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共12篇)
教学质量监控 篇1
0 引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各高等院校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那么在“后评估”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和难题。
1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背景及意义
我院在2008年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的称号后,为了巩固和扩大教学评建成果,及时地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工程、教学管理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培育工程、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创新教学工程等六大工程,在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不断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制度、信息收集与反馈、评价、激励、专项评估等体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让这些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促进各方面发挥最大潜能,从而为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依据,使教学管理过程得以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规范化,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构建与实施
2.1 组织体系
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领导方面不断加强和创新,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即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组织。院长办公会议负责学院重大教学决策,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学的日常决策,是院级教学质量监控的第一负责人,教务处处长为直接负责人,教务处代表学院全面负责和组织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系等二级教学单位是教学实体,系主任为第一负责人,主管教学副主任为直接负责人,各教研室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2.2 制度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实施必须以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为依据。学院评估后在原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其他兄弟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逐步完善,重新修订、制订了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程与专业评估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相对规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产生了与此相应的教学性文件,这些文件涵盖教、学、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
2.3.1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学院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授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具有督教、督学、督管,指导教学的职能。教学督导的主要职责是:(1)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讲课;(2)查阅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作业、实验报告等教学资料;(3)抽查毕业论文(设计)质量;(4)开展调研教学工作;(5)协助教务处开展期中教学检查等其它教学工作;(6)收集和反馈教学方面的存在问题及信息。
2.3.2 实行听课制度
学院制定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听课制度,对每学期听课次数提出了明确要求。
(1)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院实行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每学期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各系系主任听课不少于10次,其他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少于8次。同时,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安排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通过听课,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2)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每学期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随机听全院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讲课,并指出他们在备课、授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3)系党政领导听课制度。学院要求各系党政领导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随机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本系教师的教学状态。
2.3.3 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
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信息员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协助教务处开展教学调查研究等工作。学生信息员获取了第一手准确资料,为规范教学及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2.3.4 推行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推行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段式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全面监控教学运行情况。(1)开学初教学情况检查。主要检查开学初师生上课情况、课表运行、教学条件的准备及教学秩序等。(2)期中教学检查。既有重点又较全面地检查教学工作进展情况,集中检查常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期内主要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等。(3)期末教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期末考试安排、试题质量、试卷评阅、考风考纪等。
2.3.5 实行教学纪律通报制度
(1)系党政领导值周制度。各系党政领导每人每周深入本系随机抽查课堂教学1-2次。(2)教务处管理人员值周制度。教务处管理人员每周随机深入系抽查课堂教学情况不少于20次,其中到每个系抽查不少于1次,抽查公选课不少于3次。教务处将每周各系党政领导和教务处管理人员的抽查结果汇总后,及时上报院领导,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3)师生双向考勤制度。师生课堂上做好相互考勤,各系对每周内课堂考勤情况在全系范围内通报,并将课堂考勤作为教师期末审核计算工作量和学生学年度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2.4 评价体系
2.4.1 开展网上评教制度
学院坚持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学生网上评教活动。院领导和教务处可查看全院教师的评教结果,各系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可查看本系教师评教结果,教师可查看本人评教结果。同时,学生的评教结果在教师的职称评定、部分教学奖的评选、讲课竞赛等评优方面计入相应分值,调动了教师认真从事教学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4.2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考试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院在考试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立足于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应用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突出技能与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类,考试方法可采取闭卷、开卷、读书报告、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学习总结等形式,综合评定考试成绩。在两课中试行“3+2+5”的考试模式,即平时成绩占30%,作业占20%,最后期末考试占50%。
2.5 激励体系
在教师方面,制定相应的评选与奖励办法,开展由学生参与的各类评优活动,在讲师中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在副教授中每两年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在教授中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名师”。对获奖或评优的教师除给予奖励外,在职称评定中记入相应分值,并发给相应的津贴。评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激励教师认真搞好教学和深入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6 专项评估体系
开展院(系)教学工作评估、实验室评估、教研室工作评估、重点课程评估、专业评估、教材评估等,通过评估,取得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在专业建设与评估方面,根据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布局,有计划的组织申报新专业,以4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有计划地对全院每个本科专业进行一次评估,重点对新办专业进行评估检查。在课程建设与评估方面,定期开展重点建设课程中期检查与评估,开展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检查与评估
2.7 调控体系
2.7.1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普遍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7.2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汇报、总结上月教学工作,安排下月主要工作,分析教学工作发展态势,讨论教学思路及改革,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7.3召开教学督导会议每学期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或教务处处长主持召开一次教学督导会议,了解教学督导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掌握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2.7.4召开教学秘书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教学秘书工作例会,总结并公布上月各教学秘书所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安排下月主要工作。对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需教务处解决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协助、并督促其完成。
我院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对教学的动态、适时、有效监控,实现了持续提高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构建,有利地促进了教学工作。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监控体系在评估体系、激励体系等环节上还很薄弱,只有建立了相对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汪云香.工科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8,(10):95-96.
[2]蒋必彪,龚方红,徐薇薇.试论高校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3):32-34.
[3]唐小俐.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3):82-84.
[4]黄桂成,文痒,王红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47-49.
[5]李广影.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10):16-17.
[6]李秀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32-33.
教学质量监控 篇2
一、现状:
1、建立了教学常规通报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教学常规检查:一次定期检查,一次不定期,主要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并作为期未考核依据。
2、建立了常态课堂教学情况检查与反馈制度。校务会成员及教研组长每周一次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掌握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情况,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感受教学氛围,会同值日教师与学生会成员检查的《值日日志》,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个人、学生个人交流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教师改善教学实践。
3、建立了校本教研与教学互动制度,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每学期2—3次,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校务会成员每学期15节,并要及时进行评课,分析听课体会,完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4、建立了学生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制度。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重大的学习目标检测,即期中、期末检测,组织严密,从考前教育、考场布置、试卷评改到质量分析,都层层把关,以诚信为本,检测出最真实的成绩,每位教师都必须就自己所教学科写好试卷分析,分析得与失,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学生对试卷进行学习效果的书面分析、改正错题,并存入《学生成长档案》。
5、建立了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评价考核教师主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细则进行考核,每个方面都量化成考核分,如:教师上课、自习辅导等情况由学生登记,期末汇总并量化成考核分;作业批改,不合标准,每次扣考核分0.5分,监考不认真,视情况扣除考核分;考试成绩与教研协作片各年级排名比较,量化成考核分;最后考核分作为该年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依据,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二、困惑:
我校实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以来,教育教学管理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所提高,大有你争我赶的势头,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但有些情况却监而乏力,仍有许多困惑。
1、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大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很明显,对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2、想改不会改。有些教师从思想上有改革、突破自我的意识,但怕改了完不成教学任务,改了教学成绩不能上,结果课堂上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教学质量监控 篇3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再制定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应该实事求是、明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各年级再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备课组,再由备课组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学校把宏观的教学目标细致地分解到每位教师身上,这样学校的工作就能做得实实在在,学校就会稳步前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分阶段地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有利于适时反馈及时整改。
二、教学管理精细化
教师备课时应该把课程标准或高考要求熟记在心中,能做到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学校要组成各学科的课堂听课小组,加大对教师课堂的不定时检查,在听课后提出相应的意见并督促教师按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把听课结果记入考核,加强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学校要对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扬,开示范课给其他教师观摩,让优秀的教师在学校里树立威信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经济实惠。这样,学校的重教重学风气就会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就会迅速提升。学校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备课组应该有体现教师备课个案的详细内容。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上本作业和课外作业的检查,看作业布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或高考要求,教师是否用心批改,检查结果形成记录,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年级部定期检测应该落到实处,试卷批改评讲应该及时,在定期检测中应该适当增加阅卷补助,年级部要对各科的考试成绩及时分析,找到不足之处及时补救。评教评学应该正常展开,学校对评教不好的教师要进行个别谈话,促使其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对评教结果进行统计存档记入年终考核。教学监控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提升教学质量。
三、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既指学生短期内学习的情况,也包括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应该通过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观察学生课堂上专注用心学习的程度;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课前提问上节课教学内容等方式来实现。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长期监控可以通过期中、期末成绩统计分析和观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变化来实现,学校根据变化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总体监控。教学监控是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能力的有力举措。
四、德育、宿管与保卫工作应该长抓不懈
做好德育、宿管与保卫工作是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的保障。如,德育处要做好学生行为仪表的检查工作,在校园里如果频频出现奇装异服的现象,其他学生必然会高度关注与效仿,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校的学风。宿管工作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应该长抓不懈。住校生睡觉前讲话、夜不归宿等,宿管办要严肃处理。学校还要对床铺的安全进行定期的检查,德育处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宿舍内的管制刀具进行收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安全保障的环境。食堂的管理应该到位,学生如果长期吃不上可口的饭菜,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长就会受到限制。门卫的管理应该严格到位,对进校人员进行严格登记,严禁有可能影响到学校安全的人员进入校园。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应该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对学校门前的非法摊位进行清除,校园附近200米之内不允许网吧营业。
五、要立校风,树正气,教育经费使用尽量向教师倾斜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教师,校长在拥有高超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课程领导力。校长应该聆听广大教师的心声,尽量为老师做些事;教育经费尽量多地投入到教学方面,让教师得到实惠;建设民心工程,因为只有得人心者才会得到教师的真心付出。学校风清气正才能凝心静气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
教学质量监控 篇4
1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能
1.1 监督检查职能
监督检查是教学管理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督导人员负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 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单位的管理服务等。督导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到课堂和各个教学领域, 深入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相关部门;通过检查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及教学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其改进, 使师生养成自觉矫正偏差、调控行为的良好习惯, 以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沟通协调职能
在教学工作这个大系统中, 学校领导与各院 (部) 、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渠道往往不够畅通。督导人员经常深入到各院 (部) 、教师和学生中, 比较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现状以及领导有关教学工作的工作意图。这样, 督导机构便成为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重要渠道。在教学领域通过沟通和协调, 可以减少各方面的误解和摩擦, 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1.3 分析评价职能
教学督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督导对象进行评价。调查分析是评价的基础, 通过调查分析以求所获得材料、信息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督导人员可通过听课和巡视的方式进行调查, 根据听课和巡视所掌握的实际情况, 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对督导对象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1.4 指导激励职能
督导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 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及时指出督导对象存在的问题, 与督导对象共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有效的指导是以事实调查和基于事实所做出的评价为依据, 以督导人员与督导对象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条件, 不应把监督和指导分离开来, 更不应对立起来, 监督的目的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帮助、指导, 激励督导对象的积极性。
1.5 信息反馈职能
信息反馈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信息收集和及时反馈能保证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指导执行者进行必要的行为调整, 改进工作。督导人员经常深入课堂, 接触教师和学生, 在听课、检查教学、听取学生意见以及其它督导活动中, 能够掌握和了解大量的教学意见和教学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和加工整理, 将教学评价结果、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把执行教学计划的实际情况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等有关教学信息, 直接反映给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以取得应有的反馈效果。
1.6 参谋咨询职能
教学督导机构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部门, 而且还是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咨询部门。督导人员多数是教学水平较高、且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离退休教授和专家, 他们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研究。督导人员经常深入各教学领域, 听取各方面意见, 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参谋咨询作用。
2 改进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2.1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强化教学督导的功能
教学督导制度应包括基本制度 (规定教学督导的任务、目标、原则等) , 工作制度 (评比表彰、批评处理、考核程序、检查方法等) 和责任制度 (教学督导机构的职责, 督导人员的职责以及考核等) 。健全的督导制度一定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督导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特别是要提高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督导的功能。教学督导机构应该与教学行政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这样教学督导的工作就可以不受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约束, 独立自主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2.2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素质良好的督导队伍
督导人员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品德修养、行为举止和督导动机等, 都将直接影响督导的权威性和工作效果。因此, 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督导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兼职结合, 以专职为主”的督导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退休的专家、教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督导工作, 但形势在发展, 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快熟悉或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教育理念;而兼职的督导是在岗的教师、领导或管理人员, 他们不可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督导工作上, 但他们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 熟悉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弥补退休专家、教授们在这一点上的不足, 从而加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时代感。
2.3 以课堂教学督导为中心, 树立全面督导的观念
按照质量管理理论, 教学督导工作是全面的教学质量监督, 内容应该包括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方面, 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作为高校知识传授的主渠道, 几乎上述这些教学要素都可在这个环节上得到集中体现。因此, 教学督导工作首先要聚焦于课堂, 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发现问题, 开展工作。
此外, 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等环节,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学督导, 使这些环节的质量处于掌控之中。
2.4 以导为主, 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督导方式
教学督导要改变过去以“督”为主的工作方式, 加强“导”的力度。对此一定要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督导不是专门去“挑教师的刺”, 而是通过检查、督促, 着力于正面指导和引导, 通过开展举办专题研讨或讲座活动, 组织示范性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 帮助被督导者发现问题, 促进被督导者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5 重视督导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在教学督导过程中, 会有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如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工作进展情况与总结等, 都必须及时收集、整理或分析, 建立各类信息档案。信息工作是教学督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如果不加以重视, 督导的工作就会流于事务性, 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要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 力求减少中间环节, 缩短流程, 其中重要信息可直接传递给有关部门或分管领导。
2.6 加强理论研究, 提高督导工作水平
高校教学督导在我国高校经历的时间较短, 各校也正处于摸索阶段。在取得实践经验的同时, 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教学督导的模式研究、效能研究、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关系及开展的有效途径等。教学督导“从面上的日常督导转向重点专题督导, 从一般规范化督导对转向研究型发展式督导”的转变, 已成为现代教学督导的发展趋势。另外, 对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最终的督导质量效益也应进行评价, 以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促使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完善。S
摘要:高校的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督导工作职能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改进和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督导,质量监控,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79-83.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篇5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到落实,针对我校目前教学质量的现状,特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对教学工作全面加强管理。
一、指导思想
1、要使学生“人人达标”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形成“反对给全班学生集体补课,提倡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
3、树立“知识和能力”与“态度和习惯”两者并重的教学观念。
4、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升两个“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教学质量)
二、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导处负责)
⑴加强课程管理。加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形成网络化。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导处人员要努力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课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课改实验的积极实践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要确立三个目标:立足改革(立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发展(立足于学校教学发展)、立足于服务(立足于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⑵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包括进修、备课、听课、考勤等。
⑶严格按上级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⑷通过召开教研组、年级组长会议。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⑸每学期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的抽查,并及时通报抽查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学科质量分析会(并附成绩汇总表),总结经验,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⑹每学期分年级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⑺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特别是课后反思记载率不少于30%;对后进生的辅导,每单元备课中都要体现目标和措施,并要跟踪记载。
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导师制”制度,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
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
⑴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⑵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定期(基本上每月一次)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⑶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每学期举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⑷教研组、年级组长定期检查负责学科的任教教师批改作业和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要作记录并及时反馈。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⑴全校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要求。
⑵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除认真作好记录外,应对所听的课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以及提出教学建议。
⑶积极参加市、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出勤率应达到100%。⑷备课中,要有课后反思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措施。
⑸教学摘抄要针对所教学科,摘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作思考,对自己的成长有提高促进作用。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 ; 教学监控 ;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98-01
一、引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可以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现状的分析, 提出现阶段高校教学监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监控与评价的新思路。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还不尽完善,有如下几个普遍的特性:
1.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因素认识不到位。教师、学生、课程安排、教材内容、教室环境、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共同组成了教学系统,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学校在制定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往往缺乏全局性,顾此失彼。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现阶段大多高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 没有调动二级学院, 特别是学科组或教研室教师的积极性。至于在评价人员的选取上, 大多仅局限于选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基本没有教师或管理人员参与调查,还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信息反馈方面不健全。以上几种缺失导致了监控与评价结果中表现的教学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改进和解决落实,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不完全。当前高校多数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有的教师虽然教学水平不高, 但平时与同学们相处较好, 甚至在评价前请学生客, 或是向学生承诺在閱卷时给予放水,使得部分学生在问卷调查时向这类教师报之以李。相反, 有的教师教学水平较高, 但平时要求严, 还可能对学习不用功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那些不用功的学生就很有可能在所有选项中选择“差”的选项。这样会影响监控与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证性,故不能完全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因此,高校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现在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时期, 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迫切。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进行监控管理, 以下提出四种制度共同作用,必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1.“三段式”教学检查制度。即开学初时,以课程安排、教材内容、教室环境、教学设备等为重点的物力准备工作以及学生注册、教师的岗前培训与进修深造等人力准备工作为重点的教学检查;学期中以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校风建设为重点的专项督查;学期未以考风、考纪考纲为重点的考试检查等。
2.日常的教学监督制度。任命一批校内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富有高度责任感的教授作为教学督导,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院系也分别设立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组在学院安排下独立运行,负责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稳步提高,不承担任课教师的行政管理及教育职责。
3.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全院科级以上干部与全院教学管理人员随机性的听课,校、院系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实验室听课,全面了解教学进程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这项内容与年终考核挂钩,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良性提高。
4.学生信息员制度。在本科生中任命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配合学校做好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协助学校展开各种教学质量的调查工作。[2]每月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与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和提出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鼓励学生提出对加强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内容。
四、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手段创新——信息化激励模式
根据教学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再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适合中国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模式,即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激励模式(简称信息化激励模式)来作为教学质量具体评价的理论框架。信息化激励模式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手段创新。具体的说,就是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专网。只有将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现代化才可以更快实现,教学质量才可以加速提高。
建立信息化激励模式时要求注意以下三点:
1.要在教务网络系统资源基础上,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均能够积极参与质量网络评价与被评价,充分发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借用网络这一平台,尽量采取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测评范围,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增加测评结果可信度,增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作用。
2.根据院系教学工作规律和教学状态,抓住主要的教学质量监测点,包括教学建设、教学秩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内容,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领导评价、学生信息员评价、专业与课程评价、教材质量评价等栏目,方便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使得学校对院系教学工作的监控得以加强。此外还要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络社区,鼓励师生多开展网上评价交流。
3.应有专人对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每学期总结性管理,及时统计数据、收集信息评价结果透明公开地公布在网上,以方便评定职称等采用。
五、结语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是高校发展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而深化,随着教学管理的完善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以正确理解基本内涵为基础,切忌以点带面。高校要根据教学质量研究成果,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中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以信息化激励模式作为具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框架,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收到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温静.科学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19)
[2]史丽娟,樊静波.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10)
教学质量监控 篇7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收集和反映教学各个环节相关工作信息, 并制定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天河学院对于教学质量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学资料检查 (包括授课计划表、教案、学生出勤表、作业记载表) , 学生工作 (包括每两周学委需要反馈教师授课情况给教务处、系部召开学生座谈会、各类班会等) , 教学督导 (包括由一些资深的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分派到各系部对系部专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和指导以及各级领导不定时随堂听课, 还有教务处行政人员抽查教师授课纪律如是否按时上下课等) , 教学评估 (包括学生的期末评教、督导组的听课打分、系部领导的评分以及自评) 。
二教学督导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运行
1. 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
第一, 为监控体系中决策体系充当参谋。在听课、巡视和检查的监控过程中掌握的教师各个工作环节信息, 经过分析、处理, 成为学校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的重要依据。
第二, 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督导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及素养,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仔细、耐心、具体的指导, 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工作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培育高质量人才。
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教学督导在监督、指导检查过程中, 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引导。如通过随堂听课及巡视, 及时发现和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亲身示范或经验交流, 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规范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达到规范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 对于教学督导的定位欠佳, 依旧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学术含量低。一些高校对于教学督导机构并没有合适的定位, 缺少全面的认识, 只是由学校决策层授权给督导机构或人员进行教学环节的检查监督指导。如有的教学督导只是监督老师课堂教学纪律, 把听随堂课评课当作教学督导的首要任务, 甚至只评教不评学, 其作用的发挥也必然受到限制, 督导中发现的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第二, 督导队伍结构老龄化, 专业水平受限。高校在选聘督导组成员时往往受制于客观条件, 多数高校的督导员几乎全由离退休教师组成。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 督导员群体会存在与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脱节的问题, 督导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学校整体教学专业水平的意见和评价也因此受限。
三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运用
1. 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第一, 学生评教可以使高校领导及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意愿,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通过评教渠道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能表达自己对教学方式或内容改革的一种诉求。
第二, 学生评教有助于高校树立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通过学生评教, 提高学生的自主权, 并且使学校也逐渐重视学生的相关权力及相应的地位, 学校拥有了了解学生意愿、倾听学生呼声和建议的合理渠道, 使学校调整办学导向, 强化服务学生的宗旨。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 形式重视实质。很多高校设计的评教内容更多是关注教学形式, 如是否按时上下课, 上课时是否用了多媒体、精神是否饱满等。此外, 很多学生代人评教, 因而很难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 成为约束教师的手段。由于很多高校把学生评教作为年终老师KPI考核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有些学校占的比重达到40%, 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评教中打高分, 对于课堂管理及课堂纪律方面放松对待, 而对于学生的放纵使得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吃东西的情况频频出现, 整个教学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少之又少, 教师的威信有所损失, 教师对学生的管束由于存在顾虑因而也是畏首畏尾。
参考文献
[1]胡晓敏.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 (2) :34~36
[2]张云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论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 (6) :53~55
[3]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J].江苏高教, 2005 (1) :62~64
教学质量监控 篇8
我校于2003年建立教学信息站, 13年来信息站不断完善组织架构, 加强内涵建设, 整体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学生组织, 如何保障教学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即时性、畅通性是我校一直在摸索的。针对教学信息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笔者通过建立信息站内部督导监控体系, 提升信息反馈质量。
1 梳理不足, 有的放矢
1.1 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教学信息站的目标定位与大学校园内的其他学生组织不同, 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向教务处反馈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缺少像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娱乐性质活动, 基本上属于幕后工作者, 信息员普遍认为工作比较枯燥、单一, 积极性不是很高[1]。另外, 很多信息员的思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 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学生, 不应该反馈教师的不足之处, 或者认为就算自己反馈了教师也不会认同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大, 因而积极性不高。
1.2 信息反馈存在失真情况
部分信息员因对教师存在一定的顾虑和自身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使得思想上存在顾虑, 认为向学校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不足, 无异于在背后讲教师坏话, 担心受到教师的责罚, 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的工作, 不敢大胆开展信息反馈工作, 以至于不敢讲真话, 不敢填写真实的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表, 导致收集的信息存在偏差和失真[2]。另外, 部分信息员工作态度不积极, 不愿向广大学生征求教学意见, 简报上交仅仅按照自己意愿填写, 带有个人色彩, 往往以偏概全, 导致信息失真。
1.3 信息反馈不及时
有些学生对学生信息员的工作了解不全面, 造成信息员工作不顺畅, 收集的信息缺乏时效性。部分信息员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不全面, 工作缺乏主动性, 对于当堂课就可以解决的教学反馈往往拖沓至简报中, 不能够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
1.4 信息员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信息员目前大部分是由班级学习委员兼任, 兼任的好处是学习委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广大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更便于工作的开展, 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 如学习委员责任心不强的话容易忽视教学信息站的工作, 影响到教学信息的收集。
1.5 缺乏站内文化, 信息员归属感不强
一个具有自身文化传承的组织能够更好地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 而信息站恰恰缺乏这种站内文化, 平时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因此, 信息员对信息站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 凝聚力、责任心不强。而且, 站内的工作过于单调, 信息简报的反馈途径单一, 内容有待丰富。
2 完善建制, 建立内部监控体系
我校教学信息站成立于2003年, 教务处直属管辖, 现根据工作需要, 信息站设立总站、分站, 目前总站下设4个部门:信息部、助理部、督导部、编辑部。分站的设立按照院系需求, 每个院系设立一个分站, 统筹归总站管理, 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由院系指导教师指导。总站信息部负责每个月教学信息的收集编辑, 整理成简报, 下发至各个教学单位;助理部通过值班协助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开展日常工作;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信息站刊物《学信坊》;督导部主要负责总站、分站各个部门日常运作的监督、评价。近年来根据信息站日常运作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以督导部工作为抓手, 制订一系列督导评价体系, 切实提高信息站工作水平, 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1 重视和完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 根据日常工作实际, 由督导部牵头修订《信息站工作守则》《信息站考核办法》《信息站评优工作办法》, 日常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落到实处。各个分站根据本院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在总站工作守则的基础上, 制订具有本院系特色的工作办法。
2.2 严进宽出, 定期培训, 保证队伍质量
各个学院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自行制订信息员聘任标准。对于聘任总站委员, 采用自愿报名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总站制订委员聘任标准, 严格按照聘任标准进行面试。对于新进信息员、委员统一组织培训学习, 培训主要包括信息反馈的有效性、公正性和针对性, 介绍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老信息员进行工作经验介绍、交流, 切实提高信息员的素养。对于连续两个月在分站/总站各部门考核中名次靠后者给予警告, 超过4次者直接辞退, 重新聘任责任心强的学生。
2.3 建立健全日常考核机制
很多信息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是源于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3], 对信息员没有约束力, 综合各个部门的职责, 督导部制订出了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简报评分。撰写信息简报是每一名信息员工作职责的核心, 每个月每一名信息员上交信息简报至信息部, 信息部根据简报评分标准, 从简报的数量、质量 (包括文字撰写规范性、有效性、时效性) 进行评分, 每个月的分值计入信息员年度考核成绩, 同时计入分站年度考核成绩。
(2) 例会出勤。按照信息站工作守则, 每个信息分站及总站的各个部门每个月需要召开例会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督导部根据各部门上交例会召开时间指派工作人员参会, 做好会议记录, 同时对例会的组织、例会内容、例会出勤情况进行打分, 成绩计入个人及部门年终考核。
(3) 活动参与度。信息站每一年会协助教务处及教师 (教学) 发展中心举办教学活动, 在每一次活动中, 督导部详细记录信息员的参与情况, 同时对于各个分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及活动承办次数进行记录, 成绩计入年终考核。
(4) 工作记录书写情况。每一名信息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记录本, 很多信息员在例会中忽略工作记录的书写, 督导部工作人员每一次例会结束时都会对该部门信息员工作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成绩计入年终考核与评优。
(5) 特色活动举办情况。每一个院系的信息分站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每一学年各个分站都会举办特色科普讲座、项目申报宣讲等教学相关活动, 督导部工作人员对每次活动进行考评并将成绩计入年终考核。
2.4 实行年度考核制度, 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1) 分站评优。每一学年结束时, 在进行换届选举的同时开展年度考核评优大会, 进行优秀信息分站评选。优秀分站评选通过PPT汇报方式, 每一个分站展示本分站一年以来的工作成绩、特色与亮点。总成绩包括PPT汇报评分、简报评分、工作记录评分、日常工作参与度评分、特色活动举办次数评分、重大失误扣分 (信息员简报重复提交、简报内容抄袭等) , 每年评选出3个优秀信息分站进行表彰。
(2) 信息员评优。信息员评优主要以分站为单位进行推选, 分站在督导部监督下进行评选, 考评主要包括:简报书写评分 (信息部提供) 、工作记录本评分、日常活动参与度评分。个别分站, 例如临床医学信息分站, 根据自己分站工作量制定自己分站的评优制度, 进行分站内部评优。
(3) 制订加分办法。每学期初, 各个院系开展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会根据各个分站整个学年的工作开展情况拟订院系加分建议函, 发放至各个院系, 院系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 酌情给予加分。
(4) 召开表彰大会, 增强荣誉感。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表彰大会, 对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好的学生信息员进行公开表彰。同时, 通过宣传栏、网页、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宣传优秀信息员。
2.5 加强信息反馈闭环建设, 提升信息员自我认同感
每个月信息部制作的信息简报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个教学部门, 教学部门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整改。为了加强信息反馈工作的闭环建设[4], 信息站每个月将各个教学单位的处理意见由督导部统一下发至各个信息分站, 分站通过每月例会向信息员通报意见处理情况, 这样信息员就知道自己的意见被学校采纳了, 或者被相应的教师接受了, 并且进行了整改, 增强了信息员的自我认同感, 提升了工作积极性。
2.6 加强宣传, 增强集体归属感
鉴于信息站的工作性质, 信息站于2014年组建编辑部, 编辑出版信息站刊物《学信坊》, 包括名师堂 (校内教学名师访谈) 、实习生物语、大学生科研坊、考研路等板块, 内容紧贴学生需求, 既能够宣传信息站, 又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另外, 在每学年新生入学后, 编撰《医路首站》宣传册, 发放至新生宿舍, 将新生入学后可能面临的教学、生活、学习相关疑惑以问答形式汇总编撰, 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积极联合教务处在教师节、圣诞节、元旦等节日开展特色活动, 不断加强信息站的宣传, 树立品牌形象。
3 结语
教学信息站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站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在教师、学生中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同时也要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凉.关于加强高校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38-41.
[2]贾格年, 刘建林, 刘端森.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中学生信息员的作用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9) :53-54.
[3]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10) :53-55.
教学质量监控 篇9
一、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的意义
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政府有效监控高等教育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作用。从数据内容结构看,涵盖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科建设与科研、校园文化等七方面内容。从数据信息分类看,可以划分为11个大类,共计110个数据实体,860个数据项。其中,约700项是用于监控学校日常教学基本状态的,称为“年报数据”;约有100项是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相关的数据,称为“评估数据”[1]。
从宏观上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可以通过大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从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数据项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先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实施了全面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的监控和管理。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无疑是对症下药和雪中送炭。新建本科院校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必然要与自身的教学相结合,而教学是涉及最广的数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在数据填报过程中,不断深入地挖掘,并逐步探索科学的教育管理思路和方法,形成了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控机制,促进了学校的质量监控发展。
从评估来看,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找出对应的问题与差距。根据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项要求以及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指标和观测点的要求,进行比对,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达到了学校自我评估的目的和要求。借助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学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工作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状态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加强整改,提高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批专科院校通过重组、合并其他学校而得以升格为本科院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亦是如此,要明确制约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认清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教学质量受控因素(子)”分类,主要有:一是教学先在因素:教学观念、师资队伍、生源质量、办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等;二是教学过程因素: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三是教学结果因素;四是教学环境因素:校园文化、校风、班风、学校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2]。其中,对教学先在、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先在因素
教育观念是对办学的总体看法,是对教育的宏观把握和理性认识。当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对学校定位和质量目标缺乏深入思考,缺少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意识。在办学定位上,要么定位过高,脱离实际,盲目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要么定位偏低,思想保守,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初,师资总量总体上偏小,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各新建本科院校根据教育部的指标要求,短期内引进大量教师使教师数量达到或者超过本科院校的合格标准,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的教师人数、生师比和教师结构等不平衡。另外,生源质量也制约着学校的教学水平。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限制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加大了学校发展的社会压力和责任。
教学经费和办学条件是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3]。新建本科院校的运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的财政性拨款和学校的事业性收入。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的财政性拨款无具体的规划[4],获取其他经费的能力也相对有限。同时,新建院校的校园建设、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部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少而不畅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拦路虎。
(二)教学过程因素
课程是教学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是形成教育质量的核心。在新建本科院校专业数量大幅攀升的同时,也面临同类学校之间专业设置趋同而特色缺乏的局面。有些本科课程只是专科课程的简单相加,与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不少差距。在课堂教学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无法有效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各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环节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环。非教学工作对教学的冲击,教学中心地位的意识不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投入不足等,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同时,高校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管理职能的发挥和效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采用的是“省属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相对较新,需要不断健全。此外,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不清,容易造成管理的紊乱,从而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教学环境因素
学风是学习风气,即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更是一种潜在的教学力量。一个学校学风好坏,从侧面可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新建本科院校的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学风不佳,已经是普遍的现象。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处在地市级城市,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学校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联系,与学术机构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与行业的密切联系等都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学术氛围,从而制约着教学质量。
三、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价系统、信息系统等环节构成,并且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在保证教学基本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有效发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监控作用,成为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
(一)构建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
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校级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为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保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各级教学工作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内容,既要有“硬数据”也要有“软数据”,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判断。首先要与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充分衔接,以方便数据的链接和上报;其次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专业评估等各类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对应; 最后以学校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依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可以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充分考量,达到自评自建的目的。
(二)成立专门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控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是指在教学工作流程中,对教学管理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划分。新建本科院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除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教学督导专家组等常设组织机构外, 一般还设立了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以达到监控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基本数据的作用,在建立校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础上,学校层面应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对各级教学状态数据库和高基报表等数据进行填报的同时,由专人负责通过教学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管理,通过数据对比进行教学效果的研判,通过关键数据点的深度挖掘进行教学问题的剖析。
(三)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控保障制度
完备的规章制度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 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5]。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规范要求,并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规范数据的采集渠道,保证数据的准确。数据使用中发现错误的,使用部门应及时与数据源头部门联系修正。其次,制定数据的录入和维护规范,保证数据的真实。为了规范使用数据库,避免数据录入和维护的人为失误,学校数据监控机构必须根据有关标准,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逐步建立数据录入和维护规范。最后,统一指标口径,建立数据解释,保证数据的有效。不同数据提供者对数据指标内涵理解程度不同,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数据。因此,教学数据监控机构必须明确数据指标内涵, 严格规范指标计算方式,统一指标统计口径,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2]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7.
[3]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本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4]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篇10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概述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院 (校) 专门成立的行政组织机构, 按照一定的程序, 聘请相应的人员,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进行仔细的规划、调查、评价、反馈, 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 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
目前, 高职院督导组织机构不拘一格,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学院直接实行院长直接负责制, 有的学院是将督导室和教务处合署办公, 有的学院是将督导室挂靠在科研处下, 根据自身实际, 将督导室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监控等同监督, 缺乏互动
目前, 质量监控形式过于片面化, 等同于监督, 缺乏督导员和教师、督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例如督导员去听课, 只是单纯给教师提供意见和方法, 一般不会了解这些意见对教师的作用, 没有跟踪教师教学方面有没有提高。笔者认为, 应该加强互动, 教师在督导给予建议以后, 经过自己的思考, 对不足之处增加了解和改进。
2. 重视理论教学监控, 忽视实践教学监控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主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 所以实践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们某些高职院校更加重视理论教学, 实践课则有些繁衍了事。笔者认为, 教学质量监控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监控, 比如:实践场地、实践设备、实践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考核、实践的成果等方面应加大监控力度。
3. 督导人员年龄老龄化
在高职院校督导机构的设置中, 人员力量相对其他机构是比较薄弱的。第一, 督导人员年龄偏大, 人员数量不充足, 督导室所管理的事务过多过杂,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督导职责的正确履行。第二, 督导工作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责任心强不强、业务能力是否过硬, 是督导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督导人员是快退休的老教师, 或者外聘的教师, 他们某些人对督导积极性不够, 笔者建议可以向学院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充实我们的督导队伍。
4. 督导方式单一
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 大多把督导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 很少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更谈不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督导人员对教学过程监督时, 喜欢一味地批评, 缺乏应有的赞扬和肯定。其次, 给予指导时一味地表述督导人员的意见, 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发言权, 喜欢站在一个“权威”的立场随意地对教师的想法、意见进行否定。这种部门主义和权力思想影响下的工作作风, 拉大了督导与教师的距离, 削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成效的方法
1.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模式
为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1) 修订教学大纲; (2)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3) 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 (4) 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 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5) 与企业对接, 举办订单班。学院教学督导室应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控措施。
2. 沟通组织安排, 继续加强各系 (部) 督导组建设
学院督导小组应引导各系 (部) 督导组在系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协助系部领导做好工作。要求各系督导员平时与本系领导和教师保持联系、交流, 通过督导、抽查、听课等形式经常给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一些指导和帮助;每月初召开各系督导负责人工作会议研究督导工作中的问题, 及时传达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和校领导的指示要求, 安排近期的督导工作, 商议在工作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各系总结交流前期的工作情况, 及时信息反馈。平时遇到情况能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发现问题, 随时解决。
3. 加强督管, 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期初、期中教学检查。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 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常规性教学检查。每学期的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教学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料归档情况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执行情况、各学院 (系、部、室) 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和期末考试和成绩评定情况等等。通过教学检查, 推广先进的经验,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有关人员搞好教学工作。结合实际, 开展专项调研, 收集教学改革信息,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
4. 加强督学, 提升学生满意度
(1)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觉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开展学生日常教学反馈,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3) 召开学生座谈会,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4) 重视信息的反馈和处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能只注重对信息的收集, 更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 特别是信息处理后的反馈要有针对性, 要将信息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及时分别反馈给职能部门、相关系部及用人单位, 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5. 加强自身督导水平不断提高
督导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党中央, 教育部的文件和学院布置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精神和相关文件, 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研究教育评价学、研究教育教学观念,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真正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评价, 真正做到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1. 组织督导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各项督导制度。
为了配合好学院发展的步伐, 加强内涵建设, 就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所规定的职责, 逐步落实各项制度:督导员校园巡视制度、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教学秩序专项检查制度、学院督导员每月例会制度及学院督导员听课制度等。
2. 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事业
心和责任心, 使全体教师均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光荣职责,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规范自己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3. 完善督导检查值日制度, 积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4. 监控校企合作力度, 跟踪“订单班”进度, 共建实训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
5. 着力培养尊师爱教的良好风气, 逐步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上讲台要着装整齐, 仪态大方。
6. 选择好质量监控的切入点, 解决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玉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误区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 2009, (26) :152-153.[1]孙玉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误区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 2009, (26) :152-153.
[2]邓芳.高职院督导工作现状与研究[J].科学与财富, 2010, (8) :156-157.[2]邓芳.高职院督导工作现状与研究[J].科学与财富, 2010, (8) :156-157.
[3]丁芳林, 李倩兰, 程明玲.高职院校构建教学督导机制的思考[J].职成教育研究, 2010, (14) .[3]丁芳林, 李倩兰, 程明玲.高职院校构建教学督导机制的思考[J].职成教育研究, 2010, (14) .
[4]赵明, 戴葵堂, 王华利, 黄德忠.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4) .[4]赵明, 戴葵堂, 王华利, 黄德忠.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4) .
[5]陈利荣.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2) .[5]陈利荣.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2)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有着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教学方式等因素又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尽相同,所以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众所周知,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法,这种做法不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无法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全新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就此问题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启发意义。
一、加强源头质量监控
源头质量是高职院校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学校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源头质量监控基本取决于人为影响,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一,加强学校定位监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旨在为社会输送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劳动者,所以学校定位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行业为依托、以教学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路径,实施精品战略,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加强专业设置监控。鉴于办学目标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改造,适时建立新的专业增长点,财经类、旅游类、交通类、土建类、制造类等,以此形成专业特点鲜明、专业门类齐全的专业布局。
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职院校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使其树立终身教育意识。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竞争上岗制,实现优胜劣汰;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促使他们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带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聘请社会优秀企业的一线员工来学校兼职,直接将生产技术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对这两方面同时加强监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其一,加强理论教学过程的监控。首先,学校教务处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合理制定教学进程计划,安排出每学期的理论教学任务,促使理论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其次,各院部要根据教务处的整体安排,落实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对于外聘教师要严格把关;再次,高职院校还要加强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主要是监控教师的备课方式、教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等。
其二,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首先,加强实验课教学的质量监控,包括对实验目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考核的监控,高职院校实验课要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多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其次,加强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实习目的、实训大纲、组织形式、考核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再次,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加强监控,包括监控论文选题、指导教师素质、论文形式、技术文件和答辩等方面。
三、加强学生学习质量监控
高职教育的落脚点一直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所以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方能考察出高职教育教学的成效。
其一,加强学生考试成绩监控。首先,对理论课学习成绩进行监控。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构建起学生学习成绩预警机制,如果在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有超过30%以上的学生不及格,必须建立预警机制,调整教育教学方向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其次,对实践课学习成绩进行监控,由于实践课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所以“出勤率”应该作为实践课监控标准之一。
其二,加强毕业就业监控。首先,要对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监控,比如对学生的外语、计算机、职业能力进行监控,促使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其次,对学生的毕业率进行监控,当毕业率达不到90%以上,必须预警;再次,对学生的就业率进行监控,如果学校的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校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必须预警,对各个专业进行详细分析,合理设置专业,更新教材,调整教学内容或者重新选择新的企业合作伙伴,力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市场。
总之,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就只能沦为一句口号。高职院校必须竭尽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实现办学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增强自身含金量,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侠.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02).
[2]唐永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3]运怀英,牛一蒙.试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5(06).
[4]曹云亮.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最新发展趋向的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1(03).
[5]杨林,卢崇高.建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 篇12
1.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 对人才培养在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检查、监测、指导和督促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 保证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监督与教学控制两部分组成。监督是指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观察、检查、考核、督促等;控制是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是根据组织管理决策的目标与计划对组织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监督检查, 为消除实施目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面进行的管理活动。从控制论的角度看, 控制活动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不偏离目标, 控制通过信息反馈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应该包括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考核, 以及为实现教育教学计划目标面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监控应建立在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基础上, 将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作为反馈信息, 纠正目标偏离, 从而有效的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分为两个层面, “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时监测过程;“控”是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 通过对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 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监”是基础, 是手段;“控”是反馈, 是调节, 是目的。监督与控制是教学监控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功能活动, 二者相互补充, 有机统一于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
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形势喜人, 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亦越来越激烈, 但是部分院校把竞争的焦点放在扩大规模、招揽生源及硬件设施建设上, 对真正能促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却不够重视。而且, 大部分院校更偏重外部质量监控, 忽视内部质量监控。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高职院校进行的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 各院校都比较重视, 因为外部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一种荣誉, 更重要的是会给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 很多院校都把精力集中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 如修建教学楼、扩大校园规模等, 以达到预期目的。而对于能真正发现问题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 由于其对学校形象不会有较大的外部影响, 加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监控者和被监控之间公正意识和可变心理因素的复杂性, 都制约着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习惯套用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 没有形成符合高职高专特点的监控体系, 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例如部分院校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往往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 而对体现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则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对教学秩序的监控较严格, 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较重视, 而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放松;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较重视, 而对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征的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对毕业生的就业率较看重, 而对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不够。
2.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机制不健全
首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系尚未理顺, 教务处、督导处、系 (部) 、教研室各行其是, 未能形成规范性的统一体系, 导致监控主体和客体关系模糊、定位模糊等。其次, 教学质量监控的操作性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评价随意性大, 主观性强, 认为因素过多, 定量分析不足, 定性结论过多, 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 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最后, 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现行制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度, 漏洞颇多, 存在严重的缺位、错位现象, 而且执行力度不大, 很难奏效。
2.4 缺乏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还处于初始阶段, 有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 还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诸如评估体系不科学、评估信息系统不完善、评估方式和方法不规范、评估制度不健全、评估的结论不管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质量监控评估实践的发展。只有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 才能使教学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轨道。
3.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即树立“全面素质质量观”。这种质量观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仅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而且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输入质量”, 即办学指导思想、专业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师资、生源、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条件的质量;二是“教学运行质量”, 即人才培养过程和总的工作质量, 包括课堂教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制度执行、成绩考核以及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质量;三是“教学输出质量”, 即教学结束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接受教育后储备的知识、技能的使用情况。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显然属于教学输出质量, 但同时它又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就业状况是高职教育对个人与社会需求满足程度的集中反映, 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 因此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点。
3.2 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 它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在完善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时, 首先要弄清楚监控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使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监控。
首先,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次,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教学文件, 也是开展教学管理和对教学工作进行监控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监控, 可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准,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 专业设置和调整监控。
专业设置与调整应以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广泛调查与准确预测为前提, 对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实时监控,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加以研讨和认证, 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 可以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专业调整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3) 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监控。
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通过随堂听课、教学检查、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相关考核来实现监控目的。通过听课、评课和评教、评学, 可以掌握教学的基本状况, 及时做好指导和交流, 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有效改进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则要求教师通过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把新型质量观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并在保证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基础性的前提下,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多维的思维方式,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要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 全面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 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 信息反馈与评估监控。
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 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聘请学生为信息员,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各种反映, 以有效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同时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机制, 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院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指导教学, 增强高职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制度
教学监督系统主要由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组成。院系教学督导委员会强化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控职能, 保证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3.1 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院督导室受学院委托聘请若干名资历较深、责任心强的在职教师或管理人员为兼职督导员。各系成立教学督导组, 各系教学督导组组长由系主任兼任, 兼职督导员2—3人。院督导室对学院重大教学工作实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监督层与执行层重叠导致学院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3.2 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学院出台《干部听课制度规定》, 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要求院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 时了解教学情况, 倾听师生意见, 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教学一线与管理层的脱节, 保证了教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3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强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 让学生参与学院管理及制度建设, 发现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班级为单位, 在优秀学生干部中遴选部分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 通过举行座谈会, 以及直接向督导室反映等形式, 畅通学生向学院反映所在系部在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3.3.4 教学检查制度。
从期初到期末, 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贯穿始终,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检查中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评估是提高质量监控效果的重要手段。监控需要以必要的、及时的信息为基础, 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正是基于对教学过程诸环节的评价与分析。
3.4.1 建立健全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大部分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由院、系两级教学部门承担, 负责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审议、评议和咨询。该系统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评价、教材质量评价、专业与课程评价、学院教学工作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收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为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但这仅仅是学校的内部评估, 对于外部评估很少有院校引入。因此, 应加强专门评估机构以及院校之间、系之间的相互监控与评估, 使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有机结合起来。
3.4.2 选择科学的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得以实施的依据和准则, 没有一定的评估标准, 必然会影响评估目标的实现, 评估活动也将无所适从。评估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指标或项目, 评估标准的选定应遵照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二, 是否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完善;第三, 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
3.4.3 有效运用评估结果。
结果运用既是评估的延续, 又是评估的目的所在。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评估结论, 找准差距, 明确目标, 制定对策, 调整和修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效果。质量评估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结论的运用才是目的, 目的与手段不可混同, 不能把手段当作目的, 为评估而评估, 这种评估不仅毫无价值, 而且劳民伤财, 得不偿失。
3.4.4 重视教学质量评估的制度建设。
与质量评估的技术和方法相比, 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 对于评估的成效起着决定作用。要使教学质量评估成为教学监控体系的一部分, 就必须把评估从技术层面提到制度层面, 加强教学质量评估的制度化建设, 将评估作为一项制度纳入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 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4. 结语
一个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可促使学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可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及要素及时获取并作出质量合格与否的判断, 能及时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 并加以消除或控制。各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实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适应现实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国甫.中国行政管理新探[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4.
[2]颜莉芝, 候建军.对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思考[J].当代教育认坛, 2008, (01) .
[3]赵佩华.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0) .
【教学质量监控】推荐阅读:
教学质量监控计划05-19
教学态度决定教学质量06-28
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11-13
教学质量09-15
高职教学质量10-13
教学质量建设05-08
安全教学质量05-09
技能教学质量05-16
大学教学质量05-24
教学质量要素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