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体育

2024-06-20

中国大学体育(精选12篇)

中国大学体育 篇1

大学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动力基础,为全名健身、全民体育提供了教学上的强大保障;另一方面它为社会输出了一代代的体质健康人才。在脑力竞争的社会拥有健康的体质已经成为取得胜利的第一步。大学体育课程是所有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的公共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锻炼和健康健身的基础知识以及疾病预防和伤口处理的基本技能,提高毕业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独立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做好社会生存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准备。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形势如其他学科教学发展一样,从弊端重重的、固守陈规、死板单一、没有活力创造力的陈旧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根据国家形势政策的发展,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植,体育教学逐步打破陈规,创造出新的各具特点、各有特色的大学教学形式,而其中大学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教学形式的新秀,教育界的新宠。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是以在大学校园中成立一个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没有任何歧视的、公平平等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这一俱乐部不是单纯的个体学生建立的社团,而是受学校体育委员会管辖的合法正规的体育锻炼活动和项目的组织形式。现在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普及成为趋势,而我们则要通过大学俱乐部的普及化来研究如今的体育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为其他教育教学形式提供范例,为大学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我们也要研究其中的弊端、发展瓶颈和局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扫清阻碍,提供长久动力。

1 大学体育俱乐部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后起之秀”

1.1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大学体育俱乐部是在大学校园中成立一个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没有任何歧视的、公平平等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这一俱乐部不是单纯的个体学生建立的社团,而是受学校体育委员会的管辖,体育俱乐部有各个体育项目的部门,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思想理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为原则,学生和教师通过加入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锻炼活动的各个项目部门,来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提高了学生老师的身体质量、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趣味和色彩、提高了学生教师的体育锻炼意识、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全民锻炼”的号召,为广大师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的指导,并且制造了充足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气氛。体育俱乐部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台球、橄榄球、柔力球、羽毛球、棒球、健美操、跆拳道、体操、拉拉操、轮滑、游泳、武术等等。详细的教学课程则根据各个高等教育大学的具体、实际经济物质基础条件来定。除了主流的体育项目之外大学也可开设依据学生大众兴趣和爱好的其他项目。在高等教育教学中,采用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提升身心健康。

1.2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普及情况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普及情况笔者主要从国内各城市之间的各大高校普及情况以及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的应用在我国全国各大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中教学其他形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分析比较。

2 大学体育教学的其他形式

现如今我国的体育教学形式主要有3种:一是传统的体育教育形式,完全的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局面;二是体育教学改革以来,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形式与大学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形式相互协调应用的形式,其中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自觉学习的能力的教学局面;三是完全的“三自主”体育教育教学形式,这是一种完全新式的“体育项目为主体,学生完全自己解决问题”的教育形式。

其实这3种教学形式也将成为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阶段,即完全的老师占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为老师传授,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很明显是陈旧的腐朽的不适合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但是这种形式却与中国的自古以来知识“授之于师”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抨击,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它;第二阶段为探索发展阶段,即传统教学形式与大学体育俱乐部形式协调发展的阶段,其实这一阶段不只是涵盖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大学体育教学形式,也包含了教育以及体育教学改革阶段探索的其他新的非主流的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属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上升阶段,有改革的机遇,也有传统教学形式和超前教学形式的阻碍,是迎接挑战的阶段,这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形式的当前阶段;第三阶段是最终“三自主”阶段,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要事件,学生为主体机能”的大学体育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是完全没有系别、性别、级别区分的完全“混搭”和随机地、完全地依据学生爱好组合的大学体育教学形式,这种完全的自主自觉教学形式,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真正地“出于喜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教学局面而言,这种学生完全自觉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素养,这种教学形式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而且我国教学形式正在做出努力,相信我国很快就会完全实现这一最终目标。

3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

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式下,大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革新和探索发展,在新型的世界格局下,这个以脑力劳动为竞争的知识型社会,教育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社会的发展中,健康的体魄才是所有劳动和竞争的基石,所以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成为了教育的重要部件,重视大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康身体的人才的关键,全面素质教育包括了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人才的身体质量是社会的必然走向,同时为了这些要求,大学的体育教育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各个大学都顺应时势展开了体育教学改革,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定势造成了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有疏漏,大学体育教学的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总而言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问题,大学体育教育的革新道路还很漫长……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形势很复杂。一,陈腐的传统教学形式依然存在,传统的固守思维依然存在,教学的弊端也就是必然的。比如,大学体育教学在整体上还是以老师起着重要的指导地位,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受到限制,定式教育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死板不灵活、不新意,造成了教学局面的枯槁、无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单一,体育教学中没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或者说在革新后这种程度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班级授课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却依然是各大大学体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三,运用固定的运动形式来进行测试以评估学生的身体质量存在很大的偏差,并且各种“标准”的设置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 结语

一个行业受到金钱的影响时就变成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成长对于其教育的相关要求的准则相当之高。从体育俱乐部的大范围的普及和人民广泛的参与,我们可以看出当下体育教学的自信与自我取得的一系列良好成果。但同时更应该自省并且改正不足以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再准,俞继英.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和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报,2003,17(1):20-27.

[2]吴毅刚,王建.论学校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上海体育学报,1999,23(2):75-77.

[3]刘志民.上海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论述[J].成都体育学报,2001,22(2):10-12.

中国大学体育 篇2

我的大学体育课程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了。在这两年中,我发现大学的体育与中学的体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在此,我便进行大概的说明。

首先,大学体育与中学体育最根本区别是培养对象与目标的不同。大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培养对象分别是大学生与中学生。这两种学生属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因此对于他们的培养目标自然而然也就存在着不同。

中学体育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大学体育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此外,大学的体育与中学的体育存在的区别还在于其在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的不同。中学的体育课采取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中学的体育课上,男女同学都一同上课,由同一个老师进行教学。但由于男女同学身体素质、生理结构、运动偏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上课形式存在不少的弊端。其次,中学的体育课都由学校规定课程,忽略了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的权力,打击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高中体育课显得呆板、不活泼。以我曾在的中学为例,体育课的教学项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统一的安排。

但是,中学的体育课教学形式也是顺应其需要的。学生可以对体育这门学科有整体的认识,以至日后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因此,学校在教授时就必须有计划地安排体育的课程,以使其多样化。再者,学生在中学求知阶段好奇心较强,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而大学的体育课则以项目为单位。在这种以项目为单位上课的形式下组成的体育班,里面的成员可能是来自不同的院系。就以本校为例,我们在经过大一一年的基础体育知识学习之后,在大二便可以开始自主选择一种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并且我所选的羽毛球课程中,就有许多同学是来自其他专业甚至学院的。大学的体育课就如同大学的专业课一样,更多地考虑专一化,这是一种“俱乐部”的形式。学生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体育运动学习,并在更多的时间里对这一项目产生更多的认识。而且由于跨班、跨专业、跨院授课,学院各专业的学生之间可以籍体育运动有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中国大学体育 篇3

一、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学体育的必然选择

1.终身体育的产生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于1965年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即: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继续过程。随之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早川大芳首先提出: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它是终身教育的延伸,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教育与培养的总和,即要在人的一生实施体育。

2.终身体育的内涵

从终身体育的定义出发,我们可总结出这一结论:终身体育指的是人在一段时间内与体育的关系问题。这一时间是人的一生,即从生命开始到结束。

3.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的必然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体育在培养青年一代的科学精神、创造能力和承担社会义务的积极态度,使生活更富有意义等方面实行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意义。大学体育就是要从和平,人权,公正,民主实践,职业道德,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多方面角度,组织、鼓励全体人员在知识、价值观念和技能方面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终身体育是一个客观现实和客观要求,是学校体育不可回避的一个走向,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实现大学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终身体育已成为大学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已由学习技术,增强健康深化为“学会锻炼,学会知识,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目标转化。大学体育必须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是当今大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转化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

我国高校现在体育教学思想大致以运动为目的进行教学。要和终身健身接轨,就必须以运动为目的的教育向健身为目的的教育转换。

体育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我们确定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刻认识到,不但学习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形成认识规律,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是更重要的目标,即“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2.建立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就是使体育伴随人的一生,实现对人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学必须要围绕着终身教育的目标来设计和营照教学的模式,体系,环境和方法。体育课的内容应允许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方法要以启发式和指导式相结合。大学体育教学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和自觉性及自我锻炼能力的培植和养成,有利于发挥师资,场地和器材优势,有序的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并不断提高,持之以恒。

3.构建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新的课程设置体系

面向21世纪的体育课程体系,应该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营养,人口,生物,哲学,健康等学科。可针对大学生终身健身的基本条件,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体育知识讲座,训练队及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发运动者的爱好情绪并使之上升至理性。

4.构建有利于终身体育能力形成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评价时,既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改变那种“千人一面,万人一项”的评价方法,使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5.终身体育目标下整合教师的素质,根据需求转变自身角色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起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终身的思想并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健身运动的原则,不断地研究学生体育运动中的新问题,从心理、生理主客观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和浓厚兴趣。掌握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的特点,帮助克服心理弱点,以助于学生对运动保持良好的兴趣。

学校体育作为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启蒙阶段,是走入社会体育的转折点,因此,必须为其将来打良好的基础。教师利用多种条件,积极改进方法,不断增加知识,努力提高自我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形成身体的内在需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锻炼,感觉到生活离不开体育。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终身体育。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体育 篇4

1月19日上午,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体育》栏目启动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 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副台长陈力,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张燕军、副主席薛彦青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新华社等在京媒体参加了启动仪式。

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教育系统的电视媒体, 在我国教育系统内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教育系统的宣传平台, 打造学生的体育栏目, 把阳光体育活动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 推向社会, 将是一件具有重大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为扩大学校体育宣传,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社会氛围, 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是继《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体育健康知识画刊·阳光体育》杂志之后, 推出的又一新的宣传平台。

《阳光体育》栏目将于每周日15点10分至16点40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 (CETV-1) 播出。它是我国第一档全面反映学校体育的栏目。栏目的开播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积极在全国大力宣传推广阳光体育活动的新形式下推出的。栏目将即时播报大、中学校校园里的体育赛事和活动, 为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90余项体育赛事提供一个集中展现的平台。栏目将突出体现学生体育运动健康、阳光、动感、大气的青春魅力, 体现现代大、中学生拼搏向上、朝气活力、团结友爱、相互促进的精神面貌, 从而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实习周记 篇5

院系:教育学院

年级:2014级

专项:田径

姓名:杨帅

实习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习年级:大

一、大二

实习项目:网球、游泳、篮球

2017年9月03日至2017年12月30日

实习周记

学生姓名:杨帅 指导老师:马波

实习学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2017.09.3—2017.09.09第一周 体育教育专业的我,很荣幸能够进入体育教师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我们。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学校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环境。刚开始,我们都是在熟悉学校的环境、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体育教师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要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这次实习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第一周和其他老师相互认识并分配指导老师,在这里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指导老师帮助。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2017.09.10—2017.9.16第二周

上周学生们选课,我们实习比较轻松,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事需要我们做,这周主要任务就是跟着指导老师看课。这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读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理论和实习岗位实践还是有些脱节,这周指导老师上课时候,我在一旁看课,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经过这周的看课,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有了初步理解。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要学会及时的处理,课堂常规要求要对学生讲清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内容的强度,想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017.09.17—2017.9.23第二周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老师和其他的实习生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对于这个新的环境还是有种陌生感。原本以为做一名体育教师很容易,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时候才发现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容易,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周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写一份热身教案,我在课下认真查阅资料,整理热身活动动作,尽可能的设计的合理,防止学生受伤,设计好之后,等待老师的检查。2017.09.24—2017.9.30第四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四周,还在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环境。这一周,对我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由看课开始过渡到带学生做热身活动。上周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写一份热身活动的教案。由于上课的内容(网球、游泳)不同,场地的限制,选择合适的热身活动。指导老师修改后,我开始了上课的第一步,集合、点名、安排见习生、热身活动一系列工作。我在办公室模拟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学生时,还是紧张、心跳加速,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是对于时间的掌控,口令的节奏、响度还有待提高。每节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不足,经过一周的过渡,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心觉得做一名体育老师不容易,尤其是指导老师给我们讲的教学经验,更是醍醐灌顶。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教师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像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实在不行还可以问指导老师,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2017.10.08—2017.10.14第五周 一周过得很快,转眼第五周过去了这周我是独立上课,指导老师看着然后课后帮我指点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一个多月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课,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守时。独自上课这一周,小错误很多,指导老师都在课后帮我指出,只有让自己的错误减少才能变得优秀,每一节课前面我都会安排很长的时间备课,尽可能的少出错。教案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安排,复习旧动作学习新动作,每一项尽可能的安排的合理。这周独自上课,感觉有点累,但是很充实时间安排的比较满,提前查找资料、模仿动作。每节课都能进步一点点,相信下个星期能做的更好。2017.10.15—2017.10.21第六周

这是我第二周独自上课,每节课前都会用很多的时间备课,把上课要用到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错误动作的改进方法都背熟悉,防止上课出现忘记得现象。这周学生非常的配合,我说的都做到了,看着同学们很努力,我也很欣慰,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当时的感觉就是,你们愿意学,我就尽可能把我会的都教给你们,他们愿意学,自己心里也非常开心。有了上周的经验,这周出错的地方很少。大一新生需要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我们实习生课下自己练习,互相纠正错误,然后上课再去教给学生们,镜面示范由一开始的不习惯到习惯过渡,学生队列队形的变化。指导老师告诉我要尽快的记住学生的名字。但是六个班还真的不容易记住。我的专项是田径,普修了篮球、游泳。我教六个班包括游泳、篮球、网球,游泳和篮球我学习过,接触的也比较多,但是网球真的没有接触过,虽然教学任务要求以网球为辅助,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但是一些基础的网球技术还是需要教给学生。所以我就跟着网球专项实习老师学习动作,在网球场跟着练习技术,晚上看视频、看理论。动作学习的差不多,上课的时候在教给学生。每天安排的满满的,感觉好累,但是生活很充实。想成为一名好的体育老师,要会教很多的体育项目,不会就要虚心向其他的老师请教,在网络上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充实。我距离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还要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

2017.10.22—2017.10.28第七周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这周对于游泳班学生的表现有点失望。和游泳班的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相互基本上都认识了,这周上课天冷学生不愿意游泳,下水后有几个不会蛙泳腿技术的,让她们练习技术他们也不愿意练就在泳池里站着不动,过了一会后,要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让她们几个出水上岸,也不出来。不管我怎么说就是不听。当时真的很生气,对她们说:你们在里面待着吧,爱学不学,我不管你们了。自己那么用心的教,学生就是不配合,我真的很生气。回想以前做学生的时候,也和老师这么作对,以自己现在什么去思考,我只想对老师说声:对不起。做一名老师真的很辛苦。课下实习老师告诉我:上课遇到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你的处理方法,不管她们,正中她们的下怀,她们就想你不管她们,她们自己玩,你应该强制让她们出水在岸边坐着看其他的同学游泳,冻她们一会。实在不行让她们出水换衣服走人选修其他的项目,对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态度就是要强硬,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你要是天天这么生气,还不把自己身体气坏了。如何处理各种学生也是经验,不能一蹴而就,经验是积累而来的。在上课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急躁。2017.10.29—2017.11.04第八周 为丰富学校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周举行了教职工运动会。体育组全体老师担任裁判,运动会项目较多,但大都以趣味性、合作性为主,我和我的指导老师负责起点发令,首先指导老师做示范,组织参赛运动员,和终点进行旗语,然后发令。接下来就是我独自完成工作,就当是为以后的裁判工作练练手。发令员在正式比赛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现在先练习,为后面的田径一级裁判打下基础。等我们真正的步入职场,职工运动会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要学会如何举办一场职工运动会,项目、器材、时间的安排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本次职工运动会各参赛单位和运动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全体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严肃认真、公正裁判、热情服务,运动会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职工健康的体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对提升广大教职工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增强全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11.05—2017.11.11第九周

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于第九周开始,连续三周。这三周主要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以防测试受伤,然后讲解测试项目、地点以及纪律性,根据老师的要求排队,提前准备学生卡。体质测试的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引体向上、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体质测试的项目符合国家体质测试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学校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便捷、高效和科学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我们在体育组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学习体测器材的使用,将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尽可能做得更好。2017.11.12—2017.11.18第十周

忙碌了一周,终于结束了。这周还是体质健康测试,在室外测试的项目,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恶劣,风大,温度低,所以我们就换着工作。经过一周的工作,体制健康测试基本结束,一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测试。周六日我们安排其他校区体测。一周很快结束了,对于那些没有成绩的,下周进行补测。2017.11.19—2017.11.25第十一周

经过两周的体测,学生基本上都测完了,这周主要就是没测学生进行补测,以及其他项目的考试。学校要求基本四项考试:1000米(男)、800米(女)、仰卧起坐(女)、后抛实心球(男)、立定跳远、100米。经过测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甚至有部分学生身体极度不协调,所以在接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与技术的强度、难度的设计都要合理。

2017.11.26—2017.12.02第十二周 这周指导老师出差,我自己带着学生完成了本周体育课的任务。我感觉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需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指导老师也曾告诉我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可以让同学们增加信心,更利于老师的教学与管理。经过这周单独和学生的相处,感觉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上课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现在,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自我分析,自己教得好的和做的欠缺的都总结出来,在下节课中就能注意自己的错误不能再犯,教得好的再运用起来,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学方法的提高更利于我教学质量的提高。2017.12.03—2017.12.09第十三周

这三周给我的感觉就是累。教学任务、田径一级裁判考试、体操二级裁判考试、教师资格证体检以及应聘需要的各种材料等等,所以这几周都是在奔波中度过的。难免和教学课会有时间的冲突,但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几天假,给我提去应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裁判复习资料也尽可能的帮我找。指导老师也帮我们关注了一些教师招聘信息。指导老师尽可能的给我们腾出时间,复习考研、教师在编、公务员、教师面试,感觉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很贴心。我每次回体大忙完我的事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实习学校,然后准备第二天的课,来回跑真的挺累。但是每节课我都会尽力教好。2017.12.10—2017.12.16第十四周

在上游泳课的时候看到怕水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心里很高兴,也不感觉累了。体育课每周安排一节,由于学生专业实训和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差不多耽误两个月,所以也学不了几节课,有些怕水的都学不会,在这这几周的努力下,都进步很大。看着学生们都差不多能游了,心里很是欣慰。篮球课由于和我的考试冲突,所以这三周都是我的指导老师在上课,篮球班的学生是大一新生,去掉军训时间和体侧时间,上了大概2个月时间的课(7节课)。2017.12.17—2017.12.23第十五周

已经临近期末,学生也快要考试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又要去实训,所以部分学生提前进行了期末考试。安排好教学任务,控制好适当的时间,然后给需要是实训的学生进行测试,所以我这几周周学到的就是:在职场上取胜的黄金定律之一便是要有责任心,凡事尽力而为,并且要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永远不要试图去敷衍自己的老板。有人曾经访问过许多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及精力,远远要比工作本身所要求的多。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

2017.12.24—2017.12.30第十六周

中国崛起 体育先行 篇6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道“关注时代热点,思考社会生活”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媒体聚焦中国崛起”,既暗合中国社会热点,又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样的命题无疑是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社会人生。如此考查有利于考生做出关于社会生活、社会价值的思考和探究;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作文,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写自由作文”的写作目标。

材料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排在第一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巨大变化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即得票率排在前边的六个方面。然后提出写作要求:“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巨大变化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只要围绕“中国崛起”、“中国的巨大变化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或者其一来做文章,都是符合题意的。

审题难度不大,主题较为集中的材料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要比2010年主题多向的三个材料和“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要求容易得多,因为不需要提炼共性的观点,考生一般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现象,能比较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立意比较宽泛,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更主要的是本试题较好地缩小了不同区域的考生因所受教育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较好地体现了试题的公平公正;较好地体现出高考试题的选拔性。

然而,这一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恐怕并不容易,考生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的巨大变化,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理性地思考,要有较高地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准,才能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毋庸讳言,相当多考生只流于表面、不作深入探究,写出歌功颂德的浮夸文章来。这恐怕有悖于命题者,考察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并以此来等衡量其思想和能力高下的初衷了。

【下水范文】

中国崛起 体育先行(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崛起,体育先行。

尽管“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但这种统计概括太过于宏观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体育爱好者的我认为:人们感受最深的当首选体育,体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凝聚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拼搏精神的标志;中国的崛起、发展变化,体育事业骄人地走在了前列,吸引着世人的瞩目。这实在是众口一词、有目共睹。

首先,女排精神,花果繁硕。從铁榔头郎平的重拳出击开始,中国女排历经了一代开创业绩、二代继承发扬的阶段。“五连冠”的铁的事实,让世界为之瞩目、赞叹;“中国排球不是个人的技术,而是整个球队的智慧、精神”,让俄罗斯的“娃们”流下了复杂的泪水。虽然北京奥运会上女排屈居亚军,但女排精神已无可辩驳地结出了丰盈的硕果。

其次,乒坛鏖战,金牌在握。从荣国团第一枚世界金牌开始,中国乒乓球园地就种下冠军的种子,从徐寅生、庄则栋、江嘉良、刘国梁……直至现在的王皓、张继科,几经风雨洗礼,几经拼搏鏖战;从可喜的崭露头角到可贺的乒乓球王国,无论是男单女单,还是男双女双,抑或是团体混合,举世震撼、奇迹频传:场场冠军皆有主,块块金牌都姓“中”!

再次,北京奥运,五星最亮。公元2008年,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岁月峥嵘,永载史册。北京奥运会不论从规模,还是质量,抑或是精彩上,都达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的“无与伦比”的空前程度。我国共有639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角逐,鸟巢之中鸷鸟竞飞,水立方内蛟龙腾跃,中国健儿勇夺51块金牌;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频繁奏响,五星红旗耀眼飘扬!

最后,异军突起,个人夺魁。如果说女排之花、乒坛之果、北京奥运会的大丰收是国家下本钱、集体力量浇灌培育而成的话,那么,异军突起,个人折桂夺魁却是“很私人的胜利”。丁俊晖这个只读到初一的毛头小子,以毅力为师、自学成才,一举成为斯诺克的神童;李娜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坚毅的女娃,她冬练三九、夏战三伏,已然成为网坛上的女皇。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胜利泪水、拼搏汗水,必将溶入中国体育竞技的大海。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上述种种,都是大家亲眼目睹、耳熟能详的。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中国崛起,体育先行吗?

谢谢大家听完我的演讲!

【试水感受】

一、正确的立意。这篇文章所写内容,虽然并非文题材料明确提供的六个大方面之一,但是体育的崛起无疑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组成部分。加之开篇合乎情理的阐发,本文所持观点,应当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绝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

二、严谨的结构。主体部分5个段落,先从看作文材料所得起笔,三言两语即入正题;然后选取人们熟悉并引以骄傲的女排、乒坛、奥运会、私人夺冠作为主体材料,进行富有文采的叙写,且处处紧扣要旨——“体育的崛起”;最后总括全文、申述观点,强化演讲中心。如此以演讲稿形式完成高考文的写作,形式别致、颇具创意。

中国大学体育 篇7

1 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的社区体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萌芽, 八十年代中期才真正兴起。由于社区体育是新生事物, 再加上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 国人对社区体育的了解与认识表现出了滞后性, 一直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 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1 场馆设施不足

社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是一个突出的硬件建设问题。因为场馆设施不足, 有体育锻炼意识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无法得以实现, 无体育锻炼意识的居民更难以转变成为体育人口。虽然硬件设施问题仅仅是一个外部的客观因素, 可作为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 实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讲, 现有的经济水平不足以免费提供给每个社区以充裕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健身路径作为国家提供的简单有效的体育锻炼设施只能满足低层次的锻炼需求。大型的场馆建设仍需社会融资或者投资商出资建设, 然后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在投资体育场馆方面走在了前列。发达城市完善的体育设施看似给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越的健身条件, 然而, 高昂的消费却把大多数的社区居民挡在了门外, 使得社区居民守着体育场馆仍没有场地可以锻炼。同时, 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 开发商的高档体育会所90%都处于亏损状态[1]。受前车之鉴, 多数投资商不愿再冒风险来投资体育场馆。而社会融资建设体育场馆难度更大。因此, 注定了大型体育场馆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在社区得以普及使用, 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无法在社区得以满足。

1.2 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伴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的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 社会体育发展的速度越快,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需求量也将越大。而实际情况是, 当前我国有限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之下,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而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矛盾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持续上升, 人们的体育需求在逐步增大,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在加大。而另一方面, 政府聘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报酬偏低、地位不高, 造成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不稳定;在社区居民现有的文明程度及社区体育知识欠缺的状况之下, 义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十分缺乏;社会体育的硬件建设落后, 场馆设施短缺, 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力用不上, 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上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 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状态。这一对矛盾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 同时也是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社会体育无法解决的矛盾。

1.3 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的成本较高

由于社会上提供的锻炼身体的场馆有限, 且投入较大。为了实现盈利的目的, 场馆投资商通常对锻炼者收取较高的费用, 这让多数中低收入的体育锻炼爱好者只能望馆兴叹。对于投资体育场馆的开发商而言, 由于体育消费者有限, 相当一部分投资商面临亏损的境地。这样一来, 愿意投资体育场馆的商人越来越少, 现有的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越来越高, 选择体育消费的社区居民的锻炼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参加体育消费的社区居民的比例也越来越小。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2 大学体育的优势分析

与社区体育相比, 大学体育的优势显而易见, 优势几乎显现在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针对性, 现就场馆设施、体育人才及价格优势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场馆设施优势

大学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集聚地, 为了更好地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大学校园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充裕而集中。由于学校教学的规律性较强, 充足的场地设施在满足学校体育需求的基础上, 总是有一些时段处于闲置状态。处于闲置状态的场地在项目间又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 篮球场地的利用率较高, 而田径场地、轮滑场地、网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及游泳馆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利用率较低。空闲时段的活动场地作为一种体育资源, 完全可以另作他用。

2.2 体育人才优势

大学的体育人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教师方面, 大学体育教师仅仅是体育人才里的顶尖部分。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学校体育社团的成员、各个专业的体育积极分子等, 他们都掌握着某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体育专业技能及体育相关知识, 他们都是某个项目或者某些项目的体育骨干, 都可以作为体育人才加以合理利用。

2.3 场馆价格优势

大学体育场馆通常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投资建设, 场馆的运营不存在前期投资成本问题。因此, 大学体育场馆的收费相对社会上的场馆通常具有价格优势。较低的收费标准对于更多的社区居民而言, 使得有偿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加大。同时, 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亦可使大学体育场馆拥有更多可支配的场馆运营经费, 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大学体育如何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3.1 大学体育场馆设施面对社区居民开放, 让社区居民“有米可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有体育需求的社区居民而言, 虽然经济问题是个大问题, 但最难解决的却并不是经济问题, 而是场地问题。在拥有锻炼场馆的情况下, 社区居民可以选择多锻炼、少锻炼或者不锻炼。而若没有体育场馆, 那就意味着只有一种选择, 就是不锻炼, 要么只能选择低水平的体育锻炼方式。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若面对社区居民开放, 社区居民就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就有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硬件基础。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合适的时间段利用大学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美国和日本的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已经有很多年的时间, 并且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 创造出了先进的“学区模式”[2], 很好地体现了“混合使用”的理念。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这些经验, 并把其运用到我们的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中来, 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3.2 大学体育人才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角色, 让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有法可依”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康, 身体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但做任何事都有潜在的规则, 如果盲目地锻炼, 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让大学的体育人才担任教练, 或者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 一方面可以弥补社区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空缺;二来可以给“学生指导员”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 让有体育特长且经济拮据的学生获得一些经济收入, 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再则让参加的学生提前得到锻炼, 在走上社会之前掌握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技能, 便于其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重要的是, 与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比, 学生指导员具有更多的热情与耐心, 可以给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给社区居民传授更多的健康锻炼的常识, 让社区居民在锻炼的过程中实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让其在锻炼身体时做到“有法可依”。

3.3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让社区居民在进行有偿体育消费时“量力而行”

社区居民的经济条件是不同的, 同样的经济条件下不同个体的消费习惯也是有差异的。因此, 针对社区居民的收费标准要制定得相对合理:首先不能过高, 不能超过社区居民的承受能力, 要不然就失去了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目的;其次, 不同项目之间的收费标准应适当地拉开差距, 让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消费习惯自由选择锻炼的项目。同时, 不同的收费标准把消费者进行自然分流, 既可避免消费者的扎堆消费, 又可以保证所有的场地都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三, 相同的锻炼项目亦可根据场地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让锻炼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多一些对锻炼场地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樊炳有.社区体育理论框架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 :24-25.

[2]王道平.都市化发展与社区体育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20 (4) :78-79.

中国大学体育 篇8

1 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长江大学在校大二、大三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为600人。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在学生活动现场发放问卷, 指导问卷填写, 并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600份, 其中有效问卷596份, 有效率99%。

2.2 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大量关于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文献。

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 是建立在对自然信息的存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是和物质相对立的, 如知识、思想、观念等。行为的基本意思是举止行动, 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意识来源于实践, 同时意识又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同样体育意识是在体育实践中产生的, 体育意识对一个人的体育行为具有引导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3.2 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状况

3.2.1 大学生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

在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上, 排在第一位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综合“很重要”和“重要”两个选项来看, 其比率高达97.00%, 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基本功能具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是体育锻炼能“预防疾病”和“调节情绪”, 分别为91.85%和90.99%。其它体育的价值功能也得到学生比较高的认可。总体而言,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多元性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见表1

3.2.2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 动机又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要想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非常有必要弄清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根据调查,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排列前三位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77.16%;娱乐、休闲、丰富生活60.78%;缓解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52.16%。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合理的, 既有满足增强体质等生理方面的低级需求, 也有追求休闲娱乐等社会交往方面的高级需求。许多大学生的动机都是多重的, 既有主要动机也有从属动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繁重的学习、考研、找工作等。因此希望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压力也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锻炼动机。体育的功能使体育锻炼具备缓解心理压力, 释放激情的作用, 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采取适当措施加大投入, 引导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释放压力, 塑造健康的心理生活。

3.3 当前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

在体育锻炼中科学地控制每周锻炼的次数、运动强度和时间是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的基础。一般的要求是每周锻炼3次, 每次30min以上, 每次锻炼达到中等强度。统计结果表明, 合计有15.02%的大学生每周锻炼达到3次或以上, 其中男生每周锻炼达到3次或以上的人数占所调查男生总人数为31.21%, 女生每周锻炼达到3次或以上的人数占所调查女人总数为11.96%, 男生要明显好于女生。平时基本不锻炼的男生比率为12.06%, 女生为31.52%。值得提出的是女生有近1/3的人平时基本不锻炼,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见表3)

通过调查得知, 在参与锻炼的学生中, 男女合计有75.54%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其中男生锻炼在30min以上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81.56%, 女生锻炼在30min以上的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63.3%。可见不论男女, 只要参与了体育锻炼, 大多数的学生锻炼时间都能持续30min以上, 当然数据反映男生要好于女生。

关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以及强度, 在我国体育人口标准里也有明确的规定: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 (含3次) 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关于身体活动强度的把握可用下列公式:本人的年龄+运动时心率=170。由于在实际锻炼中很少有人测试和关注自己的心率, 因此本调查以出汗多少来大致判定运动强度。 (见表4)

长江大学学生体育人口比率为20.17%。其中男生为26.95%, 女生为9.78%, 整体来看偏低。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 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 在一所高校里它是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制定学校体育工作和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2009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 学校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h的体育活动。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们还做得不够, 还需要加强。 (见表5)

通过以上对长江大学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之间不具有线性关系。尽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功能的认识水平较高, 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却不理想, 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那么导致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不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3.4 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因素

意识, 从其形成的心里过程来看, 包括三个层面, 既认知、情感、意志。每个层面代表一种意识水平, 由低级到高级。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不统一, 源之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水平还停留在认知和情感阶段, 没有上升到意志层面, 因此不具有稳定性, 不能导致体育行为的必然产生。具体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4.1 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 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教学中重智育轻体育, 使学生形成了体育课不重要的意识形态。通过调查发现很喜欢和喜欢体育课的男生、女生百分率分别为81.56%、77.17%。看似比率较高, 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喜欢体育课的轻松, 而不是真正重视体育课。在教学中本人常常遇到学生利用体育课去办其他事情的现象;如果有其他课程和体育课冲突,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体育课。

3.4.2 体育课教学的影响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体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体育课对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教导不够。很多学生离开体育课不知道怎么去锻炼, 缺少锻炼的自觉性。其次要重视理论课教学, 以往人们的认识是体育课就是要以实践课为主, 过分强调实际锻炼的重要性, 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理论课时。个人认为现在需要重新认识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在强调体育实践课教学的同时, 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3.4.3 周围环境的影响

现在网络盛行, 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网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与体育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促进学生良好体育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 过多停留在网上, 会消耗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 从而挤压了锻炼的时间。调查显示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第一是学习, 占61.3%;其次就是上网44.35%。而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不统一的因素之一。

4 建议

(1) 首先, 体育教学中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核心和目标,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改变传统的技能“三基”教学模式, 对学生, 把目标紧紧定在“授之以渔”上;其次教师要重新认识理论课的重要性, 加强理论课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 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 掌握必要的自我锻炼的知识。

(2) 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每周一次体育课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有限的, 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非常重要。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怎样去锻炼, 课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教师所传授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增强自己的体质;另一方面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只有两方面有机配合, 才能使体育锻炼效果最大化。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各种体育俱乐部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与体育俱乐部的联系, 举办各种群体性的竞赛活动, 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以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

(3) 加强宣传, 增强健康意识。通过举办各项体育比赛, 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宣传科学锻炼的重要意义, 评选院系和校学生体育明星, 对体育明星进行奖励, 倡导向体育明星学习。营造“人人锻炼, 快乐体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全.关于体育意识意蕴的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2 (6) :9-11.

[2]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4) :170-171.

[3]张娜.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6 (4) :43-46.

[4]聂东风, 王家彬.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4) :476-478.

中国大学体育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大学体育,过渡,课改

1 现存问题

现如今, 基础教育强调素质教育, 但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下, 高考不考体育, 因此不可否认体育课程在高中阶段根本提不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地位。从高中与大学的关系来看, 高中阶段应该是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调研, 从各高校大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我们教育界在高中阶段所开展的体育课程还存在较大争议, 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脱节严重, 必须搞好高中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渡衔接问题, 使学生在大学体育课程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

2 高中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学期为三年, 合计六个学期, 约为周2学时 (每学时45分钟) , 教学内容以教育部的大纲为依据。各个高中, 因为场地和资金、师资的限制, 再加上受高考分、升学率的影响, 高中体育课程往往是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学习任务重的高三阶段。

3 大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学期通常为二年, 合计四个学期, 约为周2学时 (每学时45分钟) 。目前, 大学体育课程普遍采用选修模式, 即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修1门体育项目, 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 部分由条件的学校还开设有游泳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室内冰上课 (牡丹江大学) 、武术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等。在北方, 每逢冬季, 各大学都浇筑室外冰场, 将冰上速滑课作为大学体育必修项目。

4 对比分析

从最近几年全国大学生的体能测试来看, 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这与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不论是高中学校还是高中生, 仍是一味的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将高中体育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相比较, 在教学内容方面差别较大, 缺少教学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一门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 以及兴趣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年龄的限制,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 专业性较强, 要求学生最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而这个基础恰恰应该归根于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在高中阶段, 理应为学生将来到大学后选修各体育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5 解决高中体育向大学体育过渡衔接问题的建议

5.1 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学习, 是大学学习的一个奠基阶段。高中体育课程, 也应该做好与大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从教学模式方面, 要强调素质教育, 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 即在高中阶段开设体育选修项目。这个体育选修, 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也激发了学生们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巧, 为将来大学选修体育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 既然大学选修有各种如上所述的球类运动, 则也可以并且应该在高中阶段也开设相关的选修项目,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选择需要。

5.2 加强教材的衔接

高中体育课程教材与大学体育课程教材, 存在根本上的不容, 根据教学目标来看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多与深。相比大学体育教材, 高中体育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简化, 以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规律、运动技术技巧为主, 而大学体育教材则理论学习要求更加深入、技术要求更加有难度。

5.3 保障措施

要想解决高中体育向大学体育教学的过渡问题, 除了上述的教材与教学内容设计外, 还要加强对各项体育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学校对教学场所的支持, 为高中体育课程教材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6 结束语

如何解决高中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教学衔接的课题,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育人过程, 我们应该把握好高中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上的关系, 处理好学生体育学习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承上启下, 有序衔接。

参考文献

[1]孙全洪, 常德胜, 曹雅琴;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2]江志鸿;;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罗建钢;;高职院校开设交谊舞课实践性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沈时明;谈SARS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

[5]陈静青, 许洪文;福建莆田学院18-20岁女生的体质状况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6]黄国龙;;福建省汉族大学生20年间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灰色理论分析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年05期

[7]杨秀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相关理念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浅谈体育游戏与大学体育教学 篇10

1.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相比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少, 其也有着客观的原因

1.1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严密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游戏的应用

大学体育课程多以技术学习为主要内容, 兼顾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其有着完整的教学计划, 详尽的教学内容, 无论学时还是教学任务都照比低年级体育课更加严密。教学的重点体现在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加上学时的严格限制, 学生在课堂时间内的练习密度要求得到保障。非特意设计的体育游戏的练习密度很难达到要求, 这就是使得体育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练习密度减少或不愿加入体育游戏内容。

1.2 大学体育授课对象的心智水平, 对体育游戏的选择和组织提出了很高的难度

大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 逻辑思维能力也比低年级学生完整。因此, 体育教师在选择和组织体育游戏时会有些尴尬。简单的游戏学生会觉得幼稚, 缺乏参与积极性, 复杂的游戏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讲解和进行, 占用过多课堂时间, 造成教学主次不明。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 才能设计出形式新颖, 学生乐意参与的体育游戏。设计游戏时应更多的考虑体育游戏的隐效作用, 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易于投入, 并在游戏后除身体的锻炼之外, 获得心智的提升, 这样的游戏, 会带给学生反思, 让学生觉得回味并渴望再次参与。

1.3 大学体育教学以技术学习为主, 体育游戏所带动的课堂气氛不易掌控

大学体育教学区别于低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 引导学生从事体育运动。而大学体育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 课堂多采用讲解及练习结合。因为讲解部分需要学生认真倾听, 以保证听课质量。而体育游戏的显著作用则是活跃课堂气氛, 过于活跃的课堂气氛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发散, 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安静、完整的听取教师的讲解、观察教师的示范, 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鉴于此点, 也是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堂应用较少的原因。

体育游戏作为一项效用多多的教学手段, 并非不适用于大学体育教学。在其众多的效用中如何选取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能否成功应用体育游戏这一手段的关键。

2.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建议

2.1 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中的应用

准备部分是体育课中衔接开始部分和基本部分的环节。其教学中的作用在于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调整状态、实现热身, 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做好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准备。因此, 准备部分体育游戏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以实现学生进一步热身和激发对即将要学习内容兴趣为主的引导性游戏。比如篮球运球的学习课程, 在准备部分游戏可以设置成禁止运球的篮球比赛模拟, 通过游戏, 使学生体会到运球这一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运球技术学习的迫切感, 以便于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学生能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的讲授上。

2.2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基本部分的应用

基本部分是大学体育课程中讲授学习内容, 并通过组织练习实现对所学习技术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其游戏的内容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如篮球、排球等课程的学习, 设计游戏的内容应当与学习内容相关联, 游戏的规则应当以技术动作执行的规范为原则。游戏的形式应当以练习部分内容为依据, 旨在克服常规练习的枯燥, 增加练习中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只要有合理的编排, 体育游戏完全可以成为另一种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练习的方式。只要在游戏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游戏的时间和练习的密度, 就完全可以实现以游戏形式进行练习的过程。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 对事物和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并未真正涉足社会, 所以对事物往往有另外角度的评价。因此, 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已经不能使其对课堂产生新鲜感了, 甚至会对冗陈的课堂讲解产生厌反。合理适当的安排体育游戏, 通过学生对胜利的渴望, 激励学生自己动脑, 寻求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水平。教师在游戏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再将讨论结果汇集、总结, 最终引导学生来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学习。

2.3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结束部分的应用

结束部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最后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学习成果, 布置练习任务以及整理和放松。所以此环节安排的体育游戏类型应该是以检验学习效果或实现整理放松为目的的, 比如通过竞争类游戏, 检验学生对该堂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 并在游戏后引入适当的总结和归纳,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用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准备部分来活跃课堂气氛、延伸热身效果。同时在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也可以克服单一动作重复练习的枯燥, 改变学生参与练习的心态, 提高练习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如何组织多样的体育游戏来丰富教学的形式就成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6) .

[2]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J].体育科技, 2005, (2) .

[3]白微.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社会化;身体健康;影响

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社会化教学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选项教学需要的设施条件较低,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由于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的体育基础条件过差,但是其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在通过体育社会化教学后能够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积累一定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技能。本文主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探析。

1.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堂,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个性的发扬,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逐渐脱离体育教学目标。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无疑为一种有效措施。体育社会化就是将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社会当中,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注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中。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传统的理论学习逐渐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有关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性爱好,要将学生与社会体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在学生选取体育课程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课程,同时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可进一步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对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改革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受到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为完善对大学体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素质教育为改革依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改变传统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体力锻炼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要确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体育社会化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体育教学要从课堂内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第三,针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有积极贡献。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之后,各个院校都针对自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为合适。

2.1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特点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制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采取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发挥着特殊影响,重视学生课内外体育的延伸,同时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对于教学方法方面,要从传统的讲说式教学逐渐转变为讨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探索意识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我国高校有各自的特色教学,其体育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应当将各个高校的特色教学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美国由几所著名大学组成的常春藤体育联合协会成为了高校的重要标志。在一个著名大学中举办的一些体育活动成为了各个大学的体育象征,我国高校也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特色的体育活动。

2.2大学体育社会化教学的改革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核心,大学体育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逐渐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学校中兴起的各种俱乐部为学生培养兴趣和专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和喜爱,就会从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2)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学生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是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2.3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因素

(1)名称不统一,对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够明确。部分高校对体育课堂内外,体育校内外的体育活动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明确,认为体育只是在课堂和学校内进行的,对课堂外和学校外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2)各个院校之间缺少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当各个院校之间失去联系,不利于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3)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其中有许多的原因,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是重要原因之一。

2.4提高体育社会化教学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每人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此外还要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方面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组织活动。在高校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指点,指导学生在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学生体育专项技能积累的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以及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

教学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体育教学的评估时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而是更多的从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表现与情况多方位的进行评价。随着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的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加上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进而导致学生总体水平的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与爱好。由此,开展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对学生培养体育爱好与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大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的应用力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吉灿忠,姚贞光.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2]王世哲.从反向社会化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4).

中国大学体育 篇12

1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西体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学校体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兴趣以及能力。社区体育则是在一定的辖区内, 以辖区居民作为主要对象, 通过辖区内的健身器械以及场地, 为辖区居民开展的健身活动。从这里能看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使得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互补性:学校体育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学生在学校内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相对而言社区体育有着相当广泛的辐射面, 可以是在社区之内, 也可以是在室内, 甚至是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校体育通常都是利用在学校中的时间开展锻炼, 而社区体育对于锻炼着的时间限制却并不严格, 可说只要锻炼者有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体育锻炼;学校通常是通过学校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制约, 但是社区体育则是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 对居民的业余生活进行丰富,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如果能够实现在时间、空间与效果上高度的融合, 那么将能真正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发展。

2 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方法

2.1 加强群体之间的交流, 对群体目标进行引导

群体是为了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 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开展活动的人群,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识别、交流与影响。群体的主要价值与力量就在于其中的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主要是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以及标准化的程度, 群体的要素包括有活动、相互作用、感情与规范这四个方面。同时群体的攒竹还包括有满足归属的需要、为了提供信息、为了给予报酬、为了实现目标等等。在初级群体中, 成员在很多方面都是互相帮助, 对于群体本身较为重视, 而不是将其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次级群体则是为了追求具体的目标或者行为。高校可以与社区成立起各种体育协会, 可以是以单项运动项目形成协会。在成立起了专门的协会之后, 可以加强协会群体的对外交流, 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活动来引导协会提高互助合作、促进健康与技术发展, 增强协会内部的凝聚力, 进而对协会内部的相互作用、感情进行加强, 形成拥有约束力的群体规范。对各个单项协会群体进行直接的运动技术与知识的指导, 改善他们的体育习惯, 并培养出协会内的体育骨干, 通过骨干间接的对其他的成员进行影响;大学体育互动的广告效应还有助于对个体在群体中的影响进行宣传, 间接的对体育协会中个体的个性化、群体思维的积极作用与影响进行发扬。通过协会还能够积极开展社区体育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不以单纯的获胜为最终的目标, 社会交往与健康目标才是占首要的地位, 并且经常开展感情性互动可以有效的减少组织与管理的成本, 对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的互动水平进行提高。

2.2 建立起学区体育组织

学区体育组织的领导成员主要是由学校、居委会与企事业单位代表所构成的。委员会需要定期进行例会, 讨论决定学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事宜。根据具体的需要设定学区体育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岗位, 并由学校、居委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商讨每一个岗位上的任职人员。通过学区体育组织对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活动的计划进行策划决议, 并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实施。同时还需要负责下属各个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工作以及协调各个体育组织的关系, 开办各种学习班与组织跨学区的体育活动。通过学区组织对各种互动活动进行有组织的开展, 可以有效的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

2.3 提供多种体育服务

要有效的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这些服务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互动的效果。

做好场地与设施服务。需要尽可能的为各个体育俱乐部安排活动的场地与设施, 对体有器材、场地进行开放, 为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对无偿、低偿与有偿服务制度进行完善。学校的体育场所与体育设施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无偿或者低偿为社区的成员服务, 也就是通过免费或者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收费方式来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的社区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成员能够普遍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 一起分享社区体育发展的成果, 还可以将学校、企事业单位、接到的体育设施以及空地进行充分的利用, 对使用事宜进行合理的安排, 做到物尽其用, 并加强对场地设施的保养与维修, 让其能够发挥出功能。

做好体育指导与咨询服务。凡是参与到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中来的体育组织都需要积极的指导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成立了学区组织的更是应该发挥出学区组织成员的作用, 积极构建起咨询机构, 为广大的学生与居民提供完善的体育咨询服务。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帮助社区培养出体育骨干, 更好的推动互动活动的开展。

做好组织管理服务。要有效的实现社区其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 仅仅是依靠行政领导与民间热情是相当不够的, 需要将两者进行良好的结合, 为此就需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组织管理服务, 通过组织管理来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做好体育活动发展规划。每一项体育活动的计划是不是周密、合理,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互动的效果。特别是涉及到社区与大学的重大体育活动计划, 将会成为各个体育俱乐部与体育组织的重要目标, 并会对学区体育活动的方向产生影响。此外还需要为广大的居民与学生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并对各种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介绍, 以积极的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

2.4 形成开放的环境, 建立起开放机制

大学和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是大学与社区体育互动的基础, 因此, 注重形成开放环境以及建立起开放机制是促进大学和社区体育互动的重要措施。体育资源开放主要是以大学中的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服务中作为基础, 努力的实现社区和大学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开放, 对于改善体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提高体育资源使用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对区域范围内体育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进行有效的减少, 让体育资源的投资获得更高的效率。

同时对共享的内容进行确定。通过成立起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 采取一定的措施, 对大学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进行促进。加强社区和大学转的共享可以从以下的机构方面着手: (1) 大学中的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社区的具体要求, 派出专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到社区中根据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来提供相对应的社区体育服务; (2) 大学所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 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安排一定的时间段向社区的居民无偿或者是低偿的开放, 大学的体育设施资源的基本管理与维护经费来源一方面可以是让使用体育场馆设施的社区居民来提供, 在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将一部分的社区体育发展的经费划拨给高校; (3) 社区需要根据大学的要求, 积极利用社区体育现有的资源与社会资源为大学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3 结语

社区与学校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大学需要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对体育资源进行共享, 学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社区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场地器械的服务, 并可以逐步分层分类, 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向社区金牛星开放, 对于安全和相关配套设施、卫生等条件都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设施可以暂缓或者是暂不开放。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体育院系学生以及其他院系中的体育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在一定条件下, 担当社区体育的指导人员。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由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学校各方面负责人统一协调合作管理。

摘要:大学体育在人才、场地、教育以及管理上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而社区体育资源存在有严重的场地不足、人才配备不良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设施。文章分析了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了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方法。

关键词:大学体育,社区体育,互动

参考文献

[1]王自清, 蔡皓等.构建和完善上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增长的保障体系[J].体育科研, 2010 (02) :44-50.

[2]张龙.方高校与社区体育合作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09) :767-769.

上一篇:混凝土铺装层下一篇:教学质量活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