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安全(共12篇)
公共工程安全 篇1
摘要:根据目前国内事故统计资料,建设项目业主的违规行为已成为导致建筑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尤其作为公共工程建设的政府业主的不规范行为现象更为突出。然而由于业主在建设过程中的强势地位,很难对业主加以监督和制衡。本文通过对业主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属性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业主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业主参与安全方面的现状,提出了规范业主的安全责任,鼓励业主参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并指出作为公共工程项目的政府业主,应正面参与工程安全管理并积极发挥公共工程示范作用,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业主,建筑事故,公共工程,安全责任,示范作用
0 引言
业主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主体,不仅仅是建筑产品的购买者和所有者,而是整个建设过程的深度参与者,并且往往对整个建设过程有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鉴于业主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在国外业主承担安全责任并参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工程惯例。然而,在我国建设项目业主往往只关心进度和质量,严重忽视安全问题。据建设部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全国发现的21224项违反法规的建设行为当中,属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分别有18460、1936、348和398项,各占86.98%、9.12%、1.64%和1.87%,见图1。可见业主的违规行为已成为工程建设事故频发的源头之一,许多事故是由于业主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的。业主的不规范行为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是导致我国工程建设伤亡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业主中,作为公共工程的政府业主目前在我国建设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2]。公共工程在为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公共工程建设周期长,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众多,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者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往往更容易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公共工程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其对建设者的安全与健康影响,特别是作为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在完成经济技术指标的同时,必须发挥其安全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减少和杜绝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为创造公共工程良好的安全业绩和安全形象承担起更多的安全责任。
然而,必须看到,上述制度上的问题很难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而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设计,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业主的法律责任,通过行政规章和细致合理的标对业主进行有效监督来解决。因此,明确业主的安全责任,充分利用公共工程政府业主的强势地位,推动业主(特别是政府业主)正面参与工程安全管理并发挥积极作用,对于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业主属性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工程建设中的业主,指建设过程承发包合同中,与承包商相对的发包人,一般情况下,他是工程的投资者、组织者、管理者、最终产品的拥有者。可将建设活动类比于大型体育活动,业主是这一活动的“主办者”,通过招标、邀标等方式召集组织各个参建单位参与建设活动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尽管业主在不同的项目实施方式中参与的程度有所差异(见图2),但其作为项目生产的核心地位无庸置疑。
由于建设单位(业主)是建设活动的 “组织者”,具有强势地位,对包括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在内的生产管理活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我国当前的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并未发挥建设单位在质量及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影响能力。在今后的政府管理导向中,应当明确建设单位在建设活动中,在社会属性和法律地位上,建设单位(业主)既是建设项目各阶段成果的采购者,具有消费者的属性;同时,也是建设活动的组织者,具有生产者的基本属性。
2发达国家和地区业主参与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在一些发达国家,安全绩效的提高需要项目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已成共识。在法律层面上,欧盟各国政府在欧盟指示EEC92/57的要求下,普遍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业主的安全责任。此外,业主开始意识到事故损失最终要由业主承担的事实,因而在发达国家已经有部分业主开始直接介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研究表明,在美国,46%的业主表示在未来会比过去更关注安全;另外,47%的业主认为,安全(而非成本、质量和进度)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关注安全绩效的业主倾向于采取下面一些措施[3]:
(1)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强调安全并把它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2)施工中对承包商进行安全审核;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4)要求对项目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5)设立安全机构监督承包商安全等。
Jawahar-Nesan和Price[4]通过对英国38家大型业主的调查指出,安全管理是业主代表的十二项重要任务之一。业主代表应该保证业主制定一个环境,健康和安全计划,并将该计划包含在合同中。业主代表应协助承包商进行安全培训,并在项目的所有级别都定期举行安全会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在1998年发表的350号政策声明中指出应将业主包含到项目安全管理中去,声明认为业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5]:
(1)将项目的安全责任完全交给某个机构或主体;
(2)将承包商以前的安全绩效作为选择承包商的考虑标准之一;
(3)在施工阶段,任命一个专门的组织或个人来监督安全;
(4)在合同中规定设计者的安全责任。
Gambatese[6]在2000年指出,业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强调项目安全:
(1)业主确立明确的安全态度;
(2)在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强调安全;
(3)选择承包商时考虑安全绩效;
(4)在施工阶段参与项目安全等。
为改善香港公共工程建设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香港工务局根据建筑业评估委员会的建议,制定了资助安全计划、独立安全评审计划、现场安全程序和建筑设计管理四个方面的安全举措。此外,工务局对承接公共工程的承包商的资质还有非常严格的考核,只有通过香港认可处或其指定的一些认证机构认可的承包商才可以承接公共工程,从而保证了承接公共工程的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工务局实施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使政府及承包商的安全投入增加,确保了政府及承包商在聘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采购、安全培训及安全宣传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支持[7]。由于采取如上所述的安全管理措施,香港公共工程的事故率,尤其死亡率大大低于香港建筑业的平均水平[8]。
此外,学术界也对业主如何参与项目安全进行了较多的研究。Levitt[9,10]归纳了业主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出拥有最好的安全绩效的业主倾向于采取下面一些措施: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强调安全并把它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施工中对承包商进行安全审核;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对项目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以及设立安全机构监督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业主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改善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十分有效,可供我国工程业主参考。
3 我国工程建设业主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相对于质量、成本和进度,项目业主严重忽视安全问题。这与业主否认并逃避其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我国的现有安全生产法规很少涉及业主的安全责任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对这种行为的容忍有直接关系。尽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提出关于业主安全责任的要求是一个重大进展,但内容宽泛且要求不高不细[11]。在项目施工阶段,业主往往只关心进度和质量,对安全管理漠不关心[12]。具体归纳起来,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业主在安全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业主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漠视和不作为。相比国外业主,国内业主只关心质量、成本、工期等会对其自身利益有影响的方面。由于伤害事故大都发生在施工阶段,而施工过程的管理是由承包商完成的,因此国内很多业主很自然地认为安全管理完全是承包商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正是由于作为“供应链”源头的业主不关心安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始终只强调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工期管理,对于安全管理基本上没有任何作为。
(2)业主的不规范市场行为比较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业主要求承包商垫资施工的问题,在国家法规政策三令五申严格禁止之下,并没有呈现好转的态势,反而渐渐演化为类似“行规”的风气。承包商则会相应地要求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垫资,而工人则经常被克扣工资。承包商由于不能及时拿到工程款,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对安全的投入。工人也会由于不能正常领取工资而在心理上产生工作情绪,诱发事故。另外业主在诸如招标程序、随意压缩工期、改动设计方案等等方面,都给工程建设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一些业主利用手中权力,收受贿赂和其它好处,全然不顾承包商的安全资质。当前建筑市场的无序、市场主体的混乱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转变,形成创造“权力搅买卖”的寻租环境。很多业主在这种环境下,采用贿赂、疏通等手段,勾结掌权者,借用权力占有这笔资金。这种环境的存在,是转轨时期产权不明晰、市场失序等产生腐败的最主要的温床。
4规范业主安全责任与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落实业主的安全责任,建议明确的责任包括:业主位不得迫使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业主不得随意压缩工期;业主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并按期支付;业主应在合同中明确安全技术、防护设施、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支付计划等条款;业主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对不具备专业分包资质的单位进行“甲分包”,如需要业主直接分包,必须协调好与总包之间的安全责任。
(2)促进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要求业主将安全费用存入指定的银行帐户作为安全生产保证金,专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的解决、安全生产的奖励及处罚。
(3)业主必须委派专职安全代表或委托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强调业主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并建立对业主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并取得优良安全业绩的建设项目业主,在今后的投资活动中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相应优惠条件。
(4)规范业主安全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如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要求业主: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强调安全并把它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施工中对承包商进行安全审核;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对项目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以及设立安全机构监督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等;与承包商一起举行安全会议;为承包商提供安全培训;审阅所有承包商的安全计划等。
5 发挥公共工程安全示范作用
公共工程的目标应该是多因素的,除了质量、成本和进度之外,应该更多地考虑对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13]。这也是公共工程直接提供建筑安全这个“特价物品”的形式。因此,在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采用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要求更高的安全投入等措施来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前面介绍的香港公共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改善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14]。
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成立专门从事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的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该标准要比一般工程的安全标准高一些。其次,制定公共工程承包商名册,只有该名册范围内的承包商才能参与公共工程的投标。再次,建立公共工程安全测评机制,将公共工程的安全业绩与政府业主负责人的考核相结合。
6 结论
通过上面论述,如果业主的安全责任通过法律法规被加以明确和规范,那么业主必定会重视并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其结果必定会减少事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提升其社会地位和改善企业形象。特别对政府业主而言, 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政府形象的表现。因此,尽管目前没有具体的有关业主的安全责任的法规出台, 但业主不管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 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事故预防中去。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目前我国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规模和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将政府公共工程业主的安全管理作为突破口,发挥公共工程的示范作用,这对带动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公共工程安全 篇2
江苏省教育厅: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督查调研的通知》(苏教办体艺函[2018]14号)的要求,我校党政高度重视校园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文件精神,现从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应急机制和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对照《江苏省高校公共卫生暨食品安全管理自查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校级组织管理
学校党政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将其作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列入学校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并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学校成立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各院(部、处)分别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综合办主任为学院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辅导员为年级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班级生活委员为班级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学生宿舍卫生监督人由管理员担任。校部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各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将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经南京市江宁区卫生局批准,在校内设有门诊部,具体承担学校卫生保障服务。门诊部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科专业,所有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具有相关资质证书。学校重视医务人员的进修提高工作,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并开展公共卫生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2、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
学校建立了校、院(系、部、中心)、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明确校长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本部门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生宿舍楼设立卫生督察员。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学校公共卫生规章制度的建立、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督查考核的实施等。学生宿舍楼督察员由管理员担任,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各类检查和督查卫生状况。
3、制度建设与工作推进
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南京工程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条例(试行)》,从工作任务、职责划分、检察监督、保障措施、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对校园内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各项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建立了《南京工程学院公共卫生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作为学校的新闻发言人,按照国家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把握舆论导向和对外宣传,向公众或媒体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宿舍卫生督查员、班级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发现学生有疑似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皮疹、腹泻、呕吐、咯血、黄疸等)时,即督促其就诊,若出现3名以上相同症状者,则及时报告院(部、处)责任人,院(部、处)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学校门诊部进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学校组织制定了《南京工程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V级)四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
为切实做好全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在每年坚持做好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同时,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健康教程》,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传染病预防、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救护与避险等方面,由校门诊部九名专业医师担任授课教师,该课程为2.0学分,每学期达32学时,每学期有600名学生参加学习、考试。
2、健康教育活动
对新生入学时进行健康教育,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军训时,利用校报、宣传栏、宣传单、宣传册、展板、健康简报、健康教育处方、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形式,积极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
3、重大传染病宣教
为了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学校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除了通过广播、校报、网络、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宣传,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来校讲座,在世界结核病日和世界艾滋病日组织大型专题宣讲活动,丰富宣传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多渠道接受教育。
为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在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不断完善针对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的预防控制措施,坚持定期开展结核病、菌痢、水痘、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并经常通过校园网、广播、报刊、宣传橱窗等开展卫生宣传工作,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尤其重视夏季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对可疑肺结核病人,填写个案调查表,上报疾控中心,转至公共卫生中心就医。对肺结核病人督导服药,对相关密切接触者进行统计并组织他们去医院进行筛查。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减免政策进行宣传。
4、辅导员培训
学校每年对新生辅导员开展高校公共卫生专题讲座,内容包含结核、艾滋病预防知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应急救护等。
5、学校健康社团
各院系建立学生健康社团,活动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生殖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把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结核、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组织献血活动都可见他们的身影。学校经南京市江宁区红十字会批准,成立有健全的校红十字会组织,并积极开展相关红十字青年活动。2006年至今,我校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达10000余人次,受到了省、市两级献血中心的肯定,每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6、心里健康促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近年来共接待大学生心理咨询千余人次,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干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优化学生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6年学校制定了《关于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保健)三级网络”的实施意见》,在全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一一院、系一一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为一年级开设《青年心理专题》、《普通心理学》;二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心理健康漫谈》;
三、四年级开设《创业能力心理学》、《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中心还针对大学生特点,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学者面向全校每学期开设2-3次专题讲座。同时,每年坚持开展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定期为广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从中筛选出的一类学生(密切关注)和二类学生(适当关注)予以关注。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健康服务
1、食品卫生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工作,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分管领导与职能部门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师生食堂负责人等逐级签订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各项食品卫生和安全制度,制订了《食品生产经营“五四”制》、《食品卫生自管制度》、《食品库存卫生制度》、《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等相关规定,建立了安全与卫生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水电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建立了食物中毒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各项制度执行有序、有力、有效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个人卫生符合要求。食品采购登记规范,索证齐全。所有食堂达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姜华等级良好以上标准。食品贮存、加工符合《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各操作间均达到防火、防潮、可清洗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售冷荤凉菜时有凉菜间,并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设施。组织专门人员对校内超市、商店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无“三无”和过期、变质食品。
2、环境卫生
食堂内外环境整洁:一是对环境、餐具的卫生有明确要求,实行卫生包干,专人负责,做到各餐厅环境清洁、整齐、优雅,灯具、电风扇等无灰尘、无蜘蛛网,所有餐具必须洗净消毒。二是严格按卫生法的要求,遵守卫生“五四制”,不采购、不加工、不出售变质食物。三是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卫生相结合,要求炊管人员严格执行卫生法,确保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制度落实,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四是认真消灭“四害”,指定专人负责布、喷药物,采取有力措施真正实现“三无食堂食品留样符合要求,餐具消毒、保洁符合规范。食品贮存按要求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做到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用于原料和食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它工具做到定位存放,炊事用具摆放整齐有序。食品加工用具和窗口均能做到生熟、荤素分开,库房通风状态较好,净菜上架摆放整齐有序,货架货柜有标签。
在学校在图书馆、会议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礼堂、门诊部等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指定吸烟点,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普及吸烟对身体和环境危害知识,达到控烟校园标准。加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学校对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教室、体育馆等公共活动区域安排了专人负责,实行区域承包制,每天每隔一小时对区域内卫生进行清扫及通风工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动员师生、清洁校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为主题,以环境保洁、病媒防治和健康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清理校园卫生,大力美化校园环境。
3、消防与风险警示
校内场所建立必要的消防安全标志、应急灯、安全出路指示灯箱、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定期组织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证安全出口畅通,高电压、水边、危化品等重要风险地点设立安全警示标识。
在学校内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育,通过宣传栏、海报、网络等媒体对全体师生及教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和火灾逃生教育,并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教习掌握和使用一般的灭火器材,初步掌握轻微火情的扑灭方法和逃生自救常识。
组织防火检查,严禁在宿舍内私自应用电热棒和电磁炉等电器设备,指导学生在宿舍内无人时切断所有用电设备,避免用电器在无人监看时处于接电状态,严禁在学校内违章乱搭用电线路。定期检查学校水、电、气等设备,检修电路、电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4、日常监测
设立辅导员、班级生活委员做为年级、班级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定期检测学生应病缺课、传染病、异常行为、学校和生活习惯,并上报检测报告。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学生病、事假缺课跟踪制度,及时查明缺课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督促学生就医并做好教室、宿舍的通风、消毒工作。学生宿舍卫生监督人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督促学生按时就寝。设立卫生督察员,对学生宿舍和校园内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定期上报。
5、卫生机构
经南京市江宁区卫生局批准,学校内设有门诊部,具体承担学校卫生保障服务。门诊部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医技科等临床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学校重视医务人员的进修提高工作,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开展公共卫生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门诊部配备有200毫安X光透视机(上海)1台、奥林巴斯生化分析仪1台、阿洛卡B超机1台、全自动心电图1台,全自动血球计数仪1台,一楼设12张隔离观察床,用于传染病的临时隔离观察。门诊部现有职工37人(含外聘、返聘),其中医生18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4人),护士6人,药剂师3人,检验师1人,计生专员1人,医保专员1人,其他人员8人。门诊部的主要任务包括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大学生医保等。
6、健康体检
定期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工作。新生入学时对所有新生进行入学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职工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学生及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和信息反馈,针对异常体检结果进行现场咨询答疑、邀请外院专家来我校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活动。积极开展做好大学生的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甲肝、乙肝的预防接种。
7、医保/工费医疗
学校设有公费医疗办公室,专职从业人员2人,为教职工提供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的政策咨询、报销等日常服务,以及为大学生参保、续保、校内外就医报销提供咨询、服务和宣传。
8、心里咨询
校内门诊部设有专业心理咨询室,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主要工作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开展学生心理知识系列讲座、定期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应急机制
1、应急组织管理和应急队伍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病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学校组织制定了《南京工程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V级)四级,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设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救治队伍。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预案措施,督促预案的贯彻落实;办公室协助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落实预案应急处理方案,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救治队伍负责突发事件救治、报告工作。救治队伍经省红十字会培训,多数人员已取得《救护培训师资证书》。
2、急救培训
自我校门诊部成立以来,多次邀请江苏省红十字会专业人员来我校讲座,多名医生、辅导员及数百名大学生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实施我省百万大学生应急救护提升行动的通知》精神,自2015年以来,我校门诊部对近18000名新生进行了一系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分批参加了培训。每年定期组织校门诊部在职人员进行休克、晕厥、心肺复苏、创伤救护、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专项应急培训。
3、预警预报
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南京工程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条例(试行)》,从工作任务、职责划分、检察监督、保障措施、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对校园内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各项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建立了《南京工程学院公共卫生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作为学校的新闻发言人,按照国家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把握舆论导向和对外宣传,向公众或媒体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宿舍卫生督查员、班级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发现学生有疑似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皮疹、腹泻、呕吐、咯血等)时,即督促其就诊。若出现3名以上相同症状者,则及时报告院(部、处)责任人,院(部、处)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学校门诊部进行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传染病管理
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传染病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学校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确保值班电话畅通,保证疫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上报。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坚持晨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因病缺课情况的记录。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人员异常增多,及时上报。建立传染病报告台账,无漏报、迟报、瞒报。
5、预防措施
按照卫生行业相关要求,我校门诊部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定期开展肠道门诊、做好发热患者的分诊分检。一经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观察并做好登记,严重者督促其到医院及时就诊。当发生多名学生发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做好疫点消毒(开窗通风、84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消毒等)。同时,学校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爱国卫生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师生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树立“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6、紧急救护和应急演练
学校与附近医院建立了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确保一旦出现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学校定期组织模拟地震疏散活动,组织消防演习,以及溺水触电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护演练等。
(五)保证措施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将公共卫生管理暨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将公共卫生督查结果作为对各院系、各组织部门、班级等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成立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叶长青主任领导健康教育工作。完善教务、学工、校门诊部、团委等多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校区配有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划拨专项经费,配备有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校内设有专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学校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教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有专人管理。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门诊部专用的宣传橱窗,用于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卫生部每年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校内工作组定期检查食堂食品安全,对宿舍、班级、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专职从事公共卫生中接触传染病原体的医护人员发放补贴,工作优秀者予以褒奖和物质奖励。
自评总结
近年来,我校党政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校园公共卫生管理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传染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80%以上,食堂卫生操作合格率达90%以上。我校新生报到后健康体检率及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均为100%。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师生的健康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杜绝了传染病的爆发,创建了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综上所述,我校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工作每项指标达标,符合苏教办体艺函[2018]14号督查调研文件的要求。
下一步任务
一针对本次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争取各项公共卫生指标完全达到要求;
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汇总上报情况,确保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公共工程何日走出“夢魘” 篇3
公共工程之所以反覆出現延誤、超支,歸根究底便是政府採購、招標、預算制度法律已不合時宜,欠缺有效監管機制。加上承建商可提出種種延期理由,結果工程延期又成為大型工程的“習慣”,有的甚而衍生質量問題。
相比之下,私人工程鮮見延誤。路氹城一幢幢大型綜合度假村,工程爭分奪秒,從動土到竣工不過兩三年。究其因,商業機構以盈利為目的,量入為出,在訂定工程合同時,明確施工期,延期需賠償損失等,雙方一切依合同辦事,自然水到渠成。況且,即使普羅大眾家居裝修,亦會與裝修師傅明碼實價、確定工期。同樣是工程,政府主導的大型公共工程為何又是另一回事?
誠然,當局亦非不知公共工程的種種弊病,特別是投標、開標、中標、簽約一切依法,但執行起來卻大打折扣。需要從改革法律、監管制度方向著手,明確將研究引入補償性違約金。然而,修訂預算綱要法、承建商分級、公共批給評分制度、訂立“採購法”等應對方法,提出多年,至今未有下文,唯一肯定的只是修訂“預算綱要法”會在今年啟動。多年來,政府乃至全社會為公共工程延誤、超支付出了龐大代價。
痛定思痛,當務之急,政府須透過修訂法律法規,改善公共工程漏弊,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建立善用公帑的心態,否則,再完善的法律,亦是徒然,公共工程永遠走不出延遲、超支夢魘。
公共工程安全 篇4
邵麒:独立型的停车场收费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 部署快捷、方便。部署系统时只需要将入口机与入口道闸相连、出口机与出口道闸相连即可, 不需要进行其他的线路连接;同时也不需要配置收费电脑。车辆入场时, 车主领取的IC卡中已经写入了车辆的入场时间、入场通道号等信息。车辆离场时, 车主将IC卡插入出口票箱;出口票箱会读取IC卡上的入场信息, 自动计算并显示收费金额;管理人员收费之后, 刷自己的系统卡, 控制道闸起杆;与此同时, 系统也完成了这笔收费与这张系统卡的绑定, 以便后期对每张系统卡进行查账。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出口机中, 在完全脱机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TCP方式进行读取。
IB:那么, 与独立型系统相比, 联网型系统又有哪些优势呢?另外, 立方所展出的联网型系统有着“全功能”的定义;其“全功能”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邵麒:联网型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网络的支持下, 以模块化的设计, 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支撑客户不同的解决方案。关于其能够实现的功能, 最典型的就是其强大的收费管理平台同车牌识别系统、自助缴费终端等的联动。拿自助缴费功能来说:传统的停车场缴费不外乎场内缴费和出口缴费两种模式;而引入自助缴费机后, 车主可以在楼梯间、电梯间出口处等取车必经之路的自助缴费机上进行缴费。自助缴费机会在车主刷卡之后自动显示其入场时间、刷卡时间和应缴费用, 在车主投入相应的纸币或硬币后会自动打印收费小票。车主在离场的时候只需将缴费成功的卡片塞回出口机里, 道闸就会自动抬起——如此可以大幅缩短车主离场时排队等待缴费的时间。自助缴费功能还设有15分钟的保护时间——如果自助缴费后超时未离场, 系统会在其离场时提示需缴纳延时费用。这既给车主留出了离场所需的时间, 又解决了偷费的问题。而这一切, 都是建立在通过TCP网络保证出入口机与后台的数据同步、实现实时确认缴费情况的基础上的。
再比如停车诱导和取车引导。系统可以利用每个车位上的超声波探测器确定车位上有无车辆停放;统计好全部车位情况后将相应信息发送给入口处的液晶屏, 显示空余车位数量, 为入场取卡的车主显示停车场内部地图、指引前往空车位的路径。此外, 系统还可以通过每个车位上的摄像机抓拍停放在车位上的车辆照片, 自动识别车牌, 结合摄像机的站点号来确定每辆车在停车场中的位置。当车主要取车时, 只需要在触摸式的自动查询机上输入车牌号, 查询机就会提供模糊查询得到的相近车牌, 供车主选择;车主选中车牌后, 查询机就会显示出整个停车场的地图, 并绘制出当前查询点和查询车辆之间的最优路线。在联网型系统的支持下, 车主停车时费时费力地寻找车位、取车时找不到自己的车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
IB:目前市场上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面向地下车库的较多;而对地面停车场, 尤其是路边停车位等开放空间的停车管理, 则相对关注较少。请问立方如何保证刚刚介绍的这些停车管理功能在地面停车场、路边停车位得以实现?
邵麒:地面停车场、路边停车位因为不方便布置成封闭空间、没有道闸, 在停车管理功能的实现上确实有跟地下停车场不一样的要求。比如说刚刚提到的车辆感应功能, 在广场或者酒店门口等一些不便于大量施工的地方, 就必须采用与地下停车场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像我们在本届安博会上展出的解决方案, 就采用了以ZigBee方式通信的无线地感装置。这个小装置内置锂电池, 与接收器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在广场或者酒店门口使用的时候, 只需要在地上开一个小孔, 不会破坏广场整体的设计风格和环境。而且这个解决方案采用地磁与红外双重感应方式, 能够充分适应地面复杂的环境, 避免出现像因为受到强磁场干扰而发生误判的情况。
再比如自助缴费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自助缴费机和车位锁联动的方式, 在路边停车位等开放的地面环境来实现:没有车辆停放的时候, 车位锁处于落下的状态;有车辆停放在车位上后, 车位锁会竖起, 把整个车位封闭起来;车主准备离开时, 只需要在自助缴费机的数字键盘上输入对应车位上标示的车位号, 自助缴费机就会根据停放时间和收费费率计算并显示出收费金额;车主缴费成功之后, 车位锁会自动落下, 车辆就可以驶出。和地下停车场的应用一样, 路边停车位的自助缴费也设置了15分钟的保护时间。如果超过15分钟还没有把车开走, 车位锁会再次抬起, 提醒车主再次进行缴费。
IB:立方此次展出的一些系统引入了二代身份证认证的应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应用?
邵麒:身份证认证的引入, 是与我们的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我们掌握着包括人行管理、车行管理在内的, 整个出入口控制领域的很多核心技术, 将以此为依托, 在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基础上, 针对用户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需求或是市场上出现的某些比较大的需求, 开发新的系统、新的应用。我们在本届安博会上展出的, 支持零售、租赁功能的场馆售检票系统, 还有身份证认证的应用, 都是在这一发展战略下取得的成果。
具体到身份证认证功能, 目前在我们面向高档小区、大型写字楼的行人通道管理、访客管理中都有引入。二代身份证的防伪技术是过硬的, 在这些管理系统中引入二代身份证认证, 可以实现比传统的访客登记更高的安全性。在高档小区行人通道和访客管理系统中, 读卡器既支持IC卡也支持二代身份证;没有住户卡的访客在门卫处凭合法的二代身份证登记后, 他的身份证就可以像IC卡一样在系统中使用, 拥有一定的通行权限。
公共工程安全 篇5
所电气消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__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
A.本质安全计划
B.基本预案
C.临时预案
D.紧急救援预案
2、任何情况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__Ω。
A.800 B.900 C.1000 D.1100
3、违法行为在__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1年内
B.2年内
C.3年内
D.4年内
4、大量事故统计表明,__不是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
A.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B.工艺设备故障
C.风险防范意识差
D.人的误操作
5、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__。
A.氮氧化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6、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7、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中因其过失造成当事人损失的,由__承担赔偿责任。
A.所在单位
B.注册安全工程师
C.所在单位部分
D.所在单位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连带
8、《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被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关闭的煤矿,应当自煤矿被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关闭之日起__天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告。
A.3 B.6 C.10 D.15
9、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
A.救援队伍
B.管理机构
C.功能部门
D.应急指挥
10、《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对重大事故的定义为:在__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突发事故。
A.操作场所
B.作业场所
C.重要区域
D.重大危害设施
11、__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可靠性
B.可靠度
C.故障率
D.维修度
12、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__予以保证,该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A.董事会
B.厂长
C.经理
D.投资人
13、()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A.危险指数评价
B.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C.预先危险分析
D.故障假设分析
14、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__的统计工作。
A.系统性
B.经常性
C.长期的D.多层次
15、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这一结论源于__。
A.反馈原则
B.封闭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态相关性原则
16、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级别分为三级,在一级紧急情况中,通常由()作出主要决定。
A.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B.现场指挥部
C.事故单位负责人
D.生产安全监督部门
17、__也可以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
A.预案管理
B.现场恢复
C.紧急救治
D.制度改进
18、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但是这决不能称为__。
A.风险防范研究
B.劳动用品防护研究
C.作业条件危险性研究
D.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19、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__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B.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
C.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
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
20、《安全生产法》第一条将__作为了立法宗旨。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权责一致的原则
C.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瓦斯矿井必须依照矿井瓦斯等级进行管理。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__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度
D.每两年
22、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__。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23、硝酸铵炸药为粉状,用纸包装加工成圆柱形药卷,外涂一层石蜡防水。硝酸铵炸药的贮存期为__个月。
A.2~3 B.6~8 C.4~6 D.5~6
24、生产矿井丰要通风机、反风设施必须能在____min内满足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且风流方向改变后,上要风机供风量不少于止常供风量的____ A:5;30%B:10;40%C:15;50%D:20;60%
25、__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方面。
A.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
B.评价对象前期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
C.评价对象的性质
D.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__。
A.准确性
B.科学性
C.充分性
D.有效性
E.持续适宜性
2、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为实现管理评审的目标,管理评审应主要考虑的是__。
A.事故、事件和符合的调查结果
B.绩效测量和监测结果
C.审核活动的结果
D.生产经营单位内外部变化的影响
E.应急预案和演练的效果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除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应__。
A.认定事故的性质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E.执行事故责任追究
4、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__。
A.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包括设备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D.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E.财产损失
5、下列属于事故概况的是__等。
A.事故经过
B.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C.结案情况
D.事故原因
E.事故时间
6、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__。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熄灭期
E.复燃期
7、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有__。
A.屏蔽作业
B.湿式作业
C.采用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D.采用吸尘器
E.戴防尘口罩
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__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A.交通管理
B.建设管理
C.市政管理
D.城市规划
E.城市管理
9、法律的适用范围,即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__。
A.关于人的效力
B.关于地域的效力
C.关于时间的效力
D.关于空间的效力
E.关于法律生效的效力
10、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有__。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C.FTA、LEC、MOND方法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D.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E.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11、__应按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A.建设单位
B.项目经理
C.监理单位
D.监理工程师
E.施工单位
1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起重伤害是其中一类,下列伤害中,属于起重伤害的是__。
A.起重机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B.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造成的伤害
C.起重机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倾覆造成的伤害
E.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员工从高处坠落造成的伤害
13、非接触式探测器主要有__。
A.光束对射式
B.感光式
C.图像式
D.点式
E.线型
14、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管辖分为__。
A.移送管辖
B.地域管辖
C.上级管辖
D.指定管辖
E.公安管辖
15、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__。
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B.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C.建设项目组成人员评价
D.建设项目时间周期评价
E.安全风险评价
16、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__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C.警告
D.较大数额罚款
E.拘留
17、属于特种设备的有电梯、锅炉、压力容器、______等。
A.厂内运输车辆
B.车床
C.起重机械
D.数控机床
E.配电设备
18、在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包括__。
A.触电
B.灼烫
C.高处坠落
D.化学性爆炸
E.药品伤害
19、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__。
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
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
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
20、事故隐患泛指生产过程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__。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的缺陷
D.制度的缺陷
E.自然灾害
21、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__。
A.人员伤亡
B.环境破坏
C.技术改进
D.财产损失
E.设备损坏
2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有__。
A.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B.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23、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__。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进行危险分析
D.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E.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2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是__。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C.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D.购买消防器材和建立消防专业队伍
E.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25、故障假设分析由以下__组成。
A.分析准备
B.完成分析
C.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D.事故处理
公共信息安全遭遇挑战 篇6
一个名叫斯诺登的美国人,使得全世界的人们对于信息安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好奇、恐惧、担忧等因“棱镜门”而生的复杂情绪得以持续发酵。然而,我们站在大洋彼岸隔岸观火之时,一场最为现实的公共信息安全事件让不少国人惊觉,原来我们亦遭受着公共信息泄密的危险现实。
2014年底,一到“春运”就爱“掉链子”的12306网站,又因用户数据被泄露而再遭公众的疯狂吐槽。去年12月25日,专注于互联网安全漏洞报告的乌云平台发布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等,导致用户资料大量泄露。很快,乌云平台的这项报告就得到了12306官方网站的正面回应,其发布公告称,经认真核查,此泄露信息全部含有用户的明文密码。
12306网站信息泄露事件仅仅是公共信息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在全球打造智慧城市的浪潮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是必然,而且其覆盖领域及范围还将越来越宽,公共信息安全也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六成人认为公共信息安全面临威胁
“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您认为是否会面临着公共信息安全的威胁呢?”这是“2015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问卷的一道题目,结果显示,59%的人选择“是”,33.8%的人表示“不好说”,仅有7.2%的人认为“不是”。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落红卫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显然,理解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安全首先要对它所处的大环境——智慧城市有所了解。落红卫告诉《小康》记者,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一系列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诸如人口增加使得本就局促的社会资源更显稀缺,需要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支撑整个城市的发展。“信息技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用信息技术加上城市建设和管理以达到智慧城市的目标。”落红卫说,通过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使得城市变得更智能,资源配置更合理。
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之路上,信息安全必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落红卫举例说,人行走在原始的荒原之上,基本不会有安全问题,而一旦修好了路,人开始奔跑,就有了摔倒的风险。当道路修建得更好,人可以穿上旱冰鞋进行快速滑行,危险系数也会伴着更高速的运动而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就如此,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信息越来越便捷,完成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系数必然有所提升”。
在2014年,诸多公共信息安全事件让人瞠目结舌,除了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棱镜门”持续发酵外,俄罗斯与乌克兰黑客在网络空间展开激战、韩国核电站关键信息被窃取、携程网曝支付信息泄露漏洞、圆通快递官网漏洞泄露1400万用户信息等等,无一不暴露出公共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对此,落红卫解释称,网络安全特性之一就是相对性,安全和风险永远是一个动态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安全,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些安全隐患和漏洞是无法避免的。另外,智慧城市把用户资产、国家资产等放到信息管理网络中来,有资产,就会引人重视,继而发起攻击。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就对信息安全形成了威胁。
最担心政务管理信息被泄露
虽然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其覆盖范围已经延伸到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究竟公众最担心哪些应用项目的信息被泄露呢?“2015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7.5%的人选择了政务管理运营平台,23.8%的人认为是健康医疗服务,21.6%的人选了安居服务,20%的选择了公共服务,选择教育文化服务与交通的分别为4.7%和2.4%。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最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应用项目”一题的调查中,26.3%的受访者指向了“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使得该选项在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交通、智慧服务应用等八大类应用项目选项中排名首位。
政务管理运营平台的公共信息层面较高,主要涉及公安部门、法院系统以及政府各部门。机密信息泄露会对当地乃至国家产生较大影响。在落红卫看来,在我国政务管理运营平台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欠缺。不少政务系统相对封闭,而就整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来看,一些技术并没有在政务平台得到很好的应用。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外部信息网络发达,而政务平台自身比较脆弱,这样就不可避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据英国BBC网站报道,2014年10月12日,网络黑客组织“匿名者”在当日入侵逾52个中国政府网站,盗取了四万多个电邮账户的私人资料和密码,水利部、教育部和人社部的网站一度无法显示。
落红卫建议,保障政务运营平台的信息安全首先要依靠法律法规制约,这是第一级别的威慑,需要制定严格处罚规章。另外,还需要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在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方面也要特别加强。
公共信息终归是由一个个用户信息汇聚而成,其二者的关系就是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个人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形成大数据,后者体现规律性问题,前者则是针对每一个个体。大数据来源于小数据,并服务于小数据,两者相互补充。一旦大数据出现泄露可能直接影响个人隐私被泄露。
而以上正是人们所担心的。43.6%的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有可能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就是个人隐私的泄密。人们最担心哪些个人隐私被泄露呢?85.5%的人选了个人身份信息,72.9%的人认为是个人金融交易,58.7%的人认为是个人资产,38.8%的认为是出行轨迹,选择个人喜好的占19.3%。
保护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并行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是两手并行发展,一方面让信息技术更发达,同时也需要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措施加以保障。”落红卫补充道。
在保护信息安全措施一题的调查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监管,加强立法、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被受访者认为是保障信息安全最有效的三个措施。对此,落红卫表示认同,但他也指出,对于完整的信息安全保护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落红卫表示,保护信息安全要遵循四大原则,第一是全面性原则,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在技术层面上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以及数据安全。在管理层面上同样有五个层次,即安全机制、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安全以及运维安全。如果只强调技术而轻视管理,有些黑客完全可以通过最粗鲁的方式进行破坏。第二个原则是相对性,安全是个动态过程,需要对保护技术进行相应提升。第三是针对性原则,安全方案一定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安全威胁而制定。第四是层次性原则,即逐级增强安全措施。
落红卫特别强调了信息安全立法的重要性,他认为法律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其作为根本,再相应出台一些部门规章,加上技术与管理,几方面同时并重,才能真正达到对信息安全的保护。
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篇7
1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和目的
1.1 评价的内涵
本文将公共工程项目界定为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 (包括服务) 的项目, 其最终业主是政府, 具有公共品性质和公益性目标, 通常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对于公共项目来说, 绩效是“绩”和“效”的合成, 即成绩和效率, 是项目建设成果与过程的综合反映和体现。“绩”指项目结果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主要任务是否完成, 完成得怎样, 侧重反应项目的结果;“效”则指完成项目的效率, 侧重反应项目过程。由此可见, 绩效包括两部分内容:与项目相关的组织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 后者并不包含受系统其它因素 (如自然条件) 影响而产生的结果[1]。
1.2 评价的目的
实施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监督的需要;是国家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正确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需要。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政府投资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项目的后续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1.3 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
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支撑是: (1) 公共项目分析理论;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福利经济学理论[2]。依据以上理论基础得出本文的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绩效评价的层次及内容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评价范围涉及了管理模式的全过程、全方位, 为了使评价能抓住要害、落到实处评价角度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把握:国家层次, 主要是对公共工程项目带来的整个社会宏观方面的影响, 包括制度方面的影响以及实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地区层次, 主要是关注公共工程项目影响到的地区, 包括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人口影响等项目层面:主要是对公共项目影响的人群的关注, 了解到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以及对以后构建该类公共项目的启示等。从这三个层次出发, 将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的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内容[2]。
(1) 管理绩效, 是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对项目管理工作情况的动态检查、监督和评价, 其评价时点应覆盖项目的从事前到事后的完整生命周期。按照评价内容的不同, 又可分为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组织、沟通管理等。
(2) 经济绩效, 主要是指对项目在原始预测、实际与未来等不同背景下针对社会经济资源使用和配置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可分为经济效益、投入产出。
(3) 社会绩效, 主要是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贡献。
(4) 生态环境绩效, 主要是分析和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环境效益以及移民的影响。
(5) 可持续绩效, 主要是参照项目预期目标, 以项目实际结果或预测情况为依据对项目的效果和效益以及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 进而指导和完善新的项目决策与建设。
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对公共工程进行绩效评价, 需要用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进行衡量, 因此就要选取合适的指标。选取指标时除了需要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必要性等一般原则之外, 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4]。
(1) 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互补充。因为公共工程的实施是一个多层次、开放式的复杂系统, 在不同的层次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过程指标所放映的是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 这是管理能力的客观反映。而结果指标所反映的是管理工作的效果, 它是管理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2) 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相互补充。一般来说, 综合指标能综合反映出各方面主要内容, 它是指标体系的主体。但是综合指标一般比较粗, 因此需要采用单项指标来加以补充, 以便能全面反映问题。
(3) 实际水平指标与动态指标相互补充。对项目管理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项目管理的实际状态, 因此应以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实际的指标为主。同时, 还需要采用动态指标加以补充。
(4)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互补充。定量指标对项目管理的实施状况进行量化考核, 评价客观、准确、可信度高, 故定量指标应作为评价指标的主体。但由于项目管理系统自身的复杂性, 有些指标很难定量表达。只有借助于定性分析, 才能全面把握项目管理的实施情况。
3 结语
公共工程的绩效评价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因此, 本文构建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还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指标的删减。接着构建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模型, 提出了绩效评价的过程, 以期对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参考性。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后评价及施工企业的绩效评价, 对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对评价内容的某一方面研究的多而综合研究少的现状, 通过分析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和目的以及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 本文得出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结构图。接着, 通过大量专家访谈和文本分析构建了五维 (管理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绩效) 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指标体系。最后, 构建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模型, 提出了绩效评价的过程, 以期对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参考性。
关键词:公共工程,绩效评价,层次分析
参考文献
[1]杜亚灵, 尹贻林, 严玲.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综述[J].软科学, 2008, 22 (4) :72-76.
[2]花拥军, 陈讯, 张健.公共工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5, 28 (7) :145-147.
[3]赵艳秋.基于路径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公共安全防范 篇8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标志。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设施, 它担负着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作为公共设施, 它的各项免费服务, 实质上是以整个社会的名义体现同情、善意和关怀。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在英、法、美等发达国家, 每个社区居民步行到社区图书馆距离通常不超过10分钟, 它们承担着社区活动中心的角色。据西班牙《国家报》文章《发达国家图书馆概览》报道:英国共有5000多家公共图书馆, 平均每1.2万居民就有一所图书馆, 60%的居民经常去所在区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共有藏书1.28亿册, 2001年共借出书籍4.8亿册次。法国的省市图书馆的费用每年为1.9亿欧元, 国家图书馆另计。其国家图书馆的预算每年为2.1亿欧元, 提供3700个读者座位, 雇佣1900人, 共有藏书1100万册。法国共有市立图书馆2795家, 雇佣22748人, 藏书近9700万册;其中33%是儿童读物。市立图书馆注册读者为650万人, 其中38%为低龄者。另外还有覆盖农村地区的97家省立图书馆。美国共有9000个公共图书馆, 由市或地方政府提供资金, 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网页, 而且运营良好。美国《图书馆杂志》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 丹佛 (科罗拉多州) 、哥伦布 (俄亥俄州) 和波特兰 (俄勒冈州) 拥有最好的三家图书馆。在纽约, 仅一个皇后区就有62个通借通还的图书分馆, 每个分馆都是独立的建筑物, 内有数十排书架和成排的电脑, 是社区居民最爱去的地方。对比发达国家,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相差甚远。在“十一五”期间, 国家对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投入了大量的人才物, 公共文化服务有了长足发展, 城乡文化差距在不断缩小, 各地大中型图书馆、乡镇图书馆 (室) 正在蓬勃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事件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对公共安全的理解有两种概念:一方面是传统的灾害 (自然灾害) , 比如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等。另一方面是非传统的灾害 (事故灾难) , 比如2010年的上海高层建筑大火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一些非传统的灾害已经暴露出来。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的服务机构, 是读者集中、公共安全事件易发的公共服务场所。由于设施健全, 环境优美, 目前国内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天进馆读者在上仟至上万人次, 进出图书馆看书、培训、看展览、听讲座的读者越来越多。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图书、珍贵文献和电子资源。提高对图书馆公共安全认识, 健全和落实图书馆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对于确保国家财产安全、人民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网络安全以及安全防护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应用, 数字化技术发展, 已经发展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来, 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给广大读者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同时不可避免的进入到风险管理行业, 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毒侵害, 黑客攻击, 造成系统漏洞被随意利用, 数据被截获、中断、篡改或者被伪造, 经常出现网络中断、黑屏、死机等症状, 严重的导致这个电脑数据丢失, 电脑瘫痪。确保图书馆在网络信息处理过程中做到信息保密, 数据完整, 操作可控, 是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提高读者的防范意识和操作规范, 提醒安全操作和病毒攻击行为, 通过教育和防范将网络安全危害降到最低。目前, 最常见的感染病毒侵害是读者或者工作人员在防范意识不够的情况下, 打开携带病毒或者具有黑客程序的数据包和电子邮件而遭到病毒侵害, 所以, 工作人员要做好日常工作, 把网络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包或者邮件的清理和杀毒工作, 不定时进行病毒库的升级和更新, 提高软件的抵抗防御能力。对于比较严重的黑客攻击, 工作人员要采取及时补救措施和安全转移工作, 做好日常备份和重要数据的保管工作, 即使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对更宽范围的严重网络事故, 工作人员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外, 一定要向网络部门做汇报工作, 将黑客攻击范围、病毒感染面积、入侵程度、系统安全漏洞利用等详细情况如实向网络部门报告, 网络部门以便即使判断故障类型, 追踪鼓掌源, 启动更广泛的数据备份, 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必要时及时报案, 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二) 突发性火灾以及救助
1996年文化部发布了《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文化行业标准, 对建筑防火系统作了规定。但是公共图书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管理的不断信息化和技术化, 计算机、网络设备, 扫描仪、打印机、夜明灯、空调等大量使用, 给图书馆现场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留下更多的安全隐患:线路老化, 违规操作, 超负荷运转, 人为破坏等, 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图书馆是绝对不能忽视火灾隐患, 一旦发生是不可弥补和挽回的, 必须消除火灾隐患, 杜绝任何形式的火灾发生。
面对如此严峻的后果, 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主观上高度重视安全消防工作, 头脑中时刻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消防安全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于显著位置张贴安全告示或者通过电子显示屏提醒读者疏散线路。现场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对火情做出判断, 火源情况要清楚, 火势情况要明白, 做到有效扑救和及时报警, 摸清情况给消防人员合理判断, 以免延误或者错判造成更大损失。同时要做好现场人员包括读者在内的安全、迅速撤离, 做好自救工作的正确的做法的宣传和指导, 顾全大局, 听从消防人员的指挥, 以“救人重于救火”为原则实施救援活动。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 应对珍藏文献进行转移, 争取最低程度的损害。
如果是人为的火灾, 客观上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只要实施放火行为, 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 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也构成犯罪的既遂。按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处罚。
(三) 自然灾害地震及其救助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国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中强地震呈活跃态势,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 它来得突然, 不管白天或晚上, 没有预警, 说震就震, 而且是山崩地裂。大地震之后, 往往还有几百次余震。
由于地震的不可预知性。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突发事件, 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汶川大地震中, 汶川灾区的图书馆破坏严重, 馆舍建筑受损坍塌。比如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在这次地震中毁于一旦, 生命和财产在瞬间即逝。四川省高校有34所图书馆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 其中有10余所图书馆馆舍损毁严重。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地震中被损毁。汶川、北川和青川等县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损毁上百万册, 四川省高校灾区图书馆毁坏文献资料达数十万册。灾区图书馆藏书的损毁, 给汶川灾区的图书馆馆藏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地震面前图书馆不能幸免, 珍贵馆藏都可能毁于一旦。面对灾难的来临, 最好的办法是未雨绸缪, 图书馆在震灾前制订对灾难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 震灾后做好减灾准备、抢救、复原及重建工作, 减少地震灾难带来的冲击。
1、制订灾难抗震预案: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制订好灾难抗震预案, 在灾难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
2、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稳固书架, 家具, 设备等。
3、制订疏散路线:在馆内做好宣传工作, 疏散通道的标示要清楚明确。
4、培训员工演练:
每年图书馆应该进行两到三次的培训, 在大灾来临时人员疏散工作, 一是指挥读者撤离, 二是工作人员相互协作疏散到安全场所。
5、抢救馆藏:
在可能的情况下, 寻找可靠资料保护珍贵文献和重要记录, 抢救受损馆藏和物件, 硬盘和备份盘。
6、转移馆藏:
损坏和未受损的文献, 用塑胶布将有灰尘的、泡水的、或潮湿的文献分别进行包装, 然后运送到安全的地方。
四、图书馆公共安全的防范机制
(一) 加强日常管理
刚柔相济,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坚持“依法治馆”, 实行图书馆岗位责任制考核, 责权分明。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 认清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伤害性,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紧急情况下处理事件的能力。
(二) 提高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
日常加强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机房的维修和保养, 一定要具备防火、防尘、防潮、防静电的功能。防御网络安全方面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正规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并不断升级, 实施监测杀毒, 同时做好数据备份。
在预防火灾方面, 要经常加强电气设备的监测维护, 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并尽量更换新的, 落实好消防措施, 并对消防器材和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检测和检查, 消除火灾的隐患。
在预防地震方面, 要经常对设施设备进行加固维修, 对珍贵文献放置位置清楚, 便于在震后能准确找到, 抢救馆藏, 减少损失。在图书馆内以展览、讲座等形式, 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 普及基本的识灾、防灾知识, 告诉公众如何疏散, 提高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国新.论图书馆的法制环境.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3)
[2]郑远.谈社区图书馆建设.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3]宋卫.关于图书馆立法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2, (2)
[4]白建方.地震应急与对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
[5]谢宇.地震的防范与自救.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1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研究 篇9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 (以下简称“跟踪审计”) 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 是审计控制关口前移的绩效审计的有效方式, 是指公共工程投资事项发生后, 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工程建设程序或建设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随着跟踪审计实践的不断深入, 其优缺点也日益显现。跟踪审计的突出优点是将审计关口前移,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跟踪审计又往往因为审计成本高、风险大、显性成果小或难以量化, 难以评价审计业绩等缺点而备受争议,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跟踪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以传统审计业绩评价标准来考核跟踪审计, 已经难以满足甚至阻碍跟踪审计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尚属空白, 如何科学考核和评价跟踪审计业绩有利于跟踪审计的进一步推进。
一、跟踪审计业绩评价研究概述
实施跟踪审计会增加审计成本, 却难以衡量其价值。目前大部分审计业绩评价标准已与跟踪审计目标相悖, 如何建立科学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是引领跟踪审计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时现、朱尧平、薛蓓儿, 2006) 。中国审计学会济南跟踪审计研讨会上, 有代表提出将跟踪审计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跟踪审计预案及监督办法, 以解决跟踪审计业绩评价问题 (柴严, 2009) 。跟踪审计成果应进行包括核减额在内的多项量化考核, 并将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相结合 (曹慧明, 2009) 。审计实务部门根据工作经验认为, 审计人员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收集资料, 建立审计台账, 积累和反映跟踪审计的各种成果, 建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中, 审计核减或核减率以及发现问题的多少是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 本文称为显性审计成果;根据审计建议优化建设方案、完善合同条款、发现管理漏洞、化解索赔纠纷、揭发舞弊等情况更能够客观评价跟踪审计业绩, 本文称为隐性审计成果。业绩评价理论发展至今, 最困难的问题是评价标准确定问题, 跟踪审计业绩评价也不例外,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是审计学术界和职业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二、增加隐性审计成果综合考评跟踪审计业绩
目前, 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方法采用审计机关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 和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事后审计成果评价为主, 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 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方法, 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 关键绩效指标法符合管理学中的“二八原理”。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业绩评价关键指标主要有五个方面: (1) 审计 (调查) 单位 (个) ; (2) 审计 (调查) 查出的主要问题情况: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 (3) 审计发现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4) 审计决定处理处罚:应上交财政、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归还原渠道资金、应调账处理金额; (5) 移送处理: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有关部门。该套审计业绩考核指标以显性审计成果为主, 审计业绩和审计成果指标数量上是正相关的, 而跟踪审计由于审计关口前移, 审计业绩和审计成果指标数量上往往是反相关的。
在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由于跟踪审计需投入的资源较多, 审计 (调查) 单位数量可能减少;由于跟踪审计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查出的主要问题、发现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审计决定处理处罚、移送处理等在数量上会减少。总体上跟踪审计的显性审计成果减少, 目前上述来源于《中国审计年鉴》的审计业绩评价标准一定程度上已与跟踪审计目标相悖, 难以科学考核跟踪审计业绩。
审计署于1999年3月12日发布施行了《审计署关于办理审计项目揭露重大违法犯罪线索奖励办法 (试行) 》;2002年发布了《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 (试行) 》 (审法发[2002]45号) 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 (试行) 》 (审法发[2002]69号) 。2004年12月20日审计署废止了上述规定, 同时印发《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 (审法发[2004]73号) 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 从审计过程规范化情况 (50分) 及审计揭露问题与审计取得成效情况 (50分) 两个方面考核审计绩效, 没有针对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显著的特点进行设计。
笔者试图从理论角度分析跟踪审计是否需要增加隐性审计成果来考核其业绩。假设跟踪审计业绩 (R) 等于显性审计成果 (X) 与隐性审计成果 (Y) 的和, 审计成本为C, 建立以跟踪审计业绩效率为中心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模型。
跟踪审计业绩效率 (R1) = (显性审计成果X1+隐性审计成果Y) /审计成本C1
传统审计业绩效率 (R2) =显性审计成果X2/审计成本C2
要使跟踪审计业绩大于传统审计业绩, 即: (X1+Y) /C1≥X2/C2, 可推导出:
(1) 投入的审计资源一定的情形, 即C1=C2。可进一步推导出:Y≥X2-X1, 说明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要大于传统审计显性成果与跟踪审计显性成果的差, 需增加隐性审计成果来考核跟踪审计业绩。
(2) 跟踪审计资源投入大于传统审计的情形, 即C1>C2。由于跟踪审计需投入的资源较多, 不妨设跟踪审计成本与传统审计成本满足以下关系:C1=k C2 (k>1) 。相对于传统审计, 跟踪审计的显性审计成果减少, 即X2>X1。
因此, 若Y=k X2-X1, 则说明跟踪审计并没有取得更优的审计效果, 没有体现跟踪审计的作用。若通过考核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发现, 隐性审计成果小于“k X2-X1”, 则说明跟踪审计效率低于传统审计, 因此审计人员有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风险, 通过隐性审计成果的度量来衡量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若隐性审计成果大于“k X2-X1”, 则说明跟踪审计效率高于传统审计, 应进一步加大跟踪审计的力度。
(3) 不管是传统审计还是跟踪审计, 显性审计成果是容易度量的, 因此“X2-X1”是可以量化的, 不妨设:X2-X1=a, 则跟踪审计效率与传统审计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隐性审计成果Y与“ (k-1) X2+a”的大小关系来衡量。为了进行进一步说明, 下面通过图形进行分析。
下图说明, 在传统审计显性审计成果已知的情形下, 若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取值位于A区域, 则说明跟踪审计效率高于传统审计效率;反之, 若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取值在B区域, 则说明跟踪审计效率低于传统审计效率。
审计效率区域图
(4) 运用非线性规划分析隐性审计成果。根据以上假设, 分析人员可以通过求解如下非线性规划来判断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效率的大小关系:
若上述规划有解, 说明跟踪审计效率高于传统审计效率;若上述规划无解, 则说明跟踪审计效率低下, 需要从深层次分析其中的原因。
综上所述, 跟踪审计业绩评价要结合跟踪审计效率、显性和隐性审计成果综合考虑, 在投入的审计资源一定的情形下, 尤其需要增加隐性审计成果来考核跟踪审计。
三、方法验证:以江苏省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为例
基于上述分析, 建议增加隐性审计成果考评跟踪审计业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是指采取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建设项目效益审计, 是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跟踪审计是绩效审计的有效方式, 审计评价内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 (5E) 。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 跟踪审计建议节约建设成本支出的情况, 经济性评价; (2) 跟踪审计促进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效率性评价; (3) 跟踪审计促进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情况, 效果性评价; (4) 跟踪审计建议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 环境性评价; (5) 通过跟踪审计建议, 改善社会公平。
应用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对夹山垃圾填埋场跟踪审计实例来验证利用隐性审计成果考核跟踪审计业绩的可行性, 并和现行国家审计业绩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为缓解城市垃圾焚烧项目投产前的垃圾处理矛盾, 解决垃圾焚烧残渣的出路问题, 经常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 拟建设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002年4月, 常州市审计局对生活垃圾填埋场 (一期) 实施跟踪审计。此时, 该项目正处于初步设计报批和前期拆迁准备阶段。审计组参加了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项目论证等会议, 并作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 在拟建工程附近, 武进市 (为常州所辖市) 早已建成了一个垃圾填埋场, 如果再建一个, 将造成“一点两场”的格局。况且, 当时常州市正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 武进将撤市建区, 成为常州市区的一部分。据此, 审计组对建设方案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并征询了专家意见。调查认为, 如果能将“一点两场”改为“一点一场”, 即在夹山建设一个统一管理的垃圾填埋场, 则更为经济合理。于是, 常州市审计局于2002年6月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议调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方案的审计调查报告》, 反映了武进夹山垃圾填埋场建设情况和使用中存在的“库容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 指出行政区划调整后, 建设“一点两场”不符合统一管理的要求, 也难以达到运行的环保标准。对大量数据进行测算和对比后, 提出了改“一点两场”建设方案为“一点一场”的设想和建议。2002年9月16日, 市政府重新下达了《关于武进夹山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常计[2002]325号) , 将原批复的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项目 (一期) 调整为对原武进市夹山垃圾填埋场进行扩建改造。
该项审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要表现为:
1. 通过审计提前介入, 及时建议, 促成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调整和优化, 为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及理顺管理体系, 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促进解决了原武进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并为常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3.新方案充分考虑了一、二期工程的协调和衔接, 充分利用了已有资源, 使库容量最大化。经测算, 方案调整后共可增加库容178万立方米, 相当于新增一个垃圾填埋场。
4.节约了投资。如按每立方米库容建设成本36元计算, 178万立方米库容需投资6 408万元, 扣除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增加的库容防渗、额外征地、污水设施改造等各项费用1 210万元, 净节约投资5 198万元。此外, “两场”合并后还可以利用原生活管理设施和机械设备, 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的浪费。合并后垃圾填埋场只需要一套班子管理, 每年至少可节约运行费用25.2万元。
该工程显性审计成果不突出, 笔者增加隐性审计成果对跟踪审计业绩进行考核 (参见下表) , 以客观评价跟踪审计业绩和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下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 目前以审计成果的五个方面———审计 (调查) 单位 (个) 、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审计发现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审计决定处理处罚、移送处理考核审计业绩, 促进和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随着审计理念的转变和审计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审计机关仅以审计成果评价指标考核各类审计业务绩效缺乏针对性且比较单一, 并且与跟踪审计目标相悖, 难以评价跟踪审计业绩, 难于更好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下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和引领跟踪审计, 首先要客观评价跟踪审计业绩,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隐性审计成果考核跟踪审计业绩。本文认为综合如下五个方面更能够体现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 (1) 跟踪审计建议节约建设成本支出的情况, 经济性评价; (2) 跟踪审计促进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效率性评价; (3) 跟踪审计促进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情况, 效果性评价; (4) 跟踪审计建议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 环境性评价; (5) 通过跟踪审计建议, 改善社会公平。上述指标, 通过实例验证是可行的。
2.增加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等指标多维度评价审计业绩。目前主要依据审计产出对审计工作进行业绩评价, 而没有体现审计投入的资源。建议借鉴平衡计分卡体系对审计业绩进行多维度考核, 以满足政府审计战略的需求。
3.加大政府审计投入资源和审计结果的公告力度, 跟踪审计咨询与确认应分业经营, 咨询与确认混业经营必然导致审计人员不同程度地介入项目管理,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会导致审计寻租问题。
摘要:由于政府审计业绩评价标准难以考核公共工程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 本文通过对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模型的分析, 提出增加隐性审计成果来考核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业绩。基于绩效审计观建立以“5E”为中心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隐性审计成果评价指标, 并以江苏省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为例验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业绩评价
参考文献
[1].时现, 朱尧平, 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3
[2].柴严.中国审计学会跟踪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 2009;6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审计研究, 2009;5
[4].审计署.中国审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
[5].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审计研究, 2005;1
[6].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7].黄福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讨.学园, 2011;2
公共安全背景下的安全社区建设 篇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及公共安全建设步伐的加快,防灾减灾复杂性、开放性和系统性问题仍在加剧,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入手,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综合防灾减灾问题,另一方面要考量社会动员能力是否提升、基层尤其是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是否提高。
灾害频发的启示
社区是城乡建设的细胞,社区再大或再小也是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等因素的统一体,它既是人员、社会财富的聚集场所,也是城乡风险的聚集地,既是现代灾害及事故风险的承载体,更是公众追求安全、舒适、文明、健康的“发源地”。如果社区在运营中缺少安全保障,就不利于城乡的发展,如果不将事故灾祸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程度内,安全社区将不复存在。
今年5、6月间我国南方10多省(市)遭暴雨袭击,暴露出城市管理的短板,不少社区中的地下车库成水库,数以万计的汽车遭遇“灭顶之灾”。有人说,这是因“天公不作美”所致,但调研发现,社区被淹的症结暴露出一些城市地下停车场设计与建设上的缺陷。如在广州绝大多数停车场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更没有配置适宜容量的抽水泵。
城市暴雨成灾的启示在于,现代城市雨涝呼唤绿地回归,现代城市暴雨灾害呼唤关注城市气象规划,城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元素”。
风险社会如何辨识风险源
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不仅受到不断变化的技术发展的挑战,而且也面临全新的正在增长的系统化风险。
2005年9月29日通过的《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特别强调:“构建国家和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是各国政府和社区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将减灾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政府和社区民众是一种双赢战略。增加社会财富的防灾能力和发展方向的投入,可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方面,一个至关重要措施是,把减轻灾害风险的措施和理念,在国家发展计划和实施战略中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由于大量人口聚居在灾害风险区内,使得公众在严重灾害风险面前更加脆弱。这也意味着每次灾害将会影响到大量的民众,并对现有的能力构成挑战。”
结合亚洲减灾大会对社区安全的关注,以下给出中国城市社区的安全减灾重点防御风险的框架图:
国内外公认的标准
安全社区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之权利。
从此,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在推广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点工作,并委托WHO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概念。
根据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一个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这个地方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
根据这一概念,安全社区并非仅仅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框架,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安全目标。从世界各地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看,一个安全社区可能是单独的一个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城市所辖的行政区,还可能就是一个小的居民小区。
WHO认可的安全社区六大标准
1.须成立一个负责预防事故与伤害发生的跨部门、跨领域的组织,以友好合作的方式履行区内的社区安全推广事宜;
2.须有长期目标,并持续地执行各项安全社区推广项目,这些项目还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环境及条件来设计、推行;
3.须有针对高风险人士、高风险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安全与健康问题的特别方案;
4.须建立事故与灾害发生频率和成因的制度及信息制度;
5.须设立评价办法来评估项目推广的过程和成效;
6.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经验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评审安全社区的申请,具备基本条件的社区可按照上述要求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并积极实施,基本达到上述标准时,可正式向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提出申请,经由该中心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合格后,被正式确认为WHO安全社区。
WHO安全社区是一个荣誉称号,虽不会有来自其他组织的资金支持,但这一荣誉可以帮助提升本地区的社会形象,提高地区的国际地位,从而间接提高本地区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力。如韩国的水原市在争取世界杯承办城市之前,在建立安全社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在城市形象方面增加砝码。
所谓安全型社区,是将社区内的各个不同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学校、医院及社会服务团体等紧密地连接起来,利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社区内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的社区建设模式。笔者认为,从安全型社区建设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出发,应强化其内涵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1.对安全减灾的概念要有所发展,如在过去关注安全生产的同时,更关注城市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
2.将社区作为城市推进新型公共治理理念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城市社区的自治步伐;
3.安全社区建设要借鉴成功的生态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的经验,并建构起安全社区的新模式;
4.对于安全社区不仅要有周密的危机应对计划,使之成为城市应急联动的一个组成单元,同时要用可行的安全项目推进并促动。
国外在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对社区公众平时的灾害心理、行为进行教育。如:在探讨地震灾害给人的心理造成伤害之前,我们应当首先了解什么是灾害心理。灾害心理是一种在灾害条件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灾害发生之后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异及其身心创伤的体验和心理行为异常的反映。其次,是灾害心理的内容界定,即灾害应激反应的异常、灾害需求倾向的异常、灾害心理情绪的异常、灾害生理反应的异常、灾害适应能力的异常、灾害认知过程的异常、灾害交往心理的异常、灾害行为反应的异常、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构建中国的安全社区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威胁上升,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建立“防灾型社区”(Disaster Prevention Community),美国国土安全部认为,“防灾型社区”是长期以社区为基础进行防灾减灾的单位,它能在灾害发生前做好预防灾害的步骤及方法,以降低社区受灾的可能性。
综合地看,有序地开展社区安全应急科普教育是根本,至少包括5方面内容:
1.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具体按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展开安全社区所需的安全应急自救教育,如学习借鉴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编《美国突发性灾害防御与公共教育》读本。
2.建立并完善社区公众应急文化与应急教育体系。针对社区居民应急意识淡薄的现状,对战争、恐怖、骚乱、灾害、公共安全等类事件,开展“体验”式的防范教育。如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在2000年9月发布的伦敦社区火灾安全战略,构建了政府、公众、个人和志愿者的联合防灾体系。
3.建立社区危机应对情景仿真教育及演练体系。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周边社区,50名灾害信息员已完成职业培训。2010年底,上海市将培训街道(社区)灾害信息员250人,“十二五”期间上海专兼职灾害信息员将达到8 000~1 0000人,这预示着上海社区防灾减灾系统的有效建立。只有社区常态化的安全减灾管理,才有安全社区的真正生命力。
4.创新社区安全科普教育模式。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之一的杭州市留下区社区,注意教育社区人员如何发现并处置“第一时间隐患”;该社区不仅有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储备了防灾减灾设备,还为“体验式”演练增加了互动的内容。
5.创建有利于安全社区发展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强化社区中诸如指挥信息中心及避难场所等生命线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关注医院、中小学校的安全设防;另一方面要制定保护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对策。不仅要规范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还要加强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及器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使社区减灾与城市公共安全长效机制整合,形成社区减灾的合力。
论刑法中的“公共安全” 篇11
关键词: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罪;内涵界定
“公共安全”是我国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保护的法益,其内涵的界定关系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和量刑,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却并未对“公共安全”的内涵作出明确规定,刑法学界对此也一直众说纷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一: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行为。[1]观点二:公共安全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2]观点三:公共安全是指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即无论是否特定,只要行为对于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造成了危险,其行为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观点四: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4]
对比上述观点,笔者分析如下:
对观点一的分析。尽管以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该观点得到了我国刑法学界众多学者的支持,成为通说。但是包括张明楷教授在内的不少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通说将公共安全的内涵限定在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两个方面,范围过窄,有失全面。他们认为根据现行刑法分则对危害公共安全罪所确定的法定罪名,有部分犯罪有可能既不侵犯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不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为例,行为人拆卸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上的一个价值不大但又很关键的部件,致使公用电信设备运行中断。在此情形下,行为人既没有侵犯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没有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如果按照通说作解释,由于其不具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要件,则不应认定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对此观点,笔者认为,虽然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在外观上只是侵犯了公私财产权,但事实上也会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侵犯,而且在特定情形下,侵犯的程度可能会更加严重。例如:发生地震、火灾、海啸、急性传染病等突发性灾害的情况下,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无疑会导致有关机关和个人无法及时通知、疏散可能受害的公众,从而贻误救助时机,进而导致公众的人身权利造成重大侵害。正是基于这一原由,我国《刑法》才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当中(世界其他国家的刑法也大多如此)。不过,相对于放火、爆炸、劫持航空器等会直接侵害、紧迫威胁公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行为而言,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对公众权利的侵犯要相对缓和,量刑上也比前款犯罪要轻。虽然笔者不赞同反对通说的学者的此种观点,但是笔者认为通说的范围值得反思,类似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公共安全,笔者建议应以“其他重大公共利益”的名义,将其并入到公共安全的内涵范畴。
对观点二的分析。观点二比通说观点一增加了“足以”二字,支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加上“足以”能够使公共安全的涵义更能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5]笔者认为,“足以”是与“不足以”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条件。“足以”揭示的是实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向必然性的转化,但尚未达到现实发生的程度。而“不足以”则是说客观事实尚不具备使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的充足条件,仍停留在可能性上。“不足以”揭示出行为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另一种是不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一般而言,“不足以”由于未达到现实发生的程度,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实践中有这样的案件事实,尽管发生的条件尚不充足,但是客体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已实际存在,该可能性亦即有发生的现实可能,比如手段不能犯的情形,其与一般犯罪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依法予以定罪;对于绝对不会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犯罪比如迷信犯,由于其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故不能以犯罪论处。此外,“足以”一般认为是对公共安全具体危险犯的表述,而未表述为“足以”的危险状态则为公共安全的抽象危险。如果否定“足以”之外的对公共安全产生的抽象危险,那么意味着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驾驶罪以及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等罪名则无存在的根基。综上,笔者认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固然可以构成犯罪,但是“不足以”的并非完全不能构成犯罪,以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来界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不恰当的。
对观点三的分析。在逻辑学上,“特定”和“不特定”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二者的外延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按照以赵秉志教授为代表的此种观点,笔者认为其对公共安全的内涵可简而言之为“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这个定义显然在于强调“多数人”,而不是“特定”与“不特定”,这种观点和日本有些学者采用的根本回避“特定”和“不特定”的态度是一致的。[6]观点三相对于通说,增加了“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的内容,笔者认为此增加之内容不属于公共安全的内涵范畴,举例言之。例如:甲因与乙有仇,谋划以投毒的方式杀害乙一家。一晚,甲潜入乙家中,在饮水中加入足量毒药,后致乙一家七口当场毙命。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对特定多数人(七个)的生命的严重侵害,但是此种行为不能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虽然甲采取了投毒这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手段,但其主观上是对致七人死亡的结果持直接故意,其客观上造成的是特定七人的死亡,并未对公共安全造成侵害或产生威胁,故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据此,笔者认为,针对特定多数人的危害行为,其犯罪对象是特定的,并没有危及到公共安全,不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构成,不能将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视之为公共安全的内涵。
对观点四的分析。该观点认为公共安全应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包含了“特定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不特定少数人”三种情形。对于“特定多数人”,上文观点三已作分析,不应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对于“不特定少数人”,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有很大的争议,举例言之。“高速公路案”:丙在通过一高速公路上人行天桥时被桥上一石块绊倒受伤,后丙为泄愤将石块砸向桥下,正巧砸中高速公路上正通行于此的一轿车,致车辆失控,驾驶员当场死亡。“步行街案”:丁在一步行街底层购物时,被其上方步行街广场飞落的烟头烫伤,后丁为泄私愤来到广场上天桥,将桥上一半块砖块砸向桥下广场人群,结果砸中一行人头部,并致其当场死亡。[7]分析上述两个案例,从外观上看,“高速公路案”和“步行街案”具有很多相似性:丙和丁的行为都是从天桥向下投掷石块,都只造成了一个具体个人的死亡;丙和丁的行为最终会危及到哪一个人的安全事先都是无法确定的,即受害对象无法预见也无法确定,是不特定的。那么,丙和丁的行为是否都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两个案例发生的环境具有根本性的差别。丙的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即对可能遭受侵害的对象以及对侵害对象造成何种伤害,行为人主观上无法预见也无法确定,但是由于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的高速交通干道,具有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的特点,一旦在某路段出现突发性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丙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只是造成了被害人车毁人亡的危害结果,但其行为具有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不确定的他人的合法权益处于随时受到侵犯的危险状态中。因此,丙的行为应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反之,在“步行街案”中,丁的行为在主观上对可能发生的不特定对象的伤亡后果持故意态度,在客观上确实危及某不特定对象并实际造成该受害人的死亡,但丁的此种危害行为还没有达到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程度,因为半块砖头的伤害力有限,最多只能危及一个个体的伤害力,因而对丁的行为不能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而应当根据其主观内容的不同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不特定少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不应属于公共安全的范畴。
综上,分析上述我国刑法学界四种代表性观点,笔者认为,按照法律条文的文字内容和立法本意,应将“公共安全”界定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以及其他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73.
[2]肖扬.中国新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317.
[3]赵秉志.刑法相邻相近罪名界定(上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93.
[4]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602.
[5]胡东飞.论刑法意义上的“公共安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2):53.
[6]林亚刚,赵晓雯.议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2):47.
欢迎购买《关注公共安全》增刊 篇12
近年来, 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例如, 2014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015年“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等。2015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了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 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因此, 《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特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出版《关注公共安全》增刊, 以“声音”“探讨”“认知”“应急”“身边”5个板块, 27篇文章,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公共安全的整体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介绍了有关公共安全的辨识、评价、应急处理等知识。
文章示例:
城市病的风险认知与治理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防范与逃生 法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及其借鉴
城市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餐饮业使用液化石油气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危机事件传播的4个建议
城市天然气爆燃事故分析及防范 大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疏散影响因素分析 乘坐地铁的风险及对策
【公共工程安全】推荐阅读:
公共工程施工工程质量08-26
公共建筑工程09-28
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研究05-16
2022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公共基础》考试关键习题09-15
2018 年度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05-11
社会公共安全07-14
公共安全治理05-22
公共安全空间05-27
公共安全危机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