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质量(通用12篇)
声乐教学质量 篇1
当今世界上, 声乐已经成为人们执著追求并且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成千上万的人们专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它, 试图使自己的嗓子唱出美妙的声音来。由于声乐学习所独具的特殊性, 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增添了学习的难度, 许多人纵然花了很大功夫, 但仍收效甚微。
我认为, 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 再好的声乐教师, 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学声乐需要有一定天赋?天赋很重要。比如, 声带的宽窄、力度、合并是否完全, 基本上是天生的。声带的长短、肥厚, 相撞, 都有一定的标准, 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耳朵能听出来。一听, 这人有嗓, 可以学唱, 一听, 这人没嗓, 不要学唱。有人以为不管嗓子好坏, 只要后天努力就行。学别的或许是这样, 但是学声乐坚决不行。除了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 还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 贫乏的文化知识, 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中国还是缺少师资, 教出一个好教师, 就能教出一拨一拨的好学生。现在音乐的师资不容乐观, 有的五年刚毕业就教书, 这也太难为他们了。所以他们只能模仿,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因此,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 不断探索和积累, 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首先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基本功, 我觉得学生最重要的是基本功, 根扎得深, 树才能长高。这就要了解学生, 从他们嗓音条件歌唱状态到心理活动都要了解, 才能针对他们的情况准备教材和教法。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良好的互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能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 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系, 学生成功了, 老师就成功了, 学生失败了, 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 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 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 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 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 学生学, 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 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 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示之以范, 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 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 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 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 当好他们的参谋。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 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已任, 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声乐教学改革从基础教育需“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出发, 改革课程结构, 拓宽专业知识途径, 更新教学观念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 将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高等师范声乐教学能够走上真正意义上
声乐教学质量 篇2
摘要:歌剧情景片段加入高校声乐教学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体系还不完善、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歌剧理论知识的欠缺三个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学生歌剧理论知识以及完善创新教学模式等多元化手段进行解决,从而不断在运用歌剧情景片段进行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关键词:多元化;歌剧情景片段;高校声乐教学;策略
一、歌剧情景片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加入歌剧情景片段,就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在社会主义声乐发展新时期,我们就是紧跟时代发展,倾听音乐的声音,在析清问题的前提下,看清重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完善声乐教学模式和体系,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一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明白重要性,声乐教学中歌剧情景片段的运用就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层次感,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声乐知识,使其歌唱时更具情感和生命力色彩,明白声乐为唱歌服务,借此去表达情感。[1]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反过来又对所学的理论进行不断地巩固和检验,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歌剧情景片段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声乐教学体系,而这也是目前我们国内所欠缺的教育基础性问题。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在时代的创新精神中不断开拓、不断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和模式。可以说,这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歌剧情景片段进行教学实践,不仅是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的吸收能力,更是对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和整个中国音乐教育一种积极有利的`探索,对中国音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歌剧情景片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声乐教学体系中将歌剧情景片段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这种模式的初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长期实践,我们发现歌剧情景片段的教学实践并没有真正完全融入到声乐教学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歌剧情景片段中的声乐教学实践高度结合,从而导致教学观点出现偏差,也就形成学生的学习困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排斥心理”,影响声乐教学质量。
(二)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在声乐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总所周知,在声乐教学中,有些课程需要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而这也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好的教学要求,但相应地,部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年长教师无法及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仍然使用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歌剧情景片段加入教学实践,声乐老师整体的教学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理论与歌剧实践的相结合能力还不高,造成在歌剧情景表演、舞蹈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差强人意,从而直接影响声乐教学质量。
(三)学生歌剧理论知识的欠缺
很多艺术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参加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声乐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关实践背景,也都进行过歌剧的表演。[2]但是歌剧的表演不仅仅需要浅层次的表演和演唱,歌剧作为综合多元的表演艺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更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而这正是高校声乐专业学生所欠缺的方面,这也就造成学生在歌剧情景片段表演时,无法达到歌剧表演的高层次,从而声乐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三、运用歌剧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多元化策略
歌剧引入声乐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体系的创新和进步,如何真正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元化视域下,就是要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体系模式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声乐学习的指路明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要提升教师的歌剧声乐基本功,[3]对歌剧的演唱以及舞蹈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实践,提升歌剧的理解和表演水平。此外声乐教师也要能够在声乐教学中以及学生歌剧的“二次演出”中在音色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适合学生学习的处理。另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根据其音色、音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歌剧情景片段能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强化学生歌剧理论知识
学生的声乐练习需要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而歌剧演唱更需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上,了解歌剧的相关理论、故事的历史性、文学性以及创作的相关背景,只有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歌剧演唱中,从而真正起到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完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在教学理念方面适应时代发展,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各自高校地区的差异,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在构建“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声乐教育理念,还要在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时采用“一对多”模式、小组课模式等多元化形式,并加入点评、讨论等环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勇强.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训练的重要价值[J].音乐时空,2015,19:139.
[2]刘湘林.高校声乐歌剧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海,2016,04:97.
对声乐艺考生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一、声乐艺考的现状
在声乐艺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县级高中,这其中也有不少的声乐艺考生来自农村地区,对声乐知之甚少。也有许多人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靠文化课成绩考不上大学,才被迫走上声乐艺考的道路。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真心地喜欢歌唱,为了自己的梦想,才选择了声乐艺考之路。声乐艺考生的数目虽然众多,但是他们在嗓音条件、音乐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相差较大,可谓鱼龙混杂。同时,有些声乐艺考生在观念上对声乐的学习存在误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认为声乐学习可以速成;(2)“大嗓门”派;(3)表演性差;(4)心理素质差;(5)实践经验少;(6)在选择高考曲目上贪大求难;(7)各类艺术院校招生信息掌握少,报考院校盲目性很大。
二、针对声乐艺考生声乐教学的思考
1.声音概念的建立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
声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正确的声音概念的指导下,构建演唱者自身乐器并熟练运用这件乐器的过程。所以,人们会问,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声音是错误的?好的声音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这就涉及到正确的声音概念的问题。许多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而盲目地去学习唱歌,致使自己走了很多的弯路。
那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概念是正确的呢?邹本初在他的著作《歌唱学》中对于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归结为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而金铁霖教授在说到歌唱的声音时,他主张具有真声同时又具有假声的“混合声”,这样的声音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通畅、圆润和高位置。笔者认为,正确的声音概念最主要的方面有:通畅性、松弛性、圆润性。这三点基本上能体现出正确的声音概念的实质内容,也便于学生理解。通畅性,主要是指声音的上下通畅,自然流畅,有一种“竖”的声音柱的感觉,没有阻碍感和憋闷感,舒服自然。松弛性,指声带的起音要自然,声音的流动自如,声波的震动规律,声音不紧张,发音器官放松。圆润性,指的是声音的音色圆滑,声音柱有光泽,具有柔和而温润的特性。在对声乐艺考生进行声乐训练之前,教师应把正确的声音概念传授给他们,使他们的目标明确,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这对他们的学习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
针对声乐艺考生的声乐教学,属于声乐基础性教育工作,也是整个声乐教育过程中的启蒙阶段,面对的是声乐基础较差,甚至是没有接触过声乐的“白纸”状态的高中生。因此,从教学方法上,声乐教师要尽量做到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应用生活中的例子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把声乐描述得很神秘、很抽象。
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切忌专业化、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气息下来”“腔体打开”“高位置”等。不是说这些声乐语言不正确,而是这样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引起声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困惑。相比而言,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用“叹气”的感觉把气息顺下来,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用“哼鸣”的感觉去找高位置。
声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加上一些必要的手势和动作,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声乐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可张开双手的手指,像抓住一团面一样,并向相反的方向竖向拉伸,来向学生解释声音和气息对抗的一种状态。
声乐教师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声音的内在感觉画出来。比如歌唱的过程当中,会感觉体内有一根声音的柱子,声音和气息是混在一起的,这根柱子就像一根烟囱一样,内置在体内,它的底座要座在演唱者的腰部,一直通过头顶。这些都是主观感受,但对歌唱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老师把这些画出来,可以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体会。
3.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化
在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因为他们的声乐基础差,而把师生关系搞成是一种等级关系,老师就是权威,学生就必须绝对服从。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且学生自己占教学活动的主导,是他自己去探索自身这件乐器,并且熟练运用这件乐器,而声乐教师只是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避免学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使学生越过一些障碍。所以,在整个声乐的教学活动中,一定是学生占主导,而教师起到辅佐学生的作用。
在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首先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教师相对于学生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经验和知识,而且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可谓各不相同,更需要声乐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一定的用声方法。声乐教师不要想着让学生去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一道去探索、去找寻学生自己的声音,始终充当学生在声乐的探索过程中的辅佐大臣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声乐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4.开设声乐艺术赏析课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声乐艺考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舞台经验少,艺术视野较窄,所以,很多学生对歌唱表演艺术的基本标准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声乐艺考生开设声乐艺术赏析课很有必要。这门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赏析、观摩,并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一些歌唱家的演唱,如为什么好,好在哪些方面。教师不应对学生探讨的内容加以限制,而应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和探讨,可以是任意方面的内容,只要学生自己觉得好的地方都可以探讨并加以学习。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成功的歌唱家的比赛、演出视频资料,或歌剧、音乐剧、舞台剧等,让学生去开阔艺术视野,去借鉴,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找一些学生的实践录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比较自身的情况,去改正一些平时自己不注意的地方。
除上述内容外,声乐教师还应对声乐艺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考前的紧张。这也是声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声乐教师还需要向声乐艺考生传授一定的嗓音保健知识,这将对保护他们的嗓音起到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师还要广泛了解各类艺术院校的招生信息等情况,指导学生报考各类院校,从而减少学生报考的盲目性以及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艺考的成功概率。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金铁霖 邹爱舒.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论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篇4
关键词:声乐,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艺术中,最能表达出演唱者情感的方式就是声乐,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声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在高校得以迅速的开展。声乐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和长期的实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科,在高校声乐的教学中,高校声乐老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在声乐的学习中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尽可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声乐教育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一个大门类,在各个大学的音乐系中,声乐往往比其他专业有着更好的生源,教师队伍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也显得较为庞大,但近年来,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度低
艺术教育的招生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考取艺术专业的学生相对的科学文化成绩较低,正是因为这么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学生希望考取声乐这种艺术类学科来实现大学梦想,才造成了近年来报考声乐专业考生的人数膨胀,很多高校就仅仅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来开设声乐课程,而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使艺术教育更加的缺乏积淀。管理者们往往只重视办学效益,不重视从根本上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不把功夫放在抓教学质量上,而是关注效益,这是当前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生源扩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很多艺术类考生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认为只要通过短期的声乐培训,就能考上声乐专业,所以不重视声乐专业对学生的素质的要求,只学习声乐这一种技能,所以报考声乐专业的人逐年增加。而一大批跨入大学门槛的人因为没有对声乐的认同感和归属管,很快就会减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声乐教师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声乐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内涵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声乐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传授给学生一些声乐学习的经验和技巧,不能深刻的给学生讲解声乐的知识和内涵,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当前高校声乐的教学对高校声乐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寻优秀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高校声乐课堂的教学魅力,争取达到道德和艺术的相融合。高校声乐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让学生能用悠扬的歌声传达深厚的情感,完整的表达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老师的歌声,模仿老师的演唱技巧,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优秀的演唱人才。
三、认真把握教学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就要认真把握教学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反复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高校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教学,因材施教,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的经验,视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高校声乐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了解学生的演唱情况,听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指导,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急需转变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在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世界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下,培养全新面貌的优秀声乐人才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为了适应当前时代潮流,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风格,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声乐这门艺术,挖掘学生的潜力。
声乐学习是一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实践才能掌握要领的艺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声乐的来龙去脉。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的声乐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技能与知识并存的优秀声乐人才。
五、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优秀的课堂设计会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一节完整的声乐课应包括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内容的概括、练声歌曲、对节奏的把握、处理好高潮部分等几个方面,因此每次声乐课前高校声乐教师都要对课堂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设计,争取高效率的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达到每节课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训练程度。
(一)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的声乐学习都带有本国的民族化和个性化,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宣扬民族情感的歌曲进行声乐学习,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教师还应当广泛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教导学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作。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大部分是教师的感性认识,声乐的教学凭的是一种感觉,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这种情感,因此,在当今技术条件发达的前提下,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依靠多媒体或音频软件等数字化技术,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如在声乐课程中依靠多元音频软件对歌声进行处理,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声音变化的波形,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声音和歌唱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快的入门和更好的解决难题。高校声乐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歌唱自己有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声乐水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上注重声乐实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在舞台的演唱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如今很多高等院校都会每年举办音乐会或演唱会,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样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生活中,建立对声乐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保证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
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公益群体,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歌咏比赛、公益演出等,这些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实现自我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改善的过程,高校音乐教师要牢记音乐是一门艺术,要充分将“音乐美”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创新,在课堂教育环节和引导学生环节对教学方式做一些必要的变化的调整,让高校声乐教学充满诗意充满生机,学生能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歌唱的技巧和获得美的享受,就意味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
[2]王圣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2).
[3]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4]段志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案[J].河南经贸大学学报,2009(12).
声乐教学质量 篇5
1、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概述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是为广大学前教育学生提供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经过中学的学习以后,考入上一级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其次,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声乐基础训练及声乐歌曲演唱教学
一方面,是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声乐基本功训练。
1(1)发声练习:主要是发音位置和音高要准确,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念法要标准,汉语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和咬字要规范。a、e、i、o、u五个元音一定要会唱会念而且要标准。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日常反复练习。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母音发声练习:a、e、i、o、u,初期训练时以五度以内级近的下行音阶为主如:4/45555|54321|aeiou---(2)共鸣腔体打开:共鸣器官的功能要不断加强练习,在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反复练习以增强这些器官的能力,比如喉咙、口腔、鼻咽腔等腔体打开的练习一定要经常做。
(3)呼吸器官:主要是气息的控制与支持,不仅共鸣器官功能需要加强练习,呼吸器官的功能练习更需要加强,声乐演唱中采用的呼吸主要包括,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腹式呼吸练习及胸腹式呼吸练习在演唱中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得到好的气息支持以控制音高、音色及音量。
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单个母音的保持音和跳音进行训练如:2/413|53|1-|e---另一方面,是声乐歌曲演唱训练。声乐歌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曲目还要掌握一定的儿歌曲目,这里只针对歌曲演唱部分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声乐歌曲初期训练。训练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 力,选择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初期训练时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熟练演唱,如歌曲《花非花》要熟练曲目。要背旋律、背歌词、被表情记号、肢体语言。首先,介绍作者:黄自(1904~1938)江苏人,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后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尝试东西方音乐语言的融合,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做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等。其次,介绍作品《: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歌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释:一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以长久;二是用”花和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这正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得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忆、惋惜之情。最后教学提示。(1)带学生逐句试唱作品,熟练掌握。(2)《花非花》4/4拍,全曲旋律紧紧相扣,形如流水,自然成曲。虽然只有8小节,其喻意耐人寻味。(3)演唱时全曲速度稍缓慢,要求声音连贯匀称,音色柔美抒情。(4)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但演唱时可以反复唱两遍,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歌曲的强弱记号,抒发情感,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升学考试,因此在声乐考试期间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上演唱有一定难度声乐作品,因此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后期训练要以有难度的声乐作品为主,如:《大森林的早晨》、《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情 3 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情感真挚、富有意蕴、表现力强。发声方法:精神饱满、音色统一、气息流畅、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唱功。
风格把握: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咬字吐字:歌词咬字吐字清晰。音准: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无明显出入,与歌曲伴奏配合熟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作品介绍《: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教学提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复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它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流动的感觉。歌唱时应力求做到声音优美、自然、亲切、深情、动听。要较准确的运用头腔共鸣,字要唱得舒展连贯,保持较深得气息支持,深而不僵。结尾处的五度大跳“心中的歌”要作准备,注意声音位置统一。
声乐基础教学有感 篇6
一、先有歌唱状态后有歌唱位置
位置,即歌唱时声音的位置,就一般程度上的术语而言就是“高”位置,表现为呼喊时腔体的状态。这一说法,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都能提及到,但对高中学生来说,真正能够领悟并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声音竖起来“说话”,涉及到各种腔体都要打开、团结协作。有的学生领会到了,也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但只考虑各器官该怎样怎样,而缺乏整体腔体的状态,这样出来的声音发死、发僵,声音也没有色彩。这种现象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演唱出的声乐作品没有感情交融的特效。基于这一点,我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在学生没有声乐基础的情况下先不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而是采用强制性、模仿式教学。例如,打开口腔,先让学生练习打哈欠,感觉气流通过,然后在此状态下自然说话,说得越自然越好,越到高音时,气息越下沉,就像生活中叫人名字一样,自然地说,不要想到唱高音,就喉咙卡死,气息上浮。在具体的练唱过程中,先要有兴奋的状态,包括身体的感觉,整个人像要往上飘似的,然后腰椎用力,脚踩住地,小腹有对抗的感觉,口盖打开,然后,大脑要有预判,先于旋律想出歌词,思考着要怎么“说”,做到这样,优美的声音自然流淌出来。我觉得,这样要比先对学生强调位置的效果好的多,如果先强调位置,学生就会死死的僵在那,出来的声音打不开,严重影响了情感的再现。
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应情感大于技巧
现在的考生演唱都有了正规、系统的功底,但唱出的歌怎么就没有“味”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强调位置、气息和演唱作品的难度,却从未认真品读学生演唱曲目的真情实感,致使其在演唱时不能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达成共鸣,这是基层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抓住作品当中的音乐要素及对其的敏感反应,在分析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功夫。例如,在力度处理上,演唱《七月的草原》时,歌中的“啊”字,就不适宜用太猛的气息,应在饱满的状态下控制气息弱唱,这样出来的高音轻盈、飘逸,听起来具有仿佛来自天籁的声音。反之,用力过猛,刻意强调音量,出来的声音会很冲,音色也就不美了。还有,在演唱《悲叹小夜曲》时,也不适宜用很猛的气息来演唱,但这首歌曲没有气息是万万不能演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好气息。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考时,歌曲情感的再现有时比气息、位置等专业方面更重要。考生能正确地把歌曲的情感得以再现,技巧稍差一些,也会取得好成绩的,运用好娴熟的技巧可以为表达情感提供绝对的技术保证。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尤为重要。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力都是先天存在的,但也有些是后天环境培养和熏陶出来的。比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和音色分辨感等具体形态。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时就要有灵感的萌动,从而激发二度创作。比如,我教授的一名女民歌学生,音色特别甜,但音域较窄,适合唱民歌,对一些老歌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珊瑚颂》等演绎得韵味十足,但唱不了常思思式的民歌。在演唱《枉凝眉》时她怎么也唱不好。我指导她读歌词、理解歌词,激发她的二度创作,然后我来范唱。几次下来,她深刻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把情感融入歌曲当中,演唱得非常到位。教师对于想象的理解更多是生活的回放,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而学生的二度创作更多是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二度创作当中。
四、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好作品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驾驭能力,盲目追求彪高音,觉得学生能吼那么几声就可以演唱大作品,结果留的作品比较大,使学生恨不得天天除了练一点发声,就使劲地喊唱。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高音区站不稳,底气不足,缺乏流畅性,缺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记得我的一个学生,个人条件非常好,音质干净、有音高,可是低音下不来,他特别喜欢戴玉强的《我像雪花天上来》,前半部唱得确实不错,可猛地喊上去了,中音区就回不来了,行话讲就是塌了,没有了支撑,剩下的部分就特别空,也没了高位置的歌唱状态,所以这样的作品就不适合他。今年我有一个学生,音质比较厚实,唱了《梧桐树》等歌,在一次小考中被后学的落下了,她自己找原因决定不唱大歌,最后在省内联考时演唱《孤独的牧羊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点给了我信心,给学生定歌曲时,切勿偏大,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自身音质、音色和性格特点选好适合的作品,这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声乐教学要求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古人云“言之不足,歌咏之”,我会从实际声乐教学基础做起,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飞翔。
(责任编辑 史玉英)
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7
1 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很多人眼里, 音乐就是演唱, 声乐学习就是练声, 因此声乐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的音乐板块, 学生只要掌握好了发声技能, 就掌握了声乐这门课。虽然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十分重要, 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声乐是一门重要的音乐课程, 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十分重要, 但是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 学生才能更好地、科学地进行练习, 否则即使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很多学生都反映在声乐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枯燥无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声乐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声乐理论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进行实际的练习,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为了更好地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会感觉枯燥无味, 同时也不利于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声乐练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也更有助于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都倡导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该如何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课程,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够及时感触并领悟到声乐练习过程中创新的元素, 在学生有新的发现的过程中,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声乐练习作为一项十分有灵性的活动, 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 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声乐虽然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学科, 然而学生想要学好声乐, 并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声乐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活是一个大舞台, 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目前在声乐教学中, 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 而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并不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也难以将声乐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捕捉更多的灵感, 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
5 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民主的对待学生, 尤其在大学阶段的教学, 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 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自由学习的空间, 同时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刚柔并济, 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与声乐相关的知识点的教学, 也能够为学生布置有效的练习作业, 然而却在监督方面出了问题, 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 学生可能会出现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 认为声乐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课堂上教师对声乐知识的讲解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教学上。其二, 对学生课后的声乐学习引起重视。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及要求学生达到的某种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检测, 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产生了监督作用。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 既是学生有效进行声乐学习的保障, 也是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音乐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调节人们生活的艺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并且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声乐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乔爱玲.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提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15, (05) :172.
[2]周颖.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合奏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 2010, (04) :198.
[3]于淼淼.浅谈新形势下高师钢琴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11) :36-39.
声乐教学质量 篇8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去年,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里面提到:“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新的形势下需要具有较高情智结构、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而拥有高超的声乐水平无疑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承担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 在教材的选用、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编排、评价标准选择等方面都参照的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 单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 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
很多学前教育院校的声乐课几乎和音乐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等同, 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性。往往在声乐教学中太注重对嗓音的训练、演唱技巧的提高, 而忽视了儿童演唱特点的学习和把握, 以及对儿童歌曲的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要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服务的, 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训练, 既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 又要学习和把握好儿童歌唱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还要掌握相当数目的儿童歌曲。如果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成“经过训练”的“艺术学生”, 就必将影响教学的进展与质量。
(二) 教学模式不统一、不成熟。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少教师编制和工作量, 使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 突破个别课教学的局限性, 但难以照顾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学生囫囵吞枣, 拾点而遗面, 久而久之, 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 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而不是“声乐教师”, 因此, 有的学校淡化了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仅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 教师教一句, 学生机械地模仿一句。这样无疑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技巧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学习, 削弱了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兴趣;延缓了掌握声乐技巧的时间, 造成了学生的进步幅度放缓或是学无所成, 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
(四) 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表现在现实中很少开展声乐比赛活动。一方面, 由于学生脱离了艺术实践, 演唱作品时缺乏舞台经验和艺术表现力, 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进步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 幼儿园实习中, 往往注重对学生说课、评课、试讲方面的训练, 却很少对声乐、指导儿童歌曲方面训练。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优于实践的现象, 在把握课堂教学理论上还能做到得心应手, 但是到对儿童歌曲教唱和指导儿童歌唱的实际课堂教学中, 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高等院校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 无论是从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 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声音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 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 它的教学目的是为各个文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的;普通中学教学, 它主要是通过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陶冶情操。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发声要领就可以了, 因此应多采用齐唱形式教学。
学前专业的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 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属于声乐技能训练课, 是幼儿教师的艺术课程之一。具体来说, 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声乐素质”包括: (1) 掌握一定的声乐发声理论知识 (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方法;咬字的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等) ; (2) 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五线谱、简谱的识谱法;乐谱中的力度、速度等符号;音高的定义;音的分区等) , 能看懂乐谱; (3) 能听出乐曲的节奏节拍;听出作品速度、力度的变化等, 能哼唱出作品有标志性的旋律; (4) 对音色有一定敏感度, 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和对错。 (5) 熟悉对幼儿歌曲教学进行指导的方法。通过声乐教学, 培养具备进行幼儿唱歌教学能力的新世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 这是指导我们开展声乐教学的依据。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声乐素质, 决定着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是教师工作的追求。我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 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 极个别学生从没有上过音乐课, 基本音准都没有, 很多学生对声乐这个概念还很陌生, 认为声乐就是唱歌, 就是跟着老师照猫画虎唱下来就可以了, 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认识乐谱, 对音高不敏感, 演唱时常常会有“跑调”的情况出现。所以, 由浅入深, 由简到难, 依据学生水平进行声乐训练是必要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在学前声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如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 即一年级要以加强基础声乐训练, 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主要目的, 从学习歌唱正确的发声方法入手。学习的演唱方法应以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中国唱法”为主。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 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 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 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 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 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 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演唱的曲目应以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经典民歌和创作歌曲为主, 对于经典的意大利、德奥艺术歌曲及西洋歌剧咏叹调可选用名曲, 如存在语言困难可用中文演唱。
从二年级开始, 在学习经典歌曲的同时, 可渗透一些幼儿歌曲的学习, 目的是引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于幼儿歌曲演唱中, 把学唱声乐歌曲作为唱好幼儿歌曲的基础。适合的作品有《鼓浪屿之波》、《高高太子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亲爱的》、《摇篮曲》 (舒伯特) 、《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阳光少年》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 适合吟唱, 且前面几首歌曲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 难度适合学生的演唱水平;后面三首歌曲是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儿童歌曲, 可以渗透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岗位打好基础。
现有的教材部分歌曲过于陈旧, 好些歌曲学生不喜欢唱, 兴趣不高。所以, 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 还应选取大量的课外教材 (例如:《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声乐考级曲集 (少儿卷) 》、《少儿声乐考级作品集》等) 。根据学生的情况, 从中有针对性地选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由简到难的歌曲,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 不忘国家的传统音乐。当然, 有的时候学生对于高音的演唱上不去, 一到那个地方声音就破, 发不出音。其实, 这并不是他们生理上达不到, 而是学生对高音产生恐惧, 又不懂方法的缘故。所以, 在教学生演唱之前, 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心理是可以支配生理的, 只要方法得当, 高音就会唱好, 并且坚定一个信念, 思想永远走在声音之前。
(二) 改革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 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孰优孰劣说法不一。经过多年来的摸索, 我形成了如下认识。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声乐专业人才”, 再加上受学校声乐教室、师资的限制, 所以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模式应以集体课、小组课为主导、个别课为补充。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要遵循共性问题集体讲解, 个性问题单独讲解的原则。要适时调整不同课型教学训练内容, 确定课型搭配, 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确保声乐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以学习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 这部作品需要6个课时来完成, 那么我们可以大体这样安排这6个课时:第1课时:集体课, 学生集体学习作品创作背景、倾听作品范唱、学会歌曲;第2课时:集体课,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 能做到熟练、完整演唱;第3、4课时:小组课, 学生演唱作品, 教师个别强调, 包括音准、节奏、气息、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问题;第5课时:小组课, 学生演唱作品, 要求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 教师个别强调, 包括情感表达、动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第6课时:集体课, 学生汇课, 相互观摩, 全体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作品, 从而完成本作品的学习环节。
这样, 用集体课向学生集体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技巧, 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 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开阔视野, 扩充曲目, 增长见识,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小组课教学,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有利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两者有机结合, 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 创新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 来自四面八方, 生理条件的差异, 文化程度、语言环境的不同,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对声乐课产生恐惧。面对这一情况, 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法,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教学方法为以下几种。
1. 情感与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首歌曲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外, 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歌唱才能赋予歌曲以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唱一首歌前要对歌曲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创作的目的, 理解歌词的意义。在演唱时要让学生去联想, 眼前出现画面感,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例如《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就是抒发了作者盼望海峡两岸人民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时代背景, 历史上的台湾是怎样的, 现在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况,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这种期望的、迫切的心情。教师一直用这种方法, 学生慢慢地就能学会怎样理解歌曲, 怎么处理歌曲。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文字、数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提炼出的讴歌为祖国献身的先驱的一部作品, 作品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感人, 在讲授这部作品时, 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这部作品的歌唱家范唱等资料,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生, 丰富课堂讲述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对作品背景、作品旋律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 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作品的目的。
3. 集多门相关学科、教学法为一体, 采用融合式教学法。
主要是将声乐的相关学科, 即诗歌、朗诵、钢琴伴奏、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声乐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例如《我的渔家》这首歌曲, 作品演绎的是“我”的家乡———渔乡的美好生活场景, 教师在教授时:首先利用情境教学, 可以给学生范唱, 或利用多媒体欣赏一遍, 再讲述我国沿海渔民的生活情况, 描绘出一幅渔乡“水陆两条大道宽”的美好景色, 使学生获得感知。然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欣赏歌曲, 欣赏完讨论回答, 然后教师总结。接着让学生用发声的状态进行朗读, 之后让学生唱谱, 通过唱谱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最后完整演唱, 赋予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朗诵和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四) 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 只讲理论脱离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定期举办声乐汇报演出、音乐会、声乐技能比赛等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可以通过排演童话剧表演等形式, 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声乐教学技能提供机会, 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教育的综合把握能力。增强实践性是一个被证明了的成功的方式, 因而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要注意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很多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要“唱得好”这个误区, 总是拿学前专业的学生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较, 注重在声乐演唱技巧上的学习, 而忽视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唱得好”固然重要, 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 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 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 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 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还要知道当前我国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师资, 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要求是怎样的;怎样去和幼儿进行沟通并对其传授知识, 为此, 学前师范院校有必要适当逐年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期, 经常同幼儿园保持联系与合作, 共同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声乐教学实践机会。将自己学到的声乐技能与幼儿园课堂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 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续梅.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
[2]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京) , 2009.1.
[3]王永桦.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艺术研究, 2010, (2) .
[4]李双珍.音乐教学要动之以情[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6)
[5]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6]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5) .
[7]卓莉莉.五年制幼师声乐人才培养初探[M].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2007
试论如何提高声乐钢琴伴奏的质量 篇9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 国内声乐钢琴伴奏的整体水平一直是会弹、在弹的人不少, 弹得好、弹得精的人却很少, 能达到专业Coach水准的更是凤毛麟角。通常是钢琴表演专业的往往不肖去弹伴奏, 事实上也未必弹得好伴奏;而钢琴技术稍逊的, 退而求其次, 积极忙于伴奏, 但终究受到技巧功底和演奏修养的局限。虽然重独奏而轻伴奏的思想根源至今仍然普遍存在于习琴者的潜意识里, 但职业需求必然会决定培养方向, 而对伴奏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必定会水涨船高。事实上, 随着社会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进, 以及各大音乐学院钢伴专业及艺术指导专业的相继设立, 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钢琴伴奏者, 不仅要能够以琴声营造出相应的音乐氛围, “跟好、托好、带好”演唱部分;而且要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以多样化得音色体现出与演唱内容息息相关的细微感情变化。所以他们一定具备内外兼修的演奏技术和相互配合的协作心态, 善于挖掘和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同时, 优秀的声乐钢琴伴奏者绝不会去打无准备的“仗”, 细致入微的“后勤”工作对于声乐钢琴伴奏的舞台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兼任声乐钢琴伴奏的各种实践经历, 就如何提高声乐钢琴伴奏的演奏质量方面总结出一些粗浅心得,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相互借鉴。
一、全面提升个人演奏技术和艺术修为
首先, 在演奏技术上, 要具备扎实的钢琴功底。没有精湛的技术支持是无法游刃有余的展示音乐魅力的。拥有专业水准的声乐钢琴伴奏者, 需要具备一切钢琴的基本技术和演奏技巧, 与钢琴独奏无二。因此, 保持适量的日常独奏练习是维持良好技术状态的必要保障。当然, 声乐作品的伴奏部分通常不会象大型独奏作品那样拥有大篇幅的炫技乐段, 但短暂的技巧点缀往往是点睛之笔。建议将技巧困难段抽出来单独练习, 尤其注意明确指法, 集中突破技巧瓶颈。具备扎实的钢琴功底还应包括相当的视奏能力, 这一点对于从事伴奏实践至关重要, 该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长期的积累。其次, 丰富音乐理论知识, 提高作品分析能力。“勤”亦能补拙。在如今信息社会, 绝大多数声乐作品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查找到相关资料。多听多看, 既可以在伴奏时做到心中有数, 又可以不断提升个人音乐素养。再次, 培养敏锐的听力和感知力, 以及“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敏锐的听觉和机智的应变能力无疑是优秀钢伴的制胜利器。无论是琴声相对于人声的音量调控, 还是两者之间的瞬间切合, 乃至各种踏板的合理运用等等, 都离不开敏锐的听辨能力。而迅捷的应变能力则有赖于脑中时刻保持的警惕性, 有赖于临场经验的积累, 更有赖于对作品的熟悉。所以, 最后一点便是要秉承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增强全局意识。“熟”方能生巧。只有在对自己所演奏的部分相对比较熟练的情况下, 才能够有精力“心有旁骛”的密切关注、时刻配合演唱者, 才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变突发状况, 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兼顾歌曲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此外, 大多数的声乐作品都有前奏, 间奏和尾奏, 它们的作用好比诗文结构中的“起承转合”, 担负着铺垫、酝酿、转折和收场的重任, 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作品的完整性应该得到重视, 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随意删节, 力求全面、精确的表现音乐情感与内容。
二、保持良好的协作心态, 勤于沟通、善于变通
首先, 主观认识上不能把伴奏艺术简单的视作一种陪衬。绝大多数钢琴伴奏人员, 都懂得演奏不能喧宾夺主, 倘若把伴奏部分仅仅按背景音乐的方式弹奏, 则终究归于平庸。优秀的声乐作品必然赋予伴奏同等重要的表现力要求, 要懂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尽量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 要本着平等共赢的合作心态, 勤于沟通、善于观察。不论演唱者有无成就或者地位高低, 要尽可能多的去熟悉演唱者, 共同探讨对作品的各种处理, 以求达到艺术表现上的共识, 最终实现成功合作演绎。短期合作者, 可以先通过语言交流或者视频资料, 初步了解其歌唱能力、演唱风格和对作品的理解。待到见面合伴奏时, 尤其注重对“细枝末节”的观察与聆听, 捕捉歌者的细微变化和情绪波动, 主动适应、积极配合、形成默契。最后, 一定要善于变通。哪怕是同一首歌, 在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时, 所需要的钢琴伴奏音色也可能是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不同, 在音色、音质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就需要钢伴在配合时因人而异, 充分考虑到歌者的个体声音特质, 助其发挥演唱优势, 掩饰潜在瑕疵。
三、深入研究作品、增强音乐表现力, 一切重在读谱
波兰著名钢琴家Josef Hofmann (1876-1957) 曾经说过, “要动脑和情感去发掘隐藏在乐谱间的内容。”对于声乐钢琴伴奏质量的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 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微妙关系,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通过客观剖析作品的写作风格和配器手法, 尤其是伴奏部分的目的和功用, 促使伴奏音乐准确传达创作意图。但话又说回来了, 任何分析和理解, 终究是要以乐谱为依据的。乐谱是传达作者创作讯息最直接、最关键的媒介。仔细研读乐谱是正确演绎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按照乐谱上作者的标识来演奏则是重中之重。脱离开乐谱, 一切对声乐钢琴伴奏的表现力追求都将无从谈起, 再广泛、再深入的研究努力也会是徒劳无功。
当然, 笔者也绝不是提倡“乐谱至上”论。所使用的钢琴伴奏谱版本是否权威?标识是否完全忠实于原作?作者当年使用的符号和标记, 其意义是否等同于现在?零零总总都需要考虑进去。不仅如此, 有些伴奏谱, 也许并不能完全表现原作意图。譬如不少由他人所配器的民歌伴奏部分, 歌剧选段代替乐队伴奏部分的钢琴缩编谱等等。这就需要以个人的伴奏经验和艺术素养来加以甄别判断。所以, 对相关创作背景的研究、审美意识的参照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进一步了解作品产生的特定历史时期和作者相应的生活体验, 可以较深层次的挖掘作品本质, 从而尽可能完整的将作品的精神内涵再现出来。总而言之, 唯有以相对权威的乐谱版本为依据, 尽可能透彻的研究作品, 才能在演奏时选择最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律动、情绪、意境等等, 使伴奏部分与演唱内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共同塑造经典艺术形象。
四、细致入微的“后勤”准备, 亦是必不可少
首先, 对舞台表演时所用的伴奏谱应做好充分准备, 制作符合自己使用习惯、合适演出的乐谱。笔者不建议使用塑膜插页文件夹。虽然一时方便快捷, 但做笔录却很不方便, 更麻烦的是
从《长相知》看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魅力
李珊齐建立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长相知》是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一首经典曲目, 融和了诗歌与音乐两种高雅艺术于一身的佳作,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是对于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歌进行整理、加工或艺术再创作恢复其音乐特质, 使之再度成为诗与乐相结合的可供演唱、欣赏的艺术。
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情感;民族;艺术;要求;技巧;诗歌;魅力
引言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在当今世界乐坛上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现代歌曲优点和长处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有着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的诗歌戏剧传统, 从《长相知》这首中国艺术歌曲中可完全体现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魅力的深刻性。站在我自身的欣赏角度来看, 中国的艺术歌曲完全可以和西方歌剧相媲美,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对《长相知》的分析
(一) 浅析《长相知》的诗和意
“上耶!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 长相知, 长相知。”这是一首情诗, 选自[汉]乐府民歌。诗意是指天为誓表示对爱情的坚贞和永久。“上耶”的“上”指天, 犹言“天啊!”相知即相爱。“长”永远之意, “长命毋绝衰”即永远相爱, 不绝不衰, “山无陵……”一句至完, 意思是除非高山变平地, 江水流干, 冬雷、夏雪、天地合并……我才会和你断绝。最后三句“长相知”是后人所加。
(二) 《长相知》的简介
《长相知》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 作曲家石夫根据古曲加以改编的, 是描写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指天为誓, 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无绝衰”的愿望之后, 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来刻画, 这比平铺更有情味。诗中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 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 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 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伦比, 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生死不渝
舞台上某些角度的灯光照射可能导致塑膜反光, 影响演出。也不建议使用多页连接、状如“哈达”的伴奏谱。演出时来自乐谱背面的光线、空调通风等都是潜在威胁, 稍有不慎, 状况不断。其次, 比对和使用公认比较权威的乐谱版本, 且与演唱者使用相同版本。乐谱版本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而合作双方使用相同版本的乐谱, 则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处理失误和沟通障碍。再次, 手脑并用, 勤做标记。熟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配合默契、心意相通”也是可以相对具体化的。将歌者的速度变化、强弱处理、句读呼吸、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等等, 以自己熟悉的符号标记,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时间比较仓促的情况下, 但凡遇到特殊反复、换行变调、复杂节拍等等, 均可稍作圈点, 随时提醒自己, 以便防患于未然。最后, 与舞台辅助工作人员提前沟通, 满足表演需要。比如交代好合适的音响比例、充足的光源、射灯的方向、钢琴盖板的恰当开度、翻谱人员的相关准备等等。万事皆备, 方可成竹在胸。
的炽烈感情。
(三) 对《长相知》的认识和看法
《长相知》充分体现出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 以及对封建社会制度发出的强烈反驳, 这首诗采用杂言体, 从二言到六言, 错落相间, 显得活泼奔放。用语朴实, 口语色彩浓厚, 想象丰富, 构思奇特。
二、由《长相知》谈古典艺术歌曲的基本演唱法
(一) 古典艺术歌曲特点的分析
《长相知》的曲调巧妙地传达出诗的意境和内涵, 音乐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了诗歌的背景、气氛, 刻画出人物当时的情感。中国的古典艺术歌曲大都是一些格调高雅的曲目, 歌词多是诗词歌赋, 因此, 演唱古典艺术歌曲时, 在表演和用声上我们都应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即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作品做到先“会”, 后“通”, 再“精”, 最后到“化”, 从而较完整地演绎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1]。
我们在演唱《长相知》时, 首先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也是熟悉作品阶段。这一阶段往往被人忽视, 如果我们还没弄清楚歌曲讲的是什么内容, 拿了歌谱就唱。一首歌在演唱前没有被充分地研究认识, 是不可能将声音和情感很好地统一、很好地表现出来的。在这一阶段, 应了解歌曲基本内容, 主题思想;了解歌曲的音域, 最高音和最低音到哪儿, 什么音区的音较多, 目的是看它是否适合自己演唱;掌握基本音型、节奏、音色和换气, 唱会并背熟;运用演唱发声方法有表情地演唱。做到这四点, 才基本完成了歌曲演唱的初级阶段,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此曲唱的“声情并茂”。
其次是演唱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也是深入研究阶段。此阶段应根据《长相知》的内容选择演唱手段, 并用演唱手段表达歌曲思想内容。这要通过反复练习、揣摩才能达到目的。
一要了解《长相知》的时代背景。一首艺术歌曲, 总是表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刻画。因此, 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就必须了解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我们在演唱《长相知》时, 也必须了解诗赋的特点, 以及诗赋所表达的情感, 知道它是一首民间歌赋, 表达的是初恋女子对爱情的渴望, 和那种抒情真挚浓郁, 有直述胸臆的情感。
二要了解《长相知》的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
结语
声乐钢琴伴奏演奏质量的提高, 必须通过全面提升个人演奏技术和艺术修为来实现, 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心态和敬业精神, 还要善于深入挖掘作品的本质和内涵, 追求以多样化的音色展示不同的风格特征。在声乐钢琴伴奏的舞台实践中,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全身心投入演绎;只有发扬协作精神, 才能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只有发挥好伴奏音乐的衬托功能, 才能带动演唱情绪、推进音乐发展;只有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作品之中, 才能彻底将听众带入所塑造的音乐情绪之中。
参考文献
[1].蔡莺:论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音乐探索, 1999.1.
[2].徐承蓉: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探略, 音乐探索, 1994.4.
[3].张红兵: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 乐府新声, 2004.2.
声乐教学质量 篇10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 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 与俄罗斯族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 特别是苏联成立之后, 白俄罗斯也成为了苏联的一员。而俄罗斯是一个音乐历史悠久, 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 特别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 涌现出了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 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强力集团等, 他们的作品则得到了白俄罗斯人民的普遍欢迎, 这些本民族音乐家的所创作的声乐作品, 则构成了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将演唱这些歌曲视为一种责任和荣耀。而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特别是美声唱法的教学, 很多教师和学生, 更多演唱的都是一些西方作品, 本国音乐家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则少有人问津。他们片面的认为, 美声唱法是一种来自于西方的歌唱方法, 只有演唱西方声乐作品, 才是最正宗的, 仅仅是从歌唱技术的层次来认知, 没有深入到歌唱艺术的本质。歌唱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演唱者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 继而利用自己的歌唱技术, 将作品和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情感表现是最终的目的, 而歌唱技术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选用民族声乐作品的意义在于, 一个民族有着的共同的音乐审美观念, 作曲家倾注于作品的情感要素, 能够为本民族的歌唱者更加深刻的感知, 并出于民族的共性, 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就如同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喜欢演唱的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一样, 他们能够获得与柴可夫斯基相同的审美体验, 而如果演唱德国、法国的艺术歌曲, 这种情感体现则会大打折扣。所以说, 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应该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要歌唱, 通过歌唱达到怎样的目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 中国声乐作品就会在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 从而获得歌唱和作品的协调发展, 共同推荐声乐事业的进步。
二、强调歌唱基本功的扎实
白俄罗斯的声乐事业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 与声乐教学中对歌唱基本功的重视是分不开。在具体的教学中, 有着一整套关于歌唱基本功的要求和考评标准。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无论入学前的基础水平如何, 都要进行歌唱基本功的回炉, 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练声曲, 则是歌唱基本功练习的主要教材。而且在每个学期的考核中, 都有专门针对基本功的考评, 如果歌唱基本功不过关, 即便是歌曲演唱的再完美, 也难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成名的歌唱家, 往往都有着很长的艺术生涯, 就是得益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 由此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严谨和远见。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却明显表现出了一种好高骛远, 在声乐学习之初就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因素, 家长们都将对声乐的的学习, 视为考学加分的工具, 在这种认识下, 歌唱基础是难以牢固的。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基本功有问题时, 通常都是为时已晚。而且关键的一点在于, 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形成一种对基本功的正确认识, 教师一味的追赶教学进度, 学生们以短时间能够唱出何种难度的歌曲为荣, 这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就如同建造一座房屋, 没有牢固的地基, 地面上的房屋建造的再精美, 也难以应对暴风雨的袭击。一些歌曲的演唱, 并不是能够演唱出其高音, 就是完美的展现, 稍微有声乐常识的人, 就能够听出这种歌唱是浮躁的、不扎实的, 所以无论是当下歌唱的需要, 还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有要求教师和学生, 树立起对歌唱基本功的绝对重视, 这是保证中国声乐艺术良性循环的基础所在。
三、高度完善的艺术实践环节
在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中, 实践类课程是三大类课程之一, 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中, 学生不但有着充足的舞台实践机会, 而且还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舞台实践测试, 由台下的教师对他们的歌唱表现做出评价, 很多白俄罗斯的声乐学习者, 能够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表现的从容大方, 就是得益于在学校内外所接受的舞台实践。而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艺术实践恰恰是一个最大的短板。很多学生一年到头通常只有两次的舞台歌唱的机会, 离开了琴房来到舞台上歌唱, 歌唱水平的发挥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当今社会, 需要的是有着扎实和娴熟实践能力的人才, 只会在琴房里歌唱的声乐学习者, 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所以说, 充分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 作为学校方面, 应该通过一些文艺活动的举办,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 同时和社会上一些文艺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使之成为艺术实践基地。作为教师来说, 可以在自己所教的学生内部, 建立定期的演出机制, 由教师和其它学生担任观众和评委, 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点评。作为学生来说, 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个人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 使舞台表现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四、在合理的规划下因材施教
练声曲看起来好像是各种声乐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种类, 但是在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中, 却被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每一个教师都将练习曲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更是将练习曲的演唱, 视为了声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这当然也得益于俄罗斯前辈们所创作的丰富和优秀的练习曲目。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格林卡、科萨科夫等人, 都有过专业声乐练习曲的写作, 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歌唱条件和歌唱水平,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出严格的练习曲演唱计划, 同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演唱练习曲, 教师会向同学们详细的详解这首练习曲的背景、含义、歌唱特点等, 并且做出示范, 学生们在演唱时, 遇到了困惑, 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坦诚的交流。每一个阶段中, 唱何种类型的练习曲和歌曲, 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这种严格性还有着宽泛和人性的化的一面, 即在这个层次中, 可供选择的内容是是十分宽泛的, 体现出了一种严格性和灵活性的融合。中国的声乐教育, 虽然也有着较为严格培养步骤, 但是却表现为刚性有余, 柔性不足, 教师也没有针对学生们的特点, 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所以, 在教学中,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规划的同时, 还要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针对每一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 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被重视感, 充分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虽然声乐艺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 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艺术风格, 但是声乐本质的艺术规律, 却是不为时间、区域等因素所改变的。特别是在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 对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声乐艺术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并与本国的声乐艺术发展相对比, 能够获得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正是处于这个目的, 对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给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 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引起更多声乐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
摘要:白俄罗斯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国”, 但是却有着十分发达的声乐艺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 相对于中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来说, 有着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简要分析了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点, 结合当前中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 就获得了启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启示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广军.正确、客观地审视俄罗斯声乐学派[J].中国音乐.2009 (01) .
[2]李琼.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色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09 (06) .
少儿声乐教学探析 篇11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近年来,学习声乐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少儿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成人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与成人有所区别。笔者认为,教师在训练少儿声乐演唱时,应对以下几个因素加以重视。
一、少儿声乐学习的特点
在生理方面,与变声期之后相比,此时的少儿音色上略显稚嫩,这与声带的生理特性是分不开的。少儿在变声期之前,声音比较清脆、纯净,因此在少儿变声期之前要多开发童声,多用自然的方法歌唱,有人把童声比作天籁,其美妙可见一斑。到了变声期,女孩的喉部变得狭小,声带变短、变薄,振动频率就高,男孩子此时喉腔变大,声带变宽变厚,所以声音较低沉。变声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发肓成熟的必经阶段,变声期的少儿会出现声音嘶哑、咽喉干燥、咽部有异物的感觉,此时更应当注意嗓音保健,因为此时的声带正处在一个生长的过程,异常娇嫩,发声不当就会造成声带充血、水肿,轻则发声嘶哑无力,重则演变成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很有可能直接断送少儿的歌唱生命。
在心理方面,少儿学习声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喜欢,二是父母喜欢。这两个原因表现出来的少儿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自己喜欢的就会主动学习,迫于父母压力的则会被动学习。可想而知,最终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二、少儿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少儿专注力不足。少儿对事物的专注度不足,与成人相比,少儿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和通俗性,最大程度上吸引少儿的注意力。
(二)专业师资欠缺。据调査,目前少儿声乐教师大部分为成人声乐教师,随着声乐学习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声乐教师也在对少儿声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毕竟少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别于成人,但其中也不乏有些老师把教成人的方法用在少儿身上,因为目前还鲜有针对少儿声乐教学的体系,老师们也都是在不断摸索。因此,加大对少儿声乐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对少儿声乐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忽略了声乐的美育作用。声乐的学习不仅是发声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多引导少儿在歌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提高少儿智育的同时也提高美育。调査发现,一些少儿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都会参加少儿声乐考级,一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是增强学习信心。但随着级数的増长,歌曲难度也随着加大,此时的少儿更多地只会去重视发声技术,而忽视了歌唱的情感。因此,少儿声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少儿声乐技术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少儿在声乐美育方面的培养。
三、提升少儿声乐教学效果的对策和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当我们吸气准备歌唱时,两声带分开,声门开启而吸入气息,当气息自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时,喉头两声带闭合。由于气息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而发音,音波在各共鸣腔中得到调节和扩大,发出响亮、优美、具有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在唱髙、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歌唱器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唱髙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紧张、缩短、变薄,张力相应增大,口腔内开度大,并明显地感到上部共鸣的作用。唱低音时,呼气压力减少,声带松弛,伸长、变厚,张力也相应减小,共鸣偏重在下部。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声音振幅小,而唱弱音时,则呼吸的气势弱,声音振幅大。
没有经过系统发声方法训练的学生,常误认为声音的髙低、强弱是由喉部肌肉来调节的,因此唱得越髙,喉咙就越咔紧,唱得越弱,喉咙就越缩小,所发出的声音苍白刺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纠正原来错误的发声法。
(二)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少年儿童在没有经过正式声乐训练前,总认为歌唱的声音是靠喉咙喊出来或挤出来的,包括一些家长也这样认为。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声器官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教师要首先让孩子掌握歌唱的方法。歌唱,是人体各个器官相互协调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它不单是嗓子、呼吸作用的结果,而是歌唱者的头脑、感情、身体各个部分髙度协调和平衡的艺术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演唱时,挺胸收腹的基本姿势是对的,但如果真正直了胸、收了腹,连说话都硬了,那同样也是唱不好歌的。所谓挺胸,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拉开一样;所谓收腹,就像吹蜡烛时的那种感觉,胸是舒展的,腹不是僵硬的,这样唱歌才能做到呼吸顺畅。因此说,感情和全身器官的协调结合,才是歌唱的首要前提。
(三)注重真声的训练。因目前大部分少儿声乐教学师资来源于成人声乐教师,且关于少儿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论不完善,导致很多教师用教成人的方法在教少儿。当然,成人的声乐教学方法用在少儿身上不一定就全部是错的,比如对气息、共鸣、咬字的解释应该都是一样的,但在调査中发现,尤其是女教师在儿童声乐教学中会让儿童去模仿她们的声音,这就造成好多小朋友一开口就是假声。笔者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声音特点,应该更大程度上开发真声,让声带自然振动才是保护嗓音的最好办法。
(四)选择适合少儿声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习。声乐学习中歌曲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少儿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少儿的嗓音及心理特点去选择适合他們的歌曲,要从歌曲的音域及歌曲内容两个方面去衡量,当然每个人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歌曲的选择时也要区别对待。
(五)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在少儿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很多的孩子因为自己学习的速度赶不上别人而感到气馁,也有些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在他CI失去信心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如遇到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更加耐心地用比较有趣味性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有时候,鼓励一个人会让他产生巨大的能量。
四、结论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我们除了坚持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外,还要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歌唱学习能持之以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表现能力的及技术水平,让他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声乐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多元化声乐,声乐教学,高师声乐
世界的文化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是一座充满拥有无穷魅力的宝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是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多元化声乐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符合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声乐教学,才可以让音乐自身的多样性、时代性、民族性完美的融合并发挥出来。这对于音乐教育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多元化声乐教学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必然趋势
自近代以来形成了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欧洲音乐论,中国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影响,提倡音乐教学方式也西化。中国声乐教育是以欧洲声乐理论和演唱方法作为传统声乐的基础教学模式。即便到了今天,在我国许多音乐学院教和音乐广播仍在宣扬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欧洲美声唱法。这种欧洲美声的演唱系统代表着西方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欧洲古典音乐体系文化的经验。在我国声乐教育中,欧洲民间音乐几乎没有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方的声乐作品。提到声乐,大家联想到的还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歌剧。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发生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怀世界性的音乐,这是时代的潮流。
全球化带来的是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为声乐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如今的声乐表演家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于西方声乐的学习和表演,也开始关注世界其他地方的声乐方式和艺术风格,打破了西方声乐“一统江湖”的局面。 然而要想完全摆脱西洋声乐教育中的桎梏,打破壁垒,就必须要走出去,开放自己,吐故纳新。首先,高师声乐教育理念的改变。 要在高师声乐的教学实践中有多元化声乐教育概念,对于声乐艺术世界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知道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相比其他国家、 民族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只有对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也采取虚心请教,才能做到吐故纳新。才能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超越自我,摆脱因欧洲为中心的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弊端。发扬各民族在声乐教育中的优点,加快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形成。在国际声乐教育中,我国也不再是被动的输出声乐人才,开始与国际接轨,共同进步。所以,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中国21世界高师声乐教育中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个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世界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已经融为一体,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为世界音乐文化进一步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学习和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已经高师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多元化声乐教学中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学习到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够使自己站在一个全球化的角度对不同民族的声乐文化。声乐艺术形式和风格进行学习和观察。在中国声乐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中国高师声乐教育除了让学生要积极地吸收其他声乐文化中优秀部分,也要带领学生开阔视野,对声乐有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各地区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建立起一个平等交流的意识,促进不同声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声乐的鉴赏能力,还应该启发他们去探索不同声乐中的不同元素,为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声乐人才做准备。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必然性
1.社会因素。在现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下,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人才无疑在当今社会中拥有更多的优势,用有更多的选择。然而我国目前的高师声乐的教学无法让学生达到更专业的声乐技术水平,这使得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中无法将之成为自己的一个优势。而现今社会竞争激烈,高师声乐的教育与学生日后工作实际脱轨严重,甚至有些学生不会选择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多元化声乐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好的开拓自身视野,认识自身不足,同时也为将来成为多元化社会的声乐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比较单一。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似乎更像是教会学生完成某一部声乐作品。而这些声乐作品往往是来自民族音乐和欧洲美声作品,更注重技能技巧的专业度。没有办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声乐文化与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在教材内容上就没有这一限制,它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现代音乐,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摇滚,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音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目前在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声乐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声乐教师作为高师声乐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声乐学习。虽然中国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逐渐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但仍然有一些教师采用高师声乐中的单一教学方法。对于声乐的教学也只是仅仅停留在民族、通俗、美声等方面的教学,不敢有半点逾越。同时因为多元化声乐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教师更多的掌握与声乐相关的知识,如与相关音乐的文化背景,演变历史,相关文学故事等。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是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更不提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化声乐教学中收益。
(二)过多注重演唱技巧的传授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但考试机制仍然是当前学校对于老师教学结果的主要检验手段。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就会更注重那些需要考试的项目。演唱技巧作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提高演唱技巧上,从而忽视声乐教育中其他的内容。让声乐教学变成演唱技巧的教学,更别提什么多元化声乐教学了。
三、如何促进多元化声乐教学在我国高师声乐中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接触多元化的声乐作品
多元化声乐教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声乐类型和声乐文化。由于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主导,加强对欧洲音乐鉴赏能力的培训。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学生开始接触更多不同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声乐作品。在对声乐作品的学习中,要注意不应只对其中的演唱技巧感兴趣,还要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的乐器, 就能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的风格,可以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二)引导学生不同音乐的原生态的文化背景
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音乐作为人们最常表达思想, 抒发情感最常用的方式,所以音乐的创作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具有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使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同的。 由此,也就衍生出许多特有的演唱方式和演奏乐器。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文化背景,才能对音乐中所描绘的感情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来自不同音乐的声乐文化。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