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2024-05-08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精选12篇)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篇1

民族唱法是我国当今声乐乐坛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并称的三大唱法之一。其实, 所谓“三种唱法”之说, 并不只是“唱法”的不同, 而是包括唱法在内的演唱风格及由风格而形成的声乐流派的不同。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如此称谓, 也只能约定俗成, 统称为“唱法”了。

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 同其他两种唱法的声乐教学一样, 既有一般声乐教学的共同规律与特点, 即共性特点;又有民族唱法自身声乐教学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即个性特点。现根据笔者个人多年来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实践, 就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问题, 发表若干浅见, 以作引玉之砖。

一、发声的科学性

所谓民族唱法, 指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富有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特色的声乐演唱艺术。一般指民歌 (汉族民歌与各少数民族民歌) 、民族艺术歌曲、民族歌剧的演唱艺术。其显著特点是自然质朴、民族传统风味浓郁、亲切柔美、声情并茂。

民族唱法虽然是中国的传统唱法, 但是它也有严格的科学性。因此在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中, 也首先要按科学规律办事, 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

其一是发声要正规、科学、合理。要处于“放松”状态, 一定要避免“僵硬”、“紧张”状态, 要充分发挥出演唱者的嗓音特点与优长。

其二要控制好呼吸。呼吸要自然合理, 讲究“气沉丹田”, 并掌握好“气口” (偷气、换气的关键之处与方法) 。

其三要运用好共鸣。要综合运用胸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 正确掌握与运用“脑后音”。

其四要掌握好歌唱语言。咬字、吐字要清晰准确, 汉语的发音要标准, “四声”、“四呼”要准确, 要真正做到“字正腔圆”。

其五要准确表现声乐作品的情感。要“以字带声, 声情并茂”, 要“情真意切, 以情动情”。

其六要准确表现声乐作品的风格。要真正具有醇厚的民族韵味与浓郁的民族风格。

总之, 在发声训练中, 民族唱法也要遵循声乐的艺术规律, 不可以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不可以只会唱歌而讲不清歌唱的原理与特点。“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是不可能唱好任何声乐作品的。

二、吸收的广泛性

万仞始成山”,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要想取得好成绩, 同样也要博采众长, 广泛吸收。

首先是向美声唱法学习, 吸收其发声、呼吸、共鸣、语言等先进的演唱方法。美声唱法源于16世纪意大利的歌剧, 现已流行于世界各国。美声唱法属于典型的西洋乐派, 它追求声音效果, 讲究发声方法, 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我国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 积极学习借鉴美声唱法声乐教学的先进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体系, 其中特别是以中央音乐学院金铁林教授为代表, 教学成绩卓著, 培养出彭丽媛、宋祖英、张也、祖海等一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突破了高音区, 使民族唱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准。

其次是向民歌学习。我国56个民族,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声乐宝库。我们要善于向民歌学习, 从民歌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这方面, 许许多多成功的民族声乐艺术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例如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郭颂, 就是向民歌学习的表率。他演唱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不仅家喻户晓, 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他演唱的东北民歌《看秧歌》、《丢戒指》、《瞧情郎》、《新货郎》、《越走越亮堂》等等, 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成功之作, 同样到处传唱, 妇孺皆知。

再次是向戏曲、曲艺音乐学习。我国的民族声乐与戏曲、曲艺音乐, 有着相通相融的渊源关系, 向戏曲、曲艺音乐学习, 有助于民族声乐的提高与发展。在这方面, 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郭兰英, 原来就是山西梆子演员, 对民族戏曲的演唱艺术具有精深的造诣, 所以她演唱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及民族声乐艺术歌曲《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人说山西好风光》、《绣金匾》等等, 都堪称民族声乐之经典。其他许多民族声乐歌唱家, 也得力于戏曲音乐, 如刘斌、孙丽英, 都是京剧演员出身, 于文华是评剧演员出身。同样, 曲艺音乐也是民族声乐的海洋, 积极吸收借鉴曲艺音乐的精华, 同样有助于民族声乐的提高与发展。在这方面, 成功的例证也很多, 例如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李高柔, 就积极向东北三省的曲艺二人转音乐学习, 她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洪月娥做梦》、《王二姐思夫》, 就直接来源于二人转唱段。

三、教学的针对性

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这其中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发学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篇2

刘慧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加学校及社会的演出是声乐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我校是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学生的起点低,素质较差,很难有机会参加社会上的各类演出实践活动,就是学校内部的演出也只是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参与,有的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上过一次舞台。这种情况使得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受创,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音乐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汇报就是其中之一。

专业教学汇报提出:每学期每个专业教师必须进行一次专业教学汇报。经过教师与学生几周来认真的准备,第七周星期四第三节课第一场由两位老教师刘慧和邝英举行的声乐教学汇报在本校小音乐厅拉开了本学期第一场专业教学汇报的序幕。

参加本次声乐教学汇报共有16名学生,以独唱为主,大多数是很少或从未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学生。自从知道自己有上舞台的机会,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积极准备,以最大的热情参与这次教学汇报。虽然第一场汇报的时间有点匆忙,但汇报效果还不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近年来“最规范”的一次。

这次声乐教学汇报是音乐科教学改革之一,充分调动了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全体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利用一切可以 1

利用的时间为学生上课,并为学生补上各方面所欠缺的知识包括舞台经验;作为学生也以最大的热情回馈教师,原来冷冷清清的艺术楼已被学生们的琴声和歌声充满,校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

这次教学汇报不仅为今后的专业汇报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本次汇报真实的反映了学生们的演唱水平,大多数学生较好的利用舞台表现出了他们平时积累起来的声乐知识,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音乐表现力不够,演唱时比较僵硬、忘记歌词等等,很明显地看出了学生平常缺乏锻炼,没有丝毫的演出经验,还有些学生发声上的一些问题如:声音位置低、漏气等也都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会诊机会,综合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心理因素,需要以后多进行上台练习是可以很快解决的,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相信很快学生们就会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专业教学汇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实践的好平台,为学生日后的演出、比赛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自信,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上的学习兴趣。教学汇报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逐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音乐科全体专业教师的努力下,今后的专业教学汇报将会进行的更好。

民族声乐的教学艺术 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 艺术

1 前言

中国音乐学院的金铁霖教授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对金铁霖教授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的精华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民族声乐教学特色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使我们能清晰地认识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艺术的重点及魅力所在。对民族声乐教育实行更具体和细致的透视及客观分析,可为各大院校的声乐教师提供经验和素材,并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在新时期内不断更新、发展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2 民族声乐教学的精华

对于民族声乐教学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应根据金铁霖教授所提出来的中国民族声乐的七字标准: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字就是我国民旅声乐学派中核心的内容及美学思想的融合,包括了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很多层面,展示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这一特征。

2.1“声”

声指的是科学演唱方法及声乐技巧,本质就是学生需以科学艺术歌唱的嗓音技术进行发声训练为原则。同时把科学唱法和民族声乐声音个性及特色结合在一起,让科学性的技术发声与中国民族的语言、作品风格和表达方式等能协调,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契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审美及大众欣赏的习惯。

2.2“情”

情是指在演唱具体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情表达比较重要。这是由于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表达与鲜明民族性之间紧密联系,尤其是演唱情感表达方式及方法与中国群众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观众喜好相一致。演唱者在歌唱的时候“以情动人”,声音中充满“感情”就能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的心。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练习。

2.3“字”

指的是艺术歌唱的语言吐字,艺术歌唱的语言咬、吐字与生活语言中咬、吐字存在区别。歌者用汉语普通话歌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咬、吐字的发音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如曲三绝:字清、腔纯、板正;以字带声中“字正腔圆”“以字行控”等等经验理论。在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时,教师解决学生咬、吐字及艺术歌唱技术发声的矛盾,以及真正解决掉这个矛盾时,可以采用矛盾统一这一方法。

2.4“味”

即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风格及韵味,歌唱者需运用科学演唱技巧及特殊表现手法,唱出民族声乐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及韵味。这种韵味的生成是在歌者熟悉歌曲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以及了解歌曲来自的民族地理环境、民族语言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才能如此完美、准确表达出民族声乐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及韵味。

2.5“表”

即歌唱时伴随的表演及动作,民族声乐也属于表演艺术,在直面观众演唱时,歌者除了用自己优美动听的歌声感染其以外,还要有优的台风、丰富而生动的面部表情、适合的肢体语言等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的辅助手段,创造一种和谐、完美的歌唱舞台环境。歌者的面部感情会随着歌曲内部情感而变化,演唱者还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的艺术,用眼睛和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让观众能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和魅力。

2.6“养”

即培养及提高歌者的文化修养、音乐素养及艺术素质,演唱者在具备高声乐演唱的水平的基础上,还需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乐理、中外音乐史等音乐理论的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绘画、文学、书法和摄影等艺术知识,从而提高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帮助演唱者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内容、歌曲情感。

2.7“象”

即歌者的舞台形象、气质及风度,声乐艺术外在需给人美的视觉享受,从而才能在歌曲歌词、旋律及声音中体现美的内涵。因此在演唱之初,歌者必须在后台化妆,以华美的服饰、优雅美丽的形象、纤美的身材、无可挑剔的气质等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让观众体会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美的飨宴。

3 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

3.1歌唱基本状态训练

对于民族声乐初学者的教学,声乐训练之初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一个歌唱姿势,首先是歌唱站立姿势的培养,即身体稍微前倾,重心下移,挺胸收腹保持自然,展现出舒展和积极的状态,站立姿势可在音乐表演室内进行;其次是歌唱呼吸训练,歌唱呼吸需要按照歌曲内旋律的高低、长短和强弱进行调节,教师可采取“急吸缓呼”的训练方式进行,让学生把双手置于腰腹处,呼气放松,再很快把气吸入,直到腰围后背出现膨胀感觉,并把吸进的气进行保持,让呼和吸两种力量能相互配合,造成对抗,在腰部附近产生压力,发“嘶”音将其缓慢呼出。最后进行开口练习,让学生做出“打哈欠”状态,喉咙内会呈现打开的状态,软腭也会随之抬起,能使学生的声音处于垂直、掩盖和通畅的状态,并运用腰腹力量发出“嘿”音,声音需有竖立感,放松其喉部肌肉。在发“嘿”音的过程中,注意声母的起音、中间打开及最后归韵,从而能建立很好的咬字和吐字基础。

3.2发音训练

初学者的发音训练需采取五度连贯音训练方法,由自然声区起步练习。待自然声区稳定后,可让学生向上方及下方扩展,可为学生制定出旋律下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母音选择,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其发声训练,因此,不能盲目选用发音母音。初学阶段可采用u、io这2个中性母音进行搭配使用,从u唱到io其过渡比较自然,不会影响学生声音的和谐统一。坚持练习小字一组d,唱至小字二组d或者e,自然声区的训练就是为了实现真假声的合理混合,产生较好的混声效果。等到学生掌握了自然声区后,再进行过渡音训练及高声区、低声区拓展训练。过渡音训练可采取五度连贯音练习法,从而减少学生在过渡时由于心理或者生理上导致的各种问题。如民族声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高音较多,处理声音时需柔美,并做好渐强及渐弱、弱高音等的处理。

另外,在学习歌唱时,经常要求声音达到高位置,而最能体现出高位置的声音主要有“假声”,唱“假声”的时候保持喉咙部处于打开、松弛的状态,气息不僵,上下才能连成一条比较垂直的气柱,发出的声音偏向柔和、圆润、通畅和统一的状态。演唱者也比较省力。根据骰声特点及音色,在保持住假声演唱时,将声音放出去,并加上声带具有的张力,进而形成混合声的最佳效果。

3.3歌曲的选择和表现

在民族声乐歌曲作品选择上,需将美声唱法作为选择的基础,再按照学生嗓音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师可选择旋律优美、曲调简单的民歌如《康定情歌》《蝴蝶泉边》《走西口》等,让学生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民族唱法需具备科学的发声基础,从而让声音有所发展,进而胜任较大声乐作品。另外,学生还需要对全国各地的优秀民歌进行详细了解,如:内蒙民歌《嘎达梅林》、广西民歌《刘三姐歌曲精选》、江苏民歌《茉莉花》等,从而掌握各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类唱法。歌曲表现上,学生在演唱民歌时,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将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特色和思想内容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4 结束语

声乐艺术的综合性较强,它要求歌者在身心、理解力、文化涵养、音乐修养和文学修养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而民族声乐教育更要求歌者的歌声中蕴含民族的风格和韵味,将民族特色表现出来。民族声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仅需具备中国民族声乐“七字标准”,即声、情、字、味、表、养、象,因为这七字就是我国民旅声乐学派中核心的内容及美学思想的融合,让学生能在这些练习中了解民族声乐的精髓,进而将民族歌曲唱好,唱入骨髓。

【参考文献】

[1]郭建民,郭兆龙,赵世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变奏曲——王品素与金铁霖[J].音乐生活,2010(1):15.

[2]赵世兰.金铁霖及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J].中国音乐(季刊),2007(4):232.

[3]谢卫东.浅谈民族声乐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J].四川戏剧,2006(4):99.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 篇4

在演唱中呼吸很重要, 声乐主张腹式呼吸。即气沉丹田, 吸气的部位感觉比较深, 丹田有着强有力的支持, 小肚子一松一鼓就完成了。在新生刚进校时, 第一课我都要讲呼吸问题, 因为大部分学生呼吸方式都不对, 有的肩膀动, 有的呼吸换气声音很大, 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呼吸, 在发声演唱时气就是浮的, 唱出声音也必然是浮的。练习呼吸可以有几种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说“像闻花一样吸气”但不要猛吸, 留意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小腹鼓则为吸气, 小腹收则为呼气”。这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的练习。我们还经常说练习“狗喘气”是寻找换气感觉的好方法, 可以使练习者体会横膈膜快速震动的活动状况, 在练习“狗喘气”时感觉胸口是打开的。除了吸气以外, 还要通过一些基础发声练习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 腰腹的对抗能力, 我们经常做的练习有跳音练习等等。只有气通畅了, 声音才能通畅。

还有很多同学在唱歌时咬字不清, 含含糊糊, 让听的人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也毫无美感可言, 这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接下来介绍一下, 民族唱法的咬字问题。中国汉语要比西欧各国的语言复杂得多。民族声乐演唱时很注意咬字、吐字、叹字, 有三个部分构成, 字头--字中--字尾缺一不可。同时, 在歌唱是为了语言的清晰准确, 往往会将字头唱得比较夸张, 使民族声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独到的魅力。还要注意字尾归韵。因为如果没有归韵, 咬的字就会变化了。比如“柴”, 没有归韵就成了“茶”,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字。往往很多字不归韵唱出来, 听者就不知道是什么字了, 也会闹笑话。所以说, 民族唱法咬字很重要, 一定要准确清晰。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咬字不准确一定要及时指出来, 要求她们先念歌词, 大声的朗诵歌词, 后唱。这样就容易得多。怎么咬字说话, 就怎么唱。这句话说着容易, 做起来却很难, 可能不是一两节课就能改正的, 要在课下不厌其烦地去练习。咬字时注意喉头, 下巴, 舌根都要放轻松表情自然。

民族唱法相别美声唱法真声要多一些。在贴真声的基础上, 再打上胸腔以及头腔共鸣。当然现在民族唱法也在不断的发展

很多孩子感觉到自从学了钢琴之后, 家长就变得不那么和蔼了, 家长也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了。有很多孩子在刚学琴的时候兴趣非常高,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兴趣明显降低, 甚至不愿学。这是由于很多家长由于缺乏对钢琴的深刻认识, 对钢琴学习的困难性、长期性也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 结果给孩子产生一种印象:学琴使得家长老生气, 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快。因此进一步认为是钢琴破坏了他们原本快乐的童年生活, 之后开始厌恶学习钢琴, 这种认识必然对孩子学琴态度及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 家长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大的精力、财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 孩子还不珍惜, 因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作用于孩子。因此, 造成了孩子不想学琴, 厌恶学琴的后果。所以, 家长首先应该意识到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 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练琴, 也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 家长要放宽心态, 应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真正的意义和身份, 学琴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有足够的耐心, 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总是好的。

(二) 年龄小, 作品过难, 学习成就感低

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觉得让孩子越小开始学钢琴越好。但是钢琴学习的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教师、孩子、也借鉴了一些国外声乐各个学派的科学唱法和艺术表现手段, 使民族声乐更加具有统一性和声音的通畅性整体性。借鉴的目的不是照抄照搬, 而是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在演唱中, “情”的表达很重要。一首作品在演唱之前要先理解歌词, 演唱背景及其所要传递出来的感情, 然后再唱。尽量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有了情才能感染观众, 情真才能意深。我国各地区的各民族多数都能歌善舞, 在戏曲中表现更是如此, 演唱中的形体表演与歌唱结合更是紧密, 除了具备良好的演唱能力外还要加强表演以及形体的训练。现在学校里给学习声乐的学生们都加开了形体课, 就是要学生们能够在动作的协调性, 美观性上加以锻炼。因为声乐同时也是一门表演艺术, 通过在舞台上的锻炼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所以表演和形体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在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有些学生在舞台上不管考试或是演出时, 手势动作几乎没有, 眼神也没有光彩, 这样怎么能通过表情眼神声音传递给观众所要表现的情绪呢。更有甚者就像一根柱子, 完全没有感染力, 自己首先没有被感染又如何感染观众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表演, 要敢于去表演, 不要不好意思, 哪怕刚开始手势有点笨拙, 但通过时间的锻炼, 一定会使你的表演越来越成熟。一首歌曲的表达是全方位的, 在声音技术的应用, 对音乐的理解及读字发音的声音圆润, 歌曲内涵的准确表现等诸多方面都运用到位, 且彼此协调融为一体, 才称得上是歌唱艺术。

人的嗓音条件是天生的, 但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每个人的声音特别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不可能都唱成一个味道的。比如有些学生单靠模仿某位歌唱家, 一字一句的学, 这其实只是初级阶段, 还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 唱出自己的特点。音乐大师贝多芬对天才的认定是“百分之九十九在勤奋上”, 许多大艺术家成功的秘诀无一不是“勤奋”二字。有的学生刚进校时, 条件和一般但是通过在校期间几年的学习以后, 声音有了很大进步也能够胜任很多难度较大的作品了, 声音运用也比较自然、统一、圆润、饱满。也有的学生进校时成绩很好, 自身嗓音条件也不错, 可这几年进步速度非常慢, 班里的同学都超过他了, 可他却还是老样子, 等到毕业时就只是各中下等水平了。所以说, 勤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经常让学生每天进琴房练声, 真正能做到的学生并不多。声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没有捷径可以走, 只有耐下性子来, 不厌其烦地练习, 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要做到每天练声还要用脑子练。只有持之以恒, 我想, 总有一天你能够自然完美的演唱。

家长三方面的耐心与细心。现在有的教师与家长一样, 也急于求成、追求考级, 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取得进步。然而, 学习钢琴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复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总是给学生一些比较难的作品, 会使孩子感到力不从心, 这必然导致孩子无法从这一过程中寻找到学有所成的乐趣, 更不要说从中获得成就感了, 这样往往使还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同时也是造成很多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原因之一。因此,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琴, 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 对音乐的爱好,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难度与技能技巧。教师在选择作品时, 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 家长不要一味的拿水平比自己孩子高的孩子与他相比, 应该让孩子与自己的以前相比, 让他看到自己比以前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动力。

作为即将毕业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 应该重视从儿童本身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他们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总结出更好的儿童钢琴教育的方法, 以提高儿童在钢琴学习中的效果。

指导教师:段桥生

作者简介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5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唱,还要会教。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音乐教育”的特征,但是,过分注重专业化声乐演唱,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音乐教育不相适宜。本文分析了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如何让声乐教学更加符合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二、声乐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

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记忆 篇6

一、 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记忆过程

歌唱与发声的记忆,是演唱者、学生的根本的心理品质。所谓“聪明”,就是记忆力强。演唱者在演唱实践和学习活动中,感知过的发声技能技巧、思考过的歌曲思想内容、练习过的表演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或上完课以后,并不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下留下某首歌曲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或课堂上发声的动作和感觉的印象。例如听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啊,我的太阳》,有很多男高音把帕瓦罗蒂当成自己崇拜的偶像,不仅模仿他的高音唱法,还效仿他对歌曲的处理,以及演唱气质等。这些人并没有跟帕瓦罗蒂上过课,只凭听他的演唱后,感知他的演唱技巧,并在头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映像,当自己演唱时头脑中重现出这些映像,自己并能按照这些映像自觉地进行模仿。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指事物的识记和保持:“识记”是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忆有两种表现形式,就是再认和重现。识记、保持、再认、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1. 歌唱的识记

识记是在记忆过程中建立和保持外界事物印象的反映过程,也是反复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过程。初学声乐的学生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首先进行良好的识记。识记就是参与程度而言,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确定目的的自然现实的识记。例如,童年生活的片断,某些重大事件留下的印象等等。所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习以为常”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无意识记的特点是与直接兴趣有关,越感兴趣的事物越记得持久牢固,因此具有鲜明性和持久性。这种记忆对歌唱者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的许多经验和知识是通过无意识记积累起来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无意识记的作用。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方法、手段、步骤,并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在声乐学习中,一切动作、技能和技巧是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去识记的。如呼吸的技巧练习,初学声乐的学生必须通过坚强的意志,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呼吸很重要,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不仅影响发声,而且也妨碍演唱。可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不但没有尽快解决,到了毕业前仍未解决。这就是因为对歌唱与发声的呼吸没有进行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不是建立在“小聪明”上,而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是通过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实现的。

2. 歌唱经验的保持

人们识记过的事情或经历过的事情,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就是保持。保持不仅是巩固识记所必需,而且是实现再认和重现的重要保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克服遗忘的基本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识记后马上进行巩固的练习,这对保持效果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为了保持巩固的识记,刚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练习,对于歌唱的每种基本功,每天都要进行反复练习,否则,遗忘在识记后很快就会开始。

3. 歌唱经验的再认和重现

再认是简单的记忆现象,是与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之感,并知道已是知觉过的对象。再认速度和确切程度如何,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对原有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是过去反映过的事物和当前出现的事物及其环境条件的类似程度。再认要依靠线索。线索指事物的部分、特点等。例如“闻其声,知其名”,声就是回想起这个人的线索。具有“绝对音高感”的人,能够在没有参考音高的情况下分辨出某个音的音高(甚至精确1/10个音)。这种辨音能力的实质,就是对音高标准的回忆或再认。

重现是指把过去学过的知识、做过的动作、体验过情感等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回想出来,也叫回忆。例如声乐学生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对已熟悉的笑、开、鼓、说的四字口诀,或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偶然出现在头脑中所表现出来的再现,等等。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联想进行声乐技能技巧教学。如为了使声音送向远方,教师让学生联想“甩飞碟”、“打羽毛球”等动作,结果声音立刻就出来了。

二、 声乐教学中歌唱的记忆种类

根据歌唱的记忆基本内容,我们把记忆的种类主要分为形象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1.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歌曲中人的形象(面貌、性别、年龄等),事情的形象(时间、地点、情节、发展等),物的形象(特征、属性)等,对于这些形象的记忆,可以用不同的感知去获得。对人物形象的面貌、性别、年龄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内心视觉形象的记忆,还可以通过听觉声音形象的感知,或是苍老的老头儿的声音,或是刚劲明亮的小伙子声音,或是温柔甜蜜的美丽姑娘的声音,以及清脆的、柔和的、爱抚的、浑厚的声音等等。

2.情感记忆,就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有些学生背记歌词很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调动情感记忆。实际上歌词都表现情感的而且是具有情感的逻辑性,整首歌词是一个完整的情感线,抓住这条情感线,歌词就容易记忆了。

3.运动记忆,是对过去做过的运动和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影响课堂上演唱和发声时最主要的记忆。在发声训练时,要利用呼吸动作记忆、咬字与吐字的动作记忆、声音运动的记忆。在演唱时,不能脱离“讲述歌曲”或“朗诵歌曲”的记忆、表情动作记忆等等。运动记忆在歌唱和发声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记忆是保持着已操作过动作的心理过程。初学声乐的学生的运动记忆好坏,直接影响声乐学习的进步快慢。

三、声乐教学中

对歌唱者记忆力的培养

1.识记的任务、目标要明确

心理学的许多实验表明,识记的任务、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经验的多少、快慢和牢固程度。如把声乐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练唱某歌,对甲组学生提出两周后要背唱这首歌的要求,对乙组则不提出具体时间要求。结果表明,甲组学生记忆远比乙组好。因此,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目标,有目的地去识记。

2.对识记的对象要有兴趣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促进剂。有的青年人对电影、电视、体育比赛十分喜爱,对影、视、体育明星的名字、趣闻十分清楚,但却记不住一些数、理、化公式。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前者颇感兴趣而对后者毫无兴趣,甚至头疼。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它能够使人们对某类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使其整个活动涂上积极的情绪色彩,优先注意它、研究它、领会它、掌握它,最后当然也就会记住它。

3.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只有动脑筋思考才能达到理解。就一首歌词来讲,怎样才能记得快呢?(1)清楚地了解歌词与曲式结构,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间怎样相互联系。(2)不仅明白歌词表面意思,而且还要懂得歌词的内在含义。(3)分析歌词的情景,以及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最后达到高潮的情感线路。(4)入境、入画、把“我”投入歌中去、物我交融。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以说,达到了理解歌词的境界,从而很快就能背诵、背唱。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 篇7

一、民族声乐的三个阶段

声乐就是本声条件的基础上,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与原声相结合, 再发出声。一般学习声乐, 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从自然、不自然和到新的自然阶段。许多声乐爱好者在未正式学习声乐之前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本声条件靠模仿自己喜欢的某个歌唱家的歌唱方法进行演唱, 在这个阶段中歌唱者一般都表现得比较自信和自然, 这就是第一自然阶段。当这些声乐爱好者找到了声乐老师的时候, 老师就会指出他们在第一自然阶段演唱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训练。例如提出喉头不稳, 气息浅、吐字不清等问题, 这就打破了原来自然阶段的平衡, 寻求新的平衡, 在找到新平衡阶段之前就属于第二个阶段, 也就是不自然阶段。学生必须认识到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 不自然阶段是必经阶段, 是一种正常现象, 需要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快使不自然阶段缩短, 达到新的平衡, 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并掌握和熟练各种技巧, 学会了科学的发声方法, 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新的平衡, 也就是说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新的自然阶段。

二、缩短学生不自然阶段的训练方法

1.“哼鸣”唱法练习。

我所用的哼鸣跟我们平时的哼鸣基本一样, 只是要求学生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喉头放松, 把“哼”的感觉用在平时吸气时的呼吸状态上, 检验哼鸣的对错, 主要是看在练习时嘴巴是否能随意动为准, 在哼鸣时嘴巴可以做各种咬字动作, 如不影响就说明方法是正确的。

2.“母音”练习。

在声乐教学中, 我认为不同情况的学生应采用相应的母音进行训练, 我通常采用的是“鸣、欧”母音,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声音上有卡、挤、白等毛病的学生, 因为用这两个母时便于打开喉咙, 并且容易使声音垂直、圆润、通畅。在进行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把母音吐清, 不要让母音变形。

三、“微笑”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时的微笑状态与我们平时的微笑是一样的, 一定要自然、放松、并且在歌唱进行当中一定要保持这种状态, 把笑肌抬起来, 状态要积极, 微笑时上腭和软腭同时抬起来, 这样就会感到喉咙很开, 达到歌唱发声时的最佳状态, 在歌唱训练中学会“微笑”状态对于那些声音过重、暗、压、位置低的学生是很有益的, 可以尽快地克服这些毛病。

四、“哈欠”状态的作用

我认为运用哈欠的方法对于那些初学声乐的学生体验正确的发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打哈欠与我们平时一个人在疲倦或刚睡醒时的打哈欠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自己感觉一下, 在打哈欠时, 喉咙里面呈打开状态, 软腭也会自然地抬起。我认为哈欠状态对初学声乐的人是比较适用的, 因为这种状态可使声音垂直、通畅, 容易调整好气息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在练习哈欠状态时一定要放松, 并且能和叹气的动作结合起来。

五、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歌唱中的呼吸是歌唱状态的重要环节, 它是歌唱的动力, 要想唱好歌, 必须有好的呼吸方法, 有人讲“歌唱就是呼吸”, 古人也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氤氲自脐间出”的说法, 这些都说明了呼吸在歌唱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的歌唱中, 声乐大师们大体把呼吸方法分为三种:即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种呼吸方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 因为这种吸气方法气吸的深, 并且很容易放松, 在教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时, 我多采用的是闻花式吸气法, 用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闻花的方法去找吸气呼气的感觉, 这种方法很放松, 并且气吸的深, 因为闻花的时候是用鼻子和嘴一块儿呼吸的, 所以动作也不是太明显, 在歌唱中对快吸快呼的唱法非常有效。

六、歌唱中的姿势和表情

1. 歌唱时的姿势。

歌唱时两脚不要并得太紧, 大概有半尺距离即可, 可双脚错开, 也可一前一后, 重心也要随着演唱内容的需要随时移动后腰、后背、脖子、小腹是极有力的, 腰、背、脖子连起来形成一堵墙, 胸部和腹部都要兴奋自然, 不能僵硬和紧张, 站立的要直, 两臂放松, 两肩稍后, 歌唱时随意做出各种动作。这样就形成一个积极而放松的歌唱状态和姿势。

2. 歌唱时的表情。

歌唱时除了要有正确的姿势外, 还要有积极而放松的表情。一般情况下, 在歌唱时眼睛都要以平视为准, 应根据歌曲的内容来体现内心的感情, 歌唱时嘴巴也应张得开, 放得松, 做出各种动作而不影响声音, 面部肌肉也要放松, 笑肌要抬起, 要求做到前面所提到的微笑状态即可。

摘要:学习声乐都要经过自然、不自然和到新的自然三个阶段。学习和训练中, 必须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并且从歌唱时的表情、呼吸、姿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 这样才能使不自然阶段缩短, 达到新的平衡。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篇8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 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并不缺少教学资源, 而是缺少应有的创新意识与发现新问题的精神。在很多时候, 一些教育人员并不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的了解, 从而也就很难找到更加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高校声乐的教学水平难以出现快速的提升。基于此, 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自己的根基所在,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由传统音乐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 从多个角度着手来突出声乐课程的独特性与有效性。

(二) 满足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

在最近几年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在国内也先后出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信息, 尤其是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来说, 在长时间接受西方文化渗透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内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再从高校的声乐课程角度来分析, 很多教育者也存在着过分依赖和喜爱西方文化的情况[1]。为了能够创作出更多符合民族特色与彰显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 通过在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就可以为当前的高校声乐课堂注入新的血液, 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在当代大学生手中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三) 满足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于新时期中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标准, 就必须要提前做好促进音乐发展的基础工作, 通过创新音乐教育模式的方式来将东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精髓之处都合理化的融入到高校音乐课堂中, 并非只是局限于单一化的西方教学或古典教学。 通过这种新型教学理念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 同时还能够充分锻炼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方法

(一) 优化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资团队

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得到高素质水平教师团队的支持。首先, 高校的声乐教育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技术与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 同时还要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其次, 声乐教育者还要刻苦钻研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 并且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学之间的共通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来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案;最后, 高校教育者还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声乐教师。

(二)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采风活动, 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声乐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 各个高校中的声乐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民族采风活动, 让大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切身去体会各个地方中的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 为自己以后的作品创作与歌唱事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除此之外, 教育者还要充分发挥出高校声乐教材的应用价值, 构建出符合校园特色与民族艺术风格的声乐课程体系[3]。我国各个地方中的高校要结合本地区中或邻近地区中的少数民族特点, 在保障高校大学生基本乐理知识教授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凸显出本校的教学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 为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

(三)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在今后的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并且为每篇声乐课程都配备相应的原唱资料, 让学生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体味其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气息。例如在播放《山路十八弯》这首歌曲时, 教育者就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制作一个简短的微课程视频, 蜿蜒陡峭的山路配上大气磅礴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受到双重刺激的情况下, 更加直观的体会到来自于民族的美和来自于平凡中的美, 从根本上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此外, 教育者还要借此机会来向学生介绍, 无论是西方美声唱法还是民族传统唱法, 最为重要的就是蕴藏在其中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和分析民间艺术家所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 让他们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来大胆的进行二次创作。

参考文献

[1]王红丽.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3, 02.

[2]郑奇峰.探索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J].音乐, 2012, 12.

民族院校声乐教学探析 篇9

一、民族高校声乐教育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民族高校声乐教育与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本质都是艺术教育, 在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上没有异议, 问题在于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不同, 民族院校立足并服务于民族地区,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倾向性。如中南民族大学地处华中地区, 主要研究和服务的是土家族、苗族、瑶族等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西南民族大学地处西部地区, 主要研究和服务的是藏族、彝族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西北民族大学地处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 主要服务和研究维吾尔族、回族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由此可见, 民族高校的特殊性在于不同区域性的民族高校所服务的少数民族群体不同。针对这个特点, 不同地区民族高校声乐教育的特征应该以所服务区域的少数民族群体特征为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 为祖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由于各民族间文化背景不同, 带来了不一样的认同感, 为了增强各民族间的民族认同感, 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 其中声乐艺术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现状分析及解决手段

民族高校的声乐教育大多沿用了普通高校的模式, 笔者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并给出解决方法。

1. 人才培养形式。

民族院校声乐教学沿用了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形式, 采用个别课或者小组课进行精英培养, 其优势在于点对点式的精英化教育, 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像的师徒关系, 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技术特征传授给学生, 包括人格特征, 审美特征等人生观、价值观也都潜移默化的被学生吸收。因此, 民族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仅需要一般歌唱者的风格特征, 更需要有着少数民族的风格特征, 这样才能以身作则, 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切身实地的在老师身上感受、学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2. 人才培养内容。

民族院校声乐教学的内容由于受到美声唱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借鉴了美声唱法的元素。第一, 元音训练。在发声练习中, 使用了“a、e、i、o、u”美声唱法元音练习进行训练, 在此过程中, 分为单元音、双元音以及多元音。单元音是将每个元音单独在有规律的旋律上进行技术能力的训练, 目的是建立歌唱腔体、位置, 拓展歌唱音域。双元音以及多元音训练, 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进行组合型练习, 目的是将元音与元音之间进行连接。每个字的组成都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 元音在形成字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如“我”字, 拼音为“wo”, 元音是“o”, 所以必须将单元音“o”音发准确, 那么“我”字才准确, 再如“我爱你”三个字组成的主谓宾结构的短句, 拼音是“wo ai ni”, 三个字元音分别为“o”“ai”“i”, 可以看出, 第二个字是双元音“ai”, 这时涉及到元音之间衔接, 在衔接过程中, 要做到腔体稳定, 位置统一, 才能是用于歌唱的乐

音, 所以在练习时需要进行不同元音的组合训练。第二, 作品演唱训练。民族院校声乐教师师资情况分为两类, 一是民族唱法教师, 二是美声唱法教师, 在作品曲目选择上, 两者截然不同, 美声唱法的曲目以意大利、法国、德奥艺术歌曲, 歌剧咏叹调为主;民族唱法以中国艺术歌曲、中国歌剧咏叹调为主。以上可见, 在发声练习阶段基本一致, 主要问题在作品演唱环节。笔者认为, 民族院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少数民族声乐人才, 发扬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不可排除有想从事美声艺术工作的少数民族同胞,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 民族声乐在民族院校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所以, 民族院校应遵循民族高校办学宗旨, 为少数民族服务, 大力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三、“民族唱法”与“民族院校”

“民族唱法”与“民族院校”都有“民族”这个词, 但是“民族唱法”与“民族院校”的“民族”在意义上存在区别。“民族”在辞海里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由此可见, 不同种类的人组成了不同种类的共同体,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语言、文字、审美均不同, “民族院校”里的“民族”正体现了上述含义。然而“民族唱法”的来源追溯到1986年,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 其中对比赛进行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的分组比赛, 由此三大唱法的提法在神州大地深入人心。但“民族唱法”多年来的成果来看, 表现出千人一面的结果, 演唱风格、演唱曲目都是那么的雷同。在声乐学界, 普遍认为民族唱法要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 但就目前看, 都是那么类似的科学, 缺少的却是特色和风格, 目前的民族唱法仅是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进行中国作品的演唱, 是一种中国的美声唱法, 并没有涵盖“民族”真正的意义。

笔者认为,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唱法”, 首先应该是某种能够包含56个少数民族风格特征的声乐元素, 其次是一种能体现声乐学科, 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持的声乐技能方法, 两者结合方能称之为“民族唱法”, 但现实是当代“民族唱法”没有一种能包含56个少数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音乐元素, 就连语言都不再是本民族语言, 例如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 (二) 中, 全曲两段词全部都是翻译之后的汉语, 演唱出来之后的语感、语气、字韵均已失去了本该有的哈萨克族风格;现代“民族唱法”完全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理论依据, 没有一套独有的训练方式来完成自身技术技能, 所以才出现了目前民族声乐演员在舞台上都是“千人一面”的风格。笔者就“民族唱法”在声乐学科中的称呼是否科学提出质疑, 笔者认为“民族民间歌唱”更能准确体现民族院校声乐课特征。我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主要集中体现了民间文化, 例如土家族的“哭嫁”歌, 是在土家族婚嫁习俗中演唱的民间歌曲, “撒叶儿伙”则是在土家族丧事中演唱的民间歌曲, 这些歌曲来源于各民族的民间文化, 不像意大利艺术歌曲或者歌剧咏叹调, 讲究作曲技法, 和声对位, 它们的产生是来源生活, 并非创作, 传承是靠一辈辈的口口相传, 难有深厚的理论依据, 所以不应上升到“唱法”高度。

四、结语

民族院校开办声乐课, 其目的是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声乐艺术发展, 理应以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然而诸多现实阻碍了民族院校声乐课的发展, 其中“民族唱法”称呼有待改革, 民族声乐学科体系有待建立。只有拓展思路, 树立科学的学科发展观念, 民族院校声乐人才培养才能良性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摘要:本文就民族院校声乐教育应区别于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提出看法, 从民族高校特色入手, 通过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比较进行探析;对当代“民族唱法”在“民族院校”所起作用提出看法。得出民族高校声乐课堂应借鉴但不等同普通高校的模式;民族唱法应大力改革以适应我国民族院校发展。

关键词:民族院校,普通院校,声乐教学,民族唱法

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篇10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韵味融合现状分析

(一) 对西洋唱法的满目崇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西方更为发达的科技让我国很多民众都感觉到震惊和羡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从而逐渐的忽视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文化, 开始去学习西方的新鲜事物。随着人们对西方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满目崇拜, 很多人开始对西洋唱法进行模仿和学习。虽然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借鉴的观念去学习西洋唱法, 向以此来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进行完善和传承, 但是, 仍然有很多人民族唱法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种传统的唱法较为落后[1]。而随着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环境, 越来越多的人发觉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的开始迈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在很多的活动或者比赛中, 虽然很多参赛曲目都越来越难, 但是参赛曲目的风格却大径相同。

(二) 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学习

当下, 我国很多高校声乐教育上还依旧站在学校这个载体上。通常情况下, 高校声乐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 很多声乐教师也都是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 由于西方音乐教学和唱法的影响, 基本上很多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都朴实先对西方的演唱方法和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之后才会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歌唱艺术, 随着怪异体制的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已逐渐的开始固定和重复起来。而且, 很多声乐老师在以往学习时期, 也没有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的学习, 因此, 也就致使当下很多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学局面逐渐的形成一种老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的局面。

(三) 存在缺陷的课程设置

声乐教学所涉及的领域有很多, 诸如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多门学科, 它是一种综合型的艺术。但是, 就当下而言, 我国高校还没有对声乐学生开展过相关的生理课。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 想要学好民族音乐, 就必须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人体中各个发声器官所就有的性能和构造,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了解这些器官的作用, 从而更好的去学习音乐, 促进自己歌唱能力的提升[2]。我国很多民族音乐曲目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有的乐曲产生原因还是结合一些小说而形成的, 因此, 学生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并学好声乐, 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 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的真正内涵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真正诠释。而我国很多高校, 都没有对语文和文学课程进行开展过。一个演唱者, 如果自身都无法对歌曲的真正含义做到了解, 就更加不要指望观众能够做到了解。

二、高校声乐教育中民族音乐韵味融合的对策

(一) 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进行优化

只有高校师资队伍具有更加高的专业素质, 并对民族音乐非常的熟悉, 才能让声乐教学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创新, 可以说, 高素质和高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基础所在。一个优秀的声乐老师, 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术, 同时还要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 并对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同时还要能够充分的运用和研究一些各个民族音乐中较为特殊的演唱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民族音乐的演唱方法。而想要做到这一步, 就需要高校的诸多声乐老师, 要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潜心研究并不断的探索。可以借助于当下的多媒体, 来实施教学方法的改变, 努力的让自己逐渐的成为德才兼备、技艺皆通的高水平声乐老师。

(二) 定期的组织学生到各个民族中去采风

声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 为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更好的融入民族音乐韵味, 各大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定期的组织学生走进民族日常生活中去, 对当地的民俗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从而收集资料, 促进自己歌唱水平的进步[3]。只有去民族文化进行切身实地的感受, 才能让各民族艺术形态得以真正的展现出来。

(三) 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让教育目的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工具就是教材, 同时它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高校结合自身的以及所处地区的实际特色, 来建设课程体系, 能够有效的保障高水平声乐人才的产生。各大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地区民族的风格来建立声乐课程, 并对毕业生未来就业压力进行充分考虑, 对基础建设进行加强, 使学校整体的优化步伐得以加快, 让自身的特色得体展现出来, 对课程特色进行优化, 对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从而让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得以有效的构建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融合, 也是其改革发展的重要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在声乐课程中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体系, 从而更加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魏菲.谈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韵味的唯美融合[J].才智, 2015, 03.

[2]赵雨薇, 周希正.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J].音乐研究, 2015, 03.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 声乐教学 借鉴与传承

一 、我国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特点分析

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早期的舞蹈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目前我国民族声乐的表现风格其实是开始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革命胜地延安兴起的“新民歌”运动。时值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旧中国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唤醒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和斗志,采用了当时以被广泛流传的原生态民歌的曲调,配以新的歌曲内容,使政治宣传易于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艺界对传统音乐的发掘整理,民族音乐逐步向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

一般而言,民间声乐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它不同于文人词曲,有明确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音乐,而这些音乐恰好成了作曲家们的音乐素材。在我国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民间曲调的影子。民间声乐有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例如歌曲《走西口》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贫苦农民对“逃荒”的一种别称。“西口”是在古长城的关口,走西口的人要渡过黄河出长城逃荒到内蒙古地区,由于黄土高原贫瘠,干旱少雨人们只得到外出卖苦力。走西口以男人为主,靠给人抗活、背炭、挖渠或者掏甘草、放冬羊等繁重的劳动为生,有的逃荒者甚至因为挣不到钱而流浪乞讨。由于逃荒期间生活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每一次走西口对于逃荒者及其家人都是一次生离死别。正是这种背景下,走西口的民歌才具有独特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了解背景含义也就无法获得“走西口”的情感体验。民族声乐的创作还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曲调,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充满了鲜明而又浓郁的民族化特色。比如,歌曲《听雨》是赵元任根据家乡古诗的音調加以创作的。《卖布谣》是他根据无锡方言创作的歌曲。这些作品都具有清新、质朴、深邃的民族化旋律。民族声乐曲调创作中对民间音乐的借鉴与吸收,使得民族声乐曲调更加丰富,更加易于传播。纵观这些广泛流传并且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优秀歌曲,基本都是根植于民间音乐的传统之上,都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与民族音乐的音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源泉。

二 、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1)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上文我们重点分析了民族民间声乐的艺术特点,那么民间声乐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有多大的作用,本小节将进行论述。中国民间声乐艺术十分丰富,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广为传唱,历时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有很多作品成为了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但是还有些优秀的作品还要期待我们去整理和演唱,因此在教学和演唱中我们要注意把优秀的作品直接应用在实践中,体现艺术歌曲的自身价值。继承和借鉴创作经验有利于今后艺术歌曲的发展。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是要求必须演唱的教学题材,这是因为艺术歌曲在这一题材风格上有别于其他的声乐体裁,突出了他的重要性。我们通常在声乐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和演唱的是西方的艺术歌曲,其实我国的民间艺术歌曲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选用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的教材上,和西方比较都是不那么充分。我们经常在市面看到艺术歌曲的书籍大多数也还是西方译过来的,而中国的作品为数很少,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的背景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艺术歌曲的整理、演唱、开发也是现在我们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的民间艺术歌曲很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创作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特别是在中国汉字的声母韵母与声乐旋律声腔的结合方面有作曲家独到的艺术手法,因此在演唱中要十分注重情、声、字三方面去把握作品,同时还应该对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进行了解,使我们在演唱的过程有依有据。

(2)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将民间民族声乐艺术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关系着我国民间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在多元文化的语境里,民间声乐艺术歌曲创作在与欧洲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歌曲创作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民间艺术歌曲,在演唱中启发学生对音乐﹑歌词伴奏的有耐心有步骤的分析讲解和演唱,使学生们充分懂得要想把歌曲唱好不是光有好声音,漂亮的高音,和洪大的音量,而是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在演唱中应该更多注意把握民族传统文化,使声音和艺术情感充分的结合,在演唱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高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一方面借鉴了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密切结合,将中国诗歌文学、民歌与中国传统音乐技法、欧洲传统音乐技法、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等进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高校是音乐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是最佳的研究和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基地,对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唱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族音乐文化进入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与传统的声乐教学完美地融合,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掘、继承和保护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福杰.民族声乐歌唱语言对歌唱技术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 (06).

幼儿音乐声乐课趣味教学谈 篇12

趣味性声乐教学是使幼儿对音乐声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使学生有效地感受音乐,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 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一、故事法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 利用这种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一定的音乐作品编成故事,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 这样做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 借助故事,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感受音乐形象。

(一) 老师讲故事。

如声乐《快乐的一天》, 利用课本各个插图:1.早早起;2.上学去;3.来学习;4.做游戏;5.放学了;6.静静睡。教师可以把六段音乐编成故事。

师:今天是小敏第一天上学, 她早早起床, 穿好衣服, 叠好了被子, 接着洗脸、刷牙、吃饭。这时, 小刚叫小敏, 他们俩便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一路上,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向他们问好:“小朋友早, 小朋友好。”小花、小草点头向他们微笑。到了学校, 他们认真听老师讲课, 认真做作业。课外活动, 他们跟着老师做各种游戏, 玩得很高兴。放学时他们排着整齐的队, 唱着歌。到了晚上, 他们做完作业, 静静地、甜甜地睡着了。

师:请哪位小朋友说一说, 你第一天上学都做了哪些事情?

生:……

在教声乐音乐时, 学生随着欣赏乐曲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故事。通过“动”与“静”的结合, 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学生讲故事。

孩子喜欢听故事, 也喜欢讲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既是他们运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他们的自由表现自我的过程。如欣赏《龟兔赛跑》:

师: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知道。

师:哪位小朋友上台讲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生:……讲故事。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爸、妈讲的;看动画片等。

师:今天我也给你们讲《龟兔赛跑》的童话。 (出示课题) 但不是用语言文字表现, 而是通过乐器演奏来讲故事——用音乐语言叙述。

教学过程:

1. 介绍平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 (图片、投影) ;2.欣赏小兔和乌龟的主题曲。

通过声像让学生对大管和平簧管的音色及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 教给学生声乐的基本知识, 增强学生能听懂音乐的信心和欲望, 然后声乐后让学生说一说乐曲表现的内容。

(三) 师生编故事。

在欣赏乐曲后, 根据音乐的发展编故事,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欣赏《小青蛙》后, 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发展, 边听边集体编故事。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不太丰富, 逻辑性不太强, 必须有教师引导、过渡, 师生共同完成编故事。

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 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 然而小青蛙们仍在尽情地玩耍, 雨越下越大, 还夹着狂风。但是, 小青蛙并没被狂风暴雨吓倒, 它们时而游入水中, 时而蹦上田埂, 玩得更加起劲。渐渐地, 云雾散开了, 雨过天晴, 青蛙们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的袭击, 又开始唱起来。随着乐声的减弱, 小青蛙们远去了。

二、游戏法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 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通过欣赏《小青蛙》,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感受民族音乐所表现的青蛙形象。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猜谜语, 打一小动物。碧绿的衣裳披身上, 大大的眼睛头顶上。宽宽的嘴巴大又大, 捉虫的本领真强大。

生:青蛙。

师:同学们猜对了。今天, 我们做个“青蛙抱荷叶”的游戏。先请小朋友分成四组, 将画得如同凳面大小的荷叶放在凳子上, 请各小组拿掉一个凳子, 老师播放《小青蛙》的音乐, 请同学们学青蛙走路。当音乐停止时, 就请大家抢荷叶蹲在上面, 没有抢到的同学请上台前, 创作一个节奏, 按自己创作的节奏学小青蛙的叫声。

(学生开始游戏活动)

师:……介绍二胡是我们民族的拉弦乐器。

讨论乐曲的表现内容:

生:小青蛙在唱歌、跳舞、捉虫子、游戏、呜叫, 雨声等。

师:请同学们加入小青蛙的叫声, 自做一次游戏。

小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 很是热闹, 在玩中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愉快地欣赏《小青蛙》这段乐曲, 感受小青蛙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三、美术法

音乐是抽象的, 而美术相对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在感受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后, 可以用语言、形态等手段表达音乐, 还可用色彩来表达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情绪。

欣赏《杜鹊圆舞曲》。

通过欣赏《杜鹊圆舞曲》, 感受三拍子舞曲的节拍特点, 培养学生分辨并表现感觉到的音乐情趣。

《杜鹊圆舞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 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图画。

师: (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与纸, 将《杜鹊圆舞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用色彩表现出来。)

生: (用黄或红或绿等来填。)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些颜色?

生:这是春天, 杜鹊在欢呼、在跳舞。

生:春天是绿色的森林, 杜鹊在飞来飞去, 在枝头唱春天的自然美景。

师:请小朋友们简单地画出你对音乐的感受。

如欣赏二胡曲《小青蛙》后, 让学生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和对音乐的感受。

暴风雨、雨过天晴、美丽的田野、青蛙欢蹦涂色、黑色、蓝色、绿色、红或橙色……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现在请大家在纸上画出听到的东西, 好吗?

绘画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而艺术创造是相通的。学生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是一种好方法, 尤其是幼儿, 他们的再创造想象占绝对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 发展想象力。但这里的绘画不同于美术课, 不能占太多时间, 而是用寥寥几笔, 快速地反映脑海中的东西。

上一篇:企业搬迁的会计处理下一篇:会计融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