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

2024-07-25

公共安全危机(共10篇)

公共安全危机 篇1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由盛而衰, 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实行海禁的闭关政策, 但也开始受到西方殖民侵略;明清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发展和巩固。由于历史必然和一些自然、社会、偶然因素的存在, 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明清白银危机、突发性群体罢工事件、地区突发环境危机、明清闽南疫病流行、荷兰侵占台湾等等。这些危机的出现导致百姓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给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只有积极应对, 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危机, 并逐步形成制度性约束才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下将重点从明清闽南疫病危机、白银危机和外寇侵略危机作出具体分析。

一、明清闽南疫病危机及其应对

从现存文献可以看出, 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疫病多有发生, 以漳、泉、厦三地流行鼠疫次数最多。据《漳州府志》记载“:崇祯十三年, 郡城火天疾”;《泉州府志》云“:万历四十五年, 泉州大饥疫。”《厦门市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夏、秋, 疫死者多。”另外从这些地区的县志、地方志等也不难看出明清政府较为重视对灾疫的记载和防治。从统计数据来看, 疫病多发生于夏季且清代的疫病更为流行[1]。1793年乾隆年间师道南作《死鼠行》, 详细描述鼠疫流行时的悲惨景象。可见当时突发的高传染性的疫病对明清时期人们生活的危害很大。

疫病危机发生和流行, 不仅取决于病原体自身和自然环境, 还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闽南一直被视为瘴病之地, 一方面是由于闽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四季多雨水, 另一方面与人口、兵乱、风俗习惯和医疗技术有关。首先, 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的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这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助长了一些高传染性疾病肆虐的气焰。其次, 明清之前, 闽南地区少有战乱, 但明清时期, 泉州等城市多次受到倭寇的侵扰, 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大兵之后, 必有凶年, 凶年之后, 必有瘟疫”, 此时各方对疫病的防治和医治都十分滞后, 疫病流行也往往更为严重。再次, 民间习俗也是导致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闽南人民奉行停丧不葬的风俗, 使得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最后, 由于明清疫病爆发次数较多, 其预防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但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技术尚不能完全抵挡疫病的发生。

虽然明清时期疫病严重冲击了闽南地区, 但由此带来的一些危机处理制度也产生了不少正面的影响。一是口岸检疫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被迫开辟一些通商口岸。为防止新加坡等地的霍乱传入, 清政府海关税务司拟定了一些口岸检疫章程, 实施港口检疫。这在一定程度阻止了海外疫病向内陆疫病的蔓延。二是中医的发展和西医的传入。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 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 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的作用。三是民间疫病防治发展迅速。从民间流行的俗语、打油诗等可以看出百姓埋怨疫病, 同时也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宣传并加强邻里间的疫病防治的意识。

二、明清白银危机及其应对

明朝官僚队伍庞大且官僚阶层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明太宗实录》中记载“:贪官污吏, 遍布内外, 剥削及于骨髓。”严嵩篡权期间, 侵蚀国库, 收刮民脂之行为更是不计其数。许多官员将侵吞的财产用于土地兼并, 使得农民无地可耕, 农业经济大幅萎缩衰退。同时由于征战、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使得明政府的收益日益减少, 但开支却与日俱增[2]。

清王朝自1644 年建立政权后, 经济繁荣, 人民安居乐业。但后期受战乱的影响, 军饷开支惊人, 同时各项财政制度极不健全, 官吏冒领军饷、侵吞钱粮的劣举不可胜数。清朝中后期, 政府为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侵略者大举用兵,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清朝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种种赔款条约也使得我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由于明清时期我国金银铜等贵金属产量极少, 加之贪官污吏和富户又有地下藏银的习惯, 这使得商品和货币市场波动, 市场上的货币越来越少。为了补充本地货币的不足, 明清政府只能通过大规模的国际贸易从海外吸纳白银, 以大量劳动力和资源的消耗换取流通用的货币。此时的白银就想抽水机一样, 掠走了我国的大量资源, 更使得我国经济命脉受他人掌控。银本位向金本位过渡后, 银价一落千丈, 严重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

针对以上白银危机, 明朝末年有志于改革的张居正主张在赋役制度方面推行“一条鞭法”, 同时整顿吏治, 减少皇室支出, 压缩军费开支。但由于白银供不应求, 价格飙升, 白银十分稀缺。清初一些思想家纷纷提出费银用钱的货币改革方案。然而这些主张过于表面, 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明清白银危机。

三、明清外寇侵略危机及其应对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殖民者相继东来, 实施殖民政策, 疯狂进行抢劫掠夺。嘉靖三十六年, 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采取欺诈的手段, 骗取了澳门地区的居住权, 并企图进一步入侵台湾, 让台湾成为澳门的属地。针对澳门的实际情况, 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例如, 司法方面, 规定葡萄牙人若触犯中国法律, 将根据相关条例予以治罪并驱逐出澳门;贸易税收管理方面, 设立“澳关”, 防止违禁物品混入, 征收税银;军事管理方面, 明政府设置官员直接管理澳门水陆防务, 并派兵把守重要关闸。明朝政府充分行使着国家主权, 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来监督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

荷兰殖民主义者占据爪哇岛后, 企图与葡萄牙争夺澳门, 失败后登陆澎湖。当时福建巡抚采取断绝物资供应的手段, 迫使荷军撤离。1626 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又派兵入侵澎湖, 在中国军队顽强的抵抗下, 荷军逃往台湾, 骗取了当地居民的信任, 逐渐在台湾南部站稳脚跟, 并企图长期盘踞。台湾人民饱受殖民者的压榨和凌辱, 明末清初 (1661) 郑成功率兵横渡台湾海峡, 准备与台湾人民一起收复被占领的宝岛台湾。在他们共同的英勇抗击下, 终于收复台湾。这一斗争不仅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同时也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康熙帝1683 年平定三藩之乱后, 沙俄军队为了获取财富强行入侵我国北部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 妄图抢掠财物, 长期霸占雅克萨。在此情况下, 1685 年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进行反击, 攻打雅克萨, 沙俄军队被迫投降。1689 年, 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协商谈判, 并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明确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含库页岛) 在内的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 彻底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四、启示

1.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化保障非常重要。从明清危机处理措施可以看出, 成立专门从事政府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的机构, 建立健全各种沟通制度和渠道, 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十分必要。2007 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提出了一些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但还应进一步予以完善, 危机发生时可由危机决策机构制定相应对策, 同时协调国土厅、防卫厅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2.应对突发事件, 光靠制度机制是不行的, 必须要保证充足的财政资源支持。若发生事故时, 才进行紧急拨款, 既容易导致危机管理滞后, 也不利于全面有效地解决突发问题。从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体制来看, 还应从全方位、常规性和现代化的防范入手, 多渠道收集经费, 建立危机管理专项基金[3]。

3.动员社会力量,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危机管理。从明清闽南疫病危机、白银危机和外寇侵略危机可以看出, 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和自治水平, 更好地进行公共危机处理。

4.警惕国际势力的扩张。一方面要防止西方国家垄断性地操纵市场。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证明“游资”、股市、房地产和石油市场的不稳定, 将危害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另一方面, 外国势力侵犯我国国家领土主权时, 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我国的领土主权。

5.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和一些基本的常识, 同时要及时发布突发事件治理的进展信息, 关注公众的情绪变化。明清以小报形式宣传和报道重大新闻, 无论是清代的“小报”还是明代的“报帖”, 都为公众及时了解和防范突发事件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曾毅玲.明清疫病流行状况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

[2]黄文模, 等.汉唐明清四大盛世的财政危机及其启示[J].现代财经, 2001 (10) .

[3]贾斌昌.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

公共安全危机 篇2

基本内涵:公共危机管理应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防、预控、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特征:①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②公共危机的可预防性——通过监测危机管理对象,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危机爆发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③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

④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具有应急性;

⑤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⑥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⑦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和预案具有不确定性;

⑧公共危机管理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⑨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⑩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国际性。

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内容是什么?

答:①信息收集子系统;②信息加工子系统;③决策子系统;④警报子系统;⑤咨询子系统。

3、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难点是什么?

答:①决策;②人员配置;③物资调配;④协调沟通。

4、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②资料记录与保存;③事故调查;④清算损失;⑤补偿损失;⑥稳定人心。

5、简述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目的。

答:①确认危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确认危机的实际损失程度;②基于已经取得的危机信息,判断危机进一步恶化或扩散的概率有多大;③确认危机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其影响程度如何;④确定利益相关者未来可能对企业做出何种反应,其变数如何。

6、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树立哪些正确的危机管理理念?

答:①全局性的宏观决策理念;②科学决策理念;③公开透明的决策理念;④事前决策的理念;⑤效率至上的决策理念;⑥沟通交流的决策理念;⑦技术创新的决策理念。

答: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③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 ④树立“协调一致”的理念;⑤树立“科学有序”的理念。

7、简述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

答:①能够增强危机决策的科学性;②能够增强应对危机决策的时效性;③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规范性;④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权威性。

8、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策略有哪些?

答:①危机中止策略;②危机隔离策略(1危害隔离2人员隔离);③危机消除策略;④危机利用策略。

9、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公共危机后的安抚机制;②公共危机后的转变机制;③公共危机后的重建机制;④公共危机后的社会心态恢复机制;⑤公共危机后的社会调整机制。

10、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 篇3

在面对飓风、地震、森林大火等紧急事件时,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如何运作?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又存在怎样的疏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美国公共管理学会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主席哈维·怀特 (Harvey L. White) 博士。

私有部门,边界如何确定?

怀特博士认为,美国有着丰富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但处理恐怖事件则经验不足,包括类似“9·11”之类的外部事件和校园枪杀案等内部问题。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所以面对各类自然灾害,美国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整套的预防、应对、救援和重建的措施,但在处理私有部门参与应急救援的问题上存在不足之处,怀特博士指出。

众所周知,美国的私有化程度很高。怀特博士说:“美国政府把一部分公共职能承包给了私人公司。比如,美国机场的安检工作是由私有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近年来安检变得比较严格,因为‘9·11’使人们能够忍受比较严格的安检。”“卡特里娜”飓风肆虐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时,路易斯安那州就雇佣美国私人公司“凯尼恩国际急救服务”寻找灾民并清理尸体。

“但在危机面前,私有公司的职员通常不会冒生命危险去营救被困人员。‘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之前,政府需要撤离、疏散大批居民,但负责运输的是某家与政府签约的私人公司, 公司职员却因为害怕拒绝开车。而面对同样的情况,警察、消防员或军队肯定是全力以赴。在这方面,美国过度地私有化了。我们要分解,哪些应该由公有部门负责,哪些应该由私有部门负责,两者的边界在哪里?”

虽然在某些方面私有部门的参与可能提高了效率,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都离不开公共管理,私有化并不适用所有的领域。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边界问题,并不是应急管理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而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边界表明了职责的分工,有分工就有合作。怀特博士说,“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并不是对立的,两者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与私有的紧密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当然不仅仅是应急管理问题。”

防患于未然,个人的责任

怀特博士说,“有时,我们过多地讨论了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的责任。其实,个人也应该承担责任。”在突发事件面前,美国还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发挥作用:社区志愿救护队和个人的应急教育和事前防备。怀特博士认为,在对个人进行应急教育这方面,美国政府做得非常周到,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自1994 年起,联邦应急管理局就在全国积极推动社区应急救援队建设。目前,全美已有几百个社区建有社区应急救援队,成员主要来自各社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接受过基础应急救援技能训练,参与本地区的应急救援活动。“在面临紧急事件时,社区的应急救援队就可以马上进行自救,并参与应急救援。”

“美国应急管理部门大部分的工作是事前的教育、预防,告诉居民平时应该储备什么,包括食物、水和应急能源,遇到紧急事件时怎么做。如果居民平时准备充足,他们可以自救,为政府救援赢得时间或使救援力量集中营救受伤人员。”

预防的前提是预测,“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明显的地区性,因为不同的地区出现不同的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暴风雪、洪水等等。在我的家乡阿拉巴马州莫比尔,6月至11月是飓风季节;美国中西部地区是龙卷风高发区域,2003年8月7日,龙卷风降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郊,造成严重损失。在美国东北部,12月份至来年3月份暴风雪频发,居民必须储备可供几天使用的天然气、食品、罐装食品等,以防备电力和天然气供应中断;在加利福尼亚州,地震是最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地势低洼的地区,为防备洪灾泛滥,居民甚至准备紧急用的小船以备逃生。”

教育不仅仅是提醒,美国的各个地方政府的消防局都为居民提供人工呼吸课程,并代表“美国心脏协会”颁发证书,许多家庭会派其成员参加。这些小措施在关键时刻会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分析灾难的美国科学家认为,个人也应对灾难承担责任。8月29 日“卡特里娜”登陆时,大部分市民依旧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家中,是导致“卡特里娜”飓风人员伤亡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加州每年几乎都会发生火灾,那里的人为什么还不愿离开?风险评估的“邻避理论”给出了解释:如果威胁尚未在我们的周围发生,那么人类实际就在心理上降低了对威胁的评估,甚至出现更糟的情况——对危险视而不见。

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怀特博士说,2002年美国成立了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这是美国负责处理自然灾害以及紧急事件的核心机构。2003年3月,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 (FEMA) 作为直接向总统报告、专门负责重特大灾害应急的联邦政府机构,并入国土安全部。可以说,美国已基本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联邦、州、县、市、社区5个层次的管理与响应机构。

但面对“卡特里娜”飓风,为什么美国各界都批评布什政府反应迟钝?研究人士指出联邦政府顾此失彼,市政府协调不力。

新奥尔良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城市三面环水,市内低于海平面,其安全依赖环绕城市约560公里的防浪堤。2001年《美国科学》杂志和《休斯顿年鉴》都曾预言过新奥尔良将面临水灾。而且,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曾警告新奥尔良可能面临“灾难性的”飓风袭击,但布什政府却对这一警告置之不理,一心只顾加大反恐预算。

飓风发生时,由于新奥尔良及附近城市发展中缺乏必要的防灾意识,大规模的人口撤离计划执行不力,大部分市民依旧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家中,很多弱势群体和偏远地区的居民被忽视,最终导致了“卡特里娜”飓风造成出乎预料的巨大损失。

怀特博士认为,国际化趋势将带来更多的对公共管理的需求。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布局,通过网络全球各地的员工实行了即时的联络、合作。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也应该实现全球合作。因为高科技实现了全球商品的融通,也使疾病的传播变得更快,对抗癌症、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并不是某一个企业所能完成的,所以,公共部门应像跨国公司一样在全球范围内通力合作。

学校公共危机对策 篇4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分类,危机对策

学校是重要的公共资源, 承担着教学、科研、为社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在学校环境中, 人员众多且集中, 主要群体学生的年龄偏低, 社会经验匮乏, 自我卫护能力不足, 又加上多数学校对于社会的开放性等因素, 使得学校环境的脆弱性增强,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乃至各种危机的概率大大提高。而我国学校应对危机能力不足, 在危机巨大的压力之下往往处置不当, 在当前学校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 研究学校应对危机对策, 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一、学校危机的定义、类型

1. 学校危机的定义

学术界尚无统一标准以定义危机。国际著名危机管理理论权威、莱顿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罗森塔尔侧重于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威胁来解释危机, 他将危机定义为对社会系统基本价值观念与行为指导框架造成削弱与威胁, 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做出重大决策的事件。斯格则从危机的特性来阐明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一系列事件。

由二者观点我们可以得出, 危机是突然发生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对组织有重大威胁, 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予以关键性决断。因此可推出, 学校危机是在学校环境内产生或与高校成员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正常教育秩序或带来其他不良影响的, 且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决策的重大事件或重大事件的组合。这里需要提到的是, 不良的影响包括对学校成员安全利益的损害、学校物质条件的破坏以及学校无形声誉的削弱等。

2. 学校危机的类型

学校危机具有多样性, 有些学者把中小学校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件、社会性灾害事件、卫生性灾害事件以及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也有些学者以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处理方式将危机划分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学校层面与社会层面。根据当前我国学校表现的危机事件, 本文将其分为两大类, 即外源性危机和内源性危机。

(1) 外源性危机。外源性危机包括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和社会性灾害造成的危机。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来自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 如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台风、暴雨洪涝等。社会性灾害造成的则危机来自于战争、火灾、房屋倒塌、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流行等。外源性危机对学校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形成伤害, 对教学秩序构成干扰, 也给学校物质资源造成减损。

(2) 内源性危机。内源性危机包括管理决策危机、信誉形象危机和人力资源危机。首先, 管理决策危机主要来自于学校管理者决策失当或管理疏忽, 如学校短期或长期政策出现巨大漏洞而导致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未制定长远规划以合理保障师生权益而引发教师罢课、学生的集体抗议甚至游行示威等群等。决策失误可能经过长期潜伏积累造成校内矛盾集聚、激化, 酿成起重大危机。其次, 信誉形象危机是指学校信誉和形象遭到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危机, 可能由学校条件未备而仓促扩招、学校教育升学质量下降, 使得学校丧失社会信任及舆论支持造成, 也可能由学校丑闻出现 (学校管理者贪污受贿、教师乱收费、学生轻生死亡等) 造成。信誉形象危机给学校生存带来致命创伤, 给学校长远发展构成深层次制约。最后, 人力资源危机是指因学校关键管理岗位人员或优秀教职工辞职、伤病甚至死亡而使人力资源流失造成重大影响的危机。这种危机可能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教师思想波动、学校氛围恶化, 在短期内对学校运行构成阻碍。

二、学校危机的特征

学校危机具有基本危机的隐蔽性、突发性、紧急性、双重效果性、危机处理的非程序性等特点, 也具有自身较为明显的特征。

1. 公众性、社会辐射性更强

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是人力资源的渊薮, 聚集了一大批素质高、社会影响大的学者和众多学子, 这类人群在现实中是公众和媒体的焦点, 他们的举动都会引起社会关注, 因此学校危机“具有更强烈的公众性, 其影响范围更大, 影响程度更深刻”。

2. 传播更迅速、联系度更高

现代通讯手段发达, 传播途径更畅通, 学校中的人员具有更高的信息传播能力, 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会以极快速度传播, 使学校人员思想混乱, 带来心理压力。同时, 学校危机有可能在校际传播, 也可能引发次生危机或多种危机, 造成危机的蔓延、升级。

3. 不确定性更强

学校师生众多, 相对集中, 学生尤其是青年学生思想活跃、阅历较浅、情绪不易控制, 做出过激行为的倾向性较大。危机发生后, 局面难以控制, 危机结果更难以预测, 危机处理难度更大。

4. 周期更长

正常化进程缓慢。学校内人员思想性较强, 差异化较大, 对待问题的观点具有更强独特性, 危机处理的过程与结果难以他们得到一致肯定。危机处理的各种评价易在学校继续传播, 对学校形象带来很大损伤, 为学校恢复正常运行制造障碍。

三、应对危机对策

1. 处置原则

学校危机虽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但也应当遵循一定原则。第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学校危机处理应当将师生利益放在首位, 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相应主体权利, 最基本的是要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这一原则是处理学校危机的核心原则。第二是科学正当原则。学校危机发生时应当秉持科学态度, 在全局统筹行动, 做到协调一致。同时, 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不在危机处置中造成重大失误。第三是高效灵活原则。学校危机发生时往往事态紧急, 需要快速反应。此时学校应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 灵活应对, 力争高效处置。第四是公开透明原则。学校危机发生后, 学校要对社会及时公布事故相关情况, 不可故意隐瞒回避。危机信息要透明, 不可夸大或扭曲实际情况。在处理危机的进程中, 学校应当发布最新信息, 让利益相关者及公众了解事件进展。

2. 具体对策

学校危机具有阶段性,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稳定期。各个阶段有相应、具体的应对策略。

(1) 潜伏期:预防与预警, 消除危机于萌芽之中。在潜伏期, 首先要增强危机意识、做好危机心理准备。学校管理者应倡导全校树立危机意识, 充分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对学生可以专门开设相关危机课程, 对教职工开展危机应对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危机心理承受力, 处变不惊。其次, 建立科学的危机应对系统。该系统应包括危机应对专门机构、制度、应急预案。危机应对专门机构应当具有权威性, 其成员具有相当权力, 分工明确, 组织规则严谨, 并且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组织起来。关于危机制度的建设, 应当具有可行性与灵活性。应急预案应尽可能详尽, 明确各种主体在危急时应有的行动举措。最后, 进行危机应对预演, 及时排查隐患。危机应对机制、方案确定后, 应在适当时间依据既定方案进行演练, 使学校成员明确各自分工, 并在演练中修正预案。在学校日常运行中, 及时寻找、发现、排除隐患, 尽可能减少、防止危机发生。

(2) 爆发期:干预与遏制, 防止危机蔓延、升级。在爆发期, 第一, 辨识危机, 启动预案快速反应。危机发生后, 危机应对机构应当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启动预先设定的相应预案, 主要是确定危机发生范围、相关人员, 并预测危机可能后果, 防止危机扩大。第二, 采取具体有效措施进行危机解决。应急预案启动后, 同时应加强危机信息的获取, 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根据信息制定针对实际有效的措施。同时, 学校应当再在恰当时间及时对社会公布危机相关处理信息, 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 争取媒体的舆论认同。第三, 予以心理支持, 体现人道主义关怀。学校管理者应在危机解决中处于积极领导的地位, 体现领导决心。对于危机中受害人员予以关怀, 保持正确的应对态度, 给予全校师生以强大心理支持。

(3) 恢复期:完善与消除, 妥善解决危机遗留。在恢复期, 一方面是相关人员善后与心理干预。对于在危机中遭受伤害的利益相关者, 学校应予以特别关注, 防止“暴民效应”。妥善解决危机中缺失环节所带来的问题, 及时对不到位的措施予以补救, 履行相应义务并给予相关人员补偿。对于在危机中心理受到冲击、创伤的人员予以心理干预, 使之稳定情绪, 摆脱危机阴影。另一方面, 消减影响与形象恢复。在危机恢复期应当努力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 为日后运行创造良好环境。努力争取社会对危机处理的理解支持, 积极引导舆论走向, 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学校形象维护, 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对在危机中人员体现的杰出事迹、品质予以表彰。

(4) 稳定期;反思与总结,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在危机过后, 学校应积极进行危机反思与总结, 对在危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例如, 扩大危机监测范围, 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加强日常管理, 修订应对制度, 提升人员素质。对于长期存在的理念偏差与方法适当, 要及时调整, 充实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学校应对危机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 要采取适当对策。我国当前学校危机层出不穷, 学校应当加大投入, 防范风险, 及时控制危机, 妥善解决危机,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切实提高自身应对能力。当然, 最主要的是防微杜渐, 正如奥斯本所倡导的“使用少量钱预防, 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

参考文献

[1]薛澜, 张强.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4) .

[2]闫继忠.论高校危机管理的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

[3]李永贤.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7) .

公共危机答案 篇5

灌云县杨集中学 张西军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2、(C)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设区的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

4、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B)作用。A、控制;|B、规范;|C、预防。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A、二级;|B、三级;|C、四级。

6、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B)。A、乡镇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市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A)。

A、应急救援人员;|B、应急救援物质;|C、应急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B)相关信息。A、通知;|B、通报;|C报告。

9、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最高可以处以(C)的罚款。A、5万元;|B、10万元;|C、C.20万元。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12、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

13、(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A、警告;|B、停止其业务活动;|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

16、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C)。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A、7章、70条;|B、6章、60条;|C、8章、70条。

19、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A、保留;|B、撤销;|C、升级。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A、12小时;|B、2小时;|C、1小时。

2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

25、(C)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基层。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B)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A、30;|B、50;|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级以上。A、8;|B、9;|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A、35℃;|B、37℃;|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C)效力。A、宪法;|B、法律;|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A、4级风;|B、5级风;|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A)。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B、整体性和群众性;|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A)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B、地市级;|C、省级。

36、(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A、红色;|B、黄色;|C、橙色。

38、(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9、(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A、国务院;|B、本地人民政府;|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

41、(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C)、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B、告诫与处理;|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A、接警;|B、处理;|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A、法规;|B、法制;|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

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

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

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A)

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A)

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B)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B)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A)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B)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B)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B)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B)

6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B)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

(B)64、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A)

6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A)

6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A)

6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A)

6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B)

6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求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

7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A)

7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A)7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A)

73、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B)

7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B)

7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最高为四级。

(B)76、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才设定的。

(A)7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A)

7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A)

79、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越级上报。

(B)

8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B)

8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A)82、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不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B)

83、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A)

84、省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和保障制度。(B)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A)

86、禽流感疫情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公布。

(A)

87、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

8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B)89、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A)

90、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A)

91、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A)

9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93、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B)

94、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A)9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

96、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A)97、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

(B)98、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A)

99、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布预警级别,不得变更。

(B)

100、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B)

101、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A)

102、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A)10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A)

10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105、单位和个人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要准确。

(B)

10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A)10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与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完全一样的。

(B)108、所有的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B)109、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110、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A

三、多选题 1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ABCD)。

A、人权理念;|B、以人为本理念;|C、责任政府理念;|D、服务政府理念。

1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AB)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B、相关部门负责人;|C、相关部门负责人;|D、公安部门。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置与救援;|D、事后恢复与重建。

114、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ABC)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B、处置程序;|C、应急保障措施;|D、应急防防御措施。1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维护(ABCD)和社会秩序的作用。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国家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116、下列情形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ABCD)。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B、蝗灾中的粮食调拨;|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117、突发事件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BCD)。

A、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B、突然发生;|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D、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118、突发事件主要包括(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19、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坚持(ABCD)。

A、统一领导;|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AC)。

A、预防为主;|B、应急为主;|C、预防与应急相结合;|D、应急与善后相结合。121、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措施包括(ABCD)。

A、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

122、国家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的监管、(ACD)和紧急配送等环节。A、生产;|B、储存;|C、储备;|D、调拨。

1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BCD)。A、全面;|B、及时;|C、客观;|D、真实。

1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应该及时向(ABC)报告。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1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BCD)。

A、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B、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26、发布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有(BC)。

A、启动应急预案;|B、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C、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D、公布咨询电话。

1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对此的处罚包括(ABCD)。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B、后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活动;|C、后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许可证;|D、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措施,相应的处罚应该是(AB)。A、责令改正;|B、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C、追究民事责任;|D、追究刑事责任。

1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ABD)、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A、生产;|B、经营;|C、运输;|D、储运。

130、(BCD)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131、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ACD)。A、安全意识;|B、自救意识;|C、自救能力;|D、互救能力。

1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ABCD)。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D、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13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4、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13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13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140、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41、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

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142、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BD)。A、统一;|B、正确;|C、全面;|D、及时。

1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44、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45、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14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述正确的是(AB)。A、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B、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可以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公民权益的措施;|C、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应当大于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损失;|D、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符合理性。1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ABC)。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14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149、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

A、强制执行;|B、疏导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

150、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ABCD)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151、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152、(ABCD)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153、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ABD)。A、应急逃生绳;|B、简易防烟面具;|C、望远镜;|D、手电筒 `。154、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55、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BCD)、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A、建房;|B、爆破;|C、打井;|D、采石;E、种树。

156、《防洪法》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ABC)。A、洪泛区;|B、蓄滞洪区;|C、防洪保护区;|D、防洪规划区;E、风景旅游区。157、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ABD)。

A、保持镇静;|B、听从工作人员指挥;|C、解除安全带;|D、等待救援。158、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59、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BCD)三个阶段。A、演练策划;|B、演练准备;|C、演练实施;|D、演练总结。160、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BCD)。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

161、由于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的结构性质与相连结的土堤不同,所以在它与土堤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而发生渗水现象。处理这类险情,应采取(BC)。

A、水下抛石;|B、临河截渗堵漏;|C、背河反滤导渗;|D、填土帮坡。16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BCD)。

A、立即开展调查;|B、确立取舍原则;|C、做好内部沟通;|D、构筑“防火墙”。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11-24 11:11:55 来源: 互联网 跟帖已关闭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26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的建设目标。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C、煤矿瓦斯爆炸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D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14、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正确答案:D

15、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B 正确答案:C

16、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D

17、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等。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A、5章 B、6章 C、8章 D、10章

答案:B

19、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D 正确答案:C

20、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A 正确答案:B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2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3、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A、科技兴安

B、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应急响应

答案:C

24、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答案:A 正确答案:B

25、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特点。答案:D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B 正确答案:A

28、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

29、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 D、警报子系统

答案:B

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30、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31、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

32、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33、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施行。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35、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36、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正确答案:C

37、城市人口中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困难人口的社会捐助制度属于()。A、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经常性捐助 D、助人为乐

答案:A

正确答案:C

38、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答案:B

39、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D

正确答案:A 40、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4

41、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降低病死率 D、正确舆论引导

答案:A,B,C,D

42、政府应急处理的次级职能有(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D、应急预测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44、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45、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6、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7、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答案:A,B,C,D)。

48、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答案:A,B,C,D

4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答案:A,B,C

50、应急处置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答案:A,B,C)来分级。

5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答案:A,C,D

正确答案:A, C

52、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53、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D、应急结束)组成。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 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 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 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A、权力集中原则 B、过程优先原则 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D、强制原则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C, D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11-24 11:11:55 来源: 互联网 跟帖已关闭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C、煤矿瓦斯爆炸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D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14、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正确答案:D

15、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B 正确答案:C

16、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D

17、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等。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A、5章 B、6章 C、8章 D、10章

答案:B

19、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D 正确答案:C

20、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A 正确答案:B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2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3、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A、科技兴安

B、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应急响应

答案:C

24、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答案:A 正确答案:B

25、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特点。答案:D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B 正确答案:A

28、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

29、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 D、警报子系统

答案:B

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30、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31、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

32、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33、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施行。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35、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36、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正确答案:C

37、城市人口中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困难人口的社会捐助制度属于()。A、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经常性捐助 D、助人为乐

答案:A

正确答案:C

38、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答案:B

39、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D

正确答案:A 40、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4

41、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降低病死率 D、正确舆论引导

答案:A,B,C,D

42、政府应急处理的次级职能有(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D、应急预测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44、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45、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6、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7、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答案:A,B,C,D)。

48、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答案:A,B,C,D

4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答案:A,B,C

50、应急处置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答案:A,B,C)来分级。

5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答案:A,C,D

正确答案:A, C

52、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53、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D、应急结束)组成。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 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 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 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A、权力集中原则 B、过程优先原则 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D、强制原则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C, D

三、多选题

1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ABCD)。

A、人权理念;|B、以人为本理念;|C、责任 政府理念;|D、服务政府理念。

112、县级以上处所各级国民政府设立由(AB)和中国国民武装警察部队 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示、和谐本级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国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本级国民政府首要负责人;|B、相关部门负责人;|C、相关部门负责人;|D、公安部门。

113、中华国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换。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理与救济;|D、事后恢复与重建。

114、应急预案该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ABC)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B、处理程序;|C、应急保障措施 ;|D、应急防防御措施。1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掩护(ABCD)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B、国家 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116、下列情况实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ABCD)。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B、蝗灾中的粮食 调拨;|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117、突发事件的首要构成要件包孕(BCD)。

A、突然产生或即将产生;|B、突然产生;|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迫害;|D、需要 采纳应急处理措施 予以应对。

118、突发事件首要包孕(ABCD)。

A、自然灾难;|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19、国家 应急管理体制维持(ABCD)。

A、统一指示 ;|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AC)。

A、预防为主;|B、应急为主;|C、预防与应急相联合;|D、应急与善后相联合。

121、突发事件产生后,产生地县级国民政府应对措施 包孕(ABCD)。

A、立即采纳措施 把持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济和处理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国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

122、国家 应急物质 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 的监管、(ACD)和紧急 配送等环节。A、生产;|B、储存;|C、储备;|D、调拨。

1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该当做到(BCD)。A、全面;|B、及时;|C、客观;|D、真实。

1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该当及时向(ABC)报告。A、当地国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1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根据首要包孕(BCD)。

A、突发事件产生的光阴、地理地位;|B、突发事件产生的紧急 程度 ;|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迫害程度。

126、发布 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国民政府可能采纳的应对措施 有(BC)。

A、启动应急预案;|B、加强 重点单位、首要部位和首要根基设施的安全保卫;|C、筹办应急设施和避难场合;|D、颁布咨询电话。

1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伪信息,对此的惩罚包孕(ABCD)。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B、成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运动;|C、成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允许证;|D、构成违抗治安管理行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惩罚。

1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国民政府依法采纳的措施,相应的惩罚该当是(AB)。A、责令改正;|B、由公安机关依法惩罚;|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1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ABD)、应用单位,该当制定 具体应急预案

A、生产;|B、经营;|C、运输;|D、储运。

130、(BCD)该当根据 所在地国民政府的请求,联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鼓吹普及运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131、各级各类学校该当把应急知识教导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导,培植学生的(ACD)。A、安全意识;|B、自救意识;|C、自救能力 ;|D、互救能力。

1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况之一的,由所在地执行统一指示 职责的国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允许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抗治安管理行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惩罚(ABCD)。

A、未按规定采纳预防措施,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掩护、检测工作,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迫害扩张的;|D、突发事件产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济工作,造成严重成果的。

133、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 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产生;|B、把持、减轻和打消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迫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运动;|D、保护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

134、下列属于影响人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纳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合和道路 ;|B、强制 隔离应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 对易受冲击的国家 首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36、加强 应急管理,是政府执行(CD)职能的一项首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抉择(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允许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38、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 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产生;|B、把持、减轻和打消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迫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运动;|D、保护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

139、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由谁制定(CD)。A、全国国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140、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抉择(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允许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41、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纳措施 处理突发事件,造成必然侵害成果,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惩罚(AB)。

A、该市国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142、当突发事件产生后,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国民政府该当如何发布 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理工作的信息(ABD)。A、统一;|B、正确 ;|C、全面;|D、及时。

143、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人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44、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纳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合和道路 ;|B、强制 隔离应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 对易受冲击的国家 首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45、某人民参与应急救济工作,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扬;|C、可以获得政府的嘉奖;|D、可以对其他人民发布 命令。

146、下列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绘正确 的是(AB)。

A、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该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迫害的性质、程度 和领域相适应;|B、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 可以选择的,该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 的保护人民权益的措施 ;|C、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 该当大于对人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丢失;|D、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该当符合理性。147、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该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济人员(ABC)。A、购置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 问题。14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情势首要包孕(BCD)等。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探析 篇6

公共危机是政治运行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因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导致的各种危机。我国的危机防御系统是SARS事件激活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缺陷。

1、民众危机意识薄弱

与美国人在面对“9.11”时的从容以及日本人的强烈危机意识和在危机中很强的自救能力相比, 我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十分的缺乏。由于人们长时间的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 致使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加之国家忽视对民众的危机教育, 民众缺乏发现危机和防范危机的知识。

2、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

危机管理控制中心是危机预防管理的核心部分, 与国际社会相比, 我国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中心, 灾害发生后, 一般都是临时成立工作组应付危机, 这种工作组不能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缺乏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总结、分析、保留和借鉴。

3、危机管理法律保障不完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危机管理措施得以迅速和有效实施的保障, 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处理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 如《防震减灾法》、《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缺乏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对各种危机事件的问题缺少事先详细的预警分析。

4、危机信息发布不通畅

当危机发生时, 及时、公开、透明公布危机信息, 可以安民心, 便于降低危机损失。目前我国的信息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 传递信息的层次多、渠道单一, 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信息失真。

5、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政府的社会职能不断的弱化, 只有有效的组织社会力量, 调动社会各界民众参与救灾行为, 而不是被动的过分依赖政府, 才能更快更好的战胜危机。目前我国没有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 政府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 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统一层一层的去组织和动员, 费时费力。

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如今, 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比完西方发达国家危机应急机制,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危机意识

要做到“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需要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 做到警钟长鸣, 把危机意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普及有关应对危机的知识;通过媒体, 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开展应对各种危机的模拟演练, 让公民掌握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

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体系

要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 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 建立以中央政府主导, 地方政府扶助的危机管理控制中心。目前, 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将危机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但这些工作只是部分经济发达的中大城市在做, 对于我国中央政府及广大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来说仍没有建立起常设性的、具有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3、完善危机立法

目前, 我国在应对危机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还不尽完善。应当尽快制订一套完备的配套法规, 使得危机管理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在危机发生时政府能够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

4、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渠道

在危机管理中, 坚持信息公开, 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明确信息管理机构中中央与地方信息公布内容的关系, 规定上报及公布时限, 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信息公布中要发挥媒体的作用, 通过媒体来树立政府负责任的形象。

5、加强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治理, 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的影响, 使公众了解真相, 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有效的组织社会力量, 让公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救灾行为中, 而不是过分依赖政府, 才能更好的战胜危机。加强危机治理的社会参与需要政府积极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 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管理危机的治理结构。

6、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危机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心理承受力的考验, 首先, 要建立诚信、友爱、信任、关怀的人文环境, 在危机来临时人们能互相关怀帮助。其次, 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 提高公民抵抗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危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和身体上的伤害, 更有心理的考验, 培养公民健康的心态, 提高公民的心理承受力。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上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 对全球各国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出了考验,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 面对各种危机,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体制, 并不断增强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政策

参考文献

[1]张维平:《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6年。

[2]房桂枝、董礼刚:《论政府公共危机》, 《理论学刊》, 2004年第7期。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篇7

一、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这一时期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公平、效率等社会矛盾最严重的时期,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这些都是造成不和谐的音符, 也是引起公共危机的重要原因, 这要求我们的政府能在危机爆发时采取有力措施, 及时缓解和化解危机, 将社会由无序引向有序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应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减少公共危机的出现, 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2、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维护政府形象的必要条件。

由于公共危机的突发性, 不仅给公众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而且使政府的形象损害。公共危机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威胁着公共利益的安全,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正确处理公共危机赢得了民心和威信, 甚至可以依托公共危机的解决为契机获得在其它领域中有利的地位。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主体, 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 有助于政府更好的监测.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树立亲民爱民的政府形象, 从而真正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是适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保障。

全球化加速公共危机蔓延, 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统, 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公共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任何一种公共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公共危机。我国作为处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转轨国家必然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公共危机的侵袭。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席卷全球的前提下, 我们不可能将本国维持在相对孤立和封闭的形态, 因而其面临的公共危机也一定具有波及范围广和爆发频率高的特征。因此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在要有全球化视野下, 加强国际合作, 在合作中管理公共危机。

二、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积累了一些经验, 初步建立了一套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该体系在预防公共危机发生、减轻公共危机损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许多方面有着不足和缺点。

1、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淡薄。

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预测预警、信息畅通和迅速降低危害等方面, 存在组织机构不到位、控制行为不规范、分工责任不清楚等问题。当前, 我们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是非典型性危机, 在这样的危机面前, 倘若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人们就会显得措手不及和极度恐慌, 对应对危机极为不利。

2、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缺乏信息公开机制。

由于传统历史原因和官僚作风的影响, 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公共危机事件发展变化迅速, 不仅有时无先例参考, 而且由于信息不畅, 其发展后果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 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 采取封锁消息等手段, 增大了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难度。

3、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协调机制的缺失。

中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中的最大问题是部门协调问题, 既有横向部门的协调问题, 也包括横向部门的协调问题。在很多情况下, 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 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公共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 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公共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 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 权责不明晰, 造成公共危机应对效率低下。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 不可避免将导致新的公共危机。

4、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国家虽然制定了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但仍缺乏法律的统一规范, 以致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部分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不只是政府自发性的反应, 同时又是法律规范和授权的结果。

三、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是我们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 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

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原则。在危机管理中, 政府要将公众利益作为一切决策和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危机给公众带来损失时, 政府要应对危机, 又要关心公众和解决危机所带来的困难。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 有助于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理解和合作。

2、防患未然的原则。

最有效的危机管理是避免公共危机的发生, 防患未然比尽快结束危机更重要。因此政府要采取超前的行动, 及早发现引起危机的原因, 做出正确的决策, 采取积极措施, 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可以看出, 这是现代政府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倾向。

3、双向透明的原则。

政府的危机管理应该从“黑匣子”向“玻璃窗”转变。在现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条件下, 如果政府想盖住发生的危机是不可能的。政府如果不及时公布权威信息, 就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失真, 将会使政府陷于非常不利的局面。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公民的知情权得到尊重, 有助于公众的支持, 同时赢得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4、快速反应的原则。

危机如果不及时控制, 将会给公众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原则要求, 政府危机管理最重要是果断采取措施, 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同时政府要主动与大众传媒沟通, 说明事实真相, 以得到传媒的支持。

四、为了有效的应付危机, 提高对危机事态的控制能力, 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建设。

政府首先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 实施有效的预警, 进行问题处理。建立预警系统有利于政府进行快速的反应, 减少危机监测成本和提高危机监测效果。危机预防机制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 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信息。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是一种被动性行为。

2、完善公共危机救治机制。

首先积极的应对危机, 面对危机, 政府应根据已有的危机管理计划, 启用应急系统, 迅速采取手段将事态控制。其次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团结协作。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是分部门进行的的, 现代危机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 加强跨部门的协调, 只有这样, 才能把危机事件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降到最小, 从根本上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公共管理结构。最后, 对公众进行心理安抚。危机最大的伤害是给公众的心理带来的阴影, 因此要尽可能的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 来避免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公众心理伤害。

3、健全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今天, 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手段减少和防止危机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在立法方面, 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来保障危机管理, 把危机管理纳入到法制的轨道, 使危机管理具有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要切实实施政府官员责任问责制, 对重大危机事件的隐瞒、谎报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4、促进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世界各国政府要有加强合作的理念。我国政府要想有效地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就必须在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 加强与他国的国际组织合作, 要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资金、人员、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道义上的支持。同时,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信息方面的沟通, 总结国内外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特别要对国内外发生的危机事件和其处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逐步探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处理方案, 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5、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

大力开展全民危机管理意识教育, 通过主要传媒向民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传播教育,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要增强公众在危机中的反应能力, 提高处理危机技能, 还要提高公众对危机的警惕性, 以采取自己的行动, 还要配合政府处理危机事件, 保护自己的同时又帮助了政府。

总之, 责任到位、运行有序、精干高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关联。政府危机管理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政府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才能把危机变为转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社会事业的发展, 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更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关系到政府的人心向背, 只有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政府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化解矛盾, 消除危机, 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应对危机的综合考验, 是政府执政水平高低的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公共危机事件, 已成为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探讨了危机管理的原则, 并如何进行政府危机管理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和谐社会,危机意识,危机管理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佐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梁庆寅, 《非典与对策》,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经中, 《政府危机管理》,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及其对策 篇8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基本特征及类型

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震荡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活动。

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舆论关注性,可变化性等特点,而政府组织属于国家机关最具公共性,权威性的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政府危机公关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公共性、关联性等特点,必须引起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发生首先在于其传播沟通出现了问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与这相关的舆论危机,公共信息危机、信誉危机、形象危机。

(一)舆论危机。

指负面信息、非官方的小道消息阻塞传播通道,引起社会心理恐慌。这里的舆论危机有内涵主要有二,一是指“口头舆论”危机——谣言,二是指“体态舆论”(或称“行为舆论”危机)——比如抢购。谣言是舆论的一种畸形形态,谣言的传播会促使舆论呈现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谣言的盛行往往引发舆论关注,形成舆论压力,进尔导致舆论危机。抢购也是一种舆论形式。抢购作为“体态舆论”或“行为舆论”能以影响社会公众,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进行,就成为舆论危机的一种。2003年的SARS危机中,谣言、抢购药品等广泛传播引发了一系列舆论危机。2008年阜阳市儿童手足口病,引发的公众心理恐慌舆论危机。

(二)信誉危机。

对政府而言,信誉意味着政府不仅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还是基于契约之上的“诚信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众。公众将公共权力交给政府行使,政府亦按照这种授权“契约”向公众承诺必须履行及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否则就失信于民,造成信任危机。

(三)形象危机。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就是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好坏不是自封的,是公众对政府客观评价的总和。政府形象应是体现廉洁奉公、政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办事高效的形象。如果政府形象面临危机,就意味着政府体现的民主理念与公共行政精神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形象危机对于政府而言是最具“杀伤力”的。

2003年SARS病情席卷全球,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劝诫人们尽可能避免到中国的北京和山西以及加拿大多伦多旅游。然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面对这场公共卫生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一系列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将一场政府形象危机转危为安。我国北京市政府当时领导人没能高度重视,没有及时通报疫情,反而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力措施,终于战胜了疫情,转危为安。有的地方政府面对危机,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面对政府形象危机视而不闻。众所周知的2008年阜阳儿童手足口病,毒奶粉造成的儿童大头娃娃,乃至死亡,阜阳颖泉区的“白宫门”事件,阜阳的贪官等事件,在全国的网络上迅速传开。一段时间阜阳在全国成了爆炸性新闻,阜阳政府不良形象在全国公众心目中至今阴影很深,一提起阜阳,人们自然会说“那里盛产贪官”“大头娃娃”“白宫门”“农民工大市”等等,阜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人们都闭而不谈,如果阜阳市政府能及时有效的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完全可以化危为安。

(四)公共信息危机。

公共信息危机是指由公共信息问题引发的危机,它是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中的一种,是指传播过程中信息不能消除不确定性,从而引发新的危机或加剧已有的危机。对于信息的理解可因不同学科有差异。从政治学角度来说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权力。信息是继军事、财政、人事权力之外的又一重要权力。美国“棱镜”计划,就是美国中情局利用网络收集监探他国他人的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信息的最好说明。尤其现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的助推器。因此,善于收集信息对于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对于信息的理解还可以从经济学上理解,信息就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被大众从不同角度反复利用的资源,并且信息还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越公开越能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当然不良的信息甚至虚假信息会传递负能量,对社会对人民危害更大,政府形象受损更重,这是必须加以控制和澄清的。这样讲并非政府要垄断公共信息,其垄断后果会导致小道消息、流言、谣言蔓延,会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舆论危机和政府形象危机。

以上是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几个最基本类型,此外还有突发公共事件,如处置不及时,不得力,也会引发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如自然灾害:地震、山洪、海啸等;公共卫生事件:疫病流行、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动物疫情等;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上访、群体性骚乱、涉外突发事件等等。这几类危机,有的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有的属于工作失误或人为因素,有的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公共性,也就是说涉及了公众的利益,公众的安全,公众的情绪,政府形象受损等,必须引起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对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对策

(一)应对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

危机管理所强调的一般原则包括:及时、主动、真实、公开。美国学者格鲁尼教授在总结一般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原则:关系原则、责任原则、公开原则和双向传播原则。

1.关系原则

是指政府如果平时和目标公众已建立了良好和长期关系,那么在危机状态时它就更好地承担危机带来的后果。对政府而言,在危机时刻多做关系民生的实事,这对于维系好和目标公众(一个企业、一个群体或基层政府)关系,共同配合化解危机至关重要。

2.责任原则。

当危机发生时,即使不是政府自身原因,政府也要主动承担责任。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就必须承担不可推御的社会责任和领导责任。政府官员主动承担责任将有利于化解公关危机,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3.公开原则。

当危机发生时,政府必须公开一切关于危机的信息,政府奉行公开与透明的原则可以防止小道消息的出现,杜绝舆论危机,增强公众的信任感,获得良好的政府形象。

4.双向传播原则。

危机发生时,政府必须将公众的利益视为自身利益来考虑,为此,政府必须全面了解来自公众的声音,并与公众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承担社会责任,回答并解决公众合理需求,在平等互动中寻求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应对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策略

1.加强对政府“公务员及官员”的公共关系培训

加强对公务员及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培训,可举办专题培训班,也可在各级党校培训干部时增加公共关系课程,或专题讲座,以增强各级政府官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应对和处理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能力。

2.建立完善的危机新闻中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政府公共危机爆发后,内外一切信息都需要进行系统地调查、归类和总结。良好的信息新闻中心的建立十分必要。新闻中心担当公关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搜集、发布、传播反馈的功能。新闻中心又作为政府权威的对外信息发布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媒体公布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新闻发言人又是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传播政府代言人之一,他的发言代表着政府,他的一言一行都事关政府的形象。新闻发言人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高官发言人和专职发言人。高官发言人是指政府的各级领导,他们出面发言最具权威性,可靠性,公众易于信服;专职发言人是指政府专业人员,他们能掌握新闻发言方法技巧,善于处理公关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能够掌握新闻发言方法技巧,确保危机中的规范性操作。但是,无论是高官发言人还是专职发言人,发言中“说什么”“怎么说”至关重要,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信息的发布不同于常态下的信息发布,决不能用“无可奉告”或“挤牙膏式”的方式发布,要注重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以消除公众出现的焦虑、猜疑、恐慌甚至恐惧为目的。

3.做好政府公共关系危机恢复工作

公共关系危机对于一个理性的、有权威、有活力的政府而言,能够成为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的推动力,以调整公关策略与价值导向。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危机解决后,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尽快恢复社会结构和功能,恢复或重建社会秩序的同时,要有效利用媒体或网络对危机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恢复主要针对危机事件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及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改进,既包括政府“硬件”改进,也包括政府的“软件”等的提升。2011年9月11日美国在处理“9·11危机中,就充分发挥了政府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及危机事件后的恢复能力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当然中国政府这几年也积累了很多应对公关危机和恢复的能力及经验。2003的“非典”“7·23”动车事故,2008年汶川8级强震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非凡的应对危机事件处理协调能力。当然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与协调离不开媒介的支持。政府善于利用主流媒体的导向至关重要,引导好传递正能量,化解危机,否则,听之任之会传递负能量,阜阳“大头娃娃事件”“手足口病”“贪官”“白宫们”等事件。之所以在短暂时间全国几十家网站曝光,其传递的全是负面信息,这给当地公众造成很大的心理恐惧,直到迫不得以政府有关部门才出面说话,可为时过晚。

因此,面对政府公共危机的快速反映并不是指简单地控制信息的传递、删除一些不利的信息,而是应该无论信息是否属实,都应在认真调查之后及时对该信息作出回应,并保证回应内容客观真实。如果确实是政府在某些方面有失误之处,那就应该向公众公开进行道歉,或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对不实信息要进行辟谣,要在危机没有扩大之前及时有效控制好不实信息,减少危机对公众对政府形象造成的危害。这些工作除了新闻中心新闻发言人要做好,更要同媒体联手,密切合作,化解危害,稳定民心,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恢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体育危机公共关系与应对 篇9

关键词:危机,体育公共关系,传播

一、危机的本质

2001年, 美国赛车协会发生悲剧。著名赛车手Dale Earnhardt在Daytona500比赛的最后一圈遭遇车祸身亡。Dale Earnhardt是最近10个月来, 在练习赛和正式比赛中丧生的第四位车手 (美联社, 2001) 。

2002年, 盐城湖奥组委 (SLOC) 贿赂丑闻。多名官员被查出曾用现金或各种礼物行贿国际奥委会部分委员, 以确保盐湖城获得2002年冬奥会主板资格。

2008年11月, 亚篮联网专栏记者亚瑟通过查对近两年CBA联赛程序册, 发现22名球员的年龄与之前的记录不一致, 她们都改大了1至4岁。由此, 中国青年队陷入年龄危机。

2010年10月, 河南许昌, 中国男篮与巴西男篮的第三场亚运会前热身赛开始仅1分多钟, 双方球员就扭打在一起, 多名球员血洒赛场, 最终比赛被迫中断。

在体育中, 危机事件似乎无处不在。但是, 不是所有的负面事故都称之为危机, 有些仅仅就是事故。另外, 有些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也未必称得上危机。例如, 一位观众突发疾病, 但他得到了及时的照顾, 由于事态得到控制, 所以并不会升级为危机, 并且这种事情通常被认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此外, 并非所有的危机都是由偶发事件引起的, 有时是因为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造成的。例如, 一个体育组织没有遵守法律, 忽略了性别平等, 这将使它陷入危机之中。可能一篇简单的媒体报道就会引发大众舆论狂风暴雨般的声讨。

一位危机传播顾问Cail Brown曾给危机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将显著改变运动进程的任何事件和阻碍事态正常发展的任何东西。”另外, 也有人提出危机的三个特点:它们通常是意料之外的;它们通常具有破坏性;它们通常导致对土语组织大规模的抵制, 而这种抵制往往是片面的。

危机通常被认为对组织的财务状况有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但它的影响绝不仅仅于此。危机直接影响组织声誉。有时, 这种影响源自于危机本身。但大多数时候是由于组织管理者回应态度的冷漠, 或缺乏相应的准备。危机往往是负面报道而鲜有正面宣传。这样看来, 应把危机定义为“一种情形或突发事件, 它对体育组织的财务稳定或成员的信任度潜藏着巨大的破坏力”。

二、危机公关的概述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问在国外有着百年的发展。有关危机的含义, 有很多的界定。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较早使用“危机”一词。他认为, 危机是指常规科学走向科学革命, 从旧范式向新范式过渡的一个阶段。而美国词典编纂家韦伯斯特将危机定义为:一个更好的或更坏的转折点, 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一段至关重要的时间, 而后一个达到危急关头的情景。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定义现在较受学术界的认可, 他们认为:危机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 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 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罗森塔尔和皮恩的定义更确切地讲就是危机公关的定义, 指出了中国古代“危”的三方面主要内涵:危险 (事件爱你) 、危及 (当事人及其受影响的人) 和危急 (时间) , 作为公共关系中最为主要的部分, 强调要应对——“应对”, 其实是危急公关的核心。

由此认为:危机公关, 实质上是因为常态的波动和颠覆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失衡, 从而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其核心内涵就是为了挽回不良事件给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带来的损失, 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预防、扭转、挽救作用的策略和措施。

三、体育危机公关的含义

英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曾经说过:“今天, 我们生活在化学、核、电气外加恐怖的危机之中, 必须承认, 如果不采取措施防范, 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美国公共关系专家曾对世界上500家各种类型、性质的组织做过调查, 其中就包括体育组织。结果表明, 80%以上的组织承认曾经遇到过各种形式的危机, 其中14%的组织承认遇到过重大危机, 并认为危机来临之时, 其经济、信誉损失之大“如同面临死亡一般”。由此可见,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对体育组织有着重要意义。体育危机公关是危机公关的一个分支。作为转型时期的我国体育事业, 有很多方面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例如, 各类听证会、协会建设、运动员管理、体育场馆管理、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兴奋剂管理等等。体育危机公关不仅仅只是体育人和团体的危机公关, 它还指与体育事业有关的单位和个体的危机公关。概而言之, 体育危机公关是指体育人以及与之有关联的单位面临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体育危机公关大致分为四类:

(一) 事件恶劣, 造成人员伤亡的

(1) 恐怖袭击和绑架人质。例如, 1972年,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 8名恐怖分子溜进奥运村, 杀害了2名以色列体育代表团成员, 并将另外9名成员挟持为人质, 要求交换巴勒斯坦居民。一天后, 所有的恐怖分子和人质都在慕尼黑机场的枪战中死亡。2009年3月3日, 斯里兰卡板球队在巴基斯坦遭受枪击事件, 袭击致使至少6名警察死亡、8名斯里兰卡板球队队员受伤。

(2) 场馆火灾或倒塌。如2003年5月, 伊朗北部萨里市一座体育场的中央看台顶部倒塌, 导致至少30人死亡, 数百人受重伤。2009年2月, 在巴拉圭首都进行的一场业余足球比赛中, 由于体育场出现部分倒塌, 造成2名警察死亡和7名人员受伤。

(3) 体育场馆发生踩踏事件。如2003年5月非洲国家加纳一场足球赛发生“人踩人”惨剧, 超过100人死亡, 逾158人受伤。2009年3月29日, 在科特迪瓦举行的世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时, 赛场内发生踩踏事件, 至少22人死亡。

(4) 爆炸事件。如1996年7月27日, 第26界亚特兰大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旁的奥林匹克公园突然发生炸弹爆炸, 1名妇女当场死亡, 111人受伤, 另有1名土耳其摄影记者在冲向爆炸现场抢拍镜头时因突发心脏病死亡。

(二)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影响恶劣的

运动员赛场上打架斗殴, 不服从裁判、体育明星场外生活混乱。例如, 老虎伍兹的“撞车门”、特里的“友妻门”、鲁尼的“招妓门”等等, 这一类危机对体育明星负面影响相当大。传播媒体常常把他们当成报道主体, 吸引眼球。

(三) 造假

如中国足坛的假球、黑哨事件, 中国体操项目爆出的年龄造假和“裁判门”风波, 佟文的“瘦肉精”事件等。这一类体育危机公关, 危机本身由体育人和团体制造, 影响极其恶劣。

(四) 其他形式的体育公关

例如, 体育转型期间各种纠纷、体制内的纠纷, 典型的如前几年的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 2008年武汉队因李玮峰受处罚怒退中超, 于芬的奖金案等等。由于受到行政干预, 常常是有“危机”, 无“公关”, 受害人和团体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使整体形象遭到严重的破坏。

四、体育危机公共关系的应对

很明显, 体育个人和组织会面临各种危机。即使最复杂的风险管理办法, 也不能避免所有潜在的危机。我们不仅要防患于未然, 明确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还要培养一旦危机发生, 体育组织或个人的应对能力。

(一) 体育危机公共关系的预防

危机预防也称反危机管理, 是体育组织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周密的措施, 将体育危机出现的可能减至最低。因为, 体育公共关系危机事件虽然具有突发性, 但许多事件在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一些迹象和征兆。因此, 及时发现这些迹象和征兆是主动出击, 预防危机的有效手段。危机工作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树立危机意识, 加强对体育危机的认识。开展危机公关, 首要的就是树立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思想或观念, 要求体育组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长远出发, 时刻具备处理危机状态的心态, 预先考虑并预测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和困难的形势, 在物质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预期对抗危机的策略。

(2) 体育公共关系危机的预测分析。体育危机的预测分析, 就是在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中, 收集引发体育公关危机的各种信息, 分析和预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做好预防工作。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体育组织有可能发生哪些危机或何种危机能够对体育组织造成影响, 各类危机事件的性质和规模, 危机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及大小等。

(3) 保证体育组织与外部环境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既然系统性体育危机产生在体育组织之外, 体育组织难以避免难以控制, 那么作为体育组织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就要密切注意可能对组织的经营、管理、组织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策变化、环境变化、社会变动。要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全面的、宏观的了解, 关注自己所在的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 对可以预见的系统性体育危机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

(4) 建立处理危机事件的关系网络。根据预测到的体育组织可能发生的危机, 与有关单位协调, 建立起合作网络。例如, 医院、消防部门、公安部门、保险公司、新闻单位等。体育组织平时需要加强与这些单位之间的沟通, 让它们了解情况、有所准备, 以便在危机到来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

(5) 采取控制体育危机的手段和策略。既然有些危机是不可避免但可以预见的, 那么体育组织就可以提前采取有些预防和控制手段, 是危机发生的概率减低或减小危机的伤害程度。例如, 为了减少或消除球场暴力事件, 国际一些单项体育组织通常制定严格的竞赛规则, 严惩球员攻击与暴力行为。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1996年) 还提出, 通过发展裁判员的心理技能 (如注意力和抗应急能力等) , 促使他们消除或减少那些容易激起运动员或观众攻击与暴力行为的错误判罚, 提高竞赛的公平性。另外, 在球场安装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也是保证球场的安全必不可少的举措。例如, 2004年葡萄牙欧洲足球比赛前及比赛中, 组委会和葡萄牙警方采取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安保措施和控制系统, 在球场结构、消防、赛场评估、检票、入场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协调管理;另外, 葡萄牙警方还和欧洲其他各国警方密切合作, 通过建立足球流氓档案, 控制足球流氓进入本国等方式来避免一切可能对比赛带来的威胁。当然, 如果体育组织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对自己本部门可能发生的体育危机有所了解, 并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拟定严格的工作规程和纪律, 也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二) 体育危机公共关系的处理

尽管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 但依然不能避免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后, 体育组织应尽快建立危机报告和管理制度, 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制定危机公共关系计划, 要尽可能早地确认危机, 以免事态扩大化;同时面对危机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来维护各方面的关系。

(1) 信息及时公开, 维护公共关系。真实、诚恳、是非分明, 一直以来都是处理危机的基本态度。在出现危机事件后, 体育明星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绝不推诿。诚实而坦白地通过大众传媒公布事实真相, 是危机公关成功的第一步。北京奥运会上, 当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因伤退出110米田径预选赛时, 举国甚至世界震惊, 由于多年来传媒以及商业机构的宣传, 刘翔成为“不断跨越”的精神符号, 以致“到鸟巢, 看刘翔”成为体育迷的口头禅。受伤的不只是刘翔, 还有体育迷。然而, 中国田径协会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 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刘翔在退赛后当天就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 公开向全国人民道歉, 赢得媒体观众和媒体的理解和同情。随后各类相关人物又接连接受媒体的采访, 随着刘翔出国治伤, 危机得到渐渐化解。与之相反的是, 被北京奥运会柔道冠军佟文的“瘦肉精”事件。虽然佟文因服用禁药被禁赛两年的议论已经过去, 但是, 佟文和教练把尿检中被查出禁药成分归咎于吃排骨的解释, 让人不得不感叹体育明星应对体育危机公关能力的欠缺。喊冤, 也许能获得一下人的同情, 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偶尔不会认可“误服”的理由, 而且这种难以置信的辩解更像是抵赖, 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 积极配合媒体, 维护媒体关系。为了使危机在传播中不至于因为捕风捉影的报道而变成媒体炒作的话题, 体育组织需要积极配合媒体, 以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体育组织应尽快准备好相关的新闻稿, 诚实的告知公众发生了什么, 尽快公布背景情况和组织的反应、态度及采取的行动。免费向记者提供现场传真、电话、电脑网络等通信设备, 公布可接受询问的新闻热线, 减少不安定因素。一个组织准备好新闻稿件和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的设备, 媒体则会认定组织是合作的, 同时视组织为重要的信息来源。2009年, 老虎伍兹的绯闻事件让这位一直以来给人干净、健康形象的高尔夫英雄名誉扫地。美国媒体不禁惊呼, 就连最后一个偶像也破灭了, 腐朽行为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绯闻自然是伍兹的错, 但是导致事态严重化与伍兹的处理方法不无关系。纽约戈登策略交流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戈登说, “人们会继续讯问老虎, 直到他正面解答。一直聚集在老虎家门外不肯离去的记者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越是不愿意见公众, 拖得越久, 越多球迷和消费者就会质疑他们原本对老虎伍兹的信任。他在声明中的措辞是完美的, 可是他需要站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说一些话, 然后回答一些艰难的提问。他越是躲避媒体的直接接触, 他在这种情况下越会受到拷问。”很多公关专家建议, 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首先面对媒体, 无论多尴尬, 谈上一点, 然后把这件事情抛开。可是伍兹在声明中除了道歉和承认不忠外, 一直强调隐私, 媒体、公众对此显然仍不满意。

参考文献

[1]肖焕禹.体育传播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330-331.

[2]李万来, 刘青.体育公共关系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222-223.

[3]G.Clayton Stoldt, Stephen W.Dittmore, Scott E.Branvold.体育公共关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肖明成, 王建东.体育危机公关与应急预案[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9 (12) .

[5]倪维佳.危机公关很重要[N].解放牛网, 2011-5-27.

[6]郭晴.论体育明星的公共关系价值及价值实现[J].武汉体育学报, 2006 (40) .

[7]娄道舰.试析体育组织的体育公共关系意识[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9) .

[8]娄道舰, 孙继龙.论中国足球协会的体育公共关系意识[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1) .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探究 篇10

一、预防机制的特点

a. 科学性: 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要从理论上进行对危机管理理论辨析, 因为这一理论使我们知道了突发事件不一定一定会变成为危机事件。只要我们在平时中多加预防, 而且预防到位的话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在预防机制中, 我们一定要遵守科学性。b. 系统性: 预防机制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因为他吸收了危机管理思想理论, 是对现成的管理系统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制定预防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将预防机制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c. 操作性原则: 预防机制是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因为本身的目的就是预防阻止突发事件变成危机事件。所以预防机制并不简简单单是几个文件或者领导重视的口号式方案, 而是一个可供实际操作的机制。比如森林着火了, 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所以一系列的细节问题都要写到预防机制当中。

二、我国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研究选择

( 一) 完善预案建设, 加强预案演练评估机制

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就是通过调查与情况分析, 确定潜在的危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和选择; 在制定战略决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与确定危机发生时的行动计划等。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完整性; 预见性; 主动性; 可操作性; 时间性。然后还要进行预案的演练, 建立评估等级, 通过级别来判断危机的级别, 从而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对不同危机的处理采取措施。

( 二) 加强公共危机预防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机制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起点, 只有具备了危机意识, 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危机预防。培养强烈的危机意识能够实现预防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将危机发生造成的损失度降到最低, 从而使得社会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 因此加强全民危机意识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话题。但是在危机预防中, 光靠政府一个力量是不够的, 毕竟政府力量有限, 要发动非政府组织, 民众等整个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

( 三) 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预防信息处理系统机制

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危机预防信息系统, 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意味着危机在发生前很大程度上并不可能是一个部门单独预测的, 需要不同机构, 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 共同努力, 才能使决策取得最大的精确度。因此在构建危机预防机制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完整, 完善以及多元的信息渠道, 将分散的信息集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分析, 从而判断是否是危机的萌发和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并形成风险防范报告。而且在信息收集的方式上我们应该设立公共的危机信息沟通网络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畅通联系, 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助, 构建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交流, 从而保证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四) 建立完善的物资保障系统机制

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 构建畅通的应急物资物流体系。

( 五) 加强卫生应急科研和人才培养机制

在前面的提到的要加强对潜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趋势预测, 对策设计和风险评估的研究要作为省软科学课题列入我们国家的长期规划中, 国家政府应鼓励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卫生应急科学研究。加强在职人员的应急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的培训, 定期开展卫生应急眼帘不断提高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水平, 而且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卫生救援队伍, 不断提高我国的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人才才是兴国的保障。

( 六) 建立完善的专家咨询系统机制

在培养公民危机意识的过程中,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向公众发放图文并茂, 简单明了易懂的宣传手册, 同时在发送的过程中可以简单的对公众讲解一下从而才有那样的意识去看宣传手册。但是因为发放传单的并不是专业的人员对其解释的并不能完全深入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专家咨询系统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邀请专家, 学者经常开展一些喜讯活动, 向观众讲解应对如何预防的相关知识等, 更能使公众们能够对公共危机的预防有个深层面的了解并且会有一定的预防方法。

摘要:众所周知, 和平与发展一直是时代的主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 对各个国家的社会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对中国来说, 公共危机一直都是困扰的问题。目前, 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探索路上已经有了很多的重大发现, 并在实施的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特别是在公共危机预防意识、组织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物资保障系统建设方面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必须还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前进, 才能很有效的持续发展。下面会通过结合国内外的在公共危机预防机制建设中的经验探索来提出我国如何使用一些方法来预防公共危机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预防机制

参考文献

[1]薛澜.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5, 42.

[2]肖鹏军.公共危机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3.

上一篇:新能源消纳下一篇:药品的“商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