古迹、描写各地的风俗特点、描写中国的大好河山等。例如:《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秋天的图画》《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都是运用美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然风光。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中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波澜壮阔。教师让学生通过具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作者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事物的特点描写让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通过朗读文章的句子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感情色彩在里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存在,还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想象,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和审美方面的能力。

高中古诗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篇11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蕴含了千古文人墨客丰厚的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它不仅是夺目的瑰宝,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丰富资源宝库。高中生多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从中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但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很多学生面对古诗文,不愿多读,早自习时认真朗读的寥寥无几。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古诗文,很多学生更是“尊口难开”,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古诗文功底差,基础薄,缺乏鉴赏古诗文的审美能力。其次,很多教师面对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尴尬状况,只好在上课时一手包办,只凭借着“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简单翻译、梳理一遍,一节课下来,甚至都没让学生读一次。结果,学生只是更加被动地接受一些文言字词的知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想让古诗文教学更高效,必须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内蕴与情感,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进而提高鉴赏古诗文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读准字音、节奏,体会音乐美

在学习一篇新的古诗文之前,要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本上的内容,这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从整体上有一个感知。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指导。

一要读准字音。它是朗读诗歌的最基本要求。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若是有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通过课下注释或者查字典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时,里面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字的读音,学生就可根据课下注释得知它的读音为“xiàn”。当学生读到“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几句时,又会生出关于“斜”字读音的疑惑,如果按照现在的读音“xié”,就与前面的“家”字存在不押韵的情况,所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又可知“斜”字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可读作古音“xiá”。通过这一系列探索,不仅让学生读通了诗歌,积累了知识,也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对课文更感兴趣。

二要读准古诗文的节奏。古诗文简短精炼,丰富的意蕴包含在几个浓缩的句子里,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古诗文的断句节奏,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古诗,千言万语汇聚在五言、七言之中,如果划分节奏时出现问题,那么在对诗意的理解上必然会闹出笑话。所以,正确的停顿是理解诗意的基础,可以把学生逐渐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在平平仄仄的音韵之间,读出古诗文的节奏感,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如教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杜甫的《蜀相》一诗,学生对律诗的节奏划分已有一定经验积累,教师也可在学生自读之前提醒:一般而言,律诗的句式由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一个节奏单位就是一个双音词或词组,七言句的节奏划分有两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经过思考之后,学生就能读出本诗正确的节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读通诗意,体会语言美

古诗文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精炼的语言艺术。高中课本中选编的古诗文,有的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学生自由朗读之后都能通晓其意。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辞藻华丽,大量用典,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理解诗意造成了困难,当学生读到这些古诗文时,往往难以理解,觉得晦涩难懂,从而产生畏学心理。其实,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加以解释,古诗文中一些典故史实不仅不会阻碍学生学习,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加愿意多读。

比如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向来以朦胧为人称道。但因为其中大量的典故运用,学生读起来更是一头雾水,不知诗中所云何事。这时学生自读课下注释,加上教师逐一讲解,学生自能理解其中深意。如“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学生在读诗时就要先弄懂出自《庄子》的寓言典故—庄周梦蝶。其意是说庄子梦见自己化身为蝴蝶,梦醒之后,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借用此典,是要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表达李商隐“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深沉慨叹。

三、读出情感,体会意境美

朗读古诗文,是把无声的“字”转换为有声的“情”的过程。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要把文字转换为语音,从表层意思中领悟深层含义,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体味作品的韵味和意境之美。

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几句话背后,往往与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所以要读懂其中情感,必须读懂作者的经历,了解他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比如在教授必修四中的《李清照词两首》时,因为学生初中学过《如梦令》等作者早期作品,在读《醉花阴》时,对于其浓郁儿女相思之情,清丽明快的风格就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作者生平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学生理解本课中第二首词《声声慢》就会存在许多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读作者生平,读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人生变故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不再清丽明快,而是沉郁凄婉,写的多是她对亡夫的怀念以及自己孤单凄凉的晚景。了解这些后,学生才能读出作者的亡国之恨,颠沛流离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才能体会到作品中萧瑟孤苦的意境美。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的古诗文,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艺术精髓。只有让学生开口多读,才能领会古诗文的神韵,体会其中蕴藉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

英语教学要注重朗读和背诵 篇12

一、朗读和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朗读和背诵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于学生说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单词、句型、优秀的短文, 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每个周末我都把回家听课文录音磁带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来布置, 星期一回校我来检查他们听的作业,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去模仿其中的语音和语调。初中生好胜心比较强, 可把在朗读中那些胆大的、语音准确的学生树为小老师, 让其领读。然后发动全班同学向其发起挑战, 争当领读者。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 并且希望得到同学、老师或家长的肯定。每星期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英语故事, 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朗读奖。

2.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始终贯穿朗读与背诵教学。学生把所学的词汇、长短句子及整编文章通过朗读和背诵牢牢地储存在脑海里。遇到听觉训练时, 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一篇好的英语作文涉及许多方面, 例如能写出完整的句子, 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 语言表达方式正确, 全文贯通流畅……“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通过长期的课文背诵学生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核心词汇和经典佳句, 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3. 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英语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 好的段落需要我们背诵。这些东西只有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 我们在说话写作时, 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学生记忆背诵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 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背诵须在熟读的基础上完成。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读的次数越多, 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深。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1. 培养学生晨读习惯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缺少说英语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增加学习英语的氛围, 我努力抓好每天的晨读课, 使学生能大声的朗读。每天晨读课, 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来模仿今天所学的单词、课文, 尽量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语音和语调, 在模仿中让学生感觉到英语的魅力。

2. 在课内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增加学生朗读的情趣, 在教单词和本课的重点句型时, 为了不使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感到枯糙, 我经常把单词和句型改成chant。如七年级《Go for it》下Unit6It’s raining!在教weather时, 我编一首chant:How’s the weather?It’s raining raining.How’s the weathe?It’s windy, windy.How’s the weather?It’s cloudy, cloudy.How’s the weather?It’s sunny, sunny.How’s the weather?It’s snowing, snowing.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学生就掌握了气候的单词和How’s the weather?的句型。许多学困生在不知不觉的朗读中就掌握了本节需掌握的知识, 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

3. 通过比赛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朗读的兴趣, 每两个星期我都举行一次朗读比赛, 题材选自课内的话题或学生们自己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由学生自己当评委, 通过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舞台表现打分, 评选出最佳语音奖、最佳语调奖、最佳表演奖。在朗读中发现自己的才艺, 在不断的朗读中发现自己并不是一只学习中的丑小鸭, 在朗读中增加学英语的兴趣, 还增加了对于生活、学习的热爱, 对他们人文品格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4. 分层要求取得成效

开始的阶段要求全体学生到我这里背诵, 我可以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后来我便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优异的学生为组长, 组长在我这里背诵, 每个组长负责两个学生。再后来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分化情况, 我就开始采取分层要求。重新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 (B层学生) 为组长, 组长在我这里背诵, 每个组长负责一个学生 (A层学生) , C层学生在A层学生那里背诵, 并要求A层学生做好C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工作。期末时我评出一对一优秀派对。到了八、九年级, 学生的英语背诵出现进一步分化情况, 再次指定二十个英语背诵能力和习惯较差一点的学生为组长, 形式和方法同样, 只是要降低C层学生的要求, 每个话题中的对话和短文不要求全部背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可以背一篇或两篇。另外我们对不同学生背诵的语速也有要求, A层学生语速要求要稍快一点、B层学生要求用一般语速、C层学生语速可以稍慢一点。

上一篇: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下一篇:创设生活化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