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骨干

2024-06-04

少数民族骨干(共5篇)

少数民族骨干 篇1

1 我国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利用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妄图实现其“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并企图在境外培植分裂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不仅要从教育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要从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中的战略作用。

“骨干计划”实施6年来,已经有1.5万名莘莘学子从中直接获益,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一行列中来,享受新政策的恩惠。“骨干计划”将会逐步缓解和扭转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匮乏状况,改善人才层次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涵盖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重点领域,以取得国内学历、学位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队伍。这既体现了党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的支持与关怀,也鼓舞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士气,促进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地区稳定与繁荣。

2 宁夏骨干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本着这一理念,2002年以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精神,并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的要求,2010年5月结合近几年自治区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工作情况,经与有关部门协商研究,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国家定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暂行办法》,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使得我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人才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2.1 骨干人才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的创新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其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区进行高学历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这个问题更为严峻,我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创新的观念缺乏以及创新动力不足;二是很少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三是创新所必需的毅力与勇气不足。

我们了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有在职和非在职之分。在职研究生和非在职往届生一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他们的理论知识会逐渐地遗忘,这就决定了这类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创新的知识基础,加之他们工作的环境大部分是在宁夏本地,由于信息闭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他们观念的更新。同时应届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从而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都较弱,这些因素使他们很难具有创新的观念和欲望。

2.2 骨干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宁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15%,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同时民族教育也不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5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6%,与宁夏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大体相当,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33%。从2006年起,积极组织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计划,三年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76人,博士研究生14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由于该计划实施时间不是很长,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教育部将文件已经下发到各教育厅,教育厅也把文件下发到各高校及教育行政单位,但很多高校和其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没做什么宣传,除了在研究生招生网等少数网站公布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宣传途径,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错失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具备招生资格的单位造成大量的名额浪费。

2.3 人才的思想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广大青年人才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在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趋显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出多方面、深层次、个性化的特征。由于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自然生态条件脆弱,又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距,尤其是观念上的差距很大,这从客观上决定了宁夏的青年人才与东部发达省区的青年人才相比,受到市场经济的熏染较迟且少一些,而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多一些,这就是宁夏青年人才的特殊性。

2.4 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内地差距迅速拉大,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优越,生活质量高,对我区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不少人才流向这些发达地区。

尽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求参加培养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在学业完成后必须回当地工作服务,从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来看,宁夏的人才政策、人才待遇受地方财力的限制还不尽如人意,不少人才还承受着住房、工作设备、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困扰,加之用人机制不完善,许多人才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难以如意,这就导致这些骨干研究生宁可陪违约金也不想回当地。同时,在宁夏区内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涌向城市、川区、机关单位的也呈上升之势,造成了我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态势。

3 加强宁夏地区人才开发和引进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3.1 大力培养宁夏地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的创新能力

宁夏地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虽然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他们的创新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发挥出来的,从而达到宁夏族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不断去探索。

首先,骨干人才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夯实自己文化知识的基础,优化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从而为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的学校,在设置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可以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尽可能结合每个地区的学生所处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与这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关的课程,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最后,宁夏政府部门在进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相关的财政保障,研究制定与本地区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与评价体系,积极培养骨干研究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并使之转化为服务宁夏地区的有效生产力,这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提高自身的创新激情。

3.2 宁夏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优秀的人才

了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

宁夏政府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招生任务的同时,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尽可能的支持有志青年报考该计划,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就业”这个软肋上,一定要进早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他们适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学有所用,以免出现人才使用率低,形成事实上的人才闲职、浪费,以免违背该计划的初衷。

3.3 建立引进人才专项基金

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人才资源是舍得投入的,一般一个企业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占企业收入的10%左右。他们认为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一般回报率为10倍。但是,目前宁夏大多数企业拿不出钱,对一些急需引进的人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场经济欠发达的今天,西部开发中的人才引进工作并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为了及时吸引到急需人才,应该由当地财政拨款建立主导产业人才专项资金,(1)并逐年根据现实情况适量增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该项资金的管理,做好资金的审定、发放、监督等项工作,实行专款专用,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以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扩大人才队伍,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地开展引才工作

虽然目前宁夏人才总量不足,但也还是拥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如何充分调动当地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盘活现有人才存量,是宁夏最为现实的问题。因此,当地要以现有人才培养和使用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外地人才。现有人才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有感情,就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来说,这部分研究生由于政策原因是必须回本地的,应该确定这一人才发展重点。在西部大开发中,宁夏虽然在人才的引进问题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什么方式是引进人才的最好方式,还缺少一个涵盖人才引进工作各个层面和全过程的、符合发展需球、符合宁夏实际、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方位的人才开发体系。根据宁夏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在引进人才问题上,应根据“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引进人才。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结合起来,借脑攻关,借才生财,促进宁夏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5 从实际出发制定人才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措施,通过拴“心”留住人才

宁夏地区要把上级的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切实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人才留住并使其发挥作用。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一定要解决现有人才的具体问题,凡是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政策,一经发布就要畅通无阻地执行。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行政策倾斜,将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完善区域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水平。另外,要留住人才,除了靠政策外,还要靠真心、靠真情。要礼贤下士地招揽人才,大胆信任地使用人才,满腔热情地关心人才,真心实意地爱护人才。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心换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用真诚之心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摘要:我国为了逐步缓解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本文论述了实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并提出了开发宁夏人才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创新能力,宁夏地区,人才资源

少数民族骨干 篇2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之谈大家好,我是广西的学姐,今年是走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对于这一政策,想必大家有很多疑问。

也不止一次有学妹问我。所以决定跟大家细说。少骨计划的硕士考生毕业后是要回生源地服务五年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大家上网都能搜到答案,我只讲考试分数和复试的问题。

有学妹问我,国家线是245分,我考246能不能上呀?

答案是有希望的,因为今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的一位姑娘,就以248分上了。还有很多学校都是过了国家线就能去复试,尤其是一些二本学校,还有普通一本学校,他们招生相对困难一些,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今年招生名额不够,在调剂后期还差几个名额空着,这时候调剂过去的那几个人就直接免去复试发预录取通知了。还有一些冷门专业,也是只要求过国家线。但是大家也不要把眼光停留在一些不好的学校,不好的专业。你想想,你要别人多读一年,如果上的还是个普通学校,多不值啊!但是呢,重点学校也不是那么好考的。现在报少骨的越来越多了,分数当然也是越高越好。像一些自主划线的学校,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就要求广西的文管类要达到290分,湖北的文管类要340分!这些自划线的学校就是这么任性的!还有单科成绩,有些学校要看单科成绩的,比如重庆大学要英语过35分,厦门大学要英语过40分。像华中科技大学就没那么严,前年有学长33分就考上新闻传播学的。总之每个学校的分数线都不一样,大家要自己查清楚。最后是调剂,其实我没觉得调剂有多难,只要你分数够了,多关注信息,还是能调剂上的`。而且对少骨来说,很多时候学校生源不够,甚至还能跨专业调剂。

像我今年报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广告与媒介经济。考了284分(好丢脸)差六分过线。

因为我英语实在是太差了!然后我调剂了五个学校都通知我去复试了。

少数民族骨干 篇3

从2006年至今,“计划”实施历时9年,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教育部办公厅都会专门下达次年度的“计划”招生数,指定100多所国家和地方大学(含部属院校、部分地方院校,国家级科学院、研究所,等等,以下简称“大学”)招收“计划”内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计划”的招生范围,定为面向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和重庆等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兼顾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州、自治县等);招生对象则以上述地域内的少数民族考生为主,长期在上述地域范围内工作、生活的汉族考生可占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总数的10%;招生重点是确保上述地区和单位教育、科技、医学和特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毕业生就业一律按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即生源地)和单位就业,服务期限硕士培养对象定为5年、博士培养对象定为8年,违约者要交纳违约金和培养费。

我区作为壮族自治区,享受这一政策待遇,执行“计划”9年,成绩显著,效果良好。

一、我区执行“计划”概况

(一)报考情况

据统计,2006—2014年,我区报名参加“计划”内硕士生考试人数6 506人、博士生考试人数2 453人。报考硕士生者大部分为符合广西生源地要求的各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约占80%),相当部分是自治区内已毕业在职的本科生或尚未就业的往届本科生(约占20%)。报考博士生者则是自治区内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中已获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约占总数的85%)以及部分符合规定的非在职硕士毕业生或者在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约占15%)。其中,每年的少数民族考生约占当年考生总数的90%。报考者中,既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毛南族等区内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也有满族、水族、黎族、白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考生。但是,在我区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总人口数较少的2个少数民族即毛南族和京族,有的年份没有出现报考者。

(二)“计划”执行情况概析

2006—2013年,我区被录取的“计划”内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总人数分别为1 850人和664人。其中,2012年、2013年被录取的硕士生人数均超过教育部办公厅下达给我区的招生指标,被录取的博士生人数则分别占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生总指标1 000人中的11.2%和9.8%(具体见下页表格)。

由下页表格可知,我区近年来执行“计划”较为得力。不少“大学”鉴于我区考生报考的“大学”与专业都比较对路,生源好,便超“计划”指标录取我区生源,其中录取我区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较多的“大学”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等。

1.报读专业研究方向概析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区考生近年报读经济学、理学、工学、教育学、医学、农学、管理学者较多。自从国家把艺术学列为单一学科门类之后,与其相应的“大学”的有关专业逐渐升温,成为考生的报考热门。我区考生踊跃报考的,大多数是我区急缺专业或者研究方向为金融财税、师范教育、新闻传播、文化产业、经济法、电子商务、经济学、生物科学、交通工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专业,而报考文学、法学、哲学和历史学的考生人数正在逐年减少。

实践表明,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区考生近年报考的学科门类和专业研究方向等都比较符合自治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基本符合教育部上述“要确保”的学科领域,达到了“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的目的。

2.“计划”内硕士、博士生毕业回桂就业情况概析

这些就读于“计划”内“985”和“211”大学及部分地方特色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可以说都是广西的紧缺人才。他们在完成学业后,绝大部分能够执行定向协议书上有关“硕士生回到广西服务5年”“博士生回到广西服务8年”的规定。其中在职人员毕业生基本会回到原工作单位,许多非在职人员毕业后则陆续成功考取、竞聘到区内的事业、企业和机关单位,或者在区内自主创业。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百色学院和南宁市教育局、北海市教育局等,在对外招聘高校、中小学校教师或辅导员工作岗位时,均会侧重录聘“计划”内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当然,也有少部分违约人员。截至2013年,我区违约的“计划”内硕士生人数为19人,“计划”内博士生人数为4人。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毕业后确实在桂找不到对口专业,二是配偶不在广西工作,三是已经在外省市区的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部门找到对口工作单位,四是父母迁往外省工作需要照顾,等等。

二、我区执行“计划”的经验

nlc202309032106

(一)抓紧落实宣传动员

教育部办公厅每年秋季下达次年“计划”招生指标以后,自治区教育厅都会十分重视,采取如下宣传动员举措:一是及时通过本厅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及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二是以本厅名义发文,要求设区市的教育局和区内的大专院校等做好协助动员;三是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企事业、中直驻桂等单位发文,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加有关的考试。

(二)努力做好接待咨询

“计划”的实施通常会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每年的9—12月,自治区教育厅都会指派专人热情接待报考的“计划”内考生和家长,做好有关的政策咨询,为考生和家长解疑释惑,力求给予满意的答复。

(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学生处、就业办和招生考试院,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落实好“计划”内考生的报名登记、资格确认、审核公布、发放校验码、网上报名、确定考场和录取后签订就读定向协议书,以及“计划”内毕业生返回广西报到、就业等一系列工作,努力为“计划”内考生和毕业生排忧解难。

在“计划”内考生报考期间,自治区教育厅和招生考试院的工作人员会努力引导考生从个人实际出发,因人因校因专业报考,力争考取。在录取期间,对确实需要调剂而有困难的考生,工作人员会主动与“大学”研招办沟通,请求帮助,竭诚为考生服务。在毕业生完成学业,返桂择业期间,工作人员又千方百计帮忙解决相关手续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报名参加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招聘考试,或者引导其自主创业。

(四)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鉴于执行“计划”的政策性要求较高,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自治区教育厅相关部门和招生考试院每年度均发布《广西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须知与指南》《报名通告》和《广西关于国家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研究生就业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循,规范管理,指导好考生,服务于社会。

(五)请示沟通协调到位

9年来,每逢执行“计划”遇到重大问题或者出现困难时,自治区教育厅都会及时向教育部民族司、规划司和学生司等有关部门请示报告,寻求指导帮助;在具体工作中还十分注意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计划”的部门或者有承担招生任务的“大学”沟通、协调,研究对策,采取措施,解决难题。此外,每年还要注意做好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及内部的经验总结,以取长补短,共同把“计划”执行好。

三、“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们对“计划”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几年实施“计划”的政策有所调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考生家长疑问较多、要求颇高。这要求我们适应新变化,再接再厉,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得更为深入、细致。

(二)对“计划”内考生报考的“大学”及专业引导仍有不足

从考生近年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来看,我们虽然做了大量政策解释和引导服务工作,但是,考生仍然“扎堆”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青睐报考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而东北、西北地区的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报考人数极少。一些有特色的院校如南昌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等,报考人数亦屈指可数。考生报考的“大学”和专业过于集中、面上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区的部分“计划”招生指标浪费。

(三)部分“大学”对“计划”招生工作不够重视

部分“大学”有招生指标也不愿意调剂录取我区的考生,有的“大学”甚至几年内都没有录取我区的一名考生。

(四)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强化协调配合

从目前执行“计划”的实际效果来看,自治区教育厅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自治区招生考试院之间,仍然存在协调不足、效率不高和具体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

此外,我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优秀少数民族考生在被“大学”录取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就读难度颇大,尤其是国家规定从2014年秋季开始,所有纳入国家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被录取的考生,一律要个人缴纳学费,这样一来,部分就读“计划”内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能会比较艰苦。为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加大服务力度。

(五)“计划”内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计划”内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返桂就业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就业信息不畅、指导欠缺、选择渠道过窄、专业不对口、招聘单位门槛过高和就业(创业)平台不尽完善等,致使历年来我区仍有部分“计划”内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返桂后就业困难。

四、我区进一步完善“计划”执行情况的政策考量

(一)争取更多的“计划”内指标

我区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相对落后,属于后发展地区。但我区处于中国—东盟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的北部湾经济区已实施多年,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步伐正在加快;就教育事业而言,我区仅有广西大学一所“211”大学,目前尚无“985”大学,国家重点院校给予我区的录取指标又相对较少,我区考生每年参加普通高考与考研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的要求,我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正在快速推进,广西北部湾大学的筹建工作以及我区评估若干所专升本院校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综上所述,我区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大好的机遇,对“计划”指标的需求量将明显加大。为此,个人以为,我们一方面应主动向教育部请求按照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给广西逐年增加“计划”内的招生指标,特别是增加给历年“计划”执行较好、对广西有感情的“大学”的招生指标;另一方面应主动走出去宣传广西,与有关“大学”沟通协调,使之不断加大在我区调剂补录的力度。此外,还应继续申请将我区的广西大学列入“计划”招生的“大学”。

(二)做好引导工作,提高“计划”内报考录取成功率

在每年报考期间,我们要继续有针对性地引导“计划”内考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个人特长、民族成分、专业成绩、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持有情况等,知己知彼,选准“大学”,努力报考师范教育、金融财税、交通物流、加工贸易、港口货运、海洋水产业类等专业,或者我区少数民族地区亟需的其他应用型专业和研究方向,力求一次性报考录取成功。

(三)为考生争取就读补助

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教民〔2005〕11号)中规定:“生源地区和定向单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适当的学习和生活费补助。”鉴于各种原因,我区目前尚未出台有关的政策。2015年广西将召开民族教育大会,个人以为,可以考虑适时出台配套资助政策。

(四)建立“计划”内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计划”内的这些毕业生是壮乡的宝贵人才,鉴于其人数逐年增多,个人认为:自治区教育厅可以考虑每年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委、财政厅和人保厅联合举办1至2次专项招聘就业双向选择会,鼓励毕业生以多种形式就业、择业或创业;自治区和地市级人才市场,也应在日常发布针对该类人才的招聘信息;鉴于广西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缺口较大的情况,亦可考虑今后在招聘中小学、高中、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时,对“计划”内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适当倾斜,照顾录聘,自治区教育厅及所属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厅的直属高校,则应依法依规优先考核招聘录用“计划”内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对一些已经毕业的广西生源地硕士生和博士生,如有正常原因或者正当理由,已经在外省的教育、科技和卫生等部门落实好工作岗位,确实无法回广西就业的,可以考虑适当减免其违约金和培养费,给予放行。

总之,只要我们以人为本,想毕业生之所想,相信八桂儿女定会情系壮乡,为我区的建设作出贡献。

(责编 白聪敏)

少数民族骨干 篇4

1批评教学法

批判式教育的先驱者是弗莱雷(Paulo Freire),其代表作 《受压迫者的教育》(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于1968年出版。早期的批判式教育从宏观方面提出了批评教育的构想。 “批判教育学的精神追求就是改变学校实践中的各种不平等和压迫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把人类从压迫和异化中解放出来,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和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民主的持续进展”(卢朝佑,2014)。伴随全球化带来的英语广泛传播,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外语批评教学法,其代表人物有Pennycook,Canagarajah,和Kumaravadivelu。在肯定应用语言学家Adrian Holliday提出的“适应多元文化教学法”在全球化背景下关注教学的文化适应性积极一面的同时,Canagarajah批判了这一教学法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意义上“方法”对教学的束缚一面。后现代主义下的批评教学法本身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 “带着批评态度在课堂和社会中进行的实践”(Canagarajah,2005)。刘杰伟(2014)提出批评教学法中的批评视角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地评判英语和英语教学全球化,而非一味否定既定知识观念和理论原则。Pennycoook(2001)主张 “教育实践需要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政治语境中去理解”。 这些说明外语批评教学法从一开始就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本土化的开展,注重研究多元文化中本土文化身份表达的问题。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采用批评教学法的批评文化视角需要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而展开,需要对批评教学法本身进行批评性思考。只有采用结合了中国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特色的批评教学法的批评文化视角,才能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在英语课堂中批判性地思考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从而有利于他们自身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清楚自身角色定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是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培养出来的人才,肩负着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保留民族本土文化特色又融入全球化进程实现本民族发展的重任。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本土文化面临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刘大先,2009)。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连接国际、国家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枢纽,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政策宣传和实施的重要参与者;是应对全球化趋势,根据有关民族文化政策并联系本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的批评文化意识能为他们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面临的复杂多元文化环境打下基础。批判性的反思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急需培养的能力。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在后现代化下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环境中,英语对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而言是继少数民族本族语、汉语外的第三门语言甚至是第四门语言。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仅仅体现着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以及历史,也能反映该民族文化的逻辑、民族心理、人文历史、社会价值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杨学云,2010)。由于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来自于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其语言文化背景构成更加复杂。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仅需要面对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还面临着目的语文化与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在语言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前的研究指出了文化差异对比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吴汉平(2007)指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应该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特点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李月林(2003)提出对比讲解法是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方式方式。在中国文化差异教学方面引入批评教学法思想的有刘杰伟(2014)及王焱(2010)。刘杰伟(2014) 提出“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方法不仅应该审视文化如何不同,而且要剖析文化差异是如何合理建构的,这种建构是如何影响到跨文化交际,批判性地审视英语和它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王焱(2010)在探索批判性教学法在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面做作了有益探索。她认为批评性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而且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判断与提出新的见解。王焱(2010)提出“通过对权威的批判与对偏颇的批判,有效调动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理念”。而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多元文化因素对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英语学习中的优势和挑战,从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提高其批评文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批评教学法下的批评文化视角培养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同时构建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身份及中华文化身份对他们以后在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需要面临的多元文化环境

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其文化多元性碰撞远远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李智远(2010)指出,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生这个多元文化群体中,存在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民族文化、外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和价值选择。近年来,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王佐良先生也认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杨学云,2010)。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何开丽(2013)通过课堂实践作出了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李智远(2010)通过设计跨文化问卷调查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民族文化、多元文化意识现状。然而,英语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并不应该仅仅是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或者仅仅对比文化差异,而应该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和批评文化能力,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少数民族文化身份、中国国家民族文化身份及全球化文化身份。谷小娟和李艺(2007)及韩海燕(2014)认为文化身份具有动态的建构特征,而语言是文化身份确认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骨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在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身份。在后现代化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英语教学环境中,由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的“少数民族文化身份与中国民族文化身份具有同构性”(刘大先,2008),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在全球文化身份中的定位。将批评教学法的批评文化视角贯穿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能让肩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重任的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在复杂多元的文化碰撞中批判地看待英语传播的文化价值,把握自身文化身份,从而成为具有批评文化能力的主体。

3具体措施

1)教师应成为批评文化工作者

面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所需要面对的多元文化背景,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批评文化工作者,更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的文化政治属性。唐丽萍(2012)指出批判教育学在政治形态日益丰富的“后现代”景观下,将“文化”看作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和斗争的场域,将学校教育的本质看作是一种文化政治实践。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由于其本身的多元文化背景及今后工作的定向性和国家的政策性支持等因素,使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政治性更加凸显。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具有批评文化能力的工作者, 需要从不同文化现象里选取合适而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讲到英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时,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英语,从而引导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进行批判性反思。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不同的文化现象,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认识到自身民族文化平等参与多元文化交流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明确文化身份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实行多模态立体化教学,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这能有效激发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展示各民族文化节日和具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舞蹈服饰时,通过多模态教学可以有效减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由于不熟悉相应英文表达所造成的理解困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选取具有引发不同文化价值思考问题的教材部分供学生讨论,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在设计英语测评考核试题时,应增加考查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重视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交流时的发声,主动反思不同文化所传递的价值。结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育实际情况引入批判教学法的批评文化视角,有利于他们今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中准确定位自身文化身份。

2)教材需要涵盖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要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树立批评文化意识还需要保证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同等涵盖。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引入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用英语表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材中涵盖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中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王小卉(2012)和谢燕妮(2012)指出了英语教学与中国语境的结合以实现英语本土化教学的重要性。相应地,批评教学法下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本土化需要结合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开展。由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不同的少数民族背景,首先可以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编写英语教材,注意吸纳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译作品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英语教材中。其次,可以通过鼓励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自己动手的方式,让他们课外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资源搜集跟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相关的英语书籍编写少数民族英语文化手册。最后,还可以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英语演讲比赛和组建文化兴趣小组等形式,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渠道搜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信息,积累不同文化信息特别是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这不仅能为提高学生的批评文化意识打下基础,而且能增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促使他们思考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价值。

4结论

少数民族骨干 篇5

狐狸家的小兔子

这个帖子,是我一直想写的考研经验,因为在去年复试时,我也和考研的你们一样,因为信息不足而感到不安、甚至自我怀疑。过了差不多一年,有些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请大家见谅!~

首先说一下我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我考的是中山大学传设院的新闻学,因为本科学的也是新闻学,而且广州离家比较近,所以虽然知道中大研究生阶段的新闻学专业只成立了三年,但是还是选择报考了中大。

因为本科就读的学校要求较为严格,所以虽然报考了少干,我也把自己当做普通考生一样去复习,最后考了370+,英语政治都是70~(最后居然发现自己无论考多少分面试都能上少干!这是后话了。。)

先说说自己的近况,报考了中大、厦大、清华、北大、人大、中传、国音、华师、暨大、央财、政法、北科、北林、北印、公大、法大、华电、南大、国关等的孩纸们都可以参考一下,因为这就是你们九月要来呆一年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报名了少干第一年要在基地培训一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基地就是北邮。先说好的方面,一是北邮在北京,帝都各方面资源还是丰富的,很多同学都在学习之余实习兼职,二是院里美女真是无极多!什么叫美女如云,什么叫异域风情,什么叫男人的天堂(学校旁边还是中戏北影!美女帅哥几乎把这片到处都是黑的和尘土的小郊区装点得如天上人间。)。而且大家都多才多艺,热情大方,班级里的信息和期末复习资料很多人都会主动上传共享,独高分不如众及格,这和中学阶段班级里令人作呕的竟争形成了鲜明对比;三是班里人很多,120+很正常,给翘课的同学提供了掩护.....而且课程基本比较容易,什么古典文学、思想史(But理科同学要学高数喔),考研英语过60分且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前5%的同学可以免修8学分英语,或者过了专八的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免修英文,甚至专业课过100的中文专业同学还可以免修几节古典文学— —到时候你在宿舍DOTA或者出去兼职的时候,其他同学就可能要在教室里忧伤地等老师点名....四是北邮的鸡蛋灌饼和烤地瓜很好吃!~~~

再说不好的一方面,一是我们的确在帝都的北邮读这一年,但是我们是在北邮位于六环的宏福校区,而不是海淀的老校区,这里要进城要先倒半小时公交再坐地铁!二是班里人太多了,所以有时候你想要认识完所有人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大家心里都知道一年后可能要分开,所以感觉没有小班那么好结交深刻友谊吧!三是虽然淫很多,很多,但是也不能阻挡班主任和辅导员经常点名,有时候宿舍还查寝>0<,要是一直翘课是可能要受严重警告甚至开除的!四是宿舍设施真的不好,卫生状况堪忧,没有独卫,一年还要交¥1500.(这种价位在北京高校足够住豪华顶配带马桶独卫宿舍了!)唉!一想到那不堪入目的公共浴室就替南方来的孩子们表示深深的忧伤~~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当务之急的复试。首先,先说一下大家关心的复试名额。第一,要过国家线,一般来说240-260就行,当然啦,还要过公共课,这个也蛮低的。其次,我觉得好一些的学校可能也会在240-260的基础上提一点分,但是也不多吧,努力一把应该大部分人都能上线,上线了就意味着你可以来学校复试了。

复试之前我先跑到北京实习了一个月,一边实习一边练习中英文自我介绍、听六级听力、整理专业大题来看,几乎每天都把自我介绍背一遍,希望不怎么健谈、比较害羞的自己不要面试的时候卡壳— —。到三月底的时候就跑去广州等待复试,一直住在朋友家里蹭饭>0<。

说到三四月份,应该是对很多少干生都很煎熬的时候。因为国家线出来了,但是还得等学校线;学校线出来了,还得等专业线;专业线出来了,结果复试名单上面没有自己名字!

知道为什么专业名单上没有自己名字吗?

因为普通考生和少干考生是分开复试的!(中大是这样)

普通考生4月初就复试了,我们还要无限忧伤地等到四月底,当然啦,分开复试归根到底是政策对我们的保护!

我们应该感谢国家,感谢爸妈,感谢祖先,因为我们在关键的时候高考加分,考研降分,复试还少了那么多狼一样的对手!

现在说一下为什么我无论考多少分都能面试成功(前提是要过线。),以及选学校选专业的重要原则——因为本专业的少干生的录取名额是一个人,但是只有

我一个人参加复试!

我猜想学校是这样分配50个复试名额的,全校那么多个院系、专业,根据各个专业上线人数来分配,至少每个有人上线了的专业有一个录取名额。我们传设院有三个人复试,有两个录取名额,就是其中一个人必须出局,另外两人录取(这个竟争真的不激烈),然后新闻学专业只有我一个人报考,另外两人报考的是同一个专业,So...........所以大家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尽量别报太热门或者太难考的(貌似武大的少干比较难考),运气好搞不好你去面试的时候就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还怕些什么呢?我还听说中大法学院的少干几乎都被录取了,学法的人不是很多么。然后就是面试科目了,面试是早上笔试,下午面试,这个只供报考传设院的小孩们参考:

1、笔试:每个专业不一样,新闻学专业的题目比较灵活,个人觉得只要把专业题都弄懂个大概就能写。PS:老师好像下午面试完就当场即兴改卷了,时间应该是一张考卷扫描时间小于5分钟,所以大家一定要买一支晨光0.5mm的黑色水性笔,字迹工整一些,分点写,尽量把答题纸写满>0<(答题纸才4页——)

2、英语笔试:我记得是考完专业题就发英语的题,大概就是小作文和新闻英译汉翻译。英语小作文是谈谈你对新闻客观性的看法,建议背背四级单词和作文就能写了,不会表达的句式就尽量用简单词表达。当时要求翻译的新闻是:朝鲜发射卫星失败,早上刚看了手机报,心想棒子装逼不成反傻逼,呵呵

3、接下来是下午面试,首先是抽签,我不幸滴抽中了第一位。当时应该是两点开始面试,因为有的老师堵车了,就多等了半小时。老师大概是两男三女,都很和善,面试在早上考试的小房间进行(前面桌子坐着一排老师,然后你这只小雏鸡就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没有可以遮掩发抖大腿的桌纸!所以坐姿要自然一些,尽量别太紧张)

一进来老师就要求自我介绍,额。自我介绍完了还有英文自我介绍,老师可能会针对你的自我介绍做一些提问,比如为虾米来广州、为虾米考中大、对现在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可以看看近两期南周)有什么看法。男老师提问比较多,也比较现实、尖锐,女老师就做一些补充提问,问问实习经历、心得啦,对本专业的看法啦。总之我自我介绍还是卡壳了,笑得也很僵硬,不过在此之前我把全院

老师的简历都看了一遍,大概认出几位老师,顺便拍了下马屁缓解尴尬气氛>0<我出来后,其他两位同学问我面试有啥内容,我说中英文自我介绍,一位同学大惊“还有英文自我介绍!”,马上拿出手机问度娘—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自我介绍没准备好,所以最后没被录取....英文面试基本上都是大家担心的东西,但是问的问题都不很难,网上也有好多整理好的资料,我觉得只要做到两点就好:

1、英文自我介绍能把自己的基本信息表达出来,且发音标准,能让老师听懂,2、听懂老师简单的提问,然后用简单的词回答出积极的信息就行。

最后,同学们可能关心啥时候出录取结果,我记得傍晚院系的网站就贴出来了,然后是各种体检,体检有问题的话,还是会影响最终录取结果的,所以大家虽然学习很忙,也要注意吃好穿好,抽空锻炼!(好像大半年没锻炼了,没资格教导大家— —)

上一篇:设备使用寿命下一篇:极薄煤层采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