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2024-05-3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精选12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1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概况

广西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共有283个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 且各少数民族间传统体育的资源分布非常广, 而壮族的体育项目为最多, 约有134个;瑶族其次, 约43个传统体育项目;侗族33个传统体育项目;仫佬族4个、水族6个、毛南族5个、回族最少为4个传统体育项目。

根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及活动性质, 可将这些民族体育划分为表演类、舞蹈类、游戏类、竞技类和节会类、养生类等六大类型。按六大类型统计,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有305个项目, 其中竞技类47项;游戏类64项;舞蹈类38项;表演类123项;节会类24项;养生类9项。

2 影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利用的因素

2.1 广西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作用的态度

人们最大的财富是保持身体的健康。人体是需要不断的运动的, 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增加身体心脏的机能, 才能维持身体各器官正常的运行。调查显示, 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按样本总体比例排序为:从不参加占16%;偶尔参加占57%;经常参加占27%。

2.2 开发利用的力度不足, 产品挖掘不合理, 生存环境恶化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类型全、品位高、数量多的特点, 但是实际开发利用的体育项目相对较少, 只是部分地区开展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 由于规模小, 缺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特色和内涵的挖掘, 并且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和保护措施不够, 有的甚至遭到破坏, 有的民族特色逐渐失去了原味,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吸引力不断下降。此外, 少数民族人民贫困生活的压力差异的存在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青年继承人外出经商或者打工, 后代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意识逐渐淡薄,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逐渐陷入了缺乏继承人的尴尬处境。

2.3 政府支持欠缺, 发展不均衡, 整体经济效益不乐观

目前为止, 虽说从自治区的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战略性的部署及规划, 并制定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规划》, 然而广西各级地方县、市政府却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缺乏认识与责任心, 致使产生了诸如具体措施无法制定周全、针对性的文件无法到位、分工安排不够明确以及意见建议不够全面等问题。总体而言, 目前政府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尚且处于一个无序可循的自发性状态。

2.4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专业人才匮乏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关键是经营和管理人才, 而且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目前, 广西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而后者于2011年才开始该专业的招生, 对于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合理开发利用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人才的缺乏导致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这是制约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

3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思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就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 使其通俗化、大众化。研究的思路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定为主体, 将地方政府、文体局、民政局、旅游局以及民族民间团体作为研究的客体, 开发的构建模式可根据需求, 可分别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群众健身、学校体育教育和民族体育旅游的体系。

3.1 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设想, 开发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要面向广大广西少数民族群众, 用科学的健身规律指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提高。我国目前正全面推行2012年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 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助于充实和丰富广西少数民族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 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方面的活动以及各种媒体对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进行大力的宣传, 比如通过表演赛、文化节、橱窗以及横幅等形式, 让世界人民能够充分的认识广西传统体育的有趣性, 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广西人民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 感受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自身特有的气质, 使市民对少数民族精神文化能够全面了解并且认同, 深入整治分析以及收集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资源, 加大宣传的力度, 鼓励全民共同参与体育传统资源。

3.2 丰富广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设想, 开发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不仅是单纯的教学, 同时也是体育发展成长的摇篮。因此, 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的发展要从民间娱乐的形式逐步向规范、科学以及普及的道路迈进, 学校专业教学就是必由之路。无论是欧美的各项球类赛事活动, 还是日本柔道或者是韩国跆拳道, 无一不是将学校体育作为中介, 从而完成了有低水平窄范围向高水平竞技项目过渡发展的过程。丰富多彩的广西传统体育其实于学校体育中开展是具有十分优越的先决条件的,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亲切, 更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此同时, 它能方便地推广给人们, 而人们也容易自然地接受, 并会积极地投身于广西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与赛事活动, 发展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方法与措施。

3.3 丰富广西体育旅游资源的设想, 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由多种文化共同组成的特色的文化形态, 它是集竞技、舞蹈、歌曲、表演、游戏等等因素于一身, 包含丰富多彩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 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能使旅游者观赏到很多很多特色的传统文化风采, 游览者还可以亲身参加有关少数民族传统形式的多种特色的体育活动, 就如到当地旅游可以玩当地的抢花炮和抛绣球以及板鞋的竞技各种项目, 它是又经济实惠又能健身和娱乐特色的少数民族的多种传统的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渐渐步入了小康的生活, 现在人们就多注重了精神方面上的消费, 旅游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消费的选择, 现今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旅游变成了我国各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吸引游览者的一种方式, 各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政府对此都加大的关注角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程的时代要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需求乃至实现文化强国之路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以壮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 广西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除了形式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因此, 如何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调查并实施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将不仅是发扬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精神的要求, 更是彰显广西文化建设魅力与内涵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小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24 (1) .

[2]夏琼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J].体育与科学, 2010, 31 (1) .

[3]彭业仁, 陈惠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发展对策[J].文化视野, 2010 (2) .

[4]康娜娜, 张文慧.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6) .

[5]李玉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分析与优化[J].文史博览, 2010 (9) .

[6]乔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

[7]李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J].才智, 2011 (7)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2

近年来,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自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经为此召集了一系列国际会议与研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政府间委员会,即“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政府间委员会”,集中研究相关的问题。至7月,该委员会已经召开过5次正式的会议,第6次会议也将于3月召开。

保护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就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为那些作为创新基础的资源及其拥有者提供适当的保护。(出于叙述与理解的方便,我们不妨将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统称为“传统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传统资源的目的就是要与现存的知识产权保护相抗衡。一方面,设计一种机制,使那些技术与知识创新能力较弱,但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资源方面拥有相对优势的群体获得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授权体系,防止那些本应属于全体社会公众的知识与资源被少数人通过知识产权而垄断。

在知识产权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同意参与相关问题的研讨,关键原因在于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资源是现代技术与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而过去一味强调保护创新,忽视传统资源保护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传统资源的破坏甚至灭绝,进而使创新失去了基础,中断了源泉。因此,在过去几年的讨论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在强调:任何对传统资源的保护都不应妨碍相关资源的正常流动与获取,也不应阻止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发达国家坚决反对向传统资源授予垄断性的私权。

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研究传统资源保护就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保护传统资源,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为弱者的利益分配

从大的方面讲,保护传统资源,有利于作为创新基础与源泉的传统资源的保存与可持续的利用,进而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从小的方面讲,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的民众恰恰是传统资源的保有者与传承人;保护传统资源,有助于保护这些创新能力较弱,无法以现代科技和知识参与市场竞争的.人群的利益,尽可能实现社会资源与利益的均衡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受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多民族、多人口、宽地域的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资源。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较弱,至少在短期内不大可能通过技术与知识的创新获得与发达国家平等竞争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传统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各种传统资源的消逝,而且可以使那些弱势人群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益。

由此可知,加强传统资源保护立法及相应的宣传,对中国而言更具重要意义。

用特别权利保护传统资源

用何种模式保护传统资源,是国际社会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话题。从已经形成的制度及纲领性文件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特别权利+反不正当竞争”的综合保护模式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其中“特别权利”机制有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接受的核心保护模式。

所谓“特别权利(sui generis)”,指的是类似于知识产权,但又不包括所有权的一种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模式将赋予权利人某些禁止权与受益权,从而使其可依法禁止其他人针对受保护的资源实施某些行为,或者在实施相关行为前以某种方式征得许可或同意。当其他人因利用受保护的资源取得收益时,权利人有权按照一定比例或方式获得利益。

至少在涉及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问题时,发达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授予相关资源以纯粹私权的反对意见。这表明,即使保护传统资源的法律制度能够最终建立起来,相关资源保有者也不可能通过私权机制完全阻止其他人对其拥有的传统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而只能阻止某些损害性的使用。但无论如何,这些资源保有者将有机会从资源利用者手中分享到合理的利益。这种利益分享机制将提高资源保有者进一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3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的开发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资源按举办范围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全国范围以及世界范围内举办的大型赛事,另一种就是在省内以及各地级市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赛事。

2015年8月9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对于举办城市鄂尔多斯市来说,是实现了双赢,不仅通过举办民运会扩大了知名度,改善了形象,促进了招商引资,而且极大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那达慕”现在不仅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而且已经走出了中国。迄今为止,在2010年和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有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参加,不仅弘扬了蒙古族文化,还扩大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从1985年举办的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每四年都会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过八届,每一届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显著增加。现在也由最初的举办民族盛会的观念,逐渐开始向打造一个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品牌的观念转变,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高度的可观赏性。

(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风险

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族、回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49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但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传范围仅限于某一地区的某一民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以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布鲁”来说,已经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年轻的一代还会进行“布鲁”运动的少之又少,不仅没有专业的教练和选手,而且现在还会打“布鲁”的也多是50岁以上的人。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内蒙古地区,像“布鲁”这样正面临被遗忘和失传风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很多。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目前的民族体育旅游多是民间自发组织,在资金投入、场地设施、规模大小上受到制约,影响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多数还是停留在各个景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穿插在传统的歌舞表演中,没有形成独立的项目,且各个景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是大同小异。由于对该资源的认识不足,就目前已开发成旅游项目的传统体育活动来说,还属于中低等的水平,整体的品味和策划还比较混乱,有待于开发精品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一)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集中体现的一个平台,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内蒙古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所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资源,具有种类多、形式多样和时间交错的特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打造精品节庆旅游项目,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作为一个品牌推广出去,吸引更多喜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为依托,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与之相结合,不仅能极大的丰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的内容,更可以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

就目前在内蒙古地区已经举办过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来看,赛事旅游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是极具观赏性的体育竞技活动,既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兼具体育竞技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最能体现该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对于喜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游客,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他们来说是最具观赏性的节目。”举办赛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热爱民族体育活动的人,同时也会招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虽然是短暂的人流聚集,但地域的转移和每一地区的独特性会诱发人们开展旅游活动,从而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对于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地区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推广,会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打造精品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

发展旅游业,要想有源源不断的客源,首先必须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才能有口碑和吸引力。就内蒙古地区目前已开发出的旅游景区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来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都属于中低档的层次,整体的规划和硬件设施都有待调整和升级。首先,只有打造精品化的旅游项目,有优质的“内容”作支撑,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属于初始阶段,要想不断发展就要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品质,丰富民族体育旅游的内容,升级景区相对应的硬件设施。其次,还要“有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独特创意,在同质化的商品和市场中,确实已经不是比资源,比产品更为重要的是怎样来打造出来真正的有创意的旅游商品,能够被市场所认同的精品。”

(四)培育和引进专业的体育旅游方面人才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也是同样,需要有大量的旅游方面的人才作为支撑。第一,要引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运营团队。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和长远的过程,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和高效率的协作管理,总揽全局。第二,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就旅游业的性质而言,其本身就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所以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要想打造精品化的旅游,首先就要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第三,培养专业的演艺人员和高技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传统体育项目是整体的核心,所以运动员的水平和技能决定了这一体育项目是否能够吸引目光。专业的演艺人员则可以以艺术化的形式,更生动的为游客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就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来说,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已经明确体育提出要发展体育旅游,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正式提出,所以在政策上还是有欠缺,不够明确,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要想把这一资源合理的开发并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还需要整体的政策支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12.15

[2]杨文君,步慧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以第十届举办城市鄂尔多斯市为例[J].经济社会.2016.03.20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4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每逢节庆日间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会通过各种民族体育活动来欢度自己的节日,其中就包括了“哩革歌”;“哩革歌”是云南大理州白族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并有着较雄厚的群众基础,为“哩革歌”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实验的可行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该文通过田野实地考察和走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录制有关“哩革歌”的视频和图片,给学生做“哩革歌”的简单介绍,并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一些可操作性项目的内容、要求、结构、重点、难度进行科学加工、合理改造,使其达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相互转换、相互融合的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对大理州云龙县不同地区的学校,学校领导,学校的体教师,以及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教学试验为目的,把“哩歌”和学生对这项运动项目的动机态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白族跳如何改编成套路,怎样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对白族打内容的可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统计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身体素质测验结果分析

通过“哩革歌”的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为期18学时的学习完成情况下的身体素质对比结果分析,我们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分别在学期末的数值与学期初的数值作一比较,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哩革歌”对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尤其是耐力方面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对上肢力量的发展要稍微欠缺,但无明显差异。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哩革歌”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与现代体育项目没太大的差别,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3.2对两组学生对白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程度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体育的了解,才能使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通过对“哩革歌” 的学习,两样本对“哩革歌”的认知和对白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是否增加,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而通过学习发现:学生对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认知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哩革歌”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明有必要把“哩革歌”作为一项新的课程资源被应用到体育课程中,并能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3.3学生对运动参与情况分析

表2的分析结果得出,两个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对“哩革歌”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教学实验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实验班的体育动机兴趣与学生自评结果的检验显示,“哩革歌”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对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的影响都是一样,实验后的学生的评价均值水平都较实验前有所提高,检测结果呈显著性差异。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哩革歌”的教学干预,对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虽然对农村学生的影响更大一些,但因为云龙县农村学生经常性参加课外“哩革歌”的活动,有较好的打跳基础,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厚。而城镇的学生有的刚刚学会动作,熟练程度不高,加上本身课外娱乐的方式较多, 所以相对兴趣要低些。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在经济相对落后农村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先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入手,利用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课程资源来配合我们当前新农村建设,体育教学开展主要以本土的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为主,这样参与的面就更广参与的人数就更多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不仅能达到很好的开展效果,还能使我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和发展。

3.5教学实验在学生性别之间的结果分析

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哩革歌”在男、女生中的各项数据中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现代体育中的很多体育项目有很强的性别喜好,例如女生喜欢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男生喜欢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如球类、搏击等。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对性别考虑的因素相对就要多一些,而“哩革歌”对性别差异不明显,就可以避免不同性别的人对体育课的要求也不同这个问题,进而也说明,“哩革歌”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广的受试群体,便于广泛地推广与开展。积极挖掘、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体育教学资源,而且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更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挖掘、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侍承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把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校园,并使其成为体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该文通过田野实地考察和走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达到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谢道辛.试论白族舞蹈“力格歌”的源流[J].民族艺术研究,1988(4):28-31.

[2]肖渊实.丽江市中学课间操推行民族打跳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1):93-94.

[3]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3-8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5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文明的国度内闪发着各种优秀的文化思想。无论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再或者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等都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上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继产生,并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家所熟知的武术瑰宝太极拳,其正是由阴阳学说理论、还有其它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再加之以科学完整的套路动作作为习练内容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拳种[1]。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将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与人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契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在工作之余娱乐身心,健康体魄成了多数人民所迫切期待的。而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紧密的和大众健身娱乐联系在一起。在社区,公园、广场等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阵地可以轻松的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项目深受中老年健身人群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有很好的健身养生的功效;其次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低,也使得其有众多的参与人群。

1.3丰富和繁荣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6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55-0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是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阵地,肩负着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立足学校,立足本土,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许多项目也易于开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融合、渗透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际能力。

一、开发和渗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必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这才是促进和丰富民族学校体育改革的独特优势,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才能体现课程的弹性和民族地区的本色;才能更好地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实践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依托于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黔西北地区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像我们课题研究中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乌蒙欢歌、打“鸡儿棍”等,通过学校这个教育功能的载体,让这些传统运动项目在学校逐步推广。让学生掌握一项本民族的体育项目,身怀绝技;通过教学渗透或专项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情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项目

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传统体育的需要。我们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选择时,要从学生生理、心理及兴趣爱好出发,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同时,注意收集、挖掘和整理,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要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应有的放矢地保留或摒弃。我们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使其在参与运动项目的同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继承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三、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组织形式

民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所以它的组织形式应该表现出一定的自由度,民间体育活动进入课堂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究。

1、从体育项目的类别、内容来决定组织形式。有的是奔跑类;有的是跳跃类,如跳山羊、跳房子、跳绳;有的需要攀爬,如爬杆、爬绳等;而有的是练习投掷,如打鸡儿棍、轻物掷远。还有一些综合类的项目,如芦笙舞、打陀螺等。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哪种类型,以分组进行的形式较多。

2、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去。如打鸡儿棍就比较适合男生;像芦笙舞、乌蒙欢歌男女生皆宜,且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适合。

3、根据气象情况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像贵州高原多有梅雨天气,一下雨就几天,没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只能上室内课,很多时候选择了上自习、做功课,充其量下下棋。如果我们能引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就两样了。如乌蒙欢歌,可以先在教室内练习演唱,教师示范舞蹈,学生再上台表演,学生肯定喜闻乐见,个个跃跃欲试。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根据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尊重学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2、选择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地域特色、身心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如在芦笙舞的训练中,舞蹈部分一般由女生完成,武术部分由男生来完成;组合成金字塔式的人梯时,越往高处就应该有个头较小的男女生来完成。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指导纠正,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打鸡儿棍,教师示范后就让学生多尝试练习,基本掌握了技能技巧,再分组评比。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结合实际,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课堂实践和提炼,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晓峰.《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7

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东经98°—100°31′, 北纬25°30′—29°, 总面积约40000平方千米, 其核心中心区面积约10000平方千米。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在内的云南省西北部。这是一片三江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并流、三山 (梅里雪山、白马雪山、玉龙雪山) 并立的神奇之地, 更是多元文化融合、多民族和睦相处、多种宗教和谐并存的人间净土。[1]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被列入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之列, 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 各民族都有各自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课程资源又称为教学资源, 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2]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课程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特别是三江并流多数地区属于贫困地区, 办学条件较差, 因此因地制宜地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入学校体育, 为三江并流地区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还对保护和传承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研究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期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获得双赢。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述。

三江并流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05%, 以傈僳族、白族、怒族、普米族为主, 还有彝族、独龙族、纳西族、藏族、傣族、回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3]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各民族特有的或某些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三江并流地区现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极为丰富, 为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较大的选择面。

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该地区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

在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上, 只有充分地运用好国家的政策优势、空间优势和课程内容资源的优势, 使之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 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 实现国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实施的课程改革, 否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难以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4]

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课程资源的投入上相对不足。所以, 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了, 但是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仍然落后。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观念需要转变, 适时地运用好国家的课程改革政策, 使体育教师获得较为宽松的空间和环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因地制宜地把本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当地学校, 从而完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

对于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来说, 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当地学校有利于丰富当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有利于解决该地区学校体育资源 (器材、场地、体育教师等) 缺乏的问题。

2.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

随着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的开发, 外来文化迅速渗透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体育领域避免不了被现代体育同化, 被现代体育所取代。面临这样的情况, 较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成为众多体育研究者的当务之急。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不仅迎合体育课程改革, 可有效促进该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而且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加工, 使之成为当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是保护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4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力资源。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 他们从小受到本民族传统思想、劳动技能、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对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曾耳闻目睹或亲身体验, 因此, 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环境, 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并产生较大的兴趣。另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 其活动方式简单易行、老少皆宜, 不受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这些都为在当地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再者, 三江并流地区多数是多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在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兄弟相互交流, 在传统体育项目上也相互交流和促进发展, 形成了既有各个民族独有的项目, 又有多个民族共同喜爱的项目的局面。还有, 该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都是拥有多个不同民族的学生, 把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 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团结。因此, 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可以从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本地校体育教育的内容、项目, 进行合理的整合、应用, 科学地开发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为该地区体育教育服务。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极为丰富。

三江并流地区是少数民族众多地区, 除了一些其他地方也有的少数民族以外, 还有该地方独有的14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为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资源。

3.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该地区的学校体育课程。

三江并流地区在经济上仍属于落后地区, 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上,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 学校体育课程在现代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情况下, 导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丰富该地区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3.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该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随着现代体育的渗透, 众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灭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一些体育项目, 还蕴含着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因素, 拯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简单地挽救某些体育项目, 而且是在拯救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机, 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续传承的机遇。

3.2 建议。

3.2.1 解放思想。

高度重视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作用, 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体育;解放思想, 深入改革, 明确学校体育融入民族体育的必然性, 转变观念, 把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 开发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

3.2.2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 开发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开发, 我们就必须尊重有体育特长的各种人才, 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民间艺人, 因为他们是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者, 只有挖掘人的潜能, 发挥人的多种作用, 体现人的多种价值, 才能使他们有展现能力的机会。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把当地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爱好者请到学校, 对学生进行表演和授课。要注意, 学校教师要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及家长在体育课程开发方面进行沟通, 让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及传承的重要性。

3.2.3 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规范化和多样性。

三江并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 开发各地区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资源, 既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 又可以丰富当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加强对现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和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发掘新项目, 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路子。也可以开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优选适宜于当地学校体育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制定项目规则、细则, 在学校定期举办民族性体育比赛 (可以是综合性的, 也可以是单项的) , 使其规范化、大众化。把民族体育舞蹈、节日类项目引入学校, 开展一些演出活动, 如纳西族打跳, 可伴随篝火晚会、学生乐队集体跳舞、唱歌, 使学校体育不拘一格, 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规范化和多样化。

摘要: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对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极为丰富, 有利于丰富该地区学校体育课程, 有利于该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建议解放思想,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合理利用;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等。

关键词: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缪家福.“三江并流”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71.

[2]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7, (1) :119.

[3]郝性中, 杨子生, 徐旌等.怒江土地资源[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7.29:33-34.

[4]罗玲.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J]黔南民族学院报, 2006, (03) :4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8

关键词: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把体育旅游活动作为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体物。体育旅游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既包含了娱乐、社交、经济功能, 同时也是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有表现民族风情习俗的、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动的、有满足民族文化娱乐的、有训练军事武技的,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有学者根据其内容、目的及表现形式的不同, 将其分为六大类型:以竞技为主要目的的竞技类, 具有较强艺术审美特性的舞蹈类, 以游戏娱乐为主的游戏类, 庆祝节日盛会的节会类, 以展示为主的表演类和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养生类。

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就是提供给游客观赏或让游客直接参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具有娱乐、健身和经济活动等多重功能。它是在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而成的, 与各民族的生存区域、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积淀息息相关, 因而充满了神秘、原始、粗犷、淳朴的生活情趣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对参与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时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和保护价值。

一、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 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上生存区域、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 导致体育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军事、民俗、文化崇拜、文化生活等因素有关, 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 有55个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且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器械、不同娱乐方式和竞赛规则, 风格各异, 大都有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表1所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有押加、赛马、摔跤、“赛牦牛”、跳歌庄、射箭、格吞等项目, 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射弩、磨秋、斗牛、斗羊、摔跤、陀螺、披毡舞等项目。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二) 传统性和适应性

传统性和适应性是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生命力和实用性的体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该地区人类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 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行为技艺的凝练。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的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有的源于宗教祭祀活动的需要, 有的源于文化娱乐的需要, 也有的源于训练军事武技的需要。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继承、发展和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使之始终保持着可用于健身、娱乐、生存的特点。民族传统体育能穿越历史保存至今, 这正说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技术和运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与活动, 达到娱乐、放松以及健身养生的目的。还有的项目不受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器材的限制甚至徒手练习也可, 因此, 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也突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适应性特点。这种适应性特点正是民族传统体育蕴含强大潜能的根源所在, 也是其得以继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 多元性和多样性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 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各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在300个以上, 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发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就有数十种 (见表2) 。

(四) 多功能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高娱乐性、高享受性与高参与性。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 集娱乐、健身、艺术、参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其多功能性使其正好符合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游客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时候, 可以放松身心、愉悦心情、锻炼身体、欣赏艺术, 亲自体验民俗风情, 过一次异乎寻常的生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的良好资源。

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四川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当地政府一直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龙头产业来抓, 开发了众多高品质的旅游景区, 如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螺髻山自然保护区等。目前依托连绵不断和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资源, 阿坝州户外运动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 阿坝州成功开发了不少项目, 承接了多项国际赛事, 如四姑娘山的攀冰, 理县毕棚沟徒步穿越, 孟屯河谷野营探险, 九寨扎如沟攀岩, 岷江漂流, 四姑娘山、三奥雪山、雪宝顶的登山大会, 九寨沟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 亚洲摩托车技巧赛和小金四姑娘山汽车拉力赛等等, 以登山攀岩、野营生存、攀冰滑雪、徒步穿越、自驾车游为主的山地运动“火”遍全州。此外, 利用各少数民族同胞多彩的民族节日盛会, 吸引广大游客到少数民族聚居地 区观赏民族传统体育风情的旅游活动也日益受到关注。如凉山州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项目。

景区开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以表演项目为主, 目的是让游客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而让游客参与其中的项目较少。根据现有及正在开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可分四种类型 (见表3) 。

三、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 改变观念,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 极具开发潜力, 必须重视其开发。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及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促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

(二)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合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过程中, 应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的前提下, 合理开发和管理, 不能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就破坏自然环境, 要使开发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大力加强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重视安全保障问题

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突出各地特色和文化优势, 吸引消费者积极参与;加强规范化管理,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严格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加快民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用专业的设计包装扩大影响力。在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懂旅游、懂经营管理、懂民族体育文化的专业人才。

未来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大力挖掘和保护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 发展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 努力开发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促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伯力, 尧燕.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 .

[2]邓凤莲, 于素梅.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8) .

[3]王瑛.四川省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7) .

[4]刘义峰, 费郁红.黑龙江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9

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树立育才观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 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己任, 立足于农牧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实,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优势课程资源, 建立少数民族教育课程体系, 自觉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自觉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克服办学行为和办学效益的急功近利的倾向, 努力摆脱素质教育的城市化模式, 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灵活施教,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一方面, 学校要发挥地域优势, 引导学生观察民族乡土教材, 让少数民族的新一代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了解本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 学校要努力营造“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才”的情境和氛围, 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真正成为明理的学堂、求知的圣殿、健体的乐园、成长的沃土和成才的加油站。

二、积极开发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适应性为特征的校本课程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民族性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发和建设乡土教材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教材建设要反映出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民族体育文化、宗教、风俗等内容, 要体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使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任何一个民族都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共同的地域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因此, 教材建设要体现地域特征,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青少年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因此, 教材建设要取材于生活, 从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 贴近学生,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样才有生命力。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才有吸引力。另外,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 教材建设还应积极挖掘优秀民族体育文化中的德育因素, 寓德育于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之中, 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整合课程资源,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有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

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强调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 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 因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和文化娱乐性, 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民族精神内涵, 使参与者不仅能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而且以此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要,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科学化发展。同时, 弘扬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10

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向

在任何一项事业中, 人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中国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 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源的方向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方向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1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中国的名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 如木射、击壤、狮舞、彩莲船、连筲、蹲斗、打陀螺、摔跤、武术、龙舟、围棋、象棋等, 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其中如摔跤、武术、龙舟、围棋、象棋等还成为了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其规则也变得越来越规范。但也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参与的人少, 流传范围较小, 虽然独具特色, 具有独特的文化蕴含, 却处在濒临失传的境地中。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们需要加大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力度,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 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由这些人才来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才能够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 才能够发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才能够使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代代相传下去。

1.2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分布广, 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无法单独承担起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这一重任, 因此,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管理上, 需要上下一心, 共同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各地的体育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在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的积极领导下, 对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略民族传统体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例如职责不清、激励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 直接制约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要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职责, 对于自己的职责范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 明确奖惩的细则, 对于做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要予以奖励, 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可通过培训、相互交流等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 让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实处。

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自然资源的开发方向

在中国, 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带有地域特色的, 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 这是因为, 当地的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生活、生产实践的环境去寻找相适应的健身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健身的目的, 进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这对这一特点,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发展带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来发展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例如在东北寒冷地区, 可以进一步开展冰雪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南方和中南气候湿润的地区, 可以进一步开展水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北和北方的草原地区, 可以进一步开展马术、射箭等适合在开阔地带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南高山林立的地区, 可以进一步开展攀登、与狩猎活动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样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拥有新的活力, 还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人, 扩大本地区的影响力,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在其他方面旅游资源匮乏的地方, 可以通过宣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发展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来吸引游人,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发展可在各种地域下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

除了针对本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民族体育项目外, 也可以发展那些不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或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例如武术、摔跤、打陀螺、舞狮等, 丰富本地名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既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精神效益, 又可以为我国各民族传统活动的传播、交流和开发打下基础。在这个方面, 政府的体育工作部门和民族部门要相互配合, 选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共同促进这些项目地发展。

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格, 融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为一体,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 中国的学校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传承渠道。学校是各种人才培养的摇篮, 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纳入到学校教育中, 无疑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带来巨大的好处。因此,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要想得到更好地开发, 是离不开学校教育资源的, 另外, 民族传统体育也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 可以从学校教育入手,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内容

目前已经有学校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有些体育教师还能对民族特色浓厚的民族体育进行改编, 并创编新的活动形式,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我们也需要看到, 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普遍性还不强,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健身作用、文化作用以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 因此,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加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是大势所趋, 只有依托学校教育, 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培养出更多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才能够使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而选择时,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还要考虑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是否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要注重这些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营造民族传统体育交流环境

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更是如此。在学校里, 应该为民族传统体育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例如可以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讲座等, 既可以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校园, 也可以让校园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来, 是学校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学校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

3.3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师资培养

在学校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 我们需要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视,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目前, 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还不够高, 从而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缺乏, 进而影响到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面对这样的问题, 对于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来说, 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主动对民族传统工艺体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进行深入的思考, 并进行相应地创新,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校来说, 应该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提供相应地培训与交流机会, 为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相应的途径, 并要对他们的科研活动予以相应地支持。

总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 离不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只有在开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时找准正确的方向, 才能够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 才能够继承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这颗瑰丽的明珠。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历史悠久, 在这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德的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全球交流的加剧,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民族产同体育资源的发开向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方向

参考文献

[1]沙燕.试析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

[2]吴泽萍.民族传统体育危机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3) .

[3]李卫国.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11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 内容资源 农村学校 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3-0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民族民间体育,不但改善农村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单一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增强民族荣誉感。由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通过对福鼎市11所完中学校所处的地域及福鼎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特点的探索,提出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为区域同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借鉴作用。

一、福鼎市高中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从福鼎市11所高中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不清,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而且三年一直重复,没有学校将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融合其中,严重影响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1.领导的忽视

学校体育是以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领导并没有摆脱轻体重智现象,认为学校体育有体育课、课间操或参加各种比赛即可,至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忽视不论,更没有意识重视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2.老师缺乏资源意识

从调研中了解到,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热情不高,知识陈旧,根本没有开发体育资源的意识。究其原因:其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严重贫乏,课堂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致使学生抵触体育课学习;其二,农村学校一部分教师家住城区,他们有课才到学校,上完课就回家,没有多少心思放在体育教学工作上,把体育课作为应付性工作;其三,由于学科的偏差,使体育教师在学校成为弱势群体,即使他们认真工作,但是福利、职称评聘、荣誉等都得不到公平对待,造成体育教师的心理严重落差,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二、福鼎市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特点

福鼎市坐落在福建的东北部,全市有17个乡镇,其中佳阳乡和硖门乡是畲族的聚居地,其它都是散居。由于畲汉杂居,他们吸收了当地汉语方言,因此语言交流便利了,畲族的体育内容也逐步被开发。福鼎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项目有蹴球、木屐、高翘、陀螺、武术、操石磉、骑海马、爬竹竿、射箭、打尺寸、竹竿舞、打枪担、棍术等;民间项目有龙灯、马灯、瓮江鱼灯、铁枝、舞狮、线狮、象山腰鼓、提线木偶、威风锣鼓、跑旱船、划龙舟等;还有踢键子、滑板车、弹球、飞盘、纸飞机、跳房子、捉迷藏、跳皮筋、丢手帕、扔沙包、斗鸡、千秋、跳绳、呼啦圈、拔河、放风筝、滑轮、溜旱冰、蹦蹦球、滚铁环等民间游戏。其中蹴球和陀螺两个项目已被福鼎市民族中学组建运动队并参加全国各级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学校还成为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

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对策

1.主导性原则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体育的功能性,以倡导性文件的形式鼓励各个学校将现有条件进行挖掘和改造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来弥补体育场地器材欠缺、体育经费不足而影响体育教学问题,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让领导认可和支持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体育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利用自学、培训、观摩等渠道提升素养,使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真正走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课带来的快乐。

2.适时取材原则

福鼎市11所高中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同,教师可根据本地的民族民间体育特色为重点,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就地取材,丰富课程内容资源,弘扬本地项目的发展。例如,二中和四中分别临近两个畲族乡,畲族当地的民族文化可以就地入取;沙程的铁枝、跑旱船、线狮等都极具特色,五中可以就地沿袭;点头(九中)的马灯、龙灯;白琳(三中)的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瓮江鱼灯;店下(七中)威风锣鼓、象山腰鼓;管阳(八中)的舞狮、舞龙、线狮;桐山城区(一中、六中、金桥和茂华)的花样腰鼓、回族提灯、划龙舟等等资源的利用。

3.自主改造原则

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不同需求,在保留原有民族民间体育特色的前提下,改造、完善和规范体育内容资源,使它更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简化比赛规则,降低动作难度;强调去陈求新,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调整和选择场地器材,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蹴球、打尺寸、打陀螺等,可以根据不同场地、人数制定不同的规则;竹竿舞可以改成长绳舞,舞龙可以改舞拔河绳;高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制作不同高度和材质器材。这样,既解决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不足,又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族民俗风情,一举多得。

4. 针对性引进原则

根据学生喜欢的简单易行的民间流传游戏,进行整理规范融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乐中感受和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踢键子、滑板车、弹球、飞盘、纸飞机、跳房子、捉迷藏、跳皮筋、丢手帕、扔沙包、斗鸡、千秋、跳绳、呼啦圈、拔河、放风筝、滑轮、溜旱冰、蹦蹦球、滚铁环等民间体育内容资源,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应注意事项

1.安全性

在选择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时一定要考量安全问题,消除活动内容的不安全及不健康的因素,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些技巧性高且危险性大,教师要改造整合,保证符合安全第一的体育资源开发基本要求。

2. 操作性

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易于操作的民族民间体育内容资源,让学生易学易掌握,兴趣易浓,才能感受民族体育带给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适宜性

由于民族民间体育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在选择时要考虑与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采取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择优取材,既体现本土性和多样性,又突出地域的民族特色。

4. 目的性

要有目的性地选择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既符合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对象,又要考虑学习内容所产生的成效和学校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长效宗旨。

总之,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的实际环境及内容的区域性等因素,在保留原有民族民间的风格下,选择并改进教学内容,充实农村高中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有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高中)[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80-182.

[2]杨祖江.福鼎市乡土地理[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cb275b165ce0508763213d4.html.201511-15.

[3]宋海滨.王国平.邵阳市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17期,184-18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 篇12

一、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达二十余项, 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仅有武术中的散打、太极拳等, 占总量的10%左右。[2]2002年,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新教学大纲中将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 强调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还要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功能性, 因此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新大纲的需要, 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点, 可弥补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 民族传统体育更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 应进一步确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 制定发展方案。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 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要求, 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教学时数, 加强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明其理, 知其法, 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将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传播与开展。[2]

二、编写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高校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更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爱好。但因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 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顺利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3]这对高校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 编写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是结合目前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所作出的积极选择。那么编写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其一, 从实际出发。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可能, 把那些便于开展的项目选入教材。其二, 突出地方特色。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要把具有本地区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项目选入教材, 以突出地方特色。其三, 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一些表达爱情等情感的民间体育项目, 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进行筛选或改编, 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 又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要求。其四, 强化教学要求。不要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比赛, 而一定要坚持有练有赛, 重视基本技术的掌握, 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其五, 适当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如在举石担教学时, 穿插安排一些诸如仰卧起坐等腰腿肌力量的练习, 以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锻炼。

三、培训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教师

当前大多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数量甚少, 且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 本身动作就不规范, 也很难准确剖析其中的动作要领和作用特点, 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培养专业过硬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是迫切而重要的。

一方面, 要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培训, 拓宽其民族传统体育知识面, 以本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为主, 利用每次的义务学习时间, 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再一方面, 可以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定期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 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又要反对狭隘的、迷信的民族主义偏见, 本着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原则,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一, 可以引导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专题, 在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与提炼, 继而形成研究课题, 开展相关研究, 走“训研互促”的路子;其二, 可以依托本校现有的科研条件, 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师资培训的策略与模式研究为重点, 开展一系列的课题攻关, 走“课题带动”的路子。另一方面, 是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培训班, 参观学习相关民族传统体育技能表演, 做到以点到线再到面, 进一步提高本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整体水平。

四、推行相应的保障举措

1. 教师注重课堂引导,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 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创作年代、创作环境、创作主体的特殊性, 在现代社会就难免要遭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时尚文化的社会群体, 这一点在交通便利、传媒发达的现代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我国近两年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看, 年轻人喜欢的活动方式大都是先自国外兴起而后传入中土并加以模仿和改造的文化, 如“街舞”、“快闪一族”、“超级女生”以及“LAN party”等等。多数青少年不仅有崇洋媚外的趋向, 还热衷追赶潮流和追逐时尚, 对民族传统文化往往不屑一顾, 甚至是嗤之于鼻, 认为这是一种被时代所淘汰的落后文化。这一思想认识是影响大学生积极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极其有必要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态度和看法。如何纠正?有效的做法之一就是通过积极引导,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举足轻重的世界地位, 充分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不菲价值, 通过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校注重活动宣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 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各高校除寒暑假, 国家公休假五一、十一等, 每周还有双体日。除寒暑假, 大部分学生都会留在学校, 因此建议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间资源,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以增加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的机会。此外, 高校各部门应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组织、引导、协调及服务工作, 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组织, 以利于其在高校内的普及,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而服务。

另一方面, 让更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运动会。我国各高校几乎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大会或冬季冰上运动会, 还经常有各种形式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球赛, 这些比赛体现了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至上的特点。相比之下,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少之又少, 令人感到遗憾。笔者认为, 至少可以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加入到高校体育运动会中, 如武术、抛绣球、板鞋等。再根据学校自身条件适当引入相应可以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我们反复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鲜明, 注重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民族理论, 将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自然融合, 使观赏者和参与者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使高校体育运动会更富有魅力和活力。

摘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教育进行科学整合, 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丰富高教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依托高校教育平台传承推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的策略主要有:其一, 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其二, 编写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其三, 培训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其四, 推行相应的保障举措。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教育,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余小平, 李率文.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2) .

[2]倪东业, 邓正源.对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的品牌创建下一篇:安全工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