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的对比差异论文

2024-05-09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的对比差异论文(共3篇)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的对比差异论文 篇1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因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也会因为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而显得别有特色,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1多民族特征的创作风格

不同的地域在声乐风格上的表现也不同,在高原和平原地域中,民族声乐的创作风格总体上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大的地域上的总体风格,也有局部地域内不同的声乐创作风格。还有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与民族内不同的地域风格。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在创作上因为受到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包括在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方面的影响,使得高原和平原地区的民族声乐创作风格既呈现出相互融合的一面,又表现出相互并存的特征。

1.2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的民族元素

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的区别在于,民族声乐的感染力和向心力更强,更能触动听众内心的感受,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声乐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民族元素。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有一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还有一些是由传统的民歌改编的。另外一些是根据诗词谱曲所创作的。比如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民族声乐作品《兰花花》,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孟姜女》和《牛郎织女》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1.3创作的手法和创作技巧具有民族特色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这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来自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从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中国的曲艺,戏剧和民歌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有的民族声乐作品是运用了民歌歌曲润腔特色,有的则和地方戏曲巧妙结合起来。民族声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中运用了下滑腔,《荷花梦》中运用的橄榄腔,另一首歌曲《木兰从军》中运用了豫剧演唱的风格,而《孟姜女》中则是巧妙借鉴了京剧中“紧拉慢唱”的演唱技巧。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的对比差异论文 篇2

一、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及内容

(一) 根据传统民歌改编的作品

王志信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歌曲《兰花花》, 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例。经过改编后的《兰花花》有多段词, 是一首叙事性歌曲, 表现一位陕北少女兰花花抗拒封建势力, 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追求真挚爱情的故事。王志信在沿用了原民歌素材的基础上, 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发展, 使它成为一个多乐段、变换拍子并且情绪起伏非常大的一首作品。

还有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就是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王志信老师运用了变奏的手法, 对原有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大胆的变奏。正是由于王志信老师运用多种手法而又不失民族风格的大胆尝试, 才使许多古老的民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二) 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作品

王志信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谱曲的作品很多,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主要有《木兰从军》、《孟姜女》、《牛郎织女》、《昭君出塞》。他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语汇, 成功、完善的塑造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如用较快的速度, 铿锵有力的曲调, 突出表现了木兰从军后英姿飒爽的形象, 而在作品接近结尾处, 用宽广、抒情的感觉去描绘了木兰战后回乡重返女儿妆的新形象, 极富感人的魅力, 可以看出王志信对民族音乐语言及民族特色的把握。

同样《孟姜女》和《牛郎织女》也是此类作品, 但是它们之间毫无雷同, 充分反映了王志信老师在创作上对人物形象极强的把握能力。

(三)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原创歌曲

王志信紧扣时代脉搏, 创作了一批好听、好唱、流传广、具有一定艺术品位和民族特色的时代作品:如大气、壮丽的歌颂祖国河山、赞颂新时代的歌曲《中国的春天》、《黄河入海流》;婉约、柔美的赞美家乡美景, 讴歌母爱的歌曲《荷花梦》、《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倡导“绿色工程———保护母亲河”的歌曲《母亲河》, 思念台湾同胞的歌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足见他创作风格的多样、题材的广阔, 以及较强的将现代作品技法与民族特色柔和的创作能力。

(四) 为诗词谱曲

为诗词谱曲, 不仅要求作者要具有较强的音乐语言驾驭能力, 而且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理解、刻画能力。在这方面, 王志信在为毛泽东《送瘟神》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所谱的曲中, 就充分显示出他的这些能力。

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任何一个作者, 都毫无例外地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 又有强烈的时代感。

1.鲜明的民族性。王志信歌曲创作中巧妙地继承了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戏曲、曲艺等的一些声腔特点, 而更加巧妙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歌曲创作中, 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味。就拿《孟姜女》来看, 这首作品其中一段就是借鉴了京剧中的“紧拉慢唱”的特点, 在急促密集的伴奏音型下, 歌唱的旋律却是悠长又富有张力的。

王志信运用各种民间音乐的素材, 通过传统的戏曲表现手法, 将外来时尚的创作技术相融合, 将“传统”、“现代”相融合, 从而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明、完善的声乐艺术形象。

2.强烈的时代特征。王志信认为, 搞民族的东西, 第一要有民族性, 第二就是要把传统的东西融入现代的东西里面, 才能真正的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如, 他在创作《母亲河》时, 考虑作品必须是民族的东西, 但不一定一听就是河北民歌, 他开始并没有根据歌词去先谱曲, 而是先找感觉。他当时写这首歌是为电影式的专题片《任弼时》写一首终曲, 考虑到任弼时是老一辈革命家、五大领袖之一, 写此歌时, 了解到他的为人宽厚待人、胸怀宽广, 于是创作一首“写意”的作品———《母亲河》, 通过对母亲河的赞颂, 表达了作者对老一辈革命先驱的深厚感情。

对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 不断地追求新的技术, 学习新的东西是突破旧的创作格局, 融汇时代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王志信在创作《牛郎织女》时, 音乐手法和节奏型的运用都是非常新颖的, 用到无调性的四度和声、重低音还有摇滚风格的节奏型色彩。他的一些作品还将现代手法和通俗音乐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民族声乐的创作中, 他把所学的一切技法, 包括传统的、现代的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从技术上把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到作品中去。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风格的对比差异论文 篇3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风格

王志信(1942-),著名作曲家、指挥家。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1983年加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先后师从著名教授李焕之和杜鸣心。1986年起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合唱指挥及艺术指导,在多次全国性的合唱比赛当中获一等奖或表演大奖。1990年第三届北京合唱节中他获优秀指挥奖。曾在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担任评委。王志信从艺四十余年,培养了很多歌唱演员,如孙丽英、万山红、陈俊华、耿维华等,出版了《母亲河》、《民族声乐教学》等。曾获二十余项全国性作品奖,被评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代表作有《大海一样的深情》、《昭君出塞》、《孟姜女》、《母亲河》、《木兰从军》、《刮春风》等。王志信的很多创作歌曲被广泛传唱,深受群众和专业人士喜爱,这说明他的作品有很大艺术魅力。

一、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及内容

(一)根据传统民歌改编的作品

王志信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歌曲《兰花花》,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例。经过改编后的《兰花花》有多段词,是一首叙事性歌曲,表现一位陕北少女兰花花抗拒封建势力,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真挚爱情的故事。王志信在沿用了原民歌素材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发展,使它成为一个多乐段、变换拍子并且情绪起伏非常大的一首作品。

还有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就是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王志信老师运用了变奏的手法,对原有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大胆的变奏。正是由于王志信老师运用多种手法而又不失民族风格的大胆尝试,才使许多古老的民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二)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作品

王志信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谱曲的作品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主要有《木兰从军》、《孟姜女》、《牛郎织女》、《昭君出塞》。他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语汇,成功、完善的塑造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如用较快的速度,铿锵有力的曲调,突出表现了木兰从军后英姿飒爽的形象,而在作品接近结尾处,用宽广、抒情的感觉去描绘了木兰战后回乡重返女儿妆的新形象,极富感人的魅力,可以看出王志信对民族音乐语言及民族特色的把握。

同样《孟姜女》和《牛郎织女》也是此类作品,但是它们之间毫无雷同,充分反映了王志信老师在创作上对人物形象极强的把握能力。

(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原创歌曲

王志信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一批好听、好唱、流传广、具有一定艺术品位和民族特色的时代作品:如大气、壮丽的歌颂祖国河山、赞颂新时代的歌曲《中国的春天》、《黄河入海流》;婉约、柔美的赞美家乡美景,讴歌母爱的歌曲《荷花梦》、《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倡导“绿色工程——保护母亲河”的歌曲《母亲河》,思念台湾同胞的歌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足见他创作风格的多样、题材的广阔,以及较强的将现代作品技法与民族特色柔和的创作能力。

(四)为诗词谱曲

为诗词谱曲,不仅要求作者要具有较强的音乐语言驾驭能力,而且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理解、刻画能力。在这方面,王志信在为毛泽东《送瘟神》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所谱的曲中,就充分显示出他的这些能力。

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任何一个作者,都毫无例外地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又有强烈的时代感。

1.鲜明的民族性。王志信歌曲创作中巧妙地继承了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戏曲、曲艺等的一些声腔特点,而更加巧妙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歌曲创作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味。就拿《孟姜女》来看,这首作品其中一段就是借鉴了京剧中的“紧拉慢唱”的特点,在急促密集的伴奏音型下,歌唱的旋律却是悠长又富有张力的。

王志信运用各种民间音乐的素材,通过传统的戏曲表现手法,将外来时尚的创作技术相融合,将“传统”、“现代”相融合,从而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明、完善的声乐艺术形象。

2.强烈的时代特征。王志信认为,搞民族的东西,第一要有民族性,第二就是要把传统的东西融入现代的东西里面,才能真正的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统一。如,他在创作《母亲河》时,考虑作品必须是民族的东西,但不一定一听就是河北民歌,他开始并没有根据歌词去先谱曲,而是先找感觉。他当时写这首歌是为电影式的专题片《任弼时》写一首终曲,考虑到任弼时是老一辈革命家、五大领袖之一,写此歌时,了解到他的为人宽厚待人、胸怀宽广,于是创作一首“写意”的作品——《母亲河》,通过对母亲河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老一辈革命先驱的深厚感情。

对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不断地追求新的技术,学习新的东西是突破旧的创作格局,融汇时代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王志信在创作《牛郎织女》时,音乐手法和节奏型的运用都是非常新颖的,用到无调性的四度和声、重低音还有摇滚风格的节奏型色彩。他的一些作品还将现代手法和通俗音乐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民族声乐的创作中,他把所学的一切技法,包括传统的、现代的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从技术上把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到作品中去。

上一篇:六一联欢优秀发言稿下一篇:李冲果述职报告