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活动体系(共12篇)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1
一个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深入细致的备课。所谓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指基础性知识的剖析、重点性知识的拓展, 整体性知识链接及课内外习题的挖掘等。
▲关于把握知识体系的理念
一、关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1.吃透教材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的整体结构、主要线索, 纵横联系, 把握好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2.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 重组加工教学内容, 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
3.吃透教材中适应多层次的需求内涵, 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4.吃透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把握住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
5.吃透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 解决“会学”问题;把握住情感激发点, 解决“乐学”问题;把握住思维展开点, 解决“学会”问题。
二、关于教学思想理念
1.情境创设中愉悦学习;2.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学习;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4.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学习;5.在媒体的运用中联想学习。
三、关于操作方法
1.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2.训练的内容要理解和运用结合;3.训练的时间要分散 (平时) 和集中 (暑假) 结合;4.训练的过程要做到体验和感悟结合;5.训练的结果要积累和升华结合。
▲关于知识体系的理解
【数学、物理、化学学科】
一、基础性知识的剖析
(一) 概念
1.概念中重点词语的咬文嚼字;2.概念的正反辨析;3.概念层次的划定;4.概念的对比 (易混的概念对比、新旧概念对比、对立概念的对比、类似概念对比) ;5.概念的应用。
(二) 命题 (公式、定理、法则、性质)
1.注意公式的引入;2.注意公式的推导;3.注意公式的变式;4.注意公式的特例;5.注意公式的几何解释;6.注意公式的成立条件;7.注意公式的联想。
(三) 解题
1.解题的格式要求;2.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求解题;求证题;作图题;综合题 (拆、分、转、想、掘) 。
(四) 实践探究
二、重点知识的拓展
1.明确重点知识的地位和作用;2.现行教学内容与前后相关教学内容的融通;3.重点知识专题化应用 (包括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 。
三、整体性知识的链接
1.摆出知识点、寻找知识链、编织知识网;2.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归纳疏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3.构造整体知识结构图表。
【语文学科】
一、基础知识 (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词语、成语;2.写规范字;3.修改常用语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重复累赘、前后矛盾;4.名著阅读;5.语言运用;6.提炼信息;7.古诗文背诵、默写。
二、阅读教学
(一) 总体把握
1.词语理解;2.文意把握;3.信息筛选;4.内容探究;5.写法揣摩;6.分析比较;7.综合理解;8.能力开放。
(二) 具体要求
1.阅读简单的说明文;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3.阅读记叙文;4.阅读文言文。
三、作文
1.选题;2.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3.构思成文;4.写下水文。
四、具体训练内容
1.根据给定的文章, 自己设计5-8道阅读题目;2.根据所给的材料, 自己写一篇作文;3.把期末统考中我校学生作文最好的一篇进行批改。
【英语学科】
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
二、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交际功能、话题的讨论等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1.听力题解题方法与技巧;2.单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3.完形填空解题方法与技巧;4.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5.任务型阅读解题方法与技巧;6.交际用语解题方法与技巧;7.阅读表达解题方法与技巧;8.书面表达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于各学科课内外习题挖掘的总体要求
一、课内例题的闪亮点
二、课外经典题目的示范点
三、重点问题的专题点
四、创新题目的思维点
五、中考题目的监控点
典型范例列举:典型范例包括知识类和应用类。数、理、化侧重于前者, 而语文和外语则侧重于后者。
范例1:关于物理学科的概念对比
一、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
例如, 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认识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 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最后达到温度相同, 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要认识现象的本质, 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认识到, 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认识。
又如, 对于光和光线,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 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 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时产生迷惑, 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二、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
物理概念中, 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 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 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 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例如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浮力计算公式F=ρgv排;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功率与机械效率;惯性与惯性定律;汽化与升华;电动机与发电机;音调与音色等。
三、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有一些概念尽管物理含义不同, 但在同一类问题或现象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的学生由于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 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 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 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 就会混淆不清。例如, 对于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概念, 有些学生常认为:热的物体热量多, 内能也大;相同温度的水, 质量越大热量越多等;还有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电功与电热等, 都常常产生混淆。
四、在运用中比较
把易混概念运用于某些具体情况中, 常常能获得生动的、直观形象的感受, 使概念之间的区别更鲜明。例如:热量和温度, 学生往往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冲突”来促进学生概念的转化, 提供一些实例和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学生用个人的理解和解释这些实例往往会产生矛盾, 只有运用科学的物理概念才能解决“冲突”, 解释这些现象。再进一步运用“概念发展”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鼓励学生讨论, 并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 使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教师的科学概念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中使自己不正确观点得到转化。
五、对立概念的对比
熔化和凝固现象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3.晶体在熔化时要吸热, 但物质的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要吸热, 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同样熔化了的晶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但物质的温度不变。熔化了的非晶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物质的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
5.理解教材中“晶体的熔化图像”与“晶体的凝固图像”。
范例2:化学学科的概念对比
一、易混的概念对比
二、对立概念的对比
三、类似概念对比
范例3:数学学科命题的相关内容
命题 (公式、定理、法则、性质)
一、注意公式的引入
例:公元前572~公元前492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在一次朋友家做客时, 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用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图中的地面, 你能发现什么呢?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那么a2+b2=c2。
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数学家以及数学爱好者都曾为勾股定理的证明付出过努力, 作出过贡献, 这使得这一定理至今已有几百种不同的证法.请同学们努力思考, 证明你的猜想!
二、注意公式的推导
这就是说:积的算术平方根, 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注:a, b必须都是非负数, 上式才能成立。在本章中,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
三、注意公式的变式
例:原公式:a2+b2=c2。
四、注意公式的特例
例: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
五、注意公式的几何解释
例:如∣x∣=3, 离开原点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
∣x∣<3, 离开原点的距离小于3个单位;
∣x∣>3, 离开原点的距离大于3个单位。
六、注意公式的成立条件
例: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
公式的成立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
当b2-4acΔ>0时,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Δ=0时,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Δ<0时, 没有实数根.
七、注意公式的联想
例:由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b2-4ac, 联想到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问题。
范例4:课内外习题挖掘
一、课内习题的闪亮点
〖聚合型〗
例:如下图, 从C地看A、B两地的视角∠C时锐角, 从C地到A、B两地的距离相等。A到路段BC的距离AD与B到路段AC的距离BE相等吗?为什么? (P1046)
〖发散型〗
原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133页15题)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E是边BC的中点, ∠AEF=90°, 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
改编1:在正方形ABCD中, 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M在直线AB上, 直角边经过点D, 另一直角边与∠ABC的外角平分线BF交于N, NP⊥AE于点P。
1.如图1, 当点M在线段AB上时, 求证:AD=BM+NP;
2.如图2, 当点M在AB的延长线上时, AD与BM、NP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不需要证明;
3.如图3, 当点M在BA的延长线上时, 直角边MQ交BF的反向延长线于N时, NP⊥AE于P, 连结PC, 若PC=5, 正方形面积为16, 求B点到MD的距离。
由书上的一道习题中的特殊点的位置为基础, 进行发散, 使点不在线段的中点上, 而是在直线的任意点上, 并且由几何问题变化为函数问题, 起到裂变的作用。
二、重点问题的专题点
浮力问题的专题点:
例:一个冰块漂浮在水面上, 冰全部熔化成水后, 水面的升降情况怎样? (以这个问题为背景, 变化条件可以进行专题汇编。)
变式一:一块冰里面有一气泡, 并漂浮在水面上,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
变式二:一块冰里面有一块小石子, 并漂浮在水面上,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
变式三:一块石头外面结有一层冰, 当把它放水中后沉底, 若冰完全熔化成水后,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链接一: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丢入一铁块,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链接二: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丢入一木块,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链接三:从行驶的轮船上向水中倒出一些水, 液面的变化情况怎样?
三、创新问题的思维点
1.创编的背景和载体
原题:人教版三年制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100页第7题如图。A'B'∥BA, B'C∥CB, C'A'∥AC, ∠ABC与∠B'有什么关系?
线段AB'与线段AC'呢?
2.创编过程
第一问是利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三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或者是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 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三个顶点。其中还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第二问主要引导学生, 学会判断在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三点组构成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此题已知中把∠ABC设计为90°, 这样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题。第三问主要利用动点运动过程中, 所产生的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利用相似中的正A斜X, 找出等量关系从而解得t值。
3.创编题目的特点
(1) 考查内容全面性:创编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 勾股定理逆定理, 相似中的正A斜X,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包含知识点全面, 但连接紧密。
(2) 知识综合创新性:创编题目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但在解题过程中, 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紧密、合理, 使得解题过程更有条理。
(3) 对学生的启发性:把前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学生学习有指导性, 和方向性多解问题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 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4.创编题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 (-1, 0) 、B (0, -2) 、C (4, 0) ,
(1) 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A、B、C、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
(2) 把你得到的P点坐标顺次连接, 形成了什么图形?并求出此图形的面积;
(3) 若点M从A点向B点匀速运动, 点N从C点向A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s。求t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范例5:英语的应用活动
阅读表达解题方法与技巧
阅读表达分 (A) (B) 两题。是一种新题型, (A) 通过一篇短文完成表格, 难度一般不大, 但本题特别要注意书写, 很多学生容易忽略这点, 要注意观察表格里的书写格式, 并与其一致。例如:2008年哈尔滨中考试卷第七题阅读表达 (本题共10分)
(A) 阅读短文,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每空一词。 (本题共5分, 每空1分)
答案:86。根据原文第一句中的decide to do来判断, decide to do等于make a decision, 因此答案为decision 87。此题比较简单, 答案在原文很容易找到。shops88。quick 89。要注意观察表格里的书写格式, 并与其一致。注意大小写。Cause 90。using (B) 是考查学生们在层次上的表达, 定位在写应用文, 具体要求学生们会写下列内容:书信 (电邮) 、通知、日记、广告、海报、天气预报、自我介绍 (发言稿) 、明信片、便条、启事 (失物招领) 。答此题时, 特别注重不同内容的应用文格式及习惯表达法, 要写出具备应用文的特点、可读性强, 不少于5句话、知识表达准确、所给中、英文信息点都要涵盖, 否则是不符合要求的。
(B) 根据所给中英文信息完成应用文。 (本题共5分)
假如你叫葛春, 你的英国朋友Johnson在四川抗震救灾中做志愿者。请根据他的来信内容写一封回信, 感谢他为灾区所做的一切。要求至少写出五句话。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给中英文信息, 此题中的“感谢他为灾区所做的一切”可作为第一个答题点。英文信息中的“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study?”以及“What will you do to help?”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答案:Dear Johnson,
范例6:语文学科关于编写阅读文章有关题目的训练
学校把2008年高考的一篇阅读段落发给每位教师, 要求教师按照训练方案中的要求自行设计题目。下面是苏红梅老师所设计的相关题目。
阅读文本
马樱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 越走越静, 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 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 都是方砖铺地, 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 走到下面, 浓荫匝地, 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 从梁柱的粗细来看, 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 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 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 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 我一走回这个院子里, 就仿佛进入了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 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 所以我住在这里, 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 北京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 同青年同学在一起, 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 还可以汲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 一到晚上, 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的偷偷地袭来, 折磨着我, 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 在傍晚的时候, 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 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 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樱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 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 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远处望去, 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香气洒满了整个院子, 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有香气是常有的事, 但是, 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 有这样的花和香, 我就觉得很不寻常, 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 我就爱上了马樱花, 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 同那些可爱的马樱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 才一转眼的工夫, 已经过去了13年。这13年里, 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 走了很多新地方, 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是那些平凡的马樱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 北京的马樱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 马路旁边, 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樱花。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 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 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 这些马樱花同我回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 后来, 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 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樱花, 回忆的范围一扩大, 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 就是夜雨, 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樱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 今天的马樱花, 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深夜里, 我看到的马樱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 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 同明月争辉。同我回忆里那些马樱花比起来, 一个是照相的底片, 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 一个是光。影中的马樱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 但是光中的马樱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樱花, 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樱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阅读题目的设计:
题目1:文章开头两段极力渲染我所住的环境气氛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考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整体感知, 内容探究。
题目答案:烘托我当时心情的孤寂和时代的恐怖, 同时也为“马樱花”出场铺设了背景。
题目2:文章题为:“马樱花”而前三段却一字未提, 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写法的探究感悟。
题目答案:正因前面对我生活环境及心情的描写, 才能突出马樱花对我的重要, 它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 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是我生活中的阳光。
题目3:赏析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1) 香气洒满了整个院子, 洒满了我的全身; (2) 一个是照相的底片, 一个是洗好的照片。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考查对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题目答案: (1) “洒”把无形的花香写成了有形的液体, 一个“洒”字可见马樱花在当时恐怖的社会中给作者带来的安慰; (2) 作者把不同时期的花分别比喻成“底片”、“照片”, 说明作者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
题目4:同是马樱花, 作者为什么说现在的花同记忆中的不同呢?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 通过信息筛选, 进行分析比较。
题目答案:因为记忆中的马樱花饱含黑暗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而现在的马樱花沐浴在阳光下, 是幸福生活的写照。
题目5:通读全文, 理解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通过句子理解进而把握文意。
题目答案:爱光中的花, 说明作者是一个向往光明和谐美好生活的人;也爱光与影的对比, 说明作者不忘过去生活的苦难, 也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会被加珍惜。
题目6:你喜欢影中的花还是光中的花, 你生活中有这种体验吗?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
题目设计的内容思考:能力开放性试题, 考查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 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能否从作品中获得启示。
题目答案提示:我喜欢哪种花 (1分) 、结合实际谈 (1分) 、喜欢的原因 (1分) 。
范例7:关于重点知识的拓展和整体性知识的链接
初中数学函数整体知识结构表 (略) 。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2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在此框架内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机制为主体打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此全面梳理和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制度之上,增设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过去的单纯学生问卷评价改为学生网上评价与院系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在过去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本学期正式了启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加强学生监督力度,发挥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完善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得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2.积极构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机制。加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建设,提高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出台了《石家庄学院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指标(试行)》,并在试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方式。通过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促进了院系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3.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形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良性机制。针对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修订了教师进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访学、课程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出台了《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为构建稳定的高水平外聘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外聘教师作用提供了保障。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神,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我电子信息技术系教学评估工作中的成果,提出以下意见。
1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要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继续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营造一种全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规定各级人员听课应达到的最少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并加强对听课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人员听课均需填写“听课记录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授课教师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3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监督。包括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艺术等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期中、期末考试中的考试命题、考场、考卷、评分等考试环节进行检查;巡视日常教学秩序,及时向有关的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项目评审以及制订重要教学文件、措施等提供咨询和评议。
系督導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综合评价。
4 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和试卷质量评估标准等,全面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建设。
5 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6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个学院设一个教学信息站,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任站长,负责本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员的管理。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各系进行。原则上聘任各专业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学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教学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发给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者,教务处可随时予以解聘。
7 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学院分管院长(直属教学部主任)组成的学校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采用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继续建设和完善全校性的督学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动态数据库,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上下贯通。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诸环节和社会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对来自校院教学督导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及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反映至学院、反映至有关部门、通知教师本人、校园网上发布等各种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 加强毕业生跟踪随访调查,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案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监测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为毕业生早日就业提供帮助;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力度,并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方案,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评价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3]马元兴.建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职教通讯.2001.8.
[4]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3(1).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4
关键词:医疗质量年,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患者安全
为扎实推进“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以及《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文件精神,围绕本院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科学发展上水平,医疗服务创一流”主题,北京世纪坛医院于2009年深入开展了“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标”的“医疗质量年”活动。这次活动按照《2009年卫生工作要点》和《2009年医院工作重点》的要求,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标,通过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质量检查和考核,提升了全员医疗安全意识,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1 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有效地开展“医疗质量年”活动,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工作,分别设立了临床医疗、临床护理、门诊医技、教育培训等7个工作组。具体工作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有条不紊地展开。
1.2 建立专业质量管理委员会
为强化质量管理,成立了外系质量管理委员会、内系质量管理委员会、抗生素应用指导小组、门诊医技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具体工作职责及分工,发挥了专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大了管理力度。
1.3 实施新质控方案
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及医院管理年对医疗工作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新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安全质控方案》,医务处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依此进行日常质控检查。
1.3.1 实行日常质控。
每周按照《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安全质控方案》进行质控检查,检查重点是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当即进行核实和反馈,对问题突出的科室及时与科主任沟通、反馈。每月终对当月的医疗质量重点监控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根据检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发生的医疗安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确定下月重点监控内容,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3.2 观摩检查科主任查房。
每月组织新老专家对科主任查房进行观摩检查,通过检查评估科主任质量意识(包括对病历)、专业水平、教学意识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检查结果进行打分排序,并记入年终科主任考核绩效。
1.3.3 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
不定期召集各系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对影响医疗质量的专项内容进行集中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合理用药、危重症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三级医师查房质量等。护理部修定了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并将考核方法及持续改进方案标准化、流程化。
1.4 逐条落实《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
1.4.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制订了《医师查对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提高了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4.2 确保用药安全。修订了《北京世纪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下发了《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定》、《药品管理制度》、《护理关于安全用药的补充规定》。
1.4.3 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制订了《医务人员沟通制度》,做到正确执行医嘱,防止发生意外。
1.4.4 对每例手术病人均要认真填写《CHA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4.5 全面规范手卫生工作。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逐步改进现有净手设施,配备干手设备,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洗手及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依从性。
1.4.6 建立了《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了具体程序及质控措施。
1.4.7 制订了《防止患者跌倒的管理规定》、《预防跌倒护理措施》,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4.8 制订了《防止患者出现褥疮的管理规定》、《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Norton评分)》、《预防褥疮护理措施》、《褥疮上报表》等相关规定,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4.9 制订了《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护理事故、差错、缺陷管理制度》,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上报的事件及时进行讨论、处理,并制订防范措施。
1.4.1 0 制订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制度》,要求临床科室以不同方式密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就患者的诊断治疗细节进行沟通,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5 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对运行病历实时监控,对重点病历重点管理,对终末病历全面评价。重点病历包括疑难危重症、非预期二次手术、死亡、出现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以及出现医疗纠纷等病历。第四季度举办了医疗文书展览,对优秀的和不合格的医疗文书进行逐项、细致的点评,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生动的课堂。通过组织培训、督查,我院临床各科室甲级病案率均达到95%以上,全面提升了医疗文书书写质量。
1.6 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为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规范了中等以上手术的术前讨论和手术病人的病情评估制度,并在术前讨论中有充分体现。每一例手术术者或一助术前都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及术后麻醉医师均要及时访视。每一例手术开始之前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要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查对确认,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医务处对非预期二次手术、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0天内死亡病例进行了重点监控。手术科室每个月、季、年都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从而防止了手术错误事件的发生。
1.7 强化急诊管理
1.7.1 认真落实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有效、快速衔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迅速抢救和规范化治疗。确保急诊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绿色通道畅通、高效。为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组织了两次院内急诊联合演练,检查和评估“绿色通道”工作落实情况,发现的问题已及时整改。
1.7.2 加强人员培训。急诊科做到熟练掌握急诊抢救流程,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定期进行演练,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1.7.3 合理安排急诊班次,保证每班有主治医师职称人员在岗值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待班。
1.7.4 加强急诊留观病人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会诊制度,密切科间协作,提高急诊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1.8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1.8.1 完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北京世纪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再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办法。
1.8.2 改革医院感染病例的回顾性监测为前瞻性监测的模式,以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的隐患。
1.8.3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院内监测的网络化建设,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模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并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监测的实效性和干预性。
1.8.4 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科室、重点项目的管理,在已开展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CRBSI)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UTI)、手术部位感染(SSI)、透析相关感染等的监测,并规范了我院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以降低由其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8.5 系统总结我院近年来不同感染的细菌谱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开展耐药菌株的监测,同时配合做好抗菌药物治疗和围术期管理工作。
1.9 加强门诊医技科室规范化管理
规范门诊医疗文书的书写,完善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制订了《门诊部临时调配人员制度》,规范了专家及普通门诊出诊,确保诊治质量。严格按生物安全要求布局临床实验室,加强辐射安全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2 成效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院医疗质量监管工作得到明显改进和加强,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安全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患者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床位周转率逐年上升
2006~2009年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完成情况见图1。
2.2 床位使用率明显提高
床位使用率3年提升了9.16个百分点。2006~2009年住院病人床位使用率情况见图2。
2.3 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证
我院入、出院病人和急诊病人明显增加。这为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2009年出院病人数、急诊数、手术例数比较见图3。
2.4 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医疗质量的提升,产生的最大效果是获得患者的赞许和对社会的贡献。我院也因而提高了声誉和影响力。2006~2009年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见图4。
3 思考与改进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年”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我们的体会及感悟颇深。
3.1 重视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提升医疗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长期的任务[1]。合理、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坚持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全程管理[2],制订出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我院在2005年开始,逐步健全了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处质量管理办公室、科室(质控单元)三级质量管理层级,各级人员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活动机制。5年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基础质量的检查、监控,环节质量的专项检查,终末质量的监管已形成体系。通过医院管理年及2009年“医疗质量年”的活动,我院平均住院日缩短,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提高,验证了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已良好运行,并成效显著。
3.2 认清不足,重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3]。它是一种持续性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使质量达到更优、更高的标准。它又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必然趋势[4]。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是一种文化,涉及到观念的更新,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质量的不断改进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通过“医疗质量年”活动,我们认清了我院临床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管理理念较陈旧[6]、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管理手段欠多样化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制订了一系列的改进对策。
3.2.1 充分发挥医疗质量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问题,完善改进措施。
3.2.2 对医患矛盾与纠纷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定期举办讲座,请法学专家讲授相关法律知识,重点提高科主任的重视程度,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法制安全意识。
3.2.3 加强基础培训。基础培训工作是医院把质量意识深植于人心的重要手段[7],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3.2.4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3.2.5 加强住院总医师管理。我院已设立骨科、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内科、神经内科6个专科住院总医师,实行住院总医师每周重症报告制度,医务处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得以及时了解全院危重症及有无纠纷倾向等情况,以做到及时干预,既锻炼了一线医生的技术、协调能力,增强了其责任心,也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奠定了基础。
3.2.6 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充分落实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
3.2.7 狠抓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也是强化基础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今后将适时举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加强病历的实时指导、监管及病案的终末监控,定期举办医疗文书展评,不断提高全院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今年,我们将把狠抓基础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工作,如将实行医疗质量专管员制度、加大医疗质量督查力度等,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适应医院快速发展要求。
3.3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采用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保驾护航已成为新的医疗模式下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8]。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疗服务效率、财务管理能力、成本核算等均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预警、质量控制和质量追踪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成为医疗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迫切要求[9]。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作效率的提高,医护人员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职能部门通过对运行病历质量、抗菌素实时监控等措施,做到尽早干预,及时整改。同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医院建立现代物流系统,大幅度降低医院运行和医疗服务的无效成本,既是医疗机构必须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对医疗服务的客观要求[10]。医院信息化的加快建设及如何充分利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将是今后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3.4 运用SWOT分析,制订医院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SWOT分析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劣势,把握外部机会,规避外部威胁,从而制订良好战略的分析方法。将SWOT分析运用到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医院开展活动的广阔空间,从而制订我院的持续发展战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医院管理的目标方向和评价体系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整,为今后的医院管理明确了方向。强调“质量、安全、服务、绩效”[11]。通过“医疗质量年”活动,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现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借助我院良好发展势头,医院将2010年作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年”。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加强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12],人才、学科建设是医院进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是医院全部工作中的龙头性工作。我院将实施“特色立院、文化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坚持“面向需求,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彰显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并把学科建设作为长期工作的重点,促进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惠中.探索医院质量之路[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3-6.
[2]肖茂明.军队中心医院建设中的求与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958-960.
[3]王珩,潘秀英.实施医疗质量全程监控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现代医院,2006,4(4):1-3.
[4]伍杏容,李小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9(1):107-108.
[5]易学明,杨宝林.对医疗质量管理本质的再认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70-171.
[6]李景波.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重庆医学,2005,34(6):824-826.
[7]陈林初.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探索与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院杂志,2008,25(6):752-753.
[8]岳芙蓉,郭建.信息化环境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及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4):866-867.
[9]王洪萍.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的关系[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2):246.
[10]江志斌.工业工程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5(7):30-32.
[11]赵强元.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8,21(3):168-170.
构筑教学监控体系提高办学质量 篇5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建立系统、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在该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监控系统;建立规范的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系统.
作 者:张首丽 李凛 ZHANG Sho-li LI Lin 作者单位:张首丽,ZHANG Sho-li(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李凛,LI Lin(中国地质大学,学工处,武汉,430074)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6
【摘 要】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在对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并重构了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关键词】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模型
一、引言
教学质量评价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的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管理决策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随[1]。
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内部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重要内容[2]。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评价内容都设置了两级指标,一级指标通常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科研与论著等,二级指标则针对每个一级指标设置了更为具体的内容。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总的来说大部分的教学质量评价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内容仅限于课堂教学评价,忽视了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评价。一直过分强调共性,对所有课程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忽视个性,忽视不同风格。评价指标过于机械化,理论化,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学评价中一般比较注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些评价指标不但死板,而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评价主体
大多数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通常包含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但学生对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等不了解,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专家组往往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评教,不能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力求科学、公正、合理。
3.评价权重
指标权重分配缺乏合理性,对于所有教师的所有课程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完全相同,忽视了不同学科的差异,也忽视了不同教师的自身情况。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权重系数确定时考虑到学生是主体,了解授课质量,权重系数较大。
4.评价信息利用率低
因为也不在各个层面上展开讨论,教师本人对于自己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果,具体哪一项做得不好一无所知,导致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对于教学改进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
1.调整评价内容
必须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对其共性内容建立统一标准,而对于非共性的内容允许标准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把教师划分成“青年教师、新开课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责任教师”等若干有差异的“教师群体”,针对不同群体构建不同的标准。注重学生反映,侧重师生交流。
2.引入新的评价主体
我们在选择评价主体的时候,还应加入往届毕业生(校友)这一主体,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更能深刻体会到在校所学课程对自己帮助有多大,能更客观地评价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3.差异性评价——指标权重合理配置
对于不同学科和课程,对其共性内容使用同一指标,但应根据各课程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权重;在设置指标权重的时候,不同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计算。适当降低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
4.提高评价结果利用率
在计算出每位教师的评价总分后,将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及时、客观、完整地反馈给每位教师,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够获得关于自己教学评价的详细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发现不足、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校相关人员能从评价数据中了解到全校教师的教学具体情况,利用评价数据来辅助决策,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评价模型改进
经过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几个方面的改进,我们得到如下一个教学评价模型:
1.数据收集(教师数据、课程数据、班级数据)
数据收集阶段,主要收集基本数据,包括教师数据、课程数据、班级数据等。
2.设置指标参数(不同教师群体不同指标,相同指标的不同权重)
基本数据收集好了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课程类型等情况,为相应的教师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
3.评价数据采集(专家、学生、同行、毕业生、企业)
接下来就是评价过程的实施,专家、学生、教师同行等各评价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所有的评价数据都要采集到系统中。
4.评价结果计算、分析
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权重、计算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得到最终 评价结果。另外,还要分别从教师个人、专业教师群体、课程教师群体、系统教师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从结果中发现问题。
5.反馈
将评价结果、数据分析报告等反馈到相应的教师个人、系部以及相关部门,让被评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发现不足、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让相关部门掌握整体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利用评价数据来辅助决策,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五、总结
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思考,并对整体评价模型进行了一个梳理、重构。无论是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结果的处理等方面都更为全面、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杨红.基于网络的教师教学评价系统[J].教育信息化,2005(4):50.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7
先进性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 是党保持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源泉。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 党的先进性的内涵以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从这一历史维度看, 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持续改进。具体到企业党组织来说, 要维护和发展好党的先进性, 必须策划好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 建立一套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青岛公司坚持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 自2005年以来, 每年结合上级部署和企业工作,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开展贯穿全年的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 先后开展了“发挥五带头作用, 永葆党员先进性”、“创‘四强’、争‘四优’, 为推动公司跨越发展再立新功”等一系列活动, 坚持把握“两条主线” (即“理论教育”和“深入实践”双线并进) , 实施“三大步骤” (即“宣传动员、学习教育暨深入实践、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环环相扣) , 注重“四个结合” (坚持将活动开展与企业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结合、与经营工作中的难点结合、与基建工作中的焦点结合、与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结合) , 努力实现活动与中心任务同向、合拍、联动, 着力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难点、热点、焦点, 做到务求实效、服务大局, 真正确保了“两不误、两促进、双丰收”。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举措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广泛应用,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工作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迫切需要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 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 大胆应用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来革新党建工作, 使之与企业的体制机制和现代化管理相匹配。
众所周知,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当今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套管理标准, 适用于所有行业 (领域) 的组织, 其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与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持续改进是一致的。为适应“二次创业”新形势的需要, 华电国际公司党委创新党建工作, 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使党建工作方针更加明确, 目标更加清晰。尤其是通过建立约束力很强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过程控制方法, 借鉴、整合和规范系统各单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固化为制度和标准, 形成了《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管理标准》。该标准明确了活动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规范了活动的流程, 用质量管理体系的“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工作模式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使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具体, 让每一项工作都形成过程有监督、质量有保证的闭环管理。
作为山东分公司首家通过初次认证审核并获得党建质量管理主证书的推广单位, 青岛公司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 按照“循序渐进, 逐项落实”原则, 运用PDCA循环方法, 高标准抓好体系文件的规范运行。根据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管理标准》要求, 严格活动各阶段开展的闭环管理, 创新党员教育培训, 不断锤炼“基本功”, 着力解决队伍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使党组织引领、教育、服务党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ISO9000标准在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应用
加强全体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实践中, 青岛公司把活动与争创“四强”党支部和“四优”党员等活动结合起来, 按照PDCA循环方法, 建立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档案, 结合每项活动的检查评比, 穿插开展党员季度民主评议、推选先进和典型选树等环节, 强化过程控制, 总结经验, 持续改进, 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 从而达到“虚功实做”的目的。明确“华电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的要求, 把“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鼓励和引导全体党员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重任,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和影响身边职工群众, 确保主题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显。
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拓展学习内容、途径、渠道, 创新学习思路、办法。采取宣讲、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 规范“三会一课”, 使全体党员明确“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样学, 学到什么程度”。同时, 高标准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要求各党支部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抽查等工作, 检验学习效果, 持续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 做到思想教育引领人、改进方式教育人、形势宣讲鞭策人、舆论引导鼓舞人, 实现思想同向。
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顺势而为, 因势而导, 注重创新, 才能精心维护好、发展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长效运行指导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为青岛公司党建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为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和光芒。
摘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企业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则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因此, 以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 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对于维护发展好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而在党建领域借助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 把国际上普遍推行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党建工作中来, 对现有的党建工作制度、办法、规定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和评审, 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用质量管理手段管理党建工作, 对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刘乃华.刍议质量管理体系在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电力文化, 2015, (11) :60-61.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8
(1) 评价方式注重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随机抽样听课的方式以其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被普遍采用, 但由于一门课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不会相同, 这种评价方式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完整而真实的评价需要靠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来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 它包括对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方面的评价。具体地说, 是对整体或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选取等的评价, 它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评价对象。对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可采用调阅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学方案等教学设计文件的方法, 还可以采取座谈或说课的方式。当然, 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的方法费时费力, 评价结论的一致性也相对较差。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应将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和随机抽样听课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
(2) 评价内容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之前, 高校的教学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上, 似乎只要教师讲得好, 教学效果就好。随着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 许多学校认识到, 教学效果好不好, 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好不好, 看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转变为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操练的积极性、教师的实践示范和指导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职业能力的获得等等, 此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应关注教师教学是否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如项目课程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等。
(3) 评价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和改进功能, 常常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 仅仅把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的方法, 甚至因为评价过程的机械性严重打击了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阻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为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定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 关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以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 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实际, 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许多高校都很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参与评价人员涉及领导、督导、同行、学生、教师本人, 甚至企业专家。但多元化评价因其操作复杂并没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综合功能, 其中除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因为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机制能正常运行外, 其他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流于形式或偶尔为之。学生评价因为多重需求与兴趣的满足, 评价往往比较片面, 难以发挥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 研究有效实施多元评价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评价管理体系。评价管理体系是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学校应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督察, 各院系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 委员会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或专家、院系领导、院系督导、资深专业教师、外聘行业或企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组织实施, 以及专业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各院系委员会应在统一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来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并做到从评价组织到动态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整改都应严密把关, 精心实施。委员会对院系和学校负责, 定期向院系以及学校管理部门汇报工作。
(2) 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多方位、多层次, 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全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环节、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上所具有的独特规律, 既要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职业能力导向, 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指标量表。评价指标设计还应考虑多元评价的关注角度, 平衡不同主体的关注点, 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选择适当的指标, 并根据具体评价情况考虑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上应包含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1) 教学设计文件。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计划表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完整,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清晰。 (2) 教学设计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清楚;有清晰的教学运行过程设计, “教”和“学”的比例在1∶3到1∶4之间;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的模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能力提升;立足职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符合课程特点。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 (1) 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目标, 强调职业素养;目标具体可测量;注重教学改革, 突出学生主体。 (2) 教学内容。内容选择必须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 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 (3) 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特色和学生需求, 效果明显;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4)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参与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 (5) 教师基本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组织调控能力强, 合理安排时间;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教态亲切自然;有效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等教学资源;指导、评价学生得当。
(3) 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注意让教师参与评价, 同时, 更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不仅要及时反馈, 学校还应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和环境支持。同时要把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到评比、职称评定、晋级晋升、薪酬等教师切身利益上, 形成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 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 提高评价的激励效果。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9
根据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 学生的入学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二是教学条件和资源;三是教学管理水平) , 以系统论为指导, 构建由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互动功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1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建立学校、系 (部) 、教研室职责分明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 履行教学质量管理、指挥系统职能, 完善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功能。
1.1 教学管理系统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教学指挥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执行运作系统3部分。其中, 教学指挥系统是指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组成的校级管理, 参谋咨询系统是指教学工作委员会和高等教育研究室, 执行运作系统是指由系 (部) —教研室组成的系 (部) 级管理。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明确教务处和系 (部) 各自工作职责范围、权利和义务, 建立以教务处和系 (部) 为主的运转灵活、上通下达、有权威、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系统, 形成以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为校级管理和以系 (部) —教研室为系 (部) 级管理的两级教学管理体系, 分别承担学校和系 (部) 的教学管理工作。其中, 校级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突出学校整体教学目标管理, 重在决策和监督;系 (部) 级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突出本部门教学工作的组织落实和过程管理。学校要不断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学术水平, 逐步向教学管理研究型方向发展。
1.2 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实施教学督导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 在维护学校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必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校、系 (部) 两级教学质量督导小组。教务处是全校教学质量督导执行中心;系 (部) 是本部门教学督导、监控的核心;教研室既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 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关键的组织。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明确教学督导工作职责范围, 健全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包括教学质量督导规程、督导岗位责任制、督导档案管理、督导信息反馈以及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听课评教制度、考试抽查制度、教学质量激励制度、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等) , 以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1.3 教学研究系统
教学研究系统有2种形式:一是设置教学研究专职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 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学研究队伍;二是组织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各自的本职工作进行教学研究。
1.4 教学条件支持系统
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具备2个基本条件: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应千方百计为教学改革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使教学条件支持系统能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学改革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和物质保证。
2 教学管理制度系统
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制度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应建立以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建章立制, 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转。
2.1 教学督导制度
健全校、系 (部) 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督导组成员既要吸收离退休资深教师、专家和领导, 又要吸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采取日常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督教与督学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使教学督导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2.2 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是掌握教学信息、监控教学过程最有效的措施。学校应坚持在每学期初、期中和期末, 结合教学工作重点, 组织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学检查, 掌握教学状态,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3 新教师开课试讲制度
新教师开课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并组织试讲。岗前培训或试讲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试讲合格后, 由教学部门审查教师的教案、授课计划, 并在上课一周内组织听课、评课。
2.4 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直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 是教学信息监控和反馈的主渠道。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应在对教师的评教中占据较大权重。
2.5 听课评教制度
学校应建立各级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队伍听课评教制度。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评教对象和相关部门。听课评教结果应作为考核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和被评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2.6 学生信息员制度
教务处在各年级、各班级选拔学生信息员, 公布教务处电话和电子信箱, 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保证学生能及时反馈有关教学信息。对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 教务处应有专职人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形成分析报告, 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及其所在的教研室和系 (部) , 跟踪并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效果。
2.7 考试抽查制度
考试是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活动。应建立试题、监考、阅卷、评分和考试质量分析等制度。对各专业主要课程应建立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 以考核教学的真实质量。
2.8 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 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 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 掌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导向和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 了解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感受和建议, 及时发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创造条件, 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 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9 教学质量激励制度
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激励制度。教师教学质量应与评先、晋升、岗位津贴挂钩;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教案评选、精品课程评选、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活动, 将教师引向教学研究领域, 通过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水平。同时, 为防范并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教学事故,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应制定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为树立良好教风, 对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评估是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以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 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明确目标, 把评估内容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通过评估掌握学校当前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存在问题, 分析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充分发挥教学评估工作的参谋和指导作用, 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为保证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在实施教学质量规程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以系 (部) 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 、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为评估对象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3.1 系 (部)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系 (部)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石, 其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学校教学工作的状态和质量。因此,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系 (部)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制订系 (部)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开展系 (部)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促进和落实校系二级管理体制, 协调二级管理的工作关系, 充分发挥系 (部) 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各系 (部) 认真落实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方案及重点工作,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3.2 教学计划评估
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依据,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性教学文件。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实际情况, 不断修订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严格规范教学计划的审批程序, 维护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3.3 专业、课程评估
专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学校要高度重视评估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做好专业评估工作。专业评估包括专业设置评估、新专业合格评估、特色及品牌专业 (重点专业) 建设评估。
课程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关键, 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开展课程建设评估。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 应对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统筹安排, 以三年制专科为重点, 大力加强对三年制专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评估工作。
3.4 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如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标准等, 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5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应具全面性, 既要审查教师任职资格, 又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评估, 还要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导向作用。
3.6 学生学习质量评估
学生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应以学风建设为重点, 严格考试管理, 狠抓考风建设, 以考风促学风;严格学习过程淘汰制;建立学生学习监督和检查制度;建立评选学习标兵制度;鼓励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探讨双专业 (相近专业) 制度;选拔优秀专科生进入校内成人本科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4 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高等院校必须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 构建以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部门、教学评估部门、学生信息员等为主渠道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依托教务管理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 建立网上教学信息监督反馈机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管理活动及时进行调控, 实现教学管理的互动功能。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 篇10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要有科学合理的, 并且还是系统比较完备的, 运行比较良好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要建立健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也是高等教育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步骤。在19世纪80年代, 由于世界大范围兴起关于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扩张带来的教育质量问题,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运动。现如今,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关于高等院校质量保障体系
(一) 高校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有效的管理和可靠的资源 (条件) 保障下的一种复杂的、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其质量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资源保障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质量是由教学工作质量以及学生质量组成, 其中学生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 工作质量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 它的内涵是从教学质量的构成因素来界定的, 包括输入质量 (为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 、过程质量 (教学实践质量) 、输出质量 (教学结果的质量) 。
(二)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陈玉琨主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中,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这样定义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在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指导下, 根据教学质量保证对象和质量保证活动的需要, 依据一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按照一定的程序, 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控制、评估和审核, 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所进行的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过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 是政府的外部保障和学校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机统一。
二、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 尽管表述方式不同, 但大体上都坚持以教育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主要是用人单位的需要) 作为第一目标, 最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是看学生的质量。大学的教育质量, 最终是要通过其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实践来检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培养人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教育源于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教育需要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社会生产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无论是个人的需要还是社会的需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需要在现实中已经表现出来, 也有些需要未显现于现实中, 有些是潜在的。因此, 我们可以把人才培养质量定义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协调和满足社会与人两方面显现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程度一致。
三、完善高等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
无论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还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多样化, 都是针对社会和对人才总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体系而言的,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学生、课程是人才培养活动中存在的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也是高等院校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理念。要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要从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师入手, 其次是学生, 最后是课程。
(一) 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建立督导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 教师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文化选择中的特殊地位。高校教师要知道这个社会真正需要什么,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 高等院校要时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严把教学关。
(二)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质量保障意识, 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和科学的管理, 使之成为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在学校管理, 教学活动, 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提高, 并且对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估相结合。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 是“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实现途径”, “课程的选择、组织是否科学, 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志。学科与专业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培养人才是学科的职能之一, 专业是承接这一职能的具体平台, 是培养本科生的学业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 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要的交叉点上, 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四)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搭建实现的。在课程设置中, 学校要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管理上, 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和管理, 给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结语
总体说起来,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要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就是要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看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关键是看学校自己, 靠学校的领导, 教师和学生, 要让学校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改进中, 树立质量意识, 了解学校提出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对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 参与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检查、评价和整改等工作。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高等院校制定不同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社会所需要,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 2009, 2
[2]董学武等.构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A].院校研究: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C], 2008, 7
[3]董学武.穆恺.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构建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 2012, 11
[4]龙金智.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考试周刊, 2009, 31
[5]林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
论中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篇11
关键词:中职 教学 全面质量管理
一、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特点及意义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Teaching Total Quality Control,TTQC),是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因素、多个环节的全员性管理;是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参加并同时接受管理的全面性管理;是对招生过程、计划过程、教学运行过程、辅助教学工作过程和考试过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过程的特点。(1)全面性。它针对的首先是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认知和应试能力;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管理、后勤工作的全面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所有的人、财、物的作用;还强调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积极作用,给学校教育以正面影响。(2)全员性。全面质量管理已不再仅仅是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责任,它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的所有干部、员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须关心并参与质量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校长及其他领导要服务于教学部门和教师;教师则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3)全过程。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强调每一环节都符合预定的目标,重视预防的积极意义,而非仅重视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加强教学环节间的“接口”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加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各种因素。教学是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活动,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参数系统。因而,教学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总和。只有对这些因素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透彻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等,体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模式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主持者,因此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诸因素的首要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3.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体的过程,是学生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自己主体转化的过程。学生的原有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是教学质量这一矛盾的内因和根据。
4.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主要是指进行教学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它对教学质量起保证作用。
三、TTQC的实施过程
1.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
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方针,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入学新生全面复审,提高教学起点。
2.计划过程的质量管理
主要是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组织有校领导和教学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布置修订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派专人负责教学计划修订的组织和协调,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人才培养基本质量。
3.教学运行过程的质量管理
主要是抓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掌握教学效果的质量状况,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4.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最新图书资料,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以及电化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多功能教室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5.考试过程的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考试题目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授课工作总结,确保每个毕业生为合格学生。
四、TTQC的实施条件
1.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2)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要求教学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使教学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和各教学环节的管理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
3.改善教学物质条件
改善教学物质条件是为了给教学及学习提供一个便利、高效的环境。改善教学物质条件首先需要资金上的保障,要着力建设学校硬性基础设施,如教学楼的翻新修缮工作,数字实验室的建设,图书馆建设等。
结束语:
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中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应该引起中职内部及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篇12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内容多种多样, 就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来说, 有些高校对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也采用与外部评估相同或相似的质量标准进行, 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有些学校甚至照搬其他高校的评价标准, 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情况和专业特点。这样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使学校容易混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导致不科学和不客观的评估结果出现。
(二) 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
尽管许多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 但是并没有密切联系各院系把实际工作开展到具体课程与教研室。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把开展内部教学评估的职能设置于日常教学教务管理部门, 这样做的优点是评估的权威性容易得到体现, 评估工作的信息采集和意见反馈周期可能会短一些。但问题在于,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对教学教务管理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教学教务管理的评估, 往往难以得到落实, 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尽管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我总结、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自我纠偏, 但是由于评估的标准、计划是由其自行制定的, 且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很难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故很难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因此, 这种不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能对学校教育质量做出有效保障。
(三)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中评估对象的被动性
高校片面迎合政府评估需要, 内部并没有加强质量管理的动力, 欠缺提高质量的良好氛围。评估结束后进行的整改工作中, 即使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1], 并没有主动加入到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中来, 只是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估, 缺乏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互动, 内部质量保障缺乏活力。
(四) 教学评估结果利用率低
与外部教学评估相比, 有些学校的内部教学评估在实践上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因此对评估结果的处理并不能使其完全发挥应有功效。在教学评估结果的利用上, 或多或少地存在影响评估结果效应的现象, 如评估结果不公开或含糊其词;评估结果不与奖金、晋升挂钩;评估结果只给分数, 不能使教师明确如何改进教学;评估中发现的类似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问题无法解决等等。高校评估结果未能得到很好利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展开和参与教学评估的积极性。
二、逐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一) 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各高校办学宗旨不同, 可分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等几种类型, 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各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评估标准应该根据各高校不同的办学模式来制定。从图1中可以看出[2], 有28.4%的受调查者认为以本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 相对制定并固化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就要求学校应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 按照“坚持有效的, 完善不足的, 补充需要的”原则, 充分吸收教学评价过程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对现有的评估标准进行梳理整合, 对需要调整的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3]。构建合理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针对本校的地区、层次、类型, 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观、价值观, 制定适合校情的质量评估标准。
(二) 正确处理学校内部机构职能关系
图1中显示, 有35.8%的受调查者认为高校应该建立健全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构。目前不少高校都专门成立了类似于“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校内机构, 负责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 但也有许多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是由教务处负责。这就凸显了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管理部门 (教务处) 和教学质量监控部门 (评估中心) 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 管理与监控作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两个方面, 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二者从内涵和机理上相互对立, 但在功能上并不排斥;另一方面, 二者又统一在共同的质量保证和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在此关系基础上, 将日常的教学管理与专门的质量监控作为主管校领导处理教学工作的“左膀右臂”, 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作为教学咨询监督部门, 负责实施教学监督、组织教学评估、反馈教学信息、提供评价结果;教务处作为学校管理部门, 负责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与运行、处理各类教学信息、利用各类评估结果。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既要明确各自职责, 分清各自职能, 摆正各自位置, 又必须注重双方沟通交流, 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 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使学校的管理和监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坚持评建结合, 深化内部教学改革
由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 探索与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道路任重道远, 永无止境。学校应始终坚持贯彻评建结合的方针, 使评建工作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4]。由图1可以看出, 有55.4%的受调查者认为高校应利用政策导向从根本上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有41.7%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解决学校的薄弱环节, 有37.5%的受调查者认为高校应即时梳理现有专业情况, 缓招或停办与社会发展或办学条件不符的专业, 有43.7%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要注意新专业的设立应与教学条件相适应。学校内部教学评估对学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重点在于建设, 而整改工作是教学评估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评估整改工作, 每一次评估结束后, 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教学评估与监督的情况, 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落实整改措施, 并进行检查验收, 确保整改到位, 取得实效, 使整改工作与评估工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 培养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文化氛围
质量文化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灵魂, 培育和发展学校的“质量文化”, 是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5]。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仅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 还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通力合作。因此, 质量管理要引导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教育全程的质量保障活动, 形成共同信奉的价值观, 树立质量意识和改善意识。只有当教学质量提高成为高校所有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和高校全体成员的内在追求时, 才能形成学校的质量保障文化氛围。从根本上说, 学校保障教学质量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体成员自觉的努力, 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只有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树立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 自觉地为提高质量而努力工作, 保障教学质量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以不断追求完美教育质量为核心, 受政府支持与资助, 校内外合作, 全面保障教育质量的组织与程序系统, 是现代教育评价的深化、结构化与体系化。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顺利完成充分证明,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 各被评高校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评建工作, 在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6]。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大跨步向前发展, 同时也要求作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主体之一的高等学校, 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的教学保障长效机制, 从机制上建设和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促进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J].科学与管理, 2007, (4) .
[2]固化评鉴成果, 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机制[R].广东省教育厅课题, 2009.
[3]林颖.关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6) .
[4]李虎成, 陈利利.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 2005, (10) .
[5]高宇.论教学评估与大学内部制度构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推荐阅读:
教学质量体系08-26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07-08
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07-27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08-28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08-29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08-01
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研究论文09-11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10-15
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心得体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