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2024-09-17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精选12篇)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1

摘要:新兴文化产业是相对于传统文化产业而言的文化产业, 主要包括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会展和广告传媒等行业门类。这些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基于悠久历史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产业及其发展。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

1、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凡影响的民族之一, 数千年积淀而成了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多种类型的文化形态, 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新形势下, 蒙古族同胞要在既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大力繁荣和发展基于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产业, 尽可能多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型为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优势, 我们必须看到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新兴文化产业视角下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2.1、网络文化视角

这些项目可以借助网络文化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在网络上宣传这些体育项目和内容。这样一来,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领略到独具魅力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例如各项体育节目的来历, 图片展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 可以运用中文、英文、法语、西班牙语以及阿拉伯文等世界主要语种来宣传, 从而满足全球范围内喜爱和热衷于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人们的热切需要。

2.2、文化旅游视角

文化旅游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的支柱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广大地方都基于本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大型旅游节庆。这样就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 通辽市旅游行业从1955年以来就开始举办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 密切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阐扬了蒙古族的独特民族文化。而且在大青沟以及珠日河等部分旅游区, 还在旅游景区中融入了民族歌舞, 这些精彩的民族歌舞演出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游客的夜间生活。还能够使得游客有兴趣领悟蒙古族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以及歌舞文化。看草原、骑快马、坐勒勒车、看摔跤以及参与摔跤、赛马、射箭、射驽、祭敖包、访问牧户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极大地充实了在大草原上旅游的活动和项目, 获得了广大游客的普遍好评, 提升了区域旅游业的吸引力, 延长了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时间, 而且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3、影视制作

我国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 而且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文化大区的重要目标。从我国近些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来看, 和蒙古族有关的历史文化影视项目已经出现了不少精品。但是, 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就要以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 在今后拍摄电视、电影以及进行相关文化演出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地增加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 唤起蒙古族群众的自豪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提出了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经营性文化产业, 并预计在2015年努力将文化产业增加值提升到全区GDP4%以上。可以从蒙古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拍摄大量的历史剧, 在其中适度地增加一些和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而且还要依托高科技来进一步提升影视制作的水平, 大力培育影视制作人才, 建设好呼和浩特、包头以及鄂尔多斯市为主体的现代新兴文化产业核心区。

2.4、动漫设计

蒙占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 外来文化对包括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将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向全球传播。在设计和制作蒙占族历史人物动画形象的过程中, 要尊重历史生活以及现实逻辑, 还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 掌控好历史和创新的关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进行创新。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已经有了不少从事动漫设计的相关公司和教育单位, 他们立足于本地实际, 将数量巨大的文化信息都融入到动漫设计的形象和过程中, 充分地掌握这些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而且还要根据蒙古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外貌、服饰、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以及不同阶段的武器和相关设备等。因此要切实做好做细这些事物,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的民族习俗。蒙古高原有着十分恶劣的气候以及艰苦的生存环境, 因此在设计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民以及游牧狩猎部族的习惯习俗, 从而让人们更好地把握蒙占族历史人物形成勇敢性格的原因。这些不仅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气质, 也离不开特别的举止以及习惯动作。因此, 在进行动漫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动漫设计形象可能会对青少年影响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3、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 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项目和活动。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可以在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会展和广告传媒等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可以预期的是,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且这一新兴文化产业还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佘丽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体育文化现状、问题与展望[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0, (02) .

[2]唐宝盛, 赵永哲.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 (03) .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2

摘要:通过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分析,指出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存在发展不均衡、品牌效应不强、经济地位不突出等问题;进一步提出重视文化宣传、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业开发、品牌推广、协同创新发展等对策,促进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有56个民族,曾经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是中华民族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体育文化奠定了基础,当前无论是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比赛等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没有形成体育文化产业链和核心产业群。当前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查找发展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3

本届博览会除设有体育文化展示区、运动文化展示区、户外文化体验区和极限文化互动区外,还设立了体育历史回顾、民族体育文化、中国现代体育风采展示、体育老照片、校园体育文化等板块。

青年画家李芄带来了她的体育明星岩彩画。她创造的“奥运中国风”系列美术作品,是采用中国古老的岩彩艺术创作的。李芄利用古老的岩彩技术,为姚明、刘翔、许海峰、冼东妹等体育明星创作了肖像画。“即使再过半个世纪,这些奥运冠军的画像依旧鲜亮如新。”李芃对观众介绍说,“岩彩画是我国最古老的美术创作手法,从仰韶原始彩陶,到秦兵马俑彩绘、汉马王堆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唐宋卷轴的工笔重彩,都是采用天然宝石级矿物。用这样的创作形式创作的岩彩画,不仅可以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而且能够像奥林匹克精神一般永远保持那份质感和色彩。”她作画的初衷是想用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奥运精神。同时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将运动员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也希望它能成为一种社会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表示:“体育不仅仅是赛场与争斗,在国家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是一种必然,体育发展本身也需要发展文化。但是,体育文化是抽象的概念,不只是蹦蹦跳跳,它需要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而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承办此次体育文化博览会的德飞体育娱乐集团有限公司CEO厉馥华表示:“中国已经到了重要的转型期,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好,文化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外国文化和体育结合的非常好,作为人不仅要吃饱肚子就可以,身心健康是更高程度的追求。

通过体育文化博览会,人们会发现,体育概念跟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体育健身成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精神滋养。

展会上可以看到多家健身会所、健身器材公司参展,但是也可以感觉出中国这个领域的发展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在体育文化产业化方面,展会也是通过水立方、鸟巢的一些衍生产品体现的。总体上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

记者意外地看到一些联赛的展台,但是展台内空空的,只有几张照片。国际上,竞技体育的产业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即使是曾坚持“业余体育”的奥运会,在向职业化打开大门后,也迅速走上了高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以篮球NBA和足球五大联赛、世界杯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

在博览会期间举行的高端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群众体育是事业,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但竞技体育应更多交给社会,走产业化道路,以赛事为核心的职业体育不仅是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更有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因此,职业体育的发展过程,也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职业体育同现代传播手段紧密结合,传播广,影响大;围绕联赛可以衍生出多种文化样式,比如球迷文化、俱乐部文化,也包括广告、影视、新闻等。

发展职业体育,要学习西方成熟模式的经验。有专家认为,应以市场为主导进行改革,比如中国足球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它既脱离举国体制,又缺乏有效监管。只有市场经济与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迎来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繁荣。

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耦合性研究 篇4

体育产业:意即伴随着人们的体育需求而成长起来的众多的从事与体育产品经营管理相关经济活动的企业组织的总和。

体育文化:体育运动主体包含的以及在体育运动周围所展开的众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和。

2、体育产业种类的归类

体育产业大体可以归为三类:体育核心产业、体育支持产业以及体育外围产业。

首先, 体育核心产业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它囊括了娱乐、表演、竞技、健身等众多行业领域, 并且打造出了专属于自身的体育独立品牌———赛事品牌和运动员品牌。体育赛事品牌的推广对于体育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来看运动员品牌, 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魅力四射, 他们是力量和美的化身, 他们将体育理念与体育精神传达给大众。运动员品牌的代表人物有乔丹、李宁、姚明等等。

其次, 对于体育支持产业来说,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健身器械均可看作是体育支持产业的副产品, 体育产业被大众所熟识也是有赖于公共设施的普及。为了满足大众的体育社会需求, 在体育器材的设计上务必要严格把关, 发挥体育管理职能的社会作用, 并进一步挖掘体育市场的潜力。体育活动的展开需要体育用品的辅助, 体育支持产业在此正是起着很好的链接作用。

3、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分析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多年的体育运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出来的物质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大众性色彩, 它是每个公众个体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其自身的独特价值无可取代。

随着体育运动的日趋科学化, 以及媒体的广泛宣传与提倡, 体育文化已经渗入大众的精神领域。体育运动集合了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等一系列的价值功能所在, 这也是体育文化传达给大众的最原始的一个理念。在体育文化这个具有普适性的范围内, 所有个体具有各自的平等性, 这一点与艺术文化范畴有着本质的差别。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丰富, 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娱乐资源, 增添了人们的生活色彩, 让大众得到体育精神文化所带来的享受。另外, 体育活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消除交流障碍, 有利于人们进行顺畅的人际交流与人际推广, 这也是体育文化无可超越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4、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藕合性透视

4.1、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支撑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客体的发展, 它也承接着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耦合性, 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体育文化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彰显出了我国体育文化水平的发展水准。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支撑, 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透视、剖析体育产业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 才能够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作出科学的规划。消费主体在进行体育用品的选择与购置上更加注重的是该体育用品的内在文化属性, 体育企业只有将其产品的品牌理念与品牌形象通过体育文化的途径传递给消费群体, 才能够充分的打开其自身的销售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承载, 经济效益的获得也需要文化的有力支撑。另外, 面对体育产业领域内出现的一些阻碍体育事业发展的现象, 只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优化体育经济市场、改善体育市场的运营环境,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体育事业上存在的症结。提升体育产业的文化魅力, 向体育产业领域内注入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这是体育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4.2、体育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

作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体育文化的纵深发展。体育文化的传播有赖于体育产业的市场运营机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体育产品的生产及其进行的相关配套服务均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来运行,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其经济价值, 同时创造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核心所在便是文化的支撑作用, 企业的市场运作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大众性传播, 进而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体育社会需求。

4.3、体育经济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这就要求我国体育事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做出相应的改变也调整。从经济学的领域来看, 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正是遵循了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 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 它可以被看作是是体育事业相关部门的集合体。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变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因此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合力结合, 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斌.试论作为文化资源的体育文化与其市场竞争力的体现[J].体育与科学, 2004, (4) .[1]王斌.试论作为文化资源的体育文化与其市场竞争力的体现[J].体育与科学, 2004, (4) .

[2]胡爱本.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07-208.[2]胡爱本.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07-208.

[3]络秉全等.对我国体育消费若干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络秉全等.对我国体育消费若干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中国文化产业战略 篇5

随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力政策与宏伟规划。但在中国迎来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际,我们却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存在过度依赖国内市场、海外出口不力的情况。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能否像过去一样依赖于“中国元素”?日前,新华社主办的“文化新思路?网络新思路”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驻华使节及国际机构、新闻媒体和优秀文化企业汇聚一堂,就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展开了深刻的研讨。

将“中国元素”成功变现的是美国片商?

备受瞩目的暑期大片《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即将在6月27日上映,有业内人士预测,《变形金刚4》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极有可能超过《变形金刚3》的10.89亿元。这一部《变形金刚4》,几乎顶上了2013年整个中国电影出口额!根据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文化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影内地票房近年来虽增长迅猛,但2012年中国电影出口呈现下滑态势,海外票房收入仅为10.63亿元,2013年上半年海外票房收入也仅为5.41亿元,2013年全年海外票房也不乐观。

好莱坞文化产业战略

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状况,我们可以视作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一个晴雨表。《变形金刚4》这样的美国大片在内地的吸金能力堪比中国电影海外总票房收入,这并不奇怪,因为好莱坞几乎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九成以上的利润份额,目前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模式还处于一种所向披靡的状态。但我们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中国商业电影过去在海外市场份额为何会不升反降?

过去中国电影在海外票房较佳的多是像《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一代宗师》这样具有浓郁历史气息和武侠动作特征的影片,过度地简单滥用传统的“中国元素”,极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加之中国电影剧本大多粗制滥造,缺少能生动反映中国当今社会成员情感和思想形态的佳作,合资大片一般都网罗中国内地和港澳台的知名演员构成豪华阵容,使得制作费用不断攀升,而中国电影的故事性却饱受诟病,在电影进口配额受限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呈现了快速上涨,但中国商业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口碑和吸引力其实并没有长足的进步。在国内疯狂吸金超过12亿元的《西游?降魔传》在北美上映三天票房收入仅为7456美元,很多影评人将中国电影“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海外低票房现象归结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

但真正让我们尴尬的是,并非”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没有市场,而是在电影产业中反而是美国片商将“中国元素”频频成功变现。像《功夫熊猫2》里就是满满的中国元素,拉面、烟花还有令人着迷的中国功夫,但功夫熊猫从叙事方式到主题思想,已经全部变成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了,中国元素成了电影中的点睛之笔,最终这部动画大片全球吸金高达6.5亿美元。

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同样选材自中国经典的传统故事,但在核心价值和价值取

向上已经完全美国化,它强调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这与花木兰原来强调的孝道和奉献、隐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吸取中国元素又加入时代流行特征的做法,也得到了全球票房的认可。

带有中国因素的文化产业战略思路

游戏产业是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在大家纷纷将电影当作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的标志时,其实2013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产品的出口已经达到了18.2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十倍!游戏产业成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事实上的带头大哥。

据我们观察,中国游戏产品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获得广泛的认可,其实与《功夫熊猫》与《花木兰》一样,就是在汲取中国元素营养的同时,加入了符合时代气息的新内容以及采用了全新的传播方式。据完美世界CEO萧泓博士介绍,完美世界正是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浪潮和平台优势,以“全球研发、全球运营和全球伙伴”为核心理念,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全球主要区域渠道的覆盖。具有明显金庸武侠元素的《神雕侠侣》在东南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而完美通过海外收购出品的《火炬之光2》曾力压《暗黑3》赢得海外媒体大奖,说明只有实行全球化的产品战略,将一流的游戏开发技术,与不同地区的优质文化结合,才能够生产出让海外市场认可的游戏产品。

过去我们曾经陷入到一个文化产业战略产品出口的怪圈,那就是过多地依赖传统文化产品,仿佛能拿出手的文化产品就必须是京剧或者刺绣,但事实上在中国80后、90后青年,也对这些完全沿袭自历史的京剧、豫剧等传统文化表现出了疏离,反而对武侠为素材的游戏大为接受,这证明僵化不变的中国元素逐渐被新生代用户所冷落,而借助了网络传播手段的网络游戏则更受这部门青年的青睐。

常国辉(常常想着让祖国更加辉煌)

世界脑力锦标赛华中区总冠军,“世界记忆大师”证书获得者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记忆力学院院长。

文化产业将成中国朝阳产业 篇6

中国加入WTO之后,文化产业原先一些受保护的领域开始对外开放,新的竞争局势随即展开。这种新的局势,促使我们全面地审视既有的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据文化部统计,截至2000年年底,由文化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等产业单位20多万个,年上缴税金20多亿元,创值100多亿元。加上传媒、出版、培训教育和文化旅游等产业1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也有专家统计,我国今后几年内,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有3000亿元以上,到2005年已达到5500亿元左右的规模。

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足,核心问题就是产业化程度较低。这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但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十五”计划的实施完成,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在“十五”期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党中央多次强调,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同时应该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照我们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是大力发展西部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把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并不仅仅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而是需要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予以重视。显然,在现代国际化的环境中,发展文化产业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价值的手段。只有在发展文化产品方面采取产业化市场化的途径,才能加大传播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才能在国际文化产业中占有和我们泱泱大国相称的地位,既获得文化的竞争优势,又以过去所没有的深度和广度,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更具有一种紧迫性。我们今天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面向全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我们要把中国丰富的、独特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包装,使之转化为全世界亿万人都能享受的文化商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创造数以百亿计的利润,另一方面又可以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到全世界,以防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文化(美国的价值观、审美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文化单一化的局面,这是一种现实的危险。许多学者已经指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具有必要性,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乃是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7

1“体产烈焰, 灼烧2015”

随着2014年我国《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的颁布, 2015年,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态势。2015年12月8日,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总结中说道:一是文件出台适时。二是社会反响强烈。三是前景一片光明。四是可以大书一笔。

回顾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 当今的发展态势呈现三个特点:政策红利覆盖全国, 资本抢夺核心资源, 全民健身热潮风起云涌。

1.1 政策红利覆盖全国

2015年, 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 体育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 《意见》发布一年来, 包括体育总局在内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15份配套文件, 另有8套文件已经形成初稿。文件制定涉及发改委、公安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旅游局等多个部门。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出台, 使广受社会关注的赛事审批、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和大型体育场馆等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在地方贯彻方面, 截至目前, 已有31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2015年10月,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透露, 据不完全统计, 各省 (市、区) 上报的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总和已经达到7万亿。

1.2 资本抢夺核心资源

2015年8月27日, 万达集团王健林以6.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的股权。阿里巴巴获得世俱杯冠名权的消息在2015年12月引起各方关注, 而相同级别的爆炸性消息在年内频繁出现。过去一年, 体育产业投资大幅增加, 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核心资源成为哄抢的对象。

1.3 全民健身热潮风起云涌

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使得国民对于健身的热情攀上高峰。比如去年, 全国上下掀起了马拉松热潮, 人民群众自行组织了“广场舞”“太极拳”“草根足球”“自行车”等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各自的方式迈向一个“健康中国”的未来。

这些体育产业热潮, 展示了2015年作为体育产业元年的特点, 这一年势必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及标志。基于上述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背景, 发布会以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为主线, 进行了相关专题报告, 力求将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最新智库成果在论坛中与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共享, 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展望。

2 体产元年的回首与展望

作为体育产业元年的2015年, 体育产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并且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1 体产元年之拥抱体育黄金时代

谢寿光在“迈向2020·拥抱体育的黄金时代”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国家“十三五”规划给体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宏观背景。他主要从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双红利趋势、何人收获体育产业双红利以及建立新型体育专业智库的角度对中国体育产业目前所经历的黄金时代进行论述。

2.1.1 中国体育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双红利叠加时期

所谓双红利叠加时期, 就是指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共同作用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从人口红利来看:截止到2014年, 我国的大、中、小学生总计1.87万人, 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有1.3亿, 城市人口7.5亿, 形成了极大的消费空间。但今年体育产业消费增长只有4000亿, 占我国GDP零点零几。这表明, 未来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需求, 但是供给能力却是有限的。

从改革红利来看:目前我国体育改革还处在一个“未开题”的状态, 足球改革的提出并不是领导者偏好的问题, 而是相比较社会的其他领域空间来看, 其改革空间巨大, 并且改革阻力较小。我们都很期待未来的五年中国体育产业以及全民健身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红利空间。

2.1.2 谁来收获体育的双红利

我国体育人的观念、想法、制度设计很难担任收获双红利的大任。那么, 未来收获双红利的人到底是谁呢?谢寿光提出了两类人在未来能够收获体育界的双红利, 第一类人是体育界之外的业界精英, 比如王建林。原因是其在体育产业占据非常大的投资份额。第二类人则是体育传媒业的精英。以阮伟为代表的标杆, 将会在未来体育产业大有作为。

2.1.3 新型体育专业智库的登场

体育蓝皮书是发展新型体育专业智库的最佳抓手, 这个时代想要在任何一个地方有所发展, 都需要大数据做深入分析, 需要对需求、对投资、对环境做出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这时就需要专业智库。很少有一个学科或是一个产业没有强大的数据做支撑。就体育本身而言, 体育实际分为两块, 一块是全民健身, 一块是竞技体育。而全民健身这个市场仅靠体育总局管理的话是不足的, 当初体育总局的整体设计旨在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方向上, 但竞技体育却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未来改革如果不能将它们很好地区分, 将很难收获改革红利。

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一个有份量、有深度的专业智库, 就能够为我国体育改革、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智力支持和建设性报告。

2.2 体产元年之国民体质健康与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钟秉枢在《国民体质健康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将我国体育现状进行综合性论述, 报告分为5部分:1、体质健康下降的危机。2、素质教育的缺失。3、社会割裂出现躁动。4、休闲时代来临的挑战。5、体育产业的发展契机。

2.2.1 体质健康下降的危机

据调查显示, 我国居民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且预期寿命相差20年, 而在国外同样的数据只相差10年, 我国的预期寿命比国外相差了10年, 这10年的概念意味着什么?举一例子:北京现常住老年人口有300万人, 每一个失能老人一个月请保姆需要6000元, 每年将花费7.2万元, 300万失能老人一年的护理费用就是2160亿, 如果需要10年进行护理, 其费用就要达到21600亿。如果老人住进专业的护理机构接受护理, 费用会更高。那么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 占总人口14.3%, 如果每一个人都失能需要护理的话, 护理费则是一个天文数字。

怎样缩短这样的年限呢?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年轻时即使没有锻炼, 若从中年锻炼到70岁以后, 患老年痴呆的概率会降低三分之二。

2.2.2 素质教育的缺失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决议明确提出,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提出, 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而如今我们得到的结果却是:2010年21国调查表明, 中国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一;2014年浙江省调查小学生常担心自己会做错事;网易教育在2015年11月25日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压力调查中表明, 小学生受到家长的责骂、挨打的第一位原因是不听话、顶嘴, 接下来的原因是做错事, 作业没做好, 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从小学就害怕做错事, 中学时经不起挫折, 大学感到学习有压力, 到了研究生很多人就选择跳楼, 如何完成国家的创新战略?

很多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 智商明显高于没参加过或者极少参加运动的人。长期参加运动的人, 其创造力和各项能力水平均高于不爱运动的人。

2.2.3 社会割裂出现躁动

社会关系的割裂, 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新华网在2015年发布了一位博士返乡的笔记, 这位博士在笔记中写到对于年轻一代大家的关系早已被割裂, 在农村还有什么能将农民联系起来的呢?

2015年11月24日, 一位老人去世6年以后才被家里人发现, 发现时早已是一堆白骨。

2015年, 钟秉枢走访广西万村, 村民们表示, 平时大家只干农活, 没有交流, 每逢过节或者在家休息期间就会单独在家或者找朋友一起喝大酒, 喝多了就打架斗殴。

而在这个社会躁动的年代, 体育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以广西万村为例:近年来, 人们不再是空闲下来就喝酒闹事了, 取而代之的是篮球比赛, 如今村民们期盼的是什么时候有篮球比赛, 因为篮球比赛在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的同时, 也给小孩增添了在一起交流的机会。

2015年12月8日, 冯建中就国务院46号文落实情况答记者问:很多人在一起锻炼, 马上拉近了感情, 很高兴很愉快。体育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方方面面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集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政治影响力于一身, 并极具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2.2.4 休闲时代来临的挑战

2014年12月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其中指出休闲服务业将是十三五的主导产业。2014年在对北京等省市区6岁至65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结果显示, 消遣娱乐成为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第一位的原因。

习近平在2015年10月23日的讲话当中提到: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驰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 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2007年, 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爱丁顿:对个人, 是一种享受, 带给人愉悦感, 提高人的身心健康, 锻炼人的能力, 提高人的自尊, 鼓励人自由表达对生活的选择。对社会, 增加家庭以及社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提高相互身份认同感, 提供大家交流和沟通方式。对经济, 更多就业机会, 商业发展机会。对环境, 带来管理良好的健康环境, 认识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5年,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罗恩·E·麦卡维尔博士:休闲是有价值的, 因为在休闲中我们可以犯错误而不受惩罚, 因为休闲提供的灵活性和选择让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喜欢的东西, 发现我们做的很好。休闲是我们认识个人意义的来源, 因为在运动休闲反复愉悦的体验中时我们发现并回答:我喜欢什么?我在意什么?我擅长什么?

2.2.5 体育产业的发展契机

2014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 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既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有重要意义。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目前已经出台了15份配套文件, 涉及发改委、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局和体育总局等。另有8套文件已经形成初稿, 涉及发改委、公安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旅游局等部门。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出台, 使广受社会关注的赛事审批、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和大型体育场馆等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2015年9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将其分为11大类, 包括:1、体育管理活动。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场馆活动。5、体育中介服务。6、体育培训与教育。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8、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1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1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钟秉枢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契机》中论述了人民群众与体育产业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二者联系起来。体质健康的期待、素质教育的要求、休闲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人民群众来说, 体育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活跃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相对于体育产业来说, 体育产业是运营和构建活跃健康生活方式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就在于:1、参加什么样的活动?2、到那里去参加?3、谁来设计指导?也只有通过体育产业, 才能达到体育目的。

最后钟秉枢大致介绍了2015年体育产业蓝皮书的框架内容, 提出了2015年体育产业的热点话题:1、体育改革风向标:中国足协与中心的剥离。2、体育投融资: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工业, 无资本不体育。3、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呈现回暖迹象。4、我国体育场地开发利用之现实问题。5、城市马拉松热度飙升。6、老生常谈:青少年体质状况仍需改善。

2.3 体产元年之我国职业体育任重道远

池建在《体育人的视角看体育产业》的主题报告中以恒大违约为例主要论述了我国职业体育的契约精神和诚信问题。

2.3.1 职业体育的契约精神和诚信

体育竞赛表演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赛事。就目前来看, 中国职业化程度最高, 市场最好的赛事无疑是中超联赛和CBA联赛。就在前不久, 中超未来5年的版权更是以80亿元人民币卖出, 这样的天价更是让各方提出中超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足球赛事。池建以恒大违约作为引例, 明确提出俱乐部的违约行为直接损害到了赞助商和球员两者的利益, 对于赞助商来说, 俱乐部并没有按约定行事, 私自更换胸前广告属于违约行为, 这样的情况在欧洲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这样会导致未来再也不会有赞助商赞助此球队。对于运动员来说, 因为俱乐部的违约行为, 使他们即使赢得了比赛也无缘参加最佳团队的评选。这是对运动员尊严和名誉的一次严重损害。

当然, 这件事不仅仅出现在中超俱乐部身上, 也曾出现在CBA总决赛上。2014年-2015年CBA总决赛, 北京队与辽宁队的对决堪称中国篮球史上的经典战役。但在关键一赛开始前两天辽宁俱乐部提升了场内票价, 宣布已售出的票全部作废, 为此球队还特意向球迷们表示歉意。即便如此, 涨价票还是全部售完, 但媒体对球队的口诛笔伐也影响了辽宁球队, 并多多少少影响到了球队的备战, 再者球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怨气发泄到了球员身上, 使得北京队最后获胜。这是一件典型的违约事件, 在中国篮球顶级职业联赛夺冠比赛出现这样的如此不职业的现象也是让人匪夷所思。

新中国体育奠基人贺龙元帅曾经说过:“三大球上不去, 我死不瞑目。”但如今三大球当中成绩最好的排球却在联赛中遭遇市场冷遇, 新赛季没有冠名商, 这也是自1996年排球联赛开创以来第二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回想2009年, 恒大集团出资2000万人民币注册恒大女子排球俱乐部, 其也曾被媒体称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真正的职业排球俱乐部。恒大也聘请过郎平, 并采取一系列手段吸引媒体和球迷的眼球, 完成对自身品牌的提升, 可是, 仅四年零八个月后, 恒大女排便从中国排坛中消失, 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上述三大球的例子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构不成体育产业主流, 但对这种法治和契约精神的漠视, 非常直接地反映出体育产业的乱象。

2.3.2 体育产业的乱象亟待规范

对于这样的违约行为, 不仅仅直接损害到了赞助商和运动员的利益, 也间接损害到了体育产业。2015年, 商业巨头们抢夺国内外体育赛事资源, 我们试想一下, 如果国内俱乐部广泛存在这样的违约行为, 还有哪一个赞助商会投资?赢了球赛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 还有哪个球员愿意踢球?没有赞助商投资、球员的积极性不高, 试问我国职业赛事如何生存?

面临这些问题, 池建提出了四点意见:1、深刻理解体育产业的本质。体育产业的本质就是产业, 它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其与体育的结合。2、立足体育,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运作规则。现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低,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重视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3、坚守底线, 建立健康产业生态。要以诚信为本, 童叟无欺, 并且加快完善体育产业法律配套保障体系。

2.4 体产元年之“互联网+”

马力在报告中就“体育场馆”、“互联网+”为例说到了体育产业元年以来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首先, 第一方面要认清形势, 就是“互联网+”的重要性:1、“互联网+”这个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战略意义重大。2、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3、了解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新常态。4、是人类发展时期一个重要变革。现在“互联网+”是一个很新、很重要的变革时期。

第二方面是关于体育场馆与互联网两种不同的加法。马力基于对体育场馆和互联网行业的人士提问得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加法:1、在对体育场馆人士提问两者之间的加法时, 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给出的是“体育场馆+互联网”。2、在对互联网人士提问两者之间的加法时, 互联网的工作人员给出的是“互联网+体育场馆”。那么到底是“体育场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体育场馆”?

随后马力对两个不同加法的现状做了阐述, 首先是“体育场馆+互联网”体制内的“+”, 其表现形式有门户网站、APP、用互联网管理、收集发布信息、招投标等。通过“体育场馆+互联网”确实促进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质量、增加了业务范围。但是实质上体育场馆就是出租场地的大物业, 其经济效益是能够穷尽的, 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工具, 没有任何附加值。

而“互联网+体育场馆”, 体制外的“+”, 其表现形势有通过APP, O2O实现场馆的智能化、快捷化、信息化, 能够查询、对比、预约、报名、付款、邀约、评价、积分等。通过“互联网+体育场馆”提供个性化在线服务, 获得更多信息,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社交、分享, 积累大数据。其实质就是互联网+体育场馆=流量+客户群, 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入口切入到场馆的用户群, 把分散的场馆资源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整合起来, 再经资源的评估来撬动社会资本。

第三方面的公共体育场馆的制约因素, 主要包括人、财、物三个方面。首先是用人制度方面,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实行定职、定岗、定编。其次是财政制度方面, 公共体育场馆执行的是实行差额拨款, 执行工资总额控制, 工作人员人均年收入7.2万。最后是国有资产方面, 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厂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有偿使用, 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 未经批准, 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如果场馆进行出租, 则要执行“收支两条线”, 比如租用场地给社会俱乐部当作办公房, 房租要上缴财政, 和场馆没有关系, 所以导致场馆没有开发积极性。

所以, 综合这些制约因素用一句话概括:干好干坏都一样、多劳不多得、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 马力对上述问题有他的思考, 首先是他对体育场馆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思考。他将误区分为三点:1、在经营场馆的时候, 往往把体育场馆做成运动场馆, 只是为群众提供运动场地, 体育场馆没有加上体育的附加值, 我们在运营场馆中应该在体育上多做文章, 因为体育内涵要大于运动。2、几十年来, 我们一直在发展“运动”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忽略了体育发展的本质, 似乎发展了“运动”就是体育的全部内涵, 也就是说体育场馆更多发展的是运动, 而不是体育。3、体育场馆更多的是发展运动产业, 而不是体育产业。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 而我们目前所做的是在发展运动产业, 很少有人从发展体育产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所以, 我们大多是在大型品牌赛事上做文章。

其次他对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上的误区进行了思考,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属于事业单位, 带有较浓厚的公益性色彩。但是公共体育场馆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补贴, 就无法存活。因此从现在的体育场馆来看, 无论是私有还是国有, 无论怎么改革重组, 无论体育场馆怎么“+互联网”, 始终都要在运营、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做文章, 靠财政补贴。有几个解决的方法:1、资产划拨国资委, 按现代企业方式运营。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公共体育场馆是否做到了未雨绸缪?2、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 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我想问问我们的社会第三方, 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当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你敢接盘吗?3、集团式发展, 品牌输出, 或并购联合或加盟连锁。但作为我们的体育场馆是否做好了准备?4、实行混合所有制, 按PPP模式运营管理。解决了所有权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政府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经过对于体育场馆的思索马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对于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上的建议他分为两点, 第一点:在做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 打好“体育场馆+互联网”的基础, 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实用性服务平台, 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实用、互动的服务, 实行全智能化管理。第二点:同时要跳出场馆看场馆, 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整合体育场馆的全链条。也就是互联网+体育场馆=智慧化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打造智慧化体育场馆, 数字化是基础、网络化是条件, 智能化是核心。

其次, 马力在谈论两种不同加法时提出对于体育场馆“+互联网”首先要认清主体优势, 其次要线上线下一起运作, 对于体育场馆来讲, 一定要尽早布好管道。而后要明白互联网只是渠道, 要打造好线下的体育场馆。最后, 虽然很多东西都可以上门服务, 但运动必须要有场地, 而且具有天然的社交性。因此线上线下的整合非常重要,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不具备场馆资源, 但对于体育行政部门而言, 这是体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切入点。

对于"互联网+”体育场馆, 首先, “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管理模式逆向整合传统企业, 通过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塑造传统体育企业。其次, 社会资本以不同的切入点切入“互联网+体育场馆”, 是以现有业务为起点, 向体育产业链的上下端进行发展, 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再次, 移动互联网也罢、移动硬件也罢其实质还是解决用户需求问题。最后, 用户=场馆+人群,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 往往注重的是人群客户, 而忽略了场馆客户。

再次, 互联网企业需要了解公共体育场馆对互联网的需求, 马力将体育场馆对互联网的需求分为7类, 这7类分别是:基础资料管理、硬件参数管理、项目收费管理、前台营业管理、场地预定管理、会员营销管理以及能源消耗管理。

最后, 马力给“互联网+”和体育场馆结合出两个主意。传统行业的做法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按互联网的说法是:羊毛出在牛身上, 让猴来买单。

首先他提出了健身红包: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企业和场馆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向客户发放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租用的现金抵用券。从顾客的角度来说, 一个客户想要打羽毛球, 他正好在网络平台有一张羽毛球场地40元抵用券, 那么, 他就可以拿着这张抵用券到相应的场馆进行消费。从体育场馆的角度来说, 看似在网络平台亏损了40元, 但是,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公共体育场馆因为免费、低收费向群众开放, 国家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助, 补助标准是体育部门所属体育场观众座位数20000个以上、体育馆座位数3000个以上、游泳馆 (跳水馆) 座位数1500以上。国家支持大型体育场馆低价或是免费租场地给大众人群并予以补贴, 那么亏损的40元就可以从政府补贴中赚取。

其次是运动扶贫:互联网企业和我们的场馆联合做一个赛事, 比如说网球, 这项比赛赞助商提供实物赞助, 比如说网球拍、网球都可以, 所有报名参加比赛的人不交报名费, 用运动装备当报名费就可以。当这些运动装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 估算一个很低的价格放在APP上, 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但必须用虚拟币, 而虚拟币必须到指定的场馆健身才能获得, 每次来场馆锻炼的人都可以在APP上得到一个虚拟硬币, 当累计到一定额度, 就可以用这个虚拟硬币购买这些运动装备, 再实名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孩子。

在最后的结语中马力表示体育场馆在目前阶段首先要先做好“+互联网”, 搞好场馆本身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但同时一定要用“互联网+”的思维筹划未来的发展。

3 论坛带来的思考

2015年对体育产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论坛中的报告中呈现出来的闪光点也许不仅只限定在我国体育产业元年, 也可能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为来的发展趋势。

3.1 专业智库的重要性

在谢寿光的报告中提出:体育蓝皮书是发展新型体育专业智库的最佳抓手, 这个时代想要在任何一个地方有所发展, 都需要大数据做深入分析, 需要对需求、对投资、对环境做出精准的分析和判断。我们拥有一个有份量、有深度的专业智库, 就能够为我国体育改革、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建设性报告。

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信息泛滥的时代, 每日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 我国是数据大国, 自然有很多关于体育产业的数据还未被梳理出来。笔者认为, 在当今时代, 我国体育产业应当以广泛收集和梳理相关数据为关键, 真正形成体育产业大数据, 并且要提高收集者的相关性研究能力, 当我们收集的数据足够大时, 仅仅通过简单的算法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而不是在一个小数据库中寻求一个看似精确的算法。

为此, 可以提出两种收集体育产业数据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和互联网公司联手, 从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数据。第二种方法:呼吁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重视数据收集, 通过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构建体育产业智库。

3.2 休闲体育脱颖而出

在拿大滑铁卢大学罗恩·E·麦卡维尔博士口中, 休闲体育成为了让我们在运动中放下任何沉重的包袱, 去回归自我, 回归本性的运动, 使我们在运动休闲反复愉悦的体验中时发现并回答:我喜欢什么?我在意什么?我擅长什么?每一次的尝试、探索和学习。

此外, 钟秉枢在素质教育缺失的部分提到了我国未来发展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要加快国家创新战略的进程。并在休闲时代来临的挑战中, 又提到了休闲文化是一个国家创新、创业的根基。这多多少少与休闲体育有些千丝万屡的联系。

未来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 当下是大数据的时代, 越来愈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查阅到体育锻炼的相关信息, 加之我国媒体对体育的大力宣传, 人们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休闲体育方面。另一方面, 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闲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所以越来越重健康问题。这两方面让休闲体育成为人们的新宠, 随之而来的休闲体育产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休闲体育不仅在本次会议上作为重点论述, 将来也会在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

3.3 职业体育有待规范

在过去的2015年, 随着《意见》的颁布和实施, 我国体育赛事朝着职业化趋势快速发展, 职业赛事之所以能够成为本次论坛的闪光点是因为职业体育已然在体育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事情都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在快速发展过程总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正如池建在主题报告所提到的:如果我国职业俱乐部没有契约精神和诚信作为职业体育市场化运作的立足点, 一方面, 损害了赞助商的利益, 将不会有赞助商对球队投资;另一方面, 损害了球队队员的利益, 比如中超违约事件中, 球队队员虽然踢赢了比赛, 依旧没有资格参与“最佳团队”的评选活动, 这将沉重打击球员的积极性。所以, 体育产业急需完善法律配套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也要树立客户思维模式。就像池建以CBA篮球联赛为例, 辽宁俱乐部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间涨票价, 是很不职业的。职业体育赛事要遵循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是要把顾客放在第一位的, 一切围绕着顾客运转, 辽宁俱乐部这样做把顾客置于何地?所以, 我们不仅仅需要“外部约束”, 即用硬性制度来规范, 更需要俱乐部以一种“内部约束”即客户思维约束自身行为, 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所以, 在未来职业体育的发展路途中, 要深刻理解体育产业的本质,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运作规则, 还要树立客户思维, 不仅要要求发展的速度, 更要规范发展, 几方面合力达到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

3.4“互联网+”的逆向思维

在论坛中, 互联网+这部分内容是被当作一个主题报告来论述的。马力在报告中明确提出, 在我们打造智慧化体育场馆过程中, 到底是“互联网+体育场馆”还是“体育场馆+互联网”。显然他在最后的发言中表示:体育场馆首先要做到"体育场馆+互联网", 并且要经过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蜕变, 之后才能够做“互联网+体育场馆”。

近年来, “互联网+”席卷了各个行业, 不仅仅是体育产业。如果将马力的体育场馆与“互联网+”的关系上升为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关系上也未尝不可, 互联网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要吃了什么病都会好, 我国体育产业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顾客体验, 既然如此, 那就更要立足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将体育产业线下打造好, 不要着急往线上搬, 否则, 很可能是“东施效颦”, 并不能取得什么好的结果。

3.5 体育人本思想贯穿始终

在论坛中, 在谢寿光的《拥抱体育黄金时代》中收获双红利的可能是业外精英, 打造专业智库的是业内精英, 所以体育黄金时代离不开人的作用。在钟秉枢的《体育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注重国民素质、体质、社会关系, 他研究的对象本身也是人民群众。在池建的《职业体育赛事的契约精神》中虽然阐述了中国职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他也是基于“球迷”“球员”“培养体育人才”之上进行报告的。在马力的《体育场馆与“互联网+”的关系》中, 他提出“人群客户”“场馆客户”“员工积极性”等词, 这表示在场馆运营中, 不能忽视员工有效管理, 也不能忽视场馆未来的客户人群。阮伟的《如何玩转体育产业》中更多的是论述了体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谢寿光、钟秉枢、池建、马力以及阮伟这五个主题报告人所报告的主题, 看似围绕着体育产业有宏观的双红利政策, 又有微观的赛事和场馆, 但是这五个主题共同的核心都是体育的人本思想。人本思想并不是一个有范围局限的意识形态, 它在我国甚至国际的发展进程中都贯穿始终, 并且人本思想并不是一句口号, 要让它在我们的内心中生根发芽, 所以在未来, 人本思想会与整个体育产业并驾齐驱, 打造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

4 小结

本次论坛基于体产元年为背景, 围绕着体育产业, 业内外各个专家学者发表了诸多意见, 在几个主题报告中既有闪光点也有体育产业中共性的规律。2015被称为体育产业的元年势必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及标志, 在这一年中体育产业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 且在资本市场中脱颖而出, 占领一席之地,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5各方面的支持, 分别是: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社会群众在参与上的支持、业内外精英们在资金上的支持、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以及新技术的支持。这5方面的支持将成为打造我国未来体育产业黄金时代的中坚力量。

摘要: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2015) 》蓝皮书发布仪式于2015年12月12日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围绕蓝皮书发布、迈向2020·拥抱体育的黄金时代、国民体质健康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体育人的视角看体育产业、体育场馆与“互联网+”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以及如何玩转体育产业等几个主题, 业内外诸多专家发表了各种见解。其中, 2015年作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元年并由此带来了休闲体育、职业体育、互联网+、体育人本思想等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共识。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体质健康,体育场馆,互联网+,休闲体育,职业体育,体育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 2015, (11) :43-45.

[2]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135-146.

[3]赫忠慧, 董进霞, 张锐.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会议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6 (05) :394-398.

[4]王飞, 池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约束[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6 (4) :298-300.

[5]李燕燕, 兰自力, 陈锡尧.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特征、类型及实现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7 (6) :488-492.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 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8

体育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与其它人类文明成果一样,离不开人类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到了现代社会,体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出来。有人把体育比作阿拉伯神话,似那位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小孩从魔瓶里放出的怪物,随着一口轻烟,它升腾于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至,因而对全世界60亿人口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体育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焦点,社会的折射,体育与家庭、宗教、政治、经济这些传统的领域一样,也是社会中带着普遍性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社会性制度,是当今社会中最为广泛的文化领域之一。正如《全民健康计划纲要》中提到的“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1.1 体育与和平的发展

“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体育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着和平与发展。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世界各国普及程度高,是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促进了民间友好发展,也促进了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发展。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地拥有“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中美建交源于小小的乒乓球。日韩联合举办2002年世界杯,朝鲜和韩国积极利用共同组队参加比赛而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奥运会也本着促进各国人民友谊与世界和平的宗旨而赢得世人的注目。

1.2 体育与社会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这种促进作用是相互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2.1 提高人的素质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既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现代化的归宿。而人的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体育运动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人的素质既有体能上的又有心理上的。加强体育锻炼,能保证人有充沛的体力与必要的健康,保证首先有身体条件去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在体育竞争中有规则前提下的激烈竞争,使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应对竞争;又能在竞争中坚守“游戏规则”,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平、进步、团结、友谊的体育宗旨,使每个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责任,让每个人在无形中提高自己对于社会、自身的认识。

1.2.2 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体育比赛的举办,需要场馆及配套的服务等方面的配合。为了保证比赛的成功,自然会相应加强城市的建设,场馆的建设,交通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这就是体育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展现。北京十一届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奥体中心的修建、亚运村的落成等等许多工程,使北京的城市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使北京现代化程度大大向前迈了一步。

1.2.3 加速高科技应用

比赛中许多因素如运动员的服装、球拍、球鞋、及比赛器械都会影响最终成绩,这促使各国体育科研的发展,这些科研成果用于实践,既能为体育服务,又能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

1.3 体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运动,是未来主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最高可达4%,如果计入体育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影响的GDP可高达7%,居所有行业的前六位,在服务行业中居第三位,仅居银行和证券之后。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至3%之间。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声誉等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随着体育商品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体育组织的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其无形资产、市场价值也越来越大,如1999年,我国足球甲A联赛14支俱乐部冠名权一项的收入高达1.8亿元。体育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国民建身娱乐、创造商业利润和国力象征三项功能。体育文化的策划也只有以上述三个功能为出发点,才是可取的。

2 体育文化策划的特点

文化策划是指策划人通过对文化环境的市场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文化资料及手段,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推动文化活动的进程,并且提前判断文化活动开展的顺利程度及其效果,具有一定功利性质的活动。从当今体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各项目的职业化是必然趋势。从策划的角度出发,自然只有把握住这种趋势才有可能使策划成功。总的说来,从上述的三个体育功能为出发点,体育文化策划应有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这三大特点。

2.1 职业化

由于各项目产生、发展的基础不同,这也导致了各项目的职业化程度不同。如足球、网球、棒球、篮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分析起来,职业化产生的条件有:

2.1.1 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积极性高、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开发出来才是有前途的,这一点保证了有基础赢得老百姓去关注。

2.1.2 项目本身激烈、紧张,富有吸引力

观众肯定不会去观看平淡无味的比赛,既浪费钱,又耗费体力、时间。这一点是在有群众基础的条件上,去促使观众经常性欣赏比赛,以此来获得票房价值,与此项目有关的消费也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2.1.3 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管理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对加盟的各俱乐部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以此保证此项目的正常发展。如美国的NBA,日本的职业足球联盟,这些组织既可以是盈利性的,又可以是非盈利性的。这三条是策划中对体育项目职业化程度把握的基本要求。以美国的棒球为例。棒球由于集游戏性、教育性、竞技性于一体,一直深受美国人民喜爱。早在20世纪初,美国国会就通过决议将棒球列为国球,并由总统亲自宣布。自此每年全国棒球大联赛开幕之日,总统必定亲临赛场开球,这已成为传统。节假时,到处可看到全家出动,通过棒球共享天伦之乐。棒球成为社会交际的一个工具。电视几乎随时能看到比赛的录像或直播。而由全国的职业棒球联盟组织的28支职业球队比赛时,总能吸引大量观众。每个队全年大约进行80场比赛,现场观众累计达8400万人次。

2.2 商业化

文化策划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策划主体更好地得到实际利益。体育文化策划商业化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奥林匹克运动自我发展的需要。

自从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创盈利的先河以后,商业化的气息渗入到各单项中来,体育文化策划商业化特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得以体现。

2.2.1 门票

门票是基本的收入,但现在门票应体现出差别,尽可能地考虑各阶层人士看比赛的比例,赚取最大的利润。重要赛事的门票,F1、NBA、足球等门票,各种套票、贵宾票等都非常火暴。

2.2.2 广告

广告既包括运动员服装、比赛用具,又包括场地广告、电视广告、门票广告、赞助广告、宣传广告。广告既是企业宣传的好时机,也是盈利的途径。现在国内联赛的赞助及各队的服装上赞助广告,都是企业最好的广告宣传。

2.2.3 指定产品

是指运动队、运动员指定饮用的饮料,穿的服装以及比赛指定使用的产品、比赛的吉祥物、会徽、纪念品等。十一届亚运会熊猫“盼盼”更是成为风云一时的产品;“李宁”牌服装是中国运动员领奖时的服装;中央五套赛事转播的电脑赞助,由原来的联想到清华同方,再到现在的海尔屏幕显示器等。

2.2.4 出售电视转播权

这是大型赢利的重要手段。在众多体育赛事中,奥运会的核心地位无须赘言。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220个国家九成的电视频道转播,播出时间总计29600小时,收入13.18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费7.98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预计其收入会超过16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可达16.97亿美元!如此多的观众必然是厂商进行商业运作的大好时机,电视台从广告中收取的美元是按秒计算的,所以赛事的组织可利用这一点出售电视转播权,各电视台为垄断转播权必然竞价争夺,最后,比赛组织者的收入相当丰厚。

2.2.5 互联网的发展

领先的传播理念、卓越的传播策略、有效的传播组织,是城市品牌、体育品牌、大型赛事商业运营成功的重要支撑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对体育的影响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据调查显示,美国有22%的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体育新闻和比赛结果。目前美国最为突出的大型体育网络有ESPN体育地带和CBS体育在线,每周分别约有2000万人次的浏览量,随着市场兴趣点的转移,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会与电视转播权一并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部分。运动员的网上赞助、广告等市场活动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3 社会化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由不文明向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因此,文化策划也必然体现社会化的趋势。必然具有社会性。文化策划活动体现了社会化的趋势,迎合了社会化的需求,就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目标,否则,会妨碍策划的正常进行。在世界各个角落随时都在上演着体育赛事,各种形式内容的,有各类人群的,有地域性的,有各种性质的,如公益性和慈善性的、有商业性以赢利为目的,还有大众和娱乐的比赛等。它以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在变成时尚和潮流,从而获得了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煤体的青睐,成为最流行的话题。体育文化策划中考虑到社会化是从社会影响出发,树立本项目或本次比赛组织者的良好形象,以此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入,取得预期效果。如每次奥运会结束之后,东道国必然举办残疾人奥运会。每年都要举行一些义赛为儿童、难民捐款等等。

3 新世纪中国体育赛事市场的展望

中国加入WTO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也将为中国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展望未来,体育赛事将出现下列趋势:

3.1 竞技表演业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现有的职业比赛将成为较固定的市场体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商业开发效益将进一步提高,满足人们各种欣赏需求的新兴比赛形式和比赛项目将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或体现现代化生活的体育项目的比赛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武术、中国式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

3.2 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更加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冠名权、门票、赞助(广告)、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标志产品和指定产品的开发等,目前中国赛事市场已开展,但都不够规范,随意性和偶然性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体育赛事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主办者、中介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3 体育赛事将进入资本市场

随着新世纪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介入体育赛事活动将成为必然。

3.4 国家将通过法律法规调控体育赛事市场

受传统的影响,体育较少受到法律的干预,而往往依靠体育行业内部各种章程、规则的制约。随着体育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国家将加大对体育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将会依靠法律调整比赛各个主体之间、比赛的组织者与观众(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体育赛事的市场化步入法制的轨道。

4 结语

体育赛事已不单纯是追求最佳成绩的体育比赛,它因被赋予宣传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宣传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它所遵循的规律除了体育运动规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媒体的广告运作规律。体育文化策划的三大特点是与体育文化、体育经济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是根据各项目的文化特点及经济背景而产生的。08年在北京的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展现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盛事,从会徽到火炬的设计,再到奥运会纪念银币的创作,都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还有福娃、宣传海报、纪念品,火炬的传递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体育文化的最好时机。同时也必将引起电视台、赞助商社会各界的极力关注,其市场前景是巨大的。当前,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策划将使体育多元化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只有充分把握体育文化策划的特点来发展体育事业,才能使体育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2000,(5).

[2]马晓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J].体育文史,2000,(1).

[3]覃礼刚.全能策划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05-115.

[4]李红玲,电视体育资源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9).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9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文锴,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分别为论坛致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文彰,韩国驻华使馆公使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做主题演讲。四百多名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齐聚燕园,共享这一年一度的文化产业盛事。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一次重要大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吹响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号角。当下是全国各地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十八大精神,研究制定或者落实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新目标、新要求的关键时期。纵观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文化、科技与创意三者相互渗透生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直接、更快速、更迅猛。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在此背景下,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旨在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如何融合互动、如何带动中国文化产业振兴、如何助力“文化强国”梦想的实现,既有重要的当下意义,也有很深远的前瞻意义。

关于本届论坛主题的选择,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提到,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加快了我国以文化内容和科技支撑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当前,以经济转型为契机,以现代市场为手段,以数字技术和新兴媒体为载体,推进文化造镇、创意造城的进程,这将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历史契机。因此,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手段,打造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显著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成为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本届论坛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就是要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实现“文化强国”和“美丽中国”的庄严使命。

在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开幕式中,各位来宾对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十年来的发展和成就表达了赞许和肯定,并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首先发表演讲,指出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重要时代意义。一方面,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论坛“文化与科技”的主题具有深远意义,科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持,而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随后,陈委员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期望: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要重视长期的发展,脚踏实地,避免盲目增长;第二,对成绩的客观评价,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贡献的产值,还要重视其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避免技艺失传,也要避免仿古文化泛滥。最后,陈委员长表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核心是文化价值的竞争,而内容缺失是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例如,电影产业国产电影票房破亿之时,电影内容价值问题的凸显令人担忧。因此,要深入落实文化的科技创新工作,产、学、研同心协力,共同实现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望,并预祝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介绍了北京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上做出的努力。李岩松提出,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十年是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十年间,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从新芽成长为大树,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高地。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自觉,担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北京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中的重心之一就是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传承,为此,北京大学建立一系列文化艺术的相关科研机构,组织了多个以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以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为基地,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联合发起的昆曲传承计划在北大校园掀起一阵热烈的昆曲风,该计划中的《经典昆曲赏析》课程,被北大学生称为史上最火爆的公选课。北大正在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新思想、新领悟的诞生。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文锴,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成果向论坛汇报了海淀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指导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的工作成果。海淀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才的优势,目前该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已达到北京市整体的50%,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十六园等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也成为海淀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孙区长表示,海淀区将在文化与科技的方向继续发展,树立“文化中关村”、“科技中关村”的形象,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战略,努力成为双轮驱动的示范区。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探讨。叶朗认为,伴着十八大新风,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将比过去九届更加成功,在发掘新思想方面将取得更大成就,北大作为研究型综合大学,肩负着孕育新思想、产生新学派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总目标,弘扬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当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平衡,物质、技术、功利的追求统治了人们的心灵,而精神生活被冷淡、被挤压。更多地关心心灵世界成为时代的呼声,召唤人们回归中华文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动文化复兴。

在接下来的主论坛中,演讲嘉宾围绕创意城市建设、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发表了题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主题演讲。从战略意义、城市发展的实际和经验三方面发掘文化强国的三条重要路径:旧区改造、资源开发和旗舰项目。并以德国鲁尔区为具体案例提出将工业区改造成全新概念新区的方式;以主题“秀”和主题公园等国内多个创意产业扩大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成功例子,以及常州市“恐龙园”、“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组成的主题公园群的案例证明了文化产业促进了从传统经济到文化经济的转变;以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阐述了文化旗舰项目将文化活动和不动产计划、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创造了市场效益。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文彰畅谈了自己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意思考。对于如何进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拆建问题,周文彰认为应该明确四个区分:第一,区分纯粹/混杂街区;第二,区分历史/暂时街区;第三,区分参观/使用功能街区;第四,区分公益性/商业性街区。周文彰认为,文化历史街区的建设要有文、古、雅、林四大特色。文,就是文化和文明;古,就是历史,古色古香,对古元素进行恢复重建;雅,就是古雅精致;林,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绿化意识,绿化要服从生活需要。周文彰还提出,实现文化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开发商业模式和加强宣传推广。精品意识就是要提高建设品质,杜绝假冒伪劣,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历史街区应对商业模式抱有宽容理解,商业价值可以提高街区的吸引力,商业气息不可怕,关键在引导、规范和管理。

韩国驻华使馆公使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从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的合作现状及未来前景发表了主题演讲。韩国文化院在过去一年非常繁忙,这是文化大发展的愉快景象。总结起来,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向对方人民宣传本国文化;第二,两国优秀文化产品的共享;第三,策划、制作等阶段的文化交流。需要克服的问题有:第一,平息文化所有权纠纷,让人们意识到文化是共同的资源而非国界可以限制的;第二,消除障碍和限制,两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更加开放,对文化出口的贸易也更加自由;第三,两国加强著作权保护工作,去年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著作权方面的协议,这方面的合作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从企业和产业化的视角探讨了自己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入思考。当下,我们正面临着文化科技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双驱动双提升的大趋势,数字化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高度融合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陈少峰勾勒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娱乐内容服务将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大驱动力,海量内容需求也将促进网络应用移动技术升级。五种合力将联合驱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生活方式与数字技术相互加强,青少年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更加短频快和互动化,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意内容相互依存,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媒体化、平台化、技术化和移动化,网络购物促进宅人化数字化消费生活。陈少峰还提出文化科技融合的几种模式,其中重要的一个模式为品牌化与延长产业链互相促进。以媒体品牌为例,新媒体为媒体产业创造了新机遇,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新媒体为核心的媒体跨界整合带来内容资源的集约利用,如创业者可以拥有新媒体的发展空间来从事传统媒体的延伸业务;而内容资源共享加快了品牌培育的过程和广告产业的平台资源整合。其他模式还包括传播内容、交易内容、下载内容、自制内容和开发延伸产品五位一体平台、数字全产业链产业聚集、提升体验力、借鉴和本土化结合。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共有八场各类专题研讨,其中包括1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和主论坛、1月5日下午三场高峰研讨、1月6日全天的一场专题研讨及五场主题论坛,将有一百五十余名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精英和代表人物发言论道,分别围绕文化软实力与美丽中国、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驱动力、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复兴、两岸文化产业案例经典、创意战略与文化影响力、文化内容跨界融合等多个焦点议题深入展开,多维度展开对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创”融合之道的探问,共同把脉产业振兴新引擎应该如何发力。

此外,在论坛前后,还开展了“创意中国榜”2012年度评选的特别策划活动,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研讨会系列研讨,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和圆明园正觉寺参观考察活动。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别策划活动,“创意中国榜”2012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评选结果也在1月5日下午的高峰研讨上揭晓。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新浪财经频道联合主办,从领军企业、新锐人物、年度大事件三个角度收集本年度值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记录2012年中国文创产业取得的辉煌业绩,以评选发布和高峰研讨的方式,总结和推广这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全面展示创意领导人和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应用“用创意创造价值”的战略。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 篇10

哈尔滨是一座崇尚冰雪体育、并极具冰雪文化传统的城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市就有号称“中国冰雪运动摇篮”的美誉。哈尔滨冰雪运动员先后夺得全国级世界冰雪运动冠军百余次, 先后培养出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浩、于亮、王珂等世界冠军数十人, 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冰雪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坚实的群众基础, 哈尔滨市每年平均开展以冰雪运动为龙头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350项次左右, 参与人数达50多万人次。形成了以冰雪运动为龙头, 以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现代体育竞赛及健身项目为主要内容, 以极具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冬季体育项目为补充的, 满足各民族、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内容。多年来, 哈尔滨市以冰雪运动为龙头, 精心打造了一大批极具北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品牌和一系列精品工程, 有效促进了全市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

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为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带动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整体进步,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健康水平, 有效地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的同时, 更为哈尔滨这座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魅力, 锻造出了这座城市发展中所急需的一种时代精神, 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为此, 哈尔滨人提出了通过举办大型冰雪体育赛事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理念。近年来, 哈尔滨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冰雪大世界”、“冰雪运动会”、“冰雪产品博览会”等引人关注的大型赛事或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百名以上的各层次新闻媒体记者, 因为冰雪运动而涌向哈尔滨、了解哈尔滨、认识哈尔滨, 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各种传播方式宣传哈尔滨的冰雪体育文化。让全国范围内有更多的人通过冰雪运动知道了哈尔滨, 并纷纷来哈尔滨参观冰灯、体验冰雪运动、领略城市冰雪文化。[1]随着世界大冬会在哈尔滨的成功举办, 更增强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对外的吸引力;让哈尔滨人认识到举办大型冰雪体育赛事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理念的正确性, 将申办冬奥会作为哈尔滨城市发展和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目标。冬奥会的举办可使举办国从申办到举办后的数年之中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时间、高密度、众多媒体的宣传, 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知名度, 非常有利于举办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这种知名度的树立和良好的形象的展示能进一步为哈尔滨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也能够促使哈尔滨冰雪运动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 真正实现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布局

哈尔滨市在城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中首先立足解决冰雪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投资上亿元兴建了市速滑馆、冰球馆、亚布力滑雪基地、帽儿山滑雪场等大型冰雪体育设施;修建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公益性冰雪体育广场。同时利用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基础, 将旧体育场改建可进行多种冰雪活动的体育场馆, 在大冬会结束后免费对市民开放。[2]其中冰上场馆部分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区内, 主要有:哈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冰上基地天润馆、哈尔滨市冰球馆、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哈尔滨市商业大学体育馆、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会展中心体育馆、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哈尔滨市滑冰馆、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等。雪上场馆主要集中在亚布力地区、帽儿山地区。亚布力滑雪基地有高山滑雪场地、越野滑雪场地、自由式滑雪场地;K125跳台滑雪场地等。帽儿山滑雪场主要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和单板滑雪U型槽等场地。这些场馆的建设与改造为保证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让市民能进行冰壶、速度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单板滑雪等冰雪体育活动, 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又培养了人们的冰雪情趣, 让市民在冰雪运动中强健身心、休闲娱乐。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利用现有的冰上场馆, 定时为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竞技项目及非竞技项目等服务活动;定期召开全省冰上综合性的趣味运动会, 将民间传统冰雪体育活动与现代竞技体育融为一体;利用完善的冰雪体育场地设施, 打造和创建全民健身基地、青少年冬令营基地等, 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四、哈尔滨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内涵

1. 不同层次的竞技运动与竞技表演

哈尔滨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中把冰雪体育运动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主线, 确定了不同层次运动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环节的思想。把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表演、高水平冰雪体育竞赛作为城市的品牌, 从培养国家级运动队伍的方式去培养城市专业队, 构建不同年龄阶段梯队的运动队。同时发展企事业冰雪运动队伍、城乡冰雪运动队伍、中小学冰雪运动队伍;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冰雪体育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使哈尔滨冰雪体育运动形成了体系化、层次化和系列化的发展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扩大了哈尔滨城市的知名度、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使冰雪竞技运动成为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主体。

2. 冰雪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哈尔滨拥有深厚的冰雪体育文化基础, 冰雪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 创新了哈尔滨冰雪运动大会、哈尔滨冰雪节,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等文化火花。其冰雪竞技体育、冰雪群众体育文化、冰雪游乐活动等一系列冰雪体育运动就系统的诠释了哈尔滨冰雪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冰雪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向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形成了以冰雪体育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化体系。其深厚的冰雪文化已经融入到人民生活中, 从市长到企业家、从工人到农民都积极参与进来。冰雪运动已经成为哈尔滨市人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整座城市都散发着强烈的冰雪运动气息, 拥有最广泛、最忠实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每次冰雪运动比赛或大型赛事, 都有上万名观众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 而每一个观众也都会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大声呐喊、加油。这种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生活的冰雪运动、冰雪体育文化, 是我国北方人民群众冬季体育生活方式最真实的写照, 也是哈尔滨独特的城市冰雪体育文化的根本。

3.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赢

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自2001年就开始城市经济的转型试点工作, 在转型中哈尔滨人认识到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以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发展经济。因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当这种软实力与科技、商业、服务业等结合在一起时, 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一种硬实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3]哈尔滨通过发展冰雪体育运动、增加冰雪体育人口, 在打造冰雪城这张城市名片同时, 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了城乡一体、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通过“冠名、立杯”, 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体育事业, 通过引入高水平赛事努力培育竞赛冰雪体育表演市场, 使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中的冰雪体育用品销售、冰雪体育赛事表演、冰雪体育健身指导等产业的经济产值大幅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冰雪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 冰雪体育运动只是北方人们冬季一种增强体质的手段。如今, 冰雪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们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关系、与一个地区或城市精神风貌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这一方面源于冰雪体育运动的内涵在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逐渐丰富, 另一方面也源于冰雪体育运动在社会发展中其振奋人们精神、激发人们上进心、增添群体的凝聚力等社会功能体现得愈加充分。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尝试, 哈尔滨市在经济转型中以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为我国其他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方法, 探讨我国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哈尔滨发展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实现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过程, 为我国其他城市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冰雪文化”,城市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喜君, 刘巍.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奥运会发展战略”构想[J].冰雪运动, 2007 (5) :81-83.

[2]刘书勇, 等.近3届世界大冬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 :42-45.

中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篇11

体育产业发展红利释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改革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这些政策和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意见》的出台,对整个体育产业都是利好消息,中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将大大推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虎扑体育创始人、董事长程杭说。

国内资深体育营销从业者、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分析道,《意见》指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挖掘体育产业潜力,培育消费热点,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有望发生本质的变化。

近两年,《意见》和《方案》所释放的改革红利已经显现,“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被取消;中超联赛5年版权费80亿元;各大企业在全球跑马圈地;多家欧洲足球俱乐部被中国资本并购或入股;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全民健身热潮汹涌

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民参与。目前,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马拉松热”“冰雪运动热”已成为一种全民健身热潮汹涌的标志性现象。

马拉松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到2015年的130多场,再到2016年预计的约200场。而2015年参赛人次超过150万,是2011年时40万人次的近4倍。即便如此,国内赛事从量上看依然供不应求,潜力巨大。

郑开马拉松执委会主任刘斌说,跑马拉松现在已经成为健身新时尚,市场有了,赛事自然就多了,举办马拉松赛的趋势是政府拨款越来越少,市场资助越来越多。

借助于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中国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的目标。申奥成功一年多来,中国的滑冰场、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从2015年12月开始,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滑雪协会、中国冰球协会和中国冰壶协会联合组织了以“大众冰雪季”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冬季项目活动,吸纳了各种冰雪活动及赛事50多场。活动历时4个多月,遍布全国15个省区市,超过3000万人次参与其中。

2016年6月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基本形成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让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资本和人才涌入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和人才的注入。如今,中国资本在全球“买买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家欧洲老牌足球俱乐部都换成了中国东家。在最近的一年多,华人文化、腾讯体育、阿里体育、万达体育、乐视体育这5家资本巨鳄在中国体育产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布局。

华人文化在体育产业版权市场上频出重拳,中超5年80亿天价、入股曼城母公司等。腾讯对NBA的网络直播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产业领域IP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阿里体育正在打造中国体育经济的数字平台。万达2015年完成了入股马竞、控股盈方、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等诸多大动作。乐视体育正在制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等市场机构研报指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已从以往单一的体育赛事,发展为上游体育赛事、竞赛表演和健身,中游赛事转播、体育传媒,再到下游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衍生消费在内的成熟产业链,这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创投机遇不断涌现。未来一阶段,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滑雪、马拉松、足球、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等领域将成为产业热点,并有望吸引大量资本进入。

与此同时,一批体育解说员、退役运动员等纷纷涌入体育产业,各种与体育有关的培训机构也迅速崛起,为体育产业积蓄人才。

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 篇12

招募

“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支持并指导, 全国知名香企联合发起成立的联盟, 目的是促进中国香文化产业向整体化、高品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全国香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 以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强国的目标。

如果你在国内经营与香有关的任何企业 (文化、生产、营销等) , 只要你符合以下条件, 均可加入:

1、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致力于推广香文化;

2、本企业在工商局有正式登记, 营业执照2年以上;

3、坚持经营天然香品, 器具年代正确;

4、培训内容符合“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颁布的标准;

经过香文化研究所考核及考察后, 批准加入联盟, 并颁发企业会员证书及铜牌。

上一篇:教学应用方式论文下一篇:大气污染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