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共8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1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I
Abstract
Colliery accident frequently coming up is a vital difficult problem with which our work of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is faced.To explore the cause of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 and analyze its reason, we propose som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struct our safety work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prevent the colliery accident happening.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our safety in colliery production and guarantee most of miners’ personal security.I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e causes of colliery accident and its prevention job.It contain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correlative with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consider correlativ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In one part, we find the law and reasons about five kinds of disastrous accident happening.So we propos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against all kinds of dangerous condition.In two parts, we research into our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of colliery safety restraining colliery accident, and then we can provide good countermeasure.In three parts,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colliery disaster and its prevention technology, we further analyze the deep reason of colliery disaster accident.And then we propose ensuring ac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 of colliery disaster preventing.Key words: Coal Mine Accident, Cause, Preventive Measures, Safety supervision 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2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2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4 2.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4 2.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5 2.3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6 2.4瓦斯喷出及其预防..............................................................................................8 2.5小结......................................................................................................................9 3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10 3.1煤尘爆炸条件....................................................................................................10 3.2煤尘爆炸的过程................................................................................................10 3.3煤尘爆炸的特征................................................................................................10 3.4煤尘爆炸的危害性............................................................................................11 3.5采取的防范措施................................................................................................11 3.6小结....................................................................................................................12 4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13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13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13 4.3小结....................................................................................................................14 5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15 5.1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15 5.2煤矿水灾事故类型............................................................................................15 5.3煤矿水灾事故原因............................................................................................15 5.4矿井水灾防治对策............................................................................................16 6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18 6.1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18 6.2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19 6.3小结....................................................................................................................20 7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21 7.1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21 7.2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24
III
7.3政策和措施建议................................................................................................28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IV 绪论
1.1研究背景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做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在确保煤矿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寻求煤炭工业的发展,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煤炭是靠井下开采的。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帮助中国国土资源部按照联合国资源分类方案制订“资源及固体燃料和矿产分类方案”,我国的煤炭储量约为1100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三位[1]。我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能源约占70%以上,因此,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不会改变。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工作场所处于井下深处有限的空间,环境条件恶劣、多变,随着开采过程不断移动,采煤环境不断改变和恶化,在工作过程中顶板、瓦斯、煤炭自燃、粉尘、水害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工人的安全。所以,矿井环境条件恶劣、多变的固有属性是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仅就国有重点煤矿来看,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9.5%,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9.2%,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7.5%,水害危险的矿井占43%,某些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岩爆和高温危害[2]。而又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难以吸引文化、素质较高的工人,而不得不招大量农轮工、农协工和临时工,给改善安全环境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失误、国家监管力度不足和国家政策扶持不足也是导致煤矿事故的原因。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己经在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炭工业成为这些国家中最安全的行业之一[3]。相比之下,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成效不甚理想,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每年仍然有六七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虽然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攻关力度,提高了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大量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等等,然而成效并不明显,煤矿事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煤矿事故依然不断发生。
因此,煤矿安全问题现己成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做好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国煤矿事故之所以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缺乏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整体宏观的分析,因而不能找出导致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来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出现如此严峻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2.1技术原因
矿山是采矿工业的主体,是直接从事有益矿物开采的工作地,是采掘工业企业。矿山直接面对大自然,向地球挑战,索取人类财富,所以,采矿工业和其他工业相比,有其固有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煤尘爆炸、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中毒、窒息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煤尘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煤尘爆炸造成的[4]。
矿井采掘作业由于各种天然和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多,加上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限制,难以预见和控制的不安全因素多,因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较其他工业部门就更为艰巨和复杂,并且随着采矿工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搞好矿山的安全工作,首先从上述几种严重灾害上搞好技术防范措施。
1.2.2管理原因
企业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很自觉的做到各个方面的安全技术保障及管理措施,企业的性质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靠企业本身是无法做好的,这就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来遏制煤矿事故。因此,政府监管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原因;既存在与灾害事故发生的直接相关的因素,也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这就需要结合技术方面和煤矿安全监管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及问题。提出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性措施和政策建议。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找出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对策。
(2)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1.3.2本文研究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能够使企业清楚煤矿生产中各种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为企业发现事故隐患,并为其找到了预防煤矿事故的对策,使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措施。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的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的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由于受作者的自身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文中必定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老师严加指正。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2.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2.1.1瓦斯爆炸的条件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一定浓度的氧气以及高温火源同时存在。
2.1.2瓦斯爆炸事故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5],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⑦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2.1.3事故原因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
(2)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完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3)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4)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6]。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
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2.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7]。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提高抽采率。(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2.2.2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8]。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冲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⑧瓦斯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⑨矿
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2.3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2.4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2.5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2.3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2.3.1突出概述
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几秒到几分钟),从煤、岩层内以极快的速度向采掘空间内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9]。它是另一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也是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动力现象。它所产生的高速瓦斯流能够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造成风流逆转;喷出的瓦斯由几百到几万立方米,能使巷道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喷出的煤、岩由几千吨到万吨以上,能够造成煤流埋人;猛烈的动力效应可能导致冒顶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3.2突出的外部特征
突出的外部特征是:(1)突出的煤、岩在高压气流搬运过程中,呈现分选性堆积,即近处块度大,远处粒度小,堆积坡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2)突出过程中煤岩进一步粉碎,产生极细的粉尘,有时突出的堆积物好似风力填充一样密实;(3)突出空洞口小肚大,其轴线往往沿着煤层倾斜向上延伸,或与倾向线成
不大的夹角;(4)突出的相对瓦斯涌出量可以大于煤层的瓦斯含量。
2.3.3突出的机理
突出的机理是关于解释突出的原因和过程的理论。突出是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它的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见解,假说很多,目前多数人认为,突出是地压、瓦斯、煤的力学性质和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3.4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多发生在一定的采深以后;(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
(3)突出的强度和次数,与煤层厚度、倾角、硬度、透气性等有关;(4)突出与瓦斯关系,瓦斯压力小含量低,可能发生突出;(5)突出大多发生在落煤、放炮工序;(6)突出前有预兆。
2.3.5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1)区域性防突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瓦斯两种。开采保护层是预防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开采保护层
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邻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丧失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层,后开采的煤层称为被保护层。保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的顶底板岩石冒落,移动,引起的开采煤层周围应力的重新分布,采空区上、下形成应力降低区,在这个区域内的开采煤层地压减少,弹性潜能缓慢释放;煤层膨胀变形,形成裂隙与孔道,透气性增加;煤层瓦斯涌出后,煤的强度增加。
2)预抽煤层瓦斯
对于无保护层或单一突出危险煤层的矿井,可以采用预抽煤层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这种措施的实质是,通过一定时间的预先抽放瓦斯,降低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并由此引起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系数增加和煤的强度提高等效应,使被抽放瓦斯的煤体丧失或减弱突出危险性。
(2)局部防突措施
大型突出往往发生于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时。所以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以及有突出倾向的建设矿井或突出矿井开拓新水平时,井巷揭开所有这类煤层都必须采取防止突出的措施,并制定专门设计。
局部防突措施主要有以下8种:①松动爆破;②钻孔排放瓦斯;③水力冲孔;④超前钻孔;⑤金属骨架;⑥超前支架;⑦卸压槽;⑧震动放炮。
2.4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2.4.1瓦斯喷出概述
瓦斯喷出是指大量承压状态的瓦斯从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的现象[10]。其特点是瓦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煤、岩层的某一特定地点突然涌向采矿空间,而且涌出量可能很大,风流中的瓦斯突然增加。由于喷出瓦斯在时间上的突然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可能导致喷出地点人员的窒息、高浓度瓦斯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高温热源有可能发生爆炸、有事强大的喷出还可以产生动力效应并导致破坏作用。
2.4.2瓦斯喷出的原因
产生瓦斯喷出的原因是,天然的或因采掘工作形成的孔洞、裂隙内,积存着大量高压游离瓦斯,当采掘工作接近或沟通这样的地区时,高压瓦斯就能沿裂隙突然喷出,如同喷泉一样。因此,根据喷瓦斯裂缝呈现原因的不同,可把瓦斯喷出分成地质来源的和采掘卸压形成的两大类[11]。
喷出时的瓦斯涌出量很热持续时间,决定于积存的瓦斯量和瓦斯压力,从几立方米到几十万立方米,几分钟到几年,甚至几十年。瓦斯喷出前常有预兆,如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增加,或忽大忽小,嘶嘶的喷出声,顶底板来压的轰鸣声,煤层变湿、变软等。
2.4.3瓦斯喷出的预防
预防瓦斯喷出,首先要加强地质工作,查清楚施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层、溶洞的位置、裂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瓦斯储量和压力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处理措施。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不大时,黄泥或水泥沙浆等充填材料堵塞喷出口。井筒和巷道底板的小型喷出,多采用这种防治措施。
(2)当瓦斯喷出量和压力较大时,在可能的喷出地点附近打前探钻孔,查
明瓦斯的积存范围和瓦斯压力。如果瓦斯压力不大,积存量不多,可以通过钻孔,让瓦斯自然排放到回风流中。如果自然排放量较大,有可能造成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应将钻孔或巷道封闭,通过瓦斯管把瓦斯引排到适宜地点或接入抽放瓦斯管路,将瓦斯抽到地面。
2.5小结
瓦斯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1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瓦斯爆炸事故及其他灾害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作业均可产生大量煤尘。其中,采掘作业产生的煤尘量占80%,装运产生的煤尘量占20%[13]。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都有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的可能,其灾害程度可造成矿毁人亡。
3.1煤尘爆炸条件
在矿井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可发生爆炸:(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煤尘是指煤的颗粒直径在1mm以下的粉煤,煤尘参与爆炸的主体是直径在0.075arm的煤尘。我国下限浓度为45g/m³,爆炸上限浓度为300~400g/m³,目前测得的煤尘爆炸上限浓度为l000~2000g/m³。
(3)煤尘爆炸的点燃热源
煤尘点燃浓度为650℃~990℃[14],在煤矿井下能点燃煤尘的热源有:放炮火焰(这是大量存在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缆接头不良或电缆损坏产生的短路或撞击产生电弧、斜井跑车产生的摩擦火花、皮带堵转产生摩擦皮带着火、矿井内外因火灾、瓦斯燃烧或爆炸以及炸药爆炸等。
3.2煤尘爆炸的过程
煤尘爆炸的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煤尘在热源的作用下氧化释放大量可燃气体;第二阶段,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后促使强烈氧化燃烧;第三阶段,热分子传导和火焰辐射在介质中迅速传播,使附近煤尘扬起,受热燃烧,之后,燃烧产物迅速膨胀而形成火焰,前面的压缩波、冲击波使火焰前方气体压力增高,引起火焰自动加速,继续循环下去,因煤尘的存在可持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火焰跳跃或发生爆炸。这个过程是瞬间的,在煤尘爆炸地点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空气受热膨胀形成负压区,其负压值可达0.5kg/cm[15],造成逆向冲击波,如爆炸地点仍有煤尘瓦斯时可发生第二次爆炸。该地点爆炸力正反向交错,支架和物料设备移动方向紊乱,这是判明二次爆炸的重要依据。
3.3煤尘爆炸的特征
煤尘爆炸可呈现“三高一多”的特点,即高温、高压、高速,产生大量一氧
化碳。产生高温:煤尘爆炸按理论计算,产生温度高达2300℃~2500℃。产生高压:理论压力为7.5kg/cm,且距爆源越远压力越大。呈现离爆炸源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形成高速:化学方法计算爆炸波速度高达1120m/s。按理论计算最大速度为2340m/s。煤尘爆炸可产生大量的CO。在一般情况下爆炸后的巷道空气中的CO是造成矿工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3.4煤尘爆炸的危害性
(1)可以摧毁整个矿井、井巷、采煤工作面,导致大面积顶板垮塌冒落,压埋井下作业人员,堵塞通风。
(2)可以将设备损坏,把支柱设备、煤石块吹起撞击,导致井下作业人员死亡,爆炸波可使矿工粉身碎骨;爆炸波还可以通向地面的井筒、冲击破坏与井筒连接的地面厂房,造成作业人员伤亡。
(3)煤尘爆炸火焰还可引起井下可燃物着火,引起局部积存的瓦斯发生爆炸,造成事故扩大。
(4)煤尘爆炸产生的CO随风流进入全矿井的所有地点,致使井下作业人员CO中毒死亡。
3.5采取的防范措施
3.5.1减少生产中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
(1)喷雾洒水,在采掘工作面、井下煤仓、溜煤眼、翻笼处、输送机头、装车站等井下凡能产生煤尘的地点,均应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配有专门洒水装置。同时,对井下巷道,还要定期清扫,冲洗巷帮、井壁的煤尘。因为这些地方沉积的煤尘如果重新飞扬在空气中,可以迅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也是许多局部性事故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2)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在尚未采动的煤体中,利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使水渗入煤体的层里、节理等微小空隙中,将煤体预先湿润,从而减少或消除在开采、运输过程中煤尘的生成和飞扬。
(3)水炮泥。在炮眼内(炸药和炮泥之间)空隙充人盛水的塑料袋,爆破时水被汽化结成雾滴,可使尘粒湿润,结团而起到降尘作用。
(4)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的风速,防止煤尘的飞扬。
3.5.2防止煤尘引燃
(1)为防止电火花和其它明火引燃煤尘,井下电气设备一定要选用防爆型,电缆接头不许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防止产生电火花。井下禁止使用电炉子、职工禁止携带烟草、点火工具等,严格井下火险管理。
(2)为防止放炮时引燃煤尘,井下要使用安全炸药,打眼,装药、封泥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禁止放糊炮。
3.5.3采取隔爆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
主要采用岩粉棚或水槽隔爆,阻止煤尘爆炸时火焰传播。3.5.4抓好隐患排查治理
煤矿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原则,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抓好安全现场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责任人,可以起到警示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矿工人身安全的作用。
3.6小结
综上所述,煤矿粉尘灾害具有较高的危险度,其致因因素较多,产生粉尘灾害的几率较高。只有采取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技术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遏制粉尘灾害事故的发生。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与内因火灾两种,内因火灾若处理不当也可诱发为外因火灾[16]。矿井外因火灾具有突发和严重的灾难性。任何矿井火灾的发生与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引火火源;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引起矿井外因火灾的三个条件来看,可燃物(煤炭)和氧气供给两个条件是不可能消除,所以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只有注意引火火源这一个条件,只要杜绝引火火源,就能够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而煤炭自燃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必要的因素:煤的自燃倾向性;有连续供氧的条件;热量易于集聚。煤炭自燃过程具有三个阶段,即潜伏期(低温氧化阶段);自然期;着火期(自然阶段)。从煤炭自燃的三个因素和三个阶段发现,连续供氧的条件是引起自燃的主要原因,它是使煤不断的氧化而温度递增的主要因素,因为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固有不易改变的条件。所以在了解自燃火灾发生的过程及特性的前提下,准确地对自燃火灾的预报、对自燃火灾火源的判断以及对制定减灾、抗灾等决策措施无疑具有重大的决策支持作用。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预防火灾发生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灾产生;二是防止已发生火灾事故扩大,以尽量减少损失。
(1)外因火灾防治技术
1)防治火灾产生:①防治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按《规程》及其执行说明要求严格对高温热源、明火和潜在的火源进行管理;②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③防止产生机电火灾;④防止摩擦引燃;⑤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2)防治火灾蔓延的措施
限制已发生火灾的扩大和蔓延,是整个防火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发生后利用已有的防火安全设施,把火灾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然后采取灭火措施将其熄灭,对于减少火灾的危害和损失时极为重要的。其措施有:①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②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③每一矿井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④主要通风机必须 13
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反风设施,并保持其状态良好。
(2)内因火灾防治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①减少火灾隐患,预防煤炭自燃。在开采技术方面,要正确地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合理布置采区,以提高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的矿井防火能力;②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动的设施,采取均压防火措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等,以减少漏风,这是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有效措施;③掌握自然发火征兆,及时进行发火的预测报告,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④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如加强“三道”的维修,加强对废旧巷的处理,及时充填煤巷,及时处理高温火点等;⑤通过提前对煤样进行实验研究,以便尽快地掌握煤的自然发火期以及一些特性参数,用于预防。当井下一旦发生火灾,最先发现的人员尽可能直接灭火,尽量控制火势的发展。并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的地点和性质,范围等情况[17]。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扑救,人身安全又受到威胁时,在弄清火情下,灾区人员要迅速撤离或就近尽快撤人避难室,进行自救或等候救护。
4.3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矿井防灭火技术与手段,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但还应该看到,目前煤矿的发火形势依然严峻,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研究和开发创新技术与手段,以便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煤自燃火灾的不利形势。还要有足够的投入和严格的管理,同时要给予极大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防灭火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从而减少煤矿因火灾而带来的巨大的损失。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5.1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煤矿水灾事故发生有3个必要条件,只有3个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水灾事故。这3个必要条件是:
(1)水源。水源是发生水灾事故的第一个必要条件,这里指的水包括地表积水、洪水、松散层水、岩溶裂隙水、砂岩裂隙水、采空区水、灌注浆水、运煤水、生产用水等9种。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水源往往是岩溶裂隙水和采空区水。
(2)导水通道。导水通道是发生水灾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它包括自然通道和人工通道两类。自然通道主要有断层、裂隙、陷落柱等,人工通道有钻孔、开挖面、井口、生产用水管路等。
(3)释放水空间。只有上述两个条件,没有释放水空间,也是不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这个释放水空间是人们根据设计生产需要开挖出来的一个空问,包括井筒、巷道、峒室、采空区等。
5.2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据中国煤矿事故统计,我国煤矿发生水灾事故的类型大体有12种:①井口灌入水;②井筒溃水溃沙;③回采工作面突水;④地表积水溃入回采工作面;⑤回采工作面透水;⑥掘进工作面突水;⑦掘进工作面透水;⑧煤仓溃煤水;⑨注浆跑水冲埋;⑩防水密闭失效透水;⑪水煤矸石溃出;⑫钻孔溃水、突水。
5.3煤矿水灾事故原因
通过分析,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共37种因素,其中人为方面20种因素:①井口设计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②未筑拦水坝;③拦水坝因质量问题遇洪水溃决;④开采井筒保护煤柱;⑤井筒施工质量有问题;⑥未按规程进行探放水工作;⑦虽做探水工作但不准确;⑧防水闸门失效;⑨预计涌水量严重偏小;⑩排水能力偏小;⑪水泵坏;⑫停电或电压不足;⑬越界开采,回采防水煤柱;⑭防水煤柱设计不合理;缺乏防治水知识;疏水系统未清理好;⑮未派专人查看;放煤水安全距离不够;未告知相关作业人员;无安全措施;⑯安全措施未落实;防水密闭未做好水压观测;⑰防水密闭设计不
合理;防水密闭施工质量不好;⑱探水孔口装置不合格;未装孔口装置;⑲钻孔封闭不良;⑳未进行启封孔检查。
客观方面l7种因素:①遇暴雨引发洪水;②松散层含水丰富;③断层导通顶、底板含水层;④陷落柱导通顶、底板含水层;⑤顶、底板含水层含水丰富;⑥防水煤柱受采动影响破坏;⑦断层发育;⑧顶板裂隙发育;⑨地表岩溶发育;⑩老窑多且位置不清;⑪采空区积水或积水泥浆;⑫隔离煤柱小;⑬隔离煤柱受破坏;⑭煤仓内大量进水;⑮给煤机吊架破坏;⑯采空区有浮煤;⑰钻孔穿过含水层。
各矿区发生水灾事故的主导因素不一,事故类型也不同,但总体来看,工作面(包括掘进和回采)透水事故是煤矿最易发生的水灾事故,也是发生事故后,最容易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5.4矿井水灾防治对策
(1)重视矿井防治
矿井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采空面积的不断增加,与周边小煤矿开采关系的恶劣变化,各种安全隔离煤柱、隔水煤柱被不断开采破坏,私挖乱采对露头煤和风氧化带隔水地层的破坏,地层导水通道的大量增加,水力联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等因素,造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由当初的相对简单变得日趋复杂。但矿井决策层和管理层仍把其当作简单类型对待,稍有麻痹大意,水灾淹井事故就可能发生此矿井管理层认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重视矿井防治水安全工作。
(2)建立观测系统
生产矿井必须分水平,分采区建立水文观测站,并按规定时间进行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水文地质动态变化情况。对有水患的地方及时进行预报和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提出合理处理意见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3)做好预报工作
矿井必须做到有水情水患分析预报,月度有水情水患分析预报,特殊情况水文地质预报。预报过程中加强采掘工程与地表水体(水库、河流等)的水力联系分析,加强生产地点与浅部积水采空区和上覆煤层积水采空区的水力联系分
析,加强工作面与相连煤矿的积水分析,加强工作面与地面废弃老窑积水情况的水力联系分析,对生产地点的水害隐患逐一排查,从而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4)合理使用人才
将一些懂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踏实成熟,经验丰富,责任性强,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推向有关领导岗位,使他们分兵把口,确保矿井水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
6.1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顶板事故是建井、生产过程中多发性的事情。这类事故的后果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对采煤工作面的顶底板情况及其活动规律了解不清;二是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顶板事故的发生基本上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顶板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深人总结和分析常见顶板事故原因和条件,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并杜绝顶板事故,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6.1.1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
煤炭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因开拓、掘井或采煤,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重则就会发生底鼓、冒顶、断粱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顶板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情况、推进速度、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6.1.2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局部矿山压力(多为直接顶或伪顶)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煤、岩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修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大冒顶[18]。
(1)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大。
(2)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如先回承压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或大块岩石推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托而造成局部冒顶。
(3)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架密度不够。木支架、棚腿、顶梁以及点柱的坑木尾径太小。初撑力不足。
(4)在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顶板松软、破碎等)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也易造成局部冒顶。
(5)开采深度、煤层倾角、水、开采方式断面大小等都会影响顶板的稳定
性。防止放炮倒棚子,炮眼要布置合理,装药量适。
(6)时间的影响。围岩暴露时间长会因风化、变形及水的作用降低强度,而引起破坏、冒顶。
(7)管理上的原因,违章作业,不坚持敲帮问顶、空顶作业等均会导致冒顶。
6.2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6.2.1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坚持使用超前探梁。锚喷巷道放炮之后,进行初喷砼或打锚杆,做为临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联合支护要保证质量,锚杆要穿透岩层,垂直打入,使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对采煤工作面,空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移溜后支柱要及时架设。打好临时支柱、托棚或戗柱。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及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要及时,回临时柱要先支后回。发现支架有断梁坏柱要及时更换并运出。顶、帮要背严、背实,对漏顶、片帮地段更应加强支护。
6.2.2合理装药、放炮
放炮地点附近的支架要加强支护。炮眼的布置方式深度、角度、位置合理,装药量适当。一次放炮数量和炮眼长度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要求,只有这样,放炮才不至于崩坏工作面设备和支架而引起冒顶事故。
6.2.3措施得力,严格执行
制订安全措施要抓住重点,切实可行,并能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补充措施。特别是顶板管理,措施部分要行之有效,既要有经验理论数据,又要有科学依据,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目的。遇到工作面来压或地质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并迅速落实。
6.2.4正规循环作业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预防冒顶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工作面推进(掘进)速度缓慢,顶板裸露时间长,压力容易集中,支架受力大且不均匀,当顶板压力超过支架支撑力时,就会发生变形、下陷或压死,支撑作用迅速下降,造成片帮、冒顶事故。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顶板裸露时间短,顶板压力小,支架不易变形、损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6.2.5落实规章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犯制度人员认真组织分析,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发生。具体制度如下:
(1)交接班制度。所有工种现场交接班,特别是本班遗留工程中注意事项及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2)验收制度。每班由队长对当班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及落实安全措施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限期整改。
(3)敲帮问顶制度。工作前和工作中坚持敲帮问顶,对地质变化地点及压力集中区次数要增多,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
(4)顶板情况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顶板情况分析会,总结推广管理好顶板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地方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其它方面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梁柱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等等。(6)掌握顶板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大力开展顶板观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做好顶板来压预报。从一些顶板事故经验中以及实际现场观察,绝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之前是有明显预兆的。事实上,组织开展矿压监测管理工作,掌握片帮冒顶预兆的规律,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超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加强支护,以达到减少冒机事故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并能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6.3小结
为防止各类冒顶事故的发生,除应正确认识各类顶板的压力显现,掌握一定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要加大支护强度,以克服岩层下沉,保证采场稳定性。加强煤矿顶板管理,搞好工程质量,掌握顶板变化规律,避免和减少顶板事故发生,对提高煤矿安全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原因;既存在与灾害事故发生的直接相关的因素,也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涉及造成或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因素和条件。
7.1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
7.1.1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的灾害多,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我国大陆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聚形成[19],多次发生路块间的碰撞、俯冲,产生强烈的板内变形,使煤盆地经受挤压变形等强烈改造,致使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比由分裂板块构成的澳大利亚、美国的煤田复杂。复杂的地质条件带来了高地应力、瓦斯、高地温等灾害,客观上容易发生严重事故。
由于煤层埋藏条件的限制,我国煤炭产量的95%依靠井工开采。随着煤矿开采强度不断提高,矿井延伸的速度加快,平均每年增加10~20m(最快的近50米),现已有10多处矿井的开采深度超过1000m。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加大,瓦斯、水灾、冲击地压、高温等灾害越来越严重,安全生产条件趋向恶化。在这种条件下,使煤矿伴生的灾害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伤亡事故。这也是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
煤矿巷道管网式空间布置和多种致灾因子共存的环境,决定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极易波及相邻区域甚至整个矿井,也容易发生致灾因子作用的耦合,从而形成更大的灾难。这种结构特点也是煤矿灾害事故严重度高、重特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7.1.2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煤矿整体规模小,投入能力不足,大多数设施简陋,开采方式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提高煤炭产量主要依靠拼设备和拼人力。只有少数煤矿规模大,生产集约化程度高。
我国煤矿机械化深度普遍较低,从先进采煤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促进矿井自动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大大简化生产系统,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综合机械化技术也可以有效加强顶板支护、大幅度减少顶板事故。因此,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有利于对生产的安
全保障。1950年,美国的机械化采煤程度为69.4%,英国为3.8%,日本为0,其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1.27、0.44和19.9。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1975年美国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9.7%,英国为93.3%,日本为74%,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26、0.44和3.57[20]。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使煤矿生产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7.1.3灾害防治能力不足,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
煤矿客观存在的灾害因素,决定着煤炭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防治能力,健全相应的防灾系统,采取正对性强的、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灾害危险程度与灾害防治能力的动态平衡。
我国煤矿许多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灾害的防治能力不足,或在灾害危险程度大增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灾害防治措施、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我国煤矿的防灾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矿井灾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
7.1.4煤矿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我国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着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一些灾害的致灾机理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发生机理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就需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煤矿的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甚至弱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瓦斯赋存、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受地质条件控制,80%以上的动力灾害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带[21],但多数构造带并不发生动力灾害。地质构造对灾害的控制机理和规律尚不能认识,只停留在“假说”阶段。虽然我国曾做过一系列研究,对认清突出机理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对机理的研究是零星开展的,缺乏系统的、有一定力度的支持。
由于煤矿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灾害的发生机理、灾害的演化过程尚未全面认识,因而影响了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尚未能突破,势必影响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预测因子临界值的确定。
我国煤矿分布范围广,地质条件千差万别,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作业场所 22 的动态性和作业空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先进技术和科技攻关成果的推广受到制约。就是说一项灾害防治技术在某一矿井使用时效果良好而当在另一地区的煤矿应用时,因受地域、地质、矿井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可能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必须正对自身条件对该项技术进行再创新。这种情况也影响煤矿灾害防治技术能力的提高。
7.1.5安全管理水平低,制约机制和责任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
保证安全投入,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安全技术措施的选择需要科学的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安全技术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合理的安全经济分析。因此,没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即不能实现安全生产。目前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忽视人的科学管理和人机环境工程的研究控制、忽视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等现象,从而使安全技术措施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措施的针对性、适应性、配套性、经济型不强。我国煤矿几乎所有的灾害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安全管理越来越多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与生产管理同步发展;要求安全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势要求,使企业成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实行自我约束、自负责任;要求安全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依法治灾、依法保安;要求灾害事故超前防范,应用危险辨识、分析、评价技术预先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煤矿在上述诸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停留在纵向分科管理、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被动管理模式上。现场管理混乱,很多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从而导致事故不能有效控制。
煤矿内部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尚未健全。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责任制,但贯彻落实也不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22]。有些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的建立不适合煤矿灾害治理要求,安全技术人员有责无权,不能保证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
7.1.6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巨大
煤矿灾害治理需要有技术和装备,难题需要科技攻关,这就需要有可靠的资金做保障。虽然目前各企业已经按规定提取了安全费用,但这些费用仅能维持 23
当前的安全生产需要。国家近年来投入了少量国债资金仅仅能够进行矿井部分系统、设备的改造和更换,依靠煤炭企业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安全欠账问题。
巨额的安全欠账造成煤矿的抗灾防灾能力严重不足,事故隐患大量存在,致使灾害事故的发生成为某种“必然”。
7.1.7煤矿职工总量过大而质量不高,技术人员匮乏,职工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煤矿职工队伍庞大但素质偏低,煤矿职工素质差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环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统计资料表明,“三违”是我国煤矿灾害事故发生的第一致因,在灾害事故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72.41%。
灾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切技术措施和管理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但目前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据初步估计国有重点煤矿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的煤矿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企业缺少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地测等专业人才更为紧缺。采掘一线以农民协议工位主体,文化、技术素质过低,安全意识差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环境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而煤炭类高校采矿、安全类专业生源难以保证其实际从事煤炭生产的比例不到10%。技术人员匮乏和低层次造成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得不到根本保障。
7.2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煤矿安全生产受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制约,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涉及相关政策、法律、机制、体制等等方面。这些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深远、持久,常常是灾害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
7.2.1煤矿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巨大需求的要求
煤炭是我国的主题能源。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煤炭有巨大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煤炭产量仅为5.6亿t/a,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78亿t。即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我国煤矿煤矿生产能力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靠整体落后的基础设施,完全是在拼设备、拼人力,超能力生产。
煤炭市场需求过旺,使煤矿生产压力过大,导致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带来
了煤矿自上而下的急功近利思想,引起采掘失调、采抽失调,这是许多矿难发生的根源。
为促使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提高煤矿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限制、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7.2.2煤炭工业未取得与其国民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重要程度相适应的地方和政策环境,造成煤矿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自身难以解决安全欠账问题
煤炭工业作为资源性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发展。然而,煤炭工业并未取得与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程度相适应的地位和政策环境。煤矿工人社会地位极低,企业的社会负担严重,受制于交通运输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国家在煤气层开发利用方面的某些政策甚至还阻碍着煤气层产业发展和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开展。
煤矿靠自身难以解决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发布了文件,对煤矿生产安全费提取和使用、煤矿维简费管理等做出了规定,解决了安全费用的来源问题,对增加煤矿安全投入、提高装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但调查发现,煤矿近几年经济效益上升,可以提取部分安全费用来解决瓦斯治理、防灾系统完善等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能力问题。然而对于煤矿整体安全保障能力的改善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按文件提取的费用,只能解决部分当前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完善,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历史的欠账仍很难解决。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纸绝缘铠装电缆应更换为聚氯乙烯钢带或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总长超过48KM,仅此一项就需资金上亿元。
我国煤矿事故多、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与安全保障能力差、生产水平低下有关,而解决安全保障能力强弱的关键是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问题。国家应在资金和政策的各个方面提高煤矿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从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7.2.3煤矿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不健全,安全科技支撑不足甚至弱化
我国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着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一些灾害的致灾机理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发生机理则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 25
就需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煤矿分布范围广,地质条件千差万别,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作业场所的动态性和作业空间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攻关成果的推广受到很大制约。即是说,一项灾害防治技术在某一矿井使用良好,而当在另一地区的煤矿应用时因受地域、地质、矿井条件变化的影响则可能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自身条件对该项技术进行再创造。这种情况也影响煤矿的灾害防治技术能力的提高。
由于煤矿灾害治理的这些特点,建立煤矿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体制改革以后,原有科研规划、计划、体系全部被打散重组,安全生产科技的定位、内容、重点领域和方向等等方面都没有统一、权威的定论;部分原有安全生产科研单位转制后,部分人员投奔高收益、高回报的领域,科技支撑和保障功能急剧下滑,有些专业领域甚至出现缺位;各专业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利用国外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科技发展;缺乏有效的科技运行和转化机制,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和推广应用。
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煤矿安全科技是一项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所需费用应以财政投入为主。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严重不足,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长期停滞不前,重大公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呈削弱趋势。这种格局要尽快改变。
7.2.4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缺损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家确定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安全监察职责。但是,新的机制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考验和适应;监察模式还比较落后,监察方式仍已行政方式为主,而美国的监察方式已转到行政监察、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较好的做到了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的统一。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虽然下达了停产整改指令、贴了封条,但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后继措施,不能有效制止非法开采和违法违规生产。
理顺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的关系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可能是提高执法效果的有效措施。但是,在这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健全地方监管责任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丰富监管手段等。
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是决定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条件。社会制约体系由多方面构成,包括法律、行政、舆论监督、企业信誉、银行、保险、工会、事故伤亡者等。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除了企业家的道德自律外,主要取决于外部制约作用的大小。如果外部制约力强、风险代价大,企业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就会增强。这种作用是政府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在我国,由于社会制约机制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不统一,“安全就是效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缺乏外部的制约下,企业内部在组织、制度、人员诸多方面安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7.2.5安全生产技术薄弱,行业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发展需要
行业标准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并作为保护民族工业的重要屏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迅速,但标准化工作远远滞后,满足不了安全生产需要,突出的一点即是相关标准的总数少、覆盖面不够,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技术、管理标准更少。当前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多,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瓦斯标准只有31项,其中管理标准两项、技术标准9项、产品标准20项。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瓦斯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防治能力的提高。
现有标准已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要、跟不上技术进步要求,更起不到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于行业技术工作薄弱,不但影响到煤矿防灾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也使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和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
7.2.6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人才断档已经形成并在扩大
过去我国煤炭行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为国家和行业、企业培养和训练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煤矿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到煤矿生产一线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煤炭人才培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远不能满足煤炭工业加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原15所煤炭院校中已有14所“摘煤帽”、“脱矿衣”,煤炭主体专业亦受到严重冲击。煤炭中等专业学校已所剩无几,保留下来的也几乎不招收煤炭专业学生。据预测[23],在未来10年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每年需要引进、补充 27
各类中高级人才近2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人才6775人,显然,目前的教育培训体系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势必造成已形成的煤炭人才断档进一步扩大。
虽然国有煤矿的安全培训体系尚基本完善,国家安监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亦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煤炭企业普遍对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多的是把安全培训看做义务而不是一种投资,投入严重不足。培训内容亦缺乏针对性、方法单一,没有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重过程、轻结果”,年年有培训,次次无效果。众多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培训能力,又缺乏对其有效制约,安全培训工作十分薄弱,甚至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对安全培训的监督管理习惯采用行政手段而不充分依靠法律武器。煤矿职工过高的流动性亦严重影响企业安全培训的积极性。
煤炭企业人才成长环境亟待改善。煤炭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有责任大、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人才断档、分派,明显的分为企业内部职工子弟派、大学生派。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受到煤炭企业内部职工子弟的压制,无法施展才能,看不到希望,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建议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从劳动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任务。
7.3政策和措施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为尽快扭转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应从政策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7.3.1摈弃劳动密集型定位,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煤炭工业不能走劳动密集型发展道路,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改善劳动者素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用高新技术改造安全技术装备、提高煤矿抗灾防灾能力。
7.3.2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倾斜性扶持
企业是灾害防治的主体,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是煤矿提高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应实行“放水养鱼政策”,从财税政策上给予煤矿企业倾斜性扶持,或实现煤矿完全成本核算方式,或继续实行国债资金项目和财政补贴方法,使煤矿具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
7.3.3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压减矿井灾害严重的产煤地区生产规模,关闭技
术落后、安全条件差的小矿井
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等地区的开采条件差、难以发展机械化采煤,而且矿井自然灾害危险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百万吨死亡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通过一定的行政或经济手段限制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继续依法关闭技术条件落后、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小煤矿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人员素质差、开采方法落后,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难点和重点。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的决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提高开采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通过重新制定开办煤矿标准,淘汰落后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提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联合改造中小煤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减少生产规模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以改革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为重点。这些措施自去年实施以来以出现成效。
7.3.4发展高效机械化采煤
发展高效采煤技术、实现矿井集约化生产,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也能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二是煤层开采条件较好的“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新建一批高效集约化开采矿井,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7.3.5加大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投入和安全监管
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系统和装备部完善,是造成国有煤矿今年来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要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一是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完善高突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和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三是提高矿井防灭火、防尘技术和装备水平;四是加强采掘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顶板支护和质量监测;五是用先进的救护设备装备矿山救护队伍,提高抢险救灾能力。为此,国家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使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尽快解决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问题。同时,应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督促企业促使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确保用于安全生产。
7.3.6加强煤矿科技研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把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煤矿瓦斯治理等重点科研项目进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高兴技术发展计划。
建立以煤炭科学研究院为龙头、中国矿业大学等参与的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煤矿安全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建议财政部建立煤矿安全重大科技专项,在未来10年内以每年2亿元的力度支持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
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科技研究,把安全生产真正建立在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7.3.7采取特殊政策,加快煤矿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煤矿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煤炭工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加大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利用煤炭类院校的专业优势,由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建议实施国家财政补贴措施,制定煤炭主体专业减免学费、提高奖学金的政策;鼓励煤炭院校扩大煤炭主体专业招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本科“对口单招”的培养规模。
7.3.8加快煤炭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研究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煤炭行业管理体制
实现对煤炭行业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和加强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煤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依法进行行业管理,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为煤矿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XXX大学
毕业论文谢辞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我四年大学生涯中,给了我很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导师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和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时刻鞭策着我,使我不敢懈怠。导师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敏锐把握,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论文研究过程中,柳老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给予了严肃、认真的检查和指导。值此论文完成之际,特向尊敬的导师XX老师表示真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同时感谢系主任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我不会忘记,我的成功与您们的帮助与鼓励是分不开的。有了您们的帮助,使我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忠心感谢您们。此外,我还要感谢所有曾经教过我的各位老师,正是他们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才给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篇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石。同时也感谢系里所有老师,您们的鼓励与支持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感谢我的同学XX、XX、XX、XX、XX、XX、张XX、XX,XX等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永远难忘的美好时光。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深切怀念我的父母,正是您们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的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将我抚育成人。感谢我的所有家人、亲戚朋友给予我的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同学和朋友!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再次向我的导师XX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XX
XXXX年XX月XX日
XXX大学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亮,刘毅,刘明举.2002-2003年我国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62~64 [2] 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179~193 [3] 黄元平.矿井通风[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版社,2003:68~73 [4] Arto Kuusisito.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J].Audit tools and reliability of auditing,2000,9(2):15~17 [5] 吴中立.矿井通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71~79 [6] 沈峰.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现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23~25 [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2004:46~53 [8] LIU Yongli,LIU Xiaojun.Mine security estimate and method[J],Coal Technology,2002,4(3):7~9 [9] 吴穹,许立开.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0~11,113~116 [10] Xi Zhenhua,Qi Jianhua.Mine Safety evaluation[J],Shanxi Coal,2002,5(2):14~16 [11] 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64~70 [12] 杨玉中等.煤矿工人人为失误的原因及其控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2(3):7 [13] G Salrendy Handbook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M].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4:33~35 [14] 顾云华.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2):11~13 [15] 周肇光,黄敏.对我国矿难频发原因的制度分析[J].经济问题,2006,2(4):20~22 [16] 岑传鸿.顶板灾害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31~37 [17] 罗云著.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1~104 [18] Reason J.A system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error[J].Ergonomics,1995,38(8):21~23 [19] 王学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心理因素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9(4):31 [20] 张文驹. 矿产资源在物权制度体系中的地位 [J].煤矿安全技术,2005,2(4):7 [21] 赵从国.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科技,2007,4(4):51~53 [22] 汤凌霄.我国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其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6(3):17~18 [23] 范声.美国的煤矿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76~78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毕业实习,影响因素,人身安全,煤矿安全
1 概述
2012年2月4日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七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 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1]。因此, 特对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权重分析, 抓住其主要矛盾, 以便有的放矢解决该专业毕业实习所面临的问题, 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毕业生。
2 毕业实习的影响因素 (略谈其中四点)
2.1 实习单位问题
近几年来, 高校招生规模连续大幅度增加, 外出实习学生人数太多, 难于安排合适的实习单位, 毕业实习单位特别是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市场经济中, 国家在毕业实习方而既无政策保证, 又无行政干预, 很多单位将接收实习学生当成额外负担, 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有些企业领导是学校校友, 靠校友的关系还能勉强接受部分学生, 但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也越来越少, 并且不愿意把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提供给学生, 根本达不到实习目的。
2.2 实习时间问题
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且集中,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后进行, 时间一般为4周, 学生实习在陌生艰苦的环境, 往往刚刚熟悉实习环境, 实习就结束了, 导致部分学生走马观花的到单位看一遍;使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变少, 有时甚至流于形式, 达不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的目的。
2.3 学生主观心理问题
学生看实习单位的名气大, 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 实习岗位的工作是否与自己的所学专业相匹配, 是否符合本人的兴趣爱好, 一旦实习单位与实习岗位不符合要求就主动放弃该实习机会, 另外, 学生对实习岗位的具体工作和带队的老师都比较挑剔, 一旦心理上不满意就不再坚持实习, 主观能动性很差。
简单的来讲, 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单纯的生活, 不主动适应社会, 不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及复杂的人事关系, 缺少应变能力及自信心, 不知道如何与新伙伴相处, 不理解带教老师的做法, 不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环境, 更不适应职场的一切。
2.4 学校重视问题
由于实践教学需要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学校实践教学的经费不足和投入不够, 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有缩减。同时, 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 不重视实践教学, 因为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担任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既要精通相应的教学理论教学知识, 也要事先对相关毕业实习内容相当明确和了解, 加上教师自身对实习现场知识的不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面, 教师的相应劳动投入没有得到体现, 致使许多教师不愿开展毕业实习教学。
3 因素的权重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以上因素对我校煤矿安全专业毕业实习影响的权重性, 特进行了调查问卷活动。调查问卷对象分别为我校2012级安全工程专业120名毕业生, 我校教师30名, 我校学生经常实习的煤矿企业领导20名, 调查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所示的11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老师、企业领导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选择哪些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每个人最多可以选择3种影响因素。
通过表1可以看出,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实习经费问题、实习单位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从学校老师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人身安全问题、学生主观心理、实习经费和社会重视问题;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人身安全问题、社会学校重视问题和学生主观心理问题。
综合学生、老师和企业领导的观点, 通过表1可以直观的看出, 影响我校煤矿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最主要因素是人身安全问题, 其次是实习经费问题和学校重视问题。
4 结论和建议
4.1 影响煤矿安全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因素分别有实习经费问题、实习单位问题、指导教师问题、实习时间问题、就业与考研影响、考核机制不合理、学生主观心理、学校重视问题、社会重视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等因素。
4.2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是实习经费问题;从学校老师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是人身安全问题;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影响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是人身安全问题。综合学生、老师和企业领导的观点, 影响我校煤矿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最主要因素是人身安全问题。
4.3 人身安全问题是影响煤矿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主要因素,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煤炭行业井工开采的危险性。因此建议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组建煤矿安全特种专业学生专门实习基地, 从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支持, 协调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经费,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煤矿安全专业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 以解决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宣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2]莫轶, 陈刚, 刘泽华.严峻就业形势下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中影像资料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工程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98—01
1.在工程中煤矿工程的安全系统内涵以及作用
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的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电气防爆技术等等多种技术。这些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对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保障煤矿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机电利用率等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站、信息的传输装置以及传感器和执行的装置。具体说,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是指煤矿工程中的一氧化碳、瓦斯、温度、风速以及烟雾等等的环境参数和煤矿的运输、说鞥产、排水、提升等环节的设备进行监测和监控,同时用计算器及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的一种安全系统。所以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同时为各个部门以及生产的指挥者提供详细以及安全的参数信息,还可以提供及时的现场信息以及资料,更主要的是便于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安全的监测监控系统进行被测的参数处理和分析,这样安全系统就可以制止安全事故的扩大甚至是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发生安全的事故时,通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及时的提供决策的信息,指出最佳的救灾路线,为抢救以及疏散人员做好了充分的安全准备。
2 为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良好需采取的措施
2.1研究传感器的高品质
我国国产的安全监测基本上都是采用载体的催化元件,因此严重的制约着煤矿工程瓦斯的检测。与国外的安全检测监控传感器来比,品质差距比较大。所以我国的研究院已经加强传感器的研究力度,科学的研究出高品质的传感器。
2.2使煤矿工程的安全检测监控系统规范
为了规范我国煤矿工程的安全检测监控系统,需要将很多规范性的标准和规程对于检测监控的系统以及传输信息的协议进行规范。如果不规范通信协议就会导致不能随意的进行软硬件的升级或改造、系统部受制与人、设备需要重新购买等等的严重后果,因此我国还编制了《矿井安全监控新标准》等手册。在煤矿施工过程中国,主要是要求各个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够统一通信的协议,并统一使用sQL的数据信息库。采用统一的数据信息格式主要是为了更方便的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补套以及维修等,或者还可以方便的建立各个工程质检额数据信息库中心,这样还可以和其他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共享系统资源。
2.3加强维修技术,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
因为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修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平常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提高维修人员对安全系统的操作水平以及维修技术。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组织实践和理论的学习,针对新调来的安全监测监控额工作人员应该重点的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知识培养和学习。为了保证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能够顺利的进行还需要各个工作人员相互指导或者合理的利用售后服务等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好严谨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及时的完善有关监测监控的管理规定和管理制度,高效的提高相互预警、相互监督的工作能力。
2.4开发专家决策的系统软件
因为现场的设备在线故障报警、诊断等的功能不强,所以现场设备影响了系统的维护性,大部分的系统也只能够对安全系统的通讯进行诊断,但是不能明确的判断故障点一级故障的性质。而且在日常的工作要求中必须能迅速的判断出传感器和中心站之间的故障,或者是真实超限和短路报警之间的不同。为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人员提供故障的方位和类型,便于迅速的处理故障的地点,所以应该研发专家决策、专家诊断系统软件。并且专家诊断应该具有对故障的判断功能、智能分析,改变安全监测系统的自检功能简单、单一的情况。另外,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为了疏散和抢救器材、人员提供决策,需要正确的指示最佳避灾和最佳救灾路线。
3 结束语
现在社会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商n生能的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因此,煤矿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管理的一个实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也可以使得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快速、准确的获取安全生产的相关数据,提出科学n生的决策,从而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在煤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决策的失误来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安全事故。总之,建立一个煤矿工程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工程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4
学
校:西安科技大学
班
级:安全工程0802班
姓
名:李贝
姓
名:0803070229
实习地点:彬县水帘洞煤矿
实习时间:2011.9.5-2011.9.14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彬县水帘洞煤矿的生产实习,对井上工业广场、机修厂、洗煤厂以及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电厂等地的参观认识、帮助我们掌握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通过安排组织安全生产等各类报告会,全面了解实习矿井以及煤矿的安全生产知识等组织活动。通过组织各类联谊活动(包括义务劳动、比赛等)融入矿区生活及全面了解矿区安全生产文化。
二、实习时间
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9月14日
三、实习地点
彬县水帘洞煤矿瓦斯发电厂、工业广场、公司办公区及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及3803综合掘进面。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约5km的城关镇内,距西安市157Km,北邻312国道及福银高速,西平铁路也正在建设中,交通非常方便。2006年10月13日,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接管,属股份合作制企业。矿井井田地处彬长煤田东南部,北与下沟矿井田为邻,南与虎神沟矿、阴山矿井田相接,东与火石嘴矿井田相邻,西与大佛寺矿井田相邻。水帘洞井田面积5.51km²,主采侏罗系4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12.2m,整个井田总资源量为5640万吨,可采储量3840万吨。煤质为低中灰分、中高挥发分、低硫、高热值煤,还有低磷、热稳定性和抗碎强度均优,属31号不粘煤。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矿井生产系统改造设计按高瓦斯矿井管理,水文条件较为简单,根据扩大区巷道实际探明,井田西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自2006年10月新矿集团接管以来,历经3年的时间,对矿井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生产能力达到0.9Mt/a,现改造全部完成。矿井设计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全井田,井口标高+865.0m,井底车场水平为+777.6m,沿煤层走向布置三条大巷,采用以综采放顶煤为主的采煤工艺。
现在水帘洞煤矿进风井井口布置在工业广场中央,回风井井口布置在新风井工业广场,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皮带主斜井、轨道副斜井、原回风立井为进风井,新回风斜井为回风。在新回风斜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28型防爆对旋轴流通风机(电动机YBF560M-8/400KW×2/10),主通风机额定风量58-203 m3/s,额定负压295-4430Pa,现在运行负压为1100Pa,主要通风机运行角度为单机+6°。
水帘矿现有一个综放工作面3807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轨道顺槽回风。两个综掘工作面:3802运输顺槽、3802回风顺槽,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矿井各采区均实现分区通风,三采回风上山为矿井专用回风巷,通防设施全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建筑设置,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每10天对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量进行测定,各地点供风量均满足配风要求,通风系统合理、安全、稳定、可靠。
现矿井需要风量为3574m3/min,实际矿井总进风量为5300m3/min,有效风量率为87.7%。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满足配风要求。通风系统合理安全可靠,通风能力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二、实习行程
第一站:水煤公司瓦斯发电站
瓦斯在矿井下是非常危险地气体,许多大型矿难都是由于瓦斯突出或爆炸引起的,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问题,一直是煤矿井下的难题。而水煤公司对矿井瓦斯与火的治理独辟蹊径,瓦斯发电站就是对这一绿色开采思想的现场实践。
参观是从9月7号开始的,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坐2路公交,沿着崎岖的山路到达位于虎神沟附近的陕西水帘洞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瓦斯发电站,该项目作为新矿集团的安全工程、环保工程、新能源工程重点实施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我们在工业场地参观了瓦斯抽放治理设备,设备房中有四台机组工作,二期机组正建,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抽出来的瓦斯包括预抽瓦斯,和回风顺槽中的瓦斯(瓦斯浓度22%左右),抽出来后直接备用管道抽到瓦斯发电厂发电,每天大概发电3~4万度,这种变废为宝的举措值得借鉴和引。瓦斯抽采输送及发电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抽放站放散管接口→闸阀→水位自控式水封阻火器→丝网过滤器→瓦斯管道专用阻火器→低温湿式放散阀→防爆电动蝶阀→水雾输送系统→溢流水封阻火器→电动放散装置→进气支管→闸阀→旋风重水脱水器→手动蝶阀→发电机组→低压电气柜→升压变压器→高压电器柜。
利用煤矿井下的瓦斯发电这一想法,一方面可以降低井下本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避免采掘时发生瓦斯突出;另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资源,发电来供煤矿自身使用,这样就降低了煤矿用电成本;据了解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的程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它还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必然成为以后煤矿发展的趋势。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风机控制室,了解了防爆门的结构,参观了地面变电,我看的各种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我想到工作岗位上后肯定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为稍微有些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第二站:水煤公司地面广场及安全生产调度中心
9月9日,我们与带队实习老师的一道再次来到水煤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刚一到矿区就被它的整洁所震撼,在我想来,煤矿都是又黑又脏、灰尘满天的代名词,可是水煤公司不然。一走进矿区:平整的草坪、绿绿的树、整洁的路、楼内更是窗明几净,墙壁雪白。眼前的这一切征服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纷纷拍照留影。开始,我们在陈总带领下参观了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以及调度中心机房,在这里可以第一时间直观的了解井下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生产状况及各运输巷道、重要机房的运行情况,一旦井下发生意外情况,安全调度中心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画面以及电话通讯系统来控制和指挥井下生产救援活动。然后,我们参观了井下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在这里,每天都要通过泵把井下不同区域的混合气体抽采上来,利用气象色谱仪分析混合气体中氧气及其他有害气体成分,并通过电脑显示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以便掌握井下气体组成情况,确保有毒有害气体不超标。最后,我们参观了井下采空区注浆系统、洗煤厂和机修厂,并参加了下井前安全培训。并给我们讲解了下矿井之前应该做的准备:
1.了解本次下井所经过路线的安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条件及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逃生路线和方法。
2.人井人员在人井前,一定要吃饱睡足休息好,并且人井前严禁喝酒。
3.人井前要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和胶鞋,做到整齐利索;脖子上最好戴一条毛巾,既可擦汗,又可防矿渣掉落到衣服里去,在自救互救中也可能用上。
4.井下运输机不能乱动,以防突然开动发生危险。5.必须遵守入井规章,听从带队老师和老师傅指导和安排,不乱走动,跟随队伍前进。
6.人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矿灯等照明灯具。7.不带打火机,烟盒,火柴、相机等物品。8.参观过程中注意脚下和头上,不摘安全帽。
经过一个早上的参观,再加上公司陈总和金科长给我们得耐心讲解,我们对煤矿井上工业广场及控制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及煤矿的安全生产组织有一个大致感性的认识。第三站:掘进工作面
9月10日(彬县水帘洞煤矿井下实习),我们所有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水帘洞煤矿,这一天是我们第一次真正下井,心情不免有些异常激动。我们按规定穿上煤矿专用工作服,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带上矿灯和自救器,跟这跟着老师傅小心翼翼的沿着主斜井(皮带运输大巷)步行至井下90多米深处(考虑到安全问题),然后过了联络巷进入轨道运输大巷。根据矿上安排,早有工人师傅在那里等我们,我们按照指导坐上小火车来到3807工作面的运输大巷,下了小火车向掘进面走去。这一路上我们所见到的主要巷道多数为锚网支护加锚杆支护,部分比较坚硬的顶板为锚杆支护。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井下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们边走边问,老师傅的耐心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现场的知识,许多概念和知识在课本中学到过,但是通过在井下现场实际的参观让我们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行走的巷道是在煤层中掘进的,正在进行锚杆支护的工人在用水为钻头降温……途中我们还看到了井下变电所(有专人监管),瓦斯隔爆器,时不时出现的安全标语,井下交通指示灯,以及巷道上方一些抑爆装置……在掘进工作面是压入式通风,巷道内粉尘较大,我们所到之处工人都热心的询问,非常友好。老师傅还为我们讲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并拿出瓦斯报警仪进行了解释,他讲的很耐心同学们也听的很起劲。
六、实习总结
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结束了,在这两周的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感受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总的来说,在现场的环境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到的启发。我明白:社会在发展,新的知识、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必须学习更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地去挖掘、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地提高自身地综合素质,从实际出发,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个人力量。
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安全工程专业0802班
0803070229
李贝
安全工程毕业实习要求 篇5
为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实习质量,毕业实习定为学生(除有指导教师带队赴矿或企事业单位做专题学生外)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教师巡回检查的实习方式。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特制订以下规定:
l.毕业实习时间自结束,总实习有效时间控制在28天,到企事业单位联系好后给系里写信汇报,告知实习地点、联系人(联系人电话)及有关情况,要告知实习联系人及电话号码。根据汇报的时间、地点、当地邮局的邮戳等为依据,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2.寒假回家的学生实习地点原则上应选择在离家近的地方;寒假不回家的学生,应自己联系实习地方,遵循就近实习的原则,尽可能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实习。
3.实习应尽量选在较大的企事业、服务业单位进行,在每个单位的人数不超过5人。
4.实习的内容必须按“毕业实习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
5.实习期间,跟班实践必须保证在6次以上。
6.实习期间,必须按“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纲”的要求收集资料。
7.教师不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若发现提前离开的学生,按实习成绩不及格处理。
8.学生必须在月日前返校,延迟返校的学生,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9.实习结束后发给相应经费,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后才能发给。
①有跟班实践次数的证明(实习所在单位证明)。
②有实习单位负责人对实习的评价。
③实习结束后,必须收集到实习单位有关图纸和资料(索取或复制)。④有往返的车票。
10.有指导教师带队进行实习的学生,有关事宜按指导教师安排进行。
11.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口试,口试成绩按不及格、中等、良好、优秀确定。
12.实习成绩及格的标准:
①必须写有实习报告(按毕业实习大纲的要求编制);
②有必须收集的资料;
③口试成绩及格以上;
④跟班实践6次以上。
13.整个实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要遵循实习所在单位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6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__对煤矿企业实际生产条件和安全条件进行审查是否符合煤炭生产许可证条件。
A.国土资源管理局 B.劳动保障部门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煤炭管理部门
2、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方式包括视时监察、__重点监察和一般监察。A.特殊监察 B.实事监察 C.实时监察 D.特种监察
3、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__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4、__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A.接地 B.接零 C.绝缘
D.中性点直接接地
5、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工作由__负责。A.国务院 B.人事部
C.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 D.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6、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察是()监察。A.专项 B.常规 C.定期 D.重点
7、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__。A.到2011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1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1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1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8、__是矿山企业最基本的基础安全培训。A.择期培训 B.领导培训 C.全员培训 D.培训
9、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和高出坠落类似事故的分类依据是__。A.事故危险的严重程度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事故类别
D.职业健康的标准
10、重视和保护从业人员的__,是贯穿《安全生产法》的主线。A.名誉权 B.控告权 C.生命权 D.健康权
11、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__的权利和途径。A.经济救济 B.媒体救济 C.物质救济 D.法律救济
1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__。A.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 B.系统故障模式的解决办法 C.系统故障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D.导致系统故障模式的原因
13、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本身和__两部分。A.事故车辆 B.道路 C.行人 D.环境
14、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煤矿关闭矿井的,应当对执行情况随时__。A.检查,视整改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B.检查 C.抽查 D.监察
1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__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A.爆破、吊装
B.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C.采掘、架设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16、某些行为从表面上看已经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但并不危害社会,__。A.不可以罚款 B.可以罚款 C.负刑事责任 D.不负刑事责任
17、事件树是用来分析__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A.事故发生的频率 B.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 C.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 D.故障的处理结果
18、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就是__。A.直观经验分析的过程 B.安全检查的过程 C.安全分析的过程 D.事故预防的过程
19、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施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备的条件由__规定。A.国务院交通部门 B.国务院公安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0、__不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A.监护失误 B.指挥失误 C.操作失误
D.辨识功能缺陷
21、《矿山安全法》要求矿长必须以过考核,具备__,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A.矿山知识 B.安全专业知识 C.凝聚力 D.开创性
22、能够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的安全技术措施是()。A.设置薄弱环节 B.个体防护 C.隔离
D.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23、某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运行模式,该项工作属于体系运行的__阶段。A.策划
B.实施与运行 C.检查与纠正措施 D.管理评审
24、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__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25、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__者属于高灵敏度型。A.30mA~1A B.30mA及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__。A.劳动组织不合理 B.劳动制度不合理 C.车间位置不合理 D.照明不良 E.真菌感染
2、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__条件,依法申请领取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
A.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B.通过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审 C.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D.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E.基本建设项目经过批准
3、某工人在车间内操作冲压机,由于他带病作业,误按冲压机开关,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__。A.作业环境不良 B.从事禁忌作业 C.接触有毒物质 D.操作错误 E.健康状况异常
4、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__。A.充足项 B.不足项 C.整改项 D.改进项 E.错误项
5、《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__的专业技术人员。A.安全生产监督 B.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工程技术工作 D.安全生产咨询
E.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6、企业实施__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A.新工艺 B.新技术 C.新设备 D.新项目 E.新材料
7、为安全生产法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有__。A.安全管理 B.安全评价 C.安全认证 D.安全检测 E.安全检验
8、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有__。A.企业必须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B.烟花爆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C.配备专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D.厂区周边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E.企业要进行安全评价
9、应急救援专家组在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中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包括对__等行动提出决策性的建议。A.城市潜在重大危险的评估 B.应急资源的配备
C.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
D.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 E.事故后恢复
10、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__过程。A.成立调查组 B.资料收集
C.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D.应急能力评估 E.应急预案编制 11、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__。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社会治安
12、注册工程师因__情形,所在单位应向注册管理机构办理注销注册。A.脱离安全工作岗位连续满半年 B.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C.受刑事处罚的
D.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
E.同时在两个以上独立法人单位执业的
13、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可采用各种应急演练方法。下列有关演练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功能演练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
B.桌面演练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C.功能演练是指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D.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E.口头演练是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工作的建议
14、下列属于事故概况的是__等。A.事故经过
B.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C.结案情况 D.事故原因 E.事故时间
15、重大危险原控制系统由以下哪几个部分组成__。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重大危险源的组成
16、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特征有__。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公益性 D.服务性 E.专业性
17、安全生产标准有__。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E.特殊行业的标准
18、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的__等计划同时编制。A.生产 B.技术 C.财务 D.供销 E.项目
19、在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应注意__等。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使用 B.最高容许浓度的使用
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使用 D.一般浓度的使用 E.对浓度没有特殊要求 20、下列叙述有误的是__。
A.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B.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C.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D.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 E.煤矿井下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21、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__。A.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包括设备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D.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 E.财产损失
2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______组成。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重大危险源的报告
23、煤监局警告煤矿矿长有下列行为的:
A.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B.对工人屡次违章作业熟视无睹、不加制止 C.对重大事故预兆不及时采取措施 D.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令的 E.未定期评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
24、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层次的包括__。A.《安全生产法》 B.《劳动法》 C.《产品质量法》 D.《商品检验法》 E.《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5、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应主要考虑__。A.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 B.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7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
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
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 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
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 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摘要:对煤矿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由事故致因理论出发找到构成煤矿安全系统的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出发给出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种煤矿典型事故的事故树图。指出煤矿安全管理既包括安全技术管理也包括体制管理,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4]刘正伟、王立杰,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08.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矿井通风瓦斯治理 矿井防突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22-01
为了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对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工程建设研究,提出进行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扩大和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加强防突工程、加强矿井防治冲击地压工程等来实现。
1 项目基础条件分析
王营煤矿经鉴定为突出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煤层透气性较差,属难抽采煤层。煤层自燃发火、瓦斯、冲击地压等灾害较为严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加,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2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建设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的必要性
瓦斯治理工程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在生产改造、安全管理、思维方式上重新定位,更要在基础设施上、硬件上下功夫,力争根治瓦斯,建成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达到瓦斯治理示范矿井要求,在以后回采过程中,必须增加地面固定抽采系统能力,加大矿井抽采量,提高矿井抽采富裕系数,同时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需要做相应改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冲击地压需要做相应工程,保证高装备、高投入,才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稳定发展,最终达到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2.2 建设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的可行性
煤业公司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方面管理责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以国家关于大中型矿井瓦斯治理专项整治为契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安排煤层开采方式,选定合理的开采方法,布置每个采面的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加快建设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公司将原单翼开采转化成两翼均衡开采,实现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在采区设计上,根据煤层和瓦斯赋存及压力情况,部分煤层综放改为综采,降低了开采强度,减小了瓦斯集中涌出,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系数。
3 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方案
3.1 项目建设目标
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坚决遏制“一通三防“事故。
3.2 主要内容和方案
(1)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现-650施工道巷道变形严重,最小断面仅为3.8m2,影响北翼采区配风,增加了矿井通风阻力,需恢复巷道1410m.为使矿井各风机负压达到均衡,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完善用风地点独立通风系统,增强矿井抗灾能力,需要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调整,需掘送北翼回风道2378m,掘送矿井总回风道1902m。
公司北翼形成后,将使 公司形成两入两排的通风系统,系统更加合理、稳定、可靠。北翼采区风量可达到11000m3/min,矿井风量达到17000m3/min,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矿井抽采系统。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公司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加,北翼需建流量达到600m3/min的抽采泵站。
(3)矿井防突工程。
区域预测应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的方法进行,主要依据井下实测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数据参数。测定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应在不同地质单元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在北翼采区布置测试点。
局部防突措施预测指标有瓦斯放散初速度、最小坚固性系数、瓦斯解吸指标值。根据局部防突预测预报需要,需完善实验室,补充ZWC-2型初速度测定仪5套、WTC型突出参数测定仪5套,同时为测定瓦斯含量,为防治突出和瓦斯抽采考核指标,需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1套。
(4)矿井防治冲击地压工程。
重点防冲区域巷道架设36U型钢支架,购置电磁辐射仪,高压注水泵,岩石电钻,超高压水射流设备。声发射频技术装备系统等设备。
3.3 实施方案
在电磁辐射基础上,试验应用声发射预测技术。
(1)开采保护层。
开采保护层是最有效的解危措施,当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进行保护层的选择时,应结合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区域措施中保护层的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同时,在进行煤层开采过程中,预抽临近层的卸压瓦斯,以减少冲击地压时瓦斯大量涌出,从而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几率。
(2)调整生产格局,避开采掘压力集中,从而减少冲击地壓的发生。减少阶段煤柱、减少压力集中区域。
(3)采取区域预抽煤层瓦斯措施,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预抽煤层瓦斯,旨在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瓦斯附加压力的解除,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同时,一旦发生冲击地压,能够减少煤层瓦斯涌出量,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煤业公司将实现以抽促采、以用促抽,最终达到煤与瓦斯共采,促进抽掘采平衡。深入开展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和瓦斯开发利用,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产品论文05-16
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方案11-25
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论文08-30
煤矿安全教育论文06-15
监测煤矿安全措施论文09-22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论文09-11
煤矿安全管理进展论文07-10
平沟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论文06-15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对策分析论文11-12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探讨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