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2024-05-30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精选12篇)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1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 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 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 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 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 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系数法, 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 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确定最终成绩, 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 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 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 可以看出, 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 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 各学院视情况自定, 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 级 (A+ ~ F) 和5 级 (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 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 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 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 份, 其中教师占16.36%, 本科毕业生占66.36%, 在校生占17.27%, 如图1 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如图2 所示, 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 不够客观。由此可知, 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由表1 对比可知, 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 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 调查问卷发现, 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 个或以下的等级, 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 如图3 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 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 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 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 误差比较大, 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 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 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 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 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 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 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 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 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 如表2 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 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 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 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 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 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 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 如图4 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 如图5 所示。由此可见, 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 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 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 保留其优点, 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 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 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 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 认为达到毕业要求, 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 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 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 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 (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 分, 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 , 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 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 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 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 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 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 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 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 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 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 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摘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 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校外盲审,弹性末位淘汰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 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中的应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 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第327-329页。

[4]唐炳聚:《“五分制”与“百分制”的思考》,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第155-158页。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2

论文题目: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I

Abstract

Colliery accident frequently coming up is a vital difficult problem with which our work of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is faced.To explore the cause of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 and analyze its reason, we propose som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struct our safety work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prevent the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our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guarantee most of miners’ personal security.I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e causes of colliery accident and its prevention job.It contain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correlative with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consider correlativ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In one part, we find the law and reasons about five kinds of disastrous accident happening.So we propos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against all kinds of dangerous condition.In two parts, we research into our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of colliery safety restraining colliery accident, and then we can provide good countermeasure.In three parts,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colliery disaster and its prevention technology, we further analyze the deep reason of colliery disaster accident.And then we propose ensuring ac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 of colliery disaster preventing.Key words: Coal Mine Accident, Cause, Preventive Measures, Safety supervision 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2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2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4 2.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4 2.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5 2.3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6 2.4瓦斯喷出及其预防..............................................................................................8 2.5小结......................................................................................................................9 3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10 3.1煤尘爆炸条件....................................................................................................10 3.2煤尘爆炸的过程................................................................................................10 3.3煤尘爆炸的特征................................................................................................10 3.4煤尘爆炸的危害性............................................................................................11 3.5采取的防范措施................................................................................................11 3.6小结....................................................................................................................12 4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13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13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13 4.3小结....................................................................................................................14 5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15 5.1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15 5.2煤矿水灾事故类型............................................................................................15 5.3煤矿水灾事故原因............................................................................................15 5.4矿井水灾防治对策............................................................................................16 6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18 6.1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18 6.2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19 6.3小结....................................................................................................................20 7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21 7.1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21 7.2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24

III

7.3政策和措施建议................................................................................................28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IV 绪论

1.1研究背景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做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在确保煤矿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寻求煤炭工业的发展,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煤炭是靠井下开采的。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帮助中国国土资源部按照联合国资源分类方案制订“资源及固体燃料和矿产分类方案”,我国的煤炭储量约为1100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三位[1]。我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能源约占70%以上,因此,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不会改变。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工作场所处于井下深处有限的空间,环境条件恶劣、多变,随着开采过程不断移动,采煤环境不断改变和恶化,在工作过程中顶板、瓦斯、煤炭自燃、粉尘、水害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工人的安全。所以,矿井环境条件恶劣、多变的固有属性是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仅就国有重点煤矿来看,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9.5%,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9.2%,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7.5%,水害危险的矿井占43%,某些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岩爆和高温危害[2]。而又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难以吸引文化、素质较高的工人,而不得不招大量农轮工、农协工和临时工,给改善安全环境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失误、国家监管力度不足和国家政策扶持不足也是导致煤矿事故的原因。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己经在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炭工业成为这些国家中最安全的行业之一[3]。相比之下,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成效不甚理想,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每年仍然有六七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虽然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攻关力度,提高了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大量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等等,然而成效并不明显,煤矿事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煤矿事故依然不断发生。

因此,煤矿安全问题现己成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做好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国煤矿事故之所以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缺乏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整体宏观的分析,因而不能找出导致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来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出现如此严峻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2.1技术原因

矿山是采矿工业的主体,是直接从事有益矿物开采的工作地,是采掘工业企业。矿山直接面对大自然,向地球挑战,索取人类财富,所以,采矿工业和其他工业相比,有其固有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煤尘爆炸、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中毒、窒息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煤尘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煤尘爆炸造成的[4]。

矿井采掘作业由于各种天然和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多,加上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限制,难以预见和控制的不安全因素多,因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较其他工业部门就更为艰巨和复杂,并且随着采矿工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搞好矿山的安全工作,首先从上述几种严重灾害上搞好技术防范措施。

1.2.2管理原因

企业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很自觉的做到各个方面的安全技术保障及管理措施,企业的性质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靠企业本身是无法做好的,这就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来遏制煤矿事故。因此,政府监管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原因;既存在与灾害事故发生的直接相关的因素,也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这就需要结合技术方面和煤矿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及问题。提出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性措施和政策建议。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找出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对策。

(2)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1.3.2本文研究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能够使企业清楚煤矿生产中各种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为企业发现事故隐患,并为其找到了预防煤矿事故的对策,使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措施。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的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的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由于受作者的自身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文中必定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老师严加指正。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2.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2.1.1瓦斯爆炸的条件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一定浓度的氧气以及高温火源同时存在。

2.1.2瓦斯爆炸事故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5],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⑦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2.1.3事故原因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

(2)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完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3)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4)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6]。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

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2.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7]。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提高抽采率。(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2.2.2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8]。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冲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⑧瓦斯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⑨矿

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2.3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2.4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2.5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2.3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2.3.1突出概述

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几秒到几分钟),从煤、岩层内以极快的速度向采掘空间内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9]。它是另一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也是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动力现象。它所产生的高速瓦斯流能够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造成风流逆转;喷出的瓦斯由几百到几万立方米,能使巷道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喷出的煤、岩由几千吨到万吨以上,能够造成煤流埋人;猛烈的动力效应可能导致冒顶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3.2突出的外部特征

突出的外部特征是:(1)突出的煤、岩在高压气流搬运过程中,呈现分选性堆积,即近处块度大,远处粒度小,堆积坡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2)突出过程中煤岩进一步粉碎,产生极细的粉尘,有时突出的堆积物好似风力填充一样密实;(3)突出空洞口小肚大,其轴线往往沿着煤层倾斜向上延伸,或与倾向线成

不大的夹角;(4)突出的相对瓦斯涌出量可以大于煤层的瓦斯含量。

2.3.3突出的机理

突出的机理是关于解释突出的原因和过程的理论。突出是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它的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见解,假说很多,目前多数人认为,突出是地压、瓦斯、煤的力学性质和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3.4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多发生在一定的采深以后;(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

(3)突出的强度和次数,与煤层厚度、倾角、硬度、透气性等有关;(4)突出与瓦斯关系,瓦斯压力小含量低,可能发生突出;(5)突出大多发生在落煤、放炮工序;(6)突出前有预兆。

2.3.5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1)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瓦斯两种。开采保护层是预防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邻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丧失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层,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保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的顶底板岩石冒落,移动,引起的开采煤层周围应力的重新分布,采空区上、下形成应力降低区,在这个区域内的开采煤层地压减少,弹性潜能缓慢释放;煤层膨胀变形,形成裂隙与孔道,透气性增加;煤层瓦斯涌出后,煤的强度增加。

2)预抽煤层瓦斯

对于无保护层或单一突出危险煤层的矿井,可以采用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这种措施的实质是,通过一定时间的预先抽放瓦斯,降低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并由此引起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系数增加和煤的强度提高等效应,使被抽放瓦斯的煤体丧失或减弱突出危险性。

(2)局部防突措施

大型突出往往发生于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时。所以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以及有突出倾向的建设矿井或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时,井巷揭开所有这类煤层都必须采取防止突出的措施,并制定专门设计。

局部防突措施主要有以下8种:①松动爆破;②钻孔排放瓦斯;③水力冲孔;④超前钻孔;⑤金属骨架;⑥超前支架;⑦卸压槽;⑧震动放炮。

2.4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2.4.1瓦斯喷出概述

瓦斯喷出是指大量承压状态的瓦斯从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的现象[10]。其特点是瓦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煤、岩层的某一特定地点突然涌向采矿空间,而且涌出量可能很大,风流中的瓦斯突然增加。由于喷出瓦斯在时间上的突然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可能导致喷出地点人员的窒息、高浓度瓦斯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高温热源有可能发生爆炸、有事强大的喷出还可以产生动力效应并导致破坏作用。

2.4.2瓦斯喷出的原因

产生瓦斯喷出的原因是,天然的或因采掘工作形成的孔洞、裂隙内,积存着大量高压游离瓦斯,当采掘工作接近或沟通这样的地区时,高压瓦斯就能沿裂隙突然喷出,如同喷泉一样。因此,根据喷瓦斯裂缝呈现原因的不同,可把瓦斯喷出分成地质来源的和采掘卸压形成的两大类[11]。

喷出时的瓦斯涌出量很热持续时间,决定于积存的瓦斯量和瓦斯压力,从几立方米到几十万立方米,几分钟到几年,甚至几十年。瓦斯喷出前常有预兆,如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增加,或忽大忽小,嘶嘶的喷出声,顶底板来压的轰鸣声,煤层变湿、变软等。

2.4.3瓦斯喷出的预防

预防瓦斯喷出,首先要加强地质工作,查清楚施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层、溶洞的位置、裂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瓦斯储量和压力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处理措施。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不大时,黄泥或水泥沙浆等充填材料堵塞喷出口。井筒和巷道底板的小型喷出,多采用这种防治措施。

(2)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较大时,在可能的喷出地点附近打前探钻孔,查

明瓦斯的积存范围和瓦斯压力。如果瓦斯压力不大,积存量不多,可以通过钻孔,让瓦斯自然排放到回风流中。如果自然排放量较大,有可能造成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应将钻孔或巷道封闭,通过瓦斯管把瓦斯引排到适宜地点或接入抽放瓦斯管路,将瓦斯抽到地面。

2.5小结

瓦斯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1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瓦斯爆炸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作业均可产生大量煤尘。其中,采掘作业产生的煤尘量占80%,装运产生的煤尘量占20%[13]。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都有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的可能,其灾害程度可造成矿毁人亡。

3.1煤尘爆炸条件

在矿井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可发生爆炸:(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煤尘是指煤的颗粒直径在1mm以下的粉煤,煤尘参与爆炸的主体是直径在0.075arm的煤尘。我国下限浓度为45g/m³,爆炸上限浓度为300~400g/m³,目前测得的煤尘爆炸上限浓度为l000~2000g/m³。

(3)煤尘爆炸的点燃热源

煤尘点燃浓度为650℃~990℃[14],在煤矿井下能点燃煤尘的热源有:放炮火焰(这是大量存在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缆接头不良或电缆损坏产生的短路或撞击产生电弧、斜井跑车产生的摩擦火花、皮带堵转产生摩擦皮带着火、矿井内外因火灾、瓦斯燃烧或爆炸以及炸药爆炸等。

3.2煤尘爆炸的过程

煤尘爆炸的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煤尘在热源的作用下氧化释放大量可燃气体;第二阶段,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后促使强烈氧化燃烧;第三阶段,热分子传导和火焰辐射在介质中迅速传播,使附近煤尘扬起,受热燃烧,之后,燃烧产物迅速膨胀而形成火焰,前面的压缩波、冲击波使火焰前方气体压力增高,引起火焰自动加速,继续循环下去,因煤尘的存在可持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火焰跳跃或发生爆炸。这个过程是瞬间的,在煤尘爆炸地点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空气受热膨胀形成负压区,其负压值可达0.5kg/cm[15],造成逆向冲击波,如爆炸地点仍有煤尘瓦斯时可发生第二次爆炸。该地点爆炸力正反向交错,支架和物料设备移动方向紊乱,这是判明二次爆炸的重要依据。

3.3煤尘爆炸的特征

煤尘爆炸可呈现“三高一多”的特点,即高温、高压、高速,产生大量一氧

化碳。产生高温:煤尘爆炸按理论计算,产生温度高达2300℃~2500℃。产生高压:理论压力为7.5kg/cm,且距爆源越远压力越大。呈现离爆炸源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形成高速:化学方法计算爆炸波速度高达1120m/s。按理论计算最大速度为2340m/s。煤尘爆炸可产生大量的CO。在一般情况下爆炸后的巷道空气中的CO是造成矿工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3.4煤尘爆炸的危害性

(1)可以摧毁整个矿井、井巷、采煤工作面,导致大面积顶板垮塌冒落,压埋井下作业人员,堵塞通风。

(2)可以将设备损坏,把支柱设备、煤石块吹起撞击,导致井下作业人员死亡,爆炸波可使矿工粉身碎骨;爆炸波还可以通向地面的井筒、冲击破坏与井筒连接的地面厂房,造成作业人员伤亡。

(3)煤尘爆炸火焰还可引起井下可燃物着火,引起局部积存的瓦斯发生爆炸,造成事故扩大。

(4)煤尘爆炸产生的CO随风流进入全矿井的所有地点,致使井下作业人员CO中毒死亡。

3.5采取的防范措施

3.5.1减少生产中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

(1)喷雾洒水,在采掘工作面、井下煤仓、溜煤眼、翻笼处、输送机头、装车站等井下凡能产生煤尘的地点,均应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配有专门洒水装置。同时,对井下巷道,还要定期清扫,冲洗巷帮、井壁的煤尘。因为这些地方沉积的煤尘如果重新飞扬在空气中,可以迅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也是许多局部性事故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2)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在尚未采动的煤体中,利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使水渗入煤体的层里、节理等微小空隙中,将煤体预先湿润,从而减少或消除在开采、运输过程中煤尘的生成和飞扬。

(3)水炮泥。在炮眼内(炸药和炮泥之间)空隙充人盛水的塑料袋,爆破时水被汽化结成雾滴,可使尘粒湿润,结团而起到降尘作用。

(4)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的风速,防止煤尘的飞扬。

3.5.2防止煤尘引燃

(1)为防止电火花和其它明火引燃煤尘,井下电气设备一定要选用防爆型,电缆接头不许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防止产生电火花。井下禁止使用电炉子、职工禁止携带烟草、点火工具等,严格井下火险管理。

(2)为防止放炮时引燃煤尘,井下要使用安全炸药,打眼,装药、封泥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禁止放糊炮。

3.5.3采取隔爆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

主要采用岩粉棚或水槽隔爆,阻止煤尘爆炸时火焰传播。3.5.4抓好隐患排查治理

煤矿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原则,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抓好安全现场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责任人,可以起到警示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矿工人身安全的作用。

3.6小结

综上所述,煤矿粉尘灾害具有较高的危险度,其致因因素较多,产生粉尘灾害的几率较高。只有采取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技术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遏制粉尘灾害事故的发生。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与内因火灾两种,内因火灾若处理不当也可诱发为外因火灾[16]。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和严重的灾难性。任何矿井火灾的发生与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引火火源;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引起矿井外因火灾的三个条件来看,可燃物(煤炭)和氧气供给两个条件是不可能消除,所以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只有注意引火火源这一个条件,只要杜绝引火火源,就能够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而煤炭自燃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必要的因素:煤的自燃倾向性;有连续供氧的条件;热量易于集聚。煤炭自燃过程具有三个阶段,即潜伏期(低温氧化阶段);自然期;着火期(自然阶段)。从煤炭自燃的三个因素和三个阶段发现,连续供氧的条件是引起自燃的主要原因,它是使煤不断的氧化而温度递增的主要因素,因为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固有不易改变的条件。所以在了解自燃火灾发生的过程及特性的前提下,准确地对自燃火灾的预报、对自燃火灾火源的判断以及对制定减灾、抗灾等决策措施无疑具有重大的决策支持作用。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预防火灾发生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灾产生;二是防止已发生火灾事故扩大,以尽量减少损失。

(1)外因火灾防治技术

1)防治火灾产生:①防治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按《规程》及其执行说明要求严格对高温热源、明火和潜在的火源进行管理;②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③防止产生机电火灾;④防止摩擦引燃;⑤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2)防治火灾蔓延的措施

限制已发生火灾的扩大和蔓延,是整个防火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发生后利用已有的防火安全设施,把火灾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然后采取灭火措施将其熄灭,对于减少火灾的危害和损失时极为重要的。其措施有:①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②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③每一矿井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④主要通风机必须 13

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反风设施,并保持其状态良好。

(2)内因火灾防治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①减少火灾隐患,预防煤炭自燃。在开采技术方面,要正确地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合理布置采区,以提高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的矿井防火能力;②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动的设施,采取均压防火措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等,以减少漏风,这是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有效措施;③掌握自然发火征兆,及时进行发火的预测报告,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④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如加强“三道”的维修,加强对废旧巷的处理,及时充填煤巷,及时处理高温火点等;⑤通过提前对煤样进行实验研究,以便尽快地掌握煤的自然发火期以及一些特性参数,用于预防。当井下一旦发生火灾,最先发现的人员尽可能直接灭火,尽量控制火势的发展。并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的地点和性质,范围等情况[17]。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扑救,人身安全又受到威胁时,在弄清火情下,灾区人员要迅速撤离或就近尽快撤人避难室,进行自救或等候救护。

4.3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矿井防灭火技术与手段,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但还应该看到,目前煤矿的发火形势依然严峻,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研究和开发创新技术与手段,以便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煤自燃火灾的不利形势。还要有足够的投入和严格的管理,同时要给予极大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防灭火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从而减少煤矿因火灾而带来的巨大的损失。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5.1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煤矿水灾事故发生有3个必要条件,只有3个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水灾事故。这3个必要条件是:

(1)水源。水源是发生水灾事故的第一个必要条件,这里指的水包括地表积水、洪水、松散层水、岩溶裂隙水、砂岩裂隙水、采空区水、灌注浆水、运煤水、生产用水等9种。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水源往往是岩溶裂隙水和采空区水。

(2)导水通道。导水通道是发生水灾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它包括自然通道和人工通道两类。自然通道主要有断层、裂隙、陷落柱等,人工通道有钻孔、开挖面、井口、生产用水管路等。

(3)释放水空间。只有上述两个条件,没有释放水空间,也是不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这个释放水空间是人们根据设计生产需要开挖出来的一个空问,包括井筒、巷道、峒室、采空区等。

5.2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据中国煤矿事故统计,我国煤矿发生水灾事故的类型大体有12种:①井口灌入水;②井筒溃水溃沙;③回采工作面突水;④地表积水溃入回采工作面;⑤回采工作面透水;⑥掘进工作面突水;⑦掘进工作面透水;⑧煤仓溃煤水;⑨注浆跑水冲埋;⑩防水密闭失效透水;⑪水煤矸石溃出;⑫钻孔溃水、突水。

5.3煤矿水灾事故原因

通过分析,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共37种因素,其中人为方面20种因素:①井口设计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②未筑拦水坝;③拦水坝因质量问题遇洪水溃决;④开采井筒保护煤柱;⑤井筒施工质量有问题;⑥未按规程进行探放水工作;⑦虽做探水工作但不准确;⑧防水闸门失效;⑨预计涌水量严重偏小;⑩排水能力偏小;⑪水泵坏;⑫停电或电压不足;⑬越界开采,回采防水煤柱;⑭防水煤柱设计不合理;缺乏防治水知识;疏水系统未清理好;⑮未派专人查看;放煤水安全距离不够;未告知相关作业人员;无安全措施;⑯安全措施未落实;防水密闭未做好水压观测;⑰防水密闭设计不

合理;防水密闭施工质量不好;⑱探水孔口装置不合格;未装孔口装置;⑲钻孔封闭不良;⑳未进行启封孔检查。

客观方面l7种因素:①遇暴雨引发洪水;②松散层含水丰富;③断层导通顶、底板含水层;④陷落柱导通顶、底板含水层;⑤顶、底板含水层含水丰富;⑥防水煤柱受采动影响破坏;⑦断层发育;⑧顶板裂隙发育;⑨地表岩溶发育;⑩老窑多且位置不清;⑪采空区积水或积水泥浆;⑫隔离煤柱小;⑬隔离煤柱受破坏;⑭煤仓内大量进水;⑮给煤机吊架破坏;⑯采空区有浮煤;⑰钻孔穿过含水层。

各矿区发生水灾事故的主导因素不一,事故类型也不同,但总体来看,工作面(包括掘进和回采)透水事故是煤矿最易发生的水灾事故,也是发生事故后,最容易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5.4矿井水灾防治对策

(1)重视矿井防治

矿井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采空面积的不断增加,与周边小煤矿开采关系的恶劣变化,各种安全隔离煤柱、隔水煤柱被不断开采破坏,私挖乱采对露头煤和风氧化带隔水地层的破坏,地层导水通道的大量增加,水力联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等因素,造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由当初的相对简单变得日趋复杂。但矿井决策层和管理层仍把其当作简单类型对待,稍有麻痹大意,水灾淹井事故就可能发生此矿井管理层认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重视矿井防治水安全工作。

(2)建立观测系统

生产矿井必须分水平,分采区建立水文观测站,并按规定时间进行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水文地质动态变化情况。对有水患的地方及时进行预报和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提出合理处理意见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3)做好预报工作

矿井必须做到有水情水患分析预报,月度有水情水患分析预报,特殊情况水文地质预报。预报过程中加强采掘工程与地表水体(水库、河流等)的水力联系分析,加强生产地点与浅部积水采空区和上覆煤层积水采空区的水力联系分

析,加强工作面与相连煤矿的积水分析,加强工作面与地面废弃老窑积水情况的水力联系分析,对生产地点的水害隐患逐一排查,从而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4)合理使用人才

将一些懂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踏实成熟,经验丰富,责任性强,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向有关领导岗位,使他们分兵把口,确保矿井水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

6.1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顶板事故是建井、生产过程中多发性的事情。这类事故的后果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对采煤工作面的顶底板情况及其活动规律了解不清;二是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顶板事故的发生基本上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顶板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深人总结和分析常见顶板事故原因和条件,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并杜绝顶板事故,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6.1.1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

煤炭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因开拓、掘井或采煤,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重则就会发生底鼓、冒顶、断粱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顶板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情况、推进速度、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6.1.2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局部矿山压力(多为直接顶或伪顶)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煤、岩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修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大冒顶[18]。

(1)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大。

(2)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如先回承压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或大块岩石推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托而造成局部冒顶。

(3)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架密度不够。木支架、棚腿、顶梁以及点柱的坑木尾径太小。初撑力不足。

(4)在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顶板松软、破碎等)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也易造成局部冒顶。

(5)开采深度、煤层倾角、水、开采方式断面大小等都会影响顶板的稳定

性。防止放炮倒棚子,炮眼要布置合理,装药量适。

(6)时间的影响。围岩暴露时间长会因风化、变形及水的作用降低强度,而引起破坏、冒顶。

(7)管理上的原因,违章作业,不坚持敲帮问顶、空顶作业等均会导致冒顶。

6.2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6.2.1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坚持使用超前探梁。锚喷巷道放炮之后,进行初喷砼或打锚杆,做为临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联合支护要保证质量,锚杆要穿透岩层,垂直打入,使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对采煤工作面,空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移溜后支柱要及时架设。打好临时支柱、托棚或戗柱。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及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要及时,回临时柱要先支后回。发现支架有断梁坏柱要及时更换并运出。顶、帮要背严、背实,对漏顶、片帮地段更应加强支护。

6.2.2合理装药、放炮

放炮地点附近的支架要加强支护。炮眼的布置方式深度、角度、位置合理,装药量适当。一次放炮数量和炮眼长度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要求,只有这样,放炮才不至于崩坏工作面设备和支架而引起冒顶事故。

6.2.3措施得力,严格执行

制订安全措施要抓住重点,切实可行,并能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补充措施。特别是顶板管理,措施部分要行之有效,既要有经验理论数据,又要有科学依据,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目的。遇到工作面来压或地质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并迅速落实。

6.2.4正规循环作业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预防冒顶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工作面推进(掘进)速度缓慢,顶板裸露时间长,压力容易集中,支架受力大且不均匀,当顶板压力超过支架支撑力时,就会发生变形、下陷或压死,支撑作用迅速下降,造成片帮、冒顶事故。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顶板裸露时间短,顶板压力小,支架不易变形、损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6.2.5落实规章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犯制度人员认真组织分析,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发生。具体制度如下:

(1)交接班制度。所有工种现场交接班,特别是本班遗留工程中注意事项及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2)验收制度。每班由队长对当班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及落实安全措施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限期整改。

(3)敲帮问顶制度。工作前和工作中坚持敲帮问顶,对地质变化地点及压力集中区次数要增多,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

(4)顶板情况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顶板情况分析会,总结推广管理好顶板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地方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其它方面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梁柱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等等。(6)掌握顶板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大力开展顶板观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做好顶板来压预报。从一些顶板事故经验中以及实际现场观察,绝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之前是有明显预兆的。事实上,组织开展矿压监测管理工作,掌握片帮冒顶预兆的规律,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超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加强支护,以达到减少冒机事故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并能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6.3小结

为防止各类冒顶事故的发生,除应正确认识各类顶板的压力显现,掌握一定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要加大支护强度,以克服岩层下沉,保证采场稳定性。加强煤矿顶板管理,搞好工程质量,掌握顶板变化规律,避免和减少顶板事故发生,对提高煤矿安全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原因;既存在与灾害事故发生的直接相关的因素,也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涉及造成或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因素和条件。

7.1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

7.1.1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的灾害多,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我国大陆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聚形成[19],多次发生路块间的碰撞、俯冲,产生强烈的板内变形,使煤盆地经受挤压变形等强烈改造,致使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比由分裂板块构成的澳大利亚、美国的煤田复杂。复杂的地质条件带来了高地应力、瓦斯、高地温等灾害,客观上容易发生严重事故。

由于煤层埋藏条件的限制,我国煤炭产量的95%依靠井工开采。随着煤矿开采强度不断提高,矿井延伸的速度加快,平均每年增加10~20m(最快的近50米),现已有10多处矿井的开采深度超过1000m。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加大,瓦斯、水灾、冲击地压、高温等灾害越来越严重,安全生产条件趋向恶化。在这种条件下,使煤矿伴生的灾害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伤亡事故。这也是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

煤矿巷道管网式空间布置和多种致灾因子共存的环境,决定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极易波及相邻区域甚至整个矿井,也容易发生致灾因子作用的耦合,从而形成更大的灾难。这种结构特点也是煤矿灾害事故严重度高、重特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7.1.2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煤矿整体规模小,投入能力不足,大多数设施简陋,开采方式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提高煤炭产量主要依靠拼设备和拼人力。只有少数煤矿规模大,生产集约化程度高。

我国煤矿机械化深度普遍较低,从先进采煤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促进矿井自动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大大简化生产系统,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综合机械化技术也可以有效加强顶板支护、大幅度减少顶板事故。因此,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有利于对生产的安

全保障。1950年,美国的机械化采煤程度为69.4%,英国为3.8%,日本为0,其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1.27、0.44和19.9。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1975年美国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9.7%,英国为93.3%,日本为74%,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26、0.44和3.57[20]。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使煤矿生产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7.1.3灾害防治能力不足,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

煤矿客观存在的灾害因素,决定着煤炭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防治能力,健全相应的防灾系统,采取正对性强的、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灾害危险程度与灾害防治能力的动态平衡。

我国煤矿许多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灾害的防治能力不足,或在灾害危险程度大增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灾害防治措施、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我国煤矿的防灾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矿井灾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

7.1.4煤矿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我国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着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一些灾害的致灾机理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发生机理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煤矿的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甚至弱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瓦斯赋存、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受地质条件控制,80%以上的动力灾害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带[21],但多数构造带并不发生动力灾害。地质构造对灾害的控制机理和规律尚不能认识,只停留在“假说”阶段。虽然我国曾做过一系列研究,对认清突出机理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对机理的研究是零星开展的,缺乏系统的、有一定力度的支持。

由于煤矿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灾害的发生机理、灾害的演化过程尚未全面认识,因而影响了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尚未能突破,势必影响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预测因子临界值的确定。

我国煤矿分布范围广,地质条件千差万别,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作业场所 22 的动态性和作业空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先进技术和科技攻关成果的推广受到制约。就是说一项灾害防治技术在某一矿井使用时效果良好而当在另一地区的煤矿应用时,因受地域、地质、矿井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可能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必须正对自身条件对该项技术进行再创新。这种情况也影响煤矿灾害防治技术能力的提高。

7.1.5安全管理水平低,制约机制和责任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

保证安全投入,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安全技术措施的选择需要科学的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安全技术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合理的安全经济分析。因此,没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即不能实现安全生产。目前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忽视人的科学管理和人机环境工程的研究控制、忽视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等现象,从而使安全技术措施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措施的针对性、适应性、配套性、经济型不强。我国煤矿几乎所有的灾害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安全管理越来越多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与生产管理同步发展;要求安全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势要求,使企业成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实行自我约束、自负责任;要求安全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依法治灾、依法保安;要求灾害事故超前防范,应用危险辨识、分析、评价技术预先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煤矿在上述诸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停留在纵向分科管理、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被动管理模式上。现场管理混乱,很多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从而导致事故不能有效控制。

煤矿内部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尚未健全。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责任制,但贯彻落实也不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22]。有些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的建立不适合煤矿灾害治理要求,安全技术人员有责无权,不能保证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

7.1.6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巨大

煤矿灾害治理需要有技术和装备,难题需要科技攻关,这就需要有可靠的资金做保障。虽然目前各企业已经按规定提取了安全费用,但这些费用仅能维持 23

当前的安全生产需要。国家近年来投入了少量国债资金仅仅能够进行矿井部分系统、设备的改造和更换,依靠煤炭企业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安全欠账问题。

巨额的安全欠账造成煤矿的抗灾防灾能力严重不足,事故隐患大量存在,致使灾害事故的发生成为某种“必然”。

7.1.7煤矿职工总量过大而质量不高,技术人员匮乏,职工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煤矿职工队伍庞大但素质偏低,煤矿职工素质差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环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统计资料表明,“三违”是我国煤矿灾害事故发生的第一致因,在灾害事故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72.41%。

灾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切技术措施和管理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但目前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据初步估计国有重点煤矿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的煤矿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企业缺少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地测等专业人才更为紧缺。采掘一线以农民协议工位主体,文化、技术素质过低,安全意识差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环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而煤炭类高校采矿、安全类专业生源难以保证其实际从事煤炭生产的比例不到10%。技术人员匮乏和低层次造成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得不到根本保障。

7.2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煤矿安全生产受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制约,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涉及相关政策、法律、机制、体制等等方面。这些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深远、持久,常常是灾害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

7.2.1煤矿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巨大需求的要求

煤炭是我国的主题能源。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煤炭有巨大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煤炭产量仅为5.6亿t/a,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78亿t。即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我国煤矿煤矿生产能力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靠整体落后的基础设施,完全是在拼设备、拼人力,超能力生产。

煤炭市场需求过旺,使煤矿生产压力过大,导致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带来

了煤矿自上而下的急功近利思想,引起采掘失调、采抽失调,这是许多矿难发生的根源。

为促使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提高煤矿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限制、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7.2.2煤炭工业未取得与其国民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重要程度相适应的地方和政策环境,造成煤矿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自身难以解决安全欠账问题

煤炭工业作为资源性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发展。然而,煤炭工业并未取得与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程度相适应的地位和政策环境。煤矿工人社会地位极低,企业的社会负担严重,受制于交通运输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国家在煤气层开发利用方面的某些政策甚至还阻碍着煤气层产业发展和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开展。

煤矿靠自身难以解决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发布了文件,对煤矿生产安全费提取和使用、煤矿维简费管理等做出了规定,解决了安全费用的来源问题,对增加煤矿安全投入、提高装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但调查发现,煤矿近几年经济效益上升,可以提取部分安全费用来解决瓦斯治理、防灾系统完善等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能力问题。然而对于煤矿整体安全保障能力的改善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按文件提取的费用,只能解决部分当前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完善,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历史的欠账仍很难解决。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纸绝缘铠装电缆应更换为聚氯乙烯钢带或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总长超过48KM,仅此一项就需资金上亿元。

我国煤矿事故多、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与安全保障能力差、生产水平低下有关,而解决安全保障能力强弱的关键是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问题。国家应在资金和政策的各个方面提高煤矿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从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7.2.3煤矿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不健全,安全科技支撑不足甚至弱化

我国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着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一些灾害的致灾机理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发生机理则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 25

就需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煤矿分布范围广,地质条件千差万别,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作业场所的动态性和作业空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攻关成果的推广受到很大制约。即是说,一项灾害防治技术在某一矿井使用良好,而当在另一地区的煤矿应用时因受地域、地质、矿井条件变化的影响则可能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自身条件对该项技术进行再创造。这种情况也影响煤矿的灾害防治技术能力的提高。

由于煤矿灾害治理的这些特点,建立煤矿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体制改革以后,原有科研规划、计划、体系全部被打散重组,安全生产科技的定位、内容、重点领域和方向等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权威的定论;部分原有安全生产科研单位转制后,部分人员投奔高收益、高回报的领域,科技支撑和保障功能急剧下滑,有些专业领域甚至出现缺位;各专业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利用国外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科技发展;缺乏有效的科技运行和转化机制,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和推广应用。

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煤矿安全科技是一项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所需费用应以财政投入为主。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严重不足,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长期停滞不前,重大公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呈削弱趋势。这种格局要尽快改变。

7.2.4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缺损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家确定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安全监察职责。但是,新的机制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考验和适应;监察模式还比较落后,监察方式仍已行政方式为主,而美国的监察方式已转到行政监察、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较好的做到了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的统一。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虽然下达了停产整改指令、贴了封条,但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后继措施,不能有效制止非法开采和违法违规生产。

理顺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的关系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可能是提高执法效果的有效措施。但是,在这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健全地方监管责任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丰富监管手段等。

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是决定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条件。社会制约体系由多方面构成,包括法律、行政、舆论监督、企业信誉、银行、保险、工会、事故伤亡者等。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除了企业家的道德自律外,主要取决于外部制约作用的大小。如果外部制约力强、风险代价大,企业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就会增强。这种作用是政府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在我国,由于社会制约机制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不统一,“安全就是效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缺乏外部的制约下,企业内部在组织、制度、人员诸多方面安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7.2.5安全生产技术薄弱,行业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发展需要

行业标准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并作为保护民族工业的重要屏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迅速,但标准化工作远远滞后,满足不了安全生产需要,突出的一点即是相关标准的总数少、覆盖面不够,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技术、管理标准更少。当前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多,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瓦斯标准只有31项,其中管理标准两项、技术标准9项、产品标准20项。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瓦斯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防治能力的提高。

现有标准已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要、跟不上技术进步要求,更起不到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于行业技术工作薄弱,不但影响到煤矿防灾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也使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和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

7.2.6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人才断档已经形成并在扩大

过去我国煤炭行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为国家和行业、企业培养和训练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煤矿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到煤矿生产一线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煤炭人才培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远不能满足煤炭工业加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原15所煤炭院校中已有14所“摘煤帽”、“脱矿衣”,煤炭主体专业亦受到严重冲击。煤炭中等专业学校已所剩无几,保留下来的也几乎不招收煤炭专业学生。据预测[23],在未来10年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每年需要引进、补充 27

各类中高级人才近2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人才6775人,显然,目前的教育培训体系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势必造成已形成的煤炭人才断档进一步扩大。

虽然国有煤矿的安全培训体系尚基本完善,国家安监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亦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煤炭企业普遍对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多的是把安全培训看做义务而不是一种投资,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内容亦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没有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重过程、轻结果”,年年有培训,次次无效果。众多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培训能力,又缺乏对其有效制约,安全培训工作十分薄弱,甚至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对安全培训的监督管理习惯采用行政手段而不充分依靠法律武器。煤矿职工过高的流动性亦严重影响企业安全培训的积极性。

煤炭企业人才成长环境亟待改善。煤炭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有责任大、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人才断档、分派,明显的分为企业内部职工子弟派、大学生派。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受到煤炭企业内部职工子弟的压制,无法施展才能,看不到希望,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建议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从劳动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任务。

7.3政策和措施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为尽快扭转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应从政策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7.3.1摈弃劳动密集型定位,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煤炭工业不能走劳动密集型发展道路,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改善劳动者素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用高新技术改造安全技术装备、提高煤矿抗灾防灾能力。

7.3.2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倾斜性扶持

企业是灾害防治的主体,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是煤矿提高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应实行“放水养鱼政策”,从财税政策上给予煤矿企业倾斜性扶持,或实现煤矿完全成本核算方式,或继续实行国债资金项目和财政补贴方法,使煤矿具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

7.3.3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压减矿井灾害严重的产煤地区生产规模,关闭技

术落后、安全条件差的小矿井

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等地区的开采条件差、难以发展机械化采煤,而且矿井自然灾害危险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百万吨死亡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通过一定的行政或经济手段限制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继续依法关闭技术条件落后、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小煤矿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人员素质差、开采方法落后,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难点和重点。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的决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提高开采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通过重新制定开办煤矿标准,淘汰落后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联合改造中小煤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减少生产规模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以改革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为重点。这些措施自去年实施以来以出现成效。

7.3.4发展高效机械化采煤

发展高效采煤技术、实现矿井集约化生产,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也能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二是煤层开采条件较好的“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新建一批高效集约化开采矿井,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7.3.5加大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投入和安全监管

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系统和装备部完善,是造成国有煤矿今年来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要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一是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完善高突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和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三是提高矿井防灭火、防尘技术和装备水平;四是加强采掘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顶板支护和质量监测;五是用先进的救护设备装备矿山救护队伍,提高抢险救灾能力。为此,国家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使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尽快解决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问题。同时,应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督促企业促使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确保用于安全生产。

7.3.6加强煤矿科技研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把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煤矿瓦斯治理等重点科研项目进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高兴技术发展计划。

建立以煤炭科学研究院为龙头、中国矿业大学等参与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煤矿安全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建议财政部建立煤矿安全重大科技专项,在未来10年内以每年2亿元的力度支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

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科技研究,把安全生产真正建立在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7.3.7采取特殊政策,加快煤矿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煤矿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煤炭工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加大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建议实施国家财政补贴措施,制定煤炭主体专业减免学费、提高奖学金的政策;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7.3.8加快煤炭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煤炭行业管理体制

实现对煤炭行业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和加强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煤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依法进行行业管理,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为煤矿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XXX大学

毕业论文谢辞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我四年大学生涯中,给了我很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导师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和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时刻鞭策着我,使我不敢懈怠。导师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敏锐把握,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论文研究过程中,柳老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给予了严肃、认真的检查和指导。值此论文完成之际,特向尊敬的导师XX老师表示真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同时感谢系主任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我不会忘记,我的成功与您们的帮助与鼓励是分不开的。有了您们的帮助,使我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忠心感谢您们。此外,我还要感谢所有曾经教过我的各位老师,正是他们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才给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石。同时也感谢系里所有老师,您们的鼓励与支持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感谢我的同学XX、XX、XX、XX、XX、XX、张XX、XX,XX等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永远难忘的美好时光。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深切怀念我的父母,正是您们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的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将我抚育成人。感谢我的所有家人、亲戚朋友给予我的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同学和朋友!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再次向我的导师XX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XX

XXXX年XX月XX日

XXX大学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亮,刘毅,刘明举.2002-2003年我国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62~64 [2] 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179~193 [3] 黄元平.矿井通风[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版社,2003:68~73 [4] Arto Kuusisito.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J].Audit tools and reliability of auditing,2000,9(2):15~17 [5] 吴中立.矿井通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71~79 [6] 沈峰.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现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23~25 [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毕业设计 探索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和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大学专业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初步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即走出校门,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毕业设计。

过去毕业设计的弊端

1.传统的毕业设计是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回校进行,有的在选题上采用模拟的课题,假题假做的设计方法,有的虽然是毕业实习中遇到的或者真实存在的工程题目,但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真题假作的方法。虽然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实践证明其效果不理想。

2.校内闭门设计,辅导力量不足。特别是教学教师的设计水平相对不高,有些教师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比较空洞,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践。其次参考资料缺乏,学生在学校查询、借阅资料主要是图书馆,而图书馆藏书有限,资料及相关规范有些借不到,借到的资料及相关规范有些已经陈旧,甚至有些规范还是旧规范,没有及时更新,这样必将影响设计效果。

3.毕业设计由于假题假做、真题假作,故学生对设计题目不感兴趣,缺乏设计热情,为了完成作业,出现了部分学生“打先锋”,部分学生“吃现成饭”的现象,不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败坏了学习风气。

4.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形势的要求。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进入了施工、监理、等基层单位,这些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是偏重于工程图阅读能力、施工放样能力等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按照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目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5.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过于单一。以前毕业设计都是不分兴趣、特长,多人一个题目,不易发挥学生特长;所以最好应结合学生本人的情况,让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的新思路及具体做法

在分析校内闭门设计弊端的前提下,通过强化教研、教改活动,改革传统办法,让学生到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毕业设计,结合设计生产的任务实际,选择难度适宜的项目,真刀真枪地设计。具体做法:

1.结合实习单位设计生产的任务选题,改原来的假题假作或者真题假作为真题真做。选题原则力求紧密结合设计生产单位的设计任务,并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实用的毕业设计,能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2.根据学生差异,即爱好、特长、实际实习中遇到的课题以及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意愿不同,独自有针对性地培养。例如有的同学毕业后愿从事工程施工工作,就将其分到工程施工管理现场、提前熟悉施工管理的过程;有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喜欢设计工作可以安排到设计部门,熟悉计算机的工程绘图。

3.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实际工作。可安排学生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承担或者配合一些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学生经常深入现场,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工程实际,与他们探讨设计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自己,也为毕业设计准备了所需的原始资料。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解决“要我学”与“我要学”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其好胜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毕业设计水平。

5.实行开放综合考核办法。实行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学校聘请设计院或者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同辅导老师一同主持答辩、考核。在答辩中,帮助学生修改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趋于完善。工程技术人员和辅导教师从学生的设计质量、设计工作量、出勤情况、与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的协调关系等方面综合给出设计成绩,比以往的成绩更真实,更全面。

毕业设计新思路的实践收获和体会

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得到同学们和设计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支持,效果令人鼓舞,成绩十分喜人,其社会效益非常好。

1.教书育人寓于全过程。新的毕业设计方案使学生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学习、同工作,谈思想、谈业务,在感情交流的前提下,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诱导,使学生在即将跨出校门的时候,了解和感受到工作环境的气氛,以便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

2学生提前实现了自身对社会的价值,毕业设计获得一举多得的效益。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招聘单位越来越注重实践经验。毕业设计要处理好教育、实习、设计之间的结合,应加大实践、实习等教学环节。

3.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毕业设计方案一改往年教师扶着走的局面,切实加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生产实践活动,将学生提前推向社会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投入各自的角色,胜任分配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锻炼了教师队伍,增强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不断更新知识,吸取实践营养,同时广泛地听取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学校培养学生的意见,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5.这一新的改革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深入生产第一线完成毕业设计,是我们对毕业设计改革的一次新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结合生产任务搞设计时,大部分同学的方案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定的,同学们只是完成施工图或者一些局部组织设计,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4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据整个本科教学时间的八分之一[1]。通过毕业设计,一方面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3]。因此,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2 毕业设计的安排及要求

2.1 毕业设计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应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论述或论证能力;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运用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能力;运用本学科常规手段获取数据及分析处理能力;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技术分析及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思辨等能力。我校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及时间安排见图1。

2.2 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一个教学环节[4],我校对整个毕业设计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包括:(1)要求根据选题情况,详细阅读与题目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15篇以上,包括英文文献5篇以上,保证学生对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把握,进而进行有关的创新性研究。(2)选择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翻译字数不小于5000字,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还有论文的撰写要求、时间要求等。

3 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安全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5],专业发展方向与趋势逐步趋向于综合化,即安全学科的文理综合性、学科交叉性、行业横断性[6]。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应用,我校对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进行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以期提高学生毕业设置的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3.1 选题的针对性

选题质量是考核一个学校毕业设计的关键。选题性质、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是衡量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优劣的关键[7,8]。所以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为了体现本科毕业设计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桥梁作用,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有三个来源。

(1)结合专业方向及知识体系的选题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根据对本专业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体系构建情况,结合目前石油化工方向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2010年毕业设计中就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情况拟定的题目有“沥青生产安全投入合理性研究”、“火灾时教学楼内人群的安全疏散”、“工业事故与技术灾害的定性与定量区分”、“化工园区整体安全性分析与探讨”、“化工装置变更管理”等。

(2)结合科研项目的选题

科研项目经过了立项阶段的论证,因此具有较好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从科研项目中选取与本科生知识体系相关且本科生能胜任的部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2010年毕业设计中结合我校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含硫气田集输工艺与安全控制技术”子课题“集输系统腐蚀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内容,拟定了“基于PHAST的天然气集输装置后果风险评价”、“天然气处理装置过程风险定量模拟研究”、“高含硫集输管道风险分析”、“高含硫集输管道内腐蚀预警分析”、“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风险评估及决策”等题目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在题目难度适中的情况下,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参与科研的机会。

(3)结合自己就业方向的选题

在选题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近年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因此其对未来的工作行业、岗位等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以后的就业方向自主选题,使得毕业设计起到一个较好地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是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上[9]。通过与未来就业方向的结合,将有益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针对以后进一步攻读研究生的同学,鼓励同学们跟研究生导师多联系,了解以后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并有针对性地选题,以便使自己能够尽早了解和进入自己以后可能的研究领域。从而实现对部分同学的差异性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2010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去向统计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安全工程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侧重于油田及石化行业。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确定了“采油厂生产安全系统模式研究”、“连续抽油杆的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钻井下井套作业过程安全评价”、“老龄海洋平台的风险辨识与分析”、“石化企业施工中的危险源评价及管理”、“石油化工生产中风险控制策略研究”、“基于风险的管道建设工程监理”等大量与学生就业去向紧密结合的题目。

(4)选题的审核把关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上报毕业设计题目后,系里会对上报题目进行审核,对于与我校专业特色偏离较远的题目会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2 辅导渠道的多样性

在高校扩招、网络普及的新形势下,毕业设计中实施在线辅导,是作为面授辅导的补充,以整合师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0]。对我校2010年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式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面授辅导作为一种传统的辅导方式,由于师生双方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依然是学生认为辅导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

(2)以面授辅导为基础,采用在线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比例达到近70%。

因此,在传统面授辅导的基础上,我校老师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辅导方式及渠道日趋多元。毕业设计的在线辅导能够避免面授辅导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能够克服电话请教在经济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作为面授辅导的补充,拓宽毕业设计环节师生交互的渠道,实现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柔性管理。

3.3 辅导过程的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避免在开始阶段就将毕业设计基本任务构成和拟采用的基本方法都交待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建议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部分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并广泛查阅技术资料,自己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指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研究的导向性,避免学生走太多弯路。通过采用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在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意识的同时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

3.4 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考核

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对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量时需要考虑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指导老师的日常监督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鉴定、评阅教师的鉴定和毕业设计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表现。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核监督形式及内容见图2。

3.6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校引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每年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及相关电子文档进行无纸化管理,使毕业设计的上报、审核与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稳定,实现了历年毕业设计的数据统计功能和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培养过程。随着社会需求和教育模式、方式的转变,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监督、答辩及考核等环节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LAI Li-juan,WUXiao-ming,XIONG Dong-sheng,et al.Reform ofGraduation Project,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J].Chinese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2010,27(1):1683-1686

[2]胡谋法,张志勇,肖山竹.基于AHP和加权TOPSIS的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定[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34-38HUMou-fa,ZHANG Zhi-yong,XIAO Shan-zhu.Comprehensive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 GraduationDesign via AHP and Weighted TOPSI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0,33(1):34-38

[3]华琇,孟峰.提高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浅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2):61-64HUA Xiu,MENG Feng.On Improving the Graduation Design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llege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Nantong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s Edition),2009,25(2):61-64

[4]俞洁华,王波.通过精心选题与悉心指导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感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167-169YUJie-hua,WANG Bo.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through Elaborative Selection and Careful Guidance——SomeInspirations of the Guidance of Graduation Design[J].SCI-TECH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8,18(33):167-169

[5]傅贵,余妍妍.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39-41FUGui,YU Yan-yan.Comparison of Credential Education Pro-gram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China with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4,14(1):39-41

[6]傅贵,杨书宏,宋守信,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1):78-84FUGui,YANG Shu-hong,SONG Shou-xin,et al.Research onthe Professional Code for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11):78-84

[7]钟林飞.全过程质量管理下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506-507ZHONG Lin-fei.The Reflec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under the Whole Processing-Management[J].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2010,6(2):506-507

[8]刘幼立.抓好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2):88-89LIUYou-li.Strengthen Every Link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Im-prove Its Quality[J].Journal of NCUST(Social Sciences),2004,20(2):88-89

[9]牛金成,许放.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65-168NIUJin-cheng,XUFang.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du-cation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65-168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简历 篇5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0岁(1986年9月11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80********(手机)

E-mail:dingwei@51job.com

最近工作 [ 2年]

公 司:XX公司

行 业:生物制药

职 位:EHS管理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安全工程专业

学 校:北京大学

自我评价

熟悉相关部门对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政策;能依据公司现状完善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制度、文件;能按照EHS标准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员工实施安全、职业健康等相关的培训,向员工传达安全环境方针、制度和相关信息;了解安全事故相关的报告、调查程序,并能组织和参与事故的调查、责任划分和处理。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生物制药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EHS管理员

工作经验

2010/7—/7:XX公司[2年]

所属行业: 生物制药

技术部 EHS管理员

1. 完成日常安全、环保和职业卫生等相关工作的制度的逐步完善;

2. 协助领导完成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熟练制作培训课件;

3. 组织定期安全检查、消防应急事故演练;

4. 熟悉公司安全设施及日常维护,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5. 能配合政府安全、环保部门的各项检查,完成各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

6. 完成公司排污、排废的日常监测;

7. 熟悉危化品的.管理和废物处置;

8. 能完成公司劳保用品审核、发放、登记;

9. 协助组织相关人员完成职业病体检。

/7—2010 /7:XX公司[1年]

所属行业: 生物制药

技术部 EHS管理员

1. 熟悉安全法律、法规,并完成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日巡检,确保生产安全;

2. 协助科室主管完成定期的EHS审核工作,熟悉审核工作流程及审核重点;

3. 独立完成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处理;

4. 完成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

5. 完成部门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

教育经历

/9—2009 /6 北京大学 安全工程专业 本科

证 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邵莲芬(1974- ),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马长波(1975- ),男,河南洛阳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48-02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完成四年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 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本文结合黄淮学院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及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1)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存在距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采用模拟课题的形式,即课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训练要求而从实际工程图纸中杜撰出来的假想题目,由于受到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的种种限制,常常使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之间存在差距。这样就使毕业设计局限在就事论事、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工程意识训练,图纸脱离工程实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2)选题空泛,难以深入。从笔者接触到的毕业设计来看,多数题目选得过大且难度过高,过多地考虑长远性,难以在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完成任务。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取得成果和完成设计,降低学生对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2.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程阅历。部分学校不少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程设计的训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评价。以往的考核是对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的笼统考核,进而评定出优、良、中、差,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设计水平。由于是集中一次考评,学生根本没有改过的机会。此外,更难以控制个别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改革的措施及对策

(一)科学选题,提出毕业设计选题指南

1.选题的指导思想。应尽量做到完整、综合、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任务量要饱满,难易要适度,要有合理的进度安排,且保证有阶段性的成果。

2.选题的原则。应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考虑培养目标的要求。

3.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因此选题不能太窄,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手工绘制工程图,同时还要求利用Auto CAD或天正建筑等绘图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绘图能力;鼓励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利用、新规范的应用和结构计算方法的演变;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即将从事道桥工程方向的工作,我们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加入了桥梁设计题目。总之,设计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交通领域、桥梁领域和土木工程领域等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

4.因材施教。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课题大约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三种类型。而一般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已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一般可结合指导教师的课题从事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同时也可尽早地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第二类为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的学生,他们可结合就业实习,在用人单位或校外其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类学生完成的多为工程设计型。第三类学生将在学校进行规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选题可以是工程设计型、研究型、产品开发型等多种形式。

(二)毕业设计选题指南的确定

专业教研室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本专业毕业设计的功能单位,应及早组织相关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编写毕业设计提纲,并由院系成立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题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提出毕业设计选题指南,让学生和教师自主进行双向选择。

(三)导师的遴选

1.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鼓励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工作。为了保证学生掌握与实际工程贴近的设计、施工方法,首先,指导教师不但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搞得了设计、下得了工地;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互动原则,既要认真负责,定期检查,在关键问题上把好关、作好导向工作,又要对学生放手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2.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遴选和评估制度。从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出发,彻底消除论资排辈的现象,使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能够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对年轻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同时以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带教水平为目的,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对老指导教师,定期对其教学实践进行考核,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评估,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较差,指导水平较低的教师,相关管理部门要敢于进行批评,向其提出警告甚至停止其指导资格。这样在逐步扩大指导教师队伍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质量,优化了指导教师队伍结构。

3.毕业设计的评价。(1)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功能。毕业设计作为工科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在四年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成绩评定工作做得好,会营造学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成绩评定工作做得好,可以真正发现毕业设计工作中,乃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今后学校的毕业设计工作,乃至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原则。针对性: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要求;导向性: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毕业设计应达到的要求;设计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的原则,简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通用性与兼容性原则;现实性:从大多数院校实际情况考虑,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专家组评价相结合及模糊判断的评价方法,力争较准确、较完整地提供毕业设计质量状况的信息,以利于各院(系)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科学性: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要求。(3)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模块构成。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由三个评价指标,15个评价要素组成。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的内涵见149页表。每一个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分为A,B,C,D 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为使评价工作简单易行,评价标准中只设计了A级和C级,符合A级标准的定为A级,符合C级标准的定为C级,介于A级与C级标准之间的定为B级,低于C级的标准定为D级。

三、结束语

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质量,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改革,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素质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从钜,梁炳钊,蓝才武,苏初旺.努力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高教论坛,2003(5).

[2]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3]邹永松,徐天茂,杨锡阶,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胡圣军,郑长成,吴晓,等.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

[5]李文磊,林卫星,刘士荣.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中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7

1 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毕业设计 (论文) 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1) 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2) 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3) 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规范的正确选择的能力。4) 本专业常用手段、设备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数据的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5) 外文阅读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6) 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能力。7) 语言表达、思辩能力, 阐述观点准确、清楚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由教师自由申报, 然后教研室组织审查, 满足以下要求:1) 毕业设计题目必须遵循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符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2) 毕业设计题目要理论联系实践, 避免实际工程中对某些参数的拍脑门现象, 注重原理的引导教学, 又要紧密结合实践工程需要。3) 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要与学生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签订的单位性质及学生就业以后主要从事的工作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题目。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第8学期, 通常毕业设计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了使学生就业后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认识, 开设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在就业以前得到一定的专业培养。如果学生签协议单位为热力公司, 那么一般为学生开设供热工程方面的题目;如果学生签订了制冷方面的企业, 那么就为学生开设制冷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4) 选题过程中, 应当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避免出现题目过难或者是过于简单, 使得学生难以完成或者是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大纲的情况。5) 除了教师申报的题目外,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向教研室提出专业相关的题目, 由教研室进行研究讨论, 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培养

本专业培养目标即为应用型人才, 那么作为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满足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知识需要。

1) 充分发挥我校导师制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坚持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签订协议、以老带新, 使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知识。

2) 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脱产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 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各教授项目组, 有计划的进行培养。

3) 青年教师在申请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的时候, 进行毕业设计题目试做并且参加答辩。由教师自己提出申请指导教师资格, 然后由教研室指派教师进行选题、试做, 完成后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答辩。

4) 定期由教研室邀请设计院人员来进行讲座, 就新规范进行解读, 使得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能够紧跟技术发展, 避免出现闭门造车, 早已淘汰的技术、产品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

4 过程监控

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普遍具有控制力不强的特征,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教研室应该对设计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

1) 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进行检查。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了设计进度, 指导教师要按照要求去规范学生。同时教研室要定期进行检查。

2) 根据培养大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为16周, 对于学生来讲时间较为宽松, 在学生做毕业设计过程中, 项目组或者是设计组定期由指导教师进行设计内容的授课, 一方面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形成设计组定期汇报交流制度。由设计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自设计内容及疑问的汇报交流, 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自己设计题目的理解, 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成就感,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汇报交流制度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 遏制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做毕业设计过程中抄袭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 教研室规定每位指导教师只能带10人以下, 并且在题目上做到每人一题, 比如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 题目接近, 但是方案、流程及主要参数必须不一致。

5) 毕业设计的评审与答辩检验了学生的学习、设计成果, 同时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机会。教研室采取交叉评审的办法, 指导教师与评审老师分开, 评审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审并在评审完成后对毕业设计做出评价, 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 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答辩过程中, 答辩组的构成由教研室教师、评审教师构成, 并且需要聘请设计院人员参加, 保证毕业设计尽可能达到施工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毕业设计在整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不断进行探索, 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科研、工程设计等紧密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摘要: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素质好、学习、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阶段,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培养, 规范毕业设计选题、开题、过程质量监控,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程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水平, 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工程特色

参考文献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大纲.

[2]商福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产, 学, 研模式的探索.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刍议 篇8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道专业性训练,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迈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前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展现。毕业生在进入最后一学期后,往往受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压力很大、心态浮躁。因此,毕业设计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毕业生在进入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时的自信心。

从专业特点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基本分为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三个方向,属于纯粹的工科学科。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模式两个方面举例,浅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改革措施。

2. 毕业设计选题的创造性

选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的首要问题。选择题是完成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因此,选题的正确性决定着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颖性和毕业设计的意义,甚至是决定毕业设计撰写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时,一定注意题目要具有创造性,紧密结合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固体废物处理方向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议选题的创造性。

(1)从“小处”入手。目前,“垃圾围城”已成为重大世界环境公害,我国更是深受其害[1,2],而一些发达国家却能从容应对[3]。目前,我国的关于解决垃圾围城的研究往往缺乏一些最基础的信息或资料,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出路、办公区生活垃圾源控制”等,这些方向的选题非常基础、非常“小”,但通过一定量的基础调研就可获得一些较为可靠的基本结论或数据,可操作性极强,非常适合学生作为调研类选题。

(2)从“远处”入手。餐厨垃圾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一大难题[4],在传统的生物能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设想出更新颖、更超前的研究选题,去探索一些诸如直接产能等的转化途径。固体废物处理研究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我们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而这非常适合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探讨,因为它不像科学基金研究,不需要承担风险。

当然,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教育背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选题多元化,避免出现同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年年做或若干学生同时做的情况,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科发展,反而会促使学生投机取巧,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产生创造性的设计选题。

创造性地设计选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例如,某大学里某位教师针对墨西哥漏油事件,就以该事件为背景设计了“含油废水海湾扩散模型研究、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设计”等选题,结果学生争先抢选,竞争之下,质量自然提升,效果非常显著。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要求教师自身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如:(1)平时积极查阅学术文献库,掌握学术发展新动向,积累新想法;(2)参加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结合显著紧密,同时提高课题的生产意义;(3)及时上网掌握环保动态,从一些专业论坛或官方网站中及时获取一些专业发展动态,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为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相关素材和参考内容。

3. 毕业设计模式的针对性

除了创造性地选题,毕业设计的模式也至关重要。无论能力水平高低、成绩优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兴趣点,因此,要让学生针对性地结合自己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此,可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一般包括三类:方案设计型、工程制图型、实验设计型。对于纯粹的方案设计类型,如“化工厂脱硫除尘方案设计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等选题,该类选题偏“软”,往往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最终可形成设计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对于第二类工程制图型,往往是在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范畴内,提供一定的设计参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制图制作,如“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某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等;第三类实验设计型选题,往往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结果后方可进行设计方案或工程图纸的制作,如“含油废水的A/O法处理工程设计”,相比于其他两类,该类选题任务相对较重,比较适合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

因此,在毕业设计模式设定上,教师需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设计模式。对于那些毕业后有意从事工程设计或管理的学生而言,可多开展工程制图型设计选题;对于毕业后有意前往事业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类选题比较合适;而对于毕业后继续选择研究生学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设计型无疑是最合适的选题。合理的设计模式可能会使毕业设计教学事半功倍,而如若设计模式针对性不强,则可能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而事倍功半,毕业设计质量自然无从保证。

4. 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必须在毕业设计课题质量方面有保证。本文述及的毕业设计选题创造性和设计模式针对性实则都是针对设计课题而言,良好的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刘云.如何把“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6):63-66.

[3]周是今.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世界有色金属,2010,(6):76-77.

高职生态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回顾 篇9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07年我系毕业生共计157人 (其中城市园林专业108人、苗木与花卉专业27人、生态恢复技术专业22人) , 到2007年5月初, 已就业人数102人, 就业率65%, 到2007年6月, 已就业人数127人, 就业率为88.6%, 到2007年7月初, 已就业人数133人, 专升本9人, 当兵2人, 总体就业率为91.3%, 位于全院前列, 圆满地完成了我系向学院保证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二) 从本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就业地域特征明显,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黑龙江就业。一方面与地区适应环境和我院生源主要来自黑龙江省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还不够到位, 择业的地域观念较重。

2.选择专升本的毕业生数量增多, 但由于后期出台文件有百分比的控制, 很多人重新选择了就业。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在毕业后选择继续读本的毕业生比上年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重视学历的重要, 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升学率。

3.就业协议数量大幅度增加, 灵活就业人数逐步减少。一方面证明我院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比较满意, 另一方面, 由于专业需求的差异, 我系专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二、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 计划好、齐动员、工作细、质量高

1.我系成立了就业指导站, 由系主任王洪军担任就业指导站站长, 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主任郑宝仁担任副站长, 系里所有辅导员及相关任职教师为成员。我系的就业指导站认真听取院里招生就业处的会议精神, 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结合我系07届毕业生的整体实力、学科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 站里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 并强调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毕业生工作调研, 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 分工协作, 提高效率。

2.我系就业指导站站内的每位成员都全力为学生寻找并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就业指导站人员以外, 我系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宣传、推荐工作, 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我系的就业指导站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 保证就业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系领导除了在组织、管理上给予高度重视外, 还体现了对毕业生一系列的人文关怀, 这也让我系毕业生更深地感受到了系里对他们的重视, 也更进一步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就业激情。

3.我系就业指导站又成立专门小组, 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讲座, 指导站抽调教师去外校报班参加专业培训, 再由培训教师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和实践相结合, 给每一位毕业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的就业理念、面试技巧以及职业的定位和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系里也想通过就业指导课让每一位毕业生真正地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和艰难性, 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4.我系建立了学生就业基地, 现已与十几家园林公司、苗圃等与城市绿化相关的单位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我们让企业自己制定用人标准, 我系将结合专业、当前形势及学生自身素质, 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就业基地的建立也为我系更好地培养拔尖人才、优秀毕业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二) 根据当前形势, 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就业政策、择业观、文明离校教育

1.制定职业生涯方案和就业政策的教育

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脱离几个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 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就成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 我们坚持指导和引导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采用自荐和推荐, 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

我系的职业生涯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我系都会召开一次大型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在会上介绍各个专业的特点,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第二阶段在大二这一年, 全院开设职业生涯课程, 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 总课时为32学时。在此期间, 我院的专业职业生涯教师会根据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特点给其制定职业生涯设计,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现今的就业形势给学生们讲清楚, 让他们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 还有一部分学习优秀、求知欲望极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正确地选择专升本, 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如果升本不成功也要及时就业。

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大三, 这时我们要合理教育学生, 让他们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要让学生们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邀请一些老校友回母校做经验交流, 介绍他们自己的就业情况, 留好联系方式, 以便在校毕业生咨询。这时也要求辅导员、专业教师帮助毕业生分析2007年市场需求, 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适度调整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 要准备为自己定位, 要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2.择业观的教育

领导小组一直强调将择业观的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 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 平时就抓择业观教育, 在本届毕业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与往年许多学生过分强调高薪、高起点相比, 07届毕业生较为理性地给予自我定位, 更趋向于重视就业后的发展空间, 做到了先就业, 后择业。

3.文明离校教育

由于大三毕业班的关系, 许多毕业生实习、工作的原因, 联系方式及工作变动较大。为了做好毕业生的管理及就业教育工作, 这时就要求带毕业班的辅导员应该每天晚上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摸底, 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平抚不安心态, 及时化解不积极的因素, 通过电话、邮件、QQ留言等各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地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了解他们的近况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要时时告知每一位毕业生, 他们三年时间度过的是最美丽、最值得珍惜的岁月, 让他们珍惜大学三年最后的分分秒秒, 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要正确认识毕业的概念, 不要做与当代大学生不相符的事情。

(三) 邀请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来我系招聘人才

我系领导大胆尝试建立初具规模的就业基地。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 我系领导亲自带领系里专业教师进入就业基地的一些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 加强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 有目的、有专长的培训适合用人单位的多功能型人才。这也为07届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 加强就业指导, 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系里的就业指导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给学生们做了不同的自荐材料, 我们要求自荐材料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为自荐材料是毕业生面试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们面试经验少的原则, 我们以讲座、模拟招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参加双选会招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让他们了解如何毛遂自荐, 如何应对面试中常见的问题, 注意在面试中的细节和礼貌, 从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能从容面对单位的面试, 为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重点内容。

1.我系0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专业对口率未达到最终要求, 也是由于就业基地刚刚建立, 我系未完全按照基地中用人单位的要求开设课程, 使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2.我系07届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使三支一扶工作进展情况不是很好。今后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到基层去工作, 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3.由于学生的个性问题, 签约后不愿意到原单位工作, 造成了一部分同学改签的情况, 我们系里的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在学生签约时应该做到严格为学生把关。

4.我系学生自主创业的几乎没有,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的重点内容。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实行了学生面向市场的双向择业制度。由于市场就业体制中信息不对称, 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加大。因此, 毕业实习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从而对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认清新形势下毕业实习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往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院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有:

1.毕业实习与找工作存在时间冲突。每年“双选会”从11月就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 而此时恰恰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时期。许多学生都会去参加双选会, 甚至全国各地到处跑, 这就占用了实习的大部分时间。

2.联系实习单位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许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特别是国有企业, 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它们担心学生实习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 又影响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声誉, 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

3.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和珍惜, 导致毕业实习效果不好, 并给毕业实习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4.毕业实习经费不充足, 导致毕业实习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 难以满足毕业实习工作的实际需要, 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

5.毕业实习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导致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很难达到实事求是。

6.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经验, 导致毕业实习质量出现滑坡。

二、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克服以往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毕业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采取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灵活调整毕业实习的时间

由于无法预料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 个别小组可能没有完成实习任务, 最后不得不中断。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适当地增加实习时间, 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 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毕业设计 (论文) 的需要, 有些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或者长一些, 也可以调整毕业实习的具体时间, 在适当的时候去实习, 或者边实习边设计。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 将上学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结合起来, 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时间。

2.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方式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校内集中实习, 充分利用我校的各种教学资源, 在我校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安全监控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电子技术研究所, 由实习指导教师命题, 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一些电子产品, 进行单片机方面的培训, 如万年历、无线遥控门铃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二是校外集中实习, 即由专业主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 (主要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校外长期实习基地) , 由指导教师带队, 委托实习单位全面指导, 派教师定期巡回指导和检查, 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

三是分散外出实习, 即根据学院的规定和专业性质制定分散实习管理措施, 允许学生自己联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实习。为满足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要求, 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到其工作现场进行毕业实习, 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但是, 要经过严格的分散实习申请审批手续, 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和真实性。学生必须持有用人单位的接收公函 (注明接收学生去用人单位的目的、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 。接收单位必须指派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并能为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提供符合相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技术、仪器设备、参考资料和时间保证。许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阶段的“准就业”确立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 工作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毕业设计、工作等实际情况自愿选择以上三种实习方式。

3.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思想素质教育

加大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 做到思想工作先行。在培养他们树立“终生教育”观念的同时要有“先做人后做事”的思想观念;克服学生“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轻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以及“实习就是到外面晃晃”等错误倾向;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爱、自信”和“勤奋、敬业、谦虚、严谨”的精神;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尊敬基层工人师傅, 不怕苦、脏、累, 与实习单位人员共同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目前,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就会形成就业观念上的许多误区。因此, 我们要努力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

积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事先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 让学生知道实习目的、时间、内容、实习单位的情况、实习纪律等。加强宣传力度, 引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就业前的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习时间寻找就业机会, 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 帮助并引导他们认清自我、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确保学生准确定位,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和发展观, 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积极参与到毕业实习工作中。在进行实习前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底”, 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的精心优化选定, 也是实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4.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拥有能够满足专业训练要求的稳定实习基地, 是确保并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之一。作为这类实习基地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该企业具有安排高校毕业实习内容的基本条件, 完整的工作机构和一批有经验的工程师, 并能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和学校、教师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 能够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这些都是稳定和发展实习基地的重要前提条件。

近几年以来,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许多企业出于对自身局部利益和工作安排的考虑, 不愿接收学生实习, 导致学生面临进厂难、进厂之后实践更难的尴尬局面。为扭转这种情形, 我们应本着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通过各种办法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努力寻找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 企业需要人才、技术、劳动力, 而学校可以通过以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的形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提高他们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以达到实习基地长期稳定, 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目前,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建立8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解放思想, 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 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但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制度, 使实习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如制订实习教学大纲, 具体内容应包括: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实习方式, 实习的程序、地点和时间分配;现场教学内容与要求;实习报告的要求, 学生实习纪律、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及实习考核办法等。

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有学术水平较高, 热爱和熟悉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并在其中发挥带头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教师。

6.严格把好毕业实习评定关, 做好毕业实习的总结工作

学生实习结束后, 集中实习的学生应上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分散实习的学生应上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鉴定, 缺一不可。实习成绩的评定要严格照实习考核办法进行, 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 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的书写情况、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等方面综合评定。

认真做好毕业实习总结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思想飞跃, 因此做好实习总结必不可少。实习结束后, 学生进行实习总结, 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书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内容、实习体会及建议等几个方面。实习总结按照实习地点和内容分组进行, 通过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同时, 每一位指导教师也要写出实习总结, 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做了哪些工作、本次实习有哪些好的经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将来如何改进等。通过对实习的总结, 总结了宝贵的实习经验, 为将来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程, 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 就能保证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远, 董世龙, 姜玲云, 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1 (71) :118-120

[2]齐文春, 王云.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1) :8-11

[3]李永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 2004, 1 (4) :131-132

[4]齐红元, 朱衡君.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3:121-123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

毕业论文,指专科毕业論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等,即写作并提交的系统研究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高等教育时期的技能总演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感触。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尝试在理工科背景下探讨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方面问题,以期望建立合理考评机制。

由于毕业论文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是前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根据影响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中划分了三个监控阶段,分别是论文前期质量监控、论文中期质量监控、论文后期质量监控。

一、生物工程专业论文前期质量监控

1.指导教师监控机制

学生能否按规定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指导教师起到核心监控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都对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发挥影响。指导教师应有曾经独立指导或协助指导过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在以往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认真负责、学生反映良好、毕业设计完成较好。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除了有良好态度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科研素养。

2.选题监控机制

为了较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教师应该下达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选题,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介绍课题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一部分资料。学生自行选题,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或者实习情况,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想法,对未来工作有应用价值,可以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选择,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必须写出提纲和内容摘要,明确研究目的方向。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选题来源也无非这几个方向,对于重实验、重数据的专业来说,更是需要在选题的时候把控好方向。

3.开题监控机制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重要部分,督促学生完成好开题报告能够控制意外的发生。课题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选题是否存在过大或者过窄,是否需要更换题目,通过审查开题报告内容发现研究路径和方法是否合理。论文结构是否恰当。这个环节做充足,能够减少重大失误,提醒学生在研究课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环节,对研究困难有一定预见性。生物工程的毕业生更是应该在这个环节做充分准备。

二、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中期质量监控

1.学生态度监控机制

重点监控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的态度、自觉性,时间与精力是否有保证等。由指导教师组织、安排,要求毕业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毕业论文中存在态度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及时指明努力方向,采取补救措施。任何专业都需要强调毕业生个体的努力,对于毕业生的学习风气应该常抓不懈。

2.指导教师过程监控机制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控、督促指导教师抓紧后期指导。主要检查按课题制定毕业论文任务书,及时下达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等情况;落实毕业论文经费和开展课题研究所需条件情况;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情况;现场指导的方式和方法;教书育人情况。对于理工科来说,还要求指导教师教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指导数据处理、指导数据分析等工作。

三、毕业论文后期质量监控阶段

1.论文答辩前监控

院系检查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所有工作,对学生成果验收和答辩资格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定。指导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材料选择及组织能力、结构框架、基础理论的运用及分析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评阅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论文难度、结构、资料使用、论述、运用能力等方面,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达到及格,才能进行答辩。

2.论文答辩过程监控机制

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回避,互相答辩对方的学生。严格控制论文质量,要求学生突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5分钟,由答辩教师根据具体研究提问关于研究相关情况,时间一般为10分钟。论文答辩的评分要素为:论文选题、论文难度与工作量、语言组织、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论文的思路、基础知识的运用、相关知识面、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采用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级评分体系,其中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的评分求和权重分别为50%、20%、30%。

总之,建立一套全面的毕业论文质控体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作者简介:韩洪波(1981—),男,汉,四川攀枝花,讲师,硕士研究生。

支撑项目: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优化。编号:JJ115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浅议 篇12

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问题、制定建筑方案、结构计算、绘图、撰写计算、规范及相关计算软件的应用能力得到一次全面的锻炼。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衡量了一个学校的学生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

2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

现阶段毕业设计, 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1 从学生角度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是安排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在这一学期都面临着不同的情况, 有着不同的心态, 一般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 这些学生忙于在校外找单位, 参加招聘会或面试;二是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这些学生则忙于复习研究生复试的科目及到外地参加复试;三是找到工作去单位实习的学生。这三种情况能占到学生的一半以上。还有一些找到工作在校做毕业设计的学生由于受其他学生的影响, 也不能安心用于设计, 把时间荒废了。使得大家到了4月中下旬才开始急于应付毕业设计, 结果设计没思路, 软件不熟悉, 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 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 在思想上往往把它当成老师的任务被迫接受, 而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需求, 并且认为毕业设计没什么用。于是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以能过关和毕业为目标, 敷衍了事。在时间上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时间 (在三个月左右, 考虑扣除其中找工作时间, 需要2个月全力以赴去完成毕业设计) ;因此, 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 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 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 毕业设计成果根本不可能创新.学生对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一些基本技能在课程学习时未达到相应深度:如:抗震、CAD绘图、PKPM、手绘图等。

2.2 从指导教师角度分析

近几年的扩招使得高校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资源相对紧张, 一些教师的科研和授课的压力较大, 使指导学生的时间不足, 另外有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 但由于参加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不足, 使其在指导设计中有局限性。

2.3 从毕业设计管理角度分析

由于学生的情况复杂, 对学生管理的制度不好控制, 如果严格管理, 让设计质量差的学生不及格而延期毕业, 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深造, 留一些不能毕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对学校也是个难题。学院对答辩不及格的学生是让其在两三天内进行整改再进行补答辩, 而质量很差的设计在两天内很难整改好, 很多只是稍加改动就参加补答辩, 往往都能通过, 这让下一届的学生认为答辩容易通过而对自己放松要求。

3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建议

为了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 除了对学生加强教育, 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对于自己知识体系完善的重要作用外, 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在时间安排上, 将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时下达给学生的毕业设

计任务书提前到大四上学期期末 (或大四上学期期中) , 同时给学生制定参考用书, 讲解毕业设计需要准备哪些知识、参考哪些书籍和规范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在大四下半学期及假期前和寒假期间进行资料收集、知识准备及设计构思, 整体把设计进程向前推进。

3.2 在选题类型上考虑工程实践、教师自拟和科研课题的基础上, 增添了一部分有难度的框剪结构和钢结构。

同时将往届毕业设计优秀成果和较差有代表性的毕业设计进行匿名展览, 并对学生进行讲解, 有助于学生对整体工作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毕业设计计划, 也有助于借鉴往届的经验和不足, 整体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提升。

3.3 有些指导教师从事理论研究及课程教学, 很少参与实际工程, 学

院针对这种情况应鼓励和提供条件让这些教师到设计院、施工单位兼职, 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在毕业设计中, 在不同设计阶段集中聘请设计院老师进行相应辅导, 同时安排值班组辅导教师以解决随时辅导的难题。值班组的教师在指导时能够加强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扬长避短, 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组的情况, 进而对比本组的指导状况, 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3.4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对设计过程中的统一要求及检查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统一检查;

在答辩之前, 组织学生进行互换盲评;教研室明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评价内容及标准;建立客观知识题答辩用题库;同时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参加答辩。最终结果由平时成绩和两次答辩的成绩组成。

3.5 针对毕业设计反映出来的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不足, 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从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 明确要求至少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授课内容、课程设计、大作业能否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如系统编制各门课程的设计任务书, 这样就使学生在进行各课程分项的课程设计时, 就要考虑到后续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下一步设计能否有效实现, 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如:首先进行一个难易程度相当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然后进行结构设计和基础工程设计, 最后进行施工组织和概预算课程设计, 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考虑, 以便形成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等设计的一条龙,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工程意识[3]。

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较复杂教学实践过程, 不仅和学生重视程度和时间安排有关, 还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 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毕业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决于参与毕业设计各方的共同努力。S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对于该专业学生在上岗之前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贴近实用的梳理和总结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毕业设计暴漏出不少问题。依据笔者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 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崔新壮, 金青.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 (1) .

[2]石志晓, 田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0 (7) .

上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论文下一篇:激光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