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2024-06-03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共10篇)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1

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下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反思谈些认识与体会.一、教学反思的意义与再认识

传统教学反思的理解就是教师在教授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与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的依据,也就是教学后记.这是狭隘的定义,至少是对教学反思的一种肤浅认识.随着新课标理念的确立,教师应重新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可见,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二、重视数学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或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或许是教学方法新颖独到、教学观念超前先进等.凡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及时详实记载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推陈出新.同样,不管一堂课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进行冷静思考、回顾、梳理,做出深刻的反思:剖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教学中的成败之处及时反思并记载便形成教学后记,把教学后记整理加工完善后便成为教学日记.教师应对自己一天的教学效果、成败的地方、课堂感受以及存在问题和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作出真实的记载.2.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就失去好的教学资源.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产生一些高见,给课堂添增色彩“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将学生见解及时记载,便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也是师生思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精彩火花.数学课堂上会经常碰到此类问题,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好素材,进行认真全面的教学反思.3.关注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数学教师要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途径收集典型教学案例(个案)后,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进行研讨,还可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这样,教师将自身教学行为与典型案例相比较,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以提高自身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把握.作为教师,上课后要及时反思,备好“心案”.所谓“心案”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案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的总和.它把物化的、静态的“形案”(即写在本上的教案)变成一个有生命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应备好“形案”,更应备好“心案”.数学课堂变化多端,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所预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控制信息,并作出合理解释,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备好“心案”是教师教学睿智的体现,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创造性的光彩.4.重视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教师即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记录关键教学事件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最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并以教育研究论文的形式体现,这便是更高的教学反思.“合作讨论”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如何使合作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后要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收集研究信息,撰写出研究论文.这种教学反思,无疑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裨益.总之,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所以教学反思对数学教师就更为重要.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汲取营养,才能使数学课堂永远荡漾着新课改的春风,成为师生不断追求知识的精神乐园.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2

解后反思, 这绝非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很必要的, “其作用不仅能改进完善眼前的解题, 而且能提炼出对未来解题有指导作用的信息 (即形成数学观念的基本素材, 或称解题经验的信息储备) , 进一步升华为学生搜索、捕获、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能力的总和——数学才能”.

例 已知对任意实数x, 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且a

∵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a>0且Δ=b2-4ac≤0.

“你能否改变已知或未知, 或者两者都改变, 使它们彼此更接近?” (波利亚)

解法一 ∵f (x) =ax2+bx+c≥0对x∈R恒成立, 且b>a,

∴a>0且b2-4ac≤0, ∴b>a>0且

undefined

当且仅当undefined, 即b=c=4a时取等号, 此时M取得最小值3.

解法可以运用不等式 (x+y) 2≥4xy (或

undefined

取等号的条件为b-a=3a.

解法二 ∵f (x) =ax2+bx+c≥0对x∈R恒成立,

∴f (-2) ≥0, 即4a-2b+c≥0, ∴a+b+c≥3 (b-a) .

又undefined, 即M≥3,

当且仅当

undefined

即b=c=4a时取等号, ∴M的最小值为3.

既然解法一得出了undefined,

可变形为4a-2b+c≥0, 即f (-2) ≥0.

解法三 依题设知undefined

又 由undefined, 得c= (M-1) b- (M+1) a.

代入Δ=b2-4ac≤0中, 有

b2-4a[ (M-1) b- (M+1) a]≤0,

即b2-4 (M-1) ab+4 (M+1) a2≤0. (*)

设g (b) =b2-4 (M-1) ab+4 (M+1) a2.

∵g (0) =4 (M+1) a2>0, 故要使 (*) 有正实数解, 必须Δ1=[-4 (M-1) a]2-4×4 (M+1) a2≥0,

化简, 得M (M-3) ≥0.

又 M>0, ∴M≥3, 即M的最小值为3.

解法四 由二次函数f (x) =ax2+bx+c≥0恒非负, 有

a>0, b2-4ac≤0.

又 aa>0且undefined,

可知undefined, 记最小值为k>0, 则

undefined, 有 (k+1) a+ (1-k) b+c≥0,

与“二次函数f (x) =ax2+bx+c恒非负”, 即ax2+bx+c≥0对x∈R恒成立对照, 取

undefined

消去x (或k) , 得 (1-k) 2=k+1 (或x2+x-2=0) ,

解得

undefined

undefined

∴当x=-2时, undefined, 且当f (-2) =0时不等式取等号.

undefined

时, M有最小值3.

undefined

设undefined, 则t>1, 又设undefined,

由g′ (t) =0, 得t=4.

当04时, g′ (t) >0.

∴当t=4时, 取得最小值3.易知此时M也取得最小值3.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引导反思结论获取的过程,领悟探究方法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已开始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课堂上。教师的心中仍时刻不忘那个一定要得到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也主要是为这个结论的顺利得出而设计,结论一旦得出,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结论获取的过程。其实,结论固然重要,但引导学生“回味”结论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提升经验则更有意义。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后,及时引导学生反思:①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②你是如何操作的?③我们以前用过这个方法吗?这样的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通过共同反思,学生能归纳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的获得。对学生以后独立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圆面积的计算”等问题大有益处。

二、引导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且纳入其逻辑结构时,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运用自如。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满足于学生能正确解答习题。事实上,这时所谓的正确解答大多只是机械的模仿,学生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对知识并未形成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例如,小学数学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将“比多比少”应用题分为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教学每部分内容后,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反思:①“比多比少”关系句中出现了几个量?②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③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较少数”、“相差数”……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然后凭借结构的功能,逐步丰富和完善“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知识体系。

三、引导反思结论的合理性与解法的多样性,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生解答数学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比如,有些学生求出四年级男生平均身高为13.5厘米,还有些学生计算出电镀100克小螺丝钉需要28868千克锌……像这样不合常理的错误。只要学生解题后能认真反思,是不难发现并予以纠正的。但这样的错误却层出不穷,不但平时作业中有,重要的考试中也时有出现。因此,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能力十分必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时,除了要反思结论是否合理外,还要反思是否有多种解法、最佳解法。例如,在解答一道“求最少租金”的问题时,不少学生通过列表,将所有的43种情况都罗列了出来,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这时,教师不应满足于结论的得出,而应引导学生反思:“解这道题需要将所有情况都列出来吗?你能想出最简捷的解法吗?”通过反思,学生很快发现:根据租金的变化规律。只要列出5种方案就可以得出答案。诸如此类的反思,使学生的数学思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经常在解题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学生必然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这对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4

英语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思考、分析和总结,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反思自己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呢 ?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导入”环节的反思

也许有人会问,“导入”环节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起始环节,怎么还会有反思呢?其实不然。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

一般的教师都会在课前进行例行式的师生问好如“Good morning!”、“Hello ,boys and girls!”然后开始上课,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上课之前我会先让学生Sing a song,让学生们唱一唱,跳一跳,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上好本堂课做好铺垫。当然,所选歌曲最好与该课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或者是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生动、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过一次“电影”,加快了学习的节奏。再或者是以竞赛的方式导入,因为少年儿童有争强好胜心理,实行此法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用一个好的开端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环节的反思

关注学生如何学,教学环节如何实施,教学活动如何展开,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反思的。

(一)灵活采取多种手段来创造和谐而有效的教学氛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保证教学教育任务的完成,又

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发挥智能,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和能力。以五年级上册27课为例:如果只是打开书,像看图说话一样,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运用录像呈现狮子、大象等动物的实际生活场景,再让他们用英语说出最喜欢的一种,并简单介绍其生活情况,学生们则会主动去学去练.即创造宽松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轻松获取知识和技能。

另外,媒体的适当运用,能对各项内容穿针引线。做到恰到好处,会令学生耳目一新,百学不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认为,并非电教媒体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度。如27课中展示图片,可以用课件,也可用投影,但复习巩固各种小动物名称时动物,我认为借助学生亲手制作的小图片比看课件、看投影更合适,效果也更好。

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要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教学内容太简单时,应及时加快教学节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随时变换讲解和操练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当教学内容太难时,应将难点分散,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多采用直观教学法,个别突破。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英语教学艺术性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取多种手段来创造和谐而有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获得成功,促进他们的进步,加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自信心强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自卑意识较强,过低地评价自己,不会积极主动地抓住机会或创造机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消极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障碍。鉴于此,我们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设法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高效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绪,观察学生反映,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不可忽视的一面: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敬学生,赏识学生。如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因为身体或生理原因导致情绪低落时,我常会说:You don’t look well , what’s wrong with you? 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温暖,使得师生关系融洽。其次,尊重学生人格,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学生,尤其是在学生注意力转移或回答不出问题时,应用恰当的话语`方式引起学生注意。而不是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我总会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 “Have a try”,“Try again”, “Try harder”等激励语言,经常会使学生振奋精神,树立起自信。

再有,授课过程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如果学生眉头紧锁,两眼发呆时,则说明讲得太快,学生听不明白;若学生无精打采,东张西望,则说明教学内容的不紧凑,应及时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地解决一两个重要问题,逐项分点进行讲解。

三、授课后、教师的自我反思

许多教师都能刻苦钻研教材,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进行课外辅导和考试,却很少花费时间写教学后记。表面上看,教学后记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其实,任何一堂课,都有它的成功与不足。根据学生课上掌握情况,那些较好,那些需要改进,及时反思记录在教学后记上,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得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这一环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既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面对的是在心理和认知上都不尽相同的孩子,既使是我们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吃透了教材,精心准备了教案,但我们的构思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根据教案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节,但课后仍会让我们感到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勇敢面对教

学中的不足,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以后不再重犯相同或类似的错误。

每堂课后认真反思一下学生对那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差,同一类知识那些学生学会了,那些学生还没弄明白,并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全面地、正确地分析,认真思考教学实际效果,在进一步考虑下一堂课的教案设计,以便及时修补教案,弥补上堂课的欠缺之处,进一步完善下一节乃至以后的教学,都是大有好处的。

重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5

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教学心得叫做“重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恳请各位老师指教。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菜鸟教师,总是会一些迷茫,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问问教学前辈,他告诉我,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渐渐地,我开始明白,语文教学概括起来就是七个字:“识、写、读、背、说、作、习”。重点是:“识、写、读、作”,重中之重是“读”和“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我认为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用通俗的话说“读写结合”就是 “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1、重视积累,大量阅读。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充分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语言、感悟语言、欣赏语言。课后,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并有意识的在小练笔或习作中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文本中那些优美的词句,深刻的思想、惊人的智慧才能化为自己笔下流淌的文字,使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例如,学了《小桥〃流水〃人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运用本文的词句和抒情方法。

此外,应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作笔记、写心得、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将会为孩子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孩子们在读的同时,老师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而不是看了就忘了,记性好忘性大。要指导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要在读的同时读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我以后写这类文章要怎样才能写好?这样,读文章就仔细认真多了。要鼓励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提笔在手,做好批注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琢磨咀嚼,会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写作的练习。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能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为写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在学习课文《鲸》时,孩子们学习了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和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并在短文中恰当的使用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习作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

在教授课文《草原》时,老舍先生描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你愉快了又和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动作行为?同学们交流之后马上练练笔。有的孩子就写了:“要是我来到这么美丽的草原上,我一定要在地上翻好几个滚,打几个倒立,直到我的劲儿都使不出来了,我才静静地躺在草原上欣赏着白云朵朵的天空。”

3、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练习成篇的作文应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的练习方式也力求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培养孩子兴趣入手。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就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生命教育- 篇6

[摘要]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认知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本着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解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含义,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是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 渗透

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零八年十月在山西朔州、浙江缙云、北京昌平接连发生的三起弑师案着实骇人听闻„„近些年,青少年自杀、犯罪、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针对这些发生在青春年华的恶性事件,全国人大代表苏文金呼吁: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要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认知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本着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解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含义,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是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1、高中地理课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的每种行为几乎都与地理环境有关。而生命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可以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中地理教材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我国地理教材是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的,其中蕴涵

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如,通过了解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之浩瀚可见生命之短暂渺小;相形大海的深邃与博大可见生命之沧海一粟;相形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知识,可见生命之不可逆转性;置身于大自然当中,面对高山峻岭、江河奔腾、潮起潮落、繁星皓月,能感受自然之美;登长城、游故宫、直面孔府孔庙、穿梭锦绣中华„„,能感受生命的可贵、人类的伟大。举不胜举的良好素材孕育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创造生命之价值。相反,通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人类为争夺资源所造成的世界局部地区的政局动荡、生灵涂炭进而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问题的阐释,进一步教育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谐意识。

3、高中地理学科的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条件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仔细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区位和空间的判断力,大胆的、科学的预测力,使学生既获得真切的体验,又增强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对自然生命以及自身价值的认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生命规律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从学生的生命特点看,他们个性各异、接受能力和学习愿望不尽相同。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规律,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注重整体教学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后作业布置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结评价要把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机结合,这也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样生命教育才能有效落实,学生才能在生命教育中获得发展,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生命,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挖掘教材生命教育素材,整合有利的教学资源

1、运用教材。地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运用教材开展生命教育。无论是宇宙环境、生物环境还是大气环境、地质环境都蕴藏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内容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素材。如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酸雨、赤潮等问题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所致,教师应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活化教材。地理教师要以全新的知识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使其能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恢复地理知识的社会性、生活性、情境性。如,教学《大气的热力作用》时,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橘红色?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霜冻为何出现在深秋晴朗的夜晚?地球上昼夜的温差为何比月球上小得多?一系列的问题使教材趋于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和个性化,从而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沟通,也就是使地理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息息相关,进而渗透生命教育。

3、延展教材。教师可以扩展、延伸、充实地理教学内容,利用我国国情、乡土地理、新闻报刊等资料作为课程资源来渗透生命教育。特别是在讲述自然灾害时,延伸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生存技能。5.12地震拷问着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痛定思痛,呼吁站在教学前沿的地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逃生本领,提高他们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教育学生应该怎样自救,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你能自救,方能救人”的道理。

(三)重视节日(纪念日)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唤醒学生生命情愫

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公民的共同责任。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告诉学生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感悟生命教育

教师在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背景中。通过声音图片的再现和鲜活生命的展现,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如在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人文地理的“人口与环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学中,都可以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的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五)结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生命教育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其目标之一是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如在学习完《人文地理》后,可安排学生一次课外调查活动: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后,可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由此上升到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六)采用演讲、讨论等形式,领会生命教育

围绕生命教育主题,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领会生命教育的含义,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如在学习新教材上册《自然地理》时,可适时开展一些“人、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演讲或讨论。

(七)利用地理专题教育,深化生命教育

1、办讲座:结合地理新教材有关专题的教学,举办一些诸如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自然灾害、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等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就是保护生命。

2、出板报:通过地理新教材某些专栏的学习或结合某些纪念日、节日,可让学生利用班级板报,适时地开展一些班级黑板报的宣传和评比。当然,板报的内容要突出生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的内涵。

重视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篇7

一、课后反思的意义

1.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 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2.课后反思能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并将它补充、修正和完善在以后的教案中。

语文教师要学会每天反思、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 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样, 既可以对本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 又可为下一轮的教学提供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资料, 还能防止某些教学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现。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教学与探究相结合, 能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 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专业素养。

二、课后反思的方法

1. 对使用的教材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更是教材的建设者, 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如发现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 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时, 教师就应该跳出书本大胆质疑, 自选认为更适合学生的篇目, 并在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2. 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反思。

在上完每堂课后, 教师要静下心来找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 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汲取的教训。同时,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 找到了哪些解决的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 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对精彩的片断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 语文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有时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的机会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消失。如, 哪个教学程序安排得富有科学性, 哪个问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等。

4. 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反思。

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 都有这样的经历:下课后我们总是乐于把本节课上学生的独特解法、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与同事们交流, 让他们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帮助学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将其记录下来, 完全可以作为以后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8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能确实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既然是教学反思,就应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对此,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坚持反思教学,以反思提升教学效益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自觉把写好教学反思作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铁”的任务。既反思教的情况,也反思学的效果。

1.写教与学的“得”。一节课、一天或一周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成功的地方。诸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启发诱导得当等等,不一而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都要及时做详实的记录,作为今后的教学之鉴。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而且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梳理归类,对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裨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对象,其活动也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一经发挥,他们中定会闪烁着许多智慧的“灵光”,教师对学生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等应及时予以肯定,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同时,教师要及时将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作为一份宝贵资料为以后丰富教学之用。

2.记教与学的“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课堂教学中有得必有失,作为教者无需避讳。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找出教学中的“失”比发现教学中“得”更为可贵。由于学生的性格、经验能力各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才产生了教学艺术,也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紧紧围绕有没有给学生营造自由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等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对于教学中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通过侧重审视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谋求形成教学的新思路。

3.写出“再教设计”。对教学得失的记录再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扬长避短,写出“再教设计”,这就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了。这样做,不仅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课例或一个教学片段来写再教设计。只要长期坚持,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学效益也一定会得到有力提升。

二、学生要学会反思学习,以反思发展自主能力

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要求,也是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一点却没有引起大多数教者足够的重视。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反思,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以下三点:

1.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只是做得还不够到位。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习,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我让学生将当天学习探究中的得失、感想等记录在小本子上。针对一节课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某个实验的结论等,写一句话可以,一段话也行。当然,根据年级的不同,要求也应该有所侧重。只要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2.让学生体验反思过程。语文学习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在这里我再加一条:语文学习还必须经历一个反思的过程。有了体验和理解,再进行深入反思,教学问题就会被弄得更加明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掌握。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课堂上设计两个不同层次的反思问题:①今天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怎样解决的?②上了这堂课有什么体会?前者适合低年级,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扶”着学生“走”;后者适合高年级,具有开放性,由学生独立“行走”。让学生自主反思,体验反思过程,巩固反思方法,在反思中前进,在反思中发展。

3.留有足够的反思时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机会并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反思。这个“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在上面提到的,要把反思作为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也必须安排时间给孩子反思。长期坚持,就能够教会学生怎么科学地想事情、科学地做事情,并在反思差错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把重视教学反思与自觉追求高效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坚持教学反思,并不断改进反思的方法,加强师生的双向反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够得到增强。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9

作为每一名外语教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是他们最大的学习障碍之一,要加以充分重视。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有一种好奇心和兴趣。但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学习能力素质和英语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据调查,学生在词汇学习上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学习速度不快

一方面,除学生畏惧心理的因素外,还受学生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其二,还受教师怎样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的影响。第三,学生在利用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去领会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因而觉得英语单词的拼读方法难以掌握、拼读技巧难以过关。如在学习tea,sea等单词后,在遇到生词pea时,仍不会读;在学习retell,reply之后,碰到repair时,仍要查词典。

2、定式思维影响记忆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改变用汉语的记忆方法去记忆英语,导致他们花去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或是对学过的、背过的单词,有时不能回忆其读音、书写,不能有效地运用它们。我想:这里存在如下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对单词信息的输入不够准确,没有反复记忆。二是受到先前不准确信息的干扰,影响了记忆效果。

3、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单词

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缺乏学习策略等,常常孤立地、机械地、单一地去学习、记忆单词。由于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和外国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现实生活交往中或模拟语境中难以理解和运用已学过的单词。如在面对短语“blacktea”和句子“Lovemelovemydog。”“Itrainscatsanddogs。”时,虽没有生词,但学生仍会产生歧义理解。

4、主动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能力不强

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词汇,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主动地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听广播、查词典、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去加大英语的输入量,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5、记忆方法单一

在单词的记忆过程中,记忆方法单一。很多学生只是单一的用背诵或书写的方法去编码信息,很少用观察法、联想法、拆分法等去组织记忆。心理学家认为:83%的认识来源于视觉,可见在词汇教学中观察记忆的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场景构建转换学生的视角,如学生表演、实物示范等;也可以是视频再现,如影像资料观摩;也可以是虚拟再现,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场景模拟等。

二、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的对策

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向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若学生的词汇学习不成功,其语言技能的形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英语教师应在详细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症下药,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对此,我有如下几点见解:

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词汇的学习包括理解、记忆和输出三个部分。

事实表明,理解是积累词汇的前提,没有理解的机械性记忆在输出上会产生很大的困难。因此,词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等,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力。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以加快其学习词汇的速度。(1)直观教学法

对于初学者,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动作、表情、简笔画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辅助词汇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领略词汇的涵义和用法。尤其要注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大容量,化静为动,变单一为丰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语言思维。

(2)联想教学法

在学生掌握一定词汇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新学单词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发现单词间的联系。在联想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将抽象转变为形象,将深奥转化为浅易,将单一扩展为丰富,将孤立发展为联系,将模拟拓展、创新,即要遵循联系教学的形象性、浅易性、丰富性、联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3)根据构词规则进行教学

英语词汇的形成和分布并不是零碎分散的,它是有规律、成体系的。词汇教学应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法,指导学生凭借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及用法等纵横联系去理解、掌握词汇。如,可以通过词的派生、转化和合成规律去提高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单词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自觉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的指导,使其掌握记忆规律,积极探寻单词间存在的联系,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地培养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理解记忆

理解和记忆是密切相连的。研究表明,机械性记忆虽然很必要,但容易遗忘。而理解记忆的遗忘率则很低,且没有机械性记忆那样费时耗力。所以教师应在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单词。

(2)联想记忆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把个别单词纳入一定的语言组合中。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明,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势利导地进行联想教学,帮助学生合理联想。如学到stomachache,可让学生联想到headache,backache等;对于没有联系或一时难以进行联系得单词,要引导学生创造联想进行记忆。创造联想可以增强记忆效果,增加学习趣味,减轻学习负担。

(3)分类记忆

英语词汇的构成、特性和分布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教师可根据所学词汇的构词规则、拼读规则、词性等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制卡片等方式帮助记忆。

(4)复习记忆

学生在学习单词过程中,若长时间没有实践操练或强化巩固,很可能产生回生现象。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常复习。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练习、游戏、竞赛等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从复习方式的安排上看,常见的有链接式、覆盖式、点面式、纲要式和变序式等。

3、培养学生词汇扩展能力,构建自主学习

教给学生词汇本身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规则,学生可以此自主地去扩展自己的词汇。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轻视构词法的教学、语音规则的教学,学生会通过屈折词缀、派生词缀、复合词等的构成规则,来扩大词汇量。举个例子来说:通过加了前缀un,non,in,dis,mis,anti等构成了具否定意义的词和加了后缀ness,ity,dom等形容词名词化的词的归类分析,让学生懂得构词的一般规则,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知一返三,触类旁通。这不仅是一种规则的教学,而是一种生成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未知词的一种guess能力。

物理教学中重视反思 篇10

写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领略、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初步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写字训练。

评价学生的书写是写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通过练写所形成的能力的综合性评测,是调控写字训练的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一)评价要讲求实用性。

写字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应当是紧扣本课的练写目标,培养写字技巧、深化写字知识的过程。比如教学“怎样写相向相背的字”一课,在学生练写完“切、北、非”等例字,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就要看他有没有掌握“相向相背字”的书写要领:相向要讲究谦让,相背要注意紧凑。然后,再去关注其它方面。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如:展本共评、交流作业互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动脑、互帮互学。要让学生根据评议意见对暴露出来的重点问题再练写。这样,有利于培养写字技能、掌握写字规律。要让学生照帖自查,找出毛病再临写,再对照,再纠正,加深体会,提高练写质量。

(二)评价要注重艺术性。

只有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产生最佳效能,促进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

1.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尤其是在写字课的评价阶段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理,他们都想按照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但又因现有写字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时,显得缓慢而艰难。这种“双重性”,要求评价必须顺应上述特点,突出激励性。即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在上课伊始,表扬上节课练写好的、进步大的同学;课堂总结时,开展评选“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字的热情。与此同时,应鼓励学生坚定信心,改正不足,再接再厉,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

2.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对学生书写的评价是前期训练的终结,更重要的,它又是新的训练的开始,因此,评价要为新的训练引路导向,使评价具有导向性。如:针对学生练写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指出应该任何改进和完善、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和完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随机引出新的练写任务、方法,便于学生展开新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评议学生的坐姿、握姿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评价还应注意深刻性、讲究准确性、体现新颖性。

如不少教师评价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于使用“优秀”、“良好”、“及格”等抽象而模糊的语言,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毫无意义,对学生的练写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写字作业的批改要像批改作文那样,既有抽象的`成绩,又要有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语,这样,才会对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练、评形式,必然使人产生厌烦之感。这就好像一道美味佳肴,如果天天食之,也会感到无味。因此,要不断地变换练习、评价的形式。练习和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才有利于强化学生写字的兴趣。

(三)评价要与审美相结合。

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分不清好字和差字、好画和败笔,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字,结果越写越差。更有甚者是以丑为美。如:有的学生以字向左斜或向右斜为美,字斜、人歪,毫无美感;有的学生以一律写得只占方格一半而贴近下底线为美,毫无章法;还有的为了书写整齐,干脆摆上小尺,笔尖贴着小尺写,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字笔画生硬、缺少变化,字也就显得呆板,失去了灵性、没有了美感。这些都说明学生缺乏正确的写字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把评价书写与培养审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1.在评价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审美方法。

对小学生来说,应着重提高他们对范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如字的结构美,反映在笔画的组合、字的造型上,字的结构在整体上表现为平正、险绝、雄强、飞动、秀美等,各部分表现为顾盼、穿插、向背、容让、对称、和谐等。

2.加强示范、教会互评。

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经常性地示范评价学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要注意从章法、结构、点画三个方面入手,既要肯定书写的优点,把优点讲够,同时,也要毫不含糊地指出书写的不足,把缺点讲透。通过教师经常的示范,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从教师的评价中掌握了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互评,在互评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另外,采取展览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写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本子在班上传阅,使学生明白,怎样书写才是美的;

上一篇:享受书法的快乐作文1200字下一篇:雪狼斯巴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