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方法声乐教学

2024-10-22

呼吸方法声乐教学(精选8篇)

呼吸方法声乐教学 篇1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如果我们仅凭声乐理论和一些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很困难的, 一切的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必须有意识的去吸气和呼气。当然歌唱时的呼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通常我们在交谈时用的声音都比较小而且气息浅, 不需要很大的力度, 但是如果我们说话的时间长了, 嗓音就容易疲劳和嘶哑, 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然不能胜任了。所以说正确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为自由的发声活动打下了基础。而不正确的的呼吸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发声, 也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其次唱歌也是为了抒发情感, 是要唱给别人听的。因此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 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 并要求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要求, 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这样更能让歌曲充满感情色彩使歌曲的表达更加完美, 因此唱歌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 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 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1 正确歌唱的呼吸方法

1.1 胸式呼吸

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控制气息的方法, 吸气时双肩上抬气息量少而浅。没有利用横膈膜与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能力, 气息保持不住很容易泄掉。这种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 他们在唱歌时容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 发出的是紧而缺乏弹性的直声, 缺乏美感。

1.2 胸腹式呼吸

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方法全面调动了歌唱的呼吸器官, 使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 由于吸气时横隔膜和张开的肋骨同时并用, 使胸腔全面扩大, 能储存大量的气息, 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但是这种呼吸法在以前的教学中普遍的使用有它的局限性, 容易造成歌唱者胸部的紧张和憋气, 气息不通畅。

1.3 腹式呼吸

这是一种靠横隔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进行呼吸与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好、弹性强、有明显的呼吸支点, 它是符合生理机制规律的、自然的深呼吸, 也是歌唱者现在应该学会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但是懂得了呼吸的方法还不行, 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才能在歌唱时运用自如。常用的练习方法有这样两种:

1.3.1 长音的练习:

小声的运用“哼鸣”将气息送往头顶, 感觉有如用耳朵在哼唱。后腰继续保持往外扩张的感觉, 胸口的力量要尽量往后腰运行。后背的力量也要下坠到后腰, 气息始终感觉是由后腰部送至头顶和耳朵处。这样一直到哼唱完, 立即原地放松, 恢复到准备阶段时的状态。然后再次吸气再哼唱第二句, 由此循环的不断练习。

1.3.2 跳音练习:

在吸气之后, 腰围虽然充满了气, 但是腹部仍应该是柔软而有弹性的, 而不该是僵硬的。这时口与鼻都先不出气, 将腹部很松软的往内收一些, 随即往前上方弹出, 后腰也往外弹, 如同狗喘气时, 快速而灵活的唱出每一个音, 要感觉到气和声好象同时从头顶和耳中弹出。因此这一跳音的练习可以连续不断地做, 直到自己有点累了方可停下来休息。

2 在歌唱过程中影响歌唱者对歌曲发挥的几种问题

2.1 吸气浅

吸气的时候抬肩膀、抬胸, 造成横膈膜不能下降, 气息都聚集在上部, 唱歌时会导致气息不够用, 使歌曲表达不完整。

2.2 吸气过多气息吸的过多的时候会造成胸部紧张僵硬, 气息不流通使腰腹部两边失去弹性, 一张口气息就全部泄掉了。

2.3 漏气这是由于发声的方法有问题, 使声带闭合不全, 声音就变得很空洞。

2.4 气息堵塞吸气的过程完成的很好, 但是呼的过程中唱歌者刻意的去节省气息, 从而影响了气息的流动, 声音由此也变得很干硬。

2.5 气息与声音配合不协调这个往往是运动不协调的结果。可以用练习气息的方法结合两者一起练习。

综上所述就是我们练习唱歌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我们所练的呼吸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才能使我们的演唱更加的完美、自如呢?其实不同风格的歌曲, 它的呼吸运用也是不一样的。

3 几种吸气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以及所能达到的艺术表现效果

3.1 叹气式的吸气我们知道, 叹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

叹气有利于吸气肌肉的放松, 能让我们更好的吸入气息。有的人认为只有先吸气才能很好的去叹气,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脑子里总想着要先吸气的话, 那么我们的吸气肌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不能放松。要注意的是气息叹到哪里就吸到哪里, 不要刻意的去做强制性的动作,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叹气的状态, 每个乐句都要如此, 要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下面结合歌曲的演唱来练习一下叹气式吸气。准备唱之前尽量把气叹 (吐) 完, 当气被自然吸入后就开始唱。

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是一首抒情的经典歌曲是美籍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反映了“五四”时代进步的科学、民主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亲切含蓄、优美。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色的咏唱, 细腻的刻画出知识分子的不同心态和对所心爱的人的真挚思念。

由于此歌曲进行的速度不快, 整个旋律写得比较长, 在演唱之前我们可以运用“慢吸慢呼”的练习去体会一下叹气式的吸气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向前、向上抬起, 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的状态, 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 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 就这样, 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 保持时间长一点, 然后再换气。要达到这个要求, 吸气一定要象闻花时一样的自然、平静、柔和, 呼气时一定要均匀。在演唱过程中不能随便的动气, 虽然这种情况对气息要求不算太难但是如果一动气, 就会产生音准不对、节奏不对或者声音感觉不到位的情况。

在演唱这首歌时气息必须要流畅而连贯, 应该在起拍的前一拍上, 从容地深深地吸气然后气息平稳、均匀的呼出。每唱完一句渐弱收音后, 气息全部叹完后很自然的吸气弱起唱第二句, 逐步的把声音推出来。使句与句之间的声音形成橄榄形, 圆润连贯、强弱有序, 更能唱出“想他”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果一时还找不到这种感觉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吸入一口气这时使口与鼻不出气, 让气息留在身体内几秒中后, 立即将气息全部吐出。吐完以后, 感觉腰围稍有膨胀松开的感觉, 随即空气就不吸自入了。找到这种感觉, 多加练习一定会找到良好的叹吸感觉的。

3.2 闻花式吸气闻花式的吸气方法它使气吸的比较深, 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 比较能够使演唱者体会和掌握。

闻花时, 因为花的香味能使人心情特别愉悦, 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的做法是:上身完全的放松腰围也要向外松开, 随即胸部也要有舒张的感觉, 体内的空间增加了气息就很自然的流进去了。用这样的吸气感觉来唱歌, 气息流畅声音也比较圆润。唱歌的时候最好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这样的效果比较好。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气息流入体内的感觉。下面我们结合歌曲来体会一下闻花式的吸气。

例如《我爱你, 中国》这是一首由七十年代末作曲家郑秋枫和词作家翟琮为影片《海外赤子》所创作的几首歌曲中最出色、动人的一首。这首歌曲无论是它的思想意义, 还是艺术的表现手法, 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首优秀民族艺术歌曲。这首歌的歌词亲切质朴、清新秀丽,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歌曲通过对伟大祖国的歌颂和赞美, 激发了广大人民, 特别是海外赤子的爱国热情和兴国壮志。

演唱这首气势较强、音符跳动比较大的歌曲之前, 可以先运用“快吸慢呼”的练习去体会闻花式的吸气方法。这种练习方法, 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具体作法是:急速快吸时, 腹部要有较高的灵活性, 使气吸得快而且要深, 略停顿后, 缓缓呼出。我们可以这样体会:想像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 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 几乎喊叫出来, 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 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 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 气息缓缓呼出。

在演唱时横膈膜的力量必须随时增强, 节奏、节拍要准确, 吐字要清晰, 决不要拖泥带水。主体部分的演唱一定要积极饱满、深沉持久的气息支持, 使声音和气息畅通自然, 高音不紧、低音不虚。尤其是结尾乐段, 旋律富于动力, 更要使气息通畅而连贯。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 将歌曲引向最高潮。末尾句“我的母亲, 我的祖国”在高音区结束, 倾泻出海外儿女对祖国的满腔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3 惊讶式的吸气惊讶式的吸气, 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 由于生理作用作出的快速反应, 以便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

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 它能使我们的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内完成收缩和放松的循环。这种吸气方法能锻炼呼吸器官的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下面结合这样一首歌来练习这种吸气。

例如《打起手鼓唱起歌》这是一首由韩伟作词,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全曲由主歌、副歌两个部分构成, 旋律优美而富于弹性。歌曲的第二部分紧凑的节奏以及独特的衬腔富于情趣, 情绪欢快、热烈, 抒发着人们对家乡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女中音独唱曲, 模仿活泼轻快的手鼓节奏, 以跳动明快的旋律, 歌唱牧区牛羊肥壮, 丰收的新气象, 反映了牧区人民因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而发自内心的欢快情绪, 表达了各族人民并肩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的壮烈豪情。

演唱这首歌时可以先运用“快吸快吐”的练习去体会惊讶式的吸气方法, 用气时要有弹性的呼出。节奏、节拍和音响的对比要鲜明, 吐字要清晰。副歌高亢嘹亮, 将全曲推向高潮, 演唱时要注意的情绪、强弱的变化, 歌曲最后的“”字, 除了唱出喜悦、轻快的感觉外, 音准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三种吸气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以看出, 我们唱歌时的吸气、呼气是主动和有计划的。气息力度的运用也是根据歌曲的风格而决定的。当然一个好的歌唱者不仅要知道歌唱的理论知识。更要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摘要:歌唱的生命源于呼吸, 在声乐演唱中, 正确的呼吸是获得美好声音的保证。笔者通过学习对声乐演唱中的几种呼吸方法和如何去练习呼吸进行了探讨,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了运用不同的歌唱呼吸对作品表达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关键词:呼吸,方法,练习,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玲.走近音乐-中国声乐作品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2.

[2]张婉.声乐的演唱与教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3]俞子正田晓宝张小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4]李萍.跟我学唱歌-民族唱法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8.

[5]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7.

呼吸方法声乐教学 篇2

歌唱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切密切相连,所以,要想演唱好歌曲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呼吸,当发声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唱不下来,《兰花花》第一句,缺少气息支托的声音,高音也就很难唱上去,中音区也会不通畅,声音听起来紧,气息难控制,运用得不好,声音的强弱太小,快慢缓急也就不能变化自如,更不谈上歌曲的表现。

一、歌唱呼吸的由来和应用方法

我国古代民族声乐理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气,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共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其它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一般声乐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类,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法,在其三种吸式方法中,胸腹式呼吸是最佳方法,因为胸式呼吸法,气息太深,喉部发声较紧张,而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过深,影响声音的灵活性,第三种胸腹式呼吸不仅克服了前二种吸呼的缺点,而且能够使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自如增加声音的表现力。

歌唱的呼吸可分为吸气与呼气,呼气又包括保持气息和消耗气息,初学者都认为吸气就是用口或鼻把空气吸进肺里,但是这种吸气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喉部,气息会吸到胸腔,气息过于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能力,美国的丽莎罗玛说:”空气不是有识地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去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我们的呼吸气官就好像一个打气筒,打气筒的气嘴是不会自己吸气的,活塞环向内拉,气筒产生了空间,外界空气就自动从气嘴流入,在歌唱发声中,吸气也是这个原理,当你吸气时横隔膜下降,促使两肋及两腰膨胀,小腹向上提,这样胸腔便产生了空间,体外大气压就自然将空气通过鼻咽腔送入肺部。在我国民族民间和戏剧界有”气深丹田”的说法,这并不是真的要求气息要吸到肚腹里去,而是体会的一和吸气深沉的感觉,从生理解剖学来看,我们也知道空气只能吸收肺部,另一层意思在唱腔发声时要求气息下沉到小腹中,人体吸气后胸腔就象一个打足了气的气球。

二、歌唱中呼吸支点问题 呼气包括保持气息与消耗气息,气息吸得深沉饱满,横膈模下降,而呼吸发声的动作是,在横膈膜下降,吸满空气后,稍停一瞬间,在这瞬间,腹部肌肉有一种轻微推动力,声音就在这点推动上起音。这样起音的声音也就会有力度,有支点,起音后为了控制住气息,使其慢慢消耗,也就是说要阻止横膈膜的还原,就必须用力使横膈肌的边缘向周围顶住,两肋同时向外顶住,这种力的用力部位也就是我们的呼吸支点就像我们挑担子一样,要想挑起一百斤担子,必须从地上挑起,必须靠腰部和腿部力量向地面用力蹬,但是呼气发声时这种向下的力不是僵硬,逼紧的,而是自然柔和舒缓,而富有弹性的,有的学生认为向下用力使劲下沉,僵硬蛮力挤压,甚至鼓肚子,挺腹部这些都是错误的,这样会使整个呼吸发声僵硬,呆滞,造成声音与气处的脱节,不协调,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晦暗沉闷,呼吸发音时的向下用力是阻止横膈横的还原,使横隔膜尽量保持在吸气时下降的位置,利用小腹微向上级及向下阻止横隔模还原的,向上、向下对抗来把声音送上头腔高位置上。

发声时要求保持吸气时那种张开感觉使呼吸器官充满活力,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是一种柔和舒度通顺的状态,在保持气息过运程中,仿佛吸气过程中延续进行主要是要持其状态,声音是靠气息支撑,就像花园中喷泉的水柱顶上放着一个小球,喷泉既不会喷得过猛而使球冲出水柱外,也不会喷得无力而使球接触不到水柱而掉下来。

歌唱的呼吸,主要应做到”深能活”,”深”就是饱满充足,深沉持久,”能”就是柔和舒展,自然流畅,”活”就是灵活自如,富有弹性。

在歌曲的演唱中,吸呼的方法直接影响用气的好坏,而用气的方法直接影响歌唱的优劣,它比吸气的运行更为重要,复杂,直接影响呼吸的能力,所以在歌唱呼吸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吸气的过程是自然完成的,整个胸腔自然舒展扩张,不要故意用力,以免造成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功能不应有的僵硬,逼紧,可以清晨起来呼吸新鲜空气和闻花来感觉。

②气息要吸到胸腔下部两肋的边缘和裤腰带的上部之间,不宜过深或过浅,也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因胸腔和下肋的扩张而僵硬和紧张,否则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吸气的多少,应根据演唱乐句的长短,强弱,音的高低,快慢和歌曲的情绪来定,一般是以唱完一个乐句后气息还稍留有余地为佳。

③吸气时要柔和,平稳,不要有多余的杂音,用鼻腔吸气卫生对喉头有保护作用,但在有一些较快的歌曲中光用鼻子吸气是不够的,有时要用鼻口一起吸气,在气息吸好后,并不是马上吐气发声,而是稍停瞬间使气息保持一下,成一种一角即发的冲击声带发声状态,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力量过太容易紧张,气息不能畅自如呼出,力量太小气息保持不住,高音顶不住,长句也难以完成,要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使腹肌收紧往里回托,使膈格模上原来位置支撑气息平稳均匀呼出。

歌唱呼吸用力的感觉,可以用吹灯(吹蜡烛)或吹灰来感觉,吹灯或吹灰前一定会深吸一口气;然后对准目标,有弹性地集中撮口喷吹出来,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到两腰两肋及腹肌的作用力。

歌唱的呼吸状态和讲话的呼吸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讲话的呼吸是随意自然的意识动作,而歌唱发声的呼吸是要有力量地控制和调节的艺术手段,歌唱吸气的力量两肋及膈肌向外和向下的用力,而呼吸气的力量是这种向外和向下用力的反作用力,在歌唱发声时,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的呼出来,而胸腔,两肋膈肌,这种向里向上的反作用力,需要吸气时两肋,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来保持住,这样才能得到平稳舒畅的呼吸效果,否则气息就会随着声音浮泄出来,造成气浅,声音虚弱,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抗平衡着力点就是吸呼支点,呼吸支点的部位感觉可以用咳剌大笑和强烈的抽泣来体会,还有一种体会就是平时我们在抬钢琴,用力时,先着一口气,然抬起重物时就能感觉到这个支点。

三、歌唱中声音支点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了解呼吸的支点还必须了解声音的支点,声带的闭合,振动是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是当我们发音吹唇练习时,当气息被闭合的嘴唇挡住时,气息就冲击嘴唇振动发音,这时就会小腹丹田处有一股力在推动气息向上振动嘴唇发音,而两肋与膈肌仍保持向外向下控制的,如果不保持这种吸气状态气息就会一下子泄出去,不能持久吹嘴唇了,随着吹嘴唇振动时间延长小腹收缩,这时顶向上的力和两肋与向下的向外的力的对抗增强,就能很好地体会这两种力对抗作力点,也就是呼吸的支点,同时,闭好嘴唇既挡住气息又振动发了音,这个振动发音并控制呼出气流的点,就是在嘴唇上振动发音的”声音支点”。

在训练和演唱时,要保持呼吸支点的感觉,以及所说到的打嗜练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支点,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再把声音支点落在呼吸支点,并不是落喉部与声带上,声音支点在民族声乐中学习中一般不作要求,以免理解有误的同学把声音的支点放在咽喉部造成咽喉部肌肉的紧张使声音紧,所以在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的高位置,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把声音微向上走,唱到牙齿背后,再用填满的呼气息把声音推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作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膈肌下降,两胁扩张,然后在保持瞬间,然后依靠腰和膈肌的控制力量将气息均匀沿硬腭吸出,呼吸的时间尽量长一些,这样可以感觉气息的流动方向,我也可以利用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深吸一口气,保持发短促的”a o e i u”的等音的跳音,这样可以体会呼吸支点与声音的支点,也以感受小腹的弹性和两肋膈肌保持控制气息的力量,但是在些练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声断气不断。

四、歌唱实践中的换气方法

歌曲的演唱中的换气,看似简单,但它直接关系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述及歌曲声音和技巧的发挥,所以在演唱前一定要设置好换气的地方,一般来讲是在每两个乐句之间换气,这合乎音乐和文学性和完整性,初学者如果气息不够,或一口气难于唱完一个一个长句,可以多换几次,但必须考虑歌曲的连贯性。

①在《茉莉花》、《啊,中国的土地》、《父亲》比较抒情柔美,赞颂舒展,轻秀委婉等歌曲中,在歌曲开始,不用刻意大口有气,自然吸呼的基础上用较柔和气息支托支声音。

②在歌剧《自毛女》中《恨似高山分似海》歌剧《江姐》中《万里里春色满家园中》歌曲开始,必须准备饱满气息,使发出的声音结实有力,洪亮刚健这种主要用于山歌,号子队列,进行曲等。

③还有一种就是极良好的气息在此气息上轻声象说悄悄话,《红豆词》、《想起老妈妈》、《眷恋》常常用到。

④在一些歌剧《江姐》中《绣红旗》的最后片段中有许多地方常用”偷气”,一般”偷气”都在乐句短促休止处或附点的后面。

浅议声乐教学中的呼吸问题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 呼吸方法 横膈膜 吸气肌肉群 呼气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音质。不懂得气息就不懂得歌唱,甚至会毁坏嗓子。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到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声乐基础的,对声音概念的理解也不正确,他们常常会把大嗓门、高音量当做是正确的声音。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首先讲清呼吸是歌唱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歌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要有合理的呼吸方法予以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有人说,歌唱就是呼吸;古人也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从古到今,凡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呼吸。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呼吸训练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呼吸技能训练的步骤和内容

进行呼吸技能训练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步是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呼气与吸气”这一对矛盾是在对抗的运动中统一起来的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没有足够的气息,就不能产生振动声带,只有扩张横膈膜和两肋左右,才能吸进足够的空气。

第二步是训练学生掌握吸气肌肉群持续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软肋和横膈膜在吸气后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扩张能力,并能抗拒呼气肌肉群强大的收缩压力。否则就会迅速凹陷下去,不能控制气息,也就不可能产生歌唱时所要求的力度,并使喉头和声带失去气息的支持。

第三步是怎样控制气息的力度和用什么部位去控制气息的力度。吸了气马上就唱,唱时对气息呼出的流量要加以控制,如不控制,气息很快就用光了,唱延长音和高音就不够用了。歌唱发声时,光主动的用扩张腰部的方法来控制气息是不够的,往往搞得腰都酸了气息还是控制不好。有一种巧妙的方法,在心理上主动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张嘴一唱,气进了“嗓子眼儿”的底部,腰部立刻出现轻微的有弹性的膨胀感,下腹与臀部略微提着点儿,唱时,要找到腰腹之间上下的对抗力。实际上,“吸着唱”是一种想象的错觉,和“打哈欠”很接近,它能很省力的把气息控制住。这是在主动想着“吸着唱”的同时,气息便被动的得到了控制。声乐家们说:“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指呼吸的方法与气息的控制,一般来说呼吸有胸式、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形式。现在认为较理想的歌唱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容易产生呼吸的支点,使发声声音明亮,轻快活泼,刚柔相济,运用自如。它是由肺、横膈膜、两肋、小腹联合的动作:吸气时,气息进入肺,胸部保持自然放松,肺叶扩张,横膈膜向下移,肋间扩张,腹部稍突起,感觉裤带较紧,腹部有向外的张力,呼出时,肋间肌放松两肋下垂,腹部收回,横膈膜上提,裤带松,后腰部稍有紧张之感,将气送出。运用这种呼吸,在歌唱中,吸气时要柔和平稳,不要吸得太多,不要耸肩,免得造成僵硬。歌唱中的气息一定要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下吸气,所谓积极就是兴奋向上,所谓放松就是叹气向下。要做到全胸自然的扩张,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闻花”的感觉,闻花时要自然轻松,不用猛吸;体会睡眠时的呼吸状态;体会从通气污浊的房子里进入有新鲜空气的场所的感觉,也就是打“哈欠”前吸气的那种柔和自如的感觉。这时的吸气状态就是歌唱时的状态,或者说是呼气前的一瞬间发生的状态。呼气时也要保持这个状态,是为了控制气息持久地、均匀地、有节制的流出(呼出),托起声音,流畅、自如、优美的歌唱。

二、呼吸的训练的几种方法

1.缓吸缓呼

鼻口同时吸气后,作暂停保持住,体会一下感觉,然后,两唇自然闭拢,牙关打开,呈哼鸣状,唇部中间靠气息冲击开一椭圆形小空孔,徐徐吐气,气息象炊烟灰时的力度一样,不要用力过强、过猛。

2.急吸缓呼

快速吸气,然后轻轻柔和的吹出。做这个练习时,前面可点燃一支蜡烛,以吹起时,蜡烛的火焰不动为妙。

3.“狗喘气”练习

就是张开口,最快而均衡的交换呼与吸两个动作,就像大热天,狗伸出舌头,“哈哧”“哈哧”地喘气;或者寻找长跑完后的那种呼与吸的感觉,只是练习时频率要稍稍加快。

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动力,是根本,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要有好的呼吸支持。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唱好歌的第一步,也是唱好歌的关键,有气无力是唱不好歌的。

浅析声乐学习中呼吸的教学 篇4

关键词:横膈膜,气息,支持,控制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 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 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他加以扩大和美化, 而形成动听的歌声。也就是说发声是否准确音质是否优美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如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 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第一步。”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 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 甚至会毁坏嗓子。”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在我们声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呼吸教学呢?

一、教与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各种各样的: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 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 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 也不用传得很远, 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 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 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 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 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 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 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 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 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 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 要做到这些, 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歌唱的呼吸呢?呼吸有三种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吸气是双肩和胸部明显抬起。这种方法的弊端:吸气浅, 气太短, 横隔膜与腹部肌肉使不上劲, 同时很难打开喉咙, 影响音域的扩大与声区的统一, 音色不可能有色彩的变化。而单一的腹式呼吸, 则失去了胸腔肋间肌控制呼的协调作用, 反而使气息发僵而不够用, 发出的音就会缺乏饱满及弹性。胸腹式联合呼吸, 是在歌唱中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进行呼吸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下降横膈膜扩张, 胸腹腔连为一体, 这也就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理论所说的“气沉丹田”的呼吸方法。有人将这种呼吸方法形象的比喻成打气筒或注射器, 人的胸腔就像是管筒, 横膈膜就像是活塞。

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吸气和呼气

说到正确的吸气教学中就不得不提要横膈膜。横膈膜在呼吸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横膈膜的位置, 胸腔的底部有一层大而扁的肌肉筋腱组织, 他的边缘与胸廓下部边缘及腹壁密切结合生长, 使胸腔也腹腔分隔, 也就是横膈膜。也就是说横膈膜是贴着最下面的肋骨的肌肉壁, 在放松的时候像一个倒扣的底盆, 向上拱成一个半圆形, 而当呼吸时横隔膜下降就变成了扁平形。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呼吸是被动的行为, 就像手风琴的风箱, 拉开风箱气就进去了, 再往里一推气又出来了在吸气时胸部和两肩放松, 一定不能抬肩, 在上身和放松的前提下口鼻张开, 然后很舒服的扩开肋骨和腰腹一圈包括后背, 感觉自己的身体空间变大了, 要感觉气息是流进去的, 而不是主动的吸进去的。在扩开腔体的同时横膈膜下降, 胸腔底部呈扩张趋势, 在吸气时一定不能让学生感觉是主动的上抬胸扩张的胸腔。如果学生还不能体会, 那么提出两个方法可以试试:一是身体放松很舒服的坐在椅子上, 后背靠着椅背两腿分开, 两胳膊很松弛的放在腿上这时的吸气会感觉到是在腰围后背和后腰等部位, 并有膨胀感, 可以让学生借助坐着吸气的感觉来找到站起来的呼吸状态。二是让学生向前鞠躬90度, 两手臂自然下垂, 两脚分开站稳, 这时的吸气也是很自然的吸到腰的周围, 很明显的感觉后背和后腰的膨胀感。

在学生呼气时要让学生体会吹蜡烛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歌用气时吸好的气不能马上的松掉, 而是在呼气时横膈膜还是要有吸气时下降的感觉要是逐渐的放松, 要让学生努力的控制气息缓缓的吹出, 做要有控制的呼气。

三、让学生体会气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中气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其实就是指的歌唱中的呼用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唱歌时吸好气之后开口一句还没有完就已经没有气了, 原因就是因为不会很好的保持气息, 没有把气息完全用来支持声音, 大部分气息都浪费掉了。其实呼吸对声音的支持就好象拉琴的弓与琴弦的关系, 二者要对上劲, 弓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声带, 两者配合好了就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吹管乐也要呼吸的支持力, 有支持力吹出来的声音是圆润饱满的, 没有支持力吹连一个整句也吹不完, 吹管乐是用深呼吸来吹管乐器, 而唱歌是人用深呼吸来吹自己。在学生正确吸气后首先要学会保持, 在吸气时两肋腰腹和后背张开横膈膜下降, 吸完之后这种力量不能松要继续的保持气息下沉的感觉, 要一直有吸的力量这就是气息的保持力量。横膈膜的下沉使气息得要很好的控制, , 让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产生的一种压力。横膈膜属于吸气肌肉, 小腹是呼气肌肉, 当横膈膜下降控制气息的时候, 小腹有一种推气的作用, 如果没有小腹的推动, 气息就出不来, 如果只有小腹的推气, 没有横膈膜的控制, 气息很快就会跑光, 所以这种控制与呼气形成一种对抗的作用, 也就是气息的支点。在歌唱用气时要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作为支点, 使气息在呼出时有节制并且均匀有力。在教学中想让学生体会这种腰腹之间的对抗力是最困难的, 但如果学生能够体会到呼吸控制中所产生的支持点的感觉, 把握住了腰腹之间的对抗, 那么在歌唱时就可以体会到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了, 特别是横膈膜上支点的感觉, 那么唱起来就感觉能使的上劲了。

四、教学中练习呼吸的方法

1. 四个基本练习

对于吸气与呼气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四个基本练习: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吸快呼、快吸慢呼。

2. 打哈欠练习

人通常在犯困的同时不自主的打哈欠, 这是人提缺氧的保护性条件反射。打哈欠可以使呼吸器官腔体大为张开, 这种下意识的深呼吸运动, 补充了人体回氧气的需要, 让学生在练习打哈欠的同时去体会打哈欠时的气息回流, 气息倒灌, 也就是被动吸气的感觉。

3.“s” (咝) 音的吹气练习

牙齿轻轻的合上, 嘴唇咧开, 舌尖抵着下齿背, 正确的吸气后, 让气息从牙齿间摩擦而出, 发出不出声音的“s” (咝) 音。

4. 数数练习

数数字:深吸一口气, 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 从1开始数, 数到60为合格。数数时声音不要太响, 要有节奏的去数, 在数与数之间要停顿, 只要留意于腰部的缓劲和小腹的起伏动作上, 要均匀有节奏。

5. 叹气练习

在吸气之后略做停顿, 然后让学生从胸口 (第二颗纽扣) 的位置, 以叹气的感觉发出一个无声的“嗨”字, 将气息痛快的叹出来。

五、加强学生对呼吸的练习的重要性

以上讲了正确的呼吸方式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来练习呼吸等, 声乐教师在对初学声乐的同学一定要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气息的练习, 只有正确的掌握的呼吸, 才能在歌唱中体会到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才能发出饱满结实的声音。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好的, 他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和对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 希望通过教师对学生气息的练习使学生能发出越来越饱满有张力有质感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喻宜萱著.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4.9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2

声乐课教学方法初探 篇5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师范教师担负着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任务,在教育体系中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基础性和全民性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幼教师资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声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方法上大胆创新,科学解决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无论从学生的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教学上,都不同于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也不等同于普通中学的唱歌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幼儿师范专业技能,将艺术歌曲学习与幼儿歌曲学习相结合,融入声乐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既能得到科学的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又能学会用悦耳、自然的声音去演唱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郁,课堂氛围活跃,体验了学与用的乐趣,收获满满,快乐满满。我校学前专业声乐课程一般是每周两课时,按照自然班学生分成两组,大约25人一组,一组两个课时,共80分钟。课堂时间大致分配为:(1)练声曲练习:15分钟;(2)学习、处理艺术歌曲:35分钟;(3)幼儿歌曲学习与表演创作:30分钟。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课内容与时间分配。

二、艺术歌曲的选择原则与“融汇式”的教学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基础性: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声乐基础起点低的特点,歌曲选择根据每学期的专业进度,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选择方法。例如,第一学年选择《花非花》《故乡的小路》等歌曲;第二学年选择《摇篮曲》《鼓浪屿之波》等歌曲。

(2)师范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的特点,宜选择大量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和合唱歌曲,也兼顾到男生,将传统声乐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学前师范声乐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例如,《梧桐树》《长城谣》等歌曲。

(3)系统性:选择大量优秀的中外民歌、革命历史歌曲、古典歌曲及最新优秀创作歌曲等,例如,《红河谷》《黄水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歌曲,使学生们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

2.发声练习的训练

(1)授课方式:采取先集体再个别的授课方式。即先集体练唱,解决共性问题;再个别练唱,解决个人声音状态、气息、咬字吐字等问题。在指导个别学生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听辩正确的声音,学会找出声音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2)练习方法:首先进行气息训练,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腹式呼吸,让学生先感知、感受横膈膜的运动状态,再进行稳定喉头、共鸣训练、连音、跳音练习等其他的发声训练。常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是:狗喘气、闻花香、打呵欠、急吸缓呼、打嘟(弹唇)练习等。

(3)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小部分学生没有上过音乐课,对“声乐”概念陌生,在音准、节奏、乐感方面较弱,演唱时常常会出现“跑调”的现象。所以,练声曲的训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过急,一味地拔高音,这不仅会给学习进程造成障碍和困难,也常常会给发声器官带来损害。“欲速则不达”,这是声乐学习者应牢记的警句。

3.歌曲教唱――“融汇式”教学方法

(1)“融汇式”教学方法的诠释:即是把所有相关学科融合汇集在一起,如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舞蹈动作、指挥图式、朗诵表演等。(2)“融汇式”教学方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声乐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有效增加教与学的互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声乐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更具专业特点。

三、幼儿歌曲的选择原则与儿歌表演唱的授课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教育性:学前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充满童真童趣的幼儿歌曲才是她们日后所要教授的主要内容。幼儿歌曲是以幼儿生活为题材,反映幼儿思想感情的歌曲,集简单的知识和道理为一体的内容集合,潜移默化地影?幼儿,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增加,更好地明白一些道理,也能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宜选择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篇幅简短,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例如,《好孩子要诚实》《国旗多美丽》等歌曲,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代表性:选择大量经典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外幼儿歌曲,例如:《娃哈哈》《拔萝卜》《幸福拍手歌》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风格、类型的了解和掌握,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幼儿歌曲的兴趣,增加对幼儿歌曲的情感,为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渐进性:第一学期因学生声乐基础普遍较差,为避免用白声和童声演唱,养成不良的演唱习惯,所以暂不教唱幼儿歌曲,以简单的发声练习和艺术歌曲练唱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选择幼儿园小班的歌曲(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声乐训练和舞蹈、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已掌握基本的专业能力);第三学期选择幼儿园中班的歌曲;第四学期选择幼儿园大班的歌曲。如此以来,中专学生在校的两年期间就能接触和学唱许多的儿童歌曲,这为她们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儿童歌曲素材,为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歌曲的教授方式

(1)儿歌表演唱:即在教授儿童歌曲时,要求学生需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内容,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加入合适的道具(要求尽量是自己动手制作)来进行表演,以歌唱为主,动作为辅。

(2)表演形式:分为个人表演与小组表演。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锻炼学生个人的创作与独立表演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表演要求:幼儿形象是稚嫩、天真、可爱的,幼儿歌曲的题材多为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很高的声乐技能技巧,但要尽量去表达幼儿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要求声音甜美、清脆、明亮、自然,表情要丰富,具有吸引力,动作也要富有童趣,符合歌曲的思想感情。

(4)表演考核:例如歌曲《粉刷匠》,老师在教完歌曲后,可先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适当的舞蹈动作做指导,引导她们自己创作、编排,并根据歌词大意制作道具。经过一周的准备,然后进行考核:对表演到位的同学与小组给予加分等奖励;对于表演不理想的,加以指导,并要求重新编排。

(5)教学目的:在幼儿歌曲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与道具,使歌曲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引起幼儿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感染幼儿、教育幼儿的作用。

四、声乐笔记与其他视听形式

声乐笔记是反映学生声乐学习进度的一面镜子,是声乐理论、方法在自身歌唱实践中的总结,亦是学生“多动脑筋,少用嗓子”的辅助工具。勤于动笔的人,更容易理解练习的方法,减少歌唱学习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难度,增强声音形象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也给将来的教学工作带来实用性的方便。笔记应记载每个阶段学习的发声练习和歌曲处理的要求,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练习效果(收获、感觉、困难之处等)以及声乐学习中的思想状况等。另外,鼓励学生多聆听多欣赏教学曲目和其他优秀的艺术歌曲,从不同演唱者的歌唱风格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得到启发和帮助;多观看音像视频、声乐演唱会和声乐比赛,通过观摩,开拓视野,陶冶艺术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外演出和参加比赛

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技能展示、文艺汇报演出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增强舞台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例如:在2016年和2017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幼儿艺术教育竞赛(学生组)”中,笔者指导幼师班黄同学去参加声乐技能比赛。在赛前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为学生挑选歌曲,并在赛前对该生进行强化性的辅导,最终均以广州市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省级决赛,2016年?@得三等奖、2017年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也在比赛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另外,定期对学生进行声乐讲座、交流、评估与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六、实习实践教学

“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而要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我校学前专业与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早教培训中心等)建立实训基地,每学期和每学年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声乐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改进不足,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实施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过渡到综合性人才。所以,通过以上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培养,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熏陶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力争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处理好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谈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与呼吸 篇6

[关键词]声乐艺术;声乐训练;声乐学习;呼吸策略;声乐美感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需要演唱者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艺术体验的完美结合。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声乐艺术做为一门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生活中各种情感的交集、美化、再现和升华。学习声乐的人,若想获得好的发声方法并在专业上进步更快,除了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个人的刻苦努力外,还与其歌唱观念的正确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能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人,往往会在事业和工作中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同样,“美声唱法”作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许多原则、要求。学习声乐的人,只有努力探索并遵循这些规律,尊重科学,按声乐学习的规律办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习声乐的人由于观念上存在问题,致使他们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背离了某些原则和要求。所有的演唱是需要实践者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自己的内心、思想、自身文化修养对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情感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声音的旋律美来传递情感,使听众与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科学的发音与呼吸的运用

科学的发声策略是用正确的发声策略进行歌唱,学习声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里面不仅包含了作品的情感表达、音乐基础理论,还包含了各种声乐技巧。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将人体发声器官及其相关器官通过唯一的发声策略来获得美妙的声音,至于各种“唱法”一定要靠適度的调节来得到不同风格的“唱法”。气力、气息高效运用,能最有效地达到要求的音高、音量、音强、音色,有效地表达歌唱内容和感情。比如演唱有了一定的气息支持,对音域有一定的扩展,歌唱的呼吸正确,咬字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乐感。

发声时,要感到下腹部和腰部位向外向下扩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喉部的压力,有利于共鸣腔的调整,减少喉部的挤咔现象。“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的“罗马”就是科学的、理想的发声法。自己唱着舒服,别人听着舒服,再加上技法的要求、技巧的运用以及准确的情感表达就是科学的发音唱法。当歌者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声音的认识就会相对具体了,声音在头脑中似乎形成了一张“图纸”。然而,在现实中有些歌者由于声音观念不清楚、不明确,因此在声音追求上比较盲目。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什么样的声音是不好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唱出什么样的声音,尤其到了高音常常是想着往上唱,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策略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歌唱的呼吸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最为适宜,这种策略被认为是科学的、合乎艺术要求的呼吸法。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人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利动力,准懂得呼吸准就懂得歌唱”。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凋其气”、“气动则发声”,也科学地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生的动力这个道理。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周围许多声乐学习者往往因为呼吸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习的顺利进展。因此,文章以呼吸为切入点,对歌唱呼吸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歌唱实践,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声乐学习者一点帮助。只有正确的呼吸,声带正常闭合挡气发声,声带的振动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声音才能圆润饱满,明亮有力,富于色彩的变化。清代王德晖、徐沅徵的《顾误录》中就有“气由声也,声由气也。”良好的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有很大的作用。

二、声乐美感及情感表现

在声乐艺术中养成良好的声乐美感。声音美感是建立在歌唱者和观众的心理上的,歌唱者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使歌声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蕴含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强,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声乐美感的提高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声乐艺术将停留在苍白乏味、华而不实的表面。在声乐艺术当中,“美感”与“艺术”是相通的,以不同艺术门类中去感受不同的“美”,欣赏不同“美”的方式,来传达给观众。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将情绪真实的表达给听众,才能和听众共鸣。这就要求歌唱者除了能发出优美的声音,唱好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强弱等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以情动人”才是最能打动观众最能诠释作品的。情感是人们思想沟通的纽带,当演唱者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情感需求时,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性”的发挥出来,有利于观众直接接受并领会作品的意境。

总之,在声乐艺术中,所有的学习与演唱都需要实践者本身对声音及演唱中各个要素的分辨思维能力,使自己对歌唱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从而达到歌唱中美的艺术效果。在声乐中融入音乐文化,对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也能不断夯实声乐艺术的根基,让声乐艺术焕发时代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冯桂琴.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M].大舞台(双月号).2008.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马志刚(1990-),男,聊城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学,研究方向:艺术硕士声乐。

论声乐教学中的呼吸与情感 篇7

歌唱的呼吸是声乐艺术最基本问题。传统的声乐理论中有“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的说法, 西洋声乐理论中也有“谁知道如何呼吸、吐字, 谁就会歌唱”的说法, 由此可见, 呼吸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首先要领会自然、流畅的呼吸感觉, 在教师指导下, 经过长期练习, 最终使这一正确的感觉成为一种自然的呼吸习惯。

(一) 吸气

当歌唱者在准备歌唱时, 必须有意识地找到一个气息的支点, 这就要求歌者必须掌握呼吸的技巧。咽、喉、肺、舌这些器官都是控制气息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把横膈膜比作风箱, 它执行着风箱的任务。声乐的全部技术就在善于吸满气和正确而又节省的使用这些气息。

歌唱中的呼吸训练必须结合音乐作品的声音需要进行练习, 吸气练习主要包括三种:叹气式呼吸、惊讶式呼吸、闻花式呼吸。

首先, 叹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场, 叹气式呼吸就是运用这一状态原理进行歌唱呼吸。叹气式呼吸是一种放松的和向下的呼气状态。自然的吸气, 然后将气息完全“叹”出去。需要强调的是气息叹到哪里, 相应地, 气息就应该吸到哪里。叹气式呼吸注重的是呼气的状态。

其次, 惊讶式吸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生理反应。它强调的是快速吸气的状态。这种吸气状态可以使演唱者在瞬间吸入较为深厚的气息。它可以令呼吸肌肉群在短时间内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 达到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适用于表现歌曲中较为悲愤和激昂的情绪。

另外, 闻花式吸气与惊讶式吸气相比, 相同的是二者都可以吸入较为深厚的气息, 不同的是, 惊讶式吸气强调瞬间吸入, 而闻花式吸气强调吸入吸气的深厚程度。完整的吸气状态是:上身完全放松, 缓缓吸入气息, 接着胸部会有抒张感, 体内空间逐渐变大。整个吸气过程中, 身体处于一种兴奋、舒畅的状态中。使用这种闻花式吸气的方法可以令歌唱的气息顺畅, 声音饱满。需要注意的是, 闻花式吸气可以选择闭口吸气也可以选择开口吸气, 但相比较而言, 开口吸气会令整个吸气过程更加灵活顺畅, 进气的速度也更快一些。歌唱时最好将嘴巴自然张开, 同时配合鼻子吸气为好。总之, 不论是闭口式吸气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 最要紧的是要体会气息在体内流动时的感觉。

对于呼吸, 我主张用胸腹式呼吸法, 但必须要注意他们的比例分配, 分配不当会导致气息僵持, 流动感较差的现象。若两者比例得当, 则会提高声音的质量, 使肌肉和横膈膜操作自如。

(二) 体会歌唱呼吸的方法

声乐教授沈湘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气息是歌声的动力。”歌唱中的呼吸声需要经过不断的机体训练才能形成, 只有正确体会到这种呼吸器官的发声过程和机理才是掌握了歌唱的基础。气息运用得当才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源泉。

第一、用平躺睡觉时的呼吸感觉来体验歌唱的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平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 全身的肌肉都是放松状态, 运用两肋、横膈膜和小腹同时扩张的自然、均匀、深长的呼吸状态和感觉, 去体验歌唱当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第二、用喘气时的呼吸感觉来体会歌唱中的快速呼吸

当我们做各种剧烈的运动时, 则会出现喘气非常之急促, 就会使各呼吸器官都积极地参与到呼吸活动中来, 这样就加快了呼吸的速度、加大了肺活量以及呼吸肌肉群的弹性和柔韧性。我们可以用这种快速的、弹性强的呼吸状态和感觉来体验我们歌唱当中所涉及的快速呼吸。

第三、用叹息时的呼吸来体验我们歌唱当中的深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十分劳累坐下来休息的时候, 会不自觉地、很轻松地深吸一口气, 再痛快的将之呼出去, 这时便会感觉到吸气和呼气是来自腰、腹、背, 以及整个放松、舒展的肌体中。我们应该用这种放松、舒展的深呼吸状态和感觉去体会我们在歌唱时深呼吸的感觉。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 如:用手去搬重物的感觉, 抬钢琴的感觉等等, 都可以帮歌唱者体会正确的呼吸部位和方法。

二、常见呼吸与情感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本文将一些的歌唱呼吸的误区及解决办法和对正确方法的把握作简单的介绍。

(一) 呼吸的误区

正确的呼吸之所以那么重要, 是因为它为自由的发声活动奠定了基础。而不正确的呼吸会造成发声不良, 呼吸运用不当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这样一来, 由于原动力失去了有力的支持, 所有与之相关的发声, 共鸣等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双肩上抬

在学习歌唱过程中, 有很多歌唱者的通病都是呼吸时候双肩上抬, 原因是胸骨自脊柱外移, 上胸抬起并且双肩有向外或向上的倾向, 这时歌唱者应该以放松头部和颈部来抵消它, 然后挺起双肩并使之与胸骨和脊柱之间保持相等距离。

有两种办法可使歌唱者意识到呼吸方法不正确:一是注意手臂;二是照镜子。如果集体一起练习的话还可以彼此观察, 甚至可以把手放在对方肩上以帮助放松头部和颈部肌肉。

第二、喉咙当阀门

声带是气管顶部的阀门, 有意识地把喉咙当做阀门会干扰肺部呼出的气流, 会引发很多的问题, 甚至可能使声带受损。如此使用嗓音的结果是吸气时候能够听到有杂音或喘气的声音。

如果喉咙是正确打开的, 不论是通过嘴或鼻子, 吸气时候都不会有声音。而且效率更高, 还能更好地为嗓音做好准备, 也不容易导致喉咙干燥。

第三、呼吸肌僵硬

当歌唱者正确的呼吸时,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他的肌肉在移动, 呼吸其实就是一种肌肉运动, 深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腹部周围和背部肌肉的明显移动。

有一些很好的练习能够帮助腹部做内外运动, 例如:仰卧在地, 胃部压上重物, 然后进行呼吸;贴着墙站立, 然后强迫腹部外凸犹如是要把自己的身体推离墙面;收缩胃部, 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的瘦, 然后做相反运动, 使自己看上去尽可能的胖等等。

这些练习的目的是迫使这些肌肉不断有益地收缩和松弛, 任何以撞击或其他使肌肉快速收缩的练习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损伤。那样的练习并不能使肌肉舒展, 所以也就不能克服呼吸肌僵硬的问题。

摘要:呼吸在歌唱当中非常之重要, 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歌唱时的音准、音质及其艺术表现。如果呼吸运用不得当, 将会给发声带来许多毛病。解决歌唱的呼吸问题, 是解决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声乐教学,呼吸,情感

参考文献

[1]、张晓钟, 王必主.歌唱呼吸的情感功能[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 (2) .

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篇8

关键词:兴趣 基础 实践学习

一、关于音乐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我们走在音乐的道路上,学习与发展,探索和研究,都是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完成的动力,是对艺术的无限追求与热爱,是为了推动声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出的努力。当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声乐教学是十分困难的,要有扎实巩固的基础,处理细节的技巧,超于凡人的耐心,还要有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独到眼光和见解。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价值,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对声乐的多年学习掌握历史,价值,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才能更加磨练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性的声乐知识,做为我国的精神文化之一,他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供我们去接受研究从而将其发扬光大,获得更大的成就,造福国人。

二、声乐教学形式

1)一个老师交多个学生是声乐课上最常见的教育模式,我国的教育水平经常是大帮哄模式,一个老师通常有很多的学生,非专业和专业在教育水平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中等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独特的教育方式,来弥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一个老师交多个学生的这种行为会使得老师分不开身去关注所有的同学,但是在学习方面大大的提高了教育效率,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大家成为一个整体,个别同学的进步将会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一个老师教多个学生的教育模式,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声乐教学的基础常识,能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一个老师交多个学生的教育模式是最适合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感,让它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获得了重要的地位。

学校的经济水平如果足够完善可以进行此类的活动,让老师对同学进行单独辅导。选择最适合声乐教育的人数,不会太多也不会少,不会冷清也不会太热闹,即要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又要留给他们足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充分的感受声乐教育的魅力所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里去。

2)声乐教学模式中,除了一个老师交多个学生的模式,还有一种是进行小组学习和联系,同学们可以分为两个两个或者是四个四个的小组,在学完课堂知识的课余时间,组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传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为了能让同学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还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学习能力等客观条件进行分组。学习进度不同或者水平差距太大的学生不适合分为一组。这种小的集体,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个人到集体,我们要懂得发扬自己的独特魅力,看到闪光点,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一起解决问题,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更多的声乐知识。

3)在我们学习音乐的时候,老师要负责教导我们所有的学生,还要给我们分组,这一种模式是我们上面所提到过的,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与一个老师交多个学生相比,更细腻,更专业,更具体,。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点对点的培养学生声乐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老师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力能力和特长,这种模式多数用来更高层次的声乐教学,使声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下能弥补其它教学模式上的不足,能更加具体的培养学生的特长。如果说声乐教育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那么一个老师教多个学生的模式就是这条河流的主干,分组教学模式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则是注满主干的支流,只有三条流水相辅相依,彼此支撑,声乐教育这条河流才会经久不衰。

三、教学方法探析

我们想要更好的学习声乐,研究声乐,都需要对自身进行剖析,教育者的自身剖析和学习者的自我价值剖析,两者进行比对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首先是一般的声乐学习根据我国的基本国家政策来看,还没有彻底的深入,我国的普通学校还没有到达一定的水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将会拖延学习的进度,根据学业的基本内容和实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找到更加适合和相对完美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在声乐方面的造诣,我们要善于去学习别的课本的长处,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懂得创新和发展更加引人入胜的教育方案,创造出新的声乐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声乐教育体系来说,一般学校的声乐教学质量还是不乐观,不健全的,想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者和有水平的人才,我国必须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才能在声乐领域上取得更好的成就,培养出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宇涛,郝磊.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师声乐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5).

[2]王鹭羽.浅议高职院校声乐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上一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下一篇: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