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

2024-07-30

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通用4篇)

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 篇1

女中音 (Mezzosrano) 意大利语翻译为次女高音。是人声声部分类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声部。它不仅可以作为旋律声部担任独唱, 而且还是主要的和声声部, 担任合唱中的主要配唱角色。在音乐创作中还起到完善和声的作用。这个声部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次有关人声声部的精细分工, 不仅有利于各声部向更深、更宽的领域发展, 而且更达到了对整个声乐艺术的平衡提高与发展的目的。在各声部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 女中音从声部的诞生到其歌唱艺术的逐步确立, 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成长过程, 走出了一条由次要地位变主要地位, 由被动到主动的竞争道路, 最终创造出了女中音声乐艺术的自身价值, 形成了女中音这个声部的歌唱艺术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一、气息问题

气息问题是所有歌唱学习者面临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女中音歌唱者, 必须要对自身声部气息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学会科学的掌握、控制气息, 以逐步提高综合歌唱技能。由于女中音的声带相对较宽厚, 口腔较大、较深, 演唱者身材较高, 因此共鸣腔体也较大, 相对应的腔体管道的长度、宽度和气压强度, 使得动力性能的气息饱满、深沉, 具有爆发力, 能够很好地带动歌唱的运行。但是, 这个特点也导致了女中音与女高音气息相比运动感慢、流动性差。因此, 歌唱时首先要确保声音的起音气息是吸的状态;其次要强调气息与声音结合的准确性、灵活性;再次, 要注意气息动力性能在表现声音时的合理性, 坚持气息“协调、控制、运用”的根本原则。其实过多过重的气息唱出来的声音会显得笨重、沉闷, 缺乏变化和流动, 缺少平和、优雅和灵动的气氛, 有碍于声音的表现。女中音要依据本身的特殊条件, 歌唱时在保持气息深且平稳的同时, 有意识地对气息进行积极性、流畅性的训练, 以达到增强动力的目的。

二、声区问题

声区是指人声特有音域范围内的对声音基本性质划分的一个专业术语。我们在歌唱艺术中有关三个声区及其理论的划分, 是1 9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声学派代表人物曼努埃尔·加尔西亚的理论。他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把人声的音域总体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声区。三个声区的理论为人声 (男高、中、低音;女高、中、低音) 声部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歌唱中对于三个声区声音统一的要求, 及由此所引发的换声的理论等等, 都为深刻探索、研究声乐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个声区的理论至今仍被认为是最科学的理论划分。

女中音的低音区从小字组的g到小字一组的f;中音区从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降e;高音区从小字二组的降e到小字二组的a以上。女中音在各个声区都有较大的音量和良好的功能状态。中声区位于高、中、低三个声区的中间, 起到下行向低声区发展, 上行向高声区发展的桥梁作用。女中音的中声区具有音量适中、音色光泽度好、声音饱满、流畅的本能特征, 有向高音、低音两个方向发展的条件。因此女中音在发挥自身中声区的优势的同时应逐渐向高、低音区扩展, 以获得完美统一的三个声区。女中音在中声区演唱时, 声音要本着柔顺、轻松、自然, 不太放声音的原则, 以气息带动、协调声音, 不要因过分夸张而失去了歌唱艺术整体的平衡。注意保持声音的位置, 需要适中的音量、集中焦点的声音, 决不要过多地使用胸声, 追求所谓的“大号”效果, 这样不仅不能扬长避短, 还会为唱高音设置障碍。

三、换声问题

普通人的音域约一个八度左右, 而歌唱要求音域达到两个或两个半八度以上。在近三个八度宽的声区里, 由胸声区到中声区再到头声区, 每个声区连接时总有几个过渡的音不太统一, 这是客观生理存在的换声现象。围绕此现象形成的理论也在社会与人类的认识变革中发生着改变。偏激的观点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换声;二是干脆认为对女声不讲换声。第一种观点会造成大多数学习者歌唱时的潜在心理负担。第二种观点不符合客观发声规律, 一般歌唱者演唱超出了本人的基本音域 (小字二组的降e、f) 以上的音, 只用真声是不可能使跨声区的声音在音量和音色上达到统一要求的。为此, 我们要以辩证的认识论看待换声问题, 遵循科学的方法解决换声问题。首先控制声音音量不要大, 要用气息很好地连接每一个音, 随着音高变化调整声音的位置, 作平稳、严谨的过渡。另外在换声训练时需要反复的磨练、调整, 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完善歌唱技巧。女中音由于音量较大、音域宽的特点, 比较容易出现真假声换声的困难, 尤其是换声点的声音明显与整体声音的音色、音量不统一。换声问题对全面发展声音有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女中音声部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高音问题

一个歌唱者如果能获得很好的高音演唱技术, 那无疑显示出她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演唱能力。这对中、低音声部演唱者来说是个挑战。其实女中音一般都有获得高音的优势条件, 并且能唱出极具戏剧性和威慑力的高音。由于女中音本来就有着较舒展的口腔, 有自然、放松的喉咙, 加上较低的喉位, 以及沉稳有力的气息, 这些都有助于高音的获得。但毕竟女中音与女高音相比, 不具备轻松、自然唱出高音的先天条件, 加之声音音量大, 不如女高音声音那般灵活, 所以必须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勤学苦练来获得稳定的高音。女中音要想获得稳定的高音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能力:1.良好的气息支持能力;2.正确的中声区演唱方法;3.在唱高音时像锥型建筑, 在上行的过程中要能集中声音支点, 同时要做到喉咙打开和气息的配合;4.注意声音的高位置, 嘴似四字的长方型, 气与声随之送面罩。唱出舒展、柔和、具有生命力的高泛音。

五、用声问题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之外,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注意女中音嗓音的合理使用。在这儿我不想多讲嗓音的保健常识, 我只想谈谈女中音在用声方面的科学。保健嗓音医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各声部中学生嗓音患病的情况是这样的:女高音发病率最低, 其次是男中音、男高音, 再次是女中音, 发病率最高的是女低音。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发现, 声音低, 声带厚容易患嗓音疾病。其中女中音属于嗓音疾病多发声部。所以女中音要注意:1.不可过分追求音色厚度, 低中音区声音音量不可过大。2.学会运用气息控制声音和音量, 合理的运用气息和声音。3.掌握良好的高音演唱方法, 必须结合自己的声部特点, 循序渐进的掌握正确的高音唱法, 使声带处在良好的功能状态和良性循环中。

在声乐教学当中, 女中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声部。在美声唱法中, 女中音是发展、成熟最慢、最晚的一个声部。对于这一声部的初学者来说, 很容易在前面谈到的掌握气息流动性、控制发声状态、换声和把握高音等方面出现问题、走入误区, 因此本人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充实、丰富女中音的声乐教学研究, 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力争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少走弯路、不走弯路, 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声乐学生。■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小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

[3]胡彩花.《试论女中音声腔特色及训练》[J].2006.9

[4]孙娜.《女中音声部教学的基础研究》[D].2007.5

[5]陈燕.《女中音声乐教学中常见演唱技术问题与训练方法》[J].《中国音乐》.2009.3

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 篇2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声乐中的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指的是声乐技能技巧和视谱能力。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 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在进行发声练习时, 应做到: (1) 让学生了解发生器官的构造。 (2) 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3) 注重发声技巧训练, 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 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4) 呼吸、喉头 (声带) 、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协调运动地发声, 做到声区统一, 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5) 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五个母音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 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 这样, 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 逐步调整, 带动其它母音, 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 (6) 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 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展音域, 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7) 训练的语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要通俗、精炼、准确。声乐教学的语言既要精练准确合又要乎逻辑, 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 如: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用头腔共鸣唱, 把声音挂在头上, 让声音在上面飘”等等。此类语言太抽象, 这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声乐本来就是很抽象的, 教师要想办法, 善于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会过的语言, 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声。如: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 来体会唱歌是打开喉咙的状态;用平时的说话的感觉, 来体会唱歌时的放松。再如:用“搬桌子”来体会唱歌时怎样用力等等, 这些都会使学生容易做到, 训练时间长了, 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巧。

二、声乐集体课训练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声乐集体课教学经验中, 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 节奏训练。节奏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和长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简单来说, 就是各种时值长短的音符, 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需要, 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 进行一定的顺序排列。音乐的节奏训练要先慢后快、先简后繁, 先一般后特殊的有序进行, 并注意讲解和范奏。具体训练方法可有以下四种: (1) 、规定节奏速度, 让全体学生一起打节奏。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基础节奏训练方式。 (2) 、把歌曲分为两部分, 分组打节奏。为了不甘落后, 同学们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准, 这样学生即掌握了节奏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 、让单个学生打节奏,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听辩能力, 提高了学生训练节奏的积极性。 (4) 、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这种训练是教师弹旋律, 学生用击掌或者拍桌子等身体的律动表现节奏。 (2) 视唱训练。在进行了一定节奏、音阶训练的基础上, 可逐渐进行视唱练习, 在视唱训练中应注意的是: (1) 逐步提高视谱的提前量。一个人在视唱或视奏时, 眼睛正在看的乐谱常常不是正在演唱或演奏的乐谱, 而是后面将演唱 (奏) 的部分, 这种视唱 (奏) 时眼睛提前看到的一部分乐谱的多少, 就叫视谱的提前量。许多学生在初学视唱歌谱时, 经常唱一个小节就能断上一两次, 结果整首歌曲唱下来早已听不出是什么旋律, 其主要原因就是视谱的提前量训练不够。具备一定的视谱提前量是保证连贯、完整的视谱的基础。视谱时眼睛要始终向前边看, 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并在头脑中进行预唱, 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加强二声部的视唱练习。二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调整和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 理解和体会协和, 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 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音调的准确性并增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3) 看谱唱词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看谱唱词”是看歌谱就能同时演唱歌词的一种技能,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目双行、词曲同唱”的读谱能力。看谱唱词教学, 若想达到将不熟悉的歌曲能准确地将歌词演唱出来的程度, 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简谱或五线谱, 为此, 要由易到难地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其具体方法是:先唱衬词再唱歌词。然后看谱同时唱歌词。即一次性地将词曲连贯完整、富有表情地同时演唱出来。

参考文献

[1]曾华青:《浅谈幼师唱歌课的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 2003, (01) .[1]曾华青:《浅谈幼师唱歌课的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 2003, (01) .

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 篇3

一、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

了解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表现。例如,聂耳和田汉合作的《梅娘曲》创作于国难当头的1 9 3 4,它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一对情侣的悲剧性命运。侨居南洋的高维汉回国抗EI,不幸负伤失去了记忆力。他的恋人梅娘闻讯回国探望.想用歌声唤起情人的记忆,歌词深情、细腻,旋律如泣如诉。要注意体现梅娘在规定情景中的处境,细心体会"但是……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那种不可抑制的内心痛苦之状。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二、朗诵歌词,从中体会歌词的魅力,大胆的去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吟诵,找出字句的抑扬顿挫,深入挖掘其潜在内涵和寓意,从而体会歌曲的情绪。歌词朗诵,这在整个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尽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将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头脑中呈现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就好像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身临其境。一旦演唱者将自己融人音乐角色的感情、环境之中,就可能演什么像什么。例如:《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部声乐作品,前奏一响起,就能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一片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阵阵微风扑面徐来,地面上麦浪滚滚,此时仿佛闻到了一阵阵青草的芳香,绿海之中,蜜蜂采花、蝴蝶起舞、毡房像银星、羊群像云朵,还有赛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戴着多彩的服饰,一切是那么的美!此作品具有鲜明的帕米尔高原附近的少数民族的风格。

三、音色的运用

当学生演唱一首歌时,除了要明确思想感情外,还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音色才能更生动形象地塑造各式各样的音乐形象,让演唱符合作品情感表达的要求。一般来说,演唱进行曲应用雄壮的声音,演唱圆舞曲要用明亮华丽的音色,演唱摇篮曲需要柔和甜美的声音。而抒发强烈感情时需要柔美圆润、连贯自然的声音;表现欢快高兴情绪时的声音要明亮有光彩;演唱气势宏伟或抒发强烈爱国情绪则声音要洪亮、高亢。比如歌曲《斑竹泪》共有四个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情绪,学生必须调整音色以符合每个乐段的不同情感色彩。第一段描写古舜帝和妃子一起游山玩水,所以要用圆润甜美且连贯自然的音色去唱出他们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情形;第二段是回忆帝和妃互相追逐打闹的浪漫情景,所以明亮、轻快、活泼、跳跃的音色比较适宜;第三段的情绪前两段形成巨大反差,该用阴暗、空洞甚至是抽泣、哽咽的音色去表现妃子在皇帝突然驾崩后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情形;到了第四段,演唱者就必须跳出前面第一人称的情绪,以第三人称来评判这一场爱情,应该高亢、亮丽且稍微坚定的音色烘托这场爱情悲剧的凄凉和惨烈。

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因为要根据学生的条件来定,必须符合我们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来调整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状态。

四、运用竞争的手段来激发情绪

声乐教学活动具有竞赛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强化竞争意识,以产生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习唱、考试等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激发、表情激发、情景激发和竞赛激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竞争情绪,使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声乐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饱满高涨,学习积极进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听课,上小组课,尤其是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互相听,互相指出问题,互相鼓励,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消除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声乐教学既是教授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活动,也是指导和影响学生进行表现音乐艺术美的过程,更是我们进行音乐艺术美育的重要源头和策源地。所以说,在声乐教学这种艺术活动中,无论是基础发声练习,还是技巧或作品演唱训练.都离不开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以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芳露娜.浅谈歌唱状态的“放松”与“紧张”[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4).

[2]冯之力.声情并茂与声乐艺术美感[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4 (2).

[3]郭德俊,田宝,陈艳玲,周鸿兵,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0(5).

[4]曾文莉.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 2004.

女中音声乐教学研究 篇4

一、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 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1. 生源构成的特殊性。

音乐高考班的学生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学生通过学校的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考进来的, 一类是在高一的文化课学习中, 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不大, 兴趣发生了转变, 从而转入音乐高考班的。还有一类就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无法考取普通高校, 不得已以学习艺术作为升学手段。所以在这种生源构成的情况下, 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 对于一些学院式的唱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些学生往往以个人的喜好为判断标准来认识歌唱的声音和歌曲的表现, 缺少对声音的正确认识。由于对声乐学习方法知识的缺乏, 使得他们在声乐练习中盲目地模仿, 追求那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声音, 从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歌唱习惯。

2. 师资力量和声乐课程安排的特殊性。

因为音乐高考班一般都设立在普通高中里, 所以在学生管理方面和课程安排方面都是由学校统一的规划, 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然后才是专业课程, 高中的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 使得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声乐练习, 所以一般的特长生只是在高考前的几个月进行集中和专门的训练, 这就与专门的院校有着很大的差别。普通高中在师资力量方面与专业的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别, 本来应该进行独立的声乐教学却常常被集体教学的形式所代替, 有极少的时间进行单独教学, 另外还不能实现分科的教学, 教师还要负责考试的科目, 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现在这种现象有所改变, 但还是普遍存在的。

(二) 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对于音乐高考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1. 在师范类院校招生中, 无论是以声乐为主还是以乐器或者舞蹈为主, 声乐都是必考科目。

2. 对于那些想要报考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 能在其所在高

中接受全面、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 可以为他们将来外出接受辅导和参加考试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 很多的音乐高考班的学生都没有器乐和舞蹈方面的基础, 而声乐训练多数是从高中阶段才开始的, 不需要很多的基础, 这样学习会更好更快, 所以声乐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参加考试的有利科目。

二、做好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

正确的发声习惯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的关键, 学生只有明确对声音的概念, 了解正确的发声方式, 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音乐作品。为此, 教师首先应当从锻炼学生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做起, 培养学生的听觉, 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区分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之间的不同,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习惯打好基础。其次, 正确的呼吸方法也是建立良好发声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训练学生如何控制自身的呼吸, 形成科学的呼吸方式, 使学生在歌唱时可以灵活地调节自身的气息, 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最后, 只有将正确的发声习惯与良好的歌唱习惯相结合, 才能够充分发挥发声习惯的在声乐学习中作用, 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品。所以, 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歌唱之前, 仔细了解歌曲的内容,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之中蕴含的情感元素。

(二) 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

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发掘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此,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具体情况, 根据学生的嗓音特征和性格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式展开教学。例如, 高中阶段的男生正处于变声中期, 而女生则刚刚脱离变声期, 此时教师应当针对男女生不同的嗓音特征, 适当地调整教学的内容, 控制学生发声的音量和音域, 使其顺利度过变声期。此外, 学生在生理结构与嗓音条件上的区别, 也决定了其在发声练习中必然处于不同的状态,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鼓励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 启发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并为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容, 消除学生对声乐教学的畏惧感, 使学生爱上歌唱、爱上声乐,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断提倡, 使得许多学校专门招收艺术特长生, 更为此发展成为了专门的艺术类院校, 所以艺术特长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对我国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耀莹, 《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高考班的声乐教学》[J], 《青年文学家》, 2011

[2].张晓钟、王红主, 《音乐高考生极需要正确掌握声乐基本技能——2007广东音乐统考声乐术科考试评述与反思》[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

上一篇:综合策略下一篇: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