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精选9篇)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1
摘要: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使国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愈加高涨,体育活动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建设也上升到新的层面。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的建设日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年体育锻炼热潮此起彼伏,老年人逐渐成为社区体育活动的主力军。该文试图通过基础的理论研究,了解当前社区体育及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探索老年体育对构建社区体育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体育,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活动及日常的身体锻炼成为更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 其内涵和文化在推动提升全民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社区体育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注重全民健身的时代大背景下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老年人的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社区为单位的老年体育锻炼热潮被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各式各样的方法和途径向社会展示了近几年老年体育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这对推进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传播体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概念界定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的时间与地域范围内逐渐形成出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1]。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卢元镇教授在其《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文化定义作了如下的界定:“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2]。”
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3]。
社区体育文化是以社区为载体,借助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场地设施,以各种社区体育为手段,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发展人际关系等具有特定价值指向的文化活动[4]。
2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2.1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体育场地的建设和设施的安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更多的社区受自身定位或经济因素的影响,仅把社区中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作为社区环境建设的一个陪衬,随着社区成员日益增加,当前的社区体育环境和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锻炼人群的需要,社区健身环境亟待改善。
2.2健身器材破损陈旧
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年久失修,加之社区居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认识造成的器材损坏,使社区的大部分健身器材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而大多数社区的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对这种现象视若无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倘若发生事故,那么社区的体育事业也将毁于一旦。
2.3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较少
当前社区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陈旧,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忽视了社区体育活动对提升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等的作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较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发挥其应有社会效应。
3我国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3.1社区体育文化的指导作用薄弱
社区体育大多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其具有的活动性较强,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及管理知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区特色的体育文化不能被及时地整理并宣传,未能发挥体育文化的引领作用。
3.2社区认同意识薄弱
社区认同意识也就是社区归属意识,它指社区的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这种社区认同意识是凝聚社区居民人心的基础性前提[5]。受现代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和交流日渐减少,彼此的疏离感却逐渐增加,缺失了最基本的信任,这就使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少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3.3文化内容乏味,形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超越了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需求,转而更多地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区中处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居民要求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包容性,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
4老年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条件
4.1较多的空闲时间
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对于当前社会上已退休的老年群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已不从事耗时费力的工作,更多的老年人是以休闲、放松的方式生活的,相比较身在社会,上班、务工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4.2较多的剩余精力
伴随着子女的成长、工作,老年人面对的生活及生存压力越来越小,且退休以后,需要付出最多的工作压力也不复存在,生活已然处于最平静的状态。且由于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不同,相对较多的老年人已与子女分开生活,需要在子女身上付出的精力也变得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可以将较多的精力倾注在自身的锻炼及爱好上。
4.3良好的社会氛围
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不仅重视身体锻炼的多样化,更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广场舞、太极拳等时尚运动应运而生,而与此相呼应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也必然会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引起社区及大众的关注。
4.4积极的外部宣传
自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我国以体育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迈进的现实需要要求我们, 必须将体育作为一项长期长远的事业来对待。随着体育宣传力度的加大加强,社会各界对体育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大军中。
5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5.1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数老年人由于没有工作且子女较忙,生活上便失去了寄托, 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发空闲时间,还可以激发老年人对生活的热情,对老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5.2有利于社会交往
老年人在锻炼过程中势必会结识更多的健身爱好者,他们无关年龄与性别,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更容易成为朋友,这对于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来说,极大的扩大了他们的社交圈,消除了他们的孤独感,增加了社会交往。
5.3提升幸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多数老年人的幸福感也越来越低,相比较其他社会活动,大多数子女更支持老年人参与到锻炼的大军中,并期望老年人可以在锻炼过程中找到乐趣,丰富晚年生活,提升自我认同感进而提升幸福指数。
5.4有利于社会精神面貌的改变
体育运动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和感染着千百万老年人,尤其是近年来在各地掀起的老年健身操、交谊舞以及健身跑和老年秧歌等形式的运动,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了生机活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无疑会影响青年一代,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改变也会起着积极推进作用[6]。
6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宏观方面来说:(1)推进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集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然对整个社会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掀起全民健身热潮。随着社区体育活动的范围及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其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广,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传播体育文化起到了最基础的支持作用,必将有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3)丰富体育文化的内容。老年群体的加入对于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说可谓是一剂强心丹,其稳定、积极的影响对于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 活跃体育文化的内容有重要意义。(4)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社区作为一个内部的相对比较封闭的单位,其参与的群体比较固定, 不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对于稳定社会风气,纠正人们对体育文化稍显偏颇的认识有一定作用。
从微观方面来说:(1)构建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社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文化的构建是社区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了每个家庭的心血,对和睦社区成员间的关系,加强交流起到促进作用。(2)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必然是建立在各项体育活动热烈开展的基础之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社会交往。社区作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共同的文化使社区居民之间有一定的信任感,极大的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圈,消除了现代社会附加在人身上的孤独感,增加了社会交往。(4)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共同的生活环境使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相对于其他传播文化的途径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长久的了解及学习以后,必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
7结论
(1)老年人由于自身相对自由的工作及生活环境,逐渐成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其产生的影响广泛,是构建社区体育文化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后身体各项机能的变化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传播体育的益处,这种口口相传的模式使社区体育文化上升至新的高度。
(3)老年人作为家庭中较有发言权的一份子,对家庭中年轻一代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对发动家庭成员参与并热爱体育活动,共同参与到建设社区文化的队伍中,进而丰富社区体育文化的内涵有重要意义。
(4)老年人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使其思想和行为更加成熟, 对于纠正社会上关于体育的不良认识,维护体育文化的干净氛围, 构建和谐健康的社区体育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2
一、全年社区文化、体育活动1、3月5日正值中国的传统佳节宵佳节,社区妇联和居委会联合组织了一场迎三八,包汤圆比赛活动,社区居民团聚在一起,感受着闹元宵的那份喜悦。
2、4月26日,北京第十七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由高碑店地区工委举办的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各社区、企业、学校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3、5月8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借由母亲节这个美好节日为社区母亲们送上康乃馨及一份份真挚的祝福。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母亲们送上了鲜艳的康乃馨,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祝愿她们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4、5月23日上午,社区文创杯参赛队伍与地区其他24支参赛队伍汇聚在兴隆家园社区文化广场,参加高碑店地区第二届文创杯篮球/羽毛球比赛开幕式。
5、2015年5月29日,社区合唱团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办事处举办的五月欢歌合唱比赛。来自各村、各社区的26支合唱队身着盛装,唱响一首首经典红歌,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表达深厚的爱党、爱国之情。
6、7月17日上午,社区舞蹈队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广场舞大赛,与地区其他24个社区舞蹈队进行角逐,为大家上演一场丰盛的舞宴。
7、金秋时节,9月11日上午,高碑店地区办事处本着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目的,举办了“畅想中国梦舞动高碑店”交谊舞大赛。比赛现场百余组选手盛装打扮,翩翩起舞。
二、2016年文体活动计划: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1、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针对各种实时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元宵节猜谜、三八妇女节法律培训、浓浓重阳情茶话会等。
2、定期开放社区图书室,因地制宜,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添适合的活动项目,丰富群众文体娱乐生活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社区体育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this paper st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the new period, The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区体育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便捷的练习方法、融洽的地域亲情和有效的健身效果,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在广大城镇中得到快速发展。
1社区体育文化的特点
1.1地域性
社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体育文化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该地区地理环境、社区组织、居住人口、风俗习惯、传统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们开始相对固定地在某一地域从事社会生活时,人们就一定会发生互动,产生某种社会联系与关系,必将形成某种共同的语言、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习俗与风尚、规范与制度等。社区形成的历史越久远,体育文化的内涵就越丰富,地域性的特色就越明显。
1.2熏染性
作为一种群体文化,社区体育文化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一样,均是由其群体内在的价值观念、信仰、群体精神、道德习惯、规范等因素组成,在其形成并被群体成员认同后,便会对群体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广大社区成员良好的健身观念与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对于社区风气的净化具有重要作用。
1.3多样性
社区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同点,但不同特质社区居民选择的体育文化形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体育文化的服务对象、类型、设施、形态、体制和运作方式等各方面。社区体育文化不仅融会了娱乐知识与审美作用,而且还允许社区居民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体育文化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社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就越突出、越成熟。
2加强新时期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2.1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目前,大部分社区居民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未将自己放在主体地位,而只是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对丰富和完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不积极。导致社区居民缺乏主动性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够充分,因此,为了改善此种情况,我们应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比如,社区居委会开展一些定期的居民交流会,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为其设置和提供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广播、黑板报等,提高居民的自身素质和体育文化参与意识,培养社区成员的责任感,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2.2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体育文化
通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我们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和谐发展是创建和谐社区体育文化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社区体育的终极目标和宗旨就是服务居民,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在使社区居民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更要使得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不同社区呈现不同情况,要充分考虑不同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要,举办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社区居民从根本上体会到人本关怀。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始终把塑造人这一终极宗旨贯穿其中,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居民的要求和愿望,努力做到使体育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使社区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3尊重社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社区成员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由社区体育主体的多质性所决定,不同的社区也有不同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亚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经过高度的整合和沉淀之后,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社区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具体表现为以平等、民主、公平的方式,实现各个社区体育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多样化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提升社区体育文化形象,每个社区的社区体育文化形象不尽相同,一个好的社区体育文化形象,不仅对于展现社区的体育精神风貌,加强社区体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居民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2.4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多渠道投入机制
一方面,对体育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投入,并确保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政府组织建立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各级政府要提供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把社区亚文化的影响力和优势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加强社区体育文化活力,增强社区体育文化的竞争能力和再生力。最直接的方式是对社区体育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进行改造,在“小政府大社会”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创建起一个完整的社区体育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非政府组织采取的渠道和市场化方法,大范围募集社会资金,凭借社会力量来运行体育文化事业,以实现社区结构的持续改进。
2.5重视社区体育人才网络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网络化的社会,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各个局部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整体效益。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通过市场流通和政府宏观调控将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目前,社区体育发展迅速,而社区体育人才资源相对缺乏,因此,社区体育人才组织体系要建立起来,从而打破现在较为封闭的格局,通过跨行业、跨单位的组织形式,将企业、学校、机关、社区联系在一起,把不同行业的体育人才吸收到社会人才网络中来,使现有的较为紧缺的体育人才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实现体育人才的社会共享。
结语
社区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社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对于社区人际关系的融洽,社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乃至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生,王春雷.欠发达地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
[2]侯强.广州市社区体育文化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3]高升,金涛.芜湖市多元化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6).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4
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社会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的作用
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都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彰显出来,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外在的生命价值感, 最为重要的是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 无论是以竞赛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还是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 都能起到健身的效果。
1.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给人带来独特的生活体验, 并具有教育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一民族都具备独特的生活经历和阅历, 并创造出丰富的文化体育形式, 以便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经常伴随着富有特色的歌舞表演, 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使得人们从中了解到更多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 增长自身的见识, 同时也能够提高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1.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观赏作用
一般来说,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优美独特的特点, 而且通常不拘小节, 带有豪放的气质, 往往将生活气息、运动活力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侗族的“多耶舞”、苗族坡会开展的“爬坡杆”、“跳芦笙”等活动都融入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于其中, 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 性情也得到美的陶冶, 达到酣畅淋漓的效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精湛的技艺和浑然天成的体育价值与文化价值有机结合在一起, 达到了高度的审美效果, 而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生活现状, 同时也可以品味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范围内的推广对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在社区内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背景下, 发展公益性质的体育事业可以在很大的程度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近些年得到很大的程度的提高, 对精神家园的呵护程度也在与日剧增, 现代社会的建设者不仅需要健全的人, 更需要身体素质比较高的建设者,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还可以提升城市或者社区的魅力级数。
在社区内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可以促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其中来, 共同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人们无限快乐。广西壮族自治区侗族地区的抢花炮比赛不仅可以培养群众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归属感, 还能促进其形成较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跳竹竿可以锻炼群众的灵敏度和瞬间反应能力;上刀山和过火链可以培养大家的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必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人们的聪敏才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不仅有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 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优势, 对保留和传承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社区内部不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有力地促进城市文明的建设。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更需要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内核和稳固的精神空间。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它是一个复杂的承载体, 内部组织系统比较多, 而且需要通过物质的东西来彰显精神的价值与内核,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关的理论认为, 城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自然物质和人工物质的承载体, 为社会和社区的存在服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利用特色招商引资, 将区域间的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社区的文化建设过程中, 大力提倡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 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将当地社区的文化建设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推广模式, 例如可以采用城市社区互动化的推广方式, 主要特点就是将城市街道作为大力提倡民族体育项目的重点基地, 将城市中的街区、市区都充分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中的发展。还可以采用社区体育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成立网络式的服务机构, 最大限度地挖掘能够满足居民需要、深受广大居民所喜爱的、健身娱乐功能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同时将这些深得社区人民群众青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存下来, 建设成为具有固定服务性质的体育健身点, 可以不定期地举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和各种活动, 鼓励人们踊跃报名参加。同时还要努力建设体育服务网点, 不断完善网络咨询系统和社区体育服务站, 并给群众讲解各种体育健康、保健、心理等的知识, 丰富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的理解, 点燃起他们投入到民族体育项目中来。
(2) 关于体育文化项目资金的筹集方面, 仍然还需要将资金来源的渠道拓宽一些, 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项目启动资金, 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阔的健身空间。所以社区要最大限度地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机制, 挖掘出社区的各种潜力, 可以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设方式逐渐地市场化, 并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 例如可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特色器具、特色服装等来大力倡导企业进行相应的赞助, 让民间资本和企业的资金都融入其中。还可以发行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彩票, 这也是一种集资的方式, 同时还可以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应的回馈。另外, 不断地鼓励和吸纳非国有资金及外资参股文化产业, 设立专项的文化体育发展基金, 用于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等。
(3)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经营过程中, 走市场化的道路进行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电视与传播技术不断进步, 体育赛事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 尤其在对比较大的体育赛事的直播和转播上, 给商家提供了很多的盈利机会, 所以体育市场的发展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超额的经济效益。纵观现阶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情况, 很多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对其报道和宣传, 例如有广告的方式, 电视的方式, 还有报刊杂志的方式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从而扩大自己企业的产品的影响力度, 不断增强企业的知名度, 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提供相应的物资赞助和资金赞助等。
(4) 要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在社区营造出浓厚的健身氛围, 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文化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社区、学校、各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全部都纳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的活动中来,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向纵深层次发展。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来增进社区之间的和谐与交流, 选择的体育项目要注重其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推动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的进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人们更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推动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 并将其和社区的文化特点结合在一起, 加强体育文化事业的管理, 合理筹集资金与科学分配运用资金, 加大宣传的力度, 夸大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才能切实推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全民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事业是社会各项事业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帮助城市建立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格, 独特的民族特色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 最后论述了在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区体育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鸿.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文化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2]陆丽娟.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资源背景与策略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6) .
[3]张建新.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和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 2005 (3) .
[4]杜子平.试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 2010 (5) .
[5]许治平.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的社会背景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5) .
[6]李宁.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9) .
[7]陈一星.休闲体育与城市文化品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5
工作总结
文化体育工作在今年展现了诸多的特色和亮点,尤其是文化项目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逐步改善。今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各方面的活动:
一、居民体育健身工程有了新进展。
今年,为了方便辖区居民娱乐活动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在新办公场所健全了居民娱乐设施,增加了很多的娱乐健身器材,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方便。
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呈现新亮点。
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我社区在文化工程建设的推动下,狠抓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放松。
元旦来临之际,社区组织60多位老党员齐聚一堂,参加社区举办的“唱红歌迎新春”红歌会。应居民要求,继续开展 “科技之冬”联合培训班;常年在各居民小区悬挂反对邪教、崇尚科学、讲普通话、文明礼仪等横幅,张贴标语口号、举办科普知识宣传画、出宣传专栏、板报、墙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小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活动氛围,有力地传播了先进文化;开展多次计划生育、电力、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生动的文明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向居民群众介绍了基本礼仪规范的诸多方面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风采,倡导道德
规范,践行文明行为。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社区举办了一场形式多样的庆三八活动。社区艺术团为社区居民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参加活动的女士们神采飞扬,以饱满的精神展示了妇女同志的风采。活动中还表扬了一年来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及在居民中有突出事迹的好居民,号召全社会向先进人物学习。五月份,社区在广大居民中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增强了居民群众爱国热情。六月份,社区联合党委迎接建党90周年”居民运动会,辖区单位代表及300多名党员群众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同时,为增强社区的团结力和凝聚力,社区开展各包联双促单位、居民小区间的拔河比赛,并取得了了圆满成功。社区联合党委为了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型党组织活动。
今年,社区积极开展社村共建活动,分别与安集海镇和平村和农庄三队举行了一场以“共建创和谐,牵手迎七一”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村民和居民用自己的方式,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
“八一”建军节社区带着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对解放军的热爱情意,来到社区共建单位,向武警中队的官兵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为他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表达了对解放军官兵的慰问之情。
社区两支文艺演出队“夕阳红”和“下里巴人”文艺演出队,都是由辖区内爱好文艺的小区居民组成,社区积极创造便利条件,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活动器材。由文艺队自编自演自导的节目,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他们共为居民演出十余场次,通过自己的行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让社会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三、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工程常抓不懈
扎实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积极做好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为我县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网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网吧巡查及规范,推进了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然,回顾今年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文化体育公益事业设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文化艺术和体育人才十分匮乏,这是制约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不快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适应形势,振奋精神,增强做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建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 篇6
从高校普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高等院校的逐年扩大招生,带来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比如,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教学设备不足、师资短缺等,由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相对的物质资源却与增加的学生数量不成正比,造成了体育管理工作的难题。2学校营造的体育氛围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在体育雕塑、体育场板报以及校园各大宣传版面等有形展示方面仍需要加强影响。3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竞赛活动范围较小,没能在各高校校园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和互动交流, 将体育管理工作局限于内部管理上,也不能与其他高校起到管理方式相互借鉴的作用。4高校的教育工作虽然被社会各界关注,但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偏低,而且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倦怠,对职业的工作热情降低。
综上可知,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管理工作受社会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多,需要构建合理的文化管理模式,促进体育管理工作的协调稳定开展。
2构建高校体育管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2.1提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隐性的,产生的效果也是自觉自愿、潜移默化的[1]。在学校的体育雕塑、体育场板报还有宣传版面上都应该增加体育文化精髓的体现,展示出体育文化带给校园的生机活力, 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暂时不能立刻解决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欠缺,但是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才可以被体育文化中的刚毅兼济的思想和观念所熏陶,实现体育管理文化模式的价值意义。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关系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承担起各种体育活动的申请与举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运动, 增强体质,也有利于体育管理者更及时的发现校园中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增加校园的体育器材资源
由于校园的在校生越来越多,适当地增加体育运动器材也是必需的,只有做到学生与体育器材的长期接触, 感受体育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体育锻炼中收获到健康的快乐,并看到自己的变化,才能真正地将学生吸收到体育文化的管理范围之中,所以应该加强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严格保证体育器材的安全合理性,为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工作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议成立大学体育联盟,突破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格局,将各高校条块分割的体育器材资源,通过统筹协商, 解决使用管理分配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城体育资源优势,既满足各高校师生的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可以扩大全民运动的趋势,缓解民众缺乏必要体育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的现状。对贯彻落实 “全民健身”的口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全面贯彻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基本保障。全面贯彻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是高校体育管理价值与意识的体现,学校的体育活动基本都应有相应的体育制度制约,包括学校运动会的举行、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知识竞赛等,都应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也为体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针。
通过制定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可以使同学们在收获运动乐趣的同时,也懂得了分享和爱惜自己身边的体育资源,更能在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学习到之前不了解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相关的规章规则,正因为有了体育制度的建设,才能充分贯彻校园体育安全体系的全面实施。
2.4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体育教学活动的模式改革,相对目前封闭的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打开校门,让体育文化在各个院校之间营造同样的体育精神,加强校园之间的横向交流沟通,融合周边社区体育文化与企业内部的体育文化,实现体育管理多元化文化的交汇。
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的一项新的创举,学生在网络上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学校内部的选课制度,形成了各大学城之间的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学生在跨校学习的同时,不仅感受到不同的校园风气和不同的校园文化, 也能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学校资源的进一步共享与再利用。
实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合理地将学校的精品体育课程进行分类,不但可以增加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危机感,更加专注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减缓高校扩招带来的体育资源不足问题。
2.5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关注
体育教师是校园文化教育的参与者,他们在对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同时,也希望获得一个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2]。一方面,体育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部分体育教学活动是需要进行室外的教学训练,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就是室外与室内的结合,对于一些工龄较长的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运动机能也相应地下降,所以,在教学岗位分配上,合理安排室内与室外的教学活动,应适当考虑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情况,将老教师多安排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体现学校体育文化管理模式的人情关怀。另一方面, 在校园部门管理工作中,应公平公正的处理校园体育管理工作,员工参与管理,营造充满协作感与信任感的工作环境,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形成 “以人为本” 的部门文化。
3结论
构建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 篇7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管理,文化模式
1、绪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体育教育也有了其新的理念,高校体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现代体育的新理念,健康生活学习,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很多地方的教育还不是太过完善,所以教育依然是将课本当做是知识的传播的载体,对于体育教育而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适应当前时代理念。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入手。一直以来,高校的体育管理大多是自主接受,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然后进行自我完善。对于教育结果则是因人而异,良莠不齐。这种教育手段更多的是营造体育锻炼氛围,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锻炼,选择性较高,但是因其目标性较弱,使之缺乏系统教学模式,不够规范,也无法引导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
本文是从高校体育文化的模式进行研究的,主要从其意义和最终目标着手,然后讨论体育管理中欠缺的内容,最终根据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使体育管理模式更加深入人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完善高等教育功能做贡献。
2、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意义
构建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是指在校的学生为参加课程的主体,在校园内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知识和技能来使学生强健体质,磨炼意志。而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的关键。在很多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的体育文化一般体现在对高校体育的价值和传承,研究者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与说明,殊途同归,都会表明高校体育文化的不可替代。
文化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实践指导系统,需要稳定的环境。在一次专家聚首讨论会上,大家以高效体育文化的传承为主题,进行了多层次的讨论。这也能说明,在新的时代下,高校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校体育文化的未来走向,如果在思想上得到重视的时候努力发展,将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成为了我们应该深入探究的问题。
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是督促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保障。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学校四年(三年)的体质测试是曲线变化,大一到大二时呈现一种成绩上升趋势,而大三大四又逐年降低。从各个项目的体侧结果来看,“肥胖与超重”人数在大三开始增多;肺活量成绩在大二时成绩最好的;握力成绩学生差异也是逐年增大。结合这些数据,再根据我们随机抽查统计的锻炼人数,统计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仅占38.9%,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占到50.1%,很少和从不参加的占11%。对于这种不自主的运动现状应该给予重视。
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以运动为载体的一种实践活动,而学生的自主运动则需要很多方面层次的促进。首先要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从而实现自主运动的状态。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就是在为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提供动力,增强学生坚持锻炼的意志,为学生身体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体育精神在行为中更好的体现。高校的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涵养和精神需求。体育文化在现代所表达的意义,依然是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冒险,公平竞争,友谊第一,而且还包含了尊重理解的人文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所以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模式是跟进教育变革,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迫切需要。体育作为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在如今已经拥有得更高的要求,不仅将体育与健康相连接,而且与心理、价值观进行了联系。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体育教育文化,是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磨炼意志、强身健体、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将生活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而且还建议高校体育应该在自主性提高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目标性。利用多元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3、高校体育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体育文化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79%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项目的种类有待改善;82%的学生认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95%学生认为体育文化资讯有待增强;75%的学生认为硬件设施有待完善。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应该去对症下药,分析高校教育现状与现代体育教育目标,研究未来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向与措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
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普遍的问题就是因为高校的扩招,致使物质资源与学生的增加数不能匹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导致体育教学存在困难,无法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还有由于各个高校的不重视,使之高校间的关于体育管理的交流比较缺少,没有办法进行相互的学习,管理太过局限。高校的体育管理者的社会地位偏低,导致在体育管理岗位的人才缺少,造成管理人才短缺,教育体系不够完备。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从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等方面着手,以便完善体育教育系统,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更好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发展。
4、构建高校体育管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4.1、提高校园体育活动的建设
高校体育建设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高校的体育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宣传这一项便能直接体现出体育文化内涵,展示校园体育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状态。在活动中,根据不同规则引伸出不同的锻炼意义与乐趣,可以直接让学生在体育中感受到愉悦,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这样的影响都是潜在的,浓厚健身氛围会让学生越来越喜爱体育运动,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实现体育管理的文化目标。
所以,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完善体育课程的丰富性和课外活动的全面性。学校应该承担起各种体育活动的费用和活动执行,使学生能够因兴趣参加比赛,又能在活动中找寻体育项目的兴趣,如此让学生能更加热爱运动。
4.2、增加体育锻炼器材
大学校园需要增加体育锻炼的器材,使学生可以方便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有了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才能让学生在锻炼中获得快乐,感受体育的魅力。所以学校应该增加各类体育锻炼的基础器材,保证不同学生能有相应的锻炼内容,还有对器材的安全性严格把关,以便保障学生安全,定期做好器材维护保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器材的更新。应该合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成立相应的组织,将体育器材的管理分布下去,使器材能更贴近学生需求。还可以更加方便的管理器材资源分配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满足高校学生体育需求的时代性,也可以将锻炼变成全校性,积极响应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
4.3、全面贯彻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以完善体育教育制度为抓手,贯彻落实各项管理理念和体育教育机制。对于各项体育活动,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对于体育管理工作应该提出明确的工作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合理的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爱惜器材,安全健身,使学生在课堂上的锻炼学习可以更加放心。体育活动中的制度可以保证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对于一些常规体育赛事的比赛规则,学生可以在参加运动项目中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
4.4、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的教育体制应该顺应时代进行变革。对于高校的体育管理也应进行模式改革,体育教学应该本着交流分享,尝试着与其他学院,其他学校进行横向交流,与所在地区的体育文化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包容性。
在此背景下,有的高校进行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将本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了网上共享,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在网上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锻炼热情。这种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学习模式,依学生兴趣来进行课程学习,还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传统的体育课程很多都是以一些西方的体育项目,教学改革中应该添加多种元素,以便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很多高校中,已经开始注重传统的体育文化,包括武术、太极等课程,自开展以来,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课程选择,而且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深受广大师生的追捧。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因为其独有的内涵,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炼,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4.5、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关注
体育课程在曾经一度不被人们重视,致使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也变得无足轻重。构建高校体育管理的文化模式,必须从教学者入手,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大部门的教学是要进行室外的训练,所以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在体育教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减少其室外教学的工作,更多的将教师的教学放在技能培训或者课程研究上。还有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应该尊重体育教师,使教师能够自信的进行教学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中获得价值认可。提高待遇薪酬,增加体育事业研究和活动的经费,使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5、结论
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的时代不再是仅仅以知识为先的时代,倡导全民运动,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尤其在高校体育管理中,更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构建高校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模式,要合理的完善课程安排,上课方式。提高教学者的专业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更多更加安全地器械资源,减缓扩招带来的资源压力。增加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体现体育运动的包容性,使体育教学更好的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实现体育管理中的文化构建。
参考文献
[1]程远义,杨爱华,张英.文化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新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6).
[2]杨玲,王伟明,戴绍斌.“三自主”选课下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干预策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1).
[3]秦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
[4]朱振涛.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点及大学生人格培养[J].科技信息,2010(32).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教育部,2002.
[6]杨玲大学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7]杨玲,韩双双.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8).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8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 在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中, 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 必然带有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印记, 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 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并成为新世纪里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民族文化处于交流、碰撞和融会的开放状态, 其自身文化体系的有序性被打乱。体育的全球化, 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世界主导地位的确立, 使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产生危机。要如何强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如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当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通过多世纪的积淀而逐步形成, 其本身的文化属性富含着健身、娱乐、政治需要等重要功能。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更好的服务社会, 是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根本。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多样性的分析, 结合社区体育发展的自身需求,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有机的结合, 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属性, 促进其在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从而促进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对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发挥积极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各民族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 并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而继承和沿袭。它与现代体育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一) 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性
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性即民族性, 体现着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 多姿多彩, 每个民族都拥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烙印, 在不同民族其传统体育蕴含着不同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民族性特征。就是同一项目, 其运动形式与规则制度等在各民族中也都是各不相同。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代表着不同的民族个性与民族风格, 其民族性特点十分显著。
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岁月中, 虽然也曾饱经磨难、历尽沧桑, 但仍能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延续到今天, 正是由于它本身文化传承性所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不仅只是对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态与方式、技能与技巧的传承, 更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价值观念的传承。
(二)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淳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 反映的是各民族人民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欢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中, 都与各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其活动形式简便易行, 男女老少共同参与, 具有极其显著的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特征。这便能促使群众自然的参与其中, 而且能最为有效地强化群体意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民族在节日庆典、劳动闲暇、人群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种健身形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渐渐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主要内容, 使得这一传统体育健身形式深入人心。
(三) 健身娱乐的一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 运动形式千姿百态, 它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 那些流传广、影响大的体育形式都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居多。人们在参与运动获得快乐和喜悦体验的同时, 通过练习和竞赛, 实现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促进提高人体各感官功能, 提高广泛分配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强身健体又满足愉悦身心, 达到健、力、美的和谐统一。因而, 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健身娱乐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发展的价值
现代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追求西方体育在运动形式上的难度、惊险和刺激程度, 以及为追求运动成绩而对人类体能的极限挖掘, 这最终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的失衡, 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民族传统体育则强调“修身养性”, 追求精神与身体统一和谐的发展, 其练习遵循养、保有节, 动静平衡, 身心兼修的宗旨, 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体健康的全面要求。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独特功能, 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一年的人均体育经费仅有几角钱,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场馆和器材严重缺乏, 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 具有淳朴自然、贴近生活的特点, 具有浓郁的观赏、娱乐价值, 且运动形式简单易行, 大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和体质的限制,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例如各少数民族舞蹈、踢毽子、太极拳、跳绳等。这些项目都极其符合城市社区体育所遵循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简便性的原则, 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朝向网络化发展, 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更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充沛的精力。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 很多不满情绪和个人怨恨的蓄积得不到有效释放, 必然会成为引起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消除人们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不同所带来的障碍, 为广大群众提供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社会媒介, 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的发展为人们不良情绪提供一种疏导和释放的途径, 它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比体质的增强更为明显。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传承
(一) 城市社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的构成要素。城市社区就是指在城市特定的区域内, 以从事工商业和非农业劳动的人员为主体, 且具有特定地域性生活方式、组织机构和文化特点的生活共同体。随着经济和城市社会的转型发展, 势必带动文化的发展与深刻变化。城市社区作为传承文化的新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下, 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
(二) 城市社区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保障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是以社区群众为基本对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的发展是以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社区群众由于长期远离自然生活环境, 对于具有淳朴自然性、地域风俗性、观赏体验性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向往和热衷。在参与和观赏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 在满足他们健身需求的同时, 达到愉悦心情感受民俗文化的精神需要。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城市社区得以传承的保障, 群众基础的缺失, 必将造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
(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整合
城市社区建设中包括社区文化建设, 而社区体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社区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承载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 其富含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因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的指导下, 形成独立的体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传承的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形式, 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进行选择性的传承和发展。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城市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 使其融入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中, 使城市社区成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载体,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有效整合, 焕发其新的生机活力。
四、结语
体育全球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要立足于城市社区这一现实土壤。将娱乐性、健身性价值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广大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在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弥补城市社区体育的现实困难, 努力激发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 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中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200-203.[1]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200-203.
[2]邓星华.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 2007 (14) :29-31.[2]邓星华.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 2007 (14) :29-31.
[3]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 :17-19.[3]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 :17-19.
[4]沈毅.浅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3) :46-47.[4]沈毅.浅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3) :46-47.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 篇9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基础而延伸至各个领域的辐射功能开发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注入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养料,将有效地指导当代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社区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作为社会文化的社会体育无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搞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全民健康,有利全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体育文化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来亲和人际关系和培养民族精神,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对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社区体育文化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融洽的地域亲情、便捷的练习方式和有效的健身效果吸引着广大的社区居民,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终身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区体育文化组织则是城市居民为满足健身、娱乐、休闲、社交等需要而自发集结的体育团体。他们以地缘关系所开展的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形成了城市社区体育文化,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新世纪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这些都将主要依托城镇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才能得以实施。因此,将社区体育做为推动全民健身日益普遍化、经常化的优先发展阵地,我国群众体育尤其是城镇社区体育是发展重点。
2 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体育文化相融合的因素分析
2.1 群众性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集中的地方,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社区体育文化是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民族传统体育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体育的上述特征,集中表现在道德观念附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规范和导向其发展方向,并长期在民族发展与融合过程中起着教化和熏陶作用。社区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都向群众开放。社区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广大群众。
2.2 包容性
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成为活动的主角。民族传统体育是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传统项目,大家耳熟能详,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展现自我。在休闲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寻找自己的乐趣,社区体育文化成为大家公共的精神食粮。
2.3 教育性
民族传统体育融于社区体育文化,有助于培养拼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学习到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且能在遵守游戏和比赛规则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意识;不仅可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竞争进取、拼搏精神,而且可以培养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良好品质,可以从更高的理性层面上理解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融于社区体育文化,有助于促进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有效的途径,能为人们增加社会交往,维持人们的心理健康不同民族、宗教信仰、阶级背景的人通过运动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替代一些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同时,社区的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感情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代际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宁,社会空气活跃,社会情感交融,其本质就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
2.4 时代性
社区体育文化体现了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这无疑是对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现象的一种抵制和否定。而现代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融合了西方现代审美心理,也逐步影响了民族传统文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民族传统体育为了更好适应竞技表演,而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为大众所接受,正在逐步改变一些难度系数很大的动作,代之以较为方便、形象、优美、适应当代人学习的动作,逐渐向现代体育追求的健身性、表演性、娱乐性转型。社区体育文化适应了当今时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它以向上、健康有益的民间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民族传统体育今后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3 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体育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3.1 现阶段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组织内部管理差,职责划分不清,活动无计划,与当地政府、行政机关联系不紧密;组织内部无明确的管理者,健身活动无计划,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方法,缺乏组织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组织活动经费缺乏;组织成员的体育心态不稳定和活动的单一性;可供社区体育组织选择的活动空间与健身方式不足;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不深入。有研究表明:我国大约有80%的健身点无正式组织机构给予他们科学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其原因可归结为:体育行政部门、街道居委会、辖区内的各体育团体三者之间的职能关系梳理不清。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群众体育工作人员不足,健身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及方法欠缺,不能够适应健身者的需求。社区指导的培训费不足,向社会提供的指导渠道不畅,其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尽快提高与加强。各辖区的体育活动站、辅导站、晨晚锻炼点等不规范,没有纳入街道、居委会的社区发展规划及工作范围内。
3.2 提升社区体育文化的对策
3.2.1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发展历程中,分别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自然崇拜,这种自然崇拜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基因。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借助民俗活动为载体而在长期的流传和开展中,总是饱含着尊重与崇拜自然,融入自然、爱护自然的文化追求,使参与其间的人能潜移默化地培植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感情。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主动介入到那些就有民俗习惯特征的、自发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去,还要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借助其崇尚自然地文化特征,通过多种方式,因势利导,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地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培养和强化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意识。
3.2.2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儒家思想造就了一个“礼仪之邦”,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文化乃至构建和谐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舞龙、舞狮、拔河、抢花炮、踩高跷、赛龙舟等,这些都是以团体形式参加的群众性活动,参赛者、旁观者都自然地将自己当做其中的一份子,为集体的成功而欢呼,为集体的失败而沮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消解由于竞争而带来人与人之间不当的冲突与对抗,使人们在竞争中自觉维护法制尊严和道德的神圣,为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情感基础,促进人与人之间正当竞争的同时和谐相处。同时,这种参与者众多,波及范围广的大众性活动,是人们有效地扩大社会交往面,有效地主动和被接受各种社会信息的最好机会。因而,通过这种群众性活动还可以促进人的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时代步伐,逐步培养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意识,公平竞争、公正严明、严格自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道德观念从无形中内化到人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
3.2.3 敞开胸襟,汲取奥林匹克文化精华
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理解尊重、和平友谊是奥林匹克文化与精神的核心所在,是世界优秀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民族传统体育追求“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两种文化要在不断的交流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先进性,发挥更大的功能。因此,在民族体育与社区体育文化的融合中,就必须敞开胸襟汲取奥林匹克文化精华,扬长避短,形成体育文化聚合力,保持其先进性与民族性,继续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贡献。
3.2.4 走专业化道路
目前,高校体育类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难题,相关部门应在社区服务机构中起指导搭桥工作,让这些在学校已掌握了一定的体育专业与技能的人才在社区体育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又能使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人员专业化,两者的良好结合必将有力地推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
3.2.5 广开思路,推进社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体育产业繁荣的原因很多,但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体育设施遍布城市、社区、街道、机关、学校、企业和购物中心,到处都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儿童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这种良好的体育设施丰富了人们的体育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体育观。纵观我国城镇社区,民族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是当前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的瓶颈,只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设施的建设,从场地设施入手,才能够有效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促进社区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民族传统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同时,面向社会、面向民间组织、面向市场,盘活民族传统体育场地设施的存量资产。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与企业联合,扩大内需,进行综合开发、运作和多种经营,开展产业化尝试,出版一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读物,树立一批长年坚持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先进典型,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竞赛等等,形成浓郁的社区体育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功能进行论述,针对现阶段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阐述民族传统体育、社区体育文化、和谐社会三位一体的构建与设想。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社区体育文化,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81-1483.
[2]吴斗雷,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广场文化的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8-31.
[3]蒋雯,邓嘉.试论全民健身影响下的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9):35-36.
【体育文化中的社区管理】推荐阅读:
社区体育文化07-05
文化社区体育工作总结08-13
体育系社区文化节之争分夺秒大赛策划书08-15
谈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社区文化建设05-16
阿尕尔森乡文化体育站目标管理责任书06-11
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论文07-22
园体育文化05-19
体育文化品牌06-06
体育文化养老06-17
校园体育文化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