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的德育

2024-10-11

体育课中的德育(精选12篇)

体育课中的德育 篇1

现代体育已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它不仅在人体发育和体能提高的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在教育、娱乐、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体育运动, 不同社会阶段或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在比赛和共同努力的幸福之中转化成为团结互助关系的事例举不胜举。奥运会已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体育成了各种社会、政治、宗教、种族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体育的教育功能体现于体育的喜闻乐见, 赏心悦目的生动比赛, 体育课教学的对抗练习, 课外的达标赛、选拔赛、晋级赛、邀请赛、运动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比赛要取胜并非易事。比赛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而是教练、队友、裁判、对手、观众等共同参与的活动, 彼此相互依存又互相竞争, 这些都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与周围的人诚信相待、和谐相处, 在比赛、训练中学会共同生活。比赛和赛前长期备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需要有遇难不怕、遇险不慌、落后不馁、领先不骄的坚强意志;艰苦奋斗, 顽强拼博, 克服困难, 追求更快、更高、更远, 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遵纪守法, 尊重比赛规则, 服从裁判, 公平竞争的纪律和法制观念;互助友爱、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团队精神;面对强手如林, 敢打敢进的勇气;尊重对手, 相互学习,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风格……品德教育是学好体育的保证, “体”和“育”相辅相成,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取得“体”和“育”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 教、学、练合一的特点, 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特点, 交往多样化的特点。体育教学实质是通过学生的运动实践来完成其教学任务, 其德育是在动态的体育活动中进行的, 与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听空洞的“说教”不同。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各种优点、弱点在喜爱的体育活动中, 随练习难度、强度的逐步加深充分表现出来。体育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 利用体育教学平台, 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 严格要求, 做好教育工作;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有计划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效果。

学生参加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对每个人的意志品德都有不同的影响, 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 比如:田径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中长跑可以使人顽强刻苦, 做事持之以恒;接力比赛强调团结协作;跳马、跳远、跳高、跨栏可培养学生果断、敏捷、勇敢坚毅的精神;各种体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 并使之勇敢坚强;各种球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改变孤僻习性, 增进同伴交往的能力, 提高机智果断的品质;队列队形练习, 突出遵守纪律, 严肃认真, 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集体协调一致的能力。

体育课在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的独特作用, 使体育成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唐河县上屯镇第二初级中学)

体育课中的德育 篇2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结合室内理论课渗透教育

(1)上好引导课。引导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次室内授课,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有关情况介绍,组织学生认真上好体育实践课,并引导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地位作用再认识。上课时,在总结上学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的任务,以激发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重视理论讲授课。这种课大多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既是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教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和发展智力的基本环节,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环节。教材中就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其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直接的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如讲授我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总是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讲课质量。

2、结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渗透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多,我就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等。

3、结合课堂常规渗透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和制度化。常规是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组织纪律性,我还建立了课堂评分制度,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而良好的`班风应是友爱,乐观向上的。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行的形成。

4、结合学生表现渗透教育

体育实践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5、结合榜样的力量渗透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鲜明、突出的特点:

1、注重教学中使学生直接参与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

2、注重教学的动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离开了教室的限制,在运动场直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寓于其中的德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学会了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渗透。

3、注重角色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如裁判、体育委员等),并按照规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活动。由此,学生可以体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进而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

也谈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法 篇3

一、激励竞争法

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运动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而采取激烈竞争法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意志。而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

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态,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二、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而实践体验法能把这种实践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从而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实践体验法。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三、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遇到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以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在学生思想放松、单打独斗、自私自利的时候,可以举一些体坛实例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女排名将郎平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优

厚待遇,回国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其月收入只有562.6元,约合71美元。她视国家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不顾回国执教风险大、压力大、工作辛苦,克服了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的种种困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拼搏20年,东山再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坚韧不拔、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深入教育。

四、情感渲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4

一、现代初中生德育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未来的精英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需求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更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德育。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将德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和事物有所不同,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处于的年龄段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属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不断转换,错综复杂。这个时期,初中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不能独立但是渴望独立, 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又会像小孩子那样呈现出幼稚的一面,另外,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社会辨别能力不足。所以,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发展德育的关键时期,如果管理教育不当,还会导致少部分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这也就要求学校教师一定要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理论上来讲,德育应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但是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德育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在德育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德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明确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良好风气的养成、同学互助互爱、纪律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还应该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学会科学锻炼身体,这些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简单概括。

在初中体育德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教师要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抓德育的时机。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动作千姿百态,同时他们的大脑活动也是千变万化。在体育活动中, 身体变化和大脑的活动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积极引导,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和体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教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一定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全过程,因为,只有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懂得遵守规则,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次, 德育还体现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上课过程中的严密组织活动中,教师的严格管理是德育的体现,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是德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发挥到预期的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还应该学会抓住时机, 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德育。在教学中,德育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学生的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变换,进而观察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调统一的学习生活作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2学生的顽强品质的养成。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体育练习要承担极大的疲劳,体育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付出就会有同等的收获,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加刻苦、认真地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进而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特别是在长跑训练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勇于突破极限等各种优秀品质。3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养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优胜劣汰的现象,所以,在初中的德育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竞争。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性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与和谐与人相处。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心得 篇5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教育最终是一项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建设者,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愿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

学校体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在严明的纪律保证下,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顺利完成。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因此,研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从分析学校内部固有的特点入手,认识德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学校体育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及自然条件下,在动态中进行的以“运动”为核心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体力与脑力并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结合,智力开发价值较大,人际关系广泛而活跃的课程体系。这就是学校体育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独特、有利条件。

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中,把身体活动与内容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际紧密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学生在活动中将纪律观念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付诸实践,直接受到时间的检验。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职高生个体早期社会化。例如篮球教学,在球场上强调互相配合的集体力量,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要及时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同学要热情帮助技术差的同学;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待。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交友,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胜利与失败、纪律与自由等诸多问题。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各种严格的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1] [2] 下一页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63—01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内容

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历年来体育健儿在各级各类各项比赛中,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赢得了很多荣誉。教师可以结合有关实例,开展教育,介绍我国体育健儿的杰出事迹,颂扬他们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为国争光的精神。或通过图片、录像等直观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增强为祖国的未来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社会责任感。

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针对不同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提高学生的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观摩电教片,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充满信心,再经过教学中的亲身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

“力量来自集体,荣誉属于团体”,体育项目中很多项目需要相互间的紧密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取得佳绩。通过集体项目比赛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维护集体利益的荣誉感,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或懈怠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的成败,而集体的成败又与每位成员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息息相关。

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强化课堂管理、课堂纪律,进行纪律观念教育。体育课中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的要求。强化课堂管理、课堂纪律,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教学组织,而且对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等优良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困难训练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作出努力,突破难点,提高思想素质。例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远度、重量和数量,相当于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阻力和对抗因素等,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面对困难,顽强拼搏,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规范指导法。用制度和规则制约、指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例如,体育课的课堂纪律、规章制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必须自觉接受,努力做好。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任何人都要执行,不得犯规。这样就能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评比竞赛法。通过检查评比和竞赛,考评学生在体育课中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表现。其内容包括组织纪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遵守游戏竞赛规则、爱护公物、互相帮助等。由于青少年所特有的要求进步,好胜心强,所以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评比竞赛,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组织评比竞赛的条件要明确具体,要使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评比要充分发扬民主。

表扬鼓励法。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表示赞许,作出好评,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表扬要一视同仁,谁做得好,就表扬谁,对过去有过错误的学生更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表扬。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适合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 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

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2. 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

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如前不久在我国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终于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如: 女子单打冠军争夺战中,邓亚萍对乔红的第五届( 决胜局) 比赛中,乔红以12比20落后,但乔红毫不手软,韧劲十足,连赶4分,使比分追到了16比20。虽然最后乔红负于邓亚萍,但她这种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 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3. 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

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为国争光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例如,为祖国获得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的容国团,于1957年从香港回到内地,1959年他在第25届世乒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又例如,世界闻名的我国女排名将郎平,为了发展我国的女排事业,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优厚待遇,回国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其月收入只有562. 6元,约合71美元。她视国家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不顾回国执教风险大,压力大,工作辛苦,克服了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的种种困难。她这些表现就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摘要: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只重视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中的德育 篇8

一、正确对待学生课间矛盾, 有效开展友爱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过程,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学问题。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与同学发生了矛盾, 怎么办呢?是课外花时间解决, 还是在课间及时想法化解呢?本案例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答案。

案例1:

“同学们接下去就是我们的游戏时间了, 大家把刚才学到的本领一起来用一用吧。”这是一节投掷课, 我一边说着一边引出了拓展类的游戏环节, 学生兴高采烈地和我布置完场地准备开始做游戏了。

“嗖, 嗖, 嗖”, 投掷物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王:“啊, 你在干什么!”

小陈:“我, 没干什么啊!”

小王:“你故意用球打我!”

小陈:“没, 没, 我不是故意的!”

……

怎么办?要批评那位粗心的小陈同学吗?不行!我连忙走到小王同学身边关心地问:“打疼了没有?”并叫小陈同学用手轻轻地给小王同学被打中的身体部位揉一揉。

“小陈, 我相信你不是故意打中别人的, 当不小心给别人添麻烦时, 应该学会说什么呢”。我对小陈说。同时, 我也对小王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大度的人, 不会因为小事而伤了同学友情。”这时, 小陈同学马上向小王同学赔不是, 连忙说“对不起”。小王同学说:“没有关系”。

于是, 全班同学又欢乐地继续他们喜欢的体育游戏课。

【分析与思考】

课内的节外生枝事件是开展课堂德育的最佳时期, 因为德育的有效性在于灵活地融进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 这样才能突显其魅力。从本案例中可见, 小王同学在体育游戏中无意间被另一同学小陈投掷的球打中了, 可小王认为是小陈故意打的。同学矛盾在课间的吵架已影响了正常的上课, 教师既可以在阻止他们争吵的行为后上课, 也可以利用这一矛盾事件开展友爱教育, 以化解同学矛盾。作为教师选择了后者, 巧妙地通过走近学生、亲近他们、与他们对话交流, 引导引发矛盾的学生学会说对不起, 并使身体部位受球打击的小王同学学会宽容。

显然, 作为教师因时因地灵活地开展课堂德育不仅巧妙地化解同学间矛盾, 更使全班同学在这一活动中接受了教育, 学会了相互宽容和珍惜彼此的友情。

反思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 很多老师说课堂德育工作很难开展, 更难以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其实, 德育工作可以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双会找德育资源的“慧眼”, 只要教师心中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他们一定会在课堂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德育契机, 变“教学问题”为“德育资源”, 有效开展课堂德育。

二、利用课间学生意外行为, 及时开展师爱教育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教师有效的德育行为, 当这种德育行为发自教师自觉的非编排的仪式时, 学生会更加实实在在地感到这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行为, 会让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 感受到爱的伟大, 使学生精神得到升华。

案例2:

这是一节远撑前滚翻的课, 我正在进行巡视指导。发现一条少先队红领巾落在操场上, 我边走边扫视队员们, 发现小倪脖子上的红领巾不见了。我捡起了红领巾悄悄地走到小倪的身边, 边指导他们动作, 递上了领巾, 并摸摸他的头, 轻声道:“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作为少先队员可要好好爱护它, 继续练习吧!”小倪迅速地将领巾系带好, 我们对视了1秒, 从他的眼睛里我体会到了一丝的羞愧与感谢, 我礼貌地回以微笑并走向了其他同学。

【分析与思考】

学生的红领巾不小心掉在地上, 教师是责怪学生呢, 还是自己捡起红领巾帮学生戴上?大家知道, 学生无意识地掉了红领巾, 当老师帮他捡起红领巾并帮他戴上时, 学生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亲身感受教师的爱意外, 也内心责怪自我的粗心。这样润物无声的教育远胜过教师的抽象、空洞的说教。

反思我们的师爱教育, 常常拘泥于形式, 习惯于借助各类活动开展,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高高在上, 过分关注教师的权威, 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关心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温暖无比。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课堂德育, 使课堂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从教师的宽容关爱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课堂的欢乐、教师的可爱。

三、巧对生成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

宽容是对学生个人权利的尊重。宽容是一种美德, 它的力量远胜过人的空洞说教。荷兰斯宾诺沙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宽容和大度征服的, 因此, 我们的教师要认识到宽容的力量。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生成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有效开展宽容教育。

案例3:

在一堂滚翻课教学的第二阶段时, 有一个细节动作出乎我的意料。我设计了一次自我示范, 本想通过自己的示范来讲解动作特点, 但想不到在我示范完毕后学生们对我的动作进行了一番“数落”。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学生热心建议与我自己的设计完全相反, 瞬间我不知道如何应对了。此时想到不该用教师权威来压制学生, 而是在宽容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中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翻滚技能。于是, 我马上进行第二次提问:“那如何能真正做出漂亮的远撑前滚翻呢?请大家帮助我一下!”

“用力蹬地”“伸臂积极远撑”“及时低头团身”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分析与思考】

当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时, 是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的善意建议, 还是尊重学生, 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 改进自我问题, 与学生一起成长呢?本案例中的教师, 坦然地接受学生的批评, 因为教师也不是完美的。在教授知识与技能时, 可能重视讲解知识动作而忽视了动作本身的规范性。尽管这属于教师无意识的行为, 但教师能善于倾听学生的良好建议, 尊重学生的评价, 宽容学生的误解, 本身就树立了一个倾听和宽容他人的榜样。

初探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9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 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 这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 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和学生。现代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 接受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 那么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内容无所谓或厌恶的心态, 则无疑是“雨水跳金属”般格格不入。可是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因学生的好恶、意愿来决定。因此, 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就必须把学生的情意、需求调整到接受教育的平台上, 学生是第一位的, 进而帮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1. 结合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个性心理。

当今的社会发展无处不存在竞争, 而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恰恰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竞争的存在, 完美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能有所追求的保障。早在两千多年前, 孟子就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成就一身大事业, 要对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刻苦的磨炼。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 (生理、心理) 和外部困难 (环境等方面) 。

2. 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追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懈努力进取, 才有可能成功。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竞争意识是不可缺少的。而广大的中学生那种争强好胜、对未知的追求、探索精神, 正形象地表现在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体育运动各个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想在竞争中获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利用这种良好机制, 在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比赛、测验比赛、体育达标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强烈的竞争意识, 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必胜的信念。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 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提高认识, 用以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可分为讲解和谈话两种。具体来说讲解是根据集体情况, 比较系统地分析各种情况。运用这种方法要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观点明确, 不能让学生感到是说教。因此, 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内容要有血有肉。我最认可的是谈话。所谓谈话, 即教师就某一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 使学生明白某一道理的方法, 也称个别谈话。所以教师运用时可不拘泥于形式、场所, 可在课内外;教师可与学生谈心, 通过交流, 一点一滴启发引导, 应婉转、热情而不失严肃, 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同时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2. 榜样法。

由于中学生在思想和个性发展的形成过程中, 模仿性强, 可塑性大, 容易接受眼前的事物, 因此示范榜样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因此应时时处处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 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 给学生树立一个好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 行走坐卧, 外在仪表和丰富的内涵,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在模仿中对比自我, 从而受到全面教育。

(2) 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人和事来教育, 特别是体育方面。现代的中学生不仅热爱运动, 而且很崇拜运动员。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和反面进行教育, 如我国成功申办奥运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 又比如运动员成长史, 可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精神。

(3) 可在学生之间树立典型, 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表扬, 使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为德育的滚动的“教材”。

3. 评比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评比大多在班组、小组或个人之间进行, 内容上可有组织纪律性和常规执行评比。渗透德育的方法还有很多, 视具体情况还可以运用表扬批评法。由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师可灵活运用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授法。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以身作则, 用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 仪表服饰, 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 反馈于教育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 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 课堂空间比较大, 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 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 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2. 走进学生、真爱学生,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小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一、利用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 学生发生走神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 先要从防止学生走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入手, 以此来提高学生纪律性。

学生在室外上课, 感觉特别敏感。比如上课时, 突然一阵鞭炮声, 学生便不自觉地去寻找声音的出处, 引起走神。这种情况下, 教师切忌动用简单粗暴手段, 不妨等鞭炮声过后, 学生静下来时, 以“刚才我讲到什么地方了”的提问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它的偶发事件, 如:学生打架、有人故意违反纪律等现象引起的走神, 一般不宜停课处理, 应尽快稳定课堂秩序, 将问题移到课后再作处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耐性, 善于利用教育机制, 使教学得以继续。

因为学生想象力丰富及控制大脑的能力较差, 教师要审时度势, 给予正确引导。有时上课时, 一学生突然失声笑起来, 一问才知他猛然想起老师讲过一个笑话。为了避免这一情况, 教师要有较高的注意分配能力及洞察事物能力, 能通过学生的神态等特征来判断该生的注意力分布情况, 一经发现有走神的迹象, 需及时利用眼神、语言、手势等来暗示学生, 使之迅速觉醒。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应是学生的楷模, 学生的崇拜对象, 然而如果教学作风散漫, 对学生的允诺常不兑现等等, 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教师的威信, 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纪律, 也由此引发个别学生对教师的某方面产生意见, 进而产生对立情绪, 导致听课心不在焉。因此教师平时应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要严谨、扎实, 教学方法要灵活。因为中学生本身活泼、好动, 争胜心强, 教学中应多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 使他们乐于参加, 如球类课中的传球, 可把在规定时间内比赛传球次数与规定传球次数看谁先传完两者结合起来, 无疑, 结合的效果比其中的一种形式要好得多, 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传球的练习上, 很自然地避免了因一种枯燥的传球方式而引发的纪律涣散现象。

不管何种原因导致学生纪律散漫, 教师都应尽快找出症结所在, 利用个别谈心等手段使学生明白教师的用心, 以此来调整好师生关系。教师的完美形象一旦树立, 学生便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

二、积极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具有好的意志品质, 可以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应该达到的目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优良品质, 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畏艰难, 勇于挑战, 从生理、心理和环境适应等诸方面都得到锻炼。教师在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上要注意方法措施, 注意分析学生, 结合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法, 注意选择器材、设计场地。如对胆小怕事、做事犹豫不决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跨越障碍物、攀爬云梯、跳马和跨栏等,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对做事马虎轻率自制力缺乏的学生, 可以安排体操和篮排球教学, 以及竞争比赛等, 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控制的能力。对毅力不行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耐力项目的练习。总之, 教学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 摸清学生实际条件,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因材施教, 让全体学生都能慢慢成长为意志、品质坚强的人。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好好把握学生好胜的心理, 安排各种竞争性活动, 让学生有成就感, 培养他们自信心。这类竞争性活动除了体育课平时的达标外, 常用的还有:竞赛游戏和教学比赛等。通过这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他们在竞争中都能有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信心。

三、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可以合理利用的教学环节,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由于运动负荷的缘故, 身体都有一定的兴奋或者疲劳,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都要有一定的整理活动, 使学生的心率恢复到一定水平, 以便于安排后面的事项。如果我们在这个环节中不是单纯的从学生生理角度出发, 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不仅能使学生达到放松的目的, 更会让他们的德育水平得到提高, 使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如放松手段的选择上可以有我国博大精深的太极, 也可以播放爱国、爱家、团结向上等具有激励上进的歌曲, 再配以几个简单的放松动作, 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 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体育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 在德育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 不管是动作练习还是游戏活动, 学生都是在群体中活动, 他们的优缺点此时也最容易有所暴露。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利用个别指导的环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此时, 教师正确的一言一行,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他们受益一生。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 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学生的信服, 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浅析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安全

体育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学手段来组织学生进行共同的学习和合作在整个学练中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和活动中找到它的位置。体育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这也正是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只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就会使这些内容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德育渗透

因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它存在很多的不确定的问题,如:学生会乱扔垃圾、跑到草坪上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地;不要随地扔垃圾;爱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通过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按照教学的要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常规化、习惯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使学生明确体育活动中必须注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更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培养他们的优良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是对学生进行动员的过程,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本次的任务和目的安全注意事项;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即通过每节课的常规练习使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成为常规性的、经常生的活动,使德育渗透落到实处。

三、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比拟

的,也就因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更突出了它的德育教育的优势和

作用。

例如,在理论课教学中,它涵盖了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安全教育内容、心理学、疾病的预防等很多的方面,不言而喻地说明体育教材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体现它对学生德育教育和影响的优势,即在进行这些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能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练过程,在强调学生认真进行练习的同时,更能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就更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公平竞争观念;利用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培养学生坚韧

毅力。

四、通过教学中组织和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离不开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如何进行进行教的依据,课堂中组织教法的合理、科学的选择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将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完成了正常的体育技能的学生的同时,更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如:通过对动作的讲解和学生的分组练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对场地器材设施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利用分组教学和选取小组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和合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和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主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的意识等;武术、技巧、球类运动的练习,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自觉规则和要求,组织纪律的教育;通过小结讲评,结合体育课堂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和客观进行自我的剖析的能力的培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锻炼意识,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会社会适应,更加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也给体育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更加突显了体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育的德育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篇12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1. 顽强品质的培养

体育课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在体育练习过程中, 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潜能及意志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性, 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怕苦怕累的情绪, 如怕摔、恐高、胆怯等。特别是在跳山羊、跳高、双杠、单杠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 这些情况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之后, 我常常针对他们各种不利于训练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此基础上, 我通过各种办法, 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2. 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国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 组织他们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 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 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 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 长大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实证明, 体育健儿有的正是这样起步的。

3. 集体主义教育

我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使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我还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加强集体主义精神, 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 培养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组织纪律性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 自我约束能力差, 加之安全意识薄弱,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 一方面要加强组织纪律, 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还有的同学上课经常迟到早退, 或者借口身体上有这样那样的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 我除了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外, 还加强出勤管理, 对所有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 使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 严格要求自己,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教学的德育途径

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 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教师要以身作则, 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加强组织纪律性, 保证课的正常进行。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 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

2. 根据体育项目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项目繁多, 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思想品质不同。如球类、接力、拔河可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双杠、跨栏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项目, 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民族传统项目武术, 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 收拾器材, 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在各种比赛中, 无论胜负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遵守纪律, 服从裁判, 与同伴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

3. 结合课堂上的不良表现进行教育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一切不良行为表现, 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教育。

4. 利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感染力、说服力, 对学生个人意志、良好品德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 除了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外, 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这一事业, 才能严于律己, 端正教风, 使自己的行为高尚、谈吐文雅, 才能做到爱生如子, 事事处处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 对每一位体育教师而言, 他的言行、仪表, 时时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的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 这样他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 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效仿。

上一篇:城市群众体育环境发展下一篇:刑事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