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方法

2024-09-25

教学质量方法(通用12篇)

教学质量方法 篇1

常规的物理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在教材内容上控制得太死, 以至于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教师设定的思维框架内, 自己没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缺乏灵活性。因此, 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教师常常以一个神圣不可动摇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 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体现不出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有自己的尊严, 自己的人格, 教师无论在生活还是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引路人, 做民主平等的学科上的长者,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的本质, 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鼓励学生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慢慢地一步步地去思考和探索, 分析自己或是别的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脑, 动手 (实验) , 动口 (各抒己见, 提出问题) 。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探讨和解决。例如, 在“布朗运动”教学中, 有些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扩散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分子运动还是布朗运动?如何证明他是什么运动?有些学生提出:“分子充分稀释以后, 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还有学生提出:“我们在比较暗的房间里有时观察到射入屋内的阳光飞舞的尘埃是布朗运动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此时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从分子在运动形式上及在运动产生的特点上去分析现象的本质。这样学生对布朗运动的理解会更深刻,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很积极,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演示实验非常多, 分组实验也较多。那么, 如何改进实验教学呢?我的做法是:在每次分组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在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目的、原理, 本实验所需的仪器及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的实验方法要不断探讨修正。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开始实施时也有一定的困难, 但非常有效, 经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实验能力明显提高, 很多学生能提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方案, 并能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和自己制作实验仪器。有时, 实验的结果相差较大, 但这并不重要, 可与学生分析错误或误差过大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法, 再利用课后空余时间重做该实验。与此同时还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做。在课前布置预习时, 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去解决某个问题, 至于学生的设计是否完全正确, 是否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否具有新意。

四、加强学法指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章每一节的学习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鼓励学生经常性、阶段性地进行总结, 使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班上讲讲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请其他班或是高年级的学科尖子到班上讲讲自己的方法和感受, 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坚持要求学生预习,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会在预习中发现知识的重点是什么, 书上是通过什么事例去分析和说明知识的重点的。等等。

我们教师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可以说是教育思想、教育精神的执行者,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乐学”“愿学”, 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方法 篇2

江山市横渡小学 俞金华

最近,学习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两份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笔者思索万千,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目前,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的阶段,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时期!与此同时,旧式的教育方法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这此阶段我们必须讨论一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要点!然而,我觉得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重点。

我们需要了解 课堂,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性情的主要场所。它的主体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此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形式。

在我们了解课堂的同时,我们需要去应对课堂中的一些问题,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首先,要上好一堂课,务必做好一系列课堂准备,课前优化备课,则能使上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在课前优化,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手中的各教学器材充分地利用!比如现在我们每个教室几乎都引进了多媒体,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好这方面!利用好多媒体,对每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媒体有利也有弊!对于低年级段的教师来说,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而高年级段,多媒体这则应尽少利用!据调查,在高年级段使用多媒体,容易使学生雾里看花!因为许多教师使用了多媒体之后,在课堂里,只要点动鼠标,这种的做法无疑是让学生更加难以消化!课堂是需要绘声绘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高度集中!但是多媒体利用不好,则更加容易让学生失神,那么就适得其反了!在课前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选好主要教学目标,课中的主要活动设计,学生习得能力的教学环节的搭配以及时间分配,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前设计很重要!在课前计划中,就要好好的考虑到咋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能力形成,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一堂课,没有几个精彩的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对语文来说,课中活动,有多媒体图片音乐欣赏、有趣味朗读、有知识竞答、有精彩演讲辩论、有趣味问题探究、有情景模拟、有课外知识链接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教师在设计课中活动时,应该立足于教材特点(是便于进行思维训练还是进行知识积累还是进行情感熏陶)立足于知识消化来设计合适的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是一个兴奋点,激发了这个兴奋点,学生便“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既能活跃情感,又能激发思考、习得能力。这是备课阶段应该适当考虑到的!

本人觉得,融洽师生关系,也是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师生关系的处理,可以调整好课堂学习气氛。这种气氛,可以使我们有效地调动学生配合我们课中的活动,所以我们很需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使课堂的气氛是活而不乱,热烈而又有秩序,学生思维活跃而又不瞎胡闹,时刻围绕学习中心内容积极展开思考。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一定不好,而乱而无序的课堂也难脱失败的结局。调节课堂气氛手段多样,但是无法说出一些具体做法,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与每节课的实践中,体味学生的内心需要,去摸索实践,教师只要心中有调节好课堂氛围的想法就是成功的开始,具体如何做,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课型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

新授课内容处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了才会长久记忆,不用课后花时间去死背,而不理解的东西抛给学生,课后花再多时间也掌握不好,切忌囫囵吞枣,不论是什么学科皆是如此。经常听说某学科的绝招是老师上课不用讲,只是给学生指出重点画下来,然后就安排背诵,虽然一时对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会有些许效果,但是这根本是在僵化学生的思维,培养没有思维,只会死读书的机器。所以说这是典型的死板的应试教育的做法,令人深恶痛绝,请大家一定要避免。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内容接受上的困难,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分析等能力是教师工作的本分,必须认真对待。其实,好的方法反而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觉得你的方法很有效,就会敬仰,因为你没有给予太多的包袱!

培养一部分优秀生,使教学质量提高,并不是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个人觉得尽量不要在课后布置作业,在课中练习就已经足够!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工作设计在课堂中,课堂练习,只是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以一次性大面积检验,因为要考虑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分层题目,必做题全体都要做,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接受程度强的学生,这部分题也可以作为浏览选做题,不必强求统一,有难度题部分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就可以了,这样更能强化优秀生。另外在练习时很重要的一个提高效率的做法是,展开速度比赛,教师要根据问题情况,要求学生限时作答,不能散漫的去做,江苏省泰州泰兴市洋思中学提出的“每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我认为倒没有必要,但是在课堂练习环节像考试那样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就是限时、脱书,凭自己掌握的情况独立作答,久而久之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独立、限时、高效完成自己的各种任务。

其实,任何一堂课从细节上推敲,都可以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师只有善于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只有及时通过学生的效果反馈,才能明了自己教学的不足。只有不断地反思调整,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探索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手段才灵活多样,教学才能称作艺术,学生掌握的效果才好,课堂效率才越来越高。所以教师重视评测,重视教学反思、重视教学案例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课堂四十分钟是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涉及的问题却是无法穷尽的,教师只有永不停息的探索,他的课堂才越来越精彩。

选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多年来,我习惯采用分析法:要证甲,只要证乙,要证乙,只要证丙,而丙是已知条件(或是某个定理公理等),因此问题得证。这种教法可避免注入式,易于掌握,是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教法。1997年,我班史纪明同学反映:分析法很好,老师分析时“百发百中”,可在我解题时也用分析法,但有时无从分析起,或者形成要证丙又要回过来证甲的局面。他要我把“百发百中”的秘诀告诉他,当时我笑了笑,只好坦白地对他说:“为什么我每次分析总是百发百中,无往而不胜呢?这是因为我提前备了课,这种分析是早就探究并设计好了的,否则,我也会碰壁。不过老师碰壁后知道该如何拐弯,甚至尚未碰壁时就有碰壁的预感,就知道要及早拐弯,而你鼻子碰到壁才知道此路不通!”这时他立即反问我:“那么,老师为什么不多讲讲你碰壁后拐弯的经验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百发百中”只能带领学生走顺境,不能让学生在逆境中锻炼。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

1.用启发式,不用注入式。启发式在我国是由孔子首创的,他总结出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因为不满足,想前进,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种“愤”和“悱”的境地很重要,教师上课就要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悱”的境地。搭起连结新旧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要讲“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在复习完等腰梯形的性质后,提问:既然等腰梯形有这么多特殊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呢?首先请同学们写出: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结论是什么?如果能证得这一命题是真命题,那么是不是可以起到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证明一个文字命题的基本步骤去证明一下这个命题。

2.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不用非得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解对了,当然好,这说明学生对基本原理真的懂了;可是解错了,好不好?或者虽做对了,但方法太繁,好不好?我认为也好,这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样画葫芦,也说明学生胆量很大。解错了或者方法太繁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热情指导,把个别学生的错误变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

3.实践:即探索、开拓、追求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学生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进行论证,然后老师巡视课堂,因势利导,指导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时候,可允许他们小组讨论,因为学生经过长期训练,一般都知道新知识的出现,很可能是依靠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推陈出新,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作辅助线,将梯形分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来解决。

4.点拨:总结归纳,达到升华。待学生证完后,注意广开言路,收集不同证法,指出各种方法的成败优劣,但不忘多加表扬与鼓励,这样,尽管有少部分同学可能没找到方法,但通过讲评后,他们会深深体会到迷途知返的快乐,更激发他们下次努力的动机。然后,师生一致肯定这个命题就是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时,告诉同学们:刚才证明命题的过程中的各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也正是研究梯形的一些常用方法。

5.我国现有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谈话法、指导作业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功之一,必须认识到:方法是为学习知识内容和培养能力服务的,只有综合运用,才能收到应有效果,要正确认识“教有定规,教无定法”。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恰当地选择综合应用,以便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4

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将来能够为国家服务。但是,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利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事半功倍地搞好学习。机械地、千篇一律地照本宣科,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有首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习的质量。即教师必须“授人以渔”, 而不是“授人以鱼”, 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文化基础较差。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愚笨, 而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 在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上不够正确。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固然重要, 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更为重要。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除按照教学安排, 系统地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法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等都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修养和耐心, 尽量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只有让课堂保持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 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上, 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 师生双方不和谐甚至于处在对立的状态下, 学生是不可能会认真听课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我们曾听到不少学生说, 由于不喜欢某门课程的老师, 就不喜欢上某门课, 导致该门课程成绩不好。由此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首先, 我们必须改变学生在中学学习上一切“按老师讲的做”的思想观念, 让高职生接受“自主学习”的思想, 学会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一些学生在中学养成的“老师指一指, 就拜一拜”的不良学习习惯,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不同, 高中生与大学生的不同。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呆板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学会创新, 学会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而不是上完了几节课就感到万事大结了, 精神上感到非常空虚漫无目标。

其次, 我们已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中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 把终身教育思想贯彻于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让每一位高职的学生都清楚:高职生只要有了真材实学, 同样在社会上受人尊敬。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 它将伴随人的一生, 我们有很多机会能够让自己进一步提高学历。“学历教育一考定终身”, “工作、学习两码事”等旧的传统观念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 “知识创新无限, 继续教育终身”等现代教育观念, 拓宽视野, 面向未来。

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参与教学活动, 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 又要把自己的活动降至最低程度;既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又要适时地给予归纳总结;既要放得开又要能收得拢。这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挑战。

五、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质量方法 篇5

育 才 学 校 崔 保 录 2010年5月26日

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新物质的合成等。它同农业发展、工业生产、能源开发、材料合成、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造财富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时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

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四单元课题

二、元素: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

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三、学生讲课,家长反馈情况

在中考前的复习阶段,我将初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实验探究五大部分。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总是记不牢固,或是记住了不会用。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采取了一种新鲜的办法。我要求老师讲完课后,学生复习、写教案。回家后给自己的家长讲课(把当天的课讲给父母听),直到学生家长听明白为止。再由家长打电话将听课的感受和听课的效果汇报给老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听课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家长的配合意识。就这样,家长为自己孩子的成长而高兴,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喜悦。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将需要记忆的知识记牢固了。同时应用知识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复习效果和效率都大幅度提升。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不能忽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篇6

[摘 要] 传统的翻译教学只注重技巧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提出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互联网资源和文化教育等引入翻译教学,实现翻译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关键词] 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13-01

教育部于2000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大纲做出了如下要求:“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涵盖三个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翻译技能的训练。翻译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借助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对一种语言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用另一种语言将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

一、翻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学习自主性就是指学生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是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基本架构,将教学过程的主动权的大部分从教师手中转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只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活动,即使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里,只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合作和互动环境,也同样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从教师那里习得知识,更应是在实践中累积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只是发挥指导与协调的作用。

二、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技巧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判断和自主构建策略的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在传统翻译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倾情出演,但演的却是独角戏,而本该是主角的学生,却被动盲目接受技巧和译文的分析框架,虽然掌握了典型的翻译技巧却忽略了翻译的多样性,这样的演出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其次,传统的翻译教学不尊重“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这一事实,因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并且,传统翻译实践教学一般采取“一对多”的模式,即教师设计,布置任务,学生完成提交作业,教师批改、讲评。事实证明,这种封闭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互动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遭抑制。

三、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翻译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基于社会建构理论以及语言习得理论提出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英语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指的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选择,一直到课堂教学,作业评估等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运用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实验证明,只要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注意:1)每项任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2)任务应该具备可行性,并且难易适中;3)任务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兴趣等一些因素,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翻译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文化教育来促进翻译教学

文化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个文化交融、渗透和影响的过程。翻译作为体现这一过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由词到词的转化过程,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交际行为。文本性质、社会文化语境、语言差异等文化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制约,也因此对翻译教学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与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把握翻译的规律和技巧有关,还与他们是否具备对原作的解读能力和对母语是否具备驾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用互联网辅助翻译实践教学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翻译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新平台和创新理念。将互联网运用于翻译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实现翻译实践教学的突破。互联网辅助下的翻译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网络资源能为教师提供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所需的有针对性的充足的翻译例证;2)学生可以使用在线的翻译软件、词霸等为翻译找到参考资源;3)学生可以通过BBS、共享程序和邮件,或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翻译信息,实现相互沟通和协作;4)教师可以通过BBS等提供标准译文供学生观摩,评价。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学生学习翻译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综上所述,将任务型教学法,互联网资源和文化教育等引入翻译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翻译教学实践中,是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北京:翻译通讯,1984.(1)

[2]王军礼.网络资源在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7.(2)

[3]贺莺.网络论坛与笔译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7.(6)

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此来影响学生, 并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体现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观察要及时引导, 并在课堂上渗透好的行为习惯的模式, 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曾经有一名学生感觉自己很聪明,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把老师的讲话当成耳旁风, 作业也不及时上交, 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 我找他谈心, 分析他不努力学习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后果, 渐渐地, 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课后通过找个别学生谈话等方式, 让他明白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学生的德育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反思教师教法的不足, 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教法, 但再完善的教学设计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把这些在课堂上出现的败笔, 如陈旧的教学方式, 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安排不妥当的教学内容, 步骤繁杂的解题过程, 难易欠妥的例、习题, 或因某一内容使自己的教法不合实际, 从而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的内容等记录下来, 并对这些作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所应吸取的教训.有一次, 在教“分式的加法运算”时, 遇到异分母的分式加法运算, 学生感觉比较棘手.若此前通过练习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运算, 势必给分式的运算做好了铺垫, 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去做了, 从而将数到式进行转化, 轻易捕获了学习方法, 积累了经验.温故而知新,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 它对教学效果起到测量、评价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所以把握教材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及针对一般学生实际水平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案的设计要围绕目标, 不能过高或过低.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上课时我出示教学目标: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转化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从而让学生心中有数.我们这样来解题:首先让学生解答两个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

先让他们回答解题思路, 然后提出方程组的解题思路, 如何完成转化等,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如教学“函数概念”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张大娘早上上街买青菜, 1.5元一千克, 买了5千克, 问:花了多少钱?如果买4.5千克多少钱?, 买x千克呢?学生能一一回答.如果把买x千克花的钱设为y元, 那么得到怎样的等式?回答y=1.5x.再问:花钱的多少是怎样变化的呢?弄清随买菜的多少而变化, 即y随x的变化而变化, 这时我们才接触书上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 两个变量x, y, 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y就是x的函数.这种关系式是y=f (x) , 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这种设计使一般学生学起来轻松, 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课后通过与学生、同事间的交流对话进行了群体性及时反思, 将教案修改, 增加一些运算的内容, 以便在下次教学时能突破这一难点.通过反思教法的不足, 不仅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且为教师积累了教学资料,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和教学艺术, 让学生有个积极的思路和高涨的课堂气氛.

三、反思课堂上的闪光点, 为提升课堂效率储备范本

一位好的教师, 不只是具有渊博的知识, 还在于能否把知识顺利地传授给学生.我在课堂上尽量用生活语言, 把枯燥难懂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 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比较容易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问他们原因, 他们说我讲的课听起来简单并且容易听懂.反思自己的教学智慧, 既是对自己教学的肯定, 也是使教学登上新台阶的有力支持.另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 这些都为我们以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反思教材的缺陷, 为个性课堂寻求突破

新教材中的内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素材, 也为我们提供了贴近实际的教法.但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书本内容,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比如“实数的运算”中, 运算内容很少又很浅, 满足不了后继学习的要求, 学生学的似懂非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更显得内容比较少, 学起来很费力.因此, 教师应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补充一些常用的知识, 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自如.

五、结论

在教学中, 注重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两点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力的启迪和培养, 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每一点富有灵性的火花, 利用各种思维、训练, 使两者有机的相互结合, 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 好的教学方法习惯, 不仅能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而且能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 让我们多一些思考, 少一些说教,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提高方法探讨 篇8

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者之中, 看上去似乎只有培养专门人才这一点与我校的教学质量有所联系, 其余两项职能看似相去甚远。其实不然,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者若都能得到加强, 则会促成我校教学质量的质的飞跃, 相反, 如果只注重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方面, 则教学质量上升的空间会比较有限。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着眼于培养专门人才,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目的, 也是当务之急。如何让宜春学院的学生变得更专业更具有竞争力?我觉得对我们来说, 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课程的设置,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我们的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 面向时代, 面向需要, 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力求使社会用人单位发现宜春学院的学生是十分专业的、十分实际的, 招入后可以立即使用的。可以删减一些过时的课程, 或是为其注入新的内容, 同时可以在一些专业添设一些当下社会需要的课程, 课时长短则可以由各院系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2) 学生的理论必须过硬。虽然在第一点我强调了课程的设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但是不代表理论就完全无用, 如果培养出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么我们和大专高职院校也就无太大分别了。理论的课时可以压缩, 但强度需要加大, 让学生在压缩的时间里学到没有被压缩的理论知识。

(3) 博而又专。这一点非常困难, 可以作为对优等生的要求, 一般学生在无法达到“博”的前提下, 可以鼓励其往“专”的方向发展, 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知识, 积极实践, 也是对其一种负责的教育态度。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 我校教学质量必会有大幅度提高, 因为首先学生保留了原先的理论基础, 其次又学习到了各项与社会更为接轨的技能, 而且一些不被学生所喜欢的冗余课程也被裁减或者压缩。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提高, 同时又会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热情产生积极互动, 可谓是一举多得。

科学研究, 看似与提高教学质量没太大联系, 其实不然, 科学研究恰恰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保障。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我校文、理、医、农四个方面的教学质量要相对别的几个院系的教学质量要高一些, 而这四个方向正是我校的立校之本, 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等, 加之前身师专、医专、农专的深厚底蕴, 科研水平明显要比别的几个院系高一点。所以要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就需要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近年来我校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 坚持实行的“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 就是十分正确的一个抉择。

(1) 我校应继续大力引进优秀先进人才, 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学术新生力量。优秀尖端人才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学术研究上的大力帮助, 也可以带给学生学术最前沿的信息与理论, 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档次与质量。当然, 我们也需要自己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准、靠得住的学术研究队伍, 这需要耐心培养, 而有了这支新生力量的存在, 则我校学术研究氛围则会日益浓厚, 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的, 老师都在学习, 何况学生呢。

(2) 将部分学生带动到学术研究中来。诚然, 本科生学术研究的基础会薄弱一点, 但是部分学生还是具有学术研究的热情的, 我们不妨试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 将其引入到学术研究中间来, 既可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学术热情, 也可以部分减轻教师科研负担, 节省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在全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 甚至是跨省、跨地区的高校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术交流、嘉宾讲座等方式, 增强校园学术氛围, 开拓学生学术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有利于我校自身的学术水平提高。

服务社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社会使命, 也是其最终目的。我觉得这方面我们可做的有很多:

(1) 与社会用人单位取得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让我校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实习, 或者使其承诺优先聘用我校学生, 亦可以邀请名企高管来我校进行讲座, 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成果。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大一到大三的学生, 因为还在学习阶段, 鼓励其利用寒暑假进行校外实践, 而大四的学生则鼓励其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主动走入到社会中去, 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检验自己。

(3) 面向赣西, 走向全国。我校作为拥有近千万人口的赣西地区高等教育中的翘楚, 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业, 以及教学的指向, 都当以赣西地区为根据地, 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鼓励优秀的在校生, 以全国为视野, 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 又做到在就业问题方面有攻有守, 可谓一举两得。

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方法探讨 篇9

1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每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 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如何归纳疾病的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掌握基本的发展规律, 这样就可以推理出疾病的发展过程, 这样使本来知识点很散的病理学变的成为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学科,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模型的正确应用

教学模型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具, 可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展示, 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教学模型与实体标本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所以可以将手术切除的各种标本与教学模型同时展示给同学观看, 使学生观看教学模型的同时可以对比观察实际的标本有何不同,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病变部分有更深的印象, 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多媒体的正确应用

多媒体教学目前已经是教学实践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将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有很多优点, 第一, 变书本上枯燥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片、视频, 能让学生很形象的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改变, 加深印象, 便于理解和记忆。并且所选择的图片、视频均为非常典型的范例, 能让学生很直观的看懂。第二, 避免了任课教师板书, 大大节约了板书时间, 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第三, 多媒体课件可长期保存, 节约了保存病理切片的成本, 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 并且还可以反复修改, 随时补充新的教学资料。

在制作课件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第一, 课件素材的选择要紧扣教学大纲进行, 在保证知识点的前提下也要突出重点。第二, 要图文并茂, 生动, 必要时可以插入一些视频和讲解。第三, 要采用多种软件, 一般均是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 这是最基础的。必要时也要应用一些如Flash的动画软件, 可以展示一些疾病的动态变化, 使学生能更系统的理解某一疾病的发展过程。第三, 要掌握好演示文稿的页数及字数, 多用一些图片, 少用文字或仅有提示性的文字, 更多的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内容, 提高了授课效率。避免大篇幅的文字, 以免使学生感到看课件跟看书一样, 从而产生厌倦。第四, 课后可将课件拷贝给学生, 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4 基于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的使用

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 其重点并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其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 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 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 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5段式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型”教学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3]。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准备相关资料, 提出问题;学生通学习课本、查阅资料、总结讨论得出具体的结论, 以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最终结论;最终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 指出各组的优缺点, 并讲解一些各组均未考虑到的问题, 解惑答疑。真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符合现在改变由“填鸭式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指导思想[4]。

5 增设临床病理讨论课程

在病理的教学实践中增设临床病理讨论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临床病理讨论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前布置学生熟悉其中某一病理, 并扩展能引起此病理的疾病, 以便在病理讨论时扩展思路。

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 每组推选出1或2名发言人, 说明本组的观点, 其他人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此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一改沉默的态度, 而表现的非常积极、活跃, 甚至出现因观点不同而出现争论。讨论期间任课教师在遇到学生思路狭窄、思路不清或没有思路时不要着急公布结果, 可给予一点提示, 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 这是将讨论真正引向深入的关键, 最后由任课教师对病理检查结果及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作扩展性的说明, 并可介绍一些较新的文献资料。使同学们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 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鉴别论断、合理处置等各方面均进行了了解, 也为今后走上临床奠定一定的基础。

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试验是病理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最终都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因此对学生“看片”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定期组织一些“看片”竞赛, 从来自临床的标本中选择较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学生们诊断, 并写出病理报告及诊断要点,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使学生温习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要提高病理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的, 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改革相结合, 探索出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的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应时, 周沛江.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纲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4.

[2]张磊, 李艳, 师海蓉, 等.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2) :79-80.

[3]Barrows H, Tamblyn R.A model of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it[J].Annu Conf Rcs Med Educ, 1977, 16 (2) :369-371.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篇10

一、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授课思路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室中进行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多数课时也是在教室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授课地点转移到实验室或观察室。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树叶、花瓣,再让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动。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有利于日后的教学,而且会影响其大学专业的选择。即使硬件设施欠缺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例如,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认识校园或公园中的各类植物,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将来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并非教会学生某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学习,必将会被高效的学习方法取而代之。

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本章节中涉及到大量的相似名词,如神经节、神经中枢、周围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等,这些名词无论是从语素上讲还是从具体的含义来说,都极其相似。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名词组成和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辅助记忆。具体的方法以的人体神经脉络图为例,或以一根有枝节的树枝进行类比。形成相应的记忆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通过模仿进行相似的独立思考,最终实现生物知识水平的提高。

(2)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而活跃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理论和结果,进而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教师, 有义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真理的欲望,并通过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乳酸菌饮品、防腐方法、污水净化、甜酒制作过程等现象,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利用都有哪些、运用了哪些原理。学生在解决教师所设置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学会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并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优化,最终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3)逻辑梳理能力。逻辑梳理能力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适用于各个学科。通过归纳并总结类似、相反等对比关系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记忆、掌握知识。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梳理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体系和系统规律,并在学生不具备该能力之时通过示范帮助其生成相关意识。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对整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各个器官、血管血液流通的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本章节的讲解,可以以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为主线,可以对血液以及流通所经过的器官的作用进行引申。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挂图展示帮助学生总结血液运动的规律,即“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引申,将生活的常识问题加入其中,如心脏疾病的预防,以及常识性的知识进行引申。当学生接触了此类学习方法后,印象会更为深刻,不但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而且增加了生活常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教师应该多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

(4)动手操作能力。生物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并非因为它本身缺乏学习的意义,而是因为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复杂、严谨,尤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验观察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学是最大的任务;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应通过精心设计,积极带领学生、鼓励学生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教师全程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大胆一试,包揽实验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学生亲自设计的实验与书本或教师设定的实验不同,他们从最初的设计环节就参与进来,不仅能更明确实验目标,而且能培养其科学、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观察、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成功,他们将从中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并牢牢把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失败,他们也更愿意从根源处寻找问题,有助于身心发展。

生物实验并非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有一些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的生物实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轻松完成的。生物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伊始就可以带领或鼓励学生种植几株植物,从播种开始,完整地参与、记录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七年级上册中关于植物的知识。而当植物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虫、杀虫等状态,恰巧可以与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相契合,让学生了解植物界的疾病和免疫系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与生物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简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解生物理论知识、解决生物试剂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阐述对生物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一、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综合成绩量身制定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标准,以便于以后的教学与应用。例如,根据男女体力和爆发力的不同,在设置体育项目的达标标准时,就可以适当对女生宽松一些,让体力稍差的人通过长期训练不断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对于那些成绩稍好的同学要根据自身潜能,进行深层训练,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分层训练就是在符合学生体育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有目的进行体育人才的选拔,即在普及的体育课程或者日常活动中,根据个人不同能力进行选拔,形成不同的教学思路。例如,在课间广播操上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安排和训练。有的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较突出,可以重点进行领操或者进行体操器械方面的培养;有的学生没有优势,应该加强训练,在原有不完美的情况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达到既有标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二、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学生要注意观察并进行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运动适应能力进行速度、细节、技巧等方面的调整,以便以学生能够适应的状态进行动作的模仿。这就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光线因素对教师示范的影响,要选择适当的距离、角度和光线。例如,在教学攀岩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支撑体力的不同和动作的协调性,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授课,例如,在教授健美操课程的时候,可以提前录制好体育视频,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模仿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进行舞蹈、篮球等对专业性要求高的课程指导上,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基本功有更好的认识,又能激发他们热情,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复杂、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示范时,教师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示范,而对简单易学的动作示范,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掌握要领后由其自行进行练习,同时要对错误练习进行详细讲解,避免学生在训练时出现突发状况。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自动自觉地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并从运动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其他活动。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对运动的热情,瞬时由静止懒散进入到兴奋好动的状态。以往学生上体育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样就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反而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得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很显著的发展。将游戏教学与体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是当代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有丰富游戏教学中的形式,根据实际开展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游戏,使游戏符合体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不同项目类型的特征设置不同的游戏项目,使学生更加主动参加到体育课程中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短跑游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在短跑过程中设置障碍,或者分组进行争夺等,设置游戏内容使其符合学生兴趣又能在训练中起到锻炼作用。同时,可以征集学生意见,收集好的想法和创意,采取多种形式的游戏来进行体育训练,完善体育课程的设置,将学生兴趣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寓玩于练,既能增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亲密程度,又能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上的满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自身不仅要有过硬的素质,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分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科学选择方法,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篇12

一、重视古诗特点, 科学选择方法

古诗离我们很久远, 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 具有一定的时代跨越感, 大量读背古诗应该是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张志公在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说, “诗容易念, 容易背, 琅琅上口, 适应儿童的爱好”, “读些好诗最容易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教师结合古诗《小池》做如下设计:

(1) 揭题后学生自由读背; (2) 初读时指名朗读和自由朗读; (3)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检查朗读。 (4) 交流时的说读诗句; (5) 朗读想象中的教师范读、学生练读、男女生互换角色读; (6) 画读时师生共同参与画、说、读。如此反复频繁地读、形式多变地读, 学生读得人耳入脑、顺口顺语。诗句的意思, 自然也慢慢地含英咀华, 了然于心。古诗的教学与读背时, 还要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 通过古诗音调和谐、节奏明显的特点, 引导并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小池》,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 指导学生学会停顿, 进而让学生据此练读。这是从学生的接受特点考虑的。到了中高年级, 小学生肺活量渐渐加大, 视读广度逐渐扩大, 朗读速度逐步加快, 自然而然地演变为句中三次停顿, 更加准确地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了。

二、充分展开想象, 理解诗歌意境

古诗贵意境。意, 指诗人抒发的主观情意;境, 为诗作描述的客观物境。意境, 是包含了诗人内在的“真感情”和外在的“真景物”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为诗作的核心。古诗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中。突破难点的一般做法是引发学生想象。在《小池》教学中, 教师在“朗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时, 引导学生练读, 展开想象。学生边诵读、边想象, 眼前似有真景物, 心中体验作者的、自己的“真感情”, 这就达到了新课标中“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教师指导“画画, 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中, 引导学生把诗句表达的情景画一画。引导学生画诗意图, 很适合儿童心理与学习特点, 真是一个好主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前提下, 边画边想象, 调动了统觉 (记忆) 、视觉 (看画) 、运动觉 (画画) , 发挥了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这一做法将感觉器官与思维想象结合起来, 有助于对意境的把握与理解。由此, 我们可以推知:古诗教学调动感觉, 引发想象, 领会意境时, 除边读边想外, 还可用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忆边想、边作边想等方法进行。其间, 熟读成诵是基础, 引发想象是关键, 调动感觉只是辅助手段。教师要善于凭借诗中优美的语言, 通过言行、意态、教具或课件等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引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无论结合哪种感觉来“展开想象”, 都要求基于诗句而想象的情景 (或形象、或画面、或场景) 似乎即目可见, 触手可及, 使自己身入其“境”, 心有其“意”。此外, 小学生想象时内容稍有出入或有点不同也不要紧,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要不是胡思乱想, 而是大体上符合诗意就可以了。

三、巧释词义句意, 加深诗歌理解

上一篇:心理语言学模式下一篇:自定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