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文化

2024-09-19

民族体育文化(通用12篇)

民族体育文化 篇1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98%居住在云南省。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认为世界上鬼神很多, 无时不在, 无所不包, 有植物神、动物神、山神、河神、石神、灶神、地神等等, 所有鬼神无论大小, 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都一样重要, 统统都要敬拜;由于佤族没有单纯的传统节日, 所有节日均与神灵祭拜有关, 所以节庆活动比较多。本人通过对佤族节日的研究, 认为佤族节日里均有民族体育文化的因子。现列举几个重大节日的庆祝形式, 展示佤族节庆里的体育文化因子, 以期促进佤族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发展。

一、迎新谷节

迎新谷节又称新米节, 就是祭祀稻神 (或者称稻魂) , 是佤族全民族的节日。迎新谷节仪式一般在佤历九至十月, 相当于公历7~8月。佤族同胞生活地域广, 所处生态环境不尽相同, 海拔气候有差异, 谷物成熟时间先后不一, 所以, 各地佤族举行迎新谷节活动的具体日子不统一, 有先有后, 但共同点都是谷物瓜菜已开始成熟了, 人们需要尝新了。在没有举行迎新谷仪式、祭祀稻魂之前, 任何成熟的庄稼都统统不能带回村寨和家里。

迎新谷节有寨子与家庭两种庆祝形式。先举行寨子仪式, 后举行家庭仪式。全寨性祭祀要杀牛、宰猪、泡水酒, 还要用猎获的野生动物作祭品。过去一定少不了蟋蟀、田鼠与鱼类, 蟋蟀象征动物起源, 田鼠是谷物丰收与家庭兴旺的标志, 鱼类则是雨水之神。现在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了。首先, 祭司在寨子的神庙祭坛上放置茶叶、棉线、钱币、米、水酒、老鼠头、鱼头、蟋蟀、鸡头和牛、猪的少许碎肉等祭品, 然后进行举祭。祭司面对祭坛虔诚地祈祷众神灵, 祈祷神灵保佑谷子、小米、棉花丰成, 收成好得“溢出仓”, 祈求家里水牛、黄牛“魂回来”。祭司祈祷完后, 为了表达对众神灵的诚意, 众人着盛装、喝足水酒, 跳起欢快的舞蹈。这种手舞之、足跳之的活动显然就是体育运动。

二、播种节

播种节既是佤族稻作农耕文化的仪式, 也是佤族祈盼丰收的祭祀活动。播种节佤语为“汝岛赫”, 意即“留住谷物之魂”。播种节在谷物下种之前, 即公历2月初。

播种节与迎新谷节一样, 分寨子与家庭两种祭祀形式。人们在举行播种节之前祭司要推算吉日, 组织大家修葺神庙、道路、水沟、房屋、祭坛等, 使全寨及每家每户焕然一新。播种节的祭品有公猪以及毛色鲜红的公鸡、水酒、茶叶、芭蕉、米、盐和钱币。同迎新谷节一样, 还要上山猎获野兽, 因为它们是来年五谷丰登的财神, 意味着谷物丰收。祭司在神庙举祭, 祈祷词中既有祈求庄稼长得好的, 又有祝福身体健康的, 如“祈祷众神灵, 要使谷叶旺, 一粒出十粒, 一石出十石”、“往年吃不完, 来年更丰收, 汉族马驮累了, 缅族象来帮忙”、“人如象壮, 牙牢寿长”等。直接反映了佤族希望神灵保佑身体健康、寿命久长的体育理念。寨子祭祀、家庭祭祀结束后, 晚上整个寨子要举行盛大歌舞活动, 每个舞者都尽情地、忘我地舞, 仿佛跳得越卖力神灵就能赐予风调雨顺、衣食无忧, 使得人人无病无灾、有强壮的体魄, 来年的生产生活就红红火火, 万事吉祥如意。在歌中舞中, 每个人的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放松。因此, 歌舞活动既是佤族人民为了赢得神灵的欢心而进行的节庆活动, 也是促进自我身心愉悦、放松的体育娱乐活动。

三、新水节

新水节迎新水, 是佤族重大节日之一。新水节于佤历的元月初一至初三举行, 相当于公历的11月初, 历时三天。新水节据说已有千年历史, 至今经久不衰。传说中, 迎新水节是为了纪念和感谢雨水之主安荣和树神桑洛德给人间送来雨水和造福人类的恩情。

三天迎新水活动, 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第一天是准备活动, 主要是大家帮助主办户杀牛、宰猪, 准备雄雌一对老鼠, 佤族人民认为只有用这些物品, 雨水之神和树神才会高兴地回到人间欢庆佳节。第二天, 祭司带上几个老人和少男少女一起迎新水, 因认为发生性行为者及孕妇都是不洁净的人, 不洁净的人会亵渎神灵, 因此, 迎新水绝对不能带成人、青年前往。祭司在水源头临时设置祭坛进行祈祷, 水源祭祀完毕, 祭司及众人回到寨子。接着全寨子壮年男子全部出动挖水沟、搭水槽, 老人、妇女儿童打扫寨子、除杂草, 清除垃圾和污泥浊水, 填平凹坑。村村寨寨、家家户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水神、树神。第三天, 全寨男女身着盛装, 从寨子中央排成蛇形长队, 迎接新水和水神。当晚即用新水煮全寨人吃的神餐, 同时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用新水冲洗全身, 寓意冲洗疾病, 冲洗一年来形体与精神的污物, 盼望来年幸福、安康。吃完神餐后, 人们又跳起欢快的舞蹈, 欢迎水神的到来。节庆中, 人们迎接新水, 通过清理沟渠、更换水槽, 打扫环境卫生, 乃至用新水冲洗全身, 均体现了新陈代谢、讲求卫生的健康理念, 而最后的歌舞晚会既娱神, 又锻炼了身体。

四、“比安南尼”节

“比安南尼”节是辞旧迎新节, 在最后一个月的癸亥日举行。全寨要杀一头猪、一只红毛公鸡, 各家各户则需蒸糯米饭, 舂糯米粑粑, 并送一部分到寨子头人家敬神。待敬神的供品在神桌上摆好后, 头人围座在神桌旁念咒, 然后, 鸣十一响土炮, 表示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全寨所有男子都来寨子头人家吃一顿“南尼”饭。各家各户用小竹篾贡桌端去一盆糯米饭、一块粑粑、一块新沙布、一串芭蕉或两个黄果、一捆甘蔗, 到寨子头人家里叩拜三拜, 就算拜年和祭神灵、祖先的魂。寨子头人家拜祭后要向父母长辈拜敬, 请父母长辈吃饭;再向邻居互送糯米饭、粑粑, 互相祝贺新年;也要给耕牛、骡子敬献糯米饭, 以感谢它们帮助人类劳作辛苦一年。第二天则上山狩猎, 狩猎前头人拿一只白毛公鸡到寨门外的神林大树下, 祭猎神与山神。因马鹿魂为财神的象征, 因此, 要用竹笋剪一只马鹿像, 与全寨子的猎枪、驽、箭等打猎工具统统放在神树脚下。祭司要手提白毛鸡围绕神树念咒语, 咒语的内容为驱逐恶神、恶灵, 让恶运跟着旧岁一起离去, 同时祈求神灵新年赐福给每个人。咒语念完后要用白毛鸡的血滴在马鹿像上, 全寨子的打猎工具也要全部滴上鸡血, 祝愿所有的武器精灵都回到猎具中, 帮助打猎百发百中。祭祀仪式结束, 头人把马鹿像插到一定射程, 全寨猎手进行射鹿比赛, 谁射击成绩最好, 狩猎时就把守最关键的路口。

从“比安南尼”节的活动内容来看, 体现了佤族同胞希望通过这个活动驱除往年恶的、不好的东西, 全年人人幸福、家家安康。同时, 进行射鹿比赛和狩猎活动, 这就是体育比赛的雏型。

五、春节

佤族的春节应该是学习其他民族的产物, 但同时也注入了本民族的民族因子。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家神和众神灵, 祈求神灵保佑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庄稼收成好, 打猎有收获。还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个个身着节日盛装, 吹着擦得亮晶晶的葫芦笙, 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打起歌来。此外佤族同胞还开展打陀螺、荡秋千、拔河、射驽等竞技比赛。打歌及一系列竞技比赛活动的开展, 既烘托了节日气氛, 又强健了体魄, 为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圣诞节

佤族除了信仰自然宗教外, 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还信仰佛教和基督教。信仰佛教的佤族村寨, 自然有泼水节和堆沙节等佛教性质的节庆活动;信仰基督教的佤族地区则过圣诞节。圣诞节在公历12月24日开始, 历时三天。第一天, 各家各户打扫家庭卫生, 打扫寨子、教堂, 到教堂栽圣诞树, 准备好过节敬献和食用的牛、猪。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 一部分自己食用, 一部分敬献给教会, 教会统一安排节日期间集体食用。教堂组织唱诗班和志愿者到家家户户送祝福。第二、三天, 集体在教堂庆祝耶稣降生, 然后在广场杀猪宰牛, 集体吃圣诞饭。其余时间均用于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唱歌、跳舞、拔河、打陀螺、射枪驽、荡秋千等。

从以上列举的佤族人民的几个重大节庆活动看, 都与体育文化相吻合。所有节庆中都有民族歌舞, 人人身历其间, 个个皆是主角。一方面是为了让所有祭祀的神灵高兴, 赐福于每个人, 另一方面也是彻底地放松自己, 使自己的身心都健康。而不少的节庆活动则直接开展体育竞技比赛。所以, 从发展特色文化来讲, 佤族的节庆活动非常值得挖掘。应充分利用节庆活动中的积极因子——民族体育活动, 来促进人民的体质健康, 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 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境内。佤族人民的节庆活动很多, 主要有迎新谷节、播种节、新水节、“比安南尼”节、春节等。佤族的节庆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因子, 极大地促进了佤族人民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佤族,节庆,民族体育

参考文献

[1]赵富荣.佤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4.

[2]陈卫东, 王有明.佤族风情[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

[3]魏德明.佤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

[4]田继周, 罗之基.佤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3.

[5]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水库建设管理局, 沧源佤族自治县旅游局.神奇的沧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

民族体育文化 篇2

2.1有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体育活动,都以人们的身体为载体来得到实施。体育运动要求人们要直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良好氛围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以此促进体质发展和机能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健身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功能,因为体育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初期,并非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当民族传统体育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中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劳动或战斗对体力或体能提出要求的时候,健身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中,并非作为一种健身或体育项目存在,有些是一种娱乐方式,有些是为了宗教崇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各种“文明病”频发的今天,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自然,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便成为人们健身的首选。其中,尤其以武术中的太极拳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目前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的生力军,如抖空竹、花毽等。在高校体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发展身体素质,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2.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毋庸置疑,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竞技也是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正是通过竞技、较量、比试等形式进行表现。运动员也只有通过竞技比赛与他人进行较量后,才能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要进行同场竞技,有的还要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还有一些项目虽然不是对抗性项目,但仍需要在事先约定的规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一比高下,分出胜负。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竞技功能,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日更具观赏性。有些项目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规则体系,进行竞技比赛的运动形式改造,才能成为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员,否则只能称作娱乐、仪式或表演而已。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越发激烈,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际体坛上的竞技角逐也愈演愈烈,希望通过民族智力、体力、国力等方面的比试,在国际之林中具备更充分的发言权。我国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正式迈入世界体坛,并正在为进入奥运会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出现在世界体育的竞技舞台。竞技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也只有通过竞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具有竞技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在无形中提升竞争意识,这对大学生日后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为日后的社会必将充斥各种竞争,大学生不进则退,通过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起竞争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适应社会发展,而且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娱乐方式,提升文化素养

有人说过,21世纪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是人的本性,也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满足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之后,开始在余暇时光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从而获取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而娱乐性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在目前较为偏远又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那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才使得它更具吸引力,并逐渐在当今“娱乐至死”的社会凸显优势。体育也是“游戏”,奥运会(OlympicGames)的英文直译就是“奥林匹克游戏”。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更为完整地保留了消遣和娱乐的游戏形式,加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普及。娱乐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因此,娱乐功能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这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娱乐心理。当今大学生活泼好动,对娱乐生活青睐有加。再加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呈现了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进而忽视身体锻炼,损害身心健康。高校引导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这些项目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进而回归现实世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可以为大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打陀螺、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逐渐树立起健康的娱乐方式。整个校园也将洋溢着活泼的体育氛围,使学校风貌变得积极向上。

3结语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凭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必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当今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用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化氛围中锻炼身体,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反思与体系重构[J].当代体育论坛,(10):22-24.

[2]李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搏击,2010(3):75-77.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170-172.

[4]王玉珠.高校体育文化节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

[5]邹时炎.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3(3).

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 篇3

关键词: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4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的总体要求。这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增添了新的动力。近日翻阅王京龙教授的《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1]一书,深受启发,对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有着一定借鉴启迪价值。

[1]基本内容

《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一书是王京龙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的研究专著,主要阐述了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基本框架的构架过程。在理论上拓展了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万世一系皆黄帝”的学术视野。

该书以中华文明起源的夷夏东西说为理论基础,指出东夷文化是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渊源之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以黄河、济水、淮河、长江为坐标,这四条大河流域,诞育了三个大的文明集团,它们是西部河洛流域的华夏文明,东部济淮流域的东夷文明和南部江汉流域的苗蛮文明,后来华夏文化节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来源,南部苗蛮文化的汇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来源的补充和丰富。三者不断地相交流碰撞,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华文明的整体。由《史记》而形成了中国史学界“万世一系皆黄帝”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早期曾非常发达的东夷文化。该书立足于东夷文化背景下的齐文化发展,以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战国百家争鸣为基本材料阐释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极大的開阔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学术视野,为认识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来源及形成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战国诸子对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有着突出的贡献[2]。该书主要就战国诸子思想中所体现的体育主张进行了阐释,着重对儒家、道家、墨家、医家、杂家代表人物与著作中反映的体育思想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儒家的体育思想突出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认为体育是一种服务于国家政治的工具;二是重人的体育品德修养,三是强调体育是人的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主张以“成人”教育为目的[3],整个的教育过程,既包括技能的教育训练,更包括了精神的培育。因而,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中对于精神道德的高度要求,无疑是开启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特色建设的大门。孟子则把儒学中由强调个人修养而实现“礼乐治国”,升华为由强调君主“仁政治国”而实现“与民同乐”,代表着中国体育思想史上的全民运动意识的最初萌芽。荀子强调人的气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运动健身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乐舞对人的心智陶冶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最早提倡“快乐体育”的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学体育思想的发展,始终置身于周代礼乐治国的文化背景之下,立足于培养人的气质与精神,反映着一种器宇轩昂的大无畏积极进取精神。

道家的体育精神主张与儒家的体育精神主张大异其趣,走上了更多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思考本体的“贵生”之路,形成了以遵从自然规律为基本特征的体育思想理念。从修身养生的角度看,老子的理论揭示出了人生的某些最基本的规律,在体育科学的发展层面上是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杨朱从生命的唯一性角度提出的“贵己重生”、“不以物累形”的观点,相对于健身养生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虽然透露着“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的消极态度,但他对于生命本身的唯一性和平等性的认识,不仅在当时看来有着很高的价值,即是今天,从人权的角度看,也仍然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的灿烂光辉。庄子不仅提出了“游”的心身超凡脱俗观,提出了生命现象的“形”、“神”二分观,而且提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养生观念。以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姿态,显示着对于生命欲望的强烈追求。

墨家学派的思想是在墨子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行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其思想理论和社会行为,以其强大的感染和渗透力,对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积极的进攻意识、强烈的科学探求精神、显明的道德要求和伟大的侠义精神几个方面,宛然而成为中华民族夺目的灿烂亮点。

《黄帝内经》虽托黄帝之名所作,实际上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是医家的代表作品。作为一部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的体育思想主要是站在医学科学的立场上,从认识生命现象、养护生命肌体的角度表现出来,对后来的体育生理学、养生学、保健医学等学科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书中提出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理论折射出战国时期的医学和养生思想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管子》对古代体育思想的贡献突出有三,一是最早记载了古代的民间习武活动,二是最早对“养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三是最早记载了技击(武术)的动作要求。《管子》中四篇关于“气”的阐释,是中国古代气功发展基础理论的奠基石,对中国古代的医学、保健学都有着杰出的理论贡献。《吕氏春秋》虽然不属于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但其中的体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却代表着参与百家争鸣的众多学派的体育思想观点。如其明确指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主张,并且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的升华,是战国百家争鸣过程中的高亢谢幕余音。

该书在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先秦诸子体育主张的同时,指出先秦诸子对中国人文精神的阐述与糅合,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思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静为主的行为要求、以德为主的行为规范、以利相导的激励原则”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任智不任力的竞技精神、性命至重的人本精神、重德尚礼的参与精神”等五个鲜明的特征。

[2]理论价值

自近代以来,西方体育凭借其自身“竞技”与“功利”优势的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但是,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体育规模不断扩大,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之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诸如赛场暴力、违禁药物的滥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滑坡等现代体育的“毒瘤”, 一次次刺激着人们的道德神经,使原本圣洁的体育赛场蒙羞。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重道德、重伦理为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

该书认为,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包含的人本关怀、身心并重、积极进取、追求和谐、维护和平思想不仅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并且中华传统体文化追求和谐、崇尚道德的体育观念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强调的重精神、讲伦理、尚道德、讲诚信的人文思想正是时下世界体育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缺失的内容,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中崇尚的道德理念为解决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毒瘤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民族传统瑰宝的尚德诚信思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現代社会应得到充分的张扬。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战胜自我、追求卓越无疑是竞技体育的主旋律。但在社会体育领域却并非唯一准则;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求仁和、尚中庸等思想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大为减弱。但另一方面它推崇的射不主皮、众乐乐思想对当今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参与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

[3]几点启示

该书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出现在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战国百家争鸣是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发展中的基本源头,认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是一个必须的起点。该书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近代以来我们的体育理论建设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整体认识以及现代民族特色体育理论的建设与发展相对不足,使得“我们现有的体育理论既不是东方文明、也不完全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不辨东西。”[5]在中小学足球教材中强化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教育,意义重大,不可小觑。

第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反映了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体育滑坡现象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首先应当是体育精神的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还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主体的。在这一点上,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注释:

[] 王京龙.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飞.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体育思想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3(7):123-126.

[3] 王京龙.从《论语》看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J].体育科学,2012(1):77-80.

[4] 王化冰.东周齐国——古代东方的奥林匹亚[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8):43-45.

民族体育文化 篇4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 在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中, 经历漫长的历史积淀, 必然带有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印记, 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 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并成为新世纪里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民族文化处于交流、碰撞和融会的开放状态, 其自身文化体系的有序性被打乱。体育的全球化, 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世界主导地位的确立, 使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产生危机。要如何强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如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当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通过多世纪的积淀而逐步形成, 其本身的文化属性富含着健身、娱乐、政治需要等重要功能。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更好的服务社会, 是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根本。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多样性的分析, 结合社区体育发展的自身需求,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有机的结合, 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属性, 促进其在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从而促进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对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发挥积极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各民族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 并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而继承和沿袭。它与现代体育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一) 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性

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性即民族性, 体现着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 多姿多彩, 每个民族都拥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烙印, 在不同民族其传统体育蕴含着不同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民族性特征。就是同一项目, 其运动形式与规则制度等在各民族中也都是各不相同。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代表着不同的民族个性与民族风格, 其民族性特点十分显著。

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岁月中, 虽然也曾饱经磨难、历尽沧桑, 但仍能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延续到今天, 正是由于它本身文化传承性所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不仅只是对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态与方式、技能与技巧的传承, 更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价值观念的传承。

(二)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淳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 反映的是各民族人民对自然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欢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中, 都与各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其活动形式简便易行, 男女老少共同参与, 具有极其显著的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特征。这便能促使群众自然的参与其中, 而且能最为有效地强化群体意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民族在节日庆典、劳动闲暇、人群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种健身形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渐渐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主要内容, 使得这一传统体育健身形式深入人心。

(三) 健身娱乐的一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 运动形式千姿百态, 它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 那些流传广、影响大的体育形式都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居多。人们在参与运动获得快乐和喜悦体验的同时, 通过练习和竞赛, 实现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促进提高人体各感官功能, 提高广泛分配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强身健体又满足愉悦身心, 达到健、力、美的和谐统一。因而, 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健身娱乐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发展的价值

现代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追求西方体育在运动形式上的难度、惊险和刺激程度, 以及为追求运动成绩而对人类体能的极限挖掘, 这最终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的失衡, 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民族传统体育则强调“修身养性”, 追求精神与身体统一和谐的发展, 其练习遵循养、保有节, 动静平衡, 身心兼修的宗旨, 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体健康的全面要求。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独特功能, 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一年的人均体育经费仅有几角钱,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场馆和器材严重缺乏, 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 具有淳朴自然、贴近生活的特点, 具有浓郁的观赏、娱乐价值, 且运动形式简单易行, 大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和体质的限制, 运动强度易于控制。例如各少数民族舞蹈、踢毽子、太极拳、跳绳等。这些项目都极其符合城市社区体育所遵循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简便性的原则, 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朝向网络化发展, 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更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充沛的精力。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 很多不满情绪和个人怨恨的蓄积得不到有效释放, 必然会成为引起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消除人们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不同所带来的障碍, 为广大群众提供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社会媒介, 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的发展为人们不良情绪提供一种疏导和释放的途径, 它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比体质的增强更为明显。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体育中的传承

(一) 城市社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的构成要素。城市社区就是指在城市特定的区域内, 以从事工商业和非农业劳动的人员为主体, 且具有特定地域性生活方式、组织机构和文化特点的生活共同体。随着经济和城市社会的转型发展, 势必带动文化的发展与深刻变化。城市社区作为传承文化的新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下, 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

(二) 城市社区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保障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是以社区群众为基本对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的发展是以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社区群众由于长期远离自然生活环境, 对于具有淳朴自然性、地域风俗性、观赏体验性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向往和热衷。在参与和观赏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 在满足他们健身需求的同时, 达到愉悦心情感受民俗文化的精神需要。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城市社区得以传承的保障, 群众基础的缺失, 必将造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

(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整合

城市社区建设中包括社区文化建设, 而社区体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社区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承载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 其富含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因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的指导下, 形成独立的体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传承的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形式, 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进行选择性的传承和发展。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城市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 使其融入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中, 使城市社区成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载体,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有效整合, 焕发其新的生机活力。

四、结语

体育全球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要立足于城市社区这一现实土壤。将娱乐性、健身性价值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广大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在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弥补城市社区体育的现实困难, 努力激发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 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中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200-203.[1]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200-203.

[2]邓星华.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 2007 (14) :29-31.[2]邓星华.论体育全球化的几个问题[J].体育学刊, 2007 (14) :29-31.

[3]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 :17-19.[3]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 :17-19.

[4]沈毅.浅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3) :46-47.[4]沈毅.浅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3) :46-47.

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论文 篇5

在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内容是维系民族成员之间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群族身份认证的重要标志,这种文化理念逐渐成为民族生存及发展的基本核心。伴随民族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及创新,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形式。对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而言,其内容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合部分,很多体育活动的构建会将文化形态作为基础,实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稳定创造,充分彰显社会环境下民族体育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由于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价值,通过对相关研究内容的梳理及分析,实现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的重要性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性是文化重构的基础

文化的自觉性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一定会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及碰撞,主要是在民族发展中,需要有民族文化的支撑,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导致文化传播中问题出现,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需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不断的更新。在整个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自我扬弃,从而促进良性循环状态下社会文化的稳定发展。而且,在当今文化冲突及文化迁移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及重建,从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对自己需求的分析,确立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稳定支持。由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体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认真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拓展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1]。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保证

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民族文化作为独特性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发展及创新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民族文化之本,才可以在文化上形成直立、创新的文化传承理念,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创新。同时,在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先注意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再注重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认清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根基、特点以及历史内容,实现体育文化的有效重构,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传承[2]。

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的局限因素

(一)对人文现象认识不充分

对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而言,由于其独立性不强的特点,会导致研究者在人文现象认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共生文化分析的过程中,其文化形式没有呈现出完全剥离的状态,例如,在节庆、娱乐等活动构建中,肢体活动会与体育中的行为交织在一起,人们极容易对日常生活与民族体育身体活动产生混淆,所以,对一些人对人文现象的认识也就存在着模糊性的特点。(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受特殊文化影响对于人文现象而言,一些人会认为这一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在研究中会很少涉及到民族体育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严重影响了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同时,由于研究人员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不全,对民族体育背景、起源以及功能的认识存在着片面化特点,导致在体育文化分析中出现了主观臆断的现象[3]。

(三)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通过对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文献分析以及文本叙述的过程中,在这种单一性研究方法构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适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策略,虽然在这种方式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但是,与复杂文化内容相比,这种文化形式仍然缺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导致人们不能全面的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文化的发展会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这种复杂性的文化特色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研究、文化阐释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稳定的融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描述,所以,应该在体育文化传承中,通过多种研究方式的运用,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分析,从而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综合探究[4]。

(四)传统思维制约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在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其中高度普适性现象的出现虽然可以采用笼统、模糊的方式进行自然现象的分析,但是,通过这一条件内容的概述及分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性内容,从而形成科学性及专业性的概述理念,促进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对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在其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具有差异性的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发展脉络,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创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律性分析。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种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时代性的特点,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及文化分析中,应该寻求文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保证体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社会性及文化性的特点,减少传统思维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限制。

三、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

(一)构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

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内涵,在历史实践及反思的过程中,文化理念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同时,在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的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需要树立科学化的传统体育教育理念,通过正确、客观评价理念的设计,可以正确进行指导理念的分析,从而达到文化传承中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正确理论指导构建的环境下,体育研究者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及保守的思想,通过辩证理念进行民族体育文化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理念,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5]。

(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的交流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是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自然、掌握社会及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内涵。但是,在现阶段文化传承环境下,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不足,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导致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筛选及分析,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珍贵资源,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朝着多元文化方向进行发展,充分展现民族结构的实用性价值。同时,在科学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需要运用多科学原理进行价值问题的研究及分析,构建完善性的体育文化发展理念,从而为体育文化的继承及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及传承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形式受到限制。因此,应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文化的传承,实现与不同文化的稳定交流,使专业的体育研究人员掌握体育文化的成果,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中本土化及全球化的有效整合,推动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5]。

(三)实现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的研究不能离开专业方法的支持,如果在文化传播中缺少了传播的方法,也就会造成民族精神的缺失。在这一方面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涉及到民族学以及人类学,同时也会波及到社会学以及传播学之中,所以,在宏观角度下,进行构建科学化的文化服务理念,并在问题研究及方法创新的同时,实现人文主义及实证主义的有效融合。在方法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进行稳定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的相互统一。在基本方式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收集、民族志研究以及考古研究问题的使用,实现理性时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通过这些成部分,它需要相关部门与医务人员的重视、完善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政府足额资金的投入、定期业务知识培训及日常督导。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06-16.

[2]周敏,刘滨,周丽芳.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7):815-816.

[3]闫芳.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7(1):39-40.

[4]王艳,刘书绵.标识化管理对临床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卫生管理进展,,8(29):29-31.

[5]汪玺正,刘彩红,李俊艳,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8-701.

[6]韩颖,赖晓全,熊薇,等.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92-494.

[7]武改丽,高美荣.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4):1286-1287.

[8]何光琴.负面清单在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5):1-3.

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篇6

【关键词】传统年节;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清明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河南民间清明节期间自唐代以来有寒食禁火、祭祖扫墓、插柳、植树等习俗。常见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有:荡秋千、放风筝、击壤等。

1.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起源有不同说法。一说起源于汉武帝时代,是一宫中游戏,本为“千秋”,千秋万寿的祝词,后来倒读为秋千。一说是,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时看到少数民族做这种游戏,于是就把它带回到齐国,用于训练士兵,后演变为娱乐游戏。

研究显示,荡秋千活动在河南地区普及较广泛,也是人们常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常见活动场地为公共体育活动广场、公园、校园等。

荡秋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今表现出积极强烈的娱乐性,调节身心的休闲性,活动时段的模糊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喜闻乐见的趣味性以及竞巧逐技的竞技性。另外,由于历史延传,这一活动女性参与较多。

2.放风筝。

风筝是由春秋时期的“木鸢”演变而来。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纸鸢开始变得更轻和能放飞得更远了。隋唐时期开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内容。宋以后,放风筝已相当普及。

研究显示,如今的河南各地,放风筝活动普遍开展,清明期间表现尤甚。参与活动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所放“风筝”也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如有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制成的风筝,也有模仿人物制成的风筝,还有模仿物品制成的风筝等。

放风筝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今表现出活动时段的相对模糊性,器具制作的生产性、创新性,活动日常化开展的生活性、普及性,活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以及调节身心的休闲性、趣味性。

3. 击壤。

击壤,是一种投准类文化活动。相传在帝尧时期,天下太平,百姓悠闲而做“击壤”之游戏。其游戏方法是:在场地上竖立一块小木头——壤,比试者手中拿另一块相同的木头,站在三四十步之外依次投掷,看谁能命中“壤”。壤的形狀像鞋子,一头大一头小,尺寸约一尺四寸。宋代出现了“掷砖”、“抛堵”(堵是瓦片,即打瓦片的准确度),清明期间,青少年纷纷“掷砖”、“抛堵”,活动非常热闹。

研究显示,如今河南大部分地区保留有击壤之戏,但其“壤”在历史发展中演变得多种多样,有用木块的,有用瓦片的,有用工业废弃材料——铁片的,有用石块的,有用废旧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作“壤”的,总之,由于其活动器具的简易可制作性,给了人们大大的创作空间,活动时,人们依据所处环境,现有材料就可制作出“壤”,以供活动之用。也由于此特点,使得这一活动在河南地区开展较普遍。

击壤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活动时段的模糊性,活动场地的灵活易设性,活动器具的简易制作性,娱乐身心的趣味性。另外,这一文化活动多见于青少年人群。

二、端午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端午节期间河南民间有食粽子、插艾蒿、佩戴“香布袋”等习俗。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有:赛龙舟、斗百草、拔河、跳房子、踢沙包等,特色活动为龙舟捉鸭、斗百草。

1.龙舟捉鸭。

龙舟捉鸭,是河南周口端午闹龙舟活动中最有吸引力且颇具特色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从字面就可看出,该文化活动是在划龙舟的基础上,融入、添加了“捉鸭”事项,经过整合、创新形成“龙舟捉鸭”这一新形复合型文化活动。该活动规则显示,首先,应划着龙舟进行捉鸭。其次,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而不同队别的鸭子的腿上都有各自的标示。最后,以捉到鸭子的多少判定胜负或奖励。

研究显示,如今每年举办的龙舟捉鸭,参与人员众多,声势浩大,已成为周口乃至其周边地区民众广泛参与的品牌文化活动,颇具影响力。目前已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龙舟捉鸭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培养人们荣誉感的民族性,多人参与的集体性,相互配合的协同性,整合、创新活动形式的创新发展性。

2. 斗百草。

斗百草是端午期间河南人民又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据考证,这一习俗活动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延传至今。如今流行于河南民间的斗百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不同的植物茎或草茎双方通过绞合撤拉的方式比赛输赢,一种是用同一植物茎或草茎双方分别撤拉,根据所形成的图案判断输赢。

研究显示,如今人们通过斗百草来斗知识、斗韧劲、斗运气,斗知识,是比赛植物知识的广博和准确;斗韧劲是比赛人们的意志;斗运气是比赛人们的技巧和方法。由于活动器材随处可见,因此在河南民间广泛流行。

斗百草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益智增识的知识性,见智见识的方法性,巧取智夺的技巧性,取材于自然的朴素性,简易朴实的可操作性,娱乐身心的趣味性。另外,这一活动多在儿童少年中开展。

三、中秋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中秋节期间河南民间有赏月、赏桂、吃月饼等习俗。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有:篝火舞会、打陀螺、抖空竹、抛绣球、推铁环等。特色民俗传统文化活动是豫东开封的铁塔燃灯夜游——作为地域特色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游览参与。

铁塔燃灯夜游,是开封人民在中秋期间举行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中秋之夜燃灯是开封人民历代延传下来的习俗。据说,这一活动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明清时期开封铁塔的中秋节之夜,铁塔上遍点灯盏,眺望犹如火龙,灿烂炫目犹如白昼。

研究显示,如今每年中秋节期间举办的铁塔夜游节中,除延续了燃灯之习俗外,还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舞龙表演、舞狮表演、武术表演、推铁环、打陀螺、抖空竹以及各种杂耍等,更增添了集声、光、电于一体的、颇具时代特色的实景节目——铁塔光影秀。人们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丝交辉,塔灯辉映”盛景中,环灯踱步,朔回千年,充分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节会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烘托了夜游节会的热闹气氛,丰富了开封铁塔燃灯夜游节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开封地域特色娱乐文化。

铁塔燃灯夜游这一特色民俗传统文化活动表现出融传统、现代于一体兼容并蓄、接纳众善的包容性以及传播外向的开放性,彰显解读历史延传的文化性,继承传统体现时代发展的创新性,挖掘地域资源展示文化渊源的地域性。

参考文献:

[1] 徐光春.文化的力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彦君. 年节视阈下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科学时代,2014,23.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文化宣言 篇7

我们“全国高等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论坛”的全体与会者, 愿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表达我们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强烈愿望。

百余年来, 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一种强劲的势头。我们并不否认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但是, 我们也不得不警惕其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与挤压。文化的世界性与时代性, 应当建立在民族性与传统性的基础上。诚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一样,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由于起源、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 所形成的体育文化也必定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各种不同形态的体育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灵动的结晶, 体现着不同族群的精神信仰、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主张, 不同民族、不同形态的体育文化之间要互相尊重, 加强对话, 减少偏见和冲突, 促进交流与合作。既反对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 也反对庸俗的民族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消极保护态度来避免流失, 还是以积极创新态度来促进发展;是在交融中消蚀自我, 还是在竞争中保持自立, 都是当今中国体育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特别是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 其深邃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技术内容, 对本民族乃至整个世界, 都具有久远价值和深刻意义。对待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应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应该走出西方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和实践范式, 回归到固有的文化发展轨道中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体育文化, 使其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醇厚的文化滋养。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近700项, 汉民族项目已有300余项。如此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改造和推介, 不仅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代义务, 而且具有繁荣世界体育文化, 造福于人类的历史责任。以太极拳运动为例, 它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 人与人和谐的伦理观, 人自身身心和谐的养生观, 十分符合当今人类社会的需要。我们相信, 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 能够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生与希望,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新的时期,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应当有所作为!

我们呼吁, 要坚持文明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的思想理念, 理解与尊重诞生于不同文明体系下的各种体育文化形态, 实现不同形态体育文化间的对话、融通与共享。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而是要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 将其置放在一个宏阔的社会文化与历史长流中加以透视, 探讨其自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机制, 并以此进行改造、发展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要站在世界文化的潮头, 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它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等历史使命。

文化的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还有待于伟大的创造和成功的实践。我们希望, 体育工作者以及所有热爱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的各界人士, 共同携手, 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而不懈努力。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拥有一个灿烂而崭新的明天!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探析 篇8

一、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析

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以及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枢纽,其主要表现在国家意志以及民族的行动之中,是民族身份得到认同的有效标识。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命脉,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特殊的生产生活形式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文化氛围中产生的,进而逐渐作为我国民族凝聚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体育文化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迹,例如骑类竞技、射弩等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陶冶情操”、“坚韧不拔”、等观念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修身养性”、“修身养性”等观念大致相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的关键标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达形式,也是文化遗产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单一的叠加形式,它的范畴相对更加广泛,包括汉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并针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的探究,以期能够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以及拓展。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的文化特性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

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有效制约以及影响,社会中开始出现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文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下,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独立并且较为独特的文化,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化之间的区别标志,使民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体育文化中武术受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及道家观念的影响,子啊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影响下,人们通过对一些鸡、螳螂、熊、猴、虎、蛇、鹰等动物之间的相互搏杀进行仔细观察时,逐渐创造出来象形拳。这些集不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其自身较为独特的民族标识,并且文化气息相对较为强烈,也包含着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较为代表的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影响下,进而逐渐成为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民族符号”。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

地域是我国民族长期进行繁衍以及生存的基本空间要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所处地域环境的影响。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养成的生活习惯就不同,因此这就成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原因。简而言之,地域特点的不同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现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南方的生存方式仍然以渔耕业为主要耕作方式,但是北方的生存方式则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基于这样的状况,就逐渐形成了南方人们善于竞渡,擅长游舟、北方人们善于冰嬉,擅长骑射经济的形式,在这样的影响下也逐渐形成力南拳北腿的主要形式。以上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生活方式不同造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的特点。

(三)民族传统文化具备传承性

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延续传承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继承性以及延续性就是传承性的良好展现,人类生产以及生活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进一步的进化以及完善,这就是本身文化具备传承性的有效体现。例如我国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中的抢花炮,花炮其实是对火药发射法的沿用体现,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后来创设出电动发动炮。这样就有效的体现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以及创新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了民族性、体育性以及传统性三个不同的层面性质,其不单单包括一个民族在过去对文明的创造成果以及文化的创造成果,并且涵盖了民族文化未来的趋势走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相应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民族体育传统的传播,并且进一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进行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杨海晨,王斌.范式转移:从“民族体育”到“族群体育”——人类学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11-17,66.

[2]万仁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206-206.

民族体育文化 篇9

1 高校体育文化现状

近年来,高校体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采取了相应解救措施,但未能达到预想效果,方案提供不全面和改革实施不彻底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以高校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竞赛的目的性太强,专业性提高之后,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校运会的教育传播意义也丧失,建立不了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只能由少数人为个人名誉利益而战。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少部分学生会参加校内体育社团活动,现实条件决定这些社团缺乏场地器材、缺乏活动氛围和项目策划、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娱乐性强,性能单一,容纳力不足,只能成为学生交友娱乐的场所。如果说这些校内社团欠缺一定的资源,那与之相对的便是高校生必修的体育课。有了学校资源支持有专业老师指导的结果仍旧不甚理想,原因我们先从体育意识谈起。第一,体育意识指人们对体育各要素内容和精神活动的结合。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误思想存在,体育运动是浪费时间之举,必须以牺牲智育时间为代价来换取运动时间,对体育健身的实际价值没有正确认识,各组织的体育运动参与和协作能力不足。第二,体育教育工作者以考试成绩达标标准对学生进行训练,为教学而运动,缺乏趣味性。教育工作中的授课枯燥、形式单一、技术水平较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处于被动低位,难以舒展身心,难以科学的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第三,在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下,忽视了个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是动机,59%的学生为了体育达标参加锻炼,但这种动机的特点是肤浅、短暂、易变。非由兴趣所致的体育锻炼通常没有理想的成效。

根据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从教育工作者方面;加强体育工作者知识技能建设,深入研究体育精神,增加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活跃在快乐的体育氛围中、科学体育方法的指导下,健美的身体,净化的心灵,幸福的灵魂。融洽与学生关系,保护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及时采纳合理的建议,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高校体育文化宣传方面;定期组织大型运动赛事直播或纪录片的观看,举办体育知识专题讲座,在校刊、宣传栏进行宣传。加强对体育运动文化的了解,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增加体育运动比赛内容、规则、形式等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运动的强烈愿望。在尝试和练习中感受运动的魅力,慢慢产生稳定持久的动机。从学生自身方面;增进体育知识,提高运动客观过程及规律的认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渐用于实践,将兴趣转化为需求,像饮食一样不能间断,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自觉实践。形成严谨、规范、务实的作风。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开展高校健身场所,规范管理。一些实力雄厚的高校,不应错失健身计划工程开展的良机,应把握学生休闲时间动向,为他们建立参与体育实践的组织,提供廉价便捷的服务。从一些方面讲,这也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校外社团的指导工作,使体育社团专业化规范化,提供校外社团资助,帮助其参加体育赛事的机会,使运动形式多样化。

2 民族传统体育内涵

作为占据中国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其重要的职能之一是防卫职能,它在中国历史社会生产、宗教祭祀、抵御外来侵略和军队建设中有重要意义。另一个背景是颇为丰富的传统文化,体育,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其中也包含了中国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起源,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如保家卫国、生活技能传授、祭祀活动这些精神体现对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弘扬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作用不可限量。从而民族体育在与素质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及个性培养的融合势在必得,能极大限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传统文化体育的博大精深。其一,政治经济作用。传统运动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各地方群众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纳入经济和贸易,形成一个临时的市场,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促使交易活跃。其二,教育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取自生产、生活,并在体育活动中,对下一代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教育。有些民族还通过宗教仪式教育后人勇于挑起民族兴旺的重担,帮助后人形成好的品质。因此这种教育渗透在人们意识的血液,形成了一种精神并传承。其三,健身作用。体育锻炼通过身体活动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也是社会生产劳动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各个民族在长时期的社会劳动中逐渐开发了独家特殊的运动方式。不仅体能增强,健康有保障,精神也得到极大慰藉,磨练了意志。因此各方面的特点体现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的博大精神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其四,竞技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多数民族的体育活动都体现竞技特征。和其他文华类似,体育文化也体现着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特点。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多个民族共有。如武术、剑术、马术、舞龙舞狮、象棋围棋等都为多数民族钟爱,民族体育的客观性和娱乐性都通过竞技方式淋漓尽致体现,因其特有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生活习俗、风俗环境内容,这种表现形式也为各族人民多接受。直至当今,许多民族体育项目也代表国家参加了许多国际赛事,有些甚至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五,传承团结功能。上文提到过一些体育运动项目都是为多个民族所共有,共同接受的民族体育习俗通常能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产生归属感,不自觉聚集到一起。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1996年2月,香港设立国际龙狮会,自古舞龙舞狮活动都存在,人们寄希望于这种代表祥和的动物,祈求平安、辟邪等,香港的这一举动旨在让舞龙舞狮这项运动传播更远,凝聚全世界华人的思乡情。

3 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

3.1 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大熔炉熔炼出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等的体育形式,都会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不只是强身健体,也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交流,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体味历史的沧桑、悠远,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大学里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偏向于脑力劳动,扎根于学术,不注重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魄、开发智利的重要性,对运动不是很看重。他们可能认为这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先是在运动方面做宣传,然后取得一些成功,然后导致运动和学术界限模糊,学术水平开始下降。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和各种运动的不同要求,因为可以全面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实施。此外,礼、义、仁、志、信为基础的中国传统体育,道德第一,身体第二、学问最末的思想根深蒂固,受儒家学派的影响,让学生知道在体育活动的礼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充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文化随时间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也濒临消亡,一部分已不复存在,究其本源就在于历史进程的变革打磨掉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华的锐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心理结构、审美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一些固有的思想不能及时得到养分,导致青黄不接或消亡困境,将传统文化引入高校则是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然,让更多高校改革的管理者重新审视传统的体育模式,不断推荐体教结合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又一起点。

3.3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将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

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国家体育资源,建立一个正确的意识教育,从而再次发现国家体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使那些封存已久,已经被认为落伍的体育文化再次焕发青春、熠熠闪光,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大学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的,促进灿烂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的实现。

4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文化的原则

4.1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而各级各类的高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各地高校在开展民泽传统教育教学的同事,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师资力量与资源,思想意识有较高深度的学校在选择与民族体育结合的时候,应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更深层次内涵,与高校体育文化结合,让学生学习更丰富的技能。

4.2 兼收并取原则

在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同事,充分西区传统教法中的优秀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鼓励学生运动,更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发挥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同事借鉴现代教育教学的优秀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高校体育文化教学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勇于开拓创新。

4.3 创新性原则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不断开拓创新,这种创新是在不改变原有文化底蕴的前提下进行的,也不能固守成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一定存在传统文明,例如传统民族特色、风俗、意识、形态。经过时间积淀的优秀内容只要符合当今和谐社会主流思想的内容,就值得保留。在此基础变革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民族体育更好得融入高校,增强了创新性,拓展学生思维,顺势发展。

5 结语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都深刻影响着传统民族体育,这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民族体育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社会的渗透。高校教育者在体育教学中,在带领学生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无形帮学生树立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强健的体魄服务社会,以正确的观念贡献国家。这便是民族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道湘.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社会文华学院学报,2005(4):2-5.

[2]徐国忠,贺国侠.民族体育的社会特性研究与课程开发构想[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4):33-35.

[3]邵龙宝.高校体育文化自觉及其教育[NJ.体育文华导刊,201 3(2).

民族体育文化 篇10

一、对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 大学文化博大精深, 是包含着众多的文化内涵的, 其中之一便是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可以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体育的精髓以及核心, 相比于其他大学文化特征, 它具有着约束性、规范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的特征, 因此, 可以这么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思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在大学体育方面的重大作用, 这也就要求体育部门重视并加强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有助于高校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尤其是体现在高校集体项目竞赛过程当中。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他们都是存在着个体性差异的, 而这种差异也只有通过合作精神以及规则才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大学体育制度文化进行了细化, 例如秧歌, 为了达到精髓的目的, 教育部门甚至还派遣专家深入实地考察, 从而实现对于秧歌精髓的最深入挖掘。

二、对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同样也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大学体育其他方面的建设,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更加着重于对于物质方面的建设, 举例来讲, 设备器材、雕塑符号、设施建设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体育文化建设, 可以这么说,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是大学体育的重大物质保障。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大学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大学, 此时的大学, 更加注重的是对于人文方面的关怀, 生命是依赖于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 那么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包含着对于生命体的关爱特征, 与大学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大发展相结合, 从而对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作为大学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酝酿以及实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之上的,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正好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对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在大学开设, 在一定程度上讲, 对于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它直接推动着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前进与发展。总体来讲, 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 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有助于提升学生情趣。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学生情趣的提升是巨大的, 举例来讲, 云南白族著名的体育项目——霸王鞭, 其自身有着极好的美感, 对于提升学生的品味, 提高学生的情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 培养学生道德观。民族传统体育于大众体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可以说是大学生好奇的关键点,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 不仅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 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再举个例子, 广西壮族有个极为著名的体育项目抢花炮, 通过集体参与以及集体配合, 可以培养出大学生的归属感以及荣誉感。第三, 对于学生进行精神奖励。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学生精神奖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例如通过武术教学, 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武术民族性情怀,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从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结

综上所述, 民族传统体育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制度文化、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层面, 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丰富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生活, 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有很大提升作用。传统体育的内外兼修、阴阳调和等观念, 有助于建构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 形成健全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 高校要努力扩大宣传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从而发挥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大效果。

摘要: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体育开展的精髓与灵魂, 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是大学文化中最具有活力性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关键组成, 从辩证的思想来考虑, 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本文旨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希望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利, 蒋明朗.浅谈高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博击 (武术科学) , 2007, 04:80-82.

[2]刘东渝.试论民族地区高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5:127-128.

民族体育文化 篇11

竹竿舞是黎族、佤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竹竿舞是黎族、苗族和广西京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动作优美,节奏活泼欢快,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我校决定让北方的孩子学习和感受海南的风情,加上竹竿舞充满青春的活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竹竿舞”对益智、缓解压力、塑造形体美和提高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积极性作用,盛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下面是我在实施竹竿舞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课前,请学生观看视频中黎族竹竿舞资料,领悟跳法、竹竿的敲法,让学生了解竹竿舞,了解黎族的民俗民风,了解竹竿舞的故事,激发学习竹竿舞的兴趣。

课中,我认为竹竿舞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受,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1教法上:注重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欣赏者。教师充分抓住教材,感知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探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2学法上:学生是参与者、探究者、表演者。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观摩、尝试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快乐的学习方式掌握跳多根平行竿的动作方法。

3教学组织手段:力求在新颖、趣味、独特上下功夫,利用竹竿进行有趣的游戏教学。在轻松气氛中体现“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情”-让学生尽情活动,尽情发挥,尽情展示;“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4教学特点:利用结伴过竿,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

竹竿舞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学习基本技术,提高技术,合作创编三个阶段:

1基本技术:教师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打竿的方法和节奏,打好竿是关健,学会进出竿的基本步伐是前提。

(1)击掌模仿练习打竿和原地练步伐。

(2)在地上画线练习和在不动竿上练习。

(3)分小组练习过两根到四根开合竿。

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边练习边喊节奏,“进出进出——进进出出,开合开合——开开合合,高兴高兴——高高兴兴”或节奏童谣,或向少数民族一样跳者与击竿者互相喊“嘿!嘿!”。

2提高技术:提高学生过竿的数量和熟练性,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教学方法如:(1)设计“挑战”游戏:“挑战1”跳平行8根竿 ;“挑战2”跳平行16根竿 “挑战3”跳平行24根竿。通过“挑战”,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通过练习难度的逐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另外,在学生跳跃多根竿时提出钻洞、击掌、手拉手、转身变向、左右脚变换在前跳,手臂做舞蹈动作等要求提高难度。改变竹竿的摆放跳过由三层竹竿组成的方格形,从而提高学生跳动的熟练性。(3)结合音乐练习,强调跳竹竿的节奏韵律,跳竿时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增强跳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化动作节奏,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3合作创编: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想象,探索创编新的跳竿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竹竿的摆放,新的过竿方法和在尝试新的花样时的安全问题,组织小组或个人展示及评价等。教师启发学生,双脚一起过竿、不出竿来回跳、转身回来;每个小组编出不同的多人一起过竿的动作如:四人手拉手,两组从同时从两端跳,单个依次跳(多根平行竿)两人做交谊舞姿势跳,跳方格形时怎样转圈跳等等。

课后,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启发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创编时间。

学生是最有潜力的资源,是学习和锻炼的主体。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模式化的经验。教师应在教学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启发提示的程度要看学生的创造水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本领,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领悟跳竿运动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探究意识。你会发现学生的创编水平会大大出乎你的想象。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篇12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起的作用日益为人们认识与重视[1]。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与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文化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弘扬与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背景

1.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与世界其他文化有着相同的规律与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特殊的民族形式[2]。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 跑马射箭、马上摔跤、赛马、叼羊、“姑娘追”等民族传统体育。而从事农业或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的民族如壮族、苗族其传统体育大都是爬山、摔跤、角力、跳跃、射弩、射箭以及手上技巧等运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摔跤、赛马、射箭三项竞技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藏族在藏历年和“望果节”都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赛牦牛等体育活动;傣族泼水节划龙舟、瑶族“六月六”游泳、彝族火把节摔跤、侗族“三月三” 抢花炮、朝鲜族的荡秋千、苗族的上刀梯、羌族的推杆等都已成为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都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同时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运动,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同胞。作为龙传人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崇敬以龙为图腾,龙文化成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节日庆贺中便会有舞龙表演,龙腾虎跃的舞龙成为凝聚海内外的一股巨大力量,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加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号召力,舞龙运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1.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文化既是被传承的,也是不断发展创造的,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太极的养生保健功效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太极运动已经传播到西方许多国家与地区。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文化心理,留下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痕迹。一种民族体育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逐渐延续,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性对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2.1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世界是一个一体化的地方,处在有限但却强有力的文化元素的猛攻之下[3]。在全球文化的融合背景下, 一些优秀的与传播较快的文化往往占据国际文化的主导地位, 引导文化的发展。而一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与传播的文化,就会出于劣势地位。失去竞争力出于文化的边缘区。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把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不断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同时借鉴其他西方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 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2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一体”与“去粗取精”

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中的数十个少数兄弟族,是不同层次的民族共同体辩证统一的民族结构[4]。”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它既有特色的中国文化风格,又有在这统一的民族实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过程中去除封建落后的迷信色彩,最大化地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内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在发展的首位,创造性地吸收、消化、传承传统的民俗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与发展中得到更好地提升。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

3.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加法与减法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非一陈不变。只有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才能其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产生至今不断的推陈出新各种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开始萌芽于生产劳动,人们为了采集与狩猎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一些投掷石球,弓箭,垂钓,游水等。在部落的战争期间,人们为了获取水源,领地,开始对战斗人员进行身体与军事技能的训练,蹴鞠最早便是为了训练将士的。以弓箭为例,原始人是通过桑拓一类树木的弹力而制成弓箭。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汉族内部为争夺地盘、战事不断,北方多游牧民族骑马作战,弓箭始终成为战争的主要武器,射箭成为主要的军事技艺之一。春秋以来,射箭逐渐从军事训练项目分化出来朝竞技、表演方向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契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都以畜牧狩猎为生,牧放、狩猎离不开骑射,射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为了推动其发展,辽金元朝都设有专门的骑射节日。时至今日,射箭已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射击并列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具有广泛的传播意义。经过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完善并进行推广这种历史渊源的发展即可以称为“加法”,它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能够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给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又如: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花样跳绳、龙舟竞渡、放风筝、踢毽球、 脚斗士等项目由单一无趣地体育项目经过创新改变转化为人们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中,并不只有加法,有时也存在减法。所谓的 “减法”就是在历史过程被理智与道德逐渐减掉或删去的项目。 它在产生与发展,有时也会随着一个时代的变化直至消失。沿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兴盛、繁荣、完善、转型及发展这一条整体的脉络来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不断适应人们生活的各种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一些被斥为野蛮、落后、荒唐、淫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今天只能透过文字的记载去了解。比如怒族的“盖房舞”、郝哲族的“叉草球”、祭祀中的舞蹈等。

“加法”就是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不断涌现的东西,而“减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消失的东西,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 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不断适应的结果。当现代化在各种生活领域以“新”获得理所应当时,“野蛮”或“迷信的”就只能作为“旧”,民族传统体育只有最大化的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 科学有效地纠正其不合理的地方,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3.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函化与叠合

“多重时空的层叠整合”是文化变迁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一个地区的由于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变异的积累出现新的文化现象,旧文化现象并不以消亡于破产为基本特征,而是经过选择、 转换、与重新解释以后,依然被一层层的重叠与整合在新的文化结构[5]。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是一条双轨路线方向,一方面有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叠,另一方面又有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叠。要采取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向世界体育文化开放的战略[6]。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越往史前时期,人们的文化交流就越是融聚为一体。德国哲学家卡希尔认为:简单文化中的思维在空间上一切事物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 在时间上“现在,过去,将来彼此混成一团而没有任何明确的分界线。”而民族传统体育正处于这样的局面。长期以来多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环境,多种文化共存于同一社会环境里。 不同民族通过共同的劳动,共同生活,为文化提供了函化的平台。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 人们经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合与交流。

它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样代表着人们的某种信仰习俗。一个真正能够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定具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的传播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文化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心理,即使时空的推移转变,它仍然可以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娱乐,包括艺术中展现出来。在不断地渗透,融合到各个领域为别人所接受。它所具备的文化传统特征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融合共进。

3.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与共性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的关系。现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多样的地域性,个性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多彩的表现形式。追溯历史的长河,道德与信仰使民族传统体育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它身后的文化底蕴,是在个性文化的形式上所传达出的几代人拥有其共同的信仰与文化习俗的特征。 这也成为当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困境的根结。我们既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也要融合当今全球文化共享下各民族共同发展,不断融合的潮流,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融合多民族的共性,只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才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演变,文化的整合而被人们淡化、失真或遗忘[7]。

将“个性张力”变“共性张力”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求大同,存小异是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民族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民族文化的特色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野,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同与普及。一些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消失或已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传统项目趋向于竞技化,民族项目的日益减少,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的种种困境。民族传统体育在今天的发展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大损失,历史文化中的一大遗憾。要想得到很好地发展就应该注重将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世界性特征融合起来。

4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严重的流失。一个在理论上没有科学阐释,在文化上无鲜明民族特征,又无现代体育文化理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不可能被世界承认和接纳的[8]。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在所属文化的特征下,寻找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借助文化影响力的平台不断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并使其发扬光大, 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深厚, 源远流长。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全面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而且要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要有科学方法,寻求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自身特色,要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不断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9]。在文化强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只有通过发展内在的文化动力不断探索出新的基点与视野才能使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文化发展入手,针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缺,其发展应从发展背景、发展方向、发展空间三方面进行建构。

上一篇:产后会阴切口的护理下一篇: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