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共11篇)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1
一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等, 并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形式和手段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都存在问题。在体育课上, 整体气氛大多较沉闷, 教学形式较死板。教师一股脑地将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 学生也一味地心不在焉地听着, 机械地接受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甚至还会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逃课的现象, 整体教学效果较差。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与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存在较大的联系。但更主要的原因,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 各技工学校要注意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 并充分认识到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上文中提到,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大多较为沉闷。整个体育课堂死气沉沉, 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实现师生与高校之间的沟通, 可以积极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 容易受到各种新鲜事物的吸引。因此, 如果仍然采取教师机械口述的方式, 便只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高效的师生沟通, 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而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 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体育教学, 是为了学生可以学到各种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从而增强体质。但是, 如果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而且, 通过有效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引导, 并按照教师的指导, 通过各种体育锻炼, 不断磨炼意志,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多种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还可以提高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通过师生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可以构建起和谐的体育课堂。整个课堂秩序井然, 学生们精神饱满, 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感兴趣, 对各种具体的体育锻炼实践活动积极踊跃,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 通过良好的沟通, 师生实践活动的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随之显著提高, 更加爱岗敬业, 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 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4.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 教师和学生之间, 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都可以实现自由的交流和沟通。于是, 在体育课上, 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交谈, 向教师询问各种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和问题等。班级内部的以及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也可以接触, 从而增进友谊。小小的体育课堂变成了一个小“社会”, 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并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 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总结
体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因此, 在实际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然后, 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采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 以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沟通。
参考文献
[1]邵伟德.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体育教学》论坛“教学技能”栏目观点汇总[J].体育教学, 2012 (12)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2
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一、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标准为参照来看事物,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其思想行为,了解其独特感受.
“同理心”有三个要求:(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3让对方充分了解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
二、案例分析
我班学生陈某,是家里的独生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在美术课上,她让同学代其画画,并撒谎、欺骗美术老师.老师发现后,批评了陈某并责令其道歉,陈某非但没有道歉,反而对老师说话时态度不好.美术老师很生气,骂了一句“滚出去”.陈某非常委屈,她觉得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骂过自己,老师凭什么骂自己.不管怎样,老师都不应该骂学生.事后她找到了我,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谈话,一次失败,一次成功,具体过程如下:
(一缺乏“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生:(叙述事情的经过后老师,您怎么没反应?您说这件事怎么办?
师:(我当时在想怎样维护老师的权威这件事情我会去了解的.
生:老师,您不感到气愤吗?
师:你要想想,这件事情是你先错,才让老师生气而犯错的.老师不是有意骂你,是在极其生气的情况下,没有控制好情绪.
生:我就知道你们老师肯定帮老师说话.这件事不能就这么完了!
师:那你想怎么样?要知道是你先错的.
生:是我先错,可他也不该骂学生,他要向我道歉.
师:那不可能,你犯错老师要管,老师犯错有学校管,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
生:那好,我不和您说了,学校谁管?政教处是吧?我去找政教处的老师.
结果,师生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矛盾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发尖锐.事后我找到了心理老师,向她请教.她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要先同感于她,稳住她的情绪,要站在她的立场体会她的感受,并让她知道你了解她的感受.
回到家里,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仔细分析了我们第一次谈话失败的原因.第二天,我与她进行了第二次谈话.
(二富有“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师:就昨天的事我们再谈谈吧,怎么样?现在还那么生气吗? 生:还是很生气.师:想想,的确很让人生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生:就是,从小到
大没人这样骂过我……
师:其实我知道你并不想怎么样,只是觉得很委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是美术老师,你能不能容忍一个学生的欺骗行 生:……
接下来,我给她分析老师为什么会批评她,老师的这种做法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老师让学生滚出去是不对的,而她的做法更是错误的.
通过这次谈话,陈某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错误,原谅了老师的错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她基本上能做到认真画画,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在课外见到美术老师也能主动问好.
三、反思
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教育失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沟通的理解太狭隘,不了解师生沟通的真正意义.而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传统的教师被定位为一个绝对权威的角色.许多教师对教师权威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深信不疑.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单向的说教模式,认为“我是老师,我自然是对的,我的教育都是为你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样的单向沟通,本身就是无效的,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3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肢体接触较多,言语交流较广的课程,在实施有效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多年的经验中得出,好的师生交流是完成一节课程的有效因素。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多年的教学中感悟出情感的交流、信息上的交流和对待问题上的看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上面临主要沟通技巧。将三者关系处理得当体育教学中将收获较好的成果。
一、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情感交流的基础。教师应该拥有饱满、健康的热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要将个人课下的情绪代入到教学中来,这样会极大的破坏了教学课堂气氛,破坏了和谐、平等、互助的关系,不利于环境育人,更无法建立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一)教师应调节好情绪态度,清楚职责所在
作为主体地位的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态度,这是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要的积极意愿。是师生教学过中互相沟通的基础,是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的纽带。
首先,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情。因为工作的不同,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之外,还会有大课间与课后训练的工作,由于工作复杂而导致身体乏累,有时候还会因为教师待遇的问题抱有一定的情绪。而这时候教师就很难做到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将这种情绪延续到课堂教学中来,烦躁之下,极易发生冲突。实际过程中,教师拿出饱满热情的情绪参与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相反之下,教师烦心的事情可能也会被学生的情绪影响。教师心情好了,学生上课的热情高了,兴趣也浓了。
其次,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给予爱与关怀。作为体育教师不要戴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学生,要将学习好的与学习较差的一视同仁,既要给予好学生爱的同时又要给予较差学生关怀,让他们感受教师赋予他们平等的爱。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名接受教育的学生。给予他们爱与希望。同样,爱与被爱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三,保持亲和力,适当的幽默。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同样也是师生感情的润滑剂,相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不要刻意的强调自己的立场,要用一点幽默的言语,来缓解比较紧张的气氛,将矛盾的争议化解为辩证的问题。改变了课堂氛围也增进师生感情。
(二)交流与信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不应该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师的授课应该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合作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充满爱的对话的关系,是共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同样要做学生的榜样,不应只建立在课堂教学中。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掌握能力的体现,对待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养成与树立,才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职责。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虽说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生活中的体育教师,都会有着个人的爱好,而这些往往影响到一部分学生。你喜欢的运动,学生会去学,你喜欢穿着学生也会效仿。同样,你的言谈举止也不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学中教学动作优美、语言风趣都会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师生应该是和谐的关系,即学生信任、尊重教师,教师同样关爱学生。
二、师生信息上的交流
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上的交流比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它为体育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共同的发展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就要打破常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就要共同去面对知识的考验,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更好的与学生建立信息网,对教学知识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信息交流上的技巧
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于聆听途径。要正确、清楚的做出信息上的判断。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和和蔼可清的语言及动作。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判断的标准,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有自己选择判断的空间。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并要保持前后一致
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真确的判断,并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对的要表扬、错的就要批评。而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前后不一致,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破坏师生已有的关系,师生间和谐破灭。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做出的评价保持一致
三、正面解决问题、互相尊重对方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直接交流较多,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上的分歧、意见上的不和、态度上的不一致。就会导致师生对待问题的矛盾出现。当矛盾出现时,作为教师就要化解矛盾,要冷静处理问题,师生要进行及时的沟通。
(一)正视冲突,和谐共处
冲突,人在交往、交流过程中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当个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就会有争执的出现。对于教学中问题冲突,仅仅是师生对观点持有的不同态度,不会出现个人利益上的损失。只要建立有益的观点就算出现争执情形。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影响师生的关系。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得当,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事情的变化,不要让事情恶化,及时做出有效沟通。
(二)尊重对方,互敬互爱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4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 目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 渴望成长, 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 重索取轻奉献, 重个人轻集体, 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 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3)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 精力充沛, 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 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 无论是对同龄朋友, 还是对师长, 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 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 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 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 整日郁郁寡欢, 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 精神压力很大, 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 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 是至关重要的。
(4) 此外, 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 既爱慕虚荣, 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 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 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而高职院校中此类情况较为突出。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 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功的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 目前高校校园里, 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 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 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 高高在上, 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 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 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 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 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 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 缺少共同语言, 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 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 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 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 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 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 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 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 老师上课来下课走, 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 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 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 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 大学里通常是, 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比较忙, 上完一门课程就离开。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 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 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 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师生沟通
1、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往返的重复, 还不如说是靠学生独自去理解, 靠学生内部的诱因, 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最终达到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如何去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呢?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间的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
(1)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诚挚的感情, 去感化学生。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感情真挚, 是平等地对待任何人, 他们才能自觉地参加锻炼, 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练习任务, 教师与学生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也不例外, 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即便他的身体素质较差, 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 但他也会努力去做, 倾其全力, 完成任务。因而, 教师只有尊重和理解别人,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师生才能齐心协力,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 师生要经常进行心与心的交谈。沟通是维持师生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人的心灵大都是善良和纯洁的, 而学生的心灵则更是清澈和纯洁的。这里的“对话”, 不只是言语的应答,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它强调的是双方“敞开”与“接纳”, 是一种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 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揣摩学生的心理, 并且交心于学生, 将体育教学任务, 用一种谈心式的融洽的关系去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心与心的交谈还能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是现代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3) 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理”与“情”的结合。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共同探讨动作技术以及练习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真心投入, 用真情打动学生, 激励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理”与“情”的种关系, 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 融洽了关系, 使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
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构件学要其原有的经验的支撑。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 因此应尊重学生个性话的学习权利, 引其不同的探究兴趣, 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
3、建立师生反馈信息系统
因其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师生间相处和交往的较为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信息,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方法是设立学生内探, 让其全面掌握学生有什么想法, 对教学有什么建议, 并且将教师的想法对学生进行转达, 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隔阂和误解, 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4、指导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锻炼
任何客观事物都存在差异, 学生的运动成绩也有好、坏之分, 教师在教学中对体质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训斥, 更不能施以休罚。训斥或体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也意味着教师思想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则是和学生真心而诚恳地交谈, 让学生找出自己是否努力了?努力的程度怎样?还要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 正视自我存在的不足, 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营造教学氛围:
1、在设计教案过程中, 教师要准备充分, 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特点, 多安排一些与本课特点相互的游戏内容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完成体育锻炼任务。
2、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 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有适度的兴奋状态, 保证教学形式的诙谐和趣味性, 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锻炼身体素质。
3、学生在练习中教师要做到多表扬, 少批评, 常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不断参加锻炼, 如“你做得很好”、“这次还不错”、“大有进步”、“再来一次”等激励语言, 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喜爱上体育课。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参与学生练习, 使学生能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运动成绩。
5、课余活动时教师应多与学生聊天, 广泛接触和了解学生, 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运用培优补差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 并且坚持进行业余训练, 因材施教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促进学生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优化体育教学情景,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 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
教学中运用游戏, 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 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 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 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 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 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 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 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 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 也是一个沟通过程。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和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的沟通障碍迫切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 熟练掌握沟通的艺术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沟通, 走入学生心灵,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沟通,教学,促进
参考文献
[1]《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沟通》
[2]杨志强《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情感的沟通》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5
【关键词】初中 教学管理 师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4-02
一、引言
从初中生的整体特征来看,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由于其在身体与心理上都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因此,极易产生相对叛逆的心理。这种叛逆的状态需要家长特别是教师的高度重视,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对他们的叛逆心理形成一定的控制。但是,从当前初中阶段师生沟通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在沟通语言欠妥,沟通方式欠佳,无实质内涵沟通,以上三种问题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存在不畅。为此,初中教学管理中应该高度重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保证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教学管理阶段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沟通语言欠妥
在初中教学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作为初中教师应该对沟通语言有相对明确的掌握与尺度,明确什么样的语言适合说会产生什么样预期的效果,什么样的语言不能对学生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但从现实的师生交流来看,教师在于学生沟通方面缺乏应有的语言艺术,不懂得如何有效激励学生或弥补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在于教师的关系上逐渐疏远,影响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学在沟通语言上欠妥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上,例如,自我国实行新课改教学要求以后,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为了大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对学生的重视程度,部分教师常常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类似“好不好”“可以不可以”等较为委婉的词汇以便一词来凸显学生的地位,但是这种的方式不但不是一种与学生科学的交流方式,反而影响了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因为这些词语在使用中显得毫无意义,不仅不会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还会导致师生间的沟通缺乏应有的激情,沟通效果也因此大大折扣,久而久之,师生沟通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教师沟通方式欠佳
从初中师生间沟通存在问题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相对有效、合理的沟通方式,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通常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并最终以失败告终。教师沟通方式欠佳通常表现在其使用的沟通方法相对较单一化,不具有一定的变通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时最优先会采取师生讨论方式或者一问一答的方式。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确保师生之间的交流出过于形式化,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最终造成师生沟通出现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长城与运河》一文的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讲授。教师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你门看到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时,你们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听到问题后学生们各抒己见,产生许多不同的的答案,比如劳动人民、秦始皇等等,尽管这一问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多元化的理念,但这种交流却没有实现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连,脱离了实际,最终导致课堂讨论取得的效果不高。由此可见,这种欠缺合适沟通方法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同虚设,已然失去了自身其本身应该具有的教育意义。
(三)无实质内涵沟通的出现
根据有关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当前有不少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出现语气较为生硬、面无表情的现象出现。尽管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大量的沟通,但这种沟通较为死板、缺乏生气,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这种缺乏沟通实质的,与沟通核心相背离。不仅不能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的显露,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无实质内涵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将具有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三、提升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沟通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上述教学管理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来看,可以要求教师从关注沟通语言艺术、运用科学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把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实质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关注沟通的语言艺术
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最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语言,换句话说,师生沟通在语言上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师生之间沟通的实际效果,决定沟通的成败。从初中教学管理的实际来看,教师要想开展科学的师生沟通,就必须在沟通的语言艺术上多下功夫,主要包括书面语言的合理使用、口头语言的科学运用以及有效进行课堂提问等等。合理使用书面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与掌握,以免出现条理混乱、话题空桶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运用口头语言过程中,应注意多多使用较为通俗易懂且具有一定情趣的语言,这样可以为教学营造轻松的管理气氛,以便提升教学管理的实际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保证问题的新颖性,确保每个问题的难度有一定的梯度,进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采取科学的沟通方式
科学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师生沟通的良好进行。在沟通中,教师应该学会选择较为合理的沟通方式,以便让学生产生放松的心理,在这种状态下,会方便学生袒露心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师生沟通的合理方式主要有旁敲侧击法、集体意识引导法以及唠家常法等。根据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一些自己的体会与感悟,这种感悟不仅体现在教学管理的理念上,还应体现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之上,都必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三)把握师生沟通的实质
教师只有有效把握师生间沟通的本质,才能够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沟通交流。明确沟通实质的方法可以有以下一个方面,如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各自地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沟通的双向交流等等。教师与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沟通信息的发送者,更是沟通信息的加工者与接受者。加强初中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达到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的目标。教师在明确沟通实质前,必须对沟通语言进行明确的了解,熟悉应使用的语言,通过这些科学语言的运用将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理解上的偏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师生沟通问题的重视,针对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与解决,旨在有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促进两者沟通的不断深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呵护,进而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丽,孙国. 初中教学管理中的师生沟通问题分析[J]. 电子制作,2014,23:142.
谈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心理沟通 篇6
一、微笑是沟通的先决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趋向于模仿爱他与他爱的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笑容和喜爱, 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而有助于这种情感的触动与催化, 教师易于将学习的要求与愿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与愿望。
“其笑也微, 其力也巨。”微笑的力量是这般的伟大, 他能让过失者从微笑里读到宽容, 让胆怯者从微笑里读到勇敢, 因而充满自信的学习。所以, 我们要笑对每一个学生, 奉献出所有的真心和爱心, 微笑地鼓励、欣赏他, 真心地关心、爱护他。无论课内课外, 都要努力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 及时给予表扬, 给予安慰, 给予提醒。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快乐起来, 也促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对待生活, 那么学生们回报你的将是听从你, 尊重你, 爱戴你。
二、积极聆听, 亲近学生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 三心二意, 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 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 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 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我们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话教学, 在对话中我们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我们不能把讲台作为自己的永久根据地, 始终与学生保持远距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 在师生讨论交流的时候, 我们都应该走进学生中间, 让自己多倾听。小组讨论时, 我们不妨弯下腰来, 仔细倾听学生的对话。此外, 我们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设身处地的倾听、鉴赏和学习。学会表扬与赞美, 学会信任与鼓励, 学会宽容和尊重, 这些都有助于心灵的亲近。教师要有一种“功成身退”的思想意识, 要有一种“功成弗居”的精神境界, 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 从而使信息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互。
倾听, 不仅要听“对”, 更要听“错”, 这样的倾听才全面。这里的听“对”与听“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法、做法正确与否, 而是指学生的想法、做法是否与教师本人心目中的期待方法相一致。很多课堂上, 教师往往更愿意倾听与自己预设一致的想法与做法, 并投以较多的热情去关注它, 相反, 对与教师预设不一致 (即教师心目中“错”的想法、做法) , 往往有意识地淡化或忽略, 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又怎能倾听并捕捉到教学契机呢?其实, 正是这些“另类”的想法才能更真实地显现出学生的思维动态, 常常听“错”, 才能更全面地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 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整。
三、爱学生, 才能与学生沟通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这种爱是无私的。它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爱学生, 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才能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
作为一名教师, 爱学生并不难, 难的是爱差生, 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 热爱学校, 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 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近, 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差, 行为不端而恶之, 而应是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不能把差生看死了, 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 或者哪一方面不如人而显出自卑、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 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尊重、理解他们, 进而肯定他们的长处, 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
四、把情感带入课堂, 坚持语言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以鼓励为主, 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英语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我们不去简单的说“No, you are wrong?”一般采用“Good, but?”等评价语。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错误, 或说“Please, think it over”并示意他坐下, 等他想好了再回答, 也可以提示一些信息, 帮助他回答出来。当学生由于怕说错而不敢举手时, 我们要时不时鼓励他们“have a try”。总之, 只要学生能勇敢地回答问题, 我们都要给予表扬。
教育学生没有彩排, 每一分钟都是现场直播。而为了让直播更精彩, 我们必须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学生, 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 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这时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墙, 推倒了就是桥, 师生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 做一名教师难, 做一名好教师更难。原因是培养目标提高了, 学生家长的期望值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成绩一般都比较差,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 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 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心理沟通。时间久了, 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运用策略 篇7
“同理心”是心理辅导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说:“同理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如亲身体验一般的了解。”感受来访者的愤怒、害怕或烦乱, 就像是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一样。同理心是一种激发与人在一起的联结。“亲其师, 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如能在师生沟通中运用同理心, 就会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可以使学生心悦诚服, 也可平息他们心中的怒火, 更可帮他们解开心中的郁结, 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在师生沟通中有效地运用同理心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 从“树立一个理念”“具备两种能力”“努力达到三个多”等三方面来论述。
一、树立一种理念
心理学家为了给一个整天撑着伞不吃不喝的躲在墙角的精神病人医治, 自己也撑了一把伞蹲在了病人的旁边。这就是运用同理心原理所迈出的第一步。蹲下来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加以评论地接纳对方一切的过程, 尽管在一般人看来是荒谬的。“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既是一种技能, 更是一种理念。
(一) 同地位, 换角度
人具有自我为中心的本能趋向。所以, 教师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 就打断他们的表述;或者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 就让自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 急于施展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而此时教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让学生觉得教师居高临下, “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教师的话语有阻抗, 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暂时放低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蹲下来与学生保持同等地位, 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一些小事的处理中, 如果教师运用同理心, 就会缩短学生和教师间的心理距离, 达到师生心灵的共鸣。如布置家作时, 忽然听到一学生轻声地发出了“哎——”的声音。教师一下子反应到布置的作业是否太多了?于是运用同理心,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说:“看到语文、数学、英语都有两项作业, 心情有些沉重, 回家还要做这么多作业, 太累了。多么希望老师能布置得少一些。”此时, 大家都发出了“对!”的喊声, 觉得教师讲的话很在理, 理解了他们的苦处。怎么办呢?师生经过商量后把抄写两次的作业改成准备听写。此时, 师生都达到了共赢。
(二) 重感觉, 轻策略
人是感性的动物, 不论好事还是坏事, 感受最强烈的不是旁观者, 而是当事人。有时感情比理智更能说明问题。事情发生了, 他们需要的不是理性的分析, 也不是严厉的指责, 而是倾诉——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把郁积的情绪释放出来, 宣泄出来。而教师在沟通中, 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 习惯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上, 急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或直接进行评判, 而使自己和对方的情感一直处于被忽略、压抑的状态。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时, 也许, 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 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的身边蹲下来, “陪他做一只蘑菇”。所以当学生生气不开心或者难过时, 教师首先应暂时把自己的情绪与批评放在一边, 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乐他人之乐, 忧他人之忧, 竭力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并领会其喜、怒、哀、乐。如一学生说:“老师, 我最近的状态很不好, 一些简单题经常做错, 可当我看到错题时, 觉得这些知识点自己都懂, 怎么会做错呢?可是, 这样的情况不断地出现。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教师直接回答:“这说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一定要多做练习题。”此时教师只注重问题的解决策略,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 这样就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所以我们应更关注自己此时的感觉和学生的情感:“平时成绩不错的你看到自己明明会做的题做错, 心里很难过, 很着急, 可心里越急就越容易做错, 所以有些苦恼, 也有些担心, 是吗?”这时, 学生就会觉得, 老师你懂我, 我可以亲近你。
二、具备两种能力
(一) 听到说者想说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认为, 学会倾听是达到同理心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不仅要听学生讲了什么, 还要听他的语调, 是怎么讲的, 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等;不仅要看学生说话时的表情变化, 还要看他的肢体语言等等, 要听全面、听完整。而对学生言语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更要保持高度的敏感, 体验其内心感受, 接纳其思维方式, 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 以得到学生的信任。
如有一次, 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徐的书写不端正, 歪歪扭扭的, 就把她叫来当面指正:“写字的基本要求是让别人能看清楚, 做到横平竖直。”并且把班中书写最好的本子给她看, 让她自己找差距。可她却把头一歪, 说:“我写的字不也挺好吗?”说完就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边哭边反复地说“我写的字不也挺好吗?”还动手撕起了自己的作业本。
当教师指出小徐的书写应改进时, 教师的批评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伤疤, 使得当时的她情绪非常激动, 也很委屈, 表现出不停地哭, 不停地说“我写的字不也挺好吗?”还做出了撕本子的行为。听锣听声, 听话听音。听到说者想说的内容。许多时候, 学生的言行, 其实正在告诉着我们一些信息, 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破解的“密码”, 而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言行, 识别出学生话语中的情绪以及话语背后的情绪。找到对方的真正需求, 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有一定的洞察力, 快速地去发现并破解“密码”。以上案例中, 哭着说“我写的字不也挺好吗?”这句话背后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你为什么要说我写得不好?我太委屈了, 我一定要为自己辩护。”并出现了不当的举措——撕本子——表示反抗。其实该学生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委屈与伤心, 她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可以倾诉的、能理解她现在心情的、能接纳她的人。教师有时候只是看见学生内心的冰山一角, 但隐藏在深处的冰山的真面目却有待教师努力去发现。
(二) 说到听者想听
“你能告诉我, 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 突然一动不动了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 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用心灵去倾听》中一个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回答一个小女孩问题的一段对话。从中可感受出苏珊在用自己的心灵来倾听、体验, 把握小女孩的情感脉搏, 读出“表面语言下面心的呼唤”, 用心来倾听。
在挖掘同理心的过程中, 真正让事情好转的是回应和联结。回应就好像是一面镜子, 用自己的话将自己的体验传递给来访者, 引领来访者观照自己的内在。对来访者来说真正能发生作用的是与咨询师的联结。在师生间的沟通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或肢体来回应, 更应激发与学生心灵上的联结。
在上述案例中, 对小徐的情绪波动, 笔者邀请她在下课后聊聊。
师:刚才你的心情很不好, 能说说怎么回事吗?
徐: (一下子又哭了起来) 你们都说我这也不好, 那也不好, 我身上的所有东西都不好。
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徐: (哭着) 这几天, 同学经常说我穿得这么难看, 衣服不会搭配, 我觉得我穿得挺好的, 她们为什么这样说我?
师:同学指责你穿衣不会搭配很难看, 心里感到很委屈, 是吗? (同理心)
徐: (生气地) 每当听到他们这样的话, 我心里很不高兴。刚才你也说我的字不漂亮, 我知道自己的字虽然没有别人写得清楚端正, 可你们凭什么老说我不好? (哭了)
师:当你听到同学的指责时, 心里很委屈, 刚才又听到了老师的批评, 心里更伤心了, 甚至有些生气, 所以把作业本撕碎来表示对大家的不满, 是吗? (同理心)
徐:你说我写的字不好, 那留着有什么用, 还不如撕了!
师:老师帮你澄清一下, 同学评价你的衣服, 这是个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书写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能看清你的字, 最基本的标准是“端正、清晰”。而你在“横平竖直”方面还应加强。 (澄清)
徐: (沉默了) ……
结果当然令人满意。
三、努力达到“三个多”
(一) 多方式进行同理
师生间的沟通除了个别交流和集体谈话等言语沟通外, 还有许多的方式可进行同理。如在比赛前用互相拥抱、击掌等肢体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紧张、激动心情的理解和支持;在日记、绘画中对学生内心的快乐、苦恼通过写“评语”的书面交流来同理;在学生成功时给予一个微笑, 一次点头, 一个眼神等等, 把教师对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准确地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传达给对方,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安全, 感到受尊重。
(二) 多引导学生同理
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学生“不懂得道理, 不懂得尊重别人”, 常常会感到他们“自说自话, 自我为中心”。因此, 教师不仅自己要在教学中运用同理心, 还应有意识地通过多种简单快乐的活动, 辅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等, 让他们学会“打破小我”, 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学会“同理”他人, 在心理上成长得更健康、更强大。使生生间、师生间都能和谐相处。
(三) 多修炼自己素养
同理心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修养。教师的人格力量、自身素质占着首要地位。人生的经验、社会的阅历、知识的水平、生活的态度、个性的品质等都是影响同理心表达的因素。厚积薄发, 所以应多修炼自己的素养。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8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要有很好的话语沟通能力在互动中将这些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由于小学教学中师生年龄之间的差距较大,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间各自的语言互动方式相似度不高,这就导致教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此时的学生并不知道老师是在与他们互动,这就错过了一个互动点,也就成了教师自己的独角戏,就没能达到师生之间语言沟通的目的。在现代网络世界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学生交接并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教师要快,可能教师新了解到一些网络用语,想用在语文课堂与学生的话语沟通中以达到与学生进行语言互动的目的,但是教师刚了解的这些“新词”却已经被更新的词代替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用他所了解的新词语与学生进行互动就不能产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影响课堂效率。
(二)盲目互动和互动方式单一
在注重师生运用话语沟通进行互动教学的新形势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能彻底的理解互动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教学中有些课程并不适合以互动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但教师盲目的一味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抗拒的心理,使教学成果和质量严重下降。传统的互动是教师指定某位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诵课文,这并没有做到话语沟通之间的互动。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有较强的选择性,使部分学生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互动结果,没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三)互动意识淡薄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解书本知识,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这种旧教育形式的影响,老师会在语文课堂上不自觉地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对这一点不了解,所以这种现象在小学教学中发生较多。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课程无关的地方,加上老师在上课期间缺乏互动意识,使得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学习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语言互动的方法
(一)增加对学生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小学生喜欢看动画,教师就可以用最近热门的动画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当然教师不能只是知道动漫的名字,还要了解一些内容,这样才能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上的互动。比如讲到《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了解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例如在讲《春雨的色彩》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说出他们认为的颜色和原因,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二)丰富互动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过于乏味枯燥。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状态。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丰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互动方式可以有动作互动,情景互动,语言互动等。
(三)强化互动意识
提高小学生与语文教师双方互动的积极性,不仅要提高老师的互动意识,也要加强老师对互动时机的把握能力。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间恰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属于日常互动,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所以互动是双方共同的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在进行课文或诗的朗诵,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古诗《望天门山》等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意识。
四、总结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9
秦淮区教育局在每个街道设置了“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站”, 每个街道的社教办自动承担了这项新的任务, 大部分街道把这个“工作站”设在某个社区。
现在“421”结构下的宝贝, 全家都以他为中心, 许多家长对“不拘泥不压抑地追求自由培养个性”误解重重, 导致乱象环生, 隐患无限。孩子之间相处的矛盾凸显, 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甚至家长与家长的相处中也明显矛盾升级、“斗争”尖锐。在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如何有效进行师生的沟通, 是工作中经常有的思考。
1 校外辅导员面临的难题
首先, 较之校内的“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校外心理辅导站的工作难度在于: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学校老师中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有不任课的教师地位绝不一样, 作为“校外辅导”的老师完全没有“官方身份”, 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 想要靠“个人魅力”大获全胜, 难度升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陌生人”或“路人甲”, 信任度、亲密度很难建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难点之一。
其二是“生源”, 虽说不用办学所需的一定量的“客户群”, 但是无人问津也行不通, 对于社区挂牌和定期搞活动许多家长并不知道, 也不太感兴趣,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前来。甚至还有家长忌讳“心理辅导”, 误以为来的都是“有毛病的问题学生”。
其三, 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来, 在学习玩乐中释放情绪, 调节心理, 但这不是学校的“兴趣班”, 或是报名的爱好辅导, 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感兴趣。来的孩子不是一个班, 不是同样的年龄段, 彼此也不认识, 这就成了过去的“复式班”, 大家的水平不一样, 理解记忆、动手能力等都没有可比性, 统一课程进度实施起来有难度。
其四, 利用“四点钟学堂”, 总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只管赶作业进度, 根本充耳不闻的;还有能分神、分身的“小游击队员”, 连纪律都会受影响, 要耳听八方、随机应变地把控课堂秩序, 做好“定海神针”难度不小。
其五, 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导入和解读比起普通知识类的课程更难, 需要更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辞藻、灵活的方法才能驾驭。加之艺术课上需要操作, 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统一的标准, 努力很久都没有显性的“成果”, 似乎只有“耕种”而看不到收成。
想要保护孩子的自然鲜活的特质, 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特别宽厚、智慧的特质。辅导站志愿者老师们接近孩子的难点有许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年人和孩子世界之间的距离, 这当中最难点是听不懂孩子们之间流行的语言, 他们经常的言行举止叫人急躁抓狂。即使我们富有童心童趣, 也不能明白每个孩子的内心丰富的离奇的、不停的波动。即便是有过专业训练、熟知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科班出身的教师, 在有限的相处中捕捉到的正确讯息也是少之又少的, 顺势给出的有效干预更是微乎其微的。
再三读《窗边的小豆豆》后, 才知道孩子犯的这种“迷糊”是多么可贵, 与其不能容忍他们那么“无聊的表演”, 不如遗憾我们成年人回不去他们那样的单纯的不设防的世界里, 笔者常反思自己做不到“小林校长”那样足智多谋, 既能回到年少的心境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也能耐心地静待花开陪孩子淘气, 还能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出力量。
2 注重和孩子相处的小窍门
2.1 严以律己, 作好表率
一定要严以律己, 谨言慎行, 多审视、检点自己, 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要让孩子感觉到正面的激励, 愿意亲近, 并引以为豪。为人师最大的收获就在这里, 与其说是扮演道貌岸然的施教者, 不如说是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将规范内化了, 不断成长与完善。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就给师生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打好底稿了。
2.2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为人师需要知己知彼, 既要了解自己能力长短, 更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 有的孩子比较外向, 有的吃软, 有的吃硬, 同一句话对有的人是醍醐灌顶, 对有的人就是耳边风, 这些特性是与生俱来的, 也是长期形成的, 很难更改。有经验的教育者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找准他的穴位。
2.3 放下身段, 换位思考
放下架子, 尊重孩子的观点,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蹲下来和孩子交谈”, 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成人习惯用笃定态度去训斥孩子, 觉得我是为你好的, 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处理问题, 角色的互换才能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交流和沟通重要的前提条件。给孩子营造已是大人的气氛, 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 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避免居高临下用“快点!”“我警告你……”“给我……”“你听着……”“我不允许……”“听懂了吗?”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 没有谁给我们这样的权利以爱的名义欺负弱小。哪怕再生气时, 也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 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语言, “气炸了”的原因就是气量不够大。在心理辅导站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气量轻易“爆表”。
2.4 具体生动, 有的放矢
切莫以为我们说的话孩子听了点头, 这就是有效沟通。由于成长年代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使得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很老套, 容易语重心长又特别空洞, 如“你要争气啊”“好好努力学习”, 用这种表达教育是无效的, 如果有就是反作用。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 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比如鼓励孩子, 有人说“值得表扬”“有进步”或自以为时髦的“你真棒”等, 可能一开始有新鲜感, 但很快孩子就会麻木, 他觉得你没有用心, 索然无味。如果能具体说明情况, 如“你的书写速度很快值得表扬”“你的答案准确精彩, 你很棒!”效果会很明显, 孩子除了希望自己这一项做得更好, 也知道把别人的优势当做自己的新目标, 最最重要的是他把你当做“知己者”。
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受委屈时, 会难过上好半天, 如果你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 或者想小孩很快就会忘记的。还有对孩子说:“你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冷冰冰的安慰, 孩子会觉得你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根本不关心他, 以后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向你诉说, 而会选择一个人憋在心里。如果改成说:“你这样想是对的, 我也很难过,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他会因为得到理解而宽慰。
交谈还应该学会有效设问, 尽量不要用陈述句、祈使句, “问”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 提问应具有技巧性, 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 要尽可能启发孩子说:“你的设想是什么?”“我的做法可以吗?”“故事的结局按照你的想法会有什么改变?”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 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5 见缝插针, 多元交流
不能仅依靠语言沟通的方式, 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喜欢运动的可以在运动场, 喜欢动漫的就从动漫切入, 喜欢音乐的就从最喜欢的歌手聊起, 见缝插针, 循循善诱。心理学有“对立违抗”, 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 很长时间家长和老师就是他的假想敌, 他想挣脱“旧势力的束缚”, 引导性语言符号多了, 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新颖的沟通方式出其不意, 增加互动情趣, 也增加效果。
3 对于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
我们经常面对的大部分是外来子弟的学生, 就会更多出一个难点:这群孩子有他们的特质, 正面有单纯、早熟懂事、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等, 负面有大部分孩子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礼节规矩、学习能力、自我定位于要求都较弱。
3.1 外来子弟的心理及行为现状
随父母进城生活后, 他们普遍感到生活的巨大反差, 环境和条件无法与正常学生比。父母大多离乡背景来打工, 生活不稳定, 从事的多是最底层的工作, 居无定所, 也无暇照顾子女的起居, 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爱, 更不要说教育辅导与亲子游乐了。也许就是因为不会普通话而一直不出声, 也许就是因为进度跟不上而一蹶不振, 他们会具有一定的自闭与自卑, 心理压力较之普通当地的孩子也更大。这个群体的孩子在行为上不愿接受纪律约束, 但同时表现出吃苦耐劳和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习上他们态度随便, 要求低下, 作业马虎应付不能完成, 但劳动等方面又特别积极;生活上, 他们不讲卫生, 办事无条理, 生活单调眼界窄, 但对新事物却很有兴趣。没有共同话题, 他们甚至不和当地孩子交朋友, 也有一些孩子对其他圈子的群体有敌意和戒备, 只局限自己的小圈子, 久而久之, 不经意地就“边缘化”了。
3.2 特别注意事项
虽然说这些外来孩子是弱势群体, 但在善意的帮扶中一定要注重策略, 尤其要注意的是尊重与平等, 不要以为我在“给你帮助”, 这样即使是“好心的”优越感也会是伤害。
与他们相处过程中需要多一份特别的用心。不能贴“标签”, 说“你们这样的外来孩子其实非常聪明”等貌似鼓励的话;不要降低要求, 说“你能完成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这些宽容让孩子感到受到轻视, 他会以为这就是小瞧了他;不要当众问及家庭状况和父母工作等, 因为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还在为家人生活拮据而自卑窘迫, 这是他们的隐私;不要主动捐助学习和生活用品, 这可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不要用方言调侃开玩笑, 他会误会受到排挤……细节方面一定要细而又细, 不要让同情破坏了相处的单纯。其实任何弱势的群体, 他都怕接受施舍, 那些送了救助物资强行拍照留影宣传的“善行”所留下的“恶果”, 许多人许多年都不知道。
残疾朋友、学困生和生活困难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就像是“地下党”那样身份的“卧底”, 不要被戳穿点破就是最好的安全, 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配合, 台词、表情都要到位。总而言之一句话, 在心里重视, 但表面一定要忽视他的欠缺, 无视他的不足, 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 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就是最对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4 校外教学活动中擅用“暗示”往往事半功倍
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 我们除了被环境污染的话题所击中, 更打动人的是柴静作为这一节环保课的老师, 她是非常称职优秀的, 除了课题教案和强大的课件支撑, 她的教态和技巧非常值得揣摩、效仿。如果说上课的台词是需要提前设计练习的话, 还有一种“潜台词”也需要熟练运用, 一些交往中拉近距离的“心理暗示”, 在语言以外一些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同的配饰物品, 甚至动作语速等暗示彼此相似, 是同一类的人。也要学会去发现相同与相似, 可以产生亲近感。
直呼其名, 说出记忆中和对方有关的细节, 引用他本人的话暗示尊重和重视。
适时运用“拍肩”“挽手”“拉钩”等动作暗示我们彼此亲密无间。身体区域如果能突破防守, 就能拉近关系。
谈论私事或是求助对方暗示关系不同寻常。
微笑、点头、对视、身体前倾暗示我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
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适当示弱求助暗示我可以亲近。
多一些共同参与的行动, 找到共同的困难或敌方, 多说“我们”暗示彼此是一体。
并肩坐等暗示友好平等, 希望进一步相处。
接受对方的礼物, 赞美等暗示我也喜欢你。
关心他所关心的人和事暗示迎合、接近。
这不是花招和骗术, 这是针对矜持含蓄的东方人不善言辞的一点技巧, 用在校外辅导站的师生互动中, 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与信任。
想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干预中, 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建立“两情相悦”的关系, 事实上不需要更多的心理专家的“技能”和“手段”, 当有了值得信任和喜欢的人, 许多心理压力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超.攻心话术[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2]田秋, 戢彩玲.心理暗示术:社交中的心理策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话语沟通
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对于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情况中语言互动教学实现的并不理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要有很好的话语沟通能力在互动中将这些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互动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由于小学教学中师生年龄之间的差距较大,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间各自的语言互动方式相似度不高,这就导致教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此时的学生并不知道老师是在与他们互动,这就错过了一个互动点,也就成了教师自己的独角戏,就没能达到师生之间语言沟通的目的。在现代网络世界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学生交接并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教师要快,可能教师新了解到一些网络用语,想用在语文课堂与学生的话语沟通中以达到与学生进行语言互动的目的,但是教师刚了解的这些“新词”却已经被更新的词代替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用他所了解的新词语与学生进行互动就不能产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影响课堂效率。
(二)盲目互动和互动方式单一
在注重师生运用话语沟通进行互动教学的新形势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能彻底的理解互动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教学中有些课程并不适合以互动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但教师盲目的一味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抗拒的心理,使教学成果和质量严重下降。传统的互动是教师指定某位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诵课文,这并没有做到话语沟通之间的互动。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有较强的选择性,使部分学生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互动结果,没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三)互动意识淡薄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解书本知识,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这种旧教育形式的影响,老师会在语文课堂上不自觉地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对这一点不了解,所以这种现象在小学教学中发生较多。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课程无关的地方,加上老师在上课期间缺乏互动意识,使得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学习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语言互动的方法
(一)增加对学生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小学生喜欢看动画,教师就可以用最近热门的动画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当然教师不能只是知道动漫的名字,还要了解一些内容,这样才能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上的互动。比如讲到《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了解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例如在讲《春雨的色彩》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说出他们认为的颜色和原因,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二)丰富互动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过于乏味枯燥。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状态。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丰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互动方式可以有动作互动,情景互动,语言互动等。
(三)强化互动意识
提高小学生与语文教师双方互动的积极性,不仅要提高老师的互动意识,也要加强老师对互动时机的把握能力。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间恰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属于日常互动,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所以互动是双方共同的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在进行课文或诗的朗诵,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古诗《望天门山》等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意识。
四、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有其必备的原因、作用、必需性和重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语言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使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增加,并且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梅.《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2]韦宪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技巧探讨》[J].《语文学刊》,2014(21)
[3]王东水.《平凡 平等 平实——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选取本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5年制大四学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共三组,每组20人。
1.2 方法
三组学生均使用统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肿瘤学》教材,授课内容为其中的两种肿瘤性疾病,授课方式均为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教学进度相同。授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系统地讲授教学内容:按照疾病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顺序思维模式依次讲解,最后到病房示教典型病例并对该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其教学程序与教材一致,实行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从老师授课中获得知识,并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的记忆、模仿提高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 实验1组教学方法
实验1组学生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教学程序,但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学沟通技巧,把临床教学课堂与社会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出发,以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语言,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教学内容立体化、直观化。目的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官认识,使学生简单易懂,也易于记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1.2.3 实验2组教学方法
实验2组学生采用与对照组和实验1组完全不同的教学程序。授课前老师将授课目标、临床典型资料及思考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学时再现临床典型病例,要求一名同学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后汇报病史,给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情况。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引导,学生也可随时提出问题,讨论后发言,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发展过程和病情变化。最后由老师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肿瘤患者的针对性治疗进行系统的补充讲解。目的是通过问题的引导,提高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其对肿瘤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三组学生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疾病的记忆力、开阔临床思路[2]。
1.4 统计学处理
所用结果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及入学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疾病的记忆力4个方面认可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学生对调查问卷涉及的7个方面认可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实验1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肿瘤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也是一门专业理论繁多、学生学习理解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在肿瘤学教学中如何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帮助学生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其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方法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60名临床专业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观察其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疾病的记忆力4个方面认可度明显提高。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易懂和亲善的语言及动作,适当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教学内容立体化、直观化,甚至采用有效的专注技巧,如: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行为都是传送与接收学生信息的技巧,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沟通的桥梁。对学生而言,有时老师一句话可以达到“一语道破天机”的效果,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思维的培养[3]。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输入式的教学法,强调的是带教老师为主导,全程灌输理论知识,使学生处于走马观花的被动接受地位,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低位。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遇到书中的病例,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其对抽象的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存在困难,从而降低了学习的自主性及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实验1组学生将被动的接受转换主动的接受,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交互的基础上了解了彼此的需要和意图,才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进而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5],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明显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学生,这说明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验2组学生将被动或主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主体,带着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疾病发展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掘其自身潜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学生课外寻找答案,强化了对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的感性认识,是课堂及书本知识的具体化和有益补充[7],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达到融会贯通,更大程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在本次肿瘤临床教学中,通过加强教与学的沟通技巧,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掌握相关肿瘤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对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成效和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在肿瘤临床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名大四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方法,实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变教学沟通技巧,实验2组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各组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1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疾病的记忆力4个方面认可度明显提高(P>0.05),实验2组学生的主观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P>0.05)。结论 在肿瘤临床教学中,提高沟通技巧,增加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临床教学,沟通技巧,师生互动,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庆,周峰,吴彩霞,等.PBL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591-594.
[2]薛浩,朱航,王广义,等.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9-10.
[3]陈创奇,何裕隆,朱家源,等.师生互动模式在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30-1031.
[4]Corrigan M,Reardon M,Shields C,et a1.“SURGENT”一—student learning for reality: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visual images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surgery[J].J Surg Educ,2008,65(2):120.
[5]李红萍.试论有效沟通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15):191-192.
[6]陈春燕,郭晓奎.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模式结合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通报,2008(5):25-28.
【体育课中的师生沟通】推荐阅读:
体育专业师生09-29
影响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因素论文05-31
体育课中的德育10-11
体育课中的美育等05-28
中学体育课中的激趣06-27
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05-24
体育课中的积极心理学07-30
体育课中的寓教于乐08-17
小学体育课中的有效性08-22
体育课中的趣味性教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