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2024-09-14

声乐教学方法研究(精选12篇)

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1

开辟教育教学新思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打破常规的声乐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完全以学生能学到什么?掌握什么为主线,把教师“独角”活动变为师生互动,把单一的声乐技能课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课和激发学生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课。这不仅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责任。

一、善于思考,发现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动力。教学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它、完成它;另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声乐教学和其它学科有共性.更有差异。共性是教学的研究对象一致,教学目标一致,对教师的态度要求、责任要求一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学科差异。技能课讲练结合的方法已形成一种模式,虽然学生对练声、唱歌有兴趣,但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老师讲到哪里,她听到哪里,老师唱到哪里她跟着唱到哪里,只有兴趣,但没有积极的态度,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唱法上、技巧上心里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把问题摆出来,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学生”两分家,也导致了学生思维就象一潭死水,象工厂里的机器拨一拨、动一动。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改变教学观念,把讲台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说话的能力,告诉学生任何学科研究都有一个从无效到成功的过程,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做一个研究者,就会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出有益的经验。声乐课也是如此,每节课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带着求知欲上课,把技能课上成问题研究课、能力培养课;把学生兴趣爱好课变成了师生情感交流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思维变灵了,课堂气氛变活了,教学效果提高了。

二、研究分析,认识问题

发现问题以后,还必须进一步明确问题的范围,找出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路有条不紊地沿着问题的核心展开。认识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占有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如:同学们看过大型歌剧“娘啊娘”,剧情的前后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音乐的跌荡起伏,大家不仅亲耳听到,也亲眼目睹。此剧中的主题歌“娘啊娘”,旋律深情委婉,感人肺腑,使人回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唱出真情,唱出韵味,我换了个讲法,首先提出三个问题:①简单叙述剧情;②描述娘的形象;③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体会人物的内心表现,通过对剧情的深入了解,为进一步演唱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抓住实质,点评问题

教学中,根据学生识别问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首先明确学生回答问题、判断问题存在的差异,而后做出点评:点评问题:1、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能把剧情说清楚,但缺乏情感;要求学生讲解剧情,不需要华丽的词汇,而是用朴素通畅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能打动人心和吸引听者就可以了。点评问题2、描述娘的形象,学生用淳朴、勤劳、刚强、善良等词汇把娘的性格特征描述得恰得好处;点评问题3、通过讲述剧情、描述人物个性、领悟“娘啊娘”主题曲的特点,理解地方戏的内涵,很自然地说出了此曲的演唱情绪,把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胸怀,母子间的切切深情,牵肠挂肚、难舍难分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抓住了中心思想,所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基本到位。但还应继续努力,整个分析过程缺乏内在的情感联系,还需要在即兴的语言表达方面下功夫。教师抓住实质问题做点评,在肯定和认可中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能力。

四、反思结果,总结提高

结果反思是解决问题学习提高的最后一个阶段。每节课后反思所讲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师生间的共振。帮助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反思是研究的进一步.总结是能力提高的关键。声乐课换思路讲授,换观念引导,学生求知欲望越来越强,上课情绪越来越高,师生情感越来越深,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把单一的声乐训练课变成了实际能力操作课,这样学生不仅会唱,而且会说,会用声乐语汇去挖掘和表现歌曲的主要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歌唱。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收益快,教学目标完成的也好。

声乐教师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唱唱歌,但真正教学生会唱歌就没那么简单了,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声乐教学之中,需要用新的教育观去研究声乐教学问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积极的心态去实践和解决声乐方面的问题。几年来:声乐教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研究它,质疑一思考一一解惑一创新是声乐领域的艰难之路,信心一一毅力一一精神是取得声乐教学成功的光明之道。

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2

任教农村高中的声乐、古筝、视唱练耳和音乐理论。我的教学都是两年基础加一年提高,所教的学生的成绩都不错,都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现在可以登台演唱一些有难度的曲目。如何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益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音乐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都说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记得我当我担任一个班的音乐教学法时,在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喜欢音乐吗?”学生总是开心地回答:“喜欢!”我又再问:“那你们觉得音乐是怎样的?”学生说“就是唱歌。”那接着我就会请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唱一首,可几乎没有学生敢单独上台演唱。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嗓音不好,唱得也不好听。他们大部分所理解的音乐就是唱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音乐课的设置一直都是可有可无,偶尔的音乐课也是让学生随意唱几首歌,场面开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不懂科学用嗓,合理用声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心中没有自信心,主要还是缺乏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重点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明白:1.虽然每人人的嗓音好坏有天生的原因,基础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经过认真、勤奋地训练,都可以很快地改变原状,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2.不管自己用的是何种唱法,或者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都需要运用正确的声乐技巧和方法,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演唱提供帮助,使演唱更好听,更完美。3.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这也不是我们音乐课的目标,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声乐课的学习,让你把想唱的歌唱得更动听,把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得更到位。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对声乐课越来越有兴趣,对于有点枯燥的练嗓教学也不觉得无味,每次掌握了一点声乐的技巧,他们都非常开心。后来,我再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大家都争先恐后要求自己单独演唱,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的课堂轻松愉快,让我发现声乐基础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声乐训练的基础抓起,注重听觉、音准训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多数女生在训练的初期,在真假声的`过渡上非常困难,存在着明显的真假声,训练中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欠美,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用小声哼鸣,注意音准,并在哼鸣的同时嘴巴做任意咬字动作,而不影响哼唱,把声音由上向下叹唱为好,不脱离呼吸,演唱时在换声上多下工夫,最终解决了真假声混合及音准问题,调整了声音平衡,找到了歌唱的整体感觉。声乐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多用亲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这样更能启发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晰,就要启发学生注意用舌尖、唇尖、齿尖结合发声。我就说:“你是一只快乐美丽的百灵鸟,请用你灵巧的小嘴唱出来,啊,你的歌声多美呀。”多与学生交流,把声乐教学中的神秘复杂技巧问题以直观、形象简单化的方法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持久的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的朋友,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板着脸和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是委婉的指点,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使学生知道最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舒展、自然、优美的。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专业院校音乐声乐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现代社会中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主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纵向深入培养专业能力的院校类型,也应主动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音乐声乐教学作为艺术类素质教育中的能力与理论兼具的课程,理应受到更高的重视。高等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方向,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地位。所以,要想更好的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理应首先解决声乐教学水平。

一、高職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声乐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活动,抒发情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歌唱者的科学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加上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传授经验和精心指导,才造就了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一对一”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往往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职高课程设置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学生多、课程门类多、声乐课时少,这就造成“一对一”教学模式难以完全实现,因此在高职学校中,声乐课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鉴于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案和理念,在有限条件和时间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训练,逐步提高职高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声乐演唱艺术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改革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心投入到整个教学实践中来,这要求教师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统计分析学生的素质特长、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体会到参与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声乐上有质的飞跃。

当前众多职业高中的声乐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多集中于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是声乐教学的创新性措施之一,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更为深刻地理解声乐这门艺术,完善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式等,实践学习则可以巩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的各种发声技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声乐。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反过来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声乐学习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总结、不断成长。

二、高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课是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三年声乐课程的学习,充分开发他们各自的歌唱潜能,使其完成“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具有范唱能力”的基本要求。毕业后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又能具备在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中登台演唱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多方面期望。

但是,由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且生多来自都市之外各地区,其中包括偏远落后的山区。由于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状况不同,造成了学生的文化和音乐素质的差异。就普遍情况看,所招学生的嗓音条件、音乐素质不如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那样优越。学生入校时专业起点较低,即使有少数学生在进校前得到过声乐教师的指导,也常常只是短暂的、启蒙式的教育。另外由于高职声乐课授课时数较少,一般为普修,这些客观上的不利因素都给教学目的的实现带来了特别的困难。

声乐课作为高职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这种形式同于普高音乐院校的上课方式,在教会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传授声乐理论知识,指导他们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等专业知识方面也是相同的。但由于高职音乐课和普高音乐院校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教学计划等方面情况的不同。施教中,显示出它的不同特点。

三、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声乐教学改良建议

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声乐课程比例本就较少,在这相对较少的课时中声乐练习曲目多按照专业音乐学院专业课程进行安排,这种安排形式对于以非必修课类型为主的普通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较为复杂,因此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笔者建议在课程安排中应减少专业音乐学员课程汇总的法、德艺术歌曲占比,转为以欣赏、鉴赏的形式加入非声乐教学课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削减难度较高的课程内容,可以以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为主,形成以外国作品欣赏为主、中国作品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而针对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曲目选择则适宜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外国艺术歌曲及咏叹调为辅,“歌曲的选择不能脱离最基础的歌唱训练”;同时,作品的选择也要与职业需要相联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基础音乐教学,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涉及的是中国声乐作品及儿歌(幼、小教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入此方面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外国艺术歌曲及咏叹调的学习,这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加强科学的发声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此类歌曲应给予一定的课时安排,但不能成为教学重点。

与专业音乐院校不同,针对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教学目的,其声乐课更适合采取集体课形式。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学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是以基础音乐教育为主,因此重要的是要建立他们正确的发声概念,使其能够较为科学地训练声音,而非像培养歌唱家那样去突出培养优美出众的歌声 ;集体课将有利于学生对声乐观念、科学发声方法等共性化知识点作统一的了解。此外,幼、小教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将来自身所面对的教学大多采用的是集体课形式,所以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也有利于使这些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总体来说,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教学的目标性上与专业音乐院校有所区别,其应当针对其目标定位选择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樱子.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探讨[J].艺术科技.2009(04)

[2]吕飞.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9(06)

[3]刘江元.无界化的高职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09(11)

研究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篇4

历来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都是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 在不断改革探索和实践中,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已打破传统一对一的单一授课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为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只改变教学模式而不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不去更新旧的观念, 仅靠授课形式的变化是不会产生创新和飞跃的。

1.声乐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声乐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之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从学生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等方面入手, 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在发声过程中的体验, 也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而不是以自己的方法、经验为核心。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 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 然后反馈到教师并以此为依据, 来调整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对路”, 导致学生学习被动, 无积极性, 以致产生不愿上声乐课的情绪, 只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发声, 而不去注重学生歌唱心理的发展, 不去探究学生的歌唱感觉与体验, 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课上缺乏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课堂氛围。这也是目前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尊重非专业的学生差异

非专业的学生存在差异就是承认学生发展中的独特性, 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特点, 鼓励非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学校开展非专业学生声乐教学中, 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嗓音特点, 考虑教学的特殊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生理结构, 如:各人共鸣腔体的大小, 声带的长、短、薄、厚等都不一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以女高音为例, 就可分为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等, 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音域到达的程度不同、适合演唱的曲目范围也不同,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帮助学生找到各自最佳的歌唱音域与音色, 找到最能发挥每个学生演唱特点的作品。另一方面, 作为声乐教师, 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要客观地去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学生的本质音色是什么, 而不是主观地要求学生去唱出老师喜欢的音色, 反而连自己的最佳音色也失去了。“以审美为核心,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并使他们从中收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基于此, 音乐教师将为学生的发展承载巨大的责任。因此,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声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3.合作性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动过程, 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一起练习探讨声乐问题.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 教学不再是单向传授, 学生不再是教师复制出来的“统一产品”。在声乐教学中, 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相互理解, 课堂上轻松、民主、平等的氛围, 师生间良好的沟通等等, 都是声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4.舞台艺术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近几年来学校开展艺术实践舞台练习就是引导学生由被动体验转变为主动体验,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 体验到舞台获得发展的一种成就感。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 发展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其健康积极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 每个月举行一次各种类型的独唱、重唱、等类型的音乐会、演唱会, 并进行现场录音、录像, 演唱完毕,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找到自己的优缺点, 以便指导自己的努力方向,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舞台实践中体验到获得进步的感觉, 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增加舞台实践能力, 从害怕、紧张、发挥不正常, 到不紧张、放松, 甚至超常发挥, 获得好成绩, 这是每个人所必经的歌唱实践之路。它可以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 从而充满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

5、声乐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合作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培养人才的目标前提下,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高等音乐教育是音乐学与哲学、美学等学交叉的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研究艺术与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的适用, 关键在于在于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要求, 教学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学中能够渗透多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围绕研究性教学, 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从知识化教学到人性化教学

我们现在提出的研究性合作模式的声乐教学, 其中对课程的认识与研究经历了一条由知识化到人性化的认识发展, 也就是说, 现代研究性课程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课程观不断改革与反思基础上的。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 这种人性化的课程观不同于知识化的课程观, 那种只强调课程知识本身的、完整、系统和权威性, 而忽视学生在声音训练时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可取的。而人性化的课程观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把学生的理解、感觉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这种建立在学习者本身基础上, 以学生为学习本体, 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态度, 突出声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验相联系, 突出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联系的新型课程观, 是指导高等师范声乐课程改革建设的基本理念。

(2) .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能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新问题, 不断提出新的质疑。因为声乐教学的对象有着各不相同的缺点, 如:有的学生只有真声没有假声, 有的学生只有假声没有真声, 有的学生撑着嗓子唱, 有的学生挤着嗓子唱, 有的学生声音空、散, 没有力量.有的学生声音尖、亮等等问题, 所以很难设想能用一种歌唱训练方法去针对所有的声乐学生。20世纪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有多少歌唱者, 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这就是说, 教师的经验、心得体会必须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师生的互动、讨论、交流,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找出真正适合学生自己歌唱方法的.通过声乐教学中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使师生有一个好的交流机会, 学生的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哲人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声乐教学这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殊专业, 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声音概念、教学方法, 加上学生对声乐概念的认识、对声音的理解以及学习的态度, 决定了声乐教学的成败。如果教师心中的声音模式和学生追求的声音模式对不上号, 师生之间的感觉、认识不统一, 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当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自己的想法时, 哪怕是错识的, 也要鼓励。面对学生的提问, 不要马上肯定或否定, 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方案,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好习惯。

(3) .让学生充分发现自身的优点

从学生自己的声音状态中找出符合声乐要求的好声音, 在练习过程中找到最佳状态时要多重复练习并牢记当时的感觉, 这样学习学生最容易理解, 也容易做对, 容易记住。这种做法的理论基础, 就是承认和利用学生自身在声音训练时各声区、各种字、音、技术掌握的不平衡性, 调动榜样的力量, 使学生整体歌唱技术得到提高。我们要以科学、民主、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立足于中华传统和现代音乐文化的根基, 汲取世界音乐文化的精华, 使学生获得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同时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

(4)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精选音乐教材, 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2.巧妙地利用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心理因素, 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 引导学生与集体合作, 与他人合作, 并得到赞赏, 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尤其是培养音乐志趣, 务必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的道理。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有些教师不耐烦学生的提问, 常说的一句话是“按我说的练就行了”, 使声乐教学师生关系出现许多问题。还有些教师出于自己对某种音色的偏爱, 不管学生的本质音色特点, 而硬要学生去唱出教师喜欢的音色, 结果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 不但使学生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声音特点, 而且教师希望得到的声音也没有训练出来。

总之, 高校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置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审视, 使大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理解事物, 从哲学、历史的高度认识音乐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使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乐教育这个学科的崛起经历了百余年几代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它必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作为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师, 我们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 才能把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意大利]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08页。

[2].陈玉琨、程振响《研究性学习概论》,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高中声乐教学研究分析论文 篇5

一、学科特点分析

1、声乐学科是一门特殊学科。

有些发声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藏在身体内部,这是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的区别。

2、声乐教学侧重于演唱技能的培养

声乐课不是简单地学唱几首歌曲,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有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训练声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3、技艺结合,声情并茂

就是把书面上的作品通过演唱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艺术价值的,有感染力的听觉艺术。

二、高考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考中声乐类的评分标准基本没有变化。声乐和器乐一样都是百分制,现场评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我整理了近两年的高考演唱曲目,发现高考的曲目难度越来越大,青歌赛的作品频频出现在高考的舞台上。这也给艺术生和声乐教师带来了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高一阶段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为主,建立美好声音的雏形,打好呼吸的基本功。高二阶段注重气息与声音的结合的训练,拓展丰富的演唱曲目。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学时,在声乐方面都是零基础、零起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两年半时间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达到高考的应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根据自己在声乐教学一线的点滴经验,简单总结一下我在日常授课时的教学方法。

1、善于举实例,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声乐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如果把专业性语言例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唱歌时像带面罩”等等语言带入课堂,特别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简直是莫名其妙,弄不明白。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去领悟。比如在学习歌唱的呼吸一课时,专业性的语言是主张胸腹式联合呼吸,那么我就告诉学生,你现在眼前有许多漂亮的鲜花,你会深深的吸气去闻花香,这时你的胸腹就会下沉膨胀起来,这种感觉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感觉。这样举个例子,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很快。

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小组授课模式

如果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上声乐课,没有考虑到有些学生声音条件、音准存在欠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声乐课产生恐惧心理。采取3-5人小组授课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共同练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长补短,互相带动进步。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让学生金榜题名,除了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会每月组织一次小组声乐汇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

3、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以歌声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抒发情感才是歌唱的目的。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从而忽视了情感的表现,这样演唱出的歌声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听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声乐作品的背景及歌曲表达的意义。要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譬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使我们能很清楚地明白当时的社会现象。此外还要做到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对词和曲做到逐句逐段分析,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咬字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 咬字 字正腔圆 翘舌音规律

我国民族音乐演唱要求字正腔圆,但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唱歌地方口音浓厚的问题,由于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又不够注意歌唱语音的规范使用,导致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咬字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相当大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咬字不清问题,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1、解决平舌音和翘舌音問题

平舌音与翘舌音发音不清的问题是民族声乐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必须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发舌尖后音,多练习翘舌动作,将舌尖翘起抵住或靠近硬腭前部,这样就能够形成一定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出来,这样才能够自然准确的发好翘舌音。一般情况下发不好舌尖音是由于不习惯把舌头翘起。掌握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规律,然后借助工具书,牢固记忆翘舌音的字与平舌音的字。在解决平舌音和翘舌音区分不清的问题时,应当首先学会如何发音,然后牢固记忆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字,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准确自然的发音。

2、掌握咬字规律

呼吸是歌唱训练的基础,民族唱法的科学方式使要求采用胸腹式呼吸,保持吸气使肺下部扩张,使横膈膜下降,呼与吸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抗,在呼吸的支持下,将喉头置于正确的位置,有效的打开共鸣腔,这样在发音时才能将元音流畅的送向口腔、鼻腔和头腔,从而形成共鸣。咬字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咬字着力点要尽可能的准确,短促而清晰,要做到咬字清晰就必须做到唇、齿、舌、牙、喉的灵活运用。在掌握咬字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训练,才能在名族声乐演唱中咬字清晰准确。

3、掌握咬字的技巧

在歌唱中咬字是指字头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加以咬准。要做到咬字准确要掌握一定的咬字技巧。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所以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用力部位要明确,不能含糊出口,字头要唱的短、轻、准,舌音的着力点在舌尖上,喉音的着力点在喉部。字腹是歌唱发音的引长部分,与发声的关系密切。可以运用“四呼”法进行引长字腹,尽可能的保持口型不变。对于收尾字音要发音明确,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当将尾音收住。字尾的收音要自然准确,收尾的响度要适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咬字技巧对民族声乐咬字问题的解决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学义. 关于声乐教学中的咬字问题[J]. 美与时代. 2008(04)

高校声乐教学思路的研究 篇7

声乐教学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建立, 并不是一两位专家所能解决的。各种类型的全国声乐教学研讨会就是对声乐教学规律进行探讨的重要学术活动, 只不过并未在全国的基础院校进行推广。几所全国重点音乐院校都制定了明确的教学大纲、教材、考查考试方式等等, 但只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等实际情况, 可以作为参考, 但并并不适合在全国所有院校音乐专业推广和实施。我国各高校音乐专业中, 声乐教研室通常是人数最多的教学团队, 这是声乐教学系统化、规范化的有利条件。声乐教师们应该运用集体智慧, 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研讨工作, 共同备课, 互相听课, 在这一过程中, 集思广益, 探索真知, 把每个人片面的想法集中归纳起来, 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集体讨论, 制定出适用于本校本专业特点的、相对完整、全面的教学规范, 对声乐教学系统化、规范化进行探讨、研究, 逐步完成声乐教学系统化的建设。

声乐教学系统化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思路系统化:采用以理性为主导, 理性、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2、教学内容程序安排、环节设置系统化, 包括歌唱技能、歌唱语言、艺术表达、舞台实践等诸多环节;

3、教学语言和手段中因果关系、本末关系的确定;

4、教学原则系统化;

5、相关课程设置系统化;

6、教学形式系统化;

7、教学目的系统化;

8、考试方式系统化。

以上几点是声乐教学系统化建设中的几方面内容, 其中第一点教学思路系统化是声乐教学系统化建设中的首要环节, 对声乐教学系统化的其他方面具有导向作用, 是决定声乐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

声乐教学中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思路, 即感性教学思路和理性教学思路, 在不同的教学思路引导下, 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做法和效果, 例如:在歌唱技术教学环节中, 如果运用感性教学思路, 就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声音的结果和演唱者的主观感受进行描摹, 引导学生对于声音的听觉感受和歌唱方法的表象进行直接模仿而发声, 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如果运用理性教学思路, 就需要运用理性语言对声乐技术的要领进行客观准确的表述,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运用明确的心理暗示对人体乐器——嗓音进行调控和演奏, 进而达到预期的声音效果, 过程和结果都非常明确, 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

在任何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没有哪个学科可以依靠对结果的猜测和模仿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 感性教学思路占有主导地位, 声乐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对声音结果的听觉感受, 忽略对发声过程的讲解分析。

声乐教学思路中缺乏理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歌唱者所使用的乐器是人的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 歌唱动力是人的呼吸运动, 歌唱发声过程实际是呼吸的空气与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之间的碰撞、摩擦产生的声波, 经共鸣器官的扩大与美化传达出来的过程, 最终形成发声效率很高的声音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 歌唱的三个要素——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大多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尤其难以观察到歌唱动态的过程和状况, 这一因素极易造成教学双方对歌唱方法的想象和推测, 由此产生许多主观的、片面的、缺乏科学依据的教学语言和手段;

第二, 歌唱者嗓音条件和乐感的差异也是造成声乐教学活动缺乏系统和规范的重要原因。例如:男女声部的差异, 高低声部的差异, 歌唱者语言习惯、文化修养、个性色彩的差异等, 即便同一声部的歌唱者, 其嗓音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音色的亮暗, 声带闭合状况, 声音的灵敏度, 音色的戏剧性或抒情性等;

第三, 声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感受都是转瞬即逝的, 一旦消失, 就很难用直观的方式完全再现, 语言对声音的表述也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因素, 这是造成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交流经常出现误解和歧义的主要原因。

感性教学思路并非完全没有用处, 但不能单纯依靠感性思路进行声乐教学, 尤其在歌唱者的基础学习阶段, 更需要在理性思路的基础上, 以客观的歌唱技术要领为主导, 引导学生对人体乐器进行准确的调控和发声, 再运用感性教学思路对发声的结果进行感性描述, 帮助记忆声音, 以便巩固歌唱技术, 使学生建立起科学有序的学习习惯和客观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和对声音的模仿, 能够独立自主、高效率的学习。因此, 声乐教学思路应该采用以理性为基础和前提, 理性、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声乐教学思路的确定与选择对声乐教学系统化其他环节的系统化建设起着导向作用, 因此所有声乐教师都应该严格遵循规范严谨、科学有序的理性声乐教学思路, 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为声乐教学系统化建设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8

一、当前声乐教学中全面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声乐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待改变。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以教师为中心, 很少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 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抑制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木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而声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 在我国多数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视对学生技能教法培养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这样往往造成学生们出现德育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 自身学习能力不强的现象。同时也使得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对于声乐作品的内容理解能力偏低, 对作品的理解缺乏逻辑性等情况。三是声乐教学内容有待丰富。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部分声乐的教学实践中, 往往出现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现象。如一些院校和专业在声乐教学时往往单调的选取西洋音乐而忽视了民乐、戏曲等传统音乐的选取, 并没有融合舞蹈等多元化的声乐教学辅助学科, 因此造成的学生的审美方式的局限性, 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

二、以塑造全面发展型声乐人才为目标的声乐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培养学生完整的声乐技术, 就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技术训练的连续性与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所谓连续性是指前一个阶段的练习是后一阶段练习的必要准备, 而后一阶段的练习, 则是前一阶段练习的巩固和发展。这样做是由于人声的发出, 实际上是一种人体器官的活动, 在发声时, 发声器官都有一定的负担, 而这种负担的能力只能是逐步的增长起来的, 从初期的训练, 到技术的成熟期的过程中, 由浅而深的练习都不可能明显分割开来, 而是紧密相联系的。每个人的练习都应该是由浅入深的, 要做到每一个练习都唱的很熟练, 很有把握, 从而巩固声音, 发展声音。

2、艺术表现与技术发展相统一原则

就当下的声乐教学活动中, 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割裂看法, 认为初级阶段时全部搞技术, 中高级阶段才是搞表现。笔者以为将技术和艺术这样分成阶段来进行教学是欠妥的, 无论是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力不胜任的表现, 还是到中高级阶段就不注意技术上的锻炼, 其对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一般来说对于中高级阶段要注意表现, 似乎没有人怀疑, 而初级阶段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不是很明确的。初级阶段的歌曲也是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来选择的, 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 把一首简单的歌进行分析, 在音乐上和思想内容上加以处理, 使它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成为一首初级形式的、小小的艺术成品, 而不是无动于衷的练习曲。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须的。

三、以塑造全面发展型声乐人才为目标的声乐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来自于心灵的投入。以情带声既是激发歌唱艺术表现欲望, 培养和塑造良好歌唱心态的前提, 同时它也具有克服不良的歌唱心态, 避免不健康心态产生的效应。巴甫洛夫心理学派认为, 人在注意一定对象时, 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当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时, 由于负诱导就引起皮层其它区域的抑制。这样, 就使落在那些相对抑制区域的刺激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此, 当人们的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 对其它的事物就会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由于歌唱是一种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所以, 当歌唱者以真挚的情感歌唱, 并把作品中所需要表现的感情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 甚至达到感觉作品中抒发的就是自己感情的程度而全身心地投入于歌唱之中时, 其神情便会专注于演唱而没有任何杂念, 所有的与演唱无关的顾虑、虚荣等都会因其陶醉于艺术情感的境界中而被抛于脑后, 从而摆脱心理的和由心理的紧张所带来的生理紧张, 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自己的声音, 以美好的歌唱感动听众, 实现自己的艺术愿望。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声乐教学实践中学生极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一种是在西方声乐教学中, 学生在课上和课后对发生技巧掌握的不对等, 即课上掌握唱法的熟练、流畅与课后练习效果不好形成鲜明对比。另一种是在进行民族唱法学习时学生一般对普通民乐的掌握较为熟练, 但在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乐曲时效果就会不理想。造成这两种错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审美能力不强有关, 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鉴赏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指导;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正, 通过吸取意见、对比专家的作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三是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作品。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声乐艺术重要的特性就是表演, 需要克服在舞台上的紧张情绪, 达到琴房与舞台演出效果的最大一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则是极为重要的, 造成多数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因为学生的在舞台上面对众多的观众, 演出环境的改变使其不由自主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再选曲上选择比舞台演出较难的曲目, 这样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利用想象教学法, 让学生闭上眼睛将琴房想象成舞台, 培养学生的舞台感觉, 井在教学实践中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舞台锻炼, 训练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和心理调控能力。用歌声去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作品的真实情感, 尽量摆脱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四、结束语

声乐教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本质是通过培养出优秀音乐人才, 提升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 并影响着周围人的审美水平, 塑造学生们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作用;还有提升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作用。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不仅仅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歌唱技巧,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使其建立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型人才。

摘要: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努力培养出个面发展的合格型声乐人才。

关键词:声乐,教学现状,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霞.声乐教学中的情感特征及其能力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 2010, (04) .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分析研究 篇9

一、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之教学现状

(一)生源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网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15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声乐表演专业。据山西省教育厅教育网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高职类院校共有82所,其中有11所开设了声乐表演专业。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在文化素养及专业基础上参差不齐,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要差一些,尤其是部分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原有的音乐水平相对更低。我们的高职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各地市的职业高中、地区艺校、以及那些文化课和专业课都相对较差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的的普高艺术生。在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报考的声乐专业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即便是学习了也有很多学生在中专和职高阶段并没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而很多的普高艺术生则仅仅是为了升学在考试前简单的跟相关专业的老师学过一些基础的知识。例如,考前的三两个月临时学习两首歌曲来应付考试,以及临时参加一些乐理知识培训以备考试。因此,招收的一部分学生在专业方面程度较浅。据调研情况来看,在各校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中,具备良好的学习声乐表演专业基本条件(嗓音条件、乐感、形象、演唱能力等)的学生仅占百分二十到三十左右。其余的学生无疑大部分是盲目的学习音乐或者只是为了升学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无疑给我们高职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成果。

(二)高职高专教育整体的体系、机制有待完善

我们国家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个“断头桥”,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很难培养出高精尖人才。[2]所有的高职类专业只有两年半的课程设置,最后半年为实习期,在这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性、职业性、市场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丰富性”这与当前高职教育设置的教学时间却不能匹配。导致培养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更深的专业技术没有机会接触更广范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两年多的培养,正当学生的学习进入高级阶段时,所有开设的课程却面临结业,等到后半学期让所有的学生开始进入实习实训阶段。其实,这个时间点正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始稳步上升和迅速提高的节点。虽然毕业后的专升本升学考试可以满足部分有升学愿望学生继续进步的需求,或者是工作两年参加研究生考试。不过,据调研每年各校的专升本升学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升本或者工作后的学生,研究生升学率不足百分之五。毕业后没有再升学的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及创业的时候,综合艺术素质处于半上不下的状态,在竞争上岗的时候常常不具备足够的条件,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就业率不理想。很多有艺术潜力的人才因此而流失和浪费。因此,目前教学体制的设置导致高职类教育阶段很难培养出精尖人才服务于社会。

(三)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普通的艺术类高校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是要让将来的学生成为音乐家或是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师。但高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复合型、实用型艺术人才”这就要求各教学单位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歌唱的能力,更要兼具策划、表演和教学的能力。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需求。如学前教育、中小学音乐素养、各种社会活动的策划和演出等等。因此,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仍需要认真研究,贯彻实施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高职类艺术院校声乐表演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与社会市场需求有机接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缺乏高职类艺术院校专用教材,教学内容、思想和模式都受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我们省内还没有高职声乐教学专用教材。在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专用教材也是屈指可数的,通过笔者对中国高职高专教材网的搜索发现,目前关于声乐表演高职高专类的专用教材仅仅只有三本,分别为2012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名为《全国高职高专音乐舞蹈系列教材:实用声乐基础教程》;2011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声乐》;2010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中国作品》以及该教材的外国作品集。这三本教材均是近几三两年来才出版的,目前在山西省内的高职院校并未沿用。截至目前为止,我省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在教材的选用上基本上都是沿用了普通高校的教材。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上,也与普通高校很相似,我们高职高专的声乐表演课程也绝大部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每周两个学时的课时,除此之外,在实训课程方面除了合唱课课外实践演出相对多一些,其余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几乎一致。

二、改善声乐教学现状的几个举措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善和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得以实现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注重突出高职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特色,以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艺术人才”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善和拓展,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具体实施如下:

教学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过程。摆脱目前几乎完全依靠“琴房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让部分的教学内容得以在舞台和讲台上完成。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在声乐课程安排上除去每周两个课时的专业课外,每周有八个学时的合唱排练课。声乐演唱其中涉及到生理解剖学、声学、声乐理论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音响学、心理学、舞台表演等纵多知识领域。可以尝试将这些学科作为分科教学内容安排到课程设置中。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实用性和社会性。作为出身于正规科班出身的高学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改变一贯的本科式教学思维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选曲的环节注重实用性,一味的演唱练习曲以及一些大众欣赏不了的艺术歌曲以及外国歌剧局限了学生将来的发展。要因材施教地适当选择一些在社会职业选择时能用得上的歌曲,以及适合时代生活和主流审美的歌曲。例如很多近年来新创作的民歌、流行歌曲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如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比赛《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歌从黄河来》以及大学生艺术比赛和一些社会性的演出、策划等等。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拓展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空间。

(二)创新发展、加强校内艺术实践活动

舞台实践作为声乐表演课程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声乐学习者的最迫切的需求。除了随本校的合唱团参加一些省内、校内的一些集体性的演出,增加个人上台表演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对于那些不够突出却很有潜力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学模式所限缺乏实践锻炼,无法在舞台上得到有效的发展空间,没有建立起表演自信、演唱心理素质较差、延误了最佳的学习阶段,造成学习成果下降。最后走出社会也无法登上舞台,不能施展自己的专业。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编排一些具有民族性、戏剧性的歌剧或者是现代的音乐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演唱、表演优势。适当的给个别专业突出的学生量身打造一些设计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例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这个作品的成功和他特有的表演形式开拓了舞台艺术表演新的一页。将戏曲艺术、现代音乐、流行唱法、舞蹈表演、化妆、服装设计等多种艺术形态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堪称近几年来舞台表演艺术风格创新的典范。再如近几年比较火的玖月奇迹组合,就是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及歌曲与现代音乐、通俗唱法、舞美等完美结合呈现在舞台上,得到了社会大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李玉刚和玖月奇迹的成功以及他们开创的新的艺术表演形式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作为高职院校,应继续增加资金投入,进行校内实训硬件设备的建设,实训场地的建设;同时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纵深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艺术修养和职业素质影响教学态度。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程度和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教学态度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决定教学成果。因此,作为学校应当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在工作上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上关注教师的身心发展。艺无止境,想要学生进步,首先应该给予每个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舞台实践机会让教师不断进步然后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在学的过程中去教,在教的过程中再学、学了再教进行这样的良性循环。积极的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四)校方要定期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校内教学部门定期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重视一线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当前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探讨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以山西省内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在调查和了解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其实,我国整体的艺术类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正处于发展期,没有完全成熟,对于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教育机构以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努力。从招生、培养、教育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全面入手,整体提高人才选拨、培养、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艺术类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服务,为我国的现代经济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我们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让我们为培养出更好更精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摘要:我省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从2000年开始逐渐确立,办学时间整体较短,还处于发展期。因此《声乐》课程作为艺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教学模式、体系、课程、师资等诸多方面还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所以,要想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必须切合实际,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艺术修养,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10

一、“链接式”声乐教学的理论构想

“链接”(interlink age),也叫超链接 (hyperlink)、互连 ,是计算机网业中的一个专业名词,专门用来实现网页之间的跳转,是实现网页与网页之间快速有效连接的纽带。

互联网是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而“链接式”声乐教学的要点首先是运用网络链接, 使教学空间无限扩大,从网络上获得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审美视野,还能提高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审美表现始终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吸纳不同声音和观点,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深层次对话,让声乐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1.声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人声美的过程。在链接式教学中, 通过训练内容与人文需要的链接,强化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根据声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充分体验作品中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与自身情感体验的融合。

2.将电脑带 进声乐课 堂 ,可根据演唱需要 ,利用链接了解不同时代歌唱家在表达演绎相同作品时不同的情感体验,从音色、速度、语言、节奏、舞台表现各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为教学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声乐学习情境,使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体验,自然会思考,对作品产生探究学习的愿望。

3.用视听结合形式教学,可以将传统声乐课堂中单纯的练声与学唱改为声乐表现为主的综合艺术实践,在故事中、情景中、人物中体验感受作品,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二、“链接式”声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1.学习问题与观摩范例的链接。早期声乐训练大多以模仿为主, 学生学唱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自然———不自然———自然”,起初的学习没有负担,有嗓子便能发声便能唱,演唱没有太多技术修饰反而自然,但学习一段时间,受老师一些关于发声的训练和影响,知道诸如气息、位置、真假声、共鸣等概念,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变得不自然,而经历一段漫长时间,找对了方法,继而又让歌唱变得简单。

中央音乐学院钱慧娜老师曾提出:学生在初学的阶段,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良好的灵敏的听觉,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点,分辨出正确的、好听的和不正确的、不好听的声音。当然,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最终要形成的是人声美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要多听演唱的范例。以前主要靠听示范,但教师个人的示范总有限,何况还有男女声等声音类型之别, 而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音乐研究性学习理念强调:“感受和鉴赏足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声乐教学要达到这一要求。

2.作品理解 与人文信 息的链接 。作品的理解主要是针对歌曲的艺术处理而言,艺术处理是声乐训练的最后阶段,没有一定的歌曲处理,歌唱即使有再美妙的声音,也是不完整的。歌曲处理包括各种内容,如音色上的调整、音量上的强弱及情感上充分细腻表达等,单纯的发声只是针对纯粹声音而言,没有好的艺术处理,声音达不到表达艺术的高度,每个歌唱者都要有对作品独创性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

3.由点到面 、开阔视野 的链接。 知识技能的掌握 ,仅从某种单一的信息源,譬如说授课教师单方面讲授获得,是远远不够的。声乐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会几首歌曲,而是希望通过演唱技能的提高,提高听觉能力及音乐理解力。声乐学生的来源不尽是城市,也有农村,他们进音乐厅、上大舞台表演的机会很少,倘若教师建立大的网络信息库,将音乐相关信息进行以点到面的链接,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录入就能从相关层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理念提出要求, 在学生自主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实践能力,将艺术感知、创作和反思相融合,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实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形成认知能力。

4.纵向比较、激励发展的链接。音乐研究型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艺术反思。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方式可以是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有不同过程实例,这些都可以作为重要资源记录下来,日后教学中,激励学生进步,如果放在小组中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已成记录作为现有信息源启发小组成员探究能力, 而他们的体验将成为新一轮经验被后面学习学生利用。

综上所述,人机对话,人是主体。链接式声乐教学的优越性,要靠更活跃的师生互动实现和深化。老一辈声乐教授喻宜萱教授曾说:“声乐教学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课,这种创造性要求体现在教与学的双方。”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肯于钻研,在学习中能抓住规律性东西,进行创造性劳动,加强理性认识,发展思考能力,这就成为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了”。由此可见,链接式声乐教学一定要依托于教与学的师生, 共同把网络媒体作为教学一项重要补充和丰富手段,全力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摘要:研究性学习强调“兴趣、审美、以人为本”,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尊重人的主体性,与以往非常固态化的技术训练有很大不同。长期以来,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都以这种刻板的机械训练发声演唱为主,与全新人本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严重脱节,而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全新概念——“链接式”教学为这种不科学的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篇11

关键词:循环式 声乐教学 模式构建

时代的进步,促使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渴望有了全新的认识。声乐教学本身属于一种美感的歌唱形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发声。对演唱者天赋与勤奋方面具备非常严格的要求。声乐与声乐教学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于声乐的多元化、多样性促使声乐表演形式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分类。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促使声乐艺术表达形式变得更为流行与普及。因此,声乐课程是人们深入学习了解声乐艺术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针对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多种不足,“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种困境,在声乐教学满足人才培养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声乐教学现状

从我国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声乐教学研究侧重点并不相同,有的声乐教学侧重声乐技能的研究,有的侧重师生的配合。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的教学较为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各院校展开不同规模的扩招,在学校扩招的推动下,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教师数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从这就可以很明显了解到,师生之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声乐教学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面对这样一种情形,各院校唯有想尽各种办法,缓解压力。如开设小组课、主辅修课、四人一组上课制度。但是院校所采用这些方法仍旧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院校的实际情况也并不具备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要想改善所有的情况,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教学改革。

二、循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循环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用“鱼咬尾”的方式实施教学,以此形成课前教师指导、课中训练以及课后拓展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将网络学习、拓展学习与主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实际教学而言,循环式教学模式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循环式教学中的教

在授课之前,教师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上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并将所要讲解的教学大纲上传,在课后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利用教师的资料预先学习,学生经过预先学习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知识内容讲解的时间。而且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对作品展开指导,给学生一些资料和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性内容,做好课堂学习准备工作。课中: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工作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更具有针对性,会加重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习惯对着录音或摄像,要详细记录教师指导性意见。当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对本节授课内容进行简短的概括与总结,这样有助于课后练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在课堂结束后,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强化课堂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到别的教师那听课,树立自己的学习榜样,进而有效增强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作业布置后,检查作业与学习心得。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循环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细化教学任务,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二)“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学法

在这部分就包括了这么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网络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老师提前上传的教学大纲、声乐理論与教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这就可以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前学习教师上传的资料与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授《保卫黄河》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将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基础的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促使学生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课堂学习。学生在经过课前学习后,在课堂学习中就会集中精力,在练习的时候就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这对学生掌握声乐技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采用录像、记笔记、录音的方式将课堂活动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再次,拓展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后,按照老师授课时布置的作业,查阅课堂记录信息,完成声乐学习知识性部分与作品理解,主动拓展学习授课内容。最后,听课观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为了强化课堂教学知识,学生可以到同年级学生课堂教学听课,强化所学习的知识,这对增强学生自己兴趣与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听课中能够了解学习内容,争取指导性学习,进而形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学实践。在声乐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师带徒”的方式。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学习,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并逐渐应用到新的学习内容中。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学生在学法上形成了严谨的循环圈,“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中的学法就此建立。

三、结语

“循环式”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内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其一定的优势。声乐教学在开展的时候,应当抓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以此来推动教学活动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关群.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03).

[2]徐立翔.声乐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云梦学刊,2009,(05).

作者简介:

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声乐, 是一种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艺术化语言的音乐, 亦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音乐事业乘着改革的春风, 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近百年来,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的相继出现, 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的繁荣发展适逢我国音乐事业的兴起时期, 为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拉开了新的帷幕, 也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媒体时代大环境背景下, 只有从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出发, 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 才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实现声乐教学质的飞跃, 为我国声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的内涵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传播静态信息的纸质媒体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者和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基于此, 一系列新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 伴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形态的诞生和应用, 一次又一次地猛烈冲击着传统媒体曾数百年独步天下的霸主地位, 电子传媒、网络传媒等新型传媒迅速成为深受社会大众所喜爱的媒体传播新形态。所谓新媒体,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 它是在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下催生出来的现代化传播媒介, 主要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技术支撑, 包括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等, 向社会大众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 是以互联网为基础, 兼有电视、杂志、电影、广播、报纸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文化传播体系的统称。相比传统的纸质、静态媒体, 新媒体呈现出了独有的功能和优越性, 其不仅是现代社会流行传媒的融合, 还是对数字化媒体和传统传媒技术的融合和升级。

二、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机遇

拉斯韦尔发表的《传播在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对媒体的传播功能进行了描述, 其中提到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媒体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 传播是确保社会遗产得以代代相传的前提基础与保障。由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 由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 由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 传媒技术的每一次更新和进步都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传媒的传播形态下, 声乐教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形态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 凭借互联网几乎可以瞬间将数字化后的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流通, 实现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借助新媒体, 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意愿和时间安排, 便捷、快速地了解网络信息, 并通过微信、微博以及QQ等平台和他人进行互动, 在此过程中, 学生能够进行跨越空间的思想交流, 扩大知识视野, 接受不一样的声乐知识熏陶, 并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之中, 强化学习、掌握歌唱方法。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 增强对新媒体的认识, 改善传统纸媒传播效果。新媒体引领社会风尚的大环境背景下, 高校应进一步转变声乐教学理念, 脱离传统理念的禁锢, 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的良性教育理念, 帮助学生增强思想认识, 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能力。为此, 高校应与时俱进, 积极引进新媒体为声乐教学所用。譬如说:高校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以网络媒体为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学方法,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后强化学习, 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 增强教学效果。

(二) 拓宽声乐教学手段, 增加网络新媒体学习阵地。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 基于新媒体的声乐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 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声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它能够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声乐教学中,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声乐教学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声音特点和修养、不同的声音感受和理解来开展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 学生的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差异决定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差异。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对不同条件和素质的教学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例如, 针对学生在歌唱发声方法和技能技巧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大容量教学信息, 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大量高速传输,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影像切换中, 多维度、多层次地扩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相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深入了解呼吸的调整、歌唱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身体机能的松紧度等知识, 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再如, 针对学生的声色特点、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力方面, 教师可以借助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音乐创编加工技术,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建构学生可参与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风格进行定位, 包括作品的选择、安排及分析、舞台表演设计、音乐会策划等等。

(三) 整合校园媒体资源, 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综合效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变革势必对高校造成影响, 而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会给校园媒体带来冲击。高校要在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 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实际, 加强对新媒体与校园传统媒体之间关系的认识:新媒体的出现并非意味着要完全取代传统媒体, 传媒媒体也不会妨碍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应根据这两者各自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让它们在声乐教学中形成合力, 发挥综合效益, 共同提高声乐教学的成效。譬如说:教师可以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声乐知识宣传体系的基础上, 开展声乐文化展示活动, 以利用图片展览、文字描述、现场讲述、乐器演奏等丰富多彩的传统媒体形式, 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完整的、通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熟谙声乐文化, 了解声乐产生的背景、条件, 展示声乐的独特魅力。

(四) 提升能力素质, 积极打造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队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想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就必须要从声乐教学队伍建设入手, 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积极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队伍。首先, 高校要定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开展培训, 要想办法让整个培训项目生动有趣起来, 改变传统的僵硬培训模式, 通过课堂带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学校还可以聘任一些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师开展讲座, 鼓励声乐教师勇于尝试, 让声乐教师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校声乐教学拉开了新的帷幕, 还为其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契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创新, 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时, 要避免简单意义上的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堆砌, 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 借其之力, 革新声乐教学形式, 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震.舞台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14.6.

[2]时琳.对新时期中国大学的声乐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 2013.6.

上一篇: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下一篇:置管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